检查了32项怎样检查微量元素素,只有铁超标其余全部

时尚 FASHION
享乐 PLEASURE
体验 EXPERIENCE
您的当前位置: >
【孕妇怀孕34周注意事项】怀孕第三十四周症状征
文章来源:e网网络 发布时间:
40次。不过,在24小时内,胎动的次数并非是固定不变的。一般来讲,每天上午,在8点-12点时胎动较均匀,以后逐渐减少;下午2点-3点时,胎动最少;到了晚上8点—11点钟时,胎动次数最多。怀孕34周,宝宝头在上面胎位不正,到生时会不会有肚子疼痛等生产症状?请计算好预产期。不要乱折腾,一般8个半月胎儿自动回正位,到时没自动回位,即称立生,有危险,一定做剖腹产,现在做剖腹产很方便,母子都安全,不一定非要临产才剖腹。怀孕34周了,最近这段时间老是梦到自己分娩,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有谁知道啊?建议放松精神,做好围产期检查,如无异常情况,应安心等待预产期的到来。怀孕34周,胎儿左边侧脑增宽怎么办呢?会有影响吗?侧脑室增宽达到1cm的临界值,假如复查后数据继续增长,达到了1.5cm的数值,会被诊断为脑积水。检查对胎儿无害,与其在这担忧,不如做一下检查以求心安。怀孕34周了,医生说:腹形大,可能与原先太瘦了有关系,我想知道对胎儿有什么影响?肚子的大小不能只看外表,身材瘦小或者子宫前位的人都会很明显。孕妇34周能否用药?怀孕34周胎儿已基本发育完全,且制霉菌素在药物危害等级标准为B级,属于围生期可用药物,以上药物孕期可以使用。怀孕34周了,小腹酸胀少量流血,怎么办?怀孕34周小腹酸胀阴道有少量流血,考虑有先兆早产的可能。如果阴道出血少量。建议严密观察,适当休息,减少活动,放松心情。有不适及时到医院就诊。怀孕34周了,今天早上小腹有点像来月经的那种痛,而且腰也有点痛,哪位知道是怎么回事?胎儿4个月以后,在妈妈肚子里生长的速度比以前快了,子宫也随之逐渐增大,子宫四周的韧带由原来松弛状态变为紧张状态,很多准妈妈都会感觉有些腹痛。怀孕34周了,外阴感觉肿胀,不知道是不是静脉曲张?外阴部静脉曲张:感觉外阴、下肢肿胀,同时局部皮肤发红,在行走时外阴出现疼痛,站立时间越久感觉越不舒服.孕晚期外阴部或腿上会出现一条条弯弯曲曲的&青筋&一般静脉曲张会在分娩后自行恢复。如果经过休息后,症状没有减轻,应及时就医。怀孕34周肚子疼像大便的感觉,但每次疼时大便都会便出东西,便完后就好?请问这是假宫缩还是和肠道有关?你的情况首先你要密切观察自己的孩子的情况,其次在饮食方面注意不要太过冷或者刺激,伴发肠道感染也是有可能的。怀孕34周胎儿浅入盆?临产还是靠有规律而逐渐增强的子宫收缩,持续30秒以上,间歇5-6分钟左右,伴有进行性子宫颈管消失,宫颈扩张和胎先露下降来判断。怀孕34周,连续一小时无胎动是否异常?胎动是胎儿肢体对子宫壁的冲击力。一般胎动每小时约3~5次,妊娠周数越多,胎动越活跃,但至妊娠未期胎动渐减少。
标签: 常见问题怀孕34周感冒怎么办?多喝水,多休息,尽量不吃药,如果实在没办法要用药,不可盲目用药,先咨询医生。怀孕34周胎位不正能引产吗?引产和胎位不正没多少关系,你还是放心做吧,不过月份有点大,可能有危险。怀孕34周的腹围103cm正常吗?宫高一般和孕周是相同的。怀孕34周吃补血药好不好,对胎儿有影响吗?这个是可以的,都是补充微量元素的,对胎儿有好处。补血其实就是补充铁的元素,补充维生素适量都是没有问题的,一般医生的建议都是安全的。怀孕34周,宝宝臀位,已入盆,非得剖腹产么?如果是宝宝臀位一般都选剖腹产,还没到9个月可以再试下膝胸卧位来纠正胎位,如果胎位异常选用剖腹产是最安全的方法。怀孕34周,医生说胎儿偏小,能不能打氨基酸补充营养?真的偏小的话,可以吃点氨基酸片。注意定期检查,实在不行,就住医院补胎吧。怀孕34周,肚子老一阵一阵发硬,是宫缩吗?是假宫缩,一般发生在孕晚期,此时的宫缩是没规则,只有当宫缩每次发生的时间在10-15分钟一次的时,才是真正的临产。我怀孕34周零3天,宫高37cm,怎么办?有危险吗?7,8个月时是羊水最多的时候,也是宫高最高的时候,以后会慢慢降低一些的。有些营养过好的可能会孩子比较大比较难顺产,B超,骨盆测量等对你会有帮助。目前你应该做的就是定期孕检,注意孩子是否有问题。请问怀孕34周时胎动的次数一般是多少啊?在正常的情况下,胎动每天约30
相关热读:
·   01:18
·   17:10
·   15:34
·   14:45
·   14:40
(请您在发表言论时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律法规,文明上网,健康言论。)
·不扣纽扣的女孩
常见问题怀孕34周感冒怎么办?多喝水,多休息,尽量不吃药,如果实在没办法要用药,不可盲目用药,先咨询医生。怀孕34周胎位不正能引产吗?引产和胎位不正没多少关系,你还是放心做吧,不过月份有点大,可能有危险。怀孕34周的腹围103cm正常吗?宫高一般和孕周是相同的。怀孕34周吃补血药好不好,对胎儿有影响吗?这个是可以的,都是补充微量元素的,对胎儿有好处。补血其实就是补充铁的元素,补充维生素适量都是没有问题的,一般医生的建议都是安全的。怀孕34周,宝宝臀位,已入盆,非得剖腹产么?如果是宝宝臀位一般都选剖腹产,还没到9个月可以再试下膝胸卧位来纠正胎位,如果胎位异常选用剖腹产是最安全的方法。怀孕34周,医生说胎儿偏小,能不能打氨基酸补充营养?真的偏小的话,可以吃点氨基酸片。注意定期检查,实在不行,就住医院补胎吧。怀孕34周,肚子老一阵一阵发硬,是宫缩吗?是假宫缩,一般发生在孕晚期,此时的宫缩是没规则,只有当宫缩每次发生的时间在10-15分钟一次的时,才是真正的临产。我怀孕34周零3天,宫高37cm,怎么办?有危险吗?7,8个月时是羊水最多的时候,也是宫高最高的时候,以后会慢慢降低一些的。有些营养过好的可能会孩子比较大比较难顺产,B超,骨盆测量等对你会有帮助。目前你应该做的就是定期孕检,注意孩子是否有问题。请问怀孕34周时胎动的次数一般是多少啊?在正常的情况下,胎动每天约30
排行榜 HOT
一直以来都参与到其中
茅台波尔多海马庄拟建奢华酒店
发展空间不足严重制约了企业裂变扩张。...
孕妇注意事项大全75j,百变俏伊人,新编三...
近日,温兆伦在微博上晒出了自己的照片...
如今,80,90后有许多年轻的女孩都结婚怀...
> 一、食物补钙: 蔬菜中也有许多高钙的...
上网站归根结底离不开链接,不管是内链...
吴卓林,女,出生于2000年,吴绮莉和成龙...
微信扫描添加森动网微信公众平台SEO优化...
天玥坊 Copyright (C)
www.5230826.net, All rights reserved&&&&&&&第五章 环境保护
  攀枝花建设初期,在准备打仗的形势下,为了早出钢铁,首先抓了主体工程,环保建设同城市基础设施一样被列为后补项目。一期工程中虽然也设计、安装有274台(套)“三废”处理和综合利用设施,但由于各方面原因未充分利用,致使大量未经处理或未经完全处理的工业和生活“三废”排入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随着生产建设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1975年市里决定设立环保机构,1976年开始污染治理,1977年制订了环保“五五”计划和十年规划,环保工作逐步提上日程。
  年,全市用于环保方面的投资为10724万元,占21年基本建设总投资的2.08%,完成污染治理430项,形成环保设施固定资产8493万元,占固定资产总额的1.89%。十年规划中安排的50个重点治理项目已完成86.7%。1985年“三废”综合利用产值为1749.8万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20%。
  随着环境综合整治的进展和环境综合管理的加强,在工业生产逐年增长和人口不断增加的情况下,环境质量没有发生恶化,而是逐年有所改善。70年代后期严重污染金沙江的五种污染物,1980年消除了酚、氰、汞的毒物污染,1986年控制了悬浮物污染。国家规定的地面水18项指标,有17项达到标准,仅大肠菌群超标,优于全省各城市河段的水质。城市废气净化处理率由1980年的68%上升到1985年的73%,大气环境污染也从“五五”期间的重污染级降至“六五”期间的中污染级,其中二氧化硫下降了16.6%,氮氧化物下降了28%,总悬浮微粒下降了40%,降尘下降了21.25%;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总悬浮微粒接近国家三级标准,降水pH值呈中性,未形成酸雨,降尘除弄弄坪与河门口片区外均不超标。
  通过治理,厂容厂貌大为改观。21个重点厂矿的车间粉尘合格率由1975年的12%上升到1985年的84.94%。攀钢焦化厂、耐火材料厂、粘土矿、攀矿动力厂、兰尖铁矿等均达到环保清洁工厂标准,被命名为环保清洁工厂。渡口水泥厂在全国大中水泥企业连续八年消烟除尘评比中,七年获得第一名,一年为第二名。攀枝花钢铁公司在1985年全国重点钢铁企业环保评比中,与上海宝山钢铁总厂并列第一名。
  第一节&&环境质量
  一、生态环境
  1958年的“大办钢铁”和60年代学大寨中的毁林开荒,使攀枝花一带的林线由海拔1300米退至1500米,森林覆盖率由50年代的50―150%下降到40%左右。1965年攀枝花工业基地上马后,根据建设需要,由三个国家森工局和农村社队在中山密林区采伐木材消耗木材蓄积量达534万立方米,再加上森林火灾造成的损失,到1980年,林线已退到海拔米以上,全市森林覆盖率下降到24.22%。在此之后,虽然采取了限额采伐、禁止毁林开荒、加强护林造林等措施,但林区由密林→疏林→灌木林→荒山草坡→裸地的逆向演变仍未得到控制。
  森林资源的破坏,带来了森林水源下降、水土流失加剧、自然灾害增加等恶果。据中国科学院遥感所实测,1985年全市水土流失面积为1776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23.89%,其中轻度流失878平方公里、中度流失619平方公里、强度流失243平方公里、极强度流失36平方公里;年土壤流失量为684.2万吨,侵蚀模数为3852吨/平方公里?年,相当于每年有4.46万亩五寸厚的土壤包括42万吨化肥的土壤养分被雨水冲走。从气象资料来看,旱涝灾害频率明显上升。米易县50年代仅有一年大旱,60年代有两年,70年代大旱7年;仁和区年18年间,有9年发生干旱。另外,米易县年16年间发生洪灾8次,仁和区年10年间亦发生8次,全市年6年间共发生5次,而且与泥石流、滑坡、崩塌同时出现,危害和损失相当严重。由于森林水源锐减和水土流失加剧,全市已有45万亩草地退化,在旱干季节枯萎,一些原来靠森林水源灌溉的农田,由于水源缺乏,已沦为低产田土,有的甚至变成了寸草不生的裸岩地,给农牧业生产带来很大影响。
  二、大气环境
  攀枝花地形破碎,沟谷纵横,山地气侯不仅受大气环流影响,还受地形影响,小气侯复杂多变。在低山河谷区,年均风速0.9米/秒,风季(春季)月均风速1.5米/秒,年均静风频率达59%,风向多为东南风与西风,白天为沿沟、沿坡向上的谷风,夜间则为顺沟、顺坡向下的山风。在植被较差的情况下,近地层的污染物白天被谷风吹走,夜间却又被山风吹回来,在多层次山谷风影响下,局部地区还易形成环流场(旋转风),这种旋转风在城区的年均频率为24%,造成了大气污染物往返蓄积。河谷“山地逆温”在城区全年多达215天,其中每年12月至翌年3月的干季逆温出现频率达90%,夏季为30%;这种逆温一般从每天19时开始形成,到次日11时左右消失;其厚度为264―400米以上,即使现代最高的工业烟囱(高200米)也未能超越。在有逆温的情况下,空气温度上层高、下层低,上下不能对流,空气处于静风状态,这个逆温层就象盖子一样,把近地面排出的污染物盖在下边,无法扩散,使近地层污染堆积达到高浓度。这种不利的气象条件,是攀枝花地区大气环境容量较小的主要原因。根据多年的监测研究和初步估算,只有将城区烟尘和粉尘的排放量控制在3.43万吨/年,二氧化硫控制在5.17万吨/年,才能保证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二级标准。
  攀枝花一期工程相继投产后,共有固定点源、流动线源和面源等排放源14547个,其中生产工艺排放源22个、无组织(无烟囱)敞口排放源15个、工业窑炉95台、锅炉230台、茶水炉753台、烟囱1149根、汽车7224辆、厂矿专用蒸汽机车32台、内河机动船舶27艘,还有30万城市居民燃煤炉灶等。在矿山开采、工业生产与加工以及人民生活当中,每年排放废气总量达429亿立方米,随之排出的尘(烟尘和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20多种污染物共计62―72万吨,其中前三种主要污染物达16万余吨。冶金、电力、水泥、煤炭四大行业排放的污染物,占全市排放总量的94.9%,其中攀钢占62%。
  未经处理的废气不仅污染了厂矿车间的空气质量,也给城市大气造成污染。据监测,1975年全市11个重点产尘厂矿粉尘超标率达80%,其中攀钢炼钢厂含尘浓度高达2197.5毫克/立方米,超标218倍,烧结厂超标320倍。年间,弄弄坪、河门口、大渡口三个片区降尘和二氧化硫浓度已达到严重污染级水平。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据1984年普查,直接接触粉尘作业的工人矽肺病发病率达2.56%;在接触钒、铅、汞、锰、苯、三硝基甲苯、四乙基铅等有毒作业的职工中,有的也出现了不同的症状。
  两县一区的城镇,由于人口少,工业不发达,污染物排放量少,大气质量很好。
  三、水环境
  建市以前,金沙江攀枝花段沿岸人烟稀少,无工业生产和居民点污染。建市初,卫生部和川、滇两省卫生厅进行了卫生调查和32项水质指标检验,结论是:金沙江攀枝花段水质本底状况良好,有毒有害的重金属、有机物和放射性元素含量甚微,均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人体需要的常量元素(营养物)和需要量少但又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微营养物),如钙、镁、钾、铁、锰、锌、铜、钴、镍、钼等,种类丰富适量,对人体健康有益,只有碘和氟略低。
  城市兴建以后,工矿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源逐年增多。在沿金沙江两岸的400多个工业企业中,重点排污工矿企业就有51个,还有上百张床位的医院13所,以及沿江的36万居民,它们通过70多个排污口每天向金沙江排泄30―40万吨污废水。年,年均排放金沙江的工业废水达1亿吨、生活污水0.5亿吨(含医院污水150万吨)。这1.5亿吨废水中含有害有毒物质20多种、450余万吨,其中悬浮物315―440万吨。攀矿投产后16年间排江金属约1052万吨,其中铁593万吨、二氧化钛391万吨、五氧化二钒5万吨。1975年攀钢排入金沙江的挥发性酚达162.09吨、氰化物87.6吨。但是,由于金沙江水环境容量大,自净能力强,加上当地煤和铁矿含硫量低,江水保持偏碱性(pH8.4),金属不易溶解于水。经监测研究,溶解于水的12种金属总量仅为49.129吨,其中除了溶液态铁和铜在局部河段超标外,其它溶液态金属均低于国家标准,对水质未构成污染。污染金沙江的主要污染物是酚、氰、汞、悬浮物、细菌和大肠菌,其次是铁和铜。
  由于大量工业废水排入金沙江,使水生态环境发生变化,抑制了底栖动物和着生藻类等鱼类饵料生物的生长繁殖,使金沙江城市段鱼类锐减,吻鱼勾(耗子鱼)已趋绝迹。在70年代水污染严重时,城市居民饮用的是劣质自来水,再加上当时环境卫生条件恶劣,使用“吊脚旱厕”,垃圾遍地,污水横流,造成传染病流行,痢疾、肝炎发病率一度居全省之冠。
  城市地下水大部分保持着良好的水质特征,只有位于兰尖铁矿、朱家包包铁矿、尾矿坝附近及宝鼎煤矿采区,受矿渣废石堆存和矿坑废水的影响,造成硫酸盐、硬度、矿化度增高,铁等部分微量元素含量超过了饮用水标准。
  四、土壤环境
  攀枝花土壤中14种微量元素背景值同世界土壤平均值比较,除汞、铬、铅、锰4种在世界土壤平均含量范围之内外、钒、钛、铁、钴、镍、镉、铜、锌、碘等均高于世界土壤含量范围。
  影响土壤质量的重要污染源,是工矿企业的烟尘、粉尘和汽车运输产生的尾气。根据对市郊540平方公里土壤采样测定,受污染的土壤约51平方公里,其中轻污染区19平公里(攀密、炳草岗),中污染区15平方公里(大渡口、河门口),重污染区17平方公里(弄弄坪、格里坪)。在重污染区中,格里坪地区以砷、镍、铬、锌为主,与交通运输扬尘有关,弄弄坪地区则以钒、钴、镍、铬、铜、铁、锰为主,显然与钢铁冶炼相关。弄弄坪地区在投产15年间土壤中含钒量已高出背景值5倍多。污染的情况,一般是迎风坡向较重,背风坡向较轻。另外,对仁和区几处主要菜地的土壤也做了监测,除钼和砷外,铅、镉、钴、铬、锌、钒、铜、镍、锰、铁、钛等均高于亚洲东部土壤中的含量,其中镉高出25.9倍,为背景值的1.4倍。究其原因,除本底较高外,与工业、汽车废气污染和施用含镉杀菌剂以及使用磷肥(过磷酸钙中含镉50―170毫克/公斤)有关。土壤中的金属虽然可被粮、菜、果等农作物和自然植物吸收富集进入食物链,但经过对一些主要蔬菜可食部分进行检验,金属含量尚未构成污染。
  影响土壤质量的另一个重要污染源则是农药,其中最主要的是滴滴涕、六六六等有机氯药剂。这些农药通过喷撤、浸种、拌种、毒谷、毒铒以及除草剂的土壤处理、杀菌剂的土壤消毒等,不仅污染了农作物,而且大量残留于土壤之中。根据对菜地土壤的监测,1983年六六六和滴滴涕的检出率分别由%和75.8%上升到100%,土壤中六六六、滴滴涕的浓度上升。同一时期,蔬菜样品中六六六检出率由90.8%上升到94%,滴滴涕检出率为54%,部分样品含量超出国家食品卫生标准。粮食作物施用农药较少,情况较蔬菜为好。由于六六六、滴滴涕具有强烈的脂溶性,并能在动物脂肪内积累,1981年检验了部分地产和调入的肉食品,除羊肉外普遍超标,其富集程度为鸡鸭大于猪,猪大于羊。
  另外,米易县摩娑河沿岸一万多亩耕地,由于用被会理锌矿镉、铅、铜、锌污染的河水灌溉,土壤和农作物同样受到污染。经对污染区人群进行检验,尚未发现镉慢性中毒的明显体征,仅少数人尿镉超过临界水平。
  五、固体废弃物污染
  年,全市固体废弃物产生总量为2.5亿吨,其中工业固体废弃物2.48亿吨,城市生活垃圾、粪便200万吨。工业固体废弃物中有尾矿渣、煤矸石、冶炼渣、粉煤灰渣、含铁尘泥、水泥窑灰、化工废渣、工业垃圾等。采矿和采煤废石占60%。
  这些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特点:一是化学成分比较复杂,氧化钙含量高,硫含量低,呈现中性或碱性状态,不易离解释放。二是生产量大,由于科技水平和销售市场所限,综合利用的比率很低,只好大量堆存,部分排江流失。三是除了攀矿尾矿渣建有尾矿坝存放外,其余废渣只有就地堆放。堆积废渣不仅占地,而且易于崩塌,危及生产和人身安全,有的废渣已侵入水体,有的废石堆已成为寸草不生的岩石山,有的暴于露天,风吹尘渣飞扬,雨淋黑水横流,使空气、土壤、水体受到污染,水土流失加剧,破坏生态平衡。
  六、噪声污染
  由于攀枝花地处山区,地势狭窄,建市初期对城市布局和厂矿建筑未严格按声学原理设计,形成居民区、医院、学校、办公楼同工矿区、交通干线犬牙交错、“静闹不分”的局面。除炳草岗片区不受工矿噪声影响外,其它7个片区均受工矿、交通、施工和社会噪声的复合污染。
  城市噪声污染源主要有:(1)工矿企业设备运转产生的噪声。攀钢弄弄坪厂区有100千瓦以上的大型动力设备1103台,噪声声级达到90分贝以上。攀密地区有超过90分贝的生产设备32台,其中选矿厂的大型破碎设备和球磨机声级达到91―107分贝,动力厂有6台设备达91―97分贝,机修厂有7台设备达到91―112分贝。(2)间断、突发性的噪声。弄弄坪地区高炉每昼夜加料600多次,加上高炉炉顶均压、冷风放风阀及鼓风机排空所发出的噪声,声级达到127―136分贝;氧气厂每昼夜有600多次高压氧、氮排空,噪声高达113分贝。此外,在采矿、采石放炮时也产生巨响和震动。(3)交通噪声。
  成昆铁路、渡口支线以及企业专用线火车运行时产生噪声,公路干线汽车产生噪声,最高可达78―86分贝,一般也在70分贝以上。炳草岗片区1980年白天夜间交通噪声尚未超标,年以来江南三路已开始超标,白天达72―74分贝,夜间为60分贝。
  第二节&&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
  《渡口市环境保护“五五”计划和十年规划》要求,到1985年共完成治污项目430项,其中废水治理96项、废气治理222项、废渣治理48项、噪声治理54项、其它10项。
  一、水污染防治
  (一)重点污染源的治理
  重点治理钢铁厂冶炼废水、发电厂粉煤灰渣废水、洗煤厂煤泥废水和选矿厂尾矿废水等。1977年攀钢焦化厂建成“生物脱酚”、“脉冲脱酚”工程和氨水脱氰、回收氰化物制取黄血盐工程,使外排废水含酚、氰浓度由毫克/升降到1―3毫克/升,1980年将低浓度酚氰废水再次治理,使外排废水含酚降至0.44毫克/升,低于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0.5毫克/升),达到全国先进水平。攀钢电修厂继渡口发电厂与河门口发电厂之后,于1977年将有汞仪表全部改为无汞,消除了汞对江水的污染。巴关河洗煤厂新建压滤车间处理煤泥废水,使废水处理率由1985年的20%上升到1987年的99.9%,煤泥回收率达到98.1%,实现了闭路循环,消除了对江水的污染。攀矿尾矿过江入坝输送设备,经过八年的科研攻关和三年的紧张施工,于1986年7月投入运转,尾矿渣回收率达94%。全市17家电镀废水和12个重点医院污水,都先后得到治理。
  (二)防止新污染
  新建项目坚持“三同时”,防止新污染的产生。攀钢新建提钒车间采用了先进治污技术,使含钒、铁尘泥废水实现闭路循环和充分利用,年创价值76万元,利润53万元。矿务局炸药厂采用活性碳处理梯恩梯废水、市肉联厂和市传染病院采用生物转盘治理含菌污水等,都坚持了“三同时”(即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原则,实现了外排废水不超标的要求。
  废水的治理、净化为回收复用创造了条件。1985年全市工业用水7.31亿吨,其中循环复用水3.72亿吨,废水回收复用率为51%。1987年全市废水排放量由1980年的21789万吨减少到10097.5万吨,其中工业废水由15945万吨减至6678万吨,工业废水中污染物排放量由1985年的448万吨减至79.72万吨。废水及污染物排放量减少,使金沙江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二、大气污染防治
  (一)“点源”污染防治
  重点治理工业窑炉烟尘和生产中的粉尘。渡口水泥厂研制成功窑尾回灰成浆返烧成车间再用的设施,与电除尘器配套使用,除尘率由70―80%提高到98―99.3%,避免了二次扬尘,每年回收2.7万吨窑灰作水泥组分,相当于一个小水泥厂的产量。攀钢烧结厂自制水封拉链机8台,改干法卸灰为湿法卸灰,并直返烧结再用,解决了二次扬尘问题,每年回收尘泥12万吨用作烧结配料,价值381万元。炼铁厂补建了被“设计革命”砍掉的矿槽除尘设施,除尘效率达98%,年回收含铁粉尘4000多吨,岗位粉尘浓度由每立方米5280毫克降至10毫克以下,达到国家标准;厂区附近降尘量也由每平方公里每月1405吨降至408吨。焦化厂把环保工作与生产放在同等位置,纳入生产管理轨道,解决跑冒滴漏。1976年设备泄漏率达到冶金部规定的标准,1977年荣获“红旗焦炉”称号,1985年达到清洁工厂标准。耐火材料厂健全专业防尘队伍,修复改制除尘设备,绿化厂区,使一个污染严重的企业变成了花园式工厂。炼钢厂新建提钒车间采用了先进的双文丘里除尘器,使外排烟气含尘量降到80.4毫克/立方米,低于国家规定标准,既消除了老污染,又防止了新污染。攀矿兰尖铁矿1979年发动群众把水引上山,开展湿式作业,洒水消尘,粉尘合格率由1981年的66.35%提高到1985年的83.51%。河门口发电厂通过攻关,将74吨锅炉洗涤栅水膜除尘器改为卧式矩形文丘里除尘器,除尘效率由80%提高到97%,水电部于1977年把这种除尘器定为定型产品,向全国火电厂推广。
  (二)“面源”和“线源”污染治理
  1978年全市推广汽车消烟节油经验,有3000多辆汽车安装了九孔片,平均每车节油10―15%,减少一氧化碳排放量70%左右。后因这项措施对汽车起动速度有影响未坚持使用。同年,还抓了中小锅炉、茶炉消烟除尘和节煤,推广“二次风”、“半煤气”等改炉法,到1985年全市已改造工业炉窑69座,占总数的35.57%,改造0.5吨以上锅炉48台,占33.33%。全市还抓了城市绿化、清运垃圾、整顿厂容厂貌和市容市貌,推广型煤和太阳能热水器节能等综合防治措施。
  通过防治,大气污染逐年下降,生产和生活环境得到较大改善,1985年市区废气排放总量比1980年减少9.2亿立方米,废气中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2.66万吨;年净化废气量313.44亿立方米,净化率达75%;城区大气环境质量由“较重污染”级降至“中等污染”级,大气中总悬浮微粒下降39.8%,降尘下降22.9%,氮氧化物下降42.8%,二氧化硫下降16.6%。攀枝花大气环境质量同全省18个城市比较,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总悬浮微粒低于全省平均值,居第二和第四位,酸雨为零,居第一位,但降尘污染严重,居全省之冠;同全国42个大中城市相比,除降尘高于全国南方城市(低于北方城市)平均值外,其它三项指标均低于全国平均值。
  三、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
  1975年,市里加强对固废的管理,并以回收堆存、减少污染水体为重点开展综合利用。经过十年的努力,各单位都实现了一批“三废”综合利用项目。攀钢对严重污染环境的转炉污泥、提钒污泥、烧结尘泥、高炉瓦斯灰、高炉矿槽粉尘、轧钢铁皮尘泥、化工油渣等进行回收利用,年利用量达82万吨,占工业固废产生总量231万吨的35.50%,创产值6771万元。攀矿完成了尾矿过江入坝改造工程,年回收尾矿渣380万吨,可回收铁、锰、钛、钒、钪、铬、镓、钴、镍等金属50万吨。1980年建成了以尾矿渣为原料的年产5万吨钛精矿和6400吨硫钴精矿的选钛厂,年利用尾矿渣84万吨。矿务局巴关河洗煤厂实现煤泥水闭路循环后,年回收煤泥10万吨。渡口水泥厂回收窑灰和扬散水泥年创价值150万元。市煤渣砖厂年利用渡口发电厂的煤渣2万吨(占年发生量的80%),产砖20万块。市硅酸盐制品厂利用河门口发电厂粉煤灰渣每年达8万吨,占煤灰渣年产量的32%。十九冶建材公司和矿务局建材厂也以锅炉渣和煤矸石为原料,建立了灰砂砖厂和矸石砖厂。1980年全市利用工业废渣85万吨,占工业废渣总量(不含剥离废石和采煤矸石)的l0.6%,创产值(可计算部分)1364万元。198l―1985年每年利用废渣62万吨,价值1331万元。
  但是,钒钛磁铁矿共生矿的综合利用率目前仍很低,二氧化钛的回收率仅35.5%,五氧化二钒也只有40%,尾矿渣和钢铁渣的综合利用处于科研攻关阶段,以工业固废为原料的建材产品在市场上还缺乏竞争能力。大量利用工业固废仍是一个急待解决的课题。
  四、噪声污染治理
  噪声治理始于1978年。首先更换或取消遍及全市的扰民广播高音喇叭,同时组织企事业单位治理噪声源。到1985年,全市共治理了工业噪声源54项,声级一般下降4―48分贝,合格率(90分贝以下)达到85%。攀钢炼铁区的噪声由1981年的91―92分贝下降到69―70分贝,受其影响的大花地居民点也由68分贝降到65分贝,不仅降低了岗位噪声强度,减轻了对工人的危害,也减轻了厂区和厂界环境噪声的污染。
  交通噪声采取了禁用高音嗽叭、乱鸣笛、汽车减震等措施,几经治理,但未能奏效。1984年市政府采取了禁止载重汽车从炳草岗一、二号线路通过的措施,使这一带的交通噪声降低了2―5分贝,但炳草岗三号线的声级却增加了2分贝。渡口至仁和、渡口至河门口等交通干线,因车流逐年增加,噪声仍处超标状态,并且逐年加重。
  五、自然生态保护
  (一)水土保持
  1980年仁和区政府制订了护林、造林及防治水土流失规划,与17个乡签订了“五定一奖”责任承包制度,将31.1万亩国有林分别承包给17个乡,实行封山育林、改造残次林、更新伐木及火烧林迹地、抚育中幼林,并订立了“乡规民约”,严格控制采伐量,严禁毁林开垦,乱砍滥伐,乱捕滥猎野生动物,防治森林火灾及病虫害等。到1985年,全区造林10万亩,迹地更新和幼林抚育13.4万亩,退耕还林407亩,退耕还牧153亩,开始扭转只伐不造和采造失调现象,森林火灾次数和受灾面积也大大减少。治水改土也取得较大成效。全区改造低产田1万亩,坡土改梯土1400亩,建水利设施1427处,有效灌溉面积扩大到8.33万亩,占总耕地的47.22%。生物和工程措施的加强,使农业生态环境逐步得到改善。
  (二)建立自然保护区&&&
  日,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渡口市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攀枝花苏铁保护区。保护区位于金沙江北岸仁和区民政、平江两乡境内,东经101o33′38″―101o35′38″、北纬26o36′58″一26o38′03″范围内,据1980年调查总面积为310公顷,内有攀枝花苏铁12.7万株。
  (三)城市绿化&&
  从1971年市里建立造林绿化机构,开始栽植城市行道树和四旁绿化以来,城市绿化工作不断取得进展。1980年全市人民响应党中央关于义务植树的号召,把城市绿化列为精神文明建设和生态建设的重要目标和措施,进一步掀起了全民义务植树的热潮。随着城市绿化管理的加强和城市大气污染治理取得成效,树木花草的存活率逐步增高,城市绿化覆盖率由1970年的2.5%上升到1985年的30.4%,城市绿化开始朝着美化的方向发展。
  第三节&&环境监测
  围绕环境质量评价,进行环境污染的防治,环保部门建立健全了系统的环境监测,加强环境保护管理。
  一、水环境质量监测
  地面水的监测,最早始于1963年。当时长江水源保护局在金沙江渡口段设有一个监测点,对金沙江的水文水质,包括pH、主要离子(Ca2+、Mg2+、Na2+、K+、HCO3―、SO42-、Cl―)、平均矿化度、平均总硬度等10项指标进行了一次化验分析,检验结果:pH值适中,离子总数不高,中等矿化度,水质硬度属软水。基地上马后,卫生部防疫司组织了水质卫生调查小组,在金沙江渡口段设5个采样断面,于1964年11月至1965年12月采样8次,检验结果:水体中浑浊度、悬浮物、总固体、总铁、耗氧量、细菌总数洪水期比枯水期增高;而溶解氧、总硬度洪水期比枯水期低。当时江岸尚无重大污染源,是因雨季水量增大,以及两岸植被差,地表泥沙被雨水冲刷带入所致。总的结论是:金沙江渡口段是较为良好的水源地,符合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要求,但经过净化处理、消毒,去除悬浮物和细菌,达到饮用水质标准后,才宜作生活饮用水。1971年市卫生防疫站在金沙江渡口段的龙洞、河门口发电厂、荷花池、渡口发电厂、马家田、金江火车站设6个水质监测断面,每年洪、枯水期分别采样两次。检验项目有:水温、浑浊度、pH值、总硬度、溶解固体、溶解氧、生化需氧量、汞、氰化物、砷、酚、总铬、细菌总数、大肠菌指数等14项指标。连续监测6年,发现攀枝花一期工程投产后,城市人口增加,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排入水体,使金沙江渡口段受到悬浮物、细菌、大肠菌的严重污染,其中从荷花池至马家田断面还受到酚、氰、汞的污染,并逐年加重。在此以后,年市环保监测站又将采样断面增加到15个,在丰、平、枯三个水期各采样3次,共计9次,检验项目也由25项增加到60项;同时为调查工业废水污染最终点,从灰菠萝起,在选矿厂、金江站、鱼、龙街、巧家、雷波到宜宾设7个测点采样检验。年根据国家环保部门规定,在丰、平、枯水期设9个断面,分别采样2次,按必测的14个项目和渡口市自定的14个项目,又连续四年进行例行监测。
  年,为了全面了解金沙江渡口段水质,从细菌、藻类、底栖动物、鱼类四方面进行了水生生物监测。经过采样、分析和研究,从沉积物细菌种群鉴定,上游清洁断面检出10个属,而洗煤、选矿断面仅检出7个属,焦化断面检出4个属。在江水中布设挂片架子,采集着生藻类样品,在已检出的10个属、20个种着生硅藻中,清洁断面有6个优势种、洗煤、焦化、选矿污染断面仅1―2个耐污种;用斜生栅藻检测市内洗煤、焦化、选矿、冶炼四股废水的毒性,其抑制栅藻生长的顺序为,洗煤大于选矿,选矿大于焦化。1981年枯、平水期,两次获得底栖脊椎动物37种,发现昆虫纲和软体动物是金沙江渡口段的主要类群,清洁面的优势种群是扁蜉、毛翅目等清水种类,受污染断面以四节蜉科种类为主。1979年丰水期和1980年、1981年枯水期,在格里坪贮木场至金江站江段分5个断面捕鱼,焦化至选矿污染面只捕捞到1条鱼,选矿至金江断面捕捞到三种鱼,每种1条,上游清洁面捕捞到六种鱼,鱼的数量也多。在室内用鲤鱼进行回避试验,对选矿废水、冶炼废水均有明显回避效应。年继续在渡口江段设8个测点进行硅藻、底栖动物采样监测。
  年,市环保监测站对市区58个泉、井地下水进行了水质监测。干季选择了32个水点(浅层水13个、深层水19个),雨季选择了24个水点(浅层水11个、深层水13个),每年采样、检验2次。年改为以17个有代表的井泉为常年监测点,每年丰、枯水期采样检验2次。通过6年的持续监测,共获取监测数据3216个,弄清了哪些井泉适于饮用,哪些不适宜饮用,或经处理后可以饮用,为保护和开发地下水源提供了依据。
  二、大气质量监测
  年,市卫生防疫站在攀钢烧结厂、炼铁厂、荷花池、向阳村、渡口水泥厂、市卫生防疫站、渡口新华书店、矿务局机关、仁和镇(对照点)设9个测点,对大气污染物每年监测1―2次,每次5天。其中二氧化硫和酚每天8时、12时、16时采样3次,降尘每月放、收一次尘罐。监测表明,这三种污染物逐年上升,1971年降尘开始超标,1976年二氧化硫开始超标。1979年为取得更具有代表性的监测数据,将二氧化硫采样点增至28个,新设10个氮氧化物采样点,每天采样12次,每次采样20分钟,均采平行样;飘尘检测,前3天每天采样4次,后两天连续采样,即每采样30分钟停30分钟,以获得日平均浓度和分析飘尘中重金属含量;降尘采样点增加到21个,每月收集一次尘罐进行称量,分析重金属含量。
  在监测大气污染物的同时,在河门口片区的石灰石矿、新庄发电厂、弄弄坪片区的攀钢焦化厂、十九冶特种公司,大渡口技校,炳草岗和攀密地区的矿山公司设7个气象观测点,以一月、四月、七月、十月代表四季、与大气采样同步观测气象,每月连续观测5天。地面测风用EL―2型电接风向风速计观测离地面10米高度的风向风速,每小时观测一次。在焦化厂、石灰石矿测点进行小球测风,秋季每天12次,其它季节每天9次。在焦化厂测点还施放探空气球观测温度层结,秋季每天15次,其它季节每天12次,另外还进行辐射、云等宏观气象条件观测。
  观测与监测表明,由于渡口地区废气排放量大,加上受风向、风速、地形及逆温层的影响,造成市区大气污染严重。大气污染已成为市区环境污染的最主要因素,防治环境污染必须从以水为重点转移到以大气为重点。
  年,经过筛选,将大气监测点减少到13个,降尘采样点增到25个。1983年在各测点增加了一氧化碳的监测。
  为了研究降水中的主要组成和性质,深入分析大气污染状况,1983年在弄弄坪、炳草岗及仁和设3个酸雨监测点,1984年根据国家环保部门的要求,将降水列为大气常规监测项目。到1984年底,先后测定降水142个,收集总降雨量1599.4毫米,降水pH值范围为5.5―8.3,pH均值为6.92,其中酸雨4个,酸雨占总降雨量的2.1%。1985年测得降水36个,降水pH值为6.2―11.9,pH均值6.9,收集总降雨量3456.1毫米,酸雨量为零。雨属中性,未形成酸雨污染。
  三、土壤、植物中重金属监测
  1979年以来,把土壤、自然植物和蔬菜的监测作为评价环境质量的重要内容。
  在市区500平方公里范围内,从海拔1000米的江边至海拔2600米的老鹰岩,按不同基岩与成土母质类型及主要土类,采集未受城市污染的自然土壤,并在厂矿附近不同间距设点采集表土层,共挖掘土壤剖面200个,采集300个样品进行土壤监测。在土壤采样点附近采取生长普遍的云南松和扭黄茅叶样品进行植物监测。两种样品采用相同分析方法,检测结果表明,两种植物中的11种元素,只有扭黄茅中的钒超过了世界草本植物的含量范围(0.01~0.5ppm)2倍多,铁超过最高值的占38%;云南松中钒的含量达0.85ppm,也略高于世界的最高含量,而钴、镍、铜、锰、铅、铬、锌、镉、砷的含量均在世界含量范围之内。扭黄茅钒的含量(2.2ppm)虽然偏高,但也未超过对植物产生危害的浓度(10ppm)。&&
  含钒量偏高的土壤主要分布在城市建成区,其中以弄弄坪为最高,达到3.9ppm,并以弄弄坪为中心向四周扩散;向西麻疯坪05桥西南为2.99ppm,尖山东坡为2.99ppm,大水井为1.89ppm,渡口水泥厂为1.16ppm;向东十九冶二公司为3.73ppm,炳草岗建工二公司为1.34ppm,攀矿选矿厂江南岸和雅砻江北岸为0.83ppm;向南大渡口武装部为1.77ppm,沙沟为0.73ppm;向北到攀钢油库及朱家包包一带为0.73―0.88ppm。其它金属浓度分布亦有类似规律,但不及钒的分布明显。
  从市郊菜地采集的蔬菜样品检测结果看,仁和片区蔬菜中金属含量比河门口、炳草
  岗、倮果等地区的为高,但钒等11种金属含量均未超过卫生标准。萝卜中金属含量均小于莲白、莴苣,莴苣中铜和钒、铁、锰、铬的含量比萝卜高l―2倍,莲白中钒、锰、镉和铁、铬分别比萝卜高2倍和1倍。
  四、有机氯农药污染监测
  渡口地区菜地虫害猖獗,70年代有机氯农药(六六六、滴滴涕)的施用量每亩每年达367克,高于全国平均105克的水平。为了弄清有机氯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的影响,环保部门进行了为期4年的地面水(包括鱼类)、农田土壤、粮食、蔬菜、家禽家畜及进入人体残留量的监测分析。&
  年,市环保监测站在金沙江的龙洞(对照点)、水文站、攀矿公司、市化工厂和雅砻江、摩梭河、巴关河、仁和沟设8个地面水采样点,在丰、平、枯水期采样1―2次进行分析。监测结果:金沙江、雅砻江六六六含量为0.28微克/升,三条小河最高也仅为2.01微克/升,低于国家规定标准(20微克/升)。在金沙江生长的河鲶和鲈鲤体内六六六含量为0.032―0.124ppm,平均值为0.054ppm,亦未超过2ppm的国家标准。鱼体滴滴涕含量为0.33―3.0ppm平均值为1.0―2.6ppm,已超出1ppm的国家标准。
  另外,在市郊仁和区布设22个采样点进行土壤、蔬菜、粮食中有机氯农药监测,其中大河公社11个、银江公社4个,平江公社3个、鱼塘公社2个、前进公社1个、农科所试验田1个。检测结果:土壤中六六六含量为0.007―0.391ppm,平均值为0.086ppm;滴滴涕含量为0.04―5.45ppm,平均值为1.23ppm。
  再有,从弄弄坪、河门口、密地片区及仁和区收集了饲养的鸡、鸭、羊、猪及鸡蛋189件样品,并由医院手术室提供了在攀枝花有5年以上生活史、年龄在11―63岁的工人、农民、干部和学生的皮下、脏器脂肪、肠网膜等人体样品50件,进行家禽家畜及人体内有机氯农药测定。检测结果:不仅家禽家畜普遍超标(羊除外),人体脂肪中有机氯含量虽低于上海、浙江和印度,比天津、北京、唐山、青海等地为高,也高于西德、英国、加拿大、美国、日本等国家。
  各环境监测站除进行上述监测外,还开展了新建、扩建、改建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监测及竣工验收监测,污染事故及污染纠纷监测,以及污染源的定期监测和监视性监测。
  五、噪声监测
  全市性环境噪声监测始于1979年。当时,国内尚无适应山区城市环境噪声测试布点方法,市环保监测站郑铁寒、刘兰妹等依据球面波的的声传递和衰减规律理论,针对山区独特的地形特征,创造性地提出了围绕噪声源按等高线辐射布点法,并获得成功。全市布测点154个,昼夜每小时读取100个瞬时A声级,并求出各点的等效连续A声级,以代表测点前后区域(辐射方向)噪声级,用以分析噪声源影响范围,评价噪声污染等级及面积和受污染人群。交通噪声则在城区35公里干道两侧设30个测点,昼夜每小时读取100个A声级,同时统计每小时车流量。年改为在城市不同功能区设4个常规测试点,在交通干线两则布3个测点,每半年监测1次,每次连续24小时。噪声测试结果见本章第一节。
  第四节&&环境质量评价
  年,渡口市环境保护局、监测站、市气象局和攀钢等13个单位,在南京大学环境科研所的协作配合下,组成了渡口市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协作组,开展了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与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研究,参加这项研究的有科技人员、教授、专家共200多人。经过1020个日夜的工作,获得环境要素监测数据12万多个(筛选后有效数据8.4万个),再经计算、试验、研究,于1982年4月提出了13个专题报告,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提出了《渡口市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研究》总报告。
  通过评价研究,摸清了市区和近郊500平方公里范围内原生环境(环境背景值)状况及建市以后人为污染状况,查明了主要污染源、主要污染物、主要污染片区和江段,划分了污染等级。在市区180平方公里范围内,六个环境要素综合评价结果,重污染占8.3%,中污染占20%,轻污染占46.7%,未污染占25%。同时提出防治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对策。
  一、弄弄坪片区
  评价面积27平方公里,其中重污染10平方公里,中污染6平方公里,轻污染5平方公里,未污染6平方公里,为全市污染最严重、环境质量最差的片区。在重污染区内,大气属重污染、噪声、地表水、水生生物、土壤多属中至重污染。
  区内废气排放点源26个,占全市的53%;废气污染物总量10.84万吨/年,为全市点源污染负荷的51.81%;无组织排放的大气污染物36万吨/年,面源排放的大气污染物188.04吨/年?平方公里,是全市之冠。攀钢的八个排污口每年排出废水9544万吨,废水中可溶态的污染物负荷占全市的96.83%,废渣占全市总排放量的23.6%。大量“三废”的排放是造成严重污染的主要原因。
  片区飘尘年平均超标3.7倍,降尘超标3.5倍,春、秋、冬三季二氧化硫一次最大容许浓度和日平均浓度均有超标。人群健康调查结果表明,有些疾病与大气污染相关。
  焦化废水排污口下游江边沉积一层厚达20多厘米的沥青状底泥,底栖动物已绝迹;流经片区约10公里的江段,水生生物评价属“中―重―中”污染。金沙江水质在攀钢3号排污口以下至仁和沟为重污染,往下至渡口发电厂为中污染。
  工业噪声超标率白天为13.5%,夜间为72.3%。
  片区内分布着辉长岩、辉石岩、橄榄岩等基性和超基性岩以及正长岩,铬、镍、钴、铁、钛、钒、镉、镓、锆、铍、钇、铌、钍等元素背景值较高,在这些岩石上发育的土壤,钒、钛、钴、镍、铬、铁、锰以及铜、铅、锌、砷等元素的背景值也相应较高。攀钢厂区及附近约11平方公里的土壤均受到重金属的重污染,尤以钒、锰、铜、铅为重。
  弄弄坪片区应着重抓紧大气污染的防治,把消烟除尘放在首位,回收放散煤气供民用;工业废水应进一步处理;近期内着重解决工业噪声,使工厂附近居民区白天噪声低于60分贝(A)。
  二、河门口片区
  评价面积24平方公里,其中重污染区1平方公里(河门口发电厂附近),中污染区10平方公里(分布在重污染区四周),轻污染区11平方公里,未污染区2平方公里(清香坪以东)。重污染区范围内大气属重污染,噪声及土壤为中污染,地表水为轻污染,中污染区内,地表水、水生生物及土壤大部分为中污染,噪声有2平方公里为中污染,2平方公里为轻污染。
  区内大气污染点源12个,大气污染物总排放量3.39万吨/年,占全市点源污染负荷的43.37%。河门口发电厂的燃煤是造成厂区附近重污染的主要原因,其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为1.46万吨/年,占全市燃煤排放点源排放量的39.7%;金江水泥厂粉尘排放量为0.79万吨/年,也是造成大气颗粒物污染的一个因素。造成地表水污染的重要污染源有河门口发电厂排出的大量悬浮物(25.04万吨/年)、把关河洗煤厂排出的大量煤泥(5.76万吨/年)和焦油。&&
  区内分布有玄武岩和正长岩,岩石中钙、铬、钛、铅、镓、铍、锆、钇、铌、钍等元素的背景值较高,反映出自然环境的质量较差。&&&
  抓紧河门口发电厂、把关河洗煤厂、金江水泥厂的“三废”治理和煤矸石(年排量92.3万吨)的综合利用,是解决片区污染的关键。交通噪声白天超标率达67%,也应治理。
  三、攀密片区
  评价面积44平方公里,其中重污染区2平方公里,中污染区2平方公里、轻污染区14平方公里、未污染区26平方公里。重污染区中,大气、地表水、水生生物、噪声多属重污染,土壤为轻污染。&&
  造成片区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选矿废水对金沙江的严重污染。选矿厂年排出尾渣445万吨,其中80%以上排入金沙江,不仅严重污染环境,还浪费了大量资源。切实解决尾矿综合利用和改造尾矿输送系统,把尚未用的矿渣输送到尾矿坝内储存,是改善片区环境质量的根本措施。
  工业噪声白天超标率为33.3%,交通噪声白天超标率为37.5%。逐步解决铁运村、选矿村和兰尖铁矿铁运车间工业噪声,也是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措施。
  飘尘及降尘均达到重污染水平,氮氧化物达轻污染水平。抓好选矿厂及其附近烟囱的消烟除尘工作,也是污染防治的当务之急。
  片区除了在变质岩上发育的土壤中镉、锌、钴的背景含量高于世界土壤平均含量外,其它元素均值属正常范围。
  四、渡口―仁和片区
  评价面积25平方公里,其中重污染2平方公里,中污染12平方公里、轻污染11平方公里。在重污染区内,大气、地表水属重污染,噪声属轻污染及中污染。中污染区主要由大气受到中污染或地表水受到重污染所造成。
  造成片区内地表水质量差的主要原因是仁和沟的流量很小,特别是在干旱季节受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污染严重。另外,金沙江也受到渡口发电厂冲渣水和造纸厂的废液污染。在五十四公里一带,地下水水质较差,其周围数公里范围内,地下水水质也不够理想。片区交通运输十分繁忙,公路车流量达每小时337辆,白天噪声超标率达50%。据此,必须重视工业废水治理和减少交通噪声。
  这个片区的大气质量在冬、春两季也达到中等污染水平,主要是受到弄弄坪大气污染的影响。人群健康调查资料表明,片区呼吸道疾病发病率较高,反映出环境污染对居民健康已有一定影响。改善弄弄坪片区的大气质量对改善渡口―仁和片区大气环境质量有直接意义。
  片区内闪长岩上发育的土壤镍、钴含量较高,锌、钒、钛含量居次;变质岩上发育的土壤镉、锌、钴的背景值偏高。区内农田分布较广,土壤中某些元素的高背景值值得重视。
  五、炳草岗片区
  评价面积9平方公里,其中:中污染2平方公里、轻污染6平方公里、未污染l平方公里,这个片区为行政机关和文化设施所在地,尽管没有工业分布,但人口密度较大,民用燃煤以及受其它工业片区影响,片区已受到中度污染,13号监测点二氧化硫一次最大容许浓度全年超标6次,14―16号监测点日平均浓度超标1―2次;3、15、18号监测点飘尘一次最大容许浓度全年超标分别为19、30和20次,日平均浓度超标分别为4、4和3次。市政府周围汽车来往频繁的街道,交通噪声已达到中污染程度。
  这个片区的污染程度虽然较轻,但人群健康调查表明,同大气污染相关的发病率略高于仁和,说明弄弄坪工业片区大气污染的影响已产生环境效应。另外,由于受到上游弄弄坪片区工业废水的影响,流经片区的金沙江水质巳达到轻度污染。解决其它片区工业“三废”对水、气的污染,治理区内交通噪声,是改善炳草岗片区环境质量的根本措施。
  六、陶家渡片区
  评价面积14平方公里,其中:中污染4平方公里、轻污染6平方公里、未污染4平方公里。陶家渡一带的大气质量属重污染。
  区内分布着大片三叠纪煤系地层,元素组成较为复杂,并出现铁族元素及钼、铅、镓的局部异常,土壤表现出砷、钙的高背景值。由于自然环境某些元素的高背景问题,加上工业“三废”的影响,土壤已达到中污染水平。
  区内地下水质量不佳。区内金沙江水质由于受河门口片区污染的影响,从把关河口至新庄发电厂一公里处,属于中污染类型。
  七、格里坪片区
  评价面积9平方公里,其中轻污染8平方公里、未污染l平方公里。区内金沙江段由于受木材加工厂及龙洞洗煤厂等工业废水污染,水质达到中污染。
  区内阳新组灰岩与河门口组白云质灰岩等岩石中,所含重金属元素的背景值都未达到分析灵敏度,但在所发育的红色石灰土中,各种元素的含量均高于世界土壤平均值,且砷、镉有所累积,这是元素的表生地球化学过程富集的结果。砷、镉两种元素对人体健康有害,应予注意。调查结果表明,由于受母质及交通运输扬尘影响,区内约有6平方公里土壤属重污染。
  格里坪处于城市上游地区,作为重要水源的金沙江,上游江段应保持清洁状态。龙洞洗煤厂和格里坪木材加工厂的废水,需经严格处理后才能排放。
  八、金江片区
  评价面积28平方公里,其中轻污染23平方公里、未污染5平方公里。片区位于市区金沙江下游,工业分布虽少,但由予上游沿途每天接纳49万吨的工业和生活废水,下游10余公里的江段仍属中污染。金江机修厂附近的裂隙地下水,水质较好,但水量不够理想。市区内的工业废水得到治理后,这个片区的环境质量可以逐步得到改善。
  第五节&&环保管理
  一、环保队伍
  日,渡口市革命委员会决定成立渡口市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日建立市环境保护监测站。日,市环保办公室改名为环境保护局,成为市政府的直属部门。日,在机构改革中改为渡口市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委员会领导下的环境保护办公室。日再次改为渡口市环境保护办公室。与此同时,各大中型企业也相继建立了相应的环保机构。
  截至1985年底,全市共有环保专业管理人员156人,其中市环保办及环境监理站14人、攀钢系统78人、攀矿系统35人、矿务局系统14人、电业系统4人。环保监测人员136人,其中市监测站59人、攀钢58人、攀矿l0人,矿务局7人。环保设备管理、操作人员1264人,其中攀钢826人、攀矿304人、矿务局52人、电业局40人、渡口水泥厂17人、金江水泥厂13人、十九冶5人。这支队伍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学习、摸索、提高,为开创攀枝花市的环境保护事业发挥了重大作用。
  二、环保会议和环保宣传
  市环保机构建立以后,随即召开了全市第一次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传达学习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提出“围歼两大害(工业废水、医院污水),保护一条江”的规划,并交流了渡口水泥厂降伏“灰龙”的经验,为攀枝花的环保工作拉开序幕。1978年2月,由冶金部副部长兼中共渡口市委第二书记李超主持召开了第二次全市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会上邀请国家、四川省环保部门和冶金部的有关领导,全国重点钢铁企业和冶金厅(局)的环保专家共同会审了《渡口市环境保护“五五”计划和十年规划》,由市委、市革委批准实施,一面整治污染,一面绿化环境,决心三年大见成效,八年解决污染,把攀枝花建成环境清洁优美的现代化工业城市。
  从1976年到1985年,市里先后召开了9次全市性的环境保护工作会议、10次全市性治理污染现场会议。通过这些会议,宣传贯彻党和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法制法规,传达上级指示,总结交流经验,表彰先进,部署工作,推动环保工作的开展。
  除了会议贯彻方针政策、安排部署工作外,还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开展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以增强人们的环境意识,普及环保知识,努力做好环保工作。1978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讨论稿)》下发后,立即翻印到基层,组织干部职工逐条讨论,提出修改建议。日中共中央批转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环境保护工作汇报要点》的文件下达后,市里拟定了宣传贯彻方案,环保部门举办了有领导干部和环保人员参加的学习班培训宣传骨干,并组织检查环保设施“三同时”执行情况和污染治理情况,推动了环保机构的建设和工作的开展。1979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发布后,市里又翻印成小册子和大张版,发至科室、班组基层单位,并在街道、公共场所张贴,广泛宣传学习。1981年3月,全市开展了环境保护宣传月活动。年还把每年5月的“世界环境日”定为“环境宣传周”。
  三、法制法规管理
  在贯彻《宪法》中有关环境保护工作的规定和《环境保护法》中,市人大、市政府在1978年9月至1985年期间先后制定了《渡口市革命委员会关于城市噪声及交通运输防止污染管理暂行办法》、《渡口市革命委员会关于基本建设、技措工程环境管理办法》、《渡口市革命委员会关于对全市厂矿企业事业单位排放污染物实行收费的暂行规定》、《渡口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和省政府征收排污费的有关规定》、《渡口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攀枝花苏铁自然保护区的通知》布告、《渡口市清洁工厂(矿)评选方法》、《渡口市环境管理办法(试行)》、《渡口市乡镇、街道集体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渡口市环境噪声管理办法》等12个环境管理法规和细则,使环境保护工作从政策管理走向法制管理为主的轨道。
  各企业、事业单位围绕实施环保法也结合本单位的情况,制定了一系列有关环保的规章制度。攀钢公司先后制定了《攀钢环保工作厂际评比竞赛办法》、《攀钢清洁工厂(单位)评选办法》、《攀钢新上工程环保“三同时”暂行管理办法》、《攀钢各厂自营环境治理工程项目暂行管理办法》、《攀钢“三废”综合利用暂行管理办法》、《攀钢非正常排污暂行管理办法》、《污染物综合排放合格率考核办法》等。这些规章制度,考核、评比、奖励办法,从上到下把环保工作与落实经济责任制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环境监测管理
  市环保科研监测站根据国家制定的与人体健康和工农业生产直接有关的空气、水体、土壤、食物的卫生标准及检验方法,对水系、大气、土壤、农副产品等例行常规监测,监督检查执行国家环境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情况,各企业环保监测站(室)分别承担本单位污染源的监测。通过监测,为环境规划、环境建设、防治污染、改善环境提供依据。
  五、污染源管理
  1980年市里成立了排污收费管理站,1985年更名为渡口市环境监理站,在市环保局领导下,对全市污染源进行统一管理,承担组织污染调查监测、评价、建档、环保统计,治理设施效益调查,征收排污费,污染事故调查等项工作。
  为了保证环保设施的正常运行,各单位建立了环保设施管理机构,设有专人负责运行维修管理,层层建立了环保设施管理责任制,并同竞赛和奖金挂钩。到1985年全市共建设“三废”处理设施434台套,其中废水处理设施57台套,废气处理设施337台套,噪声治理设施40台套。
  实行排污收费制度,是根据国家环保法的规定,从日开始,在市区征收废水超标费和排入水域的废渣费。征收的排污费主要用于排污单位治理污染源以及环境污染的综合性治理措施。
  为了控制非正常排污,环保部门规定,在正常生产情况下,由于环保或生声设备检修或人为原因等,所排放的污染物超过正常排放量者,排污单位须在三天前将排污时间、数量及采取的应急保护措施报市环保局审批,经市政府的批准方可排放,其超标部分按规定收取排污费。&&&&
  由于非正常排污或不可预测的突发性排污造成污染事故者,依照国家环保法的有关规定和环保等部门的调查监测资料,由市政府处理。
  六、污染防治管理
  主要是规划管理和项目管理。首先是制订规划。1978年制订的渡口市环保“五五”计划和十年规划,是一个以治理重点污染源、防止新污染,绿化城市、整顿厂容厂貌和市容市貌为主体的规划。规划中提出了50个重点污染治理项目,每个项目从方案、资金、设计、施工、材料、设备、科研到建设进度都落实到单位,并有负责人。市政府每年下达年度计划,并及时检查,解决存在问题,监督计划的实施。
  在项目管理上,市里一再强调所有基本建设和技措工程,从计划、选址、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必须有环保部门参加审批方可进行。还规定设计中必须有环保篇(章),建设前必须提出环保影响报告书,竣工负荷试车时达不到规定排放标准,不予验收,不准投产。强调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防止了新的污染的产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检查微量元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