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脉耳朵后面是什么穴位图

水分穴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水分穴
水分穴,人体穴位,别名:穴,穴,穴。为任脉上的重要穴位之一,注治腹泻等疾病。别&&&&名穴,穴,穴主&&&&治腹泻等疾病针灸法直刺0.5~1寸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水分穴 Shuǐ fēn(RN9)
穴义:任脉的冷降水液在此分流。
解剖:在腹白线上,深部为小肠;有、静脉分支,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八、九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人体穴位配伍:配、治腹水;配内关穴治反胃;配、治脐痛;配、治浮肿。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大部分循向下流行,小部分散于任脉之外。
功能作用:分流水湿。
治法:寒则通之灸之,热则水针。(1)水分。水,地部水液也。分,分开也。该穴名意指任脉的冷降水液在此分流。本穴物质神阙穴传来的冷降经水及传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循地部分流而散,故而得名。名意与该穴同。
(2)。中,与外相对,指中间。守,把守也。名意指本穴的地部经水循的下行。本穴物质为神阙穴冷降而至的地部经水及传来的地部经水,由于地球重力场的作用,经水循直流而下,本穴如同在道路中间有关卡把守一般,故名。
(3)。中,中间也。管,管道也。名意指的地部经水大部分循任脉向下流行。本穴为气血由气向液的转化之地,转化后的液态物则循任脉道路向下而流,任脉如同经水下行的管道一般,故名。水分穴穴位:位于上腹部,上,当脐中上1寸。 取的时候通常让患者采用仰卧的姿势,以便实施者能够准确的找寻穴道和顺利的实施相应的。水分穴位于人体中腹部,肚脐上一指宽处(即拇指的宽度)。【功用】通调水道、理气止痛
【主治】水肿,,腹泄,腹痛,反胃,吐食。
配、、足三里,有调和气血,健运脾胃的作用,主治绕脐痛,腹泻,纳呆。
配,有行气利水的作用,主治气滞水肿。
配、脾俞,有的作用,主治。
配、足三里,有健脾和胃,活血祛瘀,益气行水的作用,主治鼓胀。【操作】直刺1~2寸;可灸。
【文献摘要】
《外台》引甄权云:主腹肿,孕妇不可灸。
《铜人》:若水病灸之,或灸七壮至百壮止。禁不可刺,针,水尽即毙。
《聚英》:当下口,至是而泌别清浊,水液入,渣滓入,故曰水分。水分穴为任脉上的重要穴位之一,主治病症为:腹泻、浮肿水肿、()、腹痛、腹胀、、、翻胃、水肿、小儿陷囟、腰脊强急等。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任脉-人体穴位高清图
&|&&|&&|&&|&&|&&|&&|&&|&&|&&|&&|&&|&&|&
您现在的位置:&&>>&&>>&&>>&图片信息
&&&&&&&&&&&&
任脉-人体穴位高清图
图片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 10:07:34
查看次数:603
推荐等级:★★★
 图片简介:
任脉任脉 ,“奇经八脉”之一,“任”字,有担任,任养之意。计二十四穴,分布于面、颈、胸、腹的前正中在线,“手、足三阴脉之海”。起于会阴穴,阴阳相贯,任脉与督脉必相交,下交于会阴之间,上则交于唇。上至毛际曲骨端,内行腹内入胞中,是为“经络之海”。任脉为血海,又与胃脉相会,同时任脉、督脉、冲脉三脉同起于会阴,而任脉走腹部,督脉走背部,冲脉并少阴,分布于胸中。明代《医经小学》中奇经八脉歌诀:“任脉起于中极底,上腹循咽承浆里,阴脉之海衽所谓。” 患任脉疾病者的病候:遗尿、遗精、腹胀痛、胃痛、呃逆、舌肌麻庳、疝气。 本经穴1名1穴,计24穴,分布于面、颈、胸、腹的前正中线上。主治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病症,以及寒性病症和本经所经过之部位的病症。 本经穴位:会阴 曲骨 中极 关元 石门 气海 阴交 神阙 水分 下脘 建里 中脘 上脘 巨阙 鸠尾 中庭 膻中 玉堂 紫宫 华盖 璇玑 天突 廉泉 承浆 (1) 会阴 RN1 Huì yīn [定位]在会阴部,男性当阴囊根部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女性当大阴唇后联合与肛门连线的中点。 [解剖]在球海绵体中央,有会阴浅、深横肌;有会阴动、静脉分支;布有会阴神经分支。 [主治]溺水窒息,昏迷,癫狂,惊痫,小便难,遗尿,阴痛,阴痒,阴部汗湿,脱肛,阴挺,疝气,痔疾,遗精,月经不调。 [配伍]配神门治癫狂痫;配水沟治溺水窒息;配十宣急救昏迷;配蠡沟治阴痒、阴痛(湿热下注型);配归来、百会治阴挺(中气下陷型);配承山治痔疮、脱肛;配支沟、上巨虚治便秘;配中极治遗尿、淋症;配关元治遗精。 [刺灸法]直刺0.5~1寸,孕妇慎用;可灸。 [附注]任脉别络,侠督脉、冲脉之会。
(2) 曲骨 RN2  Qū gǔ [定位]在下腹部,当前正中线上,耻骨联合上缘的中点处。 [解剖]在腹白线上;有腹壁下动脉及闭孔动脉的分支;布有髂腹下神经分支。 [主治]少腹胀满,小便淋沥,遗尿,疝气,遗精阳痿,阴囊湿痒,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痛经。 [配伍]配肾俞、志室、大赫、关元、命门治阳萎、遗精(肾气虚型);配膀胱俞、肾俞、次s、阴陵泉、蠡沟治阳萎、遗精、癃闭、淋症、阴痒、湿疹、带下(湿热下注);配中极、关元、肾俞治肾虚、遗尿、小便不利;配关元、命门、阴交(针补法或灸)治宫寒不孕、痛经。 [刺灸法]直刺0.5~1寸,内为膀胱,应在排尿后进行针刺;可灸。 [附注]任脉、足厥阴之会。
(3) 中极 RN3  Zhōng jí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 [解剖]在腹白线上,深部为乙状结肠;有腹壁浅动、静脉分支,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髂腹下神经的前皮支。 [主治]小便不利,遗溺不禁,阳痿,早泄,遗精,白浊,疝气偏坠,积聚疼痛,月经不调,阴痛,阴痒,痛经,带下,崩漏,阴挺,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水肿。 [配伍]配大赫、肾俞、阴交、三阴交、次s治阳萎、早泄、遗精、白浊、月经不调、痛经崩漏、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阴挺等症(肾气虚型);配阴谷、气海、肾俞治遗溺不止;配大敦、关元、三阴交治疝气偏坠;配水分、三焦俞、三阴交、气海、委阳治水肿;中极透曲骨、配三阴交、地机治产后、术后尿潴留;中极透曲骨、配气海、膻中、足三里治尿潴留(老年人气虚)。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附注]足三阴、任脉之会。
(4) 关元 RN4  Guān yuán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解剖]在腹白线上,深部为小肠;有腹壁浅动、静脉分支,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十二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中风脱证,虚劳冷惫,羸瘦无力,少腹疼痛,霍乱吐泻,痢疾,脱肛,疝气,便血,溺血,小便不利,尿频,尿闭,遗精,白浊,阳萎,早泄,月经不调,经闭,经痛,赤白带下,阴挺,崩漏,阴门瘙痒,恶露不止,胞衣不下,消渴,眩晕。 [配伍]配气海、肾俞(重灸)、神阙(隔盐灸)急救中风脱证;配足三里、脾俞、公孙、大肠俞治虚劳、里急、腹痛;配三阴交、血海、中极、阴交治月经不调(冲任不固,针用补法);配中极、大赫、肾俞、次s、命门、三阴交治男子不育症、阳萎、遗精、早泄、尿频、尿闭、遗尿(肾阳虚衰、针补法或艾灸);配太溪、肾俞治泄痢不止、五更泄。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附注]足三阴、任脉之会。
(5) 石门 RN5 Shí mén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2寸。 [解剖]在腹白线上,深部为小肠;有腹壁浅动、静脉分支,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十一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腹胀,泄利,绕脐疼痛,奔豚疝气,水肿,小便不利,遗精,阳萎,经闭,带下,崩漏,产后恶露不止。 [配伍]配阴陵泉、关元、阴交治四肢水肿、小便不利(肾气不化);配肾俞、三阴交治遗尿;配关元、天枢、气海、足三里治腹胀泄泻、绕脐痛;配大敦、归来治疝气;配三阴交、带脉穴治崩漏、带下。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孕妇慎用。 [附注]手少阳之募穴。
(6) 气海 RN6 Qì hǎi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解剖]在腹白线上,深部为小肠;有腹壁浅动脉、静脉分支,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十一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脘腹胀满,水谷不化,大便不通,泄痢不禁,癃淋,遗尿,遗精,阳萎,疝气,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阴挺,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脏气虚惫,形体羸瘦,四肢乏力。 [配伍]配三阴交治白浊、遗精;配关元治产后恶露不止;配灸关元、膏肓、足三里治喘息短气(元气虚惫);配关元、命门(重灸)、神阙(隔盐灸)急救中风脱证。配足三里、脾俞、胃俞、天枢、上巨虚治胃腹胀痛、呃逆、呕吐、水谷不化、大便不通、泄痢不止(脾气虚弱);配足三里、合谷、百会治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孕妇慎用。 [附注]肓之原穴。
(7) 阴交 RN7  Yīn jiāo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寸。 [解剖]在腹白线上,深部为小肠;有腹壁浅动脉、静脉分支,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十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绕脐冷痛,腹满水肿,泄泻,疝气,阴痒,小便不利,奔豚,血崩,带下,产后恶露不止,小儿陷囟,腰膝拘挛。 [配伍]配阴陵泉、带脉穴治赤白带下;配子宫穴、三阴交治月经不调、崩漏;配大肠俞、曲池治脐周作痛;配天枢、气海治腹胀肠鸣、泄泻。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孕妇慎用。 [附注]任脉、冲脉、少阴之会。
(8) 神阙 RN8 Shén què [定位]在腹中部,脐中央。 [解剖]在脐窝正中,深部为小肠;有腹壁下动、静脉;布有第十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中风虚脱,四肢厥冷,尸厥,风痫,形惫体乏,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脱肛,泄利,便秘,小便不禁,五淋,妇女不孕。 [配伍]配三阴交治五淋;配公孙、水分、天枢、足三里治泄痢便秘、绕脐腹痛(脾肾不和);配长强、气海、关元治脱肛、小便不禁、肾虚不孕症;神阙(隔盐灸)配关元、气海(重灸)治中风脱证。 [刺灸法]禁刺;可灸。
(9) 水分 RN9 Shuǐ fēn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1寸。 [解剖]在腹白线上,深部为小肠;有腹壁下动脉、静脉分支,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八、九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腹痛,腹胀,肠鸣,泄泻,翻胃,水肿,小儿陷囟,腰脊强急。 [配伍]配天枢、地机治腹水;配内关治反胃呕吐;配中封、曲泉治脐痛;配脾俞、三阴交治浮肿。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10) 下脘 RN10 Xià wǎn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2寸。 [解剖]在腹白线上,深部为横结肠;有腹壁上、下动、静脉交界处的分支;布有第八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脘痛,腹胀,呕吐,呃逆,食谷不化,肠鸣,泄泻,痞块,虚肿。 [配伍]配天枢、气海、关元、足三里(针灸并用)治急性菌痢。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附注]足太阴、任脉之会。
(11) 建里 RN11 Jiàn lǐ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3寸。 [解剖]在腹白线上,深部为横结肠;有腹壁上、下动、静脉交界处的分支;布有第八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胃脘疼痛,腹胀,呕吐,食欲不振,肠中切痛,水肿。 [配伍]配内关治胸中苦闷;配水分治肚腹浮肿。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12) 中脘 RN12 Zhōng wǎn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解剖]在腹白线上,深部为胃幽门部;有腹壁上动、静脉;布有第七、八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胃脘痛,腹胀,呕吐,呃逆,翻胃,吞酸,纳呆,食不化,疳积,膨胀,黄疸,肠鸣,泄利,便秘,便血,胁下坚痛,虚劳吐血,哮喘,头痛,失眠,惊悸,怔忡,脏躁,癫狂,痫证,尸厥,惊风,产后血晕。 [配伍]配百会、足三里、神门治失眠、脏躁;配膻中、天突、丰隆治哮喘;配梁丘、下巨虚治急性胃肠炎;配肝俞、太冲、三阴交、公孙治疗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配上脘、梁门(电针20分钟)治胆道蛔虫症;配阳池、胞门、子户(针灸并用),治腰痛、痛经、月经不调(子宫不正);配气海、足三里、内关、百会治胃下垂。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附注]胃经募穴,八会穴之腑会,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
(13) 上脘 RN13 Shàng wǎn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5寸。 [解剖]在腹白线上,深部为肝下缘及胃幽门部;有腹壁上动、静脉分支;布有第七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胃脘疼痛,腹胀,呕吐,呃逆,纳呆,食不化,黄疸,泄利,虚劳吐血,咳嗽痰多,癫痫。 [配伍]配丰隆治纳呆;配天枢、中脘治嗳气吞酸、腹胀、肠鸣、泄泻。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附注]任脉、足阳明、手太阳之会。
(14) 巨阙 RN14  Jù què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6寸。 [解剖]在腹白线上,深部为肝脏;有腹壁上动、静脉分支;布有第七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胸痛,心痛,心烦,惊悸,尸厥,癫狂,痫证,健忘,胸满气短,咳逆上气,腹胀暴痛,呕吐,呃逆,噎嗝,吞酸,黄疸,泄利。 [配伍]配内关治心绞痛;配章门、合谷、中脘、内关、足三里治呃逆;配足三里、膻中、内关、三阴交、心平穴、心俞治疗急性心肌梗塞;配内关、人中治癫狂痫证;配神门治失眠健忘。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附注]心经募穴。
(15) 鸠尾 RN15  Jiū wěi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胸剑结合部下1寸。 [解剖]在腹白线上,腹直肌起始部,深部为肝脏;有腹壁上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六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心痛,心悸,心烦,癫痫,惊狂,胸中满痛,咳嗽气喘,呕吐,呃逆,反胃,胃痛。 [配伍]配梁门、足三里治胃痛;配三关、足三里治呕吐。 [刺灸法]斜向下刺0.5~1寸;可灸。
(16) 中庭 RN16  Zhōng tíng [定位]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5肋间,即胸剑结合部。 [解剖]有胸廓(乳房)内动、静脉的前穿支;布有第五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胸腹胀满,噎嗝,呕吐,心痛,梅核气。 [配伍]配俞府、意舍治呕吐。 [刺灸法]平刺0.3~0.5寸;可灸。
(17) 膻中 RN17  Dàn zhōng [定位]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解剖]在胸骨体上;有胸廓(乳房)内动、静脉的前穿支;布有第四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咳嗽,气喘,咯唾脓血,胸痹心痛,心悸,心烦,产妇少乳,噎嗝,膨胀。 [配伍]配曲池、合谷(泻法)治急性乳腺炎;配内关、三阴交、巨阙、心平、足三里治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配中脘、气海治呕吐反胃;配天突治哮喘;配乳根、合谷、三阴交、少泽、灸膻中治产后缺乳;配肺俞、丰隆、内关治咳嗽痰喘;配厥阴俞、内关治心悸、心烦、心痛。 [刺灸法]平刺0.3~0.5寸;可灸。 [附注]心包经之募穴,八会穴之气会。
(18) 玉堂 RN18  Yù táng [定位]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3肋间。 [解剖]在胸骨体中点;有胸廓(乳房)内动、静脉的前穿支;布有第三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膺胸疼痛,咳嗽,气短,喘息,喉痹咽肿,呕吐寒痰,两乳肿痛。 [配伍]玉堂透膻中、内关、胸夹脊(T1-5 )治疗胸痹。 [刺灸法]平刺0.3~0.5寸;可灸。
(19) 紫宫 RN19  Zǐ gōng [定位]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2肋间。 [解剖]在胸骨体上;有胸廓(乳房)内动、静脉的前穿支;布有第二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咳嗽,气喘,胸胁支满,胸痛,喉痹,吐血,呕吐,饮食不下。 [配伍]配玉堂、太溪治呃逆上气、心烦。 [刺灸法]平刺0.3~0.5寸;可灸。
(20) 华盖 RN20  Huá gài [定位]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1肋间。 [解剖]在胸骨角上;有胸廓(乳房)内动、静脉的前穿支;布有第一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胁肋痛,喉痹,咽肿。 [配伍]配气户治胁肋疼痛。 [刺灸法]平刺0.3~0.5寸,可灸。
(21) 璇玑 RN21  Xuán jī [定位]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天突下1寸。 [解剖]在胸骨柄上;有胸廓(乳房)内动、静脉的前穿支;布有锁骨上神经前支。 [主治]咳嗽,气喘,胸满痛,喉痹咽肿,胃中有积。 [配伍]配鸠尾治喉痹咽肿。 [刺灸法]平刺0.3~0.5寸;可灸。
(22) 天突 RN22  Tiān tū [定位]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解剖]在左右胸锁乳突肌之间,深层左右为胸骨舌骨肌和胸骨甲状肌;皮下有颈静脉弓、甲状腺下动脉分支;深部为气管,再向下,在胸骨柄后方为无名静脉及主动脉弓;布有锁骨上神经前支。 [主治]咳嗽,哮喘,胸中气逆,咯唾脓血,咽喉肿痛,舌下急,暴喑,瘿气,噎嗝,梅核气。 [配伍]配定喘穴、鱼际治哮喘、咳嗽;配膻中、列缺治外感咳嗽;配内关、中脘治呃逆;配廉泉、涌泉治暴喑;配丰隆治梅核气;配少商、天容治咽喉肿痛;配气舍、合谷治地方性甲状腺肿大。 [刺灸法]先直刺0.2-0.3寸,然后沿胸骨柄后缘,气管前缘缓慢向下刺入0.5~1寸;可灸。 [附注]阴维、任脉之会。 [注意]本穴针刺不能过深,也不宜向左右刺,以防刺伤锁骨下动脉及肺尖。如刺中气管壁,针下有硬而轻度弹性的感觉,病人出现喉痒欲咳等现象;若刺破气管壁,可引起剧烈的咳嗽及血痰等现象。如刺中无名静脉或主动脉弓时,针下可有柔软而有弹力的阻力或病人有疼痛感觉,应即退针。
(23) 廉泉 RN23  Lián quán [定位]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结喉上方,舌骨上缘凹陷处。 [解剖]在甲状软骨和舌骨之间,深部为会厌,下方为喉门,有甲状舌骨肌、舌肌;有颈前浅静脉,甲状腺上动、静脉;布有颈皮神经,深层有舌下神经分支。 [主治]舌下肿痛,舌根急缩,舌纵涎出,舌强,中风失语,舌干口燥,口舌生疮,暴喑,喉痹,聋哑,咳嗽,哮喘,消渴,食不下。 [配伍]配金津、玉液、天突、少商治舌强不语、舌下肿痛、舌缓流涎、暴喑。 [刺灸法]直刺0.5-0.8寸,不留针;可灸。 [附注]阴维、任脉之会。
(24) 承浆 RN24  Chéng jiāng [定位]在面部,当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 [解剖]在口轮匝肌和颏肌之间;有下唇动、静脉分支;布有面神经及颏神经分支。 [主治]口眼沸保浇簦嬷祝萃矗蒴钢祝飨眩谏嗌┼巢谎裕适纫”悴唤拆铩 [配伍]配委中治衄血不止;配风府治头项强痛、牙痛。 [刺灸法]斜刺0.3~0.5寸;可灸。 [附注]足阳明、任脉之会。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 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旗下网站:
www.zhouyi.biz当前位置: >>>
人体穴位分布图 腧穴与经络脏腑的关系
腧穴与经络脏腑的关系
《素问&气府论》说腧穴是&脉气所发&。《灵枢&九针十二原》解释说:&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所言节者,神气之所游行出人也,非皮肉筋骨也&。《灵枢&小针解》解释说:&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者,经络之渗灌节者也&。从上面的论述,足可说明经络与腧穴的密切关系。人体的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十二经脉的分布,阳经在四肢之表,属于六腑;阴经在四肢之里,属于五脏。并通过十五络的联系,沟通表里,组成了气血的通路,它们&内溉脏腑,外濡肤腠&,维持着正常的生理功能。就病理而言,经络与脏腑之间也是息息相关的。病起于外者,经络先起病,之后可传于脏腑;病生于内者,脏腑先病之后可反映于经络。例如:太阳伤寒,首先出现头项腰背部疼痛的经络证候,然后出现脏腑证候。又如阑尾炎、胆囊炎在腹痛、胁痛的同时,都可在其下合穴附近找到压痛点。这些病症的由来,就是因为某些致病因素导致经络脏腑的气血偏虚偏实的结果。针灸治病,就是根据经络与脏腑在生理病理上相互影响的机制,在腧穴部位进行针灸或其他治疗,取得&通其经脉,调其血气&的作用,从而排除病理因素,治愈疾病。所以《灵枢&刺节真邪》说:&用针者,必先察经络之实虚,&&一经上实下虚而不通者,此必有横络盛加于大经,令之不通,视而泻之,此所谓解结也。&&解结&,就是疏通经络的意思。由此看来腧穴与经络脏腑无论在生理病理还是在治疗上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人体穴位分布图
一、头颈部腧穴的分布
二、胸腹部腧穴的分布
三、肩背部腧穴的分布
四、上肢部腧穴的分布
五、下肢部腧穴的分布
------分隔线----------------------------求全身经脉穴位图,要详细的。请高人指点谢谢!_百度知道
问:求全身经脉穴位图,要详细的。请高人指点谢谢!
来自河北省邢台市威县贺营乡赵庄卫生室
您好,这个情况考虑你可买一套针灸挂图,这样是比较直观的,配合图解来查看比较容易掌握的,再说这挂图也不太贵
你好,欢迎你的提问,穴位指人体经络线上特殊的点区部位,中医可以通过针灸或者推拿、...
根据你的描述一般属于中医专业知识,区别是有的,各有各的功能,作用是识别穴位和经脉...
指导意见:
考虑是寻麻疹,发作时建议你口服药 酮替芬 扑尔敏,严重的才加上激素。另外...
问题分析:
你好,月经不调的原因很多,临床上通常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功能性的,如内分泌...
病情分析:
考虑是皮肤过敏,,建议外涂醋酸肤轻松冰片软膏或阿昔洛韦软膏效 果最好。
* 百度知道专家平台解答内容由公立医院医生提供,不代表百度立场。* 由于网上问答无法全面了解具体情况,回答仅供参考,如有必要建议您及时当面咨询医生您所在的位置:
& 综合经验 & 正文
[经脉]剑网3经脉系统—任脉不得不学的分析
日17:15  
写在内容前:在各论坛上寻找经脉加点方法,发现没有合适的,只好自己探讨研究了!在这里只探讨任脉的一些穴位,其他督、带、冲三脉视各门派技能情况而定!剑网3取奇经八脉中的任、督、带、冲四大主脉为本,靠打通各脉络中的穴位成就经脉大成。其中,任脉为基础脉络,其他三脉均需在打通任脉相应穴位基础上进行修炼。任脉提高人物基础能力。包括使自身可修炼其他三脉、提高穴位打通成功率和下线修为获得值、增加角色基础属性、缩短轻功调息时间、提高移动速度和抗摔伤系数等,甚至还可使自身得以修习其他门派内功。督脉提高人物辅助能力。包括提高疗伤成效、化劲值、御劲值、招架值、拆招值、外功防御、闪躲几率,降低所受内功伤害、被击退、击倒的几率等。带脉提高人物外功能力。包括提高气血值、外功伤害、命中、会心值、闪避率等。还可领悟某些外功攻击时大有裨益的特殊招式。冲脉提高人物内功能力。包括提高内力值、各属性内功伤害、命中、会心值,降低内功被打退、打断的几率等。还可领悟某些内功攻击时大有裨益的特殊招式。玩家20级即可开始修习经脉,且各穴位有等级限制。按N打开经脉界面可以查看当前修为与经脉打通情况。1、当前可以打通和已打通的穴位会以绿色显示,暂时还不能打通的穴位会以灰色显示。修习经脉需得循序渐进,依次打通,日久天长方可大成。2、左键点击某个穴位,在弹出的界面上点击确定即可打通该穴位。当然,打通经脉不一定每次都能成功。3、打通经脉成功后,会获得相应穴位加成的属性,并从气海中扣除打通该穴位所需的修为值。4、打通经脉失败后,不会获得任何属性加成,但会返还一部分打通该穴位所需的修为值。5、可以通过打通任脉相关穴位来增加打通经脉的几率,减少打通失败带来的修为损失。丹田总的修为上线是10W,不可能把所有穴位都点满,这就产生了不同的穴位加法!1、点穴位又不得不谈到修为来源的问题初始状态,下线后1小时可增加修为25点,一天最多增加400点修为。您可以通过打通经脉相关穴位—来增加每小时积累的修为值。这个穴位就是 建里一重效果五重效果(这个 游戏里 有BUG 只点下脘、水分、神阙中 任意一个就可以点 建里 了)2、点穴位又不得不谈到消耗修为的问题因为丹田上限是固定的,要想多打通几个穴位,减少消耗是关键,这就体现了 巨阙 的重要性了!一重效果五重效果下面就上图举例:(在人物等级达到40级时 ,建议最好如下图点穴位)下图为先点巨阙 后点中级,其他穴位点的一样下图为先点中级 后点巨阙,其他穴位点的一样,注意看丹田所耗修为3、点穴位又不得不谈到打通失败的问题这分为2个方面:提高穴位打通成功率和提高穴位打通失败返还率,在初始状态下失败返还率为70%!提高穴位打通成功率 相关穴位有4个,是任脉-曲骨、冲脉-下脘、带脉-水分、督脉-神阙一重效果五重效果一重效果五重效果一重效果五重效果一重效果五重效果提高穴位打通失败返还率 相关穴位 是中级一重效果五重效果4、点穴位又不得不谈到点错穴位的问题在各门派掌门或武学训练师处(少林:玄正 、万花:孙思邈、 天策:李承恩 、七秀:叶芷青 、 纯阳:李忘生),花费一些银两便可进行经脉洗点,洗点耗费的金钱数为丹田修为的20倍,当然基础单位是铜币,也就是说如果10万修为,那么洗次点就要200金。洗点之后的修为会返还到气海之中,修为是有损的,不是100%返回修为到气海,损失是丹田修为的10%。这里 有涉及到 经脉逆行 相关的学位——中脘一重效果五重效果从上面最后2张图可看出,顺序不一样所消耗的修为也不一样!这就体现先点 巨阙 的重要性了!
[责任编辑:hannahliu]
更多关于“”的新闻
( 18:55:21)
( 15:34:03)
( 10:17:59)
( 10:04:10)
( 16:42:53)
( 11:21:36)
( 22:20:24)
( 18:03:21)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
新网游视频
新网游画廊
Copyright & 1998 - 2015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耳朵后面是什么穴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