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裂头蚴病感染为什么会有肿块

裂头蚴寄生虫惊现人脑:揭秘裂头蚴寄生虫为何如此多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裂头蚴寄生虫惊现人脑:揭秘裂头蚴寄生虫为何如此多见?裂头蚴在自然环境中可以耐受从零下10℃到56℃的温度变化。在零度,也就是所谓的冰鲜保存条件下,裂头蚴可以在宿主的肌肉组织内存活几十天之久。裂头蚴对高温相对较为敏感,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裂头蚴在56℃的温度下基本坚持不过5分钟。不过也有研究结果表明,寄生在食材中的裂头蚴对高温并没有这么脆弱。有人将含有裂头蚴的小块蛙肉(约1厘米见方)放置在56℃的环境中。3小时后,蛙肉中仍然残留着具有感染能力的裂头蚴。
&裂头蚴在自然环境中可以耐受从零下10℃到56℃的温度变化。在零度,也就是所谓的冰鲜保存条件下,裂头蚴可以在宿主的肌肉组织内存活几十天之久。裂头蚴对高温相对较为敏感,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裂头蚴在56℃的温度下基本坚持不过5分钟。不过也有研究结果表明,寄生在食材中的裂头蚴对高温并没有这么脆弱。有人将含有裂头蚴的小块蛙肉(约1厘米见方)放置在56℃的环境中。3小时后,蛙肉中仍然残留着具有感染能力的裂头蚴。
裂头蚴寄生虫惊现人脑:揭秘裂头蚴寄生虫为何如此多见?
由此可见,用更高的温度将食材彻底煮熟才是真正安全的处理方法。爆炒、涮火锅等方法,往往无法将食材的某些部分彻底煮熟,很有可能因为无法彻底杀灭裂头蚴而成为安全隐患。因此,只要在沸水中烹煮2分钟时间,便可彻底消除裂头蚴的隐患。除了加热,冷冻也是杀死裂头蚴的方法之一。有研究表明,-20℃冷冻2小时可以杀死蛙肉中的所有裂头蚴。当然,冷冻法的效果除了和温度以及时间有关外,材料的大小也是重要影响因素。对于大包装的蛙肉或者蛇肉,-20℃条件下冷冻24小时更为稳妥。
专家提醒:
远离生水生食野味
据阿良的主管医生、珠江医院神经外科王建奇博士介绍,从阿良颅内取出的裂头蚴是最常见于青蛙、蛇等野生动物体内的寄生虫,出现在人体内的现象非常罕见。当裂头蚴通过体表或者消化道进入人体内后,为了找到一个适合的生长环境,它会四处游走,在人的四肢、躯体、眼部、皮下等处寄生,而一旦进入人脑,不仅其代谢的产物会对大脑带来损害,更可怕的是随着它的不停游走,将会对大脑带来不可修复的破坏。
阿良患病极有可能与他曾经吃过青蛙、蛇肉、喝过生水有关。王建奇博士建议民众莫饮用生水或食用未完全煮熟的河鲜、青蛙、野味等。
裂头蚴寄生虫用青蛙皮局部贴敷伤口,生吞蛇胆、生饮蛇血,食用生或未熟的蛙肉、蛇肉是感染裂头蚴的主要方式。当人进食了未煮开含虫卵的水或含有原尾蚴的食物后,虫卵先是在人的肠壁上吸附,然后孵化成幼虫,幼虫再通过血液循环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游走,吸取脑细胞营养发育长大。随着医疗检测手段的不断发展,被确诊的裂头蚴病例呈逐年递增的趋势,据医学文献记载,仅我国目前就已经发现上千例,此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绝大多数病例分布在中国、韩国、日本及东南亚地区。病人多以年轻人居多,男女比例为3∶1,多有食蛙或蛇的经历。
南方农村历来有用青蛙肉槌烂生敷贴在皮肤伤口患处,以治疗局部溃疡等疾
。还有的人捕捉小青蛙,生吞,谓之能医治腰腿酸痛、筋骨疼痛,借以壮筋活络、强健肌体,往往惹致曼氏裂头蚴感染。春夏季节,正是农田青蛙繁殖活动时机,特提醒农村群众治病应讲科学。
生吞蛇胆、生饮蛇血是导致人感染裂头蚴的重要途径。蛇类是寄生虫最多的动物之一,由于喜食青蛙和老鼠,蛇成为裂头蚴最多的宿主。因此,不食生蛇血、蛇胆,不食半生的蛇肉是预防感染的关键。
曼氏迭宫绦虫病和曼氏裂头蚴病是由曼氏迭宫绦虫引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前者由寄生于小肠的成虫引起,产生的症状轻微;后者则由其幼虫&裂头蚴引起,裂头蚴可在体内移行,并侵犯多种组织器官,产生的症状远较成虫严重。
曼氏迭宫绦虫成虫长60~100cm,链体节片1 000个左右。
曼氏迭宫绦虫经由3 个宿主完成其生活史:人,犬、猫以及虎、豹、狐等食肉动物是其终宿主;剑水蚤是其第一中间宿主,蛙、蛇、鸟类和猪等是其第二中间宿主;人可作为其第二中间宿主、转续宿主或终宿主。成虫寄生在终宿主的小肠内,虫卵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在温度适宜的水中经3~5周发育孵出钩球蚴(钩毛蚴)。钩球蚴在水中游动,若被第一中间宿主&剑水蚤吞入,在其血腔中发育为原尾蚴。含有原尾蚴的剑水蚤被第二中间宿主蝌蚪吞食后,随蝌蚪发育成蛙,原尾蚴也发育成裂头蚴,寄生于蛙腿的肌肉内。当感染有裂头蚴的蛙被蛇、鸟、猪等第二中间宿主吞食后,裂头蚴不能在这些动物的肠道内发育为成虫,而是穿出肠壁,移居至腹腔、肌肉或皮下等处继续生存,蛇、鸟、猪等就成为转续宿主。第二中间宿主或转续宿主被犬、猫等终宿主吞食后,裂头蚴在宿主肠道内发育为成虫。裂头蚴寿命较长,在人体内一般可存活12年。
曼氏迭宫绦虫的分布虽广,但鲜有曼氏迭宫绦虫病患者的报道,仅见于日本、前苏联等少数国家,我国上海、广州、台湾、四川、福建等曾报道过10余例;而曼氏裂头蚴病的报道则广泛见于东亚和东南亚、非洲、欧洲及美洲等地区,我国就报道过860余例,依次分布于广东、吉林、福建、四川、广西、湖南、浙江、海南、江西、江苏、贵州、云南、安徽、辽宁、湖北、新疆、河南、河北、台湾、上海和北京等21个省市自治区。
软组织感染
孟氏裂头蚴可移行至感染者全身软组织,使之局部呈现炎症、肉芽肿、伴有虫爬瘙痒感、红肿热痛,尤其是阴唇、乳房、眼睑、胸腹等处为易发部位,可见到有如雀蛋、鸽蛋大小的移~动肿块,手术切除的小肿块中可找到孟氏裂头蚴虫体。因此,凡生吞过小青蛙或者用青蛙肉生敷过伤口的人,一旦发现有上述症状,应及早到医院检查诊断,以便及时治疗。
脑中寄生虫
人大脑中会长寄生虫,裂头蚴和猪肉绦虫等寄生虫会以囊虫或卵的形态进入血管,从而有可能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大脑内生存,而这些寄生虫病,大多是由喝了不干净的水或吃了不熟的肉所致。
每年有5000万人会感染寄生虫,并引发相关的脑病,这种脑病有可能是致命的,这种致命的脑病有可能使每年5万人因此而死亡!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姚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播放数:1133929
播放数:4135875
播放数:2845975
播放数:535774用虫种特异性线粒体基因序列鉴定2例疑似曼氏裂头蚴感染无虫病理标本--《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3年07期
用虫种特异性线粒体基因序列鉴定2例疑似曼氏裂头蚴感染无虫病理标本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1(CO1)基因特异性序列鉴定临床无虫病理标本中裂头蚴感染的可靠性。方法应用免疫曼氏裂头蚴的兔血清检测病理切片中裂头蚴的抗原,有2例呈阳性,疑似裂头蚴感染的无虫病例,按照DNA提取试剂盒说明书提取核酸,用曼氏裂头蚴线粒体CO1基因特异性序列的两对引物作扩增。结果经PCR 2次扩增后得到目的序列,电泳条带出现在预期的位置。2例病理标本扩增的核苷酸序列与已知基因片断序列比对,引物F650/R800扩增条带符合率分别为100%和97%,引物F965/R1120扩增条带符合率均为100%。结论用裂头蚴线粒体CO1特异性基因引物作重复PCR扩增,对鉴定无虫病理标本曼氏裂头蚴感染有诊断意义。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R446.8【正文快照】:
裂头蚴病是人兽共患的寄生虫病,主要由曼氏迭宫绦虫(S.mansoni)幼虫感染所引起,主要流行于东南亚[1-3]。该病原可经人体的口(生吃含裂头蚴的青蛙、蝌蚪、蛇胆及其他转续宿主等肉食或生饮含原尾蚴的水体)和皮肤(外敷或接触含裂头蚴蛙肉)侵入人体组织[4],经游走移行侵犯人体各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金晓明;;[J];电子显微学报;2006年S1期
艾尼娃尔;朱缙;张晓军;李波澍;籍希平;沈林;;[J];新疆医学;2003年03期
陈泽慧;刘华庆;肖庆帮;杨琪;郑洪;;[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年24期
余琦;李宁;杨江辉;周会芹;刘成龙;罗焕超;;[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0年02期
陆东东,张伟;[J];陕西医学检验;2000年03期
鲁然;;[J];淮海医药;2006年06期
余晓君;段荣;王晔;;[J];实用临床医学;2006年12期
黄支密;储秋菊;单浩;糜祖煌;;[J];浙江检验医学;2009年03期
余裕炉,张思仲;[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1995年01期
陈舸;[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皋岚湘;丁华野;;[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金晓明;;[A];2006年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6年
聂秀;杨秀萍;;[A];中国抗癌协会湖北省分会肿瘤病理学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报告会论文资料汇编[C];2007年
张萌;胡少为;文剑明;;[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第九届全国病理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张晓杰;李丽红;陈奇;王承训;刘愉;田玉玲;孙利伟;?sa MH;[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0年
糜祖煌;陆亚华;;[A];第6次全国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冯福英;胡望平;杨湘越;张亚彬;胡辛兰;郭容英;;[A];第十届全军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李邦印;;[A];耐多药结核病诊断与治疗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5年
何家坤;凌月明;傅福来;刘立飞;;[A];第五届全国生物医学体视学学术会议、第八届全军军事病理学学术会议、第四届全军定量病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王慧萍;;[A];2008年浙江省病理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奇云;[N];大众科技报;2007年
季洪光;[N];科技日报;2011年
蒋廷玉;[N];新华日报;2006年
孙浩;[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隋鹏;[N];大众科技报;2008年
本报记者  雷光美 实习生 明小莉;[N];福建日报;2006年
奇云;[N];大众科技报;2007年
周寒飞;[N];三峡日报;2007年
倪红梅;[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仲崇山;[N];江苏科技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晶;[D];吉林大学;2004年
王晨曦;[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徐文胜;[D];第二军医大学;2008年
李洪林;[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图门乌力吉;[D];吉林大学;2008年
夏春燕;[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张靖华;[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李振勇;[D];郑州大学;2005年
张纪周;[D];吉林大学;2006年
李静;[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石磊;[D];杭州师范大学;2012年
李金涛;[D];石河子大学;2010年
姜美花;[D];延边大学;2005年
邬晓明;[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王军;[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周军;[D];大连医科大学;2006年
张学红;[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秦雯;[D];广西医科大学;2007年
剧红娟;[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陈海燕;[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 正文
曼氏裂头蚴 吃牛蛙会感染寄生虫吗?高温烹饪能杀死吗?(图)
来源: 齐鲁晚报网 发布于: 17:49:09
  裂头蚴的生活史
  严格说来,裂头蚴(plerocercoid)并不是一种寄生虫的名称。它是某些种类的绦虫在一个被称为&中绦期&的发育阶段的幼虫的总称。虽然还没有发育完全,裂头蚴在外形上已经与成虫颇为相似,而且由于运动能力很强,裂头蚴给寄生宿主带来的伤害常常要超过它们的成虫。
  从微博中描述的症状以及发病原因来看,刘芳感染的很有可能是较为常见的曼氏裂头蚴。曼氏裂头蚴最早由苏格兰籍医生帕特里克&曼森(Patrick Manson)在中国厦门进行尸体解剖时发现,并因此得名。
  曼氏裂头蚴的成虫名叫曼氏迭宫绦虫,与知名度颇高的猪肉绦虫同属于绦虫纲。和很多其它种类的寄生虫相似,曼氏迭宫绦虫的一生需要在多个宿主体内辗转。曼氏迭宫绦虫的最终宿主主要是猫和狗,有时也会是虎、豹这类食肉动物。在这些动物的肠道内,迭宫绦虫的成虫可以寄生长达数年之久并产生大量的虫卵。这些虫卵随着粪便进入自然界的水系中,随后孵化成为幼虫。在水中,幼虫被一种名为剑水蚤(第一个中间宿主)的浮游生物当作食物吞食,然后沿着自然界的食物链进入蝌蚪(第二个中间宿主)的体内。随着蝌蚪发育成为蛙,幼虫也发育到了&中绦期&,此时的幼虫就是我们所说的裂头蚴。最后,当染虫的蛙被猫狗等动物吞食后,裂头蚴就到达了它们的最终宿主体内。在那里它们会发育成迭宫绦虫成虫并产下虫卵。除了最终宿主,裂头蚴也会随着蛙体而进入其它捕食者,比如蛇类的体内。在这些动物的体内,裂头蚴能够存活并保持继续感染其他生物的能力,但是却无法发育成为成虫。
  感染裂头蚴的多种可能
  迭宫绦虫的生活史告诉我们:不正确地食用蛙类、蛇类,像是直接食用未经任何处理的蛙或者蛇的组织&&喝蛇血,吞蛇胆,吃凉拌蛇皮,或者误饮了被带虫剑水蚤污染的水,都有可能造成裂头蚴的感染。此外,由于相信蛙肉具有&清凉解毒&的功效,有些人会用生蛙肉敷在伤口或者皮肤脓肿上面。这种没有科学依据的行为为裂头蚴通过皮肤进入人体提供了大大的&便利&。在中国,超过半数的裂头蚴感染者都是由于敷贴生蛙肉而染病。另外,有些人还有生吞蝌蚪的&奇特&饮食爱好,这也容易造成感染。
  人体并非迭宫绦虫或是裂头蚴的适宜宿主,但它们却可以给人体带来很大的伤害。尤其是裂头蚴,能在人体不同部位间穿行,可能带来的损伤遍布全身。由裂头蚴引起的疾病统称为裂头蚴病,根据发病的部位,又可以大致划分为眼、皮下、口腔面部、脑和内脏五大类。在中国,眼裂头蚴病的发病率最高,症状也颇为恐怖,病人的眼部会出现肿块并伴随各种严重不适。如果裂头蚴侵入的部位是眼球,甚至可能导致失明。有时,裂头蚴会从患处&爬&出来,不少重口味故事中&眼睛里面爬出一条虫子&的情节大概就是源于这个症状。而刘芳患上的则是相对较少的脑裂头蚴病,这类疾病的症状和脑部肿瘤颇为相似,常常因此被误诊为脑瘤。脑裂头蚴病的危害同样非常恐怖,最严重的可以导致瘫痪。
  目前治疗裂头蚴病的主要手段是手术取出寄生虫,治疗本身有痛苦有风险不说,即使寄生虫被取出,人体可能还要继续承受病痛的折磨。比如刘芳所受的癫痫症困扰,就是一例。
扬子全媒体就在你身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裂头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