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全国不合格胶囊生产厂家厂家就是这9个,查明白。

药用胶囊全国抽验7.9%不合格
按照企业全覆盖、品种全覆盖、产品批次随机抽样的原则,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在全国范围内对药用明胶和胶囊生产企业进行了全面排查,对18家药用明胶生产企业抽验了166批次明胶,检出1批次产品铬超标;对117家药用胶囊生产企业抽验了941批次药用胶囊,检出15家企业74批次胶囊铬超标,不合格率为7.9%。昨天,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公布上述抽验结果。
15家铬超标药用胶囊生产企业分布情况为:浙江9家、河南2家、四川2家、重庆2家。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责成相关省局对违法企业立案调查并责令监督企业立即召回铬超标药用明胶和胶囊,在监控下销毁,坚决防止再次流入市场;按照法定程序吊销上述企业药品生产许可证;移交公安部门立案侦查。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人强调,对铬超标药用明胶和胶囊企业及相关责任人员,必须依法从重从快查处。药用明胶和胶囊生产企业产品铬超标,坚决吊销企业药品生产许可证;其企业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一律列入黑名单,不得再从事药品生产、经营活动;使用工业明胶生产药用胶囊的,一经查实,立即移送公安机关侦办,追究刑事责任。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表示,铬超标问题暴露出这些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法律意识淡薄、社会责任缺失,也暴露出监管部门日常监管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到位。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要求所有药品生产企业全面查找管理中的问题和漏洞,严格遵守药品监管法律法规,不折不扣地执行质量管理规范,生产药用胶囊必须从药用明胶生产企业采购原料,必须具备相应的检验检测条件和能力,必须对进厂原料和出厂产品实行批批检验,坚决防止工业明胶流入药用胶囊生产环节,坚决防止不合格胶囊进入药品生产环节。所有药用胶囊和胶囊剂药品生产企业必须在当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网站公示明胶和胶囊来源。各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举一反三,狠抓监管责任落实,确保日常监管到位,加大药用明胶和胶囊监督检查和样品抽验频次,切实把好关、看住门。同时,对问题产品要抓紧调查流向并依法处置。
9药企10批次胶囊药品超标
昨天,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再次公布胶囊剂药品抽检结果。根据药品检定研究院和省食品药品检验机构检验报告,标示为桂林市维威制药有限公司等9家生产企业的10批次药品所用药用胶囊的铬含量严重超出国家药典标准规定。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已责成广西、河南、吉林药监部门依法从重从快处理,立即责令涉事企业召回相应批次的产品;对生产企业立即立案调查,对查证属实的,查封胶囊剂药品生产场所,查封、扣押其违法药用胶囊和铬超标胶囊剂药品,暂停所有胶囊剂药品的销售和使用,对召回的产品监督销毁,按照《药品管理法》对违法企业依法严厉查处;涉嫌犯罪的,移交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通化金马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化颐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通化盛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三家企业已由当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立案调查。
北京消费者状告问题药企
问题胶囊事件曝光后,北京市民许女士将涉事药企四川蜀中制药有限公司诉至法院,称其生产的阿莫西林胶囊损害自己身体健康,要求退还药款、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费5000元。昨天记者获悉,法院已经接受了相关诉讼材料。
据代理许女士起诉的北京广衡律师事务所赵三平律师介绍,家住平谷的许女士因身体不适,购得蜀中制药生产的阿莫西林胶囊服用。4月15日,问题胶囊事件曝光,在4月19日国家药监局公布的黑名单中,蜀中制药生产的阿莫西林胶囊榜上有名。许女士认为,自己服用了问题企业的问题药品,损害了自己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压力。
赵律师表示,安全有效是对药品的基本要求,患者以治疗为目的反而服用了有毒有害的药品,没有治疗效果就是损害结果,并且还存在损害身体的可能。法院目前已经接受了诉讼材料,是否可以立案将在7个工作日给出答案。如果成功立案,将是首例消费者起诉问题胶囊药企索赔案。
药用胶囊抽检铬超标企业名单 权威答问国家知识产权局回应热点问题专利不是生产问题明胶依据
近日,网上两则关于使用明胶制备工艺的消息引起关注。有网友称,“用皮革废料制食用明胶”的工艺方法早在1991年就申请了专利,到现在已整整21年。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审查业务管理部副部长冯小兵昨日接受了记者专访,就相关问题作出了回应。
食用明胶目前并无有效专利
问:此次网友爆料的“利用皮革废料提取食用明胶”的专利申请情况如何?
答:引起公众热议的共有两件专利申请,其中一件专利申请的发明专利申请号为,为1991年提出的发明专利申请,发明名称为“铬鞣皮废料酶法制备食用明胶的工艺方法”,该申请并未获得专利权。
另一件专利申请的发明专利申请号为,为1998年提出的发明专利申请,发明名称为“一种制备高铬明胶的方法”,该申请于日获得专利权,但该专利权于日中止,为已失效专利。
同时,我局对涉及利用皮革废料提取食用明胶的相关专利申请进行逐一核查,截至目前,我局共受理过10件相关专利申请,其中有2件曾分别于2000年和2001年获得批准(含上述专利申请),但均已失效,目前没有处于有效状态的相关专利。
产品是否有害不看有无专利
问:网友质疑,为什么这些发明能被授予专利?
答:专利授予的是对技术的独占权,获得专利主要表示该专利权人在权利有效的情况下,可以禁止他人使用其技术,而不代表该技术方案可直接应用于社会生产、制造、销售和生活等方面,其可否进入生产、销售及流通等环节还必须符合我国市场准入的相关法律法规。
专利的本质是促进技术创新与技术传播,即使某些有害技术申请并获得了专利,也不会就此摇身一变,衍生出合法产品。专利并不会给有害发明披上合法外衣。因为判断产品有害无害,并不以是否取得专利为依据。
严格依专利法进行专利审查
问:专利审查是否审查可能妨碍公共利益的情况?
答:专利法第5条规定,对违反法律、社会公德或者妨害公共利益的发明创造,不授予专利权。国家知识产权局严格按照上述规定对专利申请进行审查。《食品添加剂明胶生产企业卫生规范》明确禁止制革厂将鞣制后的废料用作食品明胶原料,对于这类行政法规,国家知识产权局在进行审查时也予以了重点考虑。假如一项发明创造获得了专利授权,但又最终被证明有害公共利益,据专利法规定,可以该专利妨害公共利益或无积极效果等为由,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请求宣告该专利无效。
责任编辑:NF067(本文来源:京华时报。 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京华网
作者:张然)
网易声明:网易转载上述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表明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跟贴读取中...
跟贴昵称修改后,论坛昵称也会变哦
复制成功,按CTRL+V发送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网易财经48小时评论排行
评论2368条
评论2358条
评论1717条
评论1500条
评论1283条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国家质检总局:一个不漏彻查涉明胶生产企业
据新华社北京4月19日电(记者朱立毅)国家质检总局19日发出通知,要求各地质监部门在前一阶段工作基础上,立即组织开展对使用工业明胶加工食品违法行为的彻查严打行动,对所有明胶生产企业和使用明胶的食品生产企业一个不漏地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依法处置。
质检总局要求各地质监部门认真组织对所有食用明胶的生产企业、使用明胶的食品生产企业等开展“四查”:&&
一是对所有食用明胶的生产企业认真检查。二是对使用明胶的食品生产企业进行全面检查。三是由省级质监部门统一组织对辖区范围内的所有使用明胶的加工食品开展风险监测和专项抽查,若发现产品中铬含量异常情况,要立即对该产品的生产企业进行检查,查明原因,分析研判。四是配合当地有关部门,对所有的明胶生产企业(包括工业明胶生产企业)进行检查。
(人民网-《人民日报》)
每日经济新闻:工业明胶“毒”出政绩考核弊端
马克思曾说过一句经典的话:“如果能获得300%的利润,资本家就敢冒被杀头的危险。”从这个角度说,我们固然希望企业和资本讲道德,但是,既然资本家为暴利都敢冒被杀头的危险,在利润面前,道德也就不过是利润的“婢女”。因此,要使企业和资本讲道德,作为公权力的监管部门的严厉监督就必不可少,包括对敢以身试法者
“杀无赦”,看看他们是否真有勇气不怕杀头。
以此来看,若不时曝出各种骇人听闻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就不能仅把责任归咎于无良企业,而更应该反思监管部门的责任——正是因为监管不严、甚至不作为,才使得企业敢胆大包天,去做各种违背职业伦理乃至法律、危害人们健康甚至生命的勾当。早在2004年就已经被曝光的阜城县,8年之后再次出现同样的问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可悲的是,阜城县的副县长竟然在记者面前大谈政府在过去几年里是如何采取措施治理生产厂家的;并把监管难的责任归咎于这个行业投资小、门槛低、工艺简单,以及一些不法商人、不法经营者的见利忘义。
副县长的“表功”,概而言之,不过是说明当地政府采取的监管措施,只是做表面文章而已。在笔者看来,阜城地方政府监管不到位的真实原因,是因为当地成为工业明胶生产的全国四大基地之一。这对地方政府及官员来说,是多么诱人的政绩蛋糕。
固然,从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来看,我们的监管存在“无利不跑”、“脚软难跑”等问题。现行的“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模式,易造成监管真空,责任认定的模糊以及由此而来的责任推脱等;另外,监管者因经费福利的问题存在以罚代管现象,当违法企业成为其“衣食父母”时,是不可能有效监管的。但在“毒胶囊”事件上,笔者倾向于认为,造成监管真空更本质的因素,是所谓的工业明胶在当地经济的支柱地位。假如阜城不是全国四大工业明胶的生产基地之一,很难想象,在前次事发后的8年时间里,监管部门会不知道企业用皮革废料生产的明胶被用于药厂。毕竟阜城是一个小城市,这样的事情不可能在如此长时间里不被人发现。
然而,在明胶成为当地可以夸耀于全国的产业后,事情的性质就起了变化。政府和官员都希望把它做大,因为当地GDP的增长、财政收入、政府政绩的排名乃至领导的升迁都要靠它。对于企业的违法行为,也就睁只眼闭只眼,从制度上放松监管的要求。
其实,地方政府这么做也并非不可理喻。对于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发展型政府来说,经济发展、财政收入等始终是政府优先关心和考虑的事项。当然,这样也就使政府的职能和行为发生扭曲,从而对食品药品的监管产生两方面的不利影响:一是在问题出现前,地方政府基于稳定税源的考虑,往往会优先选择保护本地企业的利益,干预正常的监管,使得监管流于形式;二是在问题出现后,又出于保护产业的考虑,对问题企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尽量不使企业和产业伤筋动骨。特别对于一些带有行业普遍性的质量安全问题,由于在处罚厂商与保护产业之间存在着矛盾,从避免整个行业可能遭受的重创出发,无论是监管部门还是地方政府,都倾向于保住企业。很多食品安全事故的处理都是这样的。它产生的一个消极后果,就是给企业传递了一个错误的信息,即出了事故后,政府都会给以保护,从而无形中放松了自我监管的要求。
但是,一再发生的食品药品等人命关天的安全事故,提醒我们再不能抱着如此思路解决问题了。否则,势必会引起恶性循环,对政府信誉的耗损也越严重。从政府治理的角度出发,必须改变此种状况,对问题厂商、问题产品要有严惩不贷之决心,哪怕因此从头再来,哪怕因此减少财政收入。这就不仅需要政府在平衡和把握经济发展、产业发展、产业保护与身体健康、食品安全、人的生命权之间的关系方面,有一个大的原则性意见与普世规范;而且要改造我们的政绩考核方式及重构监管模式。
药监局:9家药企14种胶囊抽检铬超标(名单)
&&& 新京报讯
(记者吴鹏)“问题胶囊”曝光后,昨日,国家药监局公布了对9家涉及的企业的第一批胶囊药品抽检结果,抽检范围扩大至33个品种42个批次,其中23个批次不合格。
不会仅限于9家企业
日前,央视报道,河北个别企业用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进行脱色漂白和清洗,随后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浙江新昌县药用胶囊生产企业,最终流向药品企业,进入消费者腹中。
报道引发社会关注,有舆论认为,药监局应该扩大“毒胶囊”抽检范围,不应仅局限于媒体曝光的9个企业的13个不合格批次产品。
昨日,国家药监局公布了“毒胶囊”第一批抽检结果,根据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和部分省食品药品检验机构检验报告,第一批检验主要针对媒体曝光的9家药品生产企业,共抽验33个品种42个批次,其中23个批次不合格。
国家药监局有关人士透露,目前,各地都在严查胶囊药品,抽检不会仅限于这一批,也不会仅限于这9家企业。
铬最高超标70多倍
检验表明,包括四川蜀中、修正药业、通化金马在内的9家企业的批次胶囊产品,都发现了铬含量超标。
根据通报,超标最多的通化颐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炎立消胶囊”,抽检批次胶囊铬含量为149ppm(注:百万分之一浓度),超出标准2.0ppm,70倍以上。
药监局认定,上述企业未按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组织生产,使用了不符合国家药典标准的胶囊,产品质量不合格。
据悉,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发出通知,要求各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全面开展药用明胶和药用空心胶囊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要求药用空心胶囊企业严格原料把关和质量检验,严防工业明胶流入药用胶囊生产环节。
同时,要求药品生产企业从有资质的企业采购药用空心胶囊,严防不合格药用胶囊流入药品生产企业。
召回销毁通报问题胶囊
记者发现,此次被国家药监局通报的不合格批次的胶囊药品,与央视曝光的有诸多增加。据悉,国家药监局已发文要求,对媒体报道的13个铬超标产品暂停销售和使用。
国家药监局表示,对于此次通报的问题胶囊,已责成企业所在省食品药品监管局查封上述企业胶囊剂生产场所,责令上述企业立即召回检验不合格批次药品,由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监督销毁。
同时,暂停销售和使用其所有胶囊剂药品,待检验合格后方可销售使用;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对使用铬含量超标胶囊生产药品的企业依法严厉查处。
■ 举措
非法使用工业明胶 一经查实移送司法
质检总局通知要求,一个不漏地彻查食品企业非法使用工业明胶
新京报讯(记者廖爱玲实习生葛南南)食品里究竟有没有存在违法添加的工业明胶?昨晚,国家质检总局发出紧急通知,要求一个不漏地彻查食品企业非法使用工业明胶、明胶企业违法销售工业明胶行为,一经发现工业明胶加工食品,企业将被吊销生产许可证,立即移送司法机关。
质检总局要求,各地质监部门要立即组织开展对使用工业明胶加工食品违法行为的彻查严打行动,“所有明胶生产企业和使用明胶的食品生产企业一个不漏地进行检查”。
其中,对生产食用明胶的企业,要求企业详实报告明胶生产销售的情况,检查使用的原材料和台账,并抽样检验产品。
而使用明胶的食品生产企业,必须详实报告使用明胶生产产品的情况,企业原材料的来源、进货台账、所生产食品添加明胶的用量,都要接受全面检查。
质检总局表示,不论是非法用工业明胶加工食品的企业,还是将工业明胶作为食用明胶的企业,一经查实,将立即责令企业停产,吊销生产许可证,立即移送司法机关。工业明胶生产企业如将工业明胶销售给食品和药品企业,也要配合有关部门责令企业立即停产,吊销营业执照,并移送司法机关。
■ 查处
公安部挂牌督办胶囊案
已抓获53名疑犯,查封10个企业;警方要一查到底
新京报讯 (记者邢世伟)
昨日,公安部召开视频会议,部署全国警方配合有关部门严密排查、严厉打击“毒胶囊”犯罪。对“毒胶囊”犯罪,警方要快侦快破、一查到底,对浙江、河北、江西、山东等地在侦案件,公安部一律挂牌督办。
公安部方面透露,“毒胶囊”事件曝光后,公安部高度重视,第一时间部署河北、浙江、江西、山东等地警方介入侦查,会同有关部门查处。截至目前,各地警方已立案6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3名,查封工业明胶和胶囊生产厂家10个,现场查扣涉案工业明胶230余吨。
公安部副部长黄明称,中央领导同志对全国警方打击“毒胶囊”犯罪给予充分肯定,要求全国警方加大力度,彻查“毒胶囊”犯罪。
黄明表示,对“毒胶囊”犯罪警方要快侦快破、一查到底,对浙江、河北、江西、山东等地在侦案件,公安部一律挂牌督办。各地警方要由领导同志靠前指挥,保证办案警力和办案质量,立足于全环节查明犯罪事实,迅速查明流向,无论涉及哪些企业和个人,都要坚决一查到底,依法严厉打击。
同时,各地警方要广泛发动公众积极举报,及时发现犯罪线索。凡是将工业明胶用于食品药品加工的,一律依法查处。此外,各地警方还要督促犯罪分子投案自首,主动交代犯罪事实,对拒不投案的,坚决依法从严惩处。
药监局:将严惩渎职人员
浙江3家胶囊企业违法违规,被吊销药品生产许可证
新京报讯 (记者吴鹏)
国家药监局昨日通报,经查实,浙江省新昌县卓康胶囊有限公司、浙江省新昌县华星胶囊厂、浙江新大中山胶囊有限公司存在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国家药监局已责成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管局按照法定程序,吊销上述企业的药品生产许可证。
鉴于绍兴地区药用空心胶囊生产混乱,产品危害涉及多个省份,对当地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负有责任的人员做出处理。同时,对于涉嫌犯罪的相关人员,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国家药监局称,各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继续深入开展追查,查实一个,严肃处理一个。
又讯据央视《新闻30分》报道国家药监局副局长吴浈表示,这是一起由企业将工业明胶非法用于药用胶囊生产事件,性质恶劣,情节严重,影响极坏,我们将会尽快地做出处理,该吊销批文的吊销批文,该撤销许可证的撤销许可证,如果我们发现药品监管者有失职、有渎职行为的,我们也会严肃处理。追究责任、决不护短。
毒明胶疑流向饮料乳制品 质检机构暂无检测方法
羊城晚报讯记者陆志霖报道:近日,有记者在被曝光炮制“毒胶囊”的河北阜城学洋明胶蛋白厂的供货记录中发现,有多家生产食品添加剂、冷饮、乳制品和饮料的企业是其下游厂家。
不过,涉事的三元食品19日发出声明表示:从未与河北学洋明胶蛋白厂有任何业务往来。
保健品对胶囊要求更低
在河北衡水阜城县的学洋明胶蛋白厂,有记者在该厂的供货记录上看到多家生产食品添加剂、冷饮、乳制品和饮料的企业,其中出现多家国内知名乳制品企业名字,甚至连北京三元食品也名列其中,不少供货单上明确标注为“白袋”。这就意味着,“蓝皮胶”(工业明胶的俗称),不仅作为药用胶囊的原料流入胶囊厂,而且更广泛地作为食用明胶的原料渗透到多个食品领域。这不禁让人联想到不久前“果冻、酸奶等固体乳制品中添加了从旧皮鞋等废旧物中提取炼制的工业明胶”等网上传言。
日,国内一家较大型的胶囊生产厂家总经理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浙江新昌,有资质和没资质的胶囊厂所生产的胶囊,除了卖给药厂外,其余的基本全都卖给保健品厂。“保健品行业也需要用到大量的胶囊,而且对胶囊的质量要求比药用的要低。”
“蓝皮胶”早登黑名单
“蓝皮胶”向食品链渗透不是新鲜事。
月,国家卫生部重新汇总发布《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工业明胶就“榜上有名”,并提醒可能添加的食品品种有冰淇淋、肉皮冻等。
中国明胶协会理事长王敬忠曾算了一笔账:1
吨正规食用明胶的原材料,价格高达 元,而一般的皮革下脚料,1 吨仅需要100-200 元。但是,进入市场后,1
吨食用明胶的收购价都在2 万-3 万元左右。
工业明胶暂无检测方法
工业明胶向食品链渗透,然而质检机构对此却暂无检测方法。
在卫生部发布的《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上,同时公布相应检测方法。然而,记者留意到,工业明胶虽出现在名单上,但检测方法一栏则显示“无”。
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则说:“其实可以通过检测铬含量来推断是否加入了工业明胶。”
“学洋”放火:担心产业链被完全曝光
日的一场大火,把河北学洋明胶蛋白厂多年来的交易“秘密”焚毁。事后,有前宋村村民称,从一位在“学洋明胶”上班的朋友那里得知,看到当天央视曝光该厂的报道后,该厂经营者宋训杰惊慌失措,“他看到门外的人越来越多,知道自己逃不过这一劫,就让工人将证据集中,拿到办公室点着。”
据村民猜测,宋训杰放火焚毁证据,是担心整个产业链被完全曝光。“他们除了给生产药用胶囊的厂子供货,还经常(把工业明胶)卖给生产雪糕、乳制品和饮料的厂子,我们当地人都不敢吃果冻和冰淇淋这些食品。”
在一间办公室的杂物堆里,记者找到一本半个巴掌大小的册子,上面记录了该厂2000
年的经营账目。供货记录显示,该厂供货企业包括多家生产食品添加剂、冷饮、乳制品和饮料的企业,其中出现多家国内知名乳制品企业名字,不少供货单上明确标注为“白袋”。(据京华时报)
三元否认与“学洋”有染
羊城晚报讯 18
日有媒体记者在发生火灾的河北衡水阜城县的学洋明胶蛋白厂内发现了一本没有烧毁的记账册,其中记载了其与多家食品企业的业务往来,其中包括北京三元食品公司等。不过,三元食品公关部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予以否认。
据报道,媒体记者发现的这份记账册子上写道:“8 月19 日到21
日晚带二儿子北京,北京三元食品有限公司, 西城区鼓楼西大街75 号,厂址: 昌平县南口镇南……发北京&&胶25 代(20 代白,5
代烘干)。”
据记者调查核实,目前西城区鼓楼西大街75
号有一栋四层白色小楼,该楼是北京市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营销分公司,一直负责的是液态奶的营销工作。2002
年以前,此地是三元食品的总公司。至于记账册上的另一个厂址:昌平县南口镇南,记者调查时发现,这个地址是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乳品四厂的注册地。
三元食品19
日在其网站发表声明称,经核查,公司从未与河北学洋明胶蛋白厂有任何业务往来,2003 年前公司从未使用明胶,
年使用美国卡夫明胶,2006 年至今使用法国罗赛洛明胶。明胶只是在个别产品使用,且完全按照国家规定使用。
日,三元集团公关负责人告诉人民网记者,现在,三元食品全公司正在彻查所有2003
年以前的供货商名单、发票及质检总局的检验单等。目前,公司已派人前往事发地调查核实。(据人民网)
铜镀铬模具生产的胶囊也有铬残留
业内人士爆料:药品不能用铜镀铬设备,但胶囊却“漏网”
羊城晚报讯记者陆志霖报道:19
日,国内一家胶囊生产厂总经理卢辉(化名)介绍,目前,大的生产厂家使用不锈钢模具,全自动生产,但在浙江新昌,大部分胶囊厂仍停留在半自动生产线的水平,不能用不锈钢的材料,其模具必须用铜镀铬以防止氧化和增加硬度,生产过程中反反复复地粘胶、脱模,铬就会掺在胶囊里头。“用半自动设备生产药用胶囊的企业,半年就要重新镀一层铬。”
依照药品GMP
法规,直接接触药品的设备不能用铜镀铬设备,卢辉称,胶囊作为特殊辅料,目前国家并没有要求胶囊厂做GMP 认证。
国家药监局首批抽检:
42批次中23 批次不合格
据新华社电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19
日公布了药用空心胶囊铬超标事件的第一批抽检结果。在第一批抽检的33 个品种42 个批次中,有23 个批次不合格。
第一批检验主要针对媒体曝光的9
家药品生产企业。检验结果表明,长春海外制药集团有限公司、青海格拉丹东药业有限公司、丹东市通远药业有限公司、吉林省辉南天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四川蜀中制药有限公司、修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化金马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化盛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通化颐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有的批次产品使用的胶囊铬含量超过国家药典限量标准。
上述企业未按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组织生产,使用了不符合国家药典标准的胶囊,产品质量不合格。
三厂家被吊证
修正药业道歉
羊城晚报讯记者陆志霖报道: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19日通报:经查实,浙江省新昌县卓康胶囊有限公司、浙江省新昌县华星胶囊厂、浙江新大中山胶囊有限公司存在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已责成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管局按照法定程序,吊销上述企业的药品生产许可证。
19 日修正药业也发布事件处理进程通告并首次向消费者道歉。
通告称, 疑似铬超标羚羊感冒胶囊( 产品批号:100901) 为2010 年9
月生产, 主销往吉林地区,共199 件,已召回并封存。
警方查封10厂家
据新华社电 公安部19
日召开视频会议,部署全国公安机关积极配合有关部门严密排查、严厉打击“毒胶囊”
犯罪, 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据悉,“毒胶囊”事件曝光后,截至目前,各地公安机关已立案6
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3 名,查封工业明胶和胶囊生产厂家10 个,现场查扣涉案工业明胶230余吨。
质检总局要求彻查
据新华社电国家质检总局19日发出《关于对非法使用工业明胶加工食品彻查严打的通知》,要求各地质监部门认真组织对所有食用明胶的生产企业、使用明胶的食品生产企业等开展"四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依法处置。
&&&&&&&&&&&&&&&&&&&&&&&&
毒胶囊之明星代言受拷问
核心提示:“毒胶囊”丑闻曝光后,多家涉事企业为自己辩护,修正药业就是其中之一。自称“受害者”的修正药业,在舆论口诛笔伐下,最终招架不住,对事件作出道歉。不过,网友对修正的道歉觉得是“隔靴搔痒”,推卸责任。有人将近年来多位明星代言修正药业来了次大盘点,发现其阵容之豪华,足可以组建大半支足球队!
  “毒胶囊”事件曝光后,号称做“良心药”的药企以及代言明星们,集体面临“良心”的拷问。
孙红雷、张丰毅、陈建斌、林永健等明星,代言了斯达舒、肺宁颗粒、六味地黄胶囊、感愈胶囊等多款产品。众明星一致从“修正药,良心药,放心药,管用的药”对修正药业进行推广宣传。
  有众多明星代言,修正2011年全年主营业务收入115.04亿元。
近年来关于明星代言的问题越来越备受争议,明星代言产品,一方面可以给明星带来收入,一方面可以给产品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如果产品确实货真价实,还可以让顾客买到好的产品,本来是一举三得的事情,但是现在很多请明星代言的产品,都是一些问题产品,口口声声称良心的产品却成了黑心的产品,这样的结果就是,企业名声受到质疑,明星受到牵连,最严重的后果就是直接危害消费者的切身利益,这样一举三得的好事,因为是问题产品演变成“一举三灭”的事情,造成人心惶惶,今后我们购买商品,究竟该相信谁?那些所谓的这认证,那认证,这明星企业,那良心企业的,可是最终都让消费税咬牙切齿的痛骂。
回到主题,关于明星代言的这个事情,当一有明星代言的商品出现问题的时候,很多人第一想到的就是炮轰明星,认为如果不是明星帮助其代言宣传,自己就不会误信商品的宣传,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购买某种商品,难道仅仅是因为听信所谓的明星代言吗?其实,熊一亮面对都要面对很多商家关于广告合作的事项,很多商家想在做广告,但是又担心做广告没有用,这只能说明商家们还不是很清楚,在这样一个酒深怕巷子深的时代,如果不做广告,不搞宣传,即使再好的产品也不会有人问津的,而广告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帮助一个商品起到宣传的作用,让大家了解这个产品的存在,至于消费者是否购买这个产品,是有很多因素的,比如产品的功能,产品的质量,产品的价格等等综合因素形成的,比如如果我们不需要什么所谓的“良心药”,即使请再多的明星,天天代言,相信也不会让你有购买消费的欲望的,真正让消费者购买商品,不能把责任推到明星身上,明星代言一些产品,比如代言药品的明星,连傻子都知道,明星不可能自己吃过这个药,或者用过这个药,明星也是根据商家提供的资料,起到一个宣传的作用,至于药品的功效,相信还得我们大家看药品的说明,其实明星代言问题药品,的确比较冤,很多明星代言药品,首先不可能自己测试这个功效,而且很多明星代言药品肯定要看该企业的一些资质,但是现在很多问题商品的企业,肯定是各种证件齐全,那么问题就来了,这些企业获得的所谓这个认证,那个认证?究竟是什么部门没有把好关?我们那些所谓的这个管理部门,那个管理部门究竟是如何让问题企业在市场上逍遥自在,用黑心商品毒害消费者。这些问题才是我们真正应该思索的,问题的本质和明星代言是没有直接联系的。
从接连不断的明星代言产品成问题产品看来,作为消费者,我们应该擦亮自己的眼睛,特别是药品这样的商品,更应该谨慎购买,最好到比较权威的医院咨询,这时就需要我们的医院医生成为真正的天使,药品请明星代言,本身就是一个犯忌的事情。药品本应该从医院医生哪里了解的,而我们很多消费者却从电视广告所谓的明星代言看来的。
&&&&&&&&&&&&&&&&&&&&&&空壳胶囊“投渠自尽”
郑州一渠沟成彩虹河
&&&&&&&&&&&&&
五颜六色的空心胶囊被大量抛到明沟里
&&&&&&&&&&&&&&&
被抛到排污渠里的胶囊把渠里的水染成蓝色
它们来自何处、为何大量出现,目前成谜
本报讯最近,一些知名药厂涉嫌使用工业明胶加工胶囊的新闻成为社会焦点,然而就在4月21日,郑州郑上路的一段排污明渠内,一夜之间突然出现大量空心胶囊,300余米的渠沟被各色胶囊堆积成了“彩虹河”。
在郑州郑上路三十里铺李岗村附近,道路两侧均有宽约半米、深约70厘米的排污明渠,这些胶囊按颜色“归类”,几乎“均匀”地被倒在路北侧明渠里。
白色、蓝色、红色、黄色……五颜六色的空心胶囊几乎填满沟渠。这些空心胶囊无标志,看起来非常像硬塑料壳,拿手捧起时发出“哗哗”的摩擦声,轻轻一捏,整个就被捏碎,没有柔软手感。
大量各色空心胶囊被倒进明渠,几乎看不到渠水。沿水流方向往东走,一些胶囊已随水流而下,渠水被染成蓝绿色,水中随处可见已被泡大发胀的空心胶囊,绵延300余米。
是谁把这些空心胶囊扔在了明渠里呢?记者采访了多名附近住户。
附近一家工厂的三名女工称,没听说附近有制药厂。“要是这些胶囊有毒,这样也污染水啊!”
昨天下午,三十里铺村村主任孙保周在电话中受访时称,他也不知道明渠内出现大量空心胶囊的事,附近也没有制药厂。他表示,原来村里有小作坊生产药品,几个月前已被查处,以现在的情况看,可能还是有人在偷偷生产伪劣胶囊。“我们会再次清查村内是否有这样的小作坊,如果发现,立即查处。”须水派出所三十里铺警务室警官苗云占也表示,还不知此事。
记者注意到,三十里铺李岗村大门口设置有一个360度摄像头,对于是否处在正常工作状态,苗云占和孙保周都没有明确说法。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胶囊生产厂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