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哪有好的老中医? 我患有低血钾的原因是什么周期性麻痹8年了 遗传的 我父亲也有这病 发病频繁 严重时不能站立

低血钾-低血钾症-中国中医科学院_赖安妮主任专家组
专题:WW/WWWWWWW
WWWWWWWWWWW
您的位置:
  低血钾简介:血清钾浓度低于3.7mEq/L,称为低血钾症(hypokalemia)。低血钾症与钾缺乏症是不同的概念,后者是指机体总钾量不足。因体钾缺乏时血钾不一定会降低,而低血钾时也可不伴有体钾的缺乏。因此,根据血钾的浓度来判断体钾是否正常往往会误诊。如应用葡萄糖和胰岛素后血钾水平显著降低,这是由于钾进入细胞以合成糖原,因此体钾并不减少。刨伤或外科手术后血钾增高也不是体钾增多的表现。但通常低血钾症一般都伴有体钾的缺乏。
 低血钾症(hypokalemia)简介
  血清钾浓度低于3.7mEq/L,称为低血钾症(hypokalemia)。低血钾症与钾缺乏症是不同的概念,后者是指机体总钾量不足。因体钾缺乏时血钾不一定会降低,而低血钾时也可不伴有体钾的缺乏。因此,根据血钾的浓度来判断体钾是否正常往往会误诊。如应用葡萄糖和胰岛素后血钾水平显著降低,这是由于钾进入细胞以合成糖原,因此体钾并不减少。刨伤或外科手术后血钾增高也不是体钾增多的表现。但通常低血钾症一般都伴有体钾的缺乏。
  周期性麻痹是一组与钾离子代谢有关的代谢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驰缓性骨骼肌瘫痪或无力,持续数小时至数周,发作间歇期完全正常。发病机制不清楚,普遍认为与钾离子浓度在细胞内外的波动有关。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迄今尚未阐明。除甲状腺、肾上腺等内分泌机能失调可为本病的原因外,许多对糖代谢,水与电解质平衡有影响的情况也可引起类似周期性麻痹的发作。总之,钾和糖代谢障碍是构成本病发病机理的主要方面;内分泌功能障碍与肌无力症状之间亦有存在着复杂的联系。
  根据发作时血清钾浓度之不同,可分为低血钾、高血钾和正常血钾三型。国外报道周期性麻痹有家族史,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在我国本病有家族史者极为罕见,以散发性低血钾性周期性麻痹最为多见。低血钾型好发于青壮年,常因饱食、过劳后于夜间发病,四肢无力持续数小时至数天。高血钾、正常血钾型多在10岁前起病、高血钾型常于白天运动后发作,持续时间不超过1小时。正常血钾型常在夜间睡后发作,四肢无力持续大多在
10天以上。
  低血钾型周期性麻痹(Hypokalemic Periodic Paralysis):于清晨或半夜醒时出现四肢无力,下肢重,上肢轻,近端重,远端轻。四肢肌张力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可伴口渴、心慌、肢体酸痛、肿胀、针刺样或蚁走感;极严重者可有呼吸肌麻痹,呼吸困难以及心律失常等。
  起病于青年(15-25岁),男多于女。少数可有家族遗传史,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长期休息后剧烈劳动、碳水化合物进食过多、寒冷或情绪紧张等均可诱发。多在夜间发病,醒来时发现躯干和肢体肌肉麻痹。在严重病例,颅神经所支配的肌肉、膈肌、呼吸肌、膀胱括约肌、心肌等均可受累。轻症者仅累及两下肢,近端严重,发作前及发作进可有烦渴及多汗。
  除肢体麻痹外,腱反射减弱或丧失,但个别病例腱反射亢进,浅反射均存在。受脶肌肉的电兴奋性减弱或消失,与损害程度平行。深浅感觉正常,但少数病例可有感觉异常。发作一般持续数小时至数天即可逐渐恢复。但短者仅数分钟即可恢复,发作频度因人而异,多者一天数次,少者一生中仅1-2次。40岁以后发病者逐渐减少,直至停发。
  摄入不足:食物中一般不会缺钾,当吞咽障碍、长期禁食时,不能摄入正常的需要量,就会引起缺钾。
  丢失过多:体内的钾可自消化道和肾脏丢失。
  自消化道丢失:严重的呕吐、腹泻、高位肠梗阻、长期胃肠引流,可丢失大量消化液,因而发生缺钾(一般消化液中钾浓度和血浆相似,胃液和大肠液则较高)。呕吐失钾的机理比较复杂,除随消化液中丢失钾外,还由于醛固酮的分泌和碱中毒的缘故使钾自肾脏排出。
  经肾丢失:醛固酮分泌增加(慢性心力衰竭、肝硬化、腹水等)、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应激)、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利尿剂、渗透性利尿剂(高渗葡萄糖溶液)、碱中毒和某些肾脏疾病(急性肾小管坏死的恢复期)等都是钾丢失的因素。
  分布异常:钾从细胞外转移到细胞内,当这一转移使细胞内外钾浓度发生变化时,就会出现低血钾。如应用大量胰岛素或葡萄糖时,促使细胞内糖原合成加强,可引起血钾决低。此外,碱中毒时,细胞内的氢离子进入细脑外液,同时伴有钾、钠离子进入细胞内以维持电荷平衡,也能引起血钾降低。当心力衰竭或由于大量输入不含钾的液体,亦可招致细胞外液稀释,使血清钾降低。
  病人精神倦怠,反应迟钝,嗜睡,有时昏迷。食欲不振,肠蠕动减弱,有时发生便秘、腹张或麻痹性肠梗阻,四肢无力,腱发射减弱或消失。心肌收缩力减弱,心律失常。尿量增多。严重者出现心室颤动及呼吸肌麻痹。
[诊断依据]
  必须分析失钾的病史,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和心电图检查,进行诊断。实验室检查血清钾浓度低于3.7mEq/L,并伴有代谢碱中毒和血浆二氧化碳结合力增高。心电图检查
S-T段降低,T波低平、双相,最后倒置,出现U波并渐增高,常超过同导联的T波,或T波与U波相连呈驼峰样。
  1.以往有类似发作史;
  2.可有饱食、寒冷、过度疲劳、酗酒或应用无钾高糖等诱发因素;
  3.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的四肢对称性弛缓性瘫痪,其特点为下肢重、上肢轻,近端重、远端轻;
  4.部分病人可有口渴、心慌和肌肉胀痛;
  5.血清钾降低或升高或正常;
  6.心电图有低钾改变或高血钾改变;
  7.肌电图检查提示电位幅度降低,数量减少。完全瘫痪时运动单位电位消失,电刺激无反应;
  8.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低血钾、高血钾。
  首次发生本病常使患者和家属亲友惊恐、害怕、不知所措。本来健康的手脚一下子就动不了啦,发生本病后,应及时将病人送医院诊治,最好是到神经科就诊。大多数专科医生能够很快做出诊断,多给患者服用一种叫做&氯化钾&的药水。医生还将诊断你为什么会发生本病,并建议你做有关检查。
为了预防本病发作可服用乙山唑胺等药物。
  [治疗]
  除治疗原发病外,可补充钾盐。缺钾量(mEq)=(正常血钾值一病犬血钾值)×体重(k8)×60%注:60%(0.6)为体液占体重的百分率;犬正常血钾值为4.4mEq/L。
已知10%氮化钾溶液每毫升含钾1.34mEq(见表4-23),故需补充10%的氯化钾溶液 (m1)=缺钾量(mEq)÷1.34mEq/m1。
将计算补充的10%氯化钾溶液的1/3量,加入5%葡萄糖溶液200ml中(稀释浓度不超过2.5mg/ml),缓慢静滴,以防心脏骤停。
细胞内缺钾的恢复速度比较缓慢,对于一时无法制止大量失钾的病例,则必需每天口服氯化钾补充。
  低血钾与低血钾周期性麻痹,采用纯中药治疗此病比较好,益气养血,祛风通络,健脾益肾,标本兼治,采用中医药治疗,治疗效果稳定、理想且无任何副作用,治愈后不复发。中医根据患者的征候辩证施治,制定出治疗方案,控制病情,缓解症状,使病人逐渐康复。
  患者生活中要注意保健与饮食:重要的是患者应尽量避免剧烈运动、寒冷刺激、过饱或饥饿、情绪紧张、甜食过多、过度饮酒等,做到合理饮食。
  低血钾适宜饮食
  低血钾性周期性麻痹宜选用高钾饮食, 如瘦猪肉、猪肝、猪腰、猪肚、肉松、咸肉、羊肉、鸡肉、鱼、干贝、虾米;黄豆、青豆、黑豆、赤豆、绿豆、豌豆、蚕豆、豆制品、花生、莲子、百合、慈菇、竹笋、蘑菇、紫菜、榨菜、白菜、苋菜、菠菜以及各种水果。
 低血钾是补钾还是用保钾利尿药?
  钾是生命必需的元素之一,正常人体内含钾量约为每公斤体重50-55毫摩尔,其中98%存在于细胞内,仅2%在细胞外液中。钾的来源是食物
,天然食物中含有丰富的钾盐,人体每天生理需要量约为40-120毫摩尔。正常人钾的摄入和排出处于动态平衡,吃得多排的多,吃的少排的少,摄入的钾盐90%经肾从尿排出,其余随粪便和汗液排出。钾的生理功能主要有:
  维持细胞新陈代谢:钾参与多种新陈代谢过程,与糖原和蛋白质的合成有密切的关系。
  保持细胞静息膜电位,维持神经肌肉组织的正常兴奋性。
  调节细胞内外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
  低血钾症是指血浆中钾浓度低于每升3.5毫摩尔,引起低血钾的原因很多,主要有:
  摄入不足:由于不能进食、禁食(如昏迷、胃肠抹)或长期输液没有补钾的病人。
  钾进入细胞内过多,如低钾型周期性麻痹。
  经胃肠道丢失过多:主要由于呕吐、腹泻、胃肠减压等,因胃肠消化液中含有大量的钾。
  经肾失钾过多:使用排钾利尿药如速尿、双氢克尿塞。
  对低钾血症,首先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注意补钾,最好口服氯脂钾,因呕吐不能口服或病情严重时,可以静脉内滴注补钾,一般只有在每日尿量在500-700毫升以上时,才允许静脉
内补钾,输入液钾浓度以每升20-40毫摩尔为宜。口服补钾可用10%氯化钾溶液,每次10毫升,每天3次。保钾利尿药一般不用于治疗低钾血症,多与排钾利尿药合用,防止利尿时钾排出过多,同时可提高利尿药的效果。
 低血钾为何诱发心律失常
  高血钾可诱发心律失常,而低血钾同样可诱发心律失常。当细胞外钾或血钾浓度降低时,膜内外的钾浓度差增大,而膜的钾通透性降低。
  (1)使兴奋性增高:细胞外钾或血钾浓度降低时,膜内外的钾浓度差增大,按照理论是钾外流增多,而使静息电位增大,但实际上血钾降低时,膜电位不是增大而是减小。
  这是因为低钾时,膜对钾的通透性减小,所以,尽管此时膜内外钾浓度差增大,膜电位仍降低。由于膜电位降低接近于阈电位,则兴奋性升高。
  (2) 自律性增高:心肌细胞膜对钾通透性降低,钾离子外流减慢,而相对钠离子内流的作用减弱,结果使舒张期自动除极速度加快,从复极后的舒张期电位到达阈电位的时间缩短,因而自律性增高。
  (3)传导性降低:由于静息电位降低,钠离子的内流及除极速度和幅度减低,因而兴奋的传导减慢。
  由此可见,由于低血钾时兴奋性升高,自律性升高而传导性降低,故容易形成兴奋折返,诱发心律失常。
 化学物致低血钾症的诊断要点
  1. 根据病史
  有无钾摄入不足,钾损失过多,钾体内分布异常或某些引起低血钾的毒物摄入史。参见低血钾症的病因与发病机理。
  2. 结合症状、体征
  2.1 神经肌肉表现: 全身乏力,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严重者发生肌肉麻痹。肌肉症状的发生与血钾降低的程度有一定关系。
  2.2 消化道症状: 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严重者有肠麻痹。
  2.3 心血管表现: 以心律失常为主。在心律失常以前,心电图上已可出现低钾改变。
  3. 实验室检查
  3.1 血钾测定: &3.5mmol/L。
  3.2 心电图:
   a. S-T段压低。
   b. T波减低、平坦、双相(-+)或倒置。
   c. U波增高,常超过同导联的T波,T-U相连成双峰状。
   d. 可出现心律失常,如过早搏动,房性或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和颤动。少数患者可出现房室阻滞。心室颤动是缺钾的致死原因之一。
 使用利尿剂出现低血钾怎么办?
  利尿剂中的噻嗪类、速尿、利尿酸、丁尿胺等均在利尿的同时使钾的排泄增加,虽然它们的作用机制不同,但均有可能使病人出现低钾血症,因此在使用上述药物时应注意定期检查血电解质。如发现低钾血症应及时处理。处理方法:
  (1)立即减量或停药。
  (2)根据低血钾的严重程度予以口服或静脉补钾,当血钾浓度在3.o一3.5毫摩尔/升时,可在停用利尿药或减量的同时口服补钾,常用口服补钾药有:15%氯化钾溶液10一15毫升,每日3次;20%枸橼酸钾10一15毫升,每日3次;氯化钾片剂l克,每日3次。而当血钾浓度低于3.o毫摩尔/升时,应予静脉补钾,将10%氯化钾注射液lo一15毫升加入5%一10%葡萄糖液500毫升中缓慢静滴。
  (3)予以保钾性利尿剂。
  (4)如出现心律失常或洋地黄中毒等情况,则予相应处理。
  为了预防低血钾症的发生,可在用排钾性利尿剂的同时,加服保钾性利尿剂如安体舒通、氨苯蝶啶等;口服钾剂;多进食富含钾的食物如水果、蔬菜、果汁等。
 低血钾致横纹肌裂解患者的护理
  低血钾所致临床表现以肌无力,瘫痪及心律失常多见。
  补钾的护理
  低钾血症的治疗通常是根据血清钾降低的程度,估计缺钾的程度,临床上再以相应的数量来补充,随时观察心电图及血钾值作调整。本例患者血钾极低,临床症状进行性加重,故医嘱给予5%GNS
500ml加10%氯化钾30ml以0.6%浓度分别二路静脉输入,每路静脉输液速度为40滴/min。12h即输入19g氯化钾,24h后减速并改成一路静脉持续补钾,三天内静脉补钾45g,硫酸镁17.5g。一周后改口服。
  在静脉补钾时,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①严密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心电监护,因为低钾麻痹患者还可发生呼吸肌麻痹,心律失常等表现而危及生命,所以应严密观察呼吸、心律、血压及神志等改变。同时,由于钾离子在心肌内、外的浓度高低,可直接影响心肌的自律性,传导性和兴奋性。当钾离子增高时,可使心脏传导阻滞和心肌收缩力减弱,严重时可使心脏于舒张状态停搏,通过心电监护,可观察血钾对心脏的影响。
  ②严格控制好输液速度,不能过快,浓度不宜过高,严禁直接静注。
  ③严密观察血钾的动态变化,每4h测电解质一次, 并保证标本的采集及化验结果的准确性。采血时注射器要充分干燥,选用8号针头穿刺,压脉带结扎时间不宜过长,避免拍打,缓慢抽血,抽血后取下针头沿试管壁缓慢注血,在送检过程中切忌震荡。
  ④严密观察尿量,由于该患者出现横纹肌裂解,肌球蛋白大量从肾排出,可诱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因此,准确及时记录24h尿量非常重要,每日尿量必须在700ml以上,每小时尿量30ml以上,才能继续补钾。
  ⑤其他观察,因为低钾血症常伴低镁血症、低钙血症,镁是细胞膜钠-钾-三磷酸腺苷酶的重要辅酶,镁可保持细胞内钾的完整性,实验和临床皆发现低镁使低钾难以纠正。同时,硫酸镁还可以缓解高浓度滴注氯化钾时引起的静脉疼痛,但在静脉补镁时要防止过快过量引起的血压下降和镁中毒。低钾血症与低钙血症并存时,低血钙的症状常不明显,而在补钾后可出现手足抽搐,本例患者在补钾30h后出现四肢发麻、抽搐现象,检验血钙为1.2
mmol/L,通过静脉推注葡萄糖酸钙后症状逐渐缓解。
  此外,由于静脉输入钾后约需15h方能与细胞内钾平衡,而病理情况下,则达到平衡的时间需要延长,同时由于钾对血管的刺激较大,因此在持续的补钾过程中,应保持静脉的通畅,防止外漏,选择远离关节部位的大静脉,必要时给予更换静脉,以防止钾对静脉的损伤。
  心理及生活护理
  患者多次发作,类似症状每次通过休息(饮食)后能自行缓解,此次发作症状越来越重,医护人员高度重视,病人心理上一下子从无所谓转变为恐惧。特别是在治疗过程中,输液部位疼痛剧烈,患者由于恐惧而表现烦躁、不配合,我们针对这一情况,对她进行了开导,讲解了一些低血钾的原因、临床表现,说明只要抢救及时,发作后不留后遗症,并向患者解释补钾治疗的机理,使之解除思想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治疗。同时做好基础护理,疼痛剧烈的部位给予轻轻按摩,每2h翻身1次,保持床褥的整洁、干燥、平整,防止发生呼吸道及泌尿道并发症,饮食上给予富含钾的肉类、水果及蔬菜等食物,以增加钾的摄入,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指导患者出院后要起居有常,温寒适宜,避免饱餐、酗酒、剧烈活动、外伤、感染等,如发现肢体无力、酸痛、感觉异常、口渴、出汗等症状及时来院复查血钾。补钾治疗后,横纹肌裂解症可痊愈,周期性麻痹可能还会复发,但避免一些人为的诱因或早期症状的及时发现,还是能预防的。如轻症可口服补钾或进食富含钾的食物,重症通过静脉补钾予以纠正。
 甲状腺机能亢进可导致低血钾周期性麻痹
  甲状腺机能亢进所致周期性麻痹为一罕见疾病,主要表现为上下肢及躯干软瘫发作伴随电兴奋和反射的消失,严重时所有的骨骼肌包括呼吸肌均陷入麻痹。其男性比女性多,甲状腺机能亢进伴周期性麻痹,日本统计占本病1.6%~8.3%,而男性高达10%,国内报告占3%。甲状腺机能亢进引起周期性麻痹可造成低血钾, 因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糖负荷或饱餐后血糖水平升高,激发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加强,血中胰岛素水平升高。
  随着糖氧化分解利用过程加快,促使细胞外K+迅速移向细胞内,使血钾分布异常;又由于甲状腺机能亢进时经常腹泻,消耗增多,K+丢失多, 如较长时间得不到治疗,必然会导致低钾;另外甲状腺机能亢进病人TSH减少也可以导致低钾;甲状腺激素能增强组织Na+-K+-ATP酶的活性,它将进一步增加细胞内K+,从而促成细胞外K+低下,这一作用进一步造成了低血钾。
  甲状腺机能亢进周期性麻痹多见青年男性,每因饱食寒冷等诱发。肢体乏力、软瘫多从下肢开始逐渐上移,持续数小时到数天。检查肌张力低下,腱反射减低或消失。其证属虚证。拟滋补肝肾,补益心脾。取中脘益气建中,理气和胃;太渊肺经原穴,脉气会聚之处,辅佐心脏调节血液循环;神门补心气,养心血;太溪肾经原穴,滋阴壮阳,补益肾气; 大陵心包经原穴,补心气,养心血,推动气血运行;太冲补心气,条达气机,补益肝血;关元人身阴阳交接之处,是足三阴、任脉的交会穴,具有温补脾肾,振奋心阳,培元固脱的作用,有提高免疫功能。
 中医治疗
  中医药治疗原理是通过药物对五脏原穴等腧穴刺激,促使气血在经脉中正常运行,调整了机体的虚实,使人体阴阳达到平衡。此法是根据《内经》&气行五十营于身,一日夜五十营,以营五脏之精&的理论而采用的一种独特疗法。人体的气血在脏腑经脉之中,按时间顺序依次灌注,昼夜不停地循环五十个周次,以运五脏的精气。这是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太过或不及,皆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中药治疗五腧穴等是建立在中医独特的整体理论体系上,以五脏为中心,经脉为联系,形成了一个循环体。
  中医药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周期性麻痹,可提高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兴奋性,并改善免疫功能。垂体-肾上腺轴是一个反馈调节系统,正常情况下,甲状腺主要受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TSH)的调节,TSH在血清中水平主要由垂体控制,而垂体分泌TSH的功能又受血清中T3、T4水平的负性反馈影响[4]。治疗后病情控制,病人血清中TSH明显升高,T3、T4明显下降,治疗后对垂体-甲状腺调节功能有一定程度影响,使其免疫功能趋向正常的同时,甲状腺功能亦恢复正常。甲状腺机能亢进被控制后,周期性麻痹表现可以消失。
  采用纯中药治疗此病比较好,标本兼治,采用中医药治疗,治疗效果稳定、理想且无任何副作用,治愈后不复发。
  中医根据患者的征候辩证施治,制定出治疗方案,控制病情,缓解症状,使病人逐渐康复,患者生活中要注意保健。
 相关专题
推荐疾病: |
Copyright& 中国中医科学院_赖安妮主任专家组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地安门外大街鼓楼东大街113号
邮编:100009
联系电话:010-62138(兼传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低血钾的原因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