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杆菌科志贺氏菌属,革兰氏染色阴性双球菌用什么抗生素

肠杆菌科 -
肠杆菌科 -
  的 1科。本科包括无芽孢、周身鞭毛或无鞭毛的革兰氏染色阴性直杆菌。,兼营呼吸代谢和发酵代谢;可通过氧化多种简单有机化合物或发酵糖、有机酸或多元醇获取能量;大部分种能在含有一种碳源的无机氮培养基上生长;有些种生长时需要某种氨基酸或水溶性维生素;除个别血清型外,接触酶均为阳性,氧化酶阴性;除中的少数种外,均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DNA中的G+C克分子含量为39~59%。   自1937年拉恩提出建立肠杆菌科以来,所含属的范围几经变动。目前本科下分 5族、12属。发酵反应和血清反应是本科细菌分类的重要依据。对糖类发酵有两个主要途径:一是代谢主要终产物为混合有机酸,包括琥珀酸、乳酸、乙酸和甲酸;另一代谢主要终产物为中性溶剂,包括乙醇和丁二醇。在前一途径中如有,则该种细菌发酵糖类产生相当数量的二氧化碳和氢气,比值为 1:1。后一途径在形成丁二醇时产生二氧化碳,而且二氧化碳与氢气的比例大于 1。发酵途径的检测和能利用某些糖发酵为本科分族和属的重要依据。   本科细菌分布广,寄主范围大,人、动物、植物都有寄生或共生、附生、腐生,也可在土壤或水中生存,与人类关系密切。本科细菌易于培养,繁殖快(在适宜条件下每20~30分钟可增殖1代)。有些种如大肠杆菌是研究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重要材料。肠杆菌科各族、属的主要鉴别特征见表。 肠杆菌科&
肠杆菌科 -
肠杆菌科 -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4次
参与编辑人数:4位
最近更新时间: 17:10:52
贡献光荣榜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革兰氏阳性菌_百度百科
革兰氏阳性菌
革兰氏阳性菌和是利用来的两大类细菌。大多数都属于革兰氏阳性菌,它们能产生外毒素使人致病,而大多数多属于,它们产生内毒素,靠内毒素使人致病。
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病菌,如何将这些病菌加以鉴别、分类
革兰氏阳性菌
,并选择有效药物进行治疗这是很重要的问题。革兰氏染色法,能够把细菌分为两大类:采用这种染色方法,是先用来染细菌,所有细菌都染成了紫色,然后再涂以,来加强染料与菌体的结合,再用95%的来脱色20~30秒钟,有些细菌不被脱色,仍保留紫色,有些细菌被脱色变成无色,最后再用或沙黄复染1分钟,结果已被脱色的细菌被染成红色,未脱色的细菌仍然保持紫色,不再着色,这样,凡被染成紫色的细菌称为革兰氏阳性菌(G+菌);染成红色的称为革兰氏阴性菌(G-菌)。
常见的革兰氏阳性菌有: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Streptococcus)、肺炎、、、等;常见的有、、、及等。
在治疗上,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都对敏感(对青霉素不敏感);而革兰氏阴性菌则对青霉素不敏感(但中的双球菌和淋病双球菌对青霉素敏感),而对、等敏感。所以首先区分病原菌是革兰氏阳性菌还是阴性菌,在选择抗生素方面意义重大。
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
革兰氏阳性菌较厚,约20~80nm。含量丰富,有15~50层,每层厚度1nm,约占的50~80%。此外,尚有大量特殊组份(teichoic acid)。磷壁酸是由(ribitol)或甘油(glycerol)残基经由磷酸二键互相连接而成的多聚物。磷壁酸分壁磷壁酸(wall teichoic acid)和(membrane teichoic acid)两种,前者和细胞壁中肽聚糖的n-乙酰连结,膜磷壁酸又称(lipteichoic acid)和细胞膜连结,另一端均游离于细胞壁外。磷壁酸抗原性很强,是革兰氏阳性菌的重要表面抗原;在调节离子通过层中起作用;也可能与某些酶的活性有关;某些细菌的磷壁酸,能粘附在人类,其作用类似,可能与致病性有关。此外,某些革兰氏阳性壁表面还有一些特殊的,如a蛋白等,都与致病有关。
G+菌细胞壁示意图
革兰氏阳性菌和的结构显著不同,导致这两在染色性、抗原性、毒性、对某些药物的等方面的很大差异。
的结果取决于的结构即革兰氏染色原理为:G﹢菌:细胞壁厚,肽聚糖网状分子形成一种透性障,当乙醇脱色时,肽聚糖脱水而孔障缩小,故保留-碘复合物在细胞膜上。呈紫色。
Gˉ菌:肽聚糖层薄,交联松散,乙醇脱色不能使其结构收缩,其脂含量高,乙醇将脂溶解,缝隙加大,结晶紫-碘复合物溶出,沙黄复染后呈红色。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厚约20-80nm,有15-50层肽聚糖,含20-40%的磷壁酸。细胞壁厚约10nm,仅2-3层肽聚糖,另外还有脂多糖、和。
G-菌细胞壁示意图
(Actinomycete)是另一大类革兰氏阳性菌,根据DNA中(G)和(C)的含量,放线菌被称为高G+C革兰氏阳性菌,而厚壁菌被称为低G+C革兰氏阳性菌。如果细胞的第二层膜是衍生特征,这两类革兰氏阳性菌可能是细菌基部的分支,否则它们可能组成关系相对较近的。它们被认为可能是和的祖先,因为它们都缺乏第二层膜,并且具有一些生化上的相似性,比如含有固醇类。此外,尽管恐球菌-栖热菌(Deinococcus-Thermus)类细菌结构上类似,但也可被染成
原理目前有三种观点:等电点学说、化学学说和渗透学说。
等电点学说
革兰氏阳性菌的在pH2-3,比阴性菌(pH4-5)低,加之碘为弱氧化剂,可降低革兰氏阳性菌的等电点,致使两类菌的等电点差异扩大,因此阳性菌和碱性染料的结合力比阴性菌更强。
碘液在菌体内与结合后又和菌体内核糖核酸镁盐-蛋白质复合物结合,此结合物不易被丙酮脱掉,呈阳性。因缺乏核糖核酸镁盐,故对碘与结晶紫结合物摄取少,且不牢固,易被丙酮酒精脱色而呈革兰氏染色阴性。
乙醇使阳性菌所含粘脱水而致间隙缩小,通透性降低,在菌体内保留了染料-碘复合物,呈紫色。阴性菌含少,细胞壁变化不大,通透性不受影响,菌体内的染料-碘复合物较易透出,失去紫色,被复染成为红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阴性杆菌抗生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