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乙肝疫苗多久打一次的异常反应发生率是多少?请说明数据来源,不需要大概加估计回答,谢谢

第五部分&&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与处理
什么是AEFI?如何理解其含义?
AEFI是预防接种后发生的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或事件。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①一定的时间关联:反应必须是在预防接种后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发生;②一定的损害后果:反应必须存在一定的临床损害后果,如组织器官或功能方面的损害;③可疑的因果关联:反应与预防接种的疫苗可能存在因果关联,或暂时不能排除二者之间的因果关联。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否则不能构成AEFI。
影响AEFI发生的三大因素是什么?
影响AEFI发生的3个主要因素为疫苗本质因素、疫苗使用因素和受种者个体因素。疫苗本质因素主要有疫苗的毒株、纯度、生产工艺、附加物(防腐剂、稳定剂、佐剂)、外源性因子、疫苗出厂前检定等;疫苗使用因素主要有接种对象不当、禁忌证掌握不严、接种部位/途径不正确、接种剂量/接种次数过多、误用与剂型不符的疫苗或稀释液、疫苗运输或储存不当、使用时未检查或使用中未摇匀、不安全注射等;受种者个体因素主要有健康状况、过敏体质、免疫功能不全、精神或心理因素、药物影响等。3种因素相互作用,导致各种
AEFI的发生。
按发生原因分为几类?
AEFI经过调查诊断分析,按发生原因分为五种类型:①不良反应;②疫苗质量事故;③接种事故;④偶合症;⑤心因性反应。
什么是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其发生原因主要有哪些?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是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后,发生的与预防接种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按发生的相对严重程度、发生频率,将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分为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主要取决于疫苗的本质因素与受种者的个体因素,其中,疫苗本质因素主要包括疫苗的毒株、纯度、生产工艺、附加物(防腐剂、稳定剂、佐剂)等;受种者个体因素主要包括健康状况、过敏性体质、免疫功能不全等。
什么是一般反应?它有哪些特点?
一般反应是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的反应,主要有发热和局部红肿,同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综合症状。一般反应又分为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局部反应主要为接种部位的疼痛、红肿、硬结等,全身反应主要为发热、全身不适、倦怠、乏力等。一般反应的特点为;①由疫苗固有性质引起;②发生频率相对较高;③反应程度较轻,一般不需临床处置;④反应呈一过性,不留永久性损害(卡介苗疤痕除外)。
发生预防接种局部一般反应的原因是什么?
(1)预防接种,如注射、划痕本身可造成简单而轻微织损伤。
(2)在损伤组织中,由于特异性或非特异性抗原成分的刺激而引起炎症反应。普通疫苗、类毒素、血清等引起的局部反应均属简单的浆液性炎症,合并为血管反应、血液变化和细胞浸润的一种综合现象。
(3)灭活疫苗或多或少保留有某种程度的毒性反应,如百白破联合疫苗,其中百日咳疫苗的某些成分,注射后局部红肿反应较严重。
(4)接种减毒活疫苗,活的细菌或病毒在接种部位增殖引起局部炎症,如接种卡介苗后局部出现红、肿、脓疱或溃疡等反应,即是这种感染所造成的结果。
(5)由于机体对疫苗的附加物(如防腐剂、培养基、吸附剂等)及其酸碱度的刺激而造成不同程度的红肿反应,如吸附疫苗能引起注射部位的硬结。
接种疫苗后发生全身一般反应的原因是什么?
(1)异性蛋白的刺激引起,如菌体蛋白、血清蛋白等异性蛋白,接种后可引起机体发热。
(2)接种减毒活疫苗,实际上是一次轻度的人工感染,可以发生与该微生物固有的生物学特性有关的临床症状。由于疫苗毒株在体内增殖要经过一定的潜伏期才出现体温上升,因而发热一般出现较迟,如麻疹疫苗接种后6~12日才出现发热,有时还可出现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和皮疹,但程度较轻。
(3)热原质引起的发热反应。许多革兰阴性细菌如伤寒杆菌、流行性脑膜炎双球菌等制备的疫苗,因含残存的内毒素成分,注入人体可引起发热反应。
(4)疫苗本身某种程度的毒性引起的毒性反应。用以制备疫苗的细菌和病毒,或多或少保留其固有的生物学特性。如内毒素引起通常所见的头晕、怕冷、乏力和周身不适等,还有是某些疫苗所具有的特异毒性反应,如流感的发热、畏寒和上呼吸道卡他症状等。
(5)疫苗中的某些化学药品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反射地引起胃肠道症状;发热也可能会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
为什么有些受种者接种疫苗后会在注射局部出现红肿炎症?
红肿是炎症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预防接种时普遍存在的现象,它是机体对各种具有损伤刺激物的应答性反应。表现为局部组织变质、渗出和增生。接种疫苗时,多采用注射方法,其本身就能刺激人体造成轻微的创伤而引起炎症;同时,疫苗本身是一种异物,且有一定的毒性,疫苗的酸碱度、渗透压,以及所含的防腐剂,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另外,接种活疫苗实质上是引发一次轻度的人工感染,除能引起与该微生物毒力相似的轻度感染过程外,也可伴有炎症反应。
从免疫学角度看,炎症反应是由于抗原与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相互作用,导致细胞释放各种炎症介质,或激活血浆或组织液中的炎症介质所所致。接种疫苗引起的炎症固然可能会对受种者造成损害,但它也有利于血液中的补体、抗体等渗出,加强防御作用。
为什么有些受种者接种疫苗后会在注射局部出现硬结?
硬结反应是急性炎症发展后期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在注射百白破联合疫苗等含有吸附剂疫苗时常易发生,数月后才慢慢消失。其病理学特点是,渗出细胞成分中的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占优势,并向异物集中吞噬清除小块异物,而对难以清除的大块异物则在其周围出现“异物巨噬细胞”。如果异物存在较久,其周围则形成肉芽组织,并逐渐瘢痕化而成为1个坚硬的结缔组织性包囊(硬结)。如在接种含有吸附剂的疫苗在注射前未充分摇匀,或注射部位过浅,常容易形成硬结。
为什么有些受种者接种疫苗后会出现发热?
发热是接种疫苗后最常见的反应,主要原因是由于热原而引起。热原是一种高分子的磷脂、多糖和蛋白质复合物,以脂多糖为主,其中的类脂A具有毒性。热原主要存在革兰阴性杆菌的细胞壁中,当菌体自溶或以人工方法使细菌裂解后方能释放出来,故称为内毒素。它可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引起发热;也可作用于机体的网状内皮细胞、单核细胞,特别是中性粒细胞,使之释放内源性致热原,再改变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状态,使产热和散热失去相对的平衡,即产热增加,散热减少,而引起发热。除热原外,疫苗作为一种异性蛋白及其接种后的炎症反应,也会引起发热。活疫苗接种相当于一次轻度的人工自然感染,少数人也会有发热反应。
发热的本质是机体的一种适应性防御反应。一定限度的发热,由于代谢增强,白细胞增加,网状内皮系统的功能包括吞噬作用、抗体形成和肝脏的解毒功能都相应增强,从而有助于消除病原,对人体有利。但发热持续过久或过高,则引起各个系统的功能障碍,如因消化吸收不良,体内营养物质过度消耗,机体抵抗力降低以至衰竭,体温过高可发生惊厥和昏迷,甚至危及生命,对这些不利方面要引起重视。
一般反应的发生率有多高?
不同品种疫苗的一般反应发生率是不同的。世界卫生组织对部分疫苗的一般反应研究显示,卡介苗引起的局部疼痛、肿胀、红晕、丘疹、溃疡、愈后疤痕等总发生率为90—95%;乙肝疫苗引起的局部疼痛、肿胀、红晕等约为15%(成人)或5%(儿童)、发热>38℃为1—6%;脊灰减毒活疫苗引起的发热>38℃,以及烦躁、不适和全身症状(包括腹泻、头痛或肌痛)等均在1%以下;麻疹/麻风/麻腮风疫苗引起的局部疼痛、肿胀、红晕约为10%,发热>38℃为5%~15%,烦躁、不适和全身症状(包括轻度皮疹或结膜炎、关节痛)为5%;破伤风/白破疫苗引起的局部疼痛、肿胀、红晕,以及发热>38℃约为10%;百日咳/全细胞百白破疫苗引起的发热>38℃为50%,烦躁、不适和全身症状(包括面色差、厌食等)为55%。
什么是异常反应?它有哪些特点?
异常反应是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异常反应的特点为:①由疫苗固有性质引起;②发生频率相对较低;③反应程度相对较重,一般需要临床处置;④反应多能恢复,极少数可能留有永久性损害;⑤接种疫苗合格;⑥接种实施规范。
异常反应有哪些临床损害?
异常反应造成的临床损害包括过敏反应、神经系统反应和其它临床损害三大类;其中,过敏反应主要有过敏性皮疹(如荨麻疹、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皮疹)、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血管性水肿、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局部过敏坏死反应(Arthus反应);神经系统反应主要有热性惊厥、癫痫、多发性神经炎、格林巴利综合征、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VAPP)、脑病、脑炎和脑膜炎;其它临床损害主要有无菌性脓肿、卡介苗引起的局部脓肿、淋巴结炎或淋巴管炎、骨髓炎、全身播散性卡介苗感染。上述临床损害(除VAPP、全身播散性卡介苗感染外)并不是异常反应所特有的。
异常反应的发生率有多高?
不同品种疫苗的异常反应发生率是不同的。世界卫生组织对部分疫苗的异常反应研究显示,卡介苗引起的淋巴结炎、骨髓炎、播散症发生率分别为100/万~万剂次、0.01/万~300/100万剂次、0.19/100万~1.56/100万剂次;乙肝疫苗引起的过敏性休克为1/100万~2/100万剂次;脊灰减毒活疫苗引起的VAPP约为0.4/100万剂次;麻疹-麻风-麻腮风疫苗引起的热性惊厥、血小板减少、过敏反应(非休克性)、过敏性休克、脑病分别为330/100万剂次、30/100万剂次、10/100万剂次、1/100万剂次、<1/100万剂次;破伤风/白破疫苗引起的臂丛神经炎、过敏性休克分别为5/100万剂~10/100万剂次、0.4/万~10/100万剂次;百日咳/全细胞百白破疫苗引起的癫痫、过敏性休克、脑病分别为80/万~570/100万剂次、20/100万剂次、0~1/100万剂次。
哪些情形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根据《条例》的规定,以下情形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1)因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接种后一般反应。
(2)因疫苗质量不合格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
(3)因接种单位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
(4)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接种后偶合发病。
(5)受种者有疫苗说明书规定的接种禁忌,在接种前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未如实提供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情况,接种后受种者原有疾病急性复发或者病情加重。
(6)因心理因素发生的个体或者群体的心因性反应。
什么是疫苗质量事故?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疫苗质量事故是由于疫苗质量不合格,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疫苗毒株、纯度、生产工艺、疫苗中的附加物、外源性因子、疫苗出厂前检定等不符合国家规定的疫苗生产规范或标准。疫苗的效价降低也属于疫苗质量不合格范畴,但它只能影响疫苗的有效性,不会影响疫苗的安全性。
什么是接种事故?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接种事故是由于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接种对象不当、禁忌证掌握不严、接种部位/途径不正确、接种剂量/接种次数过多、误用与剂型不符的疫苗或稀释液、疫苗运输或储存不当、使用时未检查或使用中未摇匀、不安全注射等。但应注意,接种实施过程中的错误不一定会造成反应的发生;发生的反应也不一定是接种错误造成。接种事故的发生与否取决于接种错误的类型、接种的疫苗品种和受种者健康状况。
接种事故可能造成哪些临床损害?
首先,该疫苗的异常反应发生概率可能高于预期发生率,主要是由接种对象不当、接种部位/途径不正确、接种剂量/接种次数过多、误用与剂型不符的疫苗或稀释液、疫苗运输或储存不当、使用时未检查或使用中未摇匀等错误引起;其次,可能导致受种者原有疾病急性复发或加重,主要是禁忌证掌握不严等引起;第三,可能导致局部或全身化脓性感染,或可能导致经血传播疾病(如乙肝、丙肝、HIV感染),主要由不安全注射引起。
什么是偶合症?常见的偶合症有哪些?
偶合症是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期,接种后巧合发病。即无论接种与否,偶合症必定会发生,与预防接种的疫苗无关。当受种者存在某些基础疾病(病史未知或未提供),接种时巧合发病(急性复发或加重),也属于偶合症,此时预防接种可能是基础疾病发作的刺激因素,但疫苗本身不是基础疾病发作的根本原因。
预防接种中最常见的偶合症是偶合急性传染病、内科疾病等,其中最严重的偶合症为猝死。例如,麻疹强化免疫过程中出现的群体性不明原因发热可能是上呼吸道感染所致;预防接种后突发死亡可能与受种者本身潜在的疾病(如心血管疾病)有关,或因窒息、感染等因素造成。
偶合症发生的概率有多大?
偶合症所涉疾病的发生概率取决于疫苗的接种率及该疾病在受种人群中的基础发生率。以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偶合死亡为例。我国新生儿(0-28天)死亡率为10.7&,全国每年出生儿童约为1600万;据此推算,全国每年约有17万名新生儿死亡,即每天约有466名新生儿死亡。按照我国乙肝疫苗免疫程序规定,乙肝疫苗在儿童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以全国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率75%计算,则每天约350名新生儿死亡者接种了乙肝疫苗,即全国每天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可能出现偶合死亡350起。
什么是心因性反应?比较严重的心因性反应有哪些?
心因性反应是在预防接种实施过程中或接种后因受种者心理因素发生的个体或者群体的反应。比较严重的心因性反应主要有晕厥(晕针)、癔症等。
什么是无菌性脓肿?接种疫苗后引起的无菌性脓肿有什么临床表现?
接种含有磷酸铝或氢氧化铝等吸附剂的疫苗(如百白破联合疫苗等),如注射部位选择不正确,注射过浅,剂量过大,或使用疫苗前未加充分摇匀,注入的疫苗可在局部滞留数月,导致局部组织发炎而逐渐坏死、液化,最后形成无菌性脓疡。临床表现有:
(1)注射局部先有较大红晕,2~3周后接种部位出现大小不等的硬结、肿胀、疼痛。
(2)炎症表现并不剧烈,可持续数周至数月。轻者可在原注射针眼处流出略带粉红色的稀薄脓液;较重者可形成溃疡,溃疡呈暗红色,周围皮肤呈紫红色。
(3)溃疡未破溃前,有波动感。轻者经数周至数月可自行吸收。严重者破溃排脓,创口和创面长期不能愈合,有时表面虽然愈合,但深部仍在溃烂,形成脓腔,甚至经久不愈。
如何治疗无菌性脓疡?
(1)干热敷以促进局部脓肿吸收,每日2~3次,每次15分钟左右。
(2)脓肿未破溃前可用注射器抽取脓液,并可注入适量抗生素。不宜切开排脓,以防细菌感染或久不愈合。
(3)脓肿如已破溃或发生潜行性脓肿且已形成空腔需切开排脓,必要时进行扩创,将坏死组织剔除。
(4)有继发感染时,先根据以往经验选用抗生素,然后对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按照药敏培养实验结果,选用敏感的抗生素;换药时用3%硼酸溶液冲洗伤口,引流通畅。
预防接种引起的热性惊厥有哪些临床症状?如何治疗?
热性惊厥是指先发热,后有惊厥,体温一般在38℃以上。惊厥多发生在发热开始12小时之内、体温骤升之时。预防接种引起的惊厥常见于具有某些先天性发育障碍,或某些原因不明的脑退化性疾病者,如结节性硬化,多发性硬化等。婴幼儿大脑发育尚未完善,兴奋易于扩散,因而了也易于发生惊厥,尤其是有个人或家族惊厥史的儿童。接种后疫苗引起高热,过敏性反应等均可诱发惊厥。其临床表现为:
(1)发作突然,时间短暂,肌肉阵发痉挛,四肢抽动,两眼上翻,口角牵动,牙关紧闭,口吐白沫,呼吸不规则或暂停,面部与口唇发绀,可伴有短暂的意识丧失,大小便失禁。
(2)多数只发生1次,发作持续数分钟,很少有超过20分钟者。有些儿童可表现为多次短暂惊厥。
(3)无中枢神经系统病变,预后良好,不留后遗症。
(4)惊厥应与脑炎,脑膜炎,破伤风等感染性疾病,以及脑水肿,癫痫,癔症发作等疾病鉴别。
对惊厥的治疗原则是:
(1)将患者静卧于软床之上,用纱布缠裹的压舌板使口张开,并放在上下牙齿之间以防咬伤舌头。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氧。
(2)止痉,如苯巴比妥钠每次5~8mg/kg肌内注射,也可用10%水合氯醛,每岁每次1ml,灌肠。紧急情况下也可针剌人中。
(3)可用物理降温和药物治疗退热。
发生过敏性休克有那些临床表现?
过敏性休克是以周围循环衰竭为主要特征的症候群,发病呈急性经过,主要临床表现:
(1)一般在接种疫苗后数分钟至30分钟内发生(个别可达1~2小时)。
(2)首先出现眩晕、全身发痒,随之出现局部或全身广泛性的红疹或荨麻疹、水肿等皮肤症状。
(3)以后出现胸闷、气急、面色苍白和呼吸困难等,甚至出现喉头水肿、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并导致四肢发冷、脉搏细弱、血压下降、昏迷等一系列严重症状,如救治不当可致死亡。
发现过敏性休克病人后如何抢救?
发现过敏性休克病人后应以下方法进行抢救:
(1)使病人平卧、头部放低、保持安静、注意保暖,针刺人中、十宣穴。
(2)立即皮下注射1:1
000肾上腺素,小儿为0.01ml/kg/次,最大量0.33ml(1/3支)。如体重不明,用量为:2岁以下0.0625ml(1/16支);2~5岁0.125ml(1/8支);5~11岁0.25ml(1/4支);11岁以上0.33ml(1/3~1/2支)
(注意:如受种者有心脏病史,应请专科医生会诊处理)。
(3)用肾上腺素15~30分钟后,血压仍不回升者宜用地塞米松,成人10mg,儿童5mg或每次0.1~0.3mg/kg稀释于10%葡萄糖水10ml后静注,并补充血溶量;儿童可用阿托品每次0.03mg/kg,或654-2每次0.3~1mg/kg稀释于5~10ml
10%葡萄糖水或生理盐水中静注,必要时每隔15~30分钟后重复应用至病情稳定。为阻止组胺释放,可给予氢化可的松成人每300~500mg,儿童每4~8mg/kg,稀释于5%~10%葡萄糖液静滴。如经上述处理仍不缓解时,成人可加用去甲肾上腺素1.0mg加于5%葡萄糖盐水200~300ml作静脉滴注(要严格注意不能注入血管外,以免引起局部组织坏死)。根据病情调整药物浓度及滴入速度,使血压维持在收缩压12~13kPa(90~100mmHg)。待血压稳定后可逐浙减量,于10小时左右停药。儿童用量酌减。
(4)发生呼吸衰竭,有条件时予插管给氧,或肌内注射洛贝林(山梗菜碱)30mg或尼可刹米250mg,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作胸外心脏按压;心跳停止立即心室内注射异丙肾上腺素1.0mg,儿童<1岁0.25mg,1~4岁0.5mg,5~8岁0.75mg,≥9岁同成人;喉头水肿阻碍呼吸应吸氧,并作气管插管。
(5)烦躁不安者可肌注镇静剂,如苯巴比妥,小儿5~8mg/kg,每次最大量不超过0.1g。
(6)基层单位作上述处理后,待病情稍有好转立即转院以便进一步处理,或至少留观12小时,以防晚期过敏反应的出现。
如何诊断过敏性皮疹?
接种各种疫苗均可在个别受种者中发生各种类型的过敏性皮疹。接种疫苗后无其它原因而出现的皮疹,并出现以下症状者可诊断为过敏性皮疹。
(1)荨麻疹:最为多见,在接种后数小时以至数天发生。一般先在皮肤瘙痒,随后发生水肿性红斑、风疹团。皮疹大小不等,色淡红或深红,皮疹周围呈苍白色,压之褪色,边缘不整齐。皮疹反复或成批出现,此起彼伏,速起速退,消退后不留痕迹。严重者融合成片,有奇痒。
(2)麻疹、猩红热样皮疹:常见于接种后3~7天。色鲜红或暗红。为隆起于皮肤表面的斑丘疹,可见于耳后、面部四肢或躯干,多少不均,可散在发生或融合成片。
(3)大疱型多形红斑:接种疫苗后6~8小时或24小时内注射局部及附近皮肤发生1至数个丘疹,并伴发热,3~5天后发疹处出现水疱,疱液淡黄清晰不浑浊是其特点。有些可伴同侧淋巴结肿大。经治疗均可痊愈,预后良好。
除皮疹的临床表现外,还可出现呼吸困难、哮鸣、咽喉水肿、声音嘶哑、鼻眼症状如鼻塞、流涕、喷嚏、发痒和结膜充血、流泪、眼痒;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头晕、头痛、抽搐、意识丧失等症状。
发生过敏性皮疹病人后如何处理?
(1)过敏性皮疹大多预后良好,用抗过敏药多能治愈。轻症仅口服抗组胺药如扑尔敏、西替利嗪等即可。苯海拉明,成人每次25~50mg,儿童每次0.5~1mg/kg
,每日2~3次。氯苯那敏(扑尔敏),成人每次4mg,儿童每次0.1~0.2mg/kg,每次2~3次。异丙嗪,成人每次12.5~25mg;儿童每次1mg/kg,每日2~3次。也可用阿司咪唑(息斯敏)或氯雷他定(开瑞特)治疗。局部奇痒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涂擦。
(2)重症给予1:1000肾上腺素,剂量同过敏性休克,静脉输液急救,吸氧。也可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成人每日100~200mg,儿童每日按5~10mg溶于10%葡萄糖液500ml中,7~10天为1疗程,以后改为口服泼尼松(强的松),成人每次10~20mg,儿童每天1~2mg/儿童也可使用2.5~5mg加在10%葡萄糖液100~250ml中静脉滴注,7~10天后改为口服,同时使用大剂量维生素C。
(3)必要时用10%葡萄糖酸钙10ml,加于25%葡萄糖液20ml中缓慢静脉注射。
(4)出现以下情况应给予特殊处理:伴支气管痉挛应吸入或口服支气管扩张剂,喉水肿者立即喷入或雾化吸入1:1000肾上腺素,并可考虑皮质激素治疗,抽搐者尽快用适当药物镇静。
(5)病情稍有好转立转院以便进一步处理,或至少留观12小时,以防晚期过敏反应的出现。
什么是过敏性紫癜?
过敏性紫癜是机体对某些致敏物质发生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Ⅱ型变态反应,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脆性增加,导致出血的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多种抗原均可是起本病,如食物、药物、微生物、虫咬等,接种疫苗是常见的因素之一。主要临床表现为:
(1)一般在接种某些疫苗1~7天在接种部位发生紫癜。
(2)皮肤紫癜多对称性分布于双下肢,双膝关节以下为多,也可见于双上肢、臀部。呈大小不等的红色斑疹、荨麻疹样丘疹,初起时可为淡红色,压之褪色,数小时即成为深紫色,红斑中心点状出血或融成片状,稍凸出于皮肤,压之不褪色,少数病例可见出血性疱疹。紫癜分批出现,多于1~4周自然消退。部分病例于数日内,甚至数年内反复出现。有时可伴头面部、手足皮肤血管性水肿。
(3)也可表现为腹部症状,关节及肾脏损害。腹部症状表现为腹痛、呕吐,甚至血便。腹痛也可出现于皮肤紫癜以前数日或数周。可有一过性关节肿痛,多见于膝、踝、肘、腕关节。肾脏损害可有血尿,甚至水肿、高血压。少数病例呈肾病综合征或慢性肾功能不全表现。
(4)血小板计数及出凝血时间均正常,嗜酸粒细胞可增高。
发现过敏性紫癜病人后如何处理?
(1)给予大剂量维生素C等改善血管脆性。
(2)糖皮质激素一般选用泼尼松,剂量为每天1mg/kg,也可用氢化可的松静滴,每天4~8mg/kg。泼尼松用药一般使用4~6周,用药时间短易复发,病情稳定可逐步减量。
(3)免疫抑制剂等药物联合应用:可用环磷酰胺和泼尼松或硫唑嘌呤和泼尼松联合应用。每天用量:环磷酰胺1.5mg/kg,泼尼松1.5~2mg/kg,硫唑嘌呤2~3mg/kg。
(4)甲基泼尼松龙:对于重症紫癜肾炎宜早期使用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可使肾小球损伤恢复。儿童剂量每天5~30mg/kg(总量不超过1g),成人每天0.5~1g/kg,每日1次或每周3次,间日静点,3次为一疗程,一般2个疗程,若效果不佳,过1~2周可再用1~2个疗程。治疗期间监测血压,冲击前停用泼尼松,冲击治疗后48小时重新使用泼尼松。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那些临床表现?如何治疗?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表现有:
(1)一般在疫苗接种后2周发生。
(2)主要表现为皮肤粘膜广泛出血,多为针尖大小的出血点,也可见皮肤瘀点或瘀斑。
(3)重者有消化道、泌尿道或颅内出血。出血严重者可有贫血或失血性休克表现。
(4)血小板减少多在50&109/L以下。
诊断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可按以下方法处理:
(1)适当限制活动,避免外伤。
(2)糖皮质激素一般选用泼尼松,剂量为每天2mg/kg,也可用氢化可的松静滴,每天4~8mg/kg。泼尼松用药一般4~6周,用药时间短易复发,病情稳定可逐步减量。
(3)严重出血者可使用丙种球蛋白,每天400mg/kg,连用5天;或每天2g/kg,静滴1天。
(4)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用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环磷酰胺、长春新碱等。
(5)危及生命的严重出血可以输注血小板。
接种疫苗后出现局部过敏性反应(Arthus反应)有那些临床表现?如何治疗?
局部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为:
(1)重复注射某种疫苗后易于发生。
(2)在注射局部发生急性小血管炎症为特征,其表现为局部组织变硬,并有明显红肿,轻者直径5.0cm以上,严重者扩展到整个上臂。一般持续时间可达月余,愈后不留痕迹。
(3)严重者在注射部位有轻度坏死,深部组织变硬。
(4)个别严重者局部组织、皮肤和肌肉发生坏死和溃烂。
发现局部过敏反应的治疗:
(1)反应范围较小,仅有红肿或硬块,一般不需处理,可以逐渐消退。
(2)症状较重者可以给抗过敏药治疗,氢化可的松每天0.5~2mg/kg,分3次口服,局部用氢化可的松油膏。
(3)若坏死,局部保持清洁,防止感染,促使坏死组织更新。
如何诊断血管性水肿?
血管性水肿是注射类毒素、抗毒素等可溶性抗原以及极少数疫苗(如未经提纯的鸡胚疫苗)后,极个别受种者发生的一种异常反应,并以反复注射者多见。临床表现为:
(1)注射疫苗后不久或最迟于1~2天内产生。
(2)注射局部的红肿范围逐浙扩大,皮肤光亮,不痛,仅有瘙痒、麻木、胀感。重者肿胀范围可以显著扩大至肘关节及整个上臂。
(3)水肿在全身各个部位均可发生,出现在不同部位可引起不同的症状和后果。发生在皮肤,表现为荨麻疹或水肿,发生在眼睑或眼结膜,则严重妨碍视觉;发生在视神经周围可导致视力减退或暂时性失明;发生在尿道可引起尿闭;发生在咽喉或气管可引起窒息;发生在肠壁、肠系膜可引起腹痛等症状。
(4)如无其他症状,一般不会造成严重的或持久的损害,消退后不留痕迹。
怎样治疗血管性水肿病人?
(1)用干净毛巾热敷。
(2)抗过敏治疗,口服苯海拉明,成人25~50mg/次,每天2~3次;儿童每次1mg/kg,每天3~4次。很快痊愈,预后良好。
接种卡介苗后发生淋巴结炎有那些临床表现?如何治疗?
临床表现:
(1)卡介苗接种后同侧局部淋巴结肿大超过1cm或发生脓疡破溃,并有1个或数个淋巴结肿大。
(2)分泌物涂片检查发现抗酸杆菌,培养阳性,菌型鉴定为卡介苗株,淋巴结组织病例检查为结核病变。
治疗方法:
(1)若局部淋巴结继续增大,可口服异烟肼或加用利福平,局部用异烟肼粉末或加用利福平涂敷,最好采用油纱布,起初每天换药1次,好转后改为2~3天换药1次。大龄儿童可以采用链霉素局部封闭。
(2)脓疡有破溃趋势,应及早切开,用20%对氨基水杨酸油膏布纱条或利福平纱布条引流。若脓疡自发破溃,用20%对氨基水杨酸软膏或利福平粉剂涂敷。
什么是“晕针”?如何诊断?
“晕针”是指受种者在接种时或接种后数分钟,由于过度精神紧张、恐惧,或空腹疲劳,注射地点闷热、空气不流通等而造成的暂时性脑贫血,从而引起短暂失去知觉和行为能力的现象,这种现象就叫“晕针”或晕厥。
诊断晕针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多发生于年轻体弱的女性或小学生,婴幼儿较少见。
(2)常在接种疫苗时或接种疫苗后不长时间,甚至在准备接种疫苗时突然发生,持续时间短,恢复完全。
(3)临床表现多样,轻者有心慌、恶心,手足麻木感等,一般短时间内可恢复正常。稍重者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冰凉、心跳加快,恶心伴呕吐等症状。严重者脸色更显苍白,骤然失去知觉,脉搏缓慢,心动徐缓,肌肉松弛,瞳孔缩小,呼吸缓慢,收缩压降低,舒张压无变化或略低。数10秒钟至数分钟即可意识清楚,一般可在短时间内完全恢复或有1~2天头晕无力。
(4)这种反应在某些人往往重复出现,不仅在预防接种时会引起,在针炙、穿刺时也可发生。
(5)晕针应与过敏性休克、换气过度综合症及各种癔症性发作相鉴别。
发现晕针后如何处理?
(1)保持安静和空气新鲜,平卧,头部低下,肢抬高,同时松解衣扣,注意保暖。
(2)轻者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可给予喝热开水或热糖水,短时间内即可恢复。
(3)经过上述处置后不见好转者,可按过敏性休克处理,在3~5分钟仍不见好转者,应立即送附近医疗单位诊治。
预防接种群发性癔症的临床特点是什么?
预防接种群发性癔症是预防接种后多人同时或先后发生的,多数表现相同或相似的以精神或心理因素为主的癔病综合征。临床类型呈多样化,发病者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为主,可以同时出现多个系统的症状,具有以下特点:①急性群体发病:有明显的精神诱发,多数起病急骤,可有发作性和持续性两种临床经过。②暗示性强:在他人的语言,动作和表情的启发下,或看到某种事物“触景生情”,并可相互影响,诱发症状。③发作短暂:绝大多数病人症状持续时间较短。一般运动障碍5~20分钟,精神、感觉障碍10~30分钟。植物神经系统紊乱可达1小时或更长。④反复发作:患者症状可反复发作,表现可以完全一样,发作次数2~10次不等,少数发作次数更多。⑤主观症状与客观检查不符,无阳性体征。⑥女性、年长儿童居多,发病者均属同一区域,处同一环境、同一年龄组在同一时间发作,并受同一种精神刺激引起。⑦预后良好。
如何防治和处置预防接种群发性癔症?
预防接种群发性癔症的防治和处置措施为:①宣传教育,预防为主:平时要做好预防接种的宣传教育工作,特别应讲清接种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原则,使受种者心理上有所准备,避免出现反应后思想紧张和恐惧。应尽量避免在温课应考,精神过于紧张时进行预防接种。注射时避免一过性刺痛而引起的晕针,避免在空气不畅通场所,疲劳或饥饿进行接种。②排除干扰,疏散病人:一旦发生群发性癔症,应及时疏散病人,不宜集中处理,进行隔离治疗,避免相互感应,造成连锁反应,尽量缩小反应面。③避免医疗行为的刺激:如脑电图,头颅CT或磁共振等检查,无需补液者避免输液。④疏导为主,暗示治疗:正面疏导,消除恐惧心理和顾虑心理,稳定情绪。辅以药物治疗,不可用兴奋剂,可应用小剂量镇静剂,采用暗示疗法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⑤仔细观察,处理适度:群体反应人员复杂,个体差异也较大,应注意接种反应之外的偶合症,并及时报告监护人及学校,要求积极配合做好治疗工作。特别要防止少数人利用不明真相的群众聚众闹事。
什么是婴儿猝死综合征(SIDS)?发生率是多少?与预防接种有无关联?
SIDS是健康的婴儿无明显病因突然死亡,常规病理检查不能找出明显致病原因的综合征。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SIDS基础发生率为2&-3&,美国为0.5&-1&。大量资料证实,预防接种与SIDS无因果关联,SIDS为预防接种的偶合症。
的病因有哪些?
SIDS的病因有:①病毒感染;②呼吸系统病变致使呼吸驱动力下降导致肺泡换气不足和缺氧;或呼吸道阻塞,肺表面活性物质消耗增加而致肺泡萎缩,通气换气障碍;③心血管系统病变;④胃食道返流;辅酶A脱氧酶缺乏,脂肪代谢异常;⑤家族遗传因素;⑥免疫缺陷;⑦其它:如母服鸦片、吸烟、分娩时产程短、有窒息或羊水污染及宫内感染等。
的临床特点是什么?
SIDS的临床特点为:①多见于1月龄至1岁的婴儿,尤以2~4月龄常见,其中90%死于6月龄前,男性稍多;②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见于春、秋末和冬初;③人工喂养儿多于母乳喂养儿,早产儿多于足月产儿,尤其出生时体重在1900g以下者易发生;④病前多有轻度上呼吸道感染,或轻度发育异常;⑤主要表现为在睡眠中突然死亡,有的病例有呼吸暂停、心动过缓,缺氧等。
监测的目的是什么?
AEFI监测的目的是,通过规范地开展AEFI监测,调查核实其发生情况和原因,为改进疫苗质量和提高预防接种服务质量提供依据。
是否所有的AEFI都要报告?报告范围是什么?
AEFI的监测是疫苗上市后的监测,旨在发现相对罕见和较重的反应或事件,不要求对较轻的反应进行监测和报告。AEFI报告范围按照发生时限分为以下情形:①24小时内:如过敏性休克、不伴休克的过敏反应(荨麻疹、斑丘疹、喉头水肿等)、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晕厥、癔症等;②5天内:如发热
(腋温≥38.6℃)、血管性水肿、全身化脓性感染(毒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接种部位发生的红肿(直径&2.5cm)、硬结(直径&2.5cm)、局部化脓性感染(局部脓肿、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蜂窝组织炎)等;③15天内:如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皮疹、过敏性紫癜、局部过敏坏死反应(Arthus反应)、热性惊厥、癫痫、多发性神经炎、脑病、脑炎和脑膜炎等;④6周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格林巴利综合征、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等;⑤3个月内:如臂丛神经炎、接种部位发生的无菌性脓肿等;⑥接种卡介苗后1#12个月:如淋巴结炎或淋巴管炎、骨髓炎、全身播散性卡介苗感染等;⑦其他: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其他严重AEFI。
什么是严重AEFI?它包括哪些临床损害?
AEFI中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导致死亡;危及生命;导致永久或显著的伤残或器官功能损伤。严重AEFI包括过敏性休克、过敏性喉头水肿、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局部过敏坏死反应(Arthus反应)、热性惊厥、癫痫、臂丛神经炎、多发性神经炎、格林巴利综合征、脑病、脑炎和脑膜炎、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卡介苗骨髓炎、全身播散性卡介苗感染、晕厥、中毒性休克综合征、全身化脓性感染等。
什么是严重异常反应?它包括哪些临床损害?
严重AEFI中诊断为异常反应者。可能的严重异常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过敏性喉头水肿、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局部过敏坏死反应(Arthus反应)、热性惊厥、癫痫、臂丛神经炎、多发性神经炎、格林巴利综合征、脑病、脑炎和脑膜炎、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卡介苗骨髓炎、全身播散性卡介苗感染等。
什么是群体性AEFI?
短时间内同一接种单位的受种者中,发生的2例及以上相同或类似临床症状的严重AEFI;或短时间内同一接种单位的同种疫苗受种者中,发生相同或类似临床症状的非严重AEFI明显增多。
谁报告AEFI?在何时报告AEFI?
医疗机构、接种单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CDC)、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CADR)、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为AEFI的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受种者或其监护人可向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报告。
在发现AEFI后48小时内报告;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严重残疾、群体性AEFI、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AEFI在发现后2小时内报告。
向谁报告AEFI?
向受种者所在地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AEFI;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严重残疾、群体性AEFI、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AEFI,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逐级向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的网络直报程序是什么?
AEFI后48小时内填写AEFI个案报告卡,向受种者所在地的县级CDC报告;发现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严重残疾、群体性AEFI、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AEFI时,在2小时内填写AEFI个案报告卡或群体性AEFI登记表,以电话等最快方式向受种者所在地的县级CDC报告。县级CDC经核实后立即通过全国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各级CDC和CADR通过全国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实时监测AEFI报告信息。
报告的属地化管理是什么含义?
AEFI病例的归属为受种者接种疫苗的地区,因此,AEFI的报告由接种疫苗所在地区管理。
哪些AEFI还要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规定进行报告?
死亡、群体性AEFI,还应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的调查诊断步骤有哪些?
AEFI的调查诊断步骤为:核实报告→组织调查→资料收集→诊断分析→撰写调查报告。
谁核实AEFI的报告?核实哪些内容?
县级CDC接到AEFI报告后,应核实AEFI的基本情况、发生时间和人数、主要临床表现、初步临床诊断、疫苗接种等,完善相关资料。
哪些AEFI需要调查?由谁调查AEFI?何时调查?
除明确诊断的一般反应(如单纯发热、接种部位的红肿、硬结等)外的报告范围内AEFI均需调查。
县级CDC对需要调查的AEFI,在接到报告后48小时内组织开展调查。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严重残疾、群体性AEFI、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AEFI,由市级或省级CDC在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进行调查。
调查资料的网络直报程序是什么?
调查者在调查开始后3日内初步完成AEFI个案调查表的填写,由县级CDC通过全国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调查AEFI时应收集哪些资料?
①临床资料:病人的既往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史、既往健康状况(如有无基础疾病等)、家族史、过敏史,病人的主要症状和体征及有关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已采取的治疗措施和效果等资料。必要时对病人进行访视和临床检查。对于死因不明需要进行尸体解剖检查的病例,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尸检。
②预防接种资料:疫苗进货渠道、供货单位的资质证明、疫苗购销记录;疫苗运输条件和过程、疫苗贮存条件和冰箱温度记录、疫苗送达基层接种单位前的贮存情况;疫苗的种类、生产企业、批号、出厂日期、有效期、来源(包括分发、供应或销售单位)、领取日期、同批次疫苗的感官性状;接种服务组织形式、接种现场情况、接种时间和地点、接种单位和接种人员的资质;接种实施情况、接种部位、途径、剂次和剂量、打开的疫苗何时用完;安全注射情况、注射器材的来源、注射操作是否规范;接种同批次疫苗其他人员的反应情况、当地相关疾病发病情况。
由谁进行AEFI调查诊断?
需要进行调查诊断的AEFI,由县级CDC组织专家进行调查诊断。死亡、严重残疾、群体性AEFI、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AEFI,由市级或省级CDC组织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进行调查诊断。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应包括哪些专家?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由流行病学、临床医学、药学等专家组成。流行病学专家包括免疫规划针对疾病防治专家、异常反应监测处理专家等;临床医学专家包括变态反应(临床免疫)专家、神经内科专家、感染科专家、精神(心理)专家、病理解剖学专家、其他内科专家(如心血管疾病、免疫缺陷疾病、代谢性疾病专家)等;药学专家包括疫苗研究专家、疫苗检定专家、疫苗质量监管专家等。
何时作出AEFI的调查诊断结论?判断依据是什么?
AEFI的调查诊断结论在调查结束后30天内尽早作出。调查诊断专家组依据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技术规范,结合临床表现、医学检查结果和疫苗质量检验结果等,进行综合分析,作出调查诊断结论。
的调查诊断结论应包括哪些内容?
AEFI调查诊断结论应包括疾病诊断和病因诊断两部分内容,二者缺一不可。疾病诊断是指AEFI最终是何种临床损害;病因诊断是指AEFI按发生原因进行分类。如属于异常反应,应参照《医疗事故分级标准》,对损害程度进行分级。
怀疑疫苗有质量问题,如何进行AEFI调查诊断?
调查诊断怀疑引起AEFI的疫苗有质量问题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对相关疫苗质量进行检验,出具检验结果报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药品检验机构及时将疫苗质量检测结果向相关CDC反馈。
哪些AEFI需要撰写调查报告?调查报告的上报有何要求?
死亡、严重残疾、群体性AEFI、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AEFI应撰写调查报告。CDC应在调查开始后7日内完成初步调查报告,及时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上一级CDC报告,向同级CADR通报。CADR向同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上一级CADR报告。县级CDC及时通过全国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上报初步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的内容有哪些?
AEFI调查报告内容包括:对AEFI的描述,AEFI的诊断、治疗及实验室检查,疫苗和预防接种组织实施情况,AEFI发生后所采取的措施,AEFI的原因分析,对AEFI的初步判定及依据,撰写调查报告的人员、时间等。
对AEFI调查诊断结论有争议时,如何处理?
当受种方、接种单位或疫苗生产企业对AEFI调查诊断结论有争议时,应根据争议的性质,提出处理建议:①非疫苗质量问题和接种事故争议:建议向地方医学会申请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②疫苗质量问题争议:建议向地方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处理;③接种事故争议:建议向地方医学会申请医疗事故鉴定。
异常反应造成的哪些损害需要进行补偿?补偿费用由谁承担?
因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造成受种者死亡、严重残疾或者器官组织损伤,应给予受种者一次性经济补偿。接种第一类疫苗的异常反应补偿费用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在预防接种工作经费中安排;接种第二类疫苗的异常反应补偿费用由相关的疫苗生产企业承担。
异常反应补偿有哪些特点?
我国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的特点是:因果关联补偿、严重损害补偿、无过错补偿、一次性补偿。由于异常反应相关各方均无过错,极少数受种者承担了预防接种的风险,因此对受种者进行补偿而不是赔偿。
如何开展AEFI的沟通工作?
AEFI的沟通包括媒体沟通和受种者(或其监护人)沟通。一方面,要建立媒体沟通机制,引导媒体对AEFI作出客观报道,澄清事实真相;另一方面,要针对AEFI发生原因、事件处置的相关政策等问题向受种者或其监护人的沟通进行解释和说明。
监测指标有哪些?有何要求?
以省(区、市)为单位,每年达到以下AEFI监测指标:AEFI在发现后48小时内报告率≥90%;需要调查的AEFI在报告后48小时内调查率≥90%;死亡、严重残疾、群体性AEFI、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AEFI在调查后7日内完成初步调查报告率≥90%;AEFI个案调查表在调查后3日内报告率≥90%;AEFI个案调查表关键项目填写完整率达到100%;AEFI分类率≥90%;AEFI报告县覆盖率达到100%。
报告数据由谁管理、订正和补充?
全国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AEFI数据由各级CDC维护管理,各级CADR共享AEFI监测信息。县级CDC应当根据AEFI调查诊断进展和结果,随时对AEFI个案报告信息和调查报告内容进行订正和补充。
谁对AEFI报告信息进行审核和分析?何时分析?
各级CDC和CADR对AEFI报告信息实行日审核、定期分析报告制度。国家、省级CDC和CADR至少每月进行一次分析报告,市、县级CDC和CADR至少每季度进行一次分析报告。
国家、省级CDC和CADR对于全国范围内开展的群体性预防接种活动,应当及时进行AEFI监测信息的分析报告。地方各级CDC和CADR对于全省(区、市)范围内或局部地区开展的群体性预防接种或应急接种活动,应当及时进行AEFI监测信息的分析报告。
和CADR如何开展AEFI监测信息的分析评价和反馈?
CDC着重于分析评价AEFI发生情况及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并将分析评价情况上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CDC,同时向下级CDC和接种单位反馈;CADR着重于分析评价疫苗安全性问题,并将分析评价情况上报同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上级CADR,同时向下级CADR反馈。CDC和CADR应当实时跟踪AEFI监测信息,如发现重大不良事件、疫苗安全性相关问题等情况,应当及时分析评价并按上述要求处理。国家、省级CDC和CADR实行会商制度,针对AEFI监测、重大不良事件或疫苗安全性相关问题等情况随时进行协商。
监测信息需在哪些部门之间进行交流?何时交流?
国家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CDC、CADR、药品检验机构等应当每月以例会、座谈会等形式,针对AEFI监测情况、疫苗安全性相关问题等内容进行信息交流。如发现重大不良事件或安全性问题,部门间应当及时进行信息交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时向疫苗生产企业通报。
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AEFI监测中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会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开展本辖区内AEFI监测、调查处理;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涉及疫苗质量问题的AEFI进行调查处理。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联合发布本省(区、市)AEFI监测和重大不良事件处理的信息。卫生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对AEFI监测工作的监督管理工作;联合发布全国AEFI监测和重大不良事件处理的信息。
在AEFI监测中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地方各级CDC负责AEFI报告、组织调查诊断、参与处理等工作;开展AEFI知识宣传;对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医务人员和接种人员进行培训;开展对下级CDC、医疗机构和接种单位监测工作的检查指导和信息反馈;负责辖区AEFI监测数据的审核;对AEFI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与评价;定期与相关部门进行信息交流;开展受种者或其监护人的沟通工作。中国CDC负责对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维护,对地方AEFI调查诊断与处理、AEFI监测培训等提供技术支持,对AEFI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与评价;定期与相关部门进行信息交流。
在AEFI监测中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地方各级CADR参与AEFI报告、调查诊断和处理等工作;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相关知识宣传;开展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人员、疫苗生产企业和疫苗批发企业相关人员的培训;开展对下级CADR、疫苗生产企业和疫苗批发企业的检查指导和信息反馈;对AEFI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与评价;定期与相关部门进行信息交流。国家CADR负责对地方AEFI调查诊断与处理、AEFI监测培训等提供技术支持,对AEFI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与评价;定期与相关部门进行信息交流。
药品检验机构在AEFI监测中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对导致AEFI的可疑疫苗、稀释液或注射器材等进行采样和相关实验室检查,并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结果。
疫苗生产企业、批发企业在AEFI监测中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向受种者所在地的县级CDC报告所发现的AEFI;向调查人员提供所需要的疫苗相关信息。
医疗机构在AEFI监测中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向所在地县级CDC报告所发现的AEFI;对AEFI进行临床诊治;向调查人员提供所需要的AEFI临床资料。
接种单位在AEFI监测中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向所在地县级CDC报告所发现的AEFI;向调查人员提供所需要的AEFI临床资料和疫苗接种等情况。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乙肝疫苗多久打一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