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 邵阳市中心医院 武冈 何氏中医诊 所何曙光老中医 在哪

竿山何氏中医:超越伤寒_何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6,386贴子:
竿山何氏中医:超越伤寒
何氏中医的老药方和古书本版图片 记者 高剑平何氏中医传人何婷站在何氏中医展台前。 记者 肖蓓“读史有怀经事略,检方常著活人书。”赠予名医(字书田)的这幅字,如今静静摆在二楼,一道展出的还有何其伟献给林则徐的戒烟丸方。对面的墙上,则是八百年何氏中医的族谱。从北宋时期因不满岳飞被陷害而辞官隐居行医的何氏世医始祖三兄弟,到清代为林则徐禁烟出谋划策的何书田,从治病如神的晚清名医何鸿舫,到当代上海名中医何承志……创立于1141年的何氏中医,经历了860多年、29代人,出了359名医生,共有医学专著160种近千卷。何氏第二十代世医何王模定居青浦竿医后,竿山何氏中医一支,从何氏中医世家中衍生开来,精衍祖业,独擅专长,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质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何氏中医传人始终以“不为良相为良医”的祖训为信条,不拘泥于某项技艺,治疗包括疑难杂症在内的各科疾病。
3D双端东方魔幻网游「大青云」勾魂公测,穿越逆转,封神故事,全新演绎!
不为良相为良医 青浦自古多名医。早在宋代,何氏世医便悬壶于有“小杭州”之称的青浦青龙镇。清代名医(字书田)是何氏第二十三世医,以诗文与当世名流交,与关系密切。里一幅“林则徐求方图”,生动再现了何书田为林则徐治疗软脚病的画面。何书田出诊林宅留宿十几天中,时任江苏按察使的林则徐向他询问情况。何书田回家后连续四昼夜赶写了《东南利害策》十三道,就水利、禁烟等问题向林则徐献计献策,并附有历次试用有效的戒烟方剂。林则徐看后采用其“烟灰递减法”,并把药方公开印发,就是民间简称的“林十八”。至今,林则徐戒烟丸方仍然完好无损地保存在青浦博物馆里,方中共采用十八味中药,有、、、黄连、洋参、炙草、陈皮、、、木香、、黄芩、、生附子、、、、烟灰。方后注明“若有瘾一钱则方内,用烟灰一分二厘为度,必以饭前服否则不验”。这个戒烟方救人无数,林为此赠对联:“橘井活人真寿客,干山编集老”。何氏中医的第二十四代晚清名医何鸿舫也是赫赫有名,民间流传着很多他“治病如神”的佳话。何鸿舫擅内科、外伤病,为了方便病人,在家门口开设药价便宜的寿山堂药店,常备药罐炭炉,免费以助病家,遇到贫无药资者不收诊金,还在药房上加盖“免费给药”,誉满江南。何鸿舫曾抢救一名病人,先诊治的医生以为是体虚,开了等进补药,而何鸿舫则认为“大实若赢,三焦不通,须导之”。开方后病人果然下痢11次,再开了方子并预言:“服药后下五色痢,无害,某日晨必深沉欲脱,勿药勿扰。”病家问为何到此日病愈,何鸿舫说,“霜降节令,气先三日至,常人不觉,病人则必加剧耳。”果然,病人正如预言的那样,隔几天就好了。
青浦名医何承志时光流转,到了现代,何氏中医第二十七代传承人何承志延续着儒医世家的传奇。作为青浦区中医医院的首任院长、全国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导师、首批“上海市名中医”,他“师古不泥古”,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那一时期,他将归脾丸改成糖浆剂应用于临床;以舟车丸与十枣散等消退腹水,治疗晚期血吸虫病人;流脑、乙脑流行期,他治温病热入营血、神志不清、动风抽搐,常用至宝丹、紫雪丹、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丸等化服。在肝炎流行的上世纪60、70年代,何承志带领中医药人员煎熬茵陈退黄糖浆和垂盆草糖浆,为治神经衰弱创制夜合糖浆。上世纪80年代,他又创制了“金胆片”治疗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取得显著疗效,被国内外广泛采用,而后在治疗“再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贫血等证时,又创制了“三奇合剂”应用于临床。
融会西学自中医起源的两千年历史中,像何氏中医这样传承八百年的中医流派,实为罕见。医史研究者朱孔阳曾说:“如重固何氏者,不仅在我国历史上诚无多见,即在世界医史上,亦从未之闻。” 就近年的传承来看,竿山何氏中医关注药和剂的临床使用、药性的辨别、药剂的组合。《何氏药性赋》是清代名医何其伟的著作,经过何承志重新编印,对数百种药物的性能,从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和归经等方面,作了精湛阐释。对如何正确地运用药物,维护身体健康,有着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在药剂方面,何氏中医在诊疗时特别注重给药对人整体机能的影响,严格把握剂量,及时调整药方,做到五诊六诊,甚至更多的诊疗次数。在何承志留下的工作手册中,对各种补益、发表、理气之剂都做了详细的归纳整理。伤寒症是竿山何氏中医关注的又一重点。《何氏伤寒近约家课》、《何氏伤寒纂要》几经翻印,对伤寒现象形成了系统认识和诊治方法,还编写了便于记忆的伤寒歌,以传后世。
濒临断代的困境曾经誉满江南的何氏中医,在八百年后的今天,却面临濒临断代的危机。竿山何氏中医自“竿山始祖”何王模之后,一直是枝繁叶茂。只是到了近代,只有5支仍在沿袭祖业,余者均无传承。而在青浦境内行医者,只何承志一人。目前,何氏中医最富有经验的传承人只有何承志的异姓弟子王扣珍和许庸勋两人,且两人年事渐高。对此,王扣珍颇为无奈,“何氏中医的传承在我们这一代后出现了一个断层,虽然现在有老中医工作室作为传习场所,但我们两个传承人平时门诊繁忙,且都已退休。如果能在何老生前就开始重视就好了。” 虽说竿山何氏中医世家有何婷传承,但作为何承志孙女的她并没有得到祖父长时间系统的言传身教。毕业于医学专业的何婷,现在青浦区中医医院任内科医师,平时忙于病房的工作,“虽然我现在跟着王老师抄方,但是每天都要查房,每周只有半天门诊,没有时间来学习、整理何氏中医的东西,传承工作应该专人专岗。” 另外,受西医当道的大环境影响,大多数人都去学习西医,中医工作室存在收徒困难,且难以深入钻研等问题,这使得何氏中医很难保持原有医术水准传承下去。令人担忧的是,何承志发明的金胆片、三奇汤等制剂和一些疗法,由于未经专利保护,面临失传的威胁。为了抢救濒临断代的何氏中医,青浦区卫生局制定了五年保护计划,全面系统地保护竿山何氏中医的内容、学术思想以及临床经验,建立完整的档案,加强对新一代传承人的培养。(来源:东方早报)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何氏中医针灸诊所&的简介
主营:中医,针灸;针灸诊所,主要治疗:中风不语、半身不遂、坐骨神经痛、面瘫、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疾病;24小时服务。
附近地标:
营业时间:
其他信息:
浏览何氏中医针灸诊所的用户购买了
喜欢&何氏中医针灸诊所&的人也喜欢
江苏省南京市和燕路295号
中山南路321
何氏中医针灸诊所& 的点评
暂时没有此类点评。
点评和打分都将是其他网友的参考依据,并影响该商户评分。
何氏中医针灸诊所&共1258人浏览
按字母排序:
查找附近其他商户
何氏中医针灸诊所& 附近其他商户
知名连锁店
爱帮快速收录服务
1个工作日收录|更快展示|更多商机
免费咨询热线何氏健儿散---何曙光前辈自制方
常见有小儿受疾病摧残,体瘦弱,胆小,怕见生人。
灵枢-经脉篇:脾胃气血虚弱,闻木声则惕然而惊。
摘录何曙光前辈健儿散于此备用。
【方药组成】
1、 生黄芪、 西党参、生白术、松茯苓、粉葛根、炒鸡内金、炒山楂、炒麦芽、田木稗、铁包金、鸡眼草、炒扁豆
各5000g,广木香、广陈皮各500g, 生甘草100g,煅蚌壳2500g, 淮山粉适量。
2、鹿茸粉1000g, 酒饼药粉500g,磺胺二甲嘧啶粉1000g, 磺胺脒粉、碳酸氢钠粉各2500g。
3、九头狮子草,鸡眼草、谷精球各500g, 淡虫蜕、盐全蝎(薄荷水洗)各100g, 夜明砂300g
【使用方法】
将方一中除淮山粉外先煎3次,把所得药液浓缩至流浸膏状,再用适量淮山粉吸湿至硬,散干烘干,称量未足3500g时,再加入淮山粉使足,研细加入方二中,充分调匀,总量10000g,瓶装备用,此为甲散。将方三充分干燥,合共研末,细筛去粗,瓶装备用,是为乙散。
甲散先服,每日4次,空腹服,3岁儿每次0.5g,随年龄每岁增减0.1g,连服5天。
乙散后服,每日1次,蒸鲜羊、鸡、猪肝食用,3岁儿每次1g,随年龄每岁增减0.1g,连服2天。7日为一疗程。所需疗程数常即小儿体重不足之数。若服完应服疗程数而体重未达标或者复元时,可继续服用。
【适应病症】
脾胃虚弱所致之体重不足性疾病,或久病、常病、多病一直难愈,纳差食少,体重不足。
【临床疗效】
疗效评价标准:
痊愈:全部症状消失,体重达标;
好转:大部分症状消失,体重接近标准;
无效:服药后无好转
观察229例,痊愈80%,好转16%,无效4%
【辑方人】 何曙光,湖南省武冈县
同仁堂---加味保和丸:&& 功能:消食导滞
陈皮、白术(麸炒)、枳壳(麸炒)、枳实、厚朴(姜炙)、六神曲(麸炒)、麦芽(炒)、山楂(炒)、香附(醋炙)、茯苓、法半夏。
已投稿到:何氏妇科落户建国南路中医街杭州石牌楼已逾几百年的历史,见证着时代的变迁,也镌刻了岁月的的印迹,闻名遐迩的“何氏妇科”就在这里起源。何氏妇科,始于晚清,迄今已传四代,历经一百六十年,成为我国中医妇科中一支富有特色的流派。如今,“何氏妇科”——这老杭州人记忆中的石牌楼何九香女科,在建国南路中医街落户,名医师何嘉琳坐诊,成就何氏中医传承基地。何嘉琳主任医师系何少山老中医之女,后师承何子淮老中医,尽得二老真传。何嘉琳老师治愈患者无数,给广大妇科疾病患者带来了福音,被患者亲切地称为“送子娘娘”。年分别被遴选为全国第三、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即国家级名老中医。从事中医妇科临床、科研、教学30余年,发表论文30余篇,参编《中医治疗疑难杂病秘要》、《妇科名医诊治精华》等四部著作,2007年编审出版《何少山医论医案经验集》。主持完成多项课题,并荣获省、市中医药科技创新奖、省高校科研成果等多类奖项。作为学科带头人的第四代传人何嘉琳教授,为学科发展更是殚精竭虑,提出了立足中医特色优势,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形成中医妇科核心技术和品牌的目标。2011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遴选为“何嘉琳名老中医经验传承工作室”,并建立工作室团队。2012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遴选为首批64家流派工作室——“浙江何氏妇科流派传承工作室”。2015年6月初,何氏妇科正式落户建国南路中医街,何氏妇科第四代传人何嘉琳医师在中医街三慎泰名医馆坐诊设医,给更多患者朋友带去治愈的希望,为广大妇女朋友带来健康福音,使自己的医术令更多人受益。擅长领域:擅长运用“何氏女科学术流派”经验,将“治病求本”作为大法贯穿在临床治疗中,强调妇女以血为本,以肾、肝为先天的诊疗方法,在中医药诊治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复发性流产、功能性子宫出血、卵巢早衰等妇科疑难病上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坐诊时间:每周六上午(自6月13日起)地点:三慎泰名医馆(建国南路173号)预约电话:01。我要看中医(woyaokanzhongyi)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大不六文章网立场
woyaokanzhongyi中医介绍、中医推荐。热门文章最新文章woyaokanzhongyi中医介绍、中医推荐。&&&&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3-
举报邮箱:
Copyright(C)2016 大不六文章网
京公网安备78[转载]竿山何氏中医:超越伤寒
作者 身体周刊记者 肖蓓
&&发表于 00:42
竿山何氏中医,是从累世达860多年、共29代的何氏中医世家中衍生而来,植根于青浦竿山的重要一支。
  竿山何氏中医
  竿山何氏中医,是从累世达860多年、共29代的何氏中医世家中衍生而来,植根于青浦竿山的重要一支。据族谱记载,何氏第一代世医,即与岳飞同时代的京官何易宇、何柟、何彦猷三兄弟。自何氏第二十代世医何王模定居北竿山行医后,他成了何氏世医中的“竿山始祖”,至今已达十世,行医者55人。
何氏中医的老药方和古书本版图片 身体周刊记者 高剑平
  石氏伤科、陆氏针灸、朱氏一指禅、六神丸制作技艺、竿山何氏中医……在上海这一方水土,这些蕴含着几代人心血的中医流派历经沧桑传承至今,却面临传承危机。日前,上海市非物质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促进工程启动,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发展办公室、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曙光中医药研究发展基金会计划在两年内推动上海市地区十三项非遗传统医药项目的保护和继承。身体周刊记者走近非遗医药传人,聚焦这些濒临失传的传统医药项目。
  身体周刊记者&肖蓓&
  “读史有怀经事略,检方常著活人书。”林则徐赠予名医何其伟(字书田)的这幅字,如今静静摆在青浦博物馆二楼,一道展出的还有何其伟献给林则徐的戒烟丸方。对面的墙上,则是八百年何氏中医的族谱。
  从北宋时期因不满岳飞被陷害而辞官隐居行医的何氏世医始祖三兄弟,到清代为林则徐禁烟出谋划策的何书田,从治病如神的晚清名医何鸿舫,到当代上海名中医何承志……创立于1141年的何氏中医,经历了860多年、29代人,出了359名医生,共有医学专著160种近千卷。
  何氏第二十代世医何王模定居青浦竿山行医后,竿山何氏中医一支,从何氏中医世家中衍生开来,精衍祖业,独擅专长,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质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何氏中医传人始终以“不为良相为良医”的祖训为信条,不拘泥于某项技艺,治疗包括疑难杂症在内的各科疾病。
  不为良相为良医&&
  青浦自古多名医。早在宋代,何氏世医便悬壶于有“小杭州”之称的青浦青龙镇。
  清代名医何其伟(字书田)是何氏第二十三世医,以诗文与当世名流交,与林则徐关系密切。青浦博物馆里一幅“林则徐求方图”,生动再现了何书田为林则徐治疗软脚病的画面。
  何书田出诊林宅留宿十几天中,时任江苏按察使的林则徐向他询问东南地区情况。何书田回家后连续四昼夜赶写了《东南利害策》十三道,就水利、禁烟等问题向林则徐献计献策,并附有历次试用有效的戒烟方剂。林则徐看后采用其“烟灰递减法”,并把药方公开印发,就是民间简称的“林十八”。
  至今,林则徐戒烟丸方仍然完好无损地保存在青浦博物馆里,方中共采用十八味中药,有白术、当归、黄柏、黄连、洋参、炙草、陈皮、天麻、柴胡、木香、升麻、黄芩、沉香、生附子、杜仲、枸杞子、枣仁、烟灰。方后注明“若有瘾一钱则方内,用烟灰一分二厘为度,必以饭前服否则不验”。这个戒烟方救人无数,林为此赠对联:“橘井活人真寿客,干山编集老诗豪”。
  何氏中医的第二十四代晚清名医何鸿舫也是赫赫有名,民间流传着很多他“治病如神”的佳话。
  何鸿舫擅内科、外伤病,为了方便病人,在家门口开设药价便宜的寿山堂药店,常备药罐炭炉,免费以助病家,遇到贫无药资者不收诊金,还在药房上加盖“免费给药”,誉满江南。
  何鸿舫曾抢救一名痢疾病人,先诊治的医生以为是体虚,开了阿胶等进补药,而何鸿舫则认为“大实若赢,三焦不通,须导之”。开方后病人果然下痢11次,再开了方子并预言:“服药后下五色痢,无害,某日晨必深沉欲脱,勿药勿扰。”病家问为何到此日病愈,何鸿舫说,“霜降节令,气先三日至,常人不觉,病人则必加剧耳。”果然,病人正如预言的那样,隔几天就好了。
  青浦名医何承志
  时光流转,到了现代,何氏中医第二十七代传承人何承志延续着儒医世家的传奇。作为青浦区中医医院的首任院长、全国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导师、首批“上海市名中医”,他“师古不泥古”,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那一时期,他将归脾丸改成糖浆剂应用于临床;以舟车丸与十枣散等消退腹水,治疗晚期血吸虫病人;流脑、乙脑流行期,他治温病热入营血、神志不清、动风抽搐,常用至宝丹、紫雪丹、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丸等化服。
  在肝炎流行的上世纪60、70年代,何承志带领中医药人员煎熬茵陈退黄糖浆和垂盆草糖浆,为治神经衰弱创制夜合糖浆。上世纪80年代,他又创制了“金胆片”治疗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取得显著疗效,被国内外广泛采用,而后在治疗“再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贫血等证时,又创制了“三奇合剂”应用于临床。
  海派中医融会西学
  自中医起源的两千年历史中,像何氏中医这样传承八百年的中医流派,实为罕见。医史研究者朱孔阳曾说:“如重固何氏者,不仅在我国历史上诚无多见,即在世界医史上,亦从未之闻。”
  就近年的传承来看,竿山何氏中医关注药和剂的临床使用、药性的辨别、药剂的组合。《何氏药性赋》是清代名医何其伟的著作,经过何承志重新编印,对数百种药物的性能,从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和归经等方面,作了精湛阐释。对如何正确地运用药物,维护身体健康,有着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药剂方面,何氏中医在诊疗时特别注重给药对人整体机能的影响,严格把握剂量,及时调整药方,做到五诊六诊,甚至更多的诊疗次数。在何承志留下的工作手册中,对各种补益、发表、理气之剂都做了详细的归纳整理。
  伤寒症是竿山何氏中医关注的又一重点。《何氏伤寒近约家课》、《何氏伤寒纂要》几经翻印,对伤寒现象形成了系统认识和诊治方法,还编写了便于记忆的伤寒歌,以传后世。
  濒临断代的困境
  曾经誉满江南的何氏中医,在八百年后的今天,却面临濒临断代的危机。
  竿山何氏中医自“竿山始祖”何王模之后,一直是枝繁叶茂。只是到了近代,只有5支仍在沿袭祖业,余者均无传承。而在青浦境内行医者,只何承志一人。
  目前,何氏中医最富有经验的传承人只有何承志的异姓弟子王扣珍和许庸勋两人,且两人年事渐高。对此,王扣珍颇为无奈,“何氏中医的传承在我们这一代后出现了一个断层,虽然现在有老中医工作室作为传习场所,但我们两个传承人平时门诊繁忙,且都已退休。如果能在何老生前就开始重视就好了。”
  虽说竿山何氏中医世家有何婷传承,但作为何承志孙女的她并没有得到祖父长时间系统的言传身教。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医学专业的何婷,现在青浦区中医医院任内科医师,平时忙于病房的工作,“虽然我现在跟着王老师抄方,但是每天都要查房,每周只有半天门诊,没有时间来学习、整理何氏中医的东西,传承工作应该专人专岗。”
  另外,受西医当道的大环境影响,大多数人都去学习西医,中医工作室存在收徒困难,且难以深入钻研等问题,这使得何氏中医很难保持原有医术水准传承下去。令人担忧的是,何承志发明的金胆片、三奇汤等制剂和一些疗法,由于未经专利保护,面临失传的威胁。
  为了抢救濒临断代的何氏中医,青浦区卫生局制定了五年保护计划,全面系统地保护竿山何氏中医的内容、学术思想以及临床经验,建立完整的档案,加强对新一代传承人的培养。&
何氏中医传人何婷站在青浦博物馆何氏中医展台前。
  三奇汤
  组成:人参3克、天冬15克、熟地20克、女贞子15克、丹参15克、仙灵脾15克、阿胶10克、鹿角霜10克、黄精20克、羊蹄根10克、黄芪20克。
  功能:补肾益精,调和阴阳。
  主治: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球减少等。
  蒋立冬&绘图
  何承志:呵护脾胃,注重调养
  学术特色
  何承志杏林耕耘60多年,对外感热病和疑难杂症如肝胆病、血液病、伤寒等病症的治疗有独到见解。他治病特别重视脾肾功能,贵在守法求本。
  在外感热病治当清热祛邪,他不忘顾护脾胃,曾说:“人体以胃气为本,纳谷者昌,失谷者亡”,处方用药力避大苦大寒,以免克伐胃气,即便使用苦寒清热之品,必加制半夏、陈皮、焦谷芽、米仁以和胃运脾。
  对于温病,何承志十分重视保存津液,宗奉叶天士“胃为津液之本”,“胃宜润则降”的观点,强调养胃阴,认为“留得一分津液,则有一分生机”。每用石斛、沙参、麦冬、西洋参等甘柔濡润之品以养胃生津。
  对于慢性病调理,注重调治先天后天,认为脾为坤土生育万物,脾运健则源泉不竭。治气血亏虚之萎黄、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脾虚泄泻或痰饮病、水肿病等,皆宗奉元代李东垣“升阳益气,健脾利湿”为法。久病损及肾阳,则取脾肾同治,加入温肾之品,“益火之源以消阴翳”。肺虚喘促而有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大便稀薄等症,采用培土生金,即补脾益肺。病久损及肾阳则加入温肾之品,纳气以归肾。
  伤寒症是竿山何氏中医关注的重点之一。何承志认为从学术渊源上“温病学派”是“伤寒学派”之延续,从辨证和治疗上讲“温病学派”又发展了“伤寒论”。何承志治热病擅用时方,推崇“轻可去实”。
  因为以温病初起,邪在肺卫唯用辛凉轻清之剂,方能疏散风热,宣畅肺气,常选清水豆卷、银花、连翘、桑叶、菊花、薄荷、牛蒡子辈,不用大苦大寒之品,以免药过病所,以致邪陷入里。
  及至气分热甚,邪热入胃始宜清泄阳明,方用“白虎”等甘寒药品;如果热积胃腑,出现神志不清、胡言乱语、便秘等症,效法汉代张仲景,采用“承气汤”类攻泻热积。
  热病传变较多,热入营血,身发斑疹,或神志不清,或动风抽搐,何承志每用咸寒清热、甘酸益阴配伍“紫雪”、“安宫”、“牛黄清心”以清热息风、平肝止痉。
  在何承志看来,临证不可拘泥于一法一方,要能知常达变方能把握病机,随证施治,才能取得疗效。
  青浦地处江南水乡,夏秋季节湿温多发,在湿温病治疗上何承志常用芳香化浊、淡渗利湿、苦温燥湿诸法,用药以米仁、杏仁、蔻仁、藿香、佩兰、竹叶、厚朴花、葛根、黄芩、黄连为多,清灵圆活亦秉轻宣透达之性,以使湿去热孤,更易清除。
  除了药物调治,何承志非常注重摄生(中医的摄生&侧重个人的养生)。对于慢性病患者,首先强调寒温调养,“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对于慢性白血病、再障、哮喘痰饮、慢性肾炎、先天性心脏病等患者,应当避免外邪侵袭、诱发或加重病情,防止病情反复并巩固已获得的治疗成果。
  对于心阴亏损,心火较旺或肝阳上亢的患者,何承志常以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论,劝解患者,注重精神调养、清心寡欲、心怀坦荡,力戒嗔怒,以使气血平和,“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避免出现中风或心悸怔忡等症。
  何承志曾用“经方穴位敷贴”治疗成人反复发作性哮喘,疗效稳定在85%以上。所谓穴位敷贴,就是将经方中的五味子、五倍子、细辛、黄芪、白芥子、甘遂、元胡、莪术、丹参、生姜等药材熬制成膏药,在三伏天敷贴于患者大椎、肺俞、膏肓俞、灵台等穴位上。
  2010年,青浦区中医医院已将“何氏经方穴位敷贴治疗成人反复发作性哮喘的临床研究”申报了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科研基金课题,预计用两年时间,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对200例患者进行验证,建立标准化操作方法,完善诊断标准,将这一开展20多年、具有良好疗效的特色技艺更加科学地传承下去。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