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鼻泪管断裂,连接手术西安西京医院肛肠科可以

中华骨科网
中华骨科网(the Web on Orthopedics in China)
&&论坛用户
今日访问人次:269
现在时间日 10:46
&&&&&&正文
陕西省第七届骨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中)&
&IP:202.117.21.138
发布日期: 20:15:09
石膏固定并发症127例分析薜俊茹 杨敏杰西安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骨科摘要:石膏固定并发症是骨科临床常遇到的问题,为了总结其预防和诊治经验,本文报告了年3507例石膏外固定病人中127例并发症的发生和诊治情况。127例并发症由本院接诊92例,由外院转诊35例。其中见于锁骨骨折行背8字石膏型固定4例,肱骨、尺桡骨骨折行上肢长臂石膏型固定36例,桡骨下端骨折及手部损伤行前臂及手部石膏型固定33例,髋关节病变及股骨骨折行髋人字石膏型固定16例,膝关节病变及胫腓骨骨折行长腿石膏型固定12例,踝关节病变及足部损伤行小腿石膏型固定7例,斜颈及颈椎病术后行头颈胸石膏固定10例,脊柱病变及骨折行石膏床固定7例、石膏背心固定2例。并发症类型中患肢严重肿胀15例,神经受压肢体麻痹8例,血运障碍8例,石膏压疮20例,骨折再移位19例,骨折延迟愈合4例,关节功能受限25例,石膏型折断28例。作者对每种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和预防措施分别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讨论。严重肿胀、神经受压、血运障碍、石膏压疮并发症最早发生在固定后0.5h,多数在2-3d,主要因未有效地抬高患肢、组织肿胀期及外固定过紧未及时调整松紧度、石膏凹陷及皱褶压迫。骨折再移位多发生在组织消肿期,主要因石膏固定松动、石膏放置位置或肢体固定位置不符合要求。骨折延迟愈合主要见于反复多次手法复位及外固定松动、过早解除外固定。关节功能受限常表现在外固定解除后,多见于对位欠佳、肢体外固定时间过久及范围过大、功能锻炼不当。石膏型折断多发于固定的关节及躯干部,常见于石膏型干固前或固定时间久者,主要因操作方法未按固定技术要求以及护理不当。作者认为对于石膏固定发生的并发症,很大程度上是某些医师缺乏认识和重视,没有向患者或家属讲清自我护理、康复知识,当然个别病人不遵循治疗方案也是一个方面。其次年轻医师、基层医师的专业知识、基本技能较差,以至本可避免的并发症却发生了,或继续加重。所以应加强年轻临床医师基本技能训练,务必提高基层医院医师专科技术水平,强调石膏固定后正确的护理,包括病情的观察、及时复查,强调病人的康复指导、保健教育工作。带血供腓骨和髂骨联合移植加外固定治疗陈旧性股骨颈骨折王坤正 党晓谦 刘安庆 闫宏伟西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 710004摘要 目的:陈旧性股骨颈骨折常合并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尤其在青壮年患者,存在治疗选择上的诸多问题。为探索新的治疗途径。方法:1994年以来,对61例青壮年陈旧性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股骨转子间交叉外固定的方法固定。即用3枚克氏针由大转子远侧部位经皮穿针固定于股骨颈骨折断端,另用2枚克氏针由大转子近端向小转子部位穿针固定,两组针形成90度的交叉,单侧外固定器将其连接固定,在股骨颈前内侧凿成与腓骨外径相应的骨槽,沿骨槽经骨折断端向股骨头部延伸凿成骨洞,达股骨头软骨下区。取健侧小腿中上段带血管蒂游离腓骨6—8cm,远端插入股骨头骨洞内,余部嵌入股骨颈骨槽内,用1枚螺丝钉固定腓骨于大转子处,腓骨动静脉与旋股外动力静脉进行显微吻合。在股骨头颈部的前外侧凿成骨槽,取同侧带旋髂深动静脉蒂约3×2×1.5cm大小的髂骨骨瓣,横跨骨折断端嵌入骨槽内,经皮克氏针交叉固定,术后外展内旋位皮牵引3周,4—6个月后依据X线片征象决定负重活动时间。结果:术后61例中40例经2年以上随访观察,骨折均在4—6个月内骨性愈合,36例达愈合标准,植入腓骨得髂骨与股骨头颈部完全融合,其中2例经数字减影显示血管通畅,3例髋部疼痛、跛行,X线片示骨折愈合,但外上方发现骨塌陷片象。另1例术后骨折愈合,但合并髋关节半脱位,经二次手术复位后恢复正常。结论:该手术采用转子间交叉外固定,在体外连成坚固的钢架固定系统,利于患者早期活动,带血供的腓骨和髂骨联合移植增加了股骨头颈部的血运和骨折断端的接触面,同时还可以达到重建延长股骨颈的作用。预防部分腓骨切除术后并发症不同术式的有限元分析李 韵 贺西京西安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院骨科 710004摘要:腓骨切除常用于腓骨移植术中,腓骨肿瘤、慢性骨髓炎、外伤等有时也需要切除部分腓骨来解除疾患。为了减轻和消除腓骨部分切除后的并发症,许多预防性措施被提出来。本实验首次采用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术式对腓骨和踝关节受力状况的影响,并讨论其可行性。实验结果:腓骨弹性模量为11.46±0.27Gpa,317L不锈钢模量为193.0±0.6Gpa。正常情况下腓骨的轴向应力为0.201±0.020MP(Qmean±S. D.),最大值0.280Mpa;部分腓骨截除后远侧残余腓骨的应力为0.025±0.017Mpa,最大值0.058Mpa;胫腓骨间以螺丝钉固定后腓骨的应力为0.131±0.263Mpa,最子值1.07Mpa;部分腓骨截除后胫腓骨间以螺丝钉固定时残余腓骨的应力为0.088±0.151Mpa,最大值0.579Mpa;腓骨部分截除、空缺部分植入不锈钢段后的应力为0.217±0.014Mpa,最大值0.264Mpa;植入钛合金段后腓骨应力为0.218±0.068Mpa,最大值0.266Mpa。部分截除后腓骨内应力水平与正常时相比显著降低(P&0.01)。腓骨在部分截除前后与胫骨间以螺钉固定,应力分布与正常时比较亦有极显著差异(P&0.01)。部分截除后腓骨残缺部分植入不锈钢和钛合金段时应力分布与正常时皆无显著性差异。分析后认为:不能忽视部分腓骨切除后给踝关节留下的隐患,理想的预防措施是截骨后就尽量恢复腓骨完整性。切除部分腓骨,不采取任何措施,将明显改变胫腓骨及距骨内外侧的应力分布,影响踝关节的稳定;胫腓骨间固定会改变正常的腓骨运动和受力,踝关节受力不均的状况也无明显改善;在避免二次取骨带来的新的人为损伤、尚无成功的体外培养自体成形骨组织的前提下,以不锈钢或钛合金等人工材料代替缺损的腓骨经有限元分析是可行的。重建腓骨完整性后,骨的应力分布与正常时无显著差异,腓骨近端接受的力能顺利传向远端,从而保证了踝关节的稳定性,利于部分或完全消除术后踝关节不稳和疼痛等并发症。小腿开放性骨折减张延期治疗的临床评价徐洪海 弓立群 罗振群陕西省医院骨科1988年—1998年在我院收治小腿开放性骨折共186例,其中88-93年为98例(设为A组)损伤程度II级者56例、III级者23例、IV级者19例,均经清创一期缝合伤口处理,总的皮肤坏死和感染率为36.7%(36/98),深层感染发生骨髓炎者占18.3%(18/98),骨不愈合者占21.5%(21/98)。94-98年,应用减张延期治疗方案88例(设为B、C组),损伤程度II级者51例,III级者20例,IV级者17例,经清创后减了长一期综合或延期一期缝合伤口,总的皮肤坏死和感染率3.5%(3/88),骨髓炎2.2%(2/88),骨不愈合5.6%(5/88)。经统计学处理,A组与B、C组的P值均小于0.01。因此在处理II级以上小腿开放性骨折时,首先应考虑在彻底清创基础上依据损伤程度,施以减张一期缝合或延期一期缝合,对降低小腿开放性骨折皮肤坏死和感染率及骨髓炎、骨不愈合之发生率有明显效果。小腿开放骨折伤口治疗结果(表)组别 方 法 伤口数 皮肤坏死感染数 骨髓炎数 骨不愈合数A组 直接缝合 98 36 18 21B组 减张减压缝合 65 2 1 3C组 延期一期缝合 23 1 1 2A组与B组P&0.01, A组与C组P&0.01,A组与BC组P&0.01,B组与C组P&0.05。A组:98例,88-93年,损伤程度均为II级以上,彻底清创后一期直接缝合伤口。B组:65例,94-98年,损伤II、III级,彻底清创后减张减压一期缝合伤口。C组:23例,94-98年,损伤程度III、IV级,彻底清创后延期缝合伤口(但对骨、肌腱、神经血管及内固定的裸露部分则需覆盖。对于软组织损伤较为严重,且来院晚的少数病例则清创后包扎,二期处理)。关节镜手术的配合探讨刘玉芳 费 蓉西安市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外科手术室 710032 关节镜手术在我院开展已有20年,由于种种原因,工作断断续续,始终未能成为常规手术。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仪器设备的改进,使关节镜由单纯诊断性工作成为诊断治疗同时进行的利器,对医生及病人有较大的吸引力。近两年来,特别是更新设备以来,关节镜手术已成为我院的常规手术,为此我们摸索并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配合管理制度。从手术配合上来讲,它不同于一般的开放性手术,对于长期配合开放性手术的手术室护士来说,是一项新的领域,在管理方法上也有不同的要求。这两方面都有待于我们更进一步地总结探讨。一、固定人员、手术间及设备关节镜手术从器械、仪器设备到术前准备,术后保养都与常规手术有很大的不同。器械精细,刀具锋利,操作时必须轻柔,避免碰撞,光导纤维不能弯曲成锐角。如果使用、保管、保养不善,极易损坏,锈蚀、变钝、甚至丢失。基于以上一些特殊情况,我们选派责任心强,工作细心,配合稳重的同志固定配合这类手术。人员固定有利于技术培训,熟悉业务,落实责任。二、分工协作洗手护士熟悉关节镜专用器械的名称、用途,熟悉手术的一般过程,能及时传递医生所需器械,术中配合轻柔,避免碰撞,浸泡消毒的器械一定要将管腔内的消毒液冲洗干净。手术结束后,洗手护士过滤吸引器瓶中的标本,交给医生。清洗并保养器械。巡回护士整理仪器及设备,妥善放置于关节镜柜中,以备下次使用。随着新业务的不断开展,新器械设备的增加,还会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完善和改进,只要不断的学习和总结,这方面的工作就一定能够做好。人工髋关节假体周围骨折张 毅 马 平 王 臻 吴尧平 袁 志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随着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我国广泛的开展,尤其是非骨水泥型假体的问世和应用,随之而来的假体周围的骨折亦日益多见。罗氏报告发生率可高达46%,而翻修术比初次手术则高出4~5倍。吕氏报告发生率约为0.1%。戴氏报告发生率约为3~28%。我院自1996年以来对59例患者,61个髋关节进行了非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发生假体周围骨折8例,现就其发生原因和处理进行分析和探讨。做好护理诊断记录的体会刘建华 周 萍 牛志霞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骨科研究所摘要 护理诊断记录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制定护理计划的依据。作者指出,为写好护理诊断记录应做到:①用词简单扼要而确切,②对制定护理计划有指导意义,③分清主次,④体现个体差异性。强调不应将护理诊断写成医学诊断,不应写成病人的需要,忌用两个含义不完全相同的词作为因果关系,避免作出判断性的或涉及法律方面的陈述。本文对护理诊断记录书写中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两例Hallo头盆牵引护理西安医科大学一附院 710061杨亚丽 路从侠 于亚杰 张争艳摘要:本文应用护理程序,对两例严重脊柱侧凸病人,在实施Hallo头盆牵引术后进行了成功地护理。重点阐述了头盆牵引术后的主要护理问题是疼痛,睡眠障碍、自理能力缺陷、可能发生牵引效果不佳和潜在的感染。并对解决每个护理问题制定了详细的措施。骨科手术专用器械的应用与准备陈 艳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骨科手术室摘要 骨科学的发展与其手术用特殊器械关系紧密,每个手术的方式有所改进就会有一些新的器材涌现,甚至一个螺丝的变化都会有一个不同的安装扳手。随着骨科学范围的不断扩大,材料选择方面趋向于科学化,适应身体的性能越来越合理,医生在手术时选择的专用器械就更要精细、合适,尽可能避免非手术因素对病人造成的损伤。因而对骨科手术所需专用器械进行甄别、管理、使用显得更为重要。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梅月英 叶 军 何立宏 赵艳立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骨科 西安 710038摘要 本文着重总结了我科自年共对69例老年髋差了病患者施行了73髋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鉴于老年人体质差、各脏器功能衰退、常伴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骨质疏松等多种并存疾病,使其接受手术的危险性大,术后并发症多。指出做好全面、正确的围手术期护理,可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帮助患者安全渡过危险期。指导患者术后保持正确的体位,防止髋关节脱位,早期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和康复训练。创伤性精神障碍合并骨折的护理杨宏娟 李曙明 路丛霞 王 丽西安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摘要:本文对我院年住院治疗的20例急性创伤引起精神障碍合并骨折病人的护理观察,认为仅仅掌握骨折病人护理还不够,还应掌握精神障碍病人认知缺陷等特点,从整体护理角度出发,依照病人的基本需要,给予生活上安全方面援助,及时调整其舒适改变,协调病人周围的人际关系,采取积极主动的观察行为和护理方法,是促进早日康复的关键。手外科及显微外科骨间背侧神经损伤及手术治疗(附76例报告)傅炳峨 牛艳辉 黄耀添 殷 琦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骨科研究所摘要 目的:总结骨间背侧神经损伤的特点及诊治经验和体会。方法:对1975年以来获随访的76例进行分析,按国际上通用的BMRC神经损伤修复综合评价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平均随访5年4月,优49例,占64.47%;良22例,占28.95%;可5例,占6.58%;无差级病例,优良率93.42%。结论:骨间背侧神经损伤经修复后效果良好,无法行神经修复者,采用神经肌肉植入或屈肌腱移位伸肌功能重建亦可取得满意疗效。臀部坐骨神经损伤黄耀添1 闫乔生2 雷 伟1 朱庆生1 赵 黎1 李华林1(1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骨科研究所 2 银川解放军五院骨科)摘要 目的:报告190例臀 部坐骨神经损伤的临床资料并探讨其处理方法。方法:本组药物注射伤164例(占86.32%),锐器伤14例,骨盆骨折、髋关节脱位合并伤11例,臀部挫伤1例。据175例手术所见,损伤平面在臀大肌段146例,梨状肌段26例,盆腔段3例。采用神经松解术160例,神经外膜对端吻合术12例,神经移植术2例,神经探查未修复神经1例,非手术治疗15例。23例作了后期足踝部功能重建术。结果:151例随访6月~21年(平均8年6月),神经恢复的优良率为56.96%,后期功能重建的优良率为78.26%。结论:臀部坐骨神经损伤是周围神经损伤中最难处理和疗效最差的部位之一。其各段损伤与局部解剖关系密切。治疗应持积极态度,药物注射伤应争取尽早作神经松解术;神经断裂伤作外膜对端吻合术;骨盆骨折、髋脱位引起者,早期复位减压,后期探查修复神经。盆腔出口处损伤,有可能克服4~5cm以下缺损作神经对端吻合术。足踝部功能重建可改善肢体功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骨水泥和无骨水泥假体术后疗效综合性比较张 勇 李稔生 邹宏恩 马保安 周 勇 殷 奇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骨科研究所摘要 目的:综合评价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骨水泥和无骨水泥泥假体术后疗效。方法:对26例(29髋)患者进随访,其中骨水泥组13例(14髋)。无骨水泥组13例(15髋),最短随访时间9个月,最长10年6个月,并用(charnley和d’Angibne评分法、Mayo A New Hip Score及X线结果对术后病人综合性评价,同时对假体可能生存率作图分析,股骨近端广泛骨溶解定量分析(已发表)。结果:两组病人术后疗效及假体可能生存率,股骨近端广泛骨溶解无显著差异。结论:无论是骨水泥假体还是无骨水泥假体病人术后疗效相似,假体都没有达到理想固定的效果。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观察及处理王树森 付炳峨 丁淑蓉 黄永辉 管新宇 徐 虎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骨科研究所摘要 目的:分析断指再植术后产生血管危象的原因,血管危象判断的方法及其处理,以提高断指再植的成功率。方法:99.4再植断指62例142指,其中23指出现血管危象,18指予手术探查血管重建、切开或拨甲放血减压等处理,另5指单纯解症等药物治疗。结果:23指血管危象中,12指失败,本组总成功率94.3%。结论:再植适应征不当,手术技术不当及术后管理不当是引起血管危象的主要原因,指端侧方切开放血是判断血管危象的可靠方法,一旦出现血管危象应及早、正确处理。手屈肌腱断裂的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张小卫 王金堂 韩学哲 邱希江西安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手部屈肌腱断裂是手外科的难题,治疗结果不能令人满意,特别是术后粘连问题。近年来,由于人们对肌腱愈合观念的改变及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屈肌腱断裂的治疗效果明显提高。我院1990年至1996年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40例病人,55条屈指肌腱,效果满意。臂丛神经损伤的分析性诊断及手术入路选择樊 源 鹿 军西安红十字会医院骨科摘要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断方法,以利疾病的诊断及手术切口的选择。方法:根据100例接诊病人临床观察及60例手术病人的术中印证,结合功能解剖提出逆向思维的分析性诊断方法,以提供手术入路的选择。结果:通过手术病例的术中印证,本分析法对臂丛神经损伤诊断有较高的准确度。结论:本方法简单有效、思维清晰、利于掌握、准确可靠。岛状皮瓣移位在手部损伤的修复与重建魏登科 谢怀正 何蔼民 朱建军 宋保平西安市红十安会医院手外科摘要 目的:探讨岛状皮瓣移位在手部皮肤缺损的修复与拇指毁损的再造。方法:以手部的知名血管或前臂的血管为蒂,做各种岛状皮瓣修复手部的皮肤缺损和拇指的再造。结果:手术后表明,可一次性修复手部的皮肤缺损,并可再造不能再植的拇指,手术效果好,外型满意。结论:运用手部及前臂岛状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手术,并可用毁损后的拇指可直接再造拇指。以膝降血管及其分支供血的游离皮瓣移植术郭永明* 王坤正** 滕云升 张 朝* 兵器工业521医院骨科** 西安医科大学附属二院骨科摘要 目的:探寻以膝降血管及其分支供血的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及小腿软组织缺损的新方法。方法:通过复习有关膝降解血管及其分支的解剖学研究资料,为临床应用提供了可靠数据。临床实施了以膝降血管及其分支供血的游离皮瓣移植术6例。结果:膝降血管长度1~2cm。外径2.3mm,转支长度4~6cm,外径1.8mm,降支长度10~13cm,外径1.6~1.9mm。临床应用6例游离皮瓣全部成活。结论:以膝降血管及其分支供血游离皮瓣移植术是安全、可靠,不损伤肢体主要血管的一种新方法。股前外侧皮瓣移植I期修复手足软组织缺损滕云升 郭永明 胡玉平 张 朝 赵玲珑西安,兵工五二一医院骨科 710065摘要 目的:报告股前外侧皮瓣移植I期修复手足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从1987年12月至1998年12月,应用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或组合其它组织移植I期修复手足部损伤28例。结果:经1年以上随访,移植组织全部成活,损伤手足运动,感觉和外形恢复良好,结论:股前外侧皮瓣能修复大面积的手足软组织缺损,利用旋股外侧血管能解决复杂的手足损伤,股前外侧皮瓣是目前修复手足损伤的理想皮瓣。臀大肌肌皮瓣修复骶尾部深度褥疮郭永明 滕云升 赵玲珑 张 朝西安市兵路工业521医院骨科 710065摘要 目的:报道臀大肌肌皮瓣修复骶尾部深度褥疮的结果。方法: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全臀大肌肌皮瓣和下部臀大肌肌皮瓣各2块,修复骶尾部大面积深度褥疮4例;应用臀股后联合肌皮瓣转移修复骶部和右大粗隆部深度褥疮1例。结果:5块肌皮瓣均成活、褥疮修复满意。术后平均随访3.5年无复发。结论:臀大肌肌皮瓣是修复骶尾部深度褥疮的理想方法。皮瓣在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滕云升 郭永明 张 朝西安市兵工521医院骨科 710065摘要 目的:报告各科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临床效果。方法:从1988年12月至1998年12月,应用13种皮瓣移植或带血管蒂的移位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结果:经5个月至5年的随访,76块皮瓣成活73块,3块坏死,成活率95.1%,足踝部功能恢复良好,外形满意。结论: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疗程短,疗效好,能取得良好效果,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足踝部损伤选择不同皮瓣修复。难接的断指再植36例报告郭永明 赵玲珑 张 朝 滕云升西安,兵工业521医院骨科 710065摘要 目的:探索难接断指再植的方法。方法:本组36例难接的断指中,完全断指53个,不完全断指2个。再植指别:拇指10个,食指13个,中指17个,环指10个,小指5个。6种断指类型:成人旋转撕脱断指4例5指;小儿撕脱性断指3例3指;成人指端断指14例18指;小儿末节断指3例;一手多指离断10例24指,采用血管架桥,血管转位、断指和游离皮瓣移植、静脉皮瓣移植等方式进行再植。结果:再植55指成活51指,成活率92.7%。结论:难接断指再植成功的关键是断指组织的重新组合和搭配,精确无误的血管吻合和及时果断地处理血管危象。陈旧性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的治疗西安市红十字会医院手外科 谢怀正摘要 目的:探索陈旧性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不同病程和不同病变情况的手术方法。方法:根据不同的受伤时间和不同的病变情况,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28例。复位后腕中关节融合18例,因腕关节创伤性关节炎行腕关节融合4例,行近排腕骨切除2例。其中对舟骨骨折行骨栓植骨内固定38例,舟骨近端行血管植入21例。结果:术后随访3月至5年,无1例发生再脱位,46例舟骨骨折愈合。没有骨栓植骨内固定的有4例舟骨近端坏死。41例腕关节疼痛消失。38例腕关节功能有明显改善。结论:用骨栓植骨内固定,可稳定骨折,消除骨折线的剪力,并经过爬行代替过程促进骨折愈合,是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自体静脉桥接术治疗周围神经缺损西安铁路医院外二科 牛明忠 张严锋*1997年以来,我科应用自体静脉桥接的方法治疗由外伤引起的周围神经缺损3例,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阴茎离断再植及包皮成形术一例柏龙文 季 明 郭春阳 杨 平 翟宇强(无摘要)第2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10例报告赵玲珑 郭永明 张 朝 金 钩西安兵器工业521医院骨科摘要 目的:对修复食、中指、手掌软组织缺损,合并肌腱骨质外露的方法进行探讨与评价。方法:自1993年4月至1996年12月,采用第2掌背动脉逆进行岛状及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食指背侧中节1例、掌侧近节1例、近中节3例,1例合并屈肌腱缺损,中指近中节掌、背侧各2例,手掌远侧1例。最大创面3cm×6cm,最小3cm×2cm。结果:10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月~4年,感觉恢复,手部功能恢复正常,外形满意。结论:此皮瓣血管恒定,蒂长,旋转弧度大,切取方便,可切取面积较大,修复创面皮肤质地好,感觉运动恢复良好,是修复食、中指手掌外伤性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较好方法。复方丹参片治疗手指创伤后血循环障碍与感染宋保平 魏登科 何满民 谢怀正西安市红十字会医院手外科摘要 报告11例13指外伤急诊术后,出现紫绀和发黑静脉危象,继发伤口细菌感染。这些变化的病理基础是组织创伤后局部肿胀,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带、血液凝固性增高,导致局部血栓形成。创伤后局部抵抗力降低,继发细菌感染。服用丹参片后使伤指的局部血液循环状况得到改善,感染得到控制,此作用提示复方丹参片是一种有效的抗凝栓抑菌剂。岛状皮瓣移位在手部损伤的修复与重建魏登科 谢怀正 何蔼民 朱建军 宋保平西安市红十字会医院手外科摘要 目的:探讨岛状皮瓣移位在手部皮肤缺损的修复与拇指毁损的再造。方法:以手部的知名血管或前臂的血管为蒂,做各种岛状皮瓣修复手部的皮肤缺损和拇指的再造。结果:手术后表明,可一次性修复手部的皮肤缺损,并可再造不能再植的拇指,手术效果好,外形满意。结论:运用手部及前臂岛状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手术,并可用毁损后的拇指可直接再造拇指。手部筋膜间隔区综合症(附31例报告)谢怀正西安市红十字会医院手外科 四肢的肌肉和血管神经都处在由筋膜和骨骼形成的间隙之中。这是一个完全密闭的筋膜间隙。当严重挤压伤使其中压力增高时,会影响血液循环和组织功能,导致肌肉坏死。神经麻痹,造成肢体残废。手部筋膜间隔区综合症。国内外报导不多,我科从1985年以来,收治31例,获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导如下:指骨表皮样囊肿(附8例报告摘要)谢怀正西安市红十字会医院手外科表皮样囊肿是发生在皮肤和皮下组织良性肿瘤。发生在骨内者比较少见。小血管端端吻合的逆流外翻原则何蔼民 谢怀正 魏登科 宋保平西安市手外科中心摘要 目的:介绍小血管端端吻合法中的“逆流外翻”原则,探讨小血管端端吻合中提高成功率的方法。方法:分析1991年至1998年收治的186例232指断指再植病例,对此文献资料,探讨其合理性。结果:运动逆流外翻原则进行血管端端吻合的所有病例,断指再植成活率为99.14%。根据术后6个月至7年随访,按照1989年国内断指再植疗效评定标准,血循环状况优良率100%。结论:小血管端端吻合时,逆血流一端血管断端轻度外翻为一种简便、可靠、快速的缝合方法,理解并掌握这种方法,对于提高小血管吻合成功率有重要意义。不切开II区屈肌腱鞘管早期显微修复损伤之体会附6例报告鹿 军 樊 源西安红十字会医院骨病科摘要 目的:研究II区屈肌腱损伤的早期修复。方法:对6例指II区屈肌腱三周以内的损伤行不切开鞘管早期修复及早期功能训练。结果:术后半年随访4例6指TAM评分:优良3例5指,可1指。治疗优良率83.33%。结论:保护鞘管、显微修复肌腱及早期功能锻炼临床观察效果满意。急诊—期拇、手指再造25例报告郭永明 滕云升 肖双宏 赵玲珑西安市兵器工业521医院骨科 710065摘要 目的:报道急诊一期拇、手指再造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拇甲瓣、第二足趾游离断手指异位再植再造拇指22例;对2~5指完全缺损者应用第2、3足趾移植再造中、环指3例。结果:共再造28指,成活27指,经1.5~3年随访15个拇指均能对掌对指,再造手指均能与拇指对捏。再造指痛、温及两点辨别觉恢复正常。结论:急诊—期拇、手指再造对年轻不合并其他部位严重损伤的患者是可行的。具有组织解剖关系清楚,能较多地保留和利用患手的非失活组织,最大限度地保留患手功能等优点。轴型(肌)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68例郭永明 王坤正 滕云升 赵玲珑西安市兵器工业521医院骨科 710065摘要 目的:报道应用轴型(肌)皮瓣移(位)植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应用14种68块(肌)皮瓣通过移(位)植方式,对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创面进行一期覆盖。结果:本组68例中66块皮瓣完全成活,创面一期修复,感染得以控制。2例术后发生静脉栓塞瓣坏死。随访0.5~6年,所有皮瓣质地良好,功能改善。结论:应用轴型皮瓣、肌皮瓣移植修复,修复面积大,血供丰富,促进愈合过程。对合并骨髓炎、慢性溃疡的缺损修复更是较好的适应症。按不同部位缺损修复要求,应选择不同的(肌)皮瓣修复。24种皮瓣、肌皮瓣在四肢复杂性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郭永明 滕云升 赵玲珑 张 朝西安市兵器工业521医院骨科 710065摘要 目的:报道轴型皮瓣、肌皮瓣修复四肢复杂性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24种皮瓣、肌皮瓣及骨皮瓣,其中躯干部5种45块,下肢10种70块,上肢9种43块,通过游离移植或带蒂转位的方法,修复四肢因严重创伤所致的软组织缺损、肌腱、骨质缺损及外露。结果:移植的组织共158块,其中成活152块,坏死6块,成活率95.8%。经3个月~4年平均20个月的随访,皮瓣成活良好,所有修复的肢体均保留或恢复了有用的功能。结论:利用轴型皮瓣、肌皮瓣修复四肢复杂性软组织缺损疗程短、疗效好,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扩大股、月国动脉探查入路修复下肢复杂血管损伤张明华 叶 军 马保安 周 勇 范清宇 第四军医寄存学唐都医院骨科 西安710038摘要 目的:研究扩大的股、月国动脉探查入路对修复下肢复杂血管伤的作用。方法:13例下肢血管损伤,合并复杂骨折、关节脱位,采用扩大的股动脉,月国动脉探查入路修复血管伤,骨折固定,及筋膜切开术。不拘泥原外伤伤口,另行血管探查入路,进行充分的血管损伤探查和松解。简单、稳定有效的骨折固定。解除骨折块、筋膜对血管的压迫,游离松解血管,无张力修复血管损伤。结果:下肢复杂血管伤应在伤后12小时内采用此法进行血管伤修复和骨折固定。多数患者获得疗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扩大的股、月国动脉探查入路对下肢复杂血管伤的修复是一种有效,可靠的术式。可完成血管的充分探查、松解,骨折的复位、固定。应在简单、稳定的骨折固定基础上,无张力修复血管损伤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行同种异体神经移植研究王金堂 张胜利 张小卫 兵希江西安医科大学一附院骨科摘要 目的:为了寻找能够抑制同种异体神经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有效方法。方法:随机将实验提供SD大鼠40只,分为A、B、C、D四组。A组:单纯放射线照射。B组:单纯液氮冷冻处理。D组:不经处理对照组。C组:放射线加液氮冷冻处理。结果:通过电镜观察小腿三头肌复合动作电位传导速度(CAPCV)及Guadros指数测量,对经放射线照射和液氮冷冻处理的SD大鼠同种异体神经移植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单因素处理与对照组表示相似,髓核及轴突电子密度低不均匀,外形不光滑有皱折雪旺氏细胞质及轴突内有较大空泡。结论:放射线照射加液氮冷冻处理则表现为雪旺氏细胞质内小空泡较多。Guadros指数CAPCV结果显示:双因素处理较单因组优。拇短屈肌为动力重建拇外展功能4例报告郭永明 赵玲珑 张 朝西安,兵器工业521医院骨科 710065摘要 目的:报道拇短屈肌为动力重建拇外展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例晚期正中神经损伤的患者,采用在拇指MP关节掌侧做横形切口,切断屈拇短肌止点,游离肌腹,将此肌止点向桡侧移位缝合固定于拇短展肌止点的桡背侧,使拇指处于外展对掌位术后石膏固定3周。结果:4例经过平均6个月以上随访,均在术后2个月内恢复了拇外展功能。结论:此手术是一咱较传统治疗方法简便,创伤小,效果可靠的新方法。尺动脉腕背支岛状皮瓣修复手掌部软组织缺损5例报告张 朝 郭永明 赵玲珑 金 钩兵器工业西安521医院外科 710063摘要 目的:报道尺动脉腕背支岛状皮瓣修复手掌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96年7月至12月,我们采用尺动脉腕背支岛状皮瓣转位修复了因外伤所致的手掌部软组织缺损5例。结果: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4—9个月,皮瓣血运良好,感觉正常,手部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此皮瓣血管恒定,切取方便,质地好,有感觉,是修复手掌部软组织缺损的一种好方法。踇外翻病人的静、动态前足底压力测定张 伟* 黄耀添 王军 傅炳娥 于会东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骨科研究所摘要 应用自行研制的足底压力分布视频图像测试系统,对8名踇外翻病人的16只足和7名正常人的14只足前足底跖骨区压力进行了动态和静态足底压力测定,结果表明:踇外翻病人前足第一跖骨头区域的足底压力占前足跖头区的足底压力比例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小,两者间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部分踇外翻病人有足横弓的松驰或塌陷。从生物力学的角度考虑,踇翻畸形可能是第一跖骨、踇趾及足弓的三维空间结构发生了变化,建议从三维角度去分析踇外翻畸形,手术时也应从立体的角度出发,既矫正畸形,又要恢复正常的足底压力分布。尺侧腕关节疼痛的诊断——桡腕关节造影和MRI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朱庆生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骨科研究所13例尺侧腕关节疼痛病人行桡腕关节注射造影,其中 9例同时 MRI检查用于诊断三角纤维软骨板撕裂。13例中,10例显示造影剂自桡腕关节漏入到下尺桡关节,而这其中 8例的MRI显示三角纤维软骨板内出现增强的信号影,3例位于桡侧,2例位于中央,3例靠近尺侧。2例尚同时伴有舟骨—月骨间韧带撕裂。3例造影阴性者其中1例 MRI显示TFCC内均匀性信号增强。通过本组13例的临床应用,作者初步体会腕关节造影是一简单、有效的辅助检查方法,可以确诊TFCC 撕裂。MRI不但可以直接显示撕裂的部位,而且尚可显示其它相关骨、关节及软组织的改变。根据临床病史及查体,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可以初步判断TFCC损伤的性质,从而在治疗上作出合理的选择。自体静脉桥接治疗周围神经缺损牛明忠* 张亚锋*** 陕西西安铁路中心医院骨科 710054 ** 陕西临潼相桥医院进修医生摘要 目的:观察静脉桥接治疗周围神经缺损的疗效。方法:对3例周围神经缺损切除断端神经瘤及疤痕组织,取自体静脉远近端倒置套缝于缺损的神经干两端。结果:2例感觉神经缺损,术后7周开始感觉恢复。1例混合神经缺损,术后半年肌力达III级。结论:静脉桥接术治疗周围神经缺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骨 病单侧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病人的动态足底压力测定初步分析王 军 张 伟 黄耀添  傅炳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骨科研究所(西安 710032)  摘要 为分析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动态足底压力分布,应用自行研制的足底压力分布视频图像测试系统,采用自身配对比较的方法,对7名单侧先天性髋脱位病人的双侧肢体进行步态周期中站立相的动态足底压力测定。结果表明:患肢在站立相时间、足底平均压力及压力时间积分等参数均与健肢有显著的差异(P&0.05),这些差异与患肢髋脱位的病理生理有着密切的关系,是患肢因其髋关节脱位、肢体短缩、臀中肌功能不全对健肢的一种代偿形式, 也是病理状态下,健患两侧肢体建立起来的一种平衡。通过足底压力的测试分析能加深了解先天性髋脱位的变化规律。比较术前、术后动态足底压力各个参数的变化, 可作为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和评定手术效果的一项定量的参考指标。  臀肌挛缩症的病因、类型及治疗黄耀添 李建文 雷 伟 王 臻 赵 黎 朱庆生 李华林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骨科研究所摘要 目的:根据臀肌挛缩症的病因分类,说明臀肌挛缩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以髋关节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症候群。方法:对101例具有臀肌挛缩症典型临床表现患者的病因、病理特点进行分析,并对手术效果进行随访评价。结果:注射性臀肌挛缩症71例占70.3%。特发性臀肌挛缩症20例,先天性髋脱位术后并发臀肌挛缩症3例,臀筋膜间室综合征引起的臀肌挛缩症2例,感染性臀肌挛缩症1例,多发性肌筋膜挛缩症表现的臀肌挛缩症4例,其中臀 部肌注是最主要的致病原因。73例随访0.5~8年,平均4.8年,手术优良率为95.9%。结论:任何原因造成的臀肌及其筋膜挛缩、纤维化均可引起臀肌挛缩症的临床表现,根据病因结合病变程度分类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并指导治疗臀肌挛缩症。关节镜下膝关节粘连松解术张春礼 李明全 马真胜 曾智侠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摘要 膝关节内骨折、出血、固定、滑膜切除、韧带损伤后修复重建、甚至半月板切除术后均可能发生关节内粘连而导致关节屈伸活动受限[5,6,7],以往多采用关节切开松解术,因关节内无法充盈扩张而视为关节镜手术的相对禁忌证。国外70年代末[1,2]开展关节镜下粘连束带,纤维条索切除及轻手法松解,取得满意疗效。参考国外经验[3,4],98年10月对1例右膝关节绒毛结节滑膜炎切除术后,关节纤维强直的病人行关节镜下粘连松解术,并对手术方法进行了改进取得了满意的效果。MRI在常肩关节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朱庆生1 桥本淳2 信原克哉21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骨科研究所2 日本兵库信原病院矫形外科和生物力学研究所摘要 慢性肩关节疼痛临床上极为常见,原因众多,影响像学检查为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手段。本组通70例86肩的MRI肩关节造影与手术发现结果的比较。评价肩关节造影和MRI在诊断肩袖疾患和肩关节不稳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显示,在诊断肩袖完全撕裂中,关节造影的敏感性为91%,特异性为100%,MRI的敏感性为95%,特异性为88%。MRI不但能够准确显示肩袖撕裂的部位。尚能显示出其它相关组织的病理改变。关节造影难以显示肩袖不全撕裂,MRI虽能显示,但缺乏敏感性。在肩关节前方不稳关节盂唇损伤的诊断中,MRI对关节盂唇异常的显示其敏感性为96%。特异性为25%,对关节盂唇撕裂的显示,其敏感性为78%,特异性为88%。结论:MRI在对引起肩关节慢性疼痛最常见的疾病即肩袖撕裂和习惯性肩关节前脱位或半脱位的诊断中能够清楚显示病变部位和相关组织的病理改变。有较高敏感性特异性。关节造影诊断肩袖完全撕裂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方法简单、费用较低,便于临床开展。膝关节疾病关节镜下的诊断与治疗凌 鸣* 罗振群* 刘宗智* 刘明璋* 傅宏斌** 弓立群* 李全义* 常彦海* 徐洪海* 马战胜** 陕西省人民医院骨科 710068** 陕西省耀县水泥厂外科 727100摘要 目的:膝关节镜直视下检查、手术治疗膝关节内多种疾病。方法:128例病例,其中25例在电视直视下手术治疗,包括12例骨性关节炎,半月板修整、骨赘切除,游离体摘除,增生的滑膜及未脱落软骨切削,骨裸露处钻孔;4例慢性滑膜炎,切削增生的滑膜;4例滑膜皱襞综合症,咬断、切削增生的滑膜;4例滑膜皱襞综合症,咬断、切削滑膜皱襞;3例半月板损伤,切除损伤部分并修整边缘;1例结核损伤,切除损伤部分并修整边缘;1例结核性滑膜炎,切削炎性的滑膜:1例胫骨外侧平台骨折,于胫骨结节外凿一骨洞,将塌陷的平台顶起,缺损处充填自体髂骨块。所有的病例在手术结束前均以大量的盐水冲洗关节腔。结果:平均随访六个月,92%的病人显效和有效,8%的病人无效,无加重的病例。结论:1.膝关节镜直视下检查、手术治疗膝关节内疾病具有创伤小,术后炎性反应小,疼痛轻,恢复快的优点,且能实施半月板部分切除和半月板修补术。2. 关节镜下手术可治疗多种膝关节疾病,短期观察,疗效满意,显效、有效率为92%。3. 对骨性关节炎的治疗,在修整破损的半月板、切削增的滑膜及切刮破损的软骨后,于骨裸露处钻孔,目的是破坏软骨下骨的血管导致纤维蛋白凝块的形成,产生一种纤维软骨修复组织覆盖表面;钻孔术后骨内压减小,膝关节疼痛减轻;彻底冲洗关节腔将可见的和不可见的关节内碎片及引起滑膜炎的酶冲出关节腔。4. 对半月板损伤采用关节镜下部分切除的方法,毫无疑问较关节切开半月板切除有明显优势,尽管半月板损伤最理想的治疗方法应该是破裂处缝合,使其愈合。我们的病人自损伤到治疗已有很长的时间,最长为30年,镜下观察半月板损伤范围大,要做缝合已经不可能。所以,在手术中尽量多保留一些半月板。5.慢性滑膜炎因其病因不清,手术方法主要采用切削明显增生的滑膜,即消除可能存在的病因,同时减少了滑膜的渗出,然后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关节腔。小儿先天性椎管内外胚层异位囊肿孙建中 张立根 葛一凡西安市儿童医院外科 (710003)摘要:作者报告小儿椎管内外胚层异位囊肿15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以组织学分类看,以皮样囊肿多见,其次为表皮样囊肿。本文对早期诊断和手术中注意问题进行了较详细讨论。软组织手术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苗武胜 王龙洲 马建生西安市红十字会医院小儿骨科摘要:1988年1月—1993年8月收治先天性马蹄翻足中,资料完整者72例95足。男63例、女9例;男:女比例7:1;左49足、右46足,其中23例为双足。年龄最小为5个月、最大96个月,平均23.8个月。跟腱延长95足,其中跟腱皮下切断者17足;跟腱“Z”型延长及其止点外移者78足;胫前肌移位者58足;内侧松解者30足;跖腱膜切断者34足;后关节囊松解18足。术后经6.5—11年随访,按陆裕朴评定标准评定,优59足(62.1%)、良25足(26.3%)、可8足(8.4%)、差3足3.1%),总优良率88.5%。结果显示年龄越小、畸形越轻、手术效果越好;而年龄偏大、畸形严重即僵硬型者、手术效果明显不佳。认为:应适当早期软组织手术治疗,不要强求保安治疗。长期强力手法矫正的损伤常造成更多的组织纤维化。特别是畸形严重的患儿,最好在负重前及时手术治疗,否则骨性改变日趋明显,疗效将显著下降。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附48例临床报告张春礼 李明全 王树林 马真胜 颉 强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摘要 1997年3月—1998年底共行关节镜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48例,发现15%合并滑膜皱裂综合症,33%为内侧关节间隙退变,25%为外侧关节间隙退变,50%为髌股关节退变,25%合并滑膜炎,50%关节内有游离体,35%有半月板损伤或磨损,17%有ACL损伤断裂不断裂或松驰。治疗结果,优20%,良60%,一般或差共20%,体会、重度骨性差了炎疗效不佳,超过两个间室的疗效不佳,内外两侧均退变疗效不佳,处理要点:1.处理术前有症状的病变。2. 注意矫正伸膝装置的力线。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滑膜炎32你报告张春礼 李明全 马真胜 王树森 曾智侠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摘要 1997年月—1998年底关节镜治疗膝滑膜炎32例,其中滑膜炎症44例,类风湿性滑膜炎2例,结核性滑膜炎6例,滑膜软骨瘤病2例,慢性滑膜炎12例,绒毛结节滑膜炎4例,结晶性滑膜炎2例,结果滑膜结核疗效均不佳,总的优良率66%,而术前诊断符合率为37%,因此膝关节滑膜炎的诊断应引起高度重视,而关节镜治疗应为首选。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附48例分析张春礼 李明全 马真胜 王树森 张 超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摘要 1997年3月—1998年底共行关节镜下半月板损伤治疗48例,发现内侧半月板纵裂2例,斜裂3你,横裂1例,捅柄裂4例,外侧半月板,盘状半月板损伤13例,占27%,100为外侧,水平裂2例,复杂裂6例,斜裂3例,横裂1例,纵裂4例。术前诊断符合率48%,部分符合19%,完全不符合33%。主要为骨性关节炎,滑膜炎,滑膜嵌顿,滑膜破襞综合症,ACL断裂,剥脱性骨炎,Hoffas病及侧别,阴性均需被误诊的半月板损伤,关节镜下治疗/结果:90%结果为优良,合并有其它病变未能达到优良。从我们的分析来看,目前半月板损伤的诊断符合率较低,准确性较差,如非关节镜手术将导致大量正常半月板被误切。另一方面关节镜手术具创伤小,可以做到准确诊断,并采用半月板部分切除,及缝合修复损伤半月板而得以部分或完全保留,并发症少康复快,与开放手术比较优势明显。关节镜的使用管理经验介绍张春礼 马 平 段宝玲 杜建玲 金淑凤 费 蓉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骨科研究所摘要 我院自70年代至今已购入四套关节镜,但只有近两年关节镜手术才大量开展,并已走入正轨,前三套关节镜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发挥效用。关节镜手术即将成为国内骨科界的热点,经过长期的探索,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管理工作经验,介绍给同道们。关节镜手术绝不是购买一套设备就可以开展起来的,国内很多医院为了应附医院等级评定都购买了关节镜,但大多数都闲置。设备有了更重要的是进行人员的技术培训,关节镜手术是技巧性很高的技术,单靠自己摸索会走很多弯路,已有丰富开放手术经验的医生很容易产生挫折感而放弃,或是给病人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因此要将有关人员送到开展此项业务比较成熟的单位进行参观,培训,参加学习班等。在人员选择上,要让那些热爱、喜欢关节镜工作的人从事这项工作,在管理制度上,要实行专人负责,专人使用,专人管理,责任落到人头。关节镜是十分精密的仪器,手术器械纤细,甚至丢失。我院前三套关节镜主要是管理不到位,责任不落实,使用不久很快造成损坏,吸取了经验教训后,近两年新引进设备,实行专人管理、专人使用,使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状态。总体可以概括为“三个固定,两个分工,一个程序”。关节镜下髌韧带中1/3移植修复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附3例临床报告张春礼 李明全 马真胜 王树森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摘要 在关节镜下,取髌韧带中1/3移植修复ACL陈旧损伤,发现它具有既能明确诊断,又同时处并发损伤,并且具有创伤小,合并发症少,定位准确康复快等优点,但要求技术较强,特别是等长点的选择至关重要。四维相矫治重度马蹄内翻足畸形的方法赵 黎 黄耀添 王 臻 雷 伟 马 平 张 毅 于会东 刘 建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骨科研究所(西安 710032) 摘要 目的: 通过四维相矫治重度马蹄内翻足畸形方法的介绍, 试图为传统手术方法难以解决的重度马蹄内翻足的治疗问题提供一个新的途径。 方法:针对目前手术矫治重度马蹄内翻足的常用方法所存在的问题, 根据近年研究对生物组织时间结构特性的发现,作者设计、应用特制的外固定装置矫治重度马蹄内翻足畸形, 本文通过典型病例介绍了外固定装置的构造及安装,外固定装置的调整和畸形的矫正。本方法采用的外固定装置主要由以下部件组成:①小腿部件—由2~3个安装在小腿部的全环组成;②足跟部件—由一个半环组成,两枚交叉克氏针靠跟骨结节部固定跟骨;③前足部件—由两个半环组成,用三枚短螺杆连接、固定,使成为一体,两枚克氏针分别贯穿第1~5 跖骨头和基底部固定前、后两个半环。前足和足跟两个部件分别于足内、外侧用两根螺杆及铰链式接头配件连接;足跟和小腿两个部件分别于小腿(踝关节)内、外侧用两根螺杆及绞链式接头配件连接;小腿和前足两个部件于小腿前方用三根螺杆及铰链式接头配件连接、固定。外固定装置是依据足踝部畸形情况安装的,术中不做任何矫正操作。安装外固定装置术后5~7天,患肢肿痛缓解后,开始调整外固定装置的各部件。分别调节小腿与足跟部件间、小腿与前足部件间及前足与足跟部件间的连接螺杆,每天1mm,分为每次0.25mm的四个增量,依次纠正跖屈、内翻及前足内收畸形。结果:采用该方法在矫治重度马蹄内翻足畸形方面取得了初步满意的效果。我们的临床应用表明,这种方法可在极轻微损伤和不造成足部短缩的情况下治疗严重的马蹄内翻足畸形,可矫正各个方向的畸形,且不必等待骨骼生长完成。 结论:本文介绍的方法不但考虑到畸形的三维结构特点,而且考虑到生物组织的时间结构特性,所以是一种四维相的矫治方法。传统手术试图在一次手术过程中完成畸形的三维相矫正,本文介绍的方法则因增加了时间这个可调节的变量, 为传统手术方法难以解决的重度马蹄内翻足的治疗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骨盆内移截骨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陈明凡 吴起宁 蔡乾坤西安市红十字会医院骨科成人髋臼发育不良基本病变是髋臼过浅,髋臼倾斜度过大,头臼包容不佳,是造成继发性髋关节骨关节炎的常见原因,我们应用骨盆内移植截骨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并骨关节炎10例,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本手术不但能增加股骨头覆盖率,稳定关节,更重要的是关节内移减少单位面积负重应力,从而防止骨关节炎的发生,遏制甚至逆转早期骨关节炎的发展。本文强调截骨平面和截骨方向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手术效果又取决于骨关节炎的严重程度和手术时间的早晚。早做效果满意,一旦进展成晚期骨关节炎,本手术也无法逆转其严重的病损改变。髋臼转盘截骨术髋臼畸形的临床应用研究丁 勇 邹宏恩 叶 军 唐农轩第四军医大学附属唐都医院骨科摘要 本文报导20例(22髋)髋臼转盘截骨术用以纠正髋臼畸形,旨在观察对畸形纠正的疗效和探讨有关的临床问题。各种病变引起的髋臼畸形都可能采用髋臼转盘截骨术加以纠正,并重建臼顶弧形结构,获得一个无痛、活动、稳定的髋关节。本组患者年龄4岁—28岁,平均年龄10.4岁。截骨采用髋臼弧形骨刀距髋臼骨性边缘1.2cm行环形转盘截骨,根据病变及年龄决定完全截骨及部分截骨。截骨间隙嵌入楔形松质骨块,完全截骨用两枚克氏针固定,部分截骨多无需内固定。术后随访1年至5年6个月,平均2年3个月。从疼痛、步态、关节活动;范围、X线结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优良率86%,无一例严重并发症。髋臼转盘截骨术疗效比较满意,是纠正髋臼畸形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术式。滑膜软骨瘤病手术治疗65例疗效随访徐洪海 罗振群 李全义 弓立群 常彦海 凌 鸣 刘宗智 陈良福陕西省医院摘要 目的:自1988年1月至1998年1月,我科共收治滑膜软骨瘤病65例,术后疗效随访。方法:根据滑膜病变的程度及瘤体是否带蒂分别施行不同的手术方法,可起到不同的疗效(复发率及关节的功能障碍程度)。结果:平均随访4年6个月。A组:21例,为关节内游离体且滑膜病变轻微,行单纯游离体摘除术,术后复发2例,关节活动度受限&10°。B组:15例,为关节内游离体并瘤体附着于滑膜上成息肉状或包埋在滑膜内,滑膜病变轻—中度,行游离体摘除及滑膜次全切除,术后复发2例,关节活动度受限约10°-20°。C组:16例,瘤体及滑膜病变同B组,行单纯游离体摘除术。术后复发9例。D组:13例,为关节内游离体并瘤体附着于滑膜上成息肉状或包埋在滑膜内,滑膜病变较重,行滑膜全切除及游离体摘除,术后无复发,关节活动度受限约30°-50°。讨论:作者认为应根据滑膜的病变程度及瘤体是否带蒂,行不同手术方法,复发率及功能障碍可减少到最低程度。骨内高压与退行性膝关节病关节的临床研究孙促篪 王坤正 何永清西安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骨科 710004摘要 为了探讨骨内高压在退行性膝关节病发病中的作用,对64例退行性膝关节病患者行膝部骨内压测定及加强试验。结果显示:退变膝骨内压高于正常膝(P&0.01);休息痛膝骨内压明显高于活动痛膝(P&0.05)和无痛膝(P&0.01);活动痛膝骨内压与无痛膝比较无显著差异,但前者加强试验阳性率明显高于后者(P&0.001)。退行性膝关节病存在骨内压增高;骨内高压与退行性膝关节病的疼痛密切相关。侧隐窝骨性闭锁包裹神经根一例柏龙文* 严少荣* 杨军乐*** 西安市中心医院骨科 **CT室 710003(无摘要)腓骨长肌腱内置术的改进刘宗智 马战胜 常延海 凌 鸣 罗振群陕西省人民医院骨科 摘要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回旋式腓骨长肌腱内置术治疗足外翻畸形并观察疗效。方法:新的回旋腓骨长肌腱内置术是在小腿外侧将腓骨长肌腱“Z”形延长切断,将远端肌腱于第五跖骨基底部抽出,沿腓骨长肌腱足底走行将远端腓骨长肌腱回旋送于第一、二跖骨之间并将其从足背抽出。经过足背与小腿外侧之间皮下隧道在小腿外侧将腓骨长肌腱的远近端进行编织缝合,石膏托外固定4周。结果:本组21例,经手术后随访11月至10年,病人自觉走路平稳有力,足底能踏平,足呈中立位,无外翻畸形,全部病人未发现肌腱滑脱、断裂、不愈合等现象。结论:回旋式腓骨长肌腱内置术较传腓骨长肌腱内置术有方法简单、愈合快、无发生骨髓炎可能,外形矫形满意之优点。关节镜下膝关节滑膜炎的诊断和治疗常彦海 罗振群 徐洪海 刘宗智 凌 鸣陕西省人民医院骨科 西安 710068摘要 目的:通过关节镜下观察滑膜形态变化并结合病理检查,探讨不同性质的膝关节滑膜炎镜下滑膜的特征性变化,以及关节冲洗疗法和滑膜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由1986年起,对103例膝关节滑膜炎病例,在关节镜下观察滑膜形态改变,在不同部位钳夹滑膜组织送病检,彻底切除增生的滑膜,松解粘连的滑膜带,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关节腔。结果:结合病理和相关检查,103例中,类风湿性关节炎26例,骨性关节炎37例,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12例,滑膜结核8例,化脓性关节炎9例,创伤性滑膜炎4例,滑膜软骨瘤病4例,剥脱性软骨炎3例。大部分滑膜炎早期改变较为相似,表现为充血、肿胀,表现血管模糊,待滑膜炎发展至一定程度,在形态和色泽上才有一定差异。尤其是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特异性较高。术后随访2月—3年,疗效满意率为89.7%。结论:关节镜下诊断和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确诊率高。冲洗疗法能很好地改善关节功能。对轻至中度滑膜增生者,滑膜切除术疗效好,创伤小,并发症少。关节镜手术是早中期滑膜炎理想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版权所有:中华骨科网(); CopyRight @, OrthoChina: The Web on Orthopedics in China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安西京医院肛肠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