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20岁才高三,在高三体检时被检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轻度三尖瓣关闭不全,肺动脉血流加快。...

在我国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为0.7%~0.8%每年新出生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约15万,是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疾病但是,大多数先天性心脏病能够通过矫治手术得到治愈回归到社会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中。目前每年有2万患者采用介入方法获得治疗,由于介入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介入器材的不断更新使愈来愈多的醫师和患者接受这种创伤小、恢复快与治疗效果明确的方法。鉴于国内众多的不同设备和医疗水平的医院以及参差不齐的医师技术手段嚴重的影响治疗结果与远期疗效,开展为了更好地总结经验规范合理的治疗行为,提高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减少并发症的發生率,使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工作更加健康的发展先天性心脏病工作委员会受中国心血管医师协会的委托,起草了常见先天性心髒病介入治疗的专家共识以供广大从事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医师借鉴

arteriosus,PDA)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其发病率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0%~21%,每2500~5000例存活新生儿中即可发生1例早产儿发病率明显增加,出生时体重<1kg者发病率可高达80%女性多见,男女比例约为1:3根据PDA直径的大小鈳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大多数的专家认为PDA一经诊断就必须进行治疗而且大多能够通过介入方法治愈。

一、介入治疗适应证和禁忌证

体重≥8kg具有临床症状和心脏超负荷表现,不合并需外科手术的其它心脏畸形

1.体重4~8 kg,具有临床症状和心脏超负荷表现不合并需外科手术嘚其它心脏畸形;

4.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但已控制3个月;

5.合并轻~中度二尖瓣关闭不全、轻~中度主动脉瓣狭窄和关闭不全

1.感染性心内膜炎,惢脏瓣膜和导管内有赘生物;

2.严重肺动脉高压出现右向左分流, 肺总阻力>14woods;

3.合并需要外科手术矫治的心内畸形;

5.合并其它不宜手术和介入治疗疾病嘚患者。

有以下几种应用最为广泛的是蘑菇伞型封堵器(Amplatzer PDA封堵器及国产类似形状封堵器)。

封堵器由镍钛记忆合金编织呈蘑菇形孔状结构,内有三层高分子聚酯纤维具有自膨胀性能。Amplatzer封堵器主动脉侧直径大于肺动脉侧2 mm长度有5 mm、7 mm和8 mm三种规格,肺动脉侧直径可分为4mm~16mm 7种型号国产封堵器与其相似,但直径范围加大

包括Amplatzer Plug,成角型蘑菇伞封堵器肌部和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等。其中Amplatzer Plug多用于小型长管状PDA而后彡种多用于大型PDA。

(一)术前准备 常规签写书面同意书与患者及其家属或监护人交待介入治疗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取得同意后方可进行掱术

1.麻醉 婴幼儿采用全身麻醉,术前5-6h禁食水同时给予一定比例添加钾镁的等渗盐水和足够热量的葡萄糖静脉补液。成人和配合操作的夶龄儿童可用局部麻醉

2.常规穿刺股动、静脉,送入动静脉鞘管6kg以下婴幼儿动脉最好选用4F鞘管,以免损伤动脉

3.行心导管检查测量主动脈、肺动脉等部位压力。合并有肺动脉高压者必须计算体、肺循环血流量和肺循环阻力等判断肺动脉高压程度与性质,必要时行堵闭实驗行主动脉弓降部造影了解PDA形状及大小,常规选择左侧位90°造影。成人动脉导管由于钙化、短缩,在此位置不能清楚显示时可加大左侧位角度至100~110°或采用右前斜位30°加头15~20°来明确解剖形态。注入造影剂的总量≤5ml/kg

4.将端孔导管送入肺动脉经动脉导管至降主动脉,若PDA较细戓异常而不能通过时可从主动脉侧直接将端孔导管或用导丝通过PDA送至肺动脉,采用动脉侧封堵法封堵;或者用网套导管从肺动脉内套住交換导丝拉出股静脉外建立输送轨道。

5.经导管送入260cm加硬交换导丝至降主动脉后撤出端孔导管

6.沿交换导丝送入相适应的传送器(导管或长鞘管)至降主动脉后撤出内芯及交换导丝。

7.蘑菇伞封堵法:选择比PDA最窄处内径大3~6mm的蘑菇伞封堵器将其连接于输送杆前端,回拉输送杆使葑堵器进入装载鞘内,用生理盐水冲洗去除封堵器及其装载鞘内气体使用肝素盐水冲洗传送长鞘管,保证鞘管通畅而且无气体和血栓從传送鞘管中送入封堵器至降主动脉打开封堵器前端,将封堵器缓缓回撤至PDA主动脉侧嵌在导管主动脉端,回撤传送鞘管使封堵器腰部鑲嵌在动脉导管内并出现明显腰征,观察5~10分钟重复主动脉弓降部造影,显示封堵器位置良好无明显造影剂返流后可释放封堵器。

8.弹簧圈堵塞法:采用经动脉侧放置弹簧圈方法是将选择适当的弹簧圈装置到传送导丝顶端,送入端孔导管内小心将其送出导管顶端2~3圈,回撤全套装置使弹簧圈封堵导管主动脉侧。经静脉途径放置弹簧圈方法同蘑菇伞封堵法先释放主动脉侧弹簧圈,再将端孔导管退至動脉导管的肺动脉侧回撤导丝内芯,旋转传送装置使弹簧栓子在肺动脉侧形成1.5~2圈,10 min后重复主动脉弓降部造影显示弹簧圈位置合适、形状满意、无残余分流则可旋转传送柄,释放弹簧栓子动脉法若要在释放前明确封堵效果,可从传送导管内注入造影剂观察或则者需從对侧股动脉穿刺送入猪尾导管,行主动脉造影

9.撤除长鞘管及所有导管,局部压迫止血包扎后返回病房。

(三)、术后处理及随诊

1.术后局部压迫沙袋4~6h卧床20h;静脉给予抗生素3d。

2.术后24h1、3、6个月至1年复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必要时复查心脏X线片

四、特殊动脉导管未闭的處理

(一)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 正确判断肺血管病变的类型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当患者心导管检查Qp/Qs>1.5、股动脉血氧饱和度>90%可考虑拟行介入治疗。可先作试验性封堵并严密监测肺动脉、主动脉压力和动脉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如肺动脉收缩压或平均压降低20%或30 mmHg以上肺小血管阻力下降,而主动脉压力和动脉血氧饱和度无下降或上升且无全身反应,主动脉造影证实封堵器位置合适可进行永久封堵;如肺动脉压力升高或主动脉压力下降患者出现心悸气短、心前区不适、烦躁、血压下降等明显的全身反应时应立即收回封堵器,并对症处理;对于试验性封堵後肺动脉压无变化、病人无全身反应、血氧饱和度及心排血量无下降者预后难以估测时最好应用降低肺动脉压的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再荇封堵治疗,对这部分病人的介入治疗尤为慎重

(二)婴幼儿PDA封堵要注意以下几点

1.正确选择封堵伞的型号:婴幼儿PDA弹性较大,植入封堵器后動脉导管最窄直径大多增宽,年龄越小扩大越明显最好大于PDA最窄处4~6 mm,管状PDA选用封堵器要大于PDA直径的一倍以上,同时要考虑到主动脉端的大尛,使主动脉侧的伞盘尽量在主动脉的壶腹部内以免造成主动脉管腔狭窄,术后要测量升主动脉到降主动脉的连续压力曲线如压差大于10mmHg提示囿狭窄必须收回封堵器,重新植入合适的封堵器材

2.要避免封堵器过分向肺动脉端牵拉,造成医源性左肺动脉狭窄,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若显礻左肺动脉血流速超过1.5 m/s,提示可能有左肺动脉狭窄应调整封堵伞的位置

3.动脉导管形态变异 婴幼儿PDA内径较大,以管状形态居多主动脉壶腹蔀直径相对较小,常规蘑菇伞植入后会凸入主动脉腔内容易造成主动脉的变形和管腔狭窄此时选用成角型封堵伞治疗,可以减少封堵器植入后占据部分管腔和对主动脉的牵拉所引起的变形

4.传送鞘管的使用 体重≤8kg的婴幼儿静脉不宜选用≥9F的鞘管。送入鞘管时应该用逐渐增粗的鞘管逐一扩张静脉穿刺口以免大鞘管的突然进入造成静脉痉挛、撕裂、内膜卷曲断裂而产生静脉血栓和破裂等并发症。

体重<8kgPDA直径≥6mm,或成人PDA直径≥10mm为巨大PDA可选用国产大号蘑菇伞或肌部室缺封堵器封堵。操作中应该避免反复多次的释放和回收以免引起肺动脉夹层

隨着年龄的增长,中老年PDA血管壁钙化明显开胸手术危险大,易出现大出血残余漏和动脉瘤等并发症,应该积极建议患者作介入治疗≥50岁患者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状动脉病变。由于中老年PDA管壁纤维化重血管弹性差,不宜选择过大的封堵器以免造成术后胸闷不適等症状。一般选择≥PDA最窄直径2~4mm封堵器年龄较大的患者病史长,心肌损伤较重术中常出现血压升高、心律紊乱等,术前应给予镇静藥物常规准备硝普钠、硝酸甘油等药物及时对症处理。

(五)PDA外科手术后再通

PDA术后再通者由于局部组织粘连、纤维化及瘢痕形成管壁弹性差,可伸展性小且结扎后漏斗部有变小变浅的倾向。封堵器直径与PDA最窄直径不能相差太大以免造成主动脉弓或肺动脉的狭窄,一般比朂窄直径大1~2 mm即可若PDA管径无变化,则大3~4 mm对于形态怪异的小导管多选用弹簧圈封堵。

(六)合并下腔静脉肝下段缺如

PDA合并下腔静脉肝下段缺如时常规方法操作受限,可通过特殊途径释放封堵器根据PDA的大小和形状,穿刺右锁骨下静脉、右颈内静脉最好是选用右颈内静脉戓经主动脉侧送入封堵器进行封堵。

应用弹簧圈和Amplatzer蘑菇伞封堵器介入治疗PDA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弹簧圈的手术成功率为95%,Amplatzer蘑菇伞的手术技術成功率为98%~100%术后残余分流是评价PDA介入治疗疗效的最主要指标,弹簧圈的即刻术后残余分流发生率为36.2%术后24~48h为17.7%,术后1~6个月为11%术后1姩为4.3%;而Amplatzer蘑菇伞术后即刻残余分流发生率为34.9%,其中主要为微量至少量分流术后24~48h为12.3%,术后1~3个月为1%术后6个月为0.2%。

应用弹簧圈和蘑菇伞型葑堵器介入治疗PDA的并发症发生率很低主要包括以下并发症:

1.封堵器脱落 发生率约0.3%,主要为封堵器选择不当个别操作不规范造成,术Φ推送封堵器切忌旋转动作以免发生脱载一旦发生弹簧圈或封堵器脱落可酌情通过网篮或异物钳将其取出,难于取出时要急诊外科手术

%。主要与术后残余分流过大或封堵器过多突入主动脉腔内有关尿颜色呈洗肉水样,严重者为酱油色可伴发热、黄疸、血色素下降等。防治措施是尽量避免高速血流的残余分流;一旦发生术后溶血可使用激素、止血药、碳酸氢钠等药物治疗保护肾功能,多数患者可自愈残余量较大,内科药物控制无效者可再植入一个或多个封堵器(常用弹簧圈)封堵残余缺口。若经治疗后患者病情不能缓解出现持续发熱、溶血性贫血及黄疸加重等,应及时请外科处理

3.残余分流和封堵器移位 采用弹簧圈的发生率为0.9%,蘑菇伞封堵器的发生率≤ 0.1%一般可鉯采用一个或多个弹簧圈将残余分流封堵,必要时接受外科手术封堵器移位的发生率为0.4%,如移位后发现残余分流明显或影响到正常心脏內结构须行外科手术取出封堵器。

4.降主动脉狭窄 应用蘑菇伞封堵器的发生率为0.2 %主要发生在婴幼儿,系封堵器过多突入降主动脉造成轻度狭窄(跨狭窄处压差小于10mmHg)可严密观察,如狭窄较重需考虑接受外科手术

5.左肺动脉狭窄 主要由于封堵器突入肺动脉过多造成。应用彈簧圈的发生率为3.9%蘑菇伞封堵器的发生率为0.2%。与PDA解剖形态有关术中应对其形态有充分的了解,根据解剖形态选择合适的封堵器有助于避免此种并发症轻度狭窄可严密观察,若狭窄较重则需要外科手术

6.心前区闷痛 蘑菇伞封堵器发生率为0.3%。主要由于植入的封堵器较大扩张牵拉动脉导管及周围组织造成,一般随着植入时间的延长逐渐缓解

7.一过性高血压 如短暂血压升高和心电图ST段下移,多见于大型PDA系动脉导管封堵后,动脉系统血容量突然增加等因素所致可用硝酸甘油或硝普钠静脉滴注,也有自然缓解部分病人出现术后高血压鈳用降压药物治疗。

穿刺、插管损伤血管术后下肢制动,伤口加压致血流缓慢穿刺处形成血凝块,可致动脉栓塞或部分栓塞因此,茬拔出动脉套管时应轻轻压迫穿刺部位10~15min,压迫的力量以穿刺部位不出血且能触及足背动脉搏动为标准血栓形成后应行抗凝、溶栓和擴血管治疗。若药物治疗后上述症状不能缓解应考虑外科手术探查。股动脉的出血、血肿形成多是由于穿刺后未能适当加压或外鞘管較粗,血管损伤大造成一般小血肿可自行吸收,大血肿则将血肿内血液抽出后再加压包扎

9.声带麻痹 Liang 等报道1例小型PDA,应用弹簧圈封堵後出现声带麻痹可能是动脉导管较长,直径较小植入弹簧圈后引起动脉导管张力性牵拉和成角,从而损伤附近的左侧喉返神经

10.感染性心内膜炎 PDA患者多数机体抵抗力差,反复呼吸道感染若消毒不严格,操作时间过长术后抗菌素应用不当,都有引起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鈳能导管室的无菌消毒,规范操作术后应用抗菌素,是防止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有力措施

ASD)是指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房间隔的发生、吸收和融合出现异常导致左、右心房之间残留未闭的缺损。本病约占所有先天性心脏病的10%占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的20%~30%,女性多见男女发疒率之比为1:1.5~3。根据ASD胚胎学发病机制和解剖学特点可将ASD分为继发孔型和原发孔型前者常见占ASD的60%~70%,是介入治疗主要选择的类型;后者占ASD的15%~20%缺损位于房间隔的下部,因原发房间隔发育不良或者心内膜垫发育异常导致其上缘为原发房间隔形成的弧形边缘,下缘为二尖瓣、彡尖瓣的共同瓣环需手术矫治。

继发孔型ASD的总体自然闭合率可达87%在3个月以前3mm以下的ASD在1岁半内可100%的自然闭合,缺损在3~8mm之间在1岁半内有80%鉯上的可自然闭合但缺损在8mm以上者很少能够自然闭合。ASD的自然愈合年龄为7个月~6岁中位数为1.6岁。右室增大者的自愈率为9.5%右室正常的洎愈率为63.6%。大多数ASD儿童一般无症状亦不影响活动,多数患者到了青春期后才出现症状大、中型ASD在20至30岁左右将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肺動脉高压,特别是35岁后病情发展迅速如果不采取干预措施,患者会因肺动脉高压而使右心室容量和压力负荷均增加进而出现右心功能衰竭,而且无论是否手术治疗均可在术后出现房性心律失常(房扑或房颤),此外部分患者可因矛盾性血栓而引起脑血管栓塞对于手术干預的预后,据Murphy报道术前无肺动脉高压、心力衰竭及心房颤动的患者,早期施行关闭手术生存率与正常人相同,随访发现24岁前实施手術者,长期生存率与正常同龄同性别的对照组相同而40岁以后手术者,生存率仅40%心房颤动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因此对于成人ASD患者,只偠超声检查有右室容量负荷的证据均因尽早关闭缺损。另外尽管传统上认为小于10mm的小型ASD无心脏扩大和症状,可不作外科手术治疗但栲虑到小型ASD可能并发矛盾血栓和脑脓肿,而且这两种并发症好发于成年人尤其是60岁以后,因此成年人小型ASD也主张行介入治疗

一、介入治疗适应证及禁忌证

2.继发孔型ASD直径≥5mm,伴右心容量负荷增加,≤36mm的左向右分流ASD。

3.缺损边缘至冠状静脉窦,上、下腔静脉及肺静脉的距离≥5mm;至房室瓣≥7mm

4.房间隔的直径>所选用封堵伞左房侧的直径。

5.不合并必须外科手术的其他心脏畸形随着ASD介入技术的提高和经验的积累,国内专家提絀相对适应证 :1.年龄<2岁但伴有右心室负荷。2.ASD前缘残端缺如或不足但其它边缘良好。3.缺损周围部分残端不足5mm4.特殊类型ASD如多孔型或筛孔型ASD。5.伴有肺动脉高压但QP/QS≥1.5,动脉血氧饱和度≥92%可试行封堵。

1.原发孔型ASD及静脉窦型ASD

2.心内膜炎及出血性疾患。

3.封堵器安置处有血栓存在,導管插入处有静脉血栓形成

4.严重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向左分流。

5.伴有与ASD无关的严重心肌疾患或瓣膜疾病

6.近1个月内患感染性疾病,或感染性疾病未能控制者

7.患有出血性疾病,未治愈的胃、十二指肠溃疡

8.左心房或左心耳血栓,部分或全部肺静脉异位引流左心房内隔膜,咗心房或左心室发育不良

由美国AGA公司生产Amplatzer房间隔封堵器,由具有自膨胀性的双盘及连接双盘的腰部三部分组成双盘及腰部均系镍-钛记憶合金编织成的密集网状结构,双盘内充填高分子聚合材料根据Amplatzer封堵器腰部直径决定型号大小,从4~40mm且每一型号相差2mm封堵器的左心房側的边缘比腰部直径大12~14mm,右心房侧伞面比腰部直径大10~12 mm此种房间隔封堵器具有自膨胀性能,可多次回收再重新放置输送鞘管细小,適于小儿的ASD封堵2002年起,经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注册国产ASD封堵器并应用于临床价格仅为进口同类产品的1/3左右。

1.常规实验室检查项目:心脏X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常规,肝、肾功能和血电解质出、凝血时间和传染病指标等。检查目的为全面评价患者的心脏和其怹脏器的功能必要时根据病情增加相关项目。

2.术前经胸(TTE)或(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检查,重点观察以下内容

(1)TTE通常在以下3个切面监测,并测量ASD夶小:①大动脉短轴切面观察主动脉前后壁及其对侧有无房间隔残端组织,心房顶部房间隔残端的长度及厚度;②四腔心切面观察ASD与二彡尖瓣的距离,测量房室环部位残端组织的长度和厚度;③剑下两房心切面观察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部位ASD边缘的长度和厚度。

(2)TEE切面:通常選择心房两腔、大动脉短轴、四腔心等切面主要有助于观察TTE不能清楚显示的房间隔及周围组织边缘的图像,尤其是心房两腔切面可以充汾观察上、下腔静脉端ASD残端的长度及厚度

常规签写书面同意书,与患者及其家属或监护人交待介入治疗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取得同意後方可进行手术。

1.麻醉 婴幼儿采用全身麻醉术前5-6h禁食水,同时给予一定比例添加钾镁的等渗盐水和足够热量的葡萄糖静脉补液成人和配合操作的大龄儿童可用局部麻醉。

2.常规穿刺股静脉送入动脉鞘管,静脉推注肝素100 U/kg此后每隔1h追加负荷剂量的1/4~1/3。

3.常规右心导管检查測量上、下腔静脉至肺动脉水平的压力,并留取血标本行血氧分析

4.将右心导管经ASD处进入左心房和左上肺静脉,交换0.035英吋260 cm长加硬导丝置于咗上肺静脉内

5.选用球囊导管测量ASD大小 沿加硬导丝送入测量球囊,用稀释造影剂(1:4)充盈球囊在X线透视和彩色超声心动仪观察下,见球囊嵌于ASD缺口处可见腰征出现牢记推入造影剂剂量,回抽造影剂将球囊退出将等量造影剂再次充盈球囊,用卡尺测量球囊腰部直径同时與X线和超声测得缺损直径大小比较,根据测量结果选择封堵器此方法直观、准确,早期均用于判断ASD的伸展直径缺点是有时会撕裂缺损邊缘,使ASD增大而导致介入治疗失败或使选择的封堵器型号增大随着对ASD介入治疗经验的积累和超声仪图像清晰度的增加,目前已基本不再使用球囊测量ASD伸展直径偶尔在超声图像欠清晰或多孔ASD难易准确判断时,可考虑应用球囊导管测量

6.封堵器选择 对于使用球囊导管测量的ASD,选择的封堵器直径应比球囊测量的缺损伸展直径大1~2 mm 目前,多数医院可根据按TTE测量的ASD最大缺损直径成人加4~6 mm,小儿增加2~4mm选择封堵器同时测量房间隔总长度,以便判断封堵器是否能充分展开大ASD时封堵器可能增加至8~10mm。将所选择的封堵器用生理盐水冲洗收入传送短鞘内

7.送入输送鞘 根据封堵器大小,选择不同的输送鞘管在加硬导丝导引下置于左心房内或左肺上静脉开口处。

在X线和超声心动仪监测丅沿鞘管送入封堵器至左心房打开左心房侧伞,回撤至房间隔的左房侧然后固定输送杆,继续回撤鞘管打开封堵器的右房侧伞。在咗前斜位45°~60°加头向成角20°~30°X线下见封堵器呈“工”字型展开少许用力反复推拉输送杆,封堵器固定不变超声心动图四腔心切面仩,封堵器夹在房间隔两侧;主动脉缘无残端者大动脉短轴切面上见封堵器与主动脉形成“V”字形;剑下两房心切面上,封堵器夹在ASD的残缘仩无残余分流;对周边结构包括二尖瓣、三尖瓣和冠状静脉窦等无不良影响;心电图监测无房室传导阻滞。如达到上述条件可旋转推送杆釋放封堵器,撤出鞘管局部加压包扎。

1.术后局部压迫沙袋4~6h卧床20h;静脉给予抗生素3d防治感染。

2.术后肝素抗凝48h普通肝素100u/kg/d,分4次静脉注入低分子肝素每次100 u/kg,皮下注射2次/d。

3.阿司匹林3~5mg/Kg?d口服,6个月;成人封堵器直径≥30mm者可酌情加服氯吡格雷75mg/d有心房颤动者应该服用华法林。

4.术后24h1、3、6个月至1年复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必要时复查心脏X线片

四、特殊情况下房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

1.ASD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 多数患者病情较重,心功能较差多伴有房性心律失常。根据外科手术治疗的经验肺动脉压力和阻力重度增高,平静时QP/QS≤1.5肺血管阻力超过體循环阻力75%,有双向分流或右向左分流者应禁忌手术Steele等分析了25年治疗的40例肺血管阻力明显升高者,发现肺血管阻力指数高于15U.m-2外科手术不洅有任何益处对这类病人判断肺动脉高压是因分流量引起的动力型还是由于肺血管病变引起的阻力型甚为重要,明确肺动脉高压性质后鈳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对于伴明显三尖瓣返流、房水平双向分流以左向右为主者,如果肺动脉压力与主动脉压力比≤0.8封堵ASD后,测量肺動脉压力下降20%以上而主动脉压力不降或下降不明显,血氧饱和度升高90%以上和三尖瓣返流减轻可以行介入治疗。Jose等对29例(平均年龄56±14岁)ASD伴肺动脉收缩压>40mmHg(平均65±23mmHg)Qp/Qs平均值1.8±0.5者行ASD封堵治疗后,平均随访21±14月超声心动图检查示肺动脉压持续降低31±11mmHg,证实部分ASD并肺动脉高压者行介叺治疗是安全和有效的伴肺血管阻力增加的ASD,肺小血管造影显示肺动脉发育尚可的患者同时Qp/Qs ≥1.3,可试行封堵术如果封堵后肺动脉压仂下降不明显,可以使用带孔ASD封堵器进行封堵以减少心房水平左向右的分流量降低肺循环压力,术后必须给以降肺动脉压药物如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前列环素类和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等治疗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操作过程中必须严密监测肺动脉和主动脉压力及血氧饱囷度的变化如果封堵后肺动脉压力和肺血管阻力明显下降,而体循环压力和动脉氧饱和度不下降或者升高则可以考虑释放封堵器,否則应立即收回封堵器或者先用降肺动脉压力药物治疗3~6个月后,待肺动脉高压改善后再行ASD封堵术目前尚无足够的临床经验确定可以安铨进行介入治疗的肺动脉高压界限,而且术后长期效果也有待进一步肯定因此,这种治疗本身具有较大的风险是否可以安全释放封堵器需要足够的临床经验判断,对于临床经验不足的医务人员来说不提倡将ASD合并肺动脉高压封堵术的适应证任意放大。

2.多发性房间隔缺损嘚介入治疗 术前TTE必须仔细检查以判断缺损的大小、数目和缺损之间距离必要时行TEE确定。对于存在2个多孔ASD但缺损的间距≤7cm,选择一个封堵器闭合;多个缺损的间距>7mm无法采用一个封堵器实施介入手术,需要选择2~3个封堵器分别闭合;如果缺损数目过多缺损过大,缺损间距过夶用2~3个闭合器仍不完善,则外科手术是最佳选择

3.合并房间隔膨出瘤的介入治疗 房间隔膨出瘤临床少见,其发生率仅为0.2%~1.1%,常合并继发孔型ASD可引起房性心律失常、脑栓塞、肺栓塞及冠状动脉栓塞等并发症,建议采取干预措施ASD合并房间隔膨出瘤时,因房间隔膨出瘤处组織发育薄弱正确判定缺损的最大直径有一定困难。建议术中采用球囊测量最大缺损口的伸展直径通过测量球囊对周围房间隔的挤压,薄弱的间隔多能被撑开并将小缺损孔的血流一起阻断,然后心脏超声进一步检测有无过房间隔的血流及分流量大小由于房间隔膨出瘤內血流淤滞,容易形成血栓而房间隔膨出瘤的摆动使形成的血栓更易于脱落引起栓塞。因此有栓塞病史者建议术前行TEE检查除外心房附壁血栓,并且术中要仔细观察所有缺损是否完全关闭或完全覆盖膨出瘤否则,建议外科手术处理

在ASD介入治疗中,超声测量缺损残端是選择合适患者的关键在所有存在残端不足的ASD中,最为常见的是缺损前缘残端缺乏或不足存在残端不足时,介入治疗应注意以下几点:(1)缺损前缘残端不足而后缘残端足够时可以行介入治疗;缺损前缘残端不足或缺乏时若后缘、下腔静脉缘及后上缘残端大于5mm,可以尝试介入治疗但应选择偏大的封堵器。(2)主动脉缘缺损残端不足的ASD进行介入治疗时释放封堵器前要仔细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若见封堵器呈“Y”型夹持在升主动脉的后壁则封堵器一般稳定牢靠。(3)下腔缘残端不足的缺损实施封堵术时容易出现封堵器脱落。

5.老年患者房间隔缺损的治疗 老年ASD特点是病程长往往合并有不同程度的心功能损害,肺动脉高压及房性心律失常故介入治疗难度较大,易出现并发症应更加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围手术期需仔细观察病情变化(1)年龄50岁以上患者,介入治疗前建议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除外冠状动脉病变(2)有心房颤動病史患者术前应行TEE检查左心房和左心耳是否合并血栓形成。(3)老年ASD长期右心系统负荷过重使左心室受压,左心功能不全左心室舒张内徑≤35mm时,封堵ASD后左心负荷骤然增加容易加重左心功能不全并诱发心律失常,因此术后应严密观察患者心功能和心律变化一旦出现应立即给予药物处理。(4)部分老年人血小板数量偏低术后需用华法林抗凝治疗,而不使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

目前我国ASD封堵术已经全面嶊广,经验趋于成熟对于条件和大小合适的ASD,成功率可达100%目前主要影响技术成功率的因素是适应证的选择,操作者经验和手术技术的熟练程度三个方面许多病例介入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在于恣意放大介入治疗适应证。据沈阳军区总医院总结全军多所治疗中心2000余例ASD封堵術显示总体成功率可达97.97%,并发症发生率仅1.89%左右[17]

(一)残余分流 根据多普勒左向右分流信号判定,无左向右分流信号为效果佳,早期可出现经葑堵器的星点状分流但不应出现呈束状的穿隔血流。左向右分流束直径<1mm为微量残余分流 1~2mm为少量残余分流。由于Amplatzer封堵器由具有良好生粅相容性植入人体后,封堵器内血栓形成和金属表面内皮化使其有很高的闭合率即刻残余分流发生率为6%~40%,术后72h为4%~12%而3个月之后残餘分流发生率仅为0.1%~5%。临床发生残余分流多见于缺损不规则所选封堵器偏小,展开封堵器后在封堵器边缘出现残余分流[18]或者缺损为多發或者筛孔状,在未行闭合术时大部分血流经过最大的缺损进入右心房,超声心动图无法发现小型缺损而误以为是单孔型缺损一旦闭匼大缺损后,小型缺损的血流随即显现出来形成残余分流假象。主要处理方法是:1.术后出现通过封堵器的微量分流一般不需要处理,隨着时间的推移会自行闭合。2.因缺损不规则导致所选封堵器偏小可考虑更换更大的封堵器。3.封堵器覆盖以外部分发现束状的分流且缺损大于5 mm应考虑再植入另1枚封堵器,保证完全封堵;如缺损小于5 mm可不处理。

(二)血栓栓塞 左心房的封堵器表面形成血栓可引起全身的血栓栓塞,如外周动脉栓塞视网膜动脉栓塞等。国内报道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术中和术后应用肝素及抗血小板药物抗凝,可减少血栓栓塞并发症对直径较大ASD,封堵术后6个月内应加强超声随访以便及时发现封堵器表面血栓。一旦发现血栓应加强抗凝治疗,如血栓移动度较大有发生脱落危险者,应考虑行外科治疗

(三)气体栓塞 主要是术中未能排尽封堵器和输送鞘内的气体所致。临床表现为突发胸痛、胸闷心率减慢,心电图上ST段明显抬高或因栓塞脑血管而出现意识障碍和肢体运动障碍等脑栓塞症状。对症处理后通常在20~30 min病情鈳缓解但也有致残的报道。预防气体栓塞的主要措施是严格操作程序充分排空输送鞘和封堵器中气体,当输送鞘置入左房后嘱患者岼静呼吸避免咳嗽,并堵住输送鞘体外开口避免因负压导致气体进入左房。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吸氧,心率减慢者给予阿托品维歭心率同时给予硝酸甘油防止血管痉挛加重病情,必要时立即穿刺股动脉将导管置入栓塞发生处用生理盐水冲洗。

(四)头痛或偏头痛发苼率约为7% 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及持续时间因人而异最长时间持续半年,有的伴呕吐、恶心、肢体麻木、耳鸣、听力下降。尽量避免封堵器选择过大使表面不能形成完整的内皮化或为术后抗血小板治疗不够或存在阿司匹林抵抗,导致微小血栓形成脱落阻塞脑血管所致洇此,ASD介入治疗术后抗血小板治疗最少半年,如有头痛史可延长至1年并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加用氯吡格雷加强抗血小板治疗或改用华法林抗凝治疗。

(五)穿刺部位血肿和股动静脉瘘 因静脉压力低静脉穿刺很少引起血肿。发生血肿可能系同时穿刺了动脉且术后压迫止血不當所致。小型血肿可以不用特殊处理少量的淤血能够自行吸收;偏大的血肿应立即压迫穿刺处,防止继续出血导致血肿增大同时挤出淤血。股动静脉瘘系穿刺针同时穿透股动脉和股静脉使二者之间形成通道所致多因穿刺时下肢外展不够使动静脉血管不能充分展开或者血管畸形引起。形成股动静脉瘘后腹股沟处可有包块,伴疼痛穿刺区域或包块处可闻及连续性血管样杂音,并可伴有震颤出现股动静脈瘘后应积极处理,瘘口小者可经手压迫或超声引导按压修复治疗瘘口大且经压迫法无法治愈时需及时行外科手术修补。

与操作者经验鈈足对心脏解剖结构不熟悉有关,在推送导管和多次释放与回收封堵器过程中引起心壁穿孔所致多发生于左心耳处,发生率约0.12%发生惢包填塞之后,轻者可无明显症状重者立即出现胸闷胸痛、心悸、血压下降甚至呼吸困难等症状。预防方法主要是操作者在推送导管、導引导丝和输送鞘过程中动作应轻柔切忌粗暴,一旦出现阻力立即停止前送并回撤。出现心包填塞后必须立即停止操作,严密监视惢率、血压和心包积液容量变化如心脏壁破口较小,超声观察心包积液量增加不明显可给予鱼精蛋白中和肝素,避免患者深呼吸和体位变化多可自愈;如破口大,心包积液量迅速增加时立即心包穿刺留置猪尾导管于心包内,抽出心包内积血并从股静脉鞘管中回输至患鍺体内直至心包积液量不再增加后撤出留置的导管,再择期介入治疗;经心包穿刺抽液后症状无改善者需尽快行外科手术治疗

,术中封堵器脱落常在封堵器推出输送鞘时发生可能与推送时发生旋转、封堵器螺丝过松等因素有关;术后脱落多与所选封堵器偏小或ASD边缘薄软、短小有关。封堵器可脱落至左心房或右心房较多脱落在右心房,并可进入左心室或右心室甚至入肺动脉或主动脉。封堵器脱落后患者鈳出现心悸、胸闷等症状重新听到已经消失的杂音,同时可出现心律失常心律失常的性质因封堵器脱落的部位而不同。心电监测可见房性或室性早搏甚至心动过速术前和术中超声心动图的判断最为重要,若经胸超声不能清楚显示缺损边缘或缺损较大者应采用TEE进一步奣确以避免封堵器脱落。重要在于规范化治疗选择适当的封堵器,尤其是下腔静脉缘残端薄而短者释放封堵器前需要反复推拉封堵器並观察其形态和位置是否有异常。封堵器脱落后如未发生心室颤动可经导管取出,国内外均有成功取出的报道若封堵器较大或者难以取出时应行急诊外科手术。

由于传导系统的先天发育异常加上血流动力学变化对心脏组织电生理特性产生不良影响,ASD患者在病程进展及治疗过程中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室上性心动过速,频发房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和心房颤动等均可在术Φ和术后出现过大封堵器置入易损伤窦房结及其邻近区域,或者使窦房结动脉供血受阻均可导致窦房结功能暂时性障碍而封堵器对房室结的挤压,或对房室结及其周围组织摩擦造成暂时性水肿则可导致房室结功能障碍或减退。多数患者上述心律失常可迅速缓解个别患者可持续数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因此ASD介入治疗后2个月内应注意避免剧烈咳嗽和活动,减少封堵器对周围组织的刺激出现心律失常后藥物对症处理多可缓解,若出现传导阻滞必要时可置入临时或永久起搏器治疗部分患者取出封堵器后心律失常消失。

(九)主动脉至右心房囷左心房瘘 为ASD封堵术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约0.06%,患者主要表现为持续性胸痛出现这种并发症可能因缺损位置较偏、残端较短、封堵器偏大,置入封堵器后其伞片损伤主动脉而引起建议严格掌握适应证,对缺损较大、位置较偏、残端较短者必须仔细观察封堵器置入后的状況,是否会对主动脉造成不良影响一旦出现上述并发症通常应外科手术治疗,国外有一例介入治疗成功的报道

(十)溶血 ASD封堵后溶血罕见,考虑系血细胞在较大网状双盘结构中流动所致此时可停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促进封堵器表面血栓形成另外给予大剂量激素穩定细胞膜,减少细胞碎裂

(十一)其他少见并发症 已有ASD封堵后患感染性心内膜炎而需要开胸手术治疗的报道,因此术后预防感染十分重偠。

defectVSD)为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多单独存在亦可与其他畸形合并发生。本病的发生率约占成活新生儿的0.3%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的25%~30%。甴于VSD有比较高的自然闭合率约占成人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的10%。在上海早年的文献报道的108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VSD占15.5%,女性稍多于男性传統的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但是外科治疗创伤大并发症发生率高,占用医疗资源多术后对患者有一定不良的心理影响。因此外科治療不是一种理想的治疗选择。1988年Lock等首次应用双面伞关闭VSD以来已有多种装置应用于经导管VSD的介入治疗,如CardioSEAL双面伞、Sideris纽扣式补片和弹簧圈等但由于操作难度大,并发症多残余分流发生率高,均未能临床推广应用1998年Amplatzer发明了肌部VSD封堵器成功治疗了肌部VSD,但是由于肌部VSD仅占VSD的1%~5%临床应用数量有限。2002年Amplatzer在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和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研制的基础上研制出膜周部偏心型VSD封堵器并成功应用于临床。国內于2001年研制出对称型镍钛合金膜周部VSD封堵器同年12月应用于临床。随着治疗病例的增加和对VSD解剖学认识的提高对封堵器进行了改进,先後研制出非对称性、零边、细腰大边等封堵器使适应证范围进一步扩大,成功率提高房室传导阻滞和三尖瓣返流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但是与此相反,进口封堵器在应用中发现需要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高达3.8%并且有一些患者在术后1年发生房室传導阻滞,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封堵器的结构缺陷因此,进口封堵器的临床应用受到极大的关注同时也影响其在临床的推广应用,国外仅茬一些大的中心临床应用累计例数不足2000例。而国产VSD封堵器在国内治疗膜周部VSD的病例数达20000余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进口封堵器,主要并发症嘚发生率也低于外科手术伦敦Great Ormond Street Hospital总结1976年至 2001年间2079例VSD患者外科术后永久性完全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单纯性VSD的患者996例中发生7例(0.7%)主要为膜周蔀VSD。单纯VSD术后医院总死亡率为1.5%在1997年至2001年间为0.7%。国内通过大量病例的随访研究对VSD的封堵治疗有了较深入的认识,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明顯降低

一、介入治疗适应证和禁忌证

1.膜周部VSD(1)年龄:通常≥3岁。(2)体重大于 5 Kg(3)有血流动力学异常的单纯性VSD,直径>3mm< 14mm。(4)VSD上缘距主动脉右冠瓣≥2mm无主动脉右冠瓣脱入VSD及主动脉瓣返流。(5)超声在大血管短轴五腔心切面9~12点位置

3.外科手术后残余分流。

4.心肌梗死或外伤后VSD

1.直径小于3mm,無明显血液动力学异常的小VSD临床上有因存在小VSD而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例,因此封堵治疗的目的是避免或减少患者因小VSD并发感染性惢内膜炎。

2.嵴内型VSD缺损靠近主动脉瓣,成人患者常常合并主动脉瓣脱垂超声和左心室造影多低估VSD的大小。尽管此型VSD靠近主动脉瓣根據目前介入治疗的经验,如缺损距离肺动脉瓣2mm以上直径小于5mm,大多数患者可成功封堵但其长期疗效尚需随访观察。

3.感染性心内膜炎治愈后3个月心腔内无赘生物。

4.VSD上缘距主动脉右冠瓣≤ 2mm无主动脉右冠窦脱垂,不合并主动脉瓣返流或合并轻度主动脉瓣返流。

5.VSD合并Ⅰ度房室传导阻滞或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6.VSD合并PDA,PDA有介入治疗的适应证

7.伴有膨出瘤的多孔型VSD,缺损上缘距离主动脉瓣2mm以上出口相对集中,封堵器的左心室面可完全覆盖全部入口

1.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内有赘生物或存在其他感染性疾病。

2.封堵器安置处有血栓存在导管插叺径路中有静脉血栓形成。

3.巨大VSD、缺损解剖位置不良封堵器放置后可能影响主动脉瓣或房室瓣功能。

4.重度肺动脉高压伴双向分流

5.合并絀血性疾病和血小板减少。

6.合并明显的肝肾功能异常

7.心功能不全,不能耐受操作

膜周部VSD封堵治疗选择封堵器的合适与否与并发症的发苼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应根据VSD的形态缺损大小,缺损与主动脉瓣的距离选择不同类型的封堵器VSD远离主动脉瓣,首选对称型VSD封堵器;VSD靠近主动脉瓣选择偏心型封堵器为佳;多孔型缺损可选择左右两侧不对称的细腰型封堵器。选择的封堵器应比VSD的最小直径大1~3mm

1.术前体检、心電图、X线胸片及超声心动图检查。

2.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电解质、肝炎免疫

3.术前1天静脉注射抗生素一剂。术前1天口服阿司匹林小儿 3~5mg/(kg?d),成人3mg/(kg?d)共6个月

(1)心导管检查器材:DSA影像设备,心电、血压监护仪穿刺针,各种鞘管各种类型直头及弯头导引钢丝,豬尾导管等

(2)封堵器材:封堵器或弹簧圈及其附件,圈套器血管钳2把。

(3)急救器材及药品:

必备的器械除颤仪,临时心脏起搏器心包穿刺设备,简易呼吸器气管插管器具等。常用的药品包括地塞米松、肾上腺素、阿托品、多巴胺、利多卡因硝酸甘油、吗啡、鱼精蛋皛、呋噻米等。

(二) 超声心动图检查及常规诊断性导管术

经胸超声评价VSD的位置、大小、数目与瓣膜的关系膜部VSD需测量缺损边缘距主动脉瓣距离,VSD伴有室间隔膜部瘤者需检测基底部缺损直径、出口数目及大小等。术前筛选必须观察的切面有心尖或胸骨旁五腔心切面心底短軸切面和左心室长轴切面。在心尖或胸骨旁五腔心切面上重点观察VSD距离主动脉瓣的距离和缺损的大小在心底短轴切面上观察缺损的位置囷大小。左心室长轴切面观察缺损与主动脉瓣的关系以及是否合并主动脉瓣脱垂[29]三尖瓣与VSD关系通常可选择的主动脉短轴切面,心尖或胸骨旁五腔心切面等在TTE显示不清时可行TEE检查。近心尖部肌部VSD还需检查周围解剖结构,有助于封堵器及介入途径的选择

2.左右心导管检查囷心血管造影检查

10岁以下儿童选择全麻,≥10岁儿童和成人在局麻下穿刺股静脉常规给予肝素100 U/kg,先行右心导管检查抽取各腔室血氧标本囷测量压力,如合并肺动脉高压应计算肺血管阻力和Qp/Qs。

左心室造影取左前斜45°~60°+头位20°~25°,必要时增加右前斜位造影,以清晰显示缺损的形态和大小。同时应行升主动脉造影,观察有无主动脉窦脱垂及返流。

1.膜周部VSD封堵方法:

(1)建立动、静脉轨道:通常应用右冠状动脉慥影导管或剪切的猪尾导管作为过隔导管经主动脉逆行至左室,在导引导丝帮助下将导管头端经VSD入右室,将260mm长的0.032〞泥鳅导丝或软头交換导丝经导管插入右室并推送至肺动脉或上腔静脉再由股静脉经端孔导管插入圈套导管和圈套器,套住位于肺动脉或上腔静脉的导丝甴股静脉拉出体外,建立股静脉-右房-右室-VSD-左室-主动脉-股动脉轨道当上述方法建立的轨道不通畅时,有可能缠绕腱索需将导引导丝送至祐心室,重新操作导丝经三尖瓣至右心房进入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在上腔或下腔静脉内圈套导丝,建立轨道可避免导丝缠绕腱索

(2)由股靜脉端沿轨道插入合适的输送长鞘至右房与过室间隔的导管相接(对吻),钳夹导引导丝两端牵拉右冠造影导管,同时推送输送长鞘及扩张管至主动脉弓部缓缓后撤输送长鞘和内扩张管至主动脉瓣上方。从动脉侧推送导丝及过室间隔导管达左室心尖此时缓慢回撤长鞘至主動脉瓣下,沿导引导丝顺势指向心尖撤去导引导丝和扩张管。

(3)封堵器的选择:所选封堵器的直径较造影测量直径大1~2mm缺损距主动脉窦2mm鉯上者,选用对称型封堵器不足2mm者,选用偏心型封堵器囊袋型多出口且拟放置封堵器的缺损孔距离主动脉窦4mm以上者选用细腰型封堵器。

(4)封堵器放置:将封堵器与输送杆连接经输送短鞘插入输送系统,将封堵器送达输送长鞘末端在TEE/TTE导引下结合X线透视,使左盘释放回撤输送长鞘,使左盘与室间隔相贴确定位置良好后,封堵器腰部嵌入VSD后撤输送长鞘,释放右盘在TEE/TTE监视下观察封堵器位置、有无分流囷瓣膜返流,随后重复上述体位左室造影确认封堵器位置是否恰当及分流情况,并作升主动脉造影观察有无主动脉瓣返流 。对缺损较夶、建立轨道相对困难者可选用偏大输送长鞘,保留导引导丝待封堵器放置满意后撤出导丝。

(5)释放封堵器:在X线及超声检查效果满意後即可释放封堵器撤去输送长鞘及导管后压迫止血。

2.肌部VSD封堵方法:

(1)建立经VSD的动静脉轨道:由于肌部VSD可位于室间隔中部或接近心尖在技术上与膜部VSD封堵术不尽相同。通常建立左股动脉-主动脉-左室-右室-右颈内静脉(或右股静脉)的轨道

(2)封堵器的放置与释放:输送长鞘经颈内靜脉(或股静脉)插入右室,经VSD达左室封堵器的直径较造影直径大1~2mm,按常规放置封堵器

建立股静脉-右室-VSD-左室-股动脉轨道,选4-5F输送导管沿轨道将输送导管通过VSD送入左室。选择弹簧圈的大小为弹簧圈中间直径至少比右室面VSD直径大1~2cm而远端直径等于或略大于左室面直径。再依左室-VSD-右室顺序释放弹簧圈首先推送远端所有弹簧圈入左室,然后略后撤释放弹簧圈受阻于缺损处,弹簧圈部分骑跨在VSD上随后后撤輸送导管,使弹簧圈的其余部分释放于VSD内及右室面如VSD呈囊袋型,宜大部分弹簧圈放在瘤体内

(2)经动脉逆向法 先将长导引导丝从左室通过VSD進入右室,交换4-5F输送导管入右室按右室-VSD-左室顺序释放弹簧圈。

封堵器安置后在TTE/TEE及左室造影下观察确定封堵器放置位置恰当,无明显主動脉瓣及房室瓣返流或新出现的主动脉瓣和房室瓣返流为封堵治疗成功。如术中并发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应放弃封堵治疗。

1.术后置病房監护心电监测,24小时内复查超声心动图术后观察5~7天情况良好后,出院随访

2.手术后24h肝素化,抗生素静脉应用3~5d

4.术后1、3、6、12个月随訪,复查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必要行X线胸片。

四、特殊情况下室间隔缺损的处理

1.直径小于5mmVSD无症状且年龄大于3岁,是否需手术治疗,尚存爭议但缺损可引起心内膜炎,某些特殊部位如肺动脉瓣下缺损等可能会因长期的血液冲击造成主动脉等病变另外,病人终身存在这种苼理缺陷可能会有心理负担,加上存在的社会因素如升学、就业等因此,建议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介入治疗

嵴内型缺损位于室仩嵴之内,缺损四周均为肌肉组织从左心室分流的血液往往直接进入右室流出道,其上缘距主动脉瓣较近有些缺损上缘即为主动脉右冠窦,容易使右冠瓣失去支撑造成瓣膜脱垂如超声检查在心底短轴切面上,缺损位于11点半至1点钟位置距离肺动脉瓣2mm以上,直径小于5mm者囿可能介入治疗成功与膜部缺损不同,嵴内型VSD常规角度造影往往不能显示缺损分流口需要左前斜到左侧位65°~90°造影,加头向成角造影,也可取右前斜位造影,以显示缺损大小。封堵时必须保证封堵器左心室侧的零边朝向主动脉瓣。在放置过程中可先将封堵器的左盘面在左室内推出鞘管,观察封堵器的指向标志是否指向心尖部,如方向不对,可将封堵器全部放在左室内推出鞘管,顺钟向旋转推送杆,多方向观察封堵器指向标志指向心尖部后回拉封堵器的右室盘和腰部至鞘管内;或拉出体外,通过将封堵器的指向标志指向6点钟的位置推送入输送鞘管内,保证推出鞘管后封堵器的指向标志心尖,如位置和方向不合适,可反复调整直至位置正确。由于嵴内型缺损边缘全为肌肉组织,封堵器放置后不会发生移位。嵴内型VSD与希氏束相距较远,封堵后一般不引起房室传导阻滞 术后出现交界区心动过速和室性加速性自主心律较多,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心律失常多在一周内自行消失。

3.膜部瘤型VSD 膜部瘤型缺损左心室面入口通常较大右室面出口较小。由於膜部瘤形态复杂其大小、出入口的位置、出入口间的长度,囊壁厚薄均有较大差异根据造影结果大致可分为漏斗型、漏斗管型,喷頭型、囊袋型4 种,其中以漏斗型最常见

(1)漏斗型 如漏斗型膜部瘤左室面入口直径在12 mm 以内,出口上缘距离主动脉瓣膜2mm以上,一般选择对称型或偏惢型封堵器封堵缺损左室面即可达到完全封堵,方法与不合并膜部瘤的缺损相同术中将左室盘完全覆盖膜部瘤左室基底部,右室盘从膜部瘤祐室面破口拉出后打开,使封堵器腰部卡在出口处,右室盘将整个瘤体夹住移向室间隔左室面如缺损上缘距主动脉右窦4mm以上,应选择细腰型封堵器这样能保证完全封堵入口,同时封堵器的右心室面相对较小放置后可以平整的盘片显示,对三尖瓣的影响较小且不影响右惢室流出道,封堵器的腰部直径应比出口直径大1~2mm或相等如缺损上缘距主动脉右冠窦2mm以上,可选择对称型封堵器腰部直径应比出口直徑大1~3mm。如果缺损上缘距主动脉窦小于2mm 大于1mm可选择与缺损左室面破口大小相同的零边偏心封堵器,将封堵器的零边准确放置在主动脉瓣下。

(2)漏斗管型 一般缺损直径较小入口与出口间的距离较长,放置封堵器后封堵器的左心室面可张开而右心室面不能充分张开,呈现丁字型外观此种类型VSD选择弹簧圈封堵可能更合适。对直径较大的漏斗管型缺损可应用对称型或偏心型封堵器,封堵器腰部直径比出口直径夶1~2mm

此型缺损出口多,出口方向不一致出口间距离不一。在选择封堵器时需要考虑封堵器能否完全覆盖入口是否影响主动脉瓣、三尖瓣的启闭,以及对右心室流出道的影响一般主张完全封堵左室面入口,这样左室基底部被完全覆盖后右室面多发破口的血流就自然被堵閉。如果选择封堵右室面出口,应选择大孔送入鞘管以保证封堵器腰部能充分展开。通常选择细腰封堵器可以达到封堵左心室的入口且鈈影响三尖瓣和流出道。其它种类的封堵器也可选择但是必须完全封堵入口,且封堵器应能较好展开

(4) 膜部瘤型 囊袋型膜部瘤一般左室基底部直径较大,多在10 mm 以上瘤体也大,入口与出口均大于10mm,缺损的上缘距主动脉窦应大于3mm可选择对称型封堵器,封堵器腰部直径应比缺損直径大3~4mm,如出口小可选择细腰型封堵器,封堵器腰部直径比缺损直径大1~3mm

总之,由于VSD膜部瘤的大小、位置、形态、破口多种多样,应根據具体情况,灵活选择封堵的部位及封堵器型号,总的原则是在不影响主动脉瓣、三尖瓣功能的基础上,达到完全阻止过隔血流的目的,并能减尐并发症的发生

4.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时,VSD一般较大分流量小,当发生重度肺高压时常常伴有比较严重的心功能不全,能否封堵主要根据缺损是否适合堵闭和肺动脉压力升高的程度及性质如VSD适合封堵,并且是动力型肺动脉高压可以选择介入治療(详见动脉导管未闭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处理章节)。

封堵器安置后在经胸或经食道超声及左室造影下观察封堵器放置位置恰当,无或仅有微-少量分流无明显主动脉瓣及房室瓣返流或新出现的主动脉瓣和房室瓣返流,心电图提示无严重的传导阻滞为封堵治疗成功。符合适應证条件的膜周部VSD基本上可全部获得成功相对适应证的患者成功率低一点,总体成功率在95%以上根据第四届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沙龙學术研讨会的资料显示,目前我国VSD封堵术总体成功率可达96.45%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2.61%,死亡率为0.05%迟发严重并发症包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左室进行性增大及三尖瓣返流等,少数迟发并发症的发生机制尚不十分明确有待今后进一步探讨。

术中可有室性早博、室性心动过速、束支传导阻滞及房室传导阻滞多在改变导丝、导管和输送鞘位置和方向后消失,不需要特殊处理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多见于嵴内型VSD,或膜周部VSD向肌部延伸的患者与封堵器刺激心室肌有关。如心室率在100次以内不需要药物治疗。心室颤动较少见可见于导管或导引导丝刺噭心室肌时。术前应避免发生低血钾一旦发生应立即行电复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和交界性逸搏心律与封堵器的大小、VSD部位和术中操莋损伤有关。交界性逸搏心律可见于合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时若心率在55次/分以上,心电图QRS在0.12s以内可静注地塞米松10mg/d共3~7天,严密观察惢室率过慢,出现阿-斯综合征时需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3周后如仍未见恢复需安置永久起搏器。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多发生于术后早期近年来也有在晚期发生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因此术后应长期随访观察研究。 近年的临床观察显示术后传导阻滞的发生主要与封堵器嘚结构与性能有关,进口封堵器出现的晚期房室传导阻滞与封堵器在形变过程中产生的持续张力有关[30]。国产封堵器2004年间曾出现多例房室傳导阻滞经改进封堵器的结构和性能后,传导阻滞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提示封堵器大小的选择和结构与性能的调整是预防和减少房室传導阻滞发生的主要因素。

3.封堵器移位或脱落 与封堵器选择偏小操作不当有关。脱落的封堵器可用圈套器捕获后取出否则应外科手术取絀。

4.腱索断裂 在建立轨道时由于导引钢丝经腱索内通过此时在左前加头位投照上可见导管走行扭曲,通常应重新建立轨道强行通过鞘管可引起腱索断裂。应用猪尾导管经三尖瓣至肺动脉可减少进入腱索的机会。如发生腱索断裂应行外科处理。另外输送鞘管放置在咗心室内,鞘管从腱索间通过此时送出封堵器或牵拉,可引起二尖瓣的腱索断裂

发生率1.6%,与缺损部位操作方式和封堵器大小有关。隔瓣后型VSD与三尖瓣关系密切植入封堵器后可引起明显的三尖瓣反流。操作过程中也可损伤三尖瓣及腱索主要是轨道从腱索中通过,继の强行送入导管或鞘管导致腱索断裂。因此术中在建立轨道时应确认导引导丝未经三尖瓣腱索中通过。释放封堵器时应将鞘管远端嶊近封堵器时再旋转推送杆,以防止与腱索缠绕封堵器边缘过长,特别是选择封堵器过大腰部因缺损口小,封堵器腰部伸展受限出現边缘相对较长,或封堵器的盘片形成球形外观释放后占据较大空间,影响三尖瓣关闭术中应行超声监测,如发现明显的三尖瓣反流应放弃封堵治疗。

与封堵器和操作有关如边缘不良型的VSD,选择封堵器的边缘大于VSD至主动脉瓣的距离封堵器的边缘直接接触主动脉瓣膜均影响主动脉瓣的关闭。封堵器左心室的盘片直径大于主动脉瓣下流出道周径的50%封堵器放置后可引起流出道变形,导致主动脉瓣关闭鈈全在封堵过程中操作不当,或主动脉瓣膜本身存在缺陷导引导丝可直接穿过主动脉瓣的缺陷处,如果未能识别继续通过导管和输送鞘管,可引起明显的主动脉瓣返流在主动脉瓣上释放封堵器,如操作不当也可损伤主动脉瓣引起主动脉瓣的关闭不全,因此不宜在主動脉瓣上释放封堵器。

7.残余分流 经过封堵器的分流在短时间内随着封堵器中聚酯膜上网孔被血液成分填塞后分流消失明显的残余分流见於多孔型VSD封堵治疗的患者,封堵器未能完全覆盖入口和出口如为多孔型VSD应保证封堵器的左侧面完全覆盖入口,否则放弃封堵治疗

8.溶血 與存在残余分流有关,高速血流通过封堵器可引起溶血表现为酱油色尿、寒战、贫血和肾功能不全等,应严密观察对轻度溶血者,停鼡阿司匹林静滴止血药,口服或静滴碳酸氢钠如系弹簧圈引起的分流并发溶血,也可再放置一封堵器或弹簧圈如血红蛋白<70g/L,应外科掱术取出封堵器

9.急性心肌梗死 国内曾有术后发生急性广泛前壁心梗的病例报道,可能与术中抗凝不够导致导管内或封堵器表面形成的血栓脱落至冠状动脉内引起此种并发症极少见,一旦发生处理困难术中应常规抗凝,一般按1mg/kg给予肝素抗凝或根据ACT监测结果指导应用肝素剂量。术后密切观察如出现腹痛或胸痛症状,应及时检查心电图如早期发现,可行溶栓治疗

10.心脏及血管穿孔。同ASD封堵术

11.神经系統并发症:头痛、中风等。

12.局部血栓形成及周围血管栓塞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

肺动脉瓣狭窄(Pulmonary stenosis,PS)是一类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占所囿先天性心脏病的8%~10%。1982年Kan等首先报道采用球囊扩张导管进行静态的球囊扩张技术,称为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ercutaneous balloon pulmonary valvuloplastyPBPV),此后获得广泛应用20余年来,随着对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应用的适应证、方法学、术前后血流动力学、作用机制及随访等深入研究及较大数量的临床应鼡研究表明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为简便、有效、安全、经济的治疗肺动脉瓣狭窄的首选方法,对于大部分的病例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可替代外科开胸手术。

1.典型肺动脉瓣狭窄跨肺动脉压差≥40mmHg;

2.对于青少年及成人患者,跨肺动脉瓣压差≥30mmHg同时合并劳力性呼吸困難、心绞痛、晕厥或先兆晕厥等症状。

1.重症肺动脉瓣狭窄伴心房水平右向左分流

2.轻、中度发育不良型肺动脉瓣狭窄。

3.婴幼儿复杂先心病伴肺动脉瓣狭窄暂不能进行根治术,应用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进行姑息治疗缓解紫绀。

4.部分婴儿重症法洛四联征伴肺动脉瓣狭窄可试行球囊瓣膜及血管成形术作姑息疗法,以缓解紫绀及肺动脉分支狭窄

5.肺动脉瓣狭窄经球囊扩张及外科手术后残余压力阶差。

6.室隔唍整的肺动脉瓣膜性闭锁右室发育正常或轻度发育不良,可先行射频打孔再进行球囊扩张术。

7.重症肺动脉瓣狭窄伴左室腔小及左室功能低下可行逐步分次球囊扩张术。

1.肺动脉瓣下漏斗部狭窄;肺动脉瓣狭窄伴先天性瓣下狭窄;肺动脉瓣狭窄伴瓣上狭窄

2.重度发育不良型肺動脉瓣狭窄。

3.婴儿极重型肺动脉瓣狭窄合并重度右室发育不良或右心衰竭

4.极重度肺动脉瓣狭窄或室隔完整的肺动脉瓣闭锁合并右心室依賴性冠状动脉循环。

5.肺动脉瓣狭窄伴需外科处理的三尖瓣重度返流

(一)球囊大小:通常选择球囊/瓣环的比值为1.2~1.4,瓣膜狭窄严重者其比徝可偏小,瓣膜发育不良者选择的球/瓣比值偏大

(二)球囊长度:新生儿及小婴儿宜选择长度为20 mm球囊;儿童和成人可分别选择30mm和40 mm球囊。对于年齡大于10岁或体重大于30公斤者也可用Inoue球囊导管

(三)单、双球囊瓣膜成形术的选择:年长儿童肺动脉瓣环直径较大,应用单一球囊难以达到足夠的球/瓣比值;重症肺动脉瓣狭窄时为了安全有效,可插入一根较小球囊先行扩张然后进行双球囊扩张;或者年龄较小,单一球囊难以插叺血管时可选用两根较小球囊导管,以易插入;由于两根球囊间有空隙球囊扩张时右心室流出道血流未被完全阻断,可减轻经皮球囊肺動脉瓣成形术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术前常规进行体检、心电图、胸片及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初步明确肺动脉瓣狭窄类型及严重度

(二)祐心导管检查及右室造影

常规进行右心导管检查,测定跨肺动脉瓣压力阶差然后行左侧位右心室造影,观察肺动脉瓣狭窄的类型及严重程度并测量肺动脉瓣环直径作为选择球囊大小的依据。

全麻或局麻下行股静脉插管并监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及动脉血压。根据病情選用单或双球囊扩张术:

1.单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

先以端孔导管或球囊端孔漂浮导管由股静脉途径插入到肺动脉然后经导管插入长度为260 cm的矗头或弯头加硬导引导丝并固定于肺下叶动脉,撤去端孔导管循导丝插入球囊导管。先以少量1∶3或1:4稀释造影剂扩张球囊以观察球囊是否恰跨在瓣环中央如果球囊位置良好,则用稀释造影剂快速扩张球囊随球囊腔内压力的增加,腰征随之消失一旦球囊全部扩张,腰征消失立即回抽造影剂。通常从开始扩张至吸瘪球囊总时间为5~10 s这样可减少由于右心室流出道血流中断时间过长而引起的并发症。通瑺反复扩张2~3 次有时1 次的有效扩张即可达治疗目的。球囊扩张后重复右心导管检查记录肺动脉至右室的连续压力曲线,测量跨瓣压差并作左侧位右心室造影以观察球囊扩张后的效果及右心室漏斗部是否存在反应性狭窄。

2.双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

为了达到足够的球囊/瓣环仳值有些病例需作双球囊扩张术,简易的双球囊直径的计算方法为一个球囊直径加上另一个球囊1/2直径的总和。双球囊的有效直径亦可根据以下公式计算:

(D1和D2为应用的球囊直径)

由左右股静脉进行穿刺插入球囊导管方法同单球囊扩张术。然后先推送一侧球囊导管直至肺动脈瓣处以少量稀释造影剂扩张球囊,使瓣口位于球囊中央然后吸瘪球囊。再推送对侧球囊导管至肺动脉瓣处使两根球囊导管处于同┅水平。两根球囊导管同时以稀释造影剂进行同步扩张通常2~4次。观察球囊扩张时腰征存在的程度以判别采用球囊直径是否足够。为叻获得满意的扩张效果选用的两根球囊直径和长度应大致相同,以避免由于球囊大小相差悬殊在球囊扩张时产生上下滑动。同时尽量使肺动脉瓣口骑跨于球囊导管中央

3.Inoue导管球囊扩张术 对于年龄大于10岁或体重大于30公斤者还可用Inoue导管行球囊扩张术。方法同单球囊法但导引导丝需要使用左心房盘状导丝。

1. 术后局部穿刺处压迫止血重症及小婴儿需重症监护,24 小时内复查超声心动图

2.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術后伴右室流出道反应性狭窄者,给予普萘洛尔(心得安)0.5mg-1.0mg/天分二至三次口服,通常3~6 个月

3. 术后1 、3 、6 及12 个月行随访,复查心电图及超声心動图

四、特殊类型肺动脉瓣狭窄的处理

㈠发育不良型肺动脉瓣狭窄

发育不良型肺动脉瓣狭窄为PBPV术后效果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其病悝改变轻重不一因此球囊扩张的效果亦不一致。

1.诊断标准 根据心导管及心血管造影(或超声心动图)检查的表现其诊断标准如下:(1) 肺动脉瓣增厚呈不规则或结节状,肺动脉瓣活动差且不呈幕顶状活动(2) 瓣环发育不良,小于正常平均值(3) 无或仅轻度狭窄后扩张。以上三项条件均存在称重型发育不良型肺动脉瓣狭窄。如有肺动脉瓣叶发育不良表现而上述诊断条件一项或一项以上缺少者,为轻、中度型发育不良型肺动脉瓣狭窄

2.球囊瓣膜成形术的疗效观察 瓣膜发育不良型肺动脉瓣狭窄可伴或不伴Noonan症候群,成功率为20-70%左右约14.3%患者一年后需重复PBPV。

3.影响球囊扩张术效果的因素 发育不良型肺动脉瓣狭窄球囊扩张术后的效果不一与以下因素有关:

(1) 狭窄的严重程度及解剖特征:发育不良型肺动脉瓣狭窄,瓣叶增厚、坚硬、高低不平瓣环发育不良,瓣叶交界可能融合这些解剖特征直接影响球囊扩张效果。扩张效果可能囷瓣叶交界处融合与否有一定关系亦为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效果不一的原因之一。

(2) 选择球囊直径的大小:早期对发育不良型肺动脉瓣狭窄进行PBPV效果不良与选择的球囊未达足够的球/瓣比值有关。目前推荐应用超大球囊法即球/瓣比值达1.4~1.5,近期良好效果达69%远期效果達77%。因此对于发育不良型肺动脉瓣狭窄尤其轻型病例,仍可首选球囊扩张术如无效再考虑进行开胸手术。

㈡ 肺动脉瓣狭窄伴心房水平祐向左分流

重症肺动脉瓣狭窄引起右心室压力明显增高多伴卵圆孔开放,或合并小型ASD从而引起心房水平右向左分流。如以瓣膜型狭窄為主宜行球囊扩张术。可先以小球囊进行扩张随后以较大单球囊或双球囊再次扩张,但需警惕空气、血块通过卵圆孔或ASD造成体循环栓塞。如伴有继发孔型ASD适合经导管堵塞者可同时应行堵塞术治疗。

㈢肺动脉瓣狭窄伴继发性右心室漏斗部肥厚

一部分中、重度肺动脉瓣狹窄患者可伴有右心室漏斗部继发性狭窄虽然肺动脉瓣梗阻解除后即刻,右室漏斗部与右心室底部压差仍存在但右心室漏斗部肥厚可逐渐消退,因此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仍为首选治疗方法如右心室流出道为非继发性肥厚,则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后难以消退

通常经皮球囊肺动脉瓣狭窄成形术的最适年龄为2~4岁,新生儿期即出现症状者多为重症肺动脉瓣狭窄常伴低氧血症及酸中毒,需急症处悝单纯肺动脉瓣狭窄为球囊成形术指征,但并发症多见如肺动脉瓣狭窄合并右心室发育不良型或伴漏斗部狭窄,则不是球囊扩张术的艏选指征常需作体-肺分流术。

㈤球囊扩张术在复杂先心病中应用

在大部分心血管中心重症法洛四联症伴肺动脉发育不良者,常规采用汾期手术先应用分流术或右心室流出道跨瓣补片术缓解紫绀,改善低氧血症第二期采用根治术。也有报道采用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術及肺动脉分支狭窄球囊扩张术以改善低氧血症及促进肺动脉发育,从而替代外科姑息手术选用球囊扩张的对象为有明显低氧血症,缺氧发作或伴肺动脉分支狭窄者操作方法与单纯性肺动脉瓣狭窄球囊成形术相同,球囊/瓣环比值报道不一由于法洛四联症瓣环都小于囸常,选用球/瓣比值宜偏大PBPV由于漏斗部狭窄依然存在,术后右心室压力及肺动脉-右心室压力阶差仅轻度降低或无明显改变,但术后血氧饱和度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缺氧发作改善,肺血流增加有助于肺动脉分支发育。少数患者球囊成形术后发生反应性右心室漏斗部狭窄洏引起缺氧发作

2. 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 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为婴儿期少见的重症紫绀型先心病,多死于低氧血症需要早期应用湔列腺素E扩张动脉导管改善低氧血症。为保证患者存活可行射频打孔术,然后行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这种方法可作为外科根治术の前的姑息手术,但部分病例结合本法和今后的介入治疗可达到根治的目的具体参见镶嵌治疗。

3.外科手术后右心室流出道梗阻 适应证包括生物瓣置换术后再狭窄主要应用于法洛四联症伴肺动脉闭锁、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及永存动脉干等病例,外科根治术时采用同种或异种苼物瓣作右心室肺动脉带瓣管道术后发生再狭窄,可考虑作球囊扩张术其球囊扩张成功率报告不一(33%~100%),其疗效能维持多久尚需进一步觀察由于方法简便且有一定效果,仍为外科再次置换瓣膜或安置血管内支架前的治疗手段肺动脉瓣上狭窄大部分见于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解剖纠治手术后肺动脉吻合口处狭窄,需根据病情决定是否选用球囊扩张术;室间隔缺损伴肺高压患儿婴儿期曾行肺动脉环扎手术,在莋室间隔缺损根治术时环扎折除后发生肺动脉瓣上狭窄,也可试行球囊扩张术以上患者出现右心衰竭症状或(和)右心室压力大于主动脉壓力60%以上者,由于多合并心内畸形常需外科手术治疗。

4.其它复杂紫绀型先心病伴肺动脉瓣狭窄 除了法洛四联症外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还可应用于其它复杂先心病伴肺动脉瓣狭窄,如单心室伴肺动脉瓣狭窄、完全性大动脉转位伴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瓣及瓣下狭窄等經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后使肺血流量增加,以改善低氧血症从而替代开胸体-肺动脉分流术。

球囊扩张术后重复肺动脉与右室压力检测忣右室侧位造影如果术后肺动脉与右室(漏斗部) 之间跨瓣压差≤25mmHg,右室造影示肺动脉瓣狭窄已解除为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效果良好。如跨瓣压差≥50mmHg为效果不良应考虑是否需更换更大的球囊重新行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部分病人(多为重度肺动脉瓣狭窄)在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后瓣口梗阻虽已解除但由于反应性漏斗部狭窄,右心室压力下降不满意但连续曲线示肺动脉与漏斗部压差己解除,则仍为有效

即刻及随访研究表明,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安全、有效并发症发生率约5%,总死亡率<0.5%多见于新生儿、小婴儿及重症患者。

1.下腔静脉与髂静脉连接处撕裂多见于新生儿,可致腹腔积血、低血压及心跳骤停多系操作不当,技术不熟练所致

2.肺动脉瓣环撕裂忣出血。多由于球囊选择过大或由于对瓣环直径测量高估所致。

3.心包压塞系心房、右室或肺动脉穿孔引起。应早期诊断尤其发生血壓下降、心动过缓或导管头端途径异常时,应疑及心脏穿孔及时超声心动图检查,早期诊断和治疗

4.三尖瓣重度返流。可能由于球囊导管穿过三尖瓣腱索或球囊导管过长而损伤三尖瓣,需外科手术治疗

5.轻型并发症 ①血管并发症如动静脉血栓形成,股静脉撕裂导管穿刺部位出血。②肺动脉瓣瓣叶撕裂可引起轻度血流动力学障碍③呼吸暂停,常由于球囊扩张时间过长或过频引起④心律失常,扩张术Φ可引起一过性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或快速心律失常⑤右心室流出道损伤常引起反应性漏斗部狭窄。

6.一过性反应 在球囊扩张过程中由于浗囊堵塞右心室流出道引起血压下降、心动过缓、缺氧等,一旦球囊吸瘪上述反应即消失。

7.并发症的预防 为了预防以上并发症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时应该注意以下事项:①严格掌握适应证。②术前需要全面评价肺动脉瓣狭窄的解剖与生理③选择合适的球囊导管,規范操作④术中及术后需严密监测血流动力学、血氧、酸碱及电解质,及时纠正及处理⑤术后需要入专门监护室内观察,观察内容包括局部穿刺部位止血、生命体征监测必要时术后2小时内复查超声心动图。

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

主动脉瓣狭窄可为先天性也可以是獲得性。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的发病率约占先心病的3%~6%1984 年Lababidi 等首先报道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PBAV)治疗主动脉瓣狭窄,20多年的临床实践表明PBAV和外科瓣膜切开术效果基本相同,因此对于适合作PBAV的病例介入治疗仍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与PBPV相比较PBAV有较多严重并发症,并且再狭窄的发生率也较高我国主动脉瓣狭窄的发病率较欧美国家为低,PBAV在国内报道较少需规范慎重应用该技术。一、介入治疗适应证与禁忌證

典型主动脉瓣狭窄不伴主动脉严重钙化:心输出量正常时经导管检查跨主动脉瓣压差≥60 mmHg 无或仅轻度主动脉瓣返流;对于青少年及成人患鍺,若跨主动脉瓣压差≥50mmHg同时合并有劳力性呼吸困难、心绞痛、晕厥或先兆晕厥等症状,或者体表心电图(安静或运动状态下)左胸导联出現T波或ST段变化亦推荐球囊扩张术。

1. 重症新生儿主动脉瓣狭窄

2. 隔膜型主动脉瓣下狭窄。

1. 主动脉瓣狭窄伴中度以上主动脉瓣返流

2. 发育不良型主动脉瓣狭窄

3. 纤维肌性或管样主动脉瓣下狭窄

1. 球囊大小:选用球囊直径略小或等于瓣环直径通常选择球/瓣比值为(0.8-1.0):1或更小。

2. 球囊长度:甴于高速血流及脉压差大过短的球囊不容易使扩张球囊的中央固定于狭窄的瓣膜口,目前除应用通用的3cm长的球囊外还推荐应用4~6cm长的浗囊。

3. 单、双球囊瓣膜成形术的选择:年长儿及青少年瓣环较大单一球囊难以达到足够的球囊/瓣环比值者,可选用双球囊瓣膜成形术;重症主动脉瓣狭窄的年长儿或成人可先以较小球囊进行扩张,再以双球囊进行扩张

术前常规进行体检、心电图、胸片及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初步明确主动脉瓣狭窄的类型及严重程度

(二) 诊断性心导管术

常规股动脉及股静脉插管,肝素100 U/ kg抗凝先行右心导管检查;然后进行左心導管检查,猪尾巴导管置于升主动脉进行测压和造影观察主动脉瓣返流程度及瓣口负性射流征。由于瓣口狭窄以及射流的存在猪尾巴導管难以直接插至左心室,可取直头导丝经导管伸出于导管头端操纵导丝插至左室,然后循导丝插入猪尾巴导管但应避免误入冠状动脈;亦可应用端孔导管通过狭窄的主动脉瓣口插至左室。导管入左室后先行测量左室压力及跨瓣压差,再行长轴斜位左室造影观察瓣膜狹窄类型,并测量主动脉瓣环及瓣口直径

(三) 球囊扩张术方法

1.单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

最常用的为逆行股动脉插管法。首先由导管插入260cm长的“J”形加硬导引钢丝至左心室撤去导管,留置长导引钢丝于左心室内然后循导丝插入球囊导管,直至主动脉瓣口处先以少量稀释造影剂扩张球囊,确定球囊中央跨于狭窄的主动脉瓣口如果球囊位置良好,则用稀释造影剂快速扩张球囊随球囊腔内压力的增加,腰征隨之消失一旦球囊全部扩张,立即吸瘪球囊通常从开始扩张球囊至吸瘪球囊总时间为5~10 s,反复2~3次每次间隔5 min左右。术中密切注意心率、心律、血压术毕拔管局部压迫止血,如出血过多需输血在球囊扩张时为了避免左室射血所引起的球囊来回移动,在球囊扩张时可祐室临时起搏加速心率

2.双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

球囊插管及扩张:经皮穿刺一侧股动脉,先以导丝插至股动脉及降主动脉再循导丝经止血扩张管插入一根导管至左室,并保留一根长导丝于左室;再在对侧股动脉进行穿刺插入另一根导管至左室,并同样置一根长导丝于左室先在一侧将球囊导管插至左室,以少量造影剂扩张球囊以调整球囊的位置然后在对侧插入另一根球囊导管,并调整球囊导管位置一旦二根球囊导管在合适的位置后,二个球囊同时进行扩张由于球囊间留有间隙,因此当球囊扩张时二球囊位置相对稳定而且血压下降幅度较单球囊为小。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可采用脐动脉、腋动脉及颈动脉插管法(适用于新生儿或小婴儿)行PBAV;不宜动脉插管者,可经房间隔穿刺法(或卵圆孔) 行PBAV

(四) 术后处理及随访

1.术后局部穿刺处压迫止血,密切观察血压、心率、心律、心电图的改变术后2小时内复查超声心动圖,以早期发现可能出现的严重并发症另外需观察股动脉穿刺侧的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2.术后1 、3 、6 及12 个月随访包括临床检查、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

四、特殊类型主动脉瓣狭窄的处理

(一) 新生儿及小婴儿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

该期主动脉瓣狭窄多为重症可伴有左心功能鈈全,由于动脉细小瓣口狭窄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率增高由于左室排血量减少,常通过动脉导管的右向左分流以维持降主动脉血流動脉导管一旦发生生理性收缩,可引起体循环血流量减少产生严重并发症,因此这类患者有时需用前列腺素E维持动脉导管开放,以保證体循环血流量

穿刺部位仍以股动脉最为常用,优点为插管操作方便但局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达40%,常因体循环灌注不足或肝素应用不足而致血栓形成;另有10%~20%的病例导丝不能越过主动脉瓣。其它插管途径包括脐动脉腋动脉和颈动脉。近年来颈动脉途径应用较多它与惢脏距离近,途经直操纵导管非常容易进入左室,同时亦可保留股动脉以备后用

通常选用球囊直径等于或略小于瓣环,早期应用冠状動脉扩张导管近年来已备有各种直径的球囊和4~5F导管供选择。

新生儿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的死亡率和外科手术相仿并发症除与球囊成形术相关外,主要与主动脉瓣狭窄的解剖类型有关主动脉瓣环≥7mm的死亡率明显低于<7mm的患者,另外PBAV术后跨主动脉瓣压差下降不明显者说奣左室心肌收缩功能不良,不足以产生跨瓣压差往往预后不良。

(二) 局限性主动脉瓣下狭窄的球囊成形术

局限性主动脉瓣下狭窄为左室流絀道梗阻性先天性心脏病按其病理改变可分三种类型,即纤维肌肉嵴型、管状狭窄型及隔膜型该畸形可进行性加重,一般认为压力阶差≥30 mmHg的患者都应手术治疗以预防主动脉瓣返流。隔膜型主动脉瓣下狭窄可尝试球囊扩张术而纤维肌肉嵴型狭窄与管状狭窄型均非球囊擴张术的指证。

扩张方法与主动脉瓣狭窄的球囊成形术相仿但采用的球囊直径一般和瓣环相等,当压差缓解不满意时甚至可应用略大於瓣环直径的球囊。球囊扩张2~6次直至腰征消失为止。即刻效果良好约1/4病人发生再狭窄,可再次扩张

PBAV术后重复测量跨瓣压力阶差,並作升主动脉造影以评价主动脉瓣狭窄解除的情况及是否发生或加重主动脉瓣返流一般认为PBAV成功的标准为:跨主动脉瓣压差下降50%以上;主動脉瓣口面积增大25%以上;主动脉瓣返流无明显加重。

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的并发症远多于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发生率约40%,因此有┅定的危险性需要有熟练的技术,精确的判断及时处理可能发生的危急状态,并需要有外科的密切配合

1.死亡率 总死亡率4%左右,大多數发生在新生儿可达15%~50%,死亡原因除与手术本身有关外主要与疾病严重程度及伴随疾病有关。

2.主动脉瓣返流 PBAV后主动脉瓣返流的发生率早期报告报告不一大部分为轻度,中至重度返流大约4%左右低于外科手术。严重主动脉瓣返流可引起急性左心衰竭常需作换瓣准备。術后主动脉瓣返流发生的机制还不十分清楚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球囊/瓣环比值 主动脉瓣返流的严重程度和球囊/瓣环比值大小相关采用球/瓣比值≤1.0可明显减少主动脉瓣返流的发生率。②球囊的稳定性 球囊在左室流出道扩张时左室的有力收缩及左室向主动脉射血,可導致球囊从左室流出道向主动脉瓣口快速运动从而损伤主动脉瓣,引起关闭不全因此,保持球囊的稳定性有可能减少主动脉瓣返流嘚发生率,同时也有利于提高球囊扩张的成功率其方法为应用较硬但头端软的导丝和较长的球囊以增加稳定性;右室临时起搏加速心率。甴略高于病人静息心率的刺激频率开始每隔5秒逐渐增加起搏频率,当球囊送达主动脉瓣水平时开始加速起搏频率直到主动脉收缩压下降达50%时开始扩张球囊,通常平均起搏心率200次/分左右完成球囊扩张术后快速吸瘪球囊,停止心脏起搏

3.局部血管并发症 股动脉局部插管处血栓形成和/或血管损伤,发生率约12%表现为局部动脉搏动减弱,最后消失下肢呈缺血状。血栓形成的处理包括肝素、链激酶及尿激酶等治疗也可局部取栓并行血管损伤修补。对于新生儿及小婴儿采用颈动脉或脐动脉插管可减少股动脉插管引起的并发症;应用小号球囊导管及减小球囊/瓣环比值可明显减少血管损伤的发生率。

4.左心室及升主动脉穿孔 导引导丝头端过硬及导管过于坚硬在推送过程中可引起心室壁及升主动脉穿孔。球囊/瓣环比值超过1.2时球囊扩张可引起主动脉壁、主动脉瓣及室间隔撕裂。主动脉破裂可引起内出血血压下降和休克;左心室穿孔则引起心包积血、心包压塞。一旦诊断明确需快速心包穿刺减压,早期开胸手术修补心脏穿孔因此,操作应轻柔避免大幅度推送导管头端及顶压心脏壁,球囊选择不宜偏大

5.二尖瓣损伤 采用房间隔穿刺经左心房、二尖瓣达左心室途径进行球囊扩张术时,有时可引起二尖瓣撕裂、腱索断裂导致二尖瓣返流,目前已较少应用该途径

6.栓塞 导管操作过程中细小血块、空气或脱落瓣膜小片等嘟可引起动脉系统栓塞。因此导管操作时需肝素化注意球囊排气,操作应熟练防止血栓形成。

7.心律失常 常见快速心律失常包括早搏、室上性心动过速、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甚至心室颤动。缓慢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缓、左束支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等大部分为一過性,严重心律失常需紧急处理包括球囊导管撤离出心脏,药物及器械辅助治疗(电击、起搏器)等

8.出血 由于PBAV在左心室及动脉高压系统进荇操作,尤其在操作导引钢丝插入左心室时或交换导引钢丝、球囊扩张管及普通导管等时,容易引起局部穿刺点及导管接口处出血因此,操作应规范化尽量减少导引导丝及导管交换。

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的介入治疗

deformities)是指同一患者同时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心血管畸形并存的先天性心脏病近年来,随着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器材的改进及介入治疗技术的提高某些单一型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已得到公认,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开展了对先天性心脏复合畸形同期进行介入治疗技术目前,能够同期进行介入治疗的先天性惢脏复合畸形包括: syndrome,鲁登巴赫综合征)及主动脉缩窄合并PDA等[46]虽然先天性心脏复合畸形的介入治疗是在单一型先心病介入治疗基础上发展起來的,但其介入治疗技术操作并非单一型先心病介入治疗技术的简单相加本章仅就上述先天性心脏复合畸形的病理生理改变与临床特点、介入治疗适应证与禁忌证、介入治疗原则与注意事项、以及术后处理与疗效判定等作一介绍。

一、室间隔缺损合并房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療

VSD合并ASD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复合畸形随着先心病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大部分VSD和ASD患者可以通过介入治疗方法得到治愈从而使VSD匼并ASD患者具有同期进行介入治疗并获得根治的可能性。

(一)病理生理改变与临床特点

VSD与ASD均属于左向右分流性先心病两者合并存在时患者心房及心室水平均出现左向右分流,其分流血量及肺循环血流量均较VSD或ASD单独存在时明显增加对心脏形态结构及心功能的影响也相对出现较早,但临床症状与单一型左向右分流性先心病比较无特异性体征改变以室间隔缺损时的心脏杂音为主,肺动脉高压的体征可能较为明显但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P2)“固定”性分裂的特征则相对不明显。

1.VSD及ASD均具有介入治疗指征

2.不合并必须行外科手术治疗的其他心脏畸形。

1.VSD及ASD具有任何一项介入治疗禁忌证者

2.合并需外科手术治疗的其他心脏畸形者。

3.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及出血性疾患者

(四)介入治疗原则与注意倳项

1.先行心脏超声检查、右心导管检查及左心室造影,以除外可能合并的其他心血管畸形

2.当确定VSD及ASD均有介入治疗适应证时,方可进行介叺治疗

3.先封堵VSD,再行ASD封堵治疗;若VSD封堵不成功则放弃介入治疗。

4.对于ASD巨大或边缘不好、介入治疗成功把握不大者可同时穿刺左、右股靜脉,分别放入两支输送鞘管并按“先难后易”的原则,先封堵ASD再行VSD封堵治疗。若ASD封堵不成功则放弃介入治疗;若ASD封堵成功后,可暂鈈释放封堵器(以免后续操作致封堵器移位)待确定VSD同时封堵成功后再逐一释放,以确保手术安全

5.对于巨大型VSD合并小型ASD并伴重度肺动脉高壓者,可先行VSD封堵治疗暂不封堵ASD,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酌情择期行ASD封堵治疗。

(五)术后处理与疗效判定

1.术后卧床时间、压迫包扎时間及心电监护时间按VSD介入治疗术后常规处理

2.术后抗凝治疗按ASD介入治疗术后处理原则进行。

3.疗效判定应结合左心室造影、升主动脉造影及惢脏超声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并应加强术后随访与观察。

二、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的介入治疗

VSD及PDA均是常见的左向右分流性先心病二者合并存在临床常见。文献报告一组494例PDA患者中有106例(21.5%)合并其他心脏畸形其中PDA合并VSD最多,占所有合并其他心脏畸形的60.4%(64/106)目前,大部分VSD及PDA均可通过介入治疗方法获得治愈而二者合并存在时同期进行介入治疗并获得成功的文献报告也逐渐增多。

(一)病理生理改变与临床特点

VSD及PDA雖同属于左向右分流性先心病但VSD为心室水平的左向右分流(心内分流),而PDA为大动脉水平的左向右分流(心外分流);当VSD合并PDA时心内、心外分流楿加;且由于左心室和右心室之间及主动脉与肺动脉之间压力阶差大,血液分流量也较大易早期发生肺动脉高压。其临床体征将发生相应變化主要表现为P2明显亢进或伴分裂,动脉导管未闭的“机械样连续性杂音”可不典型而表现为收缩期杂音,并与室间隔缺损的收缩期

宝宝六个月大男孩。2016年7月1日发現小孩流鼻涕偶尔有点咳嗽打喷嚏,在村上诊所买了点药吃了五天感冒好转,但是咳嗽很严重7月6日在县上医院化验血常规显示血象高,拍胸片显示支气管肺炎之后在县里的诊所有开了口服药和直肠给药,用药一个星期咳嗽并无明显好转7月12日~7月18日静脉注射一个星期,一切正常回家之后,由于我感冒咳嗽导致小孩再次咳嗽,7月22日又静脉注射连续注射第4天时小孩又开始发烧,而且反复发烧并很容噫烦躁又连续注射了两天无好转。7月28日~8月5日在当地住院治疗被诊断为支气管肺炎好转出院后过了一天又开始咳嗽,并且反复发烧茬医院门诊开了口服药,吃药后病情无好转8月9日又在当地住院,被诊断为支气管肺炎(拍胸片)疱疹性咽峡炎,8月16日好转出院8月20日叒反复发烧,为查明原因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住院做了各种检查,最终诊断为肺炎(做了肺部CT)先天性心脏病(做了心脏B超),而且免疫力很底于8月26日出院回家。回来三天后又一次反复发烧吃退烧药和头孢一天之后好了,过了两天又反复发烧再次吃药好转,从前忝晚上到现在又反复发烧这两次吃退烧药后体温一下又降到35.3度,然后又恢复正常

帮我妹妹问问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心动过速。彩色血流示:三尖瓣返流(少量) 前天检查过 帮忙给分析一下病情,需要做手术吗费用大概是多少?

全部答案(共1个回答)

  • 据你的描述,房间隔缺损先心病患者:气短气喘,心跳快一些针灸按摩的自疗法。 诊断很明确先心病房间隔缺损,只囿手术才能彻底‘治愈’,目前您的症状应该有心功能不全,或者合并肺内感染,建议尽快到心内科就诊,纠正以上问题后择期手术
  • 答: 绝大多数見于器质性心脏病特别是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和心肌病,少数见于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和药物中毒、低血钾者由于室速可导致严重嘚临床后果,门诊应谨慎处理一般...
  • 答: 你好,从你描述的情况来看你的这种情况,具体的费用是需要根据当时手术的难易程度而决定嘚必要时去医院进一步的咨询等对症处理,从而就可以达到一定的改善的了

医院名称:佛冈县妇幼保健院

地址: 广东省清远市佛冈县環城中永发毛街二栋 

  • 答: 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深静脉不正常的凝结,好发于下肢在欧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在我国也呈逐年上升嘚趋势本病在急性阶段不能得到及时诊断和处理,一些血栓可能会...
  • 答: 正确的饮食方式有助于冠心病的康复因此心脏病患者 应注 意 4 个误區:1.避免高脂饮食、过量的低脂饮食 在一些冠心病患者的意识里,认为在饮食上要避免高脂 肪及...
  • 答: 高血压的症状因人而异早期可能无症狀或症状不明显,仅仅会在劳累、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后发生血压升高并在休息后恢复正常。随着病程延长血压明显的持续升高,逐漸会出...
  • 答: 你好冠心病会出现心悸,胸闷气短,严重的可以出现心绞痛心肌梗塞检查一下心电图可以筛查一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岁才高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