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环疫苗能免疫母猪吗,免疫效果怎样。怀孕母猪的饲养管理可以用吗

猪圆环病毒病疫苗免疫效果的比较研究——所有资料文档均为本人网络收集,全部是文..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猪圆环病毒病疫苗免疫效果的比较研究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猪圆环病毒2型疫苗的应用现状r如何????
猪圆环病毒病(PCVD)是由猪圆环病毒2型(PCV2)引起的猪传染性疾病,是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之后新发现的又一重要疫病。自1997年Clark等首次分离到猪圆环病毒2型(PCV2)以来,该病已给全世界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2008年第20届国际猪病大会(20th IPVS)上,人们更将其列为当前危害养猪业发展的头号疫病。我国自2000年报道猪群中存在PCV2感染的血清学证据以来,各地区陆续报道,流行范围已波及全国,猪群平均阳性率38.47%,猪场阳性率58.75%以上,危害日趋严重。
1猪圆环病毒
猪圆环病毒(PCV)属于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是目前已知脊椎动物病毒中最小的病毒。病毒粒子无囊膜,为单股环状DNA病毒,基因组全长约1.76 kb。PCV包括PCV-1和PCV-2两种基因型。PCV-1分离自污染的PK-15细胞,对猪无致病性,但广泛存在于猪体内及猪源细胞系。PCV-2分离自发生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的猪群,除引发仔猪PMWS外,还可导致母猪繁殖障碍、猪皮炎肾病综合征(PDNS)、新生仔猪先天性震颤(CT)、增生性坏死性肺炎(PNP)和肠炎等疾病,同时也是猪呼吸道病综合征(PRDC)的原发病原之一。
目前已鉴定出3种基因型的PCV-2病毒,分别为PCV2a、PCV2b和PCV2c,只有PCV2a和PCV2b发现自PMWS病例。调查显示,PCV2c仅于20世纪80年代在丹麦出现过,至今尚无流行报道;l997—2003年间,猪场中以PCV2a占主导,而自2004年后,PCV2b则越来越普遍,通常认为PCV2b的毒力更强,是造成当前PCVD广泛流行的主要原因。在PCV中发现的至少6个开放阅读框(O R F)中,0RFl编码两种复制酶蛋白,参与病毒复制;ORF2编码核衣壳蛋白,是病毒主要的免疫原性蛋白;0RF3编码一种小分子量蛋白,与PCV-2诱导的细胞凋亡作用相关,其他O R F的功能目前尚不清楚。
2 PCV2疫苗及其特性
目前市场上主要有4种商品化的PCV-2疫苗,其商品名及相关特性见表1。梅里亚动物保健公司研发的PCV-2疫苗(Circovace)为全病毒灭活苗,适用于母猪免疫,该产品于2007年9月首次在欧洲获得批准文号,已在法国、德国和丹麦等国家进行了多次的田间试验。由于PCV-2难培养、生长慢,考虑到病毒培养成本高、周期长,人们又摸索出了一些新的方法来制备PCV2仔猪用疫苗,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类是亚单位疫苗,如勃林格殷格翰动物保健公司的PCV2疫苗(CircoFlex)和英特威/先灵葆雅动物保健公司的PCV2疫苗(Circumvent),原理是将PCV2基因组中编码免疫原性蛋白的O R F2片段插入到昆虫杆状病毒中,通过培养昆虫杆状病毒即可快速、大量获得具备免疫原性的PCV2核衣壳蛋白,再将其制备成疫苗,大量田间试验表明该类疫苗可为仔猪提供良好的免疫保护:另一类是嵌合病毒灭活苗,原理是用PCV-2的O R F2片段置换不致病的PCVl中的0RF2片段,即获得了PCVl一PCV2嵌合病毒,具有与PCV-2类似的免疫原性。富道动物保健公司研制的PCV2疫苗即是采用了这种技术,最先认为该嵌合病毒可作为活苗应用,但试验中发现活苗中的嵌合病毒易被母源抗体中和,遂将其灭活制得PCV-1-PCV-2嵌合灭活苗,并于2006年在美国第1个获得了完整的许可证。迄今,多批试验表明,嵌合病毒灭活苗可为猪群提供较好的免疫保护,特别在抑制病毒、减少病毒血症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近年来,以上PCV-2疫苗已在部分国家和地区进行了注册(表2),并在该病的防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尚无注册及国产的PCV-2商品化疫苗。
3 PCV2疫苗应用现状
自PCV-2疫苗上市以来,疫苗免疫已成为防治PCV2感染的重要手段。目前主要有两种可供选择的免疫接种方法:一种是母猪免疫,通过母源抗体的传递来预防仔猪发生早期感染,待仔猪建立自身主动免疫后来抵御后期的野毒感染;另一种是仔猪免疫,在感染前进行免疫接种,诱导仔猪建立完全、坚强的免疫应答反应。此外,选择单针还是双针的疫苗也是人们讨论的话题,一般从免疫学原理上分析双针的保护效果应好于单针,但多数认为需要考虑到疫苗的效力和猪场感染压力。最近有试验表明,在断奶后接种PCV2灭活苗可改善生产指标,并减少排毒量,单针2 mL以及双针l mL的疫苗在安全性和保护性上与双针2 mL疫苗差异不大。
PCV-2可感染各阶段的猪只,但以威胁仔猪为主。通过对母猪免疫,既可对母猪产生保护,也可经母源抗体为仔猪提供保护,使得大多数仔猪在PCV2早期感染前获得一定程度的被动免疫。然而,目前人们仍持有一定的疑问,即仔猪通过被动免疫获得保护的时间有限,当母源抗体在3~8周下降到较低水平、环境中野毒的感染压力较大时,对于保育猪,特别是10周龄后的肥育猪是否能获得足够的保护?在欧盟,专家表示Circovac@可为断奶仔猪提供近5周的免疫保护。虽然实际生产中提供的保护时间可能会更久,但至今尚未有明确的报道。由于大龄猪对PCV2感染的耐受力增加,母猪免疫可为猪场带来显著的生产效益。相对而言,仔猪免疫是直接诱导猪体产生主动免疫应答反应。事实证明,仔猪免疫后建立的免疫保护可持续到肥猪出栏。目前,CircoFlex和Suvaxyn PCV-2已被批准用于3或4周龄以上仔猪的免疫,在许多国家都有注册推广使用。
最近,美国和加拿大的学者报道了采用以上4种PCV-2疫苗进行的多项试验(表3)。加拿大77家猪场比较了母猪接种Circovac疫苗的免疫效果,接种半年后,猪群平均死亡率由l2.6%下降至5.2%;另一家规模猪场将保育猪分成2组,分别接种CircoFlex疫苗和不含疫苗的安慰剂,结果育成期免疫组死亡率为2.4%,而对照组则为9.5%;美国采用Suvaxyn PCV2疫苗在6个猪场进行了比较研究,生长/肥育期未免疫时平均死亡率为7.7%,而接种疫苗后死亡率仅为1.8%;加拿大还进行了Circumvent疫苗接种试验,保育和肥育期未免疫组的总体死亡率为9.3%,免疫组死亡率为2.1%。
目前PCV-2疫苗已在预防PCVD上发挥了显著的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进口商品化PCV2疫苗将会逐渐走进我国市场,并且我国也正在自主研发国产化的PCV2疫苗。然而,在当前我国尚未有PCV-2疫苗、并且PCV-2流行逐年上升、流行范围逐步扩大、各生长阶段猪感染严重、混合感染突出的情况下,我们需要通过综合防制措施,如加强饲养管理(包括全进全出、减少猪群流动和应激等),完善生物安全工作(包括引种、隔离和消毒等),做好猪群基础病的免疫接种(包括猪瘟、伪狂犬病和喘气病等),实施合理的药物保健及治疗等进行防治。此外,要特别关注矿物油佐剂疫苗,尤其是众所周知的猪喘气病(MPS)疫苗油佐剂激发PCV-2复制,导致PCVD的问题。姜平:PCV2亚型间混合感染给圆环病毒疫苗提出更高要求-手机猪e网
姜平:PCV2亚型间混合感染给圆环病毒疫苗提出更高要求
发布时间:14-12-08 09:45:45
  &姜平,博士,教授,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预防兽医学系主任,农业部动物细菌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生猪产业体系猪病防控岗位专家。先后主持国家和部省级研究课题25项。研究领域涉及畜禽重要疫病病原分子流行病学、致病机理、诊断和免疫研究。
  近年来,圆环病毒疫苗研究已经有比较大的突破,圆环病毒疫苗虽然有所普及但程度还远远不够。根据目前国内生猪养殖状况预测,规模化猪场全部使用圆环病毒疫苗的话应该能达到2.5亿头份的市场容量,但现在(2013年数据)实际上只有1.5亿头份,使用猪场还不够多。
  圆环病毒的危害除了仔猪断奶综合症、母猪繁殖障碍等之外,也有很严重的免疫抑制。目前临床上猪群亚健康状况非常普遍,感染圆环病毒免疫力降低,但是没有造成严重的发病死亡。PCV2a和PCV2b混合感染增多,致病力加强,以前注射疫苗能够抵抗得住,现在抵抗不住发病了,这是一个新的动态。还有一个变化是猪群发病日龄推迟,原来在保育舍发病,现在推迟到了育肥舍100日龄左右。继发细菌感染增多,存在和蓝耳病一样的免疫抑制问题。
  亚型间混合感染可能使致病力增强,发病日龄推迟
  圆环病毒也有基因变异问题,世界公认的分型有PCV2a、PCV2b和PCV2c,主要起致病作用的还是PCV2b,目前国内还没有发现PCV2c。去年美国发现圆环病毒新的流行动向。在美国,圆环病毒免疫密度高达95%,但还是有很多猪场发病。调查结果显示,很多病例是PCV2a和PCV2b混合感染,因此美国学者推测是不是混合感染的原因,使得圆环疫苗的保护降低了。这是未来要研究的内容方向之一。另外,一些打了圆环病毒疫苗的猪场发病,剖检发现肺脏病变和以前不一样,原来主要是肺部塌陷、弹性降低,新出现的临床表现为肺水肿型,这种情况国内也非常多。国外对这种现象进行监测,初步认为基因变异不致于造成这种变化,但是确切原因还没找到。圆环病毒病国内的流行情况,根据我们实验室的监测数据,2002年以后基本都是PCV2b在致病,尤其最近这两年免疫后猪场发病的情况也发现PCV2a和PCV2b混合感染增多了。还发现一些和其他病原的混合感染,包括PCMV和TTV2,圆环病毒防控还是有一定复杂性。
  研究人员还发现,圆环病毒病发病日龄有所推迟,发病时间从原来45-85日龄现在推迟到70-140日龄。临床上还是会出现一些僵猪、肾脏发灰、发黄的情况。PMWS发病的原因首先的PCV2感染,其次还有一些环境诱因,涉及饲养管理、免疫应激和混合感染。
  2010年以前,国内没有圆环病毒疫苗的时候,控制圆环病毒病主要是20天60条计划,哺乳期做几条、保育期做几条,都是综合性防御措施。疫苗出来以后,怎么使用好疫苗,预防3周龄仔猪感染是个关键。如果仔猪在3周龄哺乳期感染病毒量大的话,即使当时不发病,到了70-80日龄就会开始发病,所以要做好这个关键点的免疫。一是母猪免疫,二是仔猪2-3日龄免疫,要求免疫抗体产生要快。现在发病日龄推迟,又要要求疫苗的免疫持续期要长。根据圆环病毒新的流行变化趋势和免疫反应的要求,从仔猪3周龄产生抗体,到易发病的140日龄,全程要求抗体要高,产生抗体要早,持续时间要长,这对疫苗产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同毒株间交叉保护较好,不同生产厂家质量控制影响疫苗质量
  目前,国外猪圆环病毒疫苗有亚单位疫苗和全病毒疫苗两种,临床效果好,免疫密度可达到50%-90%。目前国产圆环病毒疫苗只有全病毒灭活疫苗,五个毒株分别是SH、LG、DBN-SX07、WH和ZJ/C。疫苗使用的种毒决定了免疫原性的好坏,但国内这些毒株其实基本都是一样的,除了LG是PCV2a,其他几个都是PCV2b。毒株差别不大,不同厂家的生产质量还是有差别的。
  疫苗质量控制的关键在于原料控制、工艺控制、半成品控制和成品控制。
  原料控制主要包括种毒、细胞系和血清等。理论上讲猪圆环病毒各亚型之间都有较好的交叉保护。但是据2012年美国的一篇研究报道介绍,PCV2b的免疫效果要优于PCV2a。细胞系是病毒赖以生存的环境,筛选最适合该病毒生长的专用细胞,可以使病毒滴度提高100倍。南京农业大学研究团队研发的猪圆环病毒高滴度病毒培养专用细胞已经获得国家专利,普通细胞培养猪圆环病毒滴度只能达到104-105,专利细胞就能达到106以上。
  病毒滴度是全病毒灭活疫苗抗原含量的一种表示方法,但是病毒滴度的测定方法很重要,不同测定方法、方法标准不标准对结果影响差异很大。病毒灭活后抗原性会发生一定改变,通过我们实验室的研究发现,单克隆抗体夹心ELISA可以用于疫苗生产过程中病毒抗原的检测,以便控制疫苗成品的质量,比其成品质量时采用普通ELISA或者其他方法测定更为及时可靠。
  但是病毒滴度TCID50不能绝对的来反映疫苗的免疫源性,疫苗的免疫源性用最小免疫剂量来衡量更科学。TCID50越高,不代表抗原免疫源性就越好。比如TCID50是108,最小免疫剂量是107,那么这个疫苗的免疫源性就不够高。如果TCID50同样是108,但最小免疫剂量只有105,那么后面这个疫苗的免疫源性明显要比前者好。病毒滴度和最小免疫剂量之间差距可以反映种毒的品质。
  为了提高疫苗的抗原含量,除了使用专利细胞系培养,增加病毒滴度,还可以采用悬浮培养等先进生产工艺。目前悬浮培养新技术主要应用在口蹄疫疫苗的生产,技术相对成熟,其他疫苗的应用技术还在探索和研究。复合抗原以及重组蛋白表达抗原也是未来猪圆环病毒疫苗研发的重要方向,既有亚单位抗原又有全病毒抗原混合在一起,可以提高抗原含量。
  灭活工艺对抗原含量影响同样很重要。一般说明书所指的TCID50值都是疫苗灭活前的病毒滴度,但如果灭活过程处理不好,会造成抗原含量的减损。常用灭活剂有甲醛、BEI、BLP等。除了选择适当的灭活剂,还要严格灭活检验。灭活后在细胞连续传代3代,检查灭活效果。
  此外,免疫佐剂对疫苗质量也有一定影响。目前,所有国产圆环疫苗都采用油性佐剂,因此,仍有一定副作用。猪用水性佐剂是未来猪圆环病毒疫苗研发的重要方向。
  圆环疫苗成品检验方法有待改进,免疫两次效果较好
  仔猪攻毒保护试验和小鼠参考疫苗检验系统是目前国内唯一经过农业部认证的检测标准,也是国际通用的参考标准。小鼠抗体免疫试验中,将免疫待检疫苗小鼠产生的抗体水平与免疫参考疫苗小鼠产生的抗体相比较,高于参考疫苗的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参考疫苗是指通过猪体免疫试验,检验合格的疫苗产品。目前,有些国产圆环疫苗质量检验采用仔猪攻毒保护试验,试验猪的标准有待规范和提高。
  猪圆环疫苗使用效果的临床评价不能只谈保护率,除了死亡率和发病率,还包括提高猪群的生长速度、整体均匀度、降低料肉比、减少细菌感染和减少疾病治疗成本等生产指标。
  圆环疫苗的免疫一般打两次比较好,有些进口产品采用新型水性佐剂,缓释效果较好可以打一针,一般国产疫苗打一次的效果不如打两次。尤其是当前发病日龄推迟的情况下,第二次疫苗免疫可以激发第一次的免疫效果,免疫期持续更长。如果母猪接种过圆环病毒疫苗,小猪首免建议在3-4周龄,如果母猪没有免疫,则小猪在2周龄接种疫苗免疫,以确保在3周龄产生免疫力。
  母猪圆环病毒病的发病特点是怀孕早期感染,主要是第一胎母猪和第二胎母猪,对高胎龄母猪来说影响不大,因此我不建议&一刀切&普免。&一刀切&不但浪费疫苗,而且也容易引起母猪应激,造成损失。我建议猪圆环病毒免疫方案为:第一胎、第二胎母猪配种前打,免疫2次,每次2毫升,间隔三周。经产母猪产前5-6周,免疫疫苗2毫升,间隔三周加强免疫,保护小猪。母源抗体有时会影响仔猪打疫苗的效果。此外,圆环疫苗可以和蓝耳病疫苗、气喘疫苗或猪瘟疫苗一起打,可以减少免疫次数和免疫应激反应。
.cn(京ICP备号)怎样提高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免疫效果
【编辑日期:】 【来源:
2015年第4期《中国畜牧业》】 【点击数:】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我国目前对养猪业威胁最大、困惑许多生猪养殖户乃至中小规模养猪场的重要猪病之一,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养猪业的健康发展。但是,该病在实际免疫中较难达到理想的效果,一些中小型养猪场甚至是经过免疫注射的猪群仍然发病,给养猪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
  一、原因分析
  1.管理原因。
  (1)猪场规划设计不合理。养殖场在建场时,缺乏科学的规划或没有规划,不符合防疫条件,猪场自身存在先天缺陷,如养猪场进行基建时没有按照有关技术标准落实,排水、通风不畅,栋距过近,各个生产功能区域布局不合理等。受地理环境、设施设备限制,改造又面临资金、技术等诸多困难,有的养猪场在建场初期就随意而建、边养边建,生产区和生活区混为一体,或与散养农户间隔过近,抵御疫病风险的能力弱。
  (2)缺乏科学的免疫程序。没有制定一套科学的、规范的、符合自身实际的免疫计划和免疫程序,猪群免疫和保健工作不够健全,消毒措施不完善,饲养人员、兽医人员、管理人员变动频繁,是影响免疫效果的重要因素。一些养猪场业主虽然也十分重视免疫工作,但是,错误地认为注射疫苗越多越好,&没有从科学的角度重视疫苗类型的选择和使用方法,往往造成疫病来了就紧急消毒、紧急免疫接种,无限加大免疫剂量,重复多次免疫,不同种类的疫(菌)苗免疫间隔时间短,免疫间互相干扰,造成免疫程序混乱,致使猪群应激反应多,免疫力下降,造成免疫麻痹或免疫无应答。
  (3)没有执行严格的消毒程序。养猪场特别是商品肥猪场,因为看不到卫生消毒的直接效果,不重视猪场的卫生,更不重视消毒,缺乏有关消毒剂的必要知识,选择消毒剂存在盲目性,或者虽然也进行了消毒,但消毒频度远远不够,卫生消毒没有形成制度化,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消毒效果,影响免疫效果。
  (4)缺乏科学的隔离设施。有的养猪场没有建立病畜隔离区、隔离观察区,或者隔离观察区设置不科学,隔离区距离健康养殖区太近,没有严格执行隔离区观察制度,往往是一头带病,传染一大片。
  (5)未严格落实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制度。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制度没有认真落实,造成病原体传播流行,很多中小型养猪场虽然建设有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设施,但因运转成本高,养猪场很少启用甚至不用,病死猪乱丢乱弃,病原体无法及时消除。
  (6)不重视免疫效果监测。免疫效果监测是检验免疫质量最直观、最有效的方法,只有监测合格,免疫接种才算成功。许多猪场只知道免疫,至于免疫效果怎样,不去考虑或无条件考虑,没有及时进行抗体水平监测,是疫病防疫体系中最大的缺陷,所以,有的养殖业主没少用疫苗,经常打扫卫生、消毒,而养猪场疫病却时有发生,究其原因就在于没有进行免疫监测。
  2.猪群原因。
  (1)潜伏期或混合感染。由于调运、引种等不慎,把疫病引进来了,猪群处于疫病潜伏期,接种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往往直接导致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直接发生。还有,近几年在兽医临床上,猪病以多重感染或混合感染为主要发病形式,据监测,混合感染中以猪瘟病毒、猪蓝耳病毒、猪圆环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等的二重或三重感染居多,常常导致猪群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如果再无科学、系统、严密规范的防疫体系,则猪场间、猪群间感染或传染的机会加大,危害严重。
  (2)环境污染。高密度饲养生产方式、猪舍通风不良、隔热条件差,各类病原菌大量繁殖,空气中有害气体超标、粪尿等排泄物等因素污染养猪场所在周围环境,猪群运动不足,感染呼吸系统和繁殖系统等疾病的概率增高,强毒可在猪群中互相传播,疫苗免疫效果大打折扣或没有免疫效果,最终导致疫情的发生。
  (3)抗体水平低下。灭活疫苗注射后产生抗体的时间较长,在猪群本身存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隐性感染,抗体又达不到有效保护水平时,若感染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毒株,随时有可能爆发疫情。实践表明,使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往往能收到理想的免疫效果。
  (4)应激反应。猪群存在其他细菌、病毒隐性感染,接种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所产生的应激也可能导致引发疫情。还有,有害物质也会引起热应激,如霉菌毒素中毒,无机微量元素如高铜、高锌及砷制剂等过量,有害重金属如铅、镉等超标,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的长期添加,血浆蛋白粉和肉骨粉的使用,鱼粉、浓缩料非蛋白氮、胆碱等掺假原料的危害等,也从很大程度上影响免疫效果。
  (5)抗病能力差。营养不良造成猪体抵抗力降低,如缺乏维生素、氨基酸不平衡、饮水不足和饲料原料质量差等,容易造成猪体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加之由于新的病原微生物不断出现,部分病原微生物危害猪的免疫系统,造成猪群免疫功能下降,导致猪群抗病能力差,免疫不应答,在免疫注射时难以达到有效的抗体水平。
  (6)免疫抑制性疫病干扰。如猪场存在猪瘟、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病、喘气病等,不但产生本身病原特有的病征,同时也抑制了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降低机体的抵抗力。
  3.操作原因。
  (1)疫苗保管或贮藏不当。由于养猪场防疫所用疫苗来源相当复杂,存在供货渠道混乱、疫苗来源不清,疫苗冷藏保存、运输、安全性等问题,少部分养殖业主从疫苗经销商、兽药饲料批发市场、供种猪场等环节购入疫苗,没有向动物防疫主管部门订购、领用疫苗,疫苗在保管或贮藏中因条件不当,疫苗效价难免受到影响,导致免疫效果下降或免疫失败。
  (2)免疫时间、次数不科学。多种疫苗的无序和频繁注射,没有保证疫苗间免疫应有的间隔时间,大剂量滥用抗菌素类药物,导致免疫不应答。
  (3)接种操作技术不规范。兽医技术人员没有严格按照技术规程操作,影响免疫质量。
  二、应对措施
  1.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并严格实施。依据疫病发生和流行的特点,理清思路,摸清猪场疫病的种类和流行规律,搞清楚猪场存在的原发性感染和继发性感染疫病种类,分清主次,在按照规范的免疫程序做好母猪猪瘟、猪肺疫、伪狂犬病、口蹄疫等基础免疫的基础上,建议仔猪在20日龄实施猪瘟脾淋苗或细胞苗免疫,30日龄注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同时进行口蹄疫免疫,40日龄免疫伪狂犬病疫苗,50日龄采用猪瘟脾淋苗或细胞苗加强免疫1次,60日龄采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和口蹄疫疫苗加强免疫1次。免疫注射时必须严格按照免疫操作规范进行,坚持1头猪1个针头,保证疫苗数量足,技术到位,不漏免,不重免。
  2.保证猪瘟等疫苗的免疫效果。由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使猪体免疫系统损害,免疫功能下降,易继发链球菌病、猪瘟等形成混合感染,并影响猪瘟疫苗的免疫效果,部分养猪场引起猪大面积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正是蓝耳病与猪瘟混合感染而引起的,其危害性越来越严重。因此,对猪瘟疫苗的选择、使用就显得非常重要,建议最好选用猪瘟脾淋苗,以保证取得较好的猪瘟疫苗免疫效果。同时,还要切实保证猪喘气病、链球菌病、口蹄疫等疫病的免疫效果。
  3.开展抗体监测。要确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并需根据监测的结果随时调整免疫程序,没有适合所有养猪场统一使用的免疫程序。应根据免疫程序和免疫时间,制定免疫效果监测方案,有序开展免疫效果监测工作,通过监测掌握免疫的效果,指导开展免疫工作,坚决避免免疫的盲目性。
  4.加强消毒灭源。消毒必须建立在卫生基础之上,卫生胜于消毒,但是,卫生代替不了消毒,如果不注意卫生,消毒效果将大打折扣,并且,还要考虑消毒剂之间的影响,选择几种消毒剂配合使用。在消毒药的选择上,可选择稳定性强、易溶解于水、作用范围广、作用时间短奏效快、且对人畜无毒性无剌激性但对病原微生物却有很好的选择性杀灭作用的消毒剂,确保消毒效果。猪群一旦发现病猪要及时隔离治疗,对没有利用价值的病猪及时淘汰,死猪要规范处置,必须运到生产区外的场地集中进行深埋、焚烧等无害化处理,建设粪尿收集、堆积处理场,粪尿干湿分开,粪尿经收集和无害化后处理还田、还地,禁止乱堆乱放污染环境。
  5.加强饲养管理。保证充足的营养,不使用霉变腐烂饲料,加强预防性用药,&实行健康无公害养殖,&尽量减少或不用副作用大的治疗性药物,&以增强猪群抵抗环境应激和疾病的能力。按猪龄大小、重量,实时调整以维持科学的猪群饲养密度,有效提高免疫效果。
  6.推行标准化养殖。坚持按照品种(系)规格一致化、饲养技术和操作程序标准化、疾病控制程序化、卫生消毒制度化、免疫程序化、预防保健用药规范化的标准化养殖模式进行养殖,可以有效提高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的免疫效果,增强养猪场抗疫病风险的能力。
  7.慎重引种。有条件的、规模适度的养猪场可以实行自繁自养自给,职工生活用猪肉自宰解决,禁止上市购买猪肉产品进入养猪场,确需从外地引进种猪时,引种前要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等机构了解动物疫情动态,严格遵守引种审批制度,仔细调查输出地的动物疫情状况,防止从疫区引进种猪,要从产地直接引种,不要从交易市场、畜禽集散地引种。调运前要对猪群免疫状况进行充分调查,并经调出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到场检疫合格,并附具检疫合格证明后方可启运,新引进的种猪到达后,要在隔离舍饲养观察30天以上,经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合格后,方可合群饲养。
  8.全进全出。规模化养猪场应该严格实行养猪生产各个阶段的全进全出制度,保证分批饲养之间的间隔期,减少或避免猪群间、母猪与仔猪间的疫病感染机会,做到不同日龄的生猪不混群饲养,减少应激因素,空栏时对栏舍进行彻底消毒。
  只有从新建猪场选址就及早入手,建立完善养猪场管理制度,有效提高猪群抗病能力,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严格执行调种畜审批制度,理清思路,摸清猪场疫病的种类和流行规律,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和监测方案,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预防用药方案,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才能保证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注射取得理想效果。
本网申明:本网站是公益性网站,转载本网站的信息,务请注明来源。本网转载的其他媒体信息,旨在信息共享、服务"三农",
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如不同意转载,请联系我们,以便及时删除。
rowCount++;
主办单位:四川省农业厅
承办单位:四川省农业厅信息中心
技术支持:四川凯普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建议使用 分辨率IE6.0或更高版本浏览器浏览本站
备案序号:蜀ICP备号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