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做了血液白带常规白细胞检查,化验单结果为白细胞数量

【血常规检查项目】血常规检查项目有哪些_血常规检查项目多少钱 - 妈妈网百科
>血常规检查项目
血常规检查项目
血常规检查项目类似于通常的体检项目之一——抽血,但是事实上,它的分析和检查的项目类型会更多,因为血常规检查项目已经成为检查病人身体的一个惯例,所以被称为血常规,今天妈妈百科就具体介绍血常规检查项目。
血常规检查项目在全身体检中是基本的体检项目,它的意义在于可以发现许多全身性疾病的早期迹象,诊断被检查者是否患有贫血,是否有血液系统疾病,并能够反应骨髓的造血功能等。血常规检查的各项内容是临床上最基础的化验检查之一。血常规检查项目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数量等。通过对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指标的变化,来确定患者是否患病,患有什么病症。白细胞标准值升高可以检测身体是否发生炎症、白血病、组织坏死等问题,标准值降低可能是病毒感染所致。红细胞对身体贫血或者失血状况很敏感,数值偏高可能使人体患有红细胞增多症,数值减少则可能是贫血。血红蛋白偏低能检测出贫血问题,偏高可能是心输血量减少。血小板检查主要是看人体凝血功能是否正常。血常规检查项目是十分重要的检查,它能够快速有效的查处被检查者是否患有疾病,并能发现是哪一类疾病,从而进行及时的治疗。一般来说血常规项目检查是没有规定的时间的,但是建议大家每年定期做个检查,可以及时查出身体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而对症下药。
血常规检查前应空腹,但空腹并非不吃早餐这么简单。检查前一天晚上,就应该避免吃油腻的食物,8点之后更是应该禁食,假如12点还在吃夜宵,到抽血时,就不能保证空腹。血常规检查项目的价格在不同的医院有不同的规定,但是基本的价位是在50元上下,要体检者最好问清楚医生,并且在专门的、卫生的医院进行血液抽检。血常规检查很重要,它能够检查病人的身体是否受到病毒的感染,并且能查出是什么病毒侵入人的体内,从而使医生能够对症下药。
血常规检查方法很简单,但是它得出的项目结论根据不同的细胞参数会有却有很多种结果,我们就来看看血常规检查项目有哪些。血常规检查有四类项目: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测定。每一类项目都可以测定很多参数。但是具体测定了那个参数,就看使用的是那种仪器了,不同的血常规检测仪之间设定的参数有一定的差异。红细胞计数的检查参数有: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体及分布宽度等等。白细胞计数的检查参数有:淋巴细胞计数、中间细胞计数、中性细胞粒计数等等。血小板计数的检查参数有:血小板压积、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等。血红蛋白的检查参数有: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等。当然了,最常见的血常规为16-18项检查,有的还要加上三个血细胞分布直方图。而且血常规检查对时间没有要求。
作为准妈妈的孕妇们,也是要进行血常规检查的,这样不仅有助于医生了解产妇的身体状况,而且也能防止发生意外。我们就看看孕妇血常规检查项目有什么。孕妇血常规检查项目主要有:血红蛋白、血小板、白细胞等。看懂检查报告:1、红细胞主要是判断准妈妈是否贫血,正常值是100g/L—160g/L。轻度贫血对准妈妈及分娩的影响不大,重度贫血可引起早产、低体重儿等不良后果。2、白细胞在机体内起着消灭病原体,保卫健康的作用,正常值是4—10*109/L,超过这个范围说明有病毒感染的可能,但孕期可以轻度升高。白细胞还分有几类细胞:(1)中性白细胞,正常为0.5~0.7,增高或减少的原因与白细胞计数相同;(2)淋巴细胞,正常为0.2~0.4,增多时着表明准妈妈可能出现中性白细胞减少、结核、百日咳等,但减少也不是好兆头,表明中性白细胞增多;(3)嗜酸性粒细胞,正常为0.005~0.05,这种细胞增多意味着准妈妈可能患寄生虫病、过敏性疾病及某些皮肤病。(4)嗜碱性粒细胞,正常为0~0.0075,这一数据对准妈妈的影响不大。(5)单核细胞,正常为0.01-0.08,增多时见于急性传染病恢复期。白细胞偏高的定义,应该联系中性粒细胞来一起观察。单纯的白细胞偏离没有一个绝对值。如中性粒细胞正常,且没有身体感染炎症的表现,仅白细总数升高有时甚至达20×109/L一般也不能说明有什么问题。 ...
很多做过血常规检查项目的朋友一定会有共同的想法,就是常常会被儿童血常规检查项目和成人血常规检查项目弄得晕头转向,分不清是什么儿童血细胞的结果,那么今天我们就认真看一下儿童血常规检查项目的标准是什么。1、红细胞(缩写为:RBC):儿童为6.0××1012个。血红蛋白(缩写为:HGB或 Hb):儿童为180~190克。一般正常情况下,红细胞的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的比例大致是相对固定的。但在发生贫血的情况下,它们之间的比值就会发生变化,如发生低色素性贫血时,血红蛋白含量的降低就会十分明显。2、血小板(缩写为:PLT)1.0××1011个。血小板的主要功能的凝血,如果没有它,我们就可能因一个小伤口而出现生命危险了。一般而言,血小板的计数是我们在观察化验单时应该注意的第三个重点,如果血小板减少的话,儿童就可能存在凝血方面的问题。3、白细胞(WBC)正常情况:(4-10)*10的9次方/L。一般来说,升高会有各种细菌感染,炎症,严重烧伤。明显升高时应除外白血病。白细胞降低时会有白细胞减少症,脾功能亢进,造血功能障碍,同时放射线、药物、化学毒素等会引起骨髓抑制,或者患有疟疾、伤寒、病毒感染、副伤寒。
客户端下载  长期服用药物会引发许多疾病,尤其是血液病,血液健康网提醒广大市民,长期服用头痛药和关节止痛药一定要由医生的指导,而服用感冒药如果超过了一定的天数,也要注意做一下血液检查。
  从事IT行业的周先生参加一年一度的单位体检,身体各项指标正常,就是白细胞的数量比正常值少了一点点。对此,周先生的太太有点担心:听说白细胞是血液细胞,白细胞数量少会不会是血液病啊?
  无独有偶,周先生在和同事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原来好些人的体检结果都有类似现象。&这是什么原因呢?&周先生也有些疑惑。
  针对周先生夫妻俩的困惑,记者日前采访了血液科主任,专家指出,白细胞是帮助人体抵御外来细菌入侵的&卫士&,有时数量偏低其实是良性的,无需过分担心。不过,白细胞偏低现象的背后往往存在多种因素,疾病、工作环境、药物等都可能对其产生影响。例如,不少人一有头疼身热就随便买些解热镇痛药、抗生素吃,殊不知这些药物的副作用之一就是降低白细胞的数量,长此以往极有可能导致严重的血液问题,甚至出现败血症。
  除了白细胞数量 还要关注中性粒细胞数量
  &众所周知,白细胞是人体的&卫士&,专门帮助人体抵御细菌等的外来入侵。不过,其实在这些卫兵里,有一队&精兵强将&更需要关注,那就是中性粒细胞。&专家介绍,中性粒细胞在白细胞对外来侵略发动&自卫战&时总是冲在最前面,在人体免疫系统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对于医生来说,看血液化验单不仅仅看白细胞有没有低于正常值,还要关注粒细胞的数量。因此,在专业人士眼里,要反映一个人免疫系统的情况,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和比例往往比白细胞的数量更有参考价值。专家举例说:&假设一个人的白细胞数量是3&10的9次方/L(正常范围为:4~10&10^9/L),但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却在 2&10^9/L以上(正常范围为:2~7&10^9/L),那么,我们认为这个人的免疫系统不会受到影响,他的白细胞偏低是良性的。&
  与此相反,如果一个人的白细胞数量在正常范围内,但中性粒细胞却低于0.5&10^9/L,那么这个人的身体基本上就没有免疫力了。
  因此,专家认为市民如果在体检或平时做血液检查时偶尔出现白细胞数量偏低,但中性粒细胞数量正常的话,大可不必担心。
  中年女性 易出现假性白细胞减少
  专家还指出,白细胞偏低或减少有时候是&假性&的,这种情况比较容易出现在中年女性的身上。原因之一是白细胞上有一些黏附因子,它们的性质有点像&双面胶&,有时会把白细胞粘到了血管壁上面,这样一来,在血液里循环的白细胞数量就会减少,抽血的结果往往就会出现白细胞偏低的现象。
  碰到这种情况,血液科的医生往往会让患者到外面去快步走一圈回来再抽血。因为运动可以使血管收缩,将黏附在上面的白细胞重新抖落到血液里。如果属于这种情况的人,一般再抽血,白细胞的数量就会达到正常值了。这类假性白细胞减少一般无需治疗,平时多做点运动,不要老是坐着不同就可以改善了。&
  滥服解热镇痛药 易引发白细胞减少
  不过,对于白细胞数量和中性粒细胞数量都低的人就真的要留意了。如果中性粒细胞已经低于0.5&10^9/L,那就已经是中性粒细胞缺乏症了,需要马上治疗;而如果只比正常值略低一点点,则可以进行动态观察,及定期做做血液检查。
  专家分析,引起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原因有两种:
  一是和工作环境有关。例如医院放射、化疗科的医生,长期接触射线,所以这些医生每年都有一个月的&放射假&,目的就是让他们离开放射环境,修养调整。此外,如今很多办公室都已经非常现代化,电脑、复印机、打印机到处都是,而且很多地方安装了中央空调,电子设备的辐射再加上环境不通风,所以部分长期与电脑打交道的白领或者长期从事工作的人都有可能出现白细胞减少或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二是和应用药物有关。很多药物也可能会引起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像一些抗肿瘤药、抗甲亢药,医生都会要求服用这些药物的病人定期查血,目的就是要关注他们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情况。
  除此以外,一些在市民眼中很安全的非处方药,例如治疗感冒药、头痛和关节痛的药物,另外还有头孢类、喹诺酮类的抗生素,也会引发类似问题。&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一般没什么明显症状,但如果一些人对药物很敏感的话,有时是会出大问题的。&专家说,他们就曾经收治过一名病人,吃了4粒感冒药,中性粒细胞就一下子降到了0.5&10^9/L以下,差点出现败血症。
  所以要提醒一下广大市民,长期服用头痛药和关节止痛药一定要由医生的指导,而服用感冒药如果超过了一定的天数,也要注意做一下血液检查。
  放射科医生、IT一族、新装修 最好定期做血液检查
  除此以外,那些长期和苯等化学物品打交道的人,或者家里刚刚进行了装修的人士也需要特别留神。此外,一些长期接触电离辐射的人还可能会患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或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严重的血液病。所谓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就是中性粒细胞的形态发生了异常,不能发挥正常的造血功能。
  如果血液检查发现白细胞数量和中性粒细胞低于正常范围,最好2~3个月查一次血。
  专家推荐了三类血液检查:
  1、血常规,目的是看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的数量。
  2、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看细胞的质量。
  3、&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反应&,目的是看中性粒细胞的功能状态。这三个检查基本可以从数量、质量和功能状态上对免疫系统有个全面的了解。
无需注册,立即提问,正规三甲医院专家为您解答,100%回复!
最少可输入20个汉字
分享赢大奖:
2.96MB v1.0
1.36MB v1.0
6.31MB v1.0.2
5.8MB v1.9.1
3.5MB v5.3.0
5.59MB v2.0
中医血液科专家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血液化验单解读大全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血液化验单解读大全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28|
上传日期: 15:50:41|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血液化验单解读大全
官方公共微信是中最常用的检验项目之一,是反映身体健康状况的基本指标之一,在临床上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化验单可以直接、迅速的反应、等情况。因此,定期做尿常规检查,学会看尿常规化验单对于自身及时发现泌尿系统、等有着较强的参考价值和临床意义。大多数医院都用检测,检测项目目前有10 项、11项或12项,并且报告的格式不统一,既有“+”(阳性)、“-”(阴性),又有数字,检验项目的单位也不一样。到底该怎么阅读尿检报告呢? 尿常规项目大致可分为四大类:类、类、类以及其他疾病类。
当我们拿到尿常规化验单时,首先注意到的,就是一项项英文,这尿常规化验单中的英文都代表什么意思?
SG:; pH:碱度; LEU:尿; NIT:尿亚硝酸盐; PRO:; GLU:尿; KET:尿酮体; UBG:; BIL:尿胆红素; :;
Negative代表阴性、Positive代表阳性、Trace代表少量。neg:阴性; norm:正常; 0.75g/L:每升尿液中含0.75克被检物质;3mmol/L:每升尿液中含有3毫摩尔被检物质;2+:两个加号“++”;150/μL:每微升 150个。尿常规化验单部分::白细胞;RBC:;0-3/:每高倍镜视野检出某种成份(或管型)0-3个;3~5/LP:每低倍镜视野检出某种成份3~5个。
尿常规化验单上的指标包括:白细胞、酮体、亚硝酸盐、尿胆原、、、葡萄糖、尿比重、尿红细胞、隐血、PH、维C、这十三种。具体临床意义如下:
正常值成人4~10×109/L(或/mm3)。正常人尿中有少数白细胞存在,离心尿每高倍镜视野不超过5个。异常时,尿中含有大量白细胞,表示泌尿道有化脓性病变,如、及等。 正常参考值:<5个/HP。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急‘吐、肾盂肾炎、膀肮炎、尿道炎、等。
正常参考值:阴性(-)酮体是体内的产物,尿中含量很少,所以通常尿常规检查中酮体应为阴性。如是阳性时,称为酮尿。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糖尿病酮症、、、、、、、、、、、急性粟粒性肺结、等。此外,、后摄入过多的脂肪和蛋白质等也可出现阳性。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膀肮炎、肾盂肾炎等。亚硝酸盐含量的多少常与食物的种类有关,如含量经常超过正常,提示有尿或有的可能。
正常参考值:检验正常结果为阴性或弱阳性(1:20以下或小于0.2U/L)。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黄疽、等。阴性,见于梗阻性黄疽。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胆道、、癌等引起的和、、急慢性、等导致的肝细胞性黄疽。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正常尿常规检查一般无,或仅有微量,正常人每天排出尿蛋白约40-80毫克,最多不超过150毫克,在此范围内则定性为阴性。阳性‘见于各种急慢性、、、后等。此外,药物,汞、铺等中毒引起损伤也可见阳性。但、剧烈运动、情绪激动、严重尿路感染者、也会偶然出现尿蛋白。故尿中有蛋白时需追踪观察明确原因。
正常参考值:阴性(-)正常人尿内可有微量葡萄糖,每日尿内含糖量为0.1~0.3克,最高不超过0.9克,定性试验为阴性。 临床意义:阳性,见于糖尿病、、机能亢进、瘤、、、严重等,患糖尿病时尿糖可达2~3个加号。此外,、、等,也可出现应激性糖尿;过多食入高糖物后,也可产生一过性升高,使尿糖阳性。由于尿中和能影响尿糖结果,故查尿糖前24小时要停服维生素C和阿斯匹林。
正常成年人在普通膳食情况下,波动在1.015~1.025之间。婴幼儿的尿比重偏低,尿比重受年龄、饮水量和出汗的影响。大量饮水时可低至1.003以下,大量出汗或饮水少,比重可高达1.030以上。在排除这些因素后,比重可反映一个人的情况。 尿比重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肾脏的浓缩功能,故测定尿比重可作为肾功能试验之一。 正常参考值:1-5岁 1.010-1.014;5-8岁,1.010-1.019;8-14岁 1.010-1.025;14岁以上至成人 1.002-1.030 临床意义:尿比重减低:常见于、、、的期等。尿比重增高:多见于糖尿病、、呕吐、腹泻、、及等。 在机体缺水时尿比重增高,反之降低。如尿液比重持续降低,则说明肾小管浓缩功能减退或丧失。
正常参考值:尿pH值()在5.5—7.4之间,一般情况下在6.5左右。正常尿为性,也可为中性或弱碱性,尿的酸碱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饮食种类、服用的药物及疾病类型。 临床意义:尿pH值小于正常值:常见于、糖尿病、、服酸性药物,一田等药物时也可降低;尿pH值大于正常值:多见于、膀胱炎或服用等碱性药物等。与饮食关系密切,多吃、水果则尿呈碱性,而荤菜过多时可呈酸性。此外服用某些药物如氯化铵,等,均可使PH值改变。 正常波动范围较大,一般情况下须结合血酸碱度才更有意义。
正常人尿中可偶见红细胞,离心沉淀后每高倍镜视野不超过3个。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若尿中出现多量红细胞,则可能由于肾脏、尿路出血、肾等原因所致。剧烈运动及障碍等,也可导致通透性增加,而在尿中出现蛋白质和红细胞。还见于泌尿系统结石、、肿瘤、急慢性肾炎、性紫癌、等。
正常值成年男性:4.0~5.5×1012/L(或400万~550万/mm3),成年女性:3.5~5.0×1012/L(或350万~500万/mm3)。 如果在尿常规化验单中,尿红细胞显示超过有3个“+”,代表泌尿系统有、结石护着肾炎等。每个高倍视野下,尿液红细胞超过5个以上,称为镜下;大量红细胞时,称“肉眼血尿”,可见于泌尿系统炎症、感染、结石、肿瘤等,应加重视,并立即到泌尿专科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血尿的部位和原因。当然,对于女性来说,尿常规检查应当避开月经期,以免尿红细胞呈。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c受食物影响,食物中如果维C含量高,尿中就有可能高于正常值这个是正常的。
正常值参考:WBC和BID同上述男性上皮细胞0~少量/HP,透明管型0—1/LP(低倍镜视野)。 临床意义:在病变(肾小球肾炎)透明管型增多,并有较多颗粒管型。红细胞管型的出现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为死亡的白细胞。
尿常指标大致可分为四大类:肾病类、糖尿病类、泌尿感染类以及其他疾病类。
酸碱度(pH)、比重(SG)、隐血或红细胞(BLD、ERY)、蛋白质(PRO)和颜色(COL)。正常参考值分别为:4.6~8.0、1.005~1.030,阳性、阴性,淡黄色至深黄色。这些指标的改变可能提示有肾功能损害。
酸碱度(pH)、蛋白、比重、糖(GLU)和酮体(KET)。这些指标的检测有助于诊断相关和机体一些器官是否受到损害,如是否出现酮等。正常情况下,尿糖和酮体为阴性。
白细胞(WBC)、隐血或红细胞、亚硝酸盐(NIT)、颜色和(TUR)。当泌尿系统受到时,尿中往往出现白细胞和红细胞,或浊度也发生改变,亚硝酸盐有时也会为阳性。检测尿白细胞和隐血或红细胞只起过筛作用,以镜检结果为准。
主要是酸碱度、比重、胆红素(BIL)、尿胆原(URO)、颜色及其他指标。胆红素和尿胆原两项指标反映代谢血红素的能力和数量。正常情况下,尿胆红素为阴性,尿胆原为弱阳性。以上指标增高时,往往提示,尿液颜色呈黄绿色。
尿液化验单上一些项目后面出现“1+”或“3+”……或+、+++,表明化验结果为阳性;相反,如果是“-”就表示检查结果为阴性。其实在尿常规化验单中,这些加减号意义重大。打个比方,拿GLU(尿葡萄糖)来说,正常情况下,在尿常规化验单中,尿葡萄糖的正常结果应当是 Negative(阴性)。但是如果出现了Trace(少量)、+、++甚至+++,以及Positive(阳性),则表示尿葡萄糖异常。如果在尿常规化验单中出现这种状况,那极可能是糖尿病所致。在阅读报告时,要客观地分析报告,因为有许多干扰因素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如饮食因素、尿液中的一些干扰物等。当尿常规检查出现异常时,请不要太紧张和太忧虑;同样,当出现和不一致的检验结果时,也不要盲目乐观。一定要配合临床医生做进一步的检查和分析,以免延误疾病的诊断。
关于医学化验单:
常见的化验单:
如何看尿常规检查化验单
出自A+医学百科 “如何看尿常规检查化验单”条目
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关于“如何看尿常规检查化验单”的留言:
目前暂无留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白带常规白细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