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孟超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孟超是怎样的一个人

大医为人吴孟超
日 09:24:35
中国科学报
&&&&作者:
  吴孟超,日出生于福建省闽清县,马来西亚归侨,1940年进入同济附中,1949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获学士学位。吴孟超师从中国著名外科学家裘法祖,擅长肝胆疾病的各种外科手术治疗,尤其擅长肝癌、肝血管瘤等疾病的外科手术治疗,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5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1年5月,我国将17606号小行星命名为“吴孟超星”。
  一个人不管有多聪明,多能干,背景条件有多好,如果不懂得如何做人,那么最终的结局很可能就是失败。分析吴孟超在做事与做学问上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最关键的一点是他一生都在孜孜矻矻地寻求如何做人,他所走过的道路处处透射出他特有的做人通则与做人技巧。
  吴孟超院士已92岁了,依然每周要亲自主刀多台高难度的肝胆手术,坐堂周二上午的专家门诊,主持着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和研究所所长的日常事务,并亲自带教着多名研究生,还不时要跑到嘉定在建的东方肝胆新院和中国肝癌研究中心的工地视察……究竟是什么力量,使这位年愈九旬的老科学家依然充溢如此的生机?
  做个有志向的人
  一生坎坷的吴孟超,所踩踏出的科学道路,处处体现了自强、自立、自信、自超。他很早就立下了志向,用时髦的话叫作“有梦想”。
  “我原先的名字叫孟秋,在念书念到一年级以后,我就觉得这个‘秋’字不太好,有一点像女孩子的名字,我有一点不太服气。当时就想,‘秋’跟‘超’在福建口音中有一点音相近,于是我就把这个字改了,是我自己改的……”这应该是童年吴孟超从内心呼唤自强的信号,也是他性格中“自强”的火苗在心灵的闪现。
  更有意思的是,吴孟超一旦立志要“当一名外科医生”后,哪怕面对留在同济医学院当小儿科医生,这种在旁人看来是“捧到了金饭碗”的好职位,却被他毫不迟疑地抛弃。要知道那是发生在新中国刚建立的上海,对初出茅庐的吴孟超来说是人生地不熟,找工作又是十分困难的时间与地点。于是,这位怀揣名校毕业证书的高材生成了踯躅街头的失业者。他就是这样一位不达目的不罢休、咬住青山不放松的倔汉子。他心里很明白:打垮自己的往往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不要把一次失败就看成是人生的终结。
  他敢于作出这样的抉择,正体现了心灵中有一种超越的志向和追求。由立志当一名外科医生的职业志向,进化为“医者仁心”的人生志向。
  为实现这个人生志向,一旦有幸当上一名外科军医后,他便以充沛的精力、执着的坚毅和脚踏实地的努力,以仁爱之心挽救每一位他所施救的病患者,竟然从死神手中拉回了14000多个肝胆癌症患者的生命,这项事业是多么不朽!如佛家常说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吴孟超虽不是佛教徒,但他毕生在奉行众善。只有践行了“仁者爱人”的做人准则与志向,吴孟超才会有如此坚定的“仁者大医”的追求,才推动他作出了一系列创新成果,才取得了一系列肝胆事业的飞跃,也才支撑他九十高龄依然能高高地扬起生命的风帆。
  吴孟超的成功做人,首先体现在好男儿早立志,敢于自己拍板,不怕失败,不轻言放弃。成功时,从不得意忘形;失败时,更不会灰心丧气。他也从不怨天尤人,抱怨命运不公。面对“山重水复”之关卡,勇创“柳暗花明”之境界,始终用信心去战胜一切困难。欲成就人生一番事业,就要敢担当,干大事,揽难事。立个志向,持之以恒;树个目标,人生才有前行的方向。
  做个有仁爱之心的人
  吴孟超所走过的从医道路,得到了恩师裘法祖教授为医之术的指导和为医之道的熏陶。“裘老师常说:治疗病人犹如将他们‘一个一个背过河’;对待功、名、利、禄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三餐温饱、四大皆空’……这些富含人生哲理的话语,同先辈们说的‘医乃生死所系,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呵!”他还常说:“从医这么多年,我时时记住裘老师讲过的一句话——医术有高低,医德最要紧。”
  正是这些为人之道的人文情怀,使吴孟超获益匪浅。往后数十年从医生涯中,他一贯待老师敬若父母,待病人不分贵贱,待战友心地坦诚,待学生甘为人梯。“做医生在品格上至少要具备三种精神:无欲无求的献身精神,治病救人的服务精神,求实求是的科学精神。”吴孟超时时处处都体现了这三种精神。
  每年的大年初一清晨,作为院长的吴孟超总会第一个赶到病房,向全院上下所有病人拜年,将新年的第一声祝福送给住院病人。
  1986年,吴孟超任第二军医大学分管医疗科研的副校长后,由于还兼做手术、科研、带教研究生、肝胆外科主任等工作,实在忙得连气都喘不过来,领导决定不再让他“出门诊”。但名声在外,疑难高危病人还是牵挂着名医吴孟超,竟连连发生“拦路求医”的事件,甚至深夜开会回家,还有病人等在家门口求医……这些求医者往往是肝癌晚期或手术难度极大者,或外院不肯接受的危重病人,而且往往又都是没有“门路”的贫困者。“只要你吴孟超看过了,摸过了,哪怕死了,我也口眼都闭了。”吴孟超没有抱怨,而是深深地自责,“不出门诊,在一定程度上阻断了我和患者的联系,这些病人需要我呀,这也是他们对我的信任呀!”不管肩上有四副担子也好,五副担子也罢,立即重启吴孟超专家门诊,定在每周二上午,数十年雷打不动。
  “哪里人呀?”“做什么的?”“家里几口人呀?”……吴孟超看病先同病家聊家常。温馨的话语,让病人面对大医的紧张心理得以放松。若需要检查,他会细心地拉上屏风,冬天还会把手搓热,轻轻摁下病人的腹部,轻声询问病人哪里有触痛点。做完检查,他习惯地弯腰将病人的鞋子摆在最适宜病人下床穿着的位置。若能够做B超明确诊断的,绝不做其他昂贵的检查,而且他会亲自为病人做B超。
  仁爱与善良是人性光辉中最温暖、最美丽、最让人感动的一缕,就像一盏明灯,既照亮了周遭的人,也温暖了自己。仁爱与善良会相互感染和传播,也推动了吴孟超的肝胆事业走向成功,走向辉煌。
  做个身心健康的人
  从“二十弱冠”到“年逾古稀”的50年,几乎也就是一个人的一辈子了。人这一辈子该干什么?吴孟超的回答是:与祖国同命运,只有在“大我”中才能实现“小我”。但是,要达成这个目标并非一件易事,尤其是中国老一代的知识分子,多风雨多磨难,能健健康康度过中年且在学术上有所建树已是天大的幸事。“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对大多数知识分子来说或许仅是一种奢望,30年还有可能,40年已凤毛麟角,50年更是遥不可及。不少优秀的精英,中年早逝已不鲜见。但是,吴孟超实实在在地做到了“为祖国健康工作60多年”,而且做得很辉煌。如今以92岁高龄的吴孟超依然把每天的时间安排得密不透风。
  这里所谓的“健康”包含两个方面:心智健康和体魄健康。
  从心智方面来看,吴孟超一辈子牢记《易经大传》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精粹,以建立自己强健的心理和完整的人格。真正有见识的“君子”当知天时、任时命,顺“天道”——自然规律。而“厚德载物”就是要像大地那样广博宽厚,容纳万物,这也是国人修身养性的积极方面。厚德的本意就是要加强道德修养。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讲究崇尚道德的民族。五千年来,无论世事如何变化,勤俭、忠义、谦让、孝顺都是恒古不衰的美德,多少古圣先贤更是视之为传家宝。大凡成功的人,往往都是德行高尚的人、心理健康的人。吴孟超就是有这种教养的,往往不以术而以德,往往不以谋而以道,往往不以权而以礼,来成就其事业的。
  有教养的人在自己独处时,超脱自然,会管好自己的心,在与人相处的时候则为他人着想。“假如我是他”是吴孟超待人处事的永恒守则和美丽的换位艺术。与人为善,淡然从容,宁静致远,自我反思,则事事放心、顺心。
  遵照中央军委调整领导班子应遵循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精神,1985年总后勤部部长洪学智将军通过与吴孟超的反复接触,很理性地意识到吴孟超这位小个子专家非同寻常,正是他希冀寻找的二军医大校长的最佳人选,便直言相告,希望他挑起这副重担。同样理性的吴孟超秉直回复:“首长,我是个医生,我希望做临床。”洪部长一时以为吴孟超“真怕干不好”或是大专家固有的谦虚,姑且让他再考虑考虑吧。谁料两个月后在北京,洪部长再次同吴孟超谈这件事时,心系肝胆外科事业的吴孟超便斩钉截铁地回复:“部长,我真的干不了。”在外人看来这是求之不得的大好机会,却被吴孟超放弃了。因为他心中早有大志向:要攻克肝癌。再诱惑人的权重位高都对他没有任何吸引力。他就怕担任一校之长而干扰了他心中的宏图大略。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1986年吴孟超才担任了第二军医大学分管医疗科研的副校长,并被破例地应允他兼任肝胆外科主任。连任两届后,绝不“恋栈”,又全身心地扑入他心爱的肝胆事业。这种心理是何等健康!
  2005年冬天,吴孟超被推荐参评国家最高科技奖,上级派人对他进行考核,确定第二天上午与他谈话。机关考虑到这是件大事,取消了他原定的手术。吴孟超得知后,坚持手术不能推迟。考核组的同志感到不解:这是个什么病人,怎么这么重要?
  下午谈话时,禁不住问了一句:“吴老,上午在给谁做手术啊?”吴老说:“一位河南的农民,病得很重,家里又穷,乡亲们凑了钱才来上海的,多住一天院,对他们都是负担。实在抱歉,让你们等我了。”考核组的同志听了肃然起敬,这种感动是从心底迸发出的。单凭这一小小的举止,已足以大大褒奖。由此,我们也可洞见这位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的最健康的心理!
  这就是吴孟超,一位把患者的生命看得比天还大,把老百姓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的人!一个真正与病人肝胆相照、与医学科学事业肝胆相照、与人类健康生存肝胆相照的人!这样的人才配得上大写,这样的人才确确实实配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
  至于说到吴孟超的体魄健康,他没有留过洋、啃过洋面包,自然也没有养成打网球、打高尔夫球等高雅运动的习惯。他年逾九旬,仍能猛虎下山般有活力,完全得益于日常不停地思考与劳作,以手术、讲课、实验等轮番辛劳,以达到健体的效果。俗话说“心灵手巧”,其实手巧也促使心灵。这里的“心”乃是指“大脑”。只要脑健,身体自然就健。
  数十年兢兢业业,他还练就了过硬的“站功”“饿功”“憋功”,一台大手术常常要连续站七八个小时,饿着肚子不能进食(高度紧张往往也体察不出饿与渴),哪怕术前再少喝水也难能七八(甚至十来个)个小时憋着尿。2011年采访程月娥护士长时,她说道:“开完刀就要洗一个澡,这几乎也是所有的外科医生的惯例。吴老开完刀也总要洗个澡出手术室。可是,过春节放长假他不开刀了,会觉得很难受,他总是觉得不踏实,因此会来医院查好房再洗个澡,权当做过手术了,兴许是过个瘾吧!”
  也许读者会认为,吴孟超平时的饮食恐怕是“超级”的,否则何以有如此神奇的精力?
  吴孟超大女儿吴玲说,“父亲吃得很简单。他对生活一点要求都没有,吃没有要求,穿没有要求,住也没有要求,都没有特殊要求……”他每天早晨自己煮(现在由阿姨帮忙)一瓶脱脂牛奶,放入几粒枸杞,待梳洗完后,再泡入几片曲奇饼干,就当早餐了。上午若连续两台手术,一般下午2点左右在医院吃手术餐,但他从不吃自助手术餐,食堂会为他煮一碗稀饭(地瓜稀饭、南瓜稀饭或红枣稀饭)当主食,而辅食往往就是炒得很清淡的蔬菜或一小块鱼,然后就是半根香蕉。若手术在上午11点前结束,吴老就会回家吃午饭,吴玲说:“中午如果回来的话,就大半碗米饭,然后烧一个荤菜,有时候炒两个素菜,我们三个人(指吴孟超和女儿吴玲以及保姆)一起吃。晚上的话就烧一锅稀饭,喝喝稀饭,菜都要很清淡的,不吃太油腻的,有时候就只喝稀饭,有时候吃点阿姨做的饼或食堂买的馒头什么的。”护士把自己做的糖醋大蒜头或生姜片送他,他倒是很喜欢吃的,而且家里常备从铺子里买来的酱大蒜头和酱生姜片。
  吴孟超能有如此健康的体魄,同他注意养生是密切相关的。当然,同他一辈子存好心、做好人、有个贤惠的妻子与和睦的家庭,让他欢喜充心、愉悦映脸、乐观向上,更密切相关了。
  吴孟超肌肤虽已衰老,然他对科学事业的执着与热情依然不减当年。因为他明白:岁月悠悠,衰微只及肌肤;热忱抛却,颓唐必致灵魂;忧烦、惶恐、丧失自信,定使心灵扭曲,意气如灰;生命是如此短促,“攻克肝癌,还有许多事情要做,必须争分夺秒!”
  这就是令吴孟超充溢勇锐之气的源泉。
  青春,对于年逾九旬的科学泰斗吴孟超来说是永存的,毕竟他有“深沉的意志、恢宏的想象、炽热的情感”。苍穹中一颗闪亮的“吴孟超星”在永恒地运行,昭示每一位白衣“仁者”要始终与人类的健康事业肝胆相照。
  (作者系上海教育出版社编审)
网站编辑:吴孟超院士:85岁的他就像60岁一样(图)
来源:山西日报
  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进入论坛手机读报图为本文作者和吴孟超院士(左一)合影。  吴孟超院士,是我国著名肝胆外科专家,他创立了肝脏外科的关键理论和技术体系,开辟了肝癌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新领域,创建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肝脏疾病研究和诊疗中心。近日,笔者有幸拜访了他。  吴老头脑清晰,思维敏捷,精神矍铄,平易近人。85岁高龄的他就像是60岁一样。年逾八旬的吴孟超院士,为了中国肝胆外科事业,至今仍奋斗在临床、教学、科研第一线。当笔者向吴老讨教他的养生秘诀时,吴老笑着回答:人间没有什么长生不老药,也没有什么秘诀,我这辈子就知道为人类生存造福,一年到头闲不着。
要说到怎样生活,我认为应该注意这么几点:  一是心态平衡。  心态好能起到良好的调节和平衡作用。吴老说,良好的情绪对人的身体有很大好处,它有助于神经系统稳定,内分泌系统平衡,免疫系统增强,使全身各系统、各器官功能更加协调,这对抵抗疾病有很大帮助。吴老一直保持一种坦然心态,即使在战争年代,吴老与居住在马来西亚的父母失去了联系,没有了经济来源,他依然很坦然。1998年年底,吴老的夫人突然脑梗塞。当时,吴老正在医院里开会。过了许久,吴老才从会上抽身回来,赶到老伴身边,并不擅长中医的他号了号老伴的脉说:“还好,还好。”转过身来及时护送老伴到医院。长期以来,吴老养成了一种遇事不骄不躁的处事心态。  二是脑子多用。  吴老认为,平常说人老先老腿,是从现象上看的,实际上人老先老脑,脑好才是人的长寿之本。人的心理活动是大脑的产物,大脑是中枢指挥器官,是人体的司令部,对整个机体有生理协调、心理协调和智能开发三大功能,“生命在于脑运动”。人到老年,脑子不能闲。常见到一些老人,悠闲自在,整天无所事事,不几年就衰老了,甚至痴傻呆滞了。勤于用脑能给人们带来健康长寿,带来成就,也能带来人生乐趣。吴孟超院士从事肝胆外科领域研究50年来,发表医学论文796篇,主编《黄家驷外科学》等专著15部,获得国家、军队、省部级科技奖励26项,获中央军委授予的“模范医学专家”称号和国际肝胆协会授予他的“杰出成就奖”等荣誉26项。日,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为吴孟超颁发了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三是手脚常动。  吴老说,手脚常动能促进血流循环,预防疾病,但不可过度疲劳。古代华佗的理论是“动以养生,动以祛病”,现代医学也证明,勤快人长寿,懒人短寿。作为医生的吴老很注意养生保健,他一直保持着军人的素质,每天都能按时作息,敏于思,勤于行,生活自理,走路轻捷,看不到一点吃力的样子,根本不需要人照料。  四是合理饮食。  第60届世界卫生大会公布,中国男性和女性健康年龄分别为63岁和65岁,不仅远低于位居榜首的日本,也不及瑞士、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吴老认为,我们国家的健康水平之所以和发达国家存有差距,“罪魁祸首”主要是饮食结构不合理,引发了多种疾病。因为意识不到位,钱多了,社会压力大,病也多了,加之闲暇时间生活不规律,节假日往往喜欢家庭聚会,容易暴饮暴食,睡眠也不规律等。因此,在注意控制食物热量、控制脂肪、不暴饮暴食、多吃水果,注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外,要饮食有节,因为饮食过度就会损伤脾胃。人常说,多吃多灾,少食长寿。这里特别是要强调合理饮食,并要始终坚持。  五是经常检查身体。  在祖国医学里,很早就有“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说法。“未病”实际上指的就是亚健康状态,亚健康具有向疾病或向健康方向转化的双向型。吴老说:要想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延年益寿,就得经常或定期进行体检,查查身体有没有病灶,有哪些病灶,及时进行治疗,使其向健康方向转化。否则后悔莫及,因为亚健康能使生命活力、适应能力减退,反应能力、免疫力降低。亚健康在很大程度上是某种慢性疾病的潜伏期,是一种趋向疾病的状态。  在拜访中,不时有医院的工作人员找吴院士请示问题,看到工作中的吴老还这样,我不禁肃然起敬。临别时,吴老紧紧握住笔者的手说:“我比你大十岁,你是小弟弟,千万要注意身体。”  王会法  (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火炬新动态 胡锦涛访日 山东火车事故 奥运安全 辱华事件
大米涨价 楼盘降价 手足口病 罕见日食
缅甸风暴 失业率
肥田喜事 火影忍者 我的团长我的团
林心如专辑
我的青春谁做主
潜伏 黑执事 新进职员 咖啡王子1号店 纸醉金迷
我的帅管家
周润发电影全集 郭德纲经典相声
热点标签:
说 吧 排 行
上证指数(77445)
李宇春吧(104510)
茶 余 饭 后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大医精诚大家风范——吴孟超院士医德观初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大医精诚大家风范——吴孟超院士医德观初探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吴孟超:院士?大夫?仁者_新闻中心_新浪网
不支持Flash
吴孟超:院士?大夫?仁者
  美国医学人文学家刘易斯?托马斯指出,“触摸和谈话曾经是诊病的主要方式,现在完全被各种仪器取代了,唯有‘最好的医生’才会继续做这两件事。”吴孟超便是这样一位 “最好的医生”。
  作为我国肝脏外科的主要创始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吴孟超,从医68年来为1万多名肝脏疾病患者做了手术,即使年近九旬,仍每年主刀完成近200台手术。他曾对同事说:“假如有一天我倒在手术台上,那将是最幸福、最光荣的。 ”
  □晨报通讯员 张鹏 汤宏 记者 朱国荣
  只要不出差,就上台手术
  日,星期一,上午9时30分。
  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手术室6房,一台巨大中肝叶切除手术正在紧张进行。
  患者肝脏上的瘤足有碗口大小,位置深,粘连重,难以下手,稍有不慎就会造成肝脏大出血。主刀医生全神贯注,娴熟地接过护士递过的剪刀、钳子,缝线,剥离、切除、结扎……3个多小时后,手术顺利完成,手术室里发出一阵叹服声。
  如不亲眼所见,记者几乎不敢相信主刀手术的竟是一位年届90岁的老人。然而,这仅仅是这位耄耋老人繁忙的一天中的一个小小片段。从早上8点来到单位开始,吴孟超就不停地奔波于手术台和病房之间,除了吃饭和午休,一刻也不停歇。
  吴孟超说,肝癌是他今生最大的敌人,而手术室开刀房则是他一辈子的战场。只要不出差,吴孟超每天都亲自上台手术,仅2010年,吴孟超就主刀完成手术190台。
  定规矩:必须为病人省钱
  收病人红包和拿药品回扣,是吴孟超一直深恶痛绝的事情,他一直坚持应该用最简单、最便宜,同时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为病人治疗。他给自己的医生们定了不少规矩:如果病人带来的片子能诊断清楚,决不让他们做第二次检查;能用普通消炎药,决不用高档抗生素;手术缝合尽量手工――吻合器要好几千块,手缝虽然多花20多分钟时间,但不要钱……
  在这所医院,肝癌手术所有费用不过2万元左右,远远低于国外和国内大多数医院。一位卖了房产来求医的病人接到账单时感慨:“没想到大上海会有这么低的收费!”
  “我们要用技术对病人负责,为病人省钱。”这是吴孟超从医一生的习惯。
  能少开1厘米,决不多开
  吴孟超查房之“慢”是出了名的,因为他为病人查体特别仔细,总是从头看到脚。尤其是对有疑问的病史和检查报告,他非要问个水落石出不可。“一个人得了肝癌,整个家庭往往都垮了。跟病人多说句话,跟他握握手,就能给他和全家人信心。”吴孟超说。
  杨甲梅教授跟随吴孟超近40年,是“吴氏刀法”的首席传人,他说:“吴老的一贯要求是,手术切口越小越好,开10厘米决不开11厘米,尽可能减小病人的损伤,但需要开 10厘米的决不开 9厘米。”
  很多医生在手术时只管自己那一段,切肝只切肝,切肠只切肠,其它的问题一概不管,但吴孟超不一样,如果在术中发现病人的肠胃或其它地方有问题,他一定会尽最大努力一并处理好。他说:“这个时候就看你敢不敢担风险,因为术前并没有准备,也没跟病人家属谈话。但这比让病人再开一次刀、再受一次苦要划算。”
  希望摘下肝癌大国的帽子
  吴孟超先后荣获最高国家科学技术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和全国科学大会奖,被中央军委授予“模范医学专家”荣誉称号,但每一次赢得荣誉,他都要说,我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关键是有一个好的团队……他把自己获得的国家最高科技奖500万元奖金以及中央军委奖励他的100万元奖金全部拿出来,用于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
  吴孟超说:“一个人、一家医院的力量是有限的,我国每年新发肝癌40多万,但只有25%的病例可以通过手术解决,手术顶多做一个救一个。”
  他有一个愿望,就是在有生之年能看到安亭新院和全国肝癌科学研究中心落成,通过三个五年的努力,让我国肝癌发病率下降、早期诊断率提高、治愈率提高,健康格局能有所改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吴孟超院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