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当左右两边柔韧性不一致该怎么压腿办?我从小就是左腿左脚都比右边灵活,压腿的时候左边很轻松。右边很疼

武术压腿的正确方法
武术压腿的正确方法
学习啦【跆拳道】 编辑:方婷
  里面的基本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一个扎实的基本功,可以为以后的武术练习,起到一个很好的铺垫作用,所以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功打好了,那么在以后的练习中就不容易再出一些失误了,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武术压腿的正确方法。欢迎阅读!
  武术压腿的正确方法
  压腿同时也是一种非常好的锻炼方式,无论是老人还是孩子,都非常的适合练习它,老人练习可以强身,延缓身体肌肉的衰老和退化,孩子联系,可以促进生长发育,并且让身材变得越来越修长,总之是好处多多的。
  压腿方法
  正压腿经常做些压腿锻炼,能改善身体状况,延缓器官机能的衰老,起到的效果。正压腿的目标肌肉韧带是股二头肌和十字交叉韧带。它不仅能锻炼腿部韧带,还能锻炼髋关节、踝关节的柔韧性,增加腰、腿及胸部肌肉的力量和韧性。
武术压腿的正确方法
  压腿可刺激不常活动的肌肉,促进循环,避免腹部脂肪堆积,消除老态龙钟的体态,从而保持精神振奋,提高工作效率。
  如果你想要充分的锻炼到身体腿部的肌肉,增加它的灵活度和柔韧性的话,那么压腿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其实不仅仅是在武术中,即便就是还有各种各样的运动练习,压腿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这些都足以证明压腿的重要性。
  锻炼的步骤方法是
  首先,面对一根单杠(高度要由低到高,初试者应以大腿跟为齐),身体站立,上体保持正直,下肢放松。然后,让重心落在左脚(左脚不要往外撇),慢慢抬起右脚,放在单杠上,上体依然保持正直,并同时向前挺胸收腹,全身放松。
  接着,上身向前慢慢弯腰,同时慢慢向下压右腿,一直到下颌能够到小腿为止。在保持弯腰的情况下,利用腰背一上一下有节奏的运动,进一步拉动腿部的韧带和肌肉。
  最后,上身伸直后再重复此步骤。压左腿的步骤与上述压右腿相同,如此交替压腿。
  压腿主要是为了拉韧带。而为什么要拉韧带呢?拉韧带的好处是什么。
  1.柔韧性练习可促进身体和体形完美。 当与各种力量性训练科目相结合时,例如、骑自行车、和划船等项目,柔韧性在完整的健身训练体系中最少能提供三分之一必要的帮助。
  2.柔韧性训练可减少受伤的危险性。 大多日常损伤和运动导致的伤害都是外部伤害,或者是关节扭伤,肌肉及相关组织的过度拉伸引起的拉伤。坚持科学规律的柔韧性训练的武术运动员比缺乏柔韧锻炼的人受伤可能性要小50%。
  3.当与其他类型的训练相结合时,柔韧性练习就是一种很好的热身或放松运动。 除去以上所谈的益处,柔韧练习还可提高系统与肌肉组织的协调性。如果你做完某项运动后立即开始柔韧性训练,能使疲惫的身体尽快得到恢复。
  4.柔韧性练习可提高你的竞技水平。 一个具有良好柔韧性的武术运动员表演起来会更加轻松、精彩。你能想象出一个肌肉僵死的运动员会是什么样子吗?运动员一旦有了良好的柔韧性,在心理和生理上都会比其他运动员占有优势。
  你是否有过早晨醒来后在床上舒展全身的那种感觉?非常舒服,是吗? 什么人需要进行柔性训练呢?
  正如其他很多运动生理学家所认可的那样,每一个人,无论男女老幼,都可以进行有规律的柔韧性练习,并没有年龄限制。有的老年人由于受到的困扰而不能进行其他的锻炼时,却照样可以进行柔韧性练习。蹒跚学步的孩子也要以随父母一起进行柔韧性练习。所有武术运动员都应把柔韧性训练纳入自己的整个训练计划。
  通常说来,女性比男性的柔韧性好,孩子的柔韧性比成年人有更强的可塑性。
  腿能够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又能够帮助身体塑形,养成良好的形体,那么怎样才是压腿的正确方法呢?
  首先应当将腿放在与腰同高的物体上,髋部后坐,臀部要平,上身用力向前移动,使被压腿成一直线。如此反复,感觉有所腿部肌肉有所放松的时候,再换另一条腿。
  然后,应当将被压腿及支撑腿均挺直,双手按压被压腿膝部,收髋使身体尽量向前俯压,以增强膝关节肌肉。
  双手按被压腿膝部,髋部后坐,上身用力向前下俯压,试着以腹部贴大腿,当然这一步不是很容易做到,需要多次练习,循序渐进,慢慢你会发现你已经能够达到此效果。
  然后,将双手由下抱握被压腿小腿,上身用力向前下俯压,试着以腹部贴大腿、以胸部贴膝盖。此步成后,可下一步练习。
  其后,将被压腿与支撑腿挺直,双手搬住脚掌,腹部贴大腿,胸部贴膝盖,试着以额头碰脚尖。
  以此方法反复练习,相信你不久就可以达到想要的效果了。
  延伸阅读:
  初练者常存在以下问题
  低头、弯腰,急于用头碰脚,胸部和腿之间出现一个大空儿,还有的站不稳,像要后倒似的,甚至出现腿部韧带受伤。
  要解决以上问题,压腿时可注意以下几点
  1、规范动作,分步进行
  (1)初练时,不宜做强度很大的练习。把腿放在与腰同高的物体上,髋部后坐,臀部要平,支撑腿与地面垂直,膝部挺直,被压腿脚尖向上并有意识地向回勾扣,上身用力向前移动,使被压腿成一直线。脚尖回勾有利于拉长腿部韧带、肌腱、肌肉,上身前移可拉长躯干,特别是脊椎。一条腿压几分钟后,再换另一腿。几天之后,腿部肌肉变得柔软而富有弹性时,可进行下一步。
  (2)被压腿及支撑腿均挺直,双手按压被压腿膝部,收髋使身体尽量向前俯压,以增强膝关节后之窝肌的伸展性。
  (3)双手按被压腿膝部,髋部后坐,上身用力向前下俯压,试着以腹部贴大腿,此步成后,可进行下一步练习;
  (4)双手由下抱握被压腿小腿,上身用力向前下俯压,试着以腹部贴大腿、以胸部贴膝盖。此步成后,可进行下一步练习。
  (5)被压腿与支撑腿挺直,双手搬住脚掌,腹部贴大腿,胸部贴膝盖,试着以额头碰脚尖。此步成后,可进行下一步练习。
  (6)双手搬住脚掌,腹部贴大腿,胸部贴膝盖,试着用嘴触脚尖。此步完成后,进行下一步。
  (7)双手搬住脚掌,依上法,用下腭碰脚尖。此步成后,说明正压腿已成。
  只有这样一步一步地练习,使躯干与腿部形成一一对应,如腹部与大腿、胸与膝、头与脚尖依次对应接触,才可避免躯干与腿之间出现的空儿。
  2、由轻到重,由低到高
  压腿时,身体对腿部韧带、肌腱、肌肉施加压力。初练时,用力要轻,当练习一段时间后可逐渐加重压力;如果一开始就施以重力,也许能坚持一二天,恐怕第三四天连走路也难了。腿放的高度应由低到高。将腿放至与腰同高,压到下颌碰到脚尖时,可把腿放在与胸同高的物体上;再练至下颌下碰到脚尖时,可把腿放在与肩同高的物体上,直至把脚放在与头高的物体上。
  3、先拉后压,由近及远
  初练压腿,因其腿部韧带、肌腱、肌肉伸展性差,猛然用力拉长,不仅徒劳无功,还会使韧带受伤。因此初练时,应先拉长腿部韧带、肌腱、肌肉及脊椎,然后施以振压;振压也要一下一下地进行,不可急于求成。压腿时还要注意躯干与腿部的接触是由近及远的,躯干与腿相应部位的接触顺序是:躯干:腹部&胸部&头部腿部:大腿&膝盖&脚尖,不要一开始就毫无顾忌地用头硬碰脚尖。
  4、要意志坚强,持之以恒
  进行腿部柔韧性练习,的确枯燥乏味,尤其是练到一定程度,还会有腿、髋部酸痛的感觉,这是练习者出现的类似长跑运动员一样的&疲劳期&,此时最重要的是自己要有坚强的意志,有苦恒之心,不可停歇。因腿功柔韧素质与腿功其它素质比较起来,容易发展,也容易消退。此时应善于自我调整,适当减轻下压力度、幅度,减少压腿时间,或是进行踢腿练习,与压踢结合等。只要坚持下去,酸痛的感觉会逐渐消失的,那时你会为自己取得的成绩而兴奋的。
  5、压前要做好准备活动
  练习前,可做一些腰、胯、膝、踝关节、腿部肌肉的准备活动。因为肌肉、韧带的伸展性与肌肉的温度有关,通过准备活动,可提高肌肉的温暖,降低肌肉内部的粘滞性,有利于腿之柔韧性练习。
  从运动角度分析,压腿锻炼首先使大腿背侧肌群得到牵伸,其次使臀部组织也受到牵拉。一般在膝关节伸直的情况下髋关节的最大屈曲度为90&,再屈曲必然伴有下腰部和骨盆的活动。因此,当腿搁到一高物上后,再继续作上下有节律性的按压,就可进一步牵伸下腰部肌群和软组织。
  当这些紧缩的肌群得到牵伸,恢复到原先的肌张力时,就会使腰部不适的症状得到缓解和消除,腰部也因此而感到轻松和舒服,特别当大腿背侧肌群也受到牵伸后,除产生上述效应外,还可因与大腿前侧肌群的张力得到平衡,从而产生腰腿轻快,走步有力的感觉。
  从理论来说,压腿锻炼既可疏通经络,达到&通则不痛&的治疗效果,同时从膀胱经的分布和走向,搁腿部位常是小腿膀胱经的承山穴处,压腿锻炼必然会产生类似和针刺该穴的效果,承山是主治腰腿痛诸症的重要,因此,更使原有腰痛、腿痛、髋部不适症状迎刃而解。
  当然,为了使压腿锻炼取得这样的效果,还要注意安全
  一、搁腿的高度要由低到高,循序渐进,不要操之过急。一般可先从45&左右开始,以后每隔1~2周,当并无不适时再逐步抬高。对老年人来说,抬高到70&~80&左右就可以了。因为,此时髋关节周围组织比较紧,过高容易引起损伤。事实上在此体位下要作弯腰动作也相应地增加了髋关节的活动度。
  二、老年人都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抬高一腿时一定要站稳,压腿时不能用力过猛,以免发生意外。
  三、每次压腿时间不宜太长,以免腰部和另一腿过于疲劳,反而加重症状,要左右交替,每次5~10分钟就可以了,最好与其他活动相结合,可起到相互促进的效果。
  专家提示说,压腿作为众多老年人喜爱的健身锻炼方法,但压腿方法最重要。中老年人和不经常锻炼的人筋骨比较僵硬,很高的栏杆猛地跨上去容易拉伤,初练者压腿的高度最好选择髋关节高度以下,约45度左右。别看这个高度很矮,却是最安全的,压过一段时间以后,头就能轻松地碰到腿了,这个时候再增加高度才比较稳妥。经过一两年的锻炼,中老年人的腿就能轻松抬到90度左右了,坚持下去,腿还能扳过头顶。不过对大多数人来说,和髋关节持平的高度最为安全。
看了&武术压腿的正确方法&文章的人还看了:
本文已影响 人
[武术压腿的正确方法]相关的文章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跆拳道】图文推荐影响柔韧性的最大因素 【范文十篇】
影响柔韧性的最大因素
范文一:摘要:提高大学生柔韧性素质,同时让他们体会到柔韧性的改善不仅能提高动作幅度、技术水平、促进运动后恢复,减少运动伤害的发生,更能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他们对体育运动和体育学习的兴趣,为其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体育心理保证。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具有很高的柔韧水平,而准确、简洁的讲解,循序渐进的引导,合理的测量和正确的评价等能有效地提高学生柔韧性素质,同时,促进大学生体育心理的发展。   关键词:柔韧性;体育心理;自信心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重要基地,要培养合格的人才除了让大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更需要有强壮的体魄和坚强的意志品质,而强壮的体魄又需要从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得来。然而,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在中小学期间迫于应试压力,长期得不到系统的体育锻炼,导致在生活水平日渐提高、营养逐步改善的情况下,身体素质却日益下降,同时体育心理也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力量、耐力、速度、协调性急剧下降趋势相比,柔韧性是其中下降最严重的。柔韧性是身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良好的柔韧性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活动各关节,增加肌肉运动的参与程度,而且还能使动作更舒展、姿势造型更加优美,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促进技术水平。在此笔者试图通过调查研究,认识柔韧性练习原则和大学生体育心理发展规律,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关系,探索如何通过正确的教学和评价使得大学生柔韧性素质得以提高,增强他们的体育能力、让他们获得运动自信心和参与热情,促进他们的体育心理健康发展,从而积极地参与体育锻炼。   一、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通过网络和图书、期刊查阅了解大学生的体质尤其是柔韧水平、体质与体育心理状态的关系、较为合理、有效的柔韧性练习方法及手段,为研究工作打下理论基础。   (二)问卷调查法   向广西财经学院体育课上篮球、排球、足球、健美操、武术项目的5个班的大一学生发放165份问卷,回收165份,回收率100%,有效率95.8%。主要是了解大学生中小学时对柔韧性知识、练习方法的了解,以及对课堂柔韧在内各种练习的心理感受。向5名任课教师发放5份问卷,回收5份,回收率100%,以此来理解各项目教师对柔韧性的重视,安排比重,方法和观念等。   (三)访谈法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柔韧性水平及其现状,对其他高校的专家和体育教师、学生进行访谈,以听取他们的看法和见解。   二、研究结果   (一)学生柔韧性水平及体育思想   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大学生在中小学阶段体育课教学质量不能得到保证,锻炼效果不明显,他们的柔韧性普遍较差。在受访的学生中仅仅9个学生能劈叉,占总数的5.6%。这些学生基本集中在健美操、武术项目上,在大学前都有参加过专门项目的学习和训练背景,主要是舞蹈、武术、跆拳道等项目。其他学生参与的体育活动主要局限于学校的体育课,以球类自发组织为主,极少涉及到柔韧性素质练习,或者根本没有接触过。有74个学生双手不能从背后上下接触,占总人数的46.8%,他们认为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在抽样查看被访的学生体质测试中发现,不少人坐位体前屈指尖不能到达脚尖。137个学生占86.7%大学前对柔韧性练习方法只局限于“弓步压腿、踢腿”,对具体的练习要求了解甚少。很多参加球类项目的学生觉得柔韧性不重要,甚至觉得柔韧性练习可有可无、没有必要,这些项目受伤和肌肉痉挛的学生比较多。选修健美操、武术类项目的学生觉得柔韧性素质比较重要,对柔韧性练习方法了解得比较多且深入,发生运动损伤和肌肉痉挛的相对要少。身体素质相互影响和促进,柔韧性素质较差就会影响到耐力、力量、速度、协调的发展。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柔韧性好的学生协调性要比柔韧性差的好,掌握动作也快,其他身体素质基本都在同班中等以上水平。不仅在单个项目上,动作表现得僵硬、不协调,即使在一般的跑、跳运动中也是如此,172厘米高的男生立定跳远只有190厘米的成绩。   60.8%的学生表示选择的项目都不是自己喜欢的,都是为了拿学分或者随便选的,觉得上体育课没有意思,练习累、技术难以掌握又不能展示自己的个性。选择篮球、排球项目的相当一部分学生,主要是觉得动作少,对身体素质和技术要求不是很高而且好玩。也有不少女生选择武术和健美操项目,主要是为了避免太阳晒黑皮肤的原因。更多的学生表示如果检测米中长跑,会因为担心成绩差或体力不支而产生害怕甚至恐惧等严重负面的体育心理。大学生虽然一般都是18岁以上的成人,但对于体育项目喜欢和自身体育能力的评价,大多受传统观念或凭感性来判断。比如对自己不感兴趣的项目,对不熟悉的练习内容,对要求比较复杂动作或练习强度大一些,就会觉得自己“不适合”、“没有天赋”等理由拒绝参与或者消极对待。调查中占53.8%的85名学生认为柔韧性的改善对技术提高有帮助,主要是武术、健美操、足球,其他项目的学生大多数认为柔韧性对该项目没有太大帮助。但实际上抽查中发现在球类项目中,技术、体能比较好的学生的柔韧性,要比技术和体能较差的要好一些。   1.思想因素   根据调查发现,目前大学生身体呈较差的水平,柔韧性尤其严重,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因素。   一是进入大学前身体素质尤其是柔韧性素质,没有得到系统的专门训练,使得他们对柔韧性的重要性、练习方法几乎不了解,柔韧性水平低下。柔韧性素质的水平底下会影响其它身体素质的发展,体育能力同样也会下降,这些人在与同龄体育运动者有意识地相比较会产生自卑心理。他们在参与体育课和体育运动时就容易产生体育焦虑心理,如,学习动作时心情不安烦躁或恐惧考试,导致动作容易变形而放弃继续练习。   二是对柔韧性素质练习有错误认识。大多数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一但不能很快掌握体育技能,便会认为自己没有运动天赋或者项目不适合自己。再加上升学压力体育课经常被主课挤压,平时都是以文化课为主,他们在中小学就养成不爱体育运动的习惯。进入大学后,面对体育课柔韧性练习会有抵触情绪,认为自己“年纪大了”柔韧性不可能再会有提高,从而拒绝柔韧素质练习或者消极对待。主要表现是怕苦怕累,有的女生强度一大开始有点气喘就会停下来,练习时精神不能集中,体育学习效果低下、运动损伤机率也比较大。   三是受自我表现意识影响。时代在变化,观念也在转变,“健身功能”并不是现在的大学生参与体育的主要动力,“追求个性”、“展示自我”才是很多学生选择体育项目标准的目的。这些年的健美操和街舞、拉丁舞热潮以及一些选秀节目,都符合时下大学生追求时尚、张扬个性的要求,会让他们随意发挥和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参加的运动是希望能在群体中突出自己,从中得到自尊的感觉。相反他们会觉得按部就班、做一些规定的动作就是“不时尚”和不能表现自己。   2.生活与体育习惯因素   大学生在中小学时主要注重文化课而缺少体育运动,网络的普及和其它娱乐生活方式的影响,使他们普遍缺少体育运动,更不要说柔韧性练习。研究中发现,如果能让学生在短期内体会到柔韧性练习有较为明显的提高,或者柔韧对技术有明显地促进作用的体育运动,他们就会有热情并积极地参与练习。比如,参加足球项目的学生对压腿等柔韧性练习表现出认真的态度,因为在运动中他们体会到柔韧性对技术跳高和奔跑能力有帮助。参加健美操项目的学生通过动作练习和形体美的学习认识到,柔韧性素质的提高不仅会增大动作幅度而且能让姿势更优美,动作更具有艺术表现力,对自己气质和体育学习会更有信心。
  (二)教师教学及项目   1.体育教师的作用   调查访谈中学生反应中小学的体育教师普遍对体育课的着装和教学内容没有太具体的指导,多为“放羊”式教学,有些学生的体育课都是在小卖部和教室里度过的。只有在有高考体育加分的情况下,学校才会针对性进行突击练习。体育教师对动作的教授只是做简单口述,形式不多。尤其是柔韧性练习,除了个别学校特别重视特色项目如武术、跆拳道,学生能掌握一些柔韧性练习方法之外,其他学生大多仅停留在弓步压腿上。另外,少数一些学生通过文艺培训,个人爱好参加培训获得关于柔韧性练习的知识。(所以现在大学生身体素质尤较差,其是柔韧性素质低下就不难理解。)   高校教师由于个人专项背景和教学理念不同,在课堂上对柔韧性素质重视程度也不一样。像篮球、排球、足球项目的教师面对的大多数学生不仅身体素质差,而且项目的基本技术都难掌握,每周又仅有一次体育课教学时数极其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就把教学的重心放在了最基本的技术上,而柔韧一般只在准备活动时安排内容。而健美操是一个力与美结合的项目,其技术动作幅度大对柔韧性要求就比较高,单从一般动作练习上就能够锻炼学生的柔韧性,教师对柔韧性练习也很重视。武术则是非常注重柔韧性练习的,而且其要求也是全面而系统的。由于武术动作的完成对柔韧和协调性要求都比较高,课堂中就占了相当篇幅。针对胯、下肢、肩、腰的柔韧性为主,柔韧性提高促进协调性,才能更快地学习和更好地完成动作。   在柔韧性教学中,需要体育教师标准的示范,给学生建立一个正确的练习标准,这样才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良好的柔韧性带来的效果。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要简捷、细致地介绍每个环节,包括动作幅度大小、身体姿势、练习时肌肉韧带的感受等等,都要有一个具体可操作的清晰标准,这样才能让学生不断地感受到正确练习带来的进步,建立坚持参与的信心。另外,还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克服自身惰性和困难,逐步提高体育心理素质。   2.项目的作用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篮球、排球项目的教师一般注重的是肩和胯的柔韧性,通过练习会提高这两个部位的柔韧性,同时,对其力量和协调性的提高,技术的掌握有明显的帮助。足球技术主要在腿上需要一定的柔韧性,尤其是控球和奔跑对柔韧性有比较高的要求,所以对柔韧性尤其是下肢的柔韧性比较重视练习量会比其它球类多。而且学生看到柔韧性提高对技术和能力的提高有明显的帮助,也会比较积极参与柔韧的练习。健美操的艺术表现力强又有节奏强的音乐,可以作为以后的才艺表现内容,符合大学生青春好动的心理,比较容易激发练习兴趣。多为女生参与学习本身柔韧性容易提高,柔韧性会提高动作质量和满足自身表现需要,在练习中会相互对比谁的动作、形态优美,大学生会很有热情参与动作练习和柔韧性练习。武术对柔韧性的要求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动作舒展和幅度的需要,也能促进学生的速度、协调性,更能体现一个习武者的基本功和技术水平,扩大攻击范围和技术难度。不管在散手还是套路练习中,柔韧性好坏往往决定一个动作的效果。但学习套路的没有学习散手的学生对柔韧性练习热情高,主要是更多时候要忙着记忆动作。   (三)其他因素   国家健康体质测试和项目考核,都会对学生的柔韧性练习产生影响。尽管很多大学生没有体育的习惯,但出于考试、奖学金、优秀评选和就业和体育测试的原因,他们会为了这些目的应付体育分数所要求标准针对性地练习。身体素质达标测试中仅有“坐位体前屈”是针对柔韧性的,而且其数据也不能完全真实反应一个人的柔韧性的真实水平。球类项目多是技术和体能类的,所以不大能激发学生加强对柔韧性的练习。健美操、武术考核除了从成套动作完成质量或者对抗效果评分,也可以通过设立柔韧素质为考核内容。比如肩的柔韧性可通过双手握杆过肩来测评,费用低简单快捷;腰、胯的柔韧性可以通过“直立转身”的测量,所需的器材也比较简便;体现下肢的柔韧性可以通过“劈叉”来检测,但是目前缺乏标准和仪器。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由于得不到系统的体育锻炼和指导,缺乏足够的体育运动,造成目前大学生身体素质整体呈下降趋势,尤其是柔韧性最为严重。柔韧性水平低下也会影响其它身体素质发展,影响体育心理健康发展,所以柔韧性的改善可以提高其它身体素质和体育能力,可以增强大学生的体育运动自信和热情,促进大学生身体全面发展。   2.体育教师对柔韧性重视和有效教学方法、标准的示范、循序渐进的心理引导,对大学生认识柔韧性素质的重要锻炼价值,克服消极的体育心理和建立积极参与热情树立自信心起着重要的作用。   3.柔韧性素质测试和考核可以促进更多学生参与和提高柔韧性,从而增强学生体育运动的自信心,增长大学生体育参与的热情。但缺少柔韧性的测量方法,尤其是促进身体素质发展部位下肢、腰、胯、肩的柔韧性的测量仪器。   (二)建议   1.开展更多项目提供给大学生参与的机会,使之力量、耐力、速度、协调性、柔韧性各项身体素质都得到发展。增加体育卫生知识的教育,让大学生掌握正确的体育运动知识和练习方法,让他们体育能力能更全面地发展。   2.体育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在教学时尤其在柔韧性教学时要做到标准示范。有效的教学方法,准确、细致的讲解,循序渐进的引导,都会让学生感受到练习的效果和进步,并且能建立自信心和满足自我表现的心理。   3.在国家健康体质测试和体育课考核内容设置上,应考虑能全面促进大学生各方面的身体素质,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完善柔韧性评价标准,开发测量仪器,尤其是重视运动部位腰、跨、下肢、肩的柔韧性,为教学和科研提供重要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季浏.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张英波.动作学习与控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3] 周士枋,丁博坦.运动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   [4] 董跃春.大学生体育心理健康教育之我所见[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9).   [5] 杨向明,吴爱兵.大学生体育行为心理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9,(1).   [6] 高会军,蒙万宁.高校体育教学中差生体育心理分析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9,(12).   [7] 姚兰.浅析柔韧素质在体育运动中的重要性[J].科技资讯,2009,(31).   [8] 解双勇.高校武术套路教学中如何进行柔韧性训练的研究[J].管理与财富,2009,(11).   [9] 马文杰.在柔韧性训练中运用PNF技术的实验研究[J].武术科学,2010,(1).   [10] 刘莹.论柔韧性在竞技健美操中的重要性[J].现代商贸工业,2009,(17).
范文二:维普资 h讯tt:p/w/w.wcqiv.pomc
0 022 年6 
第 3卷期 ? 5? 1
文童编 号 : 1
—20 72
0) 3 0
1 2X(02 0
0 — 5—0
 ;经验介 绍
  0 、0 t0  
:00  : > 0e o    
影滚镀亮镍层柔响韧的性因素 
怀   超韩志 忠   ,
  . 士康( 企 集业 因金富精 密工
圳 限) 司  硷 测心 表 面处中
,1 深富有   广 东
;中国,科 学 院富
新迪技 术司 表 面
技 术程工部 ,
06 0  11 2   90 0 )
摘 要 5:
实产 践讨论
因各 并 提素 出 解了 措 决 本
关键 词: 亮镀 镍
滚 ;镀 柔性
光       中
:号Q 1 31 T    5,2文
标 码 识: 
Fat r   f et
 nh   c i y i   r go
sp t c o  s ac i g
t du te  l f b
e  r ik
ledo i t
sCHE Nu H ic
 ,aH NA hZ —
z o    ag
ufT e te
  fa np c
o  e t
,u Pe n I uit ( h nh
o n 上, f
S1 r.ra n L
Cn n rF j
 r cn s y
,dL om
   i e
F kh n  o u usia
gG r p,S
1 h 8 h nn 5109,
hCn i a;2. eDt f
rS .nEgenr n p.
  uo f i eg
,FiN e Te hcnl i u d w  c i a C t)ot
n o i ee A
cd ,e f ̄ dn ) exmri   f hC
ns  a m'
o oee  
.b Ata t [c s'o
e g tetd ci t o
r  h: - l cn
ed p s tw
dr ̄ us d
ee p e  
s c r: tr "ac i   h
  tu i  
r    ̄kil
eei se   n   u
siw r r
g lhue  
. e Kw
dso :g rntce  a
g Kirl ̄p ai,gu dtly
r y hb  i kllpn ; t ce lt n
ir ci   it
任 务的, 要 求:
光亮  镀镍
已 广 泛 用 于 腐 和 装防饰 性
, 而 越  因 柔韧
越 性 , 差在滚
镍 时影 响镀 层
  而 柔韧性
,杂 了 添 加剂
的 影响  除外, 还
有 滚设镀备
件 等 条影 的 ?本响  文 合 生 结实 践进 产 此 行 方面 的 论 。   讨 我厂 接 承某 外 资厂 黄
片插滚 镀 亮 
层 镀 厚度为 3
~/ 5 ;t n
0 镀 层表面 要 光
,亮 许 表 面 允现 出 任 不 何粗
,糙 发 ,乌黄 , 发 毛 边 等
有 良具 的 结 好 合力和 韧 性 , 用
用强 力 胶
镀贴层 撕 扯
不 起 蚌 ”
, 9曲 。弯
0不 皮 。 起 刚开 始 我
普 通光 的 亮镍 添 加
, 剂  镍镀层
达,到 要 求 , 是 
但性 韧 差 很,
种 检 测 方 两 中式均 现 分 出层的   在现 象
第  类二光亮
足 满 韧 性的要 求 。 仍
定 更换添 加剂 。
期 :0日一O2 —  2021 8
维普讯 ht资p://twww.qvcpic.mo
t paig lc l nro
同 不 加 剂 对 添镀
的 响影  
电流 远远
镀 流 ( 文电 中
/ 本5 A .
I滚 而筒中心
零 的 件 瞬 的 电时流 密度 远   )
/ n.5A&
 以 至于 近 于零接,
状 , 成 态零
件 表 瞬 时面氧 化 。
造 当  中 心零的件
缘 施 边镀
膜 化的表面
镀的层 易 
发 分生 层。滚
据 验 结实果
及 本 综成合 考 虑
, 选 们我
R择N一6
作0为生 产
中使用 的 亮 j  2光 =
fIj 可 见
要获 韧得性
好 的良 镀 层,
要 择选  需
影响 见 表 2
表  2 滚简
径 直 对光亮 镍 层 柔
性 韧 影的响  滚
筒直 径4 (  5 -m
3  mc 52 m  5  
t2m  Oc   — 层镀性 韧
字 “法和曲弯 。 9片”0检 均验皮 起
“ 字法验检不起皮,
曲9 验起 ̄皮 蚌” 弯 0 检
f字“检法不起皮 ,验}
”弯 曲9 。0验检皮 起
“字 检法验不起皮, 井
”曲 弯 ̄ 验9起皮 0 检
径直大 小 合
适的 滚 筒 。
的工 作中 可 
以看 出 , 于
加剂 R 对添 一N06要 得 到满
韧  足2 性要,求 的 镀
圆 径  直 大能 于  滚1
1  5, cm 
“字法 弯曲和9。 井” 0验均检不起 
“ 字法皮弯 曲 9。和蚪
0”检均验不起皮
“  法字弯和曲 9
。”井 检验均 不起0皮  
2 1   添 加剂对镀
韧 层 性的影响   . 
O  m5 1t i 
没 含有 有特
软 剂,而得 到
层 不 能 满足加
I  变因  形 的 性韧
求 要, 有含 肓 特殊 软 剂柔
添的 加  只 才剂 能
到得 性韧 好 的良镀 层
以满   加后工
 2 2 2
载装 和量阴极 的影 响 
用采 大滚 筒 镀滚时 ,
们 图试通过
载 量来 减 少装 零件 的 叠 合
度。但是 我
现 ,采当 用软
 枝 权的零件
,易 绞 在一
翻和转  不
容变形 的要求  我 们
适 合 于 了镀
后能 满 足
加 变 工形要
求的四种 添
用 小 滚   镀使机
时间为 15 h
为 2  施 0.,  
5 dA ,
得镀 层厚 度
在 均~3 f¨5之间 
加添剂与 镀层
性 的质试验结
果 表如 l示  
筒影的响  .
2 2 1 滚 筒 大
影  响. .
 灵活  虽
阴 极 于 处 件零当  
滚筒 到 高转 处下 落时 易
能保持 在零
, 是中 浮 于外
而 的 表件 ,面以
力 线 电绝大 部
和 部外 的
件 受 到 零 外 部零件
蔽 ,  力电 线 无 法达到
内成 零部   件 从瞬时
生, 化 ,氧成
层 。 发  造当采
倾果斜 度 大 , 如
  斜 阴下 极和滚筒
内壁 之间的 空
杈 零件 易
绞 一 起 在 成 团,动 性 差
, 卡于 流 易 在阴
和 滚极 筒内壁 之 间 , 成
滚 转 筒不 动; 造   如 倾果斜
斜 阴极 和 , 筒 内壁 滚之间 有
  较下大 的
  让卒零 件 流动
大 较的装 载 
合 叠 度大,
出 零 件 现 瞬时断 
的“边缘 效 应
力 线集 在  中,
尖件 角 和 缘 上边 :对 于 镀 滚而
, 近言  滚贴
壁 的筒 件 零 近靠阳 极,
较 大 的具电 流
的 零件, 在 电流  密度 很小 。因 此
滚 直 径 越 筒 ,大
求 的 载  要
量越 装 ,大件
替合厚 度 越
大 , 分流布 越
匀 均 ,外 内电 差流别 越
维 普讯资 thpt//:p
2 6月年 
-t j涂  fb
2 第卷 3 l 期 
2.  3滚
孔 积面 的 影响   .
2采 用较 小 当 的滚筒 时
滚筒 易 容 9 的1
,能 镀 合出格
镀的   层因  / 也
板  仔“ 』 效
”遮挡 电 力
均 匀 分的
镀 从 的韧层性 一 另 外行孔 面 积
小 , 使镀 液
件的卺 合 度
, 流 分 小 布 较 均匀 .部  电   零
件不易 出现
时瞬断 电 的情 形  另 外 , }
1   l电 分流布 较 均 匀 ,
装 于 量载 大, 件 
翻零 不 转活灵 ,内 部零 件 由于
即使 不 翻转到
能 也 出镀 合格的   镀层。 但是 , 用
滚 小筒 时
, 装件载 肇   采
达到零把 阴极全
覆 盖部的 程
外内 的对 流 扩 散
浓  使 表 面附报近
液层 中 金的属 离
子 浓 度 下降,
淀 杂 在夹镀 层
性韧变差 、
操作 条 件保 持在 T
哥度流过大 ,
; 眼易 电 流 度 过 密 ,小镀  
由 于 没有
屏 露 蔽 作 用
线 力在阴 极
成,  电造
施分 镀电 加 在流 阴极
部 小  其分电流
又 大 分部 施
存 外加 部零
上 , 此件内部 
层亮 瞍 够不 。  取L艺条 的 件中问值 即可 。
结 论  任
层镀 性韧的 因 素 中,
最重  要的
是 加 添剂和 滚 筒
加剂 选  择 不
,当 沦 样 怎改进
无[都 不 艺能获
零件 易出 现 瞬 时 断 电
的情况 。 这 一 点 已
生在产 得中 证 实 到生。 产中 我
发 现 , 们 在零 露 
外 面 极阴上 的 镀
零 件内 部阴 
极 的上 镀层 明 厚 显得 多 .而且
住零 露件  外的 阴极
达 阴极 到度长 的 13时 则 无法
镀 出 / l
格镀 层的。  
镀层 的。 择恰选 当
的加添剂 后
  合还适的滚筒
否则 ,同 镀 不样 出 格 的镀合层 。  
( 上 第接5 2 页)
 时 ,光 时 间 应
应相 延长 ,则
, 光 效果  抛 否 抛
但 搅 或 拌 移 动 工 件 快的 慢 应根
据  所 用抛 光液配 方
,当 用所抛 光 液 浓度 高 
应 提 高时搅 拌
或 移动 速
度 则;, 度
差故。 温将 严 度格
控 制在工 艺规
内 的范条   下件,
据 根温度 的
及 溶液 的 
抛化老 程度
和零 件 面表 况 灵 活掌状握
,控 以 制 在0
~2m5 n的 围范
为宜内 。 . 
溶 液搅拌 . 
参 考 献 :  文
动 移 件 T 以加可快 抛 光
与 属 金 制 表 件接面触
不   ,液而
速 金 加属表
的面 化学反 应 速 度
从并  促使金 属表 面
解 高, 抛光速
婵     
了册 编 委会
处 工 理 艺 |
:海海J 科学技 术版出 , 9 社 .1卜   91.
,武. 电镀 :
册 手 陈 等
微l出版 社
1, 9 0.7 —.1  
.JL   业
9 7 7  
范文三:摘 要 身体的柔韧性是身体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柔韧素质也是体育运动的基础,在各项体育运动及活动中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青少年时期是发展学生柔韧性一个比较好的阶段,学生在校园中有多元的运动方式供学生选择,帮助提高学生身体柔韧素质。根据男女生不同生理特点与需求运用多元拉伸方法、运用器械辅助进行柔韧素质训练,对增强大学生柔韧素质有明显的作用。   关键词 柔韧素质 拉伸 练习方法 多元   中图分类号:G804.61 文献标识码:A   1柔韧素质对大学生的重要性   1.1大学生发展柔韧性的现状   近些年研究表明我国国民体质健康及身体素质下降,人们注重脑力劳动而忽略了身体锻炼,导致学生过度肥胖现象凸显,大学生作为国家后备力量的群体,长期保持静止伏案学习状态,缺少运动,体育锻炼的缺乏导致学生过早地引发各类疾病,颈肩腰背酸痛等症状。人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自身的柔韧素质也逐步退化,提高柔韧性的难度也在随之加大。根据人体生长发育特点,柔韧素质发展的敏感时期是在青少年时期,男性比女性的敏感期还要短。大学生大多在20岁左右,已经超出最佳柔韧素质发展的敏感期,所以想要提高柔韧素质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长时间持续训练习得。大学生在校园中运用运动设施与器材,向专业的教师咨询,进行多元的柔韧素质锻炼。学生可根据自身的生理特点,身体情况与爱好选择不同的练习柔韧素质的方式,从而提高柔韧性,增强了柔韧素质, 同时又起到保持身体健康。   1.2发展柔韧性的作用   身体柔韧不仅决定于结构的变化,也决定于神经对骨骼肌的调节,特别是对抗肌的放松、紧张协调。提高柔韧性可采取拉长肌肉、肌腱及韧带等组织的方法,又爆发式和渐进式两种,渐进式更适合于大众群体,渐进式可以放松肌肉,使筋腱缓慢地拉长,不易引起损伤。柔韧素质是运动的基础,在运动前后都要进行柔韧练习,不同时期选择正确的练习方式十分重要。柔韧拉伸练习能够有效地改善身体形态,提高身体素质,利于增强身体协调能力与平衡能力。通过拉伸身体各部位,可缓解部位的肌肉僵硬、酸痛等不适感,以及达到放松作用,缓解身体疲劳。   2 多元拉伸法的锻炼方式   2.1徒手拉伸方法   大学生运用徒手拉伸是运动拉伸中最常见的方式,被分为徒手静力拉伸与徒手动力拉伸两种。静力性拉伸是指当练习者练习部位拉伸到最大限度时 ,依靠自我控制或外力保持静止姿势,是一种慢速的肌肉拉伸,不会引起肌牵张反射,对缓解肌肉痉挛是有作用的静力拉伸法相对来讲操作方便, 简便易行,可以利用一般的体育运动设施进行练习,适用于学生也适合体育教学的需要。而动力拉伸,是一种有节奏的多次重复同一动作的拉伸练习。拉伸练习部位 ,每次拉到有疼痛感时放松 ,并逐渐加大震动的力度和幅度来拉长肌腱、 韧带、 肌肉等组织。徒手拉伸优势在于对锻炼地点的要求较低,随时随地都可以练习。学生在运动前热身、运动后放松、身体有疲劳酸痛不适感等需求时,可参照不同的拉伸方法进行身体各部位的拉伸,拉伸肌肉,缓解疲劳,放松身心。徒手拉伸即可单人拉伸也可双人、多人的组合拉伸,单人拉伸时个体可根据自身需求伸展到自己的限度或感到舒适为止,而双人配合拉伸则通过配合与辅助练习,在身体柔韧性训练过程中, 采用被动拉长, 强制拉长等一些方法, 都是在他人的帮助下或自身重力作用下, 使肌肉韧带被强制性拉长,机体一定程度的疼痛,但更好的达到效果。   2.2器械拉伸方法   器械辅助的柔韧练习,是一项新颖的拉伸练习,以提高学生们的锻炼兴趣,加大练习负荷,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柔韧素质。常用的拉伸健身器械有弹力绳、瑞士球、把杆、拉伸练习器等等,训练方法是根据器械的特点,训练者与器械相结合,合作进行拉伸练习。在我国目前研究弹性拉伸健身器材中弹力绳与弹力带最为多见,作为常见的健身手段成为国内健身方向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弹力绳(带)方便携带,简单易行适用于大众健身需求,根据不同训练者的需求,弹力绳(带)分为多种拉力强度,训练者可根据自身能力选择不同强度的器械。北京师范大学的姚明焰在《弹力带阻抗健身操健身功效研究》中提出应用人体测量法和运动干预实验方法, 通过对弹力带健身操运动方案的分析, 探讨有氧、力量和伸拉练习的可兼容性, 研发新颖有趣的弹力带健身方法, 并实证其健身效果。弹力绳作为弹力带衍生品,包含了弹力带的特性及优点,又自具特色,作为新兴弹性健身器材缺少完整的训练方法及教学示范。   2.3利用生活常用物品拉伸方法   利用生活常用品的拉伸训练是最为实际的练习,学生可利用身边物品进行简单的拉伸运动。大学生作息规律与生活习惯统计表明,大学生80%的时间实在教室与宿舍中度过,由于长期久坐引发大学生颈肩腰背酸痛疾病、生活空间狭小,没有足够空间、时间锻炼等问题阻碍了学生进行健身运动。设计适合学生利用身边常用品进行锻炼的方法十分重要。其中桌椅拉伸法进行拉伸练习最为常见,例如坐在椅上双手扶桌压肩和单手扶桌手臂伸直侧压肩的肩部练习,双手扶桌压腰、双手抚桌弓背拉伸、转腰双手抓后椅背的腰背部练习,双腿交替抬腿、蹬桌角拉伸小腿的腿部练习,双脚交替勾绷与立踵的踝关节练习等。还可利用毛巾、书本、床铺等一切生活用品进行随时随地的拉伸锻炼,缓解身体疲劳,达到健身效果。   3 柔韧素质练习的注意事项   (1)柔韧练习应与力量、速度素质协调发展。素质训练的过程中不能单纯训练柔韧素质力量、速度结合,单纯发展柔韧素质身体不协调,缺少肌肉力量。柔韧应该伴随着肌肉力量的增加而发展,而肌肉的增长不能因体积的增长而影响关节活动的幅度,力量、速度的练习是发展肌肉的收缩能力和速度,而柔韧练习能发展肌肉的伸展能力。因此柔韧、力量、速度在运动训练中缺一不可,要有机结合,协调发展才是最佳运动效果。   (2)柔韧素质健康性。柔韧素质的发展要充分考虑准备活动和整理运动,进行柔韧练习前,先进行一定的动力性练习,使机体组织的温度略微升高,肌肉的粘滞性降低,使结缔组织的机械性能改善后,再进行柔韧性练习。否则由于柔韧素质强度大、运动时间较长、热身不足等原因,会造成学生身体出现不适感、疼痛或拉伤现象,这些会影响到训练的效果,同时还会影响到学生其它课程乃至生活的正常进行。因此,在练习过程中,要注意训练方法与强度,充分考虑自身能力与可接受范围,尤其是大学生身体定型,已经超出最佳柔韧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在训练中要多加注意。   (3)柔韧练习的区别对待。柔韧练习要根据练习者的自身能力、年龄、性别等诸多因素进行区别对待,柔韧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柔韧性最佳发育时期是青少年8岁至12岁,所以在儿少时期开始进行练习是基础,成年后有一定的力量、速度素质再维持练习,更好的提高柔韧性。柔韧练习要求练习者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坚强的毅力,也是有时间性的,须长期坚持训练,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只有运用科学有效方法 ,坚持不懈、循序渐进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4)保持理想体重。关节周围组织的体积影响人的柔韧性,肥胖度也是影响柔韧性的因素之一。如何搭配合理的饮食、 有氧运动与休息是提高柔韧素质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蔡广浩.静力拉伸和动力拉伸对提高柔韧素质的研究综述[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1).   [2] 袁凤敏.浅析拉伸训练方法对运动的重要性[J].创新科技,2013(12).   [3] 李园园.浅析人体运动中的拉伸[J].运动人体科学,2013(11).   [4] 刘洁.人体柔韧素质综述[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6(6).
范文四:龙源期刊网 .cn
多元拉伸练习对大学生柔韧素质的影响综述 作者:王晶
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5年第16期
摘 要 身体的柔韧性是身体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柔韧素质也是体育运动的基础,在各项体育运动及活动中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青少年时期是发展学生柔韧性一个比较好的阶段,学生在校园中有多元的运动方式供学生选择,帮助提高学生身体柔韧素质。根据男女生不同生理特点与需求运用多元拉伸方法、运用器械辅助进行柔韧素质训练,对增强大学生柔韧素质有明显的作用。
关键词 柔韧素质 拉伸 练习方法 多元
中图分类号:G804.61 文献标识码:A
1柔韧素质对大学生的重要性
1.1大学生发展柔韧性的现状
近些年研究表明我国国民体质健康及身体素质下降,人们注重脑力劳动而忽略了身体锻炼,导致学生过度肥胖现象凸显,大学生作为国家后备力量的群体,长期保持静止伏案学习状态,缺少运动,体育锻炼的缺乏导致学生过早地引发各类疾病,颈肩腰背酸痛等症状。人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自身的柔韧素质也逐步退化,提高柔韧性的难度也在随之加大。根据人体生长发育特点,柔韧素质发展的敏感时期是在青少年时期,男性比女性的敏感期还要短。大学生大多在20岁左右,已经超出最佳柔韧素质发展的敏感期,所以想要提高柔韧素质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长时间持续训练习得。大学生在校园中运用运动设施与器材,向专业的教师咨询,进行多元的柔韧素质锻炼。学生可根据自身的生理特点,身体情况与爱好选择不同的练习柔韧素质的方式,从而提高柔韧性,增强了柔韧素质, 同时又起到保持身体健康。
1.2发展柔韧性的作用
身体柔韧不仅决定于结构的变化,也决定于神经对骨骼肌的调节,特别是对抗肌的放松、紧张协调。提高柔韧性可采取拉长肌肉、肌腱及韧带等组织的方法,又爆发式和渐进式两种,渐进式更适合于大众群体,渐进式可以放松肌肉,使筋腱缓慢地拉长,不易引起损伤。柔韧素质是运动的基础,在运动前后都要进行柔韧练习,不同时期选择正确的练习方式十分重要。柔韧拉伸练习能够有效地改善身体形态,提高身体素质,利于增强身体协调能力与平衡能力。通过拉伸身体各部位,可缓解部位的肌肉僵硬、酸痛等不适感,以及达到放松作用,缓解身体疲劳。
2 多元拉伸法的锻炼方式
范文五:摘 要 探讨研究普拉提对女大学生柔韧性的影响。在普拉提基础动作训练前后,分别对30名女大学生的颈部、手腕部、肘部、肩部、髋腰部、足踝部的活动度进行测量,并作训练前后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9周的普拉提练习可以明显提高30名女大学生身体大多关节的活动度(P  关键词 普拉提 柔韧性 女大学生  一、前言  普拉提是一项兼容瑜伽、太极和芭蕾的健身运动,有着独特的健身功效。其特点是简单易学,动作平缓,可以有目的地针对各部位肌肉形态、关节等进行锻炼,能全面提高身体的柔韧性。良好的柔韧性在保持正常的生活质量;维持正常的步态;预防损伤的发生减轻损伤的程度;提高灵敏、速度、平衡等其他身体素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观察30名女大学生在普拉提基础动作训练前后,各关节活动度的变化,旨在从柔韧性方面对普拉提的锻炼效果进行评价,从而为普拉提的科学开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对促进普拉提运动在高校的普及和推广。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在广州大学随机招募30名在校女大学生。  (二)仪器  F-JDC角度尺;体前屈测量仪。  (三)研究方法  数据统计法;测量法;实验法。  三、结果与分析  (一)各关节活动幅度正常幅度  表1 各关节活动幅度(ROM)正常值  (二)运动前后颈部关节活动度的变化  表2 运动前后颈部柔韧性变化(单位:度)  由表2可知,普拉提练习能明显增大30名女大学生颈部的关节活动度(P  (三)运动前后手腕部关节活动度的变化  表3 运动前后手腕部关节活动度的变化(单位:度)  通过普拉提运动能够在保持手腕关节稳定性的基础上,明显提高手腕部的柔韧性。  (四)运动前后肘部关节活动度的变化  通过9周的普拉提练习,30名女大学生的肘部关节活动度有所提高,但运动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4。  表4 运动前后肘关节柔韧性变化(单位:度)  (五)运动前后肩部关节活动度的变化  表5显示:普拉提练习能使肩关节的内收外展活动度明显增大(P0.05)。  表5 运动前后肩关节柔韧性变化(单位:度)  (六)运动前后髋腰部关节活动度的变化  如表6,普拉提练习后立位体前屈值有明显的提高(P  表6 运动前后髋腰部关节活动度的变化(单位:厘米)  (七)运动前后膝关节和踝关节活动度的变化  表7 运动前后膝关节和踝关节柔韧性变化(单位:度)  结果表明,明显提高膝部和踝部的柔韧性。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普拉提运动能有效发展机体的柔韧性。可以减小身体脂肪的含量;有利于增加肌肉和结缔组织的伸展性发展;改善肌群之间的协调性,故普拉提运动能很好地提高人体的柔韧性。本研究的结果证实了上述观念,被测量的30名女大学生经过9周的普拉提基本动作练习,其颈部、手腕部、肘部、肩部、髋腰部、膝部及足踝部的柔韧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建议  普拉提运动能够很好地提高女大学生的柔韧素质,建议可以在女大学生中进行普及和推广。在利用普拉提动作练习发展机体柔韧性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1.学习普拉提动作的科学方法。在动作的初学阶段,需要更多的注意力用于身体的控制。对于较难动作采用分解学习,更有益于增强对动作的控制,避免损伤。  2.合理配合呼吸练习。在做普拉提动作时,用鼻子吸气,用嘴呼气,讲究呼气的深度,运用腹式呼吸。  3.合理安排练习时间。制定合理日程表,每周3次,一次不少于30分钟的运动时间。  参考文献:  [1] 丛丽娟.普拉提概述[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6(11):289-290.  [2] 李洁,陈仁伟.人体运动能力检测与评定[M].北京:人们体育出版社.0.  [3] 杨静宜,徐俊华.运动处方[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0.  [4] 黄彩华,廖建媚.瑜伽的起源与特点[J].辽宁体育科技.2004(5):10-12.  [5] 宋翠翠,王静.普拉提运动的功能、原则及其科学依据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514-515.
范文六:近年来,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柔韧性的训练,事实上柔韧素质训练在舞蹈教学中是相当重要的,它可以使动作的幅度加大,使动作舒展、姿态造型优美并更具有艺术表现力。也许你已经发现,有些舞蹈演员的力度、速度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但是为什么在做动作的时候却不能很好的发挥出来呢?是什么导致柔韧性很差。该如何来保持身体柔韧性的良好状态呢?这就是本文要解决的问题。   一、影响柔韧训练的主要因素   (1)骨关节结构   骨关节结构是依据人体生理生长规律需要而形成的,这种结构装置是被限定的。因为关节运动的幅度被限定在一定范围之内,通过训练是难以改变的。它们的活动范围是根据关节头和关节窝两个关节面之差所决定的,两个关节面之差越大,关节活动幅度也就越大,但骨关节结构因人而异有一定的差异。如肘关节中的肱尺关节,它可使肘屈伸幅度被固定在140度范围。(因肱骨臼的幅度为320度,尺骨半月切迹的角度为180度,它们之差为140度)。如果鹰咀突较长会使肘关节不能完全伸直,其伸展受到一定影响,如果鹰咀突较短,又会使肘关节过分伸展出现倒弯。这种骨关节结构的生长是先天的,各自差异的骨关节结构通过训练是难以改变的。但通过训练可以使各个关节达到它最大的活动范围,充分挖掘其潜力。而不训练的人,各个关节具有的活动潜力非但不能发挥,并且还会消退。   (2)跨过关节的肌肉,肌腱,韧带   关节的加固主要是肌腱和韧带,肌肉从关节外部补充加固关节力量,控制关节活动幅度。韧带本身是抗拉性很强的组织,它主要的作用是加固关节,限制关节在一定范围内运动,从而保护关节不致超出解剖允许的限度而受伤。   具体发展某一关节的柔韧性时,主要发展控制关节屈、伸肌的伸展性及协调能力。如发展膝关节的伸膝能力,主要发展大腿后部肌群及小腿后部肌群的伸展性。如发展体前屈的柔韧性,主要发展腰背肌群及大、小腿后部肌群的伸展性。发展体后仰的柔韧性,主要发展肩部肌群、胸大肌、腹肌及大腿前部肌群的伸展性,可见,在发展某一部分柔韧时,应让屈、伸肌相互协调发展才能提高其关节的柔韧性。因此,增跨过关节的韧带肌腱和皮肤等伸展性是探求提高柔韧性的重要途径,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3)关节周围组织的大小   关节周围的肌肉块过大或脂肪过多,都影响着柔韧性的提高。如肩部三角肌过大,会影响肩关节的活动范围;肱二头肌过大,影响肘关节的弯曲程度等。因此,在练完三角肌和肱二头肌的力量后,要做肩肘部的伸展和放松练习,尽量拉长肌纤维和增强肌肉弹性,从而既肩肘部力量加大,又增强了肩肘部的柔韧性。   二、年龄与性别   (1)年龄   根据人的生理自然生长规律来看,初生的婴儿柔性最好。随着年龄的递增,骨的骨化过程,肌肉的增长,韧性逐渐加强。柔韧性的增长在10岁以前自然获得发展,10岁以后随年龄的增长,柔韧性相对降低。特别是跨关节,由于腿的前后活动多,加之肌肉组织增大,使左右开胯幅度明显下降。在10~13岁这个年龄应充分发展柔韧练习,因这个年龄是性成熟前期,骨的弹性增强,肌肉韧带的弹性、伸展性仍有较大的可塑性,给予充分柔韧练习,使各关节幅度达到最大解剖限度,充分提高肌肉韧带的伸展性,这不仅能提高各关节的柔韧,而且对青春期的身高增长也是有利的。   13~15岁为生长期。在这个时期,骨骼生长速度超过肌肉的生长,因此柔韧性有所下降。在这个时期特别注意身体发育的匀称性,多做全身性的伸展练习,巩固已获得的柔韧效果,不要过分进行柔韧性练习以免拉伤。   (2)性别   根据生理解剖特点,男子的肌纤维长,横断面积大于女子、伸缩度较大,全部肌纤维的3/4强而有力,女子的肌纤维细长,横断面积小于男子,伸展性好,对关节活动限制小,全身仅有1/2的肌纤维强而有力,因此女子关节的灵活性好于男子。   三、温度   当肌肉温度升高时,新陈代谢加强,供血增多,肌肉的粘滞性减少,从而提高肌肉的弹性和伸展性,柔韧性得以提高。如当外界环境温度低时,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提高肌肉温度,增加柔性。当外界环境温度高时,将排除一定量的汗液降低温度,以免肌肉过早出现疲劳降低节的柔韧性。   四、心理因素   心理紧张度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影响到人体各部位的工作状况,心理紧张度过强、时间过长会使神经过程由兴奋转为抑制。严重影响各部位的协调能力,从而影响柔韧性。   五、疲劳程度   当肌肉由于长时间训练产生疲劳时,其弹性、伸展性、兴奋性均降低,造成肌肉收缩与放松的不完善,各肌群不能协调工作从而导致关节柔韧性的降低。   总之,柔韧素质要经过长期艰苦的练习才能逐步发展,而且练习过程中经常伴有疼痛感,停止练习后又容易消退。因此,发展柔韧性需要毅力和耐心,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忍耐住痛疼,坚持不懈地练习,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广东广州市艺术学校)   (责任编校:白水)
范文七:摘 要:柔韧素质是人体的一种重要身体素质。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对柔韧素质的作用、影响因素做了浅要的阐述、文献综述与分析以期为中学体育教学与训练提供参考。   关键词:田径运动;柔韧素质;影响因素   1.柔韧素质的作用   1.1柔韧素质在训练中的作用 根据人体生理解剖结构,柔韧素质包括身体躯干各关节柔韧和四肢柔韧,其主要有:肩、肘、腕、胯、膝、踝及脊柱等各关节。柔韧素质训练就是对上述各关节的伸展性、灵活性的练习。在体育活动中,由于各个项目的不同,对各关节活动程度的要求也不同。但只有各关节全面柔韧素质的提高,才能使专项部位的柔韧提高。因此,对于每一个具体项目来说,全身各关节的柔韧在每个动作中都能体现,但只有全面提高各关节的柔韧素质,才能突出某一个关节柔韧的重要性。   1.2柔韧素质的具体作用 (1)增大关节动作活动范围与幅度,增强人体对各种动作的支配能力,使动作更加准确,更有利于肌力和速度的发挥;(2)提高关节的灵活性,增加动作的幅度,使动作更加优美、协调;(3)使运动员在心理上获得成就感,提高运动激情,产生良性循环;(4)减少运动损伤,提高运动成绩,延长运动寿命。   2.影响柔韧性的若干因素分析   2.1肌肉、韧带组织的弹性   肌肉、韧带组织的弹性不仅取决于男女性别和年龄特征,如男子与女子肌肉组成成分不一样,则弹性不一样,少年儿童较成年人弹性好,而且也取决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在中枢神系统的影响下肌肉的弹性会起显著的变化。如在比赛中情绪高涨时柔韧性会增大。   2.2心理紧张度   中枢系统是机体的主导系统,身体的各个部位的活动都是在神经系统的直接和间接的调控下完成的,其中中枢神经系统对身体的运动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影响到有机体各部位的工作状况。心理紧张度过强会使神经过程由兴奋转为抑制,严重影响各部位的协调能力,使肌肉之间不能很好的达到协同作用,肌肉收缩和舒展不很完全,从而影响柔韧性。柔韧性的练习是一个长期过程,而且在练习过程中会产生疼痛,如果停止练习柔韧性就会容易消退。所以进行柔韧性的练习,需要坚强毅力和耐心,只有坚持不懈的练习,忍得住疼痛的人,才会取得良好的柔韧效果。一个意志力不坚强的人,遇到疼痛和困难就退缩,或者训练过程中没有到达疼点,是很难提高其柔韧性。   2.3关节的骨结构   关节的骨结构是影响柔韧性的最不易改变的因素,基本上由遗传决定。某骨关节结构的先天性决定了该关节活动的范围。虽然训练可以使骨结构产生部分变化,如关节内软骨形态的变化,但这种变化只能在关节骨结构所许可的范围内。   2.4关节周围组织的体积大小   关节周围组织的体积大小对关节活动有一定影响。它一方面受先天遗传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后夭训练的影响,往往在训练中这些周围组织体积增大后,会影响柔韧素质的发展。如有些肌肉体积增大就影响其周围关节的活动幅度。关节周围的组织大小直接影响柔韧性,比如周围的肌肉块过大或脂肪过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肌肉的力量和柔韧性成反比。在力量练习中适当的加大柔韧素质的练习,在柔韧素质的练习中适当加大力量练习,使力量和柔韧素质有机结合起来。在一个就是脂肪过多的人对其柔韧性有一定的影响,一般情况下,腹部脂肪过多那么做体前屈的一些动作时就受限制,不能很好的达到技术要求,只有适当减少腹部的脂肪,使其柔韧性增加,效果才会达到。   2.5主动的柔韧性直接与肌肉的力量有关   力量大、主动柔韧性好,但力量训练可能使关节的灵活性受到影响。不过这种不良的影响可以克服的。采用力量训练和柔韧性练习合理结合的办法,可以使这两种素质的发展都达到很高的水平。   2.6疲劳程度   在疲劳的情况下,柔韧性有很大的变化。这时主动柔韧性指标下降,而被动柔韧性指标则很高。其它如准备活动做得是否充分、训练时间的长短等等对柔韧性亦有相当明显的影响。   由于肌肉长时间做功,大量水分以及钾离子等矿物质流失过多,其肌肉收缩就会不完全,影响肌肉的弹性和伸展性,如果肌肉过度疲劳,就会使肌肉产生抽筋,更加影响其柔韧性。   2.7活动水平   经常爱活动的人比不爱活动的人的柔韧性要好,经常活动的人神经兴奋性要高,不同的活动方式锻炼了肌肉的弹性和伸展性。经常不爱运动的人,长期从事日常生活的基本动作,多部位的肌肉没有用到,尤其是现代人经常是坐姿,比如在办公室电脑前、开车、看电视在加上日常工作压力大很难进行体育活动,很多关节长期处于某种固定的位置,肌肉和关节很难得到锻炼,就会使肌肉弹性和伸展性降低,肌肉的韧带很难拉伸,关节的活动幅度也会受到限制,进而影响其柔韧性。经常不爱运动的人,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吃的好,运动少,导致了体内脂肪的堆积,也会影响柔韧性。   3.结论   任何运动都有各自的特点,对柔韧素质也有不同的要求。良好的关节灵活性是运动员在运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必要条件之一,具备良好的柔韧素质可以有效的预防运动损伤的出现,进而提高运动员的训质。   参考文献   [1] 蔡瑞广.柔韧训练是提高青少年田径运动水平的重要因素[J].田径,1996,(5):6-18   [2] 翁宏伟.田径柔韧素质训练的新方法――“PNF”[J].田径,2005(6);22~23   [3] 王福林.青少年田径运动员柔韧素质训练特征初探[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6.22   [4] 顾亚婷.PNF训练法研究综述[J].河西学院学报,2006(5):63-64   [5] 申庆祥.论柔韧素质与田径运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7(3)   [6] 岳松浅谈体育运动中柔韧的重要性[J].贵州体育科技,2007(3)
范文八:前言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将直接影响到整个民族的体质与健康。然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青少年整体身体素质不升反降,诸体能指标继续呈下降趋势,超重及肥胖率继续呈上升趋势,这些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和心理。  太极拳作为一种推广极为普遍的中国传统健身项目,练习群体逐渐壮大。其将健身、表演技术为一体,要求动作缓慢柔和,连绵不断,心平气和。很多院校都开设了教练太极拳的课程。  学生有着显著的特点,他们知我意识明显,自主性强,见识广,眼界开阔,对外界的变化反映敏捷。他们存在的缺点就是缺乏坚韧,容易浮躁。在平常的学习当中,压力比较大,脑力活动比较多,因此一部分同学参加的体育活动相对较少,个别同学除了学习外,很少参加体育运动,运动量比较小,大部分时间没有达到运动效果。太极拳是一种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它是体育运动和健身项目,太极拳的健身作用价值很高,对健身养生有着特殊的功效。太极拳以意念引导动作,符合人体的生理保健要求,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还能对人的心情进行调节。使大脑和身体、心理得到安静和平衡。消除头脑的紧张、忧愁、恐惧,摆脱病态心理,可以对人们身心进行调节,使人的心情愉快、心情平静,可以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学生学习太极拳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就太极拳练习对青少年体质的柔韧性影响进行分析,以期能为太极拳练习的健身练习提供理论指导,以及为太极拳进一步的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对象和方法  设计:随机对照观察。  单位:福建华夏武术发展中心太极拳练习班。  对象:于2—10选择72名学生。纳入标准:身体无严重疾病(系心脏病、高血压、肺结核、肾炎、身体畸形、或急性炎症)。实验前较长时期未参加体育锻炼,近1个月内未有重大情绪变化;为保证其科学性,要求实验对象在实验期间不参加其他别的体育锻炼,饮食习惯不变。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6人,一组为太极拳练习组(以下简称练习组),一组为平常人对照组(以下简称对照组),练习组锻炼时间为6个月,锻炼内容是太极拳竞赛套路,对照组无锻炼内容。笔者为设计、实施、评估者。  方法:练习组在太极拳专职教师带领下集体锻炼6个月,内容为竞赛套路第1,2,3,4路,每周4次,2 h/次,对测试指标的测试时间为集体练习太极拳之前(以下简称实验前)和6个月,练习时间期满后(以下简称实验后)各1次。  测试内容及指标的确定:体制测量的内容及指标选择是否得当,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体制研究的价值和效果。因此,选择测量指标时,必须遵循测量的有效期、可靠性和客观性、经济性和可行性的原则。  本文采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定项目中初中组的项目坐位体前屈,反映其身体的柔韧素质。  主要观察指标:两组实验前后坐位体前屈值的变化。  统计学分析:对有关参数运用SPSS 10.0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学处理由作者本人进行统计学处理。参数符合正态分布。选用样本£检验。如果没有说明,均在95%置信区间进行检验。  实验结果  经检验,表1中练习组对照组在实验初期各体质指标之间并没有显著差异。从表中的数据计算数据统计可以看出,练习组练习前与联系后实验结果中坐位体前屈在水平上呈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  讨论与分析  ·太极拳练习对柔韧素质的影响  坐位体前屈反映了髋关节的柔韧程度及掴肌的伸展性,髋关节的活动度和稳定性是行走、坐和蹲的保证。本文结果显示,练习组在此项指标练习前与练习后呈高度显著性差异(P  ·太极拳练习对青少年柔韧素质产生影响的原因  青少年肌肉随着骨骼的变化而变长加粗。肌肉力量显著增加,但较成人的肌肉柔软.肌纤维较细,肌力及肌肉耐力都较弱。  经常进行太极拳练习能增强肌肉的收缩能力:太极拳是在意念引导下的顺逆缠丝的螺旋运动,经反复地缠绕绞转,使全身各部分肌肉和肌纤维都参加运动,并使肌肉得到充分拉伸,因此长期进行太极拳练习不仅能增强肌肉的收缩能力,而且使肌肉变得更丰满、柔韧而富有弹性。经常进行太极拳练习还能促进骨的生长发育:这是由于肌肉的收缩对骨骼的牵拉作用以及肌体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加强,进一步改善骨骼的血液供应。使骨的形态结构和性能得以迸一步改善,变得更加粗壮和坚周,提高骨的抗折、抗压、抗弯、抗脱臼能力。此外,太极拳螺旋式的弧形动作使关节及其周嗣的肌肉、肌腱和韧带都受到良好的锻炼。从而使关节的稳同性、柔韧性和灵活性大大增强。  结论  太极拳练习对提高青少年的柔韧素质有明显的作用。增强青少年的柔韧素质,有助于增强其身体灵活性,提高运动速度,促进气血循环,保障身体健康。通过太极拳练习拉伸韧带、增强柔韧性,可以提高青少年人体免疫力,增强活力。  (作者单位:建瓯市太极拳协会)
范文九:摘要: 背越式跳高的柔韧性是背越式跳高练习所不可缺的素质之一,它对提高背越式技术和运动成绩起着积极作用。背越式跳高技术,经过了多年与俯卧式跳高技术的抗衡,以它独特的技术特点和技术的经济性和实效性在各种田径比赛上取代了俯卧式。目前,各大体育院校在教学上和高水平的训练中已采用背越式。因此,深入研究,以利用把握跳高运动发展脉搏,制定跳高长远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了背越式跳高技术理论。  关键词: 柔韧素质; 背越式跳高技术; 运动员; 技术成绩  中图分类号: G8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8-02  背越式跳高是田径运动中的一个跳跃项目,背越式跳高是运用自身能力,通过助跑,起跳,过杆和落地等动作形式使人体腾越尽可能的超过横杆。由于跳高运动是由平动和转动两种运动形式完成的一项复杂的空间运动,所以说跳高技术是田径运动技术中最困难的技术之一。在背越式跳高中,影响运动成绩的因素很多,其中,过杆技术的影响作用不可忽视。本文以柔韧素质对背越式跳高技术之间的关系为切入点,以背越式跳高技术为主线,集中探析柔韧素质在过杆中所起的作用。  一、背越式跳高的技术特点  (一)助跑速度  跳高技术中最重要的一环在于,通过合理而连贯的动作,充分利用助跑中获得的水平速度,平稳地转入起跳,缩短起跳时缓冲动作时间,从而加快起跳时的垂直速度[3]。  (二)起跳  起跳脚是以脚跟和脚掌外侧先着地.为了加快起跳速度和起跳腿从脚跟向前脚掌滚动得平稳而柔和,应控制摆动腿屈膝程度,摆腿屈膝折叠越紧,起跳的速度越快[4]。  (三)过杆  起跳腾空后靠近杆的臂和头,应积极向杆上运动.随着背部转向横杆,头和双肩开始过杆。同时摆腿下放,双腿屈膝,小腿下垂,头,肩部过杆后开始仰头下沉,挺胸,挺髋,展腹,使人体在杆上成背桥姿势。切记,落垫时不能仰头,运动员的眼睛始终要注视着横杆方向[5]。然而在这个环节柔韧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一个好的背功,最终运动成绩将受到影响。  (四)落地  落地是指运动员过杆后身体重心下落到身体着地的过程。  二、背越式跳高技术的素质训练  (一)速度训练  有一般速度和专项速度。一般速度30-60m反复跑、100-150m反复跑、30-60m追逐跑;专项速度有弧线跑30m计时,全程助跑计时,后四步助跑计时,下坡跑接弧线跑20m,下坡跑度弧线跑20m,快速摆臂摆腿的模仿练习,快速起跳练习。  (二)力量训练  有一般力量素质训练和专项力量素质训练两种。前者的训练方法有助木举腿、高抬腿走、实心球练习等;后者的训练方法有负重弓箭走、负重蹬台阶4cm、负重半蹲起、及利用其他器械练后群肌、小肌群力量。  (三)柔韧性训练  有各种柔韧练习,如腹部柔韧练习、髋柔韧练习、腰部柔韧性、蝴蝶式柔韧练习的练习等柔韧训练方法,柔韧训练是影响跳高成绩的最重要因素。只有掌握合理的柔韧技术,才能充分发挥运动员身体素质的潜力,取得好成绩[1]。  三、柔韧素质的基本概念  柔韧素质是人体各肌肉、关节、韧带等组织的伸展活动能力和弹性的总称。在我们体育教学中,他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说每一节体育课的每一个动作都与柔韧性是分不开的。柔韧素质好坏主要取决关节组织结构和跨关节的肌肉、肌腱、韧带等组织的伸展性,也受到天气、年龄、训练水平的一定影响,因此发展柔韧素质,对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2]。  四、提高柔韧素质训练的方法  (一)膝盖贴近腹部柔韧练习  平躺,背部向下,双手放于体侧,两腿自然平伸。曲起一条腿,大腿向腹部靠近。另一条腿继续保持平贴在地上,脚趾朝天。用两只手抱住膝部,将膝盖和大腿朝上身拉近,直到你能感觉到髋部的关节、臀部的肌肉受到拉伸。保持这一姿势10到15秒,然后换另一条腿。你的背部和脖子必须一直平躺在地上,这样才能得到充分的伸展。根据你自身的腿部松紧感觉,重复练习,但不要超过三组。  (二)跪地顶髋柔韧练习  最好的髋部柔韧练习应该能保持胸部的开放和下腹部的伸展。跪地顶髋方式可以做到这一点,同时又不会给腿部和下背部带来压力。单腿跪在地板上,将另一条腿立在身体正前方,膝盖弯曲,大腿平行于地面。背部要挺直,腹部肌肉用力收紧,将髋部缓缓地朝前方顶出(双眼平视前方,尽力维持平衡)。双手应放在骨盆处,以支撑上半身和下背部,保持此姿势15到20秒,换一条腿。这一动作拉伸了大腿和髋部的前侧以及下腹部,为了防止过度练习,最好不要超过三组。  (三)腰部柔韧性的练习  主要用来练习腰部向前运动的能力和柔韧性具体方法:并步站立两腿挺膝夹紧两手十指交叉两臀伸直上举手心向上。然后上体前俯两手心尽量向下贴紧地面两膝挺直,髋关节屈紧,腰背部充分伸展。两手松引用双手从脚两侧屈肘抱紧脚后跟,使胸部贴紧双腿,充分伸展腰背部,持续一定时间后再放松起立。还可以在双手触地时向左右侧转腰,用两手心触及两脚外侧的地面,增大腰部伸展时左右转动的柔韧性。  (四)蝴蝶式柔韧练习  它能非常有效地拉伸髋部和大腿内侧。坐在地上,将双脚拉近,靠近身体中心,脚跟在身体正前方碰触在一起。根据个体柔韧性的不同,脚跟离胯部的远近距离也可以不一样背部挺直,腹部收紧,头部和颈部放松。用双肘轻轻地压迫膝盖内侧,使其靠近地板,保持此姿势15到20秒,根据你自身的僵硬程度进行反复练习,但不要超过三组。  五、柔韧素质训练的基本要求  (一)发展柔韧性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柔韧练习本身就是由不适应到适应逐步提高过程,停止训练柔韧效果就会消退。训练要长期化、经常化、系统化、且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不能急于求成,以免出现拉伤现象。  (二)发展柔韧性应从小培养
  柔韧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在5-10岁,力争在12岁以前把柔韧练习作为训练的重点,发展好柔韧能力。应多采用“缓慢式”和“主动式”活动,不宜长时间用力搬、压、或做过份扭转肌肉骨胳的活动,以免造成关节、韧带的损伤和骨胳变形,不利于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16岁后,可逐渐加大柔韧练习的负荷量和强度。  (三)发展柔韧性应与专项和个人特点相结合  发展柔韧性训练必须根据背越式项目特点和个人具体情况安排,在全面发展身体各部位柔韧性的基础上,要重点发展背越式所需要的髋部、腿部、腰部的动力性和静力性的柔韧能力,尤其是发展腰、髋关节的全方位的伸展性和灵活性,大腿后部肌群以及腰背、腹部肌群、韧带的伸展性,并结合柔韧性难度动作练习,发展快速大幅度的前侧后的踢腿、控腿以及地面和空中劈叉能力,达到专项技术要求。另外根据不同运动员的具体情况,做到区别对待,使训练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发展柔韧性应与力量、速度能力发展相结合  柔韧的发展是建立在肌肉力量增长基础上的,良好的柔韧能力同时也反映良好的力量能力。背越式的柔韧性表现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静力性力量下的柔韧性,如控腿、支撑劈叉等,第二种是在速度力量下的柔韧性,如快速高踢腿、分腿大跳等。所以速度力量、相对力量与柔韧训练应同步发展和提高,力量训练还可增强关节的稳固性。而在力量训练后进行柔韧训练,可以使肌肉、肌腱和韧带保持相应的弹性和伸展性。保证肌肉韧带柔而不软,韧而不僵,促进身体能力的全面发展。  (五)发展柔韧素质应兼顾身体各个部位相关因素  背越式柔韧性大部份表现均涉及到几个相互有联系部位的柔韧性程度。如纵腰和前踢腿柔韧度,它与髋关节周围肌肉、韧带的伸展性有很大关系,也与大腿后部肌群、韧带伸展性有密切关系。因此,在练习过程中对相应的几个部位都应进行发展。  (六)注意外界温度与练习时间  一般当外界温度在18度时,有利于柔韧的发展,如在冬天气温较低时,必须在保暖条件下,先进行慢跑或热身有氧操,只有机体到达一定温度(如出汗),再进行柔韧练习。  柔韧素质在背越式跳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明显影响技术动作的幅度和规格,提高柔韧性,可以减少或避免损伤,从而有利保证正常系统训练,提高柔韧素质,有助于技术水平的更好发挥。  参考文献:  [1] 柳百敏.背越式跳高的柔韧性练习[J].体育科研,)56-58.  [2] 王明禧.浅谈发展柔韧性练习中的几个问题[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6-17.  [3] 林光云,卢丽荣.现代背越式跳高助跑技术发展趋势[J].福建体育科技,):45-47.  [4] 阳国诚.背越式跳高助跑起跳衔接技术原理及其训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32-33.  [5] 何涛,刘建国,吴新宇.背越式跳高“两轴一杆平行”过杆技术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11-12.
范文十:摘 要:随着国内高尔夫运动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这个行业,逐步使高尔夫行业的总体水平得以提升,同时随着水平的提高,如何通过技能强化提高挥杆水平,已经成为越来越多选手重视的问题。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从俱乐部会员练球实际出发,通过研究,为提高选手的挥杆可控性的击球的远度、适应不同的球洞的需要和提高高尔夫球的比赛能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柔韧素质;高尔夫;挥杆技术   1前言   高尔夫球技术一般可以分为握杆技术、击球准备姿势及瞄球、挥杆技术及推杆技术。而其中挥杆技术是打好高尔夫球的主要因素。在职业高尔夫球比赛中,竞争相当激烈,胜负的关键往往只在一杆之差,因此球如果开得愈远愈直则愈有利,尤其在一些长距离的球场,球愈接近球洞则相对进球就愈容易。一些学者如Maddalozzo(1987)指出,在高尔夫运动中,最重要的运动技术是挥杆的动作,完整的挥杆动作是所有其他高尔夫球挥杆动作的基础,由此可见高尔夫的挥杆动作在高尔夫运动中所扮演的角色。我认为柔韧素质训练作为一项专项素质对提高高尔夫球选手的击球可控性有着重要作用。   本文研究目的是通过对俱乐部高尔夫会员在平时的击球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加以柔韧素质的专项力量训练的辅助手段,借此为职业高尔夫选手挥杆技术的训练及高尔夫爱好者的技术教学与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之研究对象是钟山国际高尔夫俱乐部的会员,人数为12人(12人均有一定球龄,并且能坚持定期打球)。随机将其平分为2组。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6人。   2.2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期刊网的文献检索以及高尔夫网站、高尔夫书籍等大量的相关资料的查阅,研究本课题。   2.2.2实验法   实验时间:2011年10月-12月三个月时间   实验方法:选择实验组的六名会员在日常的练球过程中,每周针对性地增加相同的柔韧素质手段训练3次,三个月后将参加实验的一组球员和未参加实验的一组球员的可控性的击球远度进行对比。   我们结合高尔夫技术特点及柔韧素质的练习原则,在受测试的球员的平时训练中加上了三个辅助手段,以帮助会员提高柔韧素质。   具体训练计划表:   ■   通过三个月的实验,对会员的挥杆水平进行了前后对比测试,具体见下表:   实验前后挥杆码数的分析:   实验前:   ■   实验后:   ■   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后挥杆远度测试的成绩:   实验前:   ■   实验后:   ■   3实验结果与分析   3.1 实验结果   在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柔韧素质强化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球员的挥杆成绩做了分析。实验前P>0.05,基本无差别;实验后P  3.2柔韧素质对挥杆技术的影响   所谓高尔夫的挥杆技术是一种围绕人体纵轴旋转的运动,这个纵轴从头部通过身体中心,用两臂和两手挥动球杆,而肩部、腰部和下肢做充分回旋,固定并保持杆头击球面的方向,尽量使挥杆轨迹不变形,形成一个较为均匀的大圆弧。高尔夫球击球动作可以分解成:上挥杆、下挥杆、击球、顺势摆动和结束动作等几个部分。在上挥杆时,身体运动主要集中在上肢环节,通过身体向右旋转动作由肩部带动左右手臂和球杆完成后引和上挥杆动作,并直到球杆打到顶点的位置。下挥杆是一种身体的回旋,下杆时,以脊椎为轴心,身体重心向左边旋转,轴心不移位,重心移向左脚,双手及球杆往下与上挥杆反方向划大圆弧。   在击球后的顺势摆动和结束动作中,由于惯性,击球后球杆必须顺势挥动,身体重心也逐步过渡到完全由左腿支撑,右脚跟提起,右膝向左膝靠拢,在右腿的推动下,右臂逐渐伸直,右肩逐渐对准击球方向,杆头向目标方向大幅度挥出。此时头部始终保持不动,随着身体的转动逐渐抬头,左肩向后移动,右肩始终在下颌下方转动,右脚跟离地,朝目标转动,以非常平衡的动作结束击球。   根据高尔夫球挥杆技术的力学分析来看,高尔夫球运动是上、下肢和躯干相配合的全身性的协调运动,每一个技术动作的完成都需要柔韧性,而柔韧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动作力量的大小、速度的快慢和动作的准确性。因此,高尔夫球手应具备良好的腰背、肩、髋和胸部的柔韧性。   从柔韧素质本身来看,它是人体关节在不同方向的运动能力以及肌肉、韧带等伸展能力。柔韧素质的好坏就是指关节运动幅度的大小以及韧带伸展幅度的大小,这对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柔韧素质的好坏不仅取决于结构方面的变化,而且取决于神经系统支配骨骼肌的机能状态。柔韧素质发展了,中枢神经系统调节与对抗肌之间的协调性的改善,使肌肉紧张颌放松的调节能力大大提高,肌肉运动更加协调。运动中,肌肉活动的协调性改善了,尤其是主动肌与对抗肌之间的协调能力的改善,加大了动作幅度,对高尔夫挥杆技术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肌肉的伸展幅度对力量的发挥也有重要影响,尤其在速度力量上,表现得更为明显。所以,柔韧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加大击球力量。   3.3挥杆技术的训练辅助手段   3.3.1上肢练习手段:蝴蝶转身姿势(借助拉力器)   动作要点:以打高尔夫的姿势站立,将拉力器放在背后,接触肩胛骨。将肚脐吸向脊椎,调动你的腹肌。将气吸入,转动肩部和躯干,仿佛你上杆到达了顶点。呼气,转向左边,重复10次。将注意力集中在腹部肌肉以及肩部的转动上。   锻炼部位及原理:此动作的练习加强了上肢肩部及手臂的柔韧性。在高尔夫的挥杆过程中,尤其是上杆的技术动作中可以提高动作幅度,使肩、臂及背部充分伸展,加大挥杆的初速度,对力量尤其是速度力量的发挥有着重要影响。   3.3.2下肢练习手段:仰卧以手拉脚动作   动作要点:这是个传统的肌肉拉伸方法,仰面躺在地板上,用右手拉住右脚掌,将双脚折向我们自己,在呼气的时候将右脚后跟举向天花板,左边脚后跟向外伸展。尽量将脚趾张开,活动足弓。微弯右膝,吸气,完全伸直腿部。在呼气的时候,调动股四头肌,保持5秒钟。稍微放松,重复10次。然后,完全舒展肢体,保持这个姿势30秒钟。然后再切换至身体另一侧,以同样的方法重复前面的过程。做的这个姿势是动态和静态肌肉拉伸姿势。   此练习手段主要是加强下肢大腿后群肌、膝盖及小腿三头肌的柔韧训练,在高尔夫挥杆技术动作的过程中,主要是以脊柱为轴心进行转动的过程,下肢的腿、髋、膝部在身体的转动过程中,随着身体重心的变化,起着很重要的支撑作用,而下肢的柔韧练习有助于帮助球手提高身体的协调性、下肢的稳定性及更大幅度地完成重心的转移动作,对球手的挥杆技术的稳定性起着重要保障。   3.3.3腰腹练习手段:转动躯干锻炼(借助拉力器)   动作要点:将拉力器的一端固定,或者腕部挂一重物。身体直立,屈膝,将肚脐提向脊柱,转身。记住,此时,臂膀随躯干转动。   如此重复10~20次,然后切换至另一侧,以同样的方法练习前面的过程。   腰部柔韧性的锻炼能够使球员灵活地更大幅度地完成挥杆技术,更加协调、顺利地完成从上挥杆到下挥杆,再到击球及结束动作,对整个挥杆过程中身体的控制及击球可控性的提高有着关键作用。   4结论   4.1设计辅助练习可以有效地解决学习者对高尔夫中挥杆技术的概念不清所造成的错误动作得到及时纠正,使学习者较快地建立高尔夫的挥杆技术,即上、下肢和躯干的相配合,协调全身性的本体感觉,柔韧素质训练对高尔夫挥杆技术的影响是显著的。   4.2设计辅助练习可以使学习者正确地掌握高尔夫运动中挥杆技术的技能,提高选手的挥杆的可控性远度,甚至可以提升整个高尔夫成绩效果。   参考文献:   [1]耿玉冬.高尔夫挥杆原理.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05.   [2]张勤.高尔夫球挥杆技术专项力量训练.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04).   [3]袁运平,凌奕.高尔夫球运动手册.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10.   [4][英]阿拉斯坦尔考西仑,约翰?斯托勃斯.追求完美的挥杆.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05.   [5]陈进才.高尔夫运动的科学理论及技术应用.台湾品度股份有限公司,2002.   [6]张建国.无敌高尔夫心法.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10.   [7]联广图书公司编辑部.打远球的秘诀.联广图书公司,2000-06.   [8]卓文刚,庄曹.GOLF畅快挥杆手册.上旗文化,2001.   [9]吴东明,王健.体能训练.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1.   [10]田麦久.运动训练学.体育院校通用教材,2000-08   (作者单位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压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