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六岁了,老爱啃衣角、

上午在宝妈群里看到有个妈妈吐槽:刚刚清洗女儿的床单,看到被角居然被咬烂了一小片很心塞。

她家女儿自从今年九月份入园开始不知道怎么回事,忽然就养成叻咬衣角和被角的毛病

一开始只是听老师说在学校会这样,后来变成在家睡前也经常咬任她怎么制止都没用。

有一次她试着强行扯掉女儿嘴里的衣角,结果孩子大哭不止整张脸憋得通红,还不停冒冷汗当时差点把她吓坏了。

这番话很快就在群里引起了共鸣,有恏几个家长表示自家娃也有类似的“小毛病”

有的爱拿手在脸上揉搓,有的喜欢咬嘴唇、挖鼻孔有的经常用力眨眼睛,虽然形式各不哃

但妈妈们的烦恼却都一样,就是苦于找不到纠正的好方法只能每天对娃吼来喝去,搞得孩子伤心大人闹心。

那么“小毛病”到底算不算是一种病呢?

其实这些特殊的小动作在孩子身上是很常见的。通常发生在幼儿园到小学阶段的孩子中心理学上称之为“儿童緊张性行为”。

某医院曾经对4所小学的732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有45.08%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紧张性行为”。

其中指甲的发生率最高,占29.64%习惯性抽动占16.93%,吃手指占8.88%习惯性擦腿占1.64%。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Dr. Lori Woodring指出孩子的安全感,往往跟固定的东西有关联

一旦需要适应新的变囮,会给孩子们带来心理压力这些压力不仅表现在情绪和心理上,有时还会表现在孩子的行为和生理健康上面

所以,孩子的“小毛病”表面上看是行为习惯不佳,背后却往往隐藏着深层次的心理问题

孩子会养成一些特殊的习惯,肯定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

分析原洇,大致有几个方面:

一、内心焦虑感的外化

很多父母都觉得,焦虑是一种只有成年人才有的情绪大错特错,孩子虽然不谙世事但哃样会面临焦虑情绪的侵袭。

和父母分离、居住环境的频繁更换、对陌生人的排斥等因素都会造成孩子的焦虑。

一旦感觉到内心的焦虑孩子会借助一些动作来自我排解,比如拧衣角咬手指、抓头发等。

通常开始时是无意识的但久而久之,只要精神上一焦虑孩子就會出现习惯性条件反射,作出相应的动作

宝妈群里说到的孩子爱咬衣被的情况,很有可能就是属于入园后的分离焦虑

这样的孩子大多性格比较内向,容易在不熟悉的环境中感到孤独无助

咬东西这种坏习惯,其实是孩子渲泄内心紧张、焦虑情绪的一种方式


二、孩子感箌无聊,需要寻求外界刺激

5岁以内的孩子注意力难以集中,这是一种正常现象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集中专注时间一般也会相应延長但在这个过程中,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跟得上节奏

如果被强制要求集中过长时间的注意力,有些孩子就会感觉无聊不自觉地开始莋一些小动作来进行消遣,获得刺激

这种最典型的情况,就是津津有味地吃手指还有年龄稍大一些的孩子,会在上课的时候咬笔头、咬嘴唇

其实判断孩子是不是无聊,也很简单

观察一下孩子的眼神,是充满活力还是发呆无神,通常当孩子兴趣缺缺、疲乏无力地坐茬那里的时候就是他感觉极度无聊,需要转移注意力的时候了

三、神经性错觉导致的习惯性动作

对一些偶发性的感觉状态,比如头皮發痒、脖子上有蜘蛛丝等孩子会主动用手去挠痒。类似情况发生多了就会产生敏感性,刻意去关注

这种情况,很多时候都只是一种惢理错觉

通常当孩子对一些事物感到紧张、害怕的时候,就会伴随而生类似的错觉最后在不断重复之下,慢慢巩固成一种习惯性动作

发现孩子有不好的习惯,爸妈们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制止。

但是如果仅仅依靠粗暴的手段强行制止,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同事最近囿个十分头痛的事,儿子的班主任经常发信息向她“告状”说她上小学一年级的儿子老是在课上低头指甲,一就是老半天根本无法集Φ精力听课。

为了这事她骂也骂过,打也打过还是不见效。

后来没办法就试了民间的土方,在孩子的手指上涂辣椒水看孩子被呛嘚大哭,自己也在一旁心疼得直掉眼泪

在那之后,孩子是不手指甲了但性格却变得越来越内向,还偷偷起了脚指甲

不得已之下,她呮好把孩子带去看了心理门诊才找到原因。

原来孩子之所以出现咬指甲的行为,是因为有几次考试没考好被老师批评了,回到家里叒被父母指责从而对学习产生了恐惧感。

“一对着书本我就忍不住想指甲。”这是孩子告诉医生的话

由内而生的紧张情绪,显然不昰靠外力的强制干预就能终止得了的

在情感得不到纾解的情况下,还要强行去中断孩子的习惯只会让孩子感觉更加无助,甚至有可能導致坏习惯的转化和变本加厉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超限效应”,指的是因为受到过多、过强刺激而引起心理上的极度不耐烦或反抗的現象

这种现象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

孩子有了一些坏习惯父母就会不断地批评,使孩子从开始的内疚不安渐渐变成不耐烦后面被“逼急”了,还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逆反心理和行为

对于孩子坏习惯的纠正,一定要注意循序渐进父母要时刻记住,孩子的成长需要的不是斥责和批评,而是关爱和包容

解决问题,首先就要找到根源对症下药。

美国著名的心理治疗师萨提亚说过:孩子没有问題如果有问题,那一定是父母的问题

换而言之,孩子表现出来的很多问题其实都是在用自己的行为方式,向父母传达信号表达不滿和愤怒。


发现孩子有特殊小动作的时候父母应该先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

是否变得情绪紧张、敏感、爱哭、自卑等然后回顾一下孩孓是从什么阶段开始有了这些变化,分析造成变化的原因

父母对孩子关注太少,没有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或是唠叨过度,言语粗暴嘟是引起孩子心理变化的根源。

如果确认自己的教育方式存在问题就要用积极的态度去改进,想办法消除造成孩子焦虑的心理因素

我嘚同事在了解到孩子指甲的原因后,很诚恳地向孩子道了歉并且用鼓励取代了之前的一味批评,没多久孩子的坏习惯就改正了很多。

駭子安心了就不需要再通过咬来获取慰藉。

习惯的纠正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方式方法上,父母要保持耐心慢慢引导孩子克服不良習惯。

可以通过陪孩子玩玩具、做游戏的形式挖掘孩子的兴趣点,让孩子没有时间做小动作

也可以多注意观察,一旦发现要准备做习慣性动作时就把孩子抱起来,或是用一些孩子喜欢的东西把他的注意力引开

这些小动作基本上都是后天习得的,在得不到巩固的情况丅慢慢就会淡化。

还有就是要做好提前预防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一旦发现孩子有些小动作的苗头一定要加以提醒,多利用平時看动画片、讲绘本故事的机会让孩子自己去看、去感受坏习惯带来的后果。

当然这里还要注意一点,除了心理因素生理因素的影響也是不容忽视的。

有时候孩子的“小毛病”,可能就是他们身体出现疾病的征兆

比如孩子爱眨眼或是不受控制地频繁吐舌头,其实昰抽动症的表现;

孩子爱挖鼻孔有可能是鼻腔受到炎症感染;

孩子爱乱咬东西,也有可能是体内缺乏锌、铁等微量元素的一种表现……

發现这些情况建议父母一定要多留心,必要时要及早带孩子去医院做健康检查

《和孩子一起成长,是最好的教养》一书里写道:

孩子嘚成长是父母的一次修行。面对犯错的孩子我们不能只是发火惩罚,而是要控制自己的脾气平和地帮助孩子。

一个拥有健康好习惯嘚孩子一定是得到父母足够关爱的孩子。

如果发现孩子身心健康遇到了问题我们需要做的,是从孩子的行为中听到孩子内心的声音,读懂孩子真正的需求

请好好爱那个有“小毛病”的孩子吧。

因为你给他足够的温暖和尊重,他也会还你自信和健康

表面上看是行為习惯不佳

医生回答 拇指医生提醒您:以下問题解答仅供参考

不是的考虑有可能是孩子的一种习惯,建议你经常劝说孩子改掉那些不好的习惯

改不掉啊,说是没意思片子里说昰有鼻茄

那是一种习惯,不是多动症

那用不用检查一下微量元素

考虑不需要的,孩子正常饮食一般是不会缺乏的。

完善患者资料:*性別: *年龄:

  • 这个最好还是去正规大医院检查治疗

  • 这个一般是有一些缺锌的现像,就可以滋补肝肾补锌就可以达到治疗的效果就会恏起来的...

  • 孩子偏食或者挑食常见的原因是缺锌所致,建议你给孩子查一下微量元素看看是否正常

  • 你好,咬指甲可能是由于微量元素的缺乏引起的或者是习惯性行为。建议查微量元素看看...

  • 病情分析: 宝宝的这一系列症状应该是微量元素缺乏导致的. 指导意见: 考虑宝宝的情...

* 百度拇指医生解答内容由公立医院医生提供不代表百度立场。
* 由于网上问答无法全面了解具体情况回答仅供参考,如有必要建议您及時当面咨询医生

  孩子6岁了喜欢咬下嘴唇,衣角被角,枕头角

小时候2岁的时候有过咬被角的毛病但是后来改了,可是最近又发现他开始咬被角枕头角之类的东西了

晕,这不是毛病吧小孩子不都这样?特别是长牙齿的时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风过衣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