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纤维化的肝硬化腹水早期症状状?

Please click
if you are not redirected within a few seconds.
肝纤维化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本文导读:肝纤维化是肝病常见的一种,肝纤维化的早期症状有哪些呢?肝纤维化有哪些信号?
  肝病是人们常见的了!但是肝纤维化可能很多人都不是特别了解,任何一种疾病在早期都会有一些。如果人们平时一旦出现了厌食、腹胀以及肝疼痛的时候就要小心了,因为往往肝纤维化的早期症状是这些。
  肝纤维化常见的早期征兆:
  1.肝纤维化是肝脏疾病发展的一个病理阶段,在肝纤维化的整个病理过程中,肝细胞的炎性溶解、坏死、增生等特征伴随其中,同时可有一些纤维化的症状出现。
  2.从患者的外表症状来说:肝纤维化可见困乏倦怠、厌食油腻,食欲减退、腹胀、肝区痛、肝肿大、及性功能减退、肝掌、蜘蛛痣等症状。当发现以上肝纤维化的症状时,患者要及时到肝病做详细,一旦确定是肝纤维化,明确病因病情就要积极。
  3.从肝纤维化的检查来说:肝脏变硬、变实有疼痛同和肿胀感,这是肝纤维化的明显指征。B超、CT、MRI等可以发现肝包膜增厚、肝表面轮廓不规则或呈结节状、肝实质的回声不均匀增强或CT值增高、各叶比例改变、脾脏厚度增加及门静脉和脾静脉直径增宽等肝硬化和门脉动高压的征象。
  以上是专家为我们介绍的肝纤维化早期的症状,希望对广大朋友们有帮助。同时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一旦发觉有以上症状时要及时去正规的医院进行治疗,如果自己不能确认的话要去借助一些检查来确认,同时不要找一些门诊以及黑诊所救治。
(责任编辑:庄小玩)
肝病热门文章
您还可能喜欢
医院排行榜
一周热文排行找医生-肝纤维化百科
概述:肝纤维化(fibrosis of liver)是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肝损害所致的病理改变,表现为肝内细胞外间质成分过度异常地沉积,并影响肝脏的功能,是慢性肝病发展到肝硬化必经之阶段。现认为肝纤维化尚有逆转至正常的可能,而肝硬化则否。目前研究的重点放在分子与分子、分子与细胞及细胞与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方面。在诊治方面虽然有一些进展,但仍缺乏确定有效的药物。
病因:任何原因如肝炎病毒、血吸虫病、酒精、药物及毒物等长期持续损害肝脏,都将导致肝纤维化形成,所以肝纤维化的病因是多样的、复杂的。
临床表现:人类肝纤维化的病理改变多数发展较为缓慢,从肝细胞的损伤、炎症、坏死、细胞外基质的异常增生和沉积,有的需要经过数月至数年之久,平均约3~5年的时间。由于肝脏具有很强的代偿功能,即使肝纤维化处于活动期,病人的临床表现也不典型;即使病人有症状,往往也缺乏特征性。许多患者是在体格检查或因其他疾病进行剖腹探查,甚至在尸体解剖时才被发现。其可能出现的临床表现请参考&肝硬化&相关内容。
实验室检查:&&& 1.反应细胞外间质代谢的指标&&& (1)参与胶原及基质代谢有关酶的检测:&&& ①脯氨酸4-羟化酶(proline-4-hydroxylase,PH):PH是一种糖蛋白,血清PH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相关。但非肝纤维化有,例如阻塞性黄疸亦可升高,现已有制备的PH&亚单抗,用免疫学方法检测血清PH含量,使敏感性提高约20倍。&&& ②单胺氧化酶(MAO):MAO参与胶原的交叉连接,使可溶性的胶原纤维分子内发生共价交联,从而形成不溶性的胶原纤维。血清中MAO活性的升高与肝纤维化的程度是平行的,现发现MAO有4种同工酶,其中MAO1在肝纤维化时明显升高、但MAO测定的敏感性低,操作复杂,所以未能广泛应用。&&& ③P-Z肽酶:该酶是一种内切酶,其活性可作为胶原降解指标,常与P-Ⅲ-P同时检测,国外有人将P-Ⅲ-P/PZ-肽酶的比值作为肝纤维化动态非创伤性指标。国人殷蔚荑等对此研究,结果认为血清P-Ⅲ-P/P-Z肽酶比值随肝纤维化程度的加剧而升高。表明P-Ⅲ-P/P-Z肽酶比值是反映胶原代谢及肝纤维化程度有益指标。&&& (2)胶原、前胶原肽及胶原代谢产物的检测:&&& ①Ⅲ型前胶原(PC-Ⅲ)及Ⅲ型前胶原末端肽(P-Ⅲ-P):PC-Ⅲ由细胞分泌到血液中时,氨基(N)端和羧基(C)端肽被内切酶切下游离在血中,随胶原合成的活跃而增加。P-Ⅲ-P直径为60nm,这些肽端可调节胶原纤维的直径。1985年Galambos等以山羊胎皮中提取PC-Ⅲ,建立的RIA检测法,测定50例肝病血清PC-Ⅲ,结果显示PC-Ⅲ值与肝纤维活动程度相关。 1990年国人李伟道等以人胎皮中提取PC-Ⅲ建立了PC-Ⅲ的RIA法,其正常人限为120&g/L。1979年,Rohde首先从胎牛皮中提取了Ⅲ型前胶原的氨基端多肽、并建立了放射免疫法,报道P-Ⅲ-P测定在肝病诊断中的意义。至今国内外有关P-Ⅲ-P的研究报道较多,认为P-Ⅲ-P至今仍是反映肝纤维化活动程度的良好指标,以及判断抗纤维化药物疗程及慢性肝病预后的较好指标。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探讨。首先它无器官特异性,所以在诊断肝病时,要先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P-Ⅲ-P升高的情况。其次,在各种肝病中血清P-Ⅲ-P含量有较大重叠所以难以确定肝病的类型。&&& ②Ⅳ型胶原及其分解片段(7S片段和NC1片段)的测定:Ⅳ型胶原分布于肝窦内皮细胞下,是构成基底膜的主要成分,与LN有高度亲合性,过度沉积使肝窦毛细血管化、肝窦组织结构和肝血流改变,使肝营养受限,从而加剧肝脏病变。在肝纤维化性早期已有Ⅳ胶原的沉积,血中P-Ⅲ-P、7S、NC-1含量均增高,以7S及CN-1为明显。有人认为血清7S及NC1含量是反映胶原合成的敏感指标。亦有报道,用酶联法测血清Ⅳ胶原试药盒(日本)已供应于市场。&&& (3)基质成分改变有关指标:&&& ①层粘连蛋白(LN):LN又称层黏素、极层素,是基质中一种非胶原性结构糖蛋白,为基底膜的特有成分,经消化酶分解为7个肽片段,大部分抗原决定簇存在于片段Ⅰ(LNP1),分子量约为250KD。现均使用LNPI的抗原-抗体系统建立RIA检测方法,既可获得足够抗原,又不影响检测的特异性与敏感性,使血清LN水平检测方法的推广使用成为可能。Misoki等用RIA法测定正常人与不同肝病患者的血清LN水平,结果发现正常人、慢迁肝、慢活肝和肝硬化分别、ng/L。目前多数学者认为,血清LN可作为诊断早期肝纤维化指标之一,但非特异的,恶性肿瘤和胰腺疾病等患者血清LN亦可升高,故LN仍有一定局限性。&&& ②纤维连接蛋白(FN)及其受体(FNR):在肝脏中,FN主要存在于肝窦壁内与Ⅰ、Ⅲ、Ⅳ型胶原共存,起支架作用,亦是构成基底膜的成分。血清中FN测定国内已有较多报道,用单扩法、血凝法和火箭电泳法测定,急性及慢性肝炎患者血清FN增高,早期肝硬化者FN亦明显增高;而失代偿后则降低。多数学者认为,不是早期诊断肝纤维化的良好指标。国外有报道,用酶联法检测75例经肝活检确诊血清&-亚单位FNR的结果,认为血清FNR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但未见有更多的报道证实。&&& ③透明质酸(HA):HA是一种最单一的糖胺多糖,是由间质细胞合成,经淋巴路到淋巴结,最终入血。大多数HA由肝脏内皮细胞摄取,并由间质细胞将其降解为乙酸和乳酸,经肾排出。有报道在117例肝病患者中,47例经病理诊断的肝硬化者血HA均高于100&g/L,且多数高于200&g/L;70例非肝硬化者仅有26例高于100&g/L;207例正常对照者中,仅有5人高于100&g/L。国内外已有较多关于HA在肝病中应用的报道,其结果可归纳为急性肝炎、慢迁肝、慢活肝和肝硬化血清HA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与肝脏损害程度、肝纤维化活动程度相关。但应注意,恶性肿瘤、类风湿关节炎及呼吸窘迫综合征等患者血清HA升高。&&& 2.参与调节肝纤维化形成的细胞因子检测 在急性肝炎的修复过程中,TGF-&1可能具有启动胶原与其他间质的合成作用,有人认为TGF-&1可能是联结炎症过程与肝纤维化两者之间的因子。关于血清TNF-ɑ临床已有较多报道,有人通过动物实验与临床研究,认为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活动程度与血清TNF-ɑ、HA相关,若在进行广泛研究的基础上预测血清细胞因子的水平作为活动肝纤维化诊断的辅助指标,值得深入研究。
诊断:肝维化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动态过程,在诊断方面,必须结合临床、纤维化有关生化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才能作出切合实际的诊断,以下几点意见供诊断时参考。&&& 1.肝纤维化& 是在慢性肝病的基础上发生与发展的,因此我们在考虑诊断肝纤维化时,首先要分析有无慢性肝病及慢性肝病的病因存在,所以有关病因学方面的检测及肝功能试验应作,有人推荐ADA(腺苷脱氨酶)、GST(谷胱苷肽S转移酶)等指标,认为较敏感,方法简便。&&& 2.血清指标检测& 肝纤维化生化指标国内外综合起来已有20种以上,上述所列之检查是比较常用的。有人推荐P-Ⅲ-P/PC-Ⅲ、HA、LN、TNF-ɑ,认为敏感性较高,但仍不是特异的。&&& 3.超声波检查。&&& 4.肝活组织检查& 是诊断肝纤维化最直接、最准确的手段,但为有创检查、难以为患者接受,且不能作为一个动态观察肝纤维化变化及判断疗效的指标。
鉴别诊断:参见&肝硬化&。
首选药物治疗,无效或失效时选用其他疗法。
治疗:由于肝纤维化的并发症只有在疾病的终末期才会发生,因此治疗的目标是减弱而不是消除肝脏对慢性损害的反应,抗纤维化治疗可以部分逆转或者减慢肝纤维化的进展。&&& 一般认为,抗肝纤维化药物仅对肝纤维化3期以下者有效,如已达4期,则难以产生疗效,因抗肝纤维化药物对老化的胶原纤维无作用,因此必须予以早期治疗。如早期进行有效的治疗,可使肝纤维化完全逆转。&&& 肝纤维化治疗需持续多长时间尚不明确。由于肝纤维化是一个慢性过程,治疗或许需持续几年的时间,这一过程可以是间断性的。目前研究表明肝纤维化经治疗5年内可以产生明显的肝纤维化逆转。&&& 理想的抗肝纤维化治疗应具有以下特点:针对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并有高度的特异性;对肝实质细胞及其他非实质细胞的毒性小;应能有效逆转进展性肝纤维化,而不是仅仅阻止新的胶原的沉积。&&& 1.肝纤维化的治疗策略&&& (1)治疗原发病、去除病因:这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肝纤维化的方法。有众多文献报道了去除病因后,各种原因肝病所致的肝纤维化得以逆转。在酒精性肝病患者,戒酒后肝纤维化可以获得显著改善。在伴有HBV或HCV感染的肝纤维化患者,经抗病毒治疗有效时,也可以观察到肝纤维化的显著改善。其他去除病因的措施包括去除血色病患者体内铁沉积,去除wilson&s病患者体内的铜沉积,杀灭血吸虫,停用导致肝脏损伤的药物等。&&& (2)减弱炎症与免疫反应:在用IFN-a治疗HCV的过程中,观察到即使患者对病毒抑制没有反应,也可以有中等强度的抗纤维化效应,提示IFN-a的抗炎作用可能具有一定的抗纤维化作用。大量的具有抗炎活性的药物在体内或体外的实验中均证实可以下调HSC的活化。类固醇激素在治疗某些类型的肝病患者中已经应用了几个世纪,尤其是在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治疗上。新的调节炎症反应的药物,包括TNF-a拮抗剂、环氧化酶抑制剂尚需要大规模的临床试验来证明其有效性。&&& (3)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活化:由于HSC在肝纤维化发生中的中心地位,减少静止HSC向活化肝星状细胞的转变是一个颇具吸引力的方向。一个可能的途径是减少氧应激,因氧应激可以激活HSC,尤其是在酒精性肝病、HCV感染和铁沉积病。抗氧化剂可以减少HCV感染患者HSC的活化,在实验性铁沉积中可以阻断肝纤维化的发生。抗氧化剂包括维生素E、水飞蓟宾、硫腺苷甲硫氨酸等。水飞蓟宾具有细胞保护和抑制Kupffer细胞活性、减少肝脏损伤的作用。硫腺苷甲硫氨酸是谷氨酰胺合成的底物,具有肝脏保护作用和抗氧化特性,可以缓解酒精、胆管阻塞及CCl4所致的肝硬化。&&& 其他抑制HSC活化的药物有:IFN-r在HSC培养及肝纤维化动物模型中均可以下调HSC的激活;瘦素(Leptin)在活化的HSC表面具有表达,它可影响脂质代谢及创伤愈合,并很早就已注意到缺乏Leptin的动物较少发生肝脏损伤和纤维化,因此深入了解Leptin在HSC中的作用可能产生新的治疗肝纤维化的策略。&&& (4)中和细胞反应:活化的HSC特征包括脂质丢失、获得收缩性、大量增殖及产生胶原等。这些特征主要是由细胞因子引起的,如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和内皮素(ET)。这些因子的拮抗剂、受体或细胞内信号分子都是药物作用的靶点。某些促增殖因子,如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PD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都属于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家族。&&& 抑制细胞因子介导的基质合成是治疗肝纤维化的主要措施。TGF-&1是最主要的促纤维化因子,TGF-&1拮抗剂,包括单克隆抗体和蛋白酶抑制剂正在进行广泛的临床前实验。抑制TGF-&1的作用,不仅可以抑制基质合成,还可以加速基质的降解,其疗效已在亚硝胺及胆管阻塞所造成的肝纤维化模型中得到证实。不管是蛋白酶抑制剂还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都具有减少TGF-&1活性的作用。另一个方法是应用可溶性的6-磷酸甘露糖(M6P)竞争性与膜表面M6P受体结合,以阻断或减少TGF-&1与M6P受体的结合。因为TGF-&1可以结合并活化HSC膜表面的M6P受体,从而发挥促HSC作用。但由于TGF在抗肿瘤、调节免疫及抑制炎症反应等方面的作用,长期应用TGF拮抗药时其安全性受到密切关注。&&& 在动物模型中,利用肝脏生长因子(hepatic growth factor,HGF)作为肝脏保护药物治疗肝纤维化得到了令人鼓舞的结果。HGF可以促进肝细胞有丝分裂,调节肝星状细胞的增殖、胶原合成及TGF表达。直接应用HGF或其基因治疗在不同的动物模型中均可以阻止肝纤维化的进展,但其作用机制和细胞位点尚不清楚。&&& 其他方法包括通过抑制胶原合成酶类如脯氨酸羟化酶,或者抑制胶原mRNA的翻译等直接抑制胶原的合成。&&& (5)诱导肝星状细胞凋亡:通过诱导肝星状细胞凋亡来促进肝纤维化的恢复是治疗的另一个重要策略。在实验性肝纤维化模型中,肝星状细胞的凋亡可使肝纤维化逆转。相反,对凋亡的抵抗可以延长活化的肝星状细胞的生存,对肝纤维化的进展起重要作用。胶黏毒素(Gliotoxin)可以刺激活化肝星状细胞的凋亡,从而减轻肝纤维化。已经证实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药(TIMP-1)与凋亡的抵抗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因此抑制TIMP的活性具有双重作用,既可以促进基质的降解,又可以诱导肝星状细胞的凋亡。&&& (6)增加基质的降解:治疗肝纤维化不仅要减少细胞外基质的沉积,还要使已沉积的基质降解,这有助于肝功能的恢复。TGF-&1拮抗药通过抑制TIMP的活性,增加间质胶原酶的活性而促进基质的降解。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物作为基质降解链式反应的启动子,可以促进肝纤维化的恢复、肝细胞的再生和肝功能的复常。尽管此方法由于目前基因治疗的限制,尚不能进行临床应用,但其指明了肝纤维化治疗的方向。&&& 2.肝纤维化的治疗 应采用综合治疗,如一般治疗、病因治疗和抗纤维化治疗等。&&& (1)一般治疗:肝纤维化患者往往症状、体征不明显,多数人只有劳累后的疲乏无力、食欲减退、进食后腹胀,有时有肝区隐痛。因此,应注意劳逸结合,适当减少活动,注意合理营养,戒酒,避免使用或尽可能少用一切对肝脏有害的药物。&&& (2)心理治疗:肝纤维化患者大部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包括忧虑病情、悲观厌世、恐惧,以为自己患有不治之症等,这些消极的心理,对肝纤维化的预后将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必须给予相应的心理治疗,提高患者对肝纤维化的认识,告知患者肝纤维化是可以恢复的,使患者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改善疾病的预后有很大帮助。&&& (3)饮食治疗:肝纤维化患者的饮食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供给足够的蛋白质:一般每天应保证摄入100~120g蛋白质,应以优质的动植物蛋白为主。植物蛋白中以豆制品、香菇为好,动物蛋白则以鸡蛋、鱼类为好。&&& ②适当限制脂肪:在肝纤维化的基础上,摄入脂肪过多易引起脂肪肝,以每天给予50g脂肪为宜。但对脂肪的限制不宜过度,以免影响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③增加糖的供给:肝纤维化患者每天应供给300~400g糖,并可加用蜂蜜、果汁、藕粉、山药、芋头等。&&& ④供给丰富的维生素:肝纤维化患者应多进食含维生素B1的食品,如麸皮、粗粮、瘦肉等。坚持长期服用维生素C、E,它们可以增加肝脏的解毒能力,抑制肝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 (4)病因治疗:肝纤维化的进展取决于导致肝损伤的因素是否存在及肝脏病变是否继续活动。如果消除了致病因素、肝脏病变活动停止,则绝大部分肝纤维化会自发恢复。基于这一认识,对肝纤维化的病因学治疗,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对于慢性病毒性肝炎所致的肝纤维化,可给予干扰素、核苷类似物等进行抗病毒治疗;对血吸虫引起的肝纤维化应进行彻底的驱虫治疗;对因酗酒而引起的酒精性肝纤维化,应立即戒酒;药物引起的肝炎,停用引起肝脏损伤的药物;对于血色病、Wilson病,应给予驱铁、铜治疗,促进有害毒物从体内排出;对胆道闭锁引起的肝纤维化,可行手术治疗,使胆道再通。&&& (5)抗纤维化治疗:&&& ①马洛替酯:作用于肝细胞,促进RNA合成,抑制肝脏的炎症反应,减少炎症细胞分泌促胶原合成的细胞因子,从而抑制胶原蛋白的合成,使血清总蛋白、白蛋白上升。每次0.2g,口服,3次/d,连用12周。不良反应主要有皮疹、瘙痒、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口干、头痛,偶见红、白细胞减少,嗜酸性细胞增多,转氨酶升高。&&& ②干扰素:干扰素具有广谱抗病毒、抗肿瘤及免疫调节作用,分为&、&、&三型,目前认为&、&具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干扰素&可以使慢性肝炎患者肝脏组织中的Ⅰ型胶原mRNA及TGF-&mRNA表达降低,使肝纤维化减轻。干扰素&能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激活、增殖,降低Ⅲ型前胶原肽(P-Ⅲ-P)、Ⅳ型胶原及纤维连接蛋白的表达。用法为500万~1000万单位/次,每周3次,皮下或肌内注射,持续16周。不良反应常见有发热,大药量可致可逆性血细胞减少,以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为主,红细胞减少较少。偶见过敏反应、肝肾功能障碍及注射部位疼痛、红肿等。&&& ③秋水仙碱:秋水仙碱为传统的抗痛风药物,可以抑制微管蛋白聚合,干扰细胞的胶原分泌;刺激胶原酶的活性,增加胶原的降解;作用于巨噬细胞,抑制其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的释放。用法为2~4ml,静脉滴注,1次/d,20天为1疗程;或0.5mg,2次/d,长期口服,最长有达11年者。常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食欲降低、腹泻、便秘和腹胀。有时可出现肠麻痹和水样便。长期应用时对骨髓有抑制作用,出现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贫血。亦可出现神经系统损害,表现为外周神经炎、手指麻木、关节痛等。该药刺激性较大,注射时防止漏出血管外,万一漏出,应皮下注射美司坦(半胱氨酸甲酯,0.5g溶于10ml生理盐水中)以稀释之。&&& ④硫酸锌制药:可以抑制脯氨酸羟化酶的活性,从而抑制胶原的合成。&&& ⑤D青霉胺:D青霉胺是铜离子螯合药,可以抑制赖氨酰氧化酶的活性,从而抑制胶原的交联,促进胶原的降解。用法为0.1~0.3g,3次/d,6个月为1疗程。不良反应轻微,可长期服用,偶有皮疹、味觉障碍、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蛋白尿等。&&& (6)拉米夫定(贺普丁):是一种用于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核苷类似物,目前主要用于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拉米夫定可以减轻肝脏炎症坏死反应,改善肝纤维化,延迟肝硬化进展。&&& (7)中药治疗:&&& ①丹参:丹参能降低肝内Ⅰ、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水平,抑制胶原的沉积。丹参不仅能预防实验性肝纤维化的发生,还能促使已经形成的胶原纤维降解。用法为丹参注射液,10~20ml,静脉滴注,25~30天为1疗程,一般连用3个疗程;或复方丹参滴丸,10粒,3次/d。此外,现有许多丹参口服制药,可参照使用。一般无明显的副作用,少数有口干、咽干、心悸、恶心、呕吐等。长期服用可以发生腹痛、食欲减退,宜停药观察。也可发生过敏反应,表现为皮肤瘙痒、皮疹、荨麻疹。有出血倾向者慎用。&&& ②桃仁:桃仁能破血行瘀,其提取物苦杏仁甙能够增加肝脏血流量,提高胶原酶活性,促进肝脏内胶原的降解,主要用于血吸虫性肝纤维化的治疗。用法为苦杏仁甙注射液0.5~1.5g,加入500ml 5%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隔天一次,总疗程3个月;或桃仁8~15g煎汤,2~3次/d口服;或入丸、散。副作用主要来自于苦杏仁甙代谢产生的氢氰酸,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抑制,甚至危及生命。&&& ③冬虫夏草:主要功能是补虚损、益精气,与桃仁等合用可以起到扶正祛瘀之功效。用法为虫草菌丝胶丸1.25g,3次/d,3~4周为1疗程;或金水宝(发酵虫草菌粉)0.99g,3次/d;或入丸、散。副作用较少,但大药量可引起中毒,表现为呼吸深慢,最后可因呼吸抑制而死亡。&&& ④粉防己碱(汉防己甲素):主要作用于钙离子通道,影响钙离子的跨膜转运及其在细胞内的分布。用法为粉防己碱片,50mg,3次/d,总疗程18个月;或汉防己饮片,8~15g,每天水煎分次口服或入丸、散,疗程3~6个月。副作用:小药量有中枢兴奋作用,可致呼吸兴奋,反射亢进;中毒药量可导致惊厥、四肢麻痹,并可因呼吸系统抑制而死亡;对心脏有抑制作用,可使心率变慢,血压下降;消化系统常见恶心、呕吐,中毒药量时对肝脏有毒性作用;对肾脏小药量呈刺激作用,使尿量增加,中毒药量可以使肾小球坏死,甚至发生肾功能衰竭。&&& ⑤当归:可以有效预防及治疗门脉高压症,显著抑制成纤维细胞增生,抑制胶原沉积,但不能使胶原降解。用法为每天8~15g,水煎,分次服。常规药量很少引起副作用,有服药后引起腹痛的报道,停药后可缓解,当归有兴奋子宫的作用,妇女月经过多者慎用,孕妇忌用。&&& ⑥黄芪:黄芪可以减少胶原在肝脏内的沉积,可抑制肝细胞的变性坏死,促进肝细胞的再生,调节机体免疫力。用法为黄芪注射液,2~4ml,1次/d,静脉滴注;或内服,每天15~30g,分次服;或入丸、散。黄芪临床应用安全,偶有引起过敏反应的报道。&&& ⑦甘草:主要成分是甘草及其代谢产物甘草次酸,可以抑制肝星状细胞增殖,下调Ⅰ、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减少胶原沉积。广泛应用于各种肝病,有改善症状、降低转氨酶之功效。用法为复方甘草甜素注射液(商品名:美能,日本生产),40~60ml,加入液体中静脉滴注,1次/d;或甘草酸二铵注射液(商品名:甘利欣,国产),150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中缓慢静脉滴注,1次/d。最重要的副作用是休克及假性醛固酮增多症,也可见过敏反应。对本药有过敏史及低钾血症患者禁用。&&& ⑧苦参:主要成分是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具有抗病毒、调节免疫功能,对Kupffer细胞分泌ILl、IL-6及TNF-a有明显抑制作用。&&& ⑨中药复方制药复方861:复方861是王宝恩教授拟定的活血化瘀中药,在动物实验及临床实验中均可以抑制胶原的合成,提高间质胶原酶的活性,促进胶原的降解,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效果良好。&&& 强肝胶囊:由丹参、黄芪、当归、白芍、郁金、党参等16味中药组成,具有保护肝细胞、促进肝细胞再生、恢复肝功能的作用。&&& 大黄蔗虫丸:由熟大黄、土鳖、桃仁、水蛭、苦杏仁、黄芩、白芍等组成,以活血化瘀为主要功能,可以改善微循环,增强吞噬细胞功能,促进炎症消退。用法与用量:6g,2次/d口服。&&& 复方鳖甲软肝片:由鳖甲、赤芍、三七及冬虫夏草等11味中药组成,有软坚散结、化瘀解毒、益气养阴之功效,实验研究证明其能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活化与增殖,阻断其合成胶原蛋白及其他基质蛋白,增强胶原酶的活性。用法与用量:4片,3次/d口服。&&& 上述为临床上常用的中药制药,此外,尚有其他许多中药品种和制药,可以在日常诊疗中予以选用,在此不一一详述。&&& (8)基因治疗:有作者报道,用反义寡核苷酸(ASO)DNA,以乏涎黏蛋白多聚氨酸为载体,导向作用于3T3AsGR细胞,可以抑制Ⅰ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但基因治疗距离临床应用尚远。
您还没有登录,请登录!
版权所有Copyright@2015 Beijing Doctor
All Rights 京ICP备号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慢性肝损伤容易导致肝纤维化
13:28:50 来源:携手健康网
本文重点:最近,一位年轻的小伙子被医生告知肝纤维化,大为吃惊,其实慢性肝损伤容易导致肝纤维化。
&&& 最近,一位年轻的小伙子被医生告知肝纤维化,大为吃惊,其实慢性肝损伤容易导致肝纤维化。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慢性肝损伤容易导致肝纤维化
&&& 一名30岁不到的年轻小伙,在最近的一次肝病复查中被检出肝纤维化指标升高,随后的肝穿刺活检提示其肝脏已属于肝纤维化。近日,有媒体报道了这一病例,&肝纤维化&这一陌生的病名,让不少网友在大呼看不懂的同时,也心生不安:自己是不是也有肝纤维化。
  据媒体报道,上述年轻小伙患有多年的乙肝大三阳,每年都会复查。最近半年,他经常感到疲乏、无力,一直以为是工作辛苦导致过劳。但是,近一个月工作量明显减少了,他还是成天感觉劳累,脸色也不好,就提前上医院做了乙肝复查。结果提示,肝功能异常,纤维化指标升高,随后的肝穿刺活检提示其肝脏已属于肝纤维化。
  据解放军第458医院全军肝病中心主任、主任医师刘树人教授介绍,肝纤维化是在长期反复慢性肝损伤的基础上形成的肝脏组织结构的改变,这是一种不正常的修复性过程,偏离了正常轨道,容易导致肝硬化。而乙肝、丙肝、自身免疫性肝炎等慢性肝损伤,如果长期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均可引起肝纤维化。除了慢性肝炎,脂肪肝也可以引起肝纤维化。
  &这个年轻患者就是因为长期的乙肝大三阳,以至于肝脏出现损伤和炎症,最后发展成肝纤维化。&刘树人表示,如今的肝纤维化患病明显年轻化,而且发病年龄越来越小。儿童肝纤维化,多半是先天性肝纤维化,受遗传因素影响,病程后期一般均会导致门脉高压症,50%的患者可因消化道大死亡。
  &当脂肪在肝脏里呆得太久,并且日益累积,就会造成肝细胞的损伤,在长期反复损伤和修复过程中,慢慢形成了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刘树人表示。当肝纤维化或硬化程度相当严重时,少部分患者也可以没有典型症状。从病例回顾来看,许多患者在发病前曾长期有疲乏、无力等症状,这既可能是慢性肝炎,也可能是肝纤维化的早期症状。尤其乙肝患者,如果总是感觉很累,就要特别注意复查。还有部分患者把上腹部不适当成胃痛或消化不良,长期吃胃药,既耽误了病情又加重了肝脏的损伤,最后演变成肝硬化,这样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
  专家表示,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这一发展过程的关键环节。肝纤维化如果早发现、早治疗,肝纤维化的水平可以长期稳定不发展,这也是预防肝硬化的重要手段。&此病强调防胜于治。&刘树人提醒,肝纤维化高危人群最好每3-6个月检查一次。肝纤维化高危人群包括慢性乙肝、丙肝患者和其他慢性肝炎患者、代谢遗传病患者、酒精性肝病患者及药物引发的肝损伤患者等。特别是药物引发的肝损伤往往容易被忽视,经常服用及消炎镇痛类药物、类药物和抗生素类药物的人群尤其要注意肝损伤。另外,有肝病家族史的患者更应特别注意肝硬化、肝癌。
::::::::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天下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肝硬化腹水早期症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