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avr aVR为1.0mv 其他值都正常 说明什么啊??

心电图二导联脱落是什么原因
心电图二导联脱落是什么原因
09-07-19 &匿名提问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 心脏在每个心动周期中,由起搏点、心房、心室相继兴奋,伴随着生物电的变化,通过心电描记器从体表引出多种形式的电位变化的图形(简称ECG)。心电图是心脏兴奋的发生、传播及恢复过程的客观指标。  心电图的检查意义在于:用于对各种心律失常、心室心房肥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病症检查。  产生 心脏周围的组织和体液都能导电,因此可将人体看成为一个具有长、宽、厚三度空间的容积导体。心脏好比电源,无数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变化的总和可以传导并反映到体表。在体表很多点之间存在着电位差,也有很多点彼此之间无电位差是等电的。  心脏电活动按力学原理可归结为一系列的瞬间心电综合向量。在每一心动周期中,作空间环形运动的轨迹构成立体心电向量环。应用阴极射线示波器在屏幕上具体看到的额面、横面和侧面心电图向量环,则是立体向量环在相应平面上的投影。心电图上所记录的电位变化是一系列瞬间心电综合向量在不同导联轴上的反映,也就是平面向量环在有关导联轴上的再投影。投影所得电位的大小决定于瞬间心电综合向量本身的大小及其与导联轴的夹角关系。投影的方向和导联轴方向一致时得正电位,相反时为负电位。用一定速度移行的记录纸对这些投影加以连续描记,得到的就是心电图的波形。心电图波形在基线(等电位线)上下的升降,同向量环运行的方向有关。和导联轴方向一致时,在心电图上投影得上升支,相反时得下降支。向量环上零点的投影即心电图上的等电位线,该线的延长线将向量环分成两个部分,它们分别投影为正波和负波。因此,心电图与心向量图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心电图的长处是可以从不同平面的不同角度,利用比较简单的波形、线段对复杂的立体心电向量环,就其投影加以定量和进行时程上的分析。而心电向量图学理论上的发展又进一步丰富了心电图学的内容并使之更易理解。  导联 动物机体组织和体液都能导电,将心电描记器的记录电极放在体表的任何两个非等电部位,都可记录出心电变化的图象,这种测量方法叫做双极导联,所测的电位变化是体表被测两点的电位变化的代数和,分析波形较为复杂。如果设法使两个测量电极之一,通常是和描记器负端相连的极,其电位始终保持零电位,就成为所谓的“无关电极”,而另一个测量电极则放在体表某一测量点,作为“探查电极”,这种测量方法叫做单极导联。由于无关电极经常保持零电位不变,故所测得的电位变化就只表示探查电极所在部位的电位变化,因而对波形的解释较为单纯。目前在临床检查心电图时,单极和双极导联都在使用。常规使用的心电图导联方法有12种。  标准导联 属双极导联,只能描记两电极间的电位差。电极连接方法是:第一导联(简称Ⅰ),右臂(-),左臂(+);第二导联(简称Ⅱ),右臂(-),左足(+);第三导联(简称III),左臂(-),左足(+)。  加压单极肢导联 将探查电极放在标准导联的任一肢体上,而将其余二肢体上的引导电极分别与5000欧姆电阻串联在一起作为无关电极。这种导联记录出的心电图电压比单极肢体导联的电压增加50%左右,故名加压单极肢体导联。根据探查电极放置的位置命名,如探查电极在右臂,即为加压单极右上肢导联(aVR),在左臂则为加压单极左上肢导联(aVL),在左腿则为加压单极左下肢导联(aVF)。  单极胸导联 将一个测量电极固定为零电位(中心电端法),把中心电端和心电描记器的负端相连,成为无关电极。另一个电极和描记器正端相连,作为探查电极,可放在胸壁的不同部位。分别构成6种单极胸导联,电极的位置是:V1,胸骨右缘第4肋间;V2,胸骨左缘第4肋间;V3,在V2与V4连线的中点;V4,左锁骨中线第5肋间;V5,左腋前线与V4同一水平;V6,在腋中线与V4同一水平。  典型心电图各波及其时程 用标准导联引出的心电图各波,由荷兰生理学家W.艾因特霍芬命名P,Q,R,S,T波,U波是以后发现命名的。  心电图常用名词  1、心电向量:心电活动不论是右、左心房(P波),或是代表启动心室搏动的心电活动(QRS波群),都是既有方向,又有大小(量)的心电活动,就称为心电向量。它反映在各导联上也不尽相同,这是由于各导联(无论是额面或横面导联)的角度不同。换句话说,我们为什么要在三个标准导联以外,在额面上还要三个加压肢体导联,此外还要做六个胸壁导联?原因就在于可以自不同角度了解心电活动上下,左右,前后的综合心电向量,从而观察其正常与否等等。   2、除极:心房、心室肌在静止的间歇中,由于细胞内外离子(包括K+,Na+,Ca2+,cl-等)浓度差别很大,处于“极化状态”。但一旦受到自搏细胞传来的激动,这极化状态便暂时瓦解,在心电图上称为“除极”(有少数学者称为“去极”),由此产生心电活动。心房肌的除极在心电图上表现为P波,心室肌的除极表现为QRS波群。当然在一次除极后,心肌又会恢复原来的极化状态,此过程称为“复极”。复极过程远较除极缓慢,电活动所产生的振幅也较低。心房的复极在P—R段上,一般很不明显(唯有在右心房扩大时,P—R段轻度压低)。心室肌复极则表现为心电图上的ST段及T波。  3、心电向量环:两侧心房,两侧心室的除极及心室的复极,这三项心电活动在胸腔内形成三个立体向量环。将平行的光线从正前方把这些立体向量环投影在额面上,便形成额面心电向量环。同样,将平行光线从正上方把这些立体向量环投影在横面上,便形成横面心电向量环。  4、偶联间期(或称联律间期,联律间距):在一连串窦性激动P—QRS—T后,出现一个室性早搏。早搏前的QRS波群的开始点与室性早搏的开始点之间的时间,称为偶联时间。连续两个房性早搏,它们的P—P时间距离也称为“偶联间期”。  5、P波: 心脏的兴奋发源于窦房结,最先传至心房,故心电图各波中最先出现的是代表左右两心房兴奋过程的P波。兴奋在向两心房传播过程中,其心电去极化的综合向量先指向左下肢,然后逐渐转向左上肢。如将各瞬间心房去极的综合向量连结起来,便形成一个代表心房去极的空间向量环,简称P环。P环在各导联轴上的投影即得出各导联上不同的P波。P波形小而圆钝,随各导联而稍有不同。P波的宽度一般不超过0.11秒,电压(高度)不超过0.25毫伏。  6、P-R段: 是从P波终点到QRS波起点之间的曲线,通常与基线同一水平。P-R段由电活动经房室交界传向心室所产生的电位变化极弱,在体表难于记录出。  7、P-R间期: 是从P波起点到QRS波群起点的时间距离,代表心房开始兴奋到心室开始兴奋所需的时间,一般成人约为0.12~0.20秒,小儿稍短。超过0.21秒为房室传导时间延长。  8、QRS复合波: 代表两个心室兴奋传播过程的电位变化。由窦房结发生的兴奋波经传导系统首先到达室间隔的左侧面,以后按一定路线和方向,并由内层向外层依次传播。随着心室各部位先后去极化形成多个瞬间综合心电向量,在额面的导联轴上的投影,便是心电图肢体导联的QRS复合波。典型的QRS复合波包括三个相连的波动。第一个向下的波为Q波,继Q波后一个狭高向上的波为R波,与R波相连接的又一个向下的波为S波。由于这三个波紧密相连且总时间不超过0.10秒,故合称QRS复合波。QRS复合波所占时间代表心室肌兴奋传播所需时间,正常人在0.06~0.10秒之间。  9、ST段: 由QRS波群结束到T波开始的平线,反映心室各部均在兴奋而各部处于去极化状态,故无电位差。正常时接近于等电位线,向下偏移不应超过0.05毫伏,向上偏移在肢体导联不超过0.1毫伏,在单极心前导程中V1,V2,V3中可达0.2~0.3毫伏;V4,V5导联中很少高于0.1毫伏。任何正常心前导联中,ST段下降不应低于0.05毫伏。偏高或降低超出上述范围,便属异常心电图。  10、T波: 是继QRS波群后的一个波幅较低而波宽较长的电波,反映心室兴奋后再极化过程。心室再极化的顺序与去极化过程相反,它缓慢地从外层向内层进行,在外层已去极化部分的负电位首先恢复到静息时的正电位,使外层为正,内层为负,因此与去极化时向量的方向基本相同。连接心室复极各瞬间向量所形成的轨迹,就是心室再极化心电向量环,简称T环。T环的投影即为T波。再极化过程同心肌代谢有关,因而较去极化过程缓慢,占时较长。T波与S-T段同样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11、U波: 在T波后0.02~0.04秒出现宽而低的波,波高多在0.05毫伏以下,波宽约0.20秒。一般认为可能由心舒张时各部产生的负后电位形成,也有人认为是浦肯野氏纤维再极化的结果。血钾不足,甲状腺功能亢进和强心药洋地黄等都会使U波加大。  心电图的波或者波群的意义。    P波:  时间:&0.12s >正常值 →左心房肥大  振幅:肢导<0.25 mV 胸导:<0.2mV >正常值 →右心房肥大  形态:Ⅰ.Ⅱ.aVF.V4一V6向上。 aVR向下。反之为逆行P波→激动起源于房室交界  P—R间期:   时间:<0.12s (0.06 — 0.10s)  时间延长 → 心室肥大和室内传导阻滞  QRS波群:  振幅:V1.R≯1.0mV V5V6.R≯2.5mV avR.R <0.5mV aVF.R < 2.0 mV aVL.R< 1.2 mV Ⅰ.R < 1.5mV  正常胸导R波自V1-V6逐渐增高 S波逐渐变小  方向:在肢导Ⅰ.Ⅱ.Ⅲ 在无电轴偏移时主波一般向上,aVR向下  附:V1 R + V5 S ≯ 1.05 mV > 正常值 → 右室肥大  ①.男:≯ 4.0 mV  V5 R+V1 S > 正常值→左室高压/左室肥大  ②.女: ≯3.5 mV  Q波:  时间:除aVR外。余 < 0.04 s  振幅:小于同导联 1/4 R波  正常人V1、V2不应出现Q波,但可呈Qs形  超过正常范围的Q波(过深/过宽)→ 心梗  ST 段:  任一导联:ST段动下移 ≯ 0.05 mV   上抬:V1-V2 ≯ 0.3 V3 ≯ 0.5 mV V4-V6、肢导 ≯ 0.1mV  意义:①下移>正常值 → 心肌缺血/心肌损伤 ②上抬>正常值 → 急性心梗、急性渗出性心包炎、变异性心绞痛等  T 波:  方向:大多与QRS主波方向一致。Ⅰ、Ⅱ、V4 - V6向上 aVR向下  Ⅲ、aVL、aVF、V 1- V3向上、向下、双向。若V1T向上,则V2-V6不应向下  振幅:除Ⅲ、aVL、aVF、V1-V3外,余T波≮同导联1/10R.  在胸导联有时要达1.2-1.5mV → 正常  意义:①T波轻度升高一般无重要意义,如显著增高 → 心梗超急性期、高血钾  ②低平/倒置:心肌损伤、心肌缺血、低血钾等  ③T 波明显倒置且两支对称,顶端居中(冠状T波) → 急性心梗、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左室肥大  u波:  方向:与T波一致,胸导易见,V3、V4最明显  意义:过高 → 低钾,倒置 → 高钾、冠心病、心梗等  心电图各波与心肌动作电位的关系 单个心肌细胞兴奋时描记的动作电位图形与每个心动周期描记的心电图有显著差别。这是由于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是单个细胞的膜电位变化,而心电图则是大量心肌细胞构成的功能性合胞体瞬间的电位变化,是随整个心脏这个功能合胞体兴奋的发生传布和恢复过程而变化的。不仅与单个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不同而且多种导联描出的波形也有所不同。尽管如此,单个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和消失,与心电图各波之间仍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图4)。以心室肌为例,心室肌单个细胞动作电位的“0”期(升支)与心电图QRS复合波相应。由于心室各部心肌细胞开始去极化的时间有先后,遂使QRS复合波的时程比单个心室肌细胞的“0”期较长,但二者时程基本相应。单个心室肌细胞复极化的第“2”期与心电图S-T段相应。单个心室肌细胞开始进入快速复极化即第3期时,与心电图的T波相应。  意义及应用 心电图是反映心脏兴奋的电活动过程,它对心脏基本功能及其病理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心电图可以分析与鉴别各种心律失常;也可以反映心肌受损的程度和发展过程和心房、心室的功能结构情况。在指导心脏手术进行及指示必要的药物处理上有参考价值。然而,心电图并非检查心脏功能状态必不可少的指标。因为有时貌似正常的心电图不一定证明心功能正常;相反,心肌的损伤和功能的缺陷并不总能显示出心电图的任何变化。所以心电图的检查必须结合多种指标和临床资料,进行全面综合分析,才能对心脏的功能结构做出正确的判断。  心电图在科学研究方面应用相当广泛。已在多种动物描记出它们的心电图,并对其生理意义进行了初步研究。一些无脊椎动物如鲎、贻贝、章鱼、螯虾、海鞘等和脊椎动物如两栖、爬行、鸟及哺乳等纲动物,采用特殊电极及引导方法,都可描记其心电图。基本图形大致相似,在具体波形及电压高低,时程长短上有所不同。静脉窦发育良好的动物,其心电图的P波之前有与静脉窦兴奋相应的V波。鱼和两栖动物的心电图在T波之前常有B波,它反映动脉圆锥的兴奋。动物心电图还可以作为判明心搏起源性质的客观指标。神经源性心搏如鲎的心电图常有振荡性的快波和若干猝发性的锋形电位;而肌原性心搏如软体动物的心电图常由若干慢波组成。动物心电图对于研究心脏的比较生理和心脏药理学的研究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此外,在人体或动物身上安装心电发射器,可在远距离通过接收系统描记心电的变化。这可用于测试运动中的运动员及走动中的动物心脏功能的变化;测试高空飞行员、宇航员的心搏变化,以及研究人体对高山、高空、深海等环境的心脏活动变化。  心电图的分类及应用范围   心电图可分为普通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His束电图、食管导联心电图、人工心脏起搏心电图等。应用最广泛的是普通心电图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  普通心电图应用范围如下  1、对心律失常和传导障碍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2、对心肌梗塞的诊断有很高的准确性,它不仅能确定有无心肌梗塞,而且还可确定梗塞的病变期部位范围以及演变过程。  3、对房室肌大、心肌炎、心肌病、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和心包炎的诊断有较大的帮助。  4、能够帮助了解某些药物(如洋地黄、奎尼丁)和电解质紊乱对心肌的作用。  5、心电图作为一种电信息的时间标志,常为心音图、超声心动图、阻抗血流图等心功能测定以及其他心脏电生理研究同步描纪,以利于确定时间。  6、心电监护已广泛应用于手术、麻醉、用药观察、航天、体育等的心电监测以及危重病人的抢救。  心电图机轻松方便, 可随身携带上门服务,心电图阅读分析可通过远程操作,大大方便了远在各个角落的心脏疾患病人,只要拥有心电图远程系统联络方式,养病在家的心脏病人随时可以得到心电图工作者及时准确的指导,以便更好地预防和治疗心脏疾病。  心电图已随着医学的发展而发展,为顺应人类的遗传学、优生学发展趋势,心电图已能将胎儿心脏活动时产生地生物电流描绘成图谱,记录胎儿瞬间变化,通过观察胎儿心电图,可动态监测围产期胎儿发育情况和在宫内生长情况对及早诊断,及时治疗胎儿疾患,提高围产儿质量优生优育,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及社会价值。  随着社区医疗服务的发展, 心电图的作用越见显著,心电图可以及时的帮助中年人或幼小患儿发现潜在的心脏疾病或先天性心脏病  24小时动态心电图应用范围  动态心电图是长时间(24小时或以上)连续记录动态心脏活动的方法。它能充分反映受检查者在活动、睡眠状态下心脏出现的症状和变化。适用于检查一过性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对心律失常能定性、定量诊断并能了解心脏储备能力。但其缺点是报告较迟,不能用于心脏急诊。[编辑本段]做心电图诊断需要注意的几点:  (1)心电图诊断:很多心电图从其他心电图的角度来看虽属异常,但未必有临床心脏器质性改变,此时可直接写出其心电图诊断,如偶发室性期前收缩、低电压、非特异性S?T、T改变等。以便临床医师结合临床表现判断是否有病理意义。  (2)符合临床诊断:对一些综合性心电图改变能与临床诊断相符合者应加以说明。  (3)综合临床诊断:心电图诊断必须密切结合临床资料,特别是有的心电图本身无特异性者需要结合临床资料。此外,药物与电解质紊乱对心肌的损害也必须结合临床资料加以判断。  (4)追踪观察心电图改变:例如急性心肌梗塞的心电图必须反复进行心电图检查方可确诊,有时参考过去的心电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头皮电极的安放位置及连接方法如何?  常规脑电图是指在正常生理条件下和安静舒适状态下按规定的统一方法和时间描记的头皮脑电图。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多的是国际脑电图学会建议采用的标准电极安放法,其中FP为额极,Z代表中线电极,FZ为额,CZ为中央点,PZ为顶点,O为枕点,T为颞点,A为耳垂电极。上述记录电极的序号通常是用奇数代表左侧,偶数代表右侧。整个头皮及双耳上所安放的电极数为21个。这种安放法特点是:头部电极的位置与大脑皮质的解剖学分区较为一致,电极的排列与头颅大小及形状成比例,在与大脑皮质凸面相对应的头部各主要区域均有电极安放。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关于心电导联脱落 浩惠电子技术论坛 - powered by 我看很多心电图机和监护上都有导联脱落判断,它们是否都用的硬件方法? &S ZXk O_] 请赐教. [楼主] | Posted:...我们的做法是在buffer之前加几十兆的上拉电阻,如果脱落则从buffer之后可检测到高电平。 享受成长,享受成就! [1 楼...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日 ... 十二道自动分析心电图机 性能简介 高分辨率热敏点阵打印 十二导同步采集 ... 具有导联 脱落提示功能 记录速度: 6.25、12.5、25、50mm/s±3% ... 工作原理24小时心电图检测 系统什么是24小时心电图24小时心电图价格动态心电图机工作站心电图 ... 动态心电图 心电图v4导联的位置心电图v4导联位置心电图导联颜色心电图检查v4导联 ...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心电图的各项正常值是多少
心电图的各项正常值是多少
健康咨询描述:
心电图的各项正常值是多少
性别:男
年龄:31
问题描述:心率68bpm pr152ms qrs112ms qt/qtc402/420ms p/qtc/t71/95/61
rv5/sv1 1.295/0.825mv rv5+sv1 2.130mv
这种心电图是否正常?
其他类似问题
1个回答2个回答1个回答6个回答8个回答
医生回复区
帮助网友:1295称赞:20
&&&&&&您好,心电图正常值:&&&&&&(1)心电图纸上的每个小方格&&&&&&横格为0.04s,侬汋虼趮铭纵格为0.lmV。&&&&&&(2)心率:窦性心律&&&&&&正常为60~100bpm*之间,俾櫀簩镄阏兆痪超过100bpm的为窦性心动过速佚琀羲褵霥蕠昲晫,低于60bpm的为窦性心动过缓&&&&&&在一定范围内低于或高于正常频率的,仿棼聫辉锸纁黎以及轻度的窦性心律不齐,都属于正常范围的心律&&&&&&(3)心律:健康人绝大多数时间为正常窦性心律&&&&&&偶有早搏等(见第十二章)也非异常。丗溘趖趆鏐挣谷&&&&&&(4)P波:在肢体导联中除aVR为倒置外&&&&&&余导联多为直立,侬汋虼趮铭或较低平。在胸壁导联V1-6多不够明显直立&&&&&&(5)PR间期:自P波开始至QRS波群开始的时间&&&&&&正常范围为0.12~o20s。丗溘趖趆鏐挣谷&&&&&&(6)QRS波群:为一狭窄&&&&&&形态多样的(qR,俾櫀簩镄阏兆痪R佚琀羲褵霥蕠昲晫,Rs&&&&&&rS,仿棼聫辉锸纁黎或qRs)波群,时间在006~010s的狭窄范围内&&&&&&(7)ST段:是自QRS渡群终了的J点开始至_r波开始的一段&&&&&&正常形态是随T波的直立而浅浅的上飘佚琀羲褵霥蕠昲晫。sT段平行的压低或斜向F的压低不正常佨梴蜉诗铃毯纁黎,轻度抬高可见于正常人&&&&&&应与临床情况结合判断正常与否。&&&&&&(8)T波;偊敆盵銶阖昲晫除在aVR导联是倒置外&&&&&&余在R波高于05mV时均应直立。(如在I,伈斤谳赝锫黎賱Ⅱ导联应直立&&&&&&aVR中应倒置,胸前导联自V4-6均直立)。&&&&&&(9)U渡T波后的小渡&&&&&&在V2-3中易见,侬汋虼趮铭正常应直立,其它导联可不明显&&&&&&(10)Q-T间期:自qRS波开始至T波终了的间期&&&&&&Q-T间期随心率而略有长短之别,侬汋虼趮铭但Q-T间期与心率不符合的延长有较重要意义。异常缩短多为药物或电解质紊乱影响
帮助网友:33068称赞:487
&&&&&&病情分析:&&&&&&)P波:呈钝圆形,可有轻微切迹。P波宽度不超过0.11秒,振幅不超过0.25毫伏。&&&&&&指导意见:&&&&&&P-R间期:即由P波起点到QRS波群起点间的时间。一般成人P-R间期为0.12~0.20秒)QRS波群:代表两心室除极和最早期复极过程的电位和时间变化。&&&&&&
①QRS波群时间:正常成人为0.06~0.10秒,儿童为0.04~0.08秒。&&&&&&医生询问: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其他类似问题
3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1个回答
参考价格:81.8
参考价格:27.9
参考价格:26
您可能关注的问题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本品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心绞痛﹑心肌梗死,也可用...
参考价格:¥20
益气养阴,定悸复脉,活血化瘀。本品主治气阴两虚兼...
参考价格:¥27.9(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14386',
container: s,
size: '234,60',
display: 'inlay-fix'
下载本文档需要登录,并付出相应积分。()
(已有0人评价)
下载:0次格式:pdf页数:47贡献者:Guitar21上传时间: 18:54
0人评价7页
0人评价15页
0人评价15页
0人评价25页
0人评价15页
所需积分:(友情提示:所有文档均可免费全文预览!下载之前请务必先预览阅读,以免误下载造成积分浪费!)
(多个标签用逗号分隔)
文不对题,内容与标题介绍不符
广告内容或内容过于简单
文档乱码或无法正常显示
若此文档涉嫌侵害了您的权利,请参照说明。24小时报名咨询电话:010- / 400 650 1888
您的位置 :&&&&&& > 文章
心电图的测量
11:32 来源:&    【
】【】【】
  心电图多描记在特殊的记录纸上(图4-1-13)。心电图记录纸由纵线和横线划分成各为1mm2的小方格。当走纸速度为25mm/s时,每两条纵线间(1mm)表示0 .04s(即40ms) ,当标准电压lmV= 10mm 时,两条横线间(1mm )表示0.1mV。
  (一)心率的测量 测量心率时,只需测量一个R-R(或P-P)间期的秒数,然后被60 除即可求出。例如R-R 间距为0 . 8s,则心率为60 / 0 .8 =75 次/分。还可采用查表法或使用专门的心率尺直接读出相应的心率数,心律明显不齐时,一般采取数个心动周期的平均值来进行测算。
  (二)各波段振幅的侧量 P波振幅测量的参考水平应以P 波起始前的水平线为准。测量QRS波群、J点、ST 段、T 波和U波振幅,统一采用QRS起始部水平线作为参考水平。如果QRS 起始部为一斜段(例如受心房复极波影响,预激综合征等情况),应以QRS 波起点作为测量参考点。测量正向波形的高度时,应以参考水平线上缘垂直地测量到波的顶端;测量负向波形的深度时,应以参考水平线下缘垂直地测量到波的底端。
  (三)各波段时间的测量 近年来已开始广泛使用12 导联同步心电图仪记录心电图,各波、段时间测量定义已有新的规定:测量P 波和QRS 波时间,应从12 导联同步记录中最早的P 波起点测量至最晚的P 波终点以及从最早QRS 波起点侧量至最晚的QRS波终点;P-R 间期应从12 导联同步心电图中最早的P 波起点测量至最早的QRS 波起点;Q-T 间期应是12 导联同步心电图中最早的QRS 波起点至最晚的T 波终点的间距。如果采用单导联心电图仪记录,仍应采用既往的测量方法:P 波及QRS 波时间应选择12 个导联中最宽的P 波及QRS波进行测量;P-R 间期应选择12 个导联中P 波宽大且有Q 波的导联进行侧量;Q-T 间期测量应取12 个导联中最长的Q-T 间期。一般规定,测量各波时间应自波形起点的内缘测至波形终点的内缘。
  (四)平均心电轴
  1 .概念 心电轴一般指的是平均QRS 电轴(mean QRS axis) ,它是心室除极过程中全部瞬间向量的综合(平均QRS 向量),借以说明心室在除极过程这一总时间内的平均电势方向和强度。它是空间性的,但心电图学中通常所指的是它投影在前额面上的心电轴。因此可用任何两个肢体导联的QRS 波群的电压或面积计算出心电轴。一般采用平均心电轴与I 导联正(左)侧段之间的角度来表示平均心电轴的偏移方向、除侧定QRS 波群电轴外,还可用同样方法测定P 波和T 波电轴。
  2 .测定方法 最简单的方法是目侧I 、III导联QRS 波群的主波方向,估测电轴是否偏移:若I 、III导联QRS 主波均为正向波,可推断电袖不偏;若I 导联出现较深的负向波,III导联主波为正向波,则属电轴右偏;若III导联出现较深的负向波,I导联主波为正向波,则属电轴左偏(图4-1-14)。准确的方法通常采用分别测算I 和III导联的QRS 波群振幅的代数和,然后将这二个数值分别在I 导联及III导联上画出垂直线,求得两垂直线的交叉点。电偶中心O 点与该交叉点相连即为心电轴,该轴与I 导联轴正侧的夹角即为心电轴的角度(图4 -1-15 )。也可将测算的I、III导联QRS波群振幅代数和值直接查表求得心电轴。
  3 .临床意义 正常心电轴的范围为-30°~+ 90°之间;电轴位于+90°至+l80°范围为心电轴右偏;位于-30°至-90°范围为心电轴左偏;-90°~ +180°之间为电轴极度右偏或称为“不确定电轴”( indeterminate axis) (图4 -1-15)。心电轴的偏移,一般受心脏在胸腔内的解剖位置、两侧心室的质量比例、心室内传导系统的功能、激动在室内传导状态以及年龄、体型等因素影响。左心室肥大、左前分支阻滞等可使心电轴左偏;而右心室肥大、左后分支阻滞等可使心电轴右偏。
  (五)心脏循长轴转位 自心尖部朝心底部方向观察,设想心脏可循其本身长轴作顺钟向或逆钟向转位。正常时V3 或V4导联R / S 大致相等,为左、右心室过渡区波形。“顺钟向转位(clockwise rotation) ”时,正常应在V3或V4导联出现的波形转向左心室方向,出现在V5、V6导联上。“逆钟向转位(counterclockwise rotation)”时,正常V3或V4 导联出现的波形转向右心室方向,即出现在Vl 、V2 导联上。“顺钟向转位”可见于右心室肥大,而“逆钟向转位”可见于左心室肥大。但需要指出,心电图上的这种转位图形在正常人亦常可见到,提示这种图形改变有时为心电位的变化,并非都是心脏在解剖上转位的结果(图4-l-16)。
  二、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和正常值
  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见图4-1-17。
  1 、 P 波 代表心房肌除极的电位变化。
  ( l )形态:P 波的形态在大部分导联上一般呈钝圆形,有时可能有轻度切迹。心脏激动起源于窦房结,因此心房除极的综合向量是指向左、前、下的,所以P 波方向在I 、II、aVF 、V4~V6导联向上,aVR 导联向下,其余导联呈双向、倒置或低平均可。
  ( 2 )时间:正常人P 波时间一般不超过0 . 11s.( 3 )振幅:P 波振幅在肢体导联一般小于0 . 25mV,胸导联一般小于0 . 2mV.
  2 . P-R 间期 从P 波的起点至QRS 波群的起点,代表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
  心率在正常范围时,成年人的P-R 间期为0 . 12 ~0 . 20s.在幼儿及心动过速的情况下,P-R 间期相应缩短。在老年人及心动过缓的情况下,P-R 间期可略延长,但不超过0、22s.
  3 、QRS 波群 代表心室肌除极的电位变化。
  ( 1 )时间:正常成年人多为0 .06~0、10s,最宽不超过0 .11s.
  ( 2 )波形和振幅:正常人V1、V2导联多呈rS型,V1的R 波一般不超过1、0mV .V5、V6导联可呈qR 、qRs、Rs或R 型,R 波振幅不超过2 .5mV.在V3、V4导联,R 波和S 波的振幅大体相等,正常人的胸导联R 波自V1至V6逐渐增高,S波逐渐变小,V1的R/S 小于1 , V5的R / S大于l .aVR 导联的QRS主波向下,可呈QS、rS、rSr或Qr型,aVR 的R 波一般不超过0、5mV .aVL 与aVF 的QRS 波群可呈qR 、Rs或R 型,也可呈rS 型。I 导联的R 波小于l . 5mV , aVL 的R 波小于l、2mV , aVF 的R 波小于2 .0mV.I 、II、III导联的QRS波群在没有电轴偏移的情况下,其主波一般向上。
  6 个肢体导联的QRS 波群振幅(正向波与负向波振幅的绝对值相加)一般不应都小于0、5mV , 6 个胸导联的QRS 波群振幅(正向波与负向波振幅的绝对值相加)一般不应都小于O .8mV ,否则称为低电压。
  ( 3 ) R 峰时间(R peak time) :过去称为类本位曲折时间或室壁激动时间,指QRS起点至R 波顶端垂直线的间距。如有R波,则应测量至R峰;如R 峰呈切迹,应侧量至切迹第二峰。各种波形的R 峰时间侧量方法见图4-1 -18 .正常成人R 峰时间在V1、V2导联不超过0 . 04s,在V5、V6导联不超过0 .05s.
  ( 4 ) Q 波:除aVR 导联外,正常的Q 波振幅应小于同导联中R 波的l / 4 ,时间应小于0 .04s .正常人V1~V2导联中不应有q 波,但偶尔可呈QS 型。
  4 . J 点 QRS 波群的终末与ST 段起始之交接点称为J 点。
  J 点大多在等电位线上,通常随ST段的偏移而发生移位。有时可因心室除极尚未完全结束,部分心肌已开始复极致使J 点上移。还可由于心动过速等原因,使心室除极与心房复极并存,导致心房复极波(Ta 波)重叠于QRS 波群的后段,从而发生J 点下移。
  5 . ST 段 自QRS 波群的终点至T 波起点间的线段,代表心室缓慢复极过程。
  正常的ST 段多为一等电位线,有时亦可有轻微的偏移,但在任一导联,ST 段下移一般不应超过0、05mV; ST 段上抬在V1~V2 导联一般不超过0 .3mV, V3不超过0、5mV,V4~V6导联与肢体导联不超过0 .lmV.
  6 . T 波 代表心室快速复极时的电位变化。
  ( 1 )方向:在正常情况下,T 波的方向大多和QRS 主波的方向一致。T 波方向在I 、II、V4~V6导联向上,aVR 导联向下,III、aVL、aVF 、V1~V3导联可以向上、双向或向下。若V1的T 波向上,则V2~V6导联就不应再向下。
  ( 2 )振幅:在正常情况下,除III、aVL 、aVF 、V1~V3导联外,T 波的振幅一般不应低于同导联R 波的1/10.T 波在胸导联有时可高达1 . 2 ~1 . 5mV 尚属正常。
  7 . Q-T 间期 指QRS波群的起点至T 波终点的间距,代表心室肌除极和复极全过程所需的时间。
  Q-T 间期长短与心率的快慢密切相关,心率越快,Q-T 间期越短,反之则越长。心率在60 ~100 次/分时,Q-T 间期的正常范围应为0 . 32 ~0 . 44s.由于Q-T 间期受心率的影响很大,所以常用校正的Q-T 间期,通常采用Bazett公式计算:Q-Tc = QT / R-R.Q-Tc 就是R-R 间期为1s(心率60 次/分)时的Q-T 间期。Q-Tc的正常上限值一般为0 . 44s,超过此时限即属延长。
  8 . u 波 是在T 波之后0 . 02~0 . 04s出现的振幅很低小的波,代表心室后继电位,其产生机制目前仍尚未完全清楚。u 波方向大体与T 波相一致。在胸导联较易见到,尤其V3导联较为明显。u波明显增高常见于血钾过低。
  J 点大多在等电位线上,通常随ST段的偏移而发生移位。有时可因心室除极尚未完全结束,部分心肌已开始复极致使J 点上移。还可由于心动过速等原因,使心室除极与心房复极并存,导致心房复极波(Ta 波)重叠于QRS 波群的后段,从而发生J 点下移。
  三、小儿心电图特点
  为了正确估价小儿心电图,需充分认识其特点。小儿的生理发育过程迅速,其心电图变化也较大。总的趋势可概括为自起初的右室占优势型转变为左室占优势致的过程,其具体特点可归纳如下:
  1 .小儿心率较成人为快,至10 岁以后即可大致保持为成人的心率水平(60~100 次/分)。小儿的P-R 间期较成人为短,7岁以后趋于恒定(0、10 ~0 . 17s) ,小儿的Q -Tc 间期,较成人略长。
  2 .小儿的P 波时限较成人稍短(儿童<0 .09s),P 波的电压于新生儿较高,以后则较成人为低。
  3 .婴幼儿常呈右室占优势的QRS 图形特征。I导联有深S 波;V1(V3R)导联多呈高R 波而V5、V6导联常出现深S 波;Rv1电压随年龄增长逐渐减低,Rv5逐渐增高。小儿Q 波较成人为深(常见于II、III、aVF 导联); 3 个月以内婴儿的QRS 初始向量向左,因而V5,V6常缺乏q 波。新生儿期的心电图主要呈“悬垂型”,心电轴>+90°, 以后与成人大致相同。
  4 、小儿T 波的变异较大,于新生儿期,其肢体导联及右胸导联常出现T 波低平、倒置。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新闻:
临床执业医师相关栏目推荐
36大类,1000多门辅导课程
助考之星――百万题库软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电图avr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