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后看见两岁半的小孩鼻子上有血迹,他们告诉我他绿豆摔了一跤跤后鼻子就流了很多血,而起又没有任何伤痕,...

孩子太在意别人对他的评价怎么办? 我家宝宝5周岁了,还算挺活泼的,就是有点太在意别人对他看法,,给他报个特长班,在家说的好好的,一到那就是不进教室,说不好玩,还哭呢,真愁人。试听我坐在后面,他坐在前面,也不参与,(已经开课一个多月了)老师问小朋友愿不愿意和他玩,都说愿意,他
孩子太在意别人对他的评价怎么办? 我家宝宝5周岁了,还算挺活泼的,就是有点太在意别人对他看法,,给他报个特长班,在家说的好好的,一到那就是不进教室,说不好玩,还哭呢,真愁人。试听我坐在后面,他坐在前面,也不参与,(已经开课一个多月了)老师问小朋友愿不愿意和他玩,都说愿意,他在回家的路上高兴极了,告诉我好几遍,说妈妈他们到说喜欢和我玩呢
全部答案(共8个回答)
也爱哭,对周围的小朋友很敌视,有些害怕又有些封闭,慢慢的劝导孩子适应性是很快的,不用紧张.
谢谢,可我的儿子在外面玩的时候也能很快交到好朋友,报特长班时我问他行吧,他虽不是非常喜欢可他答应了,试听的时候第一节课不进去还哭,我陪着他,第二节课时我告诉他妈妈在老师就不发给你棒棒卡了,他还挺好的就.....
这个需要大人用故事逐步去改变,如果解决了你的问题,请点好评,谢谢
这是宝宝缺乏自信的一种表现,平时妈妈感觉到的孩子的自信多是在陌生环境里的,而在小朋友小伙伴之间孩子有的是更多的熟悉,习惯成自然,心里的快乐也就是自然地事,而当别...
我家宝宝才2岁多,我也不清楚,帮不了你,不好意思
应该是五岁八个月吧!可以上学了,我家女儿八岁八个月已经在上四年级了,其实,孩子的早期教育非常重要,三岁是接受学前教育的最佳年龄,经过两到三年的时间,孩子已经在游...
自信,就是对自己能够达到某种目标的乐观、充分估计。美国作家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可以说,拥有自信就拥有无限机会。那么如何增强自信呢?
增强自信的第...
而早产儿妈妈的初乳中各种营养物质和氨基酸含量更多,能充分满足早产宝宝的...
双手赞同母乳喂养!妈妈们都加油吧!
颜色,大小之分,看到日常的东西就要给予讲,买本亲子游戏书就可以了
当孩子挖出湖泊和道路的时候,你就在一边帮着搭建一座屋子吧
大家还关注
Copyright &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军人就是要有血性_参考网
军人就是要有血性
张学法引言:从30年前的一张合影照片说起2014年金秋十月,革命圣地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此隆重召开。31日上午,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明确提出,要适应强军目标要求,着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他还特别说明,我担任军委主席后,第一时间就强调了军人要有血性,我说的血性就是战斗精神,核心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这是党的伟大领袖和军队最高统帅,向全军发出的伟大号召。它反映了强军的必然要求,回答了新形势下培养什么样的军人、怎么样培养新一代革命军人的时代课题,实现了我们党培养合格革命军人目标要求的与时俱进,体现了党和人民对广大官兵的期望重托,为培养堪称强军重任的革命军人,提供了根本遵循。也是当代中国革命军人,献身强军实践、勇担历史重任的庄严宣示。在认真学习领会习主席的重要指示时,使我想起了30年前的一段往事。那是1985年12月初的一天上午,时任南京军区司令员的向守志,带领机关一个工作组,到驻杭州部队调研基层建设情况。在参观硬骨头六连展览馆后,向司令员对在场的同志深情地说,硬骨头六连,是全军唯一一个两次受到国防部和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的连队。两个荣誉称号中都有一个“硬”字,这个“硬”字,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就是革命军人所特有的血性。向硬骨头六连学习,就是要学习他们这种血性,平时在苦里练,战时往死里打,争做名副其实的血性军人。我当时是南京军区组织部党务处副处长,是工作组一名成员,亲耳聆听了向司令员这个掷地有声的讲话。向司令员和随行人员,在硬骨头六连展览馆门前的一张合影照片,可以为证。向司令员离开后,我被留了下来。我和军、师、团组织部门的同志一起,联合对硬骨头六连进行了一周的采访,撰写出了一篇《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的调查报告,对硬骨头六连党支部建设的经验作了宣传推广。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向司令员1917年11月出生,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经历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是十五军军长,西安第二炮兵技术学院院长、第二炮兵首任司令员。资格老,能力强,德高望重。他的讲话,完全印证了习主席今天特别强调军人要有血性的指示,非常正确,意义重大。现在的基层官兵,大都是80、90后,许多是独生子女,有的在家里娇生惯养。真的打起仗来,这样的战士,能不能上战场,上了战场能不能打仗?还有,就是各级指挥员,战斗精神怎么样?少数同志主要心思没有放在准备打仗上。如果这些人带兵打仗、指挥打仗,能让人托底吗?习主席关于军人就要有血性的重要指示,针对性很强,既有重要现实意义,又有深远历史意义。我现在是军队一名师职退休干部,在南京市玄武区第四干休所休息。习主席的伟大号召,点燃了我心中的激情。血性军人在哪里?血性军人应是什么样?现在的军人能否成为血性军人?带着这些人们很关注的问题,在今年丹桂飘香的日子里,我又来到了硬骨头六连。这是我十分关心的地方,非常敬慕的地方,也是个有宝可寻的地方。通过8天零距离的调查采访,我对硬骨头六连,有了一个新的认识。硬骨头六连,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1939年3月,以14名红军骨干为基础,在河南省雄县组建,隶属于八路军120师。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作战138次,用刺刀杀出了“硬骨头”的英名,先后涌现出刘四虎、尹玉芬等15名战斗英雄,荣获过“英勇善战,杀敌先锋”奖旗和“战斗模范连”称号。新中国成立后,又出色地完成了剿匪反霸、抗美援朝、战备训练、抢险救灾、施工生产等任务。1962年,开赴东南沿海地区执行任务,以“战备思想硬,战斗作风硬、军事技术硬、军政纪律硬”而闻名。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授予“硬骨头六连”荣誉称号。日,因在老山地区对越防御作战中战绩突出,中央军委又授予该连“英雄硬六连”荣誉称号。硬骨头六连,在1984年赴边参战中,经受住了血与火的考验,打出了新一代的硬骨雄风。归建后至今,又经受了整整30年和平时期的考验。在这30年中,随着我军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推进,硬骨头六连,已经过两次转型换装,实现了跨越发展。现在的硬骨头六连,已由过去的传统步兵,变为机械化信息化步兵,由单一的地面作战,变为陆地海上两栖作战,由体能型士兵变为智能型士兵。连队的武器装备和人员的文化程度,和过去相比,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连队每个班配有一辆水陆两栖坦克,每个班都配有电脑。连队干部战士中,大专以上文化占78%,还有博士和硕士生。值得称赞的是,时代在变化,硬骨头六连的骨头从不软。他们牢记肩负的神圣使命,继续弘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保持血性本色,献身强军实践。在这30年中,连队建设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先后荣立集体一等功4次,二等功9次。尤其是近十年来,硬骨头六连在换装后,先后探索出直航攻击、轻舟环岛等20多种新战法,39项训练新成果在军师推广。11场重大演习,场场当刀尖子,18次重大任务,次次打攻坚仗。在日召开的硬骨头六连命名50周年纪念大会上,南京军区司令员蔡英挺和政委郑卫平在讲话时,对硬骨头六连给予了极高评价。他们说,硬骨头六连是听党指挥的典范,是能打胜仗的楷模,是作风优良的榜样,是基层建设的标杆,是南京军区践行强军目标具有时代意义的先进典型。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更加需要大力弘扬硬骨头精神。要把铁心跟党融入灵魂血脉,把能打胜仗作为不懈追求,从难从严砥砺血性胆气,坚持用强军目标建连育人,培养出更多新一代革命军人。日至29日,郑卫平政委在硬骨头六连蹲点一个星期,临走前,他对连队讲了这样一番话:我这次在硬骨头六连住了七天,同官兵训练生活在一起,感受很深。硬六连是传承红军血脉、闻名全国全军的英雄连队,是我军基层建设的一面旗帜,凝聚了基层建设的全部优良基因,“硬骨头精神”,是人民军队精神图谱中一颗璀璨明珠,成为滋养一代又一代官兵的阳光雨露。我们这代人,也是在“硬骨头精神”的激励引领下成长起来的,我一直对这个英雄连队,充满崇敬、景仰之情,一直存有这样一个夙愿,就是到连队来住上几天,直接体验火热的连队生活。一周来,通过全过程参加连队的备战训练、政治教育、各类会议和日常工作,召开座谈会,与全连50多名官兵,进行面对面交流、心与心沟通、情与情融合,深深被连队光辉的战斗历程、优良的历史传统和先进的精神底蕴所教育浸润,被新一代六连官兵,矢志不渝传承“硬骨头精神”,那种“狼嚎式”的战斗血性、冲锋式的战斗姿态、永葆第一的荣誉责任所感染,每一天都过得很兴奋、很充实、很快乐,每一刻都被连队生活所特有的那种生龙活虎、纯朴自然、充满阳光、真诚友善、积极向上的氛围,感动和激励着,令人难忘,倍感珍贵,留下的美好印象,永远值得回忆。郑政委对硬骨头六连的这个评价,发自内心,真实感人。
硬骨头六连这30年的实践证明,六连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个个都是血性军人,六连就是一幅活生生的血性军人图,六连就是培育血性军人的熔炉、基地和摇篮。现将我在硬骨头六连采访期间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想,择其要者如实予以报告。上篇:血性风采实录军队是一个特殊的武装集团,军人以厮杀和流血为职业,以献身为光荣。军人的死,有专用名词,很动听,叫做牺牲。军营这块肥沃的土壤上,大批地生长好汉,孕育英雄。战争的考验,沉重;和平的考验,也并不轻松。对于军人,战争与和平,都是牺牲。战时,是煤熊熊燃烧贡献热的牺牲;平时,是蜡烛不声不响贡献光的牺牲。烈士陵园里,是以死换生,与战争同归于尽的英灵;军营里,是以生待死,等待战争卷土重来的士兵。硬骨头六连的血性风采,就从日,连队奉命攻打小尖山战斗说起吧!实录1:铁骨铮铮的突击队16勇士小尖山是越军长期坚守的一个重要据点,工事坚固,守备力量充足。攻打小尖山,是硬骨头六连,在老山地区防御作战中,打的最大的一场硬仗,战斗很激烈。为了保证夺取小尖山战斗的胜利,硬骨头六连党支部决定,要成立一个突击队,由16人组成,担负打主攻的任务。党支部分工副连长田培芝负责此事,从全连人员中挑选组成。一连三天,全连战士人人都找过田副连长,有九人写了血书,有的找了5次以上,都要求成为突击队成员,打头阵,立大功。二班战士刘亮华,迫切要求当突击队员。田副连长想考验考验他,故意不表态,把他急得团团转。说来也巧,这天送来的《解放军报》上,正刊登着全国战斗英雄刘四虎的事迹。刘亮华如获至宝,马上拿着报纸找到副连长说,我是刘四虎所在班的战士,又同姓一个刘字。我决心象他那样,奋勇杀敌,不怕牺牲,你无论如何要答应我的请求。副连长感动地点了头,刘亮华高兴得跳了起来。回到班里后,他挥笔写下了这样两句话:刘前辈出了个刘四虎,名扬四海;后起之秀是刘亮华,为连争光,并郑重交给连队,再次表示了自己的决心。一班长朱勇是个独生子,父母亲年大体弱,他虽然几次请求参加突击队,但副连长考虑到这个情况,都没有点头。他不甘心,来了个“越级请战”。他找到营教导员央求说,你是我的老指导员,看着我成长的,请帮我走个“后门”,给连里干部说说,我虽然是个独生子,但父母是国家干部和正式职工,不依靠我养老,我也没后顾之忧。请连队一定要批准我的请求。教导员见他态度这样诚恳,破例为他说了情,实现了他的愿望。一班战士王健,把身上仅有的24元钱交了党费后,向党支部表示,我是共产党员,一定要让我参加突击队,我决不会给英雄连队丢脸,不会给党员光荣称号抹黑。新党员金德荣是火箭筒手,身上负伤正在住院。听说连队要组织突击队,他偷偷从医院跑回连队,坚决要求参加突击队。在战斗中,他英勇顽强,在一只手臂负重伤的情况下,仍坚持用单臂发射火箭,摧毁了敌人两个火力点,他牺牲在小尖山山顶上。事后,连队发现金德荣在出击前夜的日记中写道:老一辈能做到的,我也要做到。就是腿被打断了,我爬也要爬上小尖山。我要是牺牲了,只求组织在我的墓碑上写上“中国共产党党员”7个字,就满足了。一排长林祖武是广东惠来县人,1958年11月出生,1978年3月入伍。曾参加过1979年的对越自卫还击作战,荣立过三等功。在这次连里组织16勇士突击队时,他主动请求担任了突击队队长。在出征誓师大会上,林祖武坚定地说,我这是第二次上战场,只要祖国和人民需要,我愿意第3、第4次上战场。在攻打小尖山战斗中,他带领突击队员,英勇作战,仅用4分钟时间,就占领了主峰,并打退了敌人七次反扑。在战斗中,林祖武两次负伤,仍坚持指挥战斗。当4名敌人向他包围时,他毅然拉响两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新一代硬骨头战士的壮丽凯歌。在硬骨头六连连史展览馆里,有一张十分引人注目的照片,就是16勇士出征前的黑白合影照。他们似山一样巍峨,如泥塑般的英武,照片上每个人的眉宇间,都透出视死如归、无坚不摧的英雄气慨。在一盘录音磁带里,林祖武留下了这样的遗言:“我们16个人要象16把钢刀一样,直插敌阵。用鲜血和生命,打开通往小尖山的胜利之路。”“我当兵不在六连,但我在六连战斗过。如果我牺牲了,只要六连的兄弟们,说我是一名硬骨头战士,我也就死而瞑目了。”这就是一位铁骨铮铮汉子的血性。日,林祖武被昆明军区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实录2:留下两封催人泪下遗书的谢关友硬骨头六连副指导员谢关友,浙江省绍兴人,1976年12月入伍,日,在攻打小尖山战斗中,因抢救伤员光荣牺牲,年仅28岁。敌人的炮弹击中他的腹部,他一面将流出来的肠子往里塞,一面对前来抢救他的战士说:“我不行了,你们要注意……”正如谢关友的名字那样,他把生命留给了战友。战后,上级党委给他追记了一等功。谢关友牺牲后,战友们从他身上发现两封遗书,这两封遗书,是谢关友在赴边参战前一天,即日,分别写给其妻子和不满周岁儿子的。未等信寄出,谢关友就血染疆场,以身殉国了。下面是两封遗书的内容。第一封是写给他的妻子金兴梅的。内容是:亲爱的妻子,你好!我今天怀着沉重的心情,给你留下这封信。如果不能回来,那这封信,就是我一生给你的最后一封。当然,我坚信一定能回来。15号我突然回来,是由于我们接到了中央军委的命令,要我们师开赴前线去作战。见到你们,当时我既矛盾又痛苦,怎么跟你们讲呢?后来我下了决心不告诉你,否则你会很难受的,包括父母,我都没有讲。万望你原谅我,因为我怕你经不起这个打击。亲爱的:我与你从小一起上学,并一起下放,在共同的生活中,相互产生了爱慕之情,幸福地建立了小家庭。从恋爱到结婚共10年了,真可谓青梅竹马,我们的感情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尽管我俩有时也相互说上几句,但这只不过是闹点小孩脾气。想起来这些,我从良心上太对不起你了,你为了我付出了一切,在你生孩子时,我都没有好好照顾你,写到这儿,我眼睛已经潮湿了。今天,我有千言万语要跟你讲,但一时又写不出来。因明天晚上,实际就是后天凌晨一点钟,我们就要坐火车奔赴前线。
我最亲爱的梅:如果我在保卫祖国的战斗中牺牲,那应该是光荣的,我决不会给你们抹黑。你要好好生活,照顾好小骏骏。要让他记住,父亲不是狗熊是英雄。因为他爸不是胆小鬼,也不是叛徒,而是英雄。现在我看着你的相片和小宝贝的相片,给你写信。当你看到这封信后,不要过分伤心,要坚强。我的几只箱子由你处理,有些可以处理掉,有些你可以作留念。其他,只要你能幸福,我就会含笑九泉之下了。再见!此致
最后一个军礼!你的丈夫:谢关友第二封是写给他未满周岁儿子骏骏的。其内容是:骏骏:今天爸爸是趴在床上给你写这封信的,地点是在云南省文山州食品公司汽车队。因为爸爸的部队奉中央军委命令,赴边前来参战,打击越南小霸,保卫国家的安宁。到目前,我还没正式告诉你妈妈。不过在出发前,我特地赶回家,与你爷爷、娘娘、小姑、大爹、你妈妈和你见了最后一面。为了怕你妈妈担心和痛苦,我骗了她!当时你太小了,只有7个多月,爸爸把你抱在怀里,足足有一个多小时,舍不得放下。并与你妈妈一起,给你洗了最后一次澡。骏骏:知道为什么爸爸给你留遗言吗?并不是爸爸怕死,而是战争是残酷的,如果爸爸为国献身了,那你就再也见不到爸爸了。你知道现在我是多么想念你吗?我想有必要给你说几句话:如果爸爸牺牲了,以后当你看到这本日记时,你就会知道爸爸是为打击越寇、保卫边疆、保卫祖国而献身的。你应该感到光荣、自豪。不要难过,要化悲痛为力量!我相信,党和政府会妥善照顾和安排你的。你一定要继承爸爸的遗志,听党的话,做爸爸妈妈的好儿子。一旦妈妈改嫁,不要怨恨她。你想一想,你妈妈虚岁才28,难道叫她守寡一辈子吗?我想这些道理你一定会懂的。只要你妈妈能幸福,你爸爸就会含笑九泉了。我和你妈妈是自由恋爱,19岁就相爱了。从小一块上小学到初中,分开几年,高中毕业后,我们又一起下放到农村。共同的生活志向,使我们结下了友谊和爱情。恋爱8年才结婚,结婚后,我们从未翻过一次脸。有了你以后,你妈把你当成掌上明珠,你外婆、外公、娘娘、爷爷都是一样。如果我不在,肯定只有你娘娘和爷爷带你了。但我估计,你妈是一定不会遗弃你的。你懂事后,要听娘娘和妈妈的话,好好上学,做爸爸的好儿子。我坚信,自己的儿子一定会理解爸爸的心情。爸爸每天都要看看你和妈妈的照片,每时每刻都在想念你们,直到我生命最后一秒,也始终如一。骏骏:爸爸是1976年12月当兵的,日,那时你还在妈妈的肚子里,我被调到了硬骨头六连,你长大了,可以到爸爸战斗过的连队去看看。当时,你爸爸在六连任副指导员。小骏骏,我的宝贝儿子别了。你长大后,一定要好好生活,记住爸爸的话,并要好好照顾妈妈。别忘了,你是军人的儿子,烈士的儿子,不要做有损于党和人民的事。这一点,我是绝对相信自己的骨肉的。再见了,骏骏!爸爸留这份遗言,是以防万一。要是爸爸能活着回来,那你长大后,爸爸肯定会拿给你看的。对了,你那本“宝宝册”,爸爸暂时不能给你填写了,只有劳驾你妈了。最后,让我好好的亲亲你(在你的照片上),紧紧的抱抱你!再见!你的爸爸:谢关友日12点整于文山谢关友这两封战地遗书,浸染着战火硝烟,充满着热血柔情。感人肺腑,催人泪下。这是真正的血性军人的心声。一位哲人说过,爱国的人,把其根深植在本能以及情操里。国家之爱,乃是亲人之爱的扩大延长。我们敬仰谢关友用生命和鲜血,将对亲人之爱,无限地扩大延长。可以告慰烈士英灵的是,他的妻子如今生活得很好,儿子骏骏已从浙江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实录3:闻名全军的硬骨头战士展亚平他的报告,具有这样的感染力。那天南京军区机关请他作报告。容纳两千多名干部、战士、职工家属的机关大礼堂里,竟然静得没有一丝儿声音。听完他的报告,全场自动起立,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许多人激动的泪水,和着掌声,情不自禁地流淌。他是谁?凭什么那样打动人?他的名子叫展亚平,是闻名全军、威震南疆的硬骨头六连八班班长、一等功臣、特等残废军人、硬骨头战士,他的双腿和左臂,是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被越军炮弹炸断的。他勇于牺牲,保护战友,伤残志坚的硬骨头精神,足以惊天地、泣鬼神。他那高尚的思想情操,象金子般闪光,象水晶似透亮。他曾4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军委领导的亲切接见。邓小平同志在接见全国先进党支部和优秀共产党员代表时,握着展亚平的手,亲切地说,向你致敬!展亚平是江苏张家港人,1982年1月参军入伍,成了硬骨头六连的兵。他学习努力,表现优秀,很快就当了班长,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日,展亚平所在部队,接到赴边参战的命令,他立即向连队党支部写了决心书,表示一定向连队老前辈学习,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杀敌立功、保家卫国。展亚平怀着一腔热血,随着部队来到了战火纷飞的老山前线。在一次夺取169号高地的战斗中,展亚平所在连队的一名战士牺牲了。这是一个上海兵,平时就和他们一起生活和训练。一个活生生的人,就这么没了。这个战士是被敌人榴炮弹击中的,身上有好几个弹孔。战友的牺牲,对展亚平触动很大。他是一个班长,此时,他想到了自己的责任。他暗暗下定决心,不仅要带领全班同志把仗打好,而且还要尽可能地保护好每个战士,不让他们的亲人伤心。日,是展亚平一生中最难以忘怀的日子。这天下午,部队摧毁了汉扬方向越军的几个暗火力点,展亚平受命在172号阵地右侧观察敌情,并且负责战友撤退。越军的几个火力点被摧毁后,很快就进行了报复性的反击。展亚平迅速跑到各个哨位,通知全班战士进洞防炮。就在战友顺利撤回营地时,展亚平发现,还有一名观察员在阵地上。在敌人猛烈的炮火中,这名战友生命非常危险。情况十分紧急,展亚平跑上前,一把抓住这个战士的衣服,使劲拽着他跑到了猫耳洞前,并用尽全力把他推了进去。展亚平将手中的冲锋枪交给了洞里的战友,正准备进猫耳洞时,敌人的一发炮弹落在了展亚平的身边。
生命的可贵,在于坚强地活着。此后的展亚平,整整昏迷了5天5夜。其间,他被转移到了三家医院,实施了三次手术。展亚平醒来后,象从一个黑洞洞的深谷里来到了一个陌生的世界。他睁开眼睛一看,自己躺在一张病床上,身上罩着一个三尺见方的暖气罩。他想伸伸腿,双腿没了;想抬抬臂,右臂用纱布绑着,左臂只剩下一小段。1.78米高的个子,只剩下一米多点的身躯。此刻,痛苦和遗憾,都袭上了他的心头。他才24岁啊!多么宝贵的青春,多么美好的年华!现在,他却躺在病床上,而且很可能在病床上度过青春,度过一生。今后怎么生活和工作,怎么为实现美好的理想而奋斗?最使他难过的是,他还没有来得及带领全班打冲锋,自己的杀敌立功计划也无法完成了。壮志未酬身先残。这种痛苦和遗憾,是置身于和平环境的人,难以深切体会到的。一场暴风骤雨过后,展亚平的生命之火燃烧得更旺。那天,医生护士告诉他,为了抢救他,直升机送他转了三家医院,各医院为他都专门成立了抢救组和特护组。在他生命垂危时,云南蒙自县300多名各族人民群众,排着长队为他献血。他的血管里流动的,是20多个民族兄弟的血。民族情,似海深。展亚平心潮难平。他深深感到,自己的生命,已不属于他个人了。他侧着头看到了床头上的病人卡片:硬骨头六连班长、党员展亚平。顿觉身上的疼痛减去了一大半。他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立即请护士代笔,给连队党支部写了一封信。护士噙着泪记下了展亚平对伤残的宣战:“我还活着,请党支部放心。在战场上,我是党员,在医院里,我同样是党员。我虽然失去了双腿和左臂,但我决不会丧失一个共产党员的身份。我要把医院作为第二战场。”在治疗期间,展亚平先后转了8次医院,他始终用钢铁般的意志,与伤痛作斗争。他的病历卡上记下了这样的惊人数字:动了8次大手术,打了300多针,经受住了3次截肢。锯齿锯得白骨“沙沙”作响,可是,展亚平硬是咬紧牙关,不吭一声。1985年春节,展亚平的父母听说儿子负伤住院,千里迢迢赶到昆明。两位老人看到,只有半截身躯的儿子,眼泪汪汪。展亚平安慰老人说,爸爸妈妈,能在昆明和你们一起过春节,很高兴,不要悲伤,比起牺牲的战友,我是个幸存者。我还有健全的大脑和一双明亮的眼睛,还有右手,今后我一定能很好的生活下去。两位老人从儿子身上吸取了力量,很快坚强了起来。展亚平说,党和人民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要使自己活得更有价值。他向张海迪学习,武的搞不了,就搞文的。用仅存的一只右手进行文学创作。日,展亚平写的一首《小草》诗作,在苏州报上首次发表。这首诗的内容是,我是一棵小草,能在岩石丛中生长。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它立足的地方。虽然不能成为参天大树,但它竭尽全力,染绿了一寸土地,鼓动出一星春光。诗言志。展亚平爱小草,吟小草,正是借小草来讴歌青年军人的顽强性格,表达自己的心声。展亚平自己就具有小草那种顽强的奋斗精神。他象小草那样,不怕风吹雨打,电闪雷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继《小草》之后,展亚平又写出了50多篇诗歌、散文。他还整理训练笔记,总结作战经验,撰写了“班战术新探”、“当前训练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等文章。并且给许多青年写回信,与七所大、中专院校200多名青年,进行通信对话。还经常外出作报告,介绍前线战友的英雄事迹。做上述的这些事,正常人比较容易。可对于一个特等残疾人来说,则是难上加难。他没有双腿,无法坐起来,就是练坐,整整用了两个多月时间。他只有一只右手,5个手指有两个残废,手上还有3个弹片。想写字,无法握笔。握住笔,纸滑了,拿起纸,笔又掉了。经过一个多月的苦练,才能握住笔写字。展亚平做的每件事,都要付出比常人多几倍的代价,都需要有顽强的意志和惊人的毅力。硬骨头战士,这是上级授予展亚平的光荣称号,他是名副其实的。上面的3个实录,充分证明,经过这场血与火的洗礼,硬骨头六连是过得硬的,全连干部战士是有血性的,是真正的新一代革命军人。中央军委日,给硬骨头六连授予“英雄硬六连”的荣誉称号,其当之无愧!军人的血性,在战场上体现尤为明显,但岂止在战场上,经常的、大量的、长远的,则是在和平时期的日常生活中。硬骨头六连从1985年6月归建后,至今又过去了30年。在这30年的和平时期,他们历经换装改编、军事演习和急难险重任务等多次考验,军人的血性,保持和弘扬了没有?现将我在硬骨头六连采访中的所见所闻,继续如实予以报告。实录4:在全团实现新列装后的“六个第一”两颗红色信号弹,在浙江某山地上空划出一道弧线。数辆新型两栖步战车,从山谷中冲出,时而疾驰,时而迂回,时而穿插,通过“敌”雷场、穿越“敌”炮火封锁区,避开“敌”多种电磁干扰,到达指定地域。“打!”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一时间,战车火舌吞吐,枪炮齐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敌”发起猛烈火力打击……这就是今日硬骨头六连的官兵,驾驶新型步战车驰骋练兵场,用一场全新战术演练,介绍连队战斗力建设的情景。硬骨头六连官兵,驾驶的某新型两栖步战车,是新列装的。在战车未到之前,连队官兵就提前进入了学习状态,他们听说兄弟单位新列装了同一系列的战车,连长主动请缨,带着连队30名技术骨干来到兄弟单位,与他们一起学习、训练、探讨,确保新装备一到位,就能立即上装操作。新列装的战车技术含量高,操作控制复杂。训练中,他们钻进战车,逐个熟悉操作部件和操作规程,并把工厂师傅请来作指导。很快,他们便摸索总结出新装备的一些战术和训练管理要点。梳理出新装备3大专业的训练指导法、训练口诀和疑难解答等,编写出10余万字的教材资料,涵盖了新装备车长、驾驶和炮手3大专业,178个训练课目,为新装备列装后的训练,探索了方法路子。这是一场近似实战的海上演习。空中战鹰呼啸,海上舰艇穿梭,岸上炮火轰鸣。硬骨头六连驾驶10辆新型两栖战车,担负直航攻击的试验论证任务。指挥车内,连长王勇敢打开指挥控制系统的电脑键盘,熟练地在平面和三维电子地图上,标绘出进攻目标和线路,然后将命令迅速传给其它战车。刹那间,战车编成战斗队形,冒着敌岸重重炮火,斗风浪,穿雷区,向负隅顽抗之敌进行猛攻。
这一仗,是硬骨头六连新战车列装后,首次进行近似实战的两栖机械化作战演练。在这一仗中,他们克服闷热、眩晕、恐惧等困难,采取先少后多、先近后远、先慢后快的方法,摸索了不同敌情、不同条件下的多种导航方式和多种编波列形的方法,开掘出新装备的作战潜能。瞄准打赢练兵,促进了连队两栖作战能力跃升。六连官兵正是凭着执著的苦练加巧练,使新型战车当年列装,当年形成战斗力。在全团实现了第一个下海、第一次组织实弹射击、第一个单装形成战斗力、第一个搞班、排战术演习、第一个组织连进攻等“六个第一”。被称为陆军海战第一连。实录5:永远不当第二名的通信特级能手解金涛两年前,解金涛在连队曾放出这样的大话:在装甲通信这个专业上,他只要第一,绝不当第二,谁要是不服气,随时欢迎来挑战。两年多来,解金涛接受同行战友的挑战数不清,他始终稳坐“擂主”宝座。全团共有7个通信特等能手,6个是他带出来的兵。是什么使解金涛立于不败之地?答案是,他肯下苦功夫,勇于接受挑战。他的战斗格言是,平时逢比必赢,战时遇敌必胜。某新型步战车刚一列装,团里组建技术攻关小组,只有初中文化的解金涛第一个报名。可一进车厢,看到密密麻麻的旋钮,他懵了。为攻克难关,解金涛连续在战车里钻研。一次连队训练结束,开饭时发现少了一个。原来解金涛专心捣鼓电台,被锁在战车里了。战友开玩笑说,解金涛真是两耳不闻车外事,一心扑在课题上。盛夏正午,烈日当空,战车内温度达到50多摄氏度。每天午饭后,解金涛总是争着留下看车,抓紧时间上车练习。尽管他只穿着背心和短裤,不到几分钟就浑身湿透。凭着这股钻劲,解金涛在全连第一个拿到新装备通信特级能手证书。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满足。他说,只有与强手比拼,才能磨砺“刀尖子”,练硬“铁拳头”;只有敢于接受高手挑战,才能补足“短板”,练成胜仗本领。一次下士耿鹏叫板解金涛,连长担任评判员。在规定的战车行进路线上,设置了10个考核点。两辆战车已停在插有红旗的出发线上。双方剑拔弩张,一场充满火药味的比武马上开始。山路崎岖不平,战车上下颠簸。解金涛双眼紧贴在潜望镜上,全神贯注地观察着车外的情况。“报告,前方发现雷场!解金涛向指挥员报告。驾驶员急忙刹住车。这是第一个考核点。如果不注意观察,战车就会误入雷区”。迅速通过染毒地带,迅速摧毁敌地堡,迅速改频通联……解金涛发出一条条指令,每个信号都准确无误,以7分23秒的优异成绩胜出。有的同志不服。采取“车轮战法”,轮流上车和解金涛较量。解金涛斗志昂扬,沉着应战。在第四轮比武中,快速行驶的战车,突然跌入了一个大坑,解金涛双手把持不稳,牙齿重重地磕碰在电台上,满嘴都是血。下了车,大家才知道。解金涛硬是坚持跑完全程,完成比武内容,赢了对手。解金涛简单地处理了下伤口,又要上车。大家看了都不忍心再比下去。而解金涛把嘴一抹,头一扬,说“再来!”解金涛,不愧为有血性的硬骨头六连战士!平时训练高于对手,战时对决才能胜过敌人。解金涛这种直面挑战、敢于争锋的状态,是爱军习武的具体体现,也是能打仗打胜仗的必然要求。实录6:勇于超越自我的班长丁大超丁大超,1979年10月生,1997年12月入伍,曾任硬骨头六连七班长,辽宁沈阳人。在硬骨头六连的训练场上,不用唤他的名字,只要你看到战术动作最迅猛的,只要你听口号声最响亮的,只要你找到冲在最前面的,那一定是丁大超。在丁大超的军旅生涯中,他讲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将锐则兵强,将精则兵壮。这成了他不懈追求“军事过硬”的源动力。使得他成了步兵五大技术的能人、标杆,也得到了“障碍王子”的美誉。纵看他的成长足迹,入伍之初,由于步兵五大军事技术过硬,丁大超很快就成为训练标兵,第二年入了党,并且当选为班长。在军、师、团各级组织的军事对抗中,丁大超打破400米障碍、投弹等多项军事记录,成为全师部队有名的“小武星”,连续两年被连队评为硬骨头战士。事物的发展变化有时候是出人意料的。在部队由摩托化步兵向两栖机械化步兵改制的过程中,以步兵五大技术称雄的丁大超,却表现得慢了半拍。尤其是对这些铁疙瘩不以为然。然而就是这些铁疙瘩让他跌了一跤,同时这一跤,也是他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现代化士官班长的转折点。1999年的年底,连队进行硬骨头战士评选。前两天进行步兵五大技术考核,丁大超一马当先。最后一天考核的电脑操作和高科技知识,他却名落孙山。就这样,这个在连队被视为至高无上荣誉的“硬骨头战士”,与他失之交臂。这也使丁大超清醒地认识到,一场科技革命正在以泰山压顶之势向他袭来。如果不能迎头赶上,他将永远与硬骨头战士无缘。不过,这位从东北黑土地上走出来的硬汉子,是不会服输的。第二天,他将一份要求到师组织的装甲集训队“充电”的申请书,交到了连队党支部。带着“复仇”心理走进装甲集训队的丁大超,学习起来格外卖力。理论学习他挑灯夜战。专业技术训练时,别人都已“下班”午睡,他却在高达50℃的装甲车里反复练操作。功夫不负苦心人,一个季度下来,他就成了集训队里的佼佼者,半年后毕业时,他获得了优秀学员的荣誉。丁大超学成归来,很快迎来了他重振旗鼓的良机。部队奉命赴京参加2000年的全军科技成果交流活动。在这次活动中,他以优异的成绩向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首长们,作了精彩的汇报演示。他也因此荣记三等功,年底又一次被评为硬骨头战士。实录7:装甲“博导”技师郑镇艳装甲驾驶技术等级,分为二级、一级和特级,想过级,难!硬骨头六连官兵,根据考级难易程度,给了个形象的说法:二级是学士,一级是硕士,特级是博士。而六连官兵喜欢称技师郑镇艳为“博导”。“博导”并非徒有虚名。郑镇艳从当兵第一年开始就学驾驶,一毕业就拿到了装甲驾驶二级证书;转了士官后,他又一级、特级连着过。2008年3月,某新型两栖步战车列装,他担任团新装备驾驶教员;年底,集团军组织装甲驾驶特级考核,团组建集训队,他又担任集训队教员,最后4人参考,2人过了特级。
“博导”有很多“拿手好戏”,窥一斑可知全豹。海上训练时,战车上下登陆舰是一个重难点课目。为啥?新型两栖步战车车体宽,与舰门左右间距相差无几;上舰时,舰体和步战车都随着海浪晃动,要想准确对接、顺利上舰,难度非常大,稍不留神,车体和舰门就会发生“磕磕碰碰”。郑镇艳通过实践反复摸索,总结出自己的心得:把握好提前量,及时修正方向,用三点一线法,精确对正舰门,及时操纵按扭……一套动作下来,洒脱自如。说起郑镇艳的驾驶技术,战友们都说,绝了!郑镇艳听声音也能判断装甲车故障。2007年10月,部队在皖东某训练基地组织演习。一次进攻战斗中,郑镇艳听到兄弟单位一辆战车发动机声音异常,马上作出判断:化油器螺丝松动,需及时检修。车上的驾驶员却不以为然。“必须停下来检修!”郑镇艳的话引起指挥员的重视。他们拆下发动机隔板一看,化油器上的螺丝已经脱落,油嘴不断漏油,若处理不及时,随时会引发车辆操作事故。事后,这名指挥员对郑镇艳的技术,大加赞赏!无独有偶。一次,连队在海上训练,战车陆续上登陆舰,郑镇艳在舰上担任指挥。战车上舰后,他听到发动机声音有点异常,立即示意驾驶员切断电路总开关,让战车熄火。经检查,果然是发动机有问题。要不是及时发现,起动电机随时可能被烧坏。作为连队的“博导”,郑镇艳一直很谦虚,学习钻研新装备的劲头,一点不比别人差。实录8:感悟“兵书”深意的陶向明1997年7月,南京政治学院毕业的研究生陶向明,被分配到硬骨头六连。他没有当兵的经历,到六连补兵课。“欢迎欢迎,今后请多多指教。”连长、排长、班长、战士,都异口同声地非常客气。上级机关干部或大学生、研究生,到六连来当兵体验生活,并不是新闻。他们多数以局外人的身份看六连,六连官兵也把他们当客人看。别客气,我是来当兵的。陶向明特别把“当兵”两个字说得很重。战士们对他更客气,接过他的背包,帮他铺床叠被,惟恐让他累着。第二天开始,陶向明跟着战士们一起,扫地,跑障碍,下菜地,什么都干,而且事事都抢在前。但一段时间下来,他仍感觉和战士们有很大的情感距离,特别是他想和战士说话套近乎,战士总是问一句,答一句,从不多说。这让陶向明感觉孤单、苦闷。晚上没有事的时候,陶向明喜欢拿本书看,这是他多年在学校养成的习惯。一天,指导员陈立新走进排房,看见战士们都三五个在围着聊天,陶向明一个人坐在小板凳上看书。陶向明,七年的院校生活你读的书够多了,现在有空应该多读读《兵书》,这本书的内容可丰富呢!指导员和蔼地对陶向明说道。《兵书》?就是《孙子兵法》吧?陶向明疑惑地问到。指导员摇摇头,指了指一旁的战士们,笑着走出了排房。陶向明放下书本。指导员是说我和战士们交流得太少?当兵锻炼,就应该深入到战士的内心里面去,了解他们在想什么?有什么需求?这样说来,这“兵书”可真够复杂的!陶向明似乎找到了自己一直苦闷的原因。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找到了突破口。那时美国大片《泰坦尼克号》风靡全球,动听的主题歌吸引了战士们。“发现没有?最近美国大片《泰坦尼克号》的主题歌特好听!”菜地里,两个战士边聊边干着活。“你还不是就会那几句!其它的又不懂,一天到晚还哼唧个不停。”陶向明在一旁听着。“我还会几句呢!比你半句都不会强。哎呀,要是有人教教就好了。”星期三晚上教歌,陶向明主动请战,战士们一看是“陶老师”来教歌,感觉比较意外。当陶向明把一句句英语歌词工工整整地抄在了黑板上时,大家兴奋地快跳起来。因为正是流行的《泰坦尼克号》主题歌!大家都喜欢。下面我就和大家一起学学这首歌。陶向明开始教唱,大家的兴趣“高”得出奇,一个个钦佩地望着他,跟着唱。陶向明坚持和战士们一样,兵干什么,他也跟着干什么。兵打扫卫生,他就去拿扫把;兵下菜地,他就去挑水;兵上训练场,他也一样摸爬滚打。一有空就和战士们坐在一起“吹牛”。和战士们的距离拉近了,他也更全面地了解了部队的点点滴滴,还有这个著名连队的方方面面。随着时间的推移,陶向明在海训中,和战士们一样磨肚皮,晒得黝黑;在连进攻中,跟着大家一起冲山头,大汗淋漓;在复训迎考中,中午晚上加班练体能,筋疲力尽。他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用心地读着内涵丰富的“兵书”。一年过去了,虽然陶向明还在班里当兵,战士们不再称他“陶老师”,开始叫他“陶排”。这是一个亲切而又不失尊敬的称呼。这个称呼的改变,在于他对“兵书”的认识。18年过去了,当年的“陶排”,如今已成为硬骨头六连所在师的政委。他仍在学习和领悟“兵书”。只是,他现在对“兵书”的认识,比过去更加深刻了。实录9:临阵接印指挥若定的於仁伟2007年秋,六连奉命开赴皖东某训练基地参加军事演习。就在演习进入“红”、“蓝”对抗的关键时刻,连队接到通知,连长俞树明作为党的十七大代表,即将赴京参加会议。硬骨头六连以能打硬仗、恶仗而著称,临阵易“帅”,岂不是要砸六连的牌子?指导员於仁伟临危受命,果断从连里接过指挥旗。战场动员、构筑工事……於仁伟调兵遣将,指挥自如,有板有眼,思路清晰;六连官兵个个精神抖擞,斗志昂扬,战斗号角吹响。“演习开始。”随着两颗红色信号弹升空,於仁伟按照预案,指挥官兵迅速投入战斗。顿时,铁甲轰鸣,尘土飞扬。受领任务、明确情况、下达命令……於指导员成了名符其实的军事指挥员,指挥连队分成两个梯队,组织人员进入工事。情况危急。六连坚守的正面阵地,“敌”组织一个坦克营的兵力猛扑过来。於指导员根据战场情况,及时调整兵力部署,多点据守,多路分兵迟滞“敌”进攻,组织官兵重点打击“敌”装甲目标……
“迅速抢占大车路一线,摧毁一号、二号装甲目标!”“梯队迅速跟进,在大车路一线投入战斗!”战斗越来越激烈了,各种情况纷纷汇聚到连指,於指导员沉着迎对,组织官兵顽强抵抗、反复争夺。战斗呈胶着状态。於指导员凭着过硬的军事指挥技能,与“敌”一个装甲营的兵力反复周旋,有效迟滞“敌”进攻,为团组织防御及反攻,赢得了战机。演练结束,导演组领导连连夸赞,指导员敢打善拼,指挥得当,六连干部个个是好样的。於仁伟是从团政治处干事,调到硬骨头六连当指导员的。他用硬骨头精神,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学习,勇于磨练,很快就成为军政兼优的好干部。他现在已是硬骨头六连所在团的政治处主任。实录10:练兵往绝路上逼的班长韩东洋班长韩东洋,带兵有个特点,啥特点?就是喜欢把兵往绝路上逼。一次五公里武装奔袭,一班作为穿插小分队,深入敌后袭扰。不料途中被敌人发现,遭到敌人围追堵截。战士们跑得上气不接下气。而此时,他们迎面之敌,又设下防线。有人说打,有人说撤,意见发生分岐。前有狼,后有虎,战士们都筋疲力尽,怎么办?只见韩东洋举起步枪,“哒哒哒”,朝天就是一梭子,然后轻松地打了个响指说,现在敌人正往这赶,冲还是不冲?大家看着办。每个人心里都明白,退回去就是死,冲过去还有生的可能。不到5分钟,他们就在阵地上撕开了一个口子,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练兵不往绝路上逼,打仗难往活路上走。韩东洋一语道破了玄机。韩东洋好战好胜,平时练兵,他不光把战士往绝路上逼,更喜欢让自己往绝路上走。2009年3月,韩东洋以全优成绩,从教导队集训回到连队任了班长,正赶上连队新型步战车列装。班长一夜间变成了车长。当好车长,不仅需要过硬的指挥水平,更需要过硬的新装备技能。韩东洋二话没说,辞去班长职务。一头扎进书本琢磨起了新装备。一年之内,他连续通过装甲通信二级和一级考核,成为一名新型指挥班长。当别人问他的成功秘诀时,已成为训练明星的韩东洋只说了一句话,困难面前,别想着给自己留后路。一次韩东洋请假回家探亲,等在候车室里他却坐立不安,原来是连队进行射击比武,不知班里成绩打得怎么样。他拨通连部电话,文书告诉他,班里打靶栽了,两个不及格,成绩垫了底。在退票窗口徘徊了好几圈,韩东洋还是把票退了,回到了连队。你不是休假回去了吗,怎么回来了?指导员见到韩东洋一下子没反映过来,还以为他没赶上火车呢。韩东洋对指导员说,我们班这次靶没打好,拖了连队后腿。等过几天隐显目标射击考核后我再休假。他向指导员保证,下次一定打出好成绩。韩东洋倔脾气上来,谁也别想把他劝回去。指导员拍拍他肩膀说,看你的。班长放弃休假,感动了全班战士。大家憋足了劲练,一心想着雪洗前耻。韩东洋给班里同志,一遍又一遍讲解射击要领,一个又一个修正握枪、瞄准、击发动作偏差,一心扑在抓训练上。一周后,考核结果出来,一班跃居全连第一。人的潜力无极限,逼一逼,就有可能爆发出来。不管是战场还是训练中,军人都应多一些这种血性精神。实录11:新兵孙伟成了神炮手东海某海域训练场,10辆新型战车破浪前行,进入指定区域,在浊浪滔天的风波里一字排开,摆好阵势,黑洞洞的炮口齐刷刷对准着岸滩上的“敌堡”,六连正准备进行海上射击考核。茫茫大海中的一辆辆战车,犹如一叶叶扁舟,随浪颠簸。指挥所内的考官们望着,心都提到了嗓子眼,这样的海况,六连能行吗?海面风大浪高,车在海上荡,人在车里晃,目标在瞄准镜中时隐时现;天气越发炎热,车内温度高达50多度,官兵汗如雨下,衣服全部湿透;浓烈的柴油味,夹杂着海水的腥气,弥漫了整个车厢,令人窒息。面对这种情况,对一个老炮手来说,想要打出好成绩,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此时,新兵炮手孙伟全然不顾环境的影响,双手紧紧握住方向机,眼睛牢牢贴住瞄准镜,只等指挥员一声令下。“目标左前方300米,摧毁敌暗堡!”,耳机内清晰地传来指挥员的口令。孙伟迅速微调炮塔方位、精确锁定目标、果断按下击发按钮,一气呵成,干净利索。“轰、轰、轰……”12发炮弹瞬间出膛,在岸滩上接连开花。“好!”手持望远镜的团长,禁不住起身喝彩。12发炮弹全部命中目标,这是该团新装备组训以来,新兵首次刷新海上战斗射击纪录。硬骨头六连新兵孙伟,以12发弹全部命中,刷新了海上射击纪录。这一消息,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全团官兵中开了花。官兵们纷纷猜测,新战士如何能在新训课目上取得如此好成绩,莫非孙伟训练中有什么“窍门”?新兵能打出这样的好成绩,没有捷径可走,没有诀窍可言,全靠平时下真功。孙伟能吃苦,肯钻研。为了迅速驾驭装备,成为一名合格的炮手,进入海训场后,他将平时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每次模拟训练,他铆在射击位置不挪窝,每一个流程周而复始的过,每一个动作精益求精的练,原本细皮嫩肉的手掌,硬是磨出了一层厚厚的老茧。面对50多度的车内温度,他钻进车厢,一待就是一个多小时,直到班长催促,才恋恋不舍下车。晚上,别人上床休息,他还在总结训练得失。正是这样的认真执着,才换来成功的喜悦。考核结束后,团长亲自为孙伟披红戴花,授予神炮手荣誉证书,并高兴地拍着他的肩膀说,六连的新兵了不起!大家就要像你一样,枪枪瞄准靶心练,炮炮瞄准靶心打。实录12:敢于挑战武状元的列兵严鑫和徐明明硬骨头六连的战士,就是胆子大、血性足。训练场上,他们从不相信绝对权威,更不会有论资排辈一说。有的只是凭能力说话,靠素质立身。正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入伍不足半年的列兵,在这种浓厚的精武氛围影响下,竟敢于挑战常拿冠军的“武状元”。去年4月的一天上午,六连训练场上掌声雷动,加油呐喊声此起彼伏。原来是列兵严鑫和徐明明分别向“枪王”刘葵、“飞毛腿”郭衍庆发起了挑战。
在六连,虽说列兵向班长“叫板”,不算什么新鲜事,然而这次挑战意义却非同一般。因为两位“被叫板”的,都是刚刚斩获桂冠的训练尖子。就在前不久,团组织岗位练兵“擂主争霸赛”,刘葵凭着过硬的射击技术,以5发子弹50环的成绩夺得“枪王”殊荣;郭衍庆也是继去年获得团“贺龙杯”军事运动会铁人五项全能第一后,今年再一次成功卫冕。有挑战就有应战,六连官兵向来喜欢与“高手”对决。郭衍庆和徐明明达成协议:跑400米渡海登岛障碍,携带背囊等战斗装具,完全按战斗负荷标准通过障碍。在该团,这种比赛方式还没有过先例。五公里武装越野改为八公里武装越野,是一种体能、意志和耐力的较量。刘葵和严鑫这组也不甘示弱,他们把固定靶射击调整为隐显靶射击,也从射击精度和速度上提高了难度。射击场上,严鑫首先上场,以高出1环略胜一局;第二局结束,刘葵以49环,速度快10秒扳回一盘,双方持平;第三轮比赛,双方沉着冷静,分别打出47环、49环的好成绩。列兵严鑫说,这次比赛,虽和班长只有两环之差,但我输得服气,无论射击技能还是心理素质,我都要向刘班长学习。再看400米渡海登岛障碍场,发令枪一响,郭衍庆和徐明明就如离弦之箭,奔着终点冲去。过软桥,身轻如燕,疾步如飞;翻绳网,快如狼蛛,身手敏捷;攀云梯,形似人猿,长臂舒展……在官兵们的呐喊助威声中,二人你追我赶,互不相让。最后冲刺阶段,新兵徐明明终因体力不支而败北。比赛结束后,郭衍庆仍然谦虚地说,虽然比赛我赢了,但赢得并不轻松,别看小徐入伍时间不长,但体能素质提高得真快,看来训练我得再加把劲了。列兵敢挑战“武状元”,这种勇于和“强手”比拼的劲头,正是六连官兵血性精神的写照。在这种浓厚的氛围中,六连的技术骨干和训练尖子,如雨后春笋般地涌出,形势十分喜人。实录13:把一件事做精致的大学生士官龚健龚健是一名大学生直招士官,军事素质比不过战友,而且体弱多病。可战士们却说,龚健的骨头硬着呢!龚健到底“硬”在何处?先讲一件事:硬骨头六连网络学习室里,10多名官兵正在联网搞战术对抗赛。龚健从容不迫,以一敌十,一个个网络高手败下阵来。一个没有当过班长的战士,居然打败了几个老班长,真是不简单。龚健入伍前,是上海一家网络公司网络高管。年薪15万。那年征兵工作开始后,他毅然辞掉工作,凭着计算机技术特长,被特招入伍。有的同事说他傻,他却说,人说好铁不打钉,我说好男要当兵。穿上军装,龚健立志要当一名硬骨头战士。听说龚健是个信息化人才,机关和自动化站,都抢着要他。龚健说,我哪也不去,就去硬骨头六连。可是,下连仅1个月,龚健就被高强度训练“放倒”了。别再玩命训练,否则小命难保。医生的这句话,给了他沉重打击。严重的心律不齐,把他的梦想撕得支离破碎。考虑到龚健身体的实际情况,连队安排他担任电脑学习室网络管理员。即使倒下,也要倒个精彩。连史馆里,新时期硬骨头战士嵇琪与病魔作斗争的事迹,深深感动了他。龚健擦去泪水,重新振作了起来。一个连队,由不同岗位的战士组成,一个键盘,由不同功能的键盘组成。如果让你选择,你要当键盘上的哪枚键子?坐在电脑前,龚健陷入了沉思。要当回车键!轻击一下它,换行重起,就意味着新的开始,每天都是新的一页。找准了定位,龚健笑了,他又一头钻进了信息化建设之中。连队组织车长任务终端通信训练。由于车少人多,每名战士能够上车训练的时间很短。龚健产生了一个念头:能够做成一个模拟软件;让官兵在学习室里就可以操作训练了,想到就做,说干就干。为了弄清车长任务终端的原理,龚健钻进车里,一摸索就是几个小时。晚上在图书室查阅有关资料。有一次因过度劳累,晕倒在车舱里,被战友抬了回来。这都是专家们的事,你何必操这份心?龚健却说,我是硬骨头六连的兵,只要是有利于打仗的事,我都要干。车长任务终端模拟系统终于开发成功,大大提高了训练效益。当年,全团就有9名车长考取特级能手,是往年的4倍。随后,龚健又和团自动化站一起,开发研制出“火箭筒3D模拟射击系统”,在全师推广运用。把一件事做精致,就是精彩。网络管理员龚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作出了很好回答。一个有血性的军人,就是要把艰难困苦化为动力,在本职岗位上精武成才,实践奉献。实录14:把伤疤作为最美奖章的班长刘葵上士班长刘葵,是硬骨头六连所在团出了名的特战猎人。他的战斗格言是,皮肉掉了可以长,荣誉丢了哪里找?刘葵右手腕处有条醒目的伤疤,这块伤疤是咋回事?刘葵说,这是两年前参加蛙人游泳时留下的。当时,作为开浪先锋,刘葵刚破浪出海,就被两米多高的巨浪摔打在礁石上,手臂被划出一道血口子。经海水浸泡,伤口像被无数只蚂蚁在撕咬。刘葵仍咬紧牙关坚持,最终夺得蛙泳比赛冠军。刘葵身上的伤疤何止这一块,从头到脚,共有16块。而且都是军事训练时留下来的。可以说,一块伤疤就是一个故事啊!一次单杠练习比武,刘葵随手抓把沙子搓了搓,防滑。然后,一个鱼跃上杠。刚做了20多个,就感觉手掌钻心的疼痛。原来是有沙粒进了肉里。此时若下杠,就意味着放弃比赛。他心一横,眼一闭,拼了。战友们大声数着数,刘葵紧握单杠的手指间,渗出了血水。这时大家才知道他已经受伤了。可无论战友怎么劝,怎么喊,他硬是和对手拼下去。最终以326个卷腹上,刷新了团里纪录。一次军里进行一级连考核,刘葵在跑障碍过程中,右眼角被刮伤。他坚持跑完全程,才到卫生队包扎了一下。第二天要进行射击考核,为了不影响连队成绩,他撕去纱布又走上了靶场。还有一次,进行实兵对抗射击,刘葵作为特战队员,在登陆舰上一待就是三天三夜。登陆上岸时,他右腿被铁丝网刮出一道口子,鲜血染红了整个裤腿。他忍住疼痛,快速冲上敌防御前沿,直至夺占整个阵地。
有个记者在采访时问刘葵,你身上留下这么多伤疤,后悔吗?刘葵说,如果不是当兵,不是为了连队荣誉,谁也不愿在身上留下这么多伤疤。他又说,其实咱也不亏,要不是身上这一道道伤疤,咱也戴不上军功章,评不上硬骨头战士。伤疤,就是我最美好的奖章啊!实录15:被称为拼命三郎的班长张金明硬骨头六连老战斗英雄高家凯所在班班长张金明,被人称为“拼命三郎”。他长得也像《水浒传》里的石秀一样,威武、清秀。张金明的“拼命三郎”绰号,来自于一次比武选拔赛。比赛那天,张金明突然发高烧39度。战友劝他不要参加了,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可张金明二话没说,打完退烧针,就直奔比武场。平时,跑400米障碍,对他来说是“小菜一碟”,可这回没跑几步,就头发昏、腿发软。过独木桥时,他眼前一黑摔了下来。胳膊上顿时流出血。就在战友准备上前救护时,张金明踉踉跄跄站了起来。赤日炎炎下,殷红的鲜血,渗透迷彩服,滴落在跑道上。张金明的床头上有句格言,军人训练如出征,流血牺牲寻常事;要想在战场上保住命,就得训练场上不要命。张金明说,战场上,军人的姿态只有一种,冲锋,拼死也要往前冲。一次训练中,张金明不小心滑倒,头破血流。为了能参加当天下午团里组织的五公里普考,他坚持不打麻药,忍着疼痛缝了5针。看着弄弯的针,军医也调侃说,你的头皮都比别人硬三分啊!张金明头上缠着纱布回到连队,连长见了说,你下午就别参考了。张金明说,那可不行,我不参加考核,就会影响连队参考率。这点小伤算个啥!他拿迷彩帽将纱布一遮,说“看我不是和别人一样吗!”上了考场,张金明的表现令人大吃一惊。他扛了一挺机枪,还帮炊事班背上一口大锅,一路跑在前面。考核一结束,他就捂着头向卫生队跑去。原来是跑步中用力过猛,头皮上的伤口开了线。张金明敢于拼命的事,还有很多。再说一件,一次军事演习,飞驶的战车跌进一个大坑。正在观察的张金明撞在瞄准镜上,眼睛顿时红肿起来。他流着眼泪继续瞄准,根本不把“熊猫血丝眼”当回事。下车投入战斗,在通过一片沼泽地时,他左脚胶鞋被淤泥吸了进去。任务紧迫,他来不及多想,赤腿上阵。当攻下山头时,大家才发现,张金明的脚底板已变得血肉模糊。你在训练中,这么不要命,哪来的这股子拼劲?有的同志不解地问张金明。张金明回答:当年的战斗英雄高家凯,在一次战斗中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他敢于拼命的精神,激励着我们的后来人。现在,高家凯班,已传到我手里,我一定要跑好这一棒!时刻保持冲锋姿态,是骨子里的一种激情,是不畏生死的一种表现。未来战争瞬息万变,着眼使命任务,更须策马扬鞭!实录16:具有“铁人”称号的班长郭衍庆在军事运动会中,“铁人五项”是压轴大戏。它挑战的是极限,考验的是意志。即便是处于最佳状态的训练尖子,一趟下来,也会精疲力尽。硬骨头六连五班班长郭衍庆,却用行动书写了这样一个传奇:在高烧39度、自挖鸡眼的情况下,依然以4个第一,1个第二的成绩,硬气地拿下“铁人”冠军。素质过硬,源于训练刻苦。郭衍庆对自己是出了名的狠。这是全连官兵对郭衍庆的评价。平时训练战胜自己,战时才能打赢敌人。这是郭衍庆写在笔记本扉页上的两句话。军事运动会前夕,郭衍庆因为高烧一直未退,脚上3个鸡眼一直未愈,军医建议他留在卫生队观察治疗。可他像头犟牛一样,不听劝,只拿了点感冒药。郭衍庆回到连队后,指导员问他能不能参加军事运动会,他拍着胸脯保证说:坚决拿下铁人五项第一名。运动会召开那天,郭衍庆拔掉针头,挖掉脚上鸡眼,忍痛参加比赛。当他精神抖擞地站在100米起点上时,那种傲视群雄的气势,让战友们兴奋不已。郭衍庆前三项表现出色:100米,11秒,第一名;单杠二练习,5分钟87个,第一名;手榴弹投远,53米,第二名。面对400米渡海登岛障碍,走路已经有些发飘的郭衍庆,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拼到最后。他向猛虎一样扑向障碍场。起跑、攀登、翻越……每个动作都干净利落。成绩2分26秒,第一名。跑到终点的郭衍庆,已面色煞白,大口喘着粗气。大家对他的顽强意志,震惊了。为了让他节省体力,战友们轮流背着他,向五公里考核场走去。指导员很关切地对郭衍庆说,你已经完成了4项,成绩很不错,最后一项不参考,也能稳拿名次,身体实在不行就算了。郭衍庆说,指导员,我没事。你放心吧,等我的好消息。他连喝了几口水,头也不回地跑了出去。随着圈数的不断增加,郭衍庆渐渐有些力不从心。前面的激烈比赛,已使他消耗了大量体力,加上脚的伤口不断地渗血,让他觉得身体象灌满了铅。但是,郭衍庆仍坚持一个个的超越了对手。最后一圈,郭衍庆开始冲刺。随着战友们的加油声,200米,100米,50米,20米,郭衍庆终于第一个冲过终点,实现了自己对连队的承诺。实录17:纵然耳里出血也要下海训练的战士刘涛海训场上,阵阵热浪扑面而来。硬骨头六连官兵,顶着烈日游在波峰浪涌之间,犹如浪里白条般欢快。下士刘涛的游泳水平,在连队数一数二,经常作为开浪先锋,冲在连队编队的最前面。这天早上刚起床,刘涛突然发现枕头上有血迹。心里猛地咯噔了一下,身边战友也关切地围过来询问情况。刘涛这会儿才回过神来:难怪这几天左耳时常疼痛,很可能是游泳时,耳里进水发炎了。刘涛心里没底,不知病情到底如何?但仍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一边安慰身边的战友说,小事一桩,别大惊小怪的;一边继续做好随队参加强化训练的准备。队伍刚带到训练场,耳聪目明的指导员立即叫住刘涛说,耳朵里流血可不是小事,马上跟我去卫生队。果不其然,军医诊断,耳膜后上方血疱破裂出血,属典型耳膜炎,不能再下海游泳。这下可把刘涛急坏了。团里马上就要组织建制连千米蛙泳考核比武,自己可不能临阵退缩当逃兵啊!可是,无论刘涛怎么争取,指导员就是不让他再下海训练。无计可施的刘涛,只好到炊事班帮厨。
休养几天后,刘涛的病情好转,团里组织的考核比武日子也到了。内心焦虑的刘涛一琢磨,不让我下海考核,我当个岸上观察员总可以吧。于是,他马上找到指导员,费尽口舌,大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架势。指导员终于松了口,当观察员就不必了,当个啦啦队员吧。刘涛想,那也成,岸上看看也过瘾,兴高采烈地跟着连队来到了训练场。考核比武进入了白热化。“猛虎三连”以22分32秒的成绩暂居第一。想不到对手这么厉害。让即将出场的硬骨头六连,都感觉到了压力。连队马上进行了队形编组调整,但还是觉得开浪组力量稍显薄弱。让我上吧。我一定可以的。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着装完备的刘涛,站在了指导员面前。我已经恢复得差不多了。如果还不让我上,我就不配当硬骨头六连的战士了。指导员看着刘涛坚定的眼神和恳切的表情,知道拗不过这个勇敢又执著的血性军人,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好好发挥。刘涛如获大赦,飞般地回到队伍中,只待号令出征。考核开始,六连官兵一个个鱼贯而出,紧密有序。刘涛和另外3名战士,负责队前开浪,他毫不畏惧,迎着一个个浪头奋力向前。划臂、蹬腿、呼吸、前进、冲刺,超越。全连团结协作如一个人。最终以21分20秒,领先猛虎连1分12秒的绝对优势,夺得了比武第一名。刘涛听到这一成绩后,高兴地在沙滩上一路狂奔,高声欢呼,全然忘记了左耳流血带来的不适。那丝丝渗出的鲜血,为刘涛敢闯敢拼、为连争光的精神,增添了一份血性魅力。实录18:独臂破障成美谈的班长杨树林六连官兵,有一种拖不垮、砸不烂的钢铁意志,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们都会勇往直前,决不退缩。2013年4月的一天,国防大学战略班将军学员,到硬骨头六连观摩军事课目演练。当天,气温骤降至8摄氏度,阵阵寒风吹得人直打冷颤,加上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雨,让在场的将军们都一脸凝重。这样恶劣的天气,这么高强度的演练,战士们能吃得消、扛得住吗?演练按计划进行。面对5米高的云梯,浑身湿透的杨树林班长,丝毫没有畏难,利索地将95式自动步枪,猛地往背上一甩,“噔噔噔”手脚并用,第一个攀爬上了云梯。由于云梯湿滑,杨树林在翻过云梯准备往下跳时,一不留神,脚底踩滑,身体一斜,从上面重重地摔了下来。这一摔,让在场所有人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面对此刻的险情,连长薛峰来不及多想,一把抓起无线电话筒,连声呼喊杨树林,准备以“战场伤亡”的形式,让他退出演练。而此时的杨树林,跌落下来时,潜意识地用右手先着地,想撑着身体。因承受的重量过大,胳膊一下子折断了。右手不行还有左手。杨树林边寻思边改用左手持枪,爬起来就往下一个障碍冲过去,全然不顾右手已经没有知觉,更不曾想过要提前退出演练。在泥潭里匍匐前进时,杨树林一米一米艰难地往前冲;扫残破障时,他左手拉住火管,用牙咬住拉火帽,猛地一甩头拉着了导火索……浑浊的泥水和着如泻的雨水,弄得杨树林完全象个泥人。他的视线早已模糊,但前进的方向,始终那样清晰坚定。看着这个不畏艰难、坚持到底的血性战士,将军们都深受感动。大家自动起立,给杨树林长时间的鼓掌。从此杨树林独臂破障的故事,也久久地传为美谈。实录19:不畏死神从头来的班长杨兵兵和二班战士在一次海训中,硬骨头六连班长杨兵兵和二班战士,就与“死神”有过一次擦肩而过的经历。这天下午4时许,海面上风高浪急。连队8艘冲锋舟成两路队形,顶着浪头前进。突然,一个拍岸浪迎面而来,3号舟猛地往下一沉,失去了动力。紧接着,又是一个很大的的涌浪,舟头插入水中后,侧翻,一下子来了个底朝天。二班8名战士落入海里,其中3人被倒扣在舟里。危急时刻,“嘟嘟嘟”哨音响起。原来是班长杨兵兵搭着舟沿,紧急吹响小喇叭,发出求救信号。水面上,大家发现,步枪手张骞、付晓雨和火箭手张贺伟3人,不见踪影。杨兵兵带着两名战士翻身潜入水下,他们模糊地看见,两个身影正用力拽着被冲锋舟缆绳缠住的武器。三人见状,立即拔出匕首,割断缆绳,合力将三人托出水面。杨兵兵发现付晓雨还没有上来,就抓着舟沿,用两腿在水下试探,他突然感到触碰到了什么,就用两腿奋力一夹,使付晓雨也露出了水面。连长带着搜救小组,赶到了事发地域,清点人员无误后,载着他们返回了岸上。岸滩上的许多人,看到了刚才发生的惊险一幕,都心有余悸。战友们围上来关切地问道,都没事吧!卫生员也迅速给大家检查了身体。没问题,我们的骨头硬着呢!杨兵兵半开玩笑地回答。连长叫他们先到帐蓬里休息。杨兵兵和战士们都急了。忙说,连长没事的,就是灌了几口海水,其它一点问题没有。现在装载任务那么重,你就让我们继续上吧。我们保证完成任务,不给连队丢脸。在确认了大家身体良好后,薛连长同意了他们的请求。下水!随着薛连长的一声令下,马达轰鸣,二班战士驾驶的冲锋舟,又朝着大海驰骋而去。这次二班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经历,非但没有使他们胆怯,反而激发了他们有我无敌、劈波斩浪的豪情。他们就是这样一群硬汉。当生命受到威胁时,首先想到的是身边的战友;当危难时刻来临时,首先想到的是手中的武器;当任务摆在面前时,他们已把生死置之度外,首先想到的是把任务完成。实录20:“逃兵”成为训练标兵的班长刘源在六连战士的加油声中,一个黑大个儿,气势如虹,一马当先,以1分31秒的成绩独占鳌头,夺得本次比武桂冠。六月的烈日下,四百米障碍场上人声沸腾,“咚咚”的战鼓声中,六连与前来挑战的兄弟连队展开大比武。这个夺得比武桂冠的,便是六连七班长刘源。谁也不会想到,这位训练标兵和思想骨干,曾经当过“逃兵”。用他自己的话说,被青春撞了一下腰。这个思想波折,刘源一直记忆犹新。1997年冬,刘源分到硬骨头六连的新兵排,在那里接受煅练。和其他新战友一样,刘源虽说想当将军,但毕竟是一脚走出校门,一脚又进营门。况且体能素质,和别的同志比有一定的差距,能否经受住考验,是每一个新战友面临的实际问题。但相对于刘源来说,可能形势更严峻一些。
在一次5公里越野比武中,其他的战友都冲在前面,顺利到达了终点,唯独刘源一人落在了后面。连队总评成绩受到影响,未能获得第一。战友们没有因此责怪他,因为大家都知道他尽力了。可自尊心极强的刘源,越是没人怪他,越是觉得对不起连队,拖了连队的后腿。他总认为,自己的存在,给连队增加了包袱。就这样,他越想越觉得前途无望。钻进了牛角尖的刘源,想到这,在一个星期天借口请假外出,悄然离开了连队。火车上的刘源,默默地望着窗外,脑海里的斗争一直未停止过。突然,一个念头犹如划破长空的利剑,在脑海中闪过。不行——既当六连兵,就得全过硬,我怎能当“逃兵”呢?再说我这一走,不是又给连队捅了大娄子吗?想到荣誉室里的那一面面锦旗,想到前辈那一个个动人的英雄事迹,想起指导员的谆谆教诲,想到还指望他在部队干一番事业的父母。他突然觉得眼下的这个决定,是多么的错误和荒唐。想到这,他立即下车赶回了连队。回到连队的刘源,首先找指导员汇报了自己出走的心理历程,并请求连队给予处分。指导员听了他的叙述,简直就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眼前的这位战士,在4个小时内思想和身体进行了一次远行,不由得吓出了一身冷汗。但又值得欣喜,刘源毕竟自我教育后又回来了。可以说,是六连的荣誉和自身素质的不高,使我选择了逃避。但还是六连的荣誉,洗刷了我的心灵,唤起了我对美好的追求。我被青春撞了一下腰,不过这份经历,让我多了一份经历,多了一份成熟。但我想警醒所有的人,最好不要这样。这是刘源在日记中写下的一段内心独白。实录21:考取“战士学位”的研究生李翔1米73个头,白净、细嫩的脸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打靶老跑偏,跑步像跳舞,投弹不及格,单杠吊葫芦……”这是2008年入伍的中国矿业大学在读研究生李翔,给硬骨头六连官兵的第一印象。这位大家眼中文绉绉的高材生,经过短短两年时间,在六连化茧成蝶:优秀“四会”教练员、军事素质全能第一、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文弱书生竟成为部队精武教头。华丽转身的背后,是李翔受硬骨头精神熏陶,摸爬滚打、百炼成钢的成长经历。这么高的学历,上哪去不吃香,非要跑到部队去?亲友对此很不理解。说实话,刚到部队的李翔,心中也曾抱有“镀金”的念头。但是到了六连,一件小事却改变了他的想法。刚开始,李翔自认学历高、能力强,到了连队肯定是个“香饽饽”。没想到,六连不吃这一套。这天,一名大专在读的战士向他挑战:“高材生,咱俩比一比,投弹、跑步、枪械,军事课目随你挑。”一番比拼,小李样样吃败仗。他拉不下脸,于是提出比信息化理论。没想到,这个课目人家竟然拿了满分。“在六连,不论博士硕士,首先要当好战士。”指导员的一席话,让李翔恍然大悟。从此,他把自己“归零”,决定在六连这所大学校里,再攻读一个“战士学位”。李翔体能不过关,就请训练尖子给自己“开小灶”;战术不过硬,就拜老班长为师加班练;装备知识缺乏,就向连队干部虚心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淬火,连队各项训练成绩排名,李翔不再垫底,开始在军事训练龙虎榜上,频频亮相。不久老文书退伍,连队让李翔挑起了军械员兼文书的重担。团组织营连部人员比武考核,已经担任连队文书的李翔代表六连参战。比武现场,大家都为李翔捏了把汗。经过一番激励角逐,李翔参考课目全部优秀。2010年底,李翔服役期满退伍。他发自内心的感叹,六连永远是我的第二母校,在这里,我取得了人生最宝贵的一个学位——战士学位!实录22:技术士官朱健直接提干导向明日,是中士朱健提干,离开连队去军校报到的日子。一大早,随着他的身影渐渐远去,欢送的锣鼓声和掌声渐渐停息下来。为求学深造、晋升调离送别,对六连来说,算不上什么新鲜事。可这次却是条新闻,因为提干的对象特殊。自2005年以来,连队每年都有一名优秀指挥士官提干,而这次提干的朱健却是技术士官。翻开朱健的档案,四川小伙,2001年底入伍,两次荣立三等功。一个没有技术功底的载员,凭着一股螺丝钉似的钻劲,仅用两年时间,就啃完了《装甲兵专业技术教范》、《装甲兵各型坦克车长专业教材》等书籍。他还利用每次班排协同训练的时机,钻进装甲车里苦苦琢磨、反复研练,很快就成为连队装甲技术行业的“小专家”。年初,上级要求连队推荐一名提干对象,这对连队来说是件好事,当时有包括朱健在内的一名技术士官和一名指挥士官,均符合要求。两名同志旗鼓相当,很难分出高下,这让党支部“一班人”一时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如何确定最佳人选?他们坚持用战斗力标准选人用人。以往,步兵五大专业技能精湛,管理能力强,指挥素质好的指挥士官,是官兵公认的佼佼者,提干对象都从指挥士官当中产生。可年初,某新型步战车列装连队,战斗力生成方式发生了转变。这种战车科技含量高、机动能力强、突击火力猛,对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新装备列装连队后,朱健作为专业技术人才,为新装备尽快形成作战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综合衡量起来,朱健在连队战斗力建设中发挥的作用,明显优于另一名指挥士官。最终,党支部将朱健作为提干对象,推荐上报。观念新,铁变金。过去,战士们把进步的目标锁定在当班长骨干上,如今,他们把进步的目标锁定在学技术、懂技术上。因为他们深深懂得,不用科技知识武装头脑,不懂技术,难以适应新型机械化建设的要求。六班长李艳超,去年经过教导队集训,年初当了班长,可他还主动加压去学新型战车的炮手、通信手等专业技术。近年来,六连有7名士官担任团队新装备小教员,3名士官担任团常委班子岗位练兵“武教头”,2名同志直接参与了重难点攻关和战法创新任务。实录23:当不上军官也要成为利剑的班长王刚我来部队的愿望是想考军校,圆自己的军官梦。这是新兵王刚在笔记本扉页上写下的话。2010年底,怀揣“军官梦”入伍的王刚,在背包里装满了高考复习书籍。
分到硬骨头六连后,他白天积极参加连队训练,熄灯后加班学习备考,有时下了哨也不忘到会议室看会儿书。然而,命运似乎偏偏要和王刚作对,2011年、2012年连续两次报考军校,都名落孙山。他一度心灰意冷,对连队工作提不起兴趣,甚至想辞去副班长职务,当一名老兵等退伍。连队及时发现了小王的情绪变化,结合同一时期其他官兵的类似思想反映,适时组织了以“梦想是什么、追梦为什么、圆梦怎么干”为主题的讨论活动,将集团军“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十大人物”之一的团队典型曾维竹班长请到连队,谈自己如何两次与军官梦擦肩而过,却始终未曾放弃梦想的心路历程,并告诉大家“只要坚守自己的梦想,是金子就会有发光的一天”。王刚的老班长、时任六连排长的姚运夫在和他谈心时,送给王刚一首小诗:军官士官都是兵,打赢路上无差别;只要下得苦功夫,任何岗位都精彩。大家的关爱和帮助,让王刚重新燃起奋斗的激情,他在日记中写道:“当不上军官,也要成为一把打得赢的利剑。”2013年初,已顺利改转士官的王刚,为参加团组织的入伍训练阶段比武竞赛,憋足一口气,把当年考军校的劲头拿了出来。每天都给自己定下单杠一练习、俯卧撑、仰卧起坐和下蹲起等。10个100的足额训练指标。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自己的不懈努力下,王刚终于在比武中技压群雄,获得了全能第二的好成绩。8月初的一天,正在参加训练的王刚,接到连部通知,下午到团警侦连报到。原来,他被团新排长集训队聘为唯一的“兵教头”,专门负责集训队的体能训练。当聘书拿到手上时,王刚兴奋地抱起排长转了好几圈。六连经常给官兵灌注这样一种思想:梦想是要靠自己的不懈奋斗、打拼和追逐去实现的,无论遇到什么挫折、什么坎坷,只要不抛弃、不放弃,就一定会有梦想成真的那一天。实录24:用行动感恩的班长李锡超接完母亲的电话,八班长李锡超已是泣不成声。父亲癌症病情恶化突然去世的噩耗,犹如五雷轰顶,让他半天都没缓过神来……昔日,父亲温暖的大手、慈爱的目光、谆谆的教诲,如放电影一样在脑海中闪过,他恨不得马上飞回去看父亲最后一眼。可是,连队刚成立特战班,大家每天刻苦研究新战法,攻关重难点,训练刚有了起色,身为特战班班长,他肩头的担子很重。一时间,李锡超内心反复挣扎,难以抉择……李锡超老家在一个小山村,家境十分困难,收入全靠几亩自留地。父亲去世前,自己每个月的工资全部用于给他治病,如今家中还负债累累,已经拿不出钱办葬事。连长薛峰得知这一消息后,第一时间向上级报告,为其办理了休假手续,并立刻发动全连官兵为李锡超捐款,帮助他解决燃眉之急。很快,汇聚着全连战友爱心的16200块钱,放进了他的行囊。面对全连官兵的这份深情,小李感动得直落泪。正在休假的副指导员蔡晨晨,还专门到医院看望照顾。李锡超父亲在临终前嘱咐他:“在这样好的连队当兵,咱说啥也要好好干”。安葬完父亲,李锡超第二天就赶回部队,当着全连的面,拍着胸脯激动地说:“谢谢兄弟们,请你们放心,我肯定能当好特战班长,不辜负大家对我的关心和帮助。”连队的关心和战友的真情,更加激发了小李精武建功的动力,处处想着为连队争光添彩。他带领特战班白天苦练攀崖、射击、武装泅渡等险难课目,晚上熄灯后一个人加班加点研究战法、编写教案,为连队革新9种训练器材,提出4个训练“金点子”。2013年5月,团组织训练尖子比武,他主动请缨,奋力拼搏,一人独揽3金。他还先后2次带领特战小组,向军委首长出色完成高空机降、要点打击等13个特战课目的汇报演示,受到高度赞扬。参加集团军组织的狙击手全能比武,李锡超取得了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荣立二等功。2015年7月被直接提干。实录25:把战车装进脑子里的技师陈建平技师老陈其貌不扬,驾驶修理,样样懂行;技高胆大,不是瞎话,你若不信,听我啦啦……硬骨头六连文艺晚会上,战士小王的一段快书《老将出马》,把大家逗得捧腹大笑。这里说的老陈,就是连队技师陈建平。他不仅驾驶技术精湛,而且任务终端、车载电台和火控装备等维修技术,样样精通。连长薛峰说,咱们团有两张步战车结构图,一张在团装备股,另一张就在陈建平的脑子里。连队能年年被评为装备管理先进单位,陈建平功不可没。薛连长介绍了一次海训中发生的事。在海边滩头,一辆战车正轰隆隆地往前开,却见陈建平跟在后面猛挥手。咋回事?原来是战车直冒黑烟。陈建平判断,可能是发动机的柴油雾化不良。车子停下一检查,果然如此。幸亏发现得及时,避免了发动机爆缸,挽回损失200多万。还有一次,硬骨头六连随团参加战术演习。进攻路线是靶场刚开出的简易路,路窄,石头多,经常碰到陡坡,视线受阻,随时都有翻车的危险。几个新训的驾驶员,琢磨半天也想不出对策。一个个打不起来精神。闪开,闪开,多大点事儿。陈建平走上前,三步登上车头驾驶舱,启动、换档、转向,硬是用履带标识出一条通路。技高人胆大。陈建平经常被连队委以重任。上下登陆舰训练难度大,新战车的车体宽度,与舰门左右间距相差无几。上舰时,随着海浪晃动,稍不留神,车体和舰门就会“接吻”。头一回驾车上登陆舰,有人直呼:太危险。陈建平却来劲,越是危险,越能练出血性胆气。经过反复实践摸索,陈建平总结出心得。下了战车,陈建平拍拍大伙肩膀鼓劲,多大点事儿。按照陈建平的办法训练,每个驾驶员每天上下登陆舰十多次,战车没破一块皮,未擦一点漆。有的同志问陈建平,你冒着风险,练就了一身战车维护本领,图个啥?他耸耸肩,眼神格外坚定地说,还能图啥,为打仗呗。上了战场车子趴窝,那就是我的失职,就是拿战友的生命开玩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陈建平能练出这种种绝活,该付出多少心血啊!
军人的血性,是恪尽职守,是为战友生命负责,更是对未来战争负责。每个血性军人,一旦充盈这种胆气,就一定能催生出非比寻常的战斗力,打赢就不在话下。因家中有实际困难,陈建平今年要退伍。接替他的技师叫黄银拴。黄银拴是河南济源人,1991年10月出生,2009年12月入伍,共产党员,驾驶特级。对步战车的维修技术,很精通。他决心向老技师陈建平学习,争当装甲神医,为连队建设做出新贡献!实录26:被称为“刀王”的炊事班长文坤硬骨头六连炊事班长文坤,他的故事足有一箩筐。当新兵时,文坤是全连有名的“枪王”。一次团里组织二营和三营,进行射击对抗赛。当时,天正下着小雨,能见度较低。比了两组,没有人打满环。到了第3组,靶壕报靶,1号靶,50环。1号靶位是谁?硬骨头六连文坤。二营长大喜,这种天还能打满环,这个兵简直就是枪王。从此,文坤的“枪王”美名,不胫而走。文坤当兵第2年,作为骨干培养苗子,他进了教导队。尖子和尖子到了一起,教导队也要比高低。结果,文坤以过硬的军事素质,当上了副班长。班里3个同年度的兵,有些不服气。凭啥就该他当班副?一次中队组织5公里武装越野考核。途中,有两个战友步子慢了下来。文坤发现后,一把夺过他俩的枪,往肩上一杠,冲在最前面。等跑到终点,两个战友赶紧上来说谢谢。文坤揉揉肩说,我在连队是机枪手,有的是力气,三支枪不算啥!文坤军事素质过硬,名气渐大。从教导队回来后,连里却安排他进了炊事班。为啥?原来,在硬骨头六连,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军事素质过硬的兵,才配分配到炊事班,文坤没有任何抱怨。在炊事班,也不能愧为硬六连的兵,一定要争口硬气。炊事比武,是炊事班战士展示自己的舞台。文坤下定决心,在炊事比武中拿冠军。他在认真钻研烹饪技术的同时,努力提高自己的刀功,以便在比武时减少切菜时间。文坤练刀功,不仅拿面团,练刀下软功夫,还拿报纸卷成一卷,苦练刀下硬功夫。在“刷刷刷”的切纸声中,文坤能将一卷报纸,转眼间变成一条条均匀的报纸丝。一次,部队组织炊事比武对抗赛,共3项内容:野战给养器材展开与撤收,热食制作和热食前送。文坤带领炊事班,连夺3个第一。其中,热食制作,规定60分钟内完成100人的三菜一汤。文坤凭借熟练的刀功,节省了大量时间,仅用了32分钟,就完成了任务,比对手快出20多分钟。因此,文坤又获得了一个“刀王”的称号。文坤在当炊事班班长期间,拿到的第一可多了,先后共有10次。文坤的故事还远不止这些。比如,他凭着过硬的炊事技术,专门被抽调到北京,为军委领导和外国驻华武官,保障服务,受到赞扬。下面是军委办公厅大楼管理处来函,对文坤的评语:文坤同志于今年3月到八一大楼餐厅帮助工作以来,认真遵守军委办公大楼服务工作细则,把部队好作风带到了实际工作中,政治觉悟高,理想信念坚定,热爱本职工作,不怕吃苦,踏实肯干。在帮助工作期间,刻苦钻研烹饪技术,业务进步明显,能独立完成保障任务。由于该同志的出色表现,多次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表扬,为机关的后勤服务和保障工作,做出了较大贡献。日。文坤的事迹,印证了一个事实:硬骨头六连的兵,在哪个岗位都过得硬。实录27:俞树明连长指挥抗雪灾2008年春节,一场前所未有的雨雪冰冻灾害突然袭来,凝固了原本的节日气氛,社会生产、人民生活受到重大影响。硬骨头六连临危受命,紧急驰援重灾区江西。“井冈山地区,岩石山上的8座塔基倒塌,居民、学校、工厂断电,急需运送水泥电线柱修复电网……”刚刚完成文赣线塔材运输任务的六连,接到上级发来的通报。灾情就是命令,他们来不及休整,马不停蹄机动300多公里,火速奔赴岩石山。岩石山海拔1300多米,山顶高耸入云,异常陡峭险峻。山下的实心水泥柱子足有9米长、半米粗,要想把这2吨重的“巨无霸”弄上去,绝非易事。这次任务,是检验我们战斗力的最好时机,咱要让老乡们看到六连不仅战场打仗敢拼命,抗冰救灾也能冲锋在前挑重担。连长俞树明的动员,激起了全连官兵们的斗志。“我是党员我先打头阵!”,“我是骨干我要当先锋!”,“我身体素质好,让我上吧!”……任务虽然艰巨,但大家没有丝毫畏难情绪,争相向连队党支部表决心。山上白雪皑皑、天寒地冻,全连官兵群情激昂,无路就开道,路滑敢驻足,悬崖也攀登。他们干得热火朝天,个个脸涨得通红。热了,就抓一把雪塞进脖子;渴了,就捡一块冰含在嘴里。连队干部在队伍中领喊口号,每喊一句,大家就往前挪动一步。大家就这样吼着喊着,抬起水泥柱向山顶一寸一寸的迈进,经过5个小时的艰难跋涉,终于将第一根笨重的水泥柱运送到了山顶。连长俞树明肩膀磨得血肉模糊,染红了挑杠仍然咬牙坚持;副连长李新社脚下打滑,就跪在地上用手撑着往前挪动;新战士王兵脚踝不慎扭伤,就把脚伸在雪地里镇一镇痛,拄着木棍继续作业;一些同志手被冻伤、脚被刺破,都始终不下火线。“给一百万也不搬电线杆”的当地运输队,被六连的过硬作风震撼,他们竖起大拇指,由衷地称赞道:“解放军就是牛!”短短3天时间,六连将3根近两吨重、17根700多公斤的水泥柱和10吨辅助材料,运送到6个塔基上,啃下了最难啃的“硬骨头”,用热血和忠诚,把“硬骨头精神”镌刻在井冈山这片红色土地上。当地干部群众纷纷赞叹,冰雪能压垮电塔,但挡不住硬骨头战士,红军的后代又回来了!连长俞树明,指挥抗雪灾,成绩显著,组织军事训练,更是行家里手。他军事素质过硬,战斗作风顽强,模范作用好。他曾当选为党的十七大代表,现在是南京军区司令部机关的一名处长。实录28:共筑打赢梦的父子两代兵刘亮华和刘峻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在硬骨头六连,就有这样一段“父子六连兵,共筑打赢梦”的佳话。上世纪80年代,硬骨头六连一名湖北籍老战士刘亮华光荣退伍。20年后,他的独生子刘峻,又参军入伍来到硬骨头六连。父亲在战场上浴血拼杀,荣立了二等功,儿子在训练场上,甘当“磨刀石”。父子俩都把自己的名字,镌刻在了六连鲜红的战旗上。
日,硬骨头六连受领攻占小尖山的任务。这是一次重要的出击拔点作战。敌人工事坚固,火力点暗藏密布,重兵扼守。为顺利完成作战任务,连里组织了一个由16名勇士参加的突击队,刘亮华是16勇士之一。他在战斗中,英勇杀敌,冲锋在前。生命因有当兵的历史而精彩,人生因有战斗的经历而自豪。20多年来,刘亮华始终念念不忘战友血洒南疆的英雄壮举。每年清明节前后,都会抽出时间,带上妻儿,到老山前线为烈士扫墓,重温那段浴血奋战的历史,祭奠曾一起出生入死的好兄弟。他时常向儿子讲起“老山的岁月”,翻看自己在六连生活时的照片,让刘峻从小就在耳濡目染中,树立起了参军报国的志向。2008年12月,刘亮华得知硬骨头六连所在部队,在湖北征兵,就主动找到干部,要求把自己的儿子送到老连队当兵。于是,在湖北武穴市一所体校担任拳击教练的刘峻,为了完成父亲的心愿,毅然决定报名应征。子随父愿,刘峻的参军入伍,不仅为硬骨头六连,注入了新鲜血液,也传承了两代人的“硬骨情愫”。到连队后,刘峻把舍生忘死、保家卫国的16勇士,视为精神向导和做人标杆。他一有空,就到连史馆,认真熟悉连队战斗历程,尤其是16勇士攻占小尖山的情节,从中找寻父亲和那些革命烈士的身影。他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以父辈们为榜样,认真学习,刻苦训练,为他们争光。在训练中,刘峻坚持用“刀在石上磨,人在苦中练”为座右铭,激励自己,主动要求参加连队的蓝军班。他自购《世界军事》、《环球军事》和《兵器知识》等书籍,认真研究和掌握敌军的战术战法,成为“蓝军班”的一把“尖刀”。实录29:主动要求参加5公里武装越野考核的退伍兵日,是当年退伍的老兵终身难忘的一天。这天上午,六连荣誉室,指导员姜略宣读完老兵退伍命令后,好多战士早已泣不成声。他们默默地把自己的肩章、帽徽和军种符号摘了下来,最后深情的望了一眼,然后交到了连长手中。退伍战士们看到那放满了锦旗、奖章和上级领导题词的荣誉室时,个个都昂起头,忍不住留下了眼泪。硬骨男儿尽显侠骨柔情。参加六连老兵退伍仪式的共建单位代表和上级领导,纷纷向六连的老兵献了花,讲了话,表达了他们衷心的祝愿和期望。中午连队还安排了丰盛的午餐,为老兵们送行。就在会餐快要结束时,营部传来一个通知,集团军对六连所在团进行一级团的考核,下午3点,抽考六连的武装五公里越野。连长贾新军一看通知,当时就心中一惊,连队实力是110人,按照95%的参考率,就要有105人参加,可退伍命令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绿豆摔了一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