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压器预防性试验验结果如何分析?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2011南网)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78页免费73页1下载券73页免费69页免费47页免费 6页免费224页免费70页2下载券9页免费76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78页免费73页1下载券55页1下载券1页1下载券48页免费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2011南网)|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牵引变电所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与数据分析
> 牵引变电所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与数据分析
牵引变电所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与数据分析
&&&&来源:毕业论文网
  摘要:牵引变电所预防性试验是判断电气设备能否继续投入运行的重要依据。本文主要对牵引变电所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的数据结果进行了综合分析。
  关键词:牵引变电所;预防性试验;综合分析
  一、前言
  牵引变电所电气设备的预防性试验是判断设备能否继续投入运行及系统能否安全运行的重要依据。在预防性试验中每一项试验项目对反映不同绝缘介质的各种缺陷特点及灵敏度各不相同。通过试验,掌握设备的绝缘状况,及时发现设备隐患,避免设备绝缘在长期运行中老化或是系统因过电压的作用被击穿而造成大面积的停电事故。为了防止设备在运行中发生事故,应定期对牵引变电所电气设备进行预防性试验。
  二、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简介
  (一)预防性试验分类。牵引变电所电气设备的预防性试验可分为绝缘试验和特性试验。绝缘试验又可分为:破坏性试验和非破坏性试验两类。
  1.破坏性试验(耐压试验)
  这类试验对设备绝缘的考验是十分严格的,它能够暴露出那些危险性较大的集中性的缺陷,并可以保证设备的绝缘有一定的水平和裕度。其缺点是有可能在测试时给设备的绝缘带来一定的损伤。
  2.非破坏性试验
  这类试验是指在较低的电压下或是采用其它不会损伤设备绝缘性能的办法来测试设备绝缘的各种特性,从而判别绝缘的内部的缺陷,例如测量绝缘电阻和泄漏电流、测量绝缘的介质损耗角正切值tg&(%)、绝缘油的物化特性、绝缘油气相色谱分析等。非破坏性绝缘试验对于检查牵引变电所电气设备绝缘缺陷的有效性比较表,如表1所示:
  由于变压器内的油和固体绝缘材料在电或高温的作用下裂解产生各种气体,进行绝缘油气相色谱分析试验分析这些气体各种成分,有助于判断运行设备的状态。对判断故障有价值的气体有甲烷、乙烷、乙烯、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正常运行的老化过程产生的气体主要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油质绝缘中存在局部放电时,油裂解产生的气体主要是氢和甲烷。在故障温度高于正常运行温度不多时,产生的气体主要是甲烷。随着故障温度的升高,乙烯和乙烷逐渐成为主要特征。在温度高于1000℃时,油裂解产生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乙炔。如果故障涉及到固体绝缘材料时,会产生较多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根据绝缘油中溶解的气体的组分和浓度含量,可以判断变压器内部可能存在的潜伏性故障。在实际中,根据烃类气体、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这几种气体特征来判断故障性质。如表2所示:
  绝缘特性以外的试验统称为特性试验。这类试验主要是表现设备的电气或机械的某些特性。例如变压器线圈直流电阻试验、变比试验、连接组别试验以及断路器的接触电阻、跳合闸试验等。牵引变电所直流电阻的测量是判断变压器分接开关接触不良、焊接不良、套管的导电杆和绕组连接处接触不良的重要依据。对于断路器导电回路的接触电阻主要决定于每相动、静触头间的接触电阻,其大小直接影响通过工作电流时发热,以及通过短路电流时的开断性能。
  三、试验数据的分析判断
  在分析判断试验结果时,现行标准中有规定值的设备,应按照规定来判断。无明确规定的设备,与同一设备相比较、与历年试验数据或出厂值相比较,与同型号设备相比较,最后依据变化进行分析判断。
  下面以神朔线阴塔牵引变电所2#主变压器历年来的试验数据为例,对高压绝缘试验来进行综合分析。
  表3:高压绝缘试验数据统计(换算至同一温度)
  由于温度、湿度、外电场、磁场、试验仪器、试验电源等多种外界因素的作用,对试验值的影响较大,造成试验数据的误差和波动。将历年春检中的试验数值换算至同一温度,从表3可以看出,虽然各项试验数据在规定范围内,但通过比较可以发现,2007年度,该变压器的高压对低压、高压对地、低压对地和高压对低压线圈间的绝缘电阻及吸收比突然下降。其直流泄漏电流增大,而变压器高、低压线圈的介质损耗tg&值无明显变化,且符合规定。由此可初步判断线圈绝缘存在较严重的集中缺陷,但仅依据常规的绝缘试验,并不能足以说明变压器内部有异常,通过绝缘油气相色谱分析数据,见表5。
  由以上分析甲烷、乙烯、乙炔、氢气、总烃含量均超过注意值数倍。判断故障类型为高温过热故障。委托牵引变压器生产厂家开箱检查故障原因是:C相器身下部的铁轭下夹件的拉紧螺杆绝缘损坏,拉紧螺杆穿过铁窗形成短路匝,在夹件和螺杆之间起弧放电造成拉紧螺杆烧损。经维修后,通过各项试验和绝缘油气相色谱分析,各项数据均合格。
  四、结语
  牵引变电所预防性试验是判断电气设备能否继续投入运行的重要依据。因此,在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实验结果时,除应注意试验条件和测量结果的正确性外,还应加强技术管理,建立健全设备档案资料,以便对试验结果进行全面的、历史的综合比较分析,掌握设备性能变化的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对被测设备的缺陷性质做出科学的结论。
牵引变电所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与数据分析相关推荐高压设备电气预防性试验与安全管理探讨--《安全、健康和环境》2012年04期
高压设备电气预防性试验与安全管理探讨
【摘要】:正高压电气设备在正常运行中,通过预防性试验可以及时发现设备内部的隐患,防止事故扩大,保证系统安全可靠供电。本文结合笔者工作实践与相关资料,对高压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的重要性、测试项目、注意事项、安全管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高压电气预防性试验必须严格按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TM81【正文快照】:
高压电气设备在正常运行中,通过预防性试验可以及时发现设备内部的隐患,防止事故扩大,保证系统安全可靠供电。本文结合笔者工作实践与相关资料,对高压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的重要性、测试项目、注意事项、安全管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高压电气预防性试验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周惠黎;;[J];低压电器;2008年06期
黎瑞明;王丽昉;;[J];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3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化钢;;[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年00期
许蓬莱;徐仁刚;;[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张来敏;;[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张伟;;[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宁咏梅;;[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刘涛,魏义岭,张继东,孙祥高,张新杰;[J];变压器;2003年07期
黄敏如;李顺尧;;[J];变压器;2008年11期
彭刚;;[J];变压器;2009年07期
何胜红;刘益军;陈志平;;[J];变压器;2010年05期
李化;杨新春;杨红权;李馨博;胡琳;;[J];变压器;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骞;;[A];2010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文摘部分)[C];2010年
李骞;董伟;;[A];2011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入选部分)[C];2011年
张卫东;;[A];华东六省一市电机(电力)工程学会输配电技术研讨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丁军;;[A];第四届安徽科技论坛安徽省电机工程学会分论坛论文集[C];2006年
严昭;唐艳;胡兴海;;[A];2008年抗冰保电优秀论文集[C];2008年
严昭;唐艳;胡兴海;;[A];2008年抗冰保电技术论坛论文集(二)[C];2008年
曾令甫;;[A];山东电机工程学会第四届供电专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宋宪福;张玉丽;;[A];山东电机工程学会第五届供电专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张亚丽;黄志强;乔朋利;黄显龙;;[A];山东电机工程学会第五届供电专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李骞;;[A];2009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优秀论文部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郭琳云;[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陈伟根;[D];重庆大学;2003年
彭宁云;[D];武汉大学;2004年
王宏;[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郑蕊蕊;[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骆洁艺;[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邸龙;[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杨军;[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李德峰;[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吴宏龙;[D];郑州大学;2010年
田丰;[D];华北电力大学;2011年
冼丽红;[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孙正竹;[D];浙江大学;2011年
宋国海;[D];浙江大学;2011年
胡海宁;[D];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严璋;[J];高电压技术;1985年04期
沈旭勇;李广东;;[J];东北水利水电;2007年11期
郑恺;[J];华东电力;1991年04期
林凯煌;;[J];商品与质量;2011年S3期
张建华;王贻平;郭守贤;;[J];华东电力;2009年09期
王建;袁忠奇;;[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05期
叶兴珠;[J];农村电气化;1999年08期
孙家佩;;[J];江苏科技信息;2008年10期
余晓峰;;[J];广东科技;2008年04期
李劼;;[J];甘肃冶金;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章春松;徐瑞宝;张安华;;[A];第十六届(2008年)华东六省一市电机(电力)工程学会输配电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撒媛;;[A];2008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刘亮;;[A];船舶航行与安全管理论文集——中国航海学会内河船舶驾驶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文选[C];2002年
张爱国;金学祥;;[A];中国航海学会内河海事专业委员会2003年度学术交流会议优秀论文集专刊[C];2003年
何光深;;[A];云南冶金集团总公司“百日安全无事故活动”论文集[C];2005年
陆宝华;;[A];第十七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暨电子政务安全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江琼;;[A];中华护理学会2009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江琼;;[A];中华护理学会2009全国护理管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中华护理学会2009全国护理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江敏;;[A];创新推动新型煤炭工业体系建设和安全健康发展——2010年湘赣皖闽苏等多省(市)煤炭学会学术交流暨湖南省煤炭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0年
黄瑞甫;张伟;;[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2卷)[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李长明;[N];兵团日报(汉);2004年
;[N];网络世界;2003年
徐金陵;[N];中国煤炭报;2007年
蒋茗莉;[N];东北电力报;2006年
赵宇;[N];华北电力报;2007年
王丽花;[N];中国石油报;2007年
边均安;[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7年
沈楼燕;[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8年
王文礼;[N];中国电力报;2008年
李本东;[N];中华合作时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钱峰燕;[D];浙江大学;2005年
周洁红;[D];浙江大学;2005年
刘经伟;[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刘宏业;[D];天津大学;2004年
王玲;[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2006年
张明轩;[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曹庆贵;[D];山东科技大学;2005年
尹青;[D];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陈金国;[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任常兴;[D];南开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徐立新;[D];吉林大学;2005年
王文强;[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邵苇苇;[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南爱强;[D];长安大学;2007年
张德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胡志;[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金勇;[D];四川大学;2005年
焦红涛;[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石臣鹏;[D];重庆交通大学;2007年
刘丕平;[D];厦门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您现在的位置: >>
电力变压器的预防性试验
时间: 14:15:47 点击:281
电力的预防性试验
1.油中溶解气体分析
在诊断中, 单靠电气试验方法往往很难发现某些局部故障和发热缺陷, 而通过油中气体的色谱分析这种化学检测的方法, 对发现内部的某些潜伏性故障及其发展程度的早期诊断非常灵敏而有效, 这已为大量故障诊断的实践所证明。油色谱分析的原理是基于任何一种特定的烃类气体的产生速率随温度而变化, 在特定温度下, 往往有某一种气体的产气率会出现最大值; 随着温度升高, 产气率最大的气体依此为CH4、C2H6、C2H4、C2H2。这也证明在故障温度与溶解气体含量之间存在着对应的关系, 而局部过热、电晕和电弧是导致油浸纸绝缘中产生故障特征气体的主要原因。在正常运行状态下, 由于油和固体绝缘会逐渐老化,变质, 并分解出极少量的气体(主要包括氢H2 甲烷CH4 乙烯C2H4 乙炔C2H2 一氧化碳CO 二氧化碳CO2等多种气体)。当内部发生过热性故障, 放电性故障或内部绝缘受潮时, 这些气体的含量会迅速增加。这些气体大部分溶解在绝缘油中, 少部分上升至绝缘油的表面, 并进入气体继电器。电力的内部故障主要有过热性故障、放电性故障及绝缘受潮等多种类型。据有关资料介绍,在对故障的统计表明: 过热性故障占63%; 高能量放电故障占18. 1%; 过热兼高能量放电故障占10%; 火花放电故障占7%; 受潮或局部放电故障占1. 9%。而在过热性故障中, 分接开关接触不良占50%; 铁芯多点接地和局部短路或漏磁环流约占33%; 导线过热和接头不良或紧固件松动引起过热约占14. 4%; 其余2. 1% 为其他故障。
对故障部位的准确判断, 有赖于对其内部结构和运行状态的全面掌握, 并结合历年色谱数据和其它预防性试验(直阻、绝缘、变比、泄漏、空载等) 进行比较。
2.绕组直流电阻的测量
它是一项方便而有效的考察绕组绝缘和电流回路连接状况的试验, 能反应绕组焊接质量、绕组匝间短路、绕组断股或引出线折断、分接开关及导线接触不良等故障, 实际上它也是判断各相绕组直流电阻是否平衡、调压开关档是否正确的有效手段。如在对某低压侧10KV 线间直流电阻作试验时, 发现不平衡率为2. 17% , 超过部颁标准值1% 的一倍还多, 色谱分析不存在过热故障, 且每年预试数据反映直流电阻不平衡系数超标外, 其它项目均正常, 经分析换算后确定C 相电阻值较大, 判断C 相绕组内有断股问题, 经吊罩检查后,验证C 相确实有一股开断, 避免了故障的进一步扩大。
3.绕组绝缘电阻的测量
绕组连同套管一起的绝缘电阻和吸收比或极化指数, 对整体的绝缘状况具有较高灵敏度, 它能有效检查出绝缘整体受潮、部件表面受潮或脏污以及贯穿性的集中缺陷, 如各种贯穿性短路、瓷件破裂、引线接壳、器身内有铜线搭桥等现象引起的半贯通性或金属性短路等。相对来讲, 单纯依靠绝缘电阻绝对值大小对绕组绝缘作判断, 其灵敏度、有效性较低。一方面是由于测量时试验电压太低, 难以暴露缺陷, 另一方面也因为绝缘电阻与绕组绝缘结构尺寸、绝缘材料的品种、绕组温度有关, 但对于铁芯夹件、穿心螺栓等部件, 测量绝缘电阻往往能反映故障, 这是因为这些部件绝缘结构较简单, 绝缘介质单一。
4.测量介质损耗因数tgD
它主要用来检查整体受潮油质劣化、绕组上附着油泥及严重的局部缺陷。介质测量常受表面泄露和外界条件(如干扰电场和大气条件) 的影响, 因而要采取措施减少和消除影响。现场我们一般测量的是连同套管一起的tgD, 但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和检出缺陷的灵敏度, 有时也进行分解试验, 以判断缺陷所在位置。测量泄漏电流和测量绝缘电阻相似, 只是其灵敏度较高, 能有效发现有些其他试验项目所不能发现的局部缺陷。泄漏电流值与的绝缘结构、温度等因素有关, 在《电力设备交接和预防性试验规程》中不作规定, 只在判断时强调比较, 与历年数据相比, 与同类型数据相比, 与经验数据相比较等。介质损耗因数tgD和泄漏电流试验的有效性正随着电压等级的提高、容量和体积的增大而下降, 因此单纯靠tgD和泄漏电流来判断绕组绝缘状况的可能性也比较小, 这主要也是因为两项试验的试验电压太低, 绝缘缺陷难以充分暴露。对于电容性设备, 实践证明如电容型套管、电容式电压互感器、耦合电容器等, 测量tgD和电容量CX 仍是故障诊断的有效手段。
5.交流耐压试验
它是鉴定绝缘强度等有效的方法, 特别是对考核主绝缘的局部缺陷, 如绕组主绝缘受潮、开裂或在运输过程中引起的绕组松动、引线距离不够以及绕组绝缘上附着污物等。交流耐压试验虽对发现绝缘缺陷有效, 但受试验条件限制, 要进行35KV 及8000KVA 以上耐压试验, 由于电容电流较大, 要求高电压试验的额定电流在100mA 以上, 目前这样的高电压试验及调压器尚不够普遍, 如果能对高电压、大电流电力进行交流耐压试验, 对保证安全运行有很大意义。
6.线圈变形检测
绕组变形是指在电动力和机械力的作用下, 绕组的尺寸或形状发生不可逆的变化, 包括轴向和径向尺寸的变化、器身转移、绕组扭曲、鼓包和匝间短路等。绕组变形是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一大隐患, 一旦绕组变形而未被诊断继续投入运行则极可能导致事故, 严重时烧毁线圈。造成绕组变形的主要原因有:
6. 1 短路故障电流冲击, 电动力使绕组容易破坏或变形。电动力的产生是绕组中的短路冲击电流与漏磁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运行中, 由于辐向和轴向电动力同时作用, 可能使整个绕组发生扭转。
6. 2 在运输或安装中受到意外冲撞、颠簸和震动等。如某供电部门在对35KV、20000KVA 主运输途中, 遭受强烈撞击。事后在对该交接吊罩检查时, 发现油箱下部固定器身的4 个螺栓全部开焊裂断, 上部对器身定位的4 个定位钉全部松动, 并在定位板上划出小槽。器身向油枕方向纵向位移11mm , 横向位移23mm , 绕组对端圈错位, 最大达30mm , 可看到器身已经完全没有固定装置而处于自由状态, 并经过长途运输及多次编组, 器身在油箱中摇晃, 必然造成损坏。
6. 3 保护系统有死区, 动作失灵, 导致承受稳定短路电流作用时间长, 造成绕组变形。
结语:在计划检修或故障诊断中,预防性试验结果依旧是不可缺少的诊断参量。每个预防性试验项目不能孤立的去看待,应将几个项目试验结果有机结合起来综合分析,这将有效提高判定的准确性。
作者:编辑部 来源:中国变压器网
上一篇:下一篇:
共有评论 0 条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中国变压器网() & 201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有害短信息举报 | 阳光?绿色网络工程 |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 中国通管局 |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鲁府新函[号 鲁网文[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
中 国 变 压 器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您的位置: &
变压器预防性试验结果的综合分析判断
摘 要:本文以各种预防性试验项目对变压器绝缘情况判断的有效性为依据,加以实例的分析,讨论了如何对变压器预防性试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的问题.
优质期刊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变压器预防性试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