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验证新的肿瘤标志物对某一肿瘤的诊断自我效能感?

前列腺癌早期诊断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6年09期
前列腺癌早期诊断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摘要】:前列腺癌是最常见的男性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前列腺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对指导前列腺癌穿刺、治疗方式以及疾病预后具有直接的影响。目前,前列腺癌筛查的最常用标志物前列腺特异抗原并不是肿瘤特异性标志物,人们发现其用于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的特异性并不理想,导致了较多不必要的穿刺。因此,获取与前列腺癌高度相关性的肿瘤标志物是现今的研究热点。近年来新发现的长链非编码RNA、单核苷酸多态性及融合基因等分子已被证实与肿瘤具有相关性,可明显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本文现就前列腺特异抗原和新发现的几种相关肿瘤标志物在前列腺癌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R737.25【正文快照】:
前列腺癌是严重威胁男性健康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前列腺癌一直在美国男性人群中的发病率排第一位,其死亡率排第二位,2016年美国预计前列腺癌新增病数为180 890例,死亡数为26 120例〔1〕。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升高,自1998年之后的10年间,我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显中,张荣富,刘凡,巨生产;[J];重庆医学;2000年04期
施国洪;韩立民;叶敏;许志宏;胡言雨;张旭;夏小彬;封志强;;[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年21期
高新英;胡文博;褚以德;;[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年10期
方永光;成玉斌;李海霞;向阳;;[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0年10期
韩青,邱阳,曹华军,刘玲,张淑花,张希英;[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顾钢;[N];科技日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癌症真相:肿瘤标志物升高≠患癌 往期回顾 请选择往期
1/3的癌症是吃出来的?
韩国料理有致癌风险?
吃隔夜饭菜会致癌?
五行蔬菜汤防癌又治癌?
碱性食物可防癌?
癌症患者能不能吃发物?
癌症也能吃回去?
葱蒜真的能防胃癌?
常规体检为何查不出癌?
标志物升高等于患癌?
乳腺增生会致癌吗?
怀孕遇上乳腺癌?
吃加碘盐致甲状腺癌?
第14期 宫颈癌疫苗作用有多大?
第15期 晚期癌症究竟该不该治?
第16期 验孕棒能测出睾丸癌?
第17期 癌症化疗风险大于疗效?
第18期 八成癌症因环境引起?
第19期 一次性餐具致癌风险多大?
第20期 你是否忽视了重金属致癌?
第21期 装修不当也能致癌?
第22期 身边家电辐射真致癌?
第23期 雾霾致肺癌是真是假?
第24期 BRCA1突变需切除乳腺?
第25期 手机诱发脑胶质瘤?
第26期 炒菜1小时=半包烟?
第27期 乙肝离肝癌并不远?
第28期 早期肺癌一定要开胸?
第29期 憋尿易致前列腺癌?
第30期 甜食易致子宫内膜癌?
第31期 白血病都需骨髓移植?
第32期 体检时能放弃指检?
第33期 癌前病变等于癌?
第34期 胸片正常却是肺癌?
第35期 新发糖尿病背后是胰腺癌?
第36期 老胃病患胃癌错在哪?
第37期 黑痣何时会“恶变”?
第38期 穿海绵文胸易患乳癌?
第39期 防癌食物到底靠谱吗?
第40期 中老年莫名骨痛是癌?
第41期 朱莉为何向卵巢动刀?
第42期 癌症治疗该怎么选?
第43期 靶向药物背后的故事
第44期 每天三杯酒诱发肝癌?
第45期 胃没事=没胃癌?
第46期 “肿瘤君”究竟多可怕?
第47期 已婚还打宫颈癌疫苗?
第48期 蹲着尿能预防膀胱癌?
第49期 “朱莉们”如何防乳癌?
第50期 喝酒脸红易患食道癌?
肿瘤标志物出现忽高忽低?
三十岁出头的王小姐之前就遇到了这样的烦心事,在今年三月的下旬,王小姐的单位组织了一次体检,四月初,王小姐拿到了体检报告,再翻开一看后,只有一项指标出现了异常:糖抗原125超出了上限,几乎接近了上限的两倍。
王小姐一开始没觉得有多大问题。可随后,她用百度查了一下糖抗原125的相关信息,发现这是跟卵巢癌等妇科肿瘤相关的指标。王小姐越看越害怕,数据接近两倍可能就是妇科肿瘤。她甚至翻出了2011年的体检报告,那次体检中,糖抗原125接近上限。联想到百度出来的资料中,说指数持续上升,可能存在着问题。综合了这么多信息,王小姐决定马上去做一个复查,她甚至都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4月9日,拿到体检报告后的第4天,王小姐去医院挂了妇科专家号,医生让她重新做B超,并且重新抽血化验。看到化验单上的糖抗原125回到正常范围,忐忑的王小姐才把心放下,很有劫后余生的感觉。同时,她又很奇怪,为什么才差20天,肿瘤指标会差这么多?到底哪次才是准确的呢?还需不需要再次化验?第一次化验值偏高,又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王小姐有一大堆问题要问...
指导专家:叶N,副主任医师
你会查肿瘤标志物来防癌吗?
会,这无创伤能查癌,会尝试。
不会,不能显示患癌风险没必要做。
无所谓,身体无不适查不查都可以。
防肿瘤标志物防癌真的有用吗?
肿瘤从产生到我们仪器看到它,通常都经过了10年的时间。而肿瘤标志物会提示我们这个风险,如果早诊断早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有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被阻止,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叶N主任表示,随着现代医学在肿瘤生物标志物和治疗的卓越发展,许多癌症已经不再意味着死亡。肿瘤标志物不仅有助于判断患者的癌症类型,还能在癌症早期尚未恶化、转移之前及早确诊。
它的出现到最终运用到临床上时,需要满足几项标准,一是敏感性:某种标志物在某种肿瘤存在的百分比例非常高,二是特异性:能够区分出患者与正常人的能力,从正常人的角度说,某种肿瘤标志物在正常人中都应该不存在,是阴性,但是事实上,目前还没有发现真正理想的肿瘤标志物,就是说临床上使用的肿瘤标志物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达不到100%,例如,目前诊断原发性肝癌最好的甲胎蛋白(AFP),也有20%~30%的原发性肝癌始终不升高。
所以对于我们医生来说,肿瘤标志物只是作为一种检测肿瘤的辅助手段,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主任叶N教授表示,它的更大价值在于肿瘤病人手术后,我们可以依据肿瘤标志物的数值变化,来说明手术或化疗是否有效,对于治疗疗效的观察、判断转移或复发更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于肿瘤标志物,大家熟悉的有H PV (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可评估宫颈癌的患病风险;PSA (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可用于前列腺癌早期检测;新型肿瘤标志物H E 4(人睾蛋白)可用于卵巢癌的早期诊断...
普通体检≠肿瘤筛查 四种筛查必须做
争论:癌症筛查真的有必要吗?
 “有不少因素是会影响肿瘤标志物的指标的。例如喝酒、睡眠不好,还有就是过频进食补品。我们曾经做过研究,发现长期进食燕窝这样的补品容易刺激细胞过度分化,从而影响肿瘤标志物的升高,”叶N教授指出,“肿瘤标志物’数值的高低与肿瘤相关,却不等于诊断为肿瘤!”肿瘤的诊断必需要由病理检查来确立。大家看到体检时的肿瘤标志物值升高了不要太过惊慌,有可能就是一过性升高而已...
一、恶性肿瘤患者:一般肿瘤标志物的含量会有显著增高。但是不是所有的恶性肿瘤都会引起肿瘤标志物的升高。例如同样是原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细胞型肝癌患者检测甲胎蛋白(AFP)绝大多数会有显著增高,但是原发性胆管细胞型肝癌患者的AFP含量却很少有升高的。这要根据肿瘤标志物的特异性与灵敏度来决定。二、药物使用:如胸腺肽、狂犬疫苗等生物制剂的使用后,有可能引起某些肿瘤标志物指标的升高。
三、正常人群:虽然肿瘤标志物是由肿瘤产生的物质,但肿瘤标志物在正常组织或良性病变中同样可以产生,但这类人群所占的比例是较低且存在个体差异。这类人群同样要重视肿瘤标志物,其数值的增加可能是炎症或者是癌细胞的轻度增加。四、样品存储问题:在血液标本储存不当也会导致肿瘤标志物的指标升高。如容器、抗凝剂、保存液及冷链储藏等出现问题,会导致样品不能准确反映检测者的实际情况,有可能会是肿瘤标志物的值升高。
专家:排查癌症 先查肿瘤标志物
肿瘤指标忽上忽下是怎么回事?
一般来说,体检报告主要是将肿瘤标志物检测值和正常参考值做对比,如果有非常明显的增高,当然癌症的可疑度也会相应增大,对于出现这类状况的患者来说,叶N教授建议,做下一步的全面检查,包括CT、B超等,即使是轻微的超标,也不能置之不理,为了彻底的排除癌变早期的可能,还需要隔一两个月再去医院进行复检,如果持续升高,就要怀疑癌变在发展,如果一直没有明显的升高,一般是良性病变,可能是器官炎症。 对于癌症手术后发现肿瘤标志物较手术前明显增高,就要考虑复发的可能性,应及时请医生解读,做进一步检查以确定是否复发。
 如果你是45岁以上的成年人,有三大致癌因素之一,就应该做防癌一年一次的普查了。三大致癌因素中,一是癌症家族遗传因素,例如一个家庭中的母亲和或姐妹得过乳腺癌的女人,患乳癌的危险比没有家族史的人要高得多。第二是病史因素:80%的肝癌患者有乙肝病史,长期患胃病的人属于胃癌的高危人群。第三是职业因素,如果工作中经常接触放射性物质、有毒物质,或者工作环境污染严重,更容易患癌症。此外,有长期不良的生活习惯的人,如吸烟等,也属于癌症的高危人群。
5种常见癌症 早期筛查指南
除了癌症,还有什么原因会使肿瘤标志物升高?
对于像癌症这类的绝症,提早发现才是根本之道,可要等到有了症状之后再来救治显然已经来不及,于是,无数医学家、科学家一直在探索、追寻。终于肿瘤标志物孕育而生,可遗憾的是,现在并没有一个完全百分之百的准确性肿瘤标志物,但我们需认识到,相对于以前已经有了太大的进步,也正是因为存在这些肿瘤标志物才让我们面对癌症时不再低声下气。
精彩专题预告与回顾
你会去查肿瘤标志物吗,为什么?
请输入验证码:
责任编辑:王慧明 谢晓 卜瑞莹
监制:文慧
通讯员:彭福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我效能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