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有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问题了吗?

心理咨询师是不是一般都有心理问题呢? - 简书
心理咨询师是不是一般都有心理问题呢?
前不久写的一篇文章《催眠,也就那么回事》里面提到,作为心理咨询师经常会被问到的几个问题。其中之一就是:你们做心理咨询师的人是不是大部分自己就有病啊?就在几天前,我说我由于心情不好,暂停更新。立刻就有朋友在朋友圈问我这个问题。既然我已经回答了催眠的问题,索性,今天也就来好好回答以我这位朋友为代表的问题:心理咨询师是不是一般都自己有心理问题?对于这个问题不好回答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朋友们所理解的“心理问题”和我概念中的是不是同一个含义呢?因此,我首先要说清楚,我是怎么理解“心理问题”的定义的。心理问题是什么?心理问题跟催眠一样,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但是很多对心理学不了解的朋友其实是不清楚这中间的差别的。所谓狭义的心理问题,主要是指一些神经症患者。(请注意,这里说的是神经症,而不是精神病。)比如强迫症、社交恐惧症、密集恐惧症、多重人格身份识别障碍等等。如果是基于狭义的心理问题来回答的话,我可以肯定的告诉我的这位朋友,理论上来说能够来做心理咨询师的人都不会有心理问题。即便曾经有过心理问题,那么他们也是在处理好了自己的心理问题以后才有能力来做心理咨询师。那么何谓广义上的心理问题呢?其实就是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只是人,而不是神。即便你的职业是心理咨询师也好,你依然会面对来自原生家庭的影响,来自你所处的文化社会的道德观的影响,以及来自你自身很多现实生活中给你带来的压力。这些方方面面的影响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存在的,也会因此引发一些这样或那样的心理冲突与相应而产生的情结。所以如果从广义上来理解的话,我必须要承认,每一个心理咨询师都是有心理问题的——因为每个人都有心理问题。
我想,我的朋友真正想问的还是:心理咨询师是不是都有狭义上的心理问题呢?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在中国还是一个非常年轻的职业,大部分人都不了解这个职业的人都是什么人。从影视剧中看到很多心理咨询师会催眠控制人,如香港电影《双雄》;也会通过来访者的某个细节看透他们心里在想什么,如美剧里的《Lie to me》;更有甚者就是说很多心理咨询师由于常年面对来访者的负面情绪,然后处理不了,最终就把自己逼“疯”了,如中国电影《催眠大师》和《暴风语》。对于第一种催眠,我之前的文章专门讨论过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找来看,这里不赘述;对于第二种情况,有机会再补充,也不进行拓展。我就来说说第三种情况。所谓心理咨询师出问题,主要是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做心理咨询师以前就是有问题的;第二种是做了心理咨询师以后出现问题的。对于第一种情况,据我所知就有一个很知名的美国心理咨询师——卡梅伦o韦斯特。这位仁兄一直是我特别佩服的一个人。早年还在大学学习心理学知识的时候,就拜读过他的一本心理学畅销书《24重人格》。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身患“多重人格身份识别障碍”(就是我们现在经常提到的双重人格。但是这本书的主角不止有双重人格,更是有多大24种人格同时存在)的来访者从发现自己问题再到四处求医,最终解决自己问题的故事。整本书写得非常通俗易懂,但是又十分真实的再现了这种心理问题康复过程中的各种心路历程。为什么他能写得那么细致入微呢?因为他本人就是这本书的主角——他是把他自己的故事写到了书中,为心理学界提供了第一手的关于“多重人格身份识别障碍”的研究素材。在他康复的过程中,他其中一个“人格”还学成了心理学博士。我想,看完这个故事,我那位朋友就会更加确定了:你看,我说吧,搞心理的都是心理有问题的。可是我想说的是,这样的人据我所知就此一例,属于比较少见的情况。另外,心理学博士不代表就一定会来做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是通过跟来访者建立彼此信任与合作的关系来共同发现和解决来访者出现的心理冲突。而心理学本身的定义则要广大得多。我们再来看第二种情况:做了心理咨询师以后出现心理问题。这样的情况确实是存在的。但是也是必须要细分来看,才能把这个问题讲清楚。再早10-15年前,我记得有一个专门在电台给他的听众排解心理问题的知名主持人(名字想不起来了)跳楼了。这一事件被当时很多人认为,做心理咨询师的人迟早有一天会因为总是不停的接受来访者的负面能量而疯掉,甚至跳楼!然而事情真的是这样吗?这其实跟很多人对心理咨询的误解有关。很多人认为心理咨询就是陪人聊聊天,让对方发泄一下情绪就好了。既然这样,能够陪人聊天和让人发泄情绪的知名主持人也就是在帮人做心理咨询了。我想,可能在某个时间段里,这位知名主持人自己可能也把自己当成了心理咨询师了。可惜,大家并不知道,一个合格的心理咨询师,其实是要经历很系统的培养和训练的(当然,目前国内在这方面让人不敢恭维)。在心理咨询技术中,很强调一个专业术语,叫做“共情”。共情是什么呢?简单来理解就是:“我能感觉到来访者此时此刻真实的感受是什么,同时我也能清楚的知道这个感觉不是来自我自己的情绪。”听上去很拗口对不对?实际上要做到,并不容易。关于共情的初级理解其实就是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这一点很多人能够做到。包括那位知名电台主持人。所以他能够感受到听众的感受,听众也能感觉到自己的感受被人感受到了,于是感觉心理压力得到缓解了。但是主持人却没能做到第二点:就是清楚的知道,这些感情是对方的感情,而不是我自己的。他在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时候,被对方的情绪勾起了自己的情绪,然后对方是情绪得到了缓解就离开了,可是他自己却沉浸在了被听众勾起的情绪中。久而久之,自然承受不住就跳楼了。那么为什么大部分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能够做到帮助了别人而不“跳楼”呢?是不是因为他们都是能够很好的做到所谓的“共情”呢?其实完美的“共情”不太可能时时处处都能做到,很多时候我们做得并不是那么好。但是我们依然能够保证我们自己不会疯掉,或者跳楼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心理咨询的设置里面还有一个“督导”机制。
什么叫做“督导”呢?简单的理解就是心理咨询师的心理咨询师。在从事心理咨询的工作中,如果心理咨询师自己发现自己最近很不在工作状态或者情绪上有一些失控的话,就要去找督导,来为自己近期的状况进行梳理和处理。督导既可以是比你高一级的心理咨询师,比如你的老师之类的;也可以是跟你同级的心理咨询师,比如你的同学。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还有一项重要的心理训练,就是“自我觉察”。所以做心理咨询时间比较长的心理咨询师大部分都能及时发现自己的心理状况是不是正常。这也是督导机制能够保护心理咨询师们心理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再好的机制都会有他例外的情况出现。比如说,《催眠大师》和《暴疯语》中的两位咨询师。但是大家只要稍微理智的想一想就会知道正是因为这样的情况比较少见,才有足够的戏剧性,也才可能搬上荧幕获得很好的收视率。这就好像我们在报纸上能看到的新闻,之所以是新闻,肯定是平时我们见不到、听不到的内容是一个道理。另外,这些电影其实还有一个细节是很多朋友没有注意的。真正能够把自己做到类似《催眠大师》那样的心理咨询师其实他们本身的水平在业内也已经是相当高了。正所谓“不疯魔,不成佛”。因此,并不是说所有的心理咨询师都有资格——注意,我用的是资格二字——来让自己“疯魔”的。洋洋洒洒说了那么多,也不知道我说的明白不明白?总归一句话,心理咨询师是人,所以也会有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但是大部分的心理咨询师都不是外界想象中的那种有狭义上心理问题的人,即便是每天面对着不同来访者的负面情绪,我们依然有相应的机制来保护我们。尽管也有例外的情况出现,但是那并不是一种经常出现的情况。最后我想说,如果你对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有兴趣,希望你看到我的这个回答以后能够打消你的恐惧,大胆的走进这个行业;如果你是想找心理咨询师做咨询,那么也希望你通过本文能够缓解你的顾虑——心理咨询师并不是洪水猛兽,让人望而却步。我只希望心理学,心理咨询能够帮助到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我是吴宇仁,一个希望让更多人认识心理学、了解心理学的心理学爱好者!我的个人公众号是wuyurencn2016,欢迎大家关注讨论。如果大家喜欢听心理学的书籍,也可以在喜马拉雅搜索“吴宇仁”找到我的分享。是我心理有问题吗?
是我心理有问题吗?
这件事,实在难以表达清楚,或许我现在写下来,也不一定是我心里真正想说的。我真的很想让有个人明白我的感受。
她,纯属是我普通的室友。开始每天上课一起,吃饭一起,可是,没过多久就发现,自己实在无法和她相处,从种种情况可知,她家的条件和一般人一样,可是每天和她一起,谈论的除了与钱有关的,还是与钱有关的,喜欢损别人,议论别人,除了她男朋友或是她有钱的朋友不说,班里的人几乎被她说遍了,更可恨的是,她看不起我们同寝室的其他室友,说她们穿衣服没水准。。。种种,可能你会说,这种人,何必要和她一起。
可是,这就是我心里真正压抑的,我无法摆脱她,或者说,我不知道该如何摆脱她,如果她是那种和你吵一架就能算了的,我也认了,但是,她从不表露她心里的想法,我真的不知道和我一起,她到底是什么感受,傻子都知道,我常有意避开她,可是她却每每做出和我很好的样子,我真的是受不了。直至今日,一年多,我对她真的已经到了非常厌恶的地步,或许,她是有优点的,可是,在我眼里已经非常非常俗不可耐。她说一句话,或和我同呆寝室我就完全不舒服。只要她不在,我会非常舒心。我在其他同学是非常开朗的。而在这个寝室里或和她一起,我感到非常非常的压抑,可她却装作(我也不知道是不是装)全然不知。
我该怎么办,很多次,我都告诉自己要放开,看开点,只是个普通人而已,但是,每每回学校,刚开始还可以,但没过多久,那种感觉真是难以形容。
是我的心理有问题吗,是我自己放不开吗,?谁能真正理解我的感受!
我想这不是心理上的问题。只是恰巧那个女孩和你真算是话不投机半句多。事实上,生活中哪里都会遇上自己不欣赏甚至讨厌的人。我想,那就放轻松自己的心态。你们两个谁都没有错。如果你真正不喜欢她,在她打扰到你的时候,告诉她并且婉转地拒绝她。得体的态度,也是一位淑女应该具备的品质。另外一方面,稍稍去发现她闪光的一面,没有一个人是毫无优点的。因为你不喜欢她,才会放大她的缺点,而忽视了她的优点。
希望你的学校生活过得多姿多彩!
请遵守网上公德,勿发布广告信息
相关问答:
肯定的告诉你,你的心里没有问题。遇到这样的同学,可以有一个办法,就是找一个她不喜欢的人,做你的好朋友,我的意思你明白嘛?我是有心理问题的吗?
&你们平时是怎样鼓励自己的,又是怎样平息自己心中的不愤,又是怎样控制
好自己的过分情绪的?
平时我很想对自己说一些鼓励自己的话,或者是想对着镜子中的自己
说一些好听的,能安慰自己的语言,但又害怕自己这样会精神有问题。有时别人
做了一些让我生气的事,或者是说了一些伤害了我的话,我心理就非常不爽甚至
会很生气又很难过,为什么她们会这样对我。那的时候我就会对自己说“是你自
己的问题,是你的毛病发作,别人才会这样对你,换成你是别人,你都会这样做
的,所以你并不可以怪别人”但我又会怀疑自己,“我真的是那么差劲吗?真的
是自己做错吗?”那时我心理就会很复杂,又想不要去在乎别人做过的什么,继
续保持平时以往的关系,但是心里又过不去,最后演变成的都是我跟她们关系越
来越淡泊,又失去一个可以交心的朋友,结果还是一样。究竟我是应该坦白自己
的情绪,还是像上面一样经常对自己说话呢? 这样的我会导致人格分裂的吗?
从高中开始我都有找一些心理老师谈心,说自己的问题和想法。但她们回答
的都是要叫我做一个有量度的人,做一个能宽容人的人。但我真得是那么心胸狭
窄,小气的人来吗?小气是有一点,但又有谁是一点都不小气呢?你能容忍别人
对你不善的时间又是多长呢?我虽然已经成年了,但我对感情的处理还是一个小
女孩,不喜欢就不喜欢,很容易受伤的小女孩,但又因为我家庭环境的问题,我
的思想比跟我同年的那些人要成熟一点,这就是我为何跟别人之间隔了一堵墙。
(这是我从心理老师口中得到的结论)
有人说,只要你对人好,别人就会对你好的。我对她们好又有谁看到,要过
多长时间别人才会对你好呢,知道你是好的呢?我这样想又会说我爱计较吗?我
究竟我要怎样想,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呢?我的有心理问题的,真得是有吗?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图文】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
大小:2.39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