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子根冷背药材是什么意思药材

南五味子(中药)_百度百科
南五味子,中药名。为木兰科植物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thera Rehd.et Wils.的干燥成熟果实。分布于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之功效。常用于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悸失眠。
南五味子入药部位
干燥成熟果实。
南五味子性味
味酸、甘,性温。
南五味子归经
归肺、心、肾经。
南五味子功效
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
南五味子主治
用于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悸失眠。
南五味子用法用量
南五味子炮制
南五味子采集加工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晒干,除去果梗和杂质。
南五味子炮制方法
醋南五味子:取净南五味予,照醋蒸法蒸至黑色。用时捣碎。本品形如南五味子,表面棕黑色,油润,稍有光泽。微有醋香气。
南五味子生理特性
落叶木质藤本,全株无毛,很少在叶背脉上有稀疏细柔毛。冬芽、芽鳞具长缘毛,先端无硬尖,小枝红褐色,距状短枝或伸长,具颇密而凸起的皮孔。叶纸质,倒卵形、宽倒卵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有时圆形,很少椭圆形,长(3)5-11厘米,宽(1.5)3-7厘米,先端短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或阔楔形,干膜质边缘至叶柄成狭翅,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灰绿色,有白色点,1/2-2/3以上边缘具疏离、胼胝质齿尖的波状齿,上面中脉稍凹入,侧脉每边4-5条,网脉密致,干时两面不明显凸起;叶柄红色,长1-3厘米。花生于近基部叶腋,花梗纤细,长2-4.5厘米,基部具长3-4毫米的膜质苞片,花被片5-9,橙黄色,近相似,椭圆形或长圆状倒卵形,中轮的长6-12毫米,宽4-8毫米,具缘毛,背面有腺点。雄花:雄蕊群倒卵圆形,径4-6毫米;花托圆柱形,顶端伸长,无盾状附属物;雄蕊11-19(23),基部的长1.6-2.5毫米,药室内侧向开裂,药隔倒卵形,两药室向外倾斜,顶端分开,基部近邻接,花丝长约1毫米,上部1-4雄蕊与花托顶贴生,无花丝;雌花:雌蕊群卵球形,直径5-5.5毫米,雌蕊30-60枚,子房近镰刀状椭圆形,长2-2.5毫米,柱头冠狭窄,仅花柱长0.1-0.2毫米,下延成不规则的附属体。聚合果果托长6-17厘米,径约4毫米,聚合果梗长3-10厘米,成熟小桨红色,长8-12毫米,宽6-9毫米,具短柄;种子长圆体形或肾形,长约4毫米,宽3-3.8毫米,高2.5-3毫米,种脐斜V字形,长约为种子宽约1/3;种皮褐色光滑,或仅背面微皱。花期4-7月,果期7-9月。
南五味子生长环境
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东北部。生于海拔600-3000米的湿润山坡边或灌丛中。
南五味子鉴别
南五味子性状鉴别
药材性状:呈球形或扁球形,直径4~6mm。表面棕红色至暗棕色,干瘪,皱缩,果肉常紧贴于种子上。种子1~2,肾形,表面棕黄色,有光泽,种皮薄而脆。果肉气微,味微酸。
南五味子药性鉴别
醋南五味子:收敛作用增强。
王国强.《全国中草药汇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2月
高学敏.《中药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2年5月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年
企业信用信息Please click
if you are not redirected within a few seconds.
抗癌中药五味子的功效
本文导读:中药五味子有哪些功效呢?五味子能治疗哪些癌症?如何使用五味子治癌?
&  五味子:可血癌。
  五味子为木兰科多年生落叶木质藤本植物北五味子和南五味子的成熟果实。北五味子为传统使用的正品。主产于东北、内蒙古、河北、山西等地。南五味子多产于西南及长江流域以南地区。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果枝,晒干。生用或经醋、蜜拌蒸晒干用。
  性味归经:酸,温。归肺、肾、心经。
  :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宁心安神。
  主治:用于久咳虚喘,津伤口渴,自汗盗汗,遗精,脾肾虚泻,心悸失眠。
  作用:
  1.调节免疫功能
  2.降压作用
  3.镇痛作用
  4.镇静作用
  5.祛痰作用
  6.止咳作用
  7.抗惊厥作用
  8.改善记忆力作用
  9.保护肝脏作用
  10.抗氧化功能
  中药五味子功效作用的应用参考:
  1.中药五味子性温而润,入肺肾二经,上能益肺敛肺,下可滋肾。治肺虚久咳,与罂粟壳同用。用于肾虚喘促,与熟地黄、山茱萸、山药等同用,如都气丸。若与麻黄、细辛等配用,亦可用于寒饮喘咳、痰多色白,如小青龙汤。
  2.中药五味子酸能生津,又可益气敛汗。用于热病气阴两伤的心悸、口渴、多汗,常与人参、麦门冬同用,即生脉散。用于阴虚盗汗或阳虚自汗,与麻黄根、牡蛎等同用。用于消渴证,则多与黄芪、天花粉等同用。
  3.中药五味子有补肾涩精,收敛止泻之功。用于肾虚遗,可用本品与蜂蜜制膏服。用于下元虚冷的滑精,与附子、桑螵蛸等同用,若与补骨脂、肉豆蔻等同用,可治疗脾肾虚寒的五更泻,如四神丸。
  4.中药五味子上能益心气、安心神,下可滋肾水。用于心肾亏虚所致的虚烦心悸、失眠多梦,常与麦门冬、酸枣仁等同用。如天王补心丹。
  用量参考:中药五味子表邪未解、内有实热、初起、初发均不宜用。2-6克。研末服每次1-3克,日服2次。
(责任编辑:庄小玩)
肿瘤科热门文章
您还可能喜欢
医院排行榜
一周热文排行中药五味子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中药五味子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牛力是什么药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