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说髋骨关节置换报销比例,有风险吗

按标题搜索
按作者搜索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作者:张晓艳(山西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上传时间: 10:13:35
&&& 【摘要】&&[目的]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纳入月48名患者51例全髋置换手术病例,术前和术后第7&d进行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分析15项临床因素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有无相关性。[结果]经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51例手术有17例发现DVT,全部为小腿肌间静脉血栓,DVT发生率33.3%;DVT患者中无症状者占47.1%(8/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65岁,输血总量大和血清甘油三脂水平(TG)高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其OR(Odd&Ratio)值分别为:116.597、1.01和37.249(P<0.05)。[结论]女性,年龄大,肥胖,血清甘油三脂和胆固醇升高,“O”型血、输血总量大,患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患者发生DVT的风险高(relative&risk,RR>1);年龄≥65岁、输血总量大和血清甘油三脂水平高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DVT的危险因素;术后应控制输血量,需要大量输血者采取少量多次输血;下肢肌间静脉血栓的发生应该引起临床医师和B超医师的注意。&&&&&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vein&thrombosis,DVT)&形成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主要的并发症之一,不仅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甚至可引发致命的肺栓塞[1]。西方学者报道: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若未采取预防性措施,DVT的发生率达40%~84%。近年来,随着国内人工关节置换术的广泛开展,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越来越受到国内学者的关注,所报道的发生率与亚洲其他地区基本一致,达18.1%~48.4%。因此,研究和探讨造成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的高危因素,针对性的给予预防措施便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以本院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对象,对影响DVT形成的15项临床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价。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1.1.1&纳入标准:&&& 确诊髋关节骨关节炎或股骨头缺血坏死,需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 1.1.2&排除标准&&&& 1、关节翻修;2、术前双下肢血管彩超发现静脉血栓;3、血管外科手术史或曾经发生过血栓。 1.1.3&月共50名患者53例手术,其中3名患者分两次手术行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没有患者同时进行双侧手术;术后2名行单侧置换的患者拒绝行血管彩超。最终符合研究标准,并纳入分析的对象共48名患者,51例手术。其中骨关节炎患者31名,32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17名,19髋。1.1.4&观测指标&&&& 术后一周作为观察时间止点,对如下15项临床因素进行检测和记录。临床分类变量8项:性别、是否正在使用激素、有无糖尿病、有无高血压、是否置换双侧髋关节、术前有无静脉曲张、血型(“O”型和非“O”型)、术后有无DVT临床表现;连续变量7项:年龄、BMI(体重指数)、手术用时、失血总量(术中失血+术后引流)、输血总量,血清甘油三脂水平(TG)和胆固醇含量(CHOL)。 1.2&研究方法 1.2.1&手术及麻醉方法&&&& 同一组高年资医师施行手术,采用全麻。手术操作步骤统一,手术时间均小于90&min,均使用Stryker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假体(Securfit髋臼和ABGⅡ股骨柄假体)。 1.2.2&预防性抗凝方案&&&& 患者于术前12&h、术后1~7&d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速碧林)每日1次(体重W≤50&kg&0.3&W≥80&kg&0.6&50&kg 1.2.3&DVT临床表现及诊断&&&& ⑴症状:下肢胀、痛感。 &&& ⑵体征:①下肢肿胀:卷尺每日测量患侧下肢周径,与健侧对比;②压痛:主要检查小腿肌肉、腘窝、内收肌管、腹股沟下方股静脉区;③肢体皮温降低;④下肢浅静脉曲张;⑤Homans征阳性[3]。&&&& ⑶确诊方法:所有研究对象均在术前和术后第7&d行双下肢血管彩超,由同一名B超医师检查。DVT诊断标准:&①静脉管腔不能压闭;②管腔内为低回声或无回声;③血栓段静脉内完全无血流信号或仅探及少量血流信号;④脉冲多普勒显示无血流或频谱不随呼吸变化[4、5]。 1.2.4&术后康复治疗&&&& 患者麻醉清醒后,梯形枕置于大腿间,即可开始床上髋关节伸、屈功能锻炼;术后第1&d,开始在医护人员指导下扶助行器或双拐下床活动。术后1周,开始扶单拐行走并出院。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 2&结果 2.1&临床检查结果&&&& 纳入48名患者51例手术。术后3~7&d内共16例出现不同程度的DVT临床表现,几乎都表现为患侧小腿,尤其是小腿后侧胀痛,小腿肌肉均有压痛,Homans征均为阳性,出现肢体皮温降低和浅静脉曲张的患者少见。 2.2&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结果&&&& 16例出现DVT症状和体征的患者当天行双下肢血管彩超,其中9例发现血栓;另外35例没有DVT临床表现,但血管彩超检查有8例发现了血栓。总计17例发现DVT,发生率为33.3%,均为小腿肌间静脉血栓,直径5~8&mm。 2.3&数据分析&&&& 全部样本按照是否发生DVT分成两组,进行单因素χ2&检验。其中年龄、BMI、TG、CHOL、手术用时、出血总量和输血总量这7项连续变量经过分层,转化为分类变量,分层界定值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术前合并双下肢静脉曲张和同时行双侧手术的患者均只有3名,样本量不足,没有将这两项观察指&&&&>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覃健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 大夫个人网站
& 文章详情
年轻患者全髋关节置换的假体选择考量
全网发布: 14:38
&&&&&&& 髋的主要人群为骨的老年患者,但因患强直性脊柱炎、的许多年轻患者往往也迫不得已需要做髋,在与患者的长期接触中,我发现这个相对特殊的年轻人群,最迷惘也最希望了解的是如何选择髋的材料和假体,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个人的一点愚见: &&&&&&& 髋已经有超过40年的历史了,假体和材料也经过了好几代的演变和更新,就材质而言,我们谈论的焦点是人工髋关节的摩擦界面,也就是人工股骨头和人工髋臼内衬这个活动的界面,这个界面是决定假体使用寿命的决定因素,越耐磨的材料理论上会实现越长久的使用寿命。我们经常会听到“金属对聚乙烯”这样的说法,其实指的就是金属股骨头对聚乙烯髋臼内衬的摩擦界面,约定俗成,先说人工股骨头的材料,再说人工髋臼内衬的材料,所以,“陶瓷对聚乙烯”指的就是陶瓷的股骨头对聚乙烯的内衬,“陶瓷对金属”指的就是陶瓷股骨头对金属内衬。有时我们会听到“金属对陶瓷”的说法,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按字面意思就是金属股骨头对陶瓷内衬,但实际上没有这种材料界面,因为很容易想到金属的股骨头会造成陶瓷内衬的碎裂,其实正确的说法应为“陶瓷对金属”,也就是陶瓷股骨头对金属内衬,这种材料搭配才是可行的。&&&&&&& 市面上广泛使用的主要有:金属对聚乙烯、陶瓷对聚乙烯、陶瓷对陶瓷、金属对金属,除此以外还有陶瓷对金属,但这种搭配很少医生使用,所以在这里暂不讨论。&&&&&& &首先要说明的是,最古老也是使用最多的材料是金属对聚乙烯,占了80%的市场份额,虽然在上诉4种材料中是最不耐磨的,但由于聚乙烯生产工艺改进以后,目前使用的超分子高交联聚乙烯的使用寿命已经比以往传统的聚乙烯大幅提高,理论上15-20年的使用寿命完全可以预期。该材料的最大优点是价格便宜,还可以塑形为不规则的形状,所以往往被设计为额外带“防脱位高边”的款式,这一点比较受手术医生的欢迎,因为在手术中医生发现髋臼后上方不够稳定的话,可以把这个“防脱位高边”放到髋臼的后上方增加稳定性,如果髋臼位置放得不够好,这也算是对手术失误的一些补救。影响人工关节稳定性的设计还有一个因素,就是股骨头的直径,直径越大的股骨头越不容易脱位,术后活动度越好。因此,按照股骨头直径的大小,所有的材料搭配还有大股骨头和小骨头的区别,直径大于32mm的人工股骨头属于大直径的股骨头,如果患者使用大直径的股骨头,理论上较使用小直径股骨头术后活动度更好,做下蹲等动作会更容易一点。国产的金属对聚乙烯材料只有小直径的股骨头,价格大概在13000至18000之间波动,进口的金属对聚乙烯小股骨头假体,价格在28000元左右,大直径的股骨头假体价格在32000元至38000元之间。如果病友们经济很紧张,我认为使用这种材料已经足够,即使是国产的用20年也是很可能的,如果想活动度更好一点,用大直径股骨头的进口材料会更好一些。&&&&& & 陶瓷对陶瓷是最新的设计,临床应用才十几年,但在实验室中的测试它是目前所有材料中最耐磨的,理论上可以使用30年甚至更久,但是否真的可以使用这么久,目前还没有活体的个案报道。陶瓷对陶瓷的设计往往允许患者使用大直径的股骨头,以实现更好的关节活动度,我认为这是它最大的优点,所以对于那些身材中等骨盆不是特别大也特别小的患者朋友,我更推荐使用这种材料,因为骨盆特别小的患者即使用这种材料如果他的髋臼直径小于48mm仍然无法使用大直径的股骨头,骨盆很大的患者髋臼直径大于52mm他也可以使用32mm的大股骨头对和聚乙烯内衬,但如果一个髋臼直径为52mm的患者如使用陶瓷对陶瓷的假体,他可以使用36mm注意是36mm的超大股骨头假体,那么这个患者将和使用28mm小直径股骨头的情况有明显的区别,将充分体现出活动度优良的优势。但是,陶瓷也有它的缺点,主要是碎裂和异响的问题。陶瓷耐磨并不意味它足够硬能抵抗暴力,虽然碎裂并不是经常发生的事情,但一些运动量较大和发生车祸意外的患者还是会出现这种情况,而异响也就是走路时髋关节会发出刺耳的声音这种情况发生的机会更小,但目前还不是很清楚原因,尚不能完全杜绝,因此限制了陶瓷对陶瓷材料的大规模应用。因此,我个人推荐中等身材、活动量不是特别剧烈的年轻患者使用这种材料,这样可以发挥出其耐用、活动度大的优点并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的几率。通常市面上第4代陶瓷对陶瓷材料的价格在6.5万左右,目前还没有国产的陶瓷对陶瓷材料。&&&&&&& 金属对金属材料曾经是几年前很流行的概念,但近年来出现很大的争议。理论上,金属对金属材料既有和陶瓷类似的耐磨特性,又足够坚硬克服了陶瓷碎裂的缺点,更容易实现大直径股骨头的应用,虽然它也有金属离子降解渗透到血液影响肾功能甚至胎盘传播导致畸胎的理论缺点,但这些都不足以阻止学者们开发应用它的热情。可惜,在实践中这种材料并没有表现出耐用的特点,美国的一些权威机构发现使用这种材料的早期松动率远远高于预期,甚至叫停一些公司召回这种产品。因此,在没有进一步的证据出现之前,我对这种材料持观望态度,暂时不推荐大家选择该材料。&&&&&& &剩下的陶瓷对聚乙烯无疑是一款折中的产品,耐磨性不如陶瓷对陶瓷,活动度不如金属对金属,但反过来看,它也没有陶瓷对陶瓷和金属对金属那样明显的缺点,比传统的金属对聚乙烯好得多,因此,在目前这个阶段,我个人倾向于推荐这款产品。尽管理论上使用寿命不如陶瓷对陶瓷,但20年以上的使用寿命完全可以预期。我个人认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活动量普遍不是很大,在髋关节手术后假体的使用寿命应该更长,况且手术后的这20年往往是他们工作、结婚的关键时期,能平稳无意外地度过这段时期很重要,以后的科学还在不断进步,相信还会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出现,不必过于纠结一定要实现假体30年的使用寿命,毕竟这种使用寿命目前还只是实验室模拟的结果,还有待实际临床验证的。这款材料的价位也比较适中,波动在38000——45000元不等,主要是因为有的用的是第3代的陶瓷头,有的用的是第4代的陶瓷头,目前同样没有国产的该类产品生产,市面上流通的全是进口产品。至于选择第几代陶瓷头,我认为第3代已经很不错,不必盲目追求第4代陶瓷头。&&&&&&& 在实践生活中,我经常遇到病友问我“这个材料的年限是多久,可以用多少年?”,这个问题我想只是一个理论上比较的问题,整体而言陶瓷的比金属的耐用,进口的比国产耐用,但对个体而言并不能说进口的就能用20年,国产的只能用15年。好比汽车的使用,进口车有的开10年就报废了,有的国产车也能开20年,所以比较车的使用寿命除车的品质外还要考虑车如何使用、如何保养和行驶里程的问题。人工关节也一样,手术后的保养和活动量同样决定材料的使用寿命,更重要的是,手术必须做得足够好才是实现假体应有使用寿命的前提。很多患者使用最贵的进口材料术后几个月就出问题了,一些使用最便宜的国产材料的患者反而用二十年都不出问题。因此,如果病友们要挑选的话,最主要的是挑选主刀的医生,其次是术后如何正确使用,最后才是选择何种材料的问题。如果手术做得好,即使是国产的人工关节,一样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我这样说并不是说用国产的和进口的都一样,对同一个手术医生而言,使用进口材料由于工具更精确顺手,产品设计也更先进,当然会做出更好的效果。我的意思是说如果经济很紧张,用不起进口材料的病友也不必太担心,好医生做国产材料的手术也不会有什么大问题,甚至很多时候还非常不错呢。不是吹嘘自己,我觉得做国产材料也是很有信心的,虽然做进口的材料可能会更好,但经济紧张的病友们完全不必等攒够了进口材料的钱才来做手术。个人情况,量力而行,所有的事情都有风险,不必要地等待和拖延有时候带来的危害远远大于使用进口材料带来的优势。&&&&&&& 最后,我想说,强直性脊柱炎的年轻朋友们,人工髋是一个很成熟的技术手段,无论你们使用何种材料,都可能获得良好的术后效果和生产寿命,最重要的是鼓起你们的生活勇气,面对病魔,永不放弃,为了你爱和爱你的人们!
发表于: 20:26
说的很明白
游客(来自辽宁省营口市联通的网友)
回答很专业
游客(来自云南省楚雄州电信的网友)
游客(来自江苏省宿迁市电信的网友)
覃健大夫的信息
网上咨询覃健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覃健大夫提问
覃健的咨询范围:
各类骨病、骨关节炎、先天骨骼关节畸形的临床诊治及运动损伤的微创治疗。髋膝关节老年性骨性关节炎、股骨头缺血坏死、关节韧带及半月板损伤、慢性关节疼痛、关节软骨病变。如果做髋关节置换手术,做完后要注意什么?
悬赏130个健康币
时间: 21:49:25
感谢医生为我快速解答——该
十大相似问答推荐
医生回复区
擅长: 本人擅长骨伤科,中医内科,妇科,西医外科,以及儿科
帮助网友:22223称赞:691
病情分析:您好,髋关节置换手术后,调养是很重要的。指导意见:要注意开始的镇痛,防止下肢静脉血栓,注意早起行走锻炼等,望您安康。
百度智能推荐
下肢静脉血栓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下肢静脉血栓导致的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及并发的肺栓塞是病人劳动力及生命安全的一大危险。该病一直在临床上深受重视。19世纪著名医学家魏尔啸(VIRCHOW)提出静脉血栓形成...
挂号科室血管外科
常见症状局部感、行走时加剧、患肢、足向背侧急剧弯曲时、可引起小腿肌肉深部疼痛、
检查项目、凝血四项
常用药物、
参考价格:45
参考价格:20.7
参考价格:15.65
网友最关注
治病成功案例/我的经验分享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清热养阴、活血祛瘀。用于Ⅰ、Ⅱ期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参考价格:¥45
本品适用于需长期持续抗凝的患者:
1. 能防止...
参考价格:¥20.7
如何收藏问题?
方法一:同时按住Ctrl键和D键收藏问题。
方法二:点击浏览器上的收藏按钮收藏问题。股骨头坏死好多年,髋关节置换手术风险多大?_百度知道
股骨头坏死好多年,髋关节置换手术风险多大?
其他还好。,术后不理想,后来这边腿不用。纠结要不要手术,担心做不好。累了。我母亲60岁、40多分钟都没事,股骨头坏死好多年了,还不如现在、坐久会疼 ,每天走路锻炼30,26年前股骨头骨折,走路一瘸一拐
提问者采纳
你好 建议你们最好是考虑保守治疗 不手术
提问者评价
非常感谢!保守治疗似乎没有什么好方法,发展下去还会更糟糕吗?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JBJS专家述评:初次金对金全髋关节置换术与癌症风险增高无相关性
作者:紫川秀第二
针对此前BMJ上发表的一项关于金对金全髋关节置换术与癌症风险的研究,JBJS近期有专家进行了述评,摘译如下: M&akel&a KT, Visuri T, Pulkkinen P, Eskelinen A, Remes V, Virolainen P, Junnila M, Pukkala E. Risk of Cancer with Metal-on-Metal Hip Replacements: Population Based Study. BMJ. 2012 Jul 25;345:e4646 问题:初次金对金全髋关节置换术是否和患者癌症风险增高相关? 研究设计:队列研究,数据来源于国家关节注册系统 研究所属地:芬兰 患者人群:研究共纳入2001年-2010年间10728例行初次金对金全髋置换患者,其中男性59%。对照组人群由18235例金对聚乙烯,陶瓷对聚乙烯,陶瓷对陶瓷的全髋置换患者组成。平均随访年限金对金3.6年,对照组5.1年。 危险因素:通过芬兰癌症注册系统采集全髋置换术患者患癌数据。所有患者从全髋置换术开始随访至死亡或2010年末。按年龄,随访时间,每五岁年龄组等指标进行危险因素的调整分析。 研究结果指标:主要指标为总体的癌症发生率。对各种不同类型的肿瘤进行危险因素的分组分析:软组织肉瘤,基底细胞癌,胃,结肠,肺,输尿管,前列腺,肾脏,膀胱,非霍启金淋巴瘤,霍启金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黑色素瘤。 主要结果:初次金对金全髋置换术患者术后的癌症发生率和芬兰人群总体的癌症发生率相当(预期400例,观察到378例,标准化发病率(SIR)0.95, 95%可信区间 0.85 to 1.04);初次金对金全髋置换术患者术后癌症发病率和非金对金置换组比较也无显著差异(相对危险度0.92, CI 0.81 to 1.05.)。在患癌人群中,软组织肉瘤和正常芬兰人群(SIR 2.18, CI 0.71 to 5.09)或非金对金置换患者(RR 2.69, CI 0.89 to 6.71)比较无显著差异。基底细胞癌在金对金置换术患者中发病比例要高于芬兰普通人群(SIR 1.37, CI 1.15 to 1.61)和非金对金置换术患者(RR 1.32, CI 1.06 to 1.66)。金对金置换(SIR 0.58, CI 0.37 to 0.86)或非金对金置换术患者(SIR 0.68, CI 0.55 to 0.81)的肺癌发生率要小于芬兰普通人群。 结论:初次金对金全髋关节置换假体在术后4年内并不显著增加患者的癌症发生风险。 评论:Fares S. Haddad, BSc MCh(Orth), FRCS(Orth), FFSEM University College Hospital, London, United Kingdom 近期,芬兰学者Makela等人对金对金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是否会增加患者癌症风险等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尽管目前尚缺乏临床文献支持,但金对金髋关节置换假体的诸多局部问题使得研究者们对其是否增加人体癌症发生风险产生了浓厚兴趣。 本研究纳入了超过10000例全款置换术患者的数据,并通过国家癌症注册系统对所有患者癌症患病情况进行追踪,最终统计结果并未提示在平均4年的随访时间内金对金置换术患者的癌症患病风险有所增加。但同时我们注意到,研究者报道了软组织肉瘤的发病率有所增高,但因所在组别肺癌的发病率有所下降,导致总体的癌症发病率组间无显著差异,作者并未在文章中对此作出解释;同时作者并未对可能造成癌症发生的潜在因素,如吸烟,BMI等指标进行讨论,使得本文结论强度有所下降。本研究为一观察回顾性研究,研究随访时间较短,而对有些肿瘤而言,肿瘤的发生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因此需要得出肯定结论后期仍需要更多时间的随访。 尽管如此,本研究仍给那些对全髋置换术存在担忧的患者一点安慰:即目前的流行病学分析并没有提示全髋置换术后患者的恶性肿瘤发病率有所增高;在全髋置换中期,肿瘤发病率增高可能性极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骨科疾病相关文章
癌症相关文章
关节外科相关文章
近期热门文章
下载医学时间
每天10分钟成学霸
手机扫一扫
关注丁香园微信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关节置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