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亲五十七岁前几天空腹检查空腹葡萄糖低7.多

现在的位置:
记忆中父亲的点点滴滴——父亲逝世百日祭
3月19日(农历正月二十九)早晨,当我驾车狂奔到医院病房的时候,看到医生、护士正围着父亲进行抢救,一位医生在做心脏按压,监护仪上,心率随着按压的节奏在跳动。
我马上明白了,父亲已经走了。抢救,只是一种徒劳的例行措施而已。
很快,科主任过来了,进一步确认心肺功能已无复苏可能。
父亲的生命停在了这天早晨的七点三十分。
父亲享年八十三周岁。
记忆中父亲的点点滴滴——父亲逝世百日祭
父母合影,摄于2008年春节
父亲出生在平度市张戈庄东村的农民家庭,解放后划家庭成分,是中农。母亲的家庭成分也是中农,有时候说起家庭成分来,我说:都是中农,也算是门当户对了。母亲这时候往往是一脸的不屑:你们家还中农呢!穷得叮当响,连下中农也不够格!话里话外,颇有点儿下嫁的意思。母亲家是平度古岘镇,家里在镇上开着中药铺子,是真正的生活殷实人家,只是没有地。父亲家呢,除了有几间破草屋和几亩薄地,别的就提不起来了。
父亲家虽然够穷,却供父亲读了书。先是在张戈庄读初小,后来又去外地读高小。再后来,那一带成了解放区,父亲进了一所我们党办的学校。1947年,国民党重点进攻山东,学校解散,学生回家。重新解放以后,学校复课,毕竟是战争年代,很多学生没有返校,父亲返校了。1949年2月分配到平度县银行工作,从此走上革命道路。
父亲早年的经历,平常又有那么一点儿不平常。他是他们家兄弟三人中唯一读过书的,成为国家干部的。如果没有重新解放以后的返校,他会像他那些没有返校的同学一样,虽然有点儿文化,却依然走不出村庄。我曾问过父亲:别人都不返校,您怎么就回了?父亲说:没有别的,就是想读书。
记忆中父亲的点点滴滴——父亲逝世百日祭
2008年春天,二老游虞河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父亲调到位于山东德州市的山东会计辅导员训练班当教师,后来训练班撤销,父亲分配到与平度县相邻的高密县工作。
高密现在大名鼎鼎,因为中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莫言就是高密人。我们家在高密生活了三十年,姐姐出生在平度,成长在高密,我和弟弟都出生成长在高密,高密是我们真正意义上的故乡。
父亲到高密工作后,先是在高密大学(党校)任团委书记,后调入高密县委宣传部任秘书。
这期间,父亲留下了很多意气风发的照片。
那个年代,宣传部有专门的新闻干事,新闻干事配有相机,负责拍摄记录县里的重要活动。宣传部的工作人员近水楼台先得月,有机会拍摄一些照片。
那个时候的父亲,留着那个年代特有的分头发型,上穿白衬衫,下穿黑或是深蓝裤子,白衬衫的袖子似乎是故意向上绾起,露出左手腕上的手表。脚上蹬着黑皮鞋,在黑白照片上都能看出擦得发亮。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没几年。“三年困难时期”来了,家里又添了人口,就是我了。这期间,父亲饿的得了浮肿病。在一次姐姐和我接连生病的时候,父亲把手表卖了,把皮鞋也卖了。
记忆中,父亲再次买上手表,到了七十年代了。
记忆中父亲的点点滴滴——父亲逝世百日祭
2007年父亲七十五周岁寿筵
1965年4月,父亲调任高密县柏城公社党委副书记,我们家跟着父亲从县城搬到了柏城。柏城在高密县城南,距县城大约十五里路,现在几乎与市区连接起来了。
“文革”开始后,1966年8月,父亲又调回县里,担任高密县委“学习毛主席著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我们家没有随父亲工作调动搬回县城,但搬了一次家。我们家原本是住在公社后院的宿舍,父亲调走后,夺权的造反派逼着我们家搬出公社宿舍。那时候,母亲在公社的供销社工作,向供销社借了一间半仓库,把家安在了仓库里。
从这个时候开始,我对父亲才真正有了清晰的记忆。
总是盼着父亲回家,父亲回家会带一点好吃的东西。特别是知道父亲去外地出差开会了,就更盼了。去外地要坐火车,每次父亲都会带回一两个在火车上买的火烧,火烧带一点儿肉馅。这种火烧是我童年记忆中除了高密炉包外最好吃的面食。只是,不知道这火烧是父亲是在火车上多买的,还是自己饿着捎回来的。
1968年5月,柏城公社成立“革命委员会”,因为造反派之间斗争激烈,推不出一个都认可的人当“革命委员会”主任,有人又想到了父亲,去县里“要”人。造反派要人,谁也不敢阻拦。这样,父亲又回到了柏城公社,担任“革命委员会”主任。
父亲回公社以后,我们家从供销社借住的仓库里搬到了曾是公社医院的两间房子里。
父亲回公社,是他在“文革”期间受冲击的开始。
1969年有一场“文革”运动中的运动,叫“反复旧”运动,父亲作为公社的主要负责人,受到造反派的迫害,被多次批斗。
我并没有亲眼见过父亲被批斗的情形,母亲见过。母亲曾说,有一次批斗游街,队伍经过供销社,实际上凡是游行游街,必定经过供销社,因为公社驻地就这么一条大街,而且,造反派还故意让游街队伍在供销社门前停留,让母亲看。同事劝母亲回避一下,免得心里难受。母亲不听,坚持要看,她说:就是他们把人害死了,我要知道是谁害死的!
话说得听来很坚强,实际上母亲的心理很脆弱。我们在高密没有什么亲戚,孩子都小,母亲难免有无助的感觉。母亲曾说,那时候就盼着你们快长大成人。经历了父亲被冲击批斗的“反复旧”运动,母亲一听见敲锣打鼓喊口号,就心慌得不行,想往厕所跑,直到我们家搬回县城的七十年代,依然这样。
在那些近乎恐怖的岁月里,与母亲的担惊受怕不一样的是,父亲比较从容镇定。听母亲说,造反派经常深更半夜地砸门,让父亲去交待问题,母亲害怕父亲一去不回,阻拦父亲,父亲会这样说:放心,他们不敢。
这一年的秋天,我突发高烧,晚上父亲下班回家后,马上骑上自行车去了公社医院,请来了医生,这位医生是当时公社三个造反派头头之一,医术最好。母亲说,看到父亲请来的是这个人,心里就“咯噔”了一下。医生检查后,认为我得的是急性大脑炎(流行性乙型脑炎),必须赶快用药,就回医院取药去了。
医生走后,母亲说:找他治行吗?他不会害了XX(我的名子)吧?送县医院吧。已经是夜晚,那时候送病号去县医院,除了用担架抬就是用马车拉,公社里能使用的一架马车,是供销社用来运输货物的,恰好去了县城没回来。父亲沉思了一会儿,说:放心吧,他不敢!
医生很快就回来了,拿来了几盒药,还有一根大针管子,粗细和胳膊差不多,把那些药一支一支抽进针管子,从胳膊的静脉慢慢推进去。
我的病很快就好了。
直到八十年代,母亲说起“文革”那段岁月,还是眼泪汪汪的,说那几个造反派头头的名子,让我们记住。但我没听到父亲说过什么事,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全国都这样,谁也免不了,不是哪一个人的事。过去的就过去了。
在柏城的那些年,父亲经常去生产队参加劳动,吃住在生产队里,也与不少乡亲建立了感情。多年以后,父亲去集市买个菜什么的,时常遇上认识他的乡亲,会亲热地说上半天话。
宽容、宽厚、平和,是父亲一生待人处事的特点。
记忆中父亲的点点滴滴——父亲逝世百日祭
2008年父亲七十六周岁寿筵
1971年2月,父亲调任高密县卫生局局长,我们家又搬回了县城。
在七十年代,父亲先后担任过县委办公室副主任、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康庄公社党委书记,1979年2月,父亲回归了刚参加工作时的本行,担任了县人民银行行长。1980年10月设立农业银行,父亲成为农行高密县支行首任行长,一直到1987年调任市分行工作。
七十年代,父亲工作岗位变动多,还时常担任一些阶段性工作任务,像农业学大寨工作队了、包村工作组了等等,工作繁忙,经常不着家。
或许因为在家少的缘故,父亲极少管教我们,犯了错,至多瞪你两眼,教训几句,不会动手。在我的记忆中,父亲只踢过我一脚。那是十来岁的时候,与宿舍院一个大我两岁的女孩子争吵,围了很多孩子看热闹。父亲下班回家看到这个情景,踢了我一脚,把我拖进了家门。
母亲管教我们的时候,父亲常常笑哈哈地打圆场。很多时候,母亲放下我们,把气洒到了父亲身上。
我上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因为是从公社的小学转学的,课程进度不一样,加上人生地不熟的,学习成绩很一般。那时候虽然考试不严格,但每个学期都有个鉴定表,有考试成绩、思想表现等内容,也要求家长签名写意见。母亲没正式读过书,识的字都是参加工作后学的,家长意见自然要由父亲来写。每当我忐忑不安地把鉴定表交给父亲,父亲会沉下脸来,说几句不痛不痒的话:你这样怎么能行?你得努力!然后从上衣口袋里拔出插在那里的钢笔,认真地写上几行字,必定会有“让我们携手努力教育好孩子”这样的话。“携手”的携字,我就是从父亲给我填写的意见认识的。
七十年代,生活还是很困难。那时,父亲每月工资是五十多块钱,母亲工资是三十多块钱,两人加起来不到九十块钱。这些钱对我们这个五口之家来说,温饱没有问题。俗话说:半大小子吃死老子。那时我和姐姐正处在长身体的时候,特别能吃,定量供应的粮食根本不够吃,需要到集市上额外买粮。加上要接济一下老家的大爷大姑,老家也常有人来我们家长住,花销就大了,日子过得很紧巴。
国家定量供应的粮食,细粮粗粮有比例,细粮也就是面粉30%,粗粮主要是玉米面70%。细粮要留着逢年过节吃,招待客人吃,平时就是吃玉米面窝窝头。
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工作最辛苦。每次父亲下乡回来,母亲就吩咐我们去伙房买两个馒头给父亲吃。弟弟在幼儿园是长托,平时就父母、姐姐和我四个人在家吃饭。我和姐姐吃着窝窝头,眼睛不由自主地会瞟到饭篓里的馒头上,即便已经吃完了,也不离饭桌。我们知道,父亲不会把两个馒头都吃了,会分一块给我们吃。如果父亲吃饭时喝点酒,会吃一个馒头,把另一个馒头掰开,分给我和姐姐。不喝酒的时候,父亲会吃一个半馒头,把一半的一半再分给我们。
那个时候,我特别希望父亲能喝点酒。
在生活上,父亲唯一的嗜好就是喝酒。听父亲说,老家过年的时候,都会自己酿地瓜酒,大人喝酒,孩子也跟着泯两口,一来二去就会喝酒了。父亲喜欢喝酒,不是天天喝、顿顿喝,平时只在感到特别疲倦的时候喝一点,解解乏。父亲想喝点酒的时候,都是我去商店打酒,拿着个葡萄糖瓶子,打那种用地瓜干酿的散酒。打上半斤,父亲能喝两三次。
除了喝酒这点嗜好,父亲对生活没有什么要求,什么都能吃,什么都吃得下。平时父亲喝点儿酒的时候,也没有可能多做什么菜,除了大锅菜,能再炒两个鸡蛋,就算丰盛了。父亲喝酒,我们吃饭,常常是父亲喝完酒再吃饭时,已经没有菜了。父亲就咸菜吃大蒜,边吃边说大蒜真香,越嚼越香。
在以后的岁月里,父亲依然吃大蒜,我却再没听他说过大蒜香。
有一件事我印象十分深刻。那是1977年秋天的一个晚上,父亲从乡下骑车回家,没吃饭。家里的饭,只有窝窝头,菜是什么也没有,也没有鸡蛋了。母亲思忖了一下,把一个地瓜削了皮,切成丝,给父亲炒了炒。父亲吃得津津有味,竟然没吃出炒的是地瓜,还以为吃的是土豆丝。
父亲就是这样一个人,能吃苦,对生活的要求很俭朴。
记忆中父亲的点点滴滴——父亲逝世百日祭
2009年父亲七十七岁寿筵
1985年,我到潍坊工作。1987年11月,父亲调农行潍坊市分行任副行长,主持工作。1988年12月任行长、党委书记。1993年8月,父亲六十一周岁时离休。
父亲到市行工作以后,我最深的感受是,整天忙着回家做饭,让我的厨艺长进了不少。
我从上初中就开始做饭了,上高中以后,父亲在家招待亲朋好友,就逐渐由我当主厨了。再以后,我的一位朋友,曾在饭店学过厨师,家里来客人,请他帮忙做菜,把我解脱了出来。父亲调潍坊以后,我就重新上阵主厨了。
亲朋好友来了,父亲会领回家吃饭;来找父亲办公务的,也领回家吃饭,不让公家接待。实际上,市行有食堂,但父亲一定要领到家里吃。
常常是父亲或母亲给我打电话:谁谁谁来了,你回家做饭吧。
接到电话,我就早下班一会儿,骑自行车走民生街,当时民生街叫民主街,是潍坊市最早的食品市场。在民主街买上些生的熟的,回家和母亲一起忙活。
虽说是在家里吃饭,也得有凉盘热菜。记得有一次实在凑不齐凉盘了,灵机一动,把大头菜过水用辣椒油拌了,白里透红,都说好吃。
我结婚的时候,父亲还在高密工作,请我那位朋友当厨师,在家里请了几桌客。九十年代初弟弟结婚的时候,在酒店举办婚礼、婚宴已经比较普遍。那年的五、一节前,父亲说去县市检查一下麦收资金准备情况,转了一圈回了高密,给弟弟把婚礼办了,还是在家里办的,还是请我那位朋友当厨师在家里请了几桌客。五、一节后父亲回市行,分发喜糖、喜烟,大家才知道行长的儿子结了婚。
房改时我们要买房子,父母资助了我们一下,钱不多。母亲说:按说应该多给你们些,别看你爸爸干着这么个事,这个找那个求的,咱家真没钱。父亲说:这不都很好,没有哪个饿着冻着。
记忆中父亲的点点滴滴——父亲逝世百日祭
2010年春节二老合影
父亲不是善于表达自己情感的人,他的亲情和疼爱更多地用行动表现出来。
在家里吃饭,我们都不敢表现出对某种食物的喜欢,如果让父亲发现你特别愿意吃什么,他会经常把这种食品买回来。
有一次在家吃饭,我说小时候不吃猪肝,大了以后却喜欢吃了。这话让父亲听到了,那一段时间,只要我周末回家吃饭,饭桌上必定有猪肝。直到我说吃够了,对饭桌上的猪肝不动一筷子,虽然这么做有点伤父亲的心,但这办法有效,父亲不再买猪肝了。
网上曾经吐槽过五仁月饼,称为最难吃的月饼,我却独爱五仁月饼,对别的月饼不感兴趣。每年中秋节,父亲都会特意去买回几个五仁月饼。有一年我在济南参加一个培训班,没在家过中秋节。从济南回来,去父母那里吃饭,父亲把一个盘子放到了我面前,说:给你留的。盘子里是个大五仁月饼。(参见《透着父爱母爱的五仁月饼 》)
前几年阿慧同志(媳妇)去了青岛工作,父母三天两头打电话让我过去吃饭,即便包个水饺吃个包子,也非得让我过去吃,不去还不高兴。如果我有事没去,会给我留着,或者让弟弟、弟媳给我送些过来。其实,我倒是很习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生活,再说,现在解决吃饭问题太简单,顺路去趟超市,想吃什么都有,只是不会有家的味道。
有一次我感冒了,略微有点发烧,不想动弹,周末的中午没过去吃饭。下午,母亲包了些水饺。那天恰好弟弟、弟媳都没回家,下出来后,父亲打车给我送过来。父亲出门前给我打电话,说要给我送饺子,我坚决不让,百般劝阻,父亲还是来了。我下楼接过饺子,还冲父亲发火。我想的是,我又不是什么大病,也不是真的活动不了,想吃什么,可以叫外卖,可以去离家二三百米的银座商城,根本没有必要让八十岁的老人送饺子吃,送过来,很是承受不起。但我忽略了父母对儿子那份关爱和牵挂,饺子不算什么,包了儿子吃了,他们会感到尽了心意。
这件事,我想起来就感到内疚,不该冲父亲发火,真是辜负了二老的一片心意。
父亲对子女是这样,对孙辈更是疼爱有加。
姐姐有女儿的时候,我们家还在高密,父亲负责给外孙女拿奶。八十年代初,还没有养奶牛的,小孩子喝奶都是冲奶粉,但大家都认为鲜牛奶营养价值高。高密只有一个地方养着几头奶牛,是飞机场的场站,产的牛奶供应飞行员,少量卖给外面。机场场站距我们家十几里路,只要不去外地出差,父亲天天早晨骑着自行车去给外孙女拿奶,几年时间风雨无阻。
我儿子大龙小时候最喜欢的玩具是汽车,父亲到外地出差,总要买回玩具汽车来。有一年父亲因公去美国,给孙子买回了两种玩具汽车,一个电动的,一盒很小巧的,装有十多个汽车模型,花了几十美元,贵得吓人。只是后来发现,那盒汽车模型,产地是中国,父亲不远万里又把它买回了原产地。
弟弟一家一直和父母住在一起,弟弟的儿子小龙很是聪明乖巧,更得爷爷奶奶疼爱。周末或是放假,小龙晚上不睡早晨不起。半上午的时候,爷爷会去敲小龙的房间门,问:想吃什么?然后出门,拖着不太利索的腿去孙子买回来。
大龙去天津上大学,天津的天气状况成了父母最关心的,每天看天气预报都要看看天津,特别是父亲,吃着饭,到了播天气预报的时间,也要放下碗筷去看天气预报。看了,还要把天津与潍坊对比一下,是冷是热。以后,小龙到沈阳读大学,沈阳的天气状况又成了二老最关注的。冬天,沈阳要比地处山东半岛的潍坊冷很多,天气一有变化,就担心小孙子冻着,打电话叮嘱是少不了的。(参见《天津的天气怎样?》)
记忆中父亲的点点滴滴——父亲逝世百日祭
2011年父亲七十九岁寿筵
1989年夏天,父亲滑倒左小腿骨折,住院期间查出了糖尿病。1995年得过一次中风,因为治疗及时,对肢体功能的影响很轻微。总的来说,在离休后的二十多年里,父亲的身体一直比较好。父亲比较胖,查出糖尿病以后,医生让父亲减体重,每天至少要走上十里路。父亲一直坚持走路,也慢慢瘦了一些。随着年事增高,腿脚不太灵便了,活动少了,父亲又慢慢胖了。
病魔是悄然而至的。
2013年3月中旬停止供暖以后,父亲常说感到冷。那一年的早春确实寒冷,供暖时我晚上盖一个棉被就行了,停暖后盖两个被子依然冷。所以父亲说冷的时候,我们都没在意,说有空调,冷就开。后来父亲出现了感冒症状,发低烧,开始去医院诊治。
从潍坊市人民医院看到山东省立医院,没有找到病因。到了五月份,父亲发烧症状越发严重,在潍坊市中医院做了全面检查,强化CT检查发现了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六月份,去山东肿瘤医院做了CT引导下的穿刺,进行病理检查,结论很残酷:转移性血管瘤样癌。
七月,在父亲过了八十一岁生日的第三天,我和弟弟陪着父亲去北京,住进了301医院,也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的病理结论是转移性低分化腺癌。专家会诊后,认为需要进一步做病理会诊,介绍去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北京肿瘤医院)做病理,他们给出的结论是:转移性血管肉瘤,多发淋巴转移。
血管肉瘤是一种比较少见的恶性肿瘤,直到今天,我都不能准确描述这是种什么病。
在301医院做PET-CT(派特CT)检查,没有找到原发病灶。专家说,大约有8%一10%的肿瘤患者找不到原发病灶。
血管肉瘤对放化疗都不敏感。301医院的内科专家会诊,给出的方案是保守治疗,以提高免疫力为主。外科专家会诊,给出的方案是做伽玛刀清理。海军总医院设有伽玛刀治疗中心,我带着片子去进行了咨询,预约了九月份的住院床位。
七月底,父亲从301出院返回潍坊,用301医院内科专家的方案,吃药治疗,但没有效果。这期间,父亲发烧愈来越严重,有时候能烧到38.5度,必须用上退烧药才能把体温降下来,第二天体温又会升上去。这段时间,父亲备受折磨,消瘦很快。
八月,通过朋友介绍,我又带着父亲的诊病资料去了北京,找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专家会诊。
八月下旬,父新开始在潍坊市中医院进行小剂量化疗,配合中药治疗,非常有效。从这时起一直到去世,父亲没有再受到发烧的折磨。从这时起一直到2014年10月病情恶化住院前,父亲起居饮食都正常,保持了较好的生活质量。
去年10月,父亲发生震颤,就是四肢抽搐。入住市人民医院,未查出原因。11月份入住中医院,病情进展很快,体质迅速衰弱。刚入院时还能下床活动,不久就没有力气下床了。
在医生的精心治疗下,更是在父亲自己的坚持下,父亲回家过了他最后一个年,也让我们全家人过了最后一个完整的春节。
父亲去世前十天的晚上,发生了一次严重抽搐,神智不清,医院下了病重(病危)通知。到了早晨,父亲又恢复过来。我对清醒了的父亲说:爸,不要紧,您没什么事儿。父亲听了,看着我,没有说话。我去找医生商量治疗方案,回来后护工告诉我,我出病房后,父亲流泪了,说:看来我不行了。
父亲从没有因为疾病当着我们的面掉过泪。
我们一直没告诉父母真实的病情,从301出院时,让医生出具了一个假的出院证明,写的是结节病。最初,父亲是相信的,后来父亲是不是还相信,我不知道,但父亲从没问过我自己的病情。
我曾经奢望父亲能够熬到过了八十三周岁生日,医生都摇头说不可能。
正月的最后一天,父亲走了。
在父亲患病后的治疗上,我们没有什么遗憾,因为我们已经尽了最大努力让父亲得到了最好的治疗。以后我会再写篇文章,记述父亲治疗的过程,感谢那些医生护士。
记忆中父亲的点点滴滴——父亲逝世百日祭
日,二老钻石婚
记忆中父亲的点点滴滴——父亲逝世百日祭
2014年春节,二老与两个孙子在家中合影
记忆中父亲的点点滴滴——父亲逝世百日祭
日,父亲八十二岁寿筵,他老人家的最后一个生日
今年的端午节与父亲节紧挨着。父亲节、母亲节都是洋节,过去我们家很少特意过,记着了就回家陪着吃顿饭,忘了也就过去了。但今年,我想忽略父亲节,却不时想到父亲节;我刻意想忘记父亲节,它却以与端午节紧挨着的方式提示着我,让我心酸不已。
在这个世界上,我已经没有了能给他过父亲节的人。
爸,我们会好好生活,照顾好妈妈。
爸,保佑我们全家人平安。
爸,您老人家安息吧。
【上篇】【下篇】
您可能还会对这些文章感兴趣!
您必须才能发表留言!
推荐纪念馆
1989 - 2010
同分类最新文章→ 我前几天检查血常规,葡萄糖高了0,9.请
我前几天检查血常规,葡萄糖高了0,9.请
健康咨询描述:
我前几天检查血常规,葡萄糖高了0,9.请问,是糖尿病吗我是前几天体检查出来的,当时医院,健康一般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去年体检的都很好的,没有遗传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想知道葡萄糖高了,就是糖尿病吗
其他类似问题
医生回复区
擅长: 心脑血管及呼吸消化疾病,对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
帮助网友:9307称赞:995
&&&&&&病情分析:&&&&&&你好,根据你说的情况看,只要空腹血糖没有超过7.0,就不能诊断糖尿病的,这是基本标准。&&&&&&指导意见:&&&&&&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两次空腹血糖超过7.0才能确诊的,你说的情况还不是糖尿病,但是属于血糖增高,胰岛素功能下降,建议注意饮食,定期复查
擅长: 神经内科,外科,妇科
帮助网友:10733称赞:715
&&&&&&病情分析:&&&&&&你好,糖尿病的诊断就是根据血糖来诊断的,一般空腹超过7,餐后或者是随机检查超过11.1就可以考虑糖尿病。&&&&&&指导意见:&&&&&&根据你的检查结果应该还不到诊断糖尿病的标准,需要排除近期饮食的原因导致血糖高的可能,所以一般检查出异常的话需要复查,或者是在做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查。
擅长: 心血管、肾病、糖尿病
帮助网友:13157称赞:1400
&&&&&&病情分析:&&&&&&你好,这种情况不一定是糖尿病,可能是糖耐量减低。&&&&&&指导意见:&&&&&&建议,检查糖耐量试验明确是否是糖尿病,现在就要开始注意饮食了,适当活动,可以少量吃水果在两餐之间。
&&&&&&以上是对“我前几天检查血常规,葡萄糖高了0,9.请”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疾病百科| 糖尿病
挂号科室:内科-内分泌科
温馨提示:要根据自身体重定制合理的饮食计划,选择低血糖生成的食物。运动时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使身体逐步适应,并在运动过程中逐步提高运动能力。
&&&&& 糖尿病(diabetes)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
好发人群:中老年尤其是50岁以上人群
是否医保:医保疾病
常见症状: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消瘦、乏力、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饮食疗法、运动治疗、心理治疗
参考价格:3.6
参考价格:10
参考价格:16
您可能关注的问题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本品用于2型糖尿病。...
参考价格:¥25.8
适用于单用饮食控制疗效不满意的轻、中度Ⅱ型糖尿病...
参考价格:¥25
下载APP,免费快速问医生→ 我的葡萄糖高,检查了6.69空腹
我的葡萄糖高,检查了6.69空腹
健康咨询描述:
这个值算是糖尿病吗?这种情况正常吗?是不是需要治疗,麻烦您了医生
其他类似问题
医生回复区
丁浩医生会员
帮助网友:45339称赞:609
&&&&&&病情分析:&&&&&&你好,考虑与血糖有关,可以选用优降糖或者瑞罗宁进行治疗&&&&&&指导意见:&&&&&&少吃甜食,多运动,定餐定量。可以多吃黄瓜,西红柿,黄豆,绿豆等。多注意休息
王冠兴医生会员
帮助网友:8443称赞:176
&&&&&&病情分析:&&&&&&你好,根据你提供的信息,如果只有一次的话是不能确诊的,需要连续测量才能确诊。&&&&&&指导意见:&&&&&&对于这种情况建议你到医院做个血糖5次检测,明确诊断,要从饮食和运动上注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宜吃的水果苹果,逐步增强自身调控能力,缓解引起的各种并发症
擅长: 高血压,心律失常,冠心病,糖尿病
帮助网友:37022称赞:3582
&&&&&&病情分析:&&&&&&当空腹血糖超过7.0mmol/L,随机血糖高于11.1mmol/L,才可以诊断为糖尿病,你的血糖偏高,但是还不能诊断为糖尿病。&&&&&&指导意见:&&&&&&建议做餐后血糖或糖耐量试验检查,目前不能诊断为糖尿病,所以也不需要使用药物治疗。但是毕竟血糖已经高于正常,所以应该注意饮食控制、运动锻炼等措施,并定期复查血糖。
&&&&&&以上是对“我的葡萄糖高,检查了6.69空腹”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擅长: 糖尿病,甲状腺疾病
帮助网友:6517称赞:98
&&&&&&病情分析:&&&&&&你这个不要根据一次血糖就判断,还要再测一下餐后,一天最好多测几次&&&&&&指导意见:&&&&&&你这个可能就只是糖代量异常,最好做一个糖耐量实验,检查完了再说,不要轻易服用药物
擅长: 擅长心血管疾病,心率不齐,冠心病。
帮助网友:80称赞:2
&&&&&&病情分析:&&&&&&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引起的以血中葡萄糖水平长期增高为基本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正常空腹血糖值3.8-6.1mmol/L.单纯一次的空腹血糖不能诊断为糖尿病,但也不能排除糖尿病。&&&&&&指导意见:&&&&&&糖尿病的确诊1:糖尿病的症状(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轻)随机血糖大于或等于11.1mmol/L;2: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7.0mmol/L;3:餐后两小时血糖大于或等于11.1mmol/L.
帮助网友:12031称赞:2
&&&&&&你好,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空腹血糖超过7.0或者餐后两小时血糖超过11.1,连续两次测量结果一致就可以诊断为糖尿病了。一旦确诊糖尿病了,可以先通过运动和饮食来控制血糖,如果控制不住就需要服用降糖药物或者注射胰岛素,而且要长期规律服用。平时建议服用琦肽菜籽低聚肽,诱导低活性胰岛素恢复有活性的空间结构,激活胰岛素,增强对胰岛素受体的亲和性,使葡萄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注意劳逸结合,保持足够的睡眠,参加力所能及的工作、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注意饮食调节,以低糖、低动物脂肪饮食为宜,并避免进富含胆固醇的食物。
帮助网友:11113称赞:2
&&&&&&您好,正常人空腹血糖是不会很高的。而餐后血糖升高是正常的,空腹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7.0或者是126毫克这个标准,如果你没有超过这个值,你不要担心,平时建议服用琦肽菜籽低聚肽,诱导低活性胰岛素恢复有活性的空间结构,激活胰岛素,增强对胰岛素受体的亲和性,使葡萄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
&&&&&&以上是对“我的葡萄糖高,检查了6.69空腹”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疾病百科| 糖尿病
挂号科室:内科-内分泌科
温馨提示:要根据自身体重定制合理的饮食计划,选择低血糖生成的食物。运动时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使身体逐步适应,并在运动过程中逐步提高运动能力。
&&&&& 糖尿病(diabetes)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
好发人群:中老年尤其是50岁以上人群
是否医保:医保疾病
常见症状: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消瘦、乏力、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饮食疗法、运动治疗、心理治疗
参考价格:3.6
参考价格:10
参考价格:16
您可能关注的问题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本品用于2型糖尿病。...
参考价格:¥25.8
适用于单用饮食控制疗效不满意的轻、中度Ⅱ型糖尿病...
参考价格:¥25
下载APP,免费快速问医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空腹葡萄糖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