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期手术前禁食病人麻醉前儿童禁食几小时

骨科择期手术病人术前禁食禁饮时间分析
1946年Mendelson报道,采用全身麻醉的妇科手术病人中,呼吸道误吸的发生率较高。此后的动物实验也发现,误吸的程度随着胃内容物的增加以及胃液pH值的降低而加重[1]。因此,几十年来禁食禁饮成为术前准备的常规手段,并形成了医生、护士必须严格遵守的制度。然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现代麻醉技术条件下,发生呼吸道误吸的机会极小[1]。术前过长时间的禁食禁饮会导致众多的不良反应,如口渴、饥饿、头痛、焦虑、脱水、低血容量、低血糖等。研究还表明,胃液含量及pH值和禁食禁饮时间长短没有明显联系[2]。基于这些研究成果,1999年美国麻醉师协会(ASA)修订了术前禁食指南,提出一个较为宽松的方案,建议术前8 h禁食固体食物,2 h禁饮清流质[3]。在我国,许多医院仍然执行传统的禁食禁饮方案,即常规术前12 h禁食、4 h禁饮,或术前晚午夜开始停止进食、饮水。大多数病人术前禁食禁饮时间不但长于ASA推荐的方案,也长于传统方案所要求的时间。为了...&
(本文共3页)
权威出处:
择期手术成年病人术前禁食 8h、禁饮 4h作为预防术中反流误吸的重要措施[1],已沿用数十年。但在实际工作中 ,病人禁食、禁饮时间普遍偏长。禁食禁饮时间过长 ,导致病人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 ,直接影响麻醉手术的安全性及病人术前的舒适度 ,甚至使手术延期。 2 0 0 2年 1~ 12月 ,我院对19 6例择期手术成年病人进行术前禁食、禁饮相关问题的问卷调查 ,以了解目前择期手术病人实际禁食、禁饮的时间间隔及禁食、禁饮时间过长对病人造成的不良影响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调查手术病人 196例 ,收回问卷 196份 ,问卷有效率 10 0 %。其中男 99例 ,女 97例 ,年龄 18~ 82岁 ,平均年龄 (50± 18)岁。其中包括神经外科、骨科、妇科、整形外科手术的病人 ,所有病人均意识清楚 ,能听懂广州话或普通话 ,能正确理解并回答问题。1.2 方法。调查问卷自行设计 ,复查信度 0 .8,内容包括 :...&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传统术前禁食、禁饮的目的是减少胃内容量,减少其反流及导致误吸的可能性。但近年研究表明[1],缩短限制饮食时间并不增加胃内食物反流及误吸的危险性,相反术前禁食禁饮时间过长,不利于病人对手术的耐受和康复[2]。为了解妇科医护人员(包括进修人员)对择期手术病人术前禁食禁饮的认知状况,进一步规范现有的术前健康教育内容,对37名医护人员进行了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2006年11月在妇科工作的医生和护士共37人,年龄23岁~65岁;其中医生18人,护士19人;文化程度均为大专以上学历,工龄≥3年(进修人员从在工作地持有医师执照时算起)。1.2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由专人对妇科医护人员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术前是否做饮食指导,饮食指导是谁的职责,是否告知病人具体手术时间,是否告知病人术前禁食禁饮的目的,指导病人术前何时禁食禁饮,病人禁食禁饮时间过长是否会影响疾病的预后,接台手术不能按预期进行时是否会重新做饮食指导或者补液等...&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择期手术成年病人术前禁食8小时、禁饮4小时为预防术中反流误吸的重要措施[1],已沿用了多年。但在实际工作中,病人禁食、禁饮时间普遍偏长。禁食、禁饮时间过长,导致病人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直接影响麻醉手术的安全性及病人术前的舒适度,不利于病人对手术的耐受和康复。2003年6月~2004年6月我科对106例择期手术成年病人进行术前禁食、禁饮相关问题的临床调查,以了解目前择期手术病人实际禁食、禁饮的时间及时间过长造成的不良影响。1对象与方法1.1对象调查手术病人106例,其中男56例,女50例,年龄18~78岁,平均年龄(47±2)岁。其中包括普外,神经外科,骨科手术的病人,所有病人均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能正确理解并回答问题。根据医嘱护士于术前晚告知病人,午夜后不再进食,进饮。1.2调查方法采用面对面的访谈,调查者按照已经设计好的调查表,对每位病人进行询问,并记录。访谈时间选择在术后,而不是在术前,因为术前特别是术晨,病人不但要接受...&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择期手术患儿术前要求禁食4~8 h、禁饮4 h,作为预防术中反流误吸的措施已沿用了数十年[1]。但在实际工作中,患儿术前禁食禁饮时间普遍过长,导致患儿一系列不良反应发生及家长的焦虑和不满。有文献报道,过度延长术前禁食禁饮时间会导致机体舒适度改变,禁水对舒适的影响更为明显[2]。为分析择期手术患儿术前禁食禁饮时间过长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200例择期手术患儿禁食禁饮时间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5年9月-2006年9月在我院住院的择期手术患儿354例,其中4分家长90例,占45.0%。3讨论3.1患儿术前实际禁食禁饮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医嘱要求患儿术前禁食4~8 h、禁饮4 h。本组患儿均存在术前禁食禁饮时间过长的情况,而且禁食禁饮没有区别开来,时间无明显差异。4分。结论目前择期手...&
(本文共3页)
权威出处:
择期手术术前禁食禁饮手术准备过程必不可少常规手段,是预防手术过程中易产生的反流误吸的重要手段。在我国,许多医院仍沿用1946年Mendelson提出的禁食禁饮时间标准,即术前12h禁食,4h禁饮或术前晚午夜开始停止进食、饮水。但在实际工作中,禁食禁饮的时间常常过长,造成患者术前诸多不适反应。本研究旨在分析我院骨科择期手术患者术前禁食禁饮现状,减少病人术前不适,为临床医生提出避免患者禁食禁饮时间过长的合理对策。1资料和方法1.1调查对象选取我院骨科2009年3月~2010年3月入院择期手术患者共计132例。排除合并患有心力衰竭,心率失常,糖尿病以及胃肠道疾病患者,排除术前口服用药患者。其中男性73例,女性59例。年龄为17~72岁。麻醉方式分别为椎管内麻醉69例,全身麻醉42例,神经阻滞麻醉21例。1.2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该132例患者于术后3天进行调查。调查项目包括:姓名;性别;手术名称;麻醉方式;医生要求禁食、禁饮时间;...&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6613
订购咨询:800-810-6613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择期手术病人麻醉前儿童禁食几小时_百度知道
择期手术病人麻醉前儿童禁食几小时
统一的要求禁食六小时,清水四小时;不是说这个要求苛刻,确实是我在平时的手术过程中遇到过喝奶四五个小时后,全麻术毕病人吐出奶来,非常危险。所以,为了病人的安全考虑,我们一律要求禁饮食六小时!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6个月以下的,禁食(奶)4小时,禁清水2小时。6~36个月,禁食(奶)6小时,禁清水3小时。36个月以上,禁食(奶)6小时,禁清水4小时。
麻醉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择期手术病人的禁食准则--《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1991年05期
择期手术病人的禁食准则
【摘要】:正 早在1833年,Beaument直接观察胃瘘,证实固体食物转变成半流及食糜通过幽门需5小时,而不含残渣的饮料则迅速被排空。1858年,Snow也指出术前2~3小时病人可饮清水,仅常规午夜之后才禁食。近年已证实禁水超过2小时之后的禁食时对胃液量和pH并无影响。延长禁食禁水时间并不改善胃液情况。无病理因素时,摄入液体可加快胃排空。因为固体食物、脂肪和高渗压液体影响胃排空时间,而且变化不定。所以手术当天不应进食,仅给饮水即可。饮用含CO_2气体的饮料,
【关键词】:
【正文快照】:
早在1833年,Beaument直接观察胃窟,证实固体食物转变成半流及食糜通过幽门需5小时,而不含残渣的饮料则迅速被排空。1858年,Snow也指出术前2~3小时病人可饮清水,仅常规午夜之后才禁食。 近年已证实禁水超过2小时之后的禁食时对胃液量和pH并无影响.延长禁食禁水时间并不改善胃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胡启邦;[J];中国医刊;1980年08期
姬文超;马云林;;[J];锦州医学院学报;1980年01期
方静芬;;[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1980年03期
马化锋;郑康宁;田泽高;肖复森;郭在其;;[J];泸州医学院学报;1980年03期
辜瑞学;;[J];安徽医学;1981年02期
漆畹生;万曙光;叶静文;葛日萍;;[J];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1981年01期
刘德功;;[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1981年03期
卢建三;姚春芳;;[J];云南医药;1981年01期
张不因;付彦华;;[J];临床医学;1981年01期
陈富益;[J];安徽医学;198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高伟;李素云;程建新;;[A];中国营养学会第六届临床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7年
陈家礼;陈道志;郭道心;;[A];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成立暨第一届世界针灸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选编[C];1987年
李雅慧;贾汝梅;王景顺;李志增;王树峰;马维;谷保军;吴卫中;吕海涛;;[A];中国营养学会第八届临床营养学术会议暨第三届营养与肿瘤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1年
钟华;樊志红;;[A];全国重症监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王玮;李勇;杨羽中;;[A];中华医学会第10届全国胰腺外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梁继文;;[A];中华医学会第10届全国胰腺外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于彦居;霍树辉;柳国良;侯振江;;[A];中国输血协会第三届输血大会论文专辑[C];2004年
方捷;邓安梅;周晔;卢芳;陈波;;[A];中国输血协会第三届输血大会论文专辑[C];2004年
毛德旺;;[A];2005年浙江省放射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闫琰;张世君;赵凤娥;;[A];全国外科、神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N];广东科技报;2000年
忻贤云(作者为上海国宾医疗中心妇科主任);[N];文汇报;2002年
李忠;[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2年
贾君;[N];中国质量报;2003年
文宇;[N];健康报;2003年
本报特约记者张献怀;[N];健康时报;2003年
贾君;[N];市场报;2003年
邵娟;[N];卫生与生活报;2003年
李鹏;[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3年
徐青松;[N];健康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靖;[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培敏;[D];苏州大学;2003年
魏青;[D];天津医科大学;2004年
黄顺根;[D];苏州大学;2004年
陈风;[D];苏州大学;2004年
苏波;[D];第二军医大学;2003年
王江;[D];新疆医科大学;2004年
许永广;[D];山东大学;2005年
雷垣生;[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武炜;[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孙丽娜;[D];河北医科大学;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麻醉前评估与决策常见问题辨析
1、麻醉手术前评估是麻醉医师的专业范畴吗?
是的。麻醉学是一个二级学科,它不再是指单纯临床手术的麻醉,二是相关整个围术期病人的安危与生活质量。一个好的麻醉医师熟谙病人整个围术期可能出现的病理生理变化,了解麻醉与手术对病人各系统、器官的影响,并且熟知病人的病情和伴随疾病可能给麻醉与手术带来哪些风险,以及采取哪些手段和措施能降低或避免这种风险。但所有这些都是依赖科学、正确的麻醉手术前评估结果才能做到的。因此,麻醉手术前评估是麻醉医师的专业范畴,评估的正确与否以及有效性与麻醉医师的临床技能密切相关。
2、应该怎样作出择期手术是否实施的最后决策?
按照循证医学的要求和方法进行决策分析,择期手术是否实施的最后决策应该是所有决策分析后的最佳选择,决策分析后的决策虽然并非一定就是最佳决策,但永远优于随意决策。最佳决策采用的依据应该是当前的最佳证据而不是最佳经验;自我医疗能力的评估的结果应该是胜任而不是去尝试;最大程度的迎合病人的价值观而不是完全遵循病人方的意愿。
3、麻醉有无禁忌症?
这个问题至今仍存在许多争论。由于出发点不同,在麻醉绝对禁忌和相对禁忌方面有不同观点。如果从循证医学的观点出发,这里有一个相对概率的问题。有人提出,只有外科医生做不了的手术,没有麻醉医师做不了的麻醉,广义上讲这没什么错误,因为不论多么复杂的临床问题,又要认真做好麻醉前评估和准备,完善的麻醉决策和人员物质配备,所有的麻醉问题理论上可能都有解决的方法。但这里存在一个尽善尽美的问题,谁又能真正做到尽善尽美呢?俗语说得好“没那个金刚钻,不揽那个瓷器活”。一个复杂的临床问题,对你可能不是禁忌症,而对他或她就是禁忌症;对这个医院不是禁忌症,对那家医院就是禁忌症。如果按照循证医学进行决策分析,麻醉手术后病人的生存时间为11个月,不进行手术(保守治疗)的存活时间为18个月,那么前者就是禁忌症。因此,笔者认同“麻醉相对无禁忌”的提法,最终还是应该遵循循证医学的思想,有最好的就不用好的,有好的就不用一般的,即所谓最佳证据的思维方法来解决临床麻醉问题。
4、术前禁饮、禁食应该多长时间?
近年来,术前禁食12小时的传统观念已经改变,应为这种方式不能确保胃部排空,而且可能造成患者不必要的脱水和应激状态。目前成人患者无误吸危险因素的指标为:禁食固体食物至少8小时;数前2小时禁饮;麻醉前1-2小时服用口服术前药物。
常用的小儿禁食标准:
ġ6个月内的新生儿术前2小时禁饮;
ġ6个月内的新生儿术前4小时禁食固体食物,包括牛奶;36个月至3岁的婴儿为6小时,3岁以上的儿童为8小时;
对特殊病人,如有活动性返流和做胃肠道手术的病人,更严格的限制是必要的。
5、哪一类患者有较高的误吸危险?
高危患者一般伴有以下情况:不同程度的消化道梗阻;胃食管返流;糖尿病(胃轻瘫);术前进食固体食物;腹膨隆(肥胖、腹水);意识障碍或近期使用阿片类药物(降低胃排空)。除此之外,鼻咽腔或上消化道出血、气道损伤和急诊手术患者也属于误吸高危。
急诊剖宫产孕妇是多种危险因素并存的典型范例:饱胃、胃食管返流、腹膨隆、妊娠糖尿病和呼吸道不畅。导致无锡的典型情况有:呼吸道不畅的患者面罩通气引起胃膨胀;麻醉医师喉镜使用不熟练;麻醉深度不够和肌肉松弛。
6、肥胖患者对麻醉的特殊问题是什么?
肥胖的定义是超过预计标准体重20%。肥胖患者中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高,而且容易出现面罩通气和气管插管困难。功能残气量(FRC)减少,氧耗量及二氧化碳生成量增加,通气量减少,包括通气/血流比值失调、肺泡性低通气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这些改变可导致很快窒息。对于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则可能存在肺动脉高压伴或不伴右心功能不全。腹内压增加可造成膈疝和反流。因为胃液量较大、pH值较低,故误吸危险较高。许多常用药及麻醉药的药代动力学在肥胖患者可以改变。最后,对于肥胖患者施行区域性麻醉通常十分困难,且不易成功。
7、麻醉手术前评估中的哪些情况最容易导致麻醉方案的改变?
佛罗里达大学的一份调查中,根据麻醉手术前评估制定的麻醉计划中,20%发生改变(其中ASA&I-II级患者的更改率为15%)。最常见于胃返流、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哮喘和怀疑呼吸道不畅。以上说明,手术前一天必须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前评估。
8、术前怎样选择实验室检查项目?
术前检查应因人而宜,因特殊手术方案而宜。不加区分的笼统检查对发现潜在疾病毫无益处,而且容易造成负面效应,如增加额外花费及危险,增加内科医师的治疗风险。筛选分析发现,对疾病最重要的检查手段还在于病史和体检,对于无症状的中青年病人常规进行实验室检查,并无实际价值。许多资料显示,在健康人群中实行术前常规实验室检查,其异常检出率仅5%;而12项生化检测的完全正常概率只有54%。此外,对常规检查出的异常结果,在围术期麻醉处理和预后判断上并不能产生任何计量效果;相反,一项异常检测结果常会引出重复检查或一系列特殊检查,不仅增加病人体力和经济负担,也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是徒劳无益的。如果外科病人在1年内作过包括离子、血肌酐、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促凝血酶原时间等全血检查,且其值均属正常,则今次术前同样检查的异常率不会超过0.5%;如果以往的结果提示异常,则术前再做上列检查的异常率将超过20%。
当前认为,对于一个健康状态良好、无症状、年龄小于40岁、手术出血估计不多的男性病人,术前不必施行常规血液检查。只有在病史与体检提示存在疾病时,才有进行实验室检查的必要。
健康病人术前检验项目的建议:
ġ小于等于40岁:无(大手术前可作全血细胞计数)
ġ41-59岁:ECG、血肌酐、血糖(大手术前可作全血细胞计数);
ġ大于等于60岁:ECG、全血细胞计数、血肌酐、血糖。
9、哪些患者需要考虑心电图或胸片检查?
40岁以上的男人和50岁以上的女人,异常ECG需结合病史、体检和以前的ECG考虑,需进一步检查并请心脏科医师会诊。此外,既往有心血管疾病、肺部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糖尿病、放射治疗、洋地黄治疗、恶病质的患者也需进行ECG检查。对有上述疾病或病史,年龄超过65岁、吸烟、恶性肿瘤、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人,应作胸部X线检查。
10、择期手术患者可接受的最低红细胞比容(Hct)是多少?
Hct没有确定的最小值,而决定于临床症状。血红蛋白(Hb)或Hct仅仅是影响氧气运输的一个因素。ASA&I-II级的患者,术中失血量较少,容量补充充分,心血管系统稳定,则允许Hct降至18%。患者有系统性疾病但代偿良好(ASA&&&&III级),Hct最低为24%。而患者有冠状动脉疾病或者其他明显血管功能不全者,Hct应保持在30%以上。创伤及潜在多器官功能衰竭者,Hct应大于35%。
11、哪些患者应进行肺功能(PFT)检查?
应为PFT的敏感性相对较低且价格昂贵,故不建议作为吸烟或肺部疾病患者的常规检查。多数情况,病史、听诊和胸片对制定麻醉计划已经足够。对肺切除患者,PFT与通气/灌注肺扫描结合,有助于确定术前准备及预测树后转归。如果预计术后FEV1小于800毫升,则不宜行肺切除。严重阻塞性肺病进行肺功能检查,可帮助判断麻醉后苏醒或撤除麻醉呼吸机时间,但与肺功能受损程度无平行关系。PFT对于患有肺部疾病但须行上腹部手术或其他时间长、范围广的手术的患者有时有用,可用来调整术式或监测患者肺功能对术前治疗的反应。气量环形图有助于区分气道固定狭窄和胸腔内外可变性梗阻,对于麻醉处理有益。如为可变性胸腔内梗阻,神经肌肉阻滞药或正压通气均可加重梗阻。
12、什么时候需要其他科室专家进行术前会诊?
术前会诊分两类:
ġ诊断不清,需要明确诊断以利于麻醉处理;
ġ诊断明确,但需要进一步治疗以适应手术。
第一种情况,如50岁以上患者近来出现加重性胸痛,则请心脏专家会诊;
第二种情况,如患者有未控制的糖尿病、高血压、哮喘、甲亢等系统性疾病,则应请内科医师进一步治疗。
13、术前戒烟有哪些益处或不利?术前戒烟多长时间有效?
戒烟早期,有些患者痰量增加,还有些患者出现新的气道反应性疾病或原有症状加重。戒烟虽能降低动脉栓塞危险,但深静脉血栓危险有所增加,还可能出现尼古丁戒断相关的激动和焦虑症状。吸烟产生的CO降低氧供,尼古丁加快心率并导致外周血管收缩。停止吸烟12-24小时,CO和尼古丁水平降至正常;戒烟2-3天,支气管纤毛功能提高。但研究表明,只有戒烟6-8周以上,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才显著降低。
14、一个85岁的病人和一个58岁的病人患同样疾病,哪个麻醉风险更大?
从宏观角度讲,处于相同环境中年龄越大,麻醉与手术风险越大。但麻醉与手术的风险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比如,一个资深且经验丰富的麻醉医生给85岁病人实施麻醉和一个资历浅且麻醉经验匮乏的年轻医师给58岁病人实施麻醉,就病人本身而言,所要经历的麻醉风险那个更大?相同状况的病人在不同级别的医院所经历的麻醉与手术风险亦有不同。因此,麻醉手术风险的判定是相对的,应该从患者和医师本身角度出发,结合环境因素综合判断才是科学和客观的。
15、如何评估患者的凝血状态?基本实验室指标的最低要求是什么?
评估患者者的凝血状态,既往史最重要。麻醉医师应常规询问有无异常出血或瘀斑,影响出凝血的疾病及用药,出血家族史或既往手术有无异常出血。以上如有任何阳性发现,均应进一步询问有无鼻出血、血尿、黑便。这些信息可提示血“骞δ苁芩鸷/或血“迨量减少。血尿还可见于凝血系统”洹Q丽赋鲅见于早期牙龈疾病、尿毒症、血“寮跎僦ⅲ火霭叱L崾狙“骞δ芑蚴量异常、血管壁完整性受损;消化道出血见于早期出血性疾病、凝血障碍或纤溶系统异常。严重、致命性出血史,深部组织、肌肉或腹膜后间隙出血,特别是自发性皮下血肿或关节腔出血,通常为凝血因子缺乏。如止血后又自发出血,也提示凝血障碍。
基本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寮剖、出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保证外科手术顺利进行的最低血“寮剖为50&109/L,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最低活动度为20%-40%。但是,血“骞δ苁欠浅V匾的,一旦血“骞δ苌杂薪档停则可导致大出血。由此可知,患者既往在评估凝血状态尤其是血“骞δ苁笔鞘分重要的。
16、如何评估抗凝治疗及服用抗凝药物的病人?对椎管内麻醉的选择有何影响?
对以抗凝治疗患者,区域麻醉仅用于其利益/风险值远大于其他麻醉方式时。瓣膜置换术后患者,一旦终止抗凝治疗,将导致瓣膜血栓形成和/或血栓症,危及生命。因系,凝血时间监测极为重要,应保证既能防止病理性血栓形成又避免自发性出血。术前3-5天停服口服抗凝药,同时开始静脉肝素。椎管内麻醉前4-6小时停用肝素,术后1小时再继续使用,可防止硬膜外血肿。如果术中有出血倾向,则于术后12小时复用。除非术前有明确的出血或瘀斑,服用抗血“逡┪铮ò⑺蛊チ只蚱渌非甾体类抗炎药)患者均可以应用椎管内麻醉。
17、长期饮酒对麻醉有什么影响?术前评估包括哪些?
一项调查显示,美国大约有1800万嗜酒者,麻醉医师术前评估时常会遇到此类问题。酒精依赖症是一种多系统疾病,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对吸入性麻醉药和静脉诱导药有较高的耐受性。围术期因酒精戒断常常有癫痫发作或谵妄、抽搐。有些患者给与镇静催眠药后呈现兴奋状态。实施区域麻醉时还可能导致外周神经”洹P难管系统表现为高血压和酒精性心肌病(充血性心衰,心律失常,心脏抑制等)。消化系统表现为胃肠炎、消化道出血、肝炎、胰腺炎等。长期饮酒使肝代谢加快,增加局麻药、镇静药、镇痛药及某些肌松药的耐受性。而一旦出现肝功能受损,则出现药效增加、凝血障碍。代谢与营养异常包括低钠、低钾、低镁、低钙。嗜酒者还可能患白细胞减少症和贫血。肝脏疾病除凝血障碍外,还有血“寮跎偌癉IC倾向。酒精依赖症容易漏诊,因为否认事实的现象十分突出。询问“CAGE”常常比简单的提问“呢每天喝多少酒”更有价值:
C:你是否会偶尔减少饮酒量?
A:当别人指责你的饮酒习惯时,你是否很不耐烦?
G:你饮酒时是否有罪恶感?
E:早晨是否不愿睁开眼睛?
了解患者饮酒量、频率及近期最多饮酒量;询问有无戒断症状及既往戒酒情况;注意早期戒酒症状(震颤、激动、定向力降低、心率增快);肝脏受损状况(肝掌、蜘蛛痣、黄疸、性欲低下、月经不调、腮腺及泪腺增大、凝血障碍);有无高血压、心肌病;采用局部检测技术可发现早期神经”洹J笛槭壹觳榘括全血细胞计数、血“寮剖、电解质、尿素氮、血肌酐、血糖、肝酶、白蛋白、胆红素、凝血功能、离子,术前ECG。如果发现患者带有酒精气味或怀疑饮酒可能,应检测血浆酒精含量。如为急诊手术,则按“饱胃”处理;如为择期手术,则应延期。
18、如何评估急性酒精中毒的麻醉?
50%以上的车祸、67%的自杀和35%的伤害事件与酒精有关,是15-45岁年龄段的第一死亡原因。急诊手术中,许多患者处于酒精中毒状态。所有患者均应认为处于“饱胃”状态。某些脱水患者是由于酒精抑制ADH分泌所致。因血管扩张,患者有低血压倾向,有些还伴有低体温。因患者一部分处于麻醉状态,故MAC值降低,且加重镇静药和阿片类药物对心血管及呼吸系统的抑制。单纯饮酒出现的意识改变,应警惕有无脑损伤和/或代谢紊乱(乳酸性酸中毒、酒精性酮症酸中毒、低血糖)。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浆酒精含量测定、药物检测(通常含多种药物)、全血细胞计数、电解质、血糖、肝功能、凝血功能、离子、ECG。大多数急性酒精中毒患者患有慢性酒精依赖症,因此,上一问题中提及的所有注意事项均适用。19、小儿上呼吸道病毒性感染(URI)是否需要推迟手术?
小儿上呼吸道病毒性感染(URI)改变气道分泌物的量和质,增加气道对机械性、化学性或其他刺激物的反应性,出现术中或术后支气管痉挛、喉痉挛及低氧血症。研究证明URI后,肺部并发症危险可持续2周,甚至6-7周,新生儿危险更高,且插管时也容易发生危险。1991年出版的《麻醉学》建议URI后至少7周应尽量避免麻醉。然而实际情况为:小儿每年平均患URI5-8次,大多从秋季到春季。如果无症状期仅为4-7周,则择期手术将无限期推迟。因此,麻醉医生应区别未合并URI的慢性卡他症状或是URI合并(未合并)下呼吸道感染(LRI)。慢性卡他症状通常不是因感染引起,而是起于过敏或血管性鼻炎。未合并URI时,症状为喉咙痒痛、咽炎、喷嚏、流鼻涕、皮疹、干咳及发热低于38℃。严重URI或LRI患儿均应推迟手术。除非患儿有哮喘史或是其他肺部疾病,大多数麻醉医生均可能让慢性卡他患儿进行手术。
20、麻醉前用药的原因和注意事项有哪些?
ġ原因包括
①安慰患者:包括解除焦虑、不安、失眠、疼痛;
②减少胃液分泌,提高胃液pH;
③减少气道分泌;
④减少恶心、呕吐发生率;
⑤降低自主神经反射(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
⑥预防过敏反应;
⑦合并症的继续治疗;
⑧预防感染。
ġ麻醉前用药应注意以下情况
①身体一般状况(ASA分级);
②年龄和体重;
③焦虑及痛阈水平;
④既往用药史及药物成瘾史;
⑤既往麻醉有无恶心、呕吐;
⑥过敏史;
⑦住院患者/门诊患者;
⑧手术方案。
21、什么是心理准备?择期手术患者麻醉前理想状态是什么?
心理准备始于麻醉医生术前访视。
访视时应向患者解释手术前、后的程序,并回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择期手术患者术前理想状态应该是焦虑消除、安静、呼之易醒并合作。
22、麻醉前应用抗胆碱药物的目的和常用药物有哪些?
术前并非必须应用抗胆碱药,应因人而宜。应用抗胆碱药物的目的是解除迷走效应、抑制唾液分泌、镇静、遗忘及止吐。常用的三种药物为阿托品、东莨菪碱、胃长宁。应用纤维喉镜插管时,抑制唾液分泌极为重要。分泌物减少能提高视野可视度,并加强局麻药作用。解迷走效应可降低气道反应性。
三种常用抗胆碱药物作用及效能比较
&&&&&&&&&&&&&&&&&&&&&&&阿托品&&&&&&&东莨菪碱&&&&&&&胃长宁
心率增快&&&&&&&&&&&&&&&&&+++&&&&&&&&&&&&&+&&&&&&&&&&&&++
抑制唾液分泌&&&&&&&&&&&&&&+&&&&&&&&&&&&&+++&&&&&&&&&&&++
镇静遗忘&&&&&&&&&&&&&&&&&&+&&&&&&&&&&&&&+++&&&&&&&&&&&&
CNS毒性&&&&&&&&&&&&&&&&&&&+&&&&&&&&&&&&&&++&&&&&&&&&&&&
食管下段括约肌松弛&&&&&&&&++&&&&&&&&&&&&&++&&&&&&&&&&&&++
注:&:无;+:轻度;++:中度;+++:重度
23、何时需用术前药来减弱交感神经兴奋性?常用药物有哪些?
高血压患者麻醉插管前后常有明显的血压升高,冠心病患者对浅麻醉下刺激所致的心动过速耐受极差,这些患者术前应用交感神经抑制药有很大好处。此类药物包括可乐定、&-受体阻滞药及大剂量阿片类药物,但后者不能用于术前,因其可导致严重的呼吸抑制。可乐定使中枢神经系统&2-受体激动剂,术前口服5&g/Kg可减少不良刺激所致的血压及心率反射,同时减少麻醉药用量的40%。可乐定与&-受体阻滞药或钙离子拮抗剂同时应用,可导致明显的心动过缓和低血压,单独应用时可导致术后嗜睡。
24、小儿患者术前用药重要吗?
小儿患者术前用药十分重要!因儿童不易进行术前心理准备。离开父母或对打针的恐惧可导致严重紧张不安,因此大多数患儿麻醉前应给予口服镇静剂。与成人插管时所致的心动过速相反,儿童多因迷走神经张力升高而发生心动过缓,故婴幼儿麻醉诱导插管前常规静脉或肌肉给与抗胆碱药物,且剂量应偏大。患儿6个月龄左右即应给予术前镇静药,因为此年龄患儿离开父母时已表现出焦虑不安,而6个月龄以前,患儿对离开父母尚无负面反应。
25、自主神经功能失常在病史和体检时如何判定?
自主神经功能失常的症状和体征包括:直立性血压变化,血管收缩,膀胱、直肠及性功能失常。应询问患者有无直立性低血压,视力模糊,出汗减少或多汗,口、眼干燥或流泪,四肢发冷或苍白,尿失禁或排空不能,腹泻或便秘或阳萎,应了解用药史,包括违禁药和饮酒等。在体检时,体位性低血压和心律改变是最重要的证据。
26、偏瘫患者麻醉前考虑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长期的偏瘫患者常伴有各脏器功能低下,同时伴有交感张力下降,因此偏瘫病人麻醉前考虑的主要问题应该是:患者的应激能力储备不足,自主神经调节功能低下,可造成围术期循环系统功能不稳定。
27、高血压可作为延期手术的唯一指征吗?
不能!过去认为舒张压14-14.6kPa&#0mmHg)的患者需延期手术。随着血管活性药物的大量应用,各种不同作用调节的降压药用于临床,麻醉医生已经能很好地控制围术期的高血压状况,对未经控制的高血压手术指征已有所放宽。麻醉医师手术前更应该考虑的不是高血压本身,而是高血压的继发性脏器功能损害是否严重。
28、单纯的心电图ST-T改变如何进行下一步决策?
ST-T改变是麻醉手术前病人常见的心电图改变,ST-T改变虽然常见于心肌缺血、心绞痛病人,但心电图上的ST-T改变只是非特异性心肌复极异常的共同表现,在作出心肌缺血或“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心电图诊断之前,必须结合临床资料进行鉴别诊断,也是进一步决策的最重要一步。其他心血管疾病如心肌病、心肌炎、瓣膜病、心包炎均可出现ST-T改变;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药物、损伤、过度焦虑也可引起非特异性ST-T改变;另外,心室肥大、预激综合征、束支传导阻滞等可引起继发性ST-T改变。
29、小儿选择全身麻醉对智力有影响吗?
没有证据表明全身麻醉(包括全凭静脉麻醉、静吸复合麻醉)对儿童智力有影响。近来研究大多数集中在全麻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改变的影响,包括精神行为状态如意识、认知、定向力、记忆、语言等,许多分子水平的研究还只停留在动物试验阶段。
30、麻醉医生决策延期手或不能手术有界定原则吗?
应该有。从循证医学的角度评判问题,麻醉医师亦应“事可为为之,事不可为不为之”。所有的实验室指标的阳性或阴性都不能成为延期或不行手术界定的绝对标准,但麻醉医师可以追求一个最佳决策,从病人的根本利益出发,着眼于病人的最终结果而不是既得结果,这一点永远是这一问题的界定原则。
31、低血钾患者的麻醉与手术指征能放宽吗?
单纯的低血钾已不像过去传统的认为有界定标准&#mmol/L),低于该值将考虑延期手术。低血钾和钾缺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低血钾完全可以在机体钾总量不缺乏的情况下表现出来。低血钾虽然理论上对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影响很大,但大量的麻醉临床实践证明,临床表现出的有害性远没有理论预计的多和严重。因此,对于无症状的慢性低血钾&#-3.5&mmol/L)病人无需延期手术,甚至不必行钾盐治疗。有临床报道,反复复查血钾不低于3.0&mmol/L、心电图没有改变的无症状患者,麻醉或围术期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并不增加。值得提醒的是,急性血钾降低(小于3.0&mmol/L),并伴发心脏并发症危险因素(近期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洋地黄中毒、心律失常、缺血性心脏病及高血压长期服用利尿药及强心甙)的患者应延期手术,即便是轻度的低血钾症亦是不适宜的,应进行补钾。
32、妇女月经期为什么需延期手术?
经期妇女常有纤溶亢进,可能会继发术中或术后出血过多;经期妇女由于激素水平低下,其应激与抗病能力均下降,可能增加术后感染率;女性激素的急剧变化可能导致经期妇女自主神经功能的调节作用失常,不利于循环系统功能保持稳定。
33、麻醉前应将血糖控制在什么水平才能进行手术?
目前尚没有一致的意见。手术前血糖的高低在一定范围内与麻醉手术的风险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没有明显的相关性。重要的是高血糖在持续时间、术前是否采取了控制措施以及控制效果如何,同时,考虑是否伴有电解质紊乱、酮症酸中毒、低血容量或脏器功能障碍也是非常重要的。一般认为,择期手术病人空腹血糖应该控制在。8.3&mmol/L&#mg/dl)以下,最高不超过11&mmol/L(200mg/dl),尿糖、尿酮体阴性。
34、如何界定麻醉手术前发热病人是否延期手术?
原因明确(如脓肿)的发热即便在39℃以上,对麻醉与手术的安危并无实质性影响。对于原因明确的慢性中度发热,机体消耗并不严重,麻醉手术耐受仍然良好。因此,发热的热度不是界定是否延期手术的标准,关键的问题是能否明确发热的原因。第一,是否是呼吸道感染的先兆;第二,有无恶性高热的诱因和征象;第三,是否与天气或药物有关;第四,有无其他隐匿性感染灶。
35、对患者和家属的意愿应该更尊重哪一个?
原则上只要患者有一定的认知能力,那么他或她的意愿永远是第一位的,因为这是病人的权利,即便这种意见可能与疾病的治疗或良好结局有抵触,但医师和家属不能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病人。病人是疾病的承受者,病人不接受或拒绝治疗可能是出于担心、恐惧等心理,可以通过说服、开导加以改变。家属的意愿表面观可能都是善意的,但这种善意并不能保证都带来好结果,并一定都符合病人的根本利益。病人本身对家属的决定和医师的决策一样有知情权,这种知情权应得到医师的尊重,同时也应得到家属的尊重。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择期手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