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患者在家要怎样高血压的治疗与饮食和预防?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40|回复: 0
简谈:重症精神病患者获规范治疗比例不足3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目前广州登记在册的重症精神病患者有4.6万人
精神疾病在我国疾病医疗费用总负担中排名第1
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活在自己虚幻的世界里,有时会突然控制不了自我行为,在伤害自身的同时,也会给社会带来剧痛,他们被社会贴上一个标签——“精神病人”。无论我们如何回避,他们都是社会的组成部分,漠视他们,只会让社会承受更沉重的负担。
本报近日派出多名记者,深入社区、走进精神病患者的家庭,了解这一特殊群体的生存状况。
有专家保守估算,广州精神病人的数量已达6万,目前接受规范治疗的重症精神病患者不足30%,大多数患者只是间断服药,或放弃治疗,很多患者被关在家里或者在社会上游荡。如何更有效地监管这一特殊群体,正成为当今社会不得不面对的一大难题。
数量多:相当一部分患者没有登记
到底现在广州的精神病患者有多少呢?白云区精神病康复医院办公室主任周用棣介绍,目前精神病人数量的统计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不过,根据中残联和卫生部门统计的数据,广州常住人口600万,曾有统计数据说广州精神病发病率达到2%。就算保守估算,按照1%的发病率计算,广州都有6万精神病人。“如果按照2%来算,就有12万。”
周用棣说,广东省的常住人口接近1亿,广东省的精神病人就达到了100万。
广州市精神病防治所主任胡号应日前在黄华南居委进行精神病社区防治一体化活动现场介绍,目前全市登记在册的重症精神病患者有4.6万人,包括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等10类病。他也指出,居民发病率调查显示重症精神病的发病率1%,按照广州700多万常住人口的基数计算,应该有7万多人,也就是说尚有2万多患者没有登记。
治疗少:接受规范治疗的患者不足30%
不光精神病人数量庞大,精神疾病的医疗费用在我国所有疾病医疗费用总负担中排名第一,超过了肿瘤、心脑血管等疾病。周用棣说,预计到2020年,精神病医疗费用将会占疾病总负担的1/4,也就是说,总的疾病开支费用中有1/4是为精神病支出的。对此,常人很难理解。周用棣解释说,尽管一台肿瘤或心脏病的手术费用就非常高,但精神病的病程很长,很难治愈,往往是“一个人生病,一家人害病”。许多精神病人因病致残,其家庭因病致贫。
广州市精神病医院院长宁玉萍也指出,目前在广州接受规范治疗的重症精神病患者不足30%,大多数患者只是间断服药或者根本不接受治疗,很多患者被关在家里或在社会上游荡。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复杂,宁玉萍称,有时是患者家属对精神疾病感到羞耻,不愿将患者送去精神病医院治疗;有时是患者家属出于费用原因而放弃治疗。
管理难:金花街仅一成患者到工疗站报到
在广州各个区,由于政府的积极推进,目前各条街道都成立了工疗站,但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发现,愿意进工疗站的精神病患者比例不高。
郑丽娟从2001年开始负责荔湾区金花街工疗站的工作,“这么多年来,只要进了工疗站的,都有助于他们病情的康复,因为工疗站就是为精神病康复者及低智力残疾人所创办的,这里就是他们的家。”
郑丽娟表示,目前街道内前往工疗站登记报到的精神病患者有37人,但坚持经常回来报到的也就20人左右。街道内还有约九成的精神病患者不愿意到工疗站来。根据2007年的数据,金花街常住居民人口5.2万,全街有残疾806人,其中精神残疾有275人,低智力残疾161人,占残疾人总数的54.1%。但这几百人当中,坚持到工疗站报到的仅占一成。很多患者到处游荡,父母要养家也得工作,很难时时刻刻盯着他们。
债台高筑家不成家
唯靠资助勉强度日
“女儿刚刚患病的几年,我们几乎被压垮了,债台高筑家不成家。”老梁(化名)是越秀区光塔街的居民,女儿小君(化名)几年前因为失恋导致精神分裂症,刚开始发病时病情很重,老梁和老伴都曾被女儿弄伤,只能绑着女儿送到广州脑科医院治疗。但一个疗程上万元的住院费用把仅靠退休金生活的一家压垮了,女儿患病3年多,老梁就向亲戚借了几万元用于治疗。同时,为了不让街坊们知道女儿患病,他们也从光塔街搬到亲戚在白云区的空房子借住。
“一次偶然聊天,张生帮了我们这么大的忙。”2008年的一天,老梁在居委会办事时,遇到了光塔街残联负责人张伟雄,言语中他透露了因为女儿患有精神病的困境。张伟雄马上告诉他,只要通过重症精神病人鉴定,政府财政将报销绝大部分的治疗费用。
很快小君就通过了鉴定,被评为一级残疾。领取了残疾人证的重症(一、二级)精神病人可以享受到免费医疗保险,医保范围内的住院治疗可以报销90%的费用。一家人的担子大大减轻了。
“如果没有政府的帮助,我们几乎不敢想象日子还怎么过下去!”老梁对记者说,家中有人患精神病,应该早反映早申请,寻求社会的帮助。
精神病人动态
跟踪卡一查便知
为了有效地掌握精神病患者的动态,各个区也是使出浑身解数。以白云区为例,为全面掌握精神病人的现状,白云区残联日前专门组织培训班,集中学习精神病诊断分类标准,学习全国统一表卡的填写和统一操作规范,然后为各街、镇的每位确诊者建立跟踪卡,掌握社区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动态变化。
专家建议:社会少歧视 患者莫忌医
“要管好这一特殊群体,首先一点就是人们要端正态度,对他们少一点歧视。”周用棣说,许多人认为得了精神病就“疯了”、“傻了”,治不好了。其实,在上世纪50年代,随着氯丙嗪等精神病药物的发明,精神病成了可防、可治、可控的疾病。以白云精神病康复医院来说,九运会前后就收治了7021例病人。经过治疗,30%的病人痊愈,可恢复正常工作生活。
许多精神病人发病后,都不愿意主动就医。周用棣说,这主要是因为社会有偏见,人们歧视精神病人,这导致精神病人有耻辱感。但精神病就是一种疾病。“就像我们得了感冒一样,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遇上或重或轻的精神症状。”
他山之石:
法国看精神疾病免费
据介绍,法国每10万人口就配有5个精神科医生、2名心理医生、1名社工和50个专职护士,对社区中的精神病人进行疾病预防、治疗及社区康复等全程服务,而病人的费用由医疗保险和政府承担,不论穷人还是富人都可享受均等的精神卫生服务。(林洪浩、林霞虹、廖靖文、伍君仪、文远竹 乔军伟)
从另一面看问题我们也要明白,医院已经成为敛财的机器,靠病人养活医院的费用,这是不争的事实。真正的病人不治疗,没有病的却被送进去强行诊断。这是社会造成的。其二,对病人的病情了解不够,失去对病人心理的疏导,对病人康复的回访以及定期的检查等等。第三、人的压力总是需要释放的,怎么减压,怎么能调节心态,适时的疏解心情。愉快的工作环境,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是健康和和谐的基础。我们要看到好的一面,发挥积极的因素,不要因为一点冲动,就盲目的认为某某得了精神隐患,可以说,每个人都有精神发病的因素的,呵呵,坏脾气,冲动事的狂躁,感情的不合导致的疯狂,社会压力大,经济危机,负罪感,特别是没有房子住的时候,感觉走投无路的时等等,一些闲谈,但是我想说的是抓住本,治疗关键病的地方。我们要分析和明晰这个社会的发病的原因,在源头上启蒙,在道路上疏导,在目标上希望,愉悦心情,扎实工作,创造一个更好的舒心的氛围,感到幸福,感受关爱。我想精神病人会越来越少吧,也会走出病魔的障碍。家庭和工作都是需要自我创造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王云虎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家人如何监测精神病患者复发_预防保健_中国健康网
当前位置: >>
>> 浏览疾病
家人如何监测精神病患者复发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的精神病,病程多迁延,复发率高。1年内复发率可达50%,也有报道为80%~90%。精神分裂症复发的因素非常复杂,年龄、性格、疾病特点、维持治疗和社会支持等有关因素均可影响复发。反复多次复发不但给患者本人造成身心痛苦,也给社会安宁与经济带来巨大损失。正因为如此,家庭如何做好预防精神病复发及其对复发的监测显得非常重要。
  那么,家人应该如何监测精神病患者复发呢?以下几个指标可作参考:
  (1)睡眠出现障碍,如入睡困难、睡眠浅、易腥、早腥、多梦等。
  (2)自主神经功能出现异常,如头痛、头晕、无力、软弱、食欲减退等。
  (3)情绪反常,表现情绪的不稳定、出现易激动、爱生气、言语增多、焦虑不安、抑郁、发呆、工作能力 减退、拒食等。
  (4)以往的精神病症状再现。患者可能说听到有人议论他,或说有什么东西在控制他。一般在复发的早期,这些幻觉、妄想都比较凌乱,患者也可能认识到这些是不正常的。
  上述现象有可能是复发的先兆,为慎重起见,建议去医院看精神科医生,作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这样可避免复发或使复发的病程缩短。
下一篇:没有了
【】【】【】【】【
】【】【】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真实性。
更多相关文章03版:法治社会
新闻排行榜 热点新闻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 &&& 往期回顾 & && &&&
重性精神病防治:精神卫生法草案难给力
中国青年报
&&&&2005年,辽宁省开原市成为卫生部“686项目”首批示范区之一。
&&&&这个国家重性精神疾病病患治疗项目,因启动资金为686万元而被简称为“686项目”。这是我国第一个由中央财政直接支持的精神卫生项目。目前,全国有1600万名重性精神病患者,10%的人有潜在肇事肇祸倾向,可只有2%的人能吃药治疗,住院治疗人数不超过10%。也就是说,近157万名有潜在肇事肇祸倾向的重性精神病患者处于无医无药无治疗的状态。
&&&&在开原市,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带来的社会问题更显极端。2004年,开原市发生了32起命案,这已是开原市自2002年以来连续3年发生30起以上的命案了。这些命案中,30%左右的凶手是精神病人。
&&&&“686项目”的目标之一,就是建立综合预防和控制这些患者危险行为的有效机制,提高治疗率,降低危险行为发生率,完善社区对重性精神疾病的防治和管理能力。
&&&&但是,直到《精神卫生法(草案)》出台,精神病防治依然没有列入财政预算,专项资金支持前景难料。
&&&&90%的重性精神病人散居于社会中
&&&&2004年1月,开原市松山乡老边村发生了一起惨案。
&&&&时年35岁的张华(化名)在家里用菜刀砍死了伯父、伯母,父亲被砍成重伤。民警在几公里外找到张华的时候,他还在挥舞菜刀。
&&&&如果说杀人只是重性精神病人最严重的“闯祸”行为,那么,老百姓最常见的还是扰民治安事件。
&&&&“我们屯子的那个人一犯病,就头戴小李帽、腰揣大片刀溜达,谁见谁都躲着走。”一位综治协管员谈及“辖区”内的精神病患者非常无奈,“他没事就点草垛子,一看着火就特高兴,最愿意看消防车”。
&&&&这些精神病患者的家庭一般都会因病致穷,统计发现,80%的重性精神病患者属于贫困群体,治不起病是这些家庭共同的难题。
&&&&诊断为间歇性精神疾病的张华被送回老边村后,村民们惊恐不已,100多户人家能走就走,偌大的村子就剩下十来户。张华入院治疗的费用家里根本无力承担,当时的村支书只好自己拿了2000多元把他送到医院,不过,仅仅维持了26天,张华就因为付不起医疗费回家了。
&&&&但是,身受重伤的父亲无法监护随时可能发病的张华,祖母不得已,花钱请人铸了一个大铁笼子,把他锁了进去。
&&&&清醒之后的张华为杀死亲人痛不欲生,绝食十几天后,饿死在铁笼之中。
&&&&惨剧背后是窘迫的现实,国家财政无力承担对精神病患者实行社会医疗保险和社会福利的收容照顾。统计数据显示,90%的重性精神病人散居在家庭和社会中,而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因没有监护人或者监护人无力监管,处于疏于管理的发病状态。他们或在马路上嬉笑乱跑妨害交通,或追打路人骚扰邻里,不是自己受伤就是伤害他人。重性精神病患者的治疗管控,不仅是医学问题,更是社会管理的难题。
&&&&全面筛查是难题
&&&&在“686项目”之前,我国精神病管理事务涉及卫生、民政、公安和残联4个部门,卫生部门负责治疗,民政部门的职责是救助流浪乞讨人员,公安部门对肇事肇祸患者进行管理,残联负责康复工作。
&&&&各自为政,协调困难,是这种管理模式的积弊所在。
&&&&“这样的分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造成了监管真空。”辽宁省第三人民医院院长王哲说,派出所抓到了肇事肇祸的精神病人,需要按法定程序申请到专门的款项,才有可能把病人送进医院,“大多数时候,他们怕麻烦,家属就把人领走了。”
&&&&卫生部疾控局精神卫生处处长严峻表示,全国有1100多家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绝大多数仅是作为医院履行诊疗职能,作为精神疾病防治中心的管理和技术指导作用,非常有限。
&&&&2006年,开原市综治办开始与辽宁省第三人民医院合作,联合成立精神病人普查小组,走村入屯进社区,逐门逐户地普查登记。在从事了二十余年精神卫生科专业工作的王哲眼中,这是最为“给力”的配合。&
&&&&“以前,我们的医生和护士到了村里找不到人,根本不知道病人住在哪儿”,王哲说,登记、评估重性精神病患者是个难题,而做不到全面筛查,就无法进行针对性的救治。
&&&&这一年,开原市普查登记1603名精神病患者,比旧有记录1013人增加590人。
&&&&同时,精神病患者的鉴定、防治和康复工作由辽宁省第三人民医院负责。“每位精神病患者,都由专家进行专业的危险性评估,同时登记入册,建立详细的档案台账。”开原市委政法委书记、综治委主任刘杰说,村和社区的卫生服务机构会定期到患者家里随访,为家属提供监护指导。
&&&&送进去,还要走出来
&&&&精神病管理最终要回到社区,已成学界共识,但由于社会康复体系的缺失,精神病院成为重症精神病患者的最后一站。
&&&&“有的病人已经住了20多年,没人管,送不出去,医院也不能不治,把他赶出去。”王哲说,“可一旦出事,比如病人骨折了,来医院要钱的就上门”。仅2010年,辽宁省第三人民医院为“住院不给钱”的病人支出约400万元。
&&&&“686项目”试图探索完善“医院社区一体化”的管理模式,把对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重点从医院转移到社区,在进行有效治疗、康复的过程中进行管理。
&&&&“我们社区有27名精神病患者,其中重症患者7人。”开原市新都社区党委书记韩铁东说,一般来说,每个重症精神病患者都有两到三个看护人,“楼长、居委会主任或者跟他在一个单元住的邻居,随时随地关注他的精神状态。”
&&&&43岁的王强(化名)当年高考时以一分之差落榜,大受刺激,精神病史已经20多年,时而清醒,时而恍惚,一个人住,“没人管”。随着社区帮扶机制的完善,王强现在有3名社区居民负责看护。
&&&&“他每天早上都要来找我领当天的生活费,一天15元、20元,见面就好了解他当天的精神状态。”第八居委会主任陈永敏说,每年两套衣服,定期给他发药,“他情绪不稳定的时候,别人没办法,我们安抚他,他就听”。
&&&&目前,精神病重点人口的服务管理已经纳入开原市各乡镇、街道的年度综合工作,实行目标考核,发现新病例或者患者情绪波动需要应急处置,各级综治组织都会及时上报“686项目”办。
&&&&精神卫生投入仍然不足
&&&&“686项目”专项资金的用途之一,就是为贫困患者提供免费药物治疗和住院治疗。但是,在王哲看来,要享受免费的投药和住院治疗服务,“条件有些苛刻”。
&&&&截至今年10月,开原市累计使用项目经费250万元,免费药物治疗精神病患者280例,累计免费住院患者185例。同期,开原市建档的重性精神病患者数量为1680例(录入国家信息系统的四类精神病患者1466例)。
&&&&王哲表示,全国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中80%的人属于贫困群体。如果按照这个比例,开原市仅有35%左右的重性精神病患者得到了这个项目提供的免费服务。
&&&&“以免费投药为例,90%的药是便宜药品,平均每人每月的药费是二三十元。”王哲说,相对于价格贵的药品,这些药副作用大、并发症多,“不少人是给药不吃药”。
&&&&但是,如果要用效果好、副作用小的药,每人每月的药费就要翻好几倍。王哲认为,重性精神病患者需要终生服药,如果没有财政保障,很难进行持续有效的治疗。
&&&&自2010年年底,重性精神病防治工作已被纳入平安医院建设总体规划。但是,精神卫生投入仅占卫生总投入的1%,却要负担占所有疾病20%的精神疾病。
&&&&在日前审议的《精神卫生法(草案)》中,除第55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精神卫生工作需要,将精神卫生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外,就数额或者比例再无具体说明。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老年精神病的治疗精神分裂会遗传吗?精神科专家介绍精神分裂症状是具有遗传性的。如果患者想要孩子,一定要在专业的专家指导下进行。同时,患者还应该要注意以下几点:
  老年精神病的治疗  精神病在家理疗一、符合条件
  并非所有的精神病,都可以在家接受理疗。一般来说,只有精神病症状消失、精神病患者处于康复期;精神病发病较轻、病情不算严重的,才可以在家治疗。
  精神病在家理疗二、家庭条件
  将精神病患者,单独的关在屋子里,甚至是关在笼子里、用铁链锁住等,都是十分不正确的。精神病的治疗,如果要在家的话,一定要有些条件。
  充足的人员,这是其一。人员也要有足够的时间,对精神病患者,24小时的“值班”。选择理想的环境,最好是独立的房间。这对精神病患者来说,也都是必须的条件。
  精神病在家理疗三、科学的方法
  最精神病患者,采用科学的护理法,这是最重要,同时也是最基本的。饮食上的搭配、病情上的控制、用药的计量、心理如何疏导、发病如何紧急应对,如何规避精神病患者,其自残、自伤、轻生的可能性。这些问题,都要精神病家人,做好妥善的处理。
  老年精神病的治疗 最后,专家提醒,精神分裂症治疗在进行日常调理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常规治疗措施,以免造成病情反复。广大患者以及家属如果对于精神分裂症治疗有什么疑问,最好通过咨询专科医生进行详细了解,并积极听取医生的意见和建议。
  精神病能治好吗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24小时报名咨询电话:010- / 400 650 1888
您的位置:&&&&&& > 正文
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
14:03&#12288;来源:&&#12288;&#12288;&#12288;&#12288;【
】【】【】
  [摘要]& 目的& 分析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的原因,找出规律,制订防范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方法,对30例自杀患者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30例自杀者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病程以入院一年最多;自缢是自杀的常见方式;且多发生于春秋季节。结论& 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及早对病人实施心理,可预防、降低病人的自杀率。
  [关键词]& 精神病患者;自杀;防范
  精神病患者的自杀行为给家庭、社会造成很大的影响,WHO的资料表明,在一般人群中约有1%的人死于自杀,其中94%的人有精神病史[1].据有关资料记载,精神病患者的自杀率高于一般人群的10~30倍,尤以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居多。因此分析精神病患者的自杀原因,了解自杀临床特征,找出规律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防范措施,掌握自杀预防的要领和实施方法,将自杀企图控制在萌芽状态之中,提高医疗护理安全质量,减少医疗纠纷,是精神科护理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本文对我院1983年7月~2006年6月住院精神病患者有自杀行为的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中,男22例(73.3%),女8例(26.6%);年龄10~74岁,平均(34.2±14.3)岁;文化程度:小学2例(6.7%),初中5例(16.7%),高中或中专19例(63.3%),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4例(13.3%);婚姻状况:未婚8例(26.7%),已婚17例(56.7%),离婚5例(16.7%);职业:农民6例(20%),工人12例(40%),干部9例(30%),无业者3例(10%)。
  1.2& 方法& 从医院病案室中抽调所有自杀死亡病例,主要归纳分析自杀与病程、季节、疾病的关系,并对自杀的方式、时间、地点、工具,进行相关方面研究分析,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自杀与病程& 病程3个月~20年,其中在1年之内15例,1~3年7例,3~5年4例,10年2例,10~20年2例。病程在1年之内为50%,表明在疾病的初期是自杀的高危期,10年以上的患者疾病大多处于残留症状期,有的精神衰退,也可在生活事件激发下自杀[2].& [医 学教 育网 搜集 整理]
  2.2& 自杀与疾病类型& 精神分裂症7例,抑郁症13例,神经症5例,酒依赖4例,人格障碍1例。抑郁症占43.3%居首位、精神分裂症占23.3%次之,因此对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的预防尤以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为重点。
  2.3& 自杀与原因& 精神分裂症患者由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被控制体验所致8例;抑郁症患者如遇到贫困、失业、失去所爱的人、与家人朋友争吵、断绝关系等原因所致12例;有自杀家族史4例;合并躯体疾病尤其是引起疼痛或残疾的疾病所致2例;酒精类物质滥用所致4例。
  2.4& 自杀方式& 自缢18例,服药过量5例,吞食异物2例,跳楼3例,撞头1例,溺水1例。自缢占60%例,其中,院内14例,假出院在家4例,主要是因为时机易选。的排班运行是相对固定的,有自杀意念的病人很注意观察护士在何时干何事,找出规律,便选择时机自缢。
  2.5& 自杀与季节& 春季(1~3月)11例,夏季(4~6月)6例,秋季(7~9月)9例,冬季(10~12月)4例。以春秋季多见,可能与该季节病情易波动有关。
  2.6& 自杀工具& 约束带9例,床单7例,衣裤带4例,药物7例,其他3例。所用之物均是病人的生活必须用品,将其撕成条状变成了自缢物,主要是因为用物易取。
  2.7& 自杀地点& 厕所10例,洗漱间8例,病房门后5例,病房床头3例,坠楼2例,溺水2例。病情比较稳定恢复期病人,一般安排在走廊尽头房间离办公室较远,相对僻静,一旦病人病情波动易导致自杀。病人上厕所,护士以为是常事而未引起重视,时间稍长未见病人出来才意识到有自杀的可能。
  2.8& 自杀时间& 午夜之后19例,清晨7例,中午4例。
  3& 讨论
  精神病患者由于受精神症状的支配,自杀行为往往难以预料,此常引起一些医疗纠纷。因此对精神病患者自杀行为的预防是精神科临床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本组资料显示:住院精神病患者的自杀有如下临床特征,(1)性别:男性占73.3%,明显多于女性,可能与男性在家庭、社会中所担负的责任较大,所承受的压力较高有关。(2)病程:在1年内的为50%,表明在疾病的初期是自杀的高危期,因为在疾病的初期,病人大多无自知力,加之焦虑、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失眠、受幻觉、妄想等症状的支配,往往容易出现自杀行为。(3)自杀方式:自缢60%,精神科病房的管理方式多是封闭式的,病人的活动范围只局限在病房内,比较狭小,精神科病房窗户的特殊构造也为病人自缢提供了有利条件。(4)自杀多发生在春秋季节,可能与调节失衡有关。依据上述临床特征提示,采取如下的防范几护理措施。
  3.1& 严格监测生命体征& 护理人员应仔细观察,及时给医生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和产生自杀行为的先兆,及早干预,以便及时调整药物的剂量,控制病情。
  3.2& 做好心理护理& 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治疗性人际关系,经常与其主动接触,态度和蔼,加强与患者内心世界的交流,使其在心理上得到宣泄,缓解消极的情绪,淡化自杀意念[3].了解其思想动态及心理活动,及时作好心理护理,做到心中有数,重点巡视。
  3.3& 对有自杀意图者的护理& 应床头交接班,将病人放在重点病房,专人护理,形影不离,不让患者单独活动,可让家属陪伴。参加各种团体活动,如参加各种工疗和娱疗,护理人员必须在其身边不离视线,即使病情好转也不能放松警惕。特别应把已有防自杀医嘱和新入院患者作为严防目标。仔细询问新入院患者的病史,家族史中有自杀或自杀未遂者有参考价值[4],近期内有亲朋、同事、邻居的自杀对抑郁症患者的自杀有启示作用。
  3.4& 加强服药监护& 每次发药时,应要求患者当场服下并仔细检查口腔,确实咽下方可离开,严防藏药或蓄积后一次性吞服。对于服药而不见疗效者,应及时提醒医生检测其血药浓度,以便了解药物去向。试体温时,对严重抑郁症患者应做到手不离表,严防吞咬体温表。洗澡时要严防故意烫伤。
  3.5& 严密观察病情动态及自杀先兆& 据文献提示[1]自杀者大约有80%曾有结束自己生命意向的表达。语言先兆:我再也受不了了;我的生活毫无意义;没有我他们会过得更好;现在没有人来帮我;流露出无望或无助的神情。行为方面:抑郁、悲伤、精力缺乏、睡眠习惯的改变(增多或减少)食欲的改变(增强或减少)、烦躁并激越、不能集中精力(变得厌烦及坐立不安)、自残行为、变得不安或活动过多、有危险行为等。对这类病人要高度警惕,及时改为特级护理,严加防范,班班交接。发现有新的自杀企图者,应及时向医生报告,同时做好心理疏导。不定时的巡视病房,一般以15~30 min巡视一次为宜,要采取“杀回马枪”的做法,识别患者对自杀的伪装[4].
  3.6& 加强保护性医疗制度& 不向外人泄露患者的病情,尊重患者的人格,对患者的合理要求要尽量给予满足,教育家属探视时除不给患者带任何危险物品外,还必须对带入病房的物品进行认真检查,不得疏漏。保护带要严格交接班,严禁将医疗器械如针头、注射器遗忘在病房内。
  3.7& 严格执行各项安全制度& 定期或不定期清查病人的床铺,室内墙壁和暖气,病人身体各处等有无药物或其他异物,各种危险物品是否放回原处加锁等。加强环境的安全,办公室、治疗室、更衣室、洗漱间、浴池、仓库的门均应随时关门上锁,办公室不得让病人随便出入,以防意外。室内的电源、电路要设在墙壁内或较高处,并经常检查是否安全。
  3.8& 提高安全护理和质量意识& 护理人员在工作时如无特殊情况不应随便擅自离岗,安全班必须跟病人在一起,对于有强烈自杀企图和行为的病人,进行保护性约束,并向其解释保护的目的,以取得病人的合作。事故的发生往往与护士的素质、能力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护理人员要不断加强基础理论的学习,学会观察分析,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3.9& 自杀的发生时间以午夜之后发生频率最高,且成功机会最多& 因此时夜深人静,值班人员少且又处于疲劳状态;其他在凌晨、午睡、饭前和交接班及节假日等病房人员少的情况下,护理人员要特别注意防范。因此,要加强巡视,下夜班后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上班时保持旺盛的体力和精力,不能在病房中躺、仰、卧、睡,以防病人趁此空隙进行自杀活动。
  3.10& 做好恢复期的防范工作& 临床经验告诉我们,相当一部分患者的自杀行为发生在恢复期,由于自知力的恢复及社会对精神病患者的偏见而使患者产生悲观、忧郁和自卑的情绪,此时,护理人员应及时对患者加强自知力教育,并向患者和家人宣传精神病有关知识及防治原则,积极开展自杀防范科普宣传,加强自杀预测、预报和积极防治措施,提高对自杀有关的心理问题的识别和治疗水平,特别是对抑郁症和物质滥用的识别和治疗水平。及时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针对病情给患者精神上的支持、疏导和鼓励,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参加各种康复活动,培养生活的情趣,以减少自杀的发生。& [医 学教 育网 搜集 整理]
  综上所述,住院精神病患者的自杀与性别、病程、疾病的类型、季节等诸因素有密切的联系,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护理人员应根据上述临床特点,加强责任心,密切观察自杀先兆,针对病情及时给患者精神上的支持、疏导和鼓励,帮助患者排解消极自杀意念,树立自信心,培养生活的情趣,可以预防、降低病人的自杀率。另外,对精神病患者自杀的预防,单靠我们医护人员是不够的,还需要社会的支持和家庭的干预,所以开展自杀预防工作,建立、健全完善的心理干预机制,对降低自杀率,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翟书涛.危机干预与自杀预防.北京:人民出版社,3,300-304,224-225.
  2& 景艳玲,田博,周玉萍,等.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分析.山东精神医学,):105.
  3& 沈鱼.精神病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029.
  4& 陈红,蒋玉琴.护士在预防抑郁症患者自杀中的作用.解放军护理杂志,):11-12.
  作者单位: 271000 山东泰安,泰安市复员退伍军人精神病院
转发分享:0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新闻:
护理考试相关栏目推荐
33大类,900门辅导课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根管治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