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综合知识知识,应该怎么做呢

& 儿童性教育儿童性教育儿童性教育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性别意识,明白男女在各个方面的不同之处。这方面的教育需...孩子小的时候没有清楚的性别意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家长就要特别注意这一点了,尽快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性...相关推荐
[04-28][03-11][03-05][02-27][12-02][10-13][07-08][06-30][06-30][05-28][05-20][05-18][04-29][04-28][04-11][03-06][01-27][01-21][01-16][01-03][12-31][12-12][12-01][11-26][11-17][10-28][10-01][09-30][09-30][09-29][09-25][09-22][09-06][09-03][08-28][08-25][08-08][07-29][07-26][07-22][07-09][06-18][05-29][05-28][05-22][05-16][05-08][05-05][04-27][04-14][04-14][04-12][04-12][04-11][04-11][04-10][04-10][04-09][04-09][04-08][04-08][04-07][04-07][04-06][04-06][04-05][04-05][04-03][04-03][04-02][04-01][04-01][03-29][03-28][03-28][03-27][03-27]
关于儿童性教育儿童性教育,即儿童性启蒙教育,一般分为五期,抓住儿童性教育的关键时期,做好儿童性启蒙教育工作,对孩子以后的心理健康、交际能力等会有很大帮助。爱美妈妈网儿童性教育专题推荐儿童性教育知识,帮父母们迅速找到儿童性教育的科学方法。家长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_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教育_宝宝树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 最近,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专家孙云晓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将会终身受益,孩子小时是培养习惯的最佳时期,有一个公式:早期教育花一公斤的气力=后期教育花一吨的气力。说明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如:几年前,当几十位诺贝尔奖得主聚会时,记者问其中一位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这位科学家平静的说:&在。&&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做错事要道歉,仔细的观察事物。&这位科学家出人意料的回答,直接说明了儿时养成的良好习惯对人一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当然,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是如此。 一、什么是学习习惯呢? 学习习惯是指孩子在一定的学习情景下自动的去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也就是说到了一定时候,孩子会自动地学习。 如:有一个老师的孩子去上海参加一个全国性的竞赛,带队的老师回来后很有感慨的说了一件事:那天在轮船上,晚餐后,同学们都在甲板上观看风景玩去了,过了一会儿,没经任何人提示,也没任何人要求,该做功课的时候了,那个老师的孩子就独自到船舱里拿出书本,旁若无人的开始学习起来&&带队的老师感慨道:那就是习惯。 在我的儿子身上我也是非常有感触的,我儿子在学围棋,自从第一天学围棋开始,我就坚持每天7点以后和他一起做围棋习题,下下围棋,到现在大概有九个多月了,偶尔有几次回到家晚了,直接让他洗澡睡觉,没有下围棋,我也没有告诉他今天不下围棋了,但是我儿子会主动地提醒我&妈妈,今天没有下围棋,你忘了&。就是这几个月来他已经养成了习惯,到了这个时间,他就会做这件事。 二、怎样科学的引导孩子习惯的养成呢? 孙云晓教授的公式是培养好习惯用加法;克服坏习惯用减法。 那怎么说培养好习惯用加法呢?如培养孩子爱画画的习惯,今天叫他画一只小兔子,明天画小兔在吃青草,增加画青草或草地,后天在草地上画几朵花,再后天在天上画白云太阳。这样一天一天的增加,画画的好习惯就自然的养成了。 克服坏习惯怎么用减法呢?如孩子坐不住板凳是正常现象。一位细心的妈妈观察写作业的儿子,一会喝水,一会撒尿,不到一小时出来四五次。这位妈妈看在眼里却没有急于求成,而是在第二天孩子写作业前给孩子提了个建议:坐下前把该办的事办好,我看你写作业时出来3次完全可以。孩子在妈妈的鼓励下果真少出去一次;过几天妈妈又提议再减少一次,孩子又轻松做到了。父母的要求依次递减,直到孩子可以集中精力把作业写完,既帮孩子克服了,更重要的是保护了孩子的自信心。好习惯的养成不在一朝一夕,贵在长久坚持。 有的家长反映我的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对(看书)不感兴趣、观察事物粗心、记忆力差等情况,以上这些都是影响孩子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因素。 针对家长提出的孩子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产生的困惑,下面从学习兴趣的培养,注意力的训练,读书习惯的培养,主动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记忆力的训练五个方面向家长介绍一些家庭教育的方法: (一)、培养孩子学习兴趣 孩子兴趣的产生往往是在小时候。不同的年龄段,由于各自不同的素质,孩子的兴趣往往有自已的独特性。孩子兴趣的发展和表现,往往是他天赋和素质的先兆。家长要经常问一问孩子的兴趣是什么,要引导孩子不断发展兴趣。有位学者曾把孩子学习的兴趣和向上的积极性比作父母撒在孩子心田里的一粒小小的火种。当父母将这粒火种在孩子心中点燃的时候,就像面对需要点燃的一堆柴草,小小的火种落在上面,风大了就会吹灭,风小了燃不起来,柴草太紧了不透风,太松了又聚不起火,柴草潮湿了还不行,这时候,你要小心呵护这小小的火苗,要&哄&着它一点点燃起来,旺起来,最后成为熊熊烈火。 那么,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呢? 1、增强学习快感,培养直接兴趣。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曾说过:他不赞成有人说他是&刻苦&学习的,因为他在学习中从没感到&苦&,相反,体会到的是无穷的&乐&。学习若能给孩子带来快乐,那么孩子一定会喜欢学习,年龄越小的孩子,学习兴趣越是以直接兴趣为主。例如:有的孩子喜欢画画,可能是他乐意用五彩的蜡笔在纸上涂抹,看着五彩的线条在纸上延伸、扩展,他的思维、想象也跟着任意遨游、旋转;也可能是老师经常表扬他,虽然他画得并不怎么样。那么,怎样才能使学习变为快乐的事呢? 首先,多表扬,少批评。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优点。有些家长开口闭口就是&这么简单都不会,光知道玩&,本是恨铁不成钢,却不知好钢已在批评中钝化了,日久天长孩子总觉得自已很差,总有错,在学习中有压抑感,于是厌恶学习。如果孩子是真的做错了,当然也要给予批评,让孩子明白大人为什么要批评他,让他明白道理。 其次,使孩子一开始就有成功的体验。成人要尽可能使孩子掌握好知识,一开始就让孩子学懂,这样既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又使他体验了学习的快乐。 2、明确学习目的,培养间接兴趣。 优秀家长的经验也证明:学习目的的教育应该联系孩子的思想和实际,坚持耐心细致的正面教育,通过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事例,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把学习目的与生活目的联系起来,这样才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有的孩子在学跳舞,她不喜欢舞蹈基本功练习,吃不了这个苦,但是她对学习舞蹈可以参加各种演出表演活动的结果感兴趣,这种兴趣可以促使孩子去从事基本功练习的活动。所以家长们既要充分利用孩子的直接兴趣,激发其勤奋学习,更要通过学习目的教育来提高孩子的间接兴趣。兴趣在活动中的动力作用,已为不少心理学家所承认。瑞士儿童心理学家把兴趣说成是&能量的调节者&。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潘菽认为:&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孩子对学习有兴趣,就可以激起他对学习的积极性,推动他在学习中取得好成绩。 3、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 孩子具有好奇、好问、好动的持点,成人应充分利用它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有的孩子把闹钟拆开,有的孩子不停问为什么、家长若不了解孩子的特点把这看成淘气、捣乱,对孩子采取批评、冷淡、不理睬的态度,就会损害孩子智慧幼芽的生长,挫伤他们求知的积极性。另外对孩子的提问要积极回答,如果不会则可告诉他弄明白后再告诉他,但是说到要做到切不可敷衍了事 。如果家长是骗骗他,以后孩子不懂的问题他也就不问了,这样就会戳伤孩子的积极性和好奇心。 4、创立有利于学习的外部环境。 只有肥沃的土壤才能长出好庄稼,只有良好的家庭环境才可能培养出智力优秀、聪明活泼的孩子。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则,热爱学习。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身教重于言教。若父母督促孩子要努力学习,而自已却常常通宵达旦地打麻将,那么孩子感兴趣的恐怕不是如何搞好学习,而是如何玩好牌;学习的恐怕不是科学知识而是玩牌窍门了,若父母饭后捧一本书,伴一杯清茶,端坐书桌前,伏案写作,孩子耳濡目染,也会经常看书、学习。 (二) 、有效的注意力训练 良好的注意力是伴随幼儿成长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幼儿期养成良好的注意力,是长大成人后成就一番事业的基础,但幼儿的天性就是好动、好玩、很难专心致志地去做某一件事情。因此,在&集中注意力&的针对性训练中,一定要创造出&层层递进,出人意料&的梯度感,让孩子的心神不会焕散,这里是一些培养幼儿注意力的经验: 1、复述性练习 让孩子看书5&&15分钟(按孩子的年龄来控制时间),立即合上书,要求孩子按你的要求&复述&故事。为防止孩子摸准你的要求,&复述&的内容可以灵活多变:如可以提几个主要问题,图书上有谁,在干什么。书上的人或动物穿什么颜色的衣服。书上还有其他什么东西。可以让孩子把看到的动物形象画下来。最后可以让他重新再看一遍书,几次后,渐渐地孩子就会逐步理解集中注意力的必了。 2、 拼图及七巧板练习 这是二维空间中最有效的集中注意力 的练习项目,要求孩子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连续不断的判断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而这种游戏的挑战性又会给孩子带来成就感,成就感是孩子将注意力集中到底的一个巨大推动力。在我儿子还是2、3岁时,我就买了一种最简单的拼图,一开始我自己拼给他看,然后慢慢的他自己会拼了,再买一些块数比较多的拼图和一种正方体的拼图让他自己看着图片来拼,这时他会注意力非常集中的看图片来拼图,有时为了增加他的兴趣,我跟他比赛,还是我儿子拼的快,这样他会更加的感兴趣。 3、多米诺骨牌练习 大约有七成&难以集中注意力&的孩子,通过这个骨牌堆放的游戏,其耐心得到长足的进步。多米诺骨牌训练其实是考验孩子能、将单一的动作坚持多久的一个训练&&将来,我们不能指望孩子所面临的所有学习科目都是多变、有趣、富有挑战习惯内的,遇到重复训练会不会使孩子犯&老毛病&?骨牌训练无论对心神的专一、心神集中的持续时间,都是一个极好的练习,而把几十块甚至几百块骨牌瞬间推倒的快感,也能促使孩子对训练的&单调&产生耐受性,只有最终有快乐和成就感,孩子就可以逾越集中注意力所产生的单调感。 4、 抗干扰练习 等孩子在无干扰环境中的注意力已大大集中,家长可以考虑在他的&注意力训练&空间中,放上&干扰源&,比如他在做拼图游戏时,父母可以在一旁看,比如他在看书时,可以稍稍打个岔,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会有注意力焕散的现象,会有反复,但最终他的抗干扰能力会渐次上升。(这里需要提醒的是如果您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没有在进行这种&注意力训练&时,您千万不要去打搅他。让他安心的做自己的事。) (三) 、养成读(看)书的习惯 书对孩子的影响实在不可低估,书不仅教给他知识,带他认识世界,还对他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性格发展都有正面影响。良好的读书习惯,将使他终身、受益。培养一个爱好阅读的孩子是有法可循的。如每晚睡觉前,看书给孩子讲一个故事,双休日经常带孩子去书店或图书馆看书,首先家长自己要经常捧起书来看,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我儿子就非常喜欢看书,只要拿到一本书他就能坐半个小时以上,这样的习惯就是在我们家庭的环境中熏陶成的,他爸爸喜欢看书,经常买书回来,也给儿子带一本,我也是在幼儿园没时间备课写资料就带回家写,孩子就在这样的环境中也喜欢上了图书。那么具体可以怎么做呢?我这里有几点做法供家长参考: (1)、陪读 就是陪孩子一起读图书中的画面,可以和孩子一起看画面编故事,培养孩子对画面产生兴趣,这时家长可边读边指相应的图画,然后慢慢的过渡到读图书上的文字,使孩子对文字产生兴趣。 (2)、演戏 就是读完一个故事或进行动作表演,如小兔是怎么做的,大象是怎么救小兔的,大灰狼又是怎么做的,根据情节进行表演,家庭中几个人分别扮演,一遍表演后可以重复几次,角色互换。让孩子认识到书中的儿歌故事可以做游戏,从而使他更喜爱看书。 (3)、提问 首先向孩子提问,小托班的家长可以提一些简单的问题,如故事里有谁,在干什么,你喜欢谁等等。中大班的家长要多问一些&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让孩子充分思考。其次让孩子创编,家长把故事讲一半,留个结局让孩子自己创编,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最后让孩子提问,请孩子不明白的地方,不懂的地方提出来问家长。培养孩子不懂就问的学习习惯。采用以上几种方法来引导孩子喜欢看书、爱上图书,效果还是比较不错的。家长们不妨去试一试。 (四) 养成主动(自主)学习的习惯 我们先来听一个例子:一位妈妈买回来一个菠萝,好奇的孩子被这个从未见过的东西吸引住了,这位妈妈可能会有两种方式对待好奇的孩子。 一种方式是:妈妈告诉孩子&这是菠萝,是可以吃的,它的外面是很硬、很尖的刺,你不要去摸它!它很重,你提不动它,但是它是圆的,你可以滚动它。你闻一闻,它是不是很香啊?现在我们把它拿到厨房去切开它,切好后用盐水泡一泡,它吃起来就又香又甜了。& 另一种方式是:妈妈告诉孩子&这是菠萝&,然后就把菠萝放在孩子面前的地板上,自己先去忙乎把买回来的其它东西处理好。好奇的孩子一定会对这个菠萝&采取行动&,比如他可能伸手摸了一下菠萝,赶紧又把手缩了回来,并且对着妈妈喊: &妈妈,这个菠萝很刺手,我被它刺了一下。& 妈妈回应说:&是的,孩子,菠萝会刺手,不要紧的。& 于是孩子又尝试抓起菠萝的叶子,把它拎了起来,可是菠萝很重,孩子很快就把它放下了,&妈妈,这个菠萝很重,我拎不动它。& &是的,菠萝很重。& 孩子可能又尝试着滚动菠萝,结果真的把它滚动了,他高兴极了:&妈妈,我把菠萝滚动了。& 妈妈也很高兴:&你真能干!& &妈妈,我闻到一股香香的气味,菠萝是不是可以吃的?& &对,孩子,菠萝是一种水果,是可以吃的。& &怎样吃呀?& &把皮削掉,切成一片一片,用盐水泡一泡,就可以吃了。& &让我试一试&&真好吃的!& 这两种方式,你主张哪一种?你常用的是哪一种?它们有什么区别,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吗? 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第一种方式,孩子很快就学会了,菠萝是多刺的,是很重的,是可以滚动的,是很香的,是要泡了盐水才可以吃的。这是妈妈直接告诉他的,不是孩子自己发现的。将来妈妈又带回来一件新奇的东西,孩子也可能会像这次那样等着妈妈告诉他关于这个东西的知识。 第二种方式,孩子最终也明白了,菠萝是多刺的,会刺手,菠萝是很重的;菠萝可以滚动,因为它是圆的;它闻起来很香,切开来是金黄色的,沾上盐水再吃,又香又甜。这一切都是孩子通过自己的尝试发现的,孩子不仅懂得了菠萝的特性,他还学到了认识菠萝的方法,你可以摸一摸,可以拎一拎,滚一滚,闻一闻,切开它,尝一尝,下一次妈妈可能带回一些其它不同性质的东西,孩子可能又会用他用过的方法来探索它,认识它,在这个过程中于是孩子明白了这些都是性质不一样的东西,要用不一样的方法去认识它们。 两种方法的结果很不一样:第一种方式,孩子很快学到了知识,可是他是被动接受的;第二种方式,孩子也学到了知识,速度比较慢,但是孩子又同时学到认识事物的方法,还学到了要根据事物的不同性质选择不同的认识方法的思维方式,更重要的是,他体会到了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乐趣和成功感,久而久之,孩子就能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大部分的家长,可能都在不自觉中采用了第一种方式对待孩子,这其实就剥夺了孩子自己主动学习的许多机会。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其实经常都有这种可以让孩子主动学习的机会,关键在于我们家长是否善于把握。 还有另外一个例子,比如三、四岁的孩子,非常喜欢在的时候帮忙分发筷子,开始的时候他可能一双一双地拿,这双是给爸爸的,再拿一双给妈妈,最后拿一双给自己。心急的母亲可能会对他说:&傻孩子,你一次多拿些,一共拿3双6只,不就不用多跑几趟了?&其实,等待他自己去总结,能让孩子有机会学习动脑筋思考问题。 他可能要这样来回跑了几个月才想到,每次都做一样的事情,是不是可以合起来做呢?于是他尝试着多拿一些,可是要么多拿了,要么少拿了,这样又过了几个星期,后来才真正弄明白,每次要拿6只才刚刚好。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学会了自己思考,自己总结、自己解决问题,并且体验到了思考的乐趣。花点时间等待一下孩子,其实是很值得的,对不对?所以,我给家长下面这些建议,帮助您的孩子建立主动学习的习惯: 不要按照你的意愿把孩子的时间安排满,要多留一些时间让孩子自己安排,如果他还小,想不出可以自己安排什么活动,你可以给他多提几个建议让他选择;多鼓励孩子主动探索,不要太多不必要的&不准&;在孩子专心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要干扰他,尽可能不要催促他,更不要跟在孩子身边不断提醒他不可以这样、不可以那样;在孩子解决问题遇到困难时,不要急于帮助他,可以多给他提些建议;不要急于把结果告诉孩子,要给孩子充分的时间自己去发现;不要代替孩子做检查作业、收拾书包的工作,也不要养成整天看着孩子做功课的习惯,要让孩子自己去做这些事情。 (五) 培养孩子的记忆力 记忆是知识的宝库,有了记忆,智力才能不断发展,知识才能不断积累。下面提供几则有助于增强幼儿记忆力的游戏。 1、依次说出名称 把6样东西按先后次序排列在桌上,让孩子看上几十秒钟,然后遮起要求孩子凭记忆依次说出这6样东西的名称。 2、辨颜色 让孩子闭上眼睛,说出你穿戴的衣帽鞋袜是什么颜色的。如果你也闭上眼睛说出他穿戴的衣帽鞋袜的颜色,将会引起孩子对这种游戏的更大兴趣。 3、找物品 当着孩子的面把8种不同的小物品分别藏好后,再让孩子将这些物品一一找出来。 4、看图说话 把4&&8张不同内容的图片,放在桌上,叫孩子看一会儿,然后盖上。要求孩子把所看到的图片内容尽可能准确地叙述一遍。 5、飞机降落& 将一张大纸作为地图贴在墙上,纸上画出一大块地方作为&飞机场&。再用纸做一架&飞机&,写上孩子的名字,上面按上一枚图钉。让孩子站在离地图几步或十几步远的地方,先叫他观察一下地形,然后,蒙上眼睛,让他走近地图,并将&飞机&恰好降落在&飞机场&上。 6、看橱窗 这个游戏适合在带孩子外出时进行。路过商店橱窗时,先让孩子仔细观察一下橱窗里陈列的东西。离开以后,要求孩子说出刚才所看到的东西。 以上讲了这么多都是组成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一些因素以及具体的一些方法,家长在训练或者培养时,要注意的是让孩子集中精力学习,而不是学习时摸摸这儿、看看那儿或迟迟进不到学习状态中,有的在学习时总有许多毫无意义的停顿,画着画着就站了起来,或者说几句闲话等等。这些孩子貌似学习,但实际上学习效果极低,既白白浪费了时光,又会养成做事心不在焉的坏习惯。久而久之,会造成思维迟钝,注意紧张度降低,影响智力发展,使学业落后,以至形成拖沓的作风,学习、工作都没有效率。所以在对孩子的要求上,不要只满足于孩子&一坐就是几个小时&,而要教育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精神专注,高效率地完成任务,哪怕是只有5分钟的时间也是好的。 一般学习行为习惯的内容及培养要求 年段 习 惯 内 容 培 养 要 求 幼儿阶段 1.听故事 聚精会神,每天定时。 2.用笔画画 每天画一页画。 3.观察说话 每天观察一两件东西或一两个事情,能简要说出。 4.正确握笔 训练正确的握笔书写姿势。(中大班) 5.喜爱图书 不撕毁,不折叠,不乱扔,很珍惜。 6.整理学习用品 摆放整齐,有序,会分类。 小学阶段 1.爱书 学会包书皮,在合适地方写名字,不磨损、折皱书角,不在书皮、书中乱涂乱画,常到书店购买新书。 2.写字 握笔姿势正确,坐的姿势正确,不折皱本角,书写整齐,力求美观。 3.听课 集中精力,坐端正,不做与听讲无关的事,积极回答问题,有问题向老师请教。 4.作业 独立思考,书写整齐、规范,按时完成。 5.思考 凡事多问一个&为什么&,力求知道原因。 6.用工具书 会用老师推荐的工具书解决一些学习上的困难。 7.记笔记 凡读书读报、听课、听讲话,都动笔记录,能抓要点,力求记原话。 8.写日记 坚持天天做,学会拣重要的记,力求有新意。 9.提问 每天向老师或同学提一个问题。 10.争论(讨论) 和同学争论问题,既能正确理解对方观点,又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11.读报刊 每天读,成为必做的事。 12.积累 摘录、剪集好句子、好语段、好文章、好例题、装钉自己的报刊。 13.建立作业规范 各科作业的书写格式规范 14.参加课外活动 参加文体活动、听报告、看演出、看比赛、投稿、参加竞赛等。 15.预习 建立预习常规,根据各科特点决定。 16.复习 遵循记忆规律,掌握各科复习方法。 一般说来,习惯可以在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中形成,也可以在无意识状态中形成。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在有意识的训练中来形成,不允许也不可能在无意识中自发地形成,这是学习习惯与一般习惯的根本区别。因为,相对于其它习惯而言,不良学习习惯形成以后,要改变它将是十分困难的,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最后我借用拿破仑的一句名言来结束我们今天的交流活动: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事实表明,习惯左右了成败,习惯改变人的一生。
好文章,好内容。学习,受教了。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相关的更多内容:
[知识] [知识] [知识] [知识] [知识] [知识] [日记] [日记] [日记] [日记] [日记] [日记]
需要账号和密码的外链可能是钓鱼网站,为了您的账号和财产安全,请勿提供任何有效信息!健康快乐成长--都昌县陶金丽学前教育工作室
当前位置:&&&
浅谈如何做好幼儿园保育工作
上传: 陈巾华 &&&&更新时间: 11:42:14
浅谈如何做好幼儿园保育工作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的主要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现代保育观认为:保育员的工作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份,是保育工作的具体实施者。保证幼儿的身心健康,是保育员肩负的神圣职责。从幼儿园的性质、特点、任务来看,保育工作和教育工作共同担负着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任务,社会的要求、家长的期望、孩子的现状使保育员肩上的担子更重、责任更大、对素质要求更高。幼儿期是身体发育迅速、神经系统成熟的关键时期,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等习惯,孩子将终生受益。现代家庭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入园时幼儿普遍存在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等现象。而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正是幼儿园保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如何做好幼儿的保育工作呢?
一、创设卫生干净的生活学习环境是做好保育工作的重要前提
在幼儿园,保育员既要负责班级房舍、设备、环境的清洁卫生工作,又要负责室外部份清洁区的卫生工作,做到绿化、美化、教育化相和谐,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窗明洁净,物品摆放整齐,随时做好日常消毒工作。在为教育教学服务时,还要体现季节性,给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可见,保育员的卫生工作是幼儿园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前提,如果缺少这些最基本的工作,幼儿园的其他教育工作就会受到影响,如班级的物品摆放不整齐,地面、桌面有污渍,盥洗室污物到处都有,便池有臭味,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下能健康成长吗?近年来,我国遇到了各种疫情,在这特殊时期保育员工作的重要性更为突出。保育员每天加强各种卫生清洁消毒,才得于每日活动正常开展,不言而喻,保育员始终在为幼儿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而辛勤地工作,这些工作为幼儿活动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二、 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我服务的能力是保育工作的重要工作
&&& 幼儿自理生活、自我保护、爱护环境,与人交往等方面的行为要转化成幼儿的活动常规,养成习惯。因此,保育员工作既要重视对孩子的照顾保护,又要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如保育员组织幼儿进餐时,要先照顾体弱儿,特殊幼儿,饭菜少盛多添,分得均匀,随时纠正幼儿的不良姿势,培养幼儿用餐的文明卫生习惯和良好的饮食习惯,有规律地进食,不挑食,不偏食,不要将食物掉在餐桌、地面上,培养幼儿用餐的文明卫生习惯。同时还要对幼儿进行营养基础知识的教育,如:吃鸡蛋、水果、牛奶对幼儿的生长有何作用,如果偏食、挑食不讲卫生对幼儿生长又有什么坏处,让幼儿知道每天饮食的营养价值。饭前要求大、中班的值日生,擦桌,摆碗,盘子,椅子安放好。饭后将用过的碗筷等餐具放在指定的容器内,让孩子自己动手尝试,培养自我服务的能力,因此,保育员做好幼儿生活管理工作,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我服务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三、保教结合是做好保育工作的保证
&& 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成长。&&在组织活动前主动询问主班教师是否需要帮助制作玩教具、布置环境、特殊摆放桌椅等,并积极配合教师示范设计的游戏。关注个别需要照顾如注意力不集中、控制能力较差的幼儿,及时向授课老师反映、讨论孩子活动中的特殊表现,并制定合时的教育措施,如有的孩子在做练习时,一遇到不会做的题就哭,经过观察、讨论及与孩子的交流,发现这个孩子自尊心比较强,但是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于是我们就商量在不同的情景中当其遇到挫折而发生情绪上的波动时及时引导她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只是用眼泪来寻找结局问题的方法。在一日教育活动中,如果保育员积极主动配合,及时发现教师工作中的不足,及时弥补。那么,教育质量将在保教工作互补中得到保证。如:幼儿喝水,有的教师对幼儿喝水时间把握不好,较长时间未提醒幼儿喝水,导致部分幼儿表现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又如,有的教师对幼儿的小便时间掌握不好,导致有的幼儿尿裤子。影响了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如果保育员主动配合,提醒教师掌握时间,主动为幼儿接水,让需要喝水的幼儿及时喝上水,让需要小便的幼儿及时小便,解除幼儿生理上的需要,轻轻松松参加教学活动。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教师工作的不足,排除一切不利于幼儿活动开展的因素,以便教师专心致志地搞好教学活动。可见,保育员在一日教育教学活动中,配合组织教育工作,对彻实做好保教结合,教养并重,促进幼儿健康成长,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四、做好幼儿保健工作为教学活动提供保障是保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如何保护幼儿的生命和健康,作为保育员:首先,整理好本班教室的卫生,减少幼儿与细菌接触的机会。坚持每日用消毒毛巾将幼儿能接触到的地方擦拭一遍,特别是幼儿的饮水柜,容易滋生细菌,发生交叉感染,对于幼儿的玩具、桌椅、餐桌、餐椅都定期用84消毒液进行消毒。教室、卫生间的地板随脏随擦,避免地面有水使幼儿滑到。给幼儿创造一个清洁、讲卫生的环境,同时培养幼儿注意保持个人和生活场所卫生的好习惯。
  其次,正确为幼儿服药是保证幼儿生命安全的必要行为之一,做好流行性疾病的预防工作是保证幼儿健康的重要工作。再者对于喝中药的幼儿,在喝药前用热水将药温好,喝药后给其一块自购的糖块或巧克力,减少幼儿不喜欢喝中药、或厌恶喝中药的情绪。并对幼儿服药后的症状进行记录,特别是服药后加重或服药几日后仍没有好转的,提醒家长是否更换药物。
第三,定期通知家长晾晒、清洗被褥。为特殊家庭、单亲家庭的幼儿晾晒、拆洗被褥,减轻带养人的负担,让孩子体会老师像妈妈一样的爱,保证幼儿的良好睡眠。
五、培养幼儿良好喝水习惯
&&& 水是人体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质,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年龄越小,体液占人体体重的比例越大。幼儿各种习惯从培养到养成是需要花费很大工夫的,在培养的过程中,一定要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 。水温不能太热,太热了孩子喝不到嘴,又影响他的活动,幼儿就失去了喝水的欲望,也不安全。幼儿最好喝 温开水。幼儿喝水时,要教育他不要玩水,以免水洒落在桌面上、地面上,要一口一口地喝,不要太急,不要说话 。幼儿剧烈活动后不要马上喝水。剧烈活动后幼儿心脏跳动加快,喝水会给心脏造成压力,容易产生供血不 足,所以,大量活动后一定不要马上喝水。在培养幼儿定时喝水习惯的同时,还不能忽视培养他们随渴随喝的习惯。由于气温不同,幼儿活动量大小 不一样,饮食结构、身体状况也不一样,定时喝水未必能满足所有幼儿对水的需求,他们随时有渴的可能。所 以,在幼儿活动中、游戏中要有针对性地提醒他们随渴随喝。
六、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
七、做好活动中的保育有利于提高活动的质量做好保育工作的前提&
一是要了解每个幼儿的身体状况,教师要关注幼儿体质,要根据个体差异调节活动内容和活动量,并因人而异给予指导。所以教师在组织幼儿运动之前必须要了解幼儿的身体状况,如:知道哪些幼儿最近几天在生病服药,要减少活动量;哪些幼儿活动时容易出汗,需要垫上毛巾;哪些幼儿体质较差,需要减少活动时间与活动强度。教师只有在了解幼儿的基础上,才能有针对性地提供材料、控制活动的时间与密度,才能使活动更好地适应每个幼儿,才能使幼儿得到全面的、适宜的、协调的发展。
&&& 其次要了解幼儿的兴趣需要,把握幼儿已有的运动能力
指南指出:运动课程强调激发幼儿对运动的兴趣,在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帮助幼儿积累运动的经验,体验乐趣。因此,教师在设计和实施课程计划时要根据每个幼儿的兴趣需要,了解每个幼儿的运动能力。如:幼儿喜欢哪些挑战性强的或富有野趣运动;哪些幼儿运动能力较强、动作协调性好等。因为只有在充分了解幼儿的基础上,教师才能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与要求,才能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给予适时适宜的指导,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活动过程才能更加突现幼儿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真正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
&&& 第三,在活动之前要进行必要的衣着检查,排除潜在的安全隐患
安全是保证幼儿健康的首要的元素,是教师必须要注意的。因此,运动之前教师一定要检查幼儿的衣着,以幼儿活动方便为宜,防止意外伤害的发生。如:看看哪些幼儿的衣着便于活动;哪些幼儿衣着太多,需要脱下一些;哪些幼儿鞋带与裤腿过长,需要提醒;哪些幼儿的身上携带了不安全的物品等。检查的过程可以根据不同年龄的幼儿采取不同的方法,中小班以教师检查为主,大班以指导幼儿相互检查为主。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并适时地进行安全教育。
&& 第四,幼儿的运动课程也要遵循动静交替的原则,要以促进幼儿的发展为宗旨,正确处理好运动的密度与强度的关系。因此幼儿在运动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及时捕捉来自于幼儿的信息,灵活调整预设的活动计划,活动时要注意高密度、低强度,确保活动目标的达成。一是要认真仔细地观察,教师要随时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脸色,出汗情况及动作表现。如看到幼儿脸色红润、满头是汗、活动的幅度较大,说明幼儿的活动量大,这时教师就要适时调整,并提醒这些幼儿注意休息,防止幼儿运动过度,引发身心疲劳。反之,幼儿脸色无变化说明活动量较小,教师就应该考虑改变活动方式或增加活动量,以达到运动的目的。同时,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要适时地提醒与帮助幼儿。幼儿运动能力强弱有别,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注意幼儿间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育,要视其能力调整内容,使幼儿在其原有水平上得到积极的发展。如,教师要不断地走动,摸摸幼儿的额头、脖子,一旦发现幼儿出汗较多时,就要提醒他用毛巾擦汗,或适当脱掉一点衣服;对容易出汗的幼儿,教师要帮助他把毛巾垫在背部汲取汗水,防止活动后因汗水闷在衣服中而着凉。
&& 第五,要灵活安排运动时间与内容,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季节调整运动的时间与内容。春秋季节气候适宜,运动的时间可相对长些,运动的内容也可丰富多样,而冬夏两季由于受气温影响,在暴热暴冷天,运动的时间就要相对缩短,并根据季节变化,将每天户外运动的时间适当地延后和提前。此外,场地选择也要因地制宜,冬天尽量选择朝阳处,而夏天则选择背阳处,以便使幼儿的锻炼更适合身理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
&& 第六,是教师要适时地给予支持和帮助,如有的幼儿喜欢充满野趣的活动,喜欢探索,喜欢挑战自我。对这些幼儿,在运动过程中,教师要准确地判断他们可能会遇到的困难与危险,在保证自主与自由的前提下,必要时给予心理上的安慰与行动上的支持,帮助幼儿增强自信,化解危险。
& 第七,运动后的保育往往被教师所忽略,认为无关紧要。其实运动后的保育有着同样重要的意义,它有利于幼儿生理机能的恢复,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教师必须要增强活动后的保育意识。一是要注意幼儿情绪的稳定。教师在活动后要注意稳定幼儿的情绪,让幼儿从兴奋状态转化到平和状态,并注意运动后动静交替的相互衔接,不能让幼儿在活动后马上坐下休息,可以在操场上进行一些放松练习后再回教室,让幼儿情绪平稳后再入座,这样一来可减少活动后心脏的负担,帮助幼儿恢复疲劳。 二是要提醒幼儿饮水。活动后教师应鼓励幼儿多喝水,补充活动中失去的水份,但不能一次性喝太多的水,因为在活动后一次性喝下大量的水,不但会增加心脏的负担,严重的还会引起肠胃痉挛,所以教师要注意活动后幼儿的饮水问题,控制幼儿的饮水量。三是要引导幼儿学会自我保护。教师在活动后要引导幼儿正确使用毛巾,将额头、身上的汗擦干,对出汗较多的幼儿,可调换毛巾并适当延长毛巾垫在背部的时间。当幼儿情绪平稳不再出汗时,教师要提醒幼儿及时穿上衣服,以免着凉。
&&& 总之,在实施运动课程中教师要增强保育意识,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时刻关注幼儿的发展,运用适宜的教育和保育策略进行引导与支持,让每个幼儿获得和谐的发展。
八、与家庭密切配合是做好保育工作的基础
《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园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改变家长心中传统的保育观念,保育员就是打扫卫生、看孩子吃饭睡觉的,忽视了保育员老师对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及性格的培养,而这又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方面。由于我园实施每班配备两教一保,教师实行轮班制,如值班老师组织活动,配班教师带孩子吃饭、午休,下午是由主班教师组织晚接待,所以有些幼儿的基本情况特别是吃饭、进餐、午休,主班教师并不是很了解,只有保育员老师最了解,但是保育员老师提前下班,并不进行晚接待工作。所以晚接待的教师被问起孩子的这些情况,总不能得到满意的答复。因此保育员老师要以多种形式搭建与家长沟通的桥梁,可以制定每日向家长反馈的表格,如实填写,即搜集了大量的科学资料,争取家长的意见,将幼儿的一日生活分为进餐、午休、服药、大小便等项目,并给与了较科学的参考值,将这几项中有特殊情况的如进餐量较少、餐后有呕吐现象的、午休服药后咳嗽很厉害的、大便有异样或次数较多的,填写在表格中,较严重的等家长来接时告知家长,引起家长注意并就诊,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对生活自理能力差、特殊儿童采取个别教育的方式,并与家长建立长期联系,如曾经带过的哲哲小朋友午睡较困难,开学第一天,孩子们对自己的新环境感觉很新鲜,很兴奋,午休时有几个孩子睡得比较晚,而他是最难入睡的一个,给他讲道理,他会大声的问你问题,而且说他在家就不睡觉,他睡不着,教给他睡觉的方法,刚闭一会儿眼睛他又睁开了,反复几次到时间了,也没睡着。第二天,他的妈妈在早接待时告诉了值班老师,说昨天孩子没有睡觉。下午,我就等他妈妈来接时,把情况告诉了她,并希望得到家长的理解与支持,他妈妈还告诉我,他睡觉就是很困难,在家中午从来不睡觉,她希望孩子在幼儿园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形成一个良好的睡眠习惯,我就将家长在家需要配合的工作介绍了一下,并经常电话联系。在园时,我就制定了相应的教育措施,平时多与他交流,了解他的兴趣与喜好,和他建立比较亲密的师生关系,成为好朋友,午休时利用讲道理与讲故事的方法,刚开始是起作用的,可是经历一短时间后,因为身体的缘故,经常请假,习惯又被打乱了,我就把这个情况跟他的家长说了一下,生病时,在家也要午休,好好休息身体才能好的快,而不是他不想睡就因为生病就依着他。后来我又改变数数得方式,他喜欢帮老师干活,我就告诉他午休睡着了,下午早起帮老师拿点心,他欣然就接受了,现在他每天中午能保证近两个小时的睡眠了,而且每次睡醒后特别高兴的告诉我:老师,我睡了一大觉。家长也很高兴得告诉我,哲哲回家告诉我们,中午他睡了一大觉,老师还给他数数呢。看到家长满意的笑容和孩子脸上那成功的表情,我的心也踏实了许多。还有的家长因为孩子身体不好,就过分溺爱孩子,以至于造成孩子内羞,不知道如何与幼儿交往,自己的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发挥,只要参加集体活动,就不好意思做动作,其实通过我的观察,她是一个能力较强,思维也很活跃的孩子,在与家长交流的时候,我把这种情况告诉了家长,并让她试着放开手让孩子自己大胆的去做一些事情,我们老师也会多提供给他一些表现的机会,在元旦节目排练时与班里老师商量后,决定选她当主角,她不仅很好的完成了任务,还得到了家长的好评,通过这次活动,孩子活泼了许多,爱跟我们开玩笑了,也喜欢上幼儿园了,家长也不断的表示感谢。
  总之,促进幼儿的发展作为幼儿教育根本目的,幼儿的发展是依靠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来实现的,作为保育员在履行保育员工作职责的同时,树立科学的保育观,成为孩子的好老师,教师的好帮手,家长教养的指导者,共同完成教育任务。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幼儿教育综合知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