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什么大国制剂大国吗?为什么?

以下试题来自:
问答题简答题 案例分析题:资料一:康华制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华制药或公司)是一家较早成立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大型制药企业集团,主要从事抗生素原料药及制剂的生产和销售,属于医药行业中的化学药品制造业。其产品涵盖抗生素原料药及制剂、中成药等系列,主要产品市场占有率近年来稳居全国第一位,是少数形成一定规模并在行业内享有一定知名度的化学药品制造公司。通过长期努力,康华制药逐步形成了研发、生产、销售齐头并进的企业发展格局。虽然其产品以低级仿制药品为主,技术含量不高,导致在原料采购、销售方面的定价能力有限,但相比国内其他公司则仍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研发并注册了药品监管部门认可的诸多国家级医药专利,培养了一批精通药事法规、药品生产的专业人员。康华制药不仅拥有成熟的销售渠道,同时锻炼出了一支人员稳定、市场营销意识强、经营能力突出的管理团队。但随着规模持续扩大,资产负债率逐年上升,面临较大财务风险。随着人口老龄化、居民健康意识的增强以及新医改政策的实施,医药市场需求持续增长。虽然我国化学制药企业数量多,但存在着规模普遍较小、知识产权亟待保护等问题。大量企业以低端化学原料药制造为主,药品品种雷同且药性上相差无几,创新能力不够,国际市场竞争力较弱。近年来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支持制药企业加快整合和鼓励技术创新,行业集中度有所提高,行业前百强企业凭借先进入市场的优势,较早完成了专利的积累,并拥有成熟的销售渠道、成本优势和较高的品牌认知度,因而这些制药企业的市场份额达45%以上。由于药品关系到人民生命健康和安全,因此国家建立了严格的法律体系来规范医药行业,加强监督药品的研制、进出口及上市后的销售和使用。对化学药品制造企业而言,成为了国家行政监管的重点对象,质量标准、监管要求逐步提高。另外,药品价格也同样受到国家监管,国家会经常出台药品价格政策和管理规定,使药品定价受到约束。大部分的抗生素类药品都属于国家价格管理的范围,预计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降价的趋势仍将持续,行业的整体利润率可能会继续下降。 资料二:康华制药为有效解决企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瓶颈问题,自2007年起一直谋求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股票并实现上市。担任其上市规范辅导的保荐机构,对照上市要求对公司已经存在的董事会下属的审计委员会在公司治理机制方面进行梳理时发现:现任审计委员会成员共3人,分别为副总经理徐玲、董事长张亮以及独立董事赵勇(某律师事务所律师)。召集人为副总经理徐玲。康华制药按照上市要求予以规范整改后,随即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在创立大会上,董事长张亮介绍了公司十年前所制定的以下中长期发展纲要:第一阶段,将营销管理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对公司营销管理部门的投入和建设,积极探索和大胆创新营销方法和理念,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抗生素原料药及制剂的现有市场优势。第二阶段,积极探索和推进与国际大型医药销售公司的合作,开拓国际医药商业渠道,进一步向海外推广公司的品牌产品抗生素原料药及制剂,利用国际合作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在扩大公司品牌产品出口的同时,提高公司在国际抗生素市场的知名度。第三阶段,通过并购重组行业内优质医药企业,以抗生素为主的化学药作平台,打造生物药、中药、大健康产业等其他产业板块,完善公司产业链,实现公司逐渐向综合性医药公司转型;董事长张亮指出,公司发展计划中的第一和第二阶段已顺利提前完成,未来几年将围绕第三阶段的战略目标发展。出席创立大会的股东对董事长张亮描述的公司发展纲要表示肯定,并要求公司治理层严格按照该计划开展工作,力争早日完成战略目标。经过几年的筹备与申报,康华制药于2010年实现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功募集发展所需资金。 资料三:为确保海外并购战略的顺利实施,康华制药聘请了一家熟悉医药行业的全球性国际咨询公司B公司负责目标公司的甄别、筛选、估值以及收购洽谈等事宜。B公司最终将目标公司锁定为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A公司。根据B公司出具的尽职调查报告显示:(1)A公司为一家在美国注册从事心血管疾病原料药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小型法人机构,产品类别较为单一。业务遍布美国、欧盟等多个国家或地区,在理解、适应、遵循美国和欧盟药品监管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报告期内客户集中度较高,A公司对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占其全部营业收入的比例超过85%,与五大客户有着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结算货币主要为美元及欧元币种。 (2)A公司专有的原料药提取和纯化技术、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操作规程都是公司保持在行业内竞争力的关键,而公司技术研发和创新不可避免地依赖核心技术人员和关键管理人员。 (3)A公司产品生产流程长、工序复杂,且涉及乙醇等有机化学危险品的使用,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废水、废气等污染物。为了安全稳定地运行,公司制定了一系列的质量控制与安全生产制度。 (4)A公司产品的主要市场为美国和欧盟。由于经济仍未完全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处于缓慢复苏阶段,欧美各国加强了对医疗费用支出的控制,以致引发公司原料药销售价格持续下降,目前尚未完全摆脱下降趋势。报告期末,A公司存货余额较大,其中大部分是原材料和库存商品。 (5)A公司的控股股东已经将其所持股权的一半质押给银行债权人,为其银行融资进行担保。 (6)根据美国法律,本次并购交易尚需获得美国相关机构反垄断审查通过。 (7)2008年初,美国药品监管机构发现与使用A公司产品有关的不良反应个案,随后引发了一些使用者的诉讼,其中大部分已达成和解,另有数起个别案件尚未与使用者达成和解,因而尚未结案。 要求:(1)根据资料一,利用波特五力模型对康华制药所处化学药品制造业的五种竞争力进行分析。 (2)根据资料二,指出康华制药在公司治理方面存在的不妥之处,并说明理由。 (3)根据资料二,分析康华制药中长期发展的三个阶段所属发展战略的主要实现途径。判断各个发展阶段分别属于密集型战略中的何种细分战略类型,并简要说明理由。指出在康华制药三个不同发展阶段中可能采用的组织结构类型,并简要分析理由。 (4)根据资料三,列出康华制药收购美国A公司可能带来的主要风险,并简述风险的内容。 参考答案
(1)化学药品制造业的五种竞争力分析:①潜在进入者的进入障碍高(或门槛高/威胁低)。理由:1)抗生素类药品价格受国家...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问答题 参考答案
(1)公司使命是要阐明企业组织的根本性质与存在理由,一般包括三个方面:①公司目的。公司目的是企业组织的根本性质和存...2
A.它是一个复杂的耗费时间的过程
B.它可能强调短期利益而忽视长期目标
C.它可能强调长期利益而忽视短期利益
D.管理团队可能缺乏必要的技能
A.组织障碍
B.私人障碍
C.心理障碍
D.文化障碍
A.可以提醒管理层关注那些需要控制的事项
B.能够保证管理层定期收到有关企业的关键信息
C.能够用于将组织的业绩进行内部对比或者与竞争对手比较
D.可以按照相同方式定期报告关键性业绩指标国内抗肿瘤药市场:植物药增长快,中药制剂潜力大,单抗药物将是最大亮点!
文章来源:生物谷
文本大小:&&&&
电话:028-&&
传真:028-&&
Email:swsb@
邮政编码:610041&&
地址:中国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九号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C) 版权所有&&中国真是制造业大国吗
16:29:00 来源: (北京) 
  在国人印象中,中国是个制造业大国似乎毫无疑问。不过,作者从产业链角度提出,中国并非制造业大国,美国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制造业大国。
  国际产业链的“非常6+1”
  首先,我想问问大家,你认为今天的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吗?我在这里清楚地告诉各位我的研究结论:中国根本不是制造业大国,真正的制造业大国是美国!大家可能觉得我这个结论很荒谬。
  表面上,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今天的中国享有“世界工厂”的美誉。“中国制造”凭借物美价廉的优势,在世界各个角落随处可见,成为当地人的生活必需品。可以说,“中国制造”已经行销全球。研究表明,在工业制成品中,中国已有超过130种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但实际上,中国的产品制造业只不过是国际产业链里利润最薄的一环。
  实际上,任何行业的产业链,除了加工制造,还有6大环节: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物流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在国际产业链中,中国企业实际制造的那部分产值如果是1美元,那么,其余部分的产值就是9美元。这6大环节创造出了9美元的价值,是整条产业链里最有价值、最能赚钱的部分。不过,在现在全球竞争格局下,这些环节中最关键、最赚钱的环节几乎都不是我们中国企业所控制的。
  在国际分工之下,中国的大多数企业被分到附加值最低、最消耗资源、最破坏环境、不得不剥削劳动者的制造环节。而其他有价值的环节基本掌握在欧美各国的企业手中。因此,中国越制造,美国越富裕。
  欧美凭借其主导的产业链,依靠其在订单上的优势,支付给中国工厂的价钱可以远远比自己制造还便宜。而且,欧美可能通过立体营销,全面挤压中国品牌;如果强攻不下,就利用合资、合作、收购等方式,悄悄消灭中国的这些企业和品牌。而地方政府丝毫没有觉察到这一点,反而盲目地欢迎一切外商投资。
  “专业不对口”问题可笑
  当初,我们国家大学生的比例严重低于欧美,所以我们就误以为,培养更多大学生之后,我们的经济会更好更快地发展。我们哪里想过这个问题:美国为什么需要这么多大学生?中国培育出这么多大学生为什么失业?难道是我们的同学不够用功?难道是专业不对口?
  事实上,既不是我们中国学生不用功,也不是专业不对口。首先,专业不对口这个问题本身特别可笑!我在美国不少顶尖大学执教过,也在世界其他地方教过不少课,从来没见过哪个学校是专业对口的。既然美国的大学生专业不对口,我们中国的大学生专业不对口有什么错呢?
  本科教育的特点是什么?就是专业不对口。为什么呢,因为本科阶段是通才教育而不是专才教育,学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文学、哲学……这些学问跟就业的关系都不大,这就是通才教育的本质。
  美国为什么需要更多大学生
  请读者继续思考,产业链跟大学生就业难有什么关系?在整条产业链“6+1”的模式里,“1”是什么?“1”是制造,“6”就是从产品设计到终端零售这6大环节,在“6+1”的模式中,真正需要大学生的是“6”而不是“1”。
  那么,今天的中国是个什么样的产业结构?我们是一个以“1”为主而不是一个以“6”为主的产业结构。这个产业结构本身造成了大学生的失业问题。我国的产业现状不足以支持这么高的大学生比例,这就是大学生找工作难的原因。那么,为什么美国需要这么多大学生呢?因为美国掌握的就是产业链里最有价值的6个环节。
  (::摘自《产业链阴谋Ⅰ——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东方出版社2008年9月版 定价:39.00元)
(本文来源:
我来评两句!
网易通行证:
网易新闻24小时点击排行
网易新闻24小时评论排行
网易新闻图片推荐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中国是体育大国吗?
中国是体育大国吗?
作者:赵牧& 来源:中国青年报
原拟题:神啊,请赐给我们健康吧!
  有多少人观众记得雅典奥运会闭幕式第一位登台歌手唱的第一句歌词:&神啊,赐给我们健康吧!&
  我们不能不佩服雅典能如此直指人心,能如此开宗明义,并用那么简约的方式把奥运会闭幕式营造得如此清新健康。
  是的,今天的中国人还不至于笨到这个地步,他们大都知道这只是一种符合希腊民族传统的表达方式。神并不能赐给我们健康,奥运会的金牌也不能。谁能?
  在&金牌大国&的形象已经确立之后,中国依然不是体育大国,这并不需要多么复杂的论证。虽然强调&国民健康&并不等于无条件地全然否定奥运金牌的价值,但中国的竞技体育的高昂激调,却有意无意地遮蔽了国民身心健康这个事实上日益严重的问题。
  我们先来看看一组数字。
  1996年,国家体委(体育总局前身)获得30亿财政拨款。猜猜看,负责大众健身的部门群体司分得了多少经费?180万元,仅占万分之六。所以当年&群体司&有个外号,叫&穷体司&。从这数字的对比来看,大众健康在体委决策者心目中占什么分量一清二楚。
  国家财政对体育管理部门的投入据悉现在增加到50亿,那么&穷(群)体司&得到的分配比例是否有所提高呢?不清楚。不过清楚的倒是由于体育彩票的发行,过去的&穷体司&摇身一变成了&富体司&;不过&富体司&现在富到了什么程度,不清楚。
  彩票收益有多少用在了大众健身方面,还找不到相关的报告和数字。我们知道的是,西安体彩案已经严重损害了国家的信誉。而且我们还知道,此前此后,都出现过与体彩有关的丑闻。
  金牌,是可以看得见的,一块金牌的成本是可以计算出来的。但国民的健康呢?它是非常难计算的。
  但再难计算还是要计算。
  有人统计过:现在中国各类体育场馆的数量超过60万个,全国人均体育场地近1平方米。大约2200人拥有一个体育场馆。乍看这真是个了不起的成就。但实际情况如何呢?中国的体育场馆,67%为教育部门所有,25%为体委等系统所有。这些体育设施,系统外的中国人是极难享受到的。
  几十年来,无数国民沉淀在这些体育场馆上的贡献,似乎已经灰飞烟灭了。
  1996年,在媒体对举国体制的质疑和国民健身缺乏场馆的呼声中,前任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倒是有过这样一个公开表示:下个死命令,打开体育场馆大门,让国民进来健身。8年过去了,中国有几家体委所有的体育场馆向公众打开了大门呢?不知道。
  或许有人要说,体育部门只拥有全部场馆的25%,所以它充其量只能承担25%的国民健康的责任吧。没错,我并不是要仅仅揪住国家体育总局不放。有问题的地方多了,比如年纪在三十以上、有过机关国企工作经历的想必都还有印象,那时哪个机关企业没有篮球场、乒乓室一类体育设施呢?现在再去寻觅一下吧,看看还有万分之几幸存?大多数都消失了,为什么消失了呢?
  下面该说说学校了。教育部门竟然拥有全部体育场馆的67%,这让我很感意外。
  在体育场馆稀缺的时代,我不主张和孩子们争场馆,他们拥有场馆多一些,不是坏事。但十分费解的是,我的孩子读小学时换过两所学校,这两所学校的室外空间都非常狭小,以至他们学校必须实行下课后各班级轮流到室外活动的做法。学生全体到室外伸胳膊伸腿的地方都不够,还怎么进行体育活动?这还是在北京,还是在朝阳区。其他的城市如何,想都不敢想。
  那么,统计数字上那么多属于教育系统的体育场场馆在哪里呢?不知道。
  在我看来,与国民健康密切相关的体育场馆施设,它的使用情况等等,都应该属于重要的国情范畴,而且相关的职能机构应该定期向国民报告。然而,这方面的情况从来都是语焉不详。
  我们应该感谢在这个社会中还有这样一些人在关注着国民健康,他们为我们了解国民健康状况,付出了很大努力。
  日,第七届北京科博会养生保健科技发展高峰会在北京举行。中国免疫研究中心主任、海军总医院副院长冯理达列举大量数据提醒中国人:
  一、六成中年人存在健康问题
  我国居民40岁后体能明显下降,六成中年人存在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血压升高、肺活量下降。心脏病在我国至少&年轻&了15岁。目前心血管疾病是全国死亡人口最主要的死因。
  上海市社科院最新公布的&知识分子健康调查结果&显示,科技人员平均死亡年龄为67岁,较城市职业人群早逝3.26岁,其中15.6%的科技人员逝于35~54岁。
  从居民体重的情况看,城市居民体重严重超重者平均已达14.9%,体重变化使得人们的生活模式和人体机能模式发生变化。
  二、老年人人均患有2-3种疾病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2000年已超过1.2亿,占总人口的10.2%。调查表明,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是全人群的4.2倍,人均患有2~3种疾病。
  三、儿童肥胖症激增,近视眼比比皆是
  我国患有近视眼的人数有3亿人,占总人口的33.6%,其中病理性近视约2000万人。学生近视眼发病率明显上升,接近60%,居世界第二位,人数居世界之首。其中,中小学生近视率已达34.6%,高中生达70%;因近视致盲人数达30万。
  统计数字显示,全国肥胖儿童在10年间增长了5~7倍,儿童中患肥胖症的占12.6%。北京市儿童肥胖率由1990年的3%上升到2000年的13.8%,80%的肥胖儿童成人后依然肥胖。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不再是成人的专利。
  此外,从近年的报道中,我们还知道,中国有1.2亿乙肝病人;血吸虫病、肺结核病大面积死灰复燃;艾滋病也没有因为地方官的脸面而放慢蔓延速度。
  2003年,非典引起的全国性恐慌,终于第一次让全国了解到我们公共卫生防疫系统的脆弱。国民的健康意识和卫生安全责任感,一时也被唤醒。
  日,卫生部常务副部长高强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年会上表示,到2015年,中国国民健康主要指标将达到或接近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我们能达到这个目标吗?
  连拥有全国67%的体育场馆的教育系统下面的学生的身体状况都在加速恶化,凭什么敢说能达到这个预期目标?
  中国的小学生长年以来饱受书包重达七八斤,家庭作业多到晚上十几点钟都做不完的摧残,教育部门又该承担什么责任?
  从今年的一系列迹象看,中国的高层显然意识到了国民健康问题的严重性。今年两会期间,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前所未有地使用了长达一页的篇幅,对中国的医疗卫生问题进行阐述。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科院院士、病理学家韩启德则在今年7月建议,应进一步把&保障国民健康&放在优先地位考虑。他还证实,中国政府已有进一步增加此项投入的打算。
  8月29日,就在雅典奥运会结束之日,教育部长周济在上海举行的全国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座谈会上表示,大学生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并要求强制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检测咨询中心,定期组织学生测试。
  这意味着大学生体能测试不过关,不能毕业。
  与周济讲话同一天,体育总局的局长袁伟民表示,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属于体育强国,不应仅仅看竞技体育的成绩,还应参考国民身体素质、运动场所多少、民众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及广度等指标。
  说得好。那么要问,既然体育总局在理论上身兼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和保障大众健康的双重责任,对国民健康状况又了解多少?对国民面对的体育场馆的稀缺程度又了解多少?对民众参与的热情和广度又了解多少?是不是也应该正视这样的问题:体育总局在既有的体制之内,将财政投入分配使用时存在着畸轻畸重?既然体育总局的&穷(群)体司&因为彩票收入成了&富体司&,这个司在推动国民健康工作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做得如何?是不是也应该让国民了解得很清楚?
  这些问题有待回答,但至少不应该在谈论中国是不是竞技强国(金牌大国)的时候,运用&体育大国&、&体育强国&这类语义不清晰的概念吧?
  中国是体育大国吗?
  中国国民的实际健康状况已经给出了否定答案,金牌的数量在这里说明不了任何问题。
  中国为什么不是体育大国,中国国民健康状况的不理想状态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有赖于一个严肃的国情调查来回答,要使职能部门真正负起责任来。
  不要忘了发展体育运动的最基础也最根本的目的是增进国民的健康。
  雅典奥运会结束了,它留下了许多值得回忆的场景。闭幕式那句明白的歌词就是其一。
  新民谣云:什么都可以没有,不能没有钱;什么都可以有,不能有病。
  中国的民间也并不缺乏同样的智慧,再多的金牌也不会冲淡这种智慧,因为它来自每一个个体都会有的痛切体验。
  金牌已经瓜分完毕,激动过了,兴奋过了,袁伟民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中国是金牌大国,不是体育大国,那么,&国民健康&问题是不是该提上议事日程了?
  摘编:小雪
&&最后修改于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国是什么大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