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洛的高峰体验指的是和躁郁症中的狂躁症表现有何区别联系?

【求助】关于马斯洛的高峰体验理论有几点疑惑,求大神解释一下_心理学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776,917贴子:
【求助】关于马斯洛的高峰体验理论有几点疑惑,求大神解释一下收藏
首先,百科里写的是每个成功人士人生命中曾有过的一种特殊经历,感受到一种发至心灵深处的颤栗、欣快、满足、超然的情绪体验,由此获得的人性解放,心灵自由,照亮了他们的一生,让他们获得了人生的巨大成功。
后面跟上的六条特点里还提到& 程度的深刻性、强烈性。这种体验压倒一切,令人欣喜若狂,如醉如痴,欢乐至极。&和 “感受的完美性。产生这种体验的人像突然步入了天堂,实现了奇迹,达到了尽善尽美。“
1楼 13:43&|
相关的贴子56473664相关的图贴
但是,我认为这个理论本身是对的,但是十分有局限性。 我不知道是不是我混淆了什么,不过如果按他的叙述,我可以已经有过很多次了。就是一种非常有感染力的感觉,就仿佛是吧无意识里的什么东西在0.0000001 秒里具象了出来,或者说体会到了一种意象。 而这种意象本身是无法用语言具体表达出来的,就像是把某个人日常经历过的事情去掉同时间背景下的所有外界物质因素,直接把事物的本质投射到大脑里,给人一种特殊的感觉。在感觉的一瞬间我仿佛看到了什么,但我眼前的现实中的事物并没有变。 我的在”结构的同一性”,”保持的短时(瞬间)性“, ”产生的突然性“和程度之大 均与马斯洛对高峰体验的定义
2楼 14:37&|
但是问题来了,我的“” 与他说的高峰体验 有一个本质上的不同。 强调了 感受的完美性,他说的那些成功人士通过与大自然接触什么的,经历了高峰体验,内心一瞬间被激动和欣喜充斥,从而有了对自我的满足,积极的心态,丰富的灵感和创造力,以及充沛的精力和饱满的热情。都是很积极的东西 然而我的给我的第一印象虽然同样是“无限美好” 但是这种体验却永远的伴随着一种忧郁感,无尽的忧郁感。脑子正常的人都知道忧郁的时候是不可能充实的! 但是这感觉实在太神奇了,我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思然后抬眼看眼前的事物(一般是建筑物),突然高峰体验就来了,在那一刹那我能清楚的感受并区分出两种不同的情感,欣喜和忧郁,这两只情感交汇在一起,营造了一种非常震撼的感觉。那种感觉仿佛带给了我无尽的充实感,却又让我在体验之后心中有了一丝空虚。每次体验之后我都是呆在原地,心理莫名的有一种激动又有点茫然若失,感慨万千(虽然不知道自己感慨的是什么),而非大受启发或者悟得人生真谛什么的。总之和原理论里说的单纯的喜悦和满足不尽相同。 表示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是他的理论不完善,还是说他的理论只针对于“处于需要金字塔的顶层“的达到自我实现的人或成功人士? 但是如果是后者,那我这个非成功人士的类似于的这种体验又是什么呢?
3楼 14:41&|
我也不太清楚,不过据说就是因为高峰体验的定义过于模糊导致马斯洛对其的研究一直没什么进展。不过就我看马斯洛这方面的理论还是缺乏客观性,并不被广泛接受。
收起回复4楼 14:43&|
本吧贡献榜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内&&容:使用签名档&&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论马斯洛的高峰体验
来源:中国心理服务
如果要列举有史以来最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无疑应名列前茅。与弗洛伊德类似,马斯洛是一位已经对人类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还将产生长久影响的天才心理学家。在今天,他的一些思想,很多人已经逐渐耳熟能详,例如,&需要层次&、&自我实现&、&高峰体验&、&潜能发挥&等等。国外有的评论甚至认为,他的有些思想已经成了当今世界上公众意识的一部分。特别是他的高峰体验论,对社会各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里,笔者将对这一经典理论作详细阐发。  
马斯洛(Abraham H. Maslow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和理论家,被誉为&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是美国二十世纪下半叶崛起的新的心理学派,冲击着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的&第一思潮&和以华生为代表的行为主义的&第二思潮&,形成了心理学的&第三思潮&,成为心理学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他的人类动机理论、需求层次论、自我实现论、高峰体验论等学说以崭新的视角研究人本身,充分体现了人道主义哲学思想,给当代心理学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特别是他的高峰体验论,对宗教哲学、文艺理论等诸多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在这里,笔者将对这一经典理论作详细阐发。  
一、高峰体验在需要层次中的地位  
&人是一种不断需求的动物,除短暂的时间外,极少达到完全满足的状况,一个欲望满足后,往往又会迅速地被另一个欲望所占领。人几乎整个一生都总是在希望着什么,因而也引发了一切&&&而人因需求所引发的行动都趋于成为整体人格的一种表现形式,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安全感水平、他的自尊,他的精力、他的智力等各种情况。①由此出发,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论。在1943年7月发表在《心理学评论》上的论文《人类动机理论》中他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存、安全、爱、尊重和自我实现。生存需要 (physiological need)就是生存所必须的基本生理需要,如对食物,水和睡眠的需要,正像马克思所说的一样,人类只有取得了最基本的生活、生产资料才可以生存下来,才有满足其他需要的最初的可能性;安全需要 (safety need)包括一个安全和可预测的环境,它相对地可以免除生理和心理的焦虑,如稳定的工作的需要,对不受犯罪危害的需要等;爱与归属的需要 (love and belongingness need)包括被别人接纳、爱护、关注、鼓励、支持等,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参加团体等,这里马斯洛很谨慎地区分了性的需要和爱的需要的不同,后者包含了爱和被爱两个不可分离、相互作用的方面;尊重需要 (esteem need)包括尊重别人和自尊重两个方面,即需要&建立在稳固坚定基础之上的对于自我的高度评价,包括自尊&&以及受到他人的尊敬。&;自我实现的需要(self-actualization need)即&成为你所能够成为的那个人。&&在某个人身上,它可能表现为希望成为一位理想的母亲,而另一个人则可能想成为运动员;还有人则可能表现在绘画和发明上等等。&这是一种追求个人能力极限的内驱力。按马斯洛的理论,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力量是动机。而动机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要所组成,各种需要之间,有先后顺序与高低层次之分;每一层次的需要与满足,将决定个体人格发展的境界或程度。同时马斯洛还指出,人并不是在完全满足前一层次的满足之后才开始有下一层次的需求,人的需求层次是一个有机整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进行调整,而不是机械的递进关系。  
马斯洛晚年的时候对人的需求层次的观点进行了一些重大的修正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他对成长性动机和匮乏性动机的区分上,特别是他提出了超越性动机论。他认为并非所有的人类行为都是有动机的,因而区分出因应性与表现性两种行为因应性是有目的、有动机、容易被控制的,而表现性则恰好相反,它无需费力,主要取决于集体的状态。表现性行为证实了人的行为并不都是由动机驱动的事实,因此马斯洛建议用&超越性动机&或&后动机&概念来描述自我实现者的动机。他指出:&最高级的动机就是达到非动机,即纯粹性的表现行为。换言之,自我实现的动机是成长性促动,而不是匮乏性促动。这是第二次天真,聪明的单纯,适意的状态。&在后来的《Z理论》中,马斯洛又区分出了不同的自我实现者:健康型的自我实现者和超越型的自我实现者。健康型的自我实现者主要是更实际、更现实、更入世、更能干和更凡俗的人,他们更多地生活在此时次地的世界或生活在匮乏的王国、匮乏需要和匮乏性认知的世界里;超越型的自我实现者则可以说更经常地意识到存在的王国,生活在存在水准即日的水准、内在价值水准,更明显地受超越性动机的支配,或多或少能经常有同意的意识或高原经验,有或曾经有高峰经验,并随着有启示或卓越或认识。②  至此,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似乎可以依次排列为由低到高的六个阶层: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健康型自我实现的需要和超越型自我实现的需要。高峰体验则更接近于超越型的自我实现。正是通过高峰体验的研究,马斯洛提出了超越性动机论,区分出健康型(非超越型)与超越型两种不同类型的自我实现者,进而实现了由人本主义向超个人心理学的升华。③那么,什么是高峰体验呢?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很普通的例子来说明这个复杂的心理现象。一个年轻的母亲在厨房里忙碌着,为她的丈夫和孩子准备早餐。这时,一缕明媚的阳光泻进房间。阳光下,孩子们穿戴整洁、漂亮,如欢快的小鸟唧唧喳喳地嬉闹;丈夫也在轻松悠闲地和孩子们逗乐。当她注视这一切的时候,她突然为眼前的美景所深深感动,一股不可遏止的爱笼罩了她的整个心灵,突然感到世界是多么美好,人生是多么美好,甚至于流下了幸福的泪水。这是一种神秘的体验,是一种和谐的领悟,是一种存在的认知。马斯洛指出,高峰体验完全是自然产生的,它&可以来自爱情、和异性结合,来自审美感受(特别是对音乐),来自创造冲动和创造激情(伟大的灵感),来自意义重大的顿悟与发现,来自女性的自然分娩和对孩子的慈爱,来自与大自然的交融(在森林里、在海滩上、在群山中等等),来自某种体育运动(如滑冰),来自翩翩起舞时&&&④高峰体验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从主观感受上说,它是人生命中最快乐、最心醉神迷的时刻;(2)它同时也是一种&目的体验&、&终极体验&或&存在体验&;(3)从持续的时间来看,这一种体验往往是短暂存在的。总之高峰体验是一种最接近于超越型自我实现的体验,它最接近于真正的自我,是一种人性的可能性与现实性、自我与自然、社会合一的&剧烈的认同感体验&。下面笔者从高峰体验与宗教和文艺理论的关系及对它们的影响两方面进一步阐析高峰体验。  
二、高峰体验与宗教  
从上面对高峰体验的总体概括中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这种体验与东方宗教颇为相似,特别是道教和禅宗。与马斯洛的主张一样,道家也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强调不以主观的欲望、行动破坏自然平衡,不以矫揉造作来掩饰自己的天性,方能得&道&,进入人生的最高境界。&道&是自然天成的,人只能冥思静观而不能触动更不能随意加以改造。高峰体验是一种存在性认知,&是按照对象自身的真象和它自身的存在,基本上没有涉及对象对于观察者的价值,或在他身上的作用,这样的认识&,这是一种&超越自我的、非利己的、客观的认知&。德国古典主义哲学大师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一书中提出&鉴赏是通过不带任何厉害的愉悦或不悦而对一个对象或一个表象方式作评判的能力&。⑤这种&无功利&和&超功利&的愉悦和马斯洛的高峰体验在心理表学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只是康德把这种审美鉴赏和一般的认识或认知严格区别开来了。  
高峰体验与佛教的关系也十分密切。从马斯洛的著作看,高峰体验的提出显然是受到东方佛教教义的深刻影响。有人认为马斯洛所说的&自我实现&,即是佛教禅宗所说的&见性成佛&。东方佛教追求圆满人格、觉悟成佛,强调对事物无求、不干预、不打扰,直接进入事物内部,以达到认识事物、进入禅悟境界的目的。佛学全盘展现了自我潜在功德的宝藏,而且指示了经佛陀实践证实的圆证自性之道。这在上乘佛法中略分顿渐二门:渐道以闻思慧为导,修六度万行,以理智解无我义,其伏断烦恼的力量小,故证道所需时间长;顿门先顿见真我,以所见真心任运作六度马行,功德虽尚未圆满,但修行者自感与佛无异,更无所求,故曰顿悟成佛。⑥我们可以很强烈地感觉到禅宗和高峰体验在人的心理感受方面的惊人的相似性。  
但是,马斯洛本人对高峰体验和宗教还是做了比较明显的区分。他的禅宗概念是从日本禅宗大师铃木大拙那里了解到的。按照铃木大拙的阐释,&禅宗认为似乎只有具体事物的本来面目才具有价值,而抽象似乎只能是一种危险。&  
马斯洛认为这种阐释并没有将禅悟境界与脑损伤患者的具体认知或与儿童的单纯认知区别开来。这与存在性认知既能认识具体、原样,又能把握抽象的特点显然是有非常大的差别的。并且,铃木大拙也没有将禅悟境界与某些宗教界人士所说的单纯状态区分开来。因为这些人认为天堂或存在世界的认知要么以为着向童年或向无知世界的倒退,要么以为着向未知知尝知识禁果之前的伊甸园的回归。这实质上是一种低层次的涅盘,一种向下的统一。另外,马斯洛还指出,宗教神秘主义者常常暗示一个人要达到某种神秘的狂喜心境或者说一种涅盘境界,就必须经历&灵魂最阴沉的阶段&,必须经受炼狱般的痛苦,必须&置之死地而后生&,即必须以绝望为条件;而高峰体验并非如此,马斯洛认为健康的骄傲感和健康的感受性可以并行不悖,我们要打掉的知识那种不健康的骄傲。  
三、高峰体验与文艺理论  
自从1964年马斯洛发表出版《宗教、价值观和高峰体验》以后,高峰体验论对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了广泛影响,特别是在中文艺理论里高峰体验被作为一个专门的原理进行研究,并且取得了很大成果。  文学创作是情感把握和形式创造的有机结合。作为审美活动,文学创造是对社会生活的一种情感把握。什么叫情感把握呢?它要求作家对自己的创作对象作情感性体验和评价。情感把握作为一种主体心理过程,内隐着人的政治、经济、文化、伦理、宗教和审美等社会性需要和态度,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对社会生活的情感性评价。情感来自体验,体验需要诚挚,东施效颦式的&无病呻吟&是不能打动读者的。在文学创作中有了刻骨铭心的情感体验,作家才能进入&精鹜八极,心游万仞&、精神高度自由以致物我两忘的状态,即马斯洛所说的&高峰体验&境界;而只有处于这种境界,作家对客观事物的情感把握才会具有诚挚性。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与&高峰体验&有着惊人的相似性,它们都是一种物我同一的境界,都是对宇宙奥秘的洞悉,对宇宙人生的终极关怀,是对自我价值的迫近。  
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的创作必然要经历&高峰体验&阶段。郭沫若写《地球,我的母亲》那天,赤着脚在石子路上踱来踱去,&时而又率性倒在路上睡着,想真切地和&地球母亲&亲昵,去感触地的皮肤,受她的拥抱。&诗人说:&这在现在看起来,觉得是有点发狂,然在当时却委实是感受着迫切。&曹禺写《日出》时&觉得宇宙似乎缩成昏黑的一团&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法国19世纪作家福楼拜写《包法利夫人》的女主人公服毒自杀时,他自己的嘴里仿佛也尝到了砒霜的味道,等等,这些都是&高峰体验&境界的生动例子。高尔基曾这样描述文学家的工作与专门学者的区别,他说学者研究公羊时&用不着想象自己也是一头公羊&,而文学家则不然,&他虽慷慨,却必须想象自己是个吝啬鬼;他虽然毫我私心,却必须觉得自己是个贪婪的守财奴;他虽然意志薄弱,但却必须令人信服地描写出一个意志坚强的人。&这就对作家提出了高峰体验的高要求。俄国19世纪作家契诃夫晚年想写一篇描写青年女革命家的短篇小说,但他没成功,原因就在于他没有这种任务的情感体验,更谈不上高峰体验了。鲁迅也是如此,&出于惟有新兴的无产者才有将来&的新年,他想写一篇放映苏区工农斗争的长篇小说,并且接触了许多苏区工作人员和地下党员,了解了许多有关方面的资料,但是他没有实际的苏区生活和斗争经验,没有真切的情感体验,所以始终没有动笔。像鲁迅这样伟大的作家没有高峰体验也写不出作品,就不用说其他作家了。  
从以上的分析阐发中我们已经能够大致把握高峰体验论了,在情绪、情感体验上,个人感受到了令他心醉神迷的快乐,体验到了人生最高的幸福;在认知上,个人获得了对宇宙万物的存在性认知,领悟到了事物的存在性价值;在人格特征上,个人表现出许多与自我实现者相吻合、相重叠的人格特征,获得了他最高程度的认同感。因此高峰体验既是个人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又是他&自我实现的短暂时刻&。⑦马斯洛的高峰体验论使他的理论从自称人本主义向超个人主义心理学过渡。它是人本心理学充分发展的结果,也可以说它是人本心理学的派生物。苏蒂奇(Anthony J. Sutich,)在其主编的《人本心理学杂志》1968年第1期上撰文宣称:&心理学中的第四势力,即超个人心理学正在形成。& 在马斯洛晚年他经常讨论超越人本主义的问题,越来越不满人本心理学只关注个体的自我及其实现,意识到应该将自我与个人以外的世界和意义联系起来,这个领域属于超越的领域或超出自我关怀的精神生活领域。超个人主义心理学试图将世界精神传统的智慧整合到现代心理学的知识系统中,成为心理学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
心理教育中心整理
心理中心热线:+86-551- &&&&Email:
心理中心地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区老图书馆西侧一层
CopyRight&2009马斯洛的“高峰体验”
马斯洛的“高峰体验”
 高峰体验与最佳状态显然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高峰体验就是最佳状态本身。马斯洛在很多地方论述了高峰体验。他认为,高峰体验是一种强烈的同一性体验。为了说清楚这种同一性体验,马斯洛从不同的角度反复地来表达。马斯洛下面的这些描述看起来有重复之感,但是,实际上,它们对于我们多方位地理解高峰体验,找到自己关于高峰体验的感觉都是有帮助的。&
  超越者生活在存在水平,能自如、自然地说出存在语言。能更好地理解寓言、修辞手段、悖论、音乐、艺术,进行非语言交流和沟通等。&
  1.处于高峰体验中的人有一种比其他任何时候更加整合(统一、完整、浑然一体)的自我感觉。&
    他们更少分裂或者分离,更少自己与自己作战,对自己更加心平气和,体验的我与观察的我之间更加一致,目标更加集中,更加协调有机化,自身各部分更加有效地组织起来,非常良好地运作,具有更加有效的协同作用,更少有内在的摩擦,等等。&
  仔细地想一想:"分裂"、"分离"、"自己与自己作战"、"内在的摩擦"等是不是我们常常体会到内心的矛盾状况呢?与高峰体验相比,我们对这些状况显然是更加熟悉。&
  2.处于高峰体验中的人"更加纯粹地成为他自己时,他就更能够与世界、与以前非我的东西融和。例如,挚爱者双方更加亲密地融为一体,而不再是两个人;'我与你'的一元关系更具可能性;创造者与他的产品合二而一;母亲与她的孩子合为一体;艺术观赏者化为音乐、绘画、舞蹈,而音乐、舞蹈、绘画,也就变成了他;""这就是说,对于自我同一性、自然流露、或者自我的最完满的获得,本身就是对于自我的超越、突破和超出。此时,个体达到一种相对忘我的境界。"&
  3.处于高峰体验中的人通常感到正处于自身力量的顶峰,正在最佳地、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他感到自己比其他任何时候更加聪明、更加敏锐、更加机智、更加强健、更加有风度。他处于自身的最佳状态,一种如矢在弦、跃跃欲试的状态,一种最高的竞技状态。""他不再浪费力量自己与自己搏斗,不再压抑自己,……""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只有部分能量用于行动,部分用于抑制这些能量的发挥,而现在不再有浪费,全部能量都用于行动。此时,他犹如一条一泻千里直奔大海的河流。"&
  4.当一个人处于最佳状态时,他的'充分发挥功能'还体现出一个很微妙的特点,这就是行动的轻松自如。往日刻不容缓、疲于奔命的苦差重负,现在做起来不再有老牛破车、苦苦挣扎之感,而是轻车熟路、势如破竹。优美的感情和优雅的风度现在浑然一体,伴随着充分发挥功能的得心应手,此时事事如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处于高峰体验中的人比其他任何时候更富有责任心、更富有主动精神和创造力,更加感到自身就是自己行动和感知的中心。他更加真切地感到自己就是第一推动者,自己决定着自己的一切,而不再是被引动的、被决定的、被支配的、无能为力的、暮气沉沉的、只能够守株待兔的弱者。他感到自己就是自身的主宰,自己就是自己命运的主人,他充分体会到自己的'自由意志',他既感到重任在肩、责无旁贷,又感到信心百倍、无坚不摧……。&
他现在最大限度地摆脱了阻滞、抑制、畏惧、疑虑、控制、自责、制动、谨小慎微。这些也许体现了他的价值情感的否定方面,体现了他的自承、自爱和自尊的否定方面……。&
他在行动上更具有自发性、表达性、纯真性,即正直、天真、诚实公正、坦率、童真、无防备、无防御。他在行动时更加自然、放松、简单、诚恳、不踌躇、不做作、直截了当,有一种特殊的淳朴。他更加不受控制、自由地奔涌出生命力……&
因此,他在一种特殊的意义上更加具有创造性。由于更大的自信以及疑虑的消除,他能够以道家那种顺其自然的方式,或者格式塔心理学家所描述的那种灵活的方式来造成自己的认知和行为。他能够根据行为本身固有的"外在于我"的要求,而不是根据自我中心和自我意识,根据其任务、天职或者游戏的本质让自己的行为处于某种状态。他的行为更具有即兴发挥、兴之所至,斐然成章的特色,更具有无中生有、鬼斧神工的特色,更加新颖独特、远离平庸、不再缩手缩脚。他也更少准备、计划、设计、预谋、练习、预测等等,总而言之,绝非三思而后行。……&
处于高峰体验中的人达到了自己独一无二的个性或者特质的顶点。如果所有的人在天赋上都互不相同,在高峰体验上他们更是特色各异。如果说人们在许多方面方面(他们的角色)可以互换,那么在高峰体验中,角色中断了(drop&
away),人们变得难以替代。&
  10.&
在高峰体验中,个体在各种意义上最大程度地摆脱了过去与未来,具有最强的活在此时此地之感,最接近全在的人。例如,既然他最少墨守成规与经验预推,他就能够排除干扰,比其他任何时候更好地全神贯注地倾听。&
  11.&
处于高峰体验中的人已经不完全是受世界法则支配的尘世之物,更多地是一种纯粹的精神。就内在的精神规律和外在的现实规律的区别而言,他更加受前者而不是后者的支配。&
  12.
在非动机这个意义上,处于高峰体验中的人可以称为是神一样的人。因为大多数的神灵都被看成是所有方面都得到了满足的人。&
  13.
在高峰体验中,表达和交流常常富有诗意,带有一种神秘和狂喜的色彩。这种诗意的语言仿佛是表达这种存在状态的一种自然而然的语言。&
  14. 所有的高峰体验都可以理解为利维意义上的行动的完成(completion of
act),或者格式塔心理学意义上的闭合(closure),或者典型的赖希(Reich)式的性欲高潮、彻底的释放与宣泄、倾泻一空、爽然若释、大功告成、完美极致,等等。&
  15.
处于高峰体验中的人所体验的欢悦具有一种涵盖宇宙、肖似神明的性质,它超越了各种各样的恶意与敌视。&
  16.
处于高峰体验中的人或者经历了高峰体验以后的人有一种源承神恩、三生有幸的特殊感怀。他们共同的感受就是"受之有愧",常常因为高峰体验而"喜出望外"。&
  (马斯洛:《自我实现的人》,许金声等译,第257页--260页,三联书店,1986年。注:该书已经脱销,《动机与人格》的新版将由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1月出版。&
=======================
1.处于高峰体验中的人有一种比其他任何时候都更加整合(统一、完整、浑然一体)的自我感觉。旁观者从外部各个方面来观察,也可得出同一印象。例如,他们更少分裂或者分离,更少与自己作战,对自己更加心平气和,体验我与观察我之间更加一致,目标更加集中,更加协调有机化,自身各部分更加有效地组织起来,非常良好地运作,具有更高的协同作用,更少有内在的磨擦,等等。善于整合的其他方面以及它所依赖的各种条件,下面继续讨论。&
2.当他更加纯粹地独自成为他自己时,他就更能与世界、与以前非我的东西融合。例如,挚爱者双方更加亲密地融为一体,而不再是两个人;“我-你”一元关系更具可能性;创造者与他的产品合二为一;母亲与她的孩子合为一体;艺术观赏者化为音乐、绘画、舞蹈,而音乐、绘画、舞蹈,也就变成了他;天文学家“飞离地球”、融入日月星辰,而不是透过远望镜孔从这个地狱望到那个地狱。
这就是说,对于认同、自然流露、或自我的最完满的获得,本身就是对于自我的超越、突破和超出。此时,个体达到一种相对忘我的境界。&
3.处于高峰体验中的人通常处于自身力量的顶峰,正最佳和最充分地发挥着自己的潜能。罗杰斯说得好,个体感到自己“在充分地发挥作用”。他感到自己比其他任何时候更加聪明、更加敏锐、更加机智、更加强健、更有风度。他处于自身的最佳状态,一种如矢在弦、跃跃欲试的状态,一种最高的竞技状态。这种情况不仅是主体的感觉,而且能够被视察者目睹。他不再浪费力量与自己搏斗,不再压抑自己,肌肉不再和肌肉抗衡。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只有部分能量用于行动,部分用于抑制这些能量的发挥,而现在不再有浪费,全部能量都用于行动。此时,他尤如一条一泻千里直奔大海的河流。&
4.当一个人处于最佳状态时,他的“充分发挥作用”还体现出一个很微妙的特点,这就是行为的轻松自如。往日刻不容缓、疲于奔命的苦差重负,现在做起来不再有老牛破车、苦苦挣扎之感,而是轻车熟路、势如破竹。优美的感情和优雅的风度现在浑然一体,伴随着充分发挥作用的得心应手、驾轻就熟,此时事事如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此时,他表现得胸有成竹,明察秋毫,好像完全清楚自己在做什么,毫无怀疑、踌躇、也非止步不前。他的行动不是有气无力、虚晃一枪,而是精力充沛、命中要害。那些伟大的运动员、艺术家、创造者、领袖人物、高级官员,当他们处于自身最佳状态之时,其行动也具有这样的特点。
这一点与认同这一概念的联系不如前面几点明显,但我认为应当将它包括在内,作为“成为真实自我”的一个附现象。因为它是外在表现,能使人目睹,因此也完全可以研究。我还相信,我们要借助它来理解那种神灵般的快乐,如幽默、滑稽、稚拙、憨痴、嬉戏、大笑等等。我认为这些乃是认同的最高价值之一。&
5.处于高峰体验中的人比其他任何时候更富有责任心,更富有主动精神和创造力,更加感到自身是自己行动和感知的中心。他更加真切地感到自己就是第一推动者,自己决定着自己的一切,而不是被引动的、被决定的、被支配的、无能为力、守株待兔、暮气沉沉的弱者。他自己就是自身的主宰,自己就是自己命运的主人,他充分体会到自己的“自由意志”,他既感到重任在肩、责无旁贷、又感到信心百倍、无坚不摧。&
6.他现在最大限度地摆脱了阻滞、抑制、谨小慎微、畏惧、疑虑、控制、自责、制动。这些东西也许体现了他的价值感情的否定方面,体现了他的自承、自爱和自尊的否定方面。这既是主观的又是客观的现象,从这两方面都可作进一步描述。当然,这只是已列出和下面将列出的那些特性的一个不同方面。
这些事情在原则上很可能可以用实验验证,因为,从外部看,它们是肌肉与肌肉搏斗,而不是肌肉合作性的帮助肌肉。
&7.因此,他在行动时更具有自发性、表达性、纯真性,即正直、天真、诚实、公正、坦率、童真、朴实、无防备、无防御。他在行动时更加自然、放松、不踌躇、简单、诚恳、不做作、直截了当,有一种特殊的纯朴。他更加不受控制、自由地奔涌出生命力,即他更加自动地、冲动地、反射般地、“本能地”、非抑制地、非自我意识地、非思考地、无意识地表现自己。&
8.因此,他在一种特殊的意义上更具有创造性。由于更大的自信以及疑虑的消除,他能够以道家那种顺应自然的方式或者格式塔心理家所描述的那种灵活的方式来造成自己的认知和行为。他能根据行为本身固有的“外在于我”的要求(而非根据自我中心和自我意识),根据其任务、天职或游戏的本质让自己的行为处于明确无误或游移不定的状态。因此,他的行为更具有即席发挥、兴之所致、斐然成章的特色,更具有无中生有、鬼斧神工的特色,更加新颖独特、远离陈腐平庸、不再束手束脚。他也更少准备、计划、设计、预谋、练习、预测等等,总而言之,绝非三思而后行。因此,他的行为相对来说不为任何东西驱动,并非追求、奋斗的结果。它们没有动机、没有欲望、没有目的,因为它们是突然出现、临时创造的,并非脱胎于过去。
&9.所有这些还可以用另一种方式来表达:处于高峰体验中的人达到了自己独一无二的个性或物质的顶点。如果所有人在天赋上都互不相同,在高峰体验中他们更是特色各异。如果说人们在许多方面(他们的角色)可以互换,那么在高峰体验中,角色中断了,人们变得难以替代。无论他们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无论“独一无二的自我”到底意味着什么,他们的特色在高峰体验中的表现总是登峰造极的。&
10.在高峰体验中,个体在各种意义上最大程度地摆脱了过去与未来,具有更强的此时此地之感,最接近于全在的人。例如,既然他最少墨守成规与经验预推,他就能排开干扰,比其他任何时候更好地全神贯注地倾听。这种干扰或者来自基于过去的期待(这种情境与现在的情境不可能相同),或者来自基于关于未来计划的希望或担忧(这意味着把现在当作未来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既然他已超越了欲望,他也就不必根据自己的好恶来给事物贴上什么标签。他也用不着比较此时已有的东西和没有的东西,以便对他们进行评价。&
11.处于高峰体验中的人已不完全是受世界法则支配的尘世之物,更多的是一种纯粹的精神。就内存精神规律与外在现实规律的区别而言,他更受前者而不是后者的支配。这听起来似乎自相矛盾,实际上并非如此。就算是自相矛盾,它也不可能不具有某种意义。当对自我和他人同样任其自然之时,对他人的存在认知才最有可能。自尊、自爱与尊重他人、敬爱他人两方面互相支持、相得益彰。处于高峰体验中的人无为而为,也就是说,他顺应天性、听任自然、任其所为,而不是人为控制。此时他已把自己从非我中解放出来,不再受其支配,不再循规蹈矩、亦步亦趋,而是按照自身的内存规律和法则行事,最大限度地成为自身。这种情况表明:内在精神(我)与外在精神(他人)全然没有什么根本差别,它们实际上并非相互对立。这种情况还表明:两种规律都是非常有趣和令人愉快的,它们甚至能够整合以及融合在一起。
有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可以帮助读者理解上述令人迷惑的描述,这就是两人之间在存在层次上的爱情关系。当然,任何高峰体验的例子也可以说明。很明显,在这个理想表达的层次上(我称为存在领域),自由、把握、随其自然、信任、意欲、依赖、现实、他人、独立等语词都呈现出非常复杂和丰富的意义,然而,在日常生活的欲望、需要、自我保护、两分、两极化、分裂等的匮乏性领域里,上述词语是不具有这样复杂而丰富的意义的。&
12.现在我们强调行为的非努力或非需要方面,并把它作为我们研究的中心(或有机体的中心),有一些理论优势。在以上各方面的描述中,从一定的意义来看,特别是从匮乏性需要的角度看,处于高峰体验中的人变成了无动机的人、或非驱动的人。因此,在高峰体验的层次上,我们完全可以说,他所达到的真切的认同是非努力、非需求、非欲求的,也就是说,他超越了一般类型的需要与驱力。他对自己任其自然,此时,他已获得了欢乐,这种欢乐意味着暂停对欢乐的追求。
类似的情况我已在谈自我实现者时描述过了。现在,一切皆自然而生,不期而至,无所希望、无所努力、无所企求,然而源源不断,如歌如诉。他现在的行动全然不是为了消除匮乏、避免痛苦、远离苦恼和死亡,不是为了未来的进一步目标,不是为了本身以外的什么目的。他的行为已经变成了自我肯定的行为、终极行为,而不再是手段行为。他的体验已经成了终极体验,而不再是手段体验。
在这种意义上,我把处于高峰体验中的人称为神一样的人,因为大多数的神灵都被看成是没有需要、没有愿望、没有匮乏,什么也不缺少,所有方面都得到了满足。人们从无所匮乏来推论出“至上至善”的神灵所独具的特点和行为,我认为,这种推论对我们理解人类的非欲求的行为非常富有启发性。例如,我发现它对于神妙的幽默和欢悦的理论、对于厌烦理论、创造理论等等是打开思路的钥匙。人的胚胎也是没有需要的,正是由于这一事实,才产生了混淆高级涅盘和低级涅盘的许多麻烦。
&13.在高峰体验中,表达和交流常常富有诗意,带有一种神秘与狂喜的色彩,这种诗意的语言仿佛是表达这种存在状态的一种自然而然的语言。我只是最近才从自己内心以及被试者身上醒悟到这种语言,因此关于这一点不过多谈论。第十五章也与此有关。对于认同理论,这意味着:那些真诚的人们可以变得更像诗人、艺术家和先知等等。&
14.所有高峰体验都可以有效地理解为利维意义上的行动的完成,或者格式塔心理学意义上的闭合,或者典型的赖希式的完全的情欲高潮,以及彻底的释放、宣泄、倾泄一空、爽然若释、登峰造极、大功告成、完美极致,等等。这种情况,与问题的悬而未决时的持续活动形成对比,与半空的乳房或前列腺、与未完成的排便、与不能哭泣的悲痛、与没有充分满足的进食者的食欲、与从未完全打扫干净的厨房、与有保留的性行为、与必须保持沉默不能爆发的愤怒、与一直没有训练的运动员、与不能挂正的墙上壁画、与不得不忍受的愚蠢行为、与无效率和不公正等等也同样形成对比。在这些例子中,任何读者都可以从现象学的角度理解行为完成的重大意义,以及行为完成何以能丰富对于非奋争、整合、松弛、和前已讨论过的一切事情的看法。世事的最终完成是完美、正义、美、目的,而不是手段。既然外部世界和内部世界在某种程度上是同构的,并且具有互为因果的辩证关系,那么,我们就接触到了这样一个难题:优秀的人和美好的世界是如何互相造成的?
上述情况与认同有什么关系呢?很可能真诚的人在某种意义上本身就是完成的人或至人。他有时的确体验到了主观的终极、完成或者完美。他的确领悟过这些东西。这也许证明只有高峰者才能取得完全的认同,而非高峰者必然留有不完全的、缺乏的、奋争的、缺少某些东西的状态,他们生活在手段中而不是目的中。或者说,如果真诚与高峰体验之间的关联不是绝对的,至少也可肯定是积极的。
当我们思考身体和精神的紧张以及产生于“未完成”的持续动作时,似乎有理由认为,它们可能不仅与安宁、平静、以及心理健康互不相容,而且与身体健康也互不相容。这里,我们也许还得到了有关理解这样一个令人困惑的发现的线索,即:许多人声称,不知为什么他们的高峰体验近于一种美丽的死亡,仿佛最强烈的生存包含着一种与之相反的东西——希望和愿望就此瞑目。也许正如兰克所说,任何一种完美的结束或终止在隐喻的、神话的或古风的意义上都是一种死亡。
&15.我非常强烈地感到,有一种欢悦是属于存在价值的欢悦。关于这种想法的某些缘由前面早已叙述过了,其中最重要的之一是处于高峰体验中的人常谈到的,他既从自身也从外部世界体验这种欢悦,另外,研究者也可以从其外表观察到这种欢悦。
既然英语在描述高级主观体验时力不胜任,要描述这种存在欢悦也就很困难。这种欢悦具有一种遍及宇宙或超凡的随和性质,超越了各种各样的敌视恶意。它完全称得上幸福愉悦、生气勃勃、神采奕奕。这种欢悦具有一种丰富充裕、漫衍四溢的性质,它不是由匮乏性动机驱动的。它超越了支配——服从的两极分化,既以人类的渺小(虚弱)为欢乐,又以人类的伟大(力量)为欢乐。在这种意义上,它是属于存在性的。它有一种凯旋的特性,有时也许具有解脱的性质。它既是成熟的又是童真的。
在马尔库塞和布朗已描述过的意义上,它具有终极的、乌托邦似的、良好精神的、超越的性质。它也可以看成具有尼采哲学的性质。
自由自在、悠然自得、洒脱出尘、无往不适、不为压抑、约束和怀疑所囿、以存在认知为乐、超越自我中心和手段中心、超越时空、超越历史和地域,凡此种种,皆与上述存在欢悦密不可分,亦是其定义的一部分。
最后,就像美、爱或创造力一样,它本身就是整合的促成者。这是因为,它能解决两极分化以及许多难题。它为人类解决自己的境遇问题指明了一个有希望的途径。它启迪我们:解决问题的方式之一就是以此问题为乐。这使我们能同时在匮乏性领域和存在性领域里生活,既是桑乔·潘萨,又是堂·吉诃德,正如塞万提斯一样。&
16.处于高峰体验中或经历高峰体验后的人有一种源承神恩、三生有幸的特殊感怀。他们有一个比较共同的反应就是感到“受之有愧”。高峰体验并非可由策划安排而引发,他们往往不期而至。我们常因高峰体验而“喜出望外”。在高峰体验中,我们经常有惊讶和意外之感,以及甜美的“豁然开朗的震动”。
历经高峰体验后的普遍后果是一种感恩之情油然而生,这种犹如信徒对于上帝,以及普通人对于命运、对于自然、对于人类、对于过去、对于父母、对于世界、对于曾有助他获得奇迹的所有一切的感激之情。这种感激之情可以转化为一种敬仰、报答、崇拜、颂扬、奉献等等反应。很明显,任何自然或超自然的宗教起源的自然主义理论也同样如此。
这种感恩之情常常表现为一种拥抱一切的对于每一个人和万事万物的爱,它促使人产生一种
“世界何等美好”的感悟,导致一种为这个世界行善的冲动、一种回报的渴望、甚至一种责任感。
最后,在描述自我实现的、真正的人既谦卑又高傲的特点上,我们完全可以从理论上指出一种联系。幸运的人几乎不能完全相信他的命运,感到敬畏者、怀有感激之情者亦复如此。他必须问自己:“我能当之无愧吗?”这种人通过把高傲与谦卑合并为一个独特的、复杂的、超坐标的统一体,以此解决其截然对立,也就是在某种意义上既高傲又谦卑。高傲而又带有谦卑的风味,这与傲慢与偏执狂是两回事。谦卑而又带有高傲的风味,这与受虐狂完全两样。只对它们进行区分会使它们成为病态的现象。存在性态度使我们能把高傲的英雄与谦卑的奴仆合为一人。
我想强调前面已谈及的一个重要悖论,不管我们能否理解它,我们也不能不正视它。认同的目标,包括自我实现、自发性、个体化、霍尼所谈的真实自我、可靠性等等,它们似乎本身既是终极目标,同时又是过渡目标,是必经的过程,是通向对认同的超越的途径。这似乎就是说,它的功能就是消灭它自身。换言之,假如我们的目标是东方人的自我超越、自我消失、摈弃自我意识和自我观照、与世界相融、达到天人合一、物我一体,那么似乎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通向这一目标的途径就是获得认同,获得一个坚强的真正的自我,以及经由基本需要的满足而不是实行禁欲主义。
也许,对于这一理论,我的年轻的研究对象们所报告的高峰体验的两种身体反应都是中肯的。一种是高度的紧张和兴奋(如:“我感到极为疯狂,很想又蹦又跳、大嚷大叫。”)另一种是松弛、平和、宁静、悄然无声。例如,在一次美好的性体验、审美体验、或创造活动的狂热之后,两者都是可能的。或者是持续的高度兴奋、失眠,或者是兴趣全然消退,甚至产生食欲不振、便秘等情况,完全的放松、迟钝、以及深睡等等,也有可能。我不知道&
=========================
马斯洛的"高峰体验"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心理学包括三个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层次论,自我实现论及高峰体验论.需要层次论是基础,自我实现论是核心,高峰体验论则是其中最具特色的内容.
一,何谓高峰体验
马斯洛的高峰体验论从多个侧面对高峰体验现象进行了详细,生动的描述,所以我们对这一现象能有个大致的了解.但是,由于他对这种现象只是描述而未加确切的界说,加之其描述又未能保持前后一致,因此其笔下的高峰体验便似乎有点捉摸不定.如以下一段描述:"这种体验可能是瞬间产生的压倒一切的敬畏情绪,也可能是转眼即逝的极度强烈的幸福感,或甚至是欣喜若狂,如醉如痴,欢乐至极的感觉……最重要的一点也许是,他们都声称在这类体验中感到自己窥见了终极真理,事物的本质和生活的奥秘."[(1)]这段描述从内容来看,涉及到了情感体验以及他称之为"存在认知"的认识活动,似乎高峰体验就包括这两种成份.从形式来看,好像高峰体验只是一种情感体验,至于存在认知则是高峰体验的伴随物.一种描述,由于确切性不够,便使人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解.的确,这种歧解存在于研究马斯洛高峰体验论的中外学者之中.
一些学者认为,马斯洛的高峰体验指的是人在高峰时刻的情绪体验."创造自由或自我实现则给人以最高喜悦,这种感觉他(马斯洛)称之为'高峰体验'."[(2)]另一些学者的理解则宽一些.《第三思潮》的作者弗兰克·戈布尔认为,高峰体验指的是"处于最佳状态的时刻".[(3)]这两种意见中哪一种是马斯洛的原意呢
这个问题没有答案,因为在他的真实思想中本就存在两种高峰体验.在一些论述中,他视高峰体验为情感体验的一种.这一思想可从三个方面看出.首先,从他研究高峰体验的起因来看,他之所以关注这一现象,是由于他所研究的自我实现者都报告他们有过强烈的,奇特的,完美的情绪体验.其次,从他引用的类似高峰体验的概念来看,他认为高峰体验类似于弗洛依德所说的"海洋感情",也类似于詹姆士所指的"神秘体验".所谓"神秘体验"就是"有时变得气势磅礴,浑浑沌沌,漫无边际"的"强烈的感情".[(4)]最后,还可从马斯洛提供的高峰体验的例子来看,在例子中他使用"不可遏制的爱","强烈的兴奋和幸福"[(5)]等词语来表示高峰体验.在另一些论述中,他将高峰体验的外延扩大了.他曾直接说:"在这种神秘体验中,都有视野无垠的感觉."[(6)]甚至他还以"高峰体验中的存在认知"[(7)]作为文章的标题,并花相当大的篇幅描述这种认知.这里的高峰体验不单指某种情感体验,它还含有认知成份.既然如此,我们只能这样理解它,即高峰体验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高峰体验指的是高峰时刻的情绪体验.由于情绪体验和存在认知的复合状态只能称作是心理活动状态,因此广义的高峰体验就是这两种成份构成的心理活动状态.
马斯洛关于高峰体验的描述详细而又精彩.但是,倘若认真分析他的广义的高峰体验概念,就不难发现其不足.体验就是情绪体验,因此高峰体验只能是情绪体验的下位概念,它绝对不可能是后者的上位概念.如果再联系他在两种意义上使用高峰体验而不加任何界说,我们便不能不说他对高峰体验理解比较混乱.
二,高峰体验中的"真实自我"
高峰体验是马斯洛研究工作的焦点.这是因为高峰体验能带来真实自我.马斯洛认为高峰体验是强烈的认同体验,"处于高峰体验的人具有最高程度的认同,最接近其真实自我,最富有个人特色".[(8)]高峰体验能将人带进"人性发展能够达到的境界".[(9)]而这一点正是他刻意寻求的.他极力主张心理学应该关心对个人和社会有意义的问题,应该揭示人类真正的特点和潜力,价值与尊严.最初他试图通过研究自我实现的人以达到这一目的,后来他发现自我实现者不常见,自我实现事件则经常见到,因而认为"再也用不着仅仅去寻找那些在多数时候实现了自我的罕见的研究对象了".[(10]于是他把注意力转移到自我实现事件上,而自我实现事件从一定意义上讲也就是高峰体验.
真实自我具有哪些特征,它与现实的自我有什么不同
马斯洛通过高峰体验的探讨,寻找到了这些问题的初步答案.他认为真实自我应该是:自我更加整合,独特,自我与非我融为一体;行动轻松自如,潜能充分发挥;行动更具有自发性,表达性,纯真性与创造性;更富有责任心和创造力,更富有主动精神和主体意识;超越需求,面对现实,无须努力,顺其自然;热爱世界,乐于行善;谦卑与高傲并存等等.
马斯洛关于真实自我的描述,实际上是对人性的揭示.这种描述触及到了人类心灵最精微,最绝妙之处,将人们带到了神奇的,令人叹为观止的人性最高境界.过去,心理学无论是行为主义学派还是精神分析学派都没有给人性以足够的评价,以至于人们对自身的发展前景感到悲观.而马斯洛从人道主义立场出发,以一种乐观主义态度向人们展示了人性中近乎完美的一面,如自我更加独特,达到"天人"合一;更富有责任心和创造性;超越需求,乐于行善;充分发挥潜能等等.这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的形象,对于提高人类自信心,激励人们发展自我的积极面,正视生活,面向未来,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他在这个问题上的基本观点是非科学的.表现在:第一,他认为人在高峰体验中接近真实自我.这就意味着自我是人自身早已内在规定了的,不存在着在社会历史条件影响下所经历的矛盾斗争的形成过程.第二,在他看来,真实自我超越时代限制,似乎任何时代的真实自我或人性都是一样完美,它永远不变,不能超越,不存在着扬弃和辩证发展的过程.第三,在他眼里,真实自我超越社会,阶级和文化限制,整个人类的真实自我是同一的,完美的,不存在任何社会性,阶级性和文化差异性.这些基本观点的错误,归结到一点便是过分强调人的基于先天潜能的内在价值,忽视了时代条件和社会环境对人性及自我的制约与影响.
三,高峰体验中的"存在认知"
在研究高峰体验的过程中,马斯洛接触到了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这种认识活动与由个人匮乏需要组织起来的认知形成了对比,他称之为存在认知.存在认知是"目的的认知",是终极性认知,是一种超越.它的特点是:第一,它超越自我,它的体验或对象倾向于被看作是超然独立于任何关系;第二,它不仅超越时空,而且是摆脱了任何文化,历史框架和外部制约的绝对认知;第三,存在认知是一种结构化整合认知;第四,存在认知是被动性,开放性,创造性认知;第五,它是具体性与抽象性相结合的认知;第六,它能全面地,充分地,真实地,不断丰富地感知对象,把握事物的本质;第七,它是"上帝的"终极的目的性认知;第八,存在认知是在认知对象中对主体自我的真正占有.
马斯洛已经描述了有别于一般认识过程的超常认识活动,提出了能达到最终顿悟,尽善尽美的涅p&n@①状态和真正的终极真理的认识论.应该说,他的这一理论包含着不少富有启迪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反映论是能动的反映论,因此心理学应研究认识活动中主体的主观能动性问题.在人类的认识活动中,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有多大,表现在哪里,认知主体的认知机制和方法结构是怎样的,如何发挥认知主体在认识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等等,这些问题是我国认知心理学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马斯洛关于认识主体能进入存在认知状态,全面,充分,真实,丰富地感知对象,把握本质的观点;关于存在认知是一种结构化整体认知,是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的认知的观点,以及只要进入高峰体验状态,超越自我,环境,历史,文化,就可以出现存在认知的观点,对我们正确认识这些问题无疑是有益的.
马斯洛分析了普通认知中对象的关系,主体的主观因素,认知活动的环境的消极作用.这种分析有合理的一面.问题在于,他夸大了这些因素的消极作用而忽视了其积极意义,以至于认为高于普通认知的存在认知超然独立于对象的任何关系之外,主体的情感,意志,动机,个性特征,知识经验不再在其中发挥作用.这种认知摆脱了历史和文化的制约,即使相当基本的认知操作如比较,判断,评介等,在这种认知中也不复存在.这样的认知至少在目前是超出了人类的理解范围的.
四,高峰体验的形成及特点
在高峰体验的形成的问题上,马斯洛所持的基本观点是:高峰体验来源于生活.此前,他总把自己感到的那点少得可怜的神秘体验归结为宗教迷信,后来则认为这类体验大多与宗教无关,它们都来自爱情,来自审美感受,来自创造冲动和创造激情,来自意义重大的顿悟与发现……来自女性的自然分娩和对孩子的慈爱……来自于某种体育活动,甚至可能产生于非常平凡低下的生活天地里.不过,不是生活的任何情形都可以产生这种体验,只是在人们处在臻于完美,实现希望,达到满足,诸事顺心之类的完满状态时,它才可能出现.
基于这一认识,他进一步分析了影响这种体验形成的因素.他认为,1,导致高峰体验产生的根源很多;2,意志不能导致高峰体验的产生,它的产生是自然的,人不能强迫,控制或支配它;3,经验是高峰体验产生的重要因素,我们可以根据以往的经验使这种感受可能产生,或者不那么可能产生;4,较好的人和处于较好环境的人更容易产生高峰体验;5,没有任何一种途径能确保这种体验产生.
他还认为,高峰体验是一种独特的体验,具有如下特点:1,产生的突然性.高峰体验都是以毫无预料,突如其来的方式产生的,是喜出望外,人们无法预计他们会在什么时候出现.2,程度的深刻性,强烈性.这种体验压倒一切,令人欣喜若狂,如醉如痴,欢乐至极.3,感受的完美性.产生这种体验的人像突然步入了天堂,实现了奇迹,达到了尽善尽美.4,存在的普遍性.它比人们预料的要普遍得多,不仅在健康人中产生,而且在一般常人甚或在心理病态者身上也可出现,几乎每一个人都有这种体验.5,结构的同一性.这种体验产生的刺激因素各不相同,但主观体验却彼此相似.6,保持的短时性.所有的高峰体验转瞬即逝,而非永存不变,虽然其影响和作用可能长期存在,但是体验出现的一刹那却是短暂的.
马斯洛在上述两个问题上的一些基本思想,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把握高峰体验.不过,他的这些思想多是些直觉判断.如他认为没有任何一种途径可以确保高峰体验的产生,而这是什么缘故,他却没有交待.由此可见,他对这些问题的认识还只停留在感性水平上.
五,高峰体验的价值
马斯洛的高峰体验理论涉及到了高峰体验与自我实现及自我实现者的关系.他认为,高峰体验是自我实现者的重要特征,自我实现者能更多地产生高峰体验;自我实现时刻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高峰体验,高峰体验是自我实现的重要途径.马斯洛特别重视高峰体验对自我实现的重要意义.首先,他认为高峰体验是自我实现的暂时片刻.他说:"任何一个人在任何一种高峰体验中都暂时具有我在自我实现者身上发现的许多特征.这就是说,此刻他们成了自我实现者."[(11)]"在这些高峰时刻,他更真实地成为他自己,更完全地实现了他的潜能,更接近于他存在的核心,更充分地具有人性."[(12)]其次,他认为自我实现不是一种终止状态,而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趋向自我实现必须经历无数自我实现片刻.换言之,不断的高峰体验能使人达到更丰满的自我实现.马斯洛的这一思想丰富了个性的心理活动依存性这一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马斯洛在研究自我实现者时发现,研究对象普遍认为高峰体验有许多后效.他自己也相信这一点.这些后效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第一,高峰体验可以而且的确具有有益的治疗效果--能消除神经病症状,有些神秘的或如海洋一样广阔无边的体验是如此深刻,以至于永远消除了精神病症状.第二,高峰体验可以改变一个人对世界,对人生,对他人,对自己的看法.第三,高峰体验可以把一个人解放出来,使其具有更大的创造性,自发性,表达力和独特性.
高峰体验对人的身心,态度,个性乃至人的自我实现确实有较大的积极作用,马斯洛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提高了我们对其价值的认识,但是个性完善,心理健康受许多因素制约,既有类似高峰体验的主观因素,又有与高峰体验有着密切联系的客观因素.即使情感因素也有积极与消极之分.积极的情绪体验对于个性完善和心理健康在某种意义上不可缺少.如果孤立而非系统地看待高峰体验,看不到其它因素的作用以及这些因素与高峰体验的相互关系,就不免夸大其价值.马斯洛正是犯了这样的错误.
六,高峰体验研究的方法论
我们已经涉猎了高峰体验论的基本内容,从马斯洛的有关思想中,我们既已见其独到之处,也已看到它存在着的严重不足.这种良莠并存状况与他的方法论是分不开的.
马
斯洛关于高峰体验研究的方法论包括三个层面.最高层面是其哲学指导思想.他认为高峰体验并非迷信,它来源于生活,是普遍存在的;在他看来,高峰体验可以被诱导,谈论,描述,交流,我们完全可能对这类体验进行科学的研究.而且他认为,只有在人本主义指导下才能对高峰体验进行正确的研究.他的所谓人本主义指导思想主要来源于存在主义和现象学,也吸收了我国道家的一些观点.他从现象学中吸收了对意识经验进行整体的自然描述的观点;从存在主义那里继承了重视独特的个人和尊严,强调个人的自由选择,创造与责任的思想;从中国道家则引进了"无为之治"和"任其自然"的观点,这些思想构成了他的哲学方法论.
从人本主义哲学方法论出发,他提出了研究高峰体验的整体分析原则.这是其方法论的第二个层面.他的整体分析原则包括两个重要方面.其一,他认为研究高峰体验要使用整体论方法.他说:"下面我们用整体论的方法描述认同,而不是把它分割成相互排斥,彼此孤立的成份,就像将一个东西放入手掌,从不同的侧面注视它……我们讨论的每一个'侧面'都可以看作是对任何一个其它'侧面'的部分解释."[(13)]这段话生动地说明了他的整体论方法.其二,他认为高峰体验的研究也可使用分析的方法,但这种分析是整体性分析,与还原论或还原论分析法截然不同.这种整体分析要求研究高峰体验时,首先对它有初步的了解,然后再研究其组成部分.分析主要是把高峰体验分析为更小的整体,这种分析是"包含在内"而不是"分离出来".在介绍认同体验的研究方法时他说:"下面列举的'彼此分离'的特性,实际上并非分离,它们是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彼此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交替地诉说同样的事情,在一种隐喻的内含中显示同样的意义."[(14)]
马斯洛根据其哲学方法论和研究原则制定了一套具体的研究方法,例如个案法,临床法,谈话法,历史法,问卷调查法等.这些方法构成了其第三层次的方法论.
由此可见,马斯洛研究高峰体验的方法论比较系统.在这个方法论中,他针对弗洛依德主义者和行为主义者只看到人和动物界的连续性,忽视或否认人的特质的偏向,强调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自由创造与责任;针对心理学中盛行的实验主义,冒着陷入神秘的危险,提倡能使高峰体验纳入心理学研究领域的现象描述方法;针对心理学照搬自然科学所用的静态的原子论分析方法,相对地提出了整体分析的研究原则.这些无疑是心理学方法论的一大进步.但是,他的方法论的不足也是很明显的:首先,他脱离现实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实践而片面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片面强调人性的自然特性,稳定特性,同一特性,显然带有唯心主义的性质.因此,他所描述的"真实自我"只能是"心理学上的乌托邦".其次,他将人的心理生活看作一个整体,然而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却没有用整体的眼光去考察,可见其整体分析原则未能贯彻到底.再次,描述是高峰体验研究的重要策略,但是他对存在认知,真实自我的特征的描述分别达到近20个之多,这表明仅仅描述是难以把握这一特殊的复杂的体验的.
==========================
马斯洛的“高峰体验”(百度百科)
  美国的心理学家马斯洛在调查一批有相当成就的人士时,发现他们常常提到生命中曾有过的一种特殊经历,"感受到一种发至心灵深处的颤栗、欣快、满足、超然的情绪体验,"由此获得的人性解放,心灵自由,照亮了他们的一生。马斯洛把这种感受称之为高峰体验。一种从未体验过的兴奋与欢愉的感觉,那种感觉犹如站在高山之颠,那种愉悦虽然短暂,但却可能尤其深刻,那种感觉是语言无法表达的,心理学家称之为“高峰体验”。
高峰体验中的人&
什么人容易拥有高峰体验&
发生的可能性&
高峰体验的情绪分析&
不一样的高峰体验&
快乐层次与不同的高峰体验&
如何提升心灵创造高峰体验&
按部就班获得高峰体验&
1. 一 开始精神灌注&
2. 二 选择一个非常自然的地方&
3. 三 感觉自然的力量&
4. 四 缓慢地思索&
5. 五 放弃自己&
6. 六 寻找心灵&
7. 七 体验高峰&
8. 八 检视自己
高峰体验中的人
什么人容易拥有高峰体验
发生的可能性
高峰体验的情绪分析
不一样的高峰体验
快乐层次与不同的高峰体验
如何提升心灵创造高峰体验
按部就班获得高峰体验
高峰体验中的人
  马斯洛认为,处于高峰体验的人具有最高程度的认同,最接近自我,最接近其真正的自我,达到了自己独一无二的人格或特质的顶点,潜能发挥到最大程度。高峰体验者被认为是更具有创造性、更果断、更富有幻想、更加独立,同时他们很少有教条和官僚。他们更少关注物质财富和地位,他们更可能去寻找生命的意义。&
什么人容易拥有高峰体验
  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的人,即处于需要金字塔的顶层的人,更可能发生高峰体验,因为达到这个阶段的人有一种个人发展的需要,他们不会象我们大多数人受焦虑的折磨,对现实进行曲解,这使得他们能更清楚地评判他人和环境。他们可以用很高的心理能力在很多领域,如科学、艺术甚至是社会服务行业表现优秀。自我实现的人并非完美无缺,只是他们没有许多人阻碍自己实现潜能的障碍。当然,如果你从来没有过高峰体验,这并不一定意味着你的心理没有达到高水平。记住,连马斯洛也说并非所有自我实现的人都会有那样的体验。
发生的可能性
  虽然自我实现的人更容易有高峰体验,马斯洛也承认有些还没达到自我实现阶段的人也有可能有这种体验。高峰体验不能通过个人的意愿而发生,但却有可能通过安排自己周围的环境提高它发生的可能性,例如安排自己独处可能是一个有益的影响因素。&
高峰体验的情绪分析
  那种"颤栗、欣快、满足、超然"的情绪体验又是如何发生的?这种体验真能改变人对生命的感觉吗?如果这种体验真的如此神奇,人们又如何捕获它呢?让我们共同来解析这种情绪现象。&
  我们来设想,你是一个徒步登山者,费尽千辛万苦,克服许多的艰难险阻,每一步都挣扎在生死边缘。开始的时候,你还有很好的现实感,知道山知道水,攀登中还会有幽默和笑语。慢慢的,躯体的痛苦,情绪的沉抑,心身的耗竭让你忘却了行为的意义,甚至怀疑攀登的价值和现实性,你的内心挤满了渴望与逃避,冒险与胆怯、放弃与坚持的双向冲突,知觉变得凝重而迟缓,现实感消隐,意识逐步的缩窄。再后来,你的思想似乎停滞,感觉麻木,忘了自己是谁,在做什么和为什么要做,只是机械地向上走。你的意识界沉静而虚无,只有心灵那一丝光亮,仍在坚持和闪耀着。终于,你到达了那高耸卓绝的山顶,按理说积压太长的期待会给你带来像爆炸一般的狂喜,但却没有发生。你似乎忘却了自我,忘却了存在,时间和空间消融在一起,没有边界,四周只有一片纯净的虚空,深邃而神秘。你甚至会有一瞬的迷茫,不知道你接下来要做什么?这时,一种像海潮般的愉悦和满足感从遥远的心灵深处释放、溢出、扩展,伴随着高峰上的洁净、安详,和谐席卷了你,你似乎听见了心灵的笑声,品尝到生命融入那种永恒与无限的感觉。慢慢的海潮过去,你的内心仍充满着充沛的活力和美妙无比的欣喜,灵感激荡,思想饱满而充实。在以后很长的日子里,你对自我的态度和对世界的感觉已经完全的不同。每当遇到困难的时候,回忆那不平凡的一刻,你的内心依然会荡漾出坚毅、活力和创造力,成为你自由、自信、自强不息的精神源泉,这就是高峰体验。&
不一样的高峰体验
  报载:美国的登月者米歇尔,在阿波罗登月仓中,从宇宙中遥望美丽的地球而获得高峰体验,刹那间他知道了"宇宙自有它的意义及方向,在那有形的造化之后有一种层次,人类的追求必须提升到全球的资源共享,世界才会是可持续的",米歇尔重返地球后,放弃了太空生涯,投身于环境与生态的运动。
几年前,几个北京的心理学家在一次聚会中讨论与分享高峰体验。精神分析学派的贾晓明说:"有一段时间,我特别地忙碌,生活像乱了套似的,一切都不顺,心身憔悴。丈夫和孩子拉我去风景区游玩,我去了。当他们兴致勃勃地爬山的时候,我就坐在山脚下一片树林中等待。我放松自己,躺在草地上,初秋的阳光从林间叶缝里洒下来,我长久的凝视着身边的一草一木,突然我有了一种很不一样的感觉,身体变得很轻,像浮在空气中,内心深处有一种涌动,我开始分不清它是一种喜悦还是一种痛苦,但后来,我有了一种很强的满足感,内心似乎听到一种召唤,有了一种使命感,生命的意义一下变得清晰可见,疲惫和烦恼一刹间蒸发了,我又变得生气勃勃。在以后的生活与事业中,我充满了灵性,直觉和献身精神。"华东师大心理博士朱建军说:"我在做自我分析中也曾有过高峰体验,那种体验到来的时候,原本像毛玻璃一样的自我意识,突然变得清晰透明,我的感官功能变得非常敏锐,我似乎可以看见很远,听到很细微的声音,有一种东西进入了我的意识,那是一种博爱、豁达、乐于自我牺牲的高尚感觉,从此我的个性变得宽容。"我对大家说我的高峰体验发生在野外,当我独自对星空的凝视的时候,"刚开始,我对宇宙的博大、深邃和神秘有一种不详的恐惧感,我不知道我在怕什么,内心有些颤抖,但我坚持着。突然,我有点感觉不到自己,现实的藩篱融解了,宇空似乎触手可及,接下来是一种久久的平和、静宓、愉悦的感觉淹没了我。"&
快乐层次与不同的高峰体验
  人每一种需求的满足都会对应一种快乐的体验,需求的层次不同,得到的快感也不同。人类有多少需求层次呢?现代心理学认为有四个层次:生理需求,情绪需求,理性需求和超越需求,对应着四种动力:本能的动力,情感的动力,心智的动力和心灵的动力。超越的需求,一直是东方文化中的精髓,佛学中的"无我",道家中的"空",即是一种超越境界。
生活中,人们可能把高峰体验当作一种时尚的标签,一些人把事业的成功、物欲的满足等同于"高峰体验",也有的人朴素的把登山,竞技运动中的快乐称为"高峰体验"。读过韩萱的小说《何谓高峰体验》,你一定能共感主人翁在长久的寻觅中,随着理查德
克莱德曼的浪漫钢琴旋律那一刹间的心灵共舞。我不知道韩萱失去"自我感"算不算一种高峰体验,但电话里女孩的"高峰体验"显然不在同一个精神层面。"想融入的那个男人的身体"的她能激发多少心灵的超越呢!情爱的忘我有时是一种孩子与母亲粘结的亲密再现,渴望被爱人"身体化"的心理趋向等同于婴儿渴望回到母亲的子宫。毕淑敏长篇小说《红处方》中,描述人吸毒后的"高峰体验",它的欣快感和高峰体验有很大的相似性,却源于一种意识朦胧中的现实解体和自我解体,对现实的逃避是真正的动机。他是自我封闭的,听不到心灵的欢笑,快感过后是一种精神的苍白,以及高度的易受暗示性,良知与道德的坠落。很多学者认为"禅"的境界是一种"高峰体验",但"禅"的境界是不能被描述的,说得出来的东西就不是"禅"。宗教体验算不算"高峰体验"?人的信仰的确超越了理性层面,它是靠心灵的力量维持的,宗教体验中的"献身、博爱、无私"如果能超越狭隘的教派原则,指向全人类或所有的生命物质,那么应该算是一种高峰体验。巫术文化中的"神入","神灵附体",让一个平凡的人转变为"神",获得预言的功能(传言印第安民族的部落长老都是能听见"神"召唤的人),这种神秘体验有时也会被人当作"高峰体验"。我个人认为:每种文化下对高峰体验的释义可能是不同的,但它绝不是瞬间即逝的欣快感,而是一种持久引导人们朝向积极,健康,博爱发展的精神动力。马斯洛晚年对滥用高峰体验概念和不择手段的寻求高峰体验给人们带来的危害非常苦恼,他觉得自己的观念遭到了严重误解。他描述了另一种超越体验:"不再是一种突发的,刹那间,感性,高潮式的体验,而是一种通过时间、努力、修炼、奉献达到的一种心灵境界,能从现实或永恒两种角度看待生命,从平凡中体会超越"他称这种体验叫"高原体验"。&
如何提升心灵创造高峰体验
  高峰体验的确存在一种精神顿悟的色彩。顿悟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强烈的精神灌注,意识长久的指向某个目标;二是心智的压抑,心灵积攒了太多的能量。当两者到了某一个阈值(因人不同)的时候,就会造就这灵光一闪。我相信,更多成功人士的高峰体验是逐步形成的,随着学识的渊博,意识的扩展,精神的完满,像修炼一样,随着心灵的成长、提升、净化,人变得公平、开朗、豁达、宽容、博爱与慈悲,这样的内心境界谁能说不是一种生命的高峰!高峰体验的核心是让人们的心灵得以从现实中解放,他们接受现实,却保持着高度的心灵自由与超越。有一句经典的东方名言:"世界的所知,眼睛是知者;眼睛的所知,心智是知者;心智的所知,心灵是知者。"那么心灵又是什么?我们该如何提升我们的心灵?我个人觉得,心灵不是机体的感知觉,不是渴求与满足,不是情绪的舒张,不是逻辑推理,但它却潜藏在理性、思想、欲望、情绪和身体里,我们可能看不到它,甚至感觉不到它,但它却滋养着我们。像地平线下的水,在人性的深处打一口井,我们会看到心灵像洁净甘甜的水慢慢的渗出,聚积,形成。你会明白,生命的常青,思想的灿烂,情感的美丽是因为它的存在和它的滋润。一口井可以因为日月变化,风侵雨蚀,被沙石添埋,但灵性还在那里,只要你愿意清理、挖掘与更新,它还会沽沽流淌出来,生命之水依然甘甜,依然清澈。那么,我们如何寻迹心灵:生命潜能、创造力、智慧、灵感、道德、坦诚、良知、博爱、慈悲、无私、使命感与信仰,对所有生命的珍爱、保护和敬畏,这些都是人类心灵美的标识。在某种意义上,心灵并不属于个人,也不属于一个群体,一个种族,它属于整个人类。在更高的层面,心灵力量可能是所有生命现象的内核,是生命现象的原动力,象征着宇宙中生命的朴实、坚韧与恒久。心灵不美丽的人是不可能真正得到生命中那种"高峰体验"的快乐,心灵美丽的人却可以时时刻刻顺手拈来。物欲或情欲的满足,权利和征服得到的快乐,只是戏剧性的"情绪高潮",而吸毒、酗酒、麻醉品、致幻剂给人的只是空虚、成瘾、沉溺与道德沦落,这样的"高峰体验"得不偿失。&
按部就班获得高峰体验
  据统计,世界上大约有十分之三的人有过高峰体验。那么,我们是不是要把高峰体验看作是人类的一种普遍经验呢?美国的Richard
Bennett在《寻求你的高峰体验》中说:"在任何情景下,你有过一种短暂的、突发的、奇妙惊喜的、敬畏的情绪体验,感觉自我,空间在消失或扩展,那就是一种高峰体验。"&
  以下步骤可能帮助你去寻求生命中的"奇妙体验":&
一 开始精神灌注
  你用一个不短的时间来思索生命的意义,价值,目的,思索有限与无限、自由与约束、现实与永恒之间的关系。你需要积攒一定情绪压力,感觉到自我的无助、无能和渺小。&
二 选择一个非常自然的地方
  山水、林间,旷野,海岸、峰顶,把心智长久的集中凝视眼前的一花一木、一沙一石、草地、星空、流水、海潮、山峦、地平线上……。&
三 感觉自然的力量
  然后闭上眼睛,让风吹拂着你、水流冲刷着你、山林的气味、虫鸟的声音、宇空的深邃包裹着你。感受自然神奇的力量、活力,感受生命中你理解的或不理解的一切。&
四 缓慢地思索
  让无意识去思索我是谁?我存在那里?一百年后,或者一千年后如果我存在,会是什么?如果我只有一天的生命,什么对我是最重要的?但不要立即给出答案。&
五 放弃自己
  然后,深深缓慢的呼吸,放弃那些难以回答的问题,放弃自己,忘却自己,让自己完全融入自然之中,意识无意识都随风而去,随浪而流,思维停滞,情绪凝结,物我两忘。&
六 寻找心灵
  用内视的方法,探索心灵深处那一丝光亮,在它的指引下,你游走在宇宙的深处,感觉自然的博大,广阔,神圣,恒久,感受人性的温暖,和谐,博爱与一体……。&
七 体验高峰
  体验这一时刻内心的宁静,畅然,平和,舒缓,由此而引发一种缓慢的喜悦、涌动和心灵振荡,听凭这样的感觉席卷而来,听凭心身轻轻的颤栗,激动和欣喜。&
八 检视自己
  这种体验过后,重新来思索生命的意义,价值,目的,思索有限与无限、现实与永恒之间的关系。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你有了对自我的满足,积极的心态,丰富的灵感和创造力,以及充沛的精力和饱满的热情。
对高峰体验的追求应该是人们追求心灵超越的体操。所以,不管你是第一次或第N次,是否获得那种超然的感觉,你都要牢牢记住,当这种心灵的提升训练到了某一个境界,高峰体验便会突如其来,并终身伴随和照耀着你。&
  普陀经中有个故事:十个头脑简单的人跨过一条宽阔湍急的河流,他们费了好大的功夫,精疲力竭地到了对岸。领头的人开始数人数,发现只有九个,另一个人也来数,还是九个。他们难过极了,花了好多时间来搜寻河道,但一无所获。这引起了路过的人好奇,听了他们的原由,路过的人看了看说:"你们不正好是十个人吗!"数数的人都忘了数自己。高峰体验也一样,有时,你已经拥有了它,但却不知道,在你寻找它的时候,它还在帮着你数着数。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狂躁症的治疗方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