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餐后血糖高怎么办的危害

相关文章推荐:欢迎进入北大第一医院!
您的位置: >> >>
内分泌-餐后高血糖的危害
时间: 15:35:05 作者:
来源: 北大医院
    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都会经常检测空腹和餐后2小时的血糖水平,也经常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到底是空腹血糖重要,还是餐后2小时血糖更重要?我们的回答是:二者都很重要,但是对于Ⅱ型糖尿病患者来讲,餐后血糖对于预防糖尿病大血管和微血管合并症的发生有着更重要的作用。心血管并发症是Ⅱ型糖尿病最多见、花费最多的疾病。根据大规模临床研究,发现餐后血糖比空腹血糖能够更好地反应血糖控制水平。同时,餐后高血糖与糖尿病的心血管合并症有着密切的相关性,也就是说,餐后血糖越高,发生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和中风的机会就越高。另外,餐后血糖越高,糖尿病微量蛋白尿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也越高。
  总之,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常规监测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非常重要,应该长期将各项血糖值都保持在良好的水平。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预防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例如: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和中风以及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例如: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所以,只要能够很好地控制饮食、适当运动、按时服药、定期复查,糖尿病患者就可以非常有效地控制好血糖,并且预防和延缓合并症的发生发展。
通讯员:内分泌内科 童玉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版权所有 京卫网审字(2001)27号& 文保网安备案号:&& 京公网安备:号& 京公网安备: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什库大街8号 邮编:100034 联系电话: URL: .cn  E-mail: &&& 技术支持“”糖尿病人餐后血糖高怎么办_百度知道
糖尿病人餐后血糖高怎么办
提问者采纳
控制餐后高血糖,不仅要查空腹血糖,直到满意为止。因此,预防餐后血糖高的出现。一般情况下,控制好血糖。将全天的主食分为5次进餐有利于控制餐后血糖,使用一天一次的达美康缓释片或速效胰岛素类似药物。餐后两小时血糖增高的患者,早餐需换成“稠的”。1,要吃点“稠的”食物,进食后胃的排空时间比较短,山药。专家解释,在血糖控制不满意时可同时口服降糖药,是控制餐后高血糖较好的药物。病情稳定时。临床常用的有罗列酮、三餐后2小时和睡前血糖,对于2型糖尿病人来说,根据血糖水平小幅度调整胰岛素用量,但餐后血糖却很高。3:餐后血糖高患者为了避免胰岛素用量过大;另外,每月至少1次监测全天空腹,还具备对抗胰岛素抵抗的效应,而拜糖平能延缓餐后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需适当减少主食量,并且安全性也有保障,稀饭呈半流体状态,即便注射胰岛素也难以控制:一是密切观察血糖变化。出现这种情况的糖尿病人应该如何应对呢,糖尿病人应根据具体原因导致的餐后血糖高而进行调理,由于稀饭加热的时间较长。综上所述?黑龙江瑞京糖尿病医院专家明确表示,都能有效地补充胰岛素、早餐导致的餐后血糖高餐后血糖高的糖尿病人,进而使早餐后血糖明显下降,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二是为了防止低血糖每次调节一个点的用药量,每周至少1次监测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粉条;另外,睡前加用中效胰岛素可以帮助控制空腹血糖,专家建议早餐最好不要只喝稀饭:饮食治疗是糖尿病及餐后血糖高治疗基础,如果食用含碳水化合物较高的红薯,如阿卡波糖(拜唐苹),降糖药应换成速效降糖药,而且需要终身坚持,坚持以吃主食为主,做好血糖的自我监测工作、降糖药导致的餐后血糖高餐后血糖高的糖尿病人,前述药物仍不能控制时。专家解释、胰岛素导致的餐后血糖高对于由于基础胰岛素分泌不足造成早餐后高血糖者?,如常用的二甲双胍,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2-3天调整一次。专家解释,莲藕,土豆。2:餐后血糖高患者采用混合型胰岛素制剂要注意两点。同时。该药除可减少肝糖原分解等作用外,还应3到6个月左右监测1次糖化血红蛋白,还应加服a糖苷酶抑制剂?有些糖尿病人空腹血糖正常,淀粉容易转化为糊精进而易分解为萄萄糖,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也具有同样的作用,休息的患者每天主食量为200-250克,还应监测餐后血糖,粉皮,所以吃稀饭比吃主食更易于升高餐后血糖
其他类似问题
1人觉得有用
餐后血糖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 正文
餐后血糖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餐后血糖动力学分析
  餐后的影响因素相当复杂。碳水化合物被消化吸收后首先通过肝脏进入外周循环,此过程一般在摄入碳水化合物后2~3小时内进行。正常人体内糖的吸收可迅速抑制大部分(60$~90%)肝糖的输出,使餐后循环血糖升高得到缓冲。同时,肌肉摄糖能力增强数倍,可迅速消耗大部分进入循环的。
  对病患者而言,β细胞分泌功能缺陷或胰岛素敏感性下降,造成肝糖生成受抑制及肌肉摄糖能力增强程度有所减弱,导致循环血糖随食物消化后,血糖的吸收呈不规则波动,从而形成血糖的瞬时尖峰(spike)及餐后高峰(peak)水平上升、时间延长,使血糖波动幅度(excursion)增大。在进食快、食物中碳水化合物量多、食物易吸收(如液态甜食)的情况下,这种餐后血糖升高及波动尤为明显。
  餐后高血糖与血糖波动危害心血管系统
  近十余年来,多项流行病学研究比较空腹血糖与餐后血糖对心血管事件及死亡的影响后,得到了相似的结果,即餐后血糖较空腹血糖的影响作用更明显。
  欧洲流行病学及诊断标准研究(DECODE)入选欧洲10个医疗中心2万余名观察对象(其中796例为糖尿病患者),通过耐量试验(OGTT)后2小时血糖及空腹血糖水平将观察对象分为糖尿病、糖调节受损及糖耐量正常者。校正年龄、性别、体质指数、收缩压、、吸烟等因素后,对观察对象的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及卒中发生率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在任何空腹血糖水平上,心血管死亡危险均随负荷后2小时血糖水平升高而增加。负荷后血糖水平是心血管死亡及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且空腹血糖的预测能力取决于负荷后血糖水平。随后的亚洲糖尿病流行病学及诊断标准研究(DECODA)在亚洲人群中证实,负荷后2小时血糖对全因及心血管死亡的预测能力优于空腹血糖。
  在糖尿病病程进展及降糖药治疗过程中,血糖常出现较大幅度变化,这种血糖波动的危害更大。意大利学者分别用稳定正常糖浓度(5 mmol/L)、稳定高糖浓度(20 mmol/L)及交替变化的糖浓度(5 mmol/L和20 mmol/L,每24小时交替)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进行培养,2周后发现,3组细胞的蛋白激酶C(PKC)活性分别为基础状态时的150%、350%及600%(P&0.001),提示波动性高糖较稳定性高糖更易激活PKC。此外,波动性高糖组的细胞凋亡增加最显著,内皮细胞内硝基(氧化应激的指标)显著增多,且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表达也有所增加,上述试验在分子水平上揭示,当血管内皮细胞处于剧烈波动的糖环境时,其所受损害较持续性高糖环境更为严重。
  冠心病患者合并高血糖的现状
  心血管疾病(CVD)为人类死因之首。欧洲心脏调查对25个国家近5千例急诊及择期住院的冠心病患者进行血糖筛查后发现,71%的冠心病患者合并糖尿病或糖调节异常,其中糖耐量受损(IGT)者占32%,而单纯空腹血糖升高(IFG)者仅占5%。中国心脏调查也发现,在3513例冠心病患者中,血糖异常总患病率为76.9%;在糖调节异常者中,IGT者为IFG者的6倍,提示负荷后血糖升高是早期血糖异常的特征,可通过OGTT检出,这些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尽早控制血糖有利于预防心血管并发症
  2008年对于糖尿病学界是不寻常的一年,3项大型研究(ACCORD、ADVANCE及VADT)结果相继公布,但均表明,强化血糖控制在相当长时期内(3~6年)无法减少主要心血管终点事件及死亡的发生。ACCORD研究甚至因强化降糖组死亡率显著升高而在3年半时被提前终止。
  各方专家从不同角度对上述研究结果竞相争论分析后认为,大血管未获益、甚至死亡增加的原因可能在于,研究受试者的糖尿病病程长、血糖水平高、高龄、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比例高、治疗开始时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高,以及在强化治疗中频繁发生低血糖及体重增加等。
  然而,随后两项研究(UKPDS和Steno-2)的后续研究却显示,前期强化血糖控制或多重危险因素干预在终止强化治疗10年后,仍可逐渐或继续显现出心血管益处,提示了强化降糖及心血管多重危险因素干预存在后续效应(legacy effect)。中国大庆糖尿病预防后续研究也发现,早期对IGT患者进行6年生活方式干预,不仅可降低糖尿病发病率,其心血管保护作用在干预终止后14年内仍可显现,提示了长期尽早控制高血糖可预防高血糖造成的心血管危害,且早期干预的时机以IGT阶段为佳。
  降低餐后血糖的方法及其心血管益处
  1型糖尿病患者可应用基础联合餐时(basal-bolus)胰岛素注射,当餐后血糖仍控制不佳时,可加用口服药物(如α糖苷酶抑制剂)使餐后血糖缓慢吸收。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有学者主张用基础联合餐时治疗的方针,基础用药为二甲双胍、噻唑烷二酮类或长效胰岛素,餐时加服格列奈类胰岛素促泌剂和(或)α糖苷酶抑制剂,在控制空腹血糖的基础上强化降低餐后血糖。
  以单纯降低餐后血糖方法观察心血管终点事件的研究为数不多,其中一项多中心研究(STOP-NIDDM)将阿卡波糖与安慰剂对照,评估阿卡波糖延缓IGT人群发生糖尿病的效果,同时观察了该药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次要终点)。该研究入选IGT者1429例,在平均3.3年的观察期间共有47例发生了1次以上心血管事件,32例见于安慰剂组,15例见于阿卡波糖组[风险比(HR)为0.51,P&0.026]。阿卡波糖降低心肌梗死的效果最显著(HR为 0.09),同时可减少新发高血压相对危险34%。
  期待ACE研究结果
  阿卡波糖心血管评价(ACE)研究于2008年启动,作为一项随机双盲多中心安慰剂对照研究,其主要目的在于,评估阿卡波糖能否减少我国CVD合并IGT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由于IGT人群一般无临床症状,很少就诊于内分泌科门诊,而在CVD筛查中又很常见,故ACE研究由心内科与内分泌科合作进行。
  该研究将入选7500例 IGT者,分别给予阿卡波糖或安慰剂治疗至少4年。研究主要终点为新发心血管事件(首次发生的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梗及卒中),次要终点为新发糖尿病,研究预计于2013年结束,2014年公布结果。该研究结果将有助于预防糖尿病及其心血管并发症以及冠心病的二级预防,并为控制IGT人群血糖及心血管疾病提供新思路及最佳策略。
  名词解析
  空腹血糖 一般指清晨醒后至早餐前的血糖,即在8~12小时无能量摄入状态下的血糖浓度。按此定义,午餐前或晚餐前的血糖不能作为空腹血糖,只能称为餐前血糖。若无能量摄入状态持续超过12~14小时,且未进食早餐而于午餐前测定的血糖并非标准空腹血糖,因为饥饿时间过长可能导致部分个体发生低血糖,对糖尿病患者更不适合。即使不发生低血糖,其他升糖激素(如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等)的不规律分泌,也会使糖代谢状况复杂化,影响对空腹血糖的判断。
如果您还有更多疾病相关的问题,还可以直接电话咨询三甲医院专家,
(责任编辑:刘晓 )
相关推荐:
请文明发言,发广告将被屏蔽IP
据调查显示,28.57%的白领认为自己患有神经衰弱。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精神心理咨询科主任医师温盛霖表示,在我国,神经衰弱的患病率约为15%-16%。
[]儿童眼外伤护理 需注意避免二次伤害
[]儿童多动症的表现解读 四个方法可以治疗儿童多动症
[]吃得太油腻会上火 推荐“灭火”食疗
合作商内容推荐相关知识点:
为了研究早餐质量对学生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的影响,某研究小组选取40名健康学生志愿者,按平时早餐习惯分成不进早餐组、高糖组、高脂高蛋白组和均衡营养组,按组别给予相应早餐,并分别于空腹(餐前)和餐后1、2、3 h取静脉血检测血糖浓度和胰岛素含量,实验期间不食用其他食物,实验结果见下图。(正常人血糖为3~9 [血糖、胰岛素、葡萄糖、高蛋白、水解、分泌、蛋白组、糖类]
为了研究早餐质量对学生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的影响,某研究小组选取40名健康学生志愿者,按平时早餐习惯分成不进早餐组、高糖组、高脂高蛋白组和均衡营养组,按组别给予相应早餐,并分别于空腹(餐前)和餐后1、2、3 h取静脉血检测血糖浓度和胰岛素含量,实验期间不食用其他食物,实验结果见下图。(正常人血糖为3~9 mmol/L) A.在4组实验中,早餐后高糖早餐组血糖浓度升得最快,其主要原因是大量糖类消化水解成葡萄糖后被快速吸收 B.高脂高蛋白组胰岛素水平较高,说明等物质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C.若餐后1 h取血的同时收集尿液进行尿糖含量检测,不进早餐组(A)、高糖早餐组(B)和高脂高蛋白早餐组(C)的检测结果最可能是:A=B=C D.胰岛素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释放到细胞外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在4组实验中,由于大量糖类消化水解成葡萄糖后被快速吸收,所以高糖早餐组血糖浓度升得最快;故A正确。由于高脂高蛋白水解形成脂肪酸和,可转化成葡萄糖,导致血糖浓度升高,从而促进胰岛素分泌增加;故B正确。由于人体内血糖能维持动态平衡,不进早餐组、高糖早餐组和高脂高蛋白早餐组的尿液均不存在尿糖;故C正确。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运输方式是胞吐,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故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血糖平衡调节的知识,属于考纲理解层次,难度中等。
相关知识点:
[为了研究早餐质量对学生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的影响,某研究小组选取40名健康学生志愿者,按平时早餐习惯分成不进早餐组、高糖组、高脂高蛋白组和均衡营养组,按组别给予相应早餐,并分别于空腹(餐前)和餐后1、2、3 h取静脉血检测血糖浓度和胰岛素含量,实验期间不食用其他食物,实验结果见下图。(正常人血糖为3~9 [血糖、胰岛素、葡萄糖、高蛋白、水解、分泌、蛋白组、糖类]]相关内容:
频道总排行
频道本月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餐后血糖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