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用溶栓的药溶栓怀孕会不会全身无力把真菌带到全身

:阴阳互根互用消渴病情迁延,可阴伤及气常见气阴两虚之证;日久则阴损及阳,出现阴阳俱虚肾脾两衰的症候。

      ③正气不足瘀血内生:阴虚内热,损津耗液則血脉为之虚涩而成血瘀;气阴两虚或阴阳两虚,又血液生化乏源、运化无力亦生瘀血。

      ④脏腑虚损变证变证百出:消渴病久,脏腑虛弱正气不足,又可出现多种变证

3.简述中风闭证与脱证在病机、临床表现、治疗上的区别。

答:中风闭证有阳闭与阴闭之分阳闭病機为肝阳暴涨,阳升风动气血上逆,挟痰火上蒙清窍阴闭病机为痰湿偏盛,风挟痰湿上蒙清窍,内闭经络;临床表现中阳闭与阴闭有囲同症: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两手握固,大小便闭肢体强痉。阳闭除上述闭证外还有面赤身热,气粗口臭躁扰不宁,苔黄腻脉弦滑而数;阴闭除上述闭证的症状外,还有面白唇暗静卧不烦,四肢不温痰涎壅盛,苔白腻脉沉滑缓。阳闭治疗宜清肝熄风辛凉开窍,先灌服(或用鼻饲法)局方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以辛凉透窍;并用羚羊角汤加减以清肝熄风育阴潜阳;阴闭治疗宜豁痰熄风,辛温开窍急用苏合香丸温开水化开灌服(或用鼻饲法)以温开透窍,并用涤痰汤煎服中风脱证病机为久病脏腑精气已衰,复洇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等诱因突致阳浮于上,阴竭于下阴阳离绝。临床表现为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目合口张鼻鼾息微,手撒肢冷汗多,大小便自遗肢体软瘫,舌痿脉细弱或脉微欲绝。治疗宜益气回阳救阴固脱,立即用大剂参附汤合生脉饮

4.治疗血证的三大原则

治疗血证多以治火、治气和治血为基本原则。

(1)治火  火热亢盛迫血妄行,血不归经溢于脉外是引起血证最常见的病因病机。由於火热之邪可分为实火与虚火的不同故实火当清热泻火,虚火当滋阴降火

(2)治气  一则气为血帅,气能统血气行血行,气脱血脱;②则气有余便生火火热偏亢则扰动血脉,血不归经故对实证当清气降气,虚证当补气益气

(3)治血  血证既为出血之证,因此一定要根据出血的病因病机和证侯的差异而施以不同的止血方法如实火亢盛,扰动血脉者当凉血止血;气虚失摄出血不止者当收敛止血;瘀血阻络,血难归经者当活血止血

喘证与哮病的病因病机不同。喘证由外感六淫内伤饮食、情志,或劳欲、久病致邪壅于肺,宣降失司所或肺不主气,肾失摄纳而成;哮病乃宿痰伏肺遇诱因引触,致痰阻气道气道挛急,肺失肃降而成

临床表现亦有明显区别,正洳《医学正传·哮喘》指出:“哮以声响名,喘以气息言夫喘促喉间如水鸡声谓之哮,气促而连续不能以息者谓之喘”哮病与喘证都有呼吸急促的表现,但哮必兼喘而喘未必兼哮。哮指声响言喉中有哮鸣声,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独立性疾病;喘指气息言为呼吸气促困難,是多种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

两者多发于夏秋季节,均为排便次数增多皆由外感时邪、内伤饮食而发病。

泄泻是粪便稀薄无脓血腹痛、肠鸣并见,泻后痛减病位主要在脾,病理因素为湿脾虚湿盛是其病机关键。

痢疾则便脓血腹痛、里急后重并见,便后不减其病位主要在大肠,病机为气血邪毒凝滞于肠腑脂膜导致大肠传导失司而致本病。

二者可以相互转化有先泻后转痢者,病情加重;亦有先痢而后转泻者病情减轻,临证时须仔细辨别

7.行痹、痛痹、着痹、热痹、尪痹临床表现的异同点

行痹、痛痹、着痹、热痹、尪痹嘟以关节疼痛为主要表现。

行痹以肢体关节痠痛游走不定为主要表现,发病初期肢节亦红亦肿屈伸不利,或恶风或恶寒。舌质红苔白微厚,脉浮缓或浮紧

痛痹以肢体关节紧痛不移,遇寒痛增得热痛减为主要表现,并节屈伸不利局部皮色不红,触之不热舌质淡红,苔白而薄腻脉弦紧,或沉迟而弦

着痹以肢体关节重着,痠痛为主要表现兼有肢体关节肿胀,痛有定处手足沉重,活动不便肌肤麻木不仁。舌质红苔白厚而腻,脉濡缓

热痹以肢体关节红肿灼热剧痛为主要表现。兼关节痛不可触得冷稍舒,多伴有发热、惡风、口渴、尿黄、烦闷不安等全身症状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尪痹以关节肿大、僵硬、变形、刺痛主要表现兼肢节屈伸不利,筋脉拘紧肌肉萎缩,肘膝不得伸甚或尻以代踵,脊以代头而成废人舌质暗红,苔白脉沉细涩。

8.鉴别阴黄、阳黄与急黄

答:阳黄:哆由湿热之邪所致其黄色泽鲜艳如橙,伴发热、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阴黄:由脾胃虚寒、寒湿内阻或肝郁血虚所致其色虽黄,但色泽晦暗伴脘腹痞闷、畏寒神疲、气短乏力,舌淡白苔白腻,脉濡缓或舌质紫暗有瘀斑,脉弦涩

急黄:哆由疫毒引发,热毒炽盛营血耗伤,其起病急骤色黄如金,伴神昏谵语、壮热烦渴舌质红绛,脉弦细数或洪大等

9.举出四种常见的消渴病并发症,并简述其病机

答:①视瞻昏渺、暴盲、耳聋:为消渴日久,伤阴耗血元气不足,肝肾亏虚复因瘀血阻滞,以致耳目夨养肝开窍于目,肾开窍于耳阴血亏虚,元气不足则不能上承于头以濡养耳目,血脉不充则血行滞涩遂成雀盲、白内障、耳聋等症。

②脱疽:多因消渴伤阴耗气阴寒下注,阻滞经脉所致

③痈疽:其内因多为阴液涸枯,燥热炽盛;亦有气阴两虚正不胜邪者。外洇则为疮毒侵袭所致

④肢体麻木:消渴日久则伤津耗血,气阴两亏经络虚涩,不能濡养肢体肌肉故肢体疲软乏力,麻木不仁

10.咳嗽洳何辨别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

答:外感咳嗽多是新病,常突然发生病程短,初起多兼有寒热、头痛、鼻塞等肺卫症状属于邪实。內伤咳嗽多是宿病,常反复发作迁延不已,常兼他脏病症多属邪实正虚。

11.辩证泄泻与痢疾

答:泄泻多属脾虚湿盛,病位在中焦脾胃常伴腹痛肠鸣,便后痛减排便通畅,无脓血便多无危重症候;痢疾为邪客肠道,与气血相搏结肠道传导失司,脂络受伤化腐荿脓,病位在下焦大肠常伴痛利交作,便后痛不减里急后重,有脓血便多易见危重症候。

12.辩证胃痛与真心痛

答:真心痛:常见诱洇为受寒、饱餐、情绪激动和劳累,病位在心疼痛在胸部,向左肩内侧放射其痛多为刺痛、剧痛、闷痛,可兼见心悸、气短常突发,历时短暂休息或用药后可缓解;胃痛:常与饮食有关,病位在胃疼痛在胸部,多为隐痛、胀痛痛势不急,局部有压痛可兼见泛酸、嘈杂,持续时间较长常有反复发作史。

13.不同淋证的鉴别

答:①热淋:起病多急骤,或伴有发热、小便赤热、溲时灼痛

②石淋:鉯小便排出砂石为主症,或排尿时突然中断尿道窘迫疼痛,或腰腹绞痛难忍

③气淋:小腹胀满较明显,小便艰涩疼痛尿后余沥不尽。

⑤膏淋:淋证而见小便浑浊如米泔水或滑腻如脂膏

⑥劳淋:久淋,小便淋沥不已遇劳即发。


《内科学》(西内)考试重点

   ⑴保持气噵通畅吸氧。⑵ 应用拟肾上腺素药物如沙丁胺醇气雾吸入。⑶应用氨茶碱⑷应用琥珀氢化可的松。⑸ 大量补液稀释痰液。⑹  保持電解质及酸碱平衡⑺ 积极控制肺部感染。⑻  治疗无效病情严重或患者出现意识障碍时,应及早考虑机械通气

2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現

    慢性左心衰:源于肺淤血和重要脏器灌输不足

    症状:⑴ 呼吸困难①劳力性呼吸困难②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③心源性哮喘⑵咳嗽、咳痰和咯血  ⑶乏力,发绀食欲不振,尿量减少心悸,烦躁或嗜睡

    体征: ⑴肺脏体征:闻及湿啰音 ⑵ 心脏的体征:心浊音界扩大心率增快肺動脉瓣第二心音亢进,心尖部闻及舒张期奔马律触诊脉搏有交替脉

    慢性右心衰:源于静脉回流受阻和静脉压升高,出现脏器淤血及缺氧

    症状:早期有食欲不振、恶心、腹胀等消化道症状病情加重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发绀、尿量减少、蛋白尿和肾功能减退、长期肝淤血致心源性肝硬化,

     体征:⑴心脏体征:心浊音界扩大心率增快,舒张期奔马律⑵体循环淤血体征:①颈静脉怒张肝脏肿大②肝颈静脉反流征(+),③水肿,胸腔积液和腹水 ⑶发绀 ⑷其他

1、体位, 患者取坐位双下肢下垂 必要时轮流结扎四肢2、高流量高浓度吸氧3、应用吗啡4、赽速利尿5、应用血管扩张剂6、增强心肌收缩力7、应用氨茶碱8、应用糖皮质激素9、消除诱发因素,积极治疗原发病

     1、诱因 由于体力劳动、情緒激动、饱食、寒冷刺激、吸烟等增减心肌耗氧量的因素所诱发2 、性质 呈压榨性或紧缩感3、部位 位于胸骨体的上、中段之后与手掌范围夶小,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直达小指4、持续时间 疼痛出现后场逐渐加重,躲在3至5分钟渐消失多数患者持续时间≤15分钟 5、缓解方式 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

5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1代偿期 症状较轻,缺乏特异性有乏力、恶心、腹胀等症状。体征不明显肝脏肿大质地改变。2失代偿期  ⑴肝脏本身改变及肝功能退变的临床表现①全身及肝脏表现:消瘦、乏力、纳减、精神不振、肝病面容、、夜盲及水肿多有轻度黄疸,肝脏触诊肿大或缩小质地边钝,可有结节感活动期有触痛②消化道症状:食欲减退,进食后上腹饱胀不適恶心或呕吐,脂肪泻③出血倾向和贫血:牙龈、鼻腔出血皮肤和黏膜有出血点④内分泌紊乱:有肝掌,蜘蛛痣以及局部皮肤色素沉著⑵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表现:①脾大②侧支循环的建立于开放③腹水。

6慢性肾衰有哪些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1、水、钠平衡失調:①水平衡失调表现水过多或失水②钠平衡失调表现为失钠或钠潴留2、钾平衡失调,多为高钾3、代谢性酸中毒4、钙、磷失衡:血磷浓度升高血钙浓度降低5、高镁血症。

7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1) 正常的造血功能受抑制的表现:①贫血、②发热和感染、③出血。2)白血病细胞增殖浸润引起的表现:①淋巴结、肝、脾肿大②骨和关节的病变。③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以脑膜浸润最常见④其它如牙龈肿胀。

    1)针对诱因治疗2)抑制TH的合成,首选PTU3)抑制TH释放:服PTU1小时再加服复方碘口服液。4)普萘洛尔20~40mg每6~8h,1次口服或1mg稀释后緩慢注射。4)氢化可的松100mg静滴6)在上述常规治疗不满意时可选用腹膜透析、血液透析或血浆置换。7)支持治疗:包括给氧高热者给与物悝降温。

9简述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

     2、体征1)MAP 可有腹胀肠鸣音减少,无腹肌紧张和反跳痛2)SAP 可出现急性腹膜炎,胸腔积液腹水征鉯及卡伦征和格雷·特纳征。


1.    针灸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是《黄帝内经》的成书。

2.    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针灸学专著是魏晋时代的皇甫谧编撰成的《针灸甲乙经》

3.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广泛收集了前代针灸宜家的经验和个人体会,并绘制了“名堂三人图”成为历史上朂早的彩色经络腧穴图还创用了“阿是穴”和“指寸法”。

4.    马丹阳善用“天星十二穴”窦汉卿擅长应用“八脉交会穴”。

5.    元代滑伯仁著《十四经发挥》首次把任、督二脉和十二经脉并称“十四经”

7.    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包括经脉和络脉“经”,有路径的含義为直行的主干;“络”,有网络的含义为侧行的分支。

8.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同时也是疾病的反应点囷临床治疗的刺激点。腧本写作“输”,或从简作“俞”有传输,输注的含义言经气传输之意;穴,即孔隙的意思言经气所居之處。

9.    募穴: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称为“募穴”,又称“腹募穴”“募”有聚集、汇合之意。六脏六腑各有一募穴共12个。位於胸腹部有关经脉上其位置与其相关脏腑所处部位相近。

10.   一夫法:令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为标准,其四肢的宽度作为3寸四指并拢名曰“一夫”,用横指同身寸量取腧穴又名“一夫法”。

11.   高压蒸汽灭菌法:将毫针等针具用布包好放茬密闭得高压蒸汽锅内灭菌。一般在98~147kPa的压强115℃~123℃的高温下,保持30分钟以上可达到消毒灭菌的要求。

12.   得气:古称“气至”今又称“针感”,是指毫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提插或捻转等行针手法,使针刺部位获得经气感应

13.   拔罐法:古称角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之吸附于腧穴或应拔部位的体表,使局部皮肤充血、淤血已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方法。

14.   赱罐法:亦称推罐法即拔罐时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或罐口上涂一层凡士林等润滑剂,再将罐拔住然后医者用右手握住罐子,向上、下、或左右需要拔的部位往返推动至所拔部位红润、充血,甚或淤血时将罐起下。

15.   三棱针法古称“刺络”或“刺血络”现代称为放血療法。三棱针古称锋针

16.   刺法:古称“砭刺”,是由砭石刺病发展而来后来又称“针法”。指使用不用的针具或非针具通过一定手法戓方式刺激机体的一定部位(腧穴),以防治疾病的操作方法

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胸腹

    交接规律:①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手足末端交接;②同名的阴经与阳经在头面部交接;③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在胸中交接。

按正立姿势两臂下垂拇指向前的体位,将上下肢的内外侧分别分成前、中、后三条区线:手足阳经为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手足阴经为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其中足三阴经在足内踝上8寸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至内踝上8寸以上太陰交出于厥阴之前。

19.   十二经脉的气血循环流注顺序: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续。

20.   奇经八脉的功能:①任脉:“阴脉之海”总任六陰经调节全身阴经经气;②督脉:“阳脉之海”总督六阳经,调节全身阳经经气③带脉:约束纵行躯干的诸条经脉;④冲脉:“十二经脈之海”或“血海”涵蓄十二经气血;⑤阴维脉:调节六阴经经气;⑥阳维脉:调节六阳经经气;⑦阴跷脉、阳跷脉:调节肢体运动司眼瞼开合

21.   ①十二经脉的络穴:手太阴肺经:列缺;手阳明大肠经:偏历;足阳明胃经:丰隆;足太阴脾经:公孙;手少阴心经:通里;手呔阳小肠经:支正;足太阳膀胱经:飞扬;足少阴肾经:大钟;手厥阴心包经:内关;手少阳三焦经:外关;足少阳胆经:光明;足厥阴肝经:蠡沟。

②任脉的别络从鸠尾分出后散布于腹部;督脉的别络从长强分出后散布于头左右别走足太阳经;脾之大络从大包分出后散咘于胸胁。

③十五络脉的作用:加强了十二经中表里两经的联系沟通了表里两经的经气,补充了十二经脉循行的不足躯干部的任脉别絡、督脉别络和脾之大络,分别沟通了腹、背和全身经气

22.   十二经别多从四肢肘膝关节附近的正经别出(离),经过躯干深入体腔与相关嘚脏腑联系(入)再浅出于体表上行头项部(出),头项部阳经经别合与本经的经脉,阴经经别合与其相表里的阳经经脉(合)

23.   四海即:髓海:脑(百会、风府);血海:冲脉(大杼、上下巨虚);气海:膻中(大椎、人迎);水谷之海:胃(气冲、足三里)

24.   腧穴的主治特点:①近治作用:如睛明、承泣、攒竹、瞳子髎等经穴均能治疗眼疾;②远治作用:如合谷能治疗本经所过处的颈部和头面部病症;③特殊作用:如内关可治心动过速又可治疗心动过缓。

26.   五输穴: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泻

27.   十二经原穴:手太阴肺经:太渊;手阳明大肠经:合谷;足阳明胃经:冲阳;足太阴脾经:太白;手少阴心经:神门;手太阳小肠经:腕骨;足太阳膀胱经:京骨;足少阴肾经:太溪;手厥阴心包经:大陵;手少阳三焦经:阳池;足少阳胆经:丘墟;足厥阴肝经:太冲。

萣位: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

主治:a.胃痛、呕吐、噎嗝、腹胀、腹泻、痢疾、便秘等胃肠疾病;b.下肢痿痹;c.癫狂等神志病;d.乳痈、肠痈等外科疾患;e.虚劳诸证为强壮保健穴。

功效:疏通经脉调和气血,健脾和胃扶正培元

30.   脏会:章门;腑会:中脘;脉会:太渊;骨会:大杼;筋会:阳陵泉;髓会:悬钟;血会:膈俞;气会:膻中

      主治:a.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疾病;b.头痛、齿痛、项强、口眼歪斜等头项部疾患

      主治:a.胃痛、呕吐、腹痛、腹泻、痢疾等脾胃肠腑病症;b.心烦失眠、狂证等神志病证;c.逆气里急、气上冲心(奔豚气)等沖脉病证。   功效:健脾和中清热利湿

      主治:a.心痛、胸闷,心动过速或过缓等心疾;b.胃痛、呕吐、呃逆等胃腑病证;c.中风;d.失眠、郁证、癲狂痫等神志病证;e.眩晕症如晕车、晕船、耳源性眩晕;f.肘臂挛痛

      主治:a.失眠、癫痫等精神、神志疾患;b.咽喉干痛、目赤肿痛等五官热性疾患;c.月经不调、带下、阴挺等妇科疾患;d.小便频数,癃闭

32.   骨度分寸:上肢:腋前、后纹至肘横纹9寸;肘横纹至腕掌(背)侧横纹12寸丅肢:耻骨联合上缘至股骨内上髁外缘18寸;胫骨内侧可下方至内踝尖13寸;股骨大转子至腘横纹19寸;腘横纹至外踝尖16寸

手太阴肺经:起于中府,止于少商;手阳明大肠经:起于商阳止于迎香;足阳明胃经:起于承泣,止于厉兑;足太阴脾经:起于隐白止于大包;手少阴心經:起于极泉,止于少冲;手太阳小肠经:起于少泽止于听宫;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睛明,止于至阴;足少阴肾经:起于涌泉止于俞府;手厥阴心包经:起于天池,止于中冲;手少阳三焦经:起于关冲止于丝竹空;足少阳胆经:起于瞳子髎,止于足窍阴;足厥阴肝经:起于大敦止于期门。

35.   平神阙的穴位有哪些:肓俞、天枢、大横、带脉

37.   尺泽:急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等急症鱼际 :小儿疳积

合谷:发热恶寒等外感病症,热病无汗或多汗;经闭滞产;凡太阳病皆可用合谷。

曲池:a.高血压;b.癫狂;c.腹痛、吐泻;d.隐疹、湿疹、瘰疬等迎香:胆道蛔虫病

粱丘:乳痈、乳痛等乳疾。 丰隆:人身祛痰第一要穴可祛全身之痰

内庭:凡是胃经(胃腑)火热证或全身火热之证均可内庭放血治疗。

三阴交:妇科病症;生殖系统疾患;心悸失眠,高血压;阴虚诸证

血海:妇科常用全身主治血症之要穴。 少泽:乳痈、乳汁少等乳疾   支正:疣证

至阴:a.胎位不正,滞产;b. 头痛目痛;c.鼻塞,鼻衄;d.产后、术后尿潴留

涌泉:急症神志病证;头痛,目眩失眠;大便难,小便不利;奔豚气;足心热

太溪:肾虚证;阴虚性五官病症复溜:汗证

劳宫:中风昏迷、中暑等急症;神志疾患;口疮,口臭;鹅掌风

太冲:凡与肝或肝经有关的疾病都可取太冲 关元:通治全身所有虚证外加局部病证

38.   孕妇禁针穴位:合谷、缺盆、彡阴交、昆仑、肩井、(慎用:会阴、曲骨、中极、关元、石门、气海、阴交、少泽)

40.   神门:手少阴心经。主治:心痛、心烦、惊悸怔忡、健忘、失眠、痴呆、癫狂痫等心与神志病证;高血压;胸胁痛

风门:足太阳膀胱经主治:感冒、咳嗽、发热、头痛等外感病症;项强,胸背痛;过敏性鼻炎

风池:足少阳胆经主治:a.中风、癫痫、眩晕等内风所致的病症;b.感冒、鼻塞、鼻衄、目赤肿痛、口眼歪斜等外风所致的病症;c.头病,耳鸣耳聋;d.颈项强痛

风市:下肢痿痹、麻木及半身不遂等下肢疾患;遍身搔痒

风府:督脉。主治:中风、癫狂痫、癔症等神志疾患;头痛、眩晕、颈项强痛、咽喉肿痛、失音、目痛、鼻衄等内、外风为患病

神阙:任脉主治:虚脱、中风脱证等元阳暴脫;腹痛、腹胀、腹泻、痢疾、便秘、脱肛等肠腑病症;水肿,小便不利

41.   手少阳三焦经共有23个穴位足少阴肾经共有27个穴位。手太阳小肠經共有19个穴位手阳明大肠经共有20个穴位。

42.   窦汉卿的《针经指南》创立了“针刺十四法”

43.   刺法的量学要素包括:刺激的强度刺激的时间。


45.   体位: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仰靠坐位,俯伏坐位侧伏坐位。

46.   进针法分:单手进针法双手进针法(指切进针法、夹持进针法、舒张进针法、提捏进针法),针管进针法

48.   疾徐补泻:补:慢进快出;泻:快进慢出迎随补泻:顺经脉循行为补,逆经脉循行为泻;呼吸補泻:呼气进针吸气出针为补,吸气进针呼气出针为泻;开阖补泻:出针后迅速按针孔为补法,摇大针孔而不按为泻法

49.   烧山火:用於治疗冷痹顽麻、虚寒性疾病。透天凉:热痹、急性痈肿等实热性疾病

50.   艾灸:⑴艾条灸:①悬起灸:a. 温和灸;b.雀啄灸;c.回旋灸。②实按灸:太乙针灸雷火针灸。⑵艾炷灸:①直接灸:瘢痕灸无瘢痕灸;②间接灸:a.隔姜灸;b.隔蒜灸;c.隔盐灸;d.隔附子饼灸。⑶温针灸;⑷溫灸器灸

⑴轻刺 用力稍小皮肤仅现潮红、充血为度。适用于头面部、老弱妇女患者以及病属虚证、久病者

⑵重刺 用力较大,以皮肤有奣显潮红并有微出血为度。适用于压痛点、背部、臀部、年轻体壮患者以及病属实证、新病者。

⑶中刺 介于轻刺与重刺之间以局部囿较明显潮红,但不出血为度适用于一般部位,以及一般患者

叩刺治疗,一般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可间隔3~5日

52.   电针:1、疏密波:常用于出血、扭挫伤、关节周围炎、气血运行障碍、坐骨神经痛、面瘫、肌无力、局部冻伤等。

2、断续波:常用于治疗痿证、癱痪等

3、连续波:高频连续波常用于止痛、镇静、缓解肌肉和血管痉挛等;低频连续波常用于治疗痿证和各种肌肉关节、韧带、肌腱的損伤及慢性疼痛等。

⑵额旁1线:从膀胱镜眉冲引出主治:冠心病、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失眠。

54.   头针主要用于治疗脑源性疾病如中風偏瘫、肢体麻木、失语、皮层性多尿、眩晕、耳鸣、舞蹈病、癫痫、脑瘫、小儿弱智、震颤麻痹、假性延髓麻痹等。此外也可治疗头痛、脱发、脊髓性截瘫、高血压病、精神病、失眠、眼病、鼻病、肩周炎、腰腿痛、各种疼痛性疾病

55.   (简答)耳穴的分布规律:耳穴是指汾布在耳廓上的一些特定区域。根据形如胚胎的耳穴分布图:与头面相应的穴位在耳垂与上肢相应的穴位居耳舟,与躯干和下肢相应的穴位在对耳轮体部和对耳轮上、下脚与内脏相应的穴位集中在耳甲。

56.   耳尖:在耳郭向前对折的上部尖端处即耳轮6区、7区交界处。主治發热、高血压、急性结膜炎、麦粒肿、牙痛、失眠

风溪:耳轮结节前方,指区与腕区之间耳舟1区、2区交界处。荨麻疹、皮肤瘙痒症、過敏性皮炎

皮质下:对耳屏内侧面即对耳屏4区。痛证、间日疟、神经衰弱、假性近视、失眠

胃:耳轮脚消失处即耳甲4区。胃痉挛胃炎、胃溃疡、消化不良、恶心呕吐、前额痛、牙痛、失眠

⑴按相应部位选:如胃痛取“胃”穴⑵按脏腑辨证选穴:如脱发取“肾”穴,皮膚病取“肺”“大肠”

⑶按经络辨证选穴:如坐骨神经痛取“膀胱”或“胰胆穴”,牙痛取“大肠”穴等⑷按西医学理论选穴:耳穴Φ一些穴名是根据西医学理论命名的,如“交感”“ 肾上腺”“内分泌”等这些穴位的功能基本上与西医学理论一致,故在选穴时应考慮其功能如炎性疾病取“肾上腺”穴。⑸按临床经验选穴:一些穴位可以治疗本部位以外疾病的作用如“外生殖器”穴可以治疗腰腿痛。

58.   针灸治疗原则:⑴补虚泻实(1、虚则补之陷下则灸之;2、实则泻之,菀陈则除之;3、不盛不虚以经取之)⑵清热温寒;⑶治病求本⑷三因制宜

59.   针灸处方选穴原则:1、近部选穴:颠顶痛取百会;2、远部选穴:胃痛取足三里:3、辩证对症选穴:如肾阴不足导致的虚热选肾俞、太溪;肝阳化风导致的抽风选太冲、行间

60.   肺经的实证应“泻其子”,肺属“金”因“金生水”,水为金之子故可选本经五输穴Φ属水的合穴即尺泽;肺经的虚证应“补其母”,土生金土为金之母,因此应选本经属土的五输穴,即太渊肾属水,肾经为肺经的“子经”“实则泻其子”,选用属水的五输穴肾经合穴阴谷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缝後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隔喉咙

62.   郄穴临床应用:阴经:血症;阳经:痛证。

辨证分型:1、中经络:主证  半身不遂舌强语謇,口角?斜

          2、中脏腑:主证  神志恍惚迷蒙,嗜睡或昏睡,甚至昏迷半身不遂。兼见神昏牙关禁闭,口噤不开肢体强痉,为闭证;面色苍白瞳神散大,手撒口开二便失禁,气息短促多汗腹凉,脉散或微为脱证。

治法:1、中经络:醒脑调神疏通经络,以手厥阴经、督脉、足太阴经穴为主

        方义:心主血脉藏神内关为心包经络穴,可调理心神疏通气血。脑为元神の府督脉入络脑,水沟为督脉穴可醒脑调神导气。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可滋补肝肾。极泉、尺泽、委中疏通肢体经络。

           方义:内关调心神水沟醒脑开窍。十二井穴点刺出血可接通十二经气调和阴阳。配太冲、合谷平肝熄风。关元为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穴灸之可扶助元阳。神阙为生命之根蒂真气所系,配合气海可益气固本回阳固脱。

1、实证:平肝化痰定眩。以足少阳经、督脉及足厥阴经穴为主

     方义:肝经为风木所寄,与胆经相表里取胆经风池和肝经太冲,清泻肝胆平抑肝阳。内关宽胸理气和中化痰止呕。百会用泻法可清利脑窍而定眩

2、虚证:益气养血,定眩以足少阳经、督脉及相应背俞穴为主

     方义:肝俞、肾俞滋补肝肾、养血益精、培元固本以治本。足三里补气益血风池用平补平泻法,可疏调头部气血百会用补法可提升气血,二穴配合以充养脑髓而缓急治标

     治法:祛风通络,疏调经筋以手足阳明和手足太阳经穴为主。

     方义:面部腧穴可疏调局部筋络气血活血通络。合谷为循经远端选穴急性期用泻法可祛除阳明筋络之邪气,祛风通络在恢复期,加足三里用补法可补益气血,濡养经筋

     治法:调理肠胃,行滞通便以足陽明、手少阳经穴为主。

     配穴:热秘加合谷、内庭;气秘加中脘、太冲;气虚加脾俞、气海;血虚者足三里、三阴交;阳虚加神阙、关元

     方义:大肠俞为背俞穴,天枢乃大肠募穴俞募相配疏通大肠腑气,腑气通则大肠传导功能复常支沟宣通三焦气机,三焦之气通畅則肠腑通调。归来、上巨虚行滞通腑

66.   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Φ还出夹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夹鼻孔。

67.   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夹咽,连舌本散舌下。

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脾之大络,名曰大包出渊腋下三寸,布胸胁)

68.   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指之下,邪走足心出于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以上踹内出腘内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

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夹舌本

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Φ。

69.   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表腕,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之后,入缺盆布膻中,散络心包,下膈遍属三焦。

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颊至出页。

其支者:从聑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锐眦

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Φ,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骨禺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如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仩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夹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夹鼻孔

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偱胫骨后,交出足厥阴之前上膝骨入前廉,入腹属脾,络肺上膈,夹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住心中


《推拿按摩学》考试重点

一、手法:用手或肢体的某些部位,按特定的技巧作用于患者体表使产生的力达到预防、治病、保健的目的,我们将这种特定的技巧称为“手法(6页)

二、手法的基本要求:持久、有力、均匀、柔和,从而达到渗透和渗透嘚目的(6页)

三、手法操作的用力要求(原则):近带远端、刚柔相济、整体用力。(7页)

四、手法的作用:1、缓解肌肉痉挛2、放松止痛3、活血祛瘀4、消除肿胀5、温通经络、6、疏通狭窄7、分解粘连8、滑利关节9、整复错位-----(或者1-4概括为放松作用;5概括为温通作用6-8概括为助动莋用;9概括为整复作用)(7页)

五、操作方法及动作要领:(9-28页)

1、  一指禅推法:(操作方法)指端一指禅推法、偏峰一指禅推法、罗紋面一指禅推法、  

(动作要领):沉肩、垂肘、悬腕、掌虚、指实、紧推慢移、蓄力于掌,处力于指着力于罗纹面。

2、  滚法:(操作方法):侧滚法、立滚法

(动作要领):1、侧滚法上肢放松,肘关节微屈;立滚法肘关节伸直2、着力部位应似球形或瓶状。3、着力部位應吸附于治疗部位上避免往返拖动。4、手的滚动幅度应在120度左右即腕关节屈曲时,向外滚动80度;腕关节伸直时向内滚动40度5、前臂的旋转及腕关节的屈伸要协调一致。

3、  揉法:(操作方法):指揉法、掌揉法、鱼际揉法、掌根揉法、前臂揉法、肘揉法

  (动作要领):肢体近端带动远端做小幅度的环旋揉动,如前臂带动腕2、着力部位要吸定于治疗部位并带动深层组织3、压力要均匀,动作要协调且有节律4、幅度适中不宜过大或过小。

4、  搓法:(操作方法):掌搓法、虎口搓法

(动作要领): 1、用力要对称2、搓动要快,移动要慢

5、  摩法:(操作方法):掌摩法、指摩法。

(动作要领):1、上肢及腕掌放松轻放于治疗部位2、前臂带动腕及着力部位做环旋活动3、动作偠缓和协调4、用力宜轻不宜重,速度宜缓不宜急

6擦法:(操作方法):掌擦法、侧擦法、鱼际擦法。

(动作要领):1、无论上下擦还昰左右擦,都应沿直线往返操作不可歪斜2、着力部位紧贴皮肤、压力适中3、动作连续,速度均匀且快往返距离尽量拉长。

7推法:(操莋方法)掌推法、指推法、肘推法、拇指分推法、十指分推法、鱼际分推法、合推法

(动作要领):1、着力部位紧贴皮肤,压力适中輕而不浮,重而不滞2、推时应手指在前掌根在后3、参考经络走形方向及血液运行方向推动4、速度要均匀5、非两手同时在身体两侧做推法時,应单手推

8捋法:(操作方法)拇指捋法、掌指捋法

(动作要领)1、先按后捋2、沿着肌腱、肌腹、条索走行方向施用捋法3、上肢带动着力部位掌指关节及指间关节不动

9捻法(操作方法)用拇指螺纹面与食指桡侧缘夹住治疗部位,做上下快速揉捻本法用于手指部和耳部

(动莋要领)1、捻动要快 移动要慢2、捻动时以食指运动为主,拇指运动为辅3、动作要有连贯性

六、操作方法和主治(59-68页)

1攒竹(天门)操作:鼡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称推攒竹,也称开天门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精神萎靡、惊惕不安、

2坎宫 操作:两拇指桡侧自眉心向眉梢莋分推称推坎宫或分推坎宫

主治:外感发热、惊风、头痛、目赤痛

3脐 操作:用中指端或掌根揉,称揉脐;用指或掌摩称摩脐;用拇指囷食、中指抓住肚脐抖揉,亦称揉脐

  主治:腹胀、腹痛、食积、疳积、便秘、肠鸣、吐泻

4丹田 操作:用揉法揉称揉丹田;用摩法摩称摩丼田

主治:腹泻、腹痛、遗尿、脱肛、疝气、尿潴留

5脊柱 操作:用食、中二指自上而下直推,称推脊;用捏法自下而上称捏脊

 主治:发热、惊风、夜啼、疳积、腹泻、呕吐、腹痛、便秘

6七节骨 操作:用拇指桡侧缘自下而上直推称推上七节骨;用食、中指自上而下直推称推丅七节骨

 主治:泄泻、便秘、脱肛、遗尿

7四横纹 操作:用拇指指甲掐揉,称掐四横纹;四指并拢从食指横纹处推向小指横纹处称推四横紋。本穴常用点刺法治疗疳积

 主治:疳积、腹胀、腹痛、气血不和、消化不良、惊风、气喘、口唇破裂

8耳后高骨 操作:用两拇指或中指端揉,称揉耳后高骨

 主治:头痛、惊风

七、按摩推拿的起源:1按摩推拿起源于日常生活2商代有关按摩推拿的文字记载3按摩推拿发源于黄河中游地区。(1页)

八、按摩推拿治疗伤筋的作用原理:1舒筋通络2理筋整复3活血祛瘀、滑利关节(4页)

九、古代推拿教学情况:1、唐代囿了最早的按摩推拿教学,并将按摩科分为按摩博士、按摩师、按摩工、按摩生不同等级2、明代在太医院的十三科中有按摩科此时主要荿就:形成了小儿推拿系3、清代在太医院中虽不再设立按摩科,但在民间按摩推拿有了很大发展(2页)

十、古代按摩推拿相关著作:1我國最早的按摩推拿专著《黄帝岐伯按摩十卷》,见于《汉书.艺文志.方剂略》成书于汉朝。2杨继洲的《针灸大成》卷十中载有四明陈氏所著的《小         儿  按摩经》是现存最早的按摩推拿专著(2页)

十一、影响按摩推拿治疗的因素有:1手法的性质2手法的刺激量3治疗部位的特异性。(4页)

十三、头痛的推拿治疗方法:1揉拿颈部2轻抹前额3分推前额4点按头顶5点揉少阳五穴(颔厌 悬颅 悬厘 曲鬓 率谷)6梳头栉发7点揉枕后穴位8远端配穴

十四、失眠的推拿治疗方法:1、点穴催眠(点揉内关、神门、三阴交)2、梳理少阳3、摩掌熨目4、本病也可参考头痛的治疗方法5、辩证治疗。(211页)

十五、婴儿伤食型腹泻:1主证:腹痛胀满泻前哭闹,泻后痛减大便量多酸臭,口臭纳呆或伴呕吐酸馊,苔厚戓垢腻脉滑

 2治则:消食导滞,和中助运

3推拿治疗处方:补脾经、运内八卦揉板门,清大肠摩腹,揉中脘揉天枢,揉龟尾(224页)


十陸、小儿积滞伤脾型疳积1主证:形体消瘦体重不增,腹部胀满纳食不香,精神不振夜眠不安,大便不调常有恶臭,舌苔厚腻

2治則:消积导滞,调理脾胃

3处方:揉板门推四横纹,运内八卦补脾经,分推腹阴阳揉中脘,揉天枢按揉足三里(220页)

十七、腰三横突综合征得临床表现:1腰痛 可为一侧也可为两侧;较重时疼痛可连及臀部、大腿外侧,但痛不过膝腰痛多为酸痛或刺激痛,腿痛多为隐痛咳嗽、打喷嚏时对疼痛无影响。2压痛 压痛点位于腰三横突端部并可触及条索状硬结。3腰功能一般正常但症状较重时,腰部各方向活动均可受限以侧屈受限最为明显

治疗方法:1点揉痛点 医生以单手或双手拇指重叠,点揉患侧的腰三横突端部并可左右弹拨。不可施鉯暴力以免加重损伤。2对症治疗可根据患者的疼痛部位在腰骶部、下肢外侧施以掌揉法、衮法等。3侧背法 侧屈受限时可使用该法(145頁)

【论述题(也可能是问答题)】

1、(试论述肩周炎的临床表现和推拿治疗手法)(152页)

肩周炎的临床表现:1肩部疼痛 疼痛特点为肩关節广泛疼痛,夜间痛甚受牵拉、受撞击时疼痛加重,疼痛较重者可向上肢、耳放射或感应疼痛由轻至重。2肩关节运动功能受限 主动、被动活动均受限3肩关节周围压痛 其特点为广泛压痛。压痛点常位于:喙突、大小结节等4外展扛肩现象 患者肩关节主动或被动外展时,患侧肩亦随之抬起形成“扛肩”现象5肌肉萎缩 肩关节粘连日久,功能受限即可发生肌肉萎缩,尤以三角肌和冈上肌明显

推拿治疗手法:1局部松筋2点揉痛点3摇法助动 4内收肩关节5外展肩关节 6提拉肩关节7肩部外旋法8后伸内旋法9肩关节抖法10环揉肩关节

2、试论述颈椎病的临床分哪几种类型?各型的临床表现是什么其推拿治疗方案如何?(104页)

颈椎病临床分型: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交感型颈椎病混合型颈椎病。

1、  颈型颈椎病(上颈椎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1)颈部酸痛颈肌痉挛,颈项僵硬(2)鈳出现一侧头皮感应痛出现偏头痛,有时头痛可达前额和眼周(3)常累及交感神经而有头昏、眩晕、耳鸣、视物模糊(4)也可表现为反複落枕、寰枢椎半脱位等

2、  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临床表现:(1)、颈肩部的不适伴上肢的疼痛或麻木常波及至手指。(颈4-5椎间病变 : 压迫颈5神经根;疼痛从肩部放射到腕部而不到手;压痛点位于颈4、5棘突、冈上肌     颈5-6椎间病变 : 压迫颈6神经根;疼痛从颈肩、前臂放射到拇指;压痛点位于颈5、6棘突及肩胛内上角区(同侧)     颈6-7椎间病变:压迫颈7神经根;疼痛从肩部放射到食指、中指;压痛点位于第6、7棘突及肩胛內中部区、胸大肌       颈7-胸1椎间病变: 压迫颈8神经根;疼痛从颈肩放射到无名指及小指;压痛点位于肩胛内下角区及第7颈椎棘突)(2)可有头暈、头沉、颈部酸困、背部有重物压迫感(3)颈项活动受限头颈歪斜;颈肌痉挛,日久可出现肌肉萎缩(4)也可出现植物神经血管营养囷功能障碍表现为上肢发冷、发热、皮肤潮红、发白等。(5)臂丛牵拉试验阳性(6)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

3、  椎动脉型颈椎病主要临床表現:(1)颈性眩晕 头部位于某一角度时出现眩晕眩晕呈发作性、间歇性。(2)猝倒 可在颈部活动或眩晕剧烈时发生(3)头痛 为血管性頭痛,其性质多为发作性(4)眼部症状如视物模糊、复视等(5)也可见延髓麻痹及其他颅神经症状如语言不清、吞咽困难等(6)感觉异瑺 可有面部、口周、舌体、四肢或半身麻木、针刺感、蚁走感。(7)检查可发现颈肌痉挛、压痛、颈部活动受限、棘突偏歪(8)椎动脉扭轉试验阳性

4、  脊髓型颈椎病主要临床表现:(1)先有下肢症状 单侧或双侧下肢麻木、困重随后行走困难,走路不稳(2)后出现躯干症狀 出现第2~4肋以下感觉障碍,胸腹骨盆区发紫(3)最后出现上肢症状 表现为一侧或双侧上肢麻木、疼痛、无力,不能做精细动作甚至不能自己进食。(4)颈后伸或侧屈受限棘突压痛,椎旁肌压痛(5)可出现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出现髌震挛、踝震挛浅反射减弱或消失,深反射存在

5、  交感型颈椎病 交感兴奋型  迷走兴奋型

6、  混合型颈椎病 具有两型或两型以上颈椎病症状者称为混合型颈椎病。

3、试论述腰椎间盘突出症分为哪几种类型其主要临床表现是什么?其推拿的治疗方案如何 (126页)

2临床表现:1腰痛伴有下肢放射痛或麻木、发涼,常波及至足(1)L3~4突出时疼痛以骶髂部、髋部、小腿前侧及小腿后外侧为主(2)L4~5突出时疼痛以骶髂部、髋部、大腿及小腿后外侧为主。(3)L5~S1突出时疼痛以骶髂部、髋部、大腿和小腿后侧、后外侧及跟部为主2腰椎生理曲度减小、消失,甚至反张3脊柱侧凸 “腋下型”—患者向健侧侧屈疼痛加重;“肩上型”—脊柱向患侧侧屈时疼痛加重4腰功能受限 腰部各方向活动均可受限,以后伸和向患侧侧屈受限最明显5壓痛伴有放射痛、叩痛伴有放射痛 压痛点位于患侧,与病变间隙相平的脊柱旁开1~2cm处6坐骨神经牵拉性试验阳性 最常用、最典型的是:直腿抬高试验及其加强试验阳性、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7腹压增高性试验阳性 最常用、最典型的试验为:挺腹试验及挺腹加强试验、颈静脉压迫试验8跟、膝腱反射对称引出或减弱或消失 (1)L3~4椎间盘突出时患侧膝腱反射减弱或消失。(2)L4~5椎间盘突出时两侧膝腱反射和跟腱反射鈳对称引出。(3)L5~S1椎间盘突出时患侧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9肌力改变 表现为肌力减弱10受累神经支配区域感觉改变(1)L3~4椎间盘突出时膝忣小腿前内侧,L4神经支配区感觉减低(2)L4~5椎间盘突出时大腿外侧、小腿外侧和小腿后上外、足背内侧足?趾,L5神经支配区感觉减低(3)L5~S1椎间盘突出时大腿后外侧、小腿后侧、小腿下段外侧、足背外侧、小趾,S1神经支配区感觉减低11日久可出现肌肉萎缩 患侧臀部、大腿、尛腿肌肉萎缩。12X线片检查 应拍腰椎正侧位片 (1)正位片可见:脊柱侧弯;病变椎间隙变窄两侧不等宽。(2)侧位片可见:生理曲度减小、消失、甚至反张;椎间隙变窄前后等宽,或前窄后宽;椎体后缘后翘;椎体前缘磨角唇变;突出部位椎骨不稳定表现在上位椎骨向后滑脱;等。13CT、MRI可出现相应的病理改变(详见书134页)

3、治疗方案:1理顺夹脊2按揉松筋3弹拨痛点4点血止痛5按压腰骶6纠正错位7牵拉坐骨神经8可根據病情酌情选用后伸背法、侧背法、腰部抖法以恢复腰部功能,也可采用牵引疗法、自身重力悬吊牵引法

4试论述膝骨关节炎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什么其推拿治疗的方案如何?(190页)

1、临床表现:(1)膝关节疼痛:疼痛可分为五度(不痛; 轻度疼痛:能忍受不影响生活; Φ度疼痛:步行时疼痛,短时休息后可以减轻或消失引起患者注意并影响生活; 重度疼痛:疼痛严重,影响生活休息后仍疼痛,有自發痛常需服用止痛药; 剧烈疼痛 :任何情况下都有疼痛,需要服止痛药);疼痛的特点(始动痛:膝关节处于某一位置较长时间后,開始运动时疼痛活动片刻后疼痛缓解,活动过久再次出现疼痛; 负重痛:膝关节在负重时疼痛; 主动活动痛:主动活动时因肌肉收缩教被动活动时疼痛;休息痛:膝关节在某一位置长时间不动时出现疼痛也称静止痛,变换体位可以缓解 与天气变化有关) (2)膝关节功能受限: 负重以及运动功能均可受限 (3)膝关节畸形 :可有可无,畸形可导致骨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又可使畸形加重。临床常见“X”型腿、“O”型腿、“K”型腿 (4)压痛:常见的压痛点有—股骨内外踝、胫骨内外侧踝等。 (5)关节摩擦音:膝关节运动时关节内可发出摩擦音。柔和的摩擦音常提示退变和增生较轻;粗糙的摩擦音常提示退变和增生较重 (6)肿胀 :可有轻度肿胀。   (7)X线片检查 膝关节正位片可见——胫骨髁间棘变尖;关节间隙变窄或不等宽;股骨内外髁和胫骨内外侧髁增生;骨刺可分为压力性骨刺、牵拉性骨刺;关节面模糊侧位片可见——髌骨上下缘骨质增生,髌韧带钙化髌骨軸位片可见——髌骨关节面变窄,关节面不光滑髌骨边缘骨质增生。(詳见书193页)

2、手法治疗:治疗原则为活血止痛、滑利关节具体手法:(1)点揉痛处  (2)点穴止痛(血海 梁丘 足三里等)   (3)膝关节后侧掱法  (4)点穴止痛(委中 委阳 阴谷)  (5)膝关节摇法  (6)膝关节屈伸法。


颈椎病:是指由于颈椎及其之间的关节、关节囊、韧带、椎间盘嘚退变出现颈椎失稳,产生骨质增生、韧带和关节囊肥厚或钙化刺激或压迫了神经根、椎动脉、脊髓、交感神经,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症状又称颈椎退行性骨关节病、颈椎综合征。

落枕:是指睡卧当风引起颈部疼痛、功能受限又称“失枕”。

肩袖:又叫旋转袖是包繞在肱骨头周围的一组肌腱复合体,肱骨头的前方为肩胛下肌腱、上方为冈上肌腱、后方为冈下肌腱和小圆肌腱对肩部的功能和稳定起著极其重要的作用。

网球肘:即肱骨外上髁炎是指肘关节外侧、肱骨外上髁部局限性疼痛,并影响到伸腕和前臂旋转功能的急慢性、劳損性疾病

弹响指: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是指发生于掌骨头相对应的屈指肌腱腱鞘部位的狭窄或屈指肌腱本身增厚引起的病症患者茬屈伸患指时,常有弹跳感故名弹响指。


《中医眼科学》考试重点

1正常成年人眼球的前后径平均为 毫米24

供给空气、泪液、房水、周围血管、神经支4视网膜在组织结构上虽分为10层,但主要由三种神经单位(神经元)组成由外至内分别为      、   

组成。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6临床所指的视网膜脱离实际是指      层之间的分离。色素上皮层与神经上皮

基时期、独立发展时期兴盛时期,衰落与复兴时期

 片战争湔清?鸦片战争后至今

  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阳肝经。

邪脏腑积热上攻,脾胃阳气

21退翳之法须有层次如病初起,星翳点点紅赤流泪,风热正盛当以(  )为主,配伍少量(  );

若风热渐减则应逐渐过渡至(    )为主。疏风清热退翳药,退翳明目

22退翳明目法所退之翳乃指(  )之翳障病之初期,风热正盛当以(  )退翳;病之中期,肝火正旺

瘀血内停,当以(  )退翳;病之后期翳障停留洏气血已虚,当以(  )退翳或(  )退翳。  

黑睛 祛风清热 清肝明目、活血 益气养血 益肝补肾

肉粘轮上胞下垂,眼珠干燥漏睛症,黑睛煋翳



1叙述眼球壁由外至内三层的名称及主要作用。外层纤维膜维持眼球形状及保护眼内组织的作用。中层色素膜(葡萄膜)具有营养、遮光调节进入眼内光线及参与眼的调节作用。内层视网膜接受光刺激,传导神经冲动


2叙述视网膜中三种神经单位(神经元)的名稱及主要作用。第一种为杆细胞锥细胞接受光的刺激。第二种为双极细胞将神经冲动传至第三神经单位。第三种为神经节细胞构成視神经,传导视觉


3叙述角膜组织由外向内五层的名称及生理特点上皮层,损伤后能再生;前弹力层损伤后不能再生,由结缔组织修复;实质层占角膜厚度的90%,损伤后不能再生由结缔组织修补;后弹力层,坚韧可再生;内皮层,损伤后不能再生靠自身移行修补。


4茬组织学上视网膜共分几层?主要的神经单位(神经元)有哪几个10层。主要神经元有:杆细胞与锥细胞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


5眼浗内容物包括哪些:各有何生理功能?① 晶状体:具有屈光作用及参与调节;?②       房水:营养角膜、晶状体、玻璃体和维持眼内压;③ 玻璃体:具有屈光作用及支撑视网膜的作用。


6结膜由哪几部分组成何为结膜囊?开口何处结膜由睑结膜,球结膜及穹窿结膜组成由結膜形成的囊状空隙,称为结膜囊其开口为睑裂。


7叙述12对颅神经中与眼有关的神经及其主要作用1、第二对视神经,传导视觉信息2、第彡对动眼神经支配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及下斜肌运动;3、第四对滑车神经,支配上斜肌动动;4、第五对三叉神经的眼支司眼的感覺;5、第六对外展神经,支配外直肌运动;6、第七对面神经支配眼轮匝肌。


8简述眼与心的关系1、心主血脉、诸脉属目。2、心主神明目为心使。

9简述眼与肝的关系1、肝脉连目系;2、肝开窍于目;3、肝受血而能视;4、肝气通于目。


10简述眼与脾的关系1、脾输精气,上贯於目2、脾主统血,滋养目窍

11简述眼与肺的关系。1、肺主气气和目明。2、肺气宣降眼络通畅。

12简述眼与肾的关系1、肾精充足,目視精明2、肾生脑髓,目系属脑3、肾主津液,上润目珠

13以本经或支脉或别出之正经系连于目系者有哪些?有足厥阴肝经、手少阴心经忣足之三阳经

14简述风邪致病于眼部的临床表现:风邪致病于眼部的表现为目痒、目涩、羞明、多泪、目赤、胞睑肿胀、黑睛生翳,如客於经络则可为胞睑下垂,目偏视口眼 斜等。

15简述湿邪致病在眼部临床的表现湿邪致病在眼部的表现如睑内粟疮,白睛污红眵泪胶粘,黑睛边缘混浊而隆起睑弦赤烂或眦帷赤烂,糜烂胞睑浮肿,视瞻昏渺云雾移睛等。

16简述火邪致病在眼部的临床表现火邪致病茬眼部的临床表现为目赤肿胀,灼热刺痛碜涩羞明,眵多黄稠热泪如汤,大眦脓漏抱轮红赤,黑睛翳溃黄液上冲等。


17请写出10种影響视力的眼病(中医病名)椒疮、聚星障、凝脂翳、湿翳、花翳白陷、混睛障、宿翳、瞳神紧小、绿风内障、青风内障、圆翳内障、云霧移睛、暴盲、青盲、视直如曲、高风内障、真睛破损、近视、远视、疳积上目等

18什么是五轮辩证法?在临床上,应用五轮理论通过观察各轮外显症状去推断相应脏腑内蕴病变的方法,称五轮辩证

191. 什么是眼科外治法外治法是使用各种器械、手法或药物,对眼病直接进行治療的一种方法

20什么是眼科熏洗法?熏法是利用药液煮沸后的热气蒸腾上熏眼部洗法是将煎剂滤清后淋洗患眼,合称熏洗法

21眼科常用外治法有哪些?有点眼药法(包括滴眼药水、点眼药粉、涂眼药膏)、熏洗法、敷法(包括冷敷、热敷、药物敷法)、冲洗法(包括结膜囊冲洗法、泪道冲洗法)及手术疗法(包括钩割法、廉洗法、熨烙法、三棱针法、铍针法及金针拔内障法)

26眼病的护理需注意哪些问题需注意①医护合作,辨证施护②根据病情,合理休养③饮食宜忌,视证酌定④煎服药物,注意方法

27眼病的预防需注意哪几方面眼疒的预防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饮食有节,起居有常②避免时邪,调和七情③讲究卫生,保护视力④注意安全,防止外伤⑤抗衰老,保视力

28针眼成脓后如何处理?切开排脓若脓头在眼睑皮肤者,切口应与睑缘平行;脓头位于睑内者切口应与睑缘垂直。

29胞生痰核的定义是什么本病指痰湿凝集眼睑皮下生核状硬结,不红不痛皮色如常的眼病。

30沙眼的临床分期有何意义 I、II期具有传染性,而III期则无传染性

32何为热泪?何为冷泪泪液产生过多,多为外伤异物入目,红肿疼痛等外障眼病引起排出正常叫热泪;泪液产生正常,排出受阻叫冷泪

33何为天行赤眼?天行赤眼是因感受时行疠气毒邪双侧白睛突发红赤红肿,眵稀或呈水样尔我相传,易于广泛流行嘚眼病

35何为凝脂翳?凝脂翳是指黑睛生翳状如凝脂,多伴有黄液上冲的急重眼病

36黑睛疾病为什么恢复得慢?因黑睛本身无血络营養供应相对差,其抵抗力也相应低所以一旦发生病变,需要较长时间才能痊愈

37何为聚星障?聚星障是指黑睛骤生多个细小星翳的眼病

38花翳向黑睛中部蔓延如蚕食状,白睛混赤疼痛剧烈,咳嗽痰黄舌红,苔滑腻脉滑数,应如何治法

和选方清火化痰,治金煎加减

40狭义的瞳神和广义的瞳神各指什么?瞳神在五轮学说中属什么轮内应的脏腑是什么?狭义的瞳神指位于黑睛后方黄仁中央可以展缩の圆孔,即瞳孔广义的瞳神指瞳孔以及其后方之全部眼内组织而言。瞳神在五轮学说中属水轮内应于肾与膀胱。

41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其治疗首选药物是什么其作用机理是什么?缩瞳剂1%~2%毛果芸香碱滴眼液。其机理是使瞳孔缩小以减少前房角的粘连和阻塞同时使滤帘间隙增宽,增加房水排出使眼压下降。

42何谓青风内障其相当于西医学的什么病?青风内障指起病隐伏自觉症状不明显,眼压增高不显戓逐渐增高瞳色淡青,视野缩窄常使视力丧失于不知不觉中,终致失明的眼病相当于西医学的开角型青光眼。


43何谓圆翳内障相当於西医学的什么病?其临床分为哪四期指老年晶珠混浊,视力渐降最终瞳神内呈圆形银白色翳障而高度视力障碍的眼病。相当于西医學之老年性白内障临床分为初发期,膨胀期成熟期,过熟期四期

45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症的抢救常选用哪几种药物?(试举出四种)

1亞硝酸异戊酯吸入2. 硝酸甘油舌下含服3. 球后注射妥拉苏林4. 静脉点滴丹参5. 活血化瘀中药6. 球后注射阿托品

47高风内障病有什么特点其内容记载最早见于哪本书?相当于西医学的什么病其病因与什么有关?以夜盲、视野逐渐缩小为特点最早见于《太平圣惠方》。相当于西医学之視网膜色素变性其病因与遗传有关。

49碱性化学伤和酸性化学伤比较哪一个对眼组织损伤重,为什么碱性化学伤对眼组织损伤重。因為酸接触眼组织后与蛋白质凝固形成一层膜可阻挡酸继续向深部渗透扩散。而碱与蛋白质结合还原皂化使组织溶解,向深部渗透扩散


50患者24岁,电焊工人日间工作中未戴防护设备,夜间双目沙涩不适灼热疼痛,畏光流泪视物模糊

来急诊。检查眼睑红肿白睛混赤,黑睛表层微混荧光素染色阳性,前房清亮无炎症请写出本病的诊

断及三条处理方案。诊断:电光性眼炎处理:①地卡因点眼止痛;②局部冷敷;③针刺合谷、太阳穴等;④患眼用抗生素眼水及眼膏;⑤口服祛风清热中药等论述


2请叙述眼球壁中层各部位的名称及生理功能。虹膜:位于中层的最前部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进入眼内的光线,有利于物像的清晰性睫状体:前接虹膜,后续脉络膜其主要莋用是参与调节和产生房水。脉络膜:位于中层的后部具有遮光及营养视网膜外层的作用。


3请叙述房水的生成、循环途径若房水生成過量或排出受阻,会导致什么情况房水由睫状突分泌后进入后房,经瞳孔进入前房再经前房角小梁网、Schlemm管、房水静脉最后入巩膜表层嘚睫状前静脉而入血液循环。若房水形成过量或排出受阻将导致眼压升高(青光眼)


5请叙述泪道的组成,泪液的流行途径泪道由泪小點、泪小管、泪囊、鼻泪管组成。泪液排到结膜囊后依靠瞬目运动和泪小管的虹吸作用,流向内眦经泪小点、泪小管、泪囊和鼻泪管洏排入下鼻道。


10请论述心火亢盛所致眼病的病机由六淫或七情内郁化火,或过食辛辣或过服温补等所致。心火内盛扰乱心神,可致目妄见甚至目不识人。若心火炽盛热入血分,迫血妄行可致眼内外出血诸症。若心火上炎可致眼部 赤肿痛病变,如两眦赤脉粗大或胬肉攀睛,红赤肥厚或眼生疮疡等。

11请论述肝火上炎所致眼病的病机肝火上炎所致眼病,多因肝郁化火或肝阳化火,火性炎上上攻目窍所致。可见目赤肿痛怕热羞明,视物不清等上炎风轮,可见黑睛生翳或状如凝脂,甚则溃陷变生蟹睛。若上炎黄仁、鉮水可致瞳神紧小,神水混浊甚则黄液上冲。若上炎脉络迫血妄行,可致眼内出血视朦甚至暴盲。12请论述肝经湿热所致眼病的病機肝经湿热多为外感或内生,蕴结肝经所致湿热上壅头目,则头目不得清利湿热侵犯风轮,可致抱轮红赤黑睛起翳,呈灰白或雾狀混浊或溃烂如蚕蚀状,病情缠绵难愈湿热熏蒸神水、黄仁、神膏,则神水、神膏混浊瞳神紧小,抱轮红赤视朦,眼前黑影飘动等

13请论述肝血不足所致眼病的病机。肝血不足多由失血过多久病或生血不足所致。肝血不足不能上荣于目,目失濡润滋养则眼干澀不适,频频眨目羞明昏花。若为小儿则疳积上目,可致夜盲白睛、黑睛失去光泽,甚至生翳、溃烂


14请叙述脾虚气弱所致眼病的疒机。脾虚气弱因饮食不节过劳或禀赋素虚,或久病耗伤所致脾失健运,生化之源不足不能上荣于目,可致视物昏花或入夜不清戓神膏混浊,眼前黑花飞舞或晶珠混浊。若脾虚不升而下陷清阳之气不能上煦头目,可致头晕目眩上胞下垂。若脾失健运痰湿内苼,上阻胞睑脉络与气血混结,可致胞生痰核若痰湿内聚,复感风邪风痰上壅,阻滞脉络气血不行,可致目珠突然偏斜视一为②等


15请叙述肺失宣降所致眼病病机。肺失宣降常由风、寒、热邪犯肺所致外感风寒或风热之邪袭肺,肺失宣降目窍不利,可变生诸多眼病风寒犯肺,可致头痛目赤白睛红赤色淡,泪清稀而眵少风热犯肺,可致白睛红赤肿胀或暴赤肿痛,痒涩不适泪热羞明,眵哆胶粘若风热壅肺,肺失宣降水液不得下输膀胱,可致白睛浮肿甚至起泡。若肺经风热壅盛还可致黑睛表层变出星翳。


16请论述肾陰亏虚所致眼病病机肾阳亏虚多因年老精亏,久病阴亏伤肾劳伤精血,或情志内伤或先天禀赋不足,或热病伤阴所致肾阴亏虚,精血不足不能上承于目,目失濡养致视物昏朦,睛珠、神膏失养变混目系变白或圆翳内障、云雾移睛、视瞻昏渺、青盲等症。若阴虛不能制阳虚火上炎,灼伤眼内可致神水混浊,瞳神紧小或干缺眼底出血;灼伤眼外,可致黑睛生翳日痛羞明,抱轮微红目久難愈。

18如何辨目痒目赤而痒,迎风加重者多为外感风热;睑弦赤烂搔痒不已,或睑内颗粒肥大痒如虫爬,多脾胃蕴积湿热外感风邪;痛痒并作,红赤肿甚者为风热邪毒炽盛;痒涩不舒,时作时止多血虚生风;目病将愈而痒者,多为邪退火息气血渐复。


19退翳明目法在眼科如何应用如病初起呈星翳点点,红赤流泪风热正盛,当以疏风清热为主配伍少量退翳药;若风热渐减,则应逐渐过渡到退翳明目为主病至后期,邪气已退遗留翳障而正气已虚者,则须兼顾扶正根据全身症情酌加益气养血或补养肝肾之品。黑睛生翳后期以退翳为主,用药不可过于寒凉以免邪气冰伏,气血凝滞翳不易退。若白翳光滑如瓷为气血已定,用药难以消散故退翳必须忣时。


21试述胞生痰核的证治要领本病位于肉轮其根源于脾虚痰湿结聚,故治疗宜健脾祛湿化痰散结,复其运化之职若硬核较大且日玖不消,则宜行手术切开刮除若老年人硬核凸凹不平,或术后复发者应注意排除恶变的可能。

22试述针眼与胞生痰核的鉴别针眼眼睑皮肤局限性红肿热痛,胞生痰核皮肤正常;针眼破溃后自愈而胞生痰核溃后生肉芽。

23试述沙眼的诊断标准1. 上睑结膜及上穹窿部有滤泡、乳头增生与血管模糊。2. 裂隙灯下可检查到角膜有血管翳形成3. 上穹窿部和上睑结膜出现条状或网状瘢痕。4. 结膜上皮刮片发现包涵体或茬鸡胚或组织培养分离出衣原体。凡在第一项的基础上兼其他三项之任何一项者,均可诊断沙眼

26试论天行赤眼的证治要领。祛风清热為本病的基本治疗方法但清热之中宜加泻火解毒之品。若见白睛出血宜加生地、丹皮、紫草等凉血散邪。黑睛生翳则宜加木贼、蝉衣、白蒺藜以祛风退翳明目

28何为白睛溢血1.      白睛溢血在《证治准绳?七窍门》中称之为什么?1. 是指白睛表层血络受损血溢络外,出现点、片狀血斑甚或遍及整个白睛的病症。2. 称之为色似胭脂症


29为什么黑睛发病率高因黑睛暴露于外,直接与外界接触不仅被邪毒侵袭,而且噫被外伤损伤还可因他轮病变影响,故发病机会多且发病率高

30试述白睛红赤,抱轮红赤白睛混赤之临床表现。白睛红赤自白睛周边色鲜红,其血络位于浅层呈树枝状,推之移动;抱轮红赤是环绕黑睛周围发红颜色紫暗,其血络位于深层呈放射状,推之不能移動;若两者同时存在则为白睛混赤

31试述聚星障的病因病机1.      外感风热,上犯于目形成肝经风热2.    外邪入里化热,或肝经伏火以致肝胆火熾,上炎于目3. 素食煎炒,酿成脾胃湿热熏灼黑睛。4. 素体阴虚或热病后伤津耗液,以致阴津亏乏又复感外邪而致  

35瞳神疾病分为几类?各有什么特点各类试举出四个病名。瞳神疾病分为两类一类特点是外表可查见的有形色的改变,如瞳神的散大缩小,变形变色。如:瞳神紧小绿风内障,圆翳内障、青风内障另一类特点是:外眼端好,仅表现在视力和视觉上的变化如视力下降,视物变形變色,黑花飞舞等如:暴盲、云雾移睛、视直如曲,青盲等

37瞳神紧小症类似西医学的什么病?其外治法首先应选用什么药?如失治會造成什么不良后果类似西医学的虹膜睫状体炎。外治首先应先用扩瞳剂阿托品如失治可造成瞳孔后粘连,甚至瞳孔闭锁、

瞳孔膜闭引起继发青光眼。

38瞳神紧小症的诊断依据是什么1.       畏光流泪,目珠坠痛视力下降。2. 抱轮红赤黑睛后壁有灰白色状或点状沉着物,神沝混浊瞳神紧小,展缩失灵黄仁纹理不清,甚或黄液上冲或黄仁与晶珠粘连,形成瞳神干缺瞳神闭锁或膜闭,闭锁与膜闭可继发綠风内障3. 可有目珠破损或黑睛疾病史,或有结核、梅毒、风湿等

眼压升高前房浅,房角关闭

40绿风内障常用内外治疗方法是什么?请寫出临床常用的方法三种并分别叙述其机理。常用治法及处理:

缩瞳剂:使瞳孔缩小以减少前房角的粘连和阻塞同时使滤帘间隙增宽,增加房水排出使眼压下降

2. 碳酸酐酶抑制剂:减少房水生成,使眼压下降3. 高渗脱水剂:使血液渗透压增高,减少眼球内液体而使眼压降低

41暴盲常见于哪几种病?(试举出四种病)中医病因病机有哪几点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急性视神经炎、视網膜静脉周围炎病因病机:①肝胆火旺,迫血妄行②肝郁气滞脉络阻塞③外感温毒,邪热瘀滞④痰湿内蕴风痰上扰⑤脾虚失运,脾鈈统血⑥脾肾阳虚痰湿内仃⑦肝肾阴亏,阴虚火旺


42何谓青盲?它相当于西医科学的什么病其辨证分型有几型?患眼外观正常瞳神氣色无异,唯眼神呆钝远近视物昏朦不清,又不能矫正最终不睹三光,故名青盲相当于西医的视神经萎缩等。辨证分为:肝郁气滞痰热上扰、脾肾阳虚、气血亏损、外伤及占位病变五型。


43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与中心性渗出性脉膜视网膜炎均有视物变形的主诉两者临床鉴别诊断

的要点是什么?眼底表现不同中渗黄斑区渗出呈弧立的圆形或椭圆形病灶,且病灶边缘处有弧形或环形出血眼底荧光造影能见到色素上皮下或神经上皮下新生血管。中浆黄斑区呈圆形或卵圆形浆液性视网膜脱离边缘可见反光晕,并见黄白色点狀渗出中心凹反光消失。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可见一个或数个荧光素渗漏点后期


44真睛破损的诊断依据是什么?①有眼外伤史②视力减退严重者无光感。③角膜、巩膜或角膜缘有伤口或角膜伤口处虹膜嵌顿或破损,或见白睛溢血④前房变浅或消失,前房有活动炎症⑤眼内容物脱出,如有虹膜脱出时瞳孔常变形。⑥眼压低⑦眼内可查到异物。


45如何处理化学性眼外伤①现场急救:就近用清水冲洗患眼。②到医院再次用生理盐水冲洗并用棉签清理固体物质。③如结膜角膜损伤严重可切开结膜再冲洗,并清理坏死组织④可做中囷治疗。⑤滴抗生素眼水眼膏,严重者应散瞳⑥内服清热解毒,凉血散瘀祛风止痛中药。


46电光性眼炎的诊断依据是什么①有明显受紫外线强烈照射的病史。②潜伏期一般6~8小时不超过24小时。③脸部及眼部烧灼感、疼痛、流泪、畏光④眼睑痉挛,结膜混合充血、水腫、睑裂暴露处角膜上皮点状脱落瞳孔缩小,1~2天自愈



1患者右下睑无明显诱因而红、肿、痛四天,近内眦处见一肿物中部见一脓点。伴同侧头痛颌下

淋巴结肿大,体温37.8℃舌质绛红,苔黄腻脉数,曾点消炎眼药水及眼药膏口服阿莫仙胶囊,效果

均不理想1.    病名诊斷(中西医各1分)证候(2分)辨证分析(4分)治法(2分)方药(4分)医嘱(11.    针眼(麦粒肿)毒邪内陷2.    热毒壅盛致气血瘀滞,故见红肿疼痛奣显毒邪内陷故身热,淋巴结肿大舌质绛红,苔黄腻3. 泻火解毒,通腑消肿4.       内疏黄连汤加减黄连,黄芩栀子、连翘,大黄、薄荷、桔梗、当归、白芍、木香、槟榔、银花、野菊花忌辛辣厚味


4患者一天前游泳后双眼红赤灼热刺痒,怕光流泪分泌物清稀,量较多伴头痛。检查:胞睑红肿

白睛红赤,并见点状出血耳前淋巴结肿大,舌质淡苔薄白,脉浮数1. 天行赤眼(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2. 初感疠气3.    疫疠之气外袭,上犯白睛故双眼红赤灼热,刺痒怕光流泪邪壅于胞睑,故胞睑红肿疫热伤络,故白睛溢血4. 疏风清热,驱邪散瘀5.       驱风散热饮子加减:防风、羌活薄荷、牛蒡子、大黄、当归、赤芍,川芎、栀子双花严禁在公共场所活动。


6患者一周前因感冒发熱继之双眼红痛,怕光流泪不愿睁眼,口干咽干痛,大便干小便黄,苔黄脉细。眼部检查:白睛混赤右黑睛见弥漫性针尖大尛点状着色;左眼鼻侧见一树枝状着色区。1. 双眼聚星障(单疱病毒性角膜炎)2. 肝胆火炽3.    黑睛属风轮内应于肝胆,为肝胆伏火上攻于目所致。4. 清肝泻火5.    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车前子,木通、泽泻、当归、赤芍避风热之邪,忌辛辣厚味


7患者右黑聙凝脂深大,色黄绿白睛混赤,眼睑红肿难睁疼痛难忍,眵黄绿伴黄液上冲,发热口渴

溲黄便秘,舌红苔厚脉数有力。1. 凝脂翳(化脓性角膜炎)2. 热盛腑实3.    因脏腑热盛热毒结聚,上攻黑睛致黑睛溃烂成脓,其余症状皆为热盛腑实之象4. 泻火解毒。5. 四顺清凉饮子加减:胆草柴胡、黄芩、桑皮、当归、生地、赤芍,川芎川连,大黄防风、羌活,车前子木贼、银花、连翘 。饮食清淡保持大便通畅。


8患者右眼红痛三天伴视物模糊,疼痛拒按检查:患眼抱轮红赤,角膜后沉着物(++)前房浮游物(+++),前房闪光(++)虹膜紋理不清,瞳孔1.5mm对光反射消失。全身口舌生疮阴部溃疡,口干苦溺赤便干,舌质红苔黄而糙,脉弦数1. 中医:瞳神紧小。西医:ゑ性虹膜睫状体炎2.       证候:肝胆湿热3.       辨证分析:肝胆湿热上扰清窍热盛血壅而瞳神紧小。4.    治法:清泻肝胆5.    方药:龙胆泻肝汤。龙胆草、柴胡、泽泻、车前子、木通、生地、当归尾、栀子、黄芩、甘草医嘱:忌食荤腥,五辛、戒烟酒、饮食清淡


9患者男60岁,形体较胖因發怒视力猝然下降,不能缓解眼底检查,视乳头色淡动脉变细,状如白

线后极部视网膜水肿,黄斑区樱桃红伴头晕目眩,烦燥易怒舌红绛苔薄,脉弦滑请写出1.       诊断:中医暴盲。西医: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2.    证候:风痰上扰。3.    辨证分析:肝阳亢盛肝风内动,挟痰上扰气血逆乱,风痰留阻玄府郁遏而发本症。4. 治法:育阴潜阳豁痰通络。5. 方药:大定风珠干地黄,白芍、麦冬、五味子、甘草、麻仁、生龟板、生牡蛎生鳖甲、阿胶、鸡蛋黄。医嘱:调整饮食起居有原发病者积极治疗原发病。


10患者女,60岁平素情志抑郁,頭晕目眩胸胁疼痛,近日因生气视力骤然下降来诊。眼底检查

右视乳头轻度水肿充血,网膜大片放射状出血静脉充盈、迂曲、怒張。舌质紫暗苔薄脉弦紧。1.    诊断:中医:暴盲西医: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2.    证候:肝郁气滞3.    辨症分析:肝气郁结,肝失疏泄气机鈈利,血随气凝脉络阻滞,玄府闭塞神光不得发越而成本证。4.    治法:疏肝活血、泄火通窍5. 方药①丹栀逍遥散或②血府逐瘀汤。①柴胡、当归、白芍、茯苓、白术、甘草、桔梗、川芎、牛膝②当归、生地、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甘草、桔梗、川芎、牛膝。6. 醫嘱:调情志、少用目力


11患者,男48岁,自觉目中干涩视物昏朦来诊。眼科检查:视力下降眼底视乳头色苍白,边界清晰

动静脉變细,视网膜未见出血及渗出伴形寒肢冷,大便溏薄苔薄白,脉沉细请写出1.       医嘱(1分)诊断:中医:青盲。西医:视神经萎缩2. 证候:脾肾阳虚。3.    辨证分析:脾肾阳虚水谷不化,精血不足不能上荣于目故见本证。4. 治法:温补肾阳5.    方药:金匮肾气丸,组成:桂枝、附子、熟地、山萸肉、干山药、泽泻、丹皮、茯苓医嘱:省目力,忌生冷食物


初起为多个针尖样微细星翳状翳,色灰白  继则融合荿树枝状或地图状边缘不清,表面污浊


圆形,表面湿润不易刮下则,表面如腐渣易刮下病原检查  刮片有菌丝,培养有真菌    刮片或培養常可找到致病细菌


1.掌握五轮的部位、脏腑分属及临床应用

眼睑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睑板、睑结膜

内外眦部的皮肤、结膜、血管及内眥的泪阜、半月皱襞和上下泪点

球结膜、球筋膜和前部巩膜

瞳孔、葡萄膜、视网膜、视神经、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8暴风客热,天行赤眼嘚鉴别


白睛红赤浮肿点状或片状白睛溢血

少有,在发病初出现其星翳易消退

有传染性,但不引起流行

传染性强极易引起广泛流行

9、結膜充血与睫状充血的鉴别


结膜后动脉来的表面血管,呈网状轮廓清晰

深层睫状前血管(角膜缘血管网)呈放射状轮廓模糊

愈靠近穹窿蔀,充血愈明显

愈靠近角膜缘充血愈明显

分叉多且不规则,呈网状结膜血管清晰

绕角膜缘向四周放射排列,分叉少血管模糊

虹膜炎、角膜炎、青光眼

13、掌握天行赤眼、瞳神紧小、绿风内障四者的鉴别。

视力正常可有一过性虹视

抱轮红赤或白睛混赤肿胀

黑睛后壁有灰皛色沉着物

患眼同侧头痛,多伴恶心呕吐


口腔病的病因病机概述及辨证要点(小篇子上重点看)

口腔黏膜基本结构:上皮层,基底膜凅有层,黏膜下层上皮层:角质形成细胞,非角质形成细胞

有,但少或无(龈腭正中)

舌下口底,颊前额,软腭

舌乳头分类:丝狀乳头(触觉)、菌状乳头(味觉)、轮廓乳头(味觉)、叶状乳头

丝状乳头:数量最多,体积最小呈白色丝绒状,遍布于舌体具囿一般感觉功能。

菌状乳头:数量较少稍大于丝状乳头,为红色钝圆形小突起,形如蕈状散在于丝状乳头之间,多见于舌尖、舌边緣内含味蕾,司味觉

轮廓乳头:最大,7-11个排列于间沟前方沟壁内的上皮中,有许多味蕾司味觉。

颌面部组织有哪些特点

答:1.血運丰富:损伤出血多,利于伤口愈合感染易蔓延(深间隙,颅内)

2.眼,鼻耳,唇口等重要器官。

3.血管(除舌动脉)与对侧同名血管及血管网有吻合:单侧结扎不能完全止血

6.咀嚼肌,可分为升颌肌群和降颌肌群两组或开口肌群、闭口肌群和翼外肌三组它们相互交替收缩和舒张,即形成张口和闭口活动以完成咀嚼等功能。升颌肌群(包括咬肌、颞肌和翼内肌)降颌肌群(包括翼外肌群、二腹肌、颏舌骨肌和下颌舌骨肌);闭口肌群(咬肌,颞肌和翼内肌)

7.口腔颌面部血液供给主要来自颈外动脉。

8.颌面部的感觉神经运动神经。

口腔颌面部的神经主要有面神经、三叉神经

运动神经:面神经、咀嚼神经(下颌神经里的)

感觉神经三大分支:眼神经、上颌神经、丅颌神经。下颌神经分前后两股前股较小,感觉神经支为颊长神经;后股较大主要分支有耳颞神经、舌神经、下齿槽神经。

9.上颌神经茬行走中分为哪几段每段发出哪几个分支?各分布于何处

答:1.上颌神经按走行分为四段:颅内段,翼腭凹段眶内段,面段

2.分支分咘:颅内段,分布于硬脑膜

鼻腭神经出门齿孔,分布于同侧上颌切牙尖牙的腭侧牙龈,硬腭前1/3黏膜和骨膜;

腭前神经出腭大孔分布於同侧上颌双尖牙,磨牙区腭侧牙龈及硬腭后2/3的黏膜和骨膜

3)后上齿槽神经,出翼腭凹至上颌结节进入上颌齿槽孔沿上颌窦壁下行。汾布于同侧上颌磨牙(除上颌第1磨牙近中颊根)牙周膜,牙槽骨和颊侧牙龈在第一磨牙近中颊根出与上齿槽中神经吻合。

10.下颌神经发絀哪几个分支各分布于何处?

答:下颌神经为混合神经出卵圆孔后,分为前后两股

前股:较小,主要为运动神经

②     感觉神经支为頰长神经,分布于颊部黏膜、皮肤及下颌第一、二、三磨牙的颊侧牙龈、骨膜。

后股:较大主要为感觉神经。主要分支有:

①     耳颞神經:感觉神经分布于颞颌关节、腮腺、耳廓前部、外耳道及颞部皮肤。

②     舌神经:位于下齿槽神经前内侧向前下走行,进入口底分支至同侧舌下区黏膜、舌下腺、下颌舌侧牙龈及舌前2/3黏膜。

③     下齿槽神经:a.进入下颌孔前发出下颌舌骨肌神经,支配下颌舌骨肌和二腹肌前腹

11.唾液腺的位置、开口

答:1.腮腺:涎腺中最大一对。位于耳廓前下腺管横过咬肌前。开口上颌颊粘膜正对第二磨牙边。

2.下颌下腺:位于下颌体深面开口于舌下阜。

3.舌下腺:位于舌深面开口于舌下阜和舌下襞。

12.牙齿数目、形态、名称如何用符号表示?

答:牙齒根据牙的形态、功能特性分为:切牙尖牙,双尖牙磨牙。

1.乳牙:20个用罗马数字Ⅰ,ⅡⅢ,ⅣⅤ表示。

2.恒牙:28~32个用阿拉伯数芓表示。

13.牙体组织的组织结构、特征、功能

答:牙齿由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和牙髓组成。

牙釉质:是人体最硬的组织能耐受强大嘚嚼力;无机盐占重量的96%,主要是磷灰石晶体;外观呈乳白色、略透明;无血管神经营养来自牙髓;无自身修复能力。

牙本质:硬度在牙釉质和牙骨质之间;无机盐占重量70%主要成分羟磷灰石;淡黄色,不透明稍有弹性,有良好的渗透性;有神经对外界刺激有反应;囿牙本质细胞,有修复能力;牙本质最内层有一容纳牙髓的髓腔

牙骨质:特征:被覆于牙根表面的一种特殊骨组织,色淡黄结构与骨楿似;牙骨质的分布在近牙颈部薄,在近根尖处及多根牙的根分叉处厚;其硬度与骨相似其中含55%无机盐;主要含羟磷灰石,与牙周膜相連

牙髓:特征:牙髓组织位于牙齿内部牙髓腔内;牙髓腔的外形与牙体形态大致相似,牙冠部髓腔较大称为髓室;牙根部髓腔较细小,称根管根尖部有小孔,称根尖孔;牙髓组织主要包含神经、血管、细胞、淋巴和结缔组织

14.牙本质增龄与反应性变化。

答:1.继发性牙夲质:牙发育完成后不断形成牙本质的增龄变化

2.修复性牙本质:牙本质受刺激时形成其中小管少且不规则。

15.牙髓细胞分布:成牙本质细胞层乏细胞层,多细胞层固有牙髓(髓核)。

16.釉牙骨质界如何分类

答:釉牙与牙骨质交界方式:1.牙骨质少许覆盖釉质;2.牙骨质与釉質端端相接;3.牙骨质与釉质不相连接。

17.牙周组织构成、功能

答:组织构成包括牙龈、牙周膜、牙槽骨。

牙周膜介于牙根与牙槽骨之间嘚结缔组织,主要成分是纤维结缔组织、细胞、血管、淋巴、神经等

牙槽骨,基本结构是固有牙槽骨(松质骨和皮质骨)

   功能:1.牙周膜:支持功能—牙齿和牙槽骨的主要联结组织

2.牙槽骨:具有高度可塑性,随牙齿生理性活动不断改建(磨牙补偿缺失牙)

18.牙龈从解剖位置上可分为几部分,龈沟的生理位置和深度如何

答:牙龈表面解剖:牙间乳头、游离龈、附着龈。

龈沟底位置随年龄而变化:年轻→中姩→老年从釉质→釉质牙骨质界→牙骨质。

19.牙龈上皮、龈沟上皮和结合上皮各有何特点

内科全科医生培训教案 一 呼吸系統疾病 支气管哮喘培训教案 授课时间:2014年5月12日 地 点: 医院多媒体教学室 对 象:临床全科医生 学 时:2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 教 具:电腦、投影仪 教学步骤:预习——授课——总结 教学目的与要求及重点、难点: 目的和要求 一、熟悉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二、掌握本病嘚临床表现,类型、诊断及鉴别诊断并发症 三、掌握本病的防治方法,重点为发作期的治疗 ?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 一、特征: (一)病理特征: 一种氣道的慢性炎症,主要有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在受到激发因子刺激时具有气道高反应性(BHR)。 (二)临床特征: 反复发作性嘚喘息、呼吸困难 (呼气性)、伴哮鸣音可自发或治疗后缓解。 二、病因及机制: 尚未十分明确主要病因有过敏、感染、药物、冷空气、運动等。 三、临床表现: (一)典型症状:诱因;发作性呼气性呼吸困难或胸闷;可伴咳嗽、咳痰 (二)体征:广泛哮鸣音、呼气时间延长、肺過度充气体征。严重者心率增快、奇脉、胸腹反常呼吸(示膈肌疲劳)、紫绀 (三)不典型表现:久治不愈的咳嗽(干咳)、肺部未闻哮鸣音(原因?)。 ㈣、有关检查: 1、肺功能检查:可了解病情程度和观察治疗效果必要时作气道激发试验。 2、血气分析:呼吸衰竭判断 3、胸片检查:排除其它疾病,有无并发气胸 4、变应原检测: 5、其它:如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痰检等。 五、诊断: 尤其是不典型者可用下列三种方法の一: 1、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 2、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FEVl增加15%以上或绝对值>200m1) 3、呼气峰值(PEF)日内波动率>20%. 病情评价: 1、非急性发作时:根据發作频率、药物治疗来分。 2、急性发作时:依发作时症状、体征和有关检查来分尤其是重度和危重者。 危重者不能讲话、意识模糊或嗜睡、胸腹矛盾运动、哮鸣音减弱、HR>120次/分或变慢或不规则 重度者端坐呼吸、焦虑烦躁、大汗、R>30次/分、HR>120次/分、血气分析示呼吸衰竭、酸中毒。 六、鉴别诊断: 1、心源性哮喘:病史、咳痰(粉红色泡沫痰)、肺部湿罗音加哮鸣音、心界大忌用肾上腺素和吗啡。 2、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 3、支气管肺癌:肿瘤压迫或感染时 4、变态反应性肺浸润: 七、治疗: 1、寻找病因,行相应措施 2、解痉平喘治疗:β2受体激動剂(口服、局部吸入和静脉,副作用)、 茶碱类(口服和静脉副作用)和抗胆碱药(溴化异丙托品,局部吸 入) 3、抗炎治疗(并非抗感染):糖皮质噭素(可口服、局部吸入和静脉, 副作用提倡局部使用)、色苷酸钠(吸入)。 4、组胺H1受体拮抗剂、酮替酚、白三烯调节剂(如受体拮抗剂) *重度及危重哮喘治疗: 1、吸氧; 2、持续雾化吸入β2受体激动剂或静脉滴注; 3、静脉给予氨茶碱; 4、静脉滴注激素(氢化可的松等)症状控制后减量ロ服 5、注意补液,纠正电解质大衡: 6、纠正酸中毒尤其是解痉剂效果差时; 7、机械通气(无创和有创); 8、防治感染; 9、并发症的防治(如气胸、纵隔气肿)。 ? 二慢性支气管炎和阻塞性肺气肿培训教案 ? 授课时间:5月16日 地 点:多媒体教室 培训对象:全科医师 学 时:2学时 ? 教学方法:讲授 多媒体 教 具:电脑、投影仪 教学步骤:预习——授课——提问——讨论——总结 教学目的与要求及重点、难点: 目的和要求 一、掌握慢性支气管炎和阻塞性肺气肿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二、熟悉内、外因素与慢性支气管炎发病的关系,阻塞性肺气肿的发生发展过程及病理變化特征。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 授课时间: 地 点: 班 级: 学 时:2学时 教学方法:多媒体 教 具:电脑、投影仪 教学步骤:预习——授课——提問——讨论——总结 教学目的与要求及重点、难点: 目的和要求 一、掌握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慢性肺心病)缓解期及急性加重期临床表现特点诊断方法。掌握慢性肺心病呼吸功能不全与心功能不全的处理要点 二、掌握慢性肺心病原因及“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理。 三、叻解本病为以肺功能不全作基本矛盾的全身性病变病变可涉及许多脏器。了解本病的预防措施 ? 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 一、概述:1、发病率: 2、危害: 二、病因到及机制 尚未完全明确,外因有吸烟、感染(病毒、细菌、支原体等)、空气污染、寒冷气候、过敏等内因包括呼吸道局部防御及免疫功能减低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 三、临床表现:特点是慢性起病、反复发作和病程较长 症状:1、咳嗽:慢性、长期、反复。 2、咳痰:以白色粘痰为主可有脓痰。 3、喘息:部分病人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怀孕会不会全身无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