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中耳炎的治疗方法

中耳炎怎样治疗?
向您详细介绍中耳炎的治疗方法,治疗中耳炎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中耳炎应该吃什么药。
二、治疗深读
一、西医1、积极治疗上呼吸道性疾病,如慢性、。2、药物治疗:单纯型以局部用药为主:可用抗生素水溶液或抗生素与类固醇激素类药物混合液,如0.25%氯霉素液、氯霉素可的松液、氧氟沙星滴液、聪聪滴耳油能治疗及等预防复发达到根治。3、局部用药注意事项:①用药前先清洗外耳道及中耳腔内脓液,可用3%双氧水或硼酸水清洗,后用棉花签拭净或以吸引器吸尽脓液,方可滴药。②脓量多时用水剂,量少时可用硼酸酒精。4、滴耳法:病人取坐位或卧位,患耳朝上。将耳廓向后上方轻轻牵拉,向外耳道内滴入药液3~4滴。然后用手指轻按耳屏数次,促使药液经流入中耳。数分钟后方可变换。注意滴耳药液应尽可能与体温接近以免引起。5、鼓膜大穿孔影响听力,在干耳后2个月左右可行或鼓室成形术。6、骨疡型中耳炎,引流通畅者,以局部用药为主,但应注意定期复查。引流不畅或疑有并发症者及胆脂瘤型中耳炎,应及早施行改良乳突根治术或乳突根治术,彻底清除病变,预防并发症。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提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向医生详细咨询。
中耳炎治疗文章
厂家:四川援健药业有限公司
厂家:礼来苏州制药有限公司
厂家:齐鲁制药有限公司
厂家:广州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白云山制药总厂
厂家:瑞阳制药有限公司中耳炎中医辨证
中耳炎,俗称“烂耳朵”,是鼓室粘膜的炎症。病菌进入鼓室,当抵抗力减弱或细菌毒素增强时就产生炎症,其表现为耳内疼痛(夜间加重)、发热、恶寒、口苦、小便红或黄、大便秘结、听力减退等。如鼓膜穿孔,耳内会流出脓液,疼痛会减轻,并常与慢性乳突炎同时存在。急性期治疗不彻底,会转变为慢性中耳炎,随体质、气候变化、耳内会经常性流脓液,时多时少,迁延多年。中医将本病称为“耳脓”、“耳疳”,认为是因肝胆湿热邪气盛行引起。
非化脓性中耳炎如何治疗
非化脓性中耳炎,也称为渗出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根据西医学本科最新教材(第七版教材),应当统一地将其称为:分泌性中耳炎。本病是常见耳病,多由上呼吸道感染、与鼻窦炎、与鼻、腺样体肥大等病引起,由于解剖学因素与发育尝不完善,学龄前儿童更容易发生本病。非化脓性中耳炎主要影响听力,在急性期往有耳痛、耳内胀闷阻塞感、耳鸣、自听过强(自己对自己讲话的声音感受很强,对外界的声音反而觉得隔了一层膜)。由于儿童不会主诉,容易病程延长,并导致较明显的听力减退而影响终身,因此是儿童听力障碍的重要杀手,应当予以高度重视。
一、什么是非化脓性中耳炎?
非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的非化脓性炎症,也称渗出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浆液-黏液性中耳炎,有时也称为鼓室积液(或中耳积液),因为其病变往往与咽鼓管功能障碍有关,临床医生有时也称为咽鼓管阻塞等。如果病程尚短,可称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如果病程较长(一般在8周以上),可称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
二、非化脓性中耳炎是怎样引起的?
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的最常见的病因是上呼吸道感染(感冒)。因此,本病以冬、春季多见,成人或小儿均可发生。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主要是由于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治疗不力(如未及时抽液或切开鼓膜)、不彻底(如抗生素使用时间过短),或非化脓性中耳炎反复发生而引起的。
1、咽鼓管阻塞
(1)由于上呼吸道感染(俗称感冒,包括急性、急性鼻窦炎、急性鼻、急性、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喉炎等),致使与鼻、咽邻近的中耳机构(咽鼓管)发生炎症(咽鼓管咽口,以及咽鼓管黏膜肿胀),从而引起咽鼓管阻塞,功能障碍,导致非化脓性中耳炎的发生。有些人在气候变化时(特别是气候湿热,空气湿度与气压增高时)就到耳内不适,这主要是由于气候引起的鼻与咽鼓管充血所致。
(2)在鼻腔、咽喉有急性或慢性炎症时,由于炎症的影响,有可能使咽鼓管功能障碍,引起非化脓性中耳炎。
(3)在乘飞机时,由于飞机在起飞(耳内压力高,外界压力低)、下降(耳内压低,外界压力高)的这一短暂过程中,空气压力急速改变,致使咽鼓管功能失调,引起非化脓性中耳炎(也称航空性中耳炎)。所以,每当飞机起飞或下降时,乘务员总是给乘客发糖粒吃,就是要求乘客进行吞咽动作,以促进咽鼓管的开放,从而防止引起非化脓性中耳炎。与此相反,若在乘潜水器的过程中,由于下潜时压力过大,在迅速下潜(耳内压力低,外界压力高)与迅速上升(耳内压力高,外界压力低)的过程中,也可以引发同样病症。此外,在乘坐长途汽车时,由于车厢内密封性能差,或乘坐敞蓬车,汽车在高速运行过程中引起的气压变化,亦可导致非化脓性中耳炎的发生。
(4)机械性阻塞因素:当鼻咽部肿瘤、腺样体肥大、下鼻甲后端肥厚,以及鼻咽癌时,这些病变组织压迫咽鼓管咽口或咽鼓管,导致咽鼓管阻塞不通,可以引起本病。
(5)头颈部放射治疗后因鼻咽部及咽鼓管黏膜肿胀、局部静脉及淋巴回流障碍,致使咽鼓管狭窄,亦可导致本病,引起鼓室积液。
2、咽鼓管功能异常
管理小儿咽鼓管开放、闭合的肌肉收缩无力,将影响咽鼓管的正常开放功能;小儿咽鼓管的软骨弹性差,当鼓室处于负压时,咽鼓管软骨段的管壁易发生塌陷。这是小儿非化脓性中耳炎发病率高的解剖生理学基础之一。
3、其他原因
非化脓性中耳炎的发生,也与低毒性感染(细菌性、病毒性)、变态反应,以及机体的功能状态失调有关,影响到咽鼓管的功能状态不佳,此种情况下更容易导致病程迁延而形成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
三、非化脓性中耳炎有何病理变化
非化脓性中耳炎属于中耳的病变,其病理变化主要在中耳。为了更好地理解,先简介中耳的解剖结构:
中耳分为鼓室、乳突、咽鼓管三部分。“鼓室”形如火柴盒,是一个空腔,约有2mL大小的空间。鼓室内有三个听小骨,以及韧带、神经。鼓室有六个面(内、外、上、下、前、后),外侧面是鼓膜,并与外耳道孔相连,前面借助于咽鼓管通向鼻咽部,内面紧邻内耳。三个听小骨以关节相连并在韧带的支持下组成一个链状,称为听骨链。听骨链的外侧端与鼓膜相连属,内侧与内耳相连属。声音(声波)就是通过外耳道传至鼓膜,再传至听骨链,再传至内耳(耳蜗),由耳蜗产生生物电的冲动,经听神经传导至大脑,从而产生听觉。
“咽鼓管”是一条管腔,从鼓室前上方通向鼻咽部。因此咽鼓管有二个开口端。鼻咽部的开口端称为“咽鼓管咽口”。正常情况下,空气从咽鼓管咽口进入,经过咽鼓管通道后,再进入中耳腔。咽鼓管的这种功能保持了中耳腔内的气压与外界气压的一致,从而使鼓膜与听骨链在声音(声波)的刺激下能够自由地振动,保证听力正常。
咽鼓管咽口位于鼻咽部的外侧壁,咽鼓管咽口的前方是后鼻孔,后内侧是鼻咽部的后壁,婴幼儿,腺样体附着于鼻咽部的项壁与后壁,与咽鼓管咽口相邻很近;咽鼓管咽口的下方就是口咽部,口咽部有腭扁桃体与咽侧索,咽侧索的上端与咽鼓管咽口的距离较近。因此,鼻腔与鼻窦的炎症、鼻咽部的炎症、口咽部的炎症,都容易感染到咽鼓管咽口,使咽鼓管咽口产生炎症性肿胀、受压,或感染进入鼓室,引起中耳炎。
非化脓性中耳炎的病理变化主要是:
如上所述,当非化脓性中耳炎发生之初,主要原因是咽鼓管受阻。此时,外界空气不能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中耳内原有的气体逐渐被黏膜吸收,致使中耳腔内形成负压(此时鼓膜内陷),并由此进一步引起中耳腔内黏膜静脉扩张、淤血,血管壁通透性增强,产生鼓室积液;病变后期(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积液逐渐吸收后,积液过程中出现的蛋白纤维素就可能形成鼓室内某些部位的相互粘连,严重者导致听骨链活动受限;咽鼓管功能障碍引起鼓室内压力下降后,亦可导致鼓膜内陷,病情反复或程久者,鼓膜长期血液供应不良,从而产生鼓膜混浊、增厚、钙斑,或局限性萎缩,听力出现传导性聋或混合性聋。程度若为传导性聋,最重者可达到中度;若出现混合性聋,程度可达到重度。
四、非化脓性中耳炎有何症状表现,如何诊断?
(一)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
急性者属新病,病程尚短,以耳内胀闷感、听力减退、耳鸣,或有耳痛、鼓室积液等为主要症状表现,可伴有其他症状。
在儿童患者,由于3岁以内的儿童往往不会主诉,所以较小儿童的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往往不能得到及时治疗而转变为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在出现了明显听力损失后才衩大人所发现。
1、病史:多有近期感冒病史,或有慢性、鼻窦炎、鼻等病史,在小儿可有腺样体肥大等病史。
(1)耳内阻塞感、自声增强:自觉耳内胀闷感,似有物堵塞,往往在打喷嚏、擤涕时有片刻好转;严重时听别人讲话不清楚(听力减退明显),多数人可以出现自声增强。所谓自声增强,是指自己讲话的声音觉得在耳内响,而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如果自己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而讲话时,就会有自声增强的感觉,可以体验一下。)
(2)听力减退:听力减退在此病中百分之百地存在,但程度轻重不一,总体上讲不是很严重。
(3)耳鸣(传导性耳鸣):一部分患者有低音调耳鸣,耳内嗡嗡作响,比较粗糙;或呈“卡嗒”声,以及其他声音的或状态的耳鸣,如吞咽、张口时可能听到耳内吱吱的响声。如果有鼓室积液,以同侧足跟用力顿地时可以听到耳内如有水在激荡的响声,或在自行咽鼓管吹张时出现耳内气过水声。
(4)少数患者可以出现耳内疼痛感,但多不严重。
以上症状在儿童患者,可能主要是有耳痛、耳鸣(耳内有响声)时才可能注意到。因此,对于儿童有不经意的讲到耳部症状时(小儿患者不会表达,在上呼吸道急性炎症情况下,如果出现常欲抓耳朵的情况时,说明耳部不适或疼痛),需要引起特别重视,并尽早看耳鼻咽喉科,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3、耳科一般检查:主要是鼓膜改变。早期时,鼓膜可出现轻度放射状充血,鼓膜内陷;若有鼓室积液,可见鼓膜呈橘黄色改变,或透过鼓膜见到鼓室内有积液,在鼓膜表面呈现出积液线改变。
4、其他检查:
(1)听力检查:电测听检查一般为轻度传导性。
(2)声阻抗检查:多有鼓室压力B型或C型改变(A型属于正常),咽鼓管功能不良。
(3)鼓膜穿刺抽液:如果存在鼓室积液,鼓膜穿刺时可抽出液体。
(二)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
1、病史:有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反复病史,病程较长,一般指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病程超过8周者。
2、症状:以耳内闭塞感、听力减退,或伴耳鸣为主要症状。急性复发时可伴有耳内痛感。
3、检查:鼓膜内陷明显,或呈混浊、增厚、萎缩改变;听力检查多呈混合性聋,声阻抗检查咽鼓管功能不良,鼓室压力呈B型或C型。
(三)鉴别诊断
临床上,若出现一侧中耳腔反复积液者,应注意排除鼻咽癌。对此,应进行鼻咽部的仔细检查,必要时进行鼻咽部纤维镜检查、CT检查、鼻咽部组织病理切片,以明确是否有鼻咽癌的存在。
五、西医如何治疗非化脓性中耳炎?
西医治疗非化脓性中耳炎的原则,主要是解除病因,改善咽鼓管功能,清除鼓室积液。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病因治疗:主要是针对引起非化脓性中耳炎的各种疾病的治疗,这些疾病不解决,容易引起非化脓性中耳炎及非化脓性中耳炎反复发生。常见的有:
(1)急性上呼吸感染(急性与急性鼻窦炎、急性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鼻):只有治疗好好了这些急性炎症,非化脓性中耳炎才有可能得到完全治愈。因此,在治疗方案中,既要考虑到治疗上呼吸感染,也要考虑到治疗非化脓性中耳炎。
(2)慢性、慢性鼻窦炎:慢性或鼻窦炎不愈,其分泌物后流或下鼻甲后端的肥大压迫咽鼓咽口,非化脓性中耳炎就难以治愈或容易反复。因此在治疗非化脓性中耳炎时,需要积极治疗鼻病。
(3)慢性鼻、慢性与慢性扁桃体炎:这几种慢性炎症均有可能引起嘿鼓管咽口部位的黏膜肿胀而进一步导致非化脓性中耳炎,因此,在治疗非化脓性中耳炎,也需要积极治疗这几种咽喉病。
(4)腺样体肥大:腺样体肥大时压迫咽鼓管咽口,腺样体肥大不解除,非化脓性中耳炎就难以治好或容易复发。因此,西医主张,非化脓性中耳炎因腺样体肥大所致或伴有腺样体肥大者,应当对腺样体予以手术切除。
2、内服药物治疗:主要适合于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或非化脓性中耳炎急性复发者。
(1)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的用药:主要有三类药物:一是抗生素(如安必仙、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阿奇霉素,等),其作用主要是消除炎症;二是激素(如强的松),其作用一是可以帮助消除炎症,但更重要的是防止因非化脓性中耳炎的中耳积液后引起鼓室内粘连(引起粘连后,听力将明显降低);三是咽鼓管促排剂,如标准桃金娘油肠溶胶囊(吉诺通),桉柠蒎肠溶软胶囊(切诺),作用是消除炎症,促进咽鼓管清除鼓室积液。三类药物可以同时使用,激素不宜单独使用。
(2)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的用药:主要是咽鼓管促排剂,如吉诺通、切诺。如果没有新近的上呼吸道感染、没有进行鼓膜切开,一般没有必要使用消炎药;如果没有明显的鼓室积液,一般也没有必要使用激素。但西药对于此类情况,效果往往较差。
3、局部治疗:主要包括:
(1)滴鼻药:主要适合于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先滴减充血剂(如1%麻黄碱滴鼻液、达芬林、诺通,鼻眼净,等,任选1种)滴鼻,然后再滴消炎滴鼻剂(一般为各医院自行制剂,如呋麻滴鼻液、鱼腥草滴鼻液、纳米银滴鼻液,等;选1种即可)。一定要掌握正确的滴鼻方法:将头侧向一边,并尽可能地后仰,然后将减充血剂滴入头位低的那一侧,并稍稍捏几下鼻翼,保持这一头位1分钟左右,使药物后流到鼻咽部(这样就可以让药液后流,从而发挥收缩咽鼓管咽口、使其肿胀迅速消退,达到开放咽鼓管咽口的作用,空气即可以进入中耳腔了);然后以同样的方法滴对侧鼻腔。滴完减充血剂,然后再按上述方法滴消炎药。&
减充血剂有副作用,最常见的副作用是:每天连续使用一个月,很有可能引起药物性。但由于此处用它主要是为了使咽鼓管通畅而不是治疗慢性,因此,连续使用不超过半个月,一般不会形成药物性;但若需要使用的时间较长者,可以考虑用三天、停三天的方法,以延长使用期限。
(2)自行咽鼓管吹张法、自行鼓膜按摩法(方法见后)。有的医院可以进行鼓膜按摩仪的治疗(鼓膜按摩法)。其作用是帮助咽鼓管恢复正常功能,消除阻塞,有利于中耳腔的气压平衡和中耳内的积液排出,有利于鼓膜内陷的复原。
(3)咽鼓管吹张法:用器械吹张,由医生操作,主要适合于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作用机理同咽鼓管自行吹张法,但效果更好,需要医生操作,有时可能引起局部黏膜受损;操作不当,也可能使鼓膜穿孔(极少)。
(4)鼓膜穿刺抽液:适用于有鼓室积液者,同时可以注入某些药物,以加强局部治疗的效果。抽液只能被动的排出中耳内的积液,治标不治本,抽液后仍然可以再次发性积液,有时需要反复抽液。西医主张必用,如果以中医药为主治疗(加强利水排液的中药),不一定非得使用此方法。
(5)鼓膜切开(或激光打孔):主要是使中耳腔内积液排出;亦可加置管引流。主要适合于鼓室积液者。作用机理与穿刺抽液一样,如果置管,保留置管的时间一般需要半年左右(根据我个人的经验,采用中医药为主的疗法,可以不必采用此法。但若不能保证中医药疗法具有很好效果的话,本方法仍然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鼓膜切开后,待中耳炎愈后,穿孔处可以自行愈合,一般不会产生副作用;也极少有报告因为鼓膜切开而引起化脓性中耳炎者,因此可以放心(今年以来,在网络咨询中,遇到两例患者因切开鼓膜引起流脓者。说明切开鼓膜后,有可能引起鼓膜化脓,形成化脓性中耳炎。对此,需要按照化脓性中耳炎进行治疗)。
4、其他治疗:如声频共振仪、理疗、激光,等。作用机理复杂,以消炎促进中耳功能的正常为主。
六、中医如何治疗非化脓性中耳炎?
1、辨证论治:以内服中药为主。
请参考文章:
2、针灸疗法、穴位注射。
3、外治:包括鼻腔用药(同西医方法)、鼓膜按摩、咽鼓管吹张。自行鼓膜按摩、自行咽鼓管吹张也是中医的传统治疗方法,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上述西医的自行吹张法、自行按摩法,实际上是中医的治法,应用历史更为悠久。
七、非化脓性中耳炎的中医治疗与西医治疗各有何优势?
(一)西医诊疗优势与弱势
1、西医的优势
(1)在对于非化脓性中耳炎的疾病诊断方面,方法可靠,并能够充分注意到对于鼻咽癌的鉴别或排除。因此,无论是西医院或县级以上中医院的耳鼻喉科医生,都注意采用西医的诊断方法进行检查与诊断。
(2)西医对于病因治疗的认识是正确的,也是很有必要的。在西医的影响下,中医耳鼻喉科医生对此已有明确的认识。
(3)西医局部治疗具有一定效果,其中特别是对于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时,采用鼻腔滴药的方法极为重要,而且减充血剂的应用为一般的中药滴鼻液所不能取代。
2、西医的弱势
(1)内服西药虽然具有一定疗效,但副作用显而易见。
(2)鼓膜穿刺抽液与鼓膜切开或置管,有助于减少中耳腔的粘连,有利于减轻症状,具有一定疗并行与特点,但总体上仍然属于治标不治本。
(3)对于非化脓性中耳炎容易反复发生者,以及病程较长久者,缺乏更好的治疗方法,疗效难以令人满意。
(二)中医的优势与弱势
1、中医的优势
(1)在大多数情况下,中药对于急性或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都有肯定的疗效,由于不是使用抗生素与激素,因此副作用少。
(2)对于非化脓性中耳炎容易反复加重、病程较长,积液久难消除者,中药多有比较肯定的疗效。
2、中医的弱势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而辨证论治需要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或临床经验。辨证不正确时,效果相对为差,不象西医用药比较容易掌握。如果没有较好的中医治疗,建议宁愿选择西医治疗。
八、治疗非化脓性中耳炎有何最佳方案?
对于非化脓性中耳炎应当根据具体病情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一般以中西医结合方案为宜。
1、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
(1)针对病因治疗是必要的,其中特别是需要考虑到治疗上呼吸道炎症,无论是西医治法或中医治法,都应当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
(2)在内服药物方面,如果能够采用中西医结合用药,可能更有利于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3)有必要使用滴鼻药。
(4)有必要配合自行按摩鼓膜、自行吹张咽鼓管,每天数次,方法见后文。
(5)对于有鼓室积液者,可以考虑穿刺抽液或置管。但若以中医药治疗为主时,根据个人临床经验,在中医药内服治疗的过程中,没有必要穿刺抽液或置管。
2、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
(1)针对病因治疗:病因治疗有助于提高疗效,减少复发。如果儿童有腺样体肥大,可以考虑行腺样体切除手术;如果成人有下鼻甲后端肥大,可以考虑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手术;如果有、鼻窦炎、扁桃体、等,应当同时积极治疗这些疾病。
(2)尽可能以中医辨证论治为主的方法进行治疗。否则,西医治疗缺乏更好的内治用药。此阶段若采用消炎药物,效果较差,疗程较长,将增加出现副作用的风险。
(3)有必要配合咽鼓管吹张的方法,并加强自行吹张与自行按摩。
(4)愿意接受西医治疗者,对于有鼓室积液者,可以采用鼓膜穿刺、鼓膜切开或置管等治疗方法。
九、如何预防非化脓性中耳炎的发生?
1、由于非化脓性中耳炎的发生与上呼吸道感染、鼻腔疾病、咽喉疾病有关,因此,积极治疗、预防这些疾病,也就能预防非化脓性中耳炎的发生。
2、注意擤涕方法:成人与较大儿童,要掌握正确的擤涕方法,即交替将左右鼻翼压向鼻中隔,不要用手捏紧双侧鼻孔同时擤涕,以免增加鼻、咽部压力,不让鼻腔或鼻咽部的感染因子进入咽鼓管;婴幼儿感冒后,家长应该用干净手帕或餐巾纸帮助其轻轻地揩去鼻涕等分泌物,最好是用吸涕器吸出,或监护人(无传染病者,先潄口干净)用嘴将其鼻涕轻轻地吸出(一侧一侧地吸,勿两侧同时吸,将吸出物吐掉并潄口),以防止鼻涕倒流进入耳内。
十、与非化脓性中耳炎有关的相关问题
1、为何有些人鼓室(中耳)反复积液,难以痊愈?如何治疗为宜?
对鼓室(中耳)反复积液者首先应排除鼻咽癌的可能(进行鼻咽部的纤维镜检查,或CT检查,必要时进行鼻咽部取活组织作病理要片检查)。一般情况下,鼓室反复积液难以痊愈,主要与体质有关。而非化脓性中耳炎的病因中,可能与低毒性感染(细菌性、病毒性)、变态反应性、机体功能状态失调等有关,容易导致反复积液、病程迁延,形成慢性。此种情况下,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发挥更好的优势,其中特别是发挥中医整体治疗与西医局部治疗相结合的优势。中医整体治疗(辨证论治)对反复鼓室积液者,对反复发生非化脓性中耳炎、对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可以发挥调整机体阴阳平衡、调整机体功能状态的优势,这是目前西医所难以达到的。
2、鼓膜内陷对听力的影响大吗,能否完全恢复正常?
鼓膜内陷主要是由于非化脓性中耳炎发生后,鼓室内空气压力减小(或称鼓室负压)所引起的。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的鼓膜内陷经过治疗后,是可以完全恢复正常的,但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引起的鼓膜内陷,以及反复感冒所引起的鼓膜内陷,则难以完全恢复正常。因此,鼓膜内陷多见于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以及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症状不明显,但曾经多次感冒过的患者。因此,很多人都存在鼓膜内陷。鼓膜内陷后,可以影响鼓膜的的振动,从而影响到鼓膜对声音刺激波传导到中耳、到内耳的功能,出现听力减退。但轻微的鼓膜内陷对听力的影响并不十分显著,可以不影响与人会话的正常听觉功能;严重的鼓膜内陷可以引起明显的(轻度、中度)。促使鼓膜内陷恢复正常的办法,除了必要的医学治疗外,可以由患者自行操作的治疗方法就是“自行鼓膜按摩法”与“自行咽鼓管吹张法”。
3、自行鼓膜按摩法有何作用,如何操作?
自行鼓膜按摩法,就是患者自己进行鼓膜按摩的方法。适用于急性与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目的是改善咽鼓的功能,促进鼓室内的压力与外界空气压力的平衡,有助于鼓膜内陷恢复正常。其操作方法有二种,宜尽可能多地做,一般情况下任何时候都可以做(鼻塞、感冒、脓涕等情况都不是禁忌症):
(1)手指操作法:将自己的手示指(手食指)塞入同侧耳孔内,轻轻地摇动几下,然后突然抽出手指;连续反复进行若干次。可以起到鼓膜按摩的作用,其作用原理是:耳孔内是外耳道,外耳道的底部是鼓膜,鼓膜是外耳道与中耳腔相隔的一层膜状组织。当手指塞入耳孔后,外耳道气压升高,从而将鼓膜推向内侧,内侧即为鼓室(鼓室内是一个可以容纳2ml液体的空腔,并借助于与鼻咽部相通的咽鼓管,经鼻腔或口腔与外界相通,从而保持鼓室内的压力与外界平衡);当手指突然抽出时,外耳道的压力在瞬间为负压,从而吸引鼓膜向外突出;由此,造成了鼓膜的运动。当鼓膜向内运动时,鼓室压力增大,鼓膜向外运动时,鼓室压力变小。由于鼓室压力的反复而快速变化,促使咽鼓管象抽风机一样让气体一进一出,起到了改善咽鼓管功能的作用,使鼓室内、外的压力不断调整平衡。由于鼓室内、外压力平衡了,鼓膜也就有可能得以由内陷变为正常状态了。
(2)手掌操作法:将两手常心分别贴于左右两侧的耳朵,然后手掌轻轻而快速地进行按紧、松动的运动。当手掌按紧时,外耳道内压力增大,当手掌放松时外耳道内的压力变小。其原理与手指操作法完全一致。从而促进鼓膜的运动,改善咽鼓管的功能与鼓膜内陷的状态。注意:如果按压得太重,会引起耳内疼痛感,故用力宜适度,以无明显疼痛为宜。
4、自行咽鼓管吹张法有何作用,如何操作?
自行咽鼓管吹张法,就是患者自己进行咽鼓管吹张的方法。适用于急性与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目的是达到开放和改善咽鼓管功能状态、促进鼓室内的压力与外界空气压力平衡、有助于鼓膜内陷恢复正常。其操作方法为:
以一手示指与拇指捏紧双侧鼻孔(不使出气),同时闭住口唇(不使出气),然后从肺部将气体往外鼓出。由于鼻孔和口唇都不能出气,鼻咽部的空气压力很大,迫使位于鼻咽部两侧的咽鼓管咽口(咽鼓管咽口,解剖学名称,即咽鼓管位于鼻咽部的开口)开放,从而使空气进入中耳腔(鼓室)。当空气吹入咽鼓管而进入中耳腔(鼓室)时,自觉耳内胀气、有压力感,并出现听力显著减退(因为鼓室压力过高的原因),当停止吹张后,鼓室内的高压力将迫使咽鼓管开放,放出多余的空气,此时听力恢复到开始吹张前的状态。连续地反复吹张数次,每天吹张若干次。这样,就可以起到吹张咽鼓管、改善咽鼓管功能状态、调整鼓室内外气压平衡,改善鼓膜内陷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1)鼻咽部有急性炎症、鼻腔有分泌物时不要吹张,以免炎症进入中耳腔;(2)吹张时有一个方法问题,强调将鼻咽部放松驰。如果不放松驰就不能达所讲的吹张结果,但反复练习后多可达到。(3)如果咽鼓管功能很不正常,在吹张后,鼓室内的高压状态难以很快恢复正常,有可能使耳内胀闷感持续数分钟或更长。
自行鼓膜按摩法和自行咽鼓管法,这两种方法对于改善耳内胀闷闭塞感,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而且可以预防鼓室内的粘连。但不能非常有效地排除中耳积液(但对排除中耳液有帮助作用.)
5、非化脓性中耳炎引起的严重听力减退如何治疗?
非化脓性中耳炎所引起的严重听力减退,主要是由粘连性中耳炎所致。粘连性中耳炎属非化脓性中耳炎的并发症。该并发症及其所引起的不好治疗。可以考虑进行中耳成形术,或佩戴助听器。中医药辨证论治的效果如何也不确定。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俗称“臭耳底子”,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未能及时治愈,拖延六周
以上者即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主要有流脓、耳鸣、耳痛、头痛、头晕等。可分为
三种类型。①单纯型:炎症未破坏骨质,耳内流脓为粘脓性或粘淮性,无臭味。②
坏死形:炎症已侵润到骨质,耳内流出物如干酪样(豆渣样),量少,有血丝。③胆
脂瘤型:由于炎症的长期刺激,上皮增生活跃,耳内流出物夹杂有上皮脱屑,及黄
白色有恶臭的油片状物。后两种类型如不及时治愈,会造成不良后果。
自疗注意事项
(1)积极治疗鼻咽部疾病,以免病菌进入中耳,引发炎症。
(2)不能强力擤鼻和随便冲洗鼻腔,不能同时压闭两只鼻孔,应交叉单侧擤鼻涕。
(3)挖取底部耳垢,应十分小心,宜先湿润后才挖,避免损坏鼓膜。
(4)游泳上岸后,侧头单脚跳动,让耳内的水流出,最好用棉签吸干水份。
(5)急性期注意休息,保持鼻腔通畅。
(6)患慢性中耳炎者不宜游泳。
(7)加强体育锻炼,增加休质,减少感冒。
(8)忌食辛、辣刺激食品,如姜、胡椒、酒、羊肉、辣椒等。
(9)不要服热性补药,如人参、肉桂、附子、鹿茸、牛鞭、大补膏之类。
(10)多食有清热消炎作用的新鲜蔬菜,如芹菜、丝瓜、茄子、荠菜、蓬蒿、黄
瓜、苦瓜等。
(11)小虫进入耳道,勿急躁、硬捉,可滴入食油泡死小虫后捉取。
1.成药自疗法
(1)头孢拉定胶囊,每次1-2粒,每日4次。
(2)龙胆泻肝丸,每次9克,每日3次。
(3)黄连上清片,每次4片,每日3次。
(4)穿心莲内脂片,每次4片,每日3次。
2.验方自疗法
(1)忍冬藤30克、生甘草10克、煎服每日1剂,连服3-4日。
(2)蒲公英、车前草、紫地丁各30克、每日1剂,分3次煎服, 连服3-4日。
(3)野菊花12克、天葵子10克、丹参15克、泽泻15克、白花蛇舌草30
克,分2次煎服。
(4)大蒜1瓣,蒸馏水10毫升,将大蒜洗净捣烂,取汁与蒸馏水混匀,滴耳,
每日数次,1次数滴。本方适用于中耳炎,尤为化脓性中耳炎效果更佳。
3.饮食自疗法
(1)糖冬瓜30克、鲜九龙吐珠叶13片,用1大碗水煎成半碗,每日1剂,连
服5天。本方对慢性中耳炎更佳。
(2)薏米18克、金银花12克、柴胡9克、鳖甲15克、红糖适量,将金银花、
柴胡、鳖甲煎汤取汁,与另二味煮粥服食,每日1剂,连服5剂。
4.外治自疗法
(1)取蛋黄1枚,放锅(不要用铁锅)内加热翻炒,片刻油出滤出即可,炒时防
焦。待冷却后取其油滴耳,每次3滴,每日2次。
(2)蚯蚓5条,剖开后洗净,放白糖10克左右,30分钟后用洁净纱布滤出清
液滴耳,每次4滴,每日3次。
(3)新鲜猪胆汁(或鸡胆汁)50克,冰片5克,滴耳。
(4)烂耳散少许,吹入耳内,每日3次。
(5)生大蒜2只,丝瓜1只,共捣烂,布包挤汁,滴耳,每次3-4滴,每日3
(6)胡桃肉捣油加冰片少许,滴入耳内。
急性期后持续有分泌物出或存在其它症状,可能并发其它疾病,不宜延误,应到医
院作进一步检查,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不可在公共汽车上及人流中挖耳朵分泌物,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意外损伤。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耳炎的治疗方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