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脚后跟痛是什么原因怎么办

老年人脚后跟疼痛
老年人脚后跟疼痛
基本信息:女&&
发病时间:不清楚
病情描述及疑问:您好!我父亲今年六十岁,前段时间突然脚后跟非常疼痛,症状是:开始活动的时候很疼,走一会儿,不怎么疼了,走的时间长了又开始疼了,问了好多医生,也贴了膏药,都不怎么见效,请问有什么好的办法吗?谢谢!
您输入的回答少于20个中文字,请补充输入。
&&&康复医学科
擅长:骨科
网友满意:
回答速度:
河南省汝南县梁祝镇卫生院&&&康复医学科
建议:足跟痛的原因比较多,包括跖筋膜炎,跖骨融合,跟下脂肪垫不全和跟管综合征等.是由于长途步行,使跖腱膜,趾短腱等在跟骨结节附着部位反复牵拉,发生无菌性炎.原有扁平足者则更易劳损.炎症久而久之逐渐纤维化,钙化而形成跟骨骨刺.后跟和中足关节先天性纤维连结时,在上述刺激长期牵扯下,容易发生关节炎症.由于这些关节炎的存在,可发生足跟痛.治疗: 1,跖筋膜炎:可试穿足内翻鞋,内侧足弓垫起,或足跟下垫一中间挖空的海绵垫圈,必要时可用非阿片类药物止痛.若疼痛持续或严重可考虑局麻药如激素局部注射,如果注射部位准确疗效较好.2,跟下脂肪垫功能缺损:解热镇痛药,必要时可用长效局麻药阻滞.3,跟管综合征:解热镇痛药,必要时可用长效局麻药和激素跟管内注射,也可采用经皮电刺激止痛.极个别病例可采用手术松解术.4,跟部滑囊炎:可选用手术治疗,解热镇痛药和局麻药加激素注射.
有关的更多问题,
疾病百科  筋膜炎称纤维织炎,只能算是一个综合的概念,近年来已少有采用。纤维织炎是指有些腰痛病人在骶棘肌的表面或在髂嵴肌附着处有一些小结节,伴有疼痛及...  筋膜炎称纤维织炎,只能算是一个综合的概念,近年来已少有采用。纤维织炎是指有些腰痛病人在骶棘肌的表面或在髂嵴肌附着处有一些小结节,伴有疼痛及压痛,有时也可以在臀部发现。1904年Gower正式应用这个名词,他认为此病是组织的一种非特异性炎症,但并未能在病理学上得到证实。临床上所扪及的结节,实质上是一个局限性的脂肪结节,故又称脂肪疝。这种结节可能刺激周围神经末梢而产生局部肌痉挛和疼痛。这种结节用1%普鲁卡因封闭,疼痛可缓解。就诊科室:骨科 中医科典型症状: 检查方法: 发病部位:全身常用药品: 疾病自测:
副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外科_骨科
南方医院&&&外科_骨科
解放军第309医院&&&
为保障患者权益,我们仅接受有资质的医学专业人士的回答,请您先认证为医生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老人脚后跟疼是怎么回事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脚后跟疼是什么原因 脚后跟疼怎么办
  时间:  来源:医通无忧网    
  脚后跟疼是什么原因?脚后跟疼怎么办?马上跟随医通无忧网来详细了解一下吧!
  一、脚后跟疼是什么原因
  骨科门诊中,足跟痛算是一种常见病,发病率仅次于腰疼、疼,排在第三的位置。脚后跟疼之所以如此多发,与人体的生理结构密不可分。临床观察,脚后跟疼存在两足同时发病或先后发病的情形,但大部分脚后跟疼还是发生在单侧。脚后跟疼的规律一般是:早晨起床刚下地走动时疼痛较重,活动一段时间后疼痛出现减轻,但长途步行或者劳累后疼痛又会加重;如果走路时不慎踩在砖瓦块上或下楼梯时等脚后跟着地用力过猛的情况发生,还会引起剧烈疼痛。
  1、脚后跟血液的供应
  在人体中,离心脏最远的地方是足尖,其次是脚后跟,因此,脚后跟血液的供应往往不太理想。且一旦脚后跟遭受外伤,恢复起来也较慢。特别是进入中老年阶段,足部血管壁弹性降低、管径变小,供血更加受到影响。此时,外界的不良刺激,很容易就会引起脚后跟疼痛。这也是脚后跟疼最常见的原因。
  2、脚后跟的脂肪减少
  人体的脚后跟部有脂肪,这些皮下脂肪会形成一层稳妥的纤维垫,保护人体的脚能够脚踏实地而骨质又不被磨损。而老人的脚比较消瘦,皮下脂肪有减少的趋势,纤维垫自然也会变薄。一旦脚后跟滑囊得不到纤维垫的保护,行走时就会受到外伤、磨擦、挤压,从而引起滑囊炎,诱发脚后跟疼痛。
  3、跖筋膜劳损
  从解剖学来看,脚后跟部位的跖筋膜起于跟骨前缘,止于五个跖骨头底。随着年龄的增加,跖筋膜容易出现劳损,特别是扁平足者,易出现增厚、水肿等,甚至长出保护性骨刺,引起慢性炎症,触及可引起疼痛。另外,脚后跟部位的骨本身病变,如跟骨、跟骨畸形、跟骨肿瘤、跟骨周围的滑囊炎、类风湿病等,也会导致脚后跟疼。
  医通无忧网提醒,脚后跟作为人类承受压力最大、持续时间最久的部位,不知经历了多少难以计数的磨擦和冲击,发生疼痛也是可以理解的。因此,脚后跟疼的患者大可不必过于忧心。
  二、脚后跟疼怎么办
  1、推拿疗法
  (1)患者俯卧。医师从其患肢小腿腓肠肌起至跟骨基底部,自上而下抚摩揉捏3分钟,再用禅推法自上而下推3遍,重点在三阴交、中封、太冲、照海、昆仑、申脉等穴,以局部有热胀轻松感为度。(注:禅推法是用拇指指端、罗纹面或偏峰着力于一定位或经络穴位上,沉肩垂肘,以腕关节悬屈,运用腕间的摆动带动拇指关节的屈伸活动,以使之产生的功力轻重交替、持续不断地作用于经络穴位上的推拿手法。)
  (2)患者俯卧。医师用两手拇指推其脚后跟的跟腱及两侧至足底,可用重手法,反复数十次。
  (3)患者俯卧,脚后跟疼痛的一侧屈膝90度,足底向上。医师摸准脚后跟部位的压痛点,一手握住患者的踝部使之固定,另一手先用掌根由轻而重的拍击压痛点15次,再用掌擦法擦脚后跟1分钟。推荐阅读:
  (4)患者俯卧,脚后跟疼痛的一侧屈膝90度,足底向上。医师在其脚后跟的压痛点和周围用掌擦法擦脚后跟3分钟。
  2、护理疗法
  选择宽松、合适的鞋子穿,鞋内可加软垫;长期坚持足部锻炼,并注意劳逸结合,不过久的站立或者行走;每晚用温水泡脚,并用手部轻轻揉搓脚后跟部位。
  3、内服疗法
  取鸡血藤30克,熟地30克,当归15克,牛膝15克,地龙15克,丹参15克,威灵仙12克,透骨草12克,木瓜12克,皂角刺9克,穿山甲9克,三七末9克。
  将上述药材按照常规煎煮方法煎煮3次取汁。注意穿山甲要先煎,丹参要后入,三七末要冲服。在药汁中兑入少许酒,分3次服用。每日1剂。
  4、浸泡疗法
  取透骨草30克,寻骨风30克,老桑枝30克,海桐皮30克,威灵仙30克,牛膝30克,姜黄30克,川芎20克,桂枝20克。
  将上述药材全部置于锅中,倒入1500毫升食醋浸泡3小时,然后以文火煮沸,去渣取汁。往取得的药汁中加入米酒100毫升,然后趁热对脚后跟疼痛处先熏后洗,熏洗后再浸泡足跟并用力搓揉患处20分钟。每日使用3次。2日换药1次。
  5、食疗法
  (1)川芎当归猪脚汤,取川芎15克,当归15克,猪后脚1只。将川穹、当归和猪脚一同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先以大火煮至沸腾,再以文火慢炖约1个小时。盛出,吃肉喝汤。
  (2)取鸡肉90克,黑豆60克,红枣12克,川乌6克。将上述材料一同放入瓦锅内,加清水适量,开文火炖煮2&3个小时,盛出,随量饮用。适用于风寒湿痹阻经络导致的脚后跟疼。
  (3)取羊肉90克,枸祀15克,淫羊霍9克。将羊肉切块,与枸杞、淫羊藿一起放入瓦锅内,加清水适量,以文火炖煮约2个小时,至羊肉熟烂为度,调味后食用。适用于脚后跟疼偏寒湿者。
  三、脚后跟疼的护理方法
  1、有些硬的皮鞋之类会造成脚后跟疼痛,这时候换一双稍微软一点的鞋子穿(但是不要穿很软的那种布鞋,建议穿休闲鞋),或者在硬鞋底下加上一副软一点有弹性的鞋垫,走路时尽量选择走平整的水泥路或石板路,少走凹凸不平的泥土路和很软的草坪。推荐阅读:
  2、每天晚上用热水泡脚,在热水中加大概二十毫升的醋,在泡脚的同时按摩脚底,疏通经脉,而且在平时注意对脚部保温,穿质量好一点的袜子,尤其是晚上睡觉要将脚包好,或者用暖脚袋。
  3、肾有毛病也可能导致脚后跟疼痛,补肾对治疗脚后跟疼痛也有帮助,平常可以吃一些芝麻核桃粉、牛骨羊骨、海鲜类(甲鱼、虾子、干贝、海带等)、莲子粥、阿胶等补肾的食物。
  4、多喝牛奶豆浆等补钙,平常多做一些脚部运动,比如散步、慢跑、竞走,推荐最好的运动是竞走,然后还要每天拉一拉腿脚的韧带,做一些压腿伸展运动,注意体重不要超标。
  5、如果是由于骨刺出现的脚后跟疼痛,那么需要到医院去治疗,普通的可以通过针灸和拔火罐治疗,骨刺严重的需要开刀治疗。
  6、跟骨骨刺也会造成老人脚跟痛。另外,足部软组织慢性劳损等,也会压迫跟部皮神经,产生脚跟痛,特点是跟骨内外侧痛,行走时疼痛。其他如痛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也能引发脚跟痛。
  7、体重也和后跟疼痛有一定关系。一般来说,较胖的老人更容易脚后跟疼痛。防止脚跟痛的方法除不要参加剧烈的跑跳活动,常用热水洗脚外,还可用烤电、热敷、艾灸等方法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8、疼痛严重的人,还可以买双前薄后厚的鞋垫,然后用剪刀在后跟处挖个洞,或者挖一块凹下去的部分。这样行走时,脚后跟不受力,空悬在鞋垫的洞里,可以有效缓解疼痛。当然,为配合医生治疗,脚跟痛的老人在治疗期间应适当休息,少走路,少弹跳,尽量穿宽松、柔软、轻便、舒舒适的鞋子。
  医通无忧网为您解忧,脚后跟疼是什么原因,脚后跟疼怎么办,相信您现在一定有所了解了吧,医通无忧网与您一同关注健康问题!
  本文为 医通无忧网() 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杨小洁
位好友发表了评论】
  铁观音也许大家都不陌生,它是我国著名的茶类之一,经常喝铁观音可以帮助我们清热降火,还能达到减...
按科室分类
精彩咨询实录
  患者咨询:体温表放在床边对人体有没有危害?医通无忧网专家解答:没有任何伤害,只要不弄断了就没...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医通无忧网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脚跟痛如何治?
  指导专家  柴生■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医院关节科副主任医师  出诊时间:周二下午,周四、周六上午  出诊地点:广州海珠区江南西路青竹大街22号  记者&殷&鑫&通讯员&边江红  河源读者凌伯:我是本报读者,年近80岁了,近几个月来脚跟底部一直很痛,无法走路,现在坐着、站着都会觉得痛,不知道该如何治疗?有什么良方推荐?  答:在行走时,人体体重相当的一部分集中在足跟部,容易劳损,长时间站立行走或者鞋底过硬等更易诱发足跟痛。与脚跟痛有关的疾病有足跟纤维脂肪垫炎、跖腱膜止点炎、跟下滑囊炎以及跟骨骨刺等,需要检查后加以确定治疗方案。  针对脚跟痛,一般的治疗以非手术治疗为主,治疗效果也比较好,如果非手术治疗无效,才会选择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通常包括以下几种:减少局部压迫(可采用海绵跟垫、矫形鞋等);局部理疗(按摩或热敷),即在痛点及其周围做按摩推揉,以松解肌肉痉挛,调理气血流行,减轻患部疼痛;外敷活血通络的中草药;消炎止痛类药应用;局部注射封闭,痛点阻滞治疗:用醋酸氢化考的松或强的松龙12.5~25毫克加2%利多卡因2毫升局部注射,每周一次,1~3次为一疗程;超声波,冲击波,小针刀治疗。  如果休息、外敷理疗等无效,且疼痛明显者,可适当服用一些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治疗,应当选用西乐葆及依托考昔等对胃肠道刺激小的药物,如果有胃溃疡及胃出血等的患者要慎用。另外,这个病恢复得很慢,千万不能着急,不要轻易频繁地局部封闭治疗,但是对于疼痛明显者,偶尔的封闭治疗疗效明显,不必谈虎色变。如上述均无效,建议采取手术治疗,如骨刺切除、跖腱膜附着处松解或胫后神经跟下支切断术等。患者在家中也可以通过按揉、叩击、煲生姜水泡脚等方法帮助缓解疼痛,也可以选择到我院用舒筋洗剂和骨外洗方熏洗。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近日,65岁的张女士在“大连食尚健康圈”的微信公众平台留言:“我的手腕经常会一阵一阵地疼痛,平时在家里干活稍微多了一点就更疼了,而且一疼起来手都不敢动。我贴过膏药,但没什么效果。请问有什么好办法吗?”在门诊和医院义诊的过程中,也经常有中老年人前来询问与手腕疼相关的问题,这手腕疼究竟是咋回事儿?记者就此咨询了有关专家。  解答医生:大连市中心医院手足外二科主任张铁慧  中老年手腕疼的患者在排除了关节损伤等因素后,引起疼痛的主要原因就是“累”了。其中主要有挠骨茎突腱鞘炎和滑膜炎两种可能的疾病。其中,挠骨茎突腱鞘炎的患者有的是在家里伺候生病的老伴儿后发病,有的是带孙辈后发病的,但他们都是由于长期重复“端”这个动作造成了手腕的劳累,缓解这种疼痛的最好办法就是有效制动。由于制动时需要找准手的位置,因此建议到医院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佩戴专业的护具,一般经过3周左右的时间,炎症自然就会好。但这之后炎症还可能会复发,因此需要患者保护手腕,尽量减轻劳动强度和时间。  而当出现滑膜炎时,手部的其他位置也会出现疼痛,会伴有一定程度的肿胀,因此比较好分辨。与腱鞘炎相似的是,滑膜炎患者的发病原因也是劳累,但在缓解滑膜炎引起的疼痛时,不仅要制动,还需要通过药物等方式来控制关节的炎症反应,同时配合冷敷,减轻滑膜内由于充血水肿产生的大量积液,逐渐恢复关节滑膜的正常功能。需要注意的是,在出现了腱鞘炎时,常常伴有滑膜炎的发生,治疗时应该以腱鞘炎为主。  在门诊中,脚后跟疼的患者也非常常见,进行冷热敷或贴膏药,很难有明显效果。其实脚后跟疼多半是跟痛症的表现,随着年龄的增长,跟骨长出骨刺的同时,脚后跟的脂肪垫却在渐渐变薄,起到的保护作用减少了,因此每次走路都会刺激足后的神经引起疼痛,这种情况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越来越重。建议患者走路时,在鞋内放置一个足后跟缓冲垫或内增高鞋垫,以增加走路时的脚后跟部位的缓冲。实习记者高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老年脚后跟疼怎么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