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术后,血PT数值多少左右比较好???

上海远大心胸医院
卫生部重点专科
中国胸腔镜手术培训基地
心血管内科:
心脏外科:
相关症状:
其他疾病:
当前位置: >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恢复期有多长
来源: www.yodak.net
字体大小:[
摘要: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恢复期有多长?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3个月是手术创伤、心脏功能以及身体恢复的重要阶段,需要注意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心脏术可有效治疗,心功能得到有效改善,生活质量得到较大的提高,术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可基本恢复与正常人一样生活。请问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恢复期有多长?术后恢复应注意什么?
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3个月是手术创伤、心脏功能以及身体恢复的重要阶段,需要注意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1)根据术前、术后的身体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室内和室外活动,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以不感到、、劳累为度。
(2)严防各种感染发生:因为细菌一旦进入血液就很容易引起细菌性、影响人工瓣膜的活动功能,或因栓子脱落而造成重要脏器的栓塞。因此,平时应尽可能避免各种感染,如皮肤疖肿、外伤感染、牙周炎、感冒、肺炎、肾炎及胃肠炎症等等。如果一旦发生感染,必须及时治疗,不可延误。
(3)术后如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应向医生说明情况,停止或减少抗凝药的口服量,以避免术中、术后出血。术后尽早恢复口服抗凝药,以防出现血栓形成。
(4)加强营养、注意饮食,不宜吃过咸的食物。
(5)继续按时服用医生建议的各种药物,尤其是抗凝药、洋地黄类和利尿药物。
(6)术后早期阶段应每周或每两周复查一次凝血功能(含:凝血酶原时间/PT、活动度/ A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待其稳定后可每月或三个月复查一次。
(7)保持精神愉快,心情舒畅,可以参加适当的娱乐活动。
术后3─6个月,根据病人的心脏功能、体力情况及工作性质可以考虑半天轻工作,半天休息。体力劳动应遵守循序减进的原则,由轻到重,开始时须先试行数日,若感劳累或心慌气短则应立即停止,切记不可勉强。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恢复期有多长?术后6个月,一般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考虑全日工作,由轻工作逐渐过度到正常工作,心脏功能较差者应遵从医生的建议,休息一年。
相关文章:
关键词: &&&&
温馨提示:有问题?直接在线咨询!更多有关资讯,症状诊断,治疗费用及保健护理,可以或拨打咨询热线:400-677-0366(免长途费)。上海远大心胸医院为微创(腔镜)优势专科医院,选择我们让未来生活更美好!
编辑:陈友华
文章出自:上海远大心胸医院 http://disease.yodak.net/xzbm/120869.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
提示: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行医师的面对面诊断。所有门诊时间仅供参考,最终以医院当日公布为准。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医院地址:上海市徐汇区龙漕路218号接诊时间:周一~周日 8:00--21:00咨询电话:400-677-0366(免长途费)
官方微信号:yodak_sh咨询电话:400-677-0366医院地址:上海市龙漕路218号
Copyright (C)
官方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号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上海市卫生局合作媒体
上海国际马拉松赛合作媒体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抗凝标准
发布日期: 15:53:00
吕志前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医师、教授
【典型病例】
& &&老王今年63岁,有风湿性心脏病20余年,检查后确诊为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并关闭不全,在某三甲医院实行了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置换手术。术后恢复良好,明显提高了生活质量。然而前几天突然出现牙龈出血及鼻出血,小便也呈红色??
& &&这个病例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很多心脏瓣膜病人术后恢复得很好,然而由于对术后服用抗凝剂监测不够重视,经常出现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脑梗死或脑出血,甚至发生死亡的悲剧。
& &&其原因在于人工瓣膜属于异物,植入人体后与血液接触容易引起血小板凝聚,加上各种凝血因子聚集,很容易形成血栓。血栓脱落或者引起机体其他部位血栓形成或者栓塞堵塞血管,引发相应部位组织缺血,导致严重后果。因此,瓣膜置换术后需要适当抗凝,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然而抗凝过度同样会引发严重后果,服用抗凝药过多,可以引起如牙龈、胃肠道、颅内出血,如上文的老王一样,过量服药的后果同样非常可怕。可见术后抗凝是一件性命攸关的大事,因此口服抗凝药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必须定期严密监测,确保生命无虞。
& &&目前,最常使用的抗凝剂是华法林。华法林是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吸收完全,血浆半衰期长,抗凝作用稳定,现为国内外使用最广泛的抗凝剂 。由于华法林维持量的个体差异很大,每日1~20毫克之间,所以一定要做到“剂量个体化”,要定期检查凝血酶原时间。根据检查结果调整服药剂量。
& &&正常人的凝血酶原时间(PT)参考范围值在12~14秒。但由于检测仪器间的误差,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倡使用国际标准比(INR)检测值,瓣膜手术后病人应维持PT在18~22秒之间,INR在1.8~2.5之间。本文为了叙述方便,仍然使用PT。
& &&心脏各瓣膜由于流过血流的速度不同,对于PT值要求也略有不同。现列举常见瓣膜手术术后应维持的抗凝标准。
& &&主动脉瓣置换术:主动脉瓣位于左心室的右上方,左心室收缩期瓣口开放,舒张期瓣膜关闭。各种原因,如先天性瓣叶畸形、感染性心内膜炎、退行性病变、风湿性病变、钙化等原因导致主动脉瓣膜叶结构和形态异常、交界粘连,表现为心脏收缩时主动脉瓣叶运动异常,或者不能完全打开导致狭窄或者瓣膜关闭不全导致血液反流,都需要手术置换。由于主动脉瓣位的血流速度较快,对于抗凝要求稍低,使用机械瓣术后PT维持于17~20秒即可。
二尖瓣置换术:二尖瓣病变同样分为狭窄和关闭不全。瓣膜狭窄主要是由于瓣叶增厚、交界粘连、融合,瓣下腱索挛缩导致开放幅度变小。关闭不全常见原因包括二尖瓣脱垂综合征、退行性病变、风湿热、心肌缺血及感染性心内膜炎。从而出现劳累性呼吸困难、胸闷、心悸等症状。二尖瓣位血流速度较慢,手术后容易形成血栓,所以对于抗凝要求较高,使用机械瓣术后PT维持在20~24秒较好。
& &&双瓣置换术:常见于多瓣膜病变,常见的有二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同时合并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需要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同时置换。需要注意的是瓣膜的选择要结合病人的年龄、体重和心脏大小,所选瓣膜的相互匹配等问题。由于有二尖瓣置换,术后PT应维持在20~24秒。
& &&其他情况:有些患者瓣膜质量很好,只是由于二尖瓣环扩大或腱索断裂等原因导致的关闭不全,可以采用瓣膜成形技术对瓣膜进行修补术,不需要置换。由于没有大的异物植入体内,术后需口服抗凝药治疗3个月,PT维持于16~19秒即可。
对于存在出血倾向者、高龄病人或者不容易进行抗凝监测的换瓣术,适宜采用生物瓣置换。生物瓣术后需口服抗凝药治疗3个月以上,PT数值可适当降低,维持于16~19秒即可。
& &&病人住院期间,应每天测定1次凝血酶原时间或活动度;经一段时间调整后达到稳定的维持量,可改为隔日测1次;如再经3~4次测定仍稳定,可改为每周1次。依次类推改为1个月、3个月,但最长间隔不应超过半年。在每次就诊时,应向医生说明所服用抗凝药名称、剂量,以防止各种意外。
& &&如果凝血酶原时间超过要求,应该减少服药量,每次可以减少药量的1/4;如果凝血酶原时间明显低于要求,应该增加抗凝药剂量,同样以增加药量的1/4为好。不要增加过快,因为,华法林的最高峰值效应在服后48小时。如果凝血酶原时间高于30秒,可停用1~2次,以后到医院化验后再调整。每次调整剂量后4~5天要测凝血酶原时间或活动度。
& &&在口服华法林期间需要密切观察各种不良反应,如有皮肤瘀点、瘀斑、牙龈出血、鼻出血、血尿、黑便、呕血、月经量多、肢体深部出血引起的局部肿胀,甚至颅内出血等。出现以上情况,应立即复查血化验,适当减少或停服抗凝剂。必要时静滴维生素K,对抗出血倾向。待凝血酶原时间达到要求,再重新抗凝。反之,如出现四肢活动障碍、局部疼痛、感觉异常、末梢循环差、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等症状,语言障碍,可能是脑血管梗塞,还可出现呕吐、头痛、偏瘫、昏迷等症状,则提示抗凝剂量不够,应紧急就医及积极治疗
& &&总之,术后服用华法林应当小心谨慎,如有问题应及时就医,以免出现不测。
(作者每周一全天有专家门诊,咨询电话:)
专家简介:
& &&吕志前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曾在澳大利亚和法国进修心血管外科一年半。目前,主要从事心脏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心脏不停跳下手术)、瓣膜置换或成形、各种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以及颈动脉狭窄内膜剥脱手术和动脉瘤手术。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PT-INR测定监测口服抗凝药的研究PT,手术,研究,瓣膜置..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PT-INR测定监测口服抗凝药的研究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404 Not Found
The requested URL /health/yyjk//content_390117.htm was not found on this server.  [摘要] 目的 分析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效果及并发症情况,为临床选择合适的华法林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临床分析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要] 目的 分析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效果及并发症情况,为临床选择合适的华法林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1月―2011年6月在该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18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并记录患者使用华法林的用量和出现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随访,有15例出现并发症,占8.0%,其中出血10例(5.3%),栓塞5例(2.7%);正常173例(92.0%);出血组华法林用量、凝血酶原时间(P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均明显大于正常组和栓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华法林平均用量为(2.0±0.6)mg/d,PT为(18.6±2.4) s,INR为(2.1±0.5)。结论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应常规使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将INR控制在1.8~2.5范围内可以满足抗凝要求并且明显减少并发症。 中国论文网 /6/view-6292449.htm  [关键词] 心脏瓣膜置换术;华法林;抗凝;用量   [中图分类号] R54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14)03(c)-0015-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and complications of warfarin anticoagulant therapy after heart valve replacement so a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selecting appropriate warfarin dosage in clinical practice.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188 patients with heart valve replacement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06 to June, 2011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postoperatively, the dosage of warfarin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 every patient were recorded. Results All patients were successfully followed up, and 15 cases (8.0%) developed complications, of them 10 cases (5.3%) with bleeding and 5 cases (2.7%) with embolization. 173 patients (92.0%) were normal. The warfarin dosage, prothrombin time (PT) and 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INR) of the hemorrhage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ose of the normal group and the embolism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average warfarin dosage of normal group was (2.0±0.6)mg/d, PT was (18.6±2.4) s and INR was (2.1±0.5). Conclusion The warfarin should be routinely used for anticoagulation after heart valve replacement, and the INR is controlled in the range of 1.8~2.5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anticoagulant and obviously reduce the complications.   [Key words] Heart valve replacement; Warfarin; Anticoagulant; Dosage   心脏瓣膜置换术是治疗严重心脏瓣膜病尤其是风湿性心脏病的主要手术方式[1]。目前常用的人工瓣膜置换术后均需要进行常规抗凝治疗,华法林是最常用的抗凝剂。华法林的使用一直是抗凝治疗的重点,与抗凝治疗相关的各种并发症如出血、栓塞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质量[2]。该研究旨在分析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华法林的用量及并发症情况,为临床正确使用华法林提供依据。现分析2006年1月―2011年6月间在该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18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该院收治的并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18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4例,女104例;年22~68岁,平均(44.7±9.6)岁;病因分布为先天性心脏病10例,风湿性心脏病148例,感染性心内膜炎12例,其他18例。术前心脏彩超检查提示左室射血分数26%~62%,平均49.6%;合并左房血栓23例。心功能分级为Ⅰ~Ⅱ级72例,Ⅲ级64例,Ⅳ级52例。手术类型为二尖瓣置换术86例,主动脉瓣置换术48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置换术54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术后48 h后开始进行华法林抗凝治疗。初始剂量为3~5 mg/d,24 h后根据凝血酶原时间(P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调整华法林剂量,使PT维持在正常值的1.5~2倍,INR在2.0左右。术后初期每天监测PT及INR,调整华法林达到最佳有效剂量,待PT及INR稳定后每周监测1次,出院后每月监测1次,之后可每半年监测1次。患者出院时详细告知出院后注意事项。从出院时通过电话和门诊开始随访,详细记录华法林用量及并发症情况(如出血、栓塞等)以及PT和INR的数值,将患者按照并发症情况分为正常组、出血组如牙龈出血、皮肤出血、血尿、消化道出血等和栓塞组如脑梗塞、下肢动脉梗塞等。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   2 结果   2.1 总体情况   所有患者均成功随访,有15例出现并发症,占8.0%,其中出血10例(5.3%),栓塞5例(2.7%);正常组173例(92.0%)。   2.2 各组患者华法林用量及凝血功能比较   出血组华法林用量、PT及INR均明显大于正常组和栓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华法林平均用量为(2.0±0.6)mg/d,PT为(18.6±2.4)s,INR为(2.1±0.5)。见表1。   3 讨论   心脏瓣膜置换术自开始应用至今已超过40余年,术后如何进行安全有效的抗凝治疗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华法林是进行抗凝治疗的常规药物,但是如果用了掌握不当可发生严重的并发症[3]。华法林的用量调整是根据患者凝血功能来实现的,其中又以PT和INR为最常用最有效的指标。孟旭等[4]建议中国人的华法林初始计量应为3 mg/d,对于年龄>75岁的老年以及有出血风险的患者则应从2 mg/d开始,稳定剂量应在2.0~3.0 mg/d之间,而PT则最好控制在18.0~20.0 s,INR控制在2.0~3.0之间。俞经生等[5]回顾性分析了356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发现术后华法林首次负荷量3.75~5 mg,INR(1.96±0.48),华法林维持剂量(3.02±0.66);其中11例有出血症状出现,1例因脑出血死亡,8例发生血栓栓塞,1例有偏瘫及失语。何小平等[6]对173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进行了随访,结果发现抗凝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2.7%(22/173),其中出血18例,栓塞4例,建议应该将PT控制在15.4~24.73 s,将INR控制在1.31~2.64。该研究中有15例出现并发症,占8.0%,其中出血10例(5.3%),栓塞5例(2.7%);正常组173例(92.0%)。出血组华法林用量、PT及INR均明显大于正常组和栓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华法林平均用量为(2.0±0.6) mg/d,PT为(18.6±2.4) s,INR为(2.1±0.5),与马志强等[7]的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应常规使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对于华法林的用量要及时根据PT和INR进行调整,最大程度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魁,董然.中国人群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华法林个体化治疗最新研究进展[J].心肺血管疾病杂志,):217-219.   [2] 蔡洁,林世红,韦成信,等.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   [3] 吴惠珍,张翠改,李刚,等.住院患者华法林用药情况分析[J].中国医药,):739-740.   [4] 孟旭,李金钟,刘岩,等.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口服抗凝药的抗凝治疗强度标准[J].中华心血管杂志,):618-621.   [5] 俞经生,葛建军,周正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临床研究[J].安徽医药,):820-821.   [6] 何小平,秦太昌,王志斌.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国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616-617.   [7] 马志强,魏松洋,王少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收稿日期:)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