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思维、做事低于常人的患者该怎样做人进行初

做人做事做老板做管理_起点中文网_小说下载
扫描下载起点读书客户端
  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不知要经历多少的坎坷,对于没有掌握成功方法的人来说,每一次的成功,也许都要经历唐僧取经般的九九八十一难。如果我们的生命真有无限长的话,即使把所有的路都走一遍都无所谓,但事实是生命有限,人生苦短,人生真正能够做事的时间不过是短短的几十年。
鉴于此,我们编著了这套《教你成功丛书》,作为读者朋友面对现实生活的一面旗帜,来感召、激励人生,共同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进。这套书能为你的人生指点迷津:不可以背着沉重的历史上路,而是需要汲取前人的经验;不可以复制他人的成功方法,而是需要学习成功人士的奋斗精神;不可以接受单一的价值标准,而是需要认同那些有益于人生的观念;不可以热衷于某些处事计谋,而是需要改善自己的思维方式。
书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引导人的一生走向成功。
卡耐基曾经说过:“人生的价值,就是创造有价值的人生。正是如此,人生最值得回味的地方并不在功成名就之时。”这是一句至理名言,也是一切励志理念的思想基础。因为只求功利性的“成功”,而不追求有品质的生活,那么“励志”二字必然因其歧义而变成套在人们脖子上的沉重的枷锁。
朋友们,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我们充分汲取励志经典,并创造性地用之于实践,一起来创造我们的传奇人生,成就我们的非凡梦想吧!
  做人不能太倔强、太死板、太刚硬。路不能走太绝。可方可圆,能屈能伸,当忍则忍,随机应变,是商人成功的重要途径。一事当前要能够权衡利弊、把握轻重,外表大度圆融,内心见棱见角。如此处世待人,才有回旋之利。
做人要堂堂正正
做人不能财迷心窍,要堂堂正正地做人。
金钱是与劳力自然结合而成的。换句话说,即是你必须尽忠职守,努力工作。千万不能以赚钱为出发点来从事任何工作。当你开始工作时,应该这样想:“假如完成这项产品,将会带给人们多大的快乐;还有这种产品会给多少个家庭带来方便,因此妇女们便会有更多的时间去做她们喜欢做的事。”
松下先生曾回忆道:
当初我工作时,根本没有想到要成为一个大资本家。我只是每天竭尽全力地工作,终于有了今天的成就。我从事这项工作,起初只是为了生计问题而已。那时我的家境贫穷,为了生计,非靠自己的劳力工作不可。可是,我的身体非常虚弱,无法胜任伙计的工作。即使靠着日薪也不够吃药的钱,因此,我便在家中从事工作,求得温饱。虽然这只是个小小的希望,却是相当重要的决定。这即是我开始独立创业的第一个理由。
当我自己经营事业时,才深刻地体会出童年时期当学徒所得到的一些教训,那就是“顾客至上”。换句话说,必须以诚待人,不赚取暴利,但也绝不做亏本的生意。
通过累积适当的利润,不断地扩大事业,最后发展成今日的松下电器公司。今天,虽然有很多人认为我已是成功的经营者,可是,当初我从来也没有想成为富翁,或是大事业家。
起初,我只想到要如何才能生存下去,亦即在如何才能糊口求温饱的先决条件之下同时从事工作。你必定也会认为一个身体如此虚弱的人,怎么可能心怀这种志向?开始做生意时,我只抱着不欠缺今天的衣食便感到非常感激,或是即使休息一两天,生活也不会陷入困境的念头。我只是踏出了非常平凡的第一步而已。
第二步即是非常平凡的诚实的步伐。假如你是一位靠薪资生活者,当你踏出了第一步,就必须尽忠职守,努力工作。
当我一步步向前迈进,而在跨入第三、第四、第五步的同时,四周已经聚集了一小群人。下面便是我推展事业的方法。
为大众的将来着想是我的责任,我的事业便是为了这些人而创立的。我认为所谓事业,便是所有参与该项工作的共同产物。
为社会和国家着想,必须让员工过着更美好的生活,并且制造出有利于社会和国家的产品。我所经营的事业非常微小,但却是公众的产物。就法律而言,它是我个人的企业,但是本质上却是属于社会大众的。
到目前为止,我一直是个勤勉工作的商人,身负为社会和国家效力的使命感,孜孜不倦地经营事业,因此才能达成这种精神上的改变。
假若世上的必需品都能像海水一样的充沛,那么我们便不会过着贫苦的日子了。因此我的使命,便是源源不断地制造出有价值的电气产品。虽然事实与理想有一段差距,可是,我会配合社会的要求,不断地推出各种有益于社会的产品。
依循这种观念,使我得到了勇气与正义感,并且产生克尽职责的决心和希望。
做人要以德立身
“德”是指一个人的品性、德行。
我们不难想像,一个品行不端、德行恶劣的人能结识真正的朋友,获得长久的事业成功。这样的人很难有人能与之长期合作,因为这种人不是搞一锤子买卖,就是过河拆桥。这种人在家庭中,也会做出不道德的事情,极有可能造成对家人和孩子的痛苦和不幸。他们甚至还可能因为某种利益的驱使.铤而走险而落入法网……
要走向成功,需要以德立身,这是一个成功者必须确立的内在标准,没有这个内在的标准,人生之路就会失去支撑,最终导致失败将是必然的。
但必须知道,以德立身,还必须以自律为前提,一味讲“哥们儿义气”并不在以德立身之列。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社会上,缺德之友最终会成为自己成功路上的定时炸弹。例如,明知这笔贷款不合手续,但因为对方是朋友,所以大开绿灯;明知这个项目不能担保,因为受朋友的委托,所以还是办妥了。诸如此类经济犯罪案件多数发生在缺德人身上,他们重朋友、讲义气,交往中自以为彼此很了解底细,因此在合作中绝对信任对方,毫无防备,不能办的事也不好意思拒绝,这样,如果被缺德之人利用,必然会毁了自己的前程。
以德立身贯穿于每个人的人生全过程,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道德对于人的要求虽有着不同的变化,每个人体验和经历的内容也不一样,但是,“以德立身”的人生支柱是不变的,它对每个人的人生大厦起着支撑作用的定律是不变的。
富兰克林是美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民主主义者、著名的科学家,一生受到了人们的爱戴和尊敬。但是,富兰克林早年的性格非常乖戾,无法与人合作,做事经常碰壁。
富兰克林在失败中总结经验,他为自己制定了13条行为规范,并严格地执行,他很快为自己铺就了一条通向成功的道路:
①节制:食不过饱,饮不过量,不因为饮酒而误事。
②缄默:不利于别人的话不说,不利于自己的话不讲,避免浪费时间的琐碎闲谈。
③秩序:把所有的日常用品都整理得井井有条,把每天需要做的事排出时间表,办公桌上永远都不零乱。
④决断:决心履行你要做的事,必须准确无误地履行你所下定的决心,无论什么情况都不要改变初衷。
⑤节约:除非是对别人或是对自己有什么特殊的好处,否则不要乱花钱,不要养成浪费的习惯。
⑥勤奋:不要荒废时间,永远做有意义的事情,拒绝去做那些没有多大实际意义的事情,对于自己的人生目标永不间断。
⑦真诚:不做虚伪欺诈的事情,做事要以诚挚、正义为出发点,如果你要发表见解,必须有根有据。
⑧正义:不做任何伤害或者忽略别人利益的事。
⑨平和:避免极端的态度,克制对别人的怨恨情绪,尤其要克制冲动。
⑩整洁:不能忍受身体、衣服或住宅的不清洁。
镇静:遇事不要慌乱,不管是普通的琐碎小事还是不可避免的偶然突发事件。
贞洁:要清心寡欲,如果不是有益于身体健康或者是为了传宗接代,尽量少行房事。绝不做任何干扰自己或别人安静生活的事,也不要做任何有损于自己和别人名誉的事情。
谦逊:要向耶稣和苏格拉底学习。要抵得住享乐的诱惑,要抵得住金钱的勾引,不要有非分之想,不为别人的行为而动,不为别人的言论而动,也不可能有任何诱惑和利益使你去做你明明知道是邪恶的事情。
这样你会终生快乐,良心是永恒的圣诞节。由此可见,道德是铺就成功之路的基石,按照富兰克林的办法,您不妨试试。
活出新境界
人生有两条需要遵守的基本法则。首先,就是必须按照自然的法则去生活。自然的法则,即一般所说的存在于天和地之间的法则。这是任何人都无法逃避的法则。比方说,人的大脑、血液、四肢及五脏六腑等等,这些虽然都是身体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作为自己本人来讲,是不可能去进行自我选择的,这是客观存在的一个事实。而这一事实,可以说是无论任何理由也推翻不了的。
假如背离了自然的法则,其结果将会是个什么样子呢?毫无疑问,肯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身体生出种种病症;生活上发生贫困;事业不顺;精神烦恼及苦闷;这样,自己最后必然会终日在痛苦中挣扎。这可以说是自然的法则对违背者的惩罚。因此,无论如何,自己都不能认为自己的人生就必然属于自己本人。纵然你的欲望特强,整天拼命地去捞钱,有了钱之后,就去购买高级轿车、高级住宅及奢侈豪华的室内陈设品,等等。但是,所有这些,当死神降临的时候,还必须原原本本地留下来,连一件小小的东西也都无法带走。
原因何在呢?就是由于所有这些全都是身外之物。不管你拥有多少这样的物品,你如若不是充分有效地使用,那么,这些物品对你来说,始终只是装饰,并无多少价值。
总之,在这个世界上,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件物品是真正完全属于自己的。一个人从出生到死去,和自己的意志没有任何关系,人生不论是开始还是终结。都不能取决于自己的意志。
也许有人会说,生不能凭自己的意志,但是死完全可以靠自己的意志来实现,即可以进行自杀。这话听起来似乎不无道理,但实际上那是一种愚蠢的行为。当然,如果自己有自杀的勇气,真正是下得了决心为了别人的欢乐而甘愿舍弃自己的人生,那是值得赞赏的。除此之外,任何自杀行为,上天是绝对不会容许的。因为这种行为本身既不合乎伦理,也完全违背道德,可以说是人类最严重的背叛行为。
人出生在这个世界上,虽然说不是凭自己本人的意志,但也绝不是什么偶然的事情。也就是说,你已生存在这个世界上,这是一种客观现实。这可以说是人生的第二条应当遵守的法则。
人生几十年,多则百年,这漫长的人生历程应该如何度过呢?周恩来有句话说得好,他说:“要活到老,学到老。”人生的历程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当然,所谓的学习,除了青年时代的学业外,主要是对如何做人的学习,亦即对如何为他人而生存的学习。
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人有思想。因此,作为人本身来讲,从一开始就是各种杂念的生成体。如果要完全排除各种杂念,那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或者说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所以,还是要正视现实,接受杂念,才能使自己生活得真实。但是,应该注意的是,绝对不能受杂念的摆布和左右。
诚然,在我们这个世界上,一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小部分坏人。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应该承认,他们也并不是一生下来就坏。真正从心眼里就坏的人恐怕也是极少数。即使是坏人,他们以前也曾经在一定程度上拼命努力过。然而,由于他们不懂真正做人的道理,他们流汗、流血,所进行的各种努力全都是为了他们自己,最后结果是可想而知的。肯定不会受大众的称道,反而会受到法律的惩罚和人们的唾弃。
要做一个真正的人,一切都不应该只为自己,而应该完全都是为他人,一辈子不做坏事。这话说起来比较容易,但要真正付诸实践,那可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但是,这也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只要按照自然的法则行事,在日常生活中,采取一种完全顺乎自然的生活方式,就有可能达到最高生活境界,从而产生出无穷的生命力。
人生有开始,亦有终结。而在某种意义上讲,关键是在生死之间。因为这是我们惟一自由自在的时间,如何使用这段时间,可以说是对自我的考验。
如果这段人生是为了他人而生活,就无需什么远虑,也不会有什么近忧;反之,如果单纯是为了自己而生存,生活的路子就会越来越狭窄,最终走上孤独和悲惨之路,永远和欢乐无缘。
因此,我们提倡为他人而生活,我们需要发自内心深处的欢乐。能达到这样的思想境界,就能使自己的人生璀璨夺目,永远辉煌。
感谢、分享、谦卑
成大事者心里非常明白:一个人分享成果,是一种“吃独食”的心态,这样会引起其他人的反感,从而为下一次合作带来障碍。正确对待荣誉的三种方法是:感谢、分享、谦卑。
美国有家罗伯德家庭用品公司,八年来生产迅速发展,利润以每年18%-20%的速度增长。这是因为公司建立了利润分享制度,把每年所赚的利润,按规定的比率分配给每一个员工,这就是说,公司赚得越多,员工也就分得越多。员工明白了“水涨船高”的道理,人人奋勇,个个争先,积极生产自不必说,还随时随地地挑剔产品的缺点与毛病,主动加以改进。
俗话说,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当你在工作和副业上干出点名堂,小有成就时,这当然是值得庆幸之事,你也应当为自己高兴。但是有一点,如果这一成绩的取得是大家集体的功劳,或者离不开他人的帮助,那你千万别独占功劳,否则他人会觉得你好大喜功,抢占了他人的功劳。如果某项成绩的取得确实是你个人的努力,当然应该值得高兴,而且他人也会向你祝贺。但对于你来说,千万别高兴得过了头,一来可能会伤害有些人的自尊心,另一方面,现实社会中害“红眼病”的人不少,如果你过分狂喜,可不逼得人家眼红吗?
有一位卡凡森先生精力旺盛,他是一家出版社的编辑,并担任下属的一个杂志的主编。平时在单位里上上下下关系都不错,而且他还很有才气,工作之余经常写点东西。有一次,他主编的杂志在一次评选中获了大奖,他感到十分荣耀,逢人便提自己的努力与成就,同事们当然也向他祝贺。但过了个把月,他却失去了往日的笑容。他发现单位同事,包括他的上司和属下,似乎都在有意无意地和他过意不去,并回避着他。
卡凡森为什么会遇到这种结局?其实原因简单明了,他犯了“独享荣耀”的错误。就事论事,这份杂志之所以能得奖,主编的贡献当然很大,但这也离不了其他人的努力,他们当然也应分享这份荣誉。他们不会认为某个人才是惟一的功臣,并且认为自己“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所以这位主编“独享荣耀”,当然会引得别人不舒服,尤其是他的上司,更会因此而产生一种不安全感,害怕失去权力。
所以,当你在工作上有特别表现而受到肯定时,千万要记住一点——别独享荣耀,否则这份荣耀会给你的人际关系带来障碍。当你获得荣耀时,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与人分享
即使是口头上的感谢也是一种分享,而且你也可以扩大这种“分享”的对象,反正“礼多人不怪”!当然别人倒并不是非得要分你一杯羹,但你主动与人分享,这让旁人有受尊重的感觉,如果你的荣耀事实上是众人协力完成,那你更不应该忘记这一点。你可以采取多种方式与人分享,如请大家吃几颗糖,或请大家吃一顿。吃人嘴软,拿人手短,别人分享了你的荣耀,就不会和你作对了。
2.感谢他人
要感谢同仁的协助,不要认为这都是自己的功劳。尤其要感谢上司,感谢他的提拔、指导、授权。如果实情也是如此,那么你更应该如此感谢;如果同仁的协助有限,上司也不值得恭维,你的感谢也有必要,虽然显得有点虚伪,但却可以使你避免成为他人的箭靶。为什么很多人上台领奖时,他们首先要讲的话就是:“我很高兴!但我要感谢……”道理就是如此。这种“口惠而实不至”的感谢虽然缺乏“实质”意义,但昕到的人心里都很愉快,也就不会妒忌你了。
3.为人谦卑
有些人往往获得荣耀,就容易忘了自己是谁,并从此自我膨胀。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旁人就遭殃了,他们要忍受你的气焰,却又不敢出声,因为你正在锋头上。可是慢慢的,他们会在工作上有意无意地抵制你,让你碰钉子。因此有了荣耀时,要更加谦卑。不卑不亢不容易,但“卑”绝对胜过“亢”,就算“卑”得过分也没关系,别人看到你如此谦卑,当然不会找你麻烦,和你作对了。
  当你获得荣耀时,对他人要更加客气,荣耀越高,头要越低。另一方面,别老是提及你的荣耀,说得多了,就变成了一种自我吹嘘,既然你的荣耀大家早已经知道,那你何必要总是提及呢?
其实,别独享荣耀,说穿了就是不要去威胁别人的生存空间,因为你的荣耀会让别人变得黯淡,产生一种不安全感。而当你获得荣誉时,你去感谢他人、与人分享、为人谦卑,这正好让他人吃下了一颗定心丸,人性就是这么奇妙,没什么话好说。因此,当你获得荣耀时,一定要记住以上几点。如果你习惯了独享荣耀,那么总有一天你会独吞苦果!
不要成为杨修式的人
《三国演义》中记载,曹操手下有一谋士名叫杨修,他自恃聪明,有些文才,时时出点风头,老奸巨滑的曹操几次都被杨修识破机关。曹操心里很不高兴,便借刀将这个恃才傲物的杨修给杀掉了。
说到恃才傲物,西晋的名士稽康也是这样的一个人。有人推举他去作官,虽然他满腹经纶,才华横溢,却不愿从政,宁愿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放浪于民间。可是,就有人看不惯他这种恃才傲物的作派,那个叫钟会的人向皇帝老儿汇报:稽康是条卧龙,如果不用的话,这卧龙就是隐患,还是把他杀掉的好!于是稽康因此白白地送了命!
凡是恃才傲物者,通常情况下都是因为“才”这个东西而使此人极度自我膨胀,恍惚之间觉得“老子天下第一”,“谁也比不上我”,于是糊里糊涂之间得罪他人,于是此人麻烦就上门了。看来“才”这个东西,真像一把双刃剑,使用好了可以“齐家治国平天下”,用的不好反倒削掉自己的脑袋,可不慎乎?
仔细分析“才”这个东西,无非指一个人聪明,像杨修式的,如果傲物了则会“聪明反被聪明误,反送了卿卿性命”,所以那些圆滑世故的人总是高喊“难得糊涂”。一方面这个“才”指一个人有才华,这个才华指的是一个人能写能画,像李白式“斗酒诗百篇”让权贵们研墨提鞋,其结局多为小人谗言而不被重用,圆滑的人就会“夹着尾巴作人”;还有一方面这个“才”指的一个人有才能,像统治才能、领导才能,美国二战时期的巴顿将军就是仗着自己是个军事天才而恃才傲物。当然,还有一种人也恃才傲物,只不过他恃的是“财”,满眼便不把常人放在心上。
一个人有才华是一种好事,但把这才华用作傲人的资本就不能说是一件好事了,正如人们极其讨厌那些爱炫耀的人一样,恃才傲物者也会被人所厌弃,甚至会被人砍头。
恃才傲物者应及时回头、悬崖勒马。正确估价自己,认清自己,清醒面对现实。美国的巴顿确实是个军事天才,可是战争结束了,他的使命也结束了,可他却意识不到这个现实,一意孤行,结局当然不完美。
这个社会没有一个人能做到特立独行,那些有才华的人也不行。一般人容易安于现状,而有才者自恃聪明才智非要出人头地,更应夹着尾巴做人。汉时的韩信有统帅才能,“韩信调兵,多多益善”,可他却自恃有才而傲物,不能夹着尾巴做人,最终被吕后擒杀。
恃才傲物者应修炼内功。这种内功包括知识上的,以历史上那些恃才傲物的悲惨结局为鉴;包括经验上的,不断的挫折和失败是医治恃才傲物的灵丹妙药,只有这样才明白“人上有人、天外有天”,自己只不过是井底之蛙;还有身体上的和心智上的。只有修炼到一定火候,人们才能游刃有余于人生。
克服吝啬的习气
巴尔扎克有一篇小说《葛朗台》,其中的主人公葛朗台极其吝啬,死到临头还抓着手中的金子不放,因为他只膜拜金钱这个上帝。
在国外的文学殿堂中有四大吝啬鬼:除了葛郎台之外还有阿尔巴贡、乞乞科夫和夏洛克。
而在中国文学作品中,《儒林外史》里的严监生,也是一个手指灯灭才咽最后一口气的典型吝啬鬼。
社会中常见吝啬的人.这类人有如下几方面的共性:
①很计较个人的得失,碰到任何事总怕自己吃亏。这种人可以大慷别人或公家之慨,而对个人利益却寸利不让,不乏贪婪之心。那些拿着国家的公款大吃大喝,而在平时舍不得为别人掏一块钱车票的人即属这类。
②这种人极少参与社会活动,对周围事情漠不关心。他不愿意帮助别人,很少有知心朋友,有了困难也很少有人帮忙。少参与活动的目的即少花钱,所以对同学聚会、生日聚会、郊游、结伴等采取能避就避的态度。
③极看重自己的财富与利益,为了既得利益,可以六亲不认,对别人的困苦漠不关心,不闻不问,毫无同情与怜悯之心。就像葛朗台眼中只有金子,没有一丝亲情,对他的女儿、侄儿乃至妻子都很吝啬,把钱看得紧紧的,知道女儿把金币给了侄儿,便大发雷霆。
吝啬者可分为两类:
1.绝对吝啬型
葛朗台即是典型。这种人仿佛是天生的吝啬者。
2.相对吝啬型
这种人对亲戚朋友和他自己并不吝啬,但对于外人却像铁公鸡一样一毛不拔。这种人在某些情况下.比如为了往上爬,或者是为了成功,会一改自己对外人的吝啬。变得异乎寻常的热情、慷慨大方。其实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以吝啬的表现方式来讲有以下几种:
1.吝啬金钱型
即俗语所说的“守财奴”。这种人在经济利益上与人泾渭分明,外人休想占他一点便宜。他视自己的钱财如珍宝,可总是混吃混喝别人的,而且从来都是那种白眼狼式的,吃过不认账或不领情,或者在那儿顾左右而言他。这种吝啬者是所有吝啬者中占比例最大的。
2.吝啬感情型
这种人把感情当作珍宝,只愿索取,从来不想付出。他要求别人感情专一,他的感情独占欲极强,这种人在生活中最容易因感情问题而醋意大发。
3.吝啬时间型
这其实也并非什么坏习惯,只是在社交时有点不近人情。他比较珍惜自我享受,绝对不肯为别人花费自己的时间。这种人最常见的表现即看表,然后焦躁不安.走来走去,多么重要的事情都比不上他的时间宝贵,让人觉得他有点过分。
4.吝啬力气型
这种人的典型特征即懒惰,能使自己轻松就绝不累自己,能躲过的义务劳动就绝不参加,经常是出工不出力,生怕多出一点力使自己吃亏。
5.吝啬语言型
这种人典型特征即沉默寡言,他相信“沉默是金”的古训,从不多说一句、一个词甚至一个字,让人捉摸不透。
当然,在生活中,吝啬的类型是很多的,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1.主观人格修养方面
吝啬从心理学上讲,其实是一种消极防御心理。这些人有可能不自信,为了应付焦虑,就像蜗牛一样缩在壳中,以对付外界的各种危险。另外,家庭的教养方式也能造成吝啬性格。父母由于生活困苦,比较俭省,或者父母感情不和,缺少家庭温暖,养成孤僻、多疑的性格,不跟人打交道,久而久之会被认为是一个吝啬的人。
2.客观环境方面
由于各种复杂的社会因素,有些人对自己所占有的财富有强大的防御心理,以避免眼红者、小偷、强盗之类的人,这就使人对自己的钱财看得紧紧的。钱财毕竟来之不易,要是让那些心怀不轨的人弄去了,岂不是白耗心血?所以对于有钱人来说,他不必对任何人抱有怜悯与施舍之心了,也就“越有越吝啬”,其实和没有的人一样吝啬。
3.天性方面
人的天性中有自私的一面,这可以说是产生吝啬的根源。孩子在小时候就不愿把自己吃的、玩的东西与其他小朋友一块分享,等到长大成人私心加重,他也就变得更自私自利、更吝啬了。
人性中的吝啬是一种不受人欢迎、甚至是惹人厌烦的心理特征。
吝啬的人缺乏社会责任感,他自私、冷漠,对社会、他人,乃至亲属不负责任,他只站在自我狭隘的立场上来看待自己的责任与义务。他常用的话语即“我干好自己的就行了。别人的我管不着”。
吝啬的人难以有一个良好的社交关系。这种自私的行为,会破坏人与人之间所应培养的仁爱、同情心,破坏美好的社会关系、伦理关系、道德关系,对社会进步造成危害。
另外,吝啬的人极易遭遇失败的人生。他们在事业上、家庭上、人生发展上、情感上都可能因这个性格而遭受磨难。如某男在恋爱上一直不能成功,与他谈过一段时间恋爱的女生都反应说这个男生非常小气,出手一点都不大方,在很多场合比如吃饭、买东西时他总是讨价还价,一个男人老是这样,会让身边的女士们感觉特别没面子、丢份,所以那些女生都离他而去,所以这个男生因为自己的不觉悟导致现在仍是光棍一条。
吝啬对人生的负面影响很大,每一个有此缺点的人都应自觉加以克服。
吝啬之人在人际交往中对自己的吝啬举止不会一点感觉都没有,也不会对别人对自己的吝啬有成见而没有一点感觉。把自己与周围的朋友、同仁比一比,想想自己干嘛这么克扣自己、克扣他人,就应该明白,人活在世上,钱不是惟一的目的,除钱外亲情、友谊、快乐同样重要。
从前有个特别爱财的国王,他求神赋予他点石成金的本领。他有了这个本领后,凡经他手指触摸的都变成了金子,像面包、牛奶、椅子、床、宫殿都金碧辉煌,后来连他可爱的女儿都被他变成了金子。国王大哭起来,他再也不要这个点金术了:神啊,请您宽恕我,我再也不贪恋金子了,快把女儿还给我吧!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小气吝啬只会割断柔情、友情,使自己变成孤家寡人。须知关心与帮助历来都是相互关系,“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只有相互帮助,你才会快乐。
吝啬的人,应该培养对人类美好未来的信仰,要在精神上有所依托,像佛教徒、基督徒那样宽容,有怜悯心,多做一些好事,渐渐克服吝啬的毛病。
尝试着去给街上可怜的乞丐一角钱,或者将盲人从马路对面牵过来,或者给你的恋人买上一束红玫瑰,你会发现虽然占有钱财也有快乐,但那种快乐是被人白眼视之的快乐;而你给予的那种快乐,既愉悦了自己,同时也愉悦了别人。渐渐地你会发现自己更乐于做一些给予别人的事情,因为你从中享受到难以言传的快乐。
沉默是金,合宜为重
你觉得一个人多说话好呢,还是沉默好?按说话是银、沉默是金的说法那便是沉默比多话好。人之言语即是他行为的影子,我们常因言多而伤人,言语伤人,胜于刀枪,刀伤易愈,舌伤难痊。
一个冷静的倾听者,不但到处受人欢迎,而且会逐渐知道许多事情。而一个喋喋不休者,像一只漏水的船,每一个乘客都希望赶快逃离它。同时,多说招怨,瞎说惹祸。正所谓言多必失,多言多败。只有沉默,才不至于被出卖。保持沉默便是保持不伤人。
有人说言语是一种卑贱的东西,一个说话极随便的人,一定没有责任心。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多言不如多知。即使千言万语,也不及一件事实留下的印象那么深刻。多言是虚浮的象征,因为口头慷慨的人,行动一定吝啬。有道德的人,绝不泛言;有信义者,必不多言;有才谋者,不必多言。多言取厌,虚言取薄,轻言取侮,保持适当的缄默,别人将以为你是一位哲学家。
一个人话说得少而且说得好.便可被视为绅士。因此,在我们的人生中,有两种教训是不可少的,那就是沉默与优雅的谈吐。如果我们不会机智地谈吐,又不会适时沉默,是很大的缺憾,是不幸的。
我们常因话说得太多而后悔,所以当你对某事无深刻的了解的时候,最好还是保持沉默吧!
少说话固然是美德,但是,人既然在社会中生活,就应该说话,不然不如成为哑巴。既然要说话,怎样说才好呢?在任何地方和场合,最好能少说话,要说话则说自己经历过的感慨之话,说心灵深处的衷心之话,说自己有把握的话,说能够启迪人的话,说能警诫人的话,说能教育人的话,说温暖的话,说能使人排忧解难的话。
自己无把握做到的话不要说,言不由衷的话不要说,伤人的话不说,无中生有的话不要说,恶言恶语不要说,伤情感的话不要说,造谣的话也不要说,粗言秽语不要说。
若是到了非说不可时,那么你所说的内容、意义、措词、声音、姿势,都不可不加以注意。什么场合,应该说什么,怎样说,都应该加以研究。无论是探讨学问,接洽生意,交际应酬,娱乐消遣,种种从我们口里说出的话,一定要有重心,要具体、生动。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虽未必能达到这个境界,但我们只要朝这个目标走去,是会有发展、有收获的。
必须知道,为了保持你的话被人所重视,永不使人讨厌,惟一的秘诀是说适量的话,恰当的话。说适量的话能使你静静地思索,使你说出的话更精彩、更动人。
做一个忍耐的听众,是谈话艺术当中一项重要的条件。因为能静坐聆听别人意见的人,必定是一个富于思想和谦虚的人。这种人在人群之中,最先也许不大受人注意,但最后则会受人尊敬。因为他虚心,所以为任何人所喜欢;因为他善于思维,所以被众人所信任。
那么,怎样做一名良好的听众呢?
首先,是要真诚。别人和你谈话的时候,你的眼睛要注视着对方,无论对你说话的人地位比你高或低,眼睛注视对方是一件必要的事情,只有虚浮、缺乏勇气或态度傲慢的人才不去正视别人。
别人对你说话时,不可做着一些绝无必要的工作,这是不恭敬的表示,而且,当他偶然问你一些问题时,你就不会因为不留心他所说的话而无所适认。
其次,倾听别人的话时,偶然插上一两句同情的话是很好的,不完全明白时加上一句问话也是非常需要的,因为这样做正是表示对他的话留心,但不可把发言的机会抢过来,就滔滔不绝地说自己的。除非对方的话已告一段落,对此问题不再开口了,你便可以自己把话接下去,或对方让你说话的时候才可以这样做。
第三,无论他人说什么话,最好不要随便纠正他的错误,若因此而引起对方的反感,那么你就不是一个良好的听众。如果要提出意见或批评,要讲究时机和态度,不要太莽撞,不讲究方式和方法,无疑会将好事变成坏事。
有些人常喜欢把一件已经对你说过好几次的事情再说,这是深埋在他心里最难忘的事情,或比较得意,令他高兴;或者比较伤心,令他不快。也有些人会把一个笑话说了多次还当新鲜的东西,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个听众的你,此时要练习一种忍耐的美德,你不能对他说:“这事你已对我说过好几遍了。”这样做会伤害他的尊严,你惟一应该做的事是耐心听下去,你这时心里应该明白,他是一个记忆力不好的人,你应该同情他,而且他对你说时是表示对你的好感和信任。
如果说话的人滔滔不绝,而你又毫无兴趣,觉得用时间和精力去应酬他十分不值得的时候,你应该用更好的方法使他停止这乏味的话题,但最重要的是,不可伤害他的尊严。最好的方法是巧妙地引开他的话题,转谈别的话题,这个别的话题最好是他所内行的或是所喜欢的题目。
不可轻易树敌
  中国人在识人方面,一向有独到眼光,尤其是那些正人君子。所谓“君子之交决不出恶声”,即在这个世界上,与人亲密地交往时,固需诚意待人,纵使交恶断绝往来,也不可口出恶言,说对方的不是。一个有修养的人、,无论持何种理由,即使中断来往,也不会口出恶声,诽谤对方。此乃因为:
首先,倘若说了绝交者的坏话,等于承认自己识人不清。既然双方已经绝交,作为“陌路之人”也就罢了,何必反目成仇呢?树敌过多,不仅会使人在生活中迈不开步,即使是正常的工作,也会遇到种种不应有的麻烦。
要避免树敌,你首先要养成这么一个习惯,那就是绝不要去指责别人。指责是对人自尊心的一种伤害,它只能促使对方起来维护他的荣誉,为自己辩解,即使当时不能,他也会记下这一箭之仇,日后寻机报复。
其次,对于他人明显的谬误,你最好不要直接纠正,否则会好像故意要显得你高明,因而又伤了别人的自尊心。在生活中一定要记住,凡是非原则之争,要多给对方以取胜的机会,这样不仅可以避免树敌,而且也许可使对方的某种“报复”得到满足,可以“以爱消恨”。对于原则性的错误,你也得尽量含蓄地进行示意。
假如由于你的过失而伤害了别人,你得及时向人道歉。这样的举动可以化敌为友,彻底消除对方的敌意。说不定你们会因此相处得更好。“不打不相识”这一民谚富含着哲理,既然得罪了别人,当时你自己一定得到某种“发泄”,与其等待别人的报复,不知何时飞出一支暗箭,远不如主动上前致意.以便尽释前嫌。
为了避免树敌,还有一点需要注意,这就是与人争吵时不要非占上风不可。实际上,争吵中没有胜利者。即使口头胜利,但与此同时,你又树立了一个对你心怀怨恨的敌人。争吵总有一定原因,总为一定的目的。如果你想使问题得到解决,就决不要采取争吵的方式。
争吵除了会使人结怨树敌,在公众面前破坏自己温文尔雅的形象外,没有丝毫的作用。说他人坏话,诽谤他人,对方终究会有所耳闻,也会将自己的怨恨发泄出来。现实中有些人择友漫无目的,只要在一起饮酒作乐,就觉得是好朋友,这种酒肉朋友往往靠不住。一旦遇事翻脸,立即口出恶语,互相谩骂不休。这实在太幼稚无知了。需知,道人之短者,除了对自己名声不利外,是捞不到任何好处的。所以。交友时一定要慎重,绝交了也不要恶语谤人。否则谁还敢接近你呢?
战国时代有个名叫中山的小国。有一次,中山国君设宴款待国内名士。当时正巧羊肉羹不够了,无法让在场的人全都喝到,有一个叫司马子期的人没有喝到羊肉羹,怀恨在心,就到楚国劝楚王攻打中山国。楚国是个强国,攻打中山国易如反掌。中山被攻破,国王逃到国外。他逃走时发现有两个人手里拿戈跟随着他,便问:“你们来干什么?”两个人回答:“从前有一个人曾因获得您赐与的一壶食物而免于饿死,我们是他的儿子。臣的父亲临死前嘱咐,中山有任何事变,我们必须竭尽全力,甚至不惜以死报效国王。”
中山国君听后,感叹地说:“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肉羹而失国矣。”给予不在乎数量多少,而在于别人是否需要。施怨不在乎深浅,而在于是否伤了别人的心。中山国君因为一杯羊肉羹而亡国,却由于一壶食物而得到两位勇士。这段话道出人际关系的微妙。一个人如果失去了少许金钱,尚不至于发此大怒;而一旦自尊心受到损害却非轻易就可弥补的。有时候,本来并无伤人之心,可是却会因为一句无意的话伤害别人,所谓“言者无心,听者有意”,甚至可能为自己树立一个敌人。中山国王因一杯羊肉羹而失国的故事,对我们是一个深刻的教训。
如果你一面提出自己的主张,一面又对所有不同的意见进行抨击,那可是太不明智了。这近似于强迫自己孤立和就此停步不前。因为辩论而伤害别人的自尊心,结怨于人,既不利己,还有碍于人,实不足取。
不要轻言不求人
有许多朋友常常引以自豪地向人说:“我平素不喜欢求人的。”他的话似乎带有一些“让人知道他是个性坚强的人”的意思。但这句话挂在嘴边,是毫无意义的。
我们立身处世,虽然要自力更生,不要轻易靠人,但这个社会毕竟是集体的,有许多事情是独立难成的,一个人的能力是很有限的,当你处于顺境的时候,你自然不会想到陷于困苦中的滋味,便轻易妄言自己不求人。殊不知,人生变幻莫测,又怎知前路没有重重阻碍呢?
凡是自称为不愿求人的人,往往是交际场上的失败者。从心理方面分析,人的性格虽然不同,有宽容的、有吝啬的、有豪爽的、有狭隘的,但无论性格怎样,对给予别人一种小惠却是人人都乐意的。
当你对一个人说:“我不喜欢求人。”即使你的话不是向他而发,但听的人却认定你的话是针对着他的。他会感觉你将他拒于千里之外,产生疏远感,甚至还会产生你是鄙视他的能力的感觉。
敏感的人会从“我不喜欢求人”这句话中读出它的言外之意“我也不喜欢别人求我”。因为一个以不求人为荣的人是一定会看不起向别人求取恩惠的人的。
交际学家甘顿教人“善意的向人求取一些小惠”,认为这是讨人好感的最高方法。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敬与重视,如果尽自己所能给予别人一点恩惠,那么在心底会产生一种想法:我对别人有用,我可以造福于别人。这种想法会给一个人带来愉悦和幸福感。同时得到恩惠的一方也会因为感激而记着这个施惠者,尊重他。这就是为什么要善意的向人求取一些小惠的原因,它也是交际一法。
人生一世谁敢担保永世不求人?新加坡著名女作家尤今,曾写过一篇《不求人》的文章,主张“自己尽力而为,不论成功失败,都心安理得”。
然而,现实生活有太多无奈,使你不得不去求人。假如你是一位待业青年,希望能找到一份如意的工作;假如你是一个职员,希望能平步青云;假如你是采访记者,希望能紧握伟人的手;假如你有急用,希望能筹借到一笔款子……这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希望便构成了生活。生活会迫使你不得不去求助于别人,而是否能得到别人的“搀扶”,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你有没有求人的技巧和策略。
有些人一提到求人就皱眉头,甚至羞于告人,他们对求人怀有一定的偏见,认为那一定是卑躬屈膝、低三下四的,其实不然。向别人求取帮助必须是以自尊、自重、自爱为前提的,做到求而不卑、求而不倚。
要想成功地求得别人的帮助,必须遵循两个基本原则。第一,诚恳礼貌,即常言道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礼貌待人,这是求人成功的先决条件。第二,避开忌讳。每个人因个性和生活经历不同,对某些言辞和举动有所顾忌,因此千万不要去冒犯。
《孙子兵法》上讲:“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求人的技巧。当我们有求于人的时候,首先不妨对那个人的嗜好、性情、学识和经历等做一番侦察,然后从容前往,将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交谈时,对于对方特别宠爱的或引以为荣的人,要表示好感,并予以极大的兴趣。求人的时候最好还是以物质形式作为媒介,可以送给对方特别宠爱或引以为荣的小礼物,以拉近心灵与心灵之间的距离。
有一个人,大学刚刚毕业,分配到工作单位后,发现所从事的工作与所学的专业一点对不上号,他不想让自己几年来所学的专业知识荒废掉,于是想求人事科长帮忙给调一下工作。在他登门拜访之前,早就打通了几条暗线,了解到科长有一独生女儿,今天刚考入大学,读中文系。这个小伙子灵机一动,登门拜访那天拎了一大包书去。正好赶上科长的女儿在家,他也先不提相求之事,只是拿出一本又一本的古今中外文学名著与科长的女儿探讨起来,并鼓励她上了大学要好好读书,言语间流露出自己大学毕业后,学不为用,丢弃专业的苦恼。临走时他声明这些名著全当是送与她考取大学的奖品。真是不虚此行,讨得科长女儿满心欢喜。科长大概也认为不该埋没了他的才华,应该学以致用吧。不久,他果然调换到了满意的工作岗位。
我们诚心诚意地有求于别人,但不是一定人家就能满足我们的要求,当我们遭到拒绝时,不要过分追究原因。的确,被拒绝的心理是很不好受的,任何人都想知道原因,但是如果穷追不舍地缠住对方,非问清原因不可,往往会破坏双方感情。
你求人不得时,也不要过分坚持。对方既已拒绝,必有原因,如果过分坚持自己的要求,不但会使对方为难,而且也使自己陷入被动。人生不如意的事很多,又何必在区区小事上计较个没完?被人拒绝后要做到豁达大度,不抱成见。
当你会意出对方拒绝的心理时,不妨自己把话打断,干脆表示没关系,反过来再安慰对方几句,请他不必介意。对方会感到过意不去,说不定以后会很主动地帮助你呢!
人生在世,既有风雨也有晴天,所以谁都需要别人的“搀扶”,不过,我们求人千万不要跪着,而要做到求而不卑、求而不倚,这才是圆满无憾的人生!
糊涂一点好
中国有一句人人都很熟悉的俗语:“难得糊涂。”但凡是在生活中有了点成绩、做出了点贡献的,或者那些自以为自己属于聪明、精明、人精行列的人都在自己的书斋里挂上了郑板桥的古里古怪的字“难得糊涂”。
所谓糊涂,是指一个人头脑不清楚,不明事理。《宋史·吕端传》上有这么一段:“或日‘端为人糊涂。’太宗日,‘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同样,当我们看见一个人做事不合常理,或者是有什么错误,我们总是不留情面地教训人家:“你老糊涂了不成?”
而所谓难得糊涂,是说一个人一生精明过人、从不犯迷糊,这类人则最好犯几次糊涂,因为对于他来说,太不容易犯糊涂了。
从古到今,除非是那些傻子白痴之类的人,能认识几个字、知道点人生道理、懂点人情世故的哪个不自以自己是属于人精那一类别的?说不上绝顶聪明,也该是聪明绝伦的,谁愿意承认自己是一个糊涂蛋呢?
就是那些表面上看着木呆呆的、傻呵呵的,半天不吭一声,看着像个榆木疙瘩的,人们都不说他们糊涂,而是说“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所以在这个社会中,人人都精明地像峨嵋山上的猴子,只有玩人的份,哪有被人玩的份,你找不到一个类似于糊涂蛋的人。
为什么人一方面既要把自己装扮成一个极其灵光的人,而有的时候却又要让自己装出一些糊涂来,我们这些虚伪的人到底在耍什么把戏呀?
《红楼梦》中的王熙凤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聪明反被聪明误。王熙凤何等的冰雪聪明,简直就是人中之尖子,恐怕这世上有很多男人都不及她。她八面玲珑,九面处世,外柔内刚;她表面向你微笑,心里却在给你下套子。一个看上她美色的贾瑞被她的计策整得一缕孤魂上青天;一个看上她老公的尤二姐被她的两面三刀给逼得吞金自尽;而她的“偷梁换柱掉包计”李代桃僵,则送掉了颦儿脆弱的性命。
至于王熙凤的能耐那可大了,整个荣宁两府在她的整治下服服贴贴,一个秦可卿出殡这样的大事到了她手里简直是小菜一碟。她能说会道,贾府上下没有不知道她琏二奶奶的。
可王熙凤却是一个精明过头的女人,精明到处处好强、事事争胜,哪儿都落不下她,终于得罪了大太太,加之贾母撒手人寰,她的靠山没了,终于落到“聪明反被聪明误,反送了卿卿性命”。
红学家感兴趣的是这样一个精明能干的女人最终结局如此悲惨,全在于她毕竟是一女流,毕竟没有看透官场上的处世哲学——难得糊涂。她被她的聪明、她的锋芒毕露给害了。
一个人在处事、生活中学会难得糊涂,会在很多方面受益无穷:
1.避免矛盾和纷争
生活中的许多小事,如果我们采取难得糊涂的态度,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很容易小事化了;而如果你一点都不糊涂,一是一,二是二,矛盾、纷争、甚至流血牺牲都有可能发生。
两个大学生为争电视频道,如果一个糊涂一下,让着对方,对方看什么就跟着看,电视嘛,哪个频道不都是娱乐么,大家就会继续看电视,而不是两个人对打起来,一个恼羞成怒,用刀子捅另一个,结果造成了被捅者的死亡。
生活中有很多精明的人总是喜欢揪别人的辫子、抓别人的缺点,以为这样做显示自己比他人高明,实际上这种语言、行为上的丝毫不糊涂却是造成两个人关系疏远、分道扬镳,甚至成为仇敌的根本原因。
2.可以使自己心态平和
与人交往、处世关键要使心情愉快,而心态平和是心情愉快的前提,难得糊涂就可以使一个人心态平和。
如果你是一个牙尖嘴利、眼尖手快的人,你必然会发现一些别人注意不到的东西,如果你一笑置之,不加追究,不久你就会忘掉这些东西;而一旦你觉得自己无法不指出来。非要给他人一个昭示,既弄得他人满心不快活,恐怕你自己的心也难以平静下来。
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来到河边,一个年轻姑娘正犹豫着如何过河,看到和尚们来了便求和尚帮助。
老和尚念了一声“善哉”,便抱着姑娘过了河,姑娘千恩万谢地走了。
一老一小的和尚又走了相当长一段路程,小和尚突然问:“出家人,不近女色,师父你犯戒了。”老和尚哈哈大笑道:“我早就放下了,怎么你还抱着?”小和尚脸红耳赤。
很多人在处世时就像这个不懂真谛的小和尚,使自己心态处于不平和之中。
3.与己方便
人常说:“给人方便,与己方便。”难得糊涂无非就是给人方便,给人方便人就会对你也难得糊涂。两个过于精明的人就像两只正在酣斗的公鸡一样,非要分出个你胜我败来,这于健康的身心是没有什么益处的。
如果你是一个处处不糊涂的人,总是圆睁双眼,提高警惕地生活,那你累不累呀?你有没有身心疲惫的时候?你何不像一个大智若愚的人那样难得糊涂一下!
①要做到难得糊涂,一个人就应具备宽容的美德。有了宽容心,你完全可以对那些鸡毛蒜皮之类的小事付诸一笑,你完全可以对并不重要的事糊涂一下,你完全可以对无关紧要的事网开一面。
如果你这样做了,你会处于一个快乐的心境之中,正如人们常说他,“原谅使人快活”。
②像宋代的吕端一样“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要分清什么是大事,什么是小事。如果你是一个检察官,对于贪污腐败、行贿受贿之类的事绝不能糊涂;而对同事的把你一盒烟拿了、不小心碰了你一下这种小事完全可以糊涂一下。
③别成为一个过于精明的人。过于精明的人常好为人师,指手划脚,求全责备,对人苛刻,眼睛里容不得半点不合他意之处。这种精明人为了显示其精明处,常常是横挑鼻子竖挑眼,从来都不会难得糊涂一下的,这种人在现实属于招人厌的那一类。就像王熙凤一样,表面上大家都对你唯唯诺诺,可在暗地里,恐怕人人都恨你自以为是的样子。
郑板桥知道“难得糊涂”的奥妙,他一生也就过得潇洒、坦然。
  虚心是制胜的法宝
我们常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尽管每个人身上都有难以克服的缺点,但更重要的是每个人身上都有闪闪发光的亮点。我们有了心胸宽广的品质后,自然应该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借鉴他人的经验,这才是成功人士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
如何才能把他人的专长学到手,以下几种方法很重要。
1.自认无知
学习他人的一个最重要的方法是自认无知。对于大多数人来讲,这样做很难。因为人人都有虚荣心,不愿意承认自己无知。
恰恰是这些虚荣心变成了你前进道路中的最大障碍,如果你坚持认为自己是多么有本事,如何有才能,你的话都可以成为权威和经典,那么你只能遭到别人的唾弃。相反,如果你能承认自己的无知,反而容易引起别人的共鸣,从而得到别人的支持与帮助。
承认无知吧!你会获得意想不到的帮助,这帮助肯定有助你创造成功人生。
2.学会倾听
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假若我们能够放下那颗虚荣心,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肯定能够从别人的意见里,发现自己的许多弊端,这些弊端又是达成成功人生所必须克服的,所谓“以人为镜”正是这个道理。
你一定要记住:“知道怎样听别人说话,以及怎样让他开启心扉谈话,是你制胜他人的惟一法宝。”
人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肯定有许多东西是我们个人所无法了解的,通过倾听别人的谈话我们可以获取许多有用的信息,可以分享他们的知识和经验。而你所得到的是别人的好感与支持,哪一个人喜欢别人总是驳斥自己呢?
对于大多数人来讲,一生中大多数经历是容易忘怀的,记忆中深深烙下的往往是刻骨铭心的经验,所以如果你能有幸倾听他那最可宝贵的东西无疑会极大地丰富自己。
学会倾听,绝对不是一言不发,那样对方马上会感觉到是在对牛弹琴、索然无味,因此更恰当地说,你应该学会引导对方谈话,诱导他说出他想表露的一些真实的东西和看法。
由于虚荣心理,许多人害怕别人发现自己的不足,害怕会遭到拒绝。要想让对方开启心扉,应该首先让他消除自己的顾虑。一旦别人发现和你在一起很安全,而你又打心眼里赞赏他时,他便会向你开启心扉。
每个人都需要有人一起分享他的感受,可又害怕一旦向人表白,会得不到共鸣,甚至会被人看做悲惨、残酷和自私。假若你相信自己也是自私的,对别人冒犯你的个别行为,站在同一立场上,即使不能接受,也应加以考虑。因为人们的基本情感都是大同小异,无非爱、恨、恐惧等等,甚至还不时掠过一些自私的念头。接受这些并不可怕,因为这才是人的本来面目。
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无形之中便赢得了对方的心,因为对方会觉得自己的情感有人理解,便会全身心地支持你。这对你的成功将起到不可估量的帮助。
当然,有一点值得你注意,当别人向你吐诉心声后,往往期待着你能为他保守秘密。你绝对不能以此为条件去要挟他,更不能随意地把他的经历告诉别人,一旦他发现你失去了他对你的信赖,你就会永远失去他的支持。
3.肯定他人的长处
虚心学习他人的最重要一条是肯定他人的长处。当我们真心实意地向他人学习时,首先应该对别人的长处加以肯定,前文我们已经说过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的亮点,每个人都期待别人来发现并欣赏他的闪光之处。一旦你能够做到这一点,相信他会把这些东西展现给你。因为大多数人都有一种共同的心理,期待别人的肯定和赞赏。
所以他不可能对自己的长处也加以隐藏,他甚至还会加一些炫耀的成分在里面,你都可不必理会,给他一个展现的机会,你不仅仅是给了他一个机会,你更多的是得到了他许多的智慧结晶,这些对你的一生都将有着极大的帮助,是你克敌制胜,勇往直前的法宝。
不可失信于人
如果一个人凭着自己良好的品性,能让人在心里认可你、信任你,那么你就有了一项成功者的资本。
一个年轻人如果希望闻名世界、流芳百世,他首先要获得人家对他的信任。一个人如果学会了如何获得他人信任的方法,真要比获得千万财富更足以自豪。
但是,真正懂得获得人信任的方法的人真是少之又少。大多数的人都在无意中给自己前进的康庄大道上设置了一些障碍,比如有的态度不好,有的缺乏机智,有的不善于待人接物,常常使一些有意和他深交的人感到失望。
有些人开始经商时,常常有着这样的看法,即认为一个人的信用是建立在金钱基础上的。一个有钱的人、有雄厚资本的人,就有信用,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对的。与百万财富比起来,高尚的品格、精明的才干、吃苦耐劳的精神才是个人信用的基本要义。
任何人都应该努力培植自己良好的名誉,使人们都愿意与你深交,都愿意竭力来帮助你。一个明智的商人一定要把自己训练得十分出色,不仅要有经商的本领,为人也要做到十分的诚实和坦率,在决策方面要培养起坚定而迅速的决断力。
有很多银行家非常有眼光,他们对那些资本雄厚,但品行不好、不值得信任的人,决不会放贷一分钱;而对那些资本不多,但肯吃苦、能耐劳、小心谨慎、时时注意商机的人,他们则愿意慷慨相助。
银行信贷部的职员们在每次贷出一笔款之前,一定会对申请人的信用状况研究一番:对方生意是否稳当?能否成功?只有觉得对方确实很可靠,没有问题时,他们才肯贷出钱款。
任何人都应该懂得:人格是一生最重要的资本。要知道,糟蹋自己的信用无异于在拿自己的人格做典当。
罗赛尔·赛奇说:“坚守信用是成功者的最大关键。”一个人要想赢得他人的信任,一定要下极大的决心,花费大量的时间,不断努力才能做到。
如何获得他人的信任呢?以下几点可供借鉴:
①必须注意自我修养,善于自我克制,做事必须诚恳认真,建立起良好的名誉;应该随时设法纠正自己的缺点;行动要忠实可靠,做到言出必有信,与人交易时必须诚实无欺——这是获得他人信任的最重要条件。
②一个想要获得他人信任的青年人.必须老老实实做出业绩来让人看,证明他的确是判断敏锐、才学过人、富于实干的人。一个才能平平的人把多年的储蓄都拿来投资到事业上,固然是很好的事情,但如果他在某一方面有所专长,他给人留下的印象更不知道要好多少倍。因为在这样一个企业和职业都专业化的时代,一个无所专长、又样样都懂一点的人物,与那些在某一领域有所专长的人相比,总是没有竞争力的。所以,如果一个人身上有一笔最可靠的资本——在某一领域有所专长,那么无论他走到哪里,都将受人格外的重视。
③一个青年商人要想成功,更需要一种最可贵的资本——良好的习惯。有良好的习惯的商人远比那些沾染了各种恶习的人容易成功。世界上本来已有不少人快跨入成功的门槛了,但是因为有一些不良的习惯,使得人家始终不敢对他抱以信任,他的事业因此而受阻于中途,无法再向前发展。那些沾染了各种恶习的人,大都自己是不太清楚的,但那些与他发生交往、产生业务往来的人却看得透彻清楚,因为他们大多是很看重这些问题的。
一个人的习惯会影响到他的品格,从而影响其日后的发展。有些青年人原来品格优良,但后来因为沾染了一种恶习,结果再也没有出头之日。很多年轻人一开始很不注意自己的习惯,觉得那只是暂时的小事。但是,久而久之,他可能会因为一些恶习而为他人所排挤,到时候他可能会懊悔起来,开始反思:真没想到那样随便玩玩也会成为改不了的癖习。但是,到时再懊悔又有什么用呢?
一个有志成大事的青年,为了自己的前途,无论如何都要抵制不良的诱惑,在任何诱惑面前都要坚定决心、不为所惑。他必须永远善于自我克制:不饮酒、不参与赌博、不弄虚作假、不因为毫无意义的项目而举债、不上赛马场。他的娱乐项目应该是正当而有意义的。否则,只要稍动邪念,他就可以一下毁掉自己的信用、品格和成功。如果去仔细分析一个人失败的原因,就可知道多半是因为那人有着种种不良的习惯。
查尔斯·克拉克先生这样认为:
“很多人能获得成功靠的就是获得他人的信任。但到今天仍然有许多商人对于获得他人的信任一事漫不经心、不以为然,不肯在这一方面花些心血和精力。这种人肯定不会长久地发达,可能用不了多久就要失败。我可以十分有把握地拿一句话去奉劝想在商业上有所作为的青年人:你应该随时随地地去加强你的信用。一个人要想加强自己的信用,并非心里想着就能实现,他一定要有坚强的决心,以努力奋斗去实现。只有实际的行动才能实现他的志愿,也只有实际的行动才能使他有所成就。也就是说,要获得人们的信用,除了一个人人格方面的基础外,还需要实际的行动。任何一个青年人在刚跨人社会做事时,绝对不会无缘无故立即得到别人的信用。他必须发挥出所有力量来,在财力上建立坚固的基础,在事业上获得发展,并有所成就。然后,他那优良的品行、美好的人格总会被别人所发现,总会使人对他产生完全的信任,他也必定能走上成功之路。社会交往中,人们最注意的不是那个成功者的生意是否兴隆,进财是否多;他们最注意的往往就是那个人是否还在不断进步,他的品格是否端正,他的习惯是否良好,以及他创业成功的历史、他的奋斗过程。”
很多青年人都没有注意到,越是细小的事情,越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要获得他人的信任,除了要有正直诚实的品格外,还要有敏捷、正确的做事习惯。即使是一个资本雄厚的人,如果做事优柔寡断、头脑不清,缺乏敏捷的手腕和果断的决策能力,那么他的信用仍然维持不住。
一个人一旦失信于人一次,别人下次再也不愿意和他交往或发生贸易往来了。别人宁愿去找信用可靠的人,也不愿再找他,因为他的不守信用可能会生出许多麻烦来。
在平时的人际交往过程中,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最深刻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自己给人的第一印象。如果一个人能做到与人初次见面就达到一见如故的程度,那可真是妙之又妙。
成功希望最大的人倒不是那些才华横溢的人,而是那些最能以亲切和蔼的态度给人以好感的人。
通常,教师认为最有前途的学生往往就是那最能博得他欢心的孩子;老板认为最称心满意的店员,也就是那最能投合自己心理的人。
人类仿佛有一种共同的心理,那就是如果有人能使我们感到高兴喜悦,即使事情与我们的心愿稍有相悖,也不太要紧。
我们生活中的许多例子都可以证明,能博得人的欢心,获得人的信任,是为人处世必不可少的。要想博得人们的欢心,获得人们的信任,首先一条就是要有一种令人愉悦的态度,脸上要时时带着笑容,行动要轻松活泼。无论你内心中是否对别人有好意,但如果人们从你的脸上看不到一点快乐,那么谁也不会对你产生好感。
与人交流,最好要少说自己的身世、自己的遭遇和好恶,你应该学会做一个倾听者,常常流露出对别人的谈话感兴趣,能仔细听对方说话。这样做对你自己丝毫无损,而你所表现出的对别人的同情却是他们心中最心爱、最重要的礼物。
任何事业要成功都需要持之以恒。同样,要获得别人的信任也是如此。良好的态度要一以贯之,千万不要今天扮了一天笑脸,明天难以自制而故态复萌,显出粗俗急躁的本性。一个志向高远、决心坚定的人,做任何事情都会有始有终,而不会半途而废,否则,绝难获得人们的信任。
听人劝,吃饱饭
每个人都可能办错事,说错话,但这并不可怕。可悲的是我们有许多人因害怕丢面子,不敢承认自己的错误,面对别人的忠告,仍旧护短遮丑,羞羞答答,吞吞吐吐,结果错上加错。
一个人不论职位高低,有短敢揭短,人们就不觉得你有短;有丑敢亮丑,人们就不觉得你有丑。敢于揭短亮丑,是诚实可靠的表现,不但不会失去面子、失去威信和信任,反而会提高威信,增加影响力。
人在一生中没有犯过错误、或没有过错误的观点或立场是不可能的,就像一个人一辈子从来没有正确过一样,这都是绝对不可能的。人总是在不断地从错误到正确再到错误,然后再正确,重复不断,循环往复。只有这样,人才能不断从错误中总结经验,得到发展,从而逐步完善,成为一个比较完美的人。
人犯错误并不可怕,这次错了,吸取教训,可以防止下次再犯错。“吃一堑,长一智”,这句俗语讲得很好。但是,如果一个人犯了错误或坚持某种错误观点而执迷不悟,顽固地不接受他人的意见或劝说,而是我行我素。这种做法讲得文雅一点是刚愎自用,讲得通俗一些就是顽固不化,喜欢钻“牛角尖儿”。
人生在世,要做的事情很多,要接触的新事物也非常多。然而这么多的事情不可能哪一件都做得非常好,或者说不可能什么事情、什么知识都懂,不懂就难免要犯错误。这时,就需要有人来指点我们或者给我们提供好的建议。特别是我们知心朋友的建议更值得参考。
在我国古代,不管是哪朝哪代,凡是贤明的君主身边必定会有几个或几十个忠诚的大臣或谋士,专门为君王提供建议。成就霸业的君王在建国初期,没有刚愎自用的,否则他也不会霸业有成。不光是君主,一个但凡有所作为的人,都非常善于接受他人的意见。
我国古代曾把门下的食客多少作为一个衡量其贤德高下的标尺,这绝非是攀比富贵,而确是一个集贤纳策的好方法。战国时期的四大君子:平原君、信陵君、春申君、孟尝君,都曾为自己的君王提供高妙的建议,为君王的治国安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可以说,刘备如果没有诸葛亮在身边出谋划策,不要说是三国鼎立,就连是否能立得住脚、扯一面旗都很难说。再昏庸的君王也懂得知错就改。
当然,在历史上也出现过由于固执、刚愎自用而失效之人。三国时期蜀国的马谡,由于一味顽固“自信”,不接受诸葛亮的建议,而导致了“失街亭”。马谡的失败,给蜀国带来了致命的打击。虽然事后马谡自己也追悔莫及,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可这又有什么用呢?世上卖什么药的都有,就是没有卖后悔药的。亡羊补牢的做法意义是不大的。
中国历史经历了那么多朝代,而历朝历代的灭亡都与君主统治的腐朽有着直接的关系。其中,君主的武断、专制、刚愎自用、不听忠言是导致腐朽的一个重要原因。
秦始皇统一六国时,国势曾是那么强大,疆土是那么辽阔。但是由于秦二世的武断、暴虐的统治,出现了秦末的陈胜、吴广起义。秦开始衰落,最终被汉所代替。如果秦二世不那么残暴,多接受些忠告,是否能使秦的寿命更长一些呢?
  所以说,刚愎自用者的顽固是一个致命的弱点。不肯接受他人意见,对于朋友的规劝或忠告置若罔闻,不仅会使自己头破血流,还会伤害朋友之心。
因为只有真正的朋友才会指出你的错误,提出中肯的建议,提供建议本身就意味着坦诚和信任。如若把良药当做烂草,把忠言当做耳边风,怎能不使朋友伤心呢?
伤心和失望会使你的朋友离你而去的。没有武松的本事,却还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种做法,不是勇猛,而是愚蠢。明知自己打不过“老虎”,却还要去拿生命作赌注,不是愚蠢是什么呢?
没有人会同情一个由于固执己见而失败的人,相反,除了朋友在伤心之余的痛惜外,还会招来对手的嘲笑和幸灾乐祸。所以,这种令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是万万做不得的。
因此,要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特别是朋友的忠告更应该虔心听取,“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吗!奉承的语言我们可以不去理会,但诚恳的忠告却一定要用心去听,特别是在自己有了错误的时候。头撞南墙的滋味并不好受,干嘛非得要等到头破血流才罢休呢?
不管是普通人还是伟人,不管你是个小职员还是个领导者,都应该养成善于接受他人意见的习惯。但是,这种善于接受意见绝不是无主见地接受,把别人的话当做救命的稻草。就人来说,我们要慎听幼稚轻率者的献策;就事来讲,要慎听那种过激的言论。对于别人的意见,要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之后才能接受。
还要注意的就是不要偏听偏信。偏听偏信往往会使你由这个错误走向那个错误。“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要有比较、有选择。
固执己见者由于过于“迷信”自己,一味地执迷不悟,有时就难免言行过激,有极端化倾向。他们顽固地“自信”,对其他人的话充耳不闻,但又生怕自己不被人重视,得不到他人的承认。于是,在顽固的“自信力”的支持下,义无反顾地沿着错误道路走下去,过激言行不但没有扭转错误方向,反而加快了失败的到来。
老百姓有句俗话:“听人劝,吃饱饭。”刚愎自用、钻“牛角尖儿”,只会使前面的路越来越窄,越走越走不通,它不是成功之路,而是失败之途。
磨炼自控能力
如何培养自制力?要按我们经常说的那样,无非是要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这话好像是让人用道德的力量来束缚、控制自身的行为。在现代行为学家看来,这种说法仅仅是对了一点儿。
如果人们仅靠意志与毅力来培养自己取得成功的能力,可为什么有那么多人都没能成功呢?难道能说他们缺乏意志与毅力?
行为学家在分析了人们成功的因素之后,告诉了我们在自制问题上可以采取几种科学的培养方法。
1.控制自己的思想
这一点可以说是与国人传统的认识相吻合。没有意识作为先导。人就不可能有具体的行为。控制思想,就要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不能要什么,这是认识的问题。然后再弄清楚,怎样拒绝不能做的事,强制自己专做该做的事,这是方法的问题。最后再掂量一下,自己做了会如何,不做又该如何,这是建立毅力的前提,是由控制思想向控制行为过渡的问题。
2.控制目标
目标是思想的核心,更是行动的指南。也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方法。人不可能无为而治身,都要有一定目的;做事都要有计划,不能东一下西一下,无头无序。
目标可以帮助你做很多事。你想成功?你想取得什么样的成功?你想怎样达到成功的目的?你的长期计划是什么?中期计划是什么?短期目标是什么?如何去修。正你的目标?拿这一系列问题问自己,心中自会明亮许多。
需要强调的是。控制好目标也是取得成功的一种重要方法。只有目标与毅力、意志、方法,就如同想渡河,只想到达对岸,而没有船一样。
控制目标,就要制订目标。目标有长期的、中期的,也要有短期的。像我们买衣服一样,买皮衣时,要考虑到这皮衣要能穿三五年;买袜子时,只须想着能穿三五个月即可;可买鞋子时,要想着这鞋得穿一二年。不同的衣服,穿着年度不同,就要在价格、质量等方面做不同的考虑。
再如高中生参加高考,在复习阶段,他就应制订类似这样的目标:五个月之内,我要怎么复习?近一两个月内,我该重点攻克哪一门课程?每周周六,我该完成计划中的哪些事?如此,中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并举,做起来就心中有数,忙而不乱了。
修订目标也是重要的一步棋。目标永远是超前的考虑。你做到某一步时,一些意料不到的事情就会出现、发生。在这个时候,如果不及时地修订目标,那么目标因不能如约执行计划而处于废弃的危险境地。修订目标就像整理自己的衣柜,到一定时候,就要看看,哪些衣服还能穿,哪些衣服不能穿?哪些衣服要缝补改装,哪些又要添置新的。不断整理,才能让衣柜里的衣服随时能满足自己衣着的需要。
3.控制时间
人生活在空间和时间中,空间容纳人,时间改变人。很多人事情做不好,就是没利用好时间。
操纵时间是门大学问。在国外,专门有向人们提供时间安排的时间管理专家,他的工作就是把你计划要做的事,结合你的个人情况,做一个统筹的安排。
这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一般的人往往不但不明白自己要做哪些事,还不明白在什么时候,用多长时间来做某件事。而且更难的是如何将那么多事和有限的时间充分地融合在一起,事情做好了,时间也没白白浪费。
你可选择时间来工作、游戏、休息,虽然客观的环境不一定能任人掌握,但人却可以自己控制时间。当我们能控制时间时,就能改变自己的一切。
人们不可能把自己的时间都交给时间管理专家去管理,那么只好自己担当起自己的时间管理专家。为自己要做的事筹划筹划。
4.控制自己的关系群
关系群就是与你保持一定联系与友情的关系的人群。一个人不可能与他遇到的每个人都建立较为亲密的关系,你必然有所选择;同时一个人也不需要从太多的人那儿学到一定限度或者说一定范围的东西,所以,他必须有所选择。
选择一定的关系群做什么?与他们沟通、交流,向他们学习,与他们共享休戚,与他们一同成长。
人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接触的人对你的影响非常大。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你会吸纳什么样的知识和概念,在头脑中构建起什么样的理念,这些会极大影响·个人的处世态度与行事方式。
一个人的成功往往离不开机遇,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那么,你所接触的人群就是给你提供频率最高的人群,相互之间了解了,在做事上也靠近了,于是便有了合作的意向,托附的意向。他人的这些意向在你身上付诸实施,就等于机遇降临到了你的头上。
5.掌握沟通的方式
一个健全的人,在与人交往上应该不会有什么障碍,但在很多时候,不少人在与人打交道时,就因为对某些细节不太注意,而失去了很多机会,仔细倾听即是其一。行为学家告诫我们。我们在讲话的时候,是学不到任何东西的。沟通方式最主要的就是聆听、观察以及吸收。当我们沟通时,我们要用信息来使聆听者获得一些价值,并彼此了解。
很多人擅长侃侃而谈,并以此为荣。的确,在很多时候,这些人奔放的思想、精彩的言辞烘托了交际氛围,使大家能交融在一起,彼此很高兴、友善地交流沟通。但对这些人来说,如此的举止或许能使你赢来朋友,却得不到对你有用的信息。这样的交际方式只会使你付出,却无法收获什么。
为什么近代以来出现的艺术家、文学家、哲学家等业界泰斗几乎都是性格内向的人?为什么人们倾向于认为性格内向的人更适宜成就大业?或许这里有很多可供解释的理由,比方说性格内向的人,行为方式是收敛式的,能静下心来思考等等。但有一点不争的看法就是,性格内向的人在与人交往时,往往都是在做听众,而非演讲者。
倾听——他们未必愿意这样做,或许是天生的性格使然——使他们有机会获悉别人的观点,体会到对方的过人之处,并把这一切吸纳到自己的知识与智慧系统中来,从而提高自己。
在人际交往中,如果都是一群性格内向的人扎在一堆,那也是有点糟糕的事,若大家都愿做忠实的听众,把装纳知识与智慧的口袋敞得开开的,都等着别人往外出,这种交际活动八成要泡汤,最后大家不得不失望地拢起什么也没捞着的口袋。
既然说要收获,必然要有付出,那么,性格内向的人不妨就客串一下演讲者,把自己的知识与智慧倾倒出来.与大家共享吧!其实,你如果真的这样做了,你会发现,你不单单是在付出,你同样也在收获,你可以听听人们对你观点的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检验你观点的“质量”如何,它们是否需要“吐故纳新”等。
看来,在交际场合,讲与听这两个角色不是绝对的,两者可以适时转换,只要你时时在敞开着口袋,无论扮演什么角色,你都会有收获,都会从这些收获中获得成功的基因。
6.控制忧虑
情绪是人的思想与行为的伴生物,事情做得顺利,情绪就好。看天,天是蓝的;看花,花是好的;看人,人是精神的。事情还没做完甚至于还没开始着手做,障碍一个接着一个,头脑转不过弯儿,情绪上就受波动了,看什么什么不顺眼,尽管它们和你高兴时所看到的一模一样。
如果情绪仅仅是思想与行为的终极或“排泄物”——如果事情做砸了,痛苦一场——那也罢了,糟糕的是,情绪往往会改变你原来的观念,并自然而然地对你以后要做的事产生影响。情绪不是思想和行为的终极“排泄物”,它是思想和行为中的一个过程,是一个重要环节。
其实,坏情绪不仅仅是暴怒、颓丧,它还包括忧虑。对所做的事过于患得患失。情感过于低沉,瞻前顾后,都会在你迈向成功的道路上设置障碍。人生的真正报酬,取决于贡献的质与量,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付出了什么,掌握了什么,你就会收获什么。
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在社交活动中,人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面对不同的情况,情绪会有很大的波动,不善于控制情绪,就会使社交失败。
不能控制情绪的人,给人的印象就是不成熟、还没长大。
不说你也知道,只有小孩子才会说哭就哭,说笑就笑,说生气就生气。这种行为发生在小孩身上,大人会说是天真烂漫,但发生在成年人身上,人们就不免对这个人的人格感到怀疑了,就算不当你是神经病,至少也会认为你还没长大。如果你还年轻,则尚无多大关系,如果已经工作了好几年了,或是已超过了30岁,那么别人会对你失去信心,因为别人除了认为你“还没长大”之外,也会认为你没有控制情绪的能力,这样的人,一遇不顺就哭,一不高兴就生气,这样能做大事吗?这已经和你个人能力有关了。
容易哭,会被人看不起,认为是“软弱”;容易生气,则会伤害别人。
哭其实也是心理压力的一种舒散,可是人们始终把哭和软弱扯在一起。不过大部分的人都能忍住不哭,或是回家再哭,但却不能忍住不生气。但是生气有很多坏处:第一,是会在无意中伤害无辜的人,有谁愿意无原无故挨你的骂呢?而被骂的人有时是会反弹的;第二,大家看你常常生气,为了怕无端挨骂,所以会和你保持距离,你和别人的关系在无形中就拉远了;第三,偶尔生一下气,别人会怕你,常常生气别人就不在乎,反而会抱着“你看,又在生气了”的看猴戏的心理,这对你的形象也是不利的;第四,生气也会影响一个人的理性,对事情作出错误的判断和决定,而这也是别人对你最不放心的一点;第五,生气对身体不好,不过别人对这点是不关心的。
所以,在社会上行走,控制情绪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你不必“喜怒不形于色”,让人觉得你阴沉不可捉摸,但情绪的表现决不可过度,尤其是哭和生气。如果你是个不易控制这两种情绪的人,不如在事情刚发生,引起了你的情绪时,赶快离开现场,让情绪过了再回来,如果没有地方可暂时躲避,那就深呼吸,不要说话,这一招对克制生气特别有效。一般来说,年纪越大,越能控制情绪,那么你将在别人心目中呈现“沉稳、可信赖”的形象,虽然不一定能因此获得重用,或在事业上有立即的帮助,但总比不能控制情绪的人好。
也有一种人能在必要的时候哭、笑和生气,而且表现得恰当好处,这种人控制情绪已到了相当高的境界,你如果有心,也是可以学到的。
下面是一些克服、处理并控制情绪的方法:
①学会完全主宰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要经过一个崭新的思考过程。这个思考过程是很难的。因为,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力量试图破坏个人的特性,使我从孩童时候一直到成人都相信自己有无法克服的情绪。无法克服这些情绪就只好接受它们。在这里要强调的是:你必须相信自己能够在一生中的任何时刻,都按照自己选定的方法去认识事物,只有这样,你才能做到主宰自己。
②成功者一般都善于为自己的情绪寻得适当表现的机会。如有的人在激动的时候,会去做些需要体能的活动或运动,这可使因紧张而动员的“能”获得一条出路;有的人在情绪不安的时候会去找要好的朋友谈谈,倾吐胸中的抑郁,把话说出来以后,心情也会平静许多;还有的人借观光游览来使自己离开那容易引起激动的环境,避免心理上的纷扰,等到旅游归来,心情不复紧张,同时事过境迁,原有的问题或许也已显得微不足道,不再为之烦心了。
③你可以进行独立思考,或者说是你可以控制自己的思想。你的情绪又来自你的思考,那就可以说,你是能够控制你的情绪的。这样看来,你认为是某些人或事给你带来悲伤、沮丧、愤怒、烦恼和忧虑,这种想法可能是不正确的。你完全可以改变自己的思想,选择自己的感情,新的思考和情绪就可以随之产生。一个健全和自由的人总是不断地学习用不同的方式处理问题,这样才能使你学会主宰自己。
④假如你是乐观的人,那么你就能够找到控制自己情绪的方法,而且每时每刻都能为值得去做的事而生活着,这样你便是个聪明的人。能够顺利地解决问题,当然能为你的幸福增添光彩。如果你无法解决某个特别的问题耐,乐观的称仍充满信心,其实你已将自己的情感稳操在手。能够为自己的选择感到幸福时,你的情绪一定是稳定的、真实的。
能掌握自己情感的人是不会垮掉的,因为他们能够主宰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他们懂得如何在失意中寻找快乐,懂得如何对待生活中出现的任何问题。在这里没有说“解决”问题,因为聪明人不以解决问题的能力来衡量自己是否聪明,而是不受情绪的影响,理智地对待问题。
学会善待自己
人在遇到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最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鼓励和支持。但是,俗话说“劝皮劝不了心”,外力还要靠自己内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一个人遭受挫折后,最关键的是要自我安慰、自我调节,即善待自己。如果成大事者不善于善待自己,承受挫折的心理是无法得以调节的。
  人,首先要珍惜自己生命的价值。
人的情绪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情绪,如希望、欢乐、恬静、好感等;另一类则是有损于身心健康的不良情绪,如焦虑、愤怒、恐惧、沮丧、悲伤、不满、忧郁、绝望、过度紧张等。医学上将后者称为负性情绪,挫折后产生的就是这些负性情绪,如果负性情绪超过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范围,就有引起疾病的可能。医学研究表明,经常出现负性情绪的人,体内的交感神经处于亢奋的状态,会释放大量的活性物质。如人焦虑时能释放出大量的肾上腺素,精神过度紧张可放出大量的去甲肾上腺素。使人体代谢旺盛,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跳负担加重,冠状动脉痉挛,于是便会引起心肌缺血、缺氧,导致心律不齐、心绞痛、心肌梗塞等疾病。医学上常讲,三分病七分养。假如一个人患了病,如果他自己内心不想医治,不与医生配合,那么即使用最好的药,也无济于事。
大多数性情暴躁、负性情绪多的人,血胆固醇值也会增高。据报道,我国有一位生理学家性情暴躁,他曾预言自己将死在惹他动怒的人手下。后来,他果真在一次医学讨论会上,因勃然大怒,致使心脏病突发而当场死亡。
强烈的挫折或重大的打击会引起人过度惊恐或忧愁,焦虑、失望、暴怒等都能给生命带来严重威胁。悲伤、气愤、惊吓过于突然或严重,常会使人受到刺激,忧郁成疾甚至活活气死。
恶劣的心理状态和强烈的不良情绪,对人的大脑皮层会产生有害的刺激,会改变大脑对人体心脏的控制,甚至损害心肌功能、扰乱心律,从而危及生命。
医学专家的研究结果还表明,绝望者的死亡率是一般人的五倍。在心脏病或其他疾病患者中,即使是中等程度的绝望也会增加死亡的可能性。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死于癌症。因此人们几乎到了谈癌色变的地步。可是医生却告诉我们:真正是因癌症病魔而死的人不足1/3,其余2/3的人都是给癌症吓死的。有很多人一听说自己患了癌症,就感到自己必死无疑了,于是他们拒绝医生的治疗,即使勉强接受治疗,内心深处也早已放弃了希望。殊不知,放弃了希望就等于放弃了生命啊!
心理学家说,人受挫折后如果陷入负性情绪而不能自拔就等于自杀。所以,当你遭受挫折后为某种不公平而愤愤不平时,你不妨问问自己:“我还能活多久?”沿着这样的思路想下去,就会倍加珍惜自己的生命。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不会再有第二次。一个人有了生命的危机感之后,才会成熟、聪明起来,才会活得充实而有意义。每当问起自己“我还能活多久?”时,心里就会忽然变得一片空明——没有芥蒂,不再计较,也不再为名利所惑,而只想紧紧抓住有限的生命,做点自己愿意做的、有价值的事,不至于撒手西归之时,愧对父母和亲友、愧对国家对自己的培养……,当一个人因受到不公平待遇而产生极强的挫折感,进而得了一场大病时,住院期间,人一般会大彻大悟,觉得自己太傻了、太可笑了。计较那些什么名啊、利呀,又有什么用呢?气死了谁赔自己的命呢?是命重要还是名利重要呢?想到这些,人心里就无限宽阔,从此之后,再也不去计较名利,哪怕受到多么不公平的对待,都能在一阵痛苦之后,泰然处之。很多人舍本逐末,并不懂得生命的宝贵,为得一官半职而卧薪尝胆,或为小名小利而打得头破血流,目的达不到便幽怨、便苦恼、便痛不欲生,糟蹋自己而不知。
人类似乎有一个共同的弱点:对自己拥有的东西并不珍惜一旦失去,才会估量出它的真正价值。有一篇荒诞小说叫《自杀俱乐部》,这个俱乐部是专门为准备自杀的人服务的。它让你在死前享受到所有的人间乐趣。于是,一对想自杀的青年男女在这里相遇后相爱了,当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想法很愚蠢而准备继续活下去的时候,毒气已经放了进来,他们除了死已别无选择了。
在死亡面前,人生的一切真谛都会向你涌来,但残酷的是,当你大彻大悟之后,却为时已晚。所以,在生活中要常想着珍惜生命。这样想了,就会自觉地超越痛苦。
世上永不凋谢的花一定是假花,完全红透的苹果一定是假的。一个人一生不可能永远生活在欢乐与幸福中,痛苦是正常的,能够品尝痛苦但不被痛苦压垮的心灵才是真正健康的。欢乐是一种很高的人生境界,一个人要保持一种永恒的欢乐并不是一时的高兴,那将是一种乐观向上、积极进取、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经历了无数苦难都没有被苦难伤害了自己身体的人,才能真正体会苦尽甘来的滋味。
人,其次要会保护自己
许多挫折都是人为造成的,有的人因为太锋芒毕露,棱角太强而挫伤了别人也害了自己,这种人就是不会保护自己。所以,有才华的人必须把保护自己也算作才华之列。一个不会自我保护的人再有才华,也会使才华过早地埋没,而不能为社会做更多的事。例如.田汉的一生,“悲”多于“喜”,“苦”重于“乐”。他生于乱世,死于乱世,尝过追求理解的兴奋与快乐,也忍受过幻灭的悲哀与苦闷。他胸无城府、不谙世故,不会保护自己。他浪漫多情、痴迷艺术,在复杂的现实人生中他注定要吃苦受难。像田汉一样不会保护自己的有才之人受挫者不乏先例,让世人为他们婉惜。为了避免再受挫折,凡是棱角较强的人都必须学会保护自己。那么,如何保护自己呢?这就是要学会外圆内方。
外圆内方是处事中最经典的哲理。人无论处在何种地方都喜欢听赞扬之辞,即人人都希望得到社会的承认,这也是人之常情。会为人处事者,此时必然是避其锋芒,即便觉得别人干得不好也不会直言相对;生性油滑、善于见风使舵的人,则会阿谀奉承,拍拍马屁;那些忠直之人,此时也许要实话实说,这就让人觉得你太过莽直、锋芒毕露了。有锋芒也有魅力,在特定的场合显示一下自己的锋芒,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如果太过,不仅会刺伤别人,也会误伤自己。做大事的人,过分外露自己的才能,只会招致别人的嫉妒,导致自己的失败,无法达到事业的成功。更有甚者,不仅因此失去了政治前途,还会累及身家性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有才华要含而不露,对他人不可过于耿直地指责和批评,这便是外圆内方。
外圆内方并不是要违背人格去圆滑地做人,而是要你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讲究说话的艺术和方式,这样既可以表明自己的见解,达到自己的目的,又不会伤害别人,也保护了自己。尤其在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外圆内方更加显得重要。
新人类,新性格
人类已经跨人了21世纪。做一个身心健康的人,是人类发展自身、完善自身的美好愿望与追求。只有心理健康,一个人才能保持身体健康,才能少生病或不生病。只有做到心理健康,一个人才能泰然面对复杂、纷繁的世界,才能从容参与、适应现代快节奏的社会生活,取得人生的成功。人怎样才算心理健康昵?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的“未来新人类”受马斯洛提出的“自我实现的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影响较大。这里提出的“未来新人类”,绝不是某些作家笔下的那些颓废、无聊、萎靡、放纵、不负责的人。恰恰相反,“未来新人类”具备如下优秀的性格特征:
1.开朗开放超越自我
具有开朗、开放的人生态度,对世界(个人内在、外在世界)、对个人的经验开朗、开放,不固执己见、冷漠、呆板、闭锁,有崭新的视野与生活,有崭新的观念、思想和鉴赏力。在日常生活世界中,可以重复敬畏、快乐、满足、惊讶的神秘玄妙的心理体验,可以感受浩瀚澎湃的心潮波澜,从而领悟人生世界的无尽。在生命中不断寻求生命本身的意义,超越小我。
2.活力自信淡泊名利
这种生活态度并不重视物质享受,而重视生命的过程。清楚地觉察人生是一个经常变化的过程,深知变化过程中存在困难和冒险,但却充满活力。面对生活中许多的不肯定,不会惊惶失措,并能容忍新奇和不熟悉事物所带来的疑虑,认为失败和挫折是生命的一部分,具有勇敢及遭受失败时的复原力,具有人生的自信;不在乎物质享受与报酬,金钱、名利与地位等都不是人生目的,尽管也懂得享受丰裕悠然的生活,但却不把这些作为生活的必需品;对现实有较强的洞察力并与现实有较良好的关系,对周围环境中的人和事物都有敏锐的警觉。
3.宁静致远进退有度
渴望人生能达到宁静致远的境界,平衡与进退有度。视生活是均衡,在任何事上很少是过度的。与宇宙大地融合一致,与大自然和谐共处,备感亲切。关注生态并照顾生态,能从大自然的动力中获得欢愉,但无意征服大自然。反对将科技用来片面征服自然世界、控制人类。而且很愿意支持科技促进人的发展。
4.爱心互助明辨真伪
渴求人与人之间真实可靠的亲密关系,能与他人建立深厚的人际关系,有吸引力,能叫人欣赏及追随,有选择地交朋友。
5.整合心灵思维统一
渴望成为整合的人,不喜欢支离分割的内心世界。努力争取过一个整合的人生。个人的思维、感受、身心、心灵等在个人的经历中,都能有良好的整合。
6.自我接纳直面现实
能够认识和接纳自己人性中的种种缺点,种种不完美、软弱和短处,不会因为存在不足而感到羞愧罪过,或因此否定自己。不但接纳自己,同时也接纳和尊重别人,故而也不会批评别人这些缺点。诚实、开放、真挚,不装腔作势,不遮掩文饰,也不自满。对自己、他人及社会的现况极为留心,同时更关心如何改善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具有自发性,不受传统惯例的束缚,不是顺命者,不是盲从附和的人,但也不会只为叛逆而作叛逆者。其行动动机不是由于外界刺激而产生,而是基于内在个人成长发展的动力和自我潜能的实现。
7.关注社会尽职尽责
以问题为中心。犀利健康的人都不会以自我为中心,而将目光都集中在自己以外的问题上。更富有使命感,常常基于尽责任、尽义务和尽本能的意识行事,并不依照个人的偏好为人处事。
8.超然脱俗处变不惊
有超然脱俗的本质、静居独处的需要。心理健康的人懂得享受人生中孤独和退隐的时刻,这一特征可能和一个人的安全感与自足感有关。当面对一些会令一般人不快的事情时,可以保持冷静和处变不惊,或甚至可以表现得与众不同和超脱社群。
9.修身自制开发潜能
  有自制力,不受文化背景和周围环境影响,虽然也依赖他人来满足一些基本的需要,如爱护和安全感、尊重和归属感,但其主要满足却并不依赖这现实的世界,其重视的不是一般外在的满足,而是自己潜能和个人资源不断得以发展和成长。心理健康的人都有高度的德行,他们将手段与目的分得很清楚,让目的支配手段。
10.谦虚民主以人为师
具有民主的性格。心理健康的人对他人有极大的尊重,并不会因阶级、教育、种族或肤色歧视别人。因为其清楚自己的认识很有限,因而有谦虚的态度,随时做好准备愿意向他人学习,尊重每一个人,认为他们都可随时帮助自己增进知识、做自己的老师。
11.风趣幽默富含哲理
具有哲理的、无敌意的幽默感。其幽默感并不是普通的幽默感,而是自发的、富含思想性的、能透彻地显示个人生活体验的幽默感。这种幽默不含敌意,不高抬自己,也不讥讽嘲弄他人。
12.创造思维天真率直
创造力,是一种蕴藏于每一个人内心潜在的创造力,不是指那些出自特殊才干的创造力,是一种新鲜的、天真的、直接的看待事物的方法,具有各种不同类型。但一般来说,人所具有的这种创造力通常都在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该怎样做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