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喜欢春天山中春天来得晚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中的画意和禅趣
来源:中国高校之窗
王维是我国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杰出的代表人物,他不但有卓越的文学才能,而且是出色的画家,常常以画家的笔法为文,苏东坡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同时,佛教世界观对王维诗歌创作的影响显著。他以禅入诗、文,以山林胜景为客观描写对象,表现出其孤寂爱静的性格特点,在禅与诗文的结合中,营造出了独特的艺术意境,充分体现了冲淡空灵的风格。
天宝三年腊月末,王维居住在辋川别业颇有孤独之感,便写了一封信给裴迪,约请他明年春天来这里与他同游。这封信就是《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帷,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檗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维白。
此虽是一篇散文,但文以图现,意寓画中,充满着诗情画意;文以禅显,充分体现了隐逸文化与禅宗精神,高度融合了审美体验与禅学理念,使王维由城市的喧嚣走向山野的宁静,将自然美、人性美和精神美提升到&人格&的层面。
1.用绘画的技法透视山水
作家欲表现山水,首先须对山水景物作心灵观照和细微的体悟,不同的审美观决定着他们对自然物象的取舍与定位。王维以画意观照辋川山水,将其自然景物一山、水、树、草等,巧妙而自然地加以排列组合,构成相互关联、相互映衬的两幅立体画面,从而使《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所表达的意境具有鲜明的艺术感染力。
1.1构图美
文学作品中的&构图&大体上可以通俗地理解为景物的取舍和布局。文中&构图美&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讲究绘画的结构美。作者选择了辋川风景中两幅典型的图画,一幅是辋川冬山图,一幅是辋川春山图。两幅图画的构建体现了王维对自然具有敏锐的感悟力,以及取景布局的匠心构思。现以辋川冬山图为例,分析他的这种艺术构思匠心之处。作者首先从全局着眼,从大处落墨,以&清月映郭&为这幅巨画摹下广阔的背景,把辋川的总体布局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接着按照由远及近、由山而水的层次,把所见之景&层层地铺开去,同时也把辋川的自然美景一层层地揭示在欣赏者的面前。粗线条勾勒完毕,作者就开始细致的描画工作,&水&,在月光中沦涟;&月&,在水中涤荡。远山忽明忽暗。再在自然图景中点染几声犬吠、夜舂、寺钟之声,使整幅静态的画面动态化了,且着上作者的情感的色彩。王维的这种构图的手法把&故山殊可过&这一事件具体化、形象化了。
第二,讲究虚实相生之美。虚实相生不但是绘画的技法,也是文学创作的重要表现手法。清人笪重光《画荃》说:&实景清而空景现&,&真境逼而神境生&,可见虚实相生是艺术追求最高的境界。&艺术通过逼真的形象表现出内在的精神,即用可以描写的东西表达出不可以描写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化景物为情思&。
在《山中与裴秀才迪书》一文里,作者所描绘的辋川冬景图、辋川春景图,就是采用了虚实相生的笔法。其中辋川冬景图为眼前所见之景,为&实景&,辋川春景图为想象之景,为&虚景&。一实一虚,形成对比,亦相互映衬,构成一幅完整的辋川风景图。同一幅图里,则体现了&实中有虚&、&虚中有实&的艺术原则。在第一幅画里,透过&实&的画面,我们看到了辋川月下寒夜的幽寂、清寥的意境美;在第二幅画里,我们则看到了&虚&景之中充溢着跃动生机。两幅画图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闲居生活中那种闲逸萧散的情趣无不涤荡于其中,真正做到了景与情的水乳交融。
1.2色彩美
作为画家的王维自然对色彩具有敏锐的感悟力,善于运用自己精心调配的色彩来表现自然之美,生动地体现了&以我观物,故万物皆着我之色彩&这&表现手法。
在&辋川冬景图&中,作者以冷色调&&浅黑色为主色调,以月亮的浅黄色为配色,通过光线明暗的变化,使整个画面极富层次感:山上满眼凄凄,清月织成一个朦胧的网,网住了灞水,网住了城郭。水也凄清,郭也缥缈,村户万籁俱寂,主人虚坐默想,僮仆一旁打盹。在明灭的灯火和沉睡的山林里,只有虚淡的弯月伴着独坐的人回想着往事。在&辋川春山图&中,作者则敏锐地捕捉到了想象中的春山是新雨洗刷过的,舍其多而杂的颜色,只以绿色为主色调,选取了&春山可望&,足见山色的一片新绿;以白色为配色,&轻鲦出水&、&白鸥矫翼&,足见水中的一派生机。只用&绿&、&白&两种色彩简单一点染,整个春山就象一幅明快的版画呈现于欣赏者的面前,给入耳目一新之感。
作者笔下两幅图突出的是光线与色调的明暗对比,通过对比表现了辋川山水的和谐之美。
2.以&深趣&融贮禅趣
由于受到母亲的影响,王维从小与佛教、尤其是与禅宗有着深厚缘分。《山中与裴秀才迪书》中的禅趣主要表现为王维所极力营造的一种得意忘言的&深趣&,其意象空灵,境界清幽,呈现出&种闲澹冷寂的氛围。
2.1禅趣理念以空寂的世界为依托
第一,&深趣&借助客观空寂的世界显现出来。&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境界是何等的空寂;&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境界是何等的沉寂;&寒山远火,明灭林外&,境界是何等的幽静。这里完全没有一点世俗尘埃,只是&本来无一物&的禅境。而寒犬的吠声,使深巷更显空旷幽远;舂米的声音让村庄更为杏渺深邃;钟声敲响在寺庙里,使得寺庙如此寂寥淡泊!犬吠声,舂米声,古钟声,交错着,断而续,续而断,笼罩了整个辋川地区,如梦一般缥缈着&&这是一个极其幽静的世界,客观世界是夜静山空,主观世界是空寂清闲,处此之中,身世两忘,万念俱寂。
第二,&深趣&表现为主观营造的&寒山&境界。王维在《山中与裴秀才迪书》里营造了一个让人身临其境的&寒山境界&,闲适之情溢满纸间。联系他的诗歌《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可知&寒山&是经过诗人主观过滤了,染上了其主观的色彩。透过&寒山&,我们仿佛看见了&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的陶渊明。只有淡泊的情怀、高蹈出尘的节操的人才能领悟辋川的&山语&,写出这样有&深趣&的&寒山&。
2.2禅趣理念与审美体验相融合
诗人王维笃信佛教,他独特的视角,对大自然既做一种深层禅意的观照,也作深厚的审美观照。因此,他的禅趣理念与审美体验是融合统一的。
第一,追求精神的自由和甘于孤独沉寂的人格相统一。王维在辋川山中顿悟到的&深趣&之一是:辋川山水是自己精神的皈依,从而让自己宠辱皆忘,获得精神上的自由。现实生活的压抑,让作者对官场厌恶之至,寻求解脱却又不能解脱。辋川山景的美丽,吸引着作者,使之沉浸于其中,忘记世俗烦恼与忧愁。他在山水里学会释放自己,在山水里学会超脱自己,是山水滋润了他的人格魅力。
第二,静穆的观照和飞跃的生命相统一。&禅宗对外物的观照并非目的所在,而是由外向内,指向心灵的体验和领悟。它徜徉在感性之中,终又超越了感性,获得某种体会、意念&。王维对辋川山水的观照,目的就是指向其心灵的体验和领悟,&辋川冬景图&体现作者对辋川山水作恬淡、娴静的观照,&辋川春景图&揭示了自然生命的律动,&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麦陇朝锥&,借小动物跃动的生命形态、旺盛的生命力在暗示自己萎缩的生命意识。鲦、鸥、锥的生命运动,使辋川风景不是一味的落寞,而是&绿色&将浸润生命之树,撩拨生命的琴弦,演奏一曲生命的乐章!在作者对辋川风景静穆的观照中和昂扬着飞跃中的生命意识里,深刻体现了&禅是动中的极静,也是静中的极动,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动静不二,直探生命的本原&的禅学理念。
总之,王维把画意融入诗歌,尽情地怡性于山水之间,以艺术的高度感悟力实现了&诗画&的糅合,为中国古代的山水田园诗歌提供了很好的范本;画意与禅趣相融合,使其诗文既构成了&禅&的状态,又在山水景物中形成了极为优美深邃的意境,无论从哲学和美学的角度,都达到了&个极灿烂澄明的高度。
高校实用信息
中国教育电视台特约合作网站中国高校之窗&&&
版权所有 Copyright
All Rights Rreserved人民网日本版--主页
更新时间: 11:07:41
访日本山中湖村(社会广角)
  在闻名遐迩的富士山北麓,平卧着水光潋滟的山中湖,依山傍水、树影婆娑之处便是山中湖村。&&&&日本省一级的行政区划单位分为一都、两府、一道和43县,其下设有3200多个市、町和村。町和村基本上属于同级行政机构,建制与中国的乡镇差不多。由此看来,如果论“级别”,山中湖村大概相当于中国的一个乡。&&&&山中湖村有近2000户人家,6000余口人,这在日本算是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村了。然而“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村政府内设总务课、税务课、居民课、计划课、建设课、水道课、产业振兴课、福利健康课、环境卫生课、观光课和教育委员会以及议会事务局等部门。村长叫高村朝次,50多岁,举止言谈温文尔雅,看上去像大学教授。&&&&村长由村民选举产生,每届任期4年,其次是副村长,第三把手是出纳长,掌管财权。副村长和出纳长都属于地方公务员,不通过选举产生。山中湖村政府的一些部门是根据本村村情特设的,例如水道课和观光课,在其他町、村政府就不一定设。除村长有单独的办公室外,其他人员都在一个大办公室工作,副村长、出纳长的办公桌分别设在大办公室的一角。旁边的房间里有一些桌椅和各种与村民生活或工作相关的资料、报刊等,这是专供来访的村民谈话或查阅有关信息用的。&&&&高村村长说,山中湖村已今非昔比,成为人们观光、休养的好地方。然而50多年前,这里却一片贫瘠。富士山是座巨大的圆锥形休眠火山,地处富土山北麓海拔1000米高的山中湖村,一年四季气温较低,农作物的生长期较短,而且火山灰的土壤不适合种庄稼。村政府以前曾带领村民们养蚕,后来还免费开放了450公顷的山地,采伐林木,在山中烧炭,到村外卖木材等,但仍不能自给自足。&&&&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山中湖村与外界的道路修通了,村政府设法同东京、大阪等大城市建立起经济等方面的联系,并组织村里一些爱动脑筋的人成立了经济会,在努力改造本村的同时,还向外界大力宣传这里的湖光山色,引进了不少适合本村条件的项目,大大增加了就业和收入,使村民的日子逐渐富裕起来。&&&&山中湖村夏天的平均气温只有20摄氏度左右,最高的时候也不超过30摄氏度。过去由于低温不适合庄稼生长,成为造成村民贫穷的一个主因。现在却以夏季气温低为有利条件,着力保护自然环境,退耕还林,利用山中湖和日益茂密的山林,保护诸如天鹅等各种野鸟,修建避暑山庄和家庭旅馆,吸引人们来观光、避暑、度假,同时出租土地,让城里人建造别墅。现在的山中湖村已有别墅3800多座,外地的学校、公司以及政府部门租地建造的培训中心等设施有1000多栋。这两年又兴起了休闲热,现在山中湖村已建起了30多栋休闲公寓。&&&&高村每天上班都要查问各课工作的进展情况并提出要求,经常同村议会的议员们交谈,听取意见和建议。他对每一户村民都不陌生,因为从村民那里他能得到更多的信息,从而明白自己所推行的村政工作还存在什么问题。他也坚持不断地学习其他町、村和外县的经验,时而也请一些经济、科技专家前来指导。&&&&就山中湖村的下一步发展计划,高村很自信地说:“山中湖村的春天来得较迟,冬天又来得较早。我们正在做的就是要使我们的冬天也能令游人向往,一年四季都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张焕利文&&摘自《半月谈》 &&&&《人民日报海外版》 (日第八版)
相关新闻&&
人民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电话: 传真:为什么烟台的春天比济南来得晚_百度知道
为什么烟台的春天比济南来得晚
分析这种现象
一个沿海,一个内陆.你也可以理解:为什么济南的夏天比烟台热.呵呵,靠近海边还是能降温的.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3条回答
这是《大自然的语言》里面的问答题吧?纬度的不同,烟台比济南纬度靠北,所以春天来得晚。
因为烟台是海洋气候
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的差别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五月与龙江大地的春花来场热恋|郁金香|龙江|哈尔滨_新浪旅游_新浪网
五月与龙江大地的春花来场热恋
  哈尔滨中医药大学丁香花下
  五大连池火山杜鹃&
  哈尔滨工程大学杏花长廊
  郁金香花开植物园
  伊春红星地质公园兴安杜鹃
  黑龙江的春天来得晚,每年春天都会让人期盼很久。直到四月的下旬,北国之春才会蹒跚而至。别看春天来得慢,可一旦来了它便激情爆发,几乎是在一夜之间,杜鹃、杏花、丁香、郁金香、桃榆叶梅便竞相怒放,那感觉就像一个怀春的少女遇到了心中的白马王子,浓烈的情感倾情而泄。春天对于我来说,不仅是一份生机的到来,更是一场春花的盛宴。
  兴安杜鹃,北国春天的使者
  提起兴安杜鹃,南方的朋友可能没听说过,但如果说映山红、金达莱、达子香估计就知道了。黑龙江人把长在大小兴安岭的杜鹃称它为兴安杜鹃,它在严冬里孕育花苞,早春吐蕾开发,甚至顶雪怒放,被视为北国的报春花。
  我第一次看到杜鹃花是在伊春的红星国家地质公园。从哈尔滨到红星林业局有500多公里,先是坐长途客车到伊春住了一宿,第二天一早六点多就开始去往距伊春市区160公里的红星地质公园。行进在这林区的山间里,你会深切地感受到“林区的天,孩子的脸”的说法。早晨虽然略有点凉意,但天晴阳光很温和。驱车进入山林,不一会就刮起了雨,而且越下越大,并伴着小雪和冰雹。这天是兴安岭杜鹃花观赏周开幕,虽然下着小雨,但纯朴的林区人在雨中依然欢歌笑语,丝毫没有被这突来的小雨影响到情绪。
  与朋友们怀着有点懊恼的心情顶着小雨进入杜鹃花游览区,但眼前姹紫嫣红怒放杜鹃花一下就让我们惊呆了。难怪林区人称这里是杜鹃花海呢,大片大片的杜鹃花一眼望去望不到头,那花是长在火山岩上的,它们一簇簇地长在岩石缝里,然后以顽强的姿势和艳丽的色彩绽放。与之相间的是挺拔的松树,这感觉就像一个伟岸的丈夫守护着一个娇美的妻子,一高一低,一绿一紫,刚柔相济成一幅非常美丽的画面。
  可能是我们太有天缘了,进来不一会雨就停了,天空还透出了光亮,雨后的杜鹃花海真美,刚刚下过的这场小雨把葡伏在火山熔岩上的苔藓浸润得郁郁葱葱,沾着水珠的花瓣迎风摇曳着娇媚百态,雨水洗过后的杜鹃花特别的艳丽,这样的紫色是我最喜欢的色彩,偷偷地摘了朵花戴在头上,留影作纪念。
  其实,黑龙江各地几乎都有杜鹃花,五大连池和镜泊湖的火山杜鹃,双鸭山紫云岭的满山遍野的山杜鹃,最有特色是黑河市锦河农场的峡谷杜鹃。说锦河农场你不一定知道,但《闯关东》电视剧你一定看过吧,《闯关东》就是在这个影视基地拍的。这里不仅有朱家大院、老金沟,这里还有一个情侣大峡谷,是两个肩并肩的“Ω”形,与世界名表“欧米茄”的标志极其相似,更叫绝的是每年春天峡谷的山间底谷开满了紫杜鹃。前年我和朋友专程去看峡谷杜鹃,同伴被谷山崖姹紫嫣红的花海陶醉得无又言表,干脆就在就躺在栈道上闭目嗅花养神了。
  伊春红星地质公园杜鹃花海
  黑河锦河农场的峡谷杜鹃
  杏花长廊,可与日本樱花比美
  那年春天,我跟着一群影友去日本赏樱花,十分不巧的是,那年日本樱花的花期推迟,害得我们一路是看着花苞的逐渐长大,直到最后的一天才在东京上野恩赐公园见到了几棵盛开的樱花,这与我想象的到处是遮天蔽日的樱花相差太远了,真是失望而归。
  从日本回来,和朋友一起吃饭时说起樱花,朋友说哈尔滨工程大学的杏花特别漂亮,你去看看吧。到了工程大学,远远地看到足球场前面一排粉红的花树,走近一看,顿时我有点傻了,有点蒙了,这是在哈尔滨吗?这分明就是我在画报和图片里看到的樱花啊。偌大的树冠,蜿蜒的虬枝,洒洒落落地伸展着,长长的这排老树,形成了一个漂亮壮观的杏花长廊,廊下有一排排的长椅,人们坐在树下乘凉赏花,真是太美了!
  此时的我是那么的贪婪,那么的痴迷,那么的陶醉。我遗憾在这个城市里曾经与它相隔得那么近却浑然不知它的存在;我又庆幸我在这个城市生活了二十年后终于在这个春天与它相遇。我有些迷离,我想要大喊,可是我真的不忍惊扰了这片粉嫩的花海。
  从那年开始,每年的五月初哈尔滨工程大学的杏花长廊就成了我必游之处,而且还会三番五次的去。我拍的一组杏花图片被《新晚报》发表了,结果引来了好多影友和市民来看花,甚至已经以在工程大学毕业了的学生专门准备了独特的汉服,回到母校的杏花树下回忆青春。
  有一次我去拍片,看到一位长发飘飘、身着白色衣裙的女子在树下漫步,她美丽的身姿在黑粉相间的大杏树下真是一幅美丽的画面。我去与她商量,可否与我配合下拍几张照片,她非常爽快地答应了,有她作衬托,整个杏树廊的拍下来的效果就特别生动了,后来我们成了朋友。
  去年春天,我又跑到工程大学,刚走进杏花长廊,就见几个正在拍照的女生用一种特别的眼光看着我,正当我有点发懵的时候,一位女生跑过来问我:你是冰城馨子吧?我说是啊。她说:我就觉得你应该来啊,我们是从博客上看到你拍的我们校园里的这片杏树才来拍照的,没想到还遇到了你,真是太高兴了。
  原来这可不是一般的女生,她们是工程大学的老师,也是与我未曾谋面的博友,她说在这个校园里生活了十一年,竟然不知道身边还有这么美的杏花。看了我拍的一群穿着硕士服、戴着硕士帽的学生们坐在杏花树下悠着腿、张着嘴傻笑的照片喜欢极了,今天就是专门来拍“学生照”的。
  每年的春天我都要陪着这片杏花树度过,坐在树下看书,看着花瓣轻轻落下,然后去拍花瓣雨。一直期待着拍摄杏花瓣铺满地的一半浪漫、一半忧伤的情景,那天刮起了春雨,这样的天气杏花肯定飘落一地,我和朋友立马驱车过去,到那一看,一个清洁员在杏树正用大锹往车里扔垃圾呢,树下光溜溜的,往车里一看让我们立马晕了:满满的一车杏花瓣!我的心那个疼啊!
  哈尔滨工程大学的杏花长廊
  丁香花:满城尽是丁香开
  当杏花已经憔悴,桃红、榆叶梅争芳斗艳已尽数,幽幽的丁香花便开始悄悄地走进冰城的春天了。每年五月中旬,哈尔滨大街小巷上的丁香花便开了,丁香花的性格很刚强,它即耐寒、耐热又耐旱,很像东北人的性格,难怪冰城把丁香定为市花。
  这样的季节我喜欢走在哈尔滨的街上,不用眼睛,只须用嗅觉就可以找到丁香的位置。它是那种淡谈的幽香,需要细细地品味;它花瓣小巧,花色淡雅,内敛而文静地开在街道两旁。
  哈尔滨的各大院校都有丁香树,我经常到离家不远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的那片丁香林里去散步,苦读的学子们有的在树下背书,有的在树下拍照,还会有一些情侣在树下依偎着谈情说爱。不知道他们是否意识到丁香树下的自己是多么的浪漫,但可以肯定的是,当岁月流转,回眸想到丁香树下的苦读和爱恋时,一定会怀念这段年轻浪漫的时光。
  在我的梦境里,有一个窗外种着一棵丁香树的画面,每天的清晨我推开窗户,丁香的弥香便会扑鼻而来。那天去太阳岛拍丁香花,一棵淡紫的丁香树正在怒放,当把镜头对准花枝,背景竟然是一扇雕着木花纹的窗子――就像我梦中看到的窗前的丁香花。风轻轻地吹来,丁香花摇曳着她轻柔的身姿,一袭清幽的香气淡淡地飘来,我不禁闭上眼睛,轻吸这浓与淡、清与幽相融相宜的花香,这一刻的丁香味道一直让人难忘。
  有一年我去儿童公园拍丁香,把儿童小火车作为丁香花背景的照片发在了博客上,从此,一个署名“儿童铁路”的网友因这条洒满了他童年记忆的儿童铁路的缘份,一直默默地关注着我的博客,他留言说,当他想念家乡,想念丁香花,想念这条铁路的时候就到我的博客上看看,真是希望在家乡丁香花盛开的最美时节来这条儿童铁路上重温童年。
  哈尔滨中医药大学的丁香花树
  伏尔加庄园盛开的山丁子花
  郁金香:每年相约植物园
  一直以为郁金香只属于那个遥远的国度荷兰,却没想到陪南方来的朋友去植物园,正好邂逅了郁金香盛开的时节。我们在植物园的树荫下远远地望着这缤纷的郁金香,漫漫地谈论着南方和北方。朋友说,没有想到东北不但有着这么丰富的植物,还有这样大片美丽的郁金香,这在国内也是可以上数的。朋友的感慨让我暗自骄傲,就像我家中的什么宝贝得到了客人的赞赏一样,因为看得出那是真诚的赞叹。
  2008年郁金香盛开的日子最难忘。那是汶川地震的沉重日子,那段时间不会写字,不想拍摄,情绪也黯然到极点。举国致哀的最后一天,无以自拔的我只身去了黑龙江森林植物园,往年郁金香花开时人流不断,可这天植物园偌大的园子里游人稀少。走在这郁金香的海洋里,它的鲜艳刺痛着我的眼和心,但花的芬芳让我醒悟,地震就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生活是要向前走的,我们没有理由沉浸在不尽的悲伤里。
  那天在中央大街、中医药大学拍了多半天,大家都有点倦怠。可是当看到这大片怒放的郁金香时,姑娘小伙子们的眼神都放亮了,他们都说,还不知道咱们哈尔滨还有这么美的郁金香呢,而且,植物园里这么美啊。我说植物园是俺的后花园,他们听了都很奇怪。其实真的没什么可怪的,哈尔滨的植物园是国内最大的在城市中的国家森林公园,咱有着这样得天独厚的方便条件,夏秋两季这里的花是竞相开放,美不胜收,不好好地享受它都是浪费资源啊。
  于是,那个阳光灿烂的午后,姑娘小伙子们的笑脸绽放在美丽的郁金香间,我在缤纷的花海里抚摸着花的芬芳,还有那与阳光握手的青春气息,那一刻,想不醉都难。
  春天预示着生机,春花是春的绽放。春天已经跚跚而来,一场与春天热恋的序幕已经拉开。
  黑龙江春花游览小贴士:
  时间:每年的4月末――5月下旬
  杜鹃花最佳赏花地:伊春红星地质公园、五大连池龙门石寨、双鸭山四方台、锦河情侣大峡谷
  杏花最佳赏花地:哈尔滨工程大学杏花长廊、佳木斯市杏花林、镜泊湖沿岸
  丁香花最佳赏花地:哈尔滨各主要街道、太阳岛公园、植物园、香坊丁香园、群力丁香园、儿童公园、各大学校园
  郁金香赏花地:哈尔滨市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
  其它赏花:还有榆叶梅、牡丹花、芍药花,榆叶梅遍布全省各地,黑龙江森林植物园有牡丹、芍药园,它们在一般在6月上旬开放。
文章关键词:
&&|&&&&|&&阅读下面的几段文字,完成文后的练习(一)下山的路上,不知谁哼起《高山青》,“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但整个游程却没有看到。山中,树多、人少,不知阿里山的姑娘究竟在何方。树密、阴厚,仿佛能揉出浓汁。我只觉得,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小题1】“不知谁哼起《高山青》”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________【小题2】“整个游程”是指____。【小题3】“仿佛能揉出浓汁”中的“仿佛”是____意思。【小题4】作者在整个游程中并没有看到“美如水”的“阿里山姑娘”,为什么还要赞美“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____________-乐乐题库
& 18、阿里山纪行(吴功正)知识点 & “阅读下面的几段文字,完成文后的练习(一)...”习题详情
132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78.7%
阅读下面的几段文字,完成文后的练习(一)下山的路上,不知谁哼起《高山青》,“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但整个游程却没有看到。山中,树多、人少,不知阿里山的姑娘究竟在何方。树密、阴厚,仿佛能揉出浓汁。我只觉得,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小题1】“不知谁哼起《高山青》”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小题2】“整个游程”是指&&&&。【小题3】“仿佛能揉出浓汁”中的“仿佛”是&&&&意思。【小题4】作者在整个游程中并没有看到“美如水”的“阿里山姑娘”,为什么还要赞美“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这一句与文章开头唱《高山青》相呼应,以歌起,以歌结,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3-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阿里山纪行》练习题
分析与解答
习题“阅读下面的几段文字,完成文后的练习(一)下山的路上,不知谁哼起《高山青》,“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但整个游程却没有看到。山中,树多、人少,不知阿里山的姑娘究竟在何方。树密、阴厚,仿佛能揉出浓汁。我只觉得,阿里山...”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小题1】试题分析:文章开始写到“于是,宴席上便轻轻回荡着两支歌的旋律”,文章最后一段又写到“不知谁哼起《高山青》”,以歌起,以歌结,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文章首尾照应是指文章的开头与结尾都有表达的意思相同相或类似的语句,这样可以更强烈地突出中心,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小题2】试题分析:通过对文章二至六段的理解,“整个游程”是指游阿里山的过程。考点: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点评:这道题虽然出自最后一段,但是考虑时一定综合全文的内容,紧扣“整个”这个词,在理解文章相应段落的基础上做题。【小题3】试题分析:这里这个词的理解比较简单,意思就是:好像。考点:考查解释词语含义。点评:理解一个词的意思,可以采用“以词解词”的做法,然后根据语境在进行不从纠正,这样会更好一些。【小题4】试题分析: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作者无论是到神木还姊妹潭,都领略了阿里山的美景,虽没有看见美如水”的“阿里山姑娘”,但是,“一方山水育一方人”,看到了山水之美,也等于看到了阿里山姑娘之美。考点:考查学生理解感悟能力。点评:这类试题,要体会语句的言外之意,能够联系上下文,体会其问题的深层次的原因。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阅读下面的几段文字,完成文后的练习(一)下山的路上,不知谁哼起《高山青》,“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但整个游程却没有看到。山中,树多、人少,不知阿里山的姑娘究竟在何方。树密、阴厚,仿佛能揉出浓汁。我只觉...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经过分析,习题“阅读下面的几段文字,完成文后的练习(一)下山的路上,不知谁哼起《高山青》,“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但整个游程却没有看到。山中,树多、人少,不知阿里山的姑娘究竟在何方。树密、阴厚,仿佛能揉出浓汁。我只觉得,阿里山...”主要考察你对“18、阿里山纪行(吴功正)”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18、阿里山纪行(吴功正)
与“阅读下面的几段文字,完成文后的练习(一)下山的路上,不知谁哼起《高山青》,“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但整个游程却没有看到。山中,树多、人少,不知阿里山的姑娘究竟在何方。树密、阴厚,仿佛能揉出浓汁。我只觉得,阿里山...”相似的题目:
课文第7小节中引用的唐诗“入云深处亦沾衣”是出自哪位诗人的哪首诗?&&&&&&&&
(二)西湖漫笔雨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眼而来。①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儿都是绿的。②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③在冷泉亭上小坐,真觉得遍体生凉,心旷神怡。④亭旁溪水琮琤,平稳处碧澄澄的,流得急了,水花飞溅,如飞珠滚玉一般,在这一片绿色的影中显得分外好看。西湖胜景很多,各处有不同的好处,即使一个绿色,也各有不同。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曲十八洞绿得闲。①漫步苏堤,两边都是湖水,远水如烟,近水着了微雨,泛起一层银灰的颜色。走着走着,忽然感觉路旁的树莽莽苍苍的,似乎从树梢一直绿到了地下。走近看时,原来树身上布满了绿茸茸的青苔,那样鲜嫩,那样可爱,使得绿荫荫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有的青苔形状也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霞;有的整片看来,布局宛然,如同一幅青绿山水。②在花港观鱼,看到了又一种绿。那是满池的新荷,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立于水上,或宛转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满池。绿色,本来是生命的颜色。我最喜爱看初春的杨柳嫩枝,那样鲜,那样亮,柳枝儿一摆,似乎蹬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③荷叶,则要表现出茁壮的生命力。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简直好像满池荷叶都要裙袂飞扬,翩然起舞了。④从花港乘船而回,雨已停了,波亦如镜;远山青中带紫,如同凝住了一段云霞。⑤【小题1】本文凝聚笔力,着重描写了&&&&。【小题2】“在花港观鱼,看到了又一种绿。”作者对这种绿,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小题3】在文中加线的五句话中任选一句,就形象、语言和写法等方面有重点地欣赏评点。答:第&&&&句,欣赏评点:&&&&【小题4】“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这句话是从文中的第一小节中抽出来的,请问它应放归哪一处&&&&A.①B.②C.③D.④&&&&
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小题1】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小题2】忽然间,我觉得,这不就是唐诗中所说的“入云深处亦沾衣”吗? &&&&【小题3】树木姿态各异,如幢顶,如伞盖,如古寺宝塔。&&&&&&&&&&&&
“阅读下面的几段文字,完成文后的练习(一)...”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该知识点易错题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阅读下面的几段文字,完成文后的练习(一)下山的路上,不知谁哼起《高山青》,“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但整个游程却没有看到。山中,树多、人少,不知阿里山的姑娘究竟在何方。树密、阴厚,仿佛能揉出浓汁。我只觉得,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小题1】“不知谁哼起《高山青》”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________【小题2】“整个游程”是指____。【小题3】“仿佛能揉出浓汁”中的“仿佛”是____意思。【小题4】作者在整个游程中并没有看到“美如水”的“阿里山姑娘”,为什么还要赞美“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____________”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阅读下面的几段文字,完成文后的练习(一)下山的路上,不知谁哼起《高山青》,“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但整个游程却没有看到。山中,树多、人少,不知阿里山的姑娘究竟在何方。树密、阴厚,仿佛能揉出浓汁。我只觉得,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小题1】“不知谁哼起《高山青》”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________【小题2】“整个游程”是指____。【小题3】“仿佛能揉出浓汁”中的“仿佛”是____意思。【小题4】作者在整个游程中并没有看到“美如水”的“阿里山姑娘”,为什么还要赞美“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____________”相似的习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喜欢春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