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管麻醉内麻醉与打封闭针是一回事吗

24小时报名咨询电话:010- / 400 650 1888
您的位置 :&&&&&& > 文章
椎管内麻醉
15:23 来源:&    【
】【】【】
  椎管内麻醉包括蛛网膜下隙阻滞(简称腰麻)和硬膜外隙阻滞,广义上属于局部麻醉。椎管内麻醉的主要阻滞对象是脊神经根,脊神经根被阻滞后,相应区域出现痛觉消失,肌肉松弛现象。由于神经纤维粗细不同,阻滞有先后,最细的交感神经最先被阻滞,运动神经最粗,最晚被阻滞。
  (一)椎管内麻醉对机体的影响
  1.对呼吸的影响:取决于阻滞平面的高低和运动神经阻滞程度。如肋间肌和膈肌同时被麻痹,则导致通气不足甚或呼吸停止。
  2.对循环的影响:交感神经广泛阻滞后,可引起血压下降,心率减慢。
  3.对其他系统的影响:迷走神经功能亢进,胃肠蠕动增加。骶神经阻滞后,术后易发生尿潴留。
  (二)蛛网膜下隙阻滞
  将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隙,产生神经阻滞,又称"腰麻".影响麻醉平面的因素与局麻药的剂量、比重、容积、穿刺间隙、病人体位和注药速度有关。
  1.并发症:术中可出现血压下降、呼吸抑制、恶心呕吐;术后可发生腰痛、头痛、尿潴留、脑神经麻痹等。
  2.适应症:适用于2~3小时以内的下腹部、盆腔、下肢和肛门会阴部手术。
  3.禁忌症:中枢神经系统疾患、休克、穿刺部位或附近皮肤感染、脓毒症、脊柱外伤或结核、急性心力衰竭或冠心病发作、凝血功能异常。
  (三)硬膜外隙阻滞
  将局麻药注入硬膜外隙,产生某一节段神经阻滞,应用范围较广。
  1.并发症
  (1)全脊髓麻醉:是硬膜外麻醉最严重的并发症。由于硬膜外阻滞所用的麻醉药全部或大部分注入蛛网膜下隙所致。一旦发生,病人数分钟内呼吸停止,血压下降。应立即行人工呼吸,维持循环。
  (2)局麻药毒性反应:硬膜外隙有丰富的静脉丛,硬膜外导管可误入血管内,或损伤血管,注入局麻药后,血内局麻药浓度过高,导致毒性反应。
  (3)较主要的并发症还有:神经损伤、硬膜外血肿、硬膜外脓肿等。
  2.适应症:常用于下腹部、腰部及下肢手术,且不受手术时间的限制。也可用于颈部、上肢和胸壁的手术。胸、腹、下肢手术术后镇痛。
  3.禁忌症:同腰麻。
  (四)骶管阻滞
  适用于直肠、肛门和会阴部手术。骶管内有丰富的静脉丛,局麻药大量吸收入血,更易发生局麻药中毒反应。此外,术后尿潴留也多见。
  (五)腰-硬联合麻醉
  是将腰麻和硬膜外麻醉两种技术结合并相互取长补短,既有腰麻的麻醉起效快、肌肉松弛及镇痛效果确切等优点,又有硬膜外麻醉可满足长时间手术需要和维持术后镇痛的长处。
  1.并发症:同腰麻和硬膜外麻醉。
  2.适应症:要求麻醉起效快、下肢盆腔阻滞充分、肌松完善且手术时间长需要术后镇痛的患者。
  3.禁忌症:同腰麻和硬膜外麻醉。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新闻:
临床执业医师相关栏目推荐
33大类,900门辅导课程椎管内麻醉并发症处理 _百度百科
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椎管内麻醉并发症处理本词条缺少概述,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书&&&&名椎管内麻醉并发症处理作 者出版时间日开&&&&本16开
书 名: 椎管内麻醉并发症处理作 者:
出版时间: 日
开本: 16开
定价: 80.00元
《椎管内麻醉并发症处理》是由我国著名的谭冠先教授牵头主编,并邀请国内20多位有丰富临床、教学经验的老、中、青年专家和学者共同编写完成。《椎管内麻醉并发症处理》共分5篇41章,分别介绍麻醉的风险及管理;椎管内麻醉学的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基础;椎管内麻醉及椎管内镇痛治疗的各种并发症和意外事件的防范和处理;围术期相关并发症和意外事件的处理。同时还收集了颇具代表性的病例。《椎管内麻醉并发症处理》参考了大量国内外有关文献并结合作者的临床实践经验,理论结合实际,实用性强,对加强麻醉风险的防范,提高麻醉安全管理具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可作为麻醉科、疼痛科医师和麻醉科住院医师培训的参考用书。谭冠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学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1939年出生,广西桂平市人。1962年毕业于广西医学院,毕业后留校从事麻醉学临床、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第一篇 绪论
第一章 麻醉风险
第二章 麻醉事件
第三章 麻醉风险的研究
第四章 患者因素与椎管内麻醉风险
第五章 麻醉因素与椎管内麻醉的风险
第六章 手术因素与椎管内麻醉风险
第七章 术前评估
第八章 椎管内麻醉风险的防范
第九章 椎管内麻醉医疗纠纷的防范
第二篇 椎管内麻醉的基础理论
第十章 椎管内麻醉的解剖学基础
第三篇 椎管内麻醉相关并发症
第四篇 椎管内麻醉围术期相关并发症
第五篇 椎管内镇痛相关并发症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外科椎管内麻醉治疗方法,外科操作方法
||||||||||||
椎管内麻醉
 (一)穿刺方法
  穿刺点应根据手术部位选定,一般取支配手术范围中央的相应棘突间了隙。
  穿刺术有直入法与侧入法两种。病人准备与腰麻同。选择好穿刺间隙后,直入法是在穿刺间隙中点进行,穿过皮肤、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而达黄韧带。侧入法是在离棘突中线约1厘米处进针,针体与背部皮肤垂直,向前直抵椎板,稍退针使针体与正中线倾斜成30度左右角度。腰部穿刺时,针尖向前探索即可抵黄韧带,而胸部穿刺时,针尖应顺着椎板背面逐渐向头端倾斜,以寻找棘突间隙。无论直入法或侧入法,针尖抵黄韧带时均有一种坚实感,阻力增加,突破黄韧带后便有落空感,表明针尖已达硬膜外腔。
  判断穿刺针进入硬膜外腔的方法:①穿过黄韧带时阻力突然消失,回抽无脑脊液。②负压试验:用一带水柱的细玻璃管,接上穿刺针,穿过黄韧带进入硬膜外腔,玻璃管内的液体被硬膜外腔负压吸入。亦可用悬滴法试验。③阻力试验:用一5毫升注射器,内装少量生理盐水或局麻药,并保留一小气泡,接上穿刺针。轻轻推动注射器芯,如有阻力,则气泡压缩变小,说明针尖未在硬膜外腔,如无任何阻力,气泡不被压缩,说明在硬膜外腔。同样于注射器内装数毫升空气,如针尖不在硬膜外腔时,则注气有明显阻力,在硬外腔则注气无阻力。注气后,立即取下注射器,有时能看到气泡由穿刺针尾涌出现象(图1-35,1-36,1-37)。
  确定针尖已在硬膜外腔,然后在针管内插入硬膜外导管(图1-38),拔针后导管应留置2~3厘米于硬膜外腔内。先经导管注射试验剂量,试验剂量指相当于一次腰麻的剂量,5分钟后再注入维持量。硬膜外麻醉常用药物见(表1-13)。
图1-35 黄韧带的弹性感
图1-36 玻璃管侧负压
图1-37 悬滴试验
图1-38 硬脊外腔内插入导管
  骶管穿刺法:为经骶裂孔而达骶部硬膜外腔的穿刺法。第五骶椎没有棘突,且左右椎板未在中线合拢,其间的裂孔即为骶袭孔,两旁各有一豆大的骶角,用手指由尾骨尖沿背正中线向上约3厘米,摸到的凹陷即是。穿刺采用伏卧位或侧卧位,在骶裂孔中心,以20~22号针穿刺,经皮肤、皮下及穿过骶尾韧带,有一明显突破感,表示进入骶管腔内,回抽无血和脑脊液,即可注药(图1-39)。
  (二)生理变化
  硬膜外腔是一环绕脊髓和蛛网膜下腔的扁圆形狭长间隙,上方在枕骨大孔处闭合,与颅腔不通,下端止于骶裂孔,腔内有疏松的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以及丰富的静脉丛。背部间隙腰段为5~6毫米,愈往上愈窄,故穿刺技术要求高。因静脉丛血管壁薄,药物能被迅速吸收,穿刺针及导管均有可能损伤静脉丛而出血,特别是有出血倾向的人或用抗凝疗法时更应注意。局麻药注入硬膜外腔后,以穿刺点为中心向上下左右扩散,一般认为,药液扩散至椎间孔,因该处神经根的鞘膜较薄,易被麻药穿透而使神经根麻痹,或认为麻药是经根蛛网膜绒毛逐渐吸收,进入蛛网膜下腔后而产生麻醉作用的。医学全.在.线
  (三)适应证和禁忌证
  理论上讲,凡脊神经支配区域的手术均可在硬膜外麻醉下进行,故可包括腰麻的适应证,临床实践中最常用于腹部、胸壁及下肢手术。禁忌证与腰麻相同。
  (四)并发症
  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血压下降和呼吸抑制,最严重但少见的并发症是全脊髓麻醉和神经损伤(截瘫)。
图1-39 骶管穿刺术
  1.全脊髓麻醉 主要是误将较大量的局麻药注入到蛛网膜下腔,引起全脊髓包括脊神经根的阻滞,结果造成呼吸和心跳停止。预防应着重加强正规操作,坚持使用试验剂量,给药后密切观察病人的血压、呼吸和麻醉平面的变化,使用连续法比较安全。一旦发生全脊麻后,应立即给氧和气管内插管施行人工呼吸,同时用血管收缩药维持血压,心跳停止时则需立即作胸外心脏按摩,若能及时发现和抢救,多无严重后果。
  2.截瘫 由于神经损伤所致,一种为直接损伤脊髓或脊神经根,另一种为间接压迫脊髓或脊神经根,如血肿或脓肿压迫。为免除造成永久性截瘫,应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直接损伤脊神经根的治疗包括理疗、给予维生素、激素等对症疗法。硬膜外麻醉后发生感染而形成脓肿,其特点是背部疼痛,同时有神经根受刺激的放射必疼痛,脓肿部位的棘突有扣击痛和压痛,数日或数周后出现全身症状如头痛、畏寒、发热及白血球增多。在观察过程中应重视脊髓受压的早期症状和体征,如运动无力、感觉减退及括约肌功能障碍。椎管内造影有确诊价值。确诊后应及早作椎板切除减压术。硬膜外麻醉穿刺过程中和插入导管中常发生出血,但因此而发生瘫痪者却很少见。因血肿压迫而瘫痪者多与凝血功能障碍或抗凝治疗有关。其临床特点是麻醉平面不消失,或平面缩小后又扩大,并很快出现瘫痪症状者。如怀疑有血肿压迫,应争取在6小时之内施行椎板切除和清除血肿手术,可望完全恢复,如超过72小时则预后不良。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评论加载中...
(必填项)
评论内容: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椎管内麻醉学 _百度百科
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椎管内麻醉学本词条缺少概述、信息栏,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作  者:谭冠先 等主编出 版 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
版  次:1
页  数:682
字  数:1039000
印刷时间: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
I S B N:6
包  装:平装椎管内麻醉是最常用的麻醉方法之一,其阻滞技术亦常用于疼痛治疗。《椎管内麻醉学》由谭冠先、郭曲练、黄文起主编,该书较全面和详细的介绍了椎管内麻醉的相关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基础理论,技术和临床应用。本书分五篇共58章,插图120幅。包括椎管内麻醉绪论,椎管内麻醉基础理论,椎管内阻滞的技术和管理,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膜外腔阻滞、骶管阻滞和腰-硬联合麻醉在临床麻醉和疼痛治疗中的应用。本书内容丰富,既包括椎管麻醉又尽量吸收了新的研究和临床实践经验,理论结合实际,实用性强,是我国第一本较全面阐述椎管内麻醉的新书。本书可供麻醉专业医务人员、疼痛科医师,其他临床医师及医学院校师生参考。第一篇
第1章 椎管内麻醉的发展史
第2章 椎管内麻醉的范畴
第3章 椎管内麻醉的安然与管理
椎管内麻醉的基础理论
第4章 椎管的解剖学
第5章 椎管内麻醉的生理学效应
第6章 与椎管内麻醉相关的神经生理学
第7章 局麻药的药理学
第8章 椎管内麻醉的机制
椎管内麻醉技术
第9章 椎管内麻醉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第10章 椎管内麻醉前患者检查与术前评估
第11章 椎管内麻醉前准备及术前用药
第12章 椎管内麻醉器材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椎管麻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