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d中医怎么治疗胆结石治胆结石ち5胆结石的形成爪?

新闻-最新公告
上海专业医治胆结石的医院
15:13:08来源:上海专业医治胆结石的医院
  
&  上海专业医治胆结石的医院,很多患者都比较关心这个问题,的专家介绍说:治疗胆结石我们要关注的是治疗胆结石的收费是否合理,而且不是费用多少?比较你去小医院接受治疗,费用肯定更底,可是治疗效果呢?所以希望能找到一个胆结石专科医院,就像一样,一流的师资团队和先进设备。而且收费比较合理,明确化。指定官方网站:/。接下来是专家给我们介绍易患胆结石的人群有哪些?
  易患胆结石的人群有哪些?经过专家多年的临床经验发现胆结石&重女轻男&,不过这只能说明胆结石更偏爱女性,不能说明胆结石不会发生在男性身上,并且近几年数据统计,儿童患胆结石的比例也在逐渐增加,可以说胆结石已经没了年龄限制了,那么易患胆结石人群患胆结石的原因如何呢?请看看专家的相关资料。
  上海专业医治胆结石的医院 专家说,易患胆结石人群如下:
  &1&蛔虫感染者不注意饮食卫生感染蛔虫病者,蛔虫逆流至胆道产卵或死亡后,就会成为结石核心,生成结石。
  &2&经常不吃早餐会使胆酸含量减少,胆汗浓缩,利于结石形成。
  &3&胆结石病人中女性占70%,且怀孕次数越多,发病率越高。其原因是由于女性身体中雌激素水平高,会影响肝内葡萄糖醛酸胆红素的形成,使非结合胆红素增高;雌激素又影响胆囊排空,引起胆汗郁滞,这样极易形成结石。绝经后用雌激素者,胆结石发病率增多。肥胖者体重超过正常标准15%者,胆结石的发病率比正常人高5倍,20岁至30岁的肥胖女性胆结石发生率比正常体重的同龄人高6倍,60岁以上的肥胖女性40%有胆囊疾病和胆结石。其原因是肥胖者大多脂肪和胆固醇摄入过多,加之肥胖者大多活动少,易生胆结石。
  &4&肝硬化者肝硬化病人胆结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这与肝硬化病人身体中对雌激素灭活功能降低,身体中雌激素灭活功能降低,身体中雌激素水平较高,以及又有慢性溶血,胆囊收缩功能低下,胆囊排空不畅,胆道静脉曲张,血中胆红素升高等多种因素有关。
  &5&饮食偏荤喜甜者,其脂肪和胆固醇摄入多,易形成胆固醇结石。甜食过多又促进胰岛素分泌,会加速胆固醇沉积。
  &6&儿童胆结石,主要原因是城市儿童进食荤食、精制食品过多,特别是节日期间更是暴饮暴食;而学习紧张、活动时间相对又比较少,以致血液中胆固醇浓度也相应增高,胆囊内胆汁中的胆固醇浓度也随之升高,容易促发胆结石形成。另外,农村儿童由于不注意卫生,极易患肠蛔虫病。当蛔虫钻进胆管或胆囊后,蛔虫卵及死亡的虫体可成为结石的核心,继之细菌、胆红素、脱落上皮细胞均可围绕该核心沉淀下来,慢慢形成胆结石。而慢性溶血患者,也可由于长期的高胆红素血症而使得胆红素在胆囊内逐渐沉积形成胆结石。
  上海专业医治胆结石的医院 网上在线预约,可享免专家挂号费优先就诊等服务,点击/会有专家为您解答.胆石症中医治疗诊断方法/中医治疗方药方剂
欢迎来到医学全在线网站!
疾病名称(英文)
cholelithiasis
DANSHIZHENG
中医:胁痛,胆胀,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腹部外科疾病,消化系统疾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胆石症是指胆道系统(胆管、胆囊)内自发性结石形成的疾病。其临床表现取决于结石是否引起胆道梗阻及梗阻的部位、程度和是否合并感染。
胆结石按其外观形态和化学成分分为胆固醇和胆色素结石两大类,前者又分为纯胆固醇结石和胆固醇混合结石。后者又可分为棕色结石和黑色结石。
纯胆固醇结石较少见,外观呈浅黄色,一般较大,常为单发,断面上可见到放射状排列的胆固醇结晶,中心可见少量色素。胆固醇混合结石较多见,也呈浅黄色,常为多发结石,较纯胆固醇结石小,断面上除可见放射状分布的结晶外还可有层状排列的色素和胆色素核心。棕色结石呈棕黄色或桔黄色,质地松软,易碎成泥沙状,故又称“泥沙样”结石,其主要成分为胆红素钙,也有胆固醇、粘蛋白及脂肪酸钙等成分。黑色结石常为不定形的黑色碎片,质地坚硬,主要成分是胆红素高聚合物和少量磷酸钙及。
以右上腹胀闷或痛,检查发现胆道结石为主要表现的结石类疾病。常与胆瘅或胆胀并存。
胆汁潴留,胆汁理化成分的改变,以及胆道感染是形成胆石的3个主要因素。并且多数是三者综合作用的结果。在某一种类型的结石形成过程中,常是其中一个因素起着主要作用。
(1)肝郁气滞:情志不遂,肝失调达,疏泄不利,气机阻滞,不通则痛,故见胁痛。
(2)肝胆湿热:外邪内侵,或饮食不节,以致湿热之邪蕴结于肝胆,久煎成石,阻于肝胆,肝胆失于疏泄条达,而致胁痛。
胆石发生的部位和结石的性质在中国各地有很大的差异。一般胆囊结石的发生多于胆管结石,但东北地区以胆管结石较多,福建省和江西省以肝内胆管结石发生率较高,可高达40%。
女性病人较男性多2―3倍。
强度与传播
胆石症发生率欧美较高,其次是亚洲,非洲人最少。我国胆石症发生率为7%,且随年龄而增长。近年来由于饮食结构的改变,食谱中蛋白质、脂肪比例增大,胆石症患病率有上升趋势。有资料表明:胆囊结石与胆管结石之比为1.5:1;胆固醇结石与胆色素结石之比为1.4 :1。
1.胆固醇结石的成因
(1)类脂质代谢障碍不溶于水的胆固醇必须转变成水溶性物质才能随胆汁运输,除小部分可转变成水溶性胆盐外,主要靠两种形式“溶解”于胆汁。一种是SMALL提出的微胶粒(MICELLE)方式。当胆固醇与既有亲水性又有亲脂性的胆盐和磷脂按一定比例组合,其亲水基因排列在表面,而类固醇核等亲脂基因包在内部,形成微胶粒时,便将胆固醇“溶解”在胆汁中。当胆汁中胆固醇的含量升高或胆盐和磷脂含量降低时,胆固醇便因过饱和而析出结晶。第二种是SOMJAN和GILAT提出的囊泡或泡(VESICLE)的非微胶粒形式。泡由磷脂和胆固醇构成,溶于微胶粒和泡的胆固醇能够互相转变并处于动态平衡,关键取决于胆汁中胆盐和总脂的浓度及胆固醇的饱和程度。若胆盐含量高于微胶粒的临界依度时,泡即转变成微胶粒;若胆固醇含量超出微胶粒的溶解度,过量的胆固醇和磷脂重新形成泡。
正常胆汁成核时间长而胆石症患者胆汁成核时间短,提示胆汁内有成核因子,包括促成核和抗成核因子两类。有人认为促成核因子可能是糖蛋白,也有人认为是钙离子。载脂蛋白A-1和A-2 则被认为是抗成核因子。也有人认为成核可能与这两类因子的比值有关。
(2)胆囊因素:在胆固醇结石形成过程中胆囊对成核、晶体形成与结石成长具有重要作用。胆汁在胆囊中浓缩使粘稠度升高;饥饿时胆汁排空减少而使胆汁潴留;机械或炎症因素使胆汁郁积;妊娠或服避孕药使胆囊松弛而排空不全等因素均有利于胆石的形成。另外胆囊可分泌粘蛋白,粘蛋白是促成核因子,可增加胆汁的粘稠度而且使饱和状态的胆固醇形成结晶。
2.胆色素结石的成因
(1)胆红素沉淀:胆汁中的胆红素约99%是结合型胆红素,只有1%的为非结合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不溶于水,当有钙离子存在时,很容易生成胆红素钙沉淀。胆汁中及细菌的β葡萄糖醛酸酶可将结合胆红素水解为非结合胆红素,当胆道感染时,外源性β葡萄糖醛酸酶增加促进结石形成。另外胆汁中的葡萄糖二酸-1,4-内脂是β葡萄糖醛酸酶的抑制剂,其含量与饮食中蛋白及脂肪含量有关,当饮食中蛋白、脂肪低下时,此物质也减少,有利于非结合胆红素的增多。
(2)胆道因素:胆色素结石常见于胆道,且多合并胆道感染,提示结石形成与胆道淤滞有关。
胆石为病,肝失疏泄,胆失通降,不通则痛,故右胁下剧痛,肝气窜络,而胁痛牵连肩背;肝郁气滞,湿热壅阻,影响肝的疏泄和胆腑的通降功能,胆汁郁结则湿热内生,湿热互蒸,久经煎熬而成结石;结石阻滞肝胆、不通则痛,故有时可出现持续性绞痛,阵发性加剧;湿热熏蒸肝胆,胆汁不循常道而泛溢,发为黄疸;胆热炽盛,故发热烦躁,口苦咽干。胆不和,故恶心、呕吐、纳呆;热结阳明,腑气不通,故腹满便秘;若热毒炽盛,可致胁下剧痛拒按,壮热神烦;热陷心肝,可致神昏痉厥之危重证候。静止期常见右胁下隐痛,是由肝郁气滞所致。肝气横逆,乘脾犯胃,可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辨证分型:
(1)气滞证:
证候:右上腹胀满隐痛,或阵发性绞痛,痛引肩背,或伴胃脘部痞满,厌食油腻,舌质淡红,舌苔白或微黄,脉弦细或弦紧。
证候分析:胆石阻滞,肝失条达,阻于胁络,故见右上腹胀满隐痛,或阵发性绞痛,痛引肩背;肝气横逆,常易侵犯脾胃,运化失常,故胃脘部痞满,厌食油腻;脉弦为肝郁之象。
(2)湿热证:
证候:右上腹疼痛,呈阵发性加剧,甚则绞痛难忍,痛引肩背,伴沉重感。高热寒战,口苦咽干,恶心呕吐,或出现巩膜黄染、尿黄,大便秘结,右上腹压痛,重者肌紧张,拒按,有时可触及肿大的胆囊。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或弦滑。
证候分析:湿热胆石蕴结于肝胆,肝络失和,不通则痛,故见右上腹疼痛,阵发性加剧,甚则绞痛难忍,右上腹压痛拒按,肝气窜络,则痛引肩背;湿热内蕴则高热寒战;口苦咽干为少阳胆经受病之主证;肝木克脾土,脾胃互为表里,则胃失和降,出现恶心呕吐;湿热交蒸,胆液不循常道而外溢,故见巩膜黄染;湿热下注膀胱则尿黄;湿热蕴结于肠胃,气机阻滞,腑气不通则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或弦滑,均为肝胆湿热之征。
(3)脓毒证:
证候:右胁剧痛不已,腹胀而满,拒按,寒战高热,或寒热往来,口苦咽干,身目黄染,甚或神昏谵语,四肢厥冷,舌红绛,苔黄燥,脉滑数。
证候分析:病在肝胆,结石阻滞,肝郁气滞,不通则痛,故右胁剧痛,腹胀而满,拒按,湿热夹毒,热毒炽盛。则寒战高热;寒热往来,口苦咽干为少阳胆经病主证;热毒迫使胆汁外溢,故身目黄染;热毒内陷心包,扰乱心神,则神昏谵语;湿热郁阻阳气,不能外达,则四肢厥冷;舌红绛为热毒入营血之特征;苔黄燥是热毒伤津之表现;脉滑数为热毒内炽之象。
西医诊断标准
胆石症与胆囊炎诊断标准:
1.病史:患者常有右胁隐痛史、厌油、劳累或生气后常引起疼痛发作,有的并有典型的胆绞痛史或黄疸史。
2.体征:在慢性间歇期体征不明显,急性炎症期可有体温上升或黄疸,上腹部压痛明显,或有反跳痛,肌卫(+)或可触到肿大之胆囊,莫菲氏征阳性,波阿氏征阳性。
(1)慢性间歇期实验室检查变化不明显,急性发作期可见白细胞上升,中性升高,GPT、转肽酶、胆红素均升高,尤其是直接胆红素升高明显,提示梗阻性黄疸。
(2)B型超声:胆道系统炎症可见到胆管壁或胆囊壁毛糙不光滑或增厚,正常胆囊壁厚度不超过0.4cm,若超过此限度往往表示有过慢性炎症。若在B超上见有强光团并拖有声影者则表示该处为结石。
(3)胆囊造影:可见到胆囊内或胆管内有充盈缺损,若有炎症可见到胆囊显影淡或不显影,或胆囊收缩功能差。有的可见到胆囊内或胆管内有密度增高的影或密度增高的圈中央为透亮区,这多为含钙质较高的结石。
根据以上5项可诊断为胆石症或胆囊炎,两者常同时并存,尤其是后两项的检查可作为确定诊断的根据。
西医诊断依据
在上腹痛发作的同时或其后出现发热和黄疸,并伴有血白细胞增多,ALP和γGT明显升高,则胆绞痛甚为可能。本病的确诊依赖于辅助检查。
因结石的大小、性质、动态、所在部位及并发症的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同。
(一)胆道内移行的结石
胆石从胆囊移行至胆囊管或胆总管,或从扩张的胆总管移行至壶腹部时,往往发生嵌顿,产生胆绞痛。多发生在饱餐或进高脂餐后数小时内。疼痛多位于上腹或右季肋部,可放射至右肩部。疼痛突然发作并持续加重,剧烈者辗转不宁,常合并大汗、呕吐,呕吐后疼痛有一定的缓解,常无明显体症。胆石退人胆囊或进入十二指肠后,疼痛可完全消失。
(二)胆囊内结石
一般无胆绞痛,称为静止性胆石。可产生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饱胀、嗳气、嗳酸等,进食油腻食物后明显。伴有感染时可有发热及右上腹疼痛。本病体征极少,伴感染者胆囊区可有压痛。胆囊多不能触及,若结石巨大或数量多,且粘附于增厚的胆囊底时可触及胆囊。
(三)胆囊管内结石
胆石闭塞胆囊管时,除产生绞痛外,还可引起胆囊膨胀,发生胆囊积水。若伴有感染可引起胆囊炎和胆囊积脓。由于囊腔内压力增高,囊壁炎症或血供受阻,可引起囊壁坏疽及穿孔、胆囊周围脓肿、弥漫性腹膜炎、胆囊-胃等严重并发症。
(四)胆总管内结石
胆石初入胆总管或由扩张的胆总管移行至壶腹部时,除产生绞痛外,多伴有梗阻性黄疸。当胆总管梗阻引起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时,可出现黄疸、高热、寒战、血压下降、谵妄,甚至昏迷等中毒性征象。
(五)胆石嵌入乏特壶腹
持久性梗阻性黄疸是其典型的临床表现,黄疸发生前常有绞痛,但绞痛消失后黄疸仍持续存在。乏特壶腹梗阻常致胆汁反流至胰管引起。
(六)肝内胆管结石
患者多有肝区的闷胀及隐痛,有一过性发热及黄疸史。可引起肝内多发脓肿、胆道出血、胆汁性肝硬变及等并发症。
(一)超声检查
优点是无创。能很好显示肝内外胆管、胆囊有无扩大、扩张及有无结石。典型的胆囊结石表现为单个或多个实性强回声光团,后方伴有声影。
(二)X线检查
1.腹平片10%~15%的胆石症病人的胆石含钙盐较多而不透X线,腹部平片即可显示出暗影(阳性结石)。
2.胆囊造影
(1)口服胆囊造影:较常用,可显示透光的结石阴影(阴性结石)。
(2)静脉胆囊造影:可增加胆囊显形机会,提高阴性结石的发现率。
(3)静脉胆管造影术:因胆囊造影木不能清楚地显示胆管,可用胆影葡胺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进行X线胆管造影术,以显示胆管及胆石。当胆囊切除后进行胆管造影更有价值。但肝功能明显损害,或高度梗阻性黄疸者,静脉胆道造影术往往不显影。
(三)核素扫描
核素99mTc一EHIDA或99mTc-三甲基溴静脉注射后通过γ照相,可显示肝、胆囊、胆道和肠道。若胆囊不显影,提示胆囊管阻塞;如定时检查胆道不显影或显影不佳,则提示肝外胆道阻塞。
(四)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
当胆道有梗阻,而肝内胆管未扩张时,可显示肝内胆管,确定梗阻的部位和原因。
(五)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
当胆道梗阻并发肝内胆管扩张或经其它检查未能明确病因时,可选用PTC。肝外胆管结石多表现为单个或多个充盈缺损;肝内胆管结石常为可透X线的管状阴影。
(六)CT、MRI
为胆道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更为准确有效的信息。但多在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胆道梗阻作鉴别时应用,不做为诊断胆石症的常规段。
实验室诊断
十二指肠引流
先行十二指肠插管,静脉注入胆囊收缩素后,收集胆囊中的胆汁(深黄色),离心后在光镜和偏振光显微镜下观察胆固醇结晶和棕红色胆红素钙颗粒,每张片子上>10个结晶为阳性,具有诊断价值。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1.急性胰腺炎发病急,临床表现为急性上腹痛,多位于中上腹部,呈持续性钝痛、钻痛或绞痛,常阵发性加剧,并向左腰背部放射,常伴中度发热、恶心、呕吐,易与胆石症混淆。但急性胰腺炎血清与尿明显升高(>500U),而胆石症血淀粉酶也可升高。但很少超过500U,且胆石症有结石的X线征象。
2.胰头癌及壶腹周围癌主要表现为梗阻性黄疸,有进行性消瘦、上腹部持续性钝痛、肝肿大及胆囊胀大等症状,约半数病人可触及胀大的胆囊,如阻塞性黄疸病人同时可触及胀大的胆囊,对于鉴别胰头癌或壶腹癌与胆石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胆石症虽能引起阻塞性黄疸,但胆囊多因慢性炎症而缩小。B型超声、CT及MRI等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中医类证鉴别
1.胃疡、胃络痛:疼痛多有一定规律性,一般不因食油腻而诱发,胃镜及x线钡餐检查见胃病病灶。2.胰瘅:疼痛及压痛部位多在中上腹或稍偏左,胆囊区无明显触痛,血、尿淀粉酶显著增高,B超等检查可资鉴别。3.蛔厥:好发于青少年,钻顶样绞痛阵作,可吐出蛔虫,缓解时可如常人,腹部体征不明显。4.胰癌:发病年龄较高,起病隐匿,无阵发绞痛特征,疼痛与黄疸、消瘦等呈进行性加重,B超、CT等检查可资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胆石症疗效判定标准:
1. 临床治愈:症状和体征消失。影像学检查(B超、PTC、ERCP、胆道静脉或口服造影,必须有其中2种检查方法)结石消失。
2.显效:症状和体征明显减轻,影像学检查结石明显减少达1/2以上,或结石变小在1/2以上者。
3.有效:症状和体征有减轻。影像学检查结石较治疗前减少或变小者。
4. 无效:症状和体征有减轻或无变化。影像学检查结石无改变者。
胆石症与胆囊炎疗效判定标准:
1.治愈: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化验检查各项有关指标恢复正常,B型超声检查及胆道造影检查证实胆道内无结石存在者。
2.好转:症状基本消失或减轻,或排出部分结石,化验检查各项有关指标恢复正常,B型超声检查及胆道造影证实胆道内尚有结石。如是胆囊炎或可见到胆囊功能有所恢复。
3.无效:经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化验检查各项有关指标无明显好转,B型超声检查及胆道造影检查其所见与治疗前相近。
胆石症通过积极的治疗预后良好,当合并胆囊穿孔、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肝脓肿或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等严重并发症时预后较差。
1.饮食控制少食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蛋黄等。急性发作期应禁食脂肪类食物,采用高碳水化合物流质软食,植物油脂有利胆作用,在无胆总管梗阻或在胆石静止期可不必限制。
2.溶石疗法
(1)口服胆酸溶石:由于鹅去胆酸(CDCA)效果差,且有肝毒性和腹泻的副作用,现很少应用。(UDCA)效果优于CDCA,且基本没有副作用,每日剂量8~13mg/kg,疗程一般为半年至两年。主要用于结石直径<1.5cm的胆固醇结石。孕妇、肥胖病、肝病及糖尿病患者不宜应用。
(2)接触溶石:通过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的方法给药进行治疗,常用药物有辛酸单脂(GMOC)、甲基叔丁醚(MTBE)、二甲基亚砜(DMSO)。
3.促进胆汁分泌50%MgSO410~15ml,3次/日,餐后服,可松弛奥狄括约肌,使滞留的胆汁易于排出;0.25,3次/日或0.2,3次/日,餐后服用,可刺激胆汁分泌,利于冲洗胆道。
4.胆绞痛的治疗轻者予静卧、灌肠排气等处理,重者除给予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补液等一般治疗外,可应用解痉剂。脂0.6mg,舌下含服,3~4小时一次;0. 5mg,肌注,3~4小时一次,并可加用非那根25mg加强镇痛效果;度冷丁50~100mg,肌注;美散痛5~10mg,肌注;可促进奥狄括约肌痉挛,增高胆管内压力,故需与解痉剂合用。
5.碎石治疗
(1)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利用液电、压电或磁电产生冲击波碎石。用于直径<2cm、数目不超过2~3个的胆囊结石。
(2)体内碎石:经胆道镜或体腔引流窦道置入超声、激光、等离子体、液电压等能源的碎石探头进行直接接触碎石。
6.经内镜的胆石治疗可通过各种胆道镜,十二指肠镜进行置管溶石、碎石、取石。
7.手术治疗适应证包括:①胆管结石伴严重梗阻、感染、中毒性休克或有肝脏并发症者;②长期反复发作的梗阻和感染,经非手术治疗无效者;③X线造影发现胆道有机械性梗阻(狭窄或结石嵌顿)者;④伴有下列严重胆囊病变者:较大胆囊结石,症状发作频繁,胆囊管结石嵌顿造成积水积脓,急性化脓性及坏疽性胆囊炎,或穿孔伴有弥漫性腹膜炎等。
中医辨证论治:
(1)气滞证:
治法:疏肝理气。
方药:疏肝散加减。方中柴胡疏肝,配、以理气;川芎活血;、缓急止痛。可加钱草,海金砂利胆化石;若气郁化火,证见胁肋掣痛,烦热口干,舌红苔黄,脉弦数,可加丹皮、以清肝调气;若脾运失常,腹泻肠鸣者,可加,白术以健脾止泻。
(2)湿热证:
治法:利湿清热。
方药:加味。茵陈为清热利湿退黄之要药;栀子清利三焦湿热;泄热通便;使湿热从二便而出,黄疸自除。加柴胡、郁金疏肝解郁止痛;加金钱草、海金砂、石苇以利胆排石;著见发热口干,可加、丹皮清热凉血;有呕逆者加竹茹。降逆止呕。
(3)脓毒证: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
方药:犀角散加味。犀角是清热解毒凉血之要药,配黄连,栀子则清热解毒之力更大,犀角可用水牛角代替,用量宜重;加生地、丹皮、赤芍以凉血滋阴;柴胡、疏肝;茵陈,金钱草、郁金疏肝利胆、清热退黄;神昏谵语者用或玉宝丹以清心开窍。
(1)消炎利胆片:每服4~6片,每日三次。
(2)胆石通:每服4~6片,每日三次。
(3):500mg/次,每日三次。
(1)体针:取日月、期门、胆囊穴。配足三里、中脘。用电针强刺激,可止痛及促进排石。
(2)耳针:取胰、胆、肝、三焦、十二指肠等穴。可用电针或压籽。
中西医结合治疗
静止期一般以中医疏肝健脾、利胆排石为主;当急性发作或并发感染时,则应积极抗感染、对症治疗,配合中药清利肝胆湿热、排石退黄等治疗。若发生中毒性休克或严重并发症时,就要以西医治疗为主,抗感染、抗休克及手术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胆石症的“总攻疗法”可参考下面的方法:(1)早晨8点30分给病人服“”(虎杖30g、木香15g、枳壳15g、大黄15g、金钱草30g、栀子12g、延胡索15g)促进胆汁排泄。(2)9点30分予吗啡5mg,皮下注射,使奥狄括约肌收缩关闭,胆道内积蓄胆汁,压力升高。(3)10点予阿托品0.5mg,皮下注射,以开放奥狄括约肌,促使胆汁排出。(4)10点10分给病人口服33%MgSO440ml,促使胆汁排泄,提高排石率。
1.改善饮食结构,控制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等。
2.预防和治疗肠道寄生虫和细菌感染。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评论加载中...
(必填项)
评论内容:
&&&&&&&&&&
&&&&&&&&&&
没有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胆结石_胆结石中医治疗_胆结石的症状_古方中医网
(别名胆石症)
胆囊炎是由于胆囊管阻塞、细菌感染或化学性刺激(胆汁成分改变)而引起的胆囊炎症性病变,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胆石症是指胆囊内或胆管内发生结石,胆管结石又分为胆总管、肝总管及肝内胆管结石。胆囊炎和胆石症是胆道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两者关系非常密切,往往互为因果。胆石症多属中医的&胁痛&、&结胸&、&黄疸&范畴,是指胆道系统内有胆结石而言。胆结石可发生于胆囊或胆管。本病平时大多无症状,部分患者仅表现为一般的消化不良症状。当胆石从胆囊移动至囊胆管或总胆管,或从扩张的总胆管移行至壶腹部时,由于胆囊或总胆管平滑肌扩张及痉挛,因而产生胆绞痛。胆绞痛大多在饱餐或进食油腻饮食后数小时内,或在腹部受到震动后发作。疼痛多在中上腹或右上腹,为持续性发作,阵发性加剧,并向右肩或腰背部放射,常伴有面色苍白、大汗淋漓、恶心呕吐,畏寒发热以及黄疸,并可见舌苔白腻或微黄,严重者苔黄腻或黄燥,舌质红或绛,脉滑数或洪数。右上腹有压痛及叩击痛。中医认为本病是由于内伤七情,肝气郁结,肝失疏泄,胆失通降,胆汁郁积或饮食不节,湿热内生,蕴结不散而成。
病因胆石症的中医病因:1.肝郁气滞:情志不遂,肝失调达,疏泄不利,气机阻滞,不通则痛,故见胁痛。2.肝胆湿热:外邪内侵,或饮食不节,以致湿热之邪蕴结于肝胆,久煎成石,阻于肝胆,肝胆失于疏泄条达,而致胁痛。胆石症的中医病机:胆石为病,肝失疏泄,胆失通降,不通则痛,故右胁下剧痛,肝气窜络,而胁痛牵连肩背;肝郁气滞,湿热壅阻,影响肝的疏泄和胆腑的通降功能,胆汁郁结则湿热内生,湿热互蒸,久经煎熬而成结石;结石阻滞肝胆、不通则痛,故有时可出现持续性绞痛,阵发性加剧;湿热熏蒸肝胆,胆汁不循常道而泛溢,发为黄疸;胆热炽盛,故发热烦躁,口苦咽干。胆胃不和,故恶心、呕吐、纳呆;热结阳明,腑气不通,故腹满便秘;若热毒炽盛,可致胁下剧痛拒按,壮热神烦;热陷心肝,可致神昏痉厥之危重证候。静止期常见右胁下隐痛,是由肝郁气滞所致。肝气横逆,乘脾犯胃,可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胆石症的西医病因:胆石形成原因迄今仍未完全明确,可能为一综合因素。胆石的成分有胆固醇、胆色素、钙盐、黏蛋白及其他有机物与无机物等,根据结石成分的不同,通常将胆石分为胆固醇性结石、胆色素性结石和混合性结石(胆固醇、胆色素、钙及其他有机物、无机物混合而成)3类。多年来的研究已证明,胆石是在多种因素影响下,经过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而形成的,这些因素包括胆汁成分的改变、过饱和胆汁或胆固醇呈过饱和状态、胆汁囊泡及胆固醇单水晶体的沉淀、促成核因子与抗成核因子的失调、胆囊功能异常、氧自由基的参与及胆道细菌、寄生虫感染等。
胆结石的相关症状有
胆石症多属中医的&胁痛&、&结胸&、&黄疸&范畴,是指胆道系统内有胆结石而言。胆结石可发生于胆囊或胆管。本病平时大多无症状,部分患者仅表现为一般的消化不良症状。当胆石从胆囊移动至囊胆管或总胆管,或从扩张的总胆管移行至壶腹部时,由于胆囊或总胆管平滑肌扩张及痉挛,因而产生胆绞痛。胆绞痛大多在饱餐或进食油腻饮食后数小时内,或在腹部受到震动后发作。疼痛多在中上腹或右上腹,为持续性发作,阵发性加剧,并向右肩或腰背部放射,常伴有面色苍白、大汗淋漓、恶心呕吐,畏寒发热以及黄疸,并可见舌苔白腻或微黄,严重者苔黄腻或黄燥,舌质红或绛,脉滑数或洪数。右上腹有压痛及叩击痛。
检查作B型超声波检查,X线摄片和胆道造影常可明确诊断。胆石症患者常做的检查包括:1.胆红素代谢:当胆石引起胆管梗阻时,血清总胆红素增高,其中主要是结合胆红素增高。尿中胆红素含量显著增加,而尿胆原则减少或缺如,粪胆原亦减少或消失。2.血清酶学检查:梗阻性黄疸时,碱性磷酸酶(ALP)明显增高,常高于正常值的3倍;&-谷氨酰转肽酶(&-GT)亦显著性升高;血清转氨酶(ALT、AST)呈轻到中度升高;乳酸脱氢酶(LDH)一般稍增高。3.凝血酶原时间测定:胆管梗阻时,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应用维生素K后凝血酶原时间可恢复正常。但如胆管长期梗阻而引起肝功能严重损害时,即使注射维生素K,凝血酶原时间也不会恢复正常,提示肝细胞制造凝血酶原有障碍。4.血清铁与铜含量测定:正常人血清铁与血清铜的比值为0.8~1.0,当胆道发生梗阻时,血清铜含量增加,使铁铜比值小于0.5。5.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目前已较少采用,主要是引流液的采集较麻烦,且不能为多数患者所接受。6.X线腹部平片、口服胆囊造影及静脉胆道造影:传统的X线平片、口服胆囊造影和静脉胆道造影检查方法近年来已较少采用。(1)含钙的混合性结石在X线平片上可能显影,而单纯胆固醇性结石和胆色素性结石在X线平片上不能显影;胆囊结石中10%~20%为含钙阳性结石可在腹部平片上显示,80%~90%为阴性结石,平片上不能见到,需造影才能显示。(2)口服胆囊造影的胆囊显影率很高,可达80%以上,故可发现胆囊内,甚至肝外胆管内有无结石存在。但由于显影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故诊断胆囊结石的准确率仅为50%~60%。(3)静脉胆道造影可了解肝胆管、胆总管有无结石及梗阻存在,各级胆管有无扩张等。由于静脉胆道造影受较多因素的影响,故其诊断的准确率并非很高,仅达50%左右。7.经内镜逆行胆管造影(ERCP):对胆石症的诊断有极高的价值,造影后可清晰显示整个胆管系统及胆囊。
鉴别诊断胆石症常需要与下列疾病进行鉴别:1.与胆绞痛相鉴别的疾病(1)胆道蛔虫症:单纯的胆道蛔虫症多见于青少年,常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剑突下绞痛或呈钻顶样痛,少数患者采取膝胸卧位时疼痛可有所减轻,疼痛常阵发性发作,缓解期与常人一样可毫无症状。多数患者伴有呕吐,甚至有呕吐出胆汁者,也有呕吐出蛔虫者。疼痛发作期症状虽很重,但腹部常缺乏体征,这是胆道蛔虫症的特点。如行B超检查,有时在胆管内可发现虫体影像。一般而言,根据疼痛特点及B超检查,本病的确诊率可达90%以上。(2)急性胰腺炎:疼痛常在暴饮暴食后诱发,疼痛多呈持续性上腹部剧痛,有时呈刀割样痛,常向左腰部放射,呈束带状牵引痛。患者血、尿淀粉酶常明显升高;B型超声波检查可见胰腺呈弥漫性或局限性肿大;CT或MRI检查也可发现胰腺肿大等对诊断均有重要价值。如患者出现休克、腹腔穿刺抽出血性腹水,其中淀粉酶含量显著升高时,则可诊断为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必须指出,有时胆总管结石可诱发急性胰腺炎(称胆源性胰腺炎),此时两者的症状可发生混淆,故应加以警惕。(3)消化性溃疡穿孔:上腹部剧痛并迅速遍及全腹,体检发现腹肌板样强直,全腹有压痛与反跳痛,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X线透视或平片可发现膈下游离气体。结合既往有溃疡病史等诊断不难确定。(4)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少数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表现为上腹剑突下剧痛,且疼痛可向左上腹和右上腹放射,严重时常有烦躁不安、出冷汗,有恐惧感或濒死感。心电图检查可发现深而宽的Q波、ST段抬高及T波倒置等改变。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及肌钙蛋白、肌红蛋白升高等对诊断极有帮助。(5)其他疾病:胆石症还需与急性肠梗阻、急性肠扭转、肠穿孔、急性阑尾炎并发穿孔、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女性宫外孕及卵巢囊肿蒂扭转等疼痛性疾病相鉴别。2.与黄疸相鉴别的疾病(1)急性病毒性肝炎:多有食欲减退、乏力及低热等前驱症状。黄疸出现快,逐渐加深,1~2周达到高峰,多伴有肝脏肿大和压痛。B超检查可排除梗阻性黄疸的声像图表现,仅见肝脏稍增大,肝实质回声增强、密集等一般征象。血清酶学检查常有ALT、AST显著升高。多数患者可检查出肝炎的病毒标志物。(2)胰头癌:胰头癌以男性多见,发病年龄一般较大。黄疸常呈进行性加深,上腹部疼痛多与体位有关,平卧位时疼痛加重,而身体前倾时疼痛可减轻或缓解。十二指肠低张造影可发现十二指肠曲扩大、移位及胃肠受压等征象。B超、胰胆管造影(ERCP)及CT或MRI等检查均可发现胰头部的肿块影。(3)乏特壶腹癌:黄疸常为首发症状,多呈进行性加深。胃肠钡餐低张造影、胃镜或十二指肠镜检查、B超、CT或MRI等检查均可发现壶腹部的肿块,对诊断极有帮助。内镜下结合活组织检查可作出病理诊断。(4)其他疾病:胆石症还需与胆总管癌、原发性肝癌转移至肝门部淋巴结(肿大的淋巴结可压迫胆总管而致黄疸)等黄疸性疾病相鉴别。3.胆囊息肉
胆石症常见的并发症包括:胆石症最严重的并发症是不同严重程度的急性胆囊炎,包括坏疽性、气肿性胆囊炎,胆囊周围脓肿和穿孔等。慢性结石性胆囊炎也是胆囊结石常见的并发症。1.胆囊结石的并发症还有胰腺炎、肝脓肿、胆管炎、上行性肝炎、门静脉炎、Mirizzi综合征和胆囊癌等。除了慢性胆囊炎(几乎每个胆囊结石患者都合并有慢性胆囊炎)之外,大约20%的胆囊结石患者会发生并发症,并且随着年龄增长,发生并发症的发病率明显增加。Mirizzi综合征和合流结石:Mirizzi综合征是胆石症的一个少见的并发症。它是胆石嵌顿于胆囊颈部或胆囊管压迫肝总管并引起肝总管狭窄的一组症状。嵌顿于三管合流部的胆石,称之为合流结石。诊断Mirizzi综合征的3个要点为:(1)胆囊结石嵌顿于胆囊颈部。(2)结石压迫和结石本身刺激引起嵌顿部位的炎症、纤维化导致肝总管的部分机械性梗阻。(3)反复发作胆管炎或因阻塞引起胆管炎性肝硬化。Mirizzi综合征的临床症状主要是右上腹痛、黄疸、发热等胆管炎的表现。Mirizzi综合征和合流结石在胆囊造影上都不显影(无论口服或静脉),B超和CT诊断胆囊颈结石的阳性率偏低,故常依赖PTC和ERCP等直接胆道造影确诊。Mirizzi综合征的手术治疗往往很困难,术后常留有胆管狭窄和瘘管形成等后遗症。2.胆总管结石的常见并发症为不同程度的胆管炎和胆管的细菌感染。其次,为胆石性胰腺炎、肝脓肿、败血症、胆肠瘘及胆石性肠梗阻等。因胆石压迫招致胆总管黏膜溃疡,进而引起胆总管狭窄者罕见。在我国,时而可见因胆石压迫引起胆管黏膜溃疡、坏死及出血,而西方国家,胆总管结石患者罕见胆道出血。此外,胆总管结石引起长期反复发作胆管炎及黄疸者可进一步发展成胆汁性肝硬化。
分型根据胆石症中医分型:1.气滞证:证候:右上腹胀满隐痛,或阵发性绞痛,痛引肩背,或伴胃脘部痞满,厌食油腻,舌质淡红,舌苔白或微黄,脉弦细或弦紧。证候分析:胆石阻滞,肝失条达,阻于胁络,故见右上腹胀满隐痛,或阵发性绞痛,痛引肩背;肝气横逆,常易侵犯脾胃,运化失常,故胃脘部痞满,厌食油腻;脉弦为肝郁之象。2.湿热证:证候:右上腹疼痛,呈阵发性加剧,甚则绞痛难忍,痛引肩背,伴沉重感。高热寒战,口苦咽干,恶心呕吐,或出现巩膜黄染、尿黄,大便秘结,右上腹压痛,重者肌紧张,拒按,有时可触及肿大的胆囊。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或弦滑。证候分析:湿热胆石蕴结于肝胆,肝络失和,不通则痛,故见右上腹疼痛,阵发性加剧,甚则绞痛难忍,右上腹压痛拒按,肝气窜络,则痛引肩背;湿热内蕴则高热寒战;口苦咽干为少阳胆经受病之主证;肝木克脾土,脾胃互为表里,则胃失和降,出现恶心呕吐;湿热交蒸,胆液不循常道而外溢,故见巩膜黄染;湿热下注膀胱则尿黄;湿热蕴结于肠胃,气机阻滞,腑气不通则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或弦滑,均为肝胆湿热之征。3.脓毒证:证候:右胁剧痛不已,腹胀而满,拒按,寒战高热,或寒热往来,口苦咽干,身目黄染,甚或神昏谵语,四肢厥冷,舌红绛,苔黄燥,脉滑数。证候分析:病在肝胆,结石阻滞,肝郁气滞,不通则痛,故右胁剧痛,腹胀而满,拒按,湿热夹毒,热毒炽盛。则寒战高热;寒热往来,口苦咽干为少阳胆经病主证;热毒迫使胆汁外溢,故身目黄染;热毒内陷心包,扰乱心神,则神昏谵语;湿热郁阻阳气,不能外达,则四肢厥冷;舌红绛为热毒入营血之特征;苔黄燥是热毒伤津之表现;脉滑数为热毒内炽之象。
胆道结石中医治疗:在胆道结石伴有感染而出现胆绞痛、寒战高热、黄疸等症状时,应休息、禁食、补充盐水葡萄糖液,使用抗菌素控制感染和用阿托品、杜冷丁或针灸解痉止痛,并采用消炎排石的中草药,如柴胡、黄芩、山栀、茵陈、蒲公英、银花、金钱草、枳实、生大黄、玄明粉、郁金、香附、玄胡索、白芍、甘草等,以迅速缓解症状。如采用上述综合治疗仍然无效,反复发作者,则须采用手术治疗。病情缓解期间,应以中医传统治疗方法为主,可服清热利胆、消石排石的金胆片、熊去氧胆酸片,用金钱草30克、马蹄金30克、玉米须30克煎汤饮服。
预防胆石症古方预防:1. 多摄取高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完全谷物等。2. 限制胆固醇的摄取量。绝对不吃内脏、蛋黄等富含胆固醇的食物。3. 多补充维生素K,如:菠菜、花椰菜等都有丰富含量。4. 禁食易产生气体的食物,如:马铃薯、甘薯、豆类、洋葱、萝卜、汽水饮料,以及酸性的果汁、咖啡、可可等。5. 牛奶只限于饮用脱脂奶。6. 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黄绿色蔬菜。7. 烹调食物少用煎、炸,多采煮、炖、清蒸的方式。8. 禁食脂肪含量多的高汤及美乃滋。&9. 口味尽量清淡,调味料应有所节制。10. 避免食用加工食品和高糖分的食物。
禁忌胆结石古方禁忌:1. 维持理想体重。2. 保持运动的习惯。3. 注意饮食安全卫生、定时定量。4. 绝对禁止暴饮暴食。5. 避免长时间以坐姿从事工作。6. 避免过于疲劳。7. 不可穿著束紧胸腹的紧身衣物。8. 若有便秘症状,须积极治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医怎么治疗胆结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