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肿痛是怎么回事。每次一吃坚硬的东西,比如杏仁,花生米,燕麦片,就会让左...

暂无话题描述关注话题分享阅读全文3K439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阅读全文1.4K18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阅读全文1.3K8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阅读全文7457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阅读全文59147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1,557黄帝内经说: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饥饿时不能吃的食物。
刘先银题写书名《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饮食总纲: 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小雪 | 初雪飘然,是安静与期待;雪落无痕,是知止与留白。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素问·脏气法时论》【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或软,四时五脏,病随五味所宜也。】
注释:病在表者,发而散之,或散(发散)、正气不足贵在收敛,或收(收敛)、杀伐太过,贵在缓和,或缓(缓和药性)、阴液不足,贵在坚固,或坚(保存津液)、癥瘕积聚贵在软坚,或软(软坚散结),四时五脏,病随五味所宜。”
《灵枢·五味》中,也有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脾病者,宜食秔米饭牛肉枣葵(宜吃稻米饭、牛肉、大枣、葵菜);心病者,宜食麦羊肉杏薤(宜吃麦类、羊肉、杏子和小根蒜);肾病者,宜食大豆黄卷猪肉栗藿(宜吃大豆、豆芽、猪肉、栗子和豆叶);肝病者,宜食麻犬肉李韭(宜吃芝麻、狗肉、李子和韭菜);肺病者,宜食黄黍鸡肉桃葱(宜吃小米、鸡肉、桃子和葱白)。”
“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
病在表者,发而散之。
凡以收敛固涩为主要功用的药物称为收涩药。这类药物多有酸涩之味,分别具有敛汗、止泻、固精、缩尿、止咳等作用。用于治疗久病体虚、元气不固所致的自汗、盗汗、泻痢、脱肛等各种滑脱不禁的证候。《本草纲目》记载,“脱则散而不收,故用酸涩之药以敛其耗散”。
“苦能坚阴”出自张元素《珍珠囊》“苦能燥湿、坚阴”.现代大多数人认为,苦能坚阴有两方面含义:一是指平相火、固肾阴;二是指泻火存阴,即某些苦寒药能通过泄火而达存阴的目的。笔者认为,“苦能坚阴”应明确为苦寒坚阴,苦温之药不能坚阴。
“五谷为养”是指黍、秫、菽、麦,稻等谷物和豆类作为养育人体之主食。黍、秫、麦、稻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菽则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等。谷物和豆类同食,可以大大提高营养价值。我国人民的饮食习惯是以碳水化合物作为热能的主要来源,而人类的生长发育的自身修补则主要依靠蛋白质。
“五果为助”系指枣、李、杏、栗、桃等水果、坚果,有助养身和健身之功。水果富含维生素、纤维素、糖类和有机酸等物质,可以生食,且能避免因烧煮破坏其营养成分。有些水果若饭后食用,还能帮助消化。故五果是平衡饮食中不可缺少的辅助食品。
“五畜为益”指牛、犬、羊、猪、鸡等禽畜肉食,对人体有补益作用,能增补五谷主食营养之不足,是平衡饮食食谱的主要辅食。动物性食物多为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而且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是人体正常生理代谢及增强机体免疫力的重要营养物质。
“五菜为充”则指葵、韭、薤、藿、葱等蔬菜。各种蔬菜均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纤维素等营养物质,有增食欲、充饥腹、助消化、补营养、防便秘、降血脂、降血糖、防肠癌等作用,故对人体的健康十分有益。
中医认为食物有“四气”、即寒、热、温、凉。“五味”:辛、甘、酸、苦、咸。前者依据食物被人吃后引起的反应而定;后者主要是根据食物本来滋味而划分的。讲究食物的气味(性味)和功能,又是中医饮食疗法的基础。熟练地驾驭饮食疗法,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地进食某些食物,既能祛病,又能健身、长寿。正如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干金方》中所说:“凡欲治疗,施以食疗,食疗不愈,后乃用药尔。”
寒性、凉性食物一般具有清热泻火、解毒养阴之功,适于体质偏热者或暑天食用,如粳米、小米、绿豆、赤小豆、豆腐、豆浆、西瓜、梨、柑、柿、甘蔗、鸭肉、兔肉、猪肉、蟹、甲鱼、田鸡、蜂蜜、竹笋、苦瓜、黄瓜、白菜、蕹菜、萝卜、蕃茄、菠菜、荸荠等。
温性、热性食物大多能温中、散寒和助阳,适于体质虚寒者或冬令季节食用,如面粉、糯米、豆油、酒、醋、大枣、荔枝、红糖、羊肉、牛肉、狗肉、虾、鸡、鲫鱼、鲢鱼、葱、姜、韭菜、大蒜、辣椒、胡椒等。
此外,祖国中医学又把食性平和的食物列为平性,健康者可长年食用,如黄豆、黑豆、蕃薯、马铃薯、南瓜、莲子、葡萄、苹果、菠萝、椰子、香菇、蘑菇、白糖、鸡蛋、鲤鱼、黑鱼等。
食物之五味既能满足每个人不同的嗜好,又有不同的功效。
辛味食物如生姜、辣椒等,大多含有挥发油,有散寒、行气、活血之功,但过食则有气散和上火之弊。
甘味食物如白糖、大米等,宣含糖类,有滋补、缓和之力,过食则壅塞郁气。
酸味食物如青梅、柠檬等,含有有机酸,有收敛、固涩之利,但过食则痉挛。
苦味食物如苦瓜、杏仁等,多含有生物碱、甙类、苦味质等物,有燥湿、泻下之益,但食多则骨重。
咸味食物如食盐、紫菜等,钠盐较多,有软坚、润下之功,但多食则血凝。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食物往往同时具有多种味道,而食物的性与味又关系密切,且烹任方法的不同可使食物之性味发生改变。
日常饮食坚持五谷、五果、五畜、五菜和四气五昧的合理搭配,且不偏食、偏嗜,不过食、暴食患病时以“热症寒治”、“寒症热治”为原则选择饮食,是古而不老的中医食疗学观点,也是现代浓食科学所大力提倡的平衡饮食。
中医非常强调饮食调养。《内经》曾指出;疾病除药物治疗外,应该“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清代医学家王孟英亦曰:以食物作药用,“性最平和,味不恶劣,易办易服”。食疗(食物疗法)可以排内邪、安脏腑、清神志、资血气。可见中西医都认为食疗是人体自我调理最基本的措施。
《卫生宝鉴》还说:“食物无贪于多,贵在有节。”中医又认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和”以脏养脏“。如能针对自身疾病和营养情况选择补充食品,并注意食物中的酸、苦、甘、辛、咸五味和寒、热、温、凉四气,往往胜过吃药。
中医关于各种食物对人体所产生性能的观点。
五谷为养:
糯米——养胃 薏米——除湿大麦芽——疏肝消食 红小豆——解毒利水
大麦——健脾绿豆——解毒消暑秫米——和胃安神黑芝麻——补肾润燥
小米——温胃益气 芡实——固肾健脾 谷芽——消食
五果为助:
柑橘——化痰和胃桑椹——滋肾黑发香蕉——滑肠润便核桃——补肾固精
佛手——舒肝止疼莲肉——健脾止泄木瓜——舒肝止疼杏仁——止咳化痰
山楂——消食化滞西瓜——清热祛暑大枣——健脾补血荸荠——凉血开胃
龙眼——补心安神花生——补血利尿梨——止咳生津甘蔗——生精养胃
荔枝——补气养血
五畜为益:
免肉、鸭肉、龟背、泥鳅————滋阴凉血
羊肉、鸡肉、狗肉———————温阳补血
牡蛎、海蜇、蚶子———————软坚消积
元钱(甲鱼、鳖)、穿山甲———软坚消痞
田螺、蛇肉——————————除湿解毒
鲤鱼、鲫鱼——————————利水消肿
五菜为充:
黄花菜——解毒清热 西红柿———凉血平肝
茭白———解毒除烦 萝卜————下气消食
冬瓜———利湿消暑 藕—————消瘀凉血
丝瓜———利湿通络 荷叶————和胃散瘀
磨菇———解毒散肿 白木耳———滋阴润肺
慈菇———解毒散结 黑木耳———活血祛瘀
山药———健脾固肾 白扁豆———暖脾除湿
《黄帝内经》饮食总纲: 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黄帝内经·素问·藏气法时论篇》
“五谷:糠米甘,麻酸,大豆咸,麦苦,黄黍辛。五果:枣甘,李酸,栗咸,杏苦,桃辛。五畜:牛甘,犬酸,猪咸,羊苦,鸡辛。五菜:葵甘,韭酸,藿咸,薤苦,葱辛。”
五畜为益虽补精血儿童少食
《黄帝内经》中的“五畜”为牛甘、犬酸、猪咸、羊苦、鸡辛,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牛、狗、猪、羊、鸡,即各种肉类。
成人食用一些肉类,可以大补精血,但对于发育不完全的小孩子来说,是不适合摄入过多肉类的,因为吃肉太多,可引发性欲。
一般来说,各种蔬菜在古代作为饥荒时的补充而存在。而在现代,蔬菜则是我们的餐桌上不可或缺的存在。在秋季,多食蔬菜可以疏通气息,易于通便,滋润秋燥; 它们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也是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这是孔子的弟子曾参对其老师学说的一个有名的评价。(山东曲阜孔庙)《说文》解释为:“忠,敬也,恕,仁也。”忠,即忠于国家,民族,终于信仰,忠于事业。这种忠,往往呈现出一种正气,一种如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而这种可以充塞天地之间的浩然之气,恰恰是健康长寿的秘密之一。有学者指出,儒家认为养生要从道德开始。
——题记 刘先银 2017年 北京
有很多的大小肠病,其致病的原因是在肺和心,《黄帝内经》说,“肺与大肠相表里”,“心与小肠相表里”。如果形成了肺寒的话,一定会导致大肠寒;如果小肠的吸收出问题,心脏就一定会出现问题,因为小肠吸收的所有东西都是跟心连在一起的。
《黄帝内经》的五脏是指心、肝,脾、肺、肾,六腑是指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五脏主要是贮藏精气,六腑主要是消化食物,吸取其精华,排除其糟粕。
《灵枢·本神篇》指出:“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可见,中医养生的范围之广泛、其內容之丰富,有顺四时,节阴阳,调精神,以及按摩、针灸,导引,气功,药饵,运动等,贯穿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各个方面,且用很少时间,而又不费大气力的手法来养生保健,往往且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背宜常捶升阳气
《黄帝内经》认为,人体的背部是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循行之处,而且五脏六腑皆系于背。背正中的脊柱是督脉必经之地,脊柱旁是膀胱经,有抵御外邪入侵的作用。但是,当人体逐渐衰退时风寒之邪,最易侵入人体伤及阳气,往往背部首当其冲。背部若受风寒之邪,易致心肺受寒邪,可诱发冠心病、气管炎、肺炎、哮喘等。由于背部受寒也可引起腹痛、腹泻等,还可引起旧病复发或加重。
用保健锤来敲打后背:从上到下,反反复复,每次20~30分钟即可,促进血液循环,经络通畅,消除疲劳,宁心安神,提高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
体宜常动莫大疲
早在数千年以前,体育运动就已经被做为健身防病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广为运用。《吕氏春秋》中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说明运动的益处。在锻炼过程中,內炼精神、脏腑、气血;外炼经脉、筋骨、四肢,使内外合谐,气血周流,形神兼备,从而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
适度运动,不宜过量:运动养生是通过锻炼以达到健身之目的,因此,要注意掌握运动量的大小。运动太小,达不到锻炼目的;太过则超过了机体耐受的限度,反而使身体因过劳而受损。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指出:“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所以,运动強身强调进行适当锻炼,要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操之过急,往往欲速而不达。
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锻炼身体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要经常而不间段,才能收到健身效果,同时也煅炼了意志和毅力。其健身的方式,与个人爱好、身体状况来决定。如打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气功、散步等,只要达到健身目的,那就是最好的选择。
皮肤干浴通毛窍
陶弘景《养性延命·导引按摩篇》云:“摩手令热,雷摩身体,从上至下,名曰干浴。”干浴的作用与按摩类同,能疏通气血,健皮壮肌,调和荣卫,防病祛病。《精景按摩经》认为“使人精和血通”。《万寿仙书》中说:“按摩法能疏通毛窍,能运旋荣卫。”干浴后使人有温暖舒适的感觉,给人带来一种轻松、愉快与灵感。浴感者到精力充沛,思想敏捷,这是一种营养性的自我锻炼。
做干浴的几种手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两手摩热,然后擦摩上肢,再从头至足,摩遍全身;另一种是从头顶百会穴开始,由头至颜面,再左右肩臂,再胸腹,两肋,腰背,最后下肢,直至脚底。还有一种比较简单方法,就用毛刷子或柔软的干毛巾遍檫全身皮肤,又称为“刷浴”。经常摩擦可使身体干干净净,不长斑。有人体会说:“刷子随身带,有空刷起来。”对保护皮肤大有益处。
饥饿时千万不能吃的食物?
饥饿时千万不能吃的食物:柿子冷饮香蕉山楂…
1柿子 含有较多的果胶、单宁酸,上述物质与胃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难以溶解的凝胶块,易形成胃结石。2冷饮 空腹状态下暴饮各种冷冻食品,会刺激胃肠发生挛缩,久之将导致各种酶促化学反应失调,诱发肠胃疾病。在女性月经期间还会使月经发生紊乱。
3香蕉 香蕉中有较多的镁元素,空腹吃香蕉会使人体中的镁骤然升高而破坏人体血液中的镁钙平衡,对心血管产生抑制作用,不利于身体健康。4山楂 含有大量的有机酸、果酸、山楂酸、枸橼酸等,空腹食用,会使胃酸猛增,对胃黏膜造成不良刺激,使胃胀满、嗳气、吐酸水。
5牛奶 牛奶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空腹饮用,蛋白质将“被迫”转化为热能消耗掉,起不到营养滋补作用。正确的饮用方法是与点心、面饼等含面粉的食品同食,或餐后两小时再喝,或睡前喝均可。
6糖 糖是一种极易消化吸收的食品,空腹大量吃糖,人体短时间内不能分泌足够的胰岛素来维持血糖的正常值,使血液中的血糖骤然升高容易导致眼疾。而且糖属酸性食品,空腹吃糖还会破坏机体内的酸碱平衡和各种微生物的平衡,对健康不利。
7酸奶 空腹饮用酸奶,会使酸奶的保健作用减弱,而饭后两小时饮用,或睡前喝,既有滋补保健、促进消化作用,又有排气通便作用。
8白薯 白薯中含有单宁和胶质,会刺激胃壁分泌更多胃酸,引起烧心等不适感。
9西红柿 含有较多的果胶、单宁酸,上述物质与胃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难以溶解的凝胶块,易形成胃结石。
10桔子 含有大量的有机酸、果酸、山楂酸、枸橼酸等,空腹食用,会使胃酸猛增,对胃黏膜造成不良刺激,使胃胀满、嗳气、吐酸水。
11豆浆 豆浆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空腹饮用,蛋白质将“被迫”转化为热能消耗掉,起不到营养滋补作用。正确的饮用方法是与点心、面饼等含面粉的食品同食,或餐后两小时再喝,或睡前喝均可。
12冷饮 空腹状态下暴饮各种冷冻食品,会刺激胃肠发生挛缩,久之将导致各种酶促化学反应失调,诱发肠胃疾病。在女性月经期间还会使月经发生紊乱。
编后语:看完,您是否震惊了,原来空腹饥饿吃这些食物对身体害处是这么的大,吃货们一定要注意哦,为了你的身体健康,千万不要在空腹的时候随便拿这些食物来解馋,充饥。
《黄帝内经》饮食总纲: 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小雪 | 初雪飘然,是安静与期待;雪落无痕,是知止与留白。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七损八益的含义:
“帝曰:调此二者奈何?岐伯曰: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年六十,阴痿,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故曰:知之则强,不知则老,故同出而名异耳。智者察同,愚者察异,愚者不足,智者有余,有余则耳目聪明,身体轻强,老者复壮,壮者益治。”
女性身心状态变化的年龄段基数是七,共有七个年龄段;
男性身心状态变化的年龄段基数是八,共有八个年龄段。
譬如: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云云,就是14岁(虚岁)的时候、女性特征开始和大体上“知人事”了;所谓丈夫“二八,肾气盛,天癸至”云云,就是16岁的时候、男性特征开始但对“人事”还是一知半解。如此年复一年,男女两性由弱至盛、由盛至衰,各年龄段有各自的身心状态特征。就此,《内经》有个警句:“女不过七七,男不过八八”,--- 女性过了49岁、男性过了64岁,就是享受责任回报的年代了,或说是生命意义开始进入结束年代了。
这就澄清了坊间长期流行的误解。譬如,把“七损八益”解释成房中术的男性如何通过“八益”来弥补自己的“七损”,就是个典型的汉代发生严重文化断代之后的望文生义。
所谓“七损八益”的“损”不是“损失”、“益”不是“获益”,而是借用历法律历中的“三分损益”之说,即以“宫”音为中心点、依照2/3做“损”和4/3做“益”来计算弦的长短和调整音准;然后,根据音准确定编钟,再根据编钟大小来确定全国度量衡标准的一套做法,简称“损益”。
从《史记》到《清史稿》三千的历史上,朝朝代代的皇室和宫廷大臣们都为历法调整使用的“宫”音和编钟大小而争执不休,甚至还有为此彼此杀头的事情,那背后的缘故就是编钟损益直接规定度量衡,而度量衡直接关系到财产大小和交易如何。譬如,假设市场要价一两银子买十斗米,那多少银子是一两、多少米是一斗?那度量衡标准就来自编钟大小,而编钟大小来自“损益”计算结果,而损益计算结果来自历法过程的律历中的“宫”音所开始的“三分损益”如何。
中医借用律历中的“损益”方法和术语,而且,既然女性年龄段基数是七、男性是八,所以,“七损八益”的本意就是:男人按“八”年为基数和女人按“七”年为基数的各自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状态自然法则来调整自己,以便达到长期共处的最佳匹配和最佳生活状态的目的。简而言之,“七损八益”本意并不是说作爱时候发生男有七个损、女有八个益、所以要男性考虑如何以“益”补“损”。
《黄帝内经 阴阳应象大论》中提到的’七损八益‘后世有诸多学派学说。比较有名如下:
阴阳纲纪说:八益是指“阳胜”之身热、腠理闭、喘粗、俯仰、汗不出而热、齿干、烦冤、腹满死等8个症状,七损是指“阴胜”之身寒、汗出、身常清、数栗、寒、厥、腹满死等7个症状。
阴阳术数说:明代著名医学家张景岳这根据《周易》的阳进阴退的阴阳术数之说,将“七”指为“少阳之数”,“八”指为“少阴之数”,又结合其自身的扶阳抑阴的学术主张进行了阐发。
四象说:以古代占筮为本,根据七、八、六、九分别代表四象来阐述一个中医常识,即东方之木可损不可补,西方之水可补不可泄的中医养生原则。
房事说:以《天下至道谈》为核心,把七、八做计数解。指出房事中需要注意的几件有益和有害的情况。
炼丹说:以《周易参同契》为准,其本质源于易经和洛书对应人体筋络脏腑的情况,阐明了炼丹中的一个核心修炼概念-提肾降心,以此来解释七损八益。
生长规律说:明代著名医学家吴昆指出:“七损者,女子天癸以七为纪,二七而天癸至,月事以时下,阴血常亏,故曰七损;八益者,男子以八为纪,二八而天癸至,精气溢满,阳常有余,无月事之损,故曰八益。”
对立转化,寒极生热,热极生寒,精妙的阴阳辩证是《黄帝内经》的灵魂。
长寿需节欲——服药百裹,不如独卧
贞观年间,河南府某少尹患了脱肛病,不但便时脱垂,就是咳嗽一声也会脱出,同时伴有梦遗滑精、头昏眼花等症,遍请名医,屡服良药都不见好转,身体日渐憔悴赢弱。后请孙思邈诊治。
孙思邈来到少尹家,环顾周围,美貌妾侍不下十人,就已看出端倪,知是房劳过度耗伤肾阳所致。遂令少尹千日内独居,不得近女色,又开了一些补气升提、补肾壮阳之药,嘱其肛收即停服。少尹谨遵医嘱,经过调养,身体康复如初,他专程登门道谢并请教医理。孙思邈笑道:"二八佳人体似酥,腰中仗剑斩愚夫,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叫尔精竭枯。您是因为纵欲太过,致使肾阳虚衰,不能助脾阳,中气不举而下陷,不能禁固则脱肛。您千日不近女色,清心寡欲,再佐以补肾益气之品,于是疾病渐渐痊愈,然而病虽愈仍然要节欲养身,自可长寿。"少尹听在心里,后来他注意节欲保精,渐合养生之道,竟活了一百多岁。
上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节制性生活是养生长寿的重要部分。孙思邈也在《千金要方》中告诫说:"凡精少则病,精尽则死,不可不思,不可不慎!"为什么呢?中医认为肾是先天之本,主藏精。如果把人身比做一盏灯,那么肾就是灯芯。如果把人身比做树,那么肾就是根本。肾气充足则五脏六腑功能协调,容面光泽红润,精力充沛,抵抗力强,不易生病,肾气虚则反之。肾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生殖。性生活令人们得到很大的快乐,这快乐从哪里来的呢,就是在短时间内大量消耗你的"灯油"产生的。
为什么做房事会如此消耗人的"灯油"呢?原因就在于这种房事其实不是让你去享受娱乐的,它的目的是传宗接代用的。你想,通过这种方式是要制造出一个新的生命,能不集中男女的精华来产生他吗?所以性生活一定要节制,不知节制的话,身体的"灯油"不久就会耗空。不要说你年轻,这样做了好多年没有什么不良反应,你其实是在加速消耗你一生的灯油。年纪稍长,身体的各种问题就显现出来了,因为不知节制,造成精气外泄,抵抗力减弱,最终成了病殃子或短命的人太多了。
我们知道如果一盏灯灯油充足,它会燃烧的时间很长,且也很亮,人也是这样,如果肾气保存的很好,不光长寿,且一直都会很精神,到了八九十岁,身体还很硬朗。所以千万不可贪图一时的享受,就白白把它们挥霍出去,身体垮了后悔不已。
孙思邈深知纵欲的危害,他认为节制房事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性欲:"所以善摄生者,凡觉阳事辄盛,必谨而抑之,不可纵心竭意以自贼也。若一度制得,则一度火灭,一度增油。若不能制,纵情施泻,即是膏火将灭,更去其油,不深自防所患。人年少时不知不信,不能善行之,至老乃知,便已晚矣,病难养也。"指出善于摄生保养的人,大凡碰到情欲非常旺盛的时候,必须谨慎地加以抑制,不可任意放纵来摧残自己身体。若能一度抑制情欲,就好像那灯火一样开始暗灭,一边又不断加油;如果不能抑制,纵情泄泻,就好比是灯火将要燃尽,反而减去灯油,只能熄灭更快。他还列举了许多事例来加以证明。《千金要方》里记载了贞观初年有一个70多岁的农村老人去问他说:"我近来性欲益盛,想与老婆同房,并且成功了。这么大年纪还能如此,是好还是坏?"孙思邈对他说:"这是不祥之兆。你不知油灯之火?油灯之火将息之时,必先暗而后明。明止则灯灭。你现在已70高龄,早当闭精息欲了,然而却性欲强烈,这是一种反常现象,我很为你忧虑,你可要千万戒之。"结果老人没听劝诫,过了40多天,就一命呜呼了。
现代人经常说"十人九虚",市场上出现各种各样的补肾的药以及很多声称"能治疗各种性功能障碍(阳痿、早泄之类),快速恢复男人雄风"的药品和保健品。这些东西价格昂贵,实际上治表不治本,有些甚至是让人速死的药。不少肾虚和性功能障碍都是由于贪色纵欲、伤精耗气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不去节欲养肾,慢慢恢复,却想借助药物继续去纵欲,这无疑是涸泽而渔,得到的须臾快感是以透支体力、精气为代价的,最后身体被掏空了,油尽灯灭,不死也得残。你看中国古代皇帝、诸侯,妻妾成群,后宫三千,但长寿的很少,就是因为不能节欲。因此补肾的最好办法就是节欲,节欲才能让身体慢慢恢复,固本培元,使自己精力旺盛,抵抗力增强。
古人认为,行房做爱一次,要七日才能复元。孙思邈直接指出:"欲求长寿,考服神药者,当须先断房室","一岁之忌者,暮须远内","恣其情欲,则命同朝露也。"节欲保精,实长寿之灵丹妙药。他特别提醒年轻人:"少年时不知道,知道亦不能信行之,至老乃知道便以晚矣,病难养也。"现代医学也发现,节制性欲者,可延缓衰老之期。那么对于一般夫妻来说,性生活怎样才算有度呢?孙思邈赞同寿星彭祖的话:"上士别床(夫妻分床),中士异被(同床分被)。服药百裹,不如独卧"。具体来说,上等夫妻,数月行房(做爱)一次,而能得子。中等夫妻平时分房或分床,待妻子月经净后,或夜里晴和,无风无雨之夜行房,容易得子。下等夫妻每三、五夜行房一次。下下等夫妻则每夜行房一次,或一夜两次。后两种情形,丈夫精如水薄,妻子难以成孕。
此外,孙思邈还列出了一些关于行房的时候应当禁忌的事情。一是要注意选择适合环境和时间。房事活动要避开恶劣的气象因素,交合者当避"大风大雨大雾、大寒大暑、雷电霹雳、天地晦冥、日月薄蚀、虹霓地动。若御女者,则损人神,不吉。损男百倍,令女得病,有子必瘫痴顽愚,暗哑聋破,挛跋盲吵,多病短寿,不孝不仁。"又说:"四时节变,不可交合阴阳","夫妻昼合"亦不祥。根据天人相应的道理,人的身体与四时阴阳相应,气象变化必然会影响人的生理心理,不良的气候也会影响人的性心理,因此房事活动须避开不良的气候。至于环境,"又避日月星辰火光之下,神庙佛寺之中,井固厕之侧,家墓尸枢之旁,皆悉不可。"阴阳和合之事应当选择合适、隐秘、洁净、宜人的场所,不可令人感到心情拘谨,或心存敬畏、恐惧害怕等。
二是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决定是否行房,情绪不佳、劳累疲惫、饱食醉酒、月经未净、大病初愈等均不宜房事。孙思邈指出:"人有所怒,血气未定,因以交合,令人发痈疽","面失血色,及远行疲乏来人房,为五劳虚损,少子","凡新沐远行及疲,饱食醉酒,大喜大悲、皆不可合阴阳","大劳行房室露卧,发癫病","且妇人月事未绝而与交合,令人成病,得白驳也。""病新瘥未满百日,气力未平复,而以房室者,略无不死。有士盖正者,疾愈后六十日,已能行射猎,以房室则吐涎而死。及热病房室,名为阴阳易之病,皆难治,多死。"这些都是房中卫生的经验之谈。
节欲保精促长寿
《黄帝内经》对男女身体的生理变化有着深刻的认识,对“房中术”也多有阐述,“七损八益”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房中养生的这些内容,不是凭空而论的,完全基于此前和当时社会的真实生活。在悠久的历史中,前人有许多不正确的做法,可以作我们的反面教材。比如,公元前541年,晋国的晋平公因为贪恋女色,就得过“蛊惑病”,秦国的名医医和进行规劝,使晋平公改邪归正,免于疾病之灾,至今还有借鉴意义。
陶弘景《养性延命录》说:“房中之事,能生人,能煞人。譬如水火,知用之者,可以养生;不能用之者,立可死矣。”古人甚至把食与色等同看待,作为人生天性之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节欲保精促长寿。《内经》说:“夫精者,生之本也。”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保精是强身的重要环节。精乃肾之主,纵欲太过,可伤肾精,进而伤及其他各脏腑,影响身体健康,甚至促人早衰或短寿。现代医学认为,长期房事过度,会使人的免疫系统调节功能减退,这是因为房事可引起全身高度兴奋,促使能量高度消耗,器官功能适应性减退。
房中术或称阴道,黄赤之道,混气之法,男女合气之术,为道教倡导在男女性生活方面的养生术。道教认为,精、气、神为人生“三宝”,精足则气充,气充则神旺。如人能时常保持精足、气充、神旺的状态,必然健康长寿,乃至长生;反之,不断耗损三宝,必罹病夭亡。为此以“爱气、尊神、重精”为宗旨,讲求重精、宝精的修炼之术。
房中术源于战国神仙家。据今人蒙文通先生考证,晚周仙道分行气(含导引)、服饵、房中三派,行气导引源于巴蜀,尊彭祖、王乔、赤松子为始祖 服饵兴于齐鲁,以羡门、安期生为中坚房中起于秦中,以容成、务成子为代表。
《汉书·艺文志》著录房中书八家百八十六卷,计:《容成阴道》二十六卷,《务成子阴道》十六卷,《尧舜阴道》二十六卷,《汤盘庚阴道》二十卷,《天老杂子阴道》二十五卷,《天一阴道》二十四卷,《黄帝三王养阳方》二十卷,《三家内房有子方》十七卷。表明战国至秦汉间,房中术是十分盛行的。以上诸书早佚。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大批帛书和部分竹、木简,经整理,发现医学著作15种,其中有5种为房中术著作,被定名为:《十问》《合阴阳》《天下至道谈》《养生方》《杂疗方》。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房中术著作,据此可以概见先秦至汉初房中术的基本内容。
《素女方》和《玉房秘诀》提出日月晦朔、雷电风雨、饱食后、体疲劳,及大汗未干等不宜房事之七忌。据说彭祖加以归纳为三大忌:大寒、大热、大风、大雨、大雪、日月蚀、地震、雷鸣等自然变化强烈时,为天忌 醉饱、喜怒、忧愁、悲哀、恐惧、疲劳、远行初归、金疮未愈、女子月事未绝、忍小便交接等,为人忌;神庙、寺观、井灶等处为地忌。
还精补脑 房中家主张交而不泄或多交少泄,不仅是为了避免耗精过多,导致疾病,更重要的是为了还精补脑。葛洪说:“房中之法十余家,或以补救伤损,或以攻治众病,或以采阴补阳,或以增年延寿,其大要在于还精补脑之一事耳!
密宗双修传自印度,源于中国道教房中术。且在西藏等地区,已演变为道地的中国佛教宗派。其双修法,包含了深刻的信仰、哲理、人体科学知识和认识,并有一系列观想、行气操作方法,在一定的前提下,对人体健康和长寿有一定益处和效果,因而是中国房中养生文化的组成部分。但是与道教内丹双修一样,密宗双修要求的个人条件及心理生理修养水平很高,(西藏黄教规定,未经二叶余年显宗课程修习及严格考试是不允许学密的)一般人是不可能自己独自修炼的。至于作为修密准备的各种炼气法门,如金刚数息法、宝瓶气法、金刚诵法、九节风法、大圆满次第法等则可以作为自身习炼气功以祛病健身、追求长寿的参考。
哲学,时代生活的精髓
20世纪80年代,中原洛阳。有一个男的,没考上大学,父母就给他找了个老婆结婚了,结婚后就在本村的小学教书。由于没有经验,不到一周就被学生轰下了台。回到家后,老婆为他擦了擦眼泪,安慰说,满肚子的东西,有人倒得出来,有人倒不出来,没必要为这个伤心,也许有更适合你的事情等着你去做。
后来,他外出打工,又被老板轰了回来,因为动作太慢。这时老婆对他说,手脚总是有快有慢,别人已经干很多年了,而你一直在念书,怎么快得了?
他又干过很多工作,但无一例外,都半途而废。然而,每次他沮丧地回来时,他老婆总安慰他,从没有抱怨。
三十多岁时,他凭着一点语言天赋,做了聋哑学校的辅导员。后来,他又开办了一家残障学校。再后来,他在许多城市开办了残障人用品连锁店,他已经是一个拥有几千万资产的老板了。
有一天,功成名就的他问自己的老婆,自己都觉得前途渺茫的时候,是什么原因让你对我那么有信心呢?
他老婆的回答朴素而简单。她说,一块地,不适合种麦子,可以试试种豆子;豆子也长不好的话,可以种瓜果;如果瓜果也不济的话,撒上一些荞麦种子一定能够开花。因为一块地,总有一粒种子适合它,也终会有属于它的一片收成。
听完老婆的话,他落泪了!「老婆恒久而不绝的信念和爱,就像是一粒坚韧的种子;他的奇迹,就是这粒种子执著而生长出的奇迹!」"
一位厨师告诉我,
美味绵长的土豆泥,
真正的幽香,是慢慢熬出来的原汁的味道。
生活的许多,不在于外在的甜蜜,
而在于内在的温馨。
一位山民告诉我,
艳丽好看的蘑菇往往有毒,
苦涩的野菜常常滋阴。
人生的许多智慧,不在于外表,
而在于内心。
一位炼工告诉我,
铸钢有一道重要的工序叫“淬火”。
把滚烫的火锭放到寒水里急骤降温。
爱人的许多辉煌,不在于另一半狂热地催促,
而在于冷静地凝结。
一位禅师告诉我,
观自在菩萨并不住在西方极乐世界,
他就住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
拜佛就是拜最好的自己。
人生的许多寻找,不在于千山万水,
而在于咫尺之间。
每个甜蜜的女子背后,大多有一个宽厚男子的默默欣赏, 每个圆满男子的身边,也必然是一个宽容女子的无声支持。
给理想一点时间:让关爱他人之心在年轻人心中普及。
刘先银 书画作品
哲学,时代生活的精髓
刘先银 书画作品《绿水青山》
刘先银 书画作品《太初有道》
刘先银 书画作品《蛙缘》
刘先银 书画作品《品竹心醉》
苍生大医医圣张仲景药王孙思邈
幼时,他是神童少年,他是学者成年,他是名医晚年,他是传奇关于他的趣闻故事最多悬丝诊脉、虎杖、虎撑……
深深怀疑孙悟空悬丝诊脉的原型故事就是他为何不是二师兄诊脉?因为大师兄和他都姓孙!他就是苍生大医--孙思邈
孙思邈又称孙真人他实力创第一直接上图
他的大医誓言被誉为东方的希波克拉底誓言他的上治天子下治黎民百姓拒绝出仕归隐山林,为民造福遇虎疗伤虎便是他的坐骑后来就有虎守杏林的典故
他的传奇在于他打破了传统"各承一业"的传统在发展了医学各科对!最早的导尿术是他发明的运用动物的脏腑器官治疗人相应的脏腑器官疾病也是他发明的……内、外、妇、儿针灸、急症、药学全面发展
他的著作《千金要方》是第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被国外学者推崇为"人类之至宝"他的誓言让人久久难忘!
延长膝盖寿命40年,就用这一招,简单有效
步入中年后,很多人为了强身健体,经常去爬山,又或是不坐电梯改爬楼梯,结果却会出现膝盖疼痛。这时就疑惑了,怎么锻炼身体还锻炼出毛病来了?
其实,并非所有运动形式都是有益的,特别是对膝关节来说,爬山是有损膝关节的。
膝关节磨损不可修复,50岁后爬山锻炼,反伤身
传统概念中,爬山是一个很好的有氧运动,能够帮助大家锻炼大腿和臀部的肌肉群,同时,还能够锻炼大家的心肺功能。
但事实却是,不少名院骨科专家提醒:爬山是“最笨的运动”。
爬山属于负重运动,腰部以下的关节都要承受自己身体的重量,尤其膝盖受力最多。当身体爬阶向上时,膝盖负担的重量会瞬间增为平常的4倍左右。
膝关节寿命只有60年,改变运动习惯延长40年
其实,关节的寿命是有限的。一旦关节“气数已尽”,就会引发各种关节病!关节的寿命主要是由基因决定的,一般的健康寿命是60年。
一方面,大家需要锻炼大腿和臀部的肌肉群。但是另一方面,大家又不能以伤害膝关节为代价,因为膝关节的寿命由基因决定。60年,过度使用会加重对它的磨损,并且不可修复。
但专家解释说,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只需要改变大家的运动习惯即可。
延长膝盖寿命40年,坚决不做这些动作
不在坚硬地板上做剧烈运动,比如下蹲、蛙跳、跑步、跳绳还有跳舞,都会加重对膝盖骨的磨损。
尤其是蹲下去再站起来,对关节的磨损最大。关节软骨大概有1到2毫米,作用就是缓冲压力,保护骨骼不破裂。
它就相当于跑道上的橡胶,能够帮助大家缓冲上下运动时的一个力,进而来保护自己的关节。
如果非要在坚硬地板上运动,在超强的反作用力下弹回来,对关节和骨骼的损伤相当大。因此,建议只在橡胶运动场地做运动。
延长膝盖寿命40年,这些运动不可少
最适合膝关节的运动:游泳、骑车、做体操,对于普通人来说,对关节最有好处的运动就是游泳。
在水里人体是与地面平行的,各个关节基本不负重。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人多游泳,对全身都好。为了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可以选择游泳、骑车、做体操等关节负重较轻的运动。
膝盖复健术
最适合的运动方法
不管你现在有没有膝盖不舒服的情况,这个运动都会适合你,因为这个运动:不需要外出,不需要器械,不损伤膝盖,还能锻炼到膝盖!
1.找一把可以靠背的椅子,臀部往后坐,靠着椅背。双手放在椅子背后,背部垫靠垫。
2.大腿下垫一条浴巾,也可以将几条浴巾和毛巾捆绑在一起,只要够厚、捆得扎实就可以,目的是要将膝盖垫高。
3.坐姿端正,腰背挺直,两脚垂放,一前一后地自然晃动。不需太大幅度摆动,轻轻松松地晃啊晃就可以了!
这一招看似十分简易,对强化膝盖却非常有帮助。举个例子,如果每天可以晃到4000下,运动效果会比跑步更厉害!
汉易卦气说的哲学意蕴
——以孟喜卦气说为例
文 / 刘春雷
烟台大学教授
摘 要:孟喜卦气说包括四正卦、十二月卦、七十二候和六日七分说等内容,以《周易》六十四卦符示涵摄一年四季、十二个月、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和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日的阴阳消息。孟喜卦气说在彰显自然天道运行的同时,更注重效法天道设立政教的人文秩序建设,蕴含丰富、深刻的哲学文化内容。孟喜卦气说被广泛应用于古代历法,其哲学内涵被赋予神圣的“形式化”,在历代王朝政权合法性论证、权力运作和整个文化意识形态建构中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周易》;卦气;孟喜;历法;哲学意蕴;汉代
中图分类号:B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周易》以阴、阳爻两个符号为基本元素,组合成八个经卦、六十四个重卦和三百八十四爻为主体的符号体系,并以此独特神妙的符号体系符示涵摄宇宙间阴阳消息、天地人三才之道和一切现象、事物、变化。所以,易学是一门具有独特符号话语系统、思维方式和价值体系的专门之学。彰显盛大于有汉一代的卦气学说集中体现了易学这一鲜明特质,是汉代象数易学乃至整个中国易学史的核心价值所在。卦气学说彰明三才之道、穷究天人之际的易学思想,对整个易学发展史甚至中国文化的构建具有深远影响。
一、卦气与卦气说的出场
所谓卦气,即以卦爻符号符示阴阳二气的消长变化,涵摄一年四季、十二个月、二十四节气、七十二物候、三百六十五日(实际为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日)、每日十二时辰的气化运行以及其中各种自然物象、事态的变化更替。汉儒认为,卦气涵摄天地人三才之道,卦气的兴衰变化显示了天道运行的正常与异常、人事变迁的吉凶祸福。人作为感通天地的三才之一,以卦气为依据,从天道与人道的价值应然出发,审视、校正天道与人道的实然处境,并在应然价值和实然处境的辩证中凸显与宇宙一体的人的主体性存在。
卦气思想起源于何时,学界尚无定论。尽管由于时间久远,类似卦气起源等很多历史现象难以清晰考察,然而毋庸讳言,在成熟的卦气学说浮出历史地表之前,卦气思想一定有一个悠久的发展历史。刘大钧教授依据今人可见的各种文献尤其是帛书《周易》,对卦气思想的起源进行深入追溯,认为卦气思想在殷墟甲骨卜辞、《尚书》、《山海经》中就已出现,类似《周易》“十翼”之文与《子夏易传》等春秋时期的相关记载更多。刘先生的考辨可谓精审。如果不局限于文本依据和实物证据,而是根据圣人“仰观俯察”而画卦的意图,我们可以做出更加大胆一些的判断,认为卦爻符号象征阴阳二气的思想萌芽,可以在逻辑上追溯到伏羲画卦之初。
自觉、系统的卦气学说由西汉昭、宣二帝时期的易学大家孟喜提出,自此之后卦气学说彰显于历史舞台并发展为汉代象数易学的主流。卦气说是汉代象数易学的核心主干,主要的易学家如孟喜、焦赣、京房、荀爽、郑玄、虞翻以及一部重要的著作《易纬》都有系统完备又各具特色的卦气学说。冯友兰先生认为,孟、焦、京等人都以“阴阳灾变”讲易,关于卦气之各种理论,“详细内容,或有不同,但其大指,皆以阴阳家的学说解释《周易》……是在西汉晚期流行的一种象、数之学”。根据汉代易学家们在诠释经传、建构思想活动时所依凭的《周易》符号系统,卦气学说分为两个类型:八卦卦气学说和六十四卦卦气学说,孟喜卦气说属于后者。本文以孟喜六十四卦卦气学说为例,分析其中蕴含的汉代易学特质以及借卦气沟通天人之际的天人智慧。现存关于孟喜卦气说的最早记载,见于唐代天文学家僧一行的《卦议》,其中引孟喜卦气说曰:
“自冬至初,中孚用事。一月之策,九六七八,是为三十。而卦以地六,候以天五,五六相乘,消息一变,十有二变而岁复初。坎、震、离、兑,二十四气,次主一爻;其初,则二至、二分也。坎以阴包阳,故自北正。微阳动于下,升而未达。极于二月,凝涸之气消,坎运终焉。春分出于震,始据万物之元,为主于内,则群阴化而从之。极于南正,而丰大之变穷,震功究焉。离以阳包阴,故自南正。微阴生于地下,积而未章。至于八月,文明之质衰,离运终焉。仲秋阴形于兑,始循万物之末,为主于内,群阳降而承之。极于北正,而天泽之施穷,兑功究焉。故阳七之静始于坎,阳九之动始于震;阴八之静始于离,阴六之动始于兑。故四象之变,皆兼六爻,而中、节之应备矣。”
孟喜以六十四卦卦爻体系表达他的思想,属于六十四卦卦气学说。具体来说,孟喜六十四卦卦气说分为三个有机组成部份:以坎、震、离、兑四正卦二十四爻符示一年中的二十四节气;以复、临、泰、大壮、夬、乾、姤、遁、否、观、剥、坤十二卦符示一年中的十二个月;以除坎、震、离、兑四正卦之外的《周易》其他六十卦符示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日以及一年中的七十二种物候,每卦分值六日七分(六又八十分之七),故称六日七分说。
二、四正卦与二十四节气
孟喜的四正卦说将四方、四季尤其是二十四节气的天文历法知识装入坎、震、离、兑四正卦的卦爻符号系统,赋予其以一种简单明了、直观恰当的易学形式。二十四节气是黄河流域先民关于天文气象的经验总结,其形成肯定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最迟在秦汉之际就已经确立了系统的二十四节气。汉武帝元封七年(也是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落下闳、邓平等人奉武帝之命制定《太初历》,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官方历法。
在孟喜的六十四卦卦气学说的整个系统中,坎、震、离、兑为四正卦,对六十四卦的分布排列具有确立四极、提纲挈领的关键作用。从空间上来看,坎、震、离、兑四正卦分别居于北、东、南、西四个正面方位,确立了六十四卦体系空间分布的四个极点;从阴阳二气的消长变化(也是在时间意义上)来看,坎、震、离、兑四正卦分别象征了冬、春、夏、秋四个季节,其二十四爻又符示了一年之内气候周期性(时间性)变化的关节点——二十四节气。天地间阴阳二气的消长变化分布于空间之四方(北东南西)与时间之四时(冬、春、夏、秋),两者都呈现出少阳、太阳、少阴、太阴之四象,统摄于坎、震、离、兑四正卦。可见,孟喜四正卦所符示的内容既是空间的也是时间的,是一个时空一体的符号体系;而四正卦每一爻在性质上与所象征的空间和时间中的所有事态、情状又一一符应契合。
孟喜以坎、震、离、兑四个重卦的二十四爻,符示一年中的二十四节气。具体来说,坎卦初爻初六、震卦初爻初九、离卦初爻初九、兑卦初爻初九分别符示冬至、春分、夏至、秋分等二十四节气中对划分春、夏、秋、冬四季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四个节气。所谓标志性意义,指二至二分分别代表了春夏秋冬四时最显着的特征:冬至为冬季阴气最盛、阳气最弱的时刻,是冬季至正至显的代表,由坎卦之初爻值之;春分为阳气壮大阴气消退而阴阳相半之际,是春季至正至显的代表,由震卦之初爻值之;夏至为夏季阳气最盛、阴气最弱的时刻,是夏季至正至显的代表,由离卦之初爻值之;秋分为阴气壮大阳气消退而阴阳相半之际,是秋季至正至显的代表,由兑卦之初爻值之。
在坎卦而言,除了坎卦初爻初六符示冬至之外,坎卦第二爻九二符示小寒,第三爻六三符示大寒,第四爻六四符示立春,第五爻九五符示雨水,第六爻上六符示惊蛰。坎卦之经卦呈现两个阴爻包含一个阳爻的形态,是“以阴包阳”,象征阴气为主体的大格局下阳气萌动于中的情景态势。作为重卦的坎卦一方面是坎卦经卦的双重组合,典型代表了坎卦经卦的如上性质,另一方面又呈现出更加复杂的新态势:在冬季阴气为主导的大格局中,微弱阳气萌动生发,如地气上升却未畅达,到了阴历二月之节惊蛰,阴寒凝涸之气终于消退,阳气升腾壮大,万物复苏,百虫活跃。《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解释“惊蛰”曰:“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具体来说,惊蛰时节又表现出三种生机勃勃的物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这些都是在天地之间阴气消退、阳气升达格局下大自然的物候变化。
类似于坎卦六爻分别符示涵摄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六个节气,包含十一月、十二月、正月等三个月,震卦六爻分别符示涵摄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六个节气,包含二月、三月、四月等三个月;离卦六爻分别符示涵摄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六个节气,包含五月、六月、七月等三个月;兑卦六爻分别符示涵摄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六个节气,包含八月、九月、十月等三个月。在四正卦之震、离、兑三卦,其符示相应季节、节气的机制与坎卦相同,限于篇幅,兹不赘述。
三、十二辟卦与七十二物候
孟喜四正卦说以四正卦二十四爻勾画出阴阳二气在一年中消息变化的大体格局:春、夏、秋、冬的四季转换和二十四节气的更迭;具体到一年中的每一月、每一月中的每一天,阴阳消息与物候变化各有差异,孟喜又以六十四卦除坎、震、离、兑四正卦之外的其他六十卦、三百六十爻,符示涵摄每一月、每一节气、每一候、每一天中的阴阳变化,在四正卦说的基础上对天道运行、卦气流转做更加细致、深入的诠释展现。
首先,孟喜提出十二月卦,以十二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卦象标示一年内十二个月阴阳二气消长的情状,称为十二辟卦。具体来说,仲冬十一月,阴气盛极而衰、阳气萌生发动,呈现为复一阳五阴的消长格局;季冬十一月,阴气衰退阳气生长,呈现临卦二阳四阴的消长格局;孟春正月,阳气升腾阴气衰退而阴阳各半,呈现泰卦三阳三阴的消长格局;仲春二月,阳气壮大胜过阴气,呈现大壮卦四阳二阴的消长格局;季春三月,阳气盛大决胜阴气,呈现夬卦五阳一阴的消长格局;孟夏四月,阳气盛壮达到极点,呈现乾卦六爻皆阳的消长格局——天道运行至此,在经历阳气息长的少阳、太阳两个阶段之后,阴阳消长的格局出现变化,进入阳气消退、阴气壮大的少阴、太阴两个阶段。在仲夏五月,阳气衰退阴气生长,呈现姤卦一阴五阳的消长格局;季夏六月,阳气衰退阴气生长,呈现遁卦二阴四阳的消长格局;孟秋七月,阴气升腾阳气衰退而阴阳各半,呈现否卦三阴三阳的消长格局;仲秋八月,阴气壮大胜过阳气,呈现观卦四阴二阳的消长格局;季秋九月,阴气盛大决胜阳气,呈现剥卦五阴一阳的消长格局;孟冬十月,阴气盛壮达到极点,呈现坤卦六爻皆阴的消长格局——在经历阴气息长的少阴、太阴两个阶段之后,阴阳消长的格局又出现变化,天道运行又进入新一轮的循环往复。
孟喜以十二月卦符示涵摄一年十二个月的阴阳消息,是一种天才性的创造。在复、临、泰、大壮、夬、乾、姤、遯、否、观、剥、坤等十二月卦的依次排列中,诸卦所赖以构成的阴阳二爻,在排列顺序上呈现一种规则性变化,而这种规则性变化与一年四季十二个月中阴阳消长、寒暑交易呈现奇妙的一一对应。一年间阴阳变化的天道运行赋予十二月卦以不同的性质和卦德,而十二月卦的卦象、爻象成为一年间天道运行、阴阳变化的绝妙象征。
基于现代天文学家的科学立场,薄树人先生认为,从组成卦体的阴阳二爻与一年十二个月内阴阳二气的变化对应来看,十二月卦的部分是“孟喜卦气说中最为有序,其变化最有内部逻辑的部分……这是孟喜卦气说中最体现其创意,也即最成功的部分”。
一年四季十二个月,每月有两气(节气和中气),每气有初、次、末三候;如此,每月具体包括节气之初候、节气之次候,节气之末候,中气之初候、中气之次候、中气之末候等六候。孟喜十二月卦所符示涵摄的,乃是“每月阴阳消息之基本情状或常态情状”,集中符示于典型代表该月特征的中心部分:中气之次候。除了每月中气之次候分别由十二月卦所符示之外,每月中的其他五候分别有六十卦中除十二月卦之外的其他四十八卦来符示象征。
天道循环、周流不殆,一月之内的二气、六候表现出不同面貌,在阴阳消息尤其展现该月常态情状方面存在深浅程度的不同和次第。孟喜把每月二气六候的等级性存在由四个整卦、两个半卦(上卦和下卦)来符示,并冠之以具有人文秩序色彩的爵位名号,称之为侯卦、大夫卦、卿卦、公卦和辟卦。辟卦即上文所言的十二月卦,又称君卦、十二消息卦,构成符示一年阴阳消息基本情状,统摄侯卦、大夫卦、卿卦、公卦的主干。
具体来说,在仲冬十一月,侯未济之外卦符示该月节气之初候,大夫蹇符示节气之次候,卿颐符示节气之末候,公中孚符示中气之初候,辟复符示中气之次候,侯屯之内卦符示中气之末候。与此相类似,在季冬十二月,侯屯之外卦、大夫谦、卿睽、公升、辟临、侯小过之内卦,分别符示十二月之节气与中气的初候、次候和末候;在孟春正月,侯小过之外卦、大夫蒙、卿益、公渐、辟泰、侯需之内卦,分别符示正月之节气与中气的初候、次候和末候;在仲春二月,侯需之外卦、大夫随、卿晋、公解、辟大壮、侯豫之内卦,分别符示二月之节气与中气的初候、次候和末候;在季春三月,侯豫之外卦、大夫讼、卿蛊、公革、辟夬、侯旅之内卦,分别符示三月之节气与中气的初候、次候和末候;在孟夏四月,侯旅之外卦、大夫师、卿比、公小畜、辟乾、侯大有之内卦,分别符示四月之节气与中气的初候、次候和末候;在仲夏五月,侯大有之外卦、大夫家人、卿井、公咸、辟姤、侯鼎之内卦,分别符示五月之节气与中气的初候、次候和末候;在季夏六月,侯鼎之外卦、大夫丰、卿涣、公履、辟遁、侯恒之内卦,分别符示六月之节气与中气的初候、次候和末候;在孟秋七月,侯恒之外卦、大夫节、卿同人、公损、辟否、侯巽之内卦,分别符示七月之节气与中气的初候、次候和末候;在仲秋八月,侯巽之外卦、大夫萃、卿大畜、公贲、辟观、侯归妹之内卦,分别符示八月之节气与中气的初候、次候和末候;在季秋九月,侯归妹之外卦、大夫无妄、卿明夷、公困、辟剥、侯艮之内卦,分别符示九月之节气与中气的初候、次候和末候;在孟冬十月,侯艮之外卦、大夫既济、卿噬嗑、公大过、辟坤、侯未济之内卦,分别符示十月之节气与中气的初候、次候和末候。
可见,在十二辟卦的统摄下,十二侯卦、十二大夫卦、十二卿卦、十二公卦与十二辟卦一起组成了一个等级明确、秩序井然的有机整体,在儒家人文的价值视野下,彰显了一个自然天道运行不殆、阴阳消息变化无穷的宏大宇宙图景。
四、孟喜卦气说的哲学蕴含
孟喜卦气说是一种天才性的易学创造,它融合了当时先进的天文气象知识,在汉代经学大背景下对《周易》进行创造性诠释。毋庸讳言,从严密的天文学和现代科学的角度审视,孟喜卦气说尤其是其中的六日七分说存在划分时间计算不够精确、当值的卦爻符号与实际阴阳二气未尽相符等问题,这是孟喜卦气说的局限,也是其在元代王恂、郭守敬《授时历》之后逐渐淡出中国官方所颁订历法的重要原因。然而,易学本来就是“兼三才而两之”的天人之学,其立学的宗旨并非仅仅是对“客观世界”的科学认知,而是在穷究天人之际的活动中确立主体性生命价值,进而敞亮宇宙万有的本真面目。所以,除了以六十四卦符示涵摄一年四季、十二个月、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和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日等自然天时天象信息,孟喜卦气说更具有法天道以设政教的人文建设意图,蕴含丰富的依天道立人道的哲学文化内涵。
首先,孟喜四正卦所符示的一年四季之阴阳消息直接关系古人四方、四时的文化观念以及与此相关的人文创制。《周礼》又称《周官》,记载了周文鼎盛时期周代以官制为代表的礼制体系,其主体架构就是天地、四方、四时的宇宙观念:“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乃立天官冢宰,使帅其属而掌邦治,以佐王均邦国。治官之属:……乃立地官司徒,使帅其属而掌邦教,以佐王安扰邦国。教官之属:……乃立春官宗伯,使帅其属而掌邦礼,以佐王和邦国。礼官之属:……乃立夏官司马,使帅其属而掌邦政,以佐王平邦国。政官之属:……乃立秋官司寇,使帅其属而掌邦禁,以佐王刑邦国。刑官之属:……”《周礼》冬官司寇部分早佚,汉儒补入《考工记》,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理解三代尤其周代效法天地四时建设官职礼制、进而通过这一政治体系统摄、教化整体族群、邦国乃至天下的总体构思。而且,《考工记》将全篇主旨交代得很清楚:“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全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认为优秀工匠需要顺应上天之四时、地之四气、选择美材、学习工巧,如此才能成就“良工”,在现实中实现天、地、人、材的价值应然。
其次,在三礼中的另一部经典《礼记》,也保存很多关于四方、四季的内容,只是这些内容都分布在十二月令的记述中,而这正是孟喜十二月卦符示十二月间阴阳消息哲学文化内涵的具体展开和呈现。以孟春之月为例,天象是“日在营室,昬参中,旦尾中。其日甲乙。其帝大皡,其神句芒。”人间帝王顺应春季少阳太阳之时气,安排自己饮食起居和日常生活:“天子居青阳左个。乘鸾路,驾仓龙,载青旗,衣青衣,服仓玉,食麦与羊,其器疏以达。”作为天下最高的管理者,天子还要顺应天道运行,从事与天地沟通、顺天道行人政的祭祀和政治活动。一是迎春以礼天:率领百迎接春日到来,感谢上天赐予恩泽万民的勃勃阳气和生机,并效法天道,颁布德政以安百姓:“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还反,赏公卿、诸侯、大夫于朝。命相布德和令,行庆施惠,下及兆民。”二是躬耕以敬地:率领百官身体力行躬耕地籍,为天下百姓做典范:“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乃择元辰,天子亲载耒耜,措之参保介之御间,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帝藉。”另外,在“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和同,草木萌动”的孟春之月,天子顺应天道运行的节律,颁布与该月天时地气相应契合的孟春之政令:“王命布农事,命田舍东郊,皆修封疆,审端经术。……命乐正入学习舞。乃修祭典。命祀山林川泽,牺牲毋用牝。禁止伐木。毋覆巢,毋杀孩虫、胎、夭、飞鸟。毋麛,毋卵。毋聚大众,毋置城郭。”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在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等其他十一个月,天道运行至不同时节,地气感应出现不同的物候,而天子作为天地间灵性存在的典范,则顺应天时地气颁布政令教化百姓,以身作则并且引领所有天下臣民,实现与天地万物整个宇宙息息相通又畅达无阻的应然生存。
孟喜六十四卦卦气学说,正是以一套独特的易学卦爻符号形式(四正卦、十二月卦、七十二候卦、六日起分说)符示涵摄着上述丰富、深刻而又意义重大的哲学文化内涵。在天人一体的大格局和法天道以开人文的人生理念下,孟喜卦气说开启了诸种存在者的本真意义:
当政者效法天道构建政道和治道,由天及人、由我及他、由近及远地推展到整个家国天下;
庶民百姓顺应春夏秋冬、昼夜寒暑安排相应生活,“社会各阶层人士能够因应时节、天道之推移而适切处世立身,展开自己生活、生命的历程,追求到既与大宇宙一体无隔而又富含人文底蕴的真实人生之意义。”
五、孟喜卦气说的历法“形式化”
基于孟喜卦气说表现出的超越时代的先进性、科学性和天才性的易学形式,尤其是其法天道设政教、依天道立人文的丰富哲学文化内涵,孟喜卦气说被广泛应用于后世官方历法,其哲学内涵被赋予神圣的“形式化”,对历代王朝政权合法性论证、权力运作和整个文化意识形态建构具有重要意义。
据薄树人先生考察,南北朝时李业兴在《正光历》的基础上修订成《兴和历》,是“中国历法史上第一部引进孟喜卦气说的历法”。唐僧一行以佛教徒的身份为标榜为道教之祖老子李耳后裔的李唐王室制定《大衍历》,其理论依据主要是易学尤其是孟喜、京房两家的卦气说;而孟喜的易学思想也借由僧一行的《大衍历》尤其是《大衍历议》一文留存于世,“更由于《大衍历》在中国历法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从而使孟喜卦气说在唐、宋历法中得到广泛采用”,以至于形成孟喜卦气说占领唐、宋历法的局面。
正是在孟喜卦气说的彰显和影响下,卦气学说逐渐发展壮大为汉代易学洪流,构成后世官方历法的重要部分,影响深远巨大。按照薄树人先生的统计,在从汉武帝《太初历》起到元代的各个皇朝颁布的历法中,大多数的历法都将卦气学说引入官方历法设计,占同时期官方主要历法总数的80%之多。
在中国历史上,观测天文、制定历法从来都不是纯粹科学认知的学术研究活动,而是始终与最高政治权力的核心政治活动乃至整个社会人文价值秩序的建构密切相关。换言之,天文历法固然以彰显天体星象、阴阳四时的天道运行为主要内容,但其全部活动旨归仍然落实在人的现实生存和人文秩序:效法自然的天道、建设文化的人道。从发生学上来看,最早的天象观测与原始图腾崇拜和祭祀活动一体不分,如此,后世的天文观测者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成了上天意旨的聆听者、禀受者,而制订的历法实质上就是“口衔天宪”、代天言说。历代最高当政者都十分重视天文历法活动,设立从事天文观测、历法研究的专门性机构和人员,制定历法后由皇帝钦定颁布施行,通过皇权钦定的形式赋予历法以法律性质,借此独占皇权与上天沟通、代天言说的话语权,从而保证皇权的神圣性、合法性和垄断性。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孟喜卦气说被广泛应用于官方历法制订,成为依据论证皇权合法性、建设正统文化意识形态的重要理论依据。
《观卦·彖传》曰:“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在汉代经学法天道设政教依天道立人文的文化背景和天人合一的宏大宇宙视野里,孟喜六十四卦卦气说通过直观形象的卦爻符号和自然、人事中的经验现象,豁显宇宙间永恒变易无穷无尽的阴阳消息,贯通三才、穷究天人,为我们领会先人神道设教的用心、天人合一的智慧乃至直契易之大道提供一条重要路径。
[1]刘大钧.“卦气”溯源[J].中国社会科学,2000,(2).
[2]冯友兰.三松堂全集(第七卷)[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
[3]二十五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86.
[4]陈遵妫.中国天文学史(第一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5]薄树人.薄树人文集[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3.
[6]孙诒让撰.周礼正义(第1—12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7.
[7]孙诒让撰.周礼正义(第13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7.
[8]孙希旦撰.礼记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89.
[9]王师新春.哲学视野下的汉易卦气说[J],周易研究,2002,(6).
[10]李道平.周易集解纂疏[M].北京:中华书局,1994.
作者刘春雷(1976- ),男,山东泰安人,哲学博士、副编审
主要从事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尤其对汉代易学和卦气学说用功较深。
申明:原文仅为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
欢迎投稿原创文章!
投稿邮箱:
梅花易数卦气之正、综、互、错
【易道】《易经杂说四十》十二辟卦
唐巍:用《易经》规划人生
心态是你最大的本钱!
气贯千古的序文《滕王阁序》(名家吟诵)
奇文《命运赋》,百读不厌!
唐巍:“河图”与“洛书”的文化根源
什么是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  
我们的民族是有着五千年文化的民族,我们的文化底蕴是有深厚根基的,是有底气的。"天人合一"、"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以人为本"、"民惟邦本"的治国理念,"载舟覆舟"、"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止戈为武"、"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之道,"儒法并用"、"德刑相辅"的治理思想,"和为贵"、"和而不同"的东方智慧,等等,这些百年传承的理念,在生产生活中形成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  
我们要积淀文化、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提高我们的文化软实力,"欲人勿疑,必先自信"。首先我们要对我们的文化自信,其次要奋发进取,提升我们的文化软实力。文以化人、文以载道。让文化走出国门,让文化说话。据了解,现在全球已有500所孔子学院和1000个中小学孔子课堂,遍布134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注册学员345万人。有61个国家和欧盟已将汉语教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全球汉语学习者已达1亿人。  
我现在居住和工作就在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东孚。近年来,东孚积极打造社区书院,天竺社区书院、洪塘书院、凤山书院、东瑶社区书院等,切实发挥社区书院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平台的作用。东孚的传统文化是深远流长的,有闽南歌仔戏、踩高跷、闽南歌舞、大鼓凉伞、丢丢铜、五祖拳、清水祖师文化、溯源到明清的古厝、庙宇等等。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发掘、整理、发扬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那是我们的自信,我们的根基。
黄帝内经白话文素问|黄帝内经原文+白话文翻译
《黄帝内经·素问》二十四卷 81篇
摄生,阴阳,脏腑,治法,脉法,病机,病证,刺法,精气血,运气,四诊合参。
卷一,上古天真论篇第一,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生气通天论篇第三,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卷二,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阴阳离合论篇第六,阴阳别论篇第七。
卷三,灵兰秘典论篇第八,六节藏象论第九,五藏别论篇第十一。
卷四,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
黄帝内经素问|玉版论要篇第十五,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
卷五,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平人气象论第十八。
卷六,黄帝内经上卷素问篇19-29篇玉机真藏论篇第十九,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
卷七,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血气形志篇第二十四。
卷八,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八正神明论篇第二十六,黄帝内经素问八正神明论篇第二十六,
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阳明脉解篇第三十。
卷九,黄帝内经上卷素问30-38篇
热论篇第三十一,刺热篇第三十二,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逆调论篇第三十四。
卷十,疟论篇第三十五,刺疟篇第三十六,气厥论篇第三十七,咳论篇第三十八。
卷十一,黄帝内经上卷素问39-50篇举痛论篇第三十九,腹中论篇第四十,刺腰痛篇第四十一。
卷十二,风论篇第四十二,痹论篇第四十三,痿论篇第四十四,厥论篇第四十五。
卷十三,病能论篇第四十六,奇病论篇第四十七,大奇论篇第四十八,
脉解篇第四十九 黄帝内经上卷素问51-68篇。
卷十四,黄帝内经上卷素问51-68篇刺要论篇第五十,黄帝内经上卷素问|刺齐论篇第五十一
黄帝内经上卷素问|刺禁论篇第五十二,刺志论篇第五十三,针解篇第五十四,长刺节论篇第五十五。
卷十五,皮部论篇第五十六,经络论篇第五十七,气穴论篇第五十八,气府论篇第五十九。
卷十六,骨空论篇第六十,水热穴论篇第六十一。
卷十七,调经论篇第六十二。
卷十八,缪刺论篇第六十三,四时刺逆从论篇第六十四,标本病传论篇第六十五。
卷十九,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
黄帝内经上卷素问69-72篇。
卷二十,黄帝内经上卷素问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黄帝内经上卷素问|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
卷二十一,精读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一,刺法论篇第七十二,
本病论篇第七十三,黄帝内经上卷素问73-81篇。
卷二十二,《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
卷二十三,黄帝内经白话文素问|著至教论篇第七十五,示从容论篇第七十六,
疏五过论篇第七十七,徵四失论篇第七十八。
卷二十四,阴阳类论篇第七十九,方盛衰论篇第八十,解精微论篇第八十一。
黄帝内经白话文灵枢|黄帝内经原文+白话文翻译《黄帝内经·灵枢》十二卷 81章
卷一黄帝内经下卷灵枢篇卷一第一篇-第四篇黄帝内经下卷灵枢篇01 九针十二原
九针十二原第一 本输第二 小针解第三 邪气藏府病形第四
黄帝内经 下卷 灵枢篇02本输黄帝内经 下卷 灵枢篇03小针解
黄帝内经下卷 灵枢篇04邪气藏府病形黄帝内经下卷灵枢篇05 根结
卷二根结第五 寿夭刚柔第六 官针第七 本神第八 终始第九
卷三经脉第十 经别第十一 经水第十二黄帝内经下卷灵枢卷三10-12
卷四经筋第十三骨度第十四五十营第十五营气第十六脉度第十七
营卫生会第十八 四时气第十九黄帝内经下卷灵枢卷四13-19
卷五五邪第二十寒热病第二十一癫狂第二十二热病第二十三厥病第二十四
病本第二十五杂病第二十六周痹第二十七口问第二十八
黄帝内经下卷灵枢卷五20-28黄帝内经下卷灵枢卷六29-40
卷六师传第二十九决气第三十肠胃第三十一平人绝谷第三十二海论第三十三
五乱第三十四胀论第三十五五癃津液别第三十六五阅五使第三十七
逆顺肥瘦第三十八血络论第三十九阴阳清浊第四十
卷七阴阳繋日月第四十一病传第四十二淫邪发梦第四十三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第四十四
外揣第四十五五变第四十六本藏第四十七黄帝内经下卷灵枢卷七41-47
卷八禁服第四十八五色第四十九论勇第五十背俞第五十一卫气第五十二
黄帝内经下卷 灵枢篇53论痛 论痛第五十三黄帝内经下卷灵枢篇天年篇第五十四
逆顺第五十五五味第五十六 黄帝内经下卷灵枢卷八48-56
黄帝内经下卷灵枢卷九57-64
卷九水胀第五十七贼风第五十八卫气失常第五十九玉版第六十
五禁第六十一动输第六十二 五味论第六十三精读黄帝内经灵枢阴阳二十五人篇第六十四
卷十黄帝内经下卷灵枢卷十65-72黄帝内经灵枢卷十五音五味第六十五百病始生第六十六行针第六十七
上膈第六十八 忧恚无言第六十九寒热第七十邪客第七十一通天第七十二
卷十一黄帝内经下卷灵枢卷十一73-77官能第七十三论疾诊尺第七十四刺节真邪第七十五
卫气行第七十六九宫八风第七十七 黄帝内经下卷灵枢卷十二78-81
卷十二九针论第七十八黄帝内经灵枢卷十二岁露论第七十九
黄帝内经灵枢卷十二岁露论第七十九大惑论第八十
黄帝内经灵枢80大惑论痈疽第八十一
四季调神修身
如何根据四季调养身体
天人合一全息元象
天地之大德曰生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阳气旺盛,百病不侵
人体是如何衰老的?神奇的一分钟治病!
对不起各科医生了啊! 对不起各科医生了啊
1 一分钟止咳:用大拇指的指关节压双侧大脑的角孙穴一分钟,咳嗽立止。
2 一分钟止喘:用力按压双侧太阳穴一分钟可以止喘,如果效果不佳,再按压双手鱼际穴、太渊穴各一分钟喘即止。
3 一分钟降血压:取太阳穴上一指再后一指的地方,按压此点一分钟(用力),血压明显下降,若不降,再顺时针方向按揉百会穴36圈,血压明显下降,这对于血压明显过高的人(血压200mmHg以上),可防止出现脑血管意外。
4 一分钟缓解心绞痛: 按压左手中冲穴(中指尖)一分钟可缓解心绞痛。
5 一分钟治心慌气短:按压左手心的劳宫穴一分钟或按压左手的神门穴一分钟,均可缓解心慌气短。
6 一分钟治打嗝: 用大拇指的指关节按压双眉头的攒竹穴一分钟,打嗝即止。
7 一分钟消气: 按揉双脚太冲穴到行间穴一分钟,可缓解因生气引起的各种症状。
8 一分钟治失眠:用按摩棒用力按压双腿(大腿)外侧的风市穴一分钟即可产生睡意。(若没有按摩棒,可用一截筷子代替)
9 一分钟治头痛:按压百会、风池穴各一分钟,头痛立止。百会穴是1个,风池穴是1对,都要按压到。
10 一分钟治腿抽筋: 用力按压患侧小腿肚子后方的承山穴一分钟即止。
11 一分钟止鼻出血: 用按摩棒突然用力按压双脚底涌泉穴一分钟,出血即止。
12 一分钟止牙痛: 按压双手合谷穴、两肩的肩井穴各30秒钟,牙痛即止。
注:取穴要准、适度用力。
医者意也:刘先银著
思接古贤尊崇经典
人的性格即命运,而中医理论认为:人的身体结构及功能即命运。从这个意义上讲,生命医学又是人类学的最高学问。所以中国文化一向强调“从医入道”、“道以医显”,就是说,如果你能把人体领悟了,把医道领悟了,那么你就有可能领悟天下之道。
四季调神修身
如何根据四季调养身体
天人合一全息元象
天地之大德曰生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阳气旺盛,百病不侵
人体是如何衰老的?神奇的一分钟治病!
对不起各科医生了啊! 对不起各科医生了啊
关键词:世界,自己,美好生活
认识世界,了解自己,创造美好
身体健康。心满意足。意气风发。
感受美好生活的能力。
提高感受美好生活的能力。
1生活之道:古贤经典,医道慈孝
2生活原则:因天之序,修身养心
3生活境界:合道而行,慈悲德善
美籍华裔医师良心演讲报告:许多人…
人是神体合一的整体:病痛已发生,…
从自然能量和气看真正的…
合道而行:读老子《道德经》第八十…
《黄帝内经》“阴阳五行学说”“脉象…
第一章 古贤经典
古贤经典 医道慈孝
【生活之道(思接古贤)】
1综述:不知医不慈孝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谓不慈;为人儿…
不知医者,不慈孝,阳德主荣,阴德…
2《黄帝内经》概述
相关阅读:
《黄帝内经》建立“阴阳五行学说”“…
【特别推荐】黄帝内经简…
《黄帝内经》建立“阴阳五行学说”
3 阴阳五行
4气血与脏腑
5经络与脊椎
经常按摩腹部可长寿
姜枣不分家(转载本草朗中)
如何正确养护自己的头发
第二章 因天之序
因天之序 修身养心
【生活原则(崇尚自然)】
1综述:人体衰老的自然规律和特征
人体是如何衰老的?
人体衰老的自然规律和特征(人们对…
2顺应自然是养生的最高境界
3"放松"是人体最好的大药
放松是最好的健康生活方式:月月养…
月月养生有细则
睡觉是养生第一要素
睡觉是养生第一要素
睡眠为第一大补:告诉你怎么睡觉最…
养神是养生文化的精髓
立秋话养生
春季养肝:锻炼肝经的几种方法
立春养生主要养肝护肝
立冬时节话养生
如何根据四季调养身体
顺应自然是养生的最高境界
立春养生主要养肝护肝
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通经疏络,滋养五脏
滋阴补阳,祛邪除湿
自愈致愈,人体自然疗法
神奇的子午流注让你手到病除
立秋时间(日
华佗教教你睡觉养生,一定要看!
为了10年后的健康!再忙也要看!
相关阅读:
人体生物钟时刻表
人体生物钟时刻表
足厥阴肝经丑时(1点至3点)—肝经…
足少阳胆经子时(23点至1点)—胆经…
手少阳三焦经亥时(21点到23点)-…
手厥阴心包经戌时(19点至21点)—…
手少阴心经午时(11点至13点)—心…
足太阴脾经已时(9点至11点)—脾经…
手阳明大肠经卯时(5点到7点)—大…
足太阳膀胱经申时(15点至17点)—…
手太阳小肠经未时(13点到15点)—…
手太阴肺经寅时(3点至5点)—肺经…
足少阴肾经酉时(17点至19点)—肾…
足阳明胃经辰时(7点到9点)—胃经…
第三章 合道而行
合道而行,慈悲德善
【生活境界(社会责任:普度众生)】
合道而行——读老子《道德经》第八十…
1综述:宇宙的能量,一切尽在因果中
改变从心开始
心为一身之主:养心在静……
【自我疗愈】情绪排毒,从心开始
深层养生从心排毒
身心连结──是治病,还是医心?
生闷气,伤身体!不轻易发怒,胜于…
常行善,眼下出现阴德纹,恭喜,这…
相关阅读:
“心”无所住名修“性”。
不要忽略离我们最近的幸福
为什么做善事身体好?(建议永久保…
心灵的能量
辛福快乐是一种选择,情绪平衡是一…
气与生命:百病皆生于气。
保持微笑的五大好处
再苦也要笑一笑:换个角度去观察,…
好心情就是好风水!
爱是存在的最大力量
肝腹水祖传方;防治肿瘤,小拇指颇…
生命能量的转换和提升
转基因食品五大隐患
我会做得更好:二十四式太极拳的动…
奇门遁甲,是中国古老的一种术数
中国森林史:慈善的内心,健康的生…
芳香精油的历史,中医53个很牛的秘…
每天早上起床后黄金10分钟,你可以…
吃十谷米,能让恶性肿瘤…
人体生物钟时刻表
医者意也专访管晓梅刘先银著
不用刮痧胜似刮痧
好心情就是好风水
好心情就是好风水
趁一切还来得及…
他是文学朝圣路上的圣徒:“劳我以…
酸性体质和糖尿病
多了解多学习中医,自己也可以做自…
三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净心方能恒久
人体全息图
喜乐与感恩,幸福和愉悦
悟性与智慧
慈善的内心,健康的生活
如何滋阴壮阳?
神奇的一分钟治病!对不起各科医生…
植根于内心的素养和能设身处地为别…
陈竺号召建立融合东西医学优势的现…
珍惜生命,从现在开始养成良好的习…
【转帖】趁一切还来得及
献给老年朋友:步入60的60件事
收藏:黄帝内经60集电视片【…
能让你多活30年的穴道按摩【图解】…
高山流水觅知音,有缘之人话骨诊
2014:你会用伤害他人的方法展现聪…
心上的按钮在哪?
人的自然寿限175岁,为什么活不到…
中医理论认为:人的身体结构及功能…
冬季是腰腿疼的高发季节。我们如何…
如何判断自己身体是否有湿?如何祛…
普度众生:选择远红外线挠场负离…
柿子冷饮香蕉山楂牛奶糖酸奶西红柿…
矫正脊锥预防全身疾病的方法
医者意也专访管晓梅刘先银著
粗茶淡饭地过日子
一眼查看什么病作者:算卦传奇
《是生命生病,不是身体生病》(作…
糖尿病患者注重三大能量营养素的均…
失眠偏方——祖传小秘方,百分百有效…
如何健康活到100岁《别让医…
肝胆之疾,心脏,血液之疾,等等,…
[颈椎病自我康复操]
认清人体真相,告诉你医院里的医生…
中医养生论坛:许嘉璐质疑西医理念
快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
解密死亡之谜【点燃生命之火的地方…
中国成功破解白血病,实现今年解放…
【祖传秘方】四个绝妙验方,屡试不…
生什么病,吃什么水果(太全了一定…
中医的最高境界是养生
聪明与智慧的差距:以病找穴治病法
不淫邪方可了生死:天上一颗星,地…
教你七个中医护肾的好方法【特别推…
女人养生,善用七个黄金时间很重要
直言了:混饭吃的首席记者!
身体打来的电话:眼睛告诉你6个密…
教你七个中医护肾的好方法(推荐)
中医53个很牛的秘方
酒精是否伤了你的肝,一看这4部位…
元气不足的七个表现,三大穴位保养…
立春养生:每个鲜活的个体都折射着…
生态价值观:生态文明建设的…
肾主封藏。白血病和肿瘤的生成和消…
当人体出现稍严重的疾病,寒是最突…
“拿得起”需要能力,“放得下”…
多了解多学习中医,自己也可以做自…
“爱的序位”是心理学概念,籍由同意…
如何变成好面相:阴骘纹!?
额头代表官禄:额头与结发夫妻
天然“感冒药”赶走春季流感
每一次感冒发烧都是一场“政治运动”…
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
合理调节睡眠有利于身心情志的调养
天天枸杞水,活到两百岁。
西医是一场百年骗局
冬至后如何补肾?早卧晚起,必待日…
生命能量的转换和提升:阴为阳之母…
护好肾:盘点最伤肾的十种行为……
关乎癌症,必须警惕的14个蛛丝马迹
女人能留住美丽有7种手段
肾有多好就有多年轻:男女通用
血液中的白细胞:人体防御细菌入侵…
身体求救信号你知多少?
你害怕了吗?这就是当代癌症治疗的…
教育是激发孩子发现和使用自己的内…
什么是幸福?幸福是爱结的果,幸福…
种心物语:自事其心,安之若…
女人,吃3种抗衰老食物,会青春常驻
久视伤血,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久…
腰部按摩操的两种做法
饮水能改善“酸性体质”吗?
妻子感受来自丈夫的温情
五脏之根---肾,女人的幸福
长寿之道分为四个“老”
做好自己的角色才是最美好的事情
黑眼圈和眼袋穴位按摩可改善
生活的最高境界是理解,人生的最高…
中医人体时钟:手太阴肺经寅时(3…
普度众生:根据人体经络时表治病的…
学会放松,人生轻松!
【中医泡脚补肾小偏方】
女性:青春常驻的秘密
幸福是心中最美的感受:相信生活,…
人体降火的方法
每天都坚持喝一碗,来自:寂寞修行
【女性在经期不应该多吃的食物】
人因梦想而年轻:让女性脸红的高潮
让女性脸红的高潮“穴道”
衰老是女人最大的天敌!
你的脸蛋如何才能既漂亮又健康?
脊椎,人体自愈力的金钥匙(特别推…
生命时报:25国长寿村饮食秘诀
癌症的病人,能永远离开癌症
食品安全问题非同小可!
跟宋美龄学养生让你活过100岁【201…
饥饿时千万不能吃的食物:柿子冷饮…
喝水与健康
如何将癌细胞变回成正常的细胞(转…
人是一切生物中构造最完美的。
十字养生养心经:百病生于气!
(推荐)普度众生:念数字治大病——…
7种表现说明身体健康
生活方式是可以选择的
不要成为内心简陋的人
入睡前默念“松,通,空”,效果奇佳…
气不足则会胖,血不足则会瘦…
民间验方:健康长寿,使白发…
当这恨没了,病也必一起消失。
慈善的内心,健康的生活
饮食与健康
情绪即心情,心境、情感,即健康的…
根治白头发的配方
人体细胞处于最佳运作状态时的体液…
姜枣不分家
健康时尚:有信有望就有爱
水是养生的关键
健康的功效在乎静
独立守神之神,精神内守之神。
《黄帝内经》简绎
医之精髓,医之大成
综述:《黄帝内经》其书
《黄帝内经·素问》
1)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2)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3)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4)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5)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6)阴阳离合论篇第六
7)阴阳别论篇第七
8)灵兰秘典论篇第八
9)六节脏象论篇第九
10)五脏生成篇第十
11)五脏别论篇第十一
12)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
13)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
14)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
15)玉版论要篇十五
16)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
17)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
18)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
19)玉机真脏论篇第十九
20)三部九侯论篇第二十
21)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
22)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
23)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
24)血气形志篇第二十四
25)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
26)八正神明论篇第二十六
27)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
28)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
29)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
30)阳明脉解篇第三十
31)热论篇第三十一
32)刺热篇第三十二
33)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
34)逆调论篇第三十四
35)疟论篇第三十五
36)刺疟篇第三十六
37)气厥论篇第三十七
38)咳论篇第三十八
39)举痛论篇第三十九
40)腹中论篇第四十
41)刺腰痛篇第四十一
42)风论篇第四十二
43)痹论篇第四十三
44)痿论篇第四十四
45)厥论篇第四十五
46)病能论篇第四十六
47)病能论篇第四十七
48)大奇论篇第四十八
49)脉解篇第四十九
50)刺要论篇第五十
51)刺齐论篇第五十一
52)刺禁论篇第五十二
53)刺志论篇第五十三
54)针解篇第五十四
55)长刺节论篇第五十五
56)皮部论篇第五十六
57)经络论篇第五十七
58)气穴论篇第五十八
59)气府论篇第五十九
60)骨空论篇第六十
61)水热穴论篇第六十一
62)调经论篇第六十二
63)缪刺论篇第六十三
64)四时刺逆从论篇第六十四
65)标本病传论篇第六十五
66)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
67)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
68)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
69)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
70)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
71)六元正经大论篇第七十一
72)刺法论篇第七十二
73)本病论篇第七十三
74)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
75)著至教论篇第七十五
76)示从容论篇第七十六
77)疏五过论篇第七十七
78)徵四失论篇第七十八
79)阴阳类论篇第七十九
80)方盛衰论篇第八十
81)解精微论篇第八十一
《黄帝内经·灵枢》
  六十集大型电视纪录片《黄帝内经》第23集解说词
六十集大型电视纪录片《黄帝内经》解释辞
  《黄帝内经》第二部医理篇
  第七集绝妙的辨证(中)
【提要】精妙的阴阳辩证,是《黄帝内经》的灵魂。对立,转化,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黄帝内经》的辨证思想,绝不仅仅是写在纸上供人们谈论的纯粹思辨理论,重要的是它在(中医)临床中的运用。同时,我们也只有在(中医的)临床实践中,才能真正地,从而也(才能)更深刻地感受到她的正确、精妙和伟大。
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部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医药学科评议组成员,鲁兆麟教授说:“中医学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它的阴阳。首先是阴阳在一的基础上谈阴阳,所以说,其要一也。就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阴阳学说里头,它包含着对立双方的互根。就是你可以助我,我可以帮助你;你可以生我,我可以养你。可以什么呢?又是对立。你是向上,我是向下;你是向下,我是向上。消长,你多了我就少,你少了我就多。就是阴虚阳就盛,阳虚阴就盛。这是对立。还有转化,叫物极必反。热极可以生寒,寒极可以生热。”
《黄帝内经·灵枢》指出:“阴主寒,阳主热。故寒甚则热,热甚则寒。故曰:寒生热,热生寒,此阴阳之变也。”(语出《黄帝内经·灵枢·论疾诊尺第七十四》全文见附录)这是临床上经常出现的复杂情况。说的是阴阳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向各自的对立面转化。寒生热,热生寒,就是这种转化的结果。其另一层含义是:当阴或阳一方的变化,积累到达极限的时候,就必然出现或产生对里面的特征。“寒极生热,热极生寒”,这种变化尤其值得医家关注。
(字幕:寒极生热)
(字幕:齐秉慧医案)
萧善人的儿子萧岱瑞,16岁。读书勤奋,但是患有阴虚发热的病。齐医生给予补中益气的中药数剂,到了晚上,病人身热如火,摸上去烫手,到天亮热才渐渐退去。萧善人匆匆来到齐医生的家中,请求复诊,并详细地述说了儿子的症状。齐医生一笑,说:“不必复诊,如果你还相信我,相信我的药方,你就给他继续服一剂药,到了晚上病情一定安稳下来。明天晚上再服一剂就痊愈了。”说完,齐医生仍以原来的药方给他。萧善人哀求道:“我只有这一个儿子,发烧几个晚上了,我和他同睡,摸着都烫手,我心里如刀割一般,还望先生赐一个妙方,你的钥匙补中益气的,没有退热的作用。怎么还能用原来的方子呢?况且,小儿本来就先天不足,这样对待他,恐怕不合适吧。”齐医生耐心地解释说:“贵公子的病是因过寒而产生的热,不能再用寒凉的药。请你放心,我已经辨清贵公子病的阴阳所在,断不会有误。这个方子治愈了不少病人,不用再怀疑了。”萧善人这才信服了,依方施药。儿子的病果然像齐医生说的那样,第三天就好了。
刘炳凡先生曾经说过,由于风寒郁(结)而产生热的病症,应以“体若燔炭,汗出而散”的治疗总则。就是说,病人身体像炭火一样烫,用发汗的方法进行治疗。这与一见发热就投以寒凉的药,使病人邪郁而不解,其相差何止千里!
(字幕:素圃医案)
胡子任住在王东木的兄长家。二月上旬,胡子任在船上受了寒,王兄略懂一些医道,即以桂枝、姜、附等药治疗。胡某服药后症状暂时减轻。胡某因为没有发烧头痛,便毫不在意,仍然酒肉都来,饮食没有节制,这样使得原来的病邪没有除去。半个月过去了,一天吃饭的时候,他忽然站不起来了,怎么努力都无济于事,只得卧床不起。渐渐地神志不清,舌黑而且干。请医生来看,该医生不明白寒邪已深入病人体内,同时,胃中食满,认为舌干等症,是由于原先服用过热药所致,又看到病人身上有红影,便认作是斑狂。该医生开始用生地黄、玄参、麦冬、石膏、升麻、黄连等凉药,无效。接着又加犀角、大黄等更凉的药,如此三天,病人的病情更加严重。最后医生无奈地表示,辨别不出是什么病,无能为力。家里只得另请郑重光医生。郑医生赶来后,一看,指出,病人这是水极似火,寒极似热,阴寒在下到达极限,逼阳在上,假热也。由于前面的医生误诊误治,给病人服用了大量的凉药,更加剧了病情,现在已经病入膏肓,不可医治了。对此,李济仁教授说,如果前面的医生能详尽地辨别脉象,应该能识别寒热的假象,正确治疗。但他却不辨阴阳,寒热不分,乱用苦寒的药,终于使病人死去,实在应该引以为戒。
(字幕:热极生寒)
(字幕:周慎斋医案)
一位妇女,六月份突然昏迷不醒,遍体俱冷,无汗,摸不着脉,三天不醒,但呼吸并未停止。众医生给予诊治,开出许多药。但妇人昏迷不能吃药。四天后,请名医周慎斋前来救治。周医生诊脉时,妇人仍然无脉。周医生思考,人一两天无脉必死,但这个妇人却三天不死,这种情况是脉伏不动,热极似寒。便叫人取来布匹,用水浸湿,然后盖在病人身上,片刻,病人身上开始发热,不久便苏醒过来。病人说口渴,接着喝下冷水五六豌,还说渴,又喝了一碗,全身出大汗。周医生这时开出补中益气加黄柏,十剂药,病人服用后痊愈。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内经》教研室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烟建华教授说:“(这个)表里也好,寒热也好,虚实也好,都可以用阴阳去概括它。就是说,属表的、属热的、属实的,把它归为阳;属里的、属寒的、属虚的,把它归为阴。这样就可以用阴阳去把握总的病变的方向。热的这一类的病变,有它的特点,寒,它的病变也有它的特点,我们叫做寒症和热症。寒症和热症可以相互变化,相互转化。”
这是一件令人气愤,有令人惋惜的医案。
(字幕:王孟英医案)
许少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牙龈肿痛是怎么回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