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个月的婴儿大便每天大便2次正常吗5次左右正常吗?

我家宝宝已经6个月连10天了,现在每天大便差不多有2-5次不等,每次拉的大便都很稀,象这样的情况正常吗?该
我家宝宝已经6个月连10天了,现在每天大便差不多有2-5次不等,每次拉的大便都很稀,象这样的情况正常吗?该怎么办呢?
初为父母如何知道自己刚出生的宝宝的喂食是否得当呢?从大便的性状便能判断宝宝的喂养情况。吃母乳的孩子大便呈黄色或金黄色,均匀如软膏样,但无臭味,便次较多,一般每天2~4次,有的多达7~8次,这叫做生理性腹泻。父母不必担心,这都属于正常现象,到小孩长到一定时期这种腹泻会自动消失。用牛奶喂养的孩子大便较少,每天便次在1~2次,稍有臭味。刚刚生下来的小孩,即使没有吃进一点东西,一般在生后10~12小时之后会拉黑绿色胎便。在喂奶3~4天后,大便呈黄绿色,这叫做过渡期的大便,之后是逐渐呈黄色粪便。如果婴儿生后24小时内没有胎便排泄,或4~5天左右仍无正常大便排出,应及时请医生检查。  有的婴幼儿大便次数多而量较少,又多呈绿色粘液状。其中奶瓣较少,说明孩子食量过大,应逐渐减少奶量。也有的减少奶量后仍腹泻,这可能就是饥饿性腹泻,应适当增加奶量。  用牛奶喂养的小孩如果出现大便过硬、臭味大时,表明牛奶喂量过多,糖分少,应在奶中加些糖;如糖分过量,则婴儿大便带泡沫,便较稀呈黄色,酸味重,则应适当减少糖量,增加奶量。  如果婴幼儿出生起一直排灰白色便,从没有黄色便,而小便呈黄色时,很可能为先天性胆道梗阻所致。婴幼儿肠道感染时,大便次数多,稀便或水样便,便臭带粘液,多出现呕吐、厌食、发热甚至脱水,均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检查。婴幼儿大便的次数和质地常常反映其消化功能的状况,家长若能重视对婴幼儿大便的质地、色样和次数的观察,正确地识别正常和异常的大便,有助于早期发现宝宝消化道的异常,为诊断疾病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正常大便  1、胎便胎便的主要成分是水,大约占了72%,由胎儿肠道脱落的上皮细胞、胆汁、浓缩的消化液及吞入的羊水组成,出生后几小时内(一般10小时内)首次排出胎粪,呈墨绿色、有点发亮,很像夏天路面上被烈日晒溶了的柏油,无臭味,进食后2_3日内逐渐过渡为婴儿正常粪便。  2、母乳喂养儿粪便呈金黄色,多为均匀糊状,偶有细小乳凝块,有酸味,每日2_3次。即使每天大便达到3_5次,但大便不含太多的水分,呈糊状,也可视为正常。  3、人工喂养儿粪便以牛奶(包括奶粉)、羊奶喂养的婴儿,粪便呈淡黄色,大多成形,含乳凝块较多,为碱性或中性,量多、较臭,每日1_2次。  4、混合喂养儿粪便哺母乳加牛乳者粪便与喂牛乳者相似,但较黄、软。添加谷物、蛋、肉、蔬菜等辅食后,粪便性状接近成人,每日一次。 异常大便  在没有改变食物量及种类的情况下,宝宝的大便次数突然增加,变稀应视为异常。  1、泡沫样大便  偏食淀粉或糖类食物过多时,可使肠腔中食物增加发酵,产生的大便呈深棕色的水样便,并带有泡沫。  2、奇臭难闻大便  偏食含蛋白质的食物过多时,这些蛋白质可中和胃里的胃酸,这样就降低了胃液的酸度,使蛋白质不能充分地消化吸收,再加上肠腔内细菌的分解代谢,这些宝宝的大便往往是奇臭难闻。  3、发亮大便进食脂肪过多时,在肠腔内会产生过多的脂肪酸刺激肠粘膜,使肠子的蠕动增加,结果产生淡黄色液状和量较多的大便,有时大便发亮,甚至可以在便盆内滑动。  4、绿色大便若大便呈绿色,粪便量少,黏液多,属饥饿性腹泻。  此外,有些吃配方奶的孩子,排出的粪便呈暗绿色,其原因是一般配方奶中都加入了一定量的铁质,这些铁质经过消化道,并与空气接触之后,就呈现为暗绿色。  5、蛋花汤样大便病毒性肠炎和致病性大肠杆菌性肠炎的小病人常常出现蛋花汤样大便。  6、豆腐渣样大便则常常见于霉菌引起的肠炎。  7、水样大便多见于食物中毒和急性肠炎。  8、灰白色大便各种原因所致的胆道阻塞病人会排出灰白色的大便。医学上称陶土色大便。此外,进食牛奶过多或糖过少,产生的脂肪酸与食物中的矿物质钙和镁相结合,形成脂肪皂,粪便也可呈现灰白色,质硬,并伴有臭味。  9、柏油样大便由于上消化道或小肠出血并在肠内停留时间较长,因红细胞破坏后,血红蛋白在肠道内与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亚铁,故粪便呈黑色;又由于硫化亚铁刺激肠粘膜分泌较多的黏液,而使粪便黑而发亮,故称为柏油样便,多见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所致的出血。正常人进食动物血、猪肝等含铁多的食物也可使粪便呈黑色,而服用铋剂、炭粉以及某些中药等药物也会使粪便变黑,但一般为灰黑色无光泽,做隐血试验阴性可帮助鉴别。  10、鲜红色血便血色鲜红不与粪便混合,仅黏附于粪便表面或于排便后有鲜血滴出或喷射出,提示为肛门或肛管疾病,如痔疮、肛裂、肠息肉和直肠肿瘤等引起的出血。  11、果酱样大便暗红色果酱样大便见于肠套叠;暗红色果酱样脓血便则见于阿米巴痢疾。 ?刚好一个月的宝宝每天几次大便是正常的?要
女 | 30个月
时间: 12:56:28
健康咨询描述:
的宝宝每天几次大便是正常的?要喝几次水。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肠炎刚刚出院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现在大便几次是正常的?(感谢医生为我快速解答——该。)
十大相似问答推荐
医生答案显示区
帮助网友:6763称赞:620
病情分析:一个月的宝宝要是母乳喂养的话,一天要7-8次便!指导意见:议案是奶粉喂养的话,一般1-2次便,而且便干一点,并且一天要喝8次左右的水,而母乳喂养的一般便比较稀,二母乳80%都是水分,基本上不用喝水!
帮助网友:226361称赞:19876
病情分析:您好,考虑新生儿一天7-8次大便都是正常的现象指导意见:孩子的情况如果是大便次数多建议化验看看,是否消化不好还是炎症,查明原因对症治疗,是否吃母乳妈妈注意饮食少吃凉食及太油腻食物
帮助网友:5364称赞:346
病情分析:您好,每个宝宝体质不同,所以大便次数也会不同,一般每天5-6次或者1-2天大便一次都属于正常现象。指导意见:一个月宝宝只要不是大便不是很稀,大便时没有哭闹,吃奶正常,每天大便次数多点也问题不大,至于每天喝水几次也不需要定量,吃奶粉的宝宝需要适当多喝水。
帮助网友:1544称赞:20
病情分析:母乳喂养儿大便:呈黄色或金黄色软膏状,有酸味但不臭,有时有奶块。每日排便2~4次。如果大便稍稀并微带绿色,仍属正常。也有的婴儿大便次数较多,每日4~5次,甚至7~8次,但精神好,能吃,体重不断增加,也是正常现象。添加辅食后,大便次数就会减少。人工喂养和大便:以牛奶或羊奶喂养的婴儿,大便呈淡黄色或土灰色,均匀硬膏状,常混有奶瓣及蛋白凝块,较母乳喂养儿的大便干稠,略有臭味,每日1~2次。混合喂养儿粪便:当母乳不足添加牛奶及淀粉类食物时,大便呈黄色或淡褐色,质软,有臭味,每日1~3次。指导意见:需要注意的是,婴幼儿正常大便的颜色、气味等还受添加辅食、服用药物等因素的影响,应与异常大便注意区别。一般一个月的宝宝每天喝50~60ml水就够了,祝宝宝健康
帮助网友:368称赞:2
病情分析:每个宝宝的情况不一样,一般现在应该是二到四次算是正常!指导意见:每次给宝宝喂奶之后,应该再喂点水,这样对宝贝更好!
百度智能推荐
肠炎是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引起的胃肠炎、小肠炎和结肠炎。临床表现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稀水便或粘液脓血便。部分病人可有发热及里急后重感觉,故亦称感染性腹泻。肠炎按病程长短不同,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
挂号科室消化内科
常见症状、、、蛋花样、食或粘液脓血便
检查项目消化道钡餐检查、、
并发疾病无特殊并发症
常用药物、、、、
其他信息治疗费用、是否传染、好发人群
用于肠内异常发酵、消化不良、肠炎和小儿腹泻。...
参考价格:1800
1.用于细菌或真菌引起的急、慢性肠炎、腹泻。
参考价格:850
本品适用于敏感细菌所引起的下列轻、中度感染:
参考价格:2900
清热利湿,行气。本品用于湿热蕴结胃肠所致的腹泻,小儿消化...
参考价格:1150
网友最关注
治病成功案例/我的经验分享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用于肠内异常发酵、消化不良、肠炎和小儿腹泻。...
参考价格:¥18
1.用于细菌或真菌引起的急、慢性肠炎、腹泻。
参考价格:¥8.5
如何收藏问题?
方法一:同时按住Ctrl键和D键收藏问题。
方法二:点击浏览器上的收藏按钮收藏问题。开心俱乐部
育儿网用户登录
欢迎您nickname
婴幼儿护理
情商与品德
赏识与挫折
感知觉训练
行为与习惯
艺术潜能开发
儿童常见病
玩具游戏运动
玩具游戏运动
发育关键期
发育关键期
&&&2个月的婴儿多久大便一次为正常
悬赏:100分
2个月的婴儿多久大便一次为正常
我家宝宝刚2个月,现在是母乳喂养偶尔添点奶粉,6,7天才大便一次,而且很臭,每天放屁也很多很臭,请问怎么回事,不过精神看这挺好
如何知道自己刚出生的宝宝的喂食是否得当呢?从大便的性状便能判断宝宝的喂养情况。
吃母乳的孩子大便呈黄色或金黄色,均匀如软膏样,但无臭味,便次较多,一般每天2~4次,有的多达7~8次,这叫做生理性腹泻。父母不必担心,这都属于正常现象,到小孩长到一定时期这种腹泻会自动消失。用牛奶喂养的孩子大便较少,每天便次在1~2次,稍有臭味。
刚刚生下来的小孩,即使没有吃进一点东西,一般在生后10~12小时之后会拉黑绿色胎便。在喂奶3~4天后,大便呈黄绿色,这叫做过渡期的大便,之后是逐渐呈黄色粪便。如果婴儿生后24小时内没有胎便排泄,或4~5天左右仍无正常大便排出,应及时请医生检查。
如果婴幼儿出生起一直排灰白色便,从没有黄色便,而小便呈黄色时,很可能为先天性胆道梗阻所致。婴幼儿肠道感染时,大便次数多,稀便或水样便,便臭带粘液,多出现呕吐、厌食、发热甚至脱水,均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检查。
婴幼儿大便的次数和质地常常反映其消化功能的状况,家长若能重视对婴幼儿大便的质地、色样和次数的观察,正确地识别正常和异常的大便,有助于早期发现宝宝消化道的异常,为诊断疾病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专家提醒——这不是坏“臭臭”:新生儿喂养开始的时间和摄入奶量会直接影响过渡便出现和持续的时间。若开奶延迟,或摄入奶量太少,过渡便出现的时间也会推迟。
1.哺乳期大便
a.母乳喂养的宝宝(金黄色的软糊便)
由于母奶中含有丰富的寡糖,能够充分地刺激肠胃蠕动,因此大部分宝宝不会有硬便的情形,也不会有明显臭味,呈金黄色,偶尔会微带绿色且比较稀;或呈软膏样,均匀一致,带有酸味且没有泡沫。母乳喂养宝宝的解便次数很弹性,通常新生儿期次数较多,一天2~5次,随着孩子月龄的增长,大便次数会逐渐减少,2~3个月的孩子大便次数会减少到每天1~2次。因此,吃母乳的婴儿如果出现大便较稀、次数较多等情况,只要婴儿精神及吃奶情况良好,体重增加正常,没有解便困难、腹痛、胀气的情形,就都是正常的,家长没有必要担忧。
专家提醒—这不是坏“臭臭”:母乳喂养的新生儿甚至会发生一天排便7~8次的状况,父母不必担心,这叫做生理性腹泻,属于正常现象,到宝宝长到一定时期这种腹泻会自动消失。
b.人工喂养的宝宝(土黄色的硬膏便)
用配方奶喂养的宝宝大便较少,通常会干燥、粗糙一些,稍硬如硬膏,但也是只要不难解,不似羊便,就没关系。如果消化没问题,通常会是土黄或金黄色,略带一些酸臭味,每天约 1~2次。
专家提醒—这不是坏“臭臭”:喝配方奶的孩子有时大便会黄中带绿或青绿,这是因为配方奶铁质含量都很高,当宝宝对奶粉中的铁质吸收不完全时,多余的铁质就会使大便带绿色,这情形是正常的。并不是老辈人说的孩子大便呈绿色。就是受到惊吓引起肠胃不适。
2.吃辅食以后的大便(颜色较暗)
宝宝从4个月开始添加辅食,随着宝宝辅食数量和种类的增多,宝宝便性开始慢慢接近成人,开始变得颜色较暗。
专家提醒——这不是坏“臭臭”:吃较多蔬菜、水果的宝宝,大便会较蓬松。如果是鱼、肉、奶、蛋类吃得较多的孩子,因为蛋白质消化使然,大便就会比较臭。
如何才能有效防止宝宝便秘
由于便秘引起的排便困难常常令宝宝痛苦难言且哭闹不安,宝宝便秘该怎么办?父母又该如何做才能有效防止宝宝便秘呢?
婴儿便秘是一种常见病症,其原因很多,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属功能性便秘,这一类便秘经过调理可以痊愈;另一类为先天性肠道畸形导致的便秘,这种便秘通过一般的调理是不能痊愈的,必须经外科手术矫治。绝大多数的婴儿便秘都是功能性的。
如果婴儿饮食太少,消化后的余渣就少,自然大便也少。奶中糖量不足,可以便大便干燥。如长期饮食不足,则形成营养不良,腹肌和肠肌缺乏力量,不能解出大便,可出现顽固性便秘。大便的性质与食物成分有关,如果食物含有多量的蛋白质而缺少碳水化合物(糖和淀粉),则大便干燥而且排便次数少;如果食物中含有较多的碳水化合物,则排便次数增加且大便稀软;如果食物中含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都高,则大便润滑。某些精细食物缺乏渣滓,进食后容易引起便秘。有些小儿生活没有规律,没有按时解大便的习惯,使排便的条件反射难以养成,导致肠管肌肉松驰无力而引起便秘。此外,患有某些疾病如营养不良、佝偻病等,可使肠管功能失调,腹肌软弱或麻痹,也可出现便秘症状。
婴幼儿一般每天1-2次大便,便质较软,若两到三天不解大便,而其他情况良好,有可能是一般的便秘。但如果出现腹胀、腹痛、呕吐等情况,就不能认为是一般便秘,应及时送医院检查。幼儿一天一次大便属于正常,但有的小儿两到三天解一次大便,而且大便质软量多,也属正常。小儿发生便秘以后,解出的大便又干又硬,干硬的粪硬刺激肛门产生疼痛和不适感,天长日久使小儿惧怕解大便,而且不敢用力排便。这样就使肠子里的粪便更加干燥,便秘症状更加严重。
人乳喂养的婴儿发生便秘较人工喂养儿少。如果出现便秘,可在人乳喂养的同时加橘子汁、糖或蜂蜜。牛乳喂养的婴儿发生便秘,可酌减牛奶总量,在牛奶内增加糖量至8%-10%,还可以加橘子汁、菠萝汁、枣汁或白菜水,以刺激肠蠕动。
目前由于营养不良导致的便秘已经不多了,主要是营养过剩和食物搭配不当导致的便秘。很多孩子的父母一味地增加孩子的营养,让食物中的蛋白质量很高,而蔬菜相对较少。当今儿童食品工业飞速发展,许多高级的儿童食品都是些精细粮食制品,缺少渣滓,小儿很少吃粗纤维及含渣多的食物,容易导致便秘。
对婴幼儿来说,合理的食物搭配不仅可以预防便秘的发生,而且对便秘有良好的治疗作用。食物中鱼、肉、蛋与谷物的比例要适当,多吃蔬菜和水果,可以让孩子吃一些玉米面和米粉做成的食物。要训练小儿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
婴儿便秘除上述最常见的原因外,还有一些少见原因:如肛周炎症,或因硬实粪块或手指抠挖造成肛裂,使婴儿排便时肛门疼痛难忍,久而造成继发性便秘,这时粪便表面还会带血。此时除软化大便外,还应勤换尿布,清洁肛周,医治皮炎。
另有少见的便秘原因是先天性巨结肠和甲状腺功能不全。
先天性巨结肠患儿自出生后即有大便不正常,时而数日不排便,时而拉出大量稀便,腹胀严重。因多有营养不良,皮脂菲薄,腹部常见扩张的肠段蠕动。此病必须及时请医生诊治。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不全,又称克汀病或呆小症。患儿除便秘外,还表现为皮肤粗糙,体温低下,少吃懒动;很少啼哭,哭则声如“老鸭叫”;腹胀,面与下肢似肿非肿,面容呆板,舌常外伸。有经验的儿科医生,只要仔细检查多会考虑此病。若上述两病症状尚不明显时,则非做进一步检查不可。此两种病虽说不可不防,但毕竟少见,若经医生排除后,便不必耿耿于怀。但长期便秘者就不能单靠开塞露或食物调节,需要就诊排除可引起便秘的疾病。,
在谈新生儿便秘前,先谈一下新生儿正常的大便情况。绝大多数新生儿于生后24小时内排墨绿色、粘稠的胎粪。开奶后,母乳喂养的婴儿大便呈金黄色,较干燥,一天大便1~2次,少数2天一次,均属正常。新生儿便秘首先要想到下列疾病:
1.新生儿巨结肠:出生后有少量胎粪排出,此后即便秘并有呕吐、腹胀,需经灌肠或手指伸入直肠后才有粪便排出,排便后腹胀减轻。
2.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除便秘外,还有严重腹胀、喂养困难、反应迟钝、很少啼哭,经常处于深睡状态,四肢冷、体温低,出生3周后黄疸还未消退。
3.胎粪性肠梗阻:出生后出现呕吐;腹胀和便秘,应及时作X线摄片,明确诊断,积极治疗。
这个孩子患哪一种病,应尽早请医师检查、治疗。
常见病因有:
1.饮食不足
婴儿进食太少时,消化后液体吸收余渣少,致大便减少、变稠。奶中糖量不足时肠蠕动弱,可使大便干燥。饮食不足时间较久引起营养不良,腹肌和肠肌张力减低,甚至萎缩,收缩力减弱,形成恶性循环,加重便秘。
2.食物成分不当
大便性质和食物成分关系密切。如食物中含大量蛋白质,而碳水化物不足,肠道菌群继发改变,肠内容发酵过程少,大便易呈碱性,干燥;如食物中含较多的碳水化物,肠道发酵菌增多,发酵作用增加,产酸多,大便易呈酸性,次数多而软;如食入脂肪和碳水化物都高,则大便润利。如进食大量钙化酪蛋白,粪便中含多量不能溶解的钙皂,粪便增多,且易便秘。碳水化物中米粉、面粉类食品较谷类食品易于便秘。小儿偏食,许多小儿喜食肉类,少吃或不吃蔬菜,食物中纤维素太少,也易发生便秘。
3.肠道功能失常
生活不规律和缺乏按时大便的训练,未形成排便的条件反射导致便秘很常见。另外学龄儿童常因无清晨大便的习惯,而学习时间不能随时排便,上课时憋住大便也是导致便秘的常见原因。常用泻剂或灌肠,缺少体力活动,或患慢性病如:营养不良、佝偻病、高钙血症、皮肌炎、呆小病及先天性肌无力等,都因肠壁肌肉乏力、功能失常而便秘。交感神经功能失常、腹肌软弱或麻痹也常使大便秘结。服用某些药物可使肠蠕动减少而便秘,如抗胆碱能药物、抗酸剂、某些抗惊厥药、利尿剂以及铁剂等。
4.体格与生理的异常
如肛门裂、肛门狭窄、先天性巨结肠、脊柱裂或肿瘤压迫马尾等都能引起便秘。应进行肛门指检、下部脊柱和会阴部检查。有的患儿生后即便秘,如有家族史,可能和遗传有关。
5.精神因素
小儿受突然的精神刺激,或环境和生活习惯的突然改变也可引起短时间的便秘。
应详询病史及大便规律,有否胃肠道伴发症状如:腹疼、腹胀、呕吐、生长障碍、服用药物史等。体检时应注意检查会阴部,肛门周围,进行肛门指检。注意有否肛门裂、皮肤感染、尿布疹等。如指检触及大量硬粪块或指检后随之排出大量粪便,症状随之缓解,诊断可明确。
新生儿生后24小时未排出胎便,高度怀疑梗阻,应进一步检查如拍立位腹部平片等。婴儿生后即开始便秘,应注意与甲状腺功能不全和先天性巨结肠鉴别。后者钡灌肠检查除结肠扩张外,可见有节段性狭窄,而慢性便秘则结肠全部扩张。对儿童便秘也要进行详细体检和必要的辅助检查,以便和神经性或器质性梗阻鉴别。
便秘是大小宝宝最容易发生的症状,根据医学统计,学龄前的宝宝到小学一、二年级的学龄儿童,都容易有便秘方面的困扰。消化道疾病专家康宏?教授指出,大便形成要靠一定水份和纤维,因此要给宝宝多吃蔬菜和水果,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长期的便秘会引起继发性的巨结肠并发症。
宝宝便秘另外部份原因是因为感冒所引发的肠胃症状,而这个症状在感冒的妥善治疗后应该就会有所改善。但是,如果家中的小朋友平时就不爱吃青菜,而且饮水量也少时,便秘的症状可能就会持续的发生。
水分是身体不可或缺的一种成份,它可以帮助食物消化、促进肠胃蠕动,也可以调节体温、防止便秘、排除废物等;而蔬菜中富含纤维质、维生素及矿物质,可以促进肠胃蠕动,并改善便秘现象,因此,适当补充水和蔬菜对宝宝是很重要的。
有一项医疗报导中出现一个病例:一名七岁的病患因腹痛难捱就医治疗,在医师初步听诊及照摄X光片后,发现病因是由于粪便和空气阻碍肠胃道系统所致,他的大肠内堆积了许多没有排出的粪便,且已经压迫到肺部。在给予通肠处置后,堵塞的粪便顺利排出,也解决了小朋友腹痛不适的情况。
婴儿需水量高于成人
水分是身体不可或缺的一种成分,因为水分约占人类体重的70%。水在人体中可以帮助食物消化,促进肠道蠕动,并且协助养分的输送;另外,水也可以调节体温、防止便秘、排除废物、润滑作用,以减少体内器官活动的磨擦等功能。而体内多余的水分,会伴随着身体代谢后,所产生的废物、电解质、药物等由肾脏排出。
蔬菜中富含纤维质、维生素及矿物质。其中纤维质的功能为促进肠胃蠕动,并与水结合成胶状物质,在肠道中增加粪便的体积以产生便意、改善便秘的现象。又因为纤维质本身是无法被人体消化吸收的营养素,热量低因此能降低体重及血糖;另外还能吸附胆酸,以降低血中胆固醇的浓度及血脂肪的功效等。至于维生素及矿物质则参与体内的多项代谢作用,并调节各项生理机能。
婴儿比成年人体内含有的水分比例更高(约占体重的75%以上),因此需要更多的水分补充;有些食用母奶的宝宝会出现黄疸的情形,由于喝母奶的宝宝每日吸奶量较不容易计算,所以可以在每次喂食母奶之间,给予开水来补充足够的水分,以减轻黄疸的症状。而婴儿出生后至满一岁的阶段,因其口腔功能及肠胃道机能尚未发育完整,所食用的食物大多来自液体类或半固状类的食物,含水量较高,对于水分的摄取较不容易出现不足的现象。
水&蔬果皆可改善便秘
当孩子进入幼儿期及学龄期后,此时他们活动量变大、活动时间也较长,身体因为这些活动而流失的水分相对也较多;但其所食用的食物大多以固体类食物为主,故水分的获得必须额外摄取才会足够。这时如果幼儿的饮水量不足,就容易出现便秘、脱水、尿液颜色变深、尿道结石或是肾结石等症状。各年龄层幼儿的水分需求可参考下表:
水分需求量(毫升/公斤体重/天)
3天 80-100
10天 125-150
3个月 140-160
6个月 130-155
1岁 120-135
2岁 115-125
6岁 90-100
10岁 70-85
14岁 50-60
蔬菜类的食物本身较无特殊气味,且纤维质含量高,必须经过仔细的咀嚼才好吞咽及消化,也因此造成许多小朋友不喜欢吃青菜。其实,纤维质含量高的食物虽然需要花较多动作,才能咀嚼至易于消化的程度,再此同时也加强宝宝口腔咀嚼与吞咽能力的训练,并减少食物残渣留在牙缝中,降低龋齿的发生率。
至于对肠道的帮助则是可以减少宿便的形成,改善便秘的现象并减少肠癌的发生。另外蔬菜中富含的维生素及矿物质,对于造血功能的正常运作也是必需的,因此,平时就应将蔬菜类食物加入孩童的饮食中。
适量补充有益健康
水分不足会影响宝宝正常排便及生理机能,若不能确定宝宝的饮水量,可以帮他准备专用杯或水壶,来纪录一天的喝水量。有些小朋友不肯喝白开水,虽然可以暂时用果汁代替,但果汁毕竟含有甜味及热量,长期饮用会让孩子习惯只喝有味道的水,而忽略了白开水的重要性,其实只有白开水才能真正达到改善口渴的现象。
还有由于水分的饮用是在正餐以外的时间补充的,如果宝宝在专心的进行日常活动时,可能会忘了喝水;或是害怕常上厕所而减少饮水量,所以父母及老师都应提醒孩子要适时的补充水分。
蔬菜类的食物在制作时可先选用菜叶的部份,或是使用瓜类或根茎类蔬菜给予幼儿食用,以减少粗纤维难以咀嚼的问题。而在烹调前切得越细、烹煮时煮的越久就越容易下口,但相对的营养素流失量也越多,所以建议父母们每次的制作量不要太多,以新鲜供应为主要原则。
许多宝宝都有不吃青菜的问题,父母们千万不要认为孩子只要多吃高蛋白的食物就够了,不同的食物有其特有的营养成分,因此肉类或是水果类食物是无法取代蔬菜类食物的。另外宝宝的牙齿有龋齿或是掉落的情形时,也会减少他们对蔬菜类食物的接受性,所以平时多注意幼童的口腔清洁也是很重要的。
婴幼儿便秘是一种较常见的症状,根据引起便秘的不同原因可分两大类,一类属功能性便秘,这类便秘较多见,经过饮食、生活作息等的调理可以痊愈。
另一类则是先天性肠道畸形导致的便秘,这种便秘通过一般调理是不能痊愈的,必须经外科手术矫治才可彻底治愈。绝大多数的小儿便秘都属功能性便秘。
宝宝便秘信号
● 大便量少、干燥;
● 大便难于排出,排便时有痛感;
● 腹部胀满、疼痛;
● 食欲减退。
宝宝是否便秘,不能只依据排便频率为标准,而是要对宝宝大便的质和量进行总体观察,并且要看对孩子的健康状况有无影响。每个孩子各自身体状况不同,因而每日正常排便次数也有差别。例如,完全食母乳的婴儿每日排便次数可能较多,用牛奶及其他代乳品喂养的婴儿则可能每日排便1次或2~3日1次,只要性状及量均正常,宝宝又无其他不适,就是正常的。
宝宝便秘4原因
造成宝宝便秘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功能性便秘与饮食的关系最为密切。宝宝饮食过细,纤维素摄入不足,对肠壁刺激不够容易导致便秘;高蛋白摄入过量,容易使肠发酵菌相对减少而影响发酵,进而使大便干燥致密;饮食量不足时,由于肠道内残渣较少,腹肌、肠肌张力不足、蠕动无力,也容易引起便秘。
由于排便时间不规律且缺乏相关训练,没有形成排便反射,有时虽有排便的感觉,但由于贪玩或其他事情干扰,宝宝可能会有意识地抑制便意,时间一长,肠内排便反射的敏感度降低,大便堆积于肠内,水分被吸收,大便变得干燥,因而不易排出,就形成了所谓的习惯性便秘。
先天性生理及解剖缺陷
有些宝宝出现便秘是由于患有某些先天性疾病,如肠狭窄、肠梗阻、直肠或肛门狭窄、幽门痉挛、先天性幽门狭窄、先天性巨结肠等均可引起便秘。
另外,有一些精神上的刺激因素也可引起宝宝出现便秘现象,如生活环境的改变,或者因肛周病变(如肛裂)引起排便疼痛而使孩子惧怕排便,这些都可能导致宝宝出现短期的便秘。
便秘了怎么办
宝宝出现便秘后,解出的大便又干又硬,干硬的粪便刺激肛门会产生疼痛和不适感,宝宝惧怕解大便而不敢用力排便,大便总不能排出,便秘也就会越严重,大便长时间存留在体内还会使毒素淤积体内,影响正常的新陈代谢,从而产生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那么,如何尽快让便秘宝宝积存的大便排出体外呢?
手掌向下,平放在宝宝脐部,按顺时针方向轻轻推揉。这不仅可以加快宝宝肠道蠕动进而促进排便,并且有助于消化。
将开塞露的尖端封口剪开,管口处如有毛刺一定要修光滑,并先挤出少许药液滑润管口,以免刺伤宝宝肛门。让宝宝侧卧,将开塞露管口插入其肛门,轻轻挤压塑料囊使药液射入肛门内,而后拔出开塞露空壳,在宝宝肛门处夹一块干净的纸巾,以免液体溢出弄脏衣服或床单。同时嘱咐宝宝要尽量等到不能忍受的时候再排便,以使药液充分发挥刺激肠道蠕动、软化大便的作用,达到最佳通便效果。
将手洗干净,然后将圆锥形甘油栓的包装纸打开,缓缓塞入宝宝肛门,而后轻轻按压肛门,尽量多待片刻,以使甘油栓充分融化后再排便。
洗净双手,将肥皂削成长约3厘米、铅笔粗细的圆锥形肥皂条,先用少许水将肥皂条润湿后再缓缓插入宝宝肛门内。同样尽量让肥皂条在肛门内多停留一段时间,以达到充分刺激畅道蠕动的作用。
如果以上方法均不奏效,应及时带宝宝到医院就诊,检查是否是由于其他疾病而引起便秘。
如何预防便秘
以上方法不宜长期使用,否则,孩子会产生依赖。应对小儿便秘的根本方法还是要防患于未然,也就是说,预防便秘很重要。父母应该注意从调理宝宝饮食、养成定时排便习惯、保证适当活动量这几个方面入手。
宝宝的饮食一定要均衡,不能偏食,五谷杂粮以及各种水果蔬菜都应该均衡摄入,小宝宝则可以吃一些果泥、菜泥,或喝些果蔬汁,以增加肠道内的纤维素,促进胃肠蠕动,通畅排便。
训练宝宝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一般来说,宝宝3个月左右,父母就可以帮助他逐渐形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了。从3个月开始,每天早晨喂奶后,父母就可以帮助宝宝定时坐盆,注意室内温度以及便盆的舒适度,以使宝宝对坐盆不产生厌烦或不适感。
保证活动量
运动量不够有时也容易导致排便不畅。因此,要保证宝宝每日有一定的活动量。 腹部按摩 对于还不能独立行走、爬行的小宝宝,父母要多抱抱他,或适当揉揉他的小肚子,而不要长时间把宝宝独自放在摇篮里。
适合便秘宝宝的口服药
适合婴幼儿服用的治疗便秘的口服药有妈咪爱、整肠生、金双岐片、四磨汤口服液等。具体用药及用量请遵医嘱。
除上述便秘的一般症状外,如果宝宝还有明显的腹痛、腹胀、呕吐、便血等症状出现或长期便秘(4~5天排便一次),应及时带宝宝到医院检查,确诊引起便秘的确切原因,以防延误其他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建议您不要常给孩子用开赛露,用开塞露和肥皂条刺激孩子,使其大便会养成不好的条件反射。
您也可以给她做一下按摩:
四指并拢顺时针轻轻按摩孩子的肚脐,每次15分钟,每天两次。
还有就是建议您给孩子做点通便的饭菜。
1、虾皮菠菜汤
做法:将新鲜的菠菜,洗净切细,烧开水后,加入菠菜和虾皮,开锅后打入蛋花一
个,加少量葱姜沫、盐、味精少许,多加点香油出锅即可。
2、胡萝卜米粥
做法:半勺米用凉水轻洗一便,倒入电饭锅内加热水。将胡萝卜切成条置盘内一同放入电饭锅。加热至水开,取出胡萝卜,捣碎成沫。入锅与米调匀,半小时后出锅即可。
坚持食用两天。
另外还有很多通便菜类可以给孩子变着花样的做,这样孩子还爱吃,还有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别忘了最重要的一点,给孩子多喝凉白开。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不是吧那么久,我想小孩子不该这样的,我家宝宝也是混合喂养,一天一两次,不过精神好不便秘没事吧,最好是去看医生
2个月的宝宝大便次数至少2-3次,你的宝宝次数太少了,最好去问下医生,放屁的话应该是消化功能的问题。
多喝水,让他妈妈吃清淡的,常洗澡,在按摩按摩肚子,会好的,
有的婴儿经常2~3天或4~5天才排便一次,但粪便并不干结,仍呈软便或糊状便,排便时要用力屏气,脸涨得红红的好似排便困难,这其实并不属于便秘。
宝宝几天不拉,可能是宝宝根本没吃饱,所以你首先要保证宝宝每天吃饱了。
你还要看他拉出来的是软便还是硬便。我的宝宝50天左右时也开始几天一次大便,最长的一次四天才拉,但是他拉出来的仍是糊状的软便,我就知道他不是便秘。便秘是指拉出来硬硬的条状或颗粒状的大便。你不用着急,这么小的宝宝是这样的,她还没养成每天定时拉大便的习惯,也就是说她还根本不会大便,这样你就更不能用开塞露了,越用越依赖,大便反射越麻木,越用越不知道自己拉。
你需要每天帮宝宝按摩肚子,就是用你中间的三个手指,绕着宝宝的肚脐顺时针按摩,一次5分钟,每天早晚各一次,能帮助宝宝加快肠蠕动,使宝宝产生大便反射。
另外,从孩子两个月起就应该训练良好的排便习惯,使他按时排便,排便最好在清晨或晚上临睡前,早晨排便最好,晚上大便则可使孩子夜里睡得踏实。饭前大便可使孩子吃得好,但不要饭后大便。妈妈先观察孩子排便的情况,然后根据孩子的情况,有意识的定时排便,排便时妈妈要和他一起发出“恩恩恩”的声音。
最多三两天一次。上火了
宝宝的排便情形因人而异,有些宝宝可能因为消化完全,肠胃道没有残渣,所以多天不排便,医学上统计有20天不排便的记录。只要宝宝的体重正常增加,无不良反应,即是正常状况。
相关未解决
高悬赏问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每天大便2次正常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