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智障体残的妹妹今年20岁了 怀孕了还能不能上班治疗呢

姐姐带智障妹妹出嫁 姐夫写决心书保证照料
姐姐带智障妹妹出嫁 姐夫写决心书保证照料
  33年前,为履行对母亲的承诺,青山区工人村街桥头社区居民丁金华带着智障妹妹出嫁。
  33年中,不管多艰难,丁金华和丈夫始终把这位娘家来的妹妹当作至亲,精心照料、不离不弃。“我也叮嘱孩子,如果我们‘走’在她前面,一定要继续照料他,别让她受委屈。”昨日(6月10日),65岁的丁金华眼眶湿润,握着妹妹丁春仙的手说。
  年长五岁的姐姐向父母保证
  “我就是结婚,也要把她带着”
  白净的皮肤、乌黑的头发,穿着鲜亮颜色的T恤,走起路来咚咚直响,60岁的智障残疾人丁春仙,看起来比姐姐丁金华和姐夫刘建国年轻很多。“乐乐的身体可比我们好多了。”头发已花白的丁金华笑说,乐乐是丁春仙的小名,最近几年,乐乐比自己还“能干”。
  丁金华原来住在汉口六渡桥。“两岁半以前,乐乐蛮聪明,看见家里人洗衣服,她还会帮忙拎搓板来。”丁金华说,后来有次,大姐抱着乐乐时,不慎让她摔落在地,头部受伤严重。姐姐惹下大祸,没有及时跟家人说,延误了治疗时机,导致丁春仙智力残疾,连脊椎也变形了。成人后,丁春仙被鉴定为智残二级,身高仅有1.4米多。
  这让丁金华的母亲一直觉得愧对乐乐。母亲时常念叨,几个姐弟长大了,一定要带着乐乐,别让她受委屈。
  1969年,20岁的丁金华进入青山轮渡船厂当工人。当时,能当上工人是不少人羡慕的事,可父母亲却在丁金华去青山的头一晚泪水涟涟。丁金华觉得奇怪,连忙问原因,母亲说,因为丁金华的姐姐、弟弟已相继成家,怕丁金华上班结婚后,乐乐以后就没人照顾了,“我们以后走了,不晓得她靠哪一个?”丁金华当即安慰母亲说,“你们放心,我会照顾她一辈子,我就是结婚,也要把她带着!”
  朴实姐夫写下决心书
  “我会像对亲妹妹一样爱护她”
  30多年过去,一张从作业本上撕下来的稿纸,一直被丁金华精心保存着。
  昨日,她小心翼翼从抽屉中取出一个布袋,从布袋里又拿出结婚证。打开结婚证,写满字的稿纸正夹在其中。记者看到,这张发黄的稿纸上,字迹已显模糊。抬头是三个字“决心书”,落款的时间是日,署名为刘建国。
  这份决心书内容除了前面3条承诺要照顾好家庭、改掉吸烟习惯外,最显眼就是第4条内容:“夫妻俩有义务抚养病残妹妹,不能推脱……始终如一(就像)对待自己的亲妹妹一样,关心她、爱护她、帮助她,做好家务事,关心她的吃、穿等等一切,总之让爸爸妈妈放心。”
  “写这封信,是为了让她相信,我一定会照顾她们姐妹俩。”昨日,72岁的刘建国说起33年前的这封决心书,脸上竟有些羞涩的表情。
  原来,丁金华进厂上班后,踏实肯干,没过多久就成了车工班的班长。长得漂亮又能干,她顿时成了厂里男工们心仪的对象。
  “有打电话的,有写封信的,还有在工厂大门等的……”丁金华笑着回忆,但她都不太愿搭腔。碰上几次三番上门的,她便如实相告:我结婚,要带着智障妹妹。这句话“吓跑”了不少追求者。
  到1980年,丁金华已经31岁,仍是孑然一身。当时厂里的书记颇为她着急,于是将38岁的刘建国介绍给她认识。
  可谈了一年多恋爱,丁金华始终有些放心不下,“我真是怕拖累了他,怕他后悔。”憨厚的刘建国,于是写下了这份《决心书》,塞到了丁金华手上。刘建国还赶到汉口,向她的父母当面保证,一定会照料好娘家来的这位妹妹。这让丁金华分外感动。
  1981年4月,刘建国和丁金华结婚了,婚后第三天回门,丁金华就把乐乐接来青山。结婚后没过几年,父母陆续过世,丁金华和刘建国夫妇成了乐乐在这世上的依靠。
  33年不离不弃的相伴
  “再苦再累,我们也要一起过”
  前不久,丁金华和刘建国专门在家里做了一大桌子菜,把儿子及他的未婚妻也喊了回来。“他们家一向蛮节俭,那天却买了不少菜回来,一问才知道原来是乐乐60岁生日。”街坊孙小毛说,他们两口子都没做过寿,为妹妹倒是蛮尽心。
  在桌上,丁金华向儿子敬酒说,自己和老头子难保不会“走”在妹妹前面,“要是这样,你一定要照顾好小姨,别让她受委屈。她是我和你爸最放心不下的人。”一席话,说得一家人都抹起眼泪。
  “这33年里,委屈都让这两口子受了。”工人村街桥头社区居委会负责人张耀龙说,乐乐倒真是蛮快乐,吃穿用,夫妻俩总没少过她的。
  有次,在厂里加班劳碌了一天一夜的夫妇俩,一进门就看到妹妹倒在煤炉旁边昏迷不醒。原来,独自一人在家的妹妹不会使用煤炉,导致煤气中毒昏倒,左腿膝关节又被煤炉外壳严重烫伤。夫妇俩赶紧将其送到武汉市三医院植皮,又转到住院部养伤。
  3个月时间里,丁金华与刘建国每天换班,买来排骨煨汤,装在保温瓶里,搭乘两个多小时的公交车送到住院部,一点点喂给妹妹。出院时,妹妹丁春仙白白胖胖,夫妇俩却整整瘦了十余斤。
  刘建国对乐乐也特别上心。“只要单位里发些福利,比如糖果、西瓜,他都要带回来给乐乐。”丁金华说。乐乐刚到家中,刘建国的母亲对她有些嫌弃,时不时找丁金华投诉乐乐又做了错事。每到此时,刘建国就会把母亲拉到一旁,先给母亲赔礼道歉,让她别计较。
  去年体检,乐乐患上了“富贵病”,“血脂、血糖偏高,医生说可能营养太好,又缺乏运动。”为此,刘建国还特地找邻居学来偏方,做“醋泡大蒜头”给乐乐吃。
  “他对这个智障妹妹真的没话说,有点好吃的,都一定让她先尝,生活上也照顾得无微不至,从没见他发脾气。”街坊严先生说。
  现在,丁金华患有高血压,刘建国患有脑梗塞后遗症,三人的年纪也大了,一些街坊建议,将智障妹妹送到福利院,减轻些负担。
  对此,夫妇俩的态度很坚决:再苦再累,我们也要一起过。刘建国说:“过去那么艰难,难关都挺过来了,孩子大了,乐乐也有了低保收入,一家人平平安安在一起,我就很满足。”
  尽管乐乐是残疾人,但她也知道谁对她最好。姐姐和姐夫,是她唯一能笑着叫出名字的亲人。“我们一出门她就把我的手臂紧紧挽住,她知道我们是她最亲的人。”丁金华说。
【有奖爆料】黑龙江地区的同学们注意啦!现在给黑龙江...
男性考生考场作弊被抓,为泄愤从背后飞脚将监考老师踹飞并连补几脚……
在长沙市福元西路珠江花园酒店门口看到一辆价值200多万元的玛莎拉蒂轿车……
因走错路口急刹车发生侧翻,满车厢的油桃散落一地,一时间引来附近村民哄抢……
发生在你身边的大事小情……女子带智障妹妹出嫁 夫妇悉心照料33年不离不弃
来源:楚天都市报 作者:刘利鹏 
  楚天都市报讯(本报记者刘利鹏
通讯员张军丽)33年前,为履行对母亲的承诺,青山区工人村街桥头社区居民丁金华带着智障妹妹出嫁。
  33年中,不管多艰难,丁金华和丈夫始终把这位娘家来的妹妹当作至亲,精心照料、不离不弃。“我也叮嘱孩子,如果我们‘走’在她前面,一定要继续照料他,别让她受委屈。”昨日,65岁的丁金华眼眶湿润,握着妹妹丁春仙的手说。
  年长五岁的姐姐向父母保证
  “我就是结婚,也要把她带着”
  白净的皮肤、乌黑的头发,穿着鲜亮颜色的T恤,走起路来咚咚直响,60岁的智障残疾人丁春仙,看起来比姐姐丁金华和姐夫刘建国年轻很多。“乐乐的身体可比我们好多了。”头发已花白的丁金华笑说,乐乐是丁春仙的小名,最近几年,乐乐比自己还“能干”。
  丁金华原来住在汉口六渡桥。“两岁半以前,乐乐蛮聪明,看见家里人洗衣服,她还会帮忙拎搓板来。”丁金华说,后来有次,大姐抱着乐乐时,不慎让她摔落在地,头部受伤严重。姐姐惹下大祸,没有及时跟家人说,延误了治疗时机,导致丁春仙智力残疾,连脊椎也变形了。成人后,丁春仙被鉴定为智残二级,身高仅有1.4米多。
  这让丁金华的母亲一直觉得愧对乐乐。母亲时常念叨,几个姐弟长大了,一定要带着乐乐,别让她受委屈。
  1969年,20岁的丁金华进入青山轮渡船厂当工人。当时,能当上工人是不少人羡慕的事,可父母亲却在丁金华去青山的头一晚泪水涟涟。丁金华觉得奇怪,连忙问原因,母亲说,因为丁金华的姐姐、弟弟已相继成家,怕丁金华上班结婚后,乐乐以后就没人照顾了,“我们以后走了,不晓得她靠哪一个?”丁金华当即安慰母亲说,“你们放心,我会照顾她一辈子,我就是结婚,也要把她带着!”
  朴实姐夫写下决心书
  “我会像对亲妹妹一样爱护她”
  30多年过去,一张从作业本上撕下来的稿纸,一直被丁金华精心保存着。
  昨日,她小心翼翼从抽屉中取出一个布袋,从布袋里又拿出结婚证。打开结婚证,写满字的稿纸正夹在其中。记者看到,这张发黄的稿纸上,字迹已显模糊。抬头是三个字“决心书”,落款的时间是日,署名为刘建国。
  这份决心书内容除了前面3条承诺要照顾好家庭、改掉吸烟习惯外,最显眼就是第4条内容:“夫妻俩有义务抚养病残妹妹,不能推脱……始终如一(就像)对待自己的亲妹妹一样,关心她、爱护她、帮助她,做好家务事,关心她的吃、穿等等一切,总之让爸爸妈妈放心。”
  “写这封信,是为了让她相信,我一定会照顾她们姐妹俩。”昨日,72岁的刘建国说起33年前的这封决心书,脸上竟有些羞涩的表情。
  原来,丁金华进厂上班后,踏实肯干,没过多久就成了车工班的班长。长得漂亮又能干,她顿时成了厂里男工们心仪的对象。
  “有打电话的,有写封信的,还有在工厂大门等的……”丁金华笑着回忆,但她都不太愿搭腔。碰上几次三番上门的,她便如实相告:我结婚,要带着智障妹妹。这句话“吓跑”了不少追求者。
  到1980年,丁金华已经31岁,仍是孑然一身。当时厂里的书记颇为她着急,于是将38岁的刘建国介绍给她认识。
  可谈了一年多恋爱,丁金华始终有些放心不下,“我真是怕拖累了他,怕他后悔。”憨厚的刘建国,于是写下了这份《决心书》,塞到了丁金华手上。刘建国还赶到汉口,向她的父母当面保证,一定会照料好娘家来的这位妹妹。这让丁金华分外感动。
  1981年4月,刘建国和丁金华结婚了,婚后第三天回门,丁金华就把乐乐接来青山。结婚后没过几年,父母陆续过世,丁金华和刘建国夫妇成了乐乐在这世上的依靠。
  33年不离不弃的相伴
  “再苦再累,我们也要一起过”
  前不久,丁金华和刘建国专门在家里做了一大桌子菜,把儿子及他的未婚妻也喊了回来。“他们家一向蛮节俭,那天却买了不少菜回来,一问才知道原来是乐乐60岁生日。”街坊孙小毛说,他们两口子都没做过寿,为妹妹倒是蛮尽心。
  在桌上,丁金华向儿子敬酒说,自己和老头子难保不会“走”在妹妹前面,“要是这样,你一定要照顾好小姨,别让她受委屈。她是我和你爸最放心不下的人。”一席话,说得一家人都抹起眼泪。
  “这33年里,委屈都让这两口子受了。”工人村街桥头社区居委会负责人张耀龙说,乐乐倒真是蛮快乐,吃穿用,夫妻俩总没少过她的。
  有次,在厂里加班劳碌了一天一夜的夫妇俩,一进门就看到妹妹倒在煤炉旁边昏迷不醒。原来,独自一人在家的妹妹不会使用煤炉,导致煤气中毒昏倒,左腿膝关节又被煤炉外壳严重烫伤。夫妇俩赶紧将其送到武汉市三医院植皮,又转到住院部养伤。
  3个月时间里,丁金华与刘建国每天换班,买来排骨煨汤,装在保温瓶里,搭乘两个多小时的公交车送到住院部,一点点喂给妹妹。出院时,妹妹丁春仙白白胖胖,夫妇俩却整整瘦了十余斤。
  刘建国对乐乐也特别上心。“只要单位里发些福利,比如糖果、西瓜,他都要带回来给乐乐。”丁金华说。乐乐刚到家中,刘建国的母亲对她有些嫌弃,时不时找丁金华投诉乐乐又做了错事。每到此时,刘建国就会把母亲拉到一旁,先给母亲赔礼道歉,让她别计较。
  去年体检,乐乐患上了“富贵病”,“血脂、血糖偏高,医生说可能营养太好,又缺乏运动。”为此,刘建国还特地找邻居学来偏方,做“醋泡大蒜头”给乐乐吃。
  “他对这个智障妹妹真的没话说,有点好吃的,都一定让她先尝,生活上也照顾得无微不至,从没见他发脾气。”街坊严先生说。
  现在,丁金华患有高血压,刘建国患有脑梗塞后遗症,三人的年纪也大了,一些街坊建议,将智障妹妹送到福利院,减轻些负担。
  对此,夫妇俩的态度很坚决:再苦再累,我们也要一起过。刘建国说:“过去那么艰难,难关都挺过来了,孩子大了,乐乐也有了低保收入,一家人平平安安在一起,我就很满足。”
  尽管乐乐是残疾人,但她也知道谁对她最好。姐姐和姐夫,是她唯一能笑着叫出名字的亲人。“我们一出门她就把我的手臂紧紧挽住,她知道我们是她最亲的人。”丁金华说。
对《女子带智障妹妹出嫁 夫妇悉心照料33年不离不弃》表态
对《女子带智障妹妹出嫁 夫妇悉心照料33年不离不弃》发表评论
·····
·····
·····
·&&·&&·&& ··
······ ····
··········|||||||||||
最新播报:
姐姐带智障妹妹出嫁 姐夫写决心书保证照料33年
  丁金华和丈夫刘建国悉心照顾智障妹妹(中)不离不弃
  刘建国结婚前写下的决心书
33年前,为履行对母亲的承诺,青山区工人村街桥头社区居民丁金华带着智障妹妹出嫁。
33年中,不管多艰难,丁金华和丈夫始终把这位娘家来的妹妹当作至亲,精心照料、不离不弃。“我也叮嘱孩子,如果我们‘走’在她前面,一定要继续照料他,别让她受委屈。”昨日(6月10日),65岁的丁金华眼眶湿润,握着妹妹丁春仙的手说。
年长五岁的姐姐向父母保证
“我就是结婚,也要把她带着”
白净的皮肤、乌黑的头发,穿着鲜亮颜色的T恤,走起路来咚咚直响,60岁的智障残疾人丁春仙,看起来比姐姐丁金华和姐夫刘建国年轻很多。“乐乐的身体可比我们好多了。”头发已花白的丁金华笑说,乐乐是丁春仙的小名,最近几年,乐乐比自己还“能干”。
丁金华原来住在汉口六渡桥。“两岁半以前,乐乐蛮聪明,看见家里人洗衣服,她还会帮忙拎搓板来。”丁金华说,后来有次,大姐抱着乐乐时,不慎让她摔落在地,头部受伤严重。姐姐惹下大祸,没有及时跟家人说,延误了治疗时机,导致丁春仙智力残疾,连脊椎也变形了。成人后,丁春仙被鉴定为智残二级,身高仅有1.4米多。
这让丁金华的母亲一直觉得愧对乐乐。母亲时常念叨,几个姐弟长大了,一定要带着乐乐,别让她受委屈。
1969年,20岁的丁金华进入青山轮渡船厂当工人。当时,能当上工人是不少人羡慕的事,可父母亲却在丁金华去青山的头一晚泪水涟涟。丁金华觉得奇怪,连忙问原因,母亲说,因为丁金华的姐姐、弟弟已相继成家,怕丁金华上班结婚后,乐乐以后就没人照顾了,“我们以后走了,不晓得她靠哪一个?”丁金华当即安慰母亲说,“你们放心,我会照顾她一辈子,我就是结婚,也要把她带着!”
朴实姐夫写下决心书
“我会像对亲妹妹一样爱护她”
30多年过去,一张从作业本上撕下来的稿纸,一直被丁金华精心保存着。
昨日,她小心翼翼从抽屉中取出一个布袋,从布袋里又拿出结婚证。打开结婚证,写满字的稿纸正夹在其中。记者看到,这张发黄的稿纸上,字迹已显模糊。抬头是三个字“决心书”,落款的时间是日,署名为刘建国。
这份决心书内容除了前面3条承诺要照顾好家庭、改掉吸烟习惯外,最显眼就是第4条内容:“夫妻俩有义务抚养病残妹妹,不能推脱……始终如一(就像)对待自己的亲妹妹一样,关心她、爱护她、帮助她,做好家务事,关心她的吃、穿等等一切,总之让爸爸妈妈放心。”
“写这封信,是为了让她相信,我一定会照顾她们姐妹俩。”昨日,72岁的刘建国说起33年前的这封决心书,脸上竟有些羞涩的表情。
原来,丁金华进厂上班后,踏实肯干,没过多久就成了车工班的班长。长得漂亮又能干,她顿时成了厂里男工们心仪的对象。
“有打电话的,有写封信的,还有在工厂大门等的……”丁金华笑着回忆,但她都不太愿搭腔。碰上几次三番上门的,她便如实相告:我结婚,要带着智障妹妹。这句话“吓跑”了不少追求者。
到1980年,丁金华已经31岁,仍是孑然一身。当时厂里的书记颇为她着急,于是将38岁的刘建国介绍给她认识。
可谈了一年多恋爱,丁金华始终有些放心不下,“我真是怕拖累了他,怕他后悔。”憨厚的刘建国,于是写下了这份《决心书》,塞到了丁金华手上。刘建国还赶到汉口,向她的父母当面保证,一定会照料好娘家来的这位妹妹。这让丁金华分外感动。
1981年4月,刘建国和丁金华结婚了,婚后第三天回门,丁金华就把乐乐接来青山。结婚后没过几年,父母陆续过世,丁金华和刘建国夫妇成了乐乐在这世上的依靠。
33年不离不弃的相伴
“再苦再累,我们也要一起过”
前不久,丁金华和刘建国专门在家里做了一大桌子菜,把儿子及他的未婚妻也喊了回来。“他们家一向蛮节俭,那天却买了不少菜回来,一问才知道原来是乐乐60岁生日。”街坊孙小毛说,他们两口子都没做过寿,为妹妹倒是蛮尽心。
在桌上,丁金华向儿子敬酒说,自己和老头子难保不会“走”在妹妹前面,“要是这样,你一定要照顾好小姨,别让她受委屈。她是我和你爸最放心不下的人。”一席话,说得一家人都抹起眼泪。
“这33年里,委屈都让这两口子受了。”工人村街桥头社区居委会负责人张耀龙说,乐乐倒真是蛮快乐,吃穿用,夫妻俩总没少过她的。
有次,在厂里加班劳碌了一天一夜的夫妇俩,一进门就看到妹妹倒在煤炉旁边昏迷不醒。原来,独自一人在家的妹妹不会使用煤炉,导致煤气中毒昏倒,左腿膝关节又被煤炉外壳严重烫伤。夫妇俩赶紧将其送到武汉市三医院植皮,又转到住院部养伤。
3个月时间里,丁金华与刘建国每天换班,买来排骨煨汤,装在保温瓶里,搭乘两个多小时的公交车送到住院部,一点点喂给妹妹。出院时,妹妹丁春仙白白胖胖,夫妇俩却整整瘦了十余斤。
刘建国对乐乐也特别上心。“只要单位里发些福利,比如糖果、西瓜,他都要带回来给乐乐。”丁金华说。乐乐刚到家中,刘建国的母亲对她有些嫌弃,时不时找丁金华投诉乐乐又做了错事。每到此时,刘建国就会把母亲拉到一旁,先给母亲赔礼道歉,让她别计较。
去年体检,乐乐患上了“富贵病”,“血脂、血糖偏高,医生说可能营养太好,又缺乏运动。”为此,刘建国还特地找邻居学来偏方,做“醋泡大蒜头”给乐乐吃。
“他对这个智障妹妹真的没话说,有点好吃的,都一定让她先尝,生活上也照顾得无微不至,从没见他发脾气。”街坊严先生说。
现在,丁金华患有高血压,刘建国患有脑梗塞后遗症,三人的年纪也大了,一些街坊建议,将智障妹妹送到福利院,减轻些负担。
对此,夫妇俩的态度很坚决:再苦再累,我们也要一起过。刘建国说:“过去那么艰难,难关都挺过来了,孩子大了,乐乐也有了低保收入,一家人平平安安在一起,我就很满足。”
尽管乐乐是残疾人,但她也知道谁对她最好。姐姐和姐夫,是她唯一能笑着叫出名字的亲人。“我们一出门她就把我的手臂紧紧挽住,她知道我们是她最亲的人。”丁金华说。(楚天都市报记者 刘利鹏 通讯员 张军丽 摄影记者 曲严)
[责任编辑:【新闻】母妹智障父又偏瘫 13岁那年她撑起了一个家_维扬卧龙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43,847贴子:
【新闻】母妹智障父又偏瘫 13岁那年她撑起了一个家收藏
母妹智障,父又偏瘫,家庭变故频频袭来,她幼年就辍学打工,吃,捡塑料瓶,熬过7年,华安女孩曾秋玲不说“不”。-10月21日报道(记者 曾炳光 杨清竹 文/图)母亲蜷缩在床,秋玲背父亲出屋晒太阳,智障的妹妹不知帮忙,在一边看着【核心提示】天色渐暗,昨天下午5点,华安丰山镇芹坂村林果场。砍完最后一根柴火,曾秋玲就到不足20平方米的房间里准备一家四口人的晚饭,她把洗好的米放到电饭锅里,插上电源,转身到隔壁和叔叔共用的厨房烧菜。中等的个头,瘦瘦的身体,站在眼前的这个20岁女孩,承受了太多的生活之重。当无情的家庭变故一次次向她袭来时,曾秋玲总是擦干泪水继续笑对生活。13岁那年,她辍学了,开始挑起一个家的重担。父亲在2002年患脑血栓,右边身体偏瘫;母亲和家中唯一的妹妹都“智障”,妹妹自从生下来起,就从没有说出一个字。为了照顾这个家,曾秋玲独自一人在外打工时,为了省钱,不敢吃肉;她买得最贵的一双鞋是35元;因为父母的遭遇,她每个晚上会躲在被窝里偷偷地哭,但哭过了,喊完了,她自勉,一路坚持,“只要心静了,就好了,想再多也没有用”。今年8月,母亲赵花英病倒住院,家中的三位残疾亲人无人照顾,她只能从工厂回到家中照料。如今,曾秋玲陷入了两难:如果离家打工,谁来管三位亲人的吃喝;如果不去挣钱,“囊中羞涩”,只剩400多块钱,一家四口人的生计又如何维持。因担心家人,砍完柴火,秋玲就往家赶一家四口 只有她是健全的“刚采摘的留了一半明天再炒,晚上炒两个菜,一份地瓜叶,一份丝瓜,没有肉。自从妈妈9月7日出院后,一家人已经一个多月没吃到肉了。”昨天下午,在坂村林果场曾秋玲家中,59岁的父亲曾培根依靠在木床边上,拨弄着手中的遥控器正在看电视。2002年得了脑血栓后,曾培根的右手和右脚都不能动弹,每天的活动范围就只在床上和床边的尿桶边。50岁的母亲赵花英,一动不动地蜷缩在旁边的一张床上;18岁的二女儿坐在床边的椅子上也看着电视,自从出生后,这个女儿的嘴里就从来没有“吐”过一个字,至今连自己的衣服也不会洗。锅热了,曾秋玲小心翼翼地将油倒进锅里,这桶油是镇里干部来看她父亲时送的,她说得节约着点。等秋玲回到自己的房子里,电饭锅里的米汤溢出了一桌,父亲依旧在看电视,母亲蜷缩在床,妹妹一动不动地盯着电视屏幕,都没有人喊一声或者将电源关掉,秋玲笑说,“习惯了,没事,擦一擦就好”。秋玲给父亲盛好饭菜,端到父亲跟前,父亲吃了一口,说太淡了。秋玲没有多说什么,她说,父亲总是嫌她炒的菜淡。顾不上父亲的“抱怨”,秋玲开始督促母亲起床吃饭,母亲却没有反应,“你哪里不舒服,要告诉我”,秋玲去拉母亲的手,母亲没有动,就在这时,妹妹跑了出去,怕妹妹走丢了,秋玲赶紧追了出去……桌上简单的两个菜,就是一家四口的晚饭13岁那年 她挑起养家重担“那时候也不懂,一天就15块钱,他们看着给。种甘蔗、香蕉,挖竹笋的时候,就开始挨家挨户地问,看有谁家缺帮手。”自从父亲出事后,秋玲开始慢慢懂事,放学回家后,看见路边有矿泉水瓶,她总要捡回来,等瓶子集多了,再委托叔叔载去卖掉。在学校里,她从来不跟同学谈论自己的父母,放学见同学的父母来接,她总是用一种异常羡慕的眼光看着眼前的一切。
1楼 19:29&|
相关的贴子9173532498相关的图贴
2004年,秋玲13岁,小学毕业,也就是那年辍的学,开始养家。父亲跟她说,“别读了,家里已经供不起你了”。那时,秋玲自己的同学,但是自己读完小学的钱还是借的,现在还欠着人家,能怎么办?芹坂村的人多以种植甘蔗、香蕉、竹笋为生。每逢种甘蔗、香蕉和挖竹笋的时候,秋玲找到邻居,说自己可以帮忙。“她第一次给我100块,说让我买烟抽,要我省着点。”说起第一次拿到女儿赚到的工钱,曾培根很开心,他说,女儿什么都好,就一点不好,不支持他抽烟,每天看到有人经过,他总得找人讨根来抽。除了赚钱,秋玲还要上山去捡柴火,刚开始是跟着邻居去,后来就自己去,她说,自己怕蛇,但是她尽量让自己不去想山上有蛇,就这样挺过去了。说起家中窘境,秋玲难掩无奈为省钱不敢吃肉 哭完又咬牙坚持“每天在厂里自己只吃素菜,从没有吃过荤菜,担心自己吃了肉,会上瘾,到时候就省不了钱了,所以‘不敢吃肉’。”14岁时,经人介绍秋玲去漳州北斗工业区的一家电子厂上班,月薪600块,而现在她的月薪是1200块。老板知道了她家的情况,从今年开始每个月多给她200块,这让秋玲一直心怀感激。秋玲说,除了不敢吃肉外,同事邀她去逛街她也从不去,担心去了要花钱。有时候她会跟同事去她们家,在同事家吃上一顿鸭肉汤,总让她感觉回味无穷。秋玲有三双鞋子,一双10块,一双拖鞋8块,还有一双杂牌的35块,她说,当时自己在夜市买了这双运动鞋让她心疼了好几天,这是她买得最贵的鞋子。进了厂,秋玲第一次看到了电脑,她说她不懂电脑,看到人家把键盘敲得响响的样子很羡慕。同事喝完的矿泉水瓶她总是悄悄地收起来,踩扁了带回家,积攒了两三个月可以卖十几块钱。到了晚上,秋玲会悄悄躲在被窝里哭,她说一想父亲、母亲和妹妹,总会在心里喊,为什么他们这样了。哭完了,又鼓励自己再大的压力也要坚持。照顾三位亲人 从没有想过逃避“常听人说母亲不容易,所以我从没想过逃避,撇下三个亲人一走了之。如果有钱了,先把治了,自己现在先不考虑成家,先考虑怎么把他们照顾好。”每个月,秋玲都会回两趟家,带些米和肉回来,也就只有这个时候,全家人才能吃上一顿肉,而平时,只有青菜。除了自己的开销和家庭开支外,秋玲一个月大概能剩300多块钱,这些钱她总会省着花,应对“意外”。屋内熏黑的吊扇,秋玲说这是一个好心的伯父不用了,给他们的,家里最值钱的就是一台只有12英寸的电视机,刚买的,全部安装完花了700块钱。今年年初,妹妹跑了出去,担心妹妹再次出走,才买了这台电视,用电视机把妹妹“留”在家里。有了电视机,父亲曾培根也舍弃了收音机,每天乐呵呵地看电视,这让秋玲觉得这钱花得值。今年8月,母亲赵花英病倒了,之前,赵花英还能做饭并简单地照顾父亲和妹妹,秋玲也能安心地在外打工赚钱,养家糊口。而现在,秋玲不得不放弃打工,回家照顾家人,这个岌岌可危的家,再次陷入了困境。上个月,媒人带着一个华安高安的男人来给秋玲的妹妹提亲,秋玲特意跑了趟高安,回来后拒绝了这场婚事,她说自己在村里探听到这个男人爱打人,担心弱者的妹妹受虐待,她说即使妹妹是包袱也得背着,妹妹就一个。说起秋玲的境遇,邻居黄阿姨一脸疼惜,“就是换了一个男人,来照顾这样的三个亲人,可能都扛不住;她扛住了,真难为她了”。黄阿姨的话,几乎是所有邻居的共同心声,他们希望有更多人来关注秋玲,来帮帮她。秋玲说,她现在最大的希望就是房子不要漏水,下雨天,不用全家人端着脸盆在房间里接 水。
2楼 19:29&|
3楼 19:48&|
真难为这样一个孩子。经常看见各地都有这样的事,政府对这样的家庭没有扶住的吗?
4楼 19:48&|
看我的回复就知道了。我们常说长贫难顾,因为我们都只是平常人,我们都有自己的家庭。像那种奋不顾身捡破烂赞助失学儿童和收养照顾流浪狗的人毕竟是特例,我们绝大部分人都做不到这么伟大的地步。而且这其实也没什么值得骄傲的,这是一个国家的耻辱,一个民族的耻 辱。一个做的很糟糕的民族,才需要应运而生这样的英雄。看到这些人再去看看那些老爷,真的是万死都难消我等心头只恨!
5楼 19:52&|
6楼 20:06&|
红**会混蛋,残联WB蛋,狰虎更是蛋到家了,只知道给自己脸上帖金,而......
7楼 23:45&|
笑贫不笑娼的时代,谁的悲哀
8楼 14:47&|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内&&容:使用签名档&&
想了解更多关于 ”维扬卧龙“的信息,请&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怀孕了还能不能上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