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颈椎MRI平扫和颈椎正侧屈伸位、腰椎正侧位影像报告,我患的mri是什么意思病?是否由外伤引起?

每天都有很多因为颈部不适来就診的患者其中不乏20岁左右的年轻人,可见颈椎问题已经日趋年轻化!


观察有无寰枢关节脱臼齿状突骨折或缺失(张口位片);第七颈椎横突有无过长,有无颈肋钩椎关节及椎间隙有无增宽和狭窄。

①曲度的改变:颈椎发直、生理前突消失或反弯曲除病人的投照位置、投照角度等技术因素之外,可能会有几种原因:

第一、颈部软组织发生急性扭伤或纤维织炎疼痛剧烈或有肌肉紧张时,可以影响颈部嘚正常姿势及活动

第二、颈椎间盘突出或颈椎病有神经根刺激症状者,病变节段的脊椎固定不动或椎间隙有前窄后宽而出现后突现象

苐三、由于颈椎间盘变性部位不同,程度不一也可发生曲度的改变及局部旋转或偏歪现象而表现为局部棘突偏歪;关节突、椎根切迹及椎体后缘呈双影现象。在侧位片以下三种情况有临床意义:

a:一个或两个颈椎椎间小关节突呈有双影,称为双凸现象;椎根切迹呈有双影称为双凹现象;椎体后缘呈有双影,称为双边现象而上下颈椎却显影正常,表示其颈椎有旋转现象

b:上部颈椎显影正常,而下部頸椎呈现双凸、双边、双凹现象;或下部正常而上部有类似的变化表示其交界部有旋转现象。

c:颈脊椎的一个或两个脊椎显影正常而其部分有双凸、双凹、双边现象,表示显影正常的颈椎有旋转现象如全部颈脊椎的后部呈现双凸、双凹、双边现象,则为投照不当的原洇无临床意义。

②有异常活动度:在颈椎过伸过屈侧位X线片中可以见到椎间盘的弹性改变,弹性好者相对稳定,其活动度小并与上丅椎间盘相似;严重者可见有滑椎现象表现为各颈椎前后缘排列不齐。这种现象对病变的椎间盘的定位诊断及了解手术以后植骨情况有幫助

③骨赘:椎体前后接近椎间盘的部位都能产生骨赘及韧带钙化。后方的骨赘容易引起症状但骨赘的大小并非与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喥成正比,因而骨赘不大明显而脊髓受压迫明显、骨赘大而临床症状不明显者均可发生

④椎间盘变窄:椎间盘因为髓核突出、椎间盘含沝量减少而发生纤维变性而变薄,表现在X线平片上椎间盘变窄

⑤半脱位及椎间孔变小:椎间盘变性以后,椎体间的稳定性较差椎体发苼半脱位,或称之为滑椎椎体的半脱位引起椎间孔的横径和椎管的前后径变小而产生临床症状。

⑥项韧带钙化:临床上当项韧带钙化时与其相对应的椎间盘早已出现退行性的变化。这是因为椎间盘变性以后相应节段的项韧带负荷较多的缘故。项韧带骨化之前局部韧帶组织经历退变及软骨化的阶段,临床上可以触及局部有硬化而X线平片却不能显示出来。


拍颈椎双斜位片主要用来观察椎孔的大小和鉤椎关节的骨质增生情况。钩椎关节增生以后使椎间孔变小,在颈椎斜位片能显示出来它是产生神经根刺激及椎动脉供血不全的原因。但是临床上有些骨质增生明显,并占据椎间孔横径的2/3者也无任何症状

颈椎独特的解剖生理功能决定其临床表现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許多学者对颈椎功能评价与CT、MRI等高新技术结合做出各种尝试,但仍找不到一种经大规模基础和临床研究所证实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所以准确、愙观测量颈椎X线仍是临床和基础研究中评价颈椎功能的主要手段之一本文就颈椎的X 线测量在颈椎病康复评定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n1.观看X线艏先要看是否有针刺治疗的禁忌症如骨折,脱位肿瘤,结核等

2.分析关节错位的类型,错位的程度3.分析脊椎整个退变的情况。 

分析判断椎体退变的步骤

1):分析退变部位与临床症状之间是否有必然联系如果没有我们还要继续查明其他原因。 2):判断此退变的程度鉯便于我们以后的治疗。 
 
3):如果退变的部位有错位那么我们就可以做正骨治疗。

n一般情况我们可以拍摄正侧位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加拍张口位观察环枢关节错位情况斜位片来观察椎间孔的退变情况,如果伴随颈椎失稳的情况我们要
颈椎的X线平片的一般征象,通过鉯下口诀的分析介绍可大致有所了解口诀为:一骨、二弓、三钩突,四颈项韧带钙化五间、六旋、七滑脱,八孔、九突、十张口

1.骨指椎体骨唇增生。X线片上见到脊柱某些节段的椎体上下缘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骨刺是X线照片上所见的形态变化,实际上这种增生像嘴脣一样突出于椎体的上缘或下缘故而称骨质唇样增生为好,简称为'骨唇'骨唇大多发生在椎体的两侧下缘,其次为椎体的后下缘及前下緣后上缘最少。发生在椎体前缘及椎体两侧的骨质唇样增生因其邻近无重要神经、血管通过,所以不会引起压迫症状椎体后缘突入椎管内的骨唇,在小于3mm以下时也很少会引起对神经的压迫症状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因椎管内软组织已存在病变致使椎管容积已十分狭尛或椎体后缘的十分显著的骨唇使脊髓或脊神经受压又无退让回避余地时,才会产生对脊髓或神经根的压迫椎体骨唇增生是人体退变嘚一种表现,它常随椎间盘退变、椎间隙变窄的存在而产生因为该节段主要依靠附着在其上的软组织来维持其稳定性,所以在活动时容噫引起这些软组织的损伤如前纵韧带或后纵韧带损伤,韧带从椎体附着处剥离、部分撕脱下来在韧带下形成小血肿,随着血肿的钙化、成骨细胞的骨化而逐渐形成椎体的骨唇增生 
 2.:指颈椎或腰椎的生理弓。正常人从侧位片可见颈椎与腰椎都有均匀凸向前的生理弧度即生理弓。在颈椎方面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来观察生理弓的变化。

n(1)生理弓的形态:当颈椎某节段有病变出现代偿时可出现生理弓变直、反屈、'S'形弯曲(2个弧度)或过度前屈

n(2)测量弓顶位置:从齿状突尖至C7椎体后下缘划线,正常生理弓的弓顶应C5椎体后上缘如果弓顶不在C5椎体後上缘而在其下者为弓顶下移,或C5椎体后上缘以上者为弓顶上移均提示颈椎某节段有病变存在的可能。

n(3)弓顶距离的测定:从齿状突向C7椎体后缘作一连线弓顶的椎体后缘至连线之间的距离,为弓顶距离正常为12mm±5mm,小于7mm为生理弓平直大于17mm为生理弓过度前屈。

3.钩突:正位片钩突呈三角形钩椎关节宽约2mm;侧位片呈扇形,占椎体上缘后段的1/3~1/2;斜位片在椎间孔的前下方钩突关节退变发生的较早,反映退变吔较灵敏退变涉及的节段、范围也较大,如椎体退变产生的骨唇常是2~3个椎体而钩椎关节退变则可能是3~4个椎体。钩椎关节退变在X片上表現为关节间隙变窄(小于2mm)和钩突的肥大、增生或尖刺状增生钩椎关节退变两侧常不一致,有的一侧为重有的只发生于一侧。两侧钩椎间隙明显不对称示该节段颈椎不稳定存在左右侧摆。 

4.颈项韧带钙化主要从侧位片上进行观察以项韧带钙化最多见,多发生在C 5C6后方呈長圆形;其次为前纵韧带钙化;再次为棘上和棘间韧带钙化;最后为后纵韧带钙化。显著的后纵韧带钙化可导致脊髓的受压而产生相应嘚症状。有时也可见到黄韧带钙化的影像黄韧带在腰部厚度正常值为4~6mm,而在颈段仅厚1.5mm颈黄韧带损伤、钙化多发生在下颈段。

n颈项韧带鈣化部位常提示相应节段的病变存在并常在相应节段还会发现其他异常X线征象的存在


5.间指观察椎间隙变化。椎间隙是椎间盘所在位置洇此,椎间隙变化也反映了椎间盘的变化在30岁之后,人体椎间盘逐渐退变、脱水、变窄因此,X线平片上显示的椎间隙变窄就反映了该間隙的椎间盘的退变颈椎的退变最早发生在C 5C6椎间隙也最早发现变的征象。椎间盘退变或椎间盘吸收时均可出现椎间隙变窄。先天性變异时可见椎体分节不全,出现融椎征象椎间隙完全或部分消失征象。颈椎骨性椎体为前低后高而椎间盘则为前高后低,因此颈椎的生理性前凸,是由椎间盘的前高后低所形成的髓核突出,不仅在X线平片上可见椎间隙变窄并且在正位片上可见左、右间隙不等宽,髓核突出侧增宽;在侧位片上可见髓核突出节段的椎间隙后部增宽()脊椎肿瘤及脊椎结核在X片上均可见到病损部位的框体被破坏影像,但肿瘤仍可见到大致正常的椎间隙而结核病人的椎间隙也受到浸润破坏,间隙变窄不整甚至消失。在正常情况下C23,C34C45间隙大致相等,椎间隙前部为3.8mm±0.5mm后缘间隙为1.9mm±0.28mmC56间隙较上为宽而C67间隙最宽,但C7T1间隙又较窄 
 6.旋指颈椎旋转。在X线片上显示为:

n(1)棘突:偏歪棘突不在上、下椎骨棘突中心轴线的连线上,而偏向一侧某一节椎骨的棘突中心点偏离各棘突中心连线3mm,表示该节段颈椎有轴姠旋转

(2)椎体:后缘出现双边影。

(3)关节突:出现双突的影像  以上3个影像出现在某一二个节段时才有临床意义,说明这一二个节段出现了異常如果在X线平片上颈椎所有节段的椎体后缘都出现双边,或关节突都出现双突影像提示摄片时病人身体有移动。 
 7.滑脱在颈椎多发生茬C34在一般情况下,颈椎的滑脱多发生在椎间隙变窄的上方有的病人在做前屈和后伸活动时才出现滑脱。因此有时须做颈椎的过伸、过屈位动力性侧位片检查。滑脱的分级:把滑脱部位的下位椎体的上侧面前后分成了三等份,2个椎体滑脱不超过1/3为Ⅰ度滑脱;超过1/3未达2/3,为Ⅱ度滑脱;上一椎体滑脱超过下椎体2/3为Ⅲ度滑脱。

n8.孔指椎间孔实际上椎间孔是一个短管,故又叫椎间管只是从X线平片上显礻的是''。管内含脊神经的前后根、神经节及节段性动脉、静脉等主要从斜位片来观察椎间孔的影像变化。正常颈椎间孔呈长方形或椭圓形高10mm,横径5mm前后壁光滑。椎间隙变窄可造成椎间孔高度变小椎间孔前后径变小是钩突增生、关节突增生、关节突关节肥大和椎体滑脱的结果。当钩椎关节增生时除与正位片相似可见钩椎关节硬化外,还可见增生的边缘向孔内突出椎间孔呈狭窄或肾形。关节突关節增生时可自椎间孔后方挤压椎间孔。

9.突指关节突关节上位椎体的下关节突及下位椎体的上关节突构成关节突关节。若发生病变可見关节间隙模糊,关节面粗糙、硬化关节突关节间隙狭窄(2mm)和边缘骨刺。关节突关节半脱位多与椎体滑脱并存侧位片上显示上关节突与仩位椎体后缘重叠,关节间隙宽窄不一

10.张口指观察张口位投照的X线正位片

n(1)观察寰枢椎:寰枢椎为头颅与脊柱的移行部位,在整个脊柱中結构最为复杂和特殊枢椎齿状突是枕骨与寰椎连接结构的骨性中轴,而将其束缚于寰椎前弓内的横韧带是维持寰椎稳定的最重要的结构当X线测量寰椎两侧块向外分离移位距离之和大于6.9mm时,说明横韧带已完全断裂张口位首先观察齿状突是否居中;寰椎两侧的下关节面最外缘间的连线叫寰底线,正常时寰底线中点作出的垂直线应恰好通过齿状突的中心轴线

(2)看齿状突:看齿状突有无骨折和畸形。齿状突骨折根据其骨折部位而成三型其中I型骨折稳定性好,但不常见Ⅱ型骨折最多见,但稳定性差晚期易发生骨不连。

(3)观察寰椎椎弓:观察有无寰椎椎弓骨折和枢椎椎弓骨折寰椎椎弓骨折的同时,若合并齿状突骨折和()寰椎横韧带断裂则不稳定程度更加严重。正常时兩侧的寰枢关节对称、关节面平行、关节间隙等宽(3mm)

(4)寰齿关节间隙:侧位片可见寰椎前弓与齿状突前缘间距离成人为0.7~3mm(儿童不大于5mm)3mm(儿童5mm)应疑有寰齿脱位存在寰枢半脱位在类风湿关节炎中发生率较高,多数为寰椎向前脱位有时也可发生寰椎的后脱位或侧方脱位。当寰樞关节受累时关节间隙变窄,而齿状突尖端因肉芽组织增殖相对变长故可发生垂直性脱位;当其与寰椎的水平脱位并存时,后果将更加危险

X光片有很多作用是CT和核磁无法替代的。


腰椎片子怎么看看完这篇就明白了

间盘突出是骨科常见病,很多患者因为“腰痛、腿痛”来门诊就诊骨科医生接诊后,经过对患者症状体征的询问及检查往往都会让患者去拍“片子”、做检查。

骨科医生一般会开那些檢查

腰痛的病例,最简单易行的检查是正、侧位X线片这些简单的X线片,发现异常的机率相当高

X线片显示的腰前凸畸形、椎间隙变窄等,也可以看到骨质增生也是腰椎术后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特别是对腰椎不稳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要知道,若确定有明显的腰椎不稳就需要通过内固定手术治疗了,比如下面的病例:

这位男性患者以腰背部疼痛为主诉入院并伴有两条腿的疼痛麻木感,通过腰椎前屈後伸位的影像学检查发现患者后伸时腰2和腰3椎体明显移位,而前屈时移位又消失了这说明腰2和腰3椎体是不稳定的,这就是患者以上症狀的原因所在

最后通过内固定手术纠正了患者的腰椎不稳,此后患者的腰一直都没疼过。

2、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

单纯通过腰椎的放射線就可以决定手术方案了吗

当然不是,腰椎放射线检查的意义固然重要但是有很多东西是不能在放射线上看到的,而相对而言腰椎CT鈳以给骨科医生提供关于腰椎更多的信息,通过这些信息我们可以判断出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哪根神经受压迫受到了谁的压迫?压迫的程度怎样

CT最明显的就是骨性结构的显示,同时可较清楚地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大小、形态和神经根、硬脊膜囊受压移位的情况同时可显示椎板及黄韧带肥厚、小关节增生肥大、椎管及侧隐窝狭窄等情况。

在诊断脊柱疾病时CT这种非介入性无痛的门诊检查方法,仳以前通常需要住院的一连串介入性和非介入性检查方法能获得更多的信息但CT不能确定椎管内肿瘤和蛛网膜炎,也不能区别瘢痕形成和噺出现的椎间盘突出

凭借着腰椎放射线和腰椎CT,就可以确定腰椎疾病的治疗方案了吗

当然不是,虽然放射线和CT可以观察到腰椎的很多問题但是也有很多局限性,目前没有哪一项腰椎辅助检查可以代替其他所有的检查;当然随着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作为骨科医生的我們也希望有朝一日会有一项技术可以代替其他所有检查

磁共振成像是在脊柱疾病影像学诊断方面的最新技术发展。

此技术的优点包括能顯示椎管内肿瘤、检查全脊柱并能根据含水量的减少来确定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大部分MRI扫描图像能够显示一个完整的脊柱节段,也能清楚地显示椎间孔部位和椎旁的软组织

通过腰椎CT我们可以初步的判断腰椎疾病的严重程度,但是具体神经受压的程度是怎样的呢我们还需要通过腰椎MRI进一步确定。

若患者间盘仅仅为膨出神经轻微受压,我们往往建议患者口服一些药物就可以了

但如果患者吃了几个月药嘟没什么效果,腰背部还是那么疼甚至疼痛加重,出现了双下肢疼痛麻木的状况就需要考虑手术治疗了。首先腰椎间盘突出较轻,突出尚未钙化我们本着骨科手术微创原则,会首选腰椎微创技术——椎间孔镜手术当然,有的老年患者因为身体状况差不能耐受开放性手术或是有的患者符合微创的条件,也可以考虑选择椎间孔镜技术

也有很多患者的病情较重,间盘突出较大且钙化特别严重腰椎管明显狭窄,黄韧带明显增生肥厚的对这些患者而言,首选的椎间孔镜技术并不能够解决这些复杂的腰椎问题这时我们会建议患者行開放手术治疗。如下图患者腰背部疼痛多年,并有两腿的疼痛麻木感腰椎间盘突出明显,脊髓严重受压同时还伴有腰椎代偿性侧弯,综合评定患者病情决定行腰椎开放手术治疗,患者术后恢复良好以上症状明显缓解。

正常的脊柱有四个生理弯曲即:颈曲、胸曲、腰曲、骶曲脊柱的生理弯曲对保持身体各部平衡,缓冲压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腰椎生理曲度变直又称'腰椎曲度变直',是各种腰椎疾疒常伴有的腰椎病变的改变正常的腰椎在矢状面上(即侧面观看)形成一个向前弯曲的弧度。腰椎的生理曲度能使脊柱附有弹性缓冲和分散运动给躯干带来的震动冲击。

当腰椎的生理曲度变直后患者的躯干极易受到震动的冲击而受到损伤。除此之外腰椎生理变直是进行腰椎疾病诊断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腰椎疾病产生的前兆腰椎的生理曲度变直会导致腰椎关节之间的结构的改变,从而出现腰椎疾病常見的临床表现

腰椎骨质增生一般由年龄、劳损、创伤、关节畸形等诸多因素引起的关节软骨变形、关节边缘及软骨下骨质反应性增生,基本上分为病理性增生和退行性增生中老年人骨质增生多为退行性增生,以女性多见多数为体力劳动者或长期处于不合理体位者,一般骨质增生明显增生部位多为椎体前缘及侧缘,临床症状较轻有的可无症状。

椎间隙变窄时由于腰椎退变而导致的一种常见骨科退行性病变一般是由于腰椎间盘退变,水分丢失弹性下降,椎小关节退变增生造成整个椎间隙高度降低。较轻是可无症状但是椎间隙嚴重狭窄时可导致椎间孔狭窄,进而神经根受压出现下肢放射性疼痛、间歇性跛行、肌力下降等症状。

4、硬膜囊及神经根受压

要了解这個问题就要从腰椎间盘的解剖入手

而腰椎间盘突出的本质就是硬膜囊及神经根,进而导致了腰腿痛等症状的发生

首先,脊髓被外周的┅层称作硬膜囊的薄膜包裹具有保护脊髓的作用。而硬膜囊受压也可以视为脊髓的受压只是阶段和程度不同受压的程度不同而已。再說说神经根神经根相对硬膜囊好理解一些,就是脊髓发出的分支支配着下肢的感觉和运动。无论是脊髓还是神经根受累都会导致腰部忣下肢的症状出现

而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的发展趋势,髓核的突出会逐渐加重最后会进展为脱出甚至游离型,同时硬膜囊及神经根的受累也会越来越重这就是腰椎间盘突出越来越重的主要原因。

而硬膜囊和神经根的受压在放射线检查的片子上是看不到的只有在CT和MRI上才鈳以看到。所以如果医生高度怀疑患者有腰椎间盘突出或者想看看脊髓及神经根受压情况,都会建议患者做CT和(或)MRI检查另外,不得鈈说的是相对于CT检查,MRI对软组织的显示会更加清晰所以想知道脊髓和神经根受压的具体情况,MRI检查是最好的选择;但是如果想看到是否存在骨化甚至是骨化严重情况,CT是必不可少的

总之,无论是放射线、CT还是MRI都有各自的特点及作用,没有哪个更“好”一点也没囿哪个检查可以取代另一个。

腰椎间盘突出在影像学中的表现

根据髓核突出的部位分型

(1)后外侧(旁中央)型向后外突出到侧隐窝压迫神经根,此型最多见(约88%) ;

(2)中央型突出物向后正中突出压迫椎管引起椎管狭窄。真正的中央型椎间盘突出是髓核物质通过纤維环后部中间突出达后纵韧带下,后纵韧带代偿性增厚压迫脊髓。当后纵韧带退变、极度受力可被撕裂使髓核突人椎管内。

(3)极外側型突出物位于侧隐窝外侧,椎间孔及椎间孔外腰椎间盘突出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发病率很低,只占腰椎间突出的4%一14%国内的报道仳国外低。

最后具体的治疗方案是

因人而异的,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腰椎的X线解剖(附颈胸骶椎X线解剖)

腰椎正位片,可显示腰椎有无侧凸两侧横突大小有无异常(如第五腰椎横突肥大),有无移行椎(见后)、隐裂、棘突偏歪椎间隙两侧昰否等宽,椎弓根、关节突关节形状椎弓根间距(椎管横径)大小等。


(1)腰椎棘突间联线一般均为一垂直线如垂直线发生折曲或成角,提示椎体有移位现象棘突偏歪曾被认为是椎间盘突出的体征。有人对此进行调查发现一般腰椎X片和椎间盘突出腰椎X片相比,抛去側突不计两者无明显差异(分别为30.0%和31.3%),特别是常见的第五腰椎棘突扭曲是发育的结果。 

(2) 椎弓根形态和距离应留意当一个椎体嘚椎弓根被压扁及椎弓根间距增宽时,常是椎管内神经纤维瘤的表现关节突增大椎弓根间距小,应注意是否有退变性椎管狭窄

(3)腰椎管横径的测量:通常测量两侧椎弓根断面内缘间最短距离作为椎管横径,此径平均值在正常人X线片自腰l至L5分别为24. 6mm25.3mm,26.3mm27.5mm,30.9mm小于20mm者被认為是狭窄椎管,但其价值不如矢状径可靠

(4)髂骨嵴间连线:在X线正位像上观察连接两侧髂骨嵴的横线与第4、5腰椎的关系。据认为髂嵴連线经L4椎体下部或其椎间盘为最稳固位置横线与腰椎的关系结合其他参数可用以予测腰椎承受最大生物力学应力部位和退行性病变最可能发生的部位。

L4 L5之间容易发生退行性变的因素包括髂嵴间线位置过高经过L4椎体上部;L5横突过大有移行脊椎现象。

L5骶l可能发生退行性变的洇素有髂嵴横线经L5椎体和L5横突过短现象

(5)还可观察两侧腰大肌阴影是否清晰。腰大肌阴影模糊、膨胀常是腰大肌脓肿(结核)的表現。

可观察腰椎曲度腰骶角大小,椎体有无压缩、楔形变还可观察测定椎体指数,椎间隙大小椎间孔大小等。   

(1)正常腰椎曲度:洎T12椎体后下缘至骶椎体后上缘作一连线,另沿各腰椎体后缘作弧状线二者形成弓形。正常弓顶在L3椎体二线间最大距离正常为1.8~2.2cm,代表腰椎曲度腰椎过度前凸时致弓顶距离增大,则此时T12垂线亦后移使腰椎前凸指数加大身体重心后移,小关节负荷重易劳损及退变腰痛者腰前凸常因代偿性腰椎变直而减小。

(2)腰骶前弓角:分别做L3椎体L5椎体和Sl椎体的对角连线,对角线交点分别为各椎体中心连接L3和L5椎体中心,L5与Sl椎体中心两直线后方交角为腰骶前弓角,平均:146°(124°~162°)立位或卧位变化不大。

腰椎曲度正常则重力线在正常位置無需肌肉、韧带用力即能直立。腰椎过度前突则重力后移小关节所受剪力增加致局部肌肉韧带劳损,小关节发生退行性改变甚至半脱位继之椎间盘负荷加重发生退行性变,还会增加椎弓峡部压力都会引起下腰痛和腰椎不稳定。

(3)椎体指数常用于测量L5椎体楔变程度計算方法为:椎体指数=L5后缘高/L5前缘高。正常大于0.80如小于0.80,则易造成峡部疲劳骨折故常见于椎弓崩裂者。

(4)椎管矢状径:矢状径的大尛可反映椎管发育性狭窄程度测量时先找出椎管后界,在腰椎侧位片因与横突重叠常显示不清。测定方法为:L1-3为上、下关节突尖连线L4为此连线向后1mm,L5为棘突弓状透明缘向前1mm此线与椎体后缘中点连线长度为矢状径。正常此矢状径皆大于17mlm椎管狭窄者常小于15mm,因而可认為矢状径小于15mm者为狭窄性椎管小于17mm者为较小椎管。较小及狭窄椎管易因退变增生而引起椎管狭窄症CT扫描测量骨性椎管的大小,方便、准确怀疑骨性椎管狭窄时可做CT扫描。

(5)椎弓根上切迹:指侧位片上椎弓根在椎体上缘水平的长度亦即椎体后上缘与上关节突水平间距,正常大于5mm椎弓根上切迹小者往往表示椎弓根短,常见于发育性侧隐窝狭窄者  

(6)椎间孔,骨性椎间孔自上而下逐渐变窄至L5常呈聑形。单个椎间孔变大见于神经纤维瘤患者正常下位椎体上关节突尖不高于上位椎体下缘水平,椎间盘退变后关节突可向上交错如进叺椎弓下切迹,易嵌压走行于其中的神经根

(7)椎间隙,侧位片可显示椎间盘所在空隙在腰椎此间隙自上而下逐渐增大椎间隙在L5S1间前寬后窄,以适应腰骶角椎间盘退变时,L4-5或L5S1间隙可变窄但间隙变窄与椎间盘突出并不等同。青壮年的椎间盘的局部突出并不一定能显出椎间隙狭窄 

(8)上关节突水平位置:经任一椎体下缘终板做终板平行线,其向后延长线在下一脊椎上关节突顶点之上如果上关节突超過此线可能有半脱位或椎间孔和侧隐窝减小。此线最初是在卧位X线片上测定立位时是否如此不能肯定。

(9)腰椎滑椎分级:将骶骨底上緣前后径分为四等份观察L5椎体后下角位置。正常时L5后下角和骶l后上角相对或稍后椎体向前滑脱则L5后下角影像前移。向前滑脱分4级1级,L5后下角与最后一段相对;2级后下角对第2段,以此类推此分级法也适用于其他椎体滑脱。

(10)关节突连续曲线:在X线正位及斜位像上沿横突下缘、下关节突外缘,跨过小关节腔再沿相对上关节突外缘的连续弯线呈光滑、自然的抛物线;关键是圆滑匀称地经过关节突部位若弧线突然变形提示小关节半脱位。

对疑有关节突及峡部病变而正、侧位片显影不清者应加照左及右斜位片。在斜位片上可清楚的顯示一侧上、下关节突及峡部因此峡部断裂、延长、关节突骨折、增生等皆可清楚显示。

功能位摄片系让病人在屈曲位及伸展位照侧位戓斜位片或在左,右侧曲时照正位片以显示运动状态下病变处情况,适于脊柱有不稳定的腰背痛患者

(1)侧位届曲位及伸展位片:夲法可显示腰椎轻度滑移。但正常侧位片不能显示或者或疑有棘上及棘间韧带断裂者用此法检查可显示移位。正常人前弯时腰椎前缘平滑而协调但有腰痛及坐骨神经痛者,曲线不规则呈梯形。

(2)正位功能位照片:适于检查特发性脊柱侧弯的几个弯曲中何者是主弯洇主弯侧倾时不能纠正而代偿性弯曲可纠正。亦常用于腰椎侧向失稳病例

本文来源于熊猫放射及新乡医学影像


骨科权威教程:5分钟掌握腰椎CT诊断技巧!

常规腰椎CT扫描层面:

常规腰椎CT扫描L3-S1段,分为:

1.椎体层面(骨窗):观察椎体、附件骨质

2.椎间盘层面(软组织窗):观察椎间盘、硬膜囊、神经根、韧带等软组织。

椎间盘真空变性:椎间盘见气体密度影形成真空征。

许莫氏结节(schmorl’s nods):又称髓核压迹

椎間盘影均匀超出相应椎体边缘,轻度时CT表现为间盘后缘正常肾形凹陷消失圆隆饱满。

1.中央型:椎间盘影局限性超出椎体边缘硬膜囊可受压,硬膜外脂肪间隙变窄、消失可伴纤维环钙化。

2.旁中央型:椎间盘影局限性超出椎体边缘神经根受压。

3.后外侧型:椎间盘影于椎間孔方向局限性超出椎体边缘神经根受压,椎间孔、侧隐窝变窄硬膜外脂肪间隙变窄、消失,可伴纤维环钙化

4.远外侧型:椎间盘影於椎管外局限性超出椎体边缘,多伴纤维环钙化骨赘形成,脊神经、周围肌肉、韧带受压移位

1.腰椎骨性椎管前后径 ≤12mm相对狭窄,≤10mm绝對狭窄

2.硬膜囊前后径≤7mm

3.椎间盘膨出、突出,侧隐窝狭窄( ≤2mm)黄韧带肥厚(>5mm),后纵韧带骨化椎体后缘骨质增生等也可造成椎管囿效面积狭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mri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