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肠镜检查注意事项什么问题都没有发现,如果再发生肠癌

如果肠镜检查没有问题,再到大肠癌最快需要_大肠癌_百姓问医生
扫描二维码
如果肠镜检查没有问题,再到大肠癌最快需要
来自:江苏省 南京市 浏览 692 次
提问时间:
最佳回答百姓健康网 53499 位专家为您在线解答
病情分析: 你好对于癌症的病发,目前是没有定论的,因为这个病发展各人身体情况不同而病情发展的发展慢与快也不同,所以大肠癌的情况也是不同的,有个别的在检查肠正常后,快的情况在临床上也有三个月时间后发现到了中期的,所以没有时间上的定论,
TA帮助了1347人
热门关键词
您可能还关注
疾病大全自助查询
按疾病查找
按症状查找
按疾病查找
按症状查找
按疾病查找
按症状查找
按疾病查找
按症状查找
按疾病查找
按症状查找
按疾病查找
按症状查找
按疾病查找
按症状查找
按疾病查找
按症状查找
按疾病查找
按症状查找
按疾病查找
按症状查找47版:健康周刊·都市报e院
 本版要闻
<font style="size:12px"; color="#13年4月10日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咨询电话:
陈招娣的病与遗传有关
有肠癌家族史 每年要做肠镜
有些人需要每年做一次肠镜 “肠癌真的如此凶险,会在整个家族中连续发病吗?”昨天,有网友@都市报e院询问:近日,前中国女排主力队员陈招娣因直肠癌晚期去世。听说,陈招娣的父母、两个姐姐以及弟弟也都是因为肠癌身故。肠癌会遗传吗? 带着网友的疑问,记者采访了温医附一院肿瘤外科主任医师潘贻飞。他非常肯定地说,肠癌的确有非常明显的家族性。“如果家族中有人患了肠癌,最好20岁开始就去医院接受肿瘤筛查,早发现、早治疗,肠癌是可防可治的。” 潘贻飞告诉记者,经常碰到一家人连续有亲属患上肠癌的,这类肠癌叫家族性肠癌,分为家族型息肉病和非家族性息肉病。陈招娣的肠癌应该属于家族性遗传。家族性息肉病起病的时候,家庭成员最先表现是结肠息肉。这些息肉不切除,到了40岁以后,就100%发展为肠癌。非家族性息肉病的结肠息肉为散发性,息肉也要小一点,发病时间会比家族性息肉病要迟。对于有家族性肠癌史的家族成员,潘贻飞建议,从20岁开始坚持每年做一次肠镜,一旦发现息肉就及时摘除,这是预防这类肠癌最有效的方法。 肠癌是吃出来拖出来的 肠癌到底因何而生,又如何预防呢? “与生活节奏加快、饮食习惯的改变有关。”潘医生说,有句话叫病从口入,用来形容肠癌是最合适不过的,因为肠癌本身就是吃出来的病。大城市居民偏好的鸡鸭鱼虾蟹等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的食物,是现代人进入肠癌怪圈的最关键因素之一。 同时,肠癌也是拖出来的病。据中国肛肠病研究院调查数据显示,临床上80%的肠癌患者早期都曾被误诊为痔疮、肠炎等疾病。因为肠癌的一些初期症状并不明显,也常会出现如便血、大便习性改变等症状,和痔疮的症状很相似,大多数人都不会加以重视,甚至归结为痔疮而简单地自己买药治疗,从而延误了病情。 大量研究结果显示,I期肠癌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90%以上的患者能治好,II期患者5年的生存率可达70%~80%,而III期患者5年生存率却多在50%以下,IV期患者5年生存率则不到10%。“因此越早治疗才会有越高的生存率。”潘贻飞说,“肠癌真正的危险性不是癌本身,而是它的转移和复发,一旦转移到肝脏,适应手术的成功率就很低了。” 潘贻飞提醒,一旦发现有便血、大便中有黏液、大便习性改变等,就要引起注意,最好去医院做个肠镜。大便习性改变,是指大便习惯(指大便次数的变化以及腹泻、便秘等情况的不规律出现)和大便性状的变化(指大便粗细、颜色的变化)。潘贻飞提醒,尤其要警惕腹泻、便秘的交替出现,而且是经常性地出现。“老年人如出现不明原因的消瘦、腹痛、贫血等,也要警惕。”如果肠镜发现有息肉,则建议每1~2年复查一次。 即使没有家族遗传的因素,在经济发达地区,肠癌的发病率也在每年攀升,目前列肿瘤发病率的第二位。如何预防肠癌?潘贻飞提出了一些建议:首先是尽量低热量饮食,多吃蔬菜和纤维类的食物,增加对肠道的保护。以前说大肠癌跟吃“红烧鱼”有关,实际上,烧焦的食物、高温加热的蛋白质、腌制食品,都有致癌风险;其次是少坐车、多运动,保持每天排便的习惯。潘贻飞在自己长期的临床中发现,90%的肠癌都发生在肠子转弯的地方。“这跟大便在肠道转弯处停留时间过长,以及排便时的损伤有很大关系。所以,保持大便通畅非常重要。”群芳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浙ICP备B2- 国新办发函2006.78号 网络广告经营许可证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温州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提供技术支持新闻源 财富源
一生做一次肠镜能有效预防肠癌
&&来源:&&作者:佚名&&责任编辑:罗伯特
  大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临床上的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两类。在西方经济发达国家,每诞生25个婴儿,日后就将有一人患大肠癌。在我国,近20年来,随着饮食习惯改变等因素的影响,大肠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全国每年约有4.75万人死于大肠癌。但在大肠癌的治疗效果上,中国还远远落后于美国,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是忽视筛查,导致发现病情晚。
  早筛查
  早期筛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问题,通过筛查发现的肿瘤绝大多数都属于早期,而良性结节或癌前病变的大量检出并治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进一步癌变的数量。
  “一生做一次肠镜检查,可有效预防结肠癌”。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副院长徐瑞华教授以自己做防癌体检的经历举例说,结肠癌是预防效果很好的癌种之一,出现癌前病变即肠息肉后,一般需要5年~10年才会发展为癌症。因此,超过45岁的人做一次肠镜检查,“可保至少5年安全”。
  如果发现大便习惯改变,偶有便血,并伴有腹痛、消瘦、乏力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避免误以为痔疮、慢性痢疾、慢性肠炎等疾病,延误诊断和治疗。
  高危人群
  国内专家建议年满40岁的人,最好进行定期的肠镜检查。如果本人有癌症史、肠息肉史或一级亲属(父、母、兄弟姐妹、子女)有大肠癌史的话,更需要格外注意。另外,如果本人有以下两种或两种以上情况,比如近两年来慢性腹泻累计持续超过3个月,慢性便秘每年在2个月以上,有黏液或血便史、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慢性胆囊炎或胆囊切除史,近20年来有经历过对精神造成较大创伤或痛苦的事件,要及时到医院进行全结肠镜检查。
  预防肠癌首先要从注意饮食做起,减少动物脂肪和肉类的摄取,多吃水果和蔬菜,增加粗纤维食物的摄入量,如粗粮、麦片、黑面包,蔬菜、水果、芹菜、黄豆、蘑菇、木耳、紫菜、胡萝卜、苹果汁等,每日以10克~30克为宜。同时,要避免暴饮暴食,生活起居要规律,坚持锻炼身体,多晒太阳,戒烟限酒。
高清图集赏析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