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如果吃什么新陈代谢的快太快是怎么才能让它减慢啊

新陈代谢与寿命 - 薄荷减肥论坛
新陈代谢与寿命&
回复:3&|&浏览:5140&|&
&&|&&&&|&&&&|&&&&|&&&&|&&&&|&&&&|&&&&|&&
去其他板块
翻看以前的帖子,好多薄荷宝贝都是通过提高新陈代谢来减重量,但是有研究称,新陈代谢越快,寿命越短。 下面摘几段百度的资料,不是俺的观点啊。
到底减肥中药还是寿命中药,欢迎大家讨论,拍砖。
&&wbr>&&wbr> 新陈代谢速度决定人类寿命的长短&&wbr>&&wbr>&&wbr>
&&wbr>&&wbr>&&wbr> 从个子的高矮差异看新陈代谢速度对寿命的影响
&&wbr>&&wbr>&&wbr> 另一个早已被人们公认的现象是:矮个子的人比高个子的人长寿。为什么矮个子要比高个子长寿?这仍然是新陈代谢的速度不同所致。
&&wbr>&&wbr>&&wbr> 例如在同一性别中,矮个子与高个子的能量代谢率虽然是基本相同的,但是我们从能量代谢率的定义中知道:能量代谢率是按机体在单位时间内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产热量计算的。虽然在同一年龄同一性别中,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产热量相同,但矮个子的总体表面积比高个子的总体表面积要小,也就是能量代谢的绝对量要小,因而矮个子的能量代谢总速度就要慢于高个子的能量代谢总速度。
&&wbr>&&wbr>&&wbr> 有人在乔治亚海边的一个小岛上用鼬鼠做研究,结果发现,岛上的鼬比岸上的鼬寿命要长,并且在其他一系列指标上也老得慢一些,首次生殖年龄也迟一些。究其原因是因为,岛上的鼬在各个年龄阶段的体型都比岸上的要小一些。正是因为它们体型较小,导致了能量代谢总速度放慢,才使它们获得了长寿。
&&wbr>&&wbr>&&wbr> 当然,当个子太矮时,会因发育畸形,器官不健全等因素影响健康反而使人短寿。因此有研究者认为:人类存在着一个最适宜的高度,以便让身体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并认为这个高度是:男子165-168厘米,女子159-162厘米。
&&wbr>&&wbr>&&wbr> 三、从进食量的差异看新陈代谢速度对寿命的影响
&&wbr>&&wbr>&&wbr>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在同一单位时间,同一有机体内,当能量吸收得多时,其能量消耗也会增多,新陈代谢的速度也必然加快;当能量吸收得少时,其能量消耗也会减少,新陈代谢的速度也必然减慢。
&&wbr>&&wbr>&&wbr> “节食”就是在减少能量吸收,当然也就是在减慢新陈代谢的速度,因此,所有关于节食有利于健康,有利于长寿的报道,都支持“新陈代谢速度决定人类寿命长短”的观点。例如对某些地区长寿老人的调查发现,“节食”是长寿老人们共有的特点。2002年6月有媒体报道: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将“最长寿的人”证书授予116岁的杜品华,这位经历了三个世纪的四川老人正式成为了世界上最老的老人。报道说:杜品华1886年4月22日出生于四川乐山,虽然已是116岁的高龄,但仍思维敏捷、谈话风趣、耳朵不聋。并特别说明该老人从年青的时候起就“每天只吃素”。“吃素”就是减少能量吸收,以此降低能量代谢的速度。
&&wbr>&&wbr>&&wbr> 对果蝇、毛虫、水蚤和家蚤所作的实验也证明,饥饿或半饥饿状态可延长它们的生命,而过量饮食则短寿。对哺乳动物如小白鼠、大白鼠等的实验,也肯定了限食可以延长寿命。
&&wbr>&&wbr>&&wbr> 据美国科学家伯格等的研究报告说,对大鼠从幼年开始减少其食量的46%,结果发现,限食组雄鼠的预期寿命约增加25%(由802天增至1005天),限食组雌鼠的预期寿命约增加39%(由930天增至1294天)。在到达1000天时,不限食对照组的雄鼠已无一存活,而限食组的雄鼠有50%还活着;至1200天时,对照组雌鼠已全部死亡,而限食组的雌鼠尚存73%。这一实验初步说明,从幼年开始限食,不仅可增加动物的平均寿命,而且可明显地增加其最高寿命。
&&wbr>&&wbr>&&wbr> 美国加州大学生物化学家斯平德勒及其同事在《国家科学院学报》上撰文说,控制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可使老年鼠保持或恢复其体内多种抗疾病基因的青春活力,增强其对老年性疾病的抵抗力。
&&wbr>&&wbr>&&wbr> 由斯平德勒领导的研究小组是在对老鼠肝脏上的11000个基因进行跟踪、比较研究后得出这一结论的。他们发现正常饮食的老鼠衰老后,有46种基因的活性发生了变化。其中,引发炎症的基因会越来越活跃,而一些抗癌基因的活力则下降了许多;但长期食用低热量食物的老鼠年迈时却有27种仍保持着其年轻时的活力。更令人惊奇的是,如果让那些已经衰老的老鼠严格节食一个月的话,其中19种基因还能恢复活力。斯平德勒猜测,这种短期食用低热量食物的饮食习惯同样适用于人类,有助于老年体内基因“返老还童”。研究人员还透露,实验中节食的老鼠每周摄入的热量控制53千卡,比正常摄入量低42千卡,这相当于将人类的热量从一天2500千卡的标准降低至1115千卡。
&&wbr>&&wbr>&&wbr> 为什么减少热量摄入会有如此神奇的效果?英国纽尔斯卡大学的研究人员柯克伍德对此的解释是,动物在饥饿时会减少繁殖,而将能量用于供给并修复细胞,从而改善抗疾病基因的状况,增强自身抵抗疾病和衰老的能力。
&&wbr>&&wbr>&&wbr> 这里说的“减少热量摄入”就是减少能量吸收,把能量代谢的速度放慢。
&&wbr>&&wbr>&&wbr> 在中国民间也有很多提倡节食的俗语,例如“爽口食多偏作病,快心事过恐生殃”等等。晋代养生家葛洪在《抱朴子》中也说:“欲想长寿肠中清,欲想无疾腹无粪”这都形象地说明了节食与健康长寿的关系。关于节食有利于健康,有利于长寿的文献及报道时有所见,读者可留意参阅。
&&wbr>&&wbr>&&wbr> 当然,吃得多者并不一定代谢率高,这是由于他的消化吸收功能不一定好;但是代谢率高者一定吃得多,吃得不多,代谢率想高也高不起来。
&&wbr>&&wbr>&&wbr> 四、从温度的差异看新陈代谢速度对寿命的影响
&&wbr>&&wbr>&&wbr> 我们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化学反应的速度会随环境温度的下降以及被反应物质温度的下降而相应地减慢。能量代谢也是一种化学反应,因此,如果人们设法降低生物的体温也就能够降低能量代谢速度,这样,生物的寿命也应该得以延长。事实正是这样。
&&wbr>&&wbr>&&wbr> 美国生理学家雅克·洛布曾用昆虫研究了温度对于衰老的影响。它以果蝇为例说明当环境温度在26℃时,果蝇只能活35-50天;在18℃时,可活100天;而在10℃时就能活200天。这样,在合理的限度内,温度每降低8℃,果蝇的生命就可延长一倍。
&&wbr>&&wbr>&&wbr> 有研究认为,寒冷对动物衰老和寿命的影响,基本上可作如下结论:如果周围的寒冷环境能够适当降低动物机体的体温,则可以有抗衰老和延长寿命的效果;如果周围的寒冷环境不能降低动物机体的体温,则无明显的抗衰老和延长寿命的效果。例如对于变温动物(如鱼类)来说,由于其体温可因周围环境温度(水温)的降低而降低,因此,降低其周围环境温度,可减慢其衰老速度。但对恒温动物(例如哺乳动物和人类)来说,由于其体温不因环境温度降低而降低(例如人类的体温在冬天和夏天基本上都维持在37℃左右),降低其周围环境温度对抗衰老的影响并不十分显著。
&&wbr>&&wbr>&&wbr> 这就是说,只要能够降低动物的体温,就可以降低动物的能量代谢速度,以此延缓衰老,延长寿命。虽然人是恒温动物,难以将体温明显地降下来,甚至不能简单地用降温来减慢能量代谢速度,但是这些研究结果都证实了新陈代谢速度对寿命的影响。
&&wbr>&&wbr>&&wbr> 虽然不能明显地降低人类的体温,但是,在不影响健康的前提下,稍许地降低一点还是可以做到的。例如经常通风散热、节制热量的摄取等等,以此保持稍低的体温减缓新陈代谢速度。(实验证明,体温每升高1℃,基础代谢率将升高13%左右。)
&&wbr>&&wbr>&&wbr> 俗语说“若要人安康,常带三分饥和寒”这也是说“饥和寒”的好处。虽然它是从健康角度说的,但长寿者都是健康的,怎能说它不是降低能量代谢带来的好处呢?
&&wbr>&&wbr>&&wbr> 居住在寒带地区的人比居住在热带地区的人平均寿命要长十几年甚至更多,这一统计数据毫无疑问地支持“新陈代谢速度决定人类寿命长短”的观点。
&&wbr>&&wbr>&&wbr> 这里特别提醒读者朋友,不要试图给自己做过激的降低体温的实验,因为人是恒温动物,体温不能随便降低,否则反而有损健康。经实验证明,在没有保温措施而环境温度低于20℃时,由于寒冷刺激,反射性地引起肌肉紧张性收缩加强,人体的代谢率不但不会下降还会增加。在10℃以下时,身体甚至发生寒颤,代谢率还会增加得更显著。居住在寒带的人们遇到的环境温度虽然很低,但他们既有适宜的保温措施又有常年锻炼后的耐受能力,因此他们的代谢率是下降而不是增加。
&&wbr>&&wbr>&&wbr> 五、从休眠状态看新陈代谢速度对寿命的影响
&&wbr>&&wbr>&&wbr> 我们知道动物的休眠状态表现为:停食、不活动、呼吸微弱、心跳缓慢、体温下降、陷入昏睡的状态。这种状态正是在极大程度地减慢新陈代谢速度,也正是在延缓动物的衰老。
&&wbr>&&wbr>&&wbr> 据报道,有些小昆虫处于休眠状态可以经历几十年而不死,有些植物种子埋在地下休眠几千年之后还可以发芽、生长、开花。在中国的沈阳、北京、河北三河等地,都曾找到许多已休眠一千多年到两千多年的古莲子,经科学家们精心培植,均已开出了绚丽的花朵。
&&wbr>&&wbr>&&wbr> 著名科学家富兰克林曾报告说,他在巴黎郊区亲眼目睹采石工人从一百万年前形成的石灰岩中,开采出了四只活蛤蟆。
&&wbr>&&wbr>&&wbr> 又有报道说,在美国的新墨西哥州的一个采石场里,有一次工人们在开凿岩石时,发现一个因石块崩裂而露出的岩石洞中有一只青蛙,它的肤色鲜嫩而有光泽,在沉睡多年又重见天日的时候,它还能继续动弹,过了两天才死去。据研究,这只青蛙可能是在岩石形成之前就钻入洞中冬眠的。后来由于某种变动,被长久地封在岩洞之中,感受不到外界气候的变化,便昏昏然睡着了。据测定,它这一觉大约睡了两百万年。
&&wbr>&&wbr>&&wbr> 中国的晋人郭璞,在为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撰注时,也记述了一个人类因休眠得以长寿的奇特故事。说的是一个殉葬女子在坟墓里“睡了”一千余年后被人挖掘出来得以复生。当这个女子被挖掘出来时“不死不生,数日时有气,数月而能语,状如二十许人。”此后她还被皇太后领养了十余年。直至皇太后去世,“此女哀思哭泣一年余而死。”
&&wbr>&&wbr>&&wbr> 从减慢了新陈代谢速度的休眠状态能够使生物延长寿命的事实来看,“新陈代谢速度决定寿命长短”这一观点也是正确的。
&&wbr>&&wbr>&&wbr> 六、所有影响寿命长短的其他因素都只是旁枝末节
&&wbr>&&wbr>&&wbr> 生命是宇宙中一种最高级的运动形式,只有最根本、最原始的因素才可能成为影响寿命的主要因素。而新陈代谢规律是宇宙中最根本、最原始的规律,所以我们认为:不仅是人类,在一切生物种群内部,相对寿命的长短,都必须由新陈代谢速度的快慢决定。所有影响寿命长短的其他因素都只是旁枝末节,都只能在新陈代谢速度决定的范围之内起作用。也就是说,所有长寿的方案都必须在减慢代谢速度的前提下实行才有效,否则就是无效的。
&&wbr>&&wbr>&&wbr> 例如有人认为乐观能使人长寿,但如果某人代谢速度太快,比如天天大吃大喝,荒淫无度,那么,不管他如何乐观也不可能长寿,只有在减慢代谢速度前提下的乐观才能使人长寿。
&&wbr>&&wbr>&&wbr> 还有人通过研究分析,总结归纳了很多长寿的原因,例如“居绿者长寿”说的是:在物质生活相同的情况下,常年居住在绿叶红花之中的人比长年居于花木稀少、空气污浊闹市的人平均寿命长7岁;“秃顶者长寿”说的是:因雄性激素分泌旺盛导致男子精力充沛并表现为秃顶者平均寿命在80岁以上;“裤带短者长寿”说的是:腰细者脂肪少,心血管疾病少,绝大多数可以活过70岁以上;“B型血者长寿”说的是:B型血性格的人温和平静、从容大度、不过分争强好胜、随遇而安因此长寿……
&&wbr>&&wbr>&&wbr> 等等这些长寿的原因,看起来纷繁复杂,其实都可以归结为身心健康一个原因。而这些“身心健康”都必须是在能量代谢速度不太快的前提下才会让人长寿。如果他们中的某人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能量代谢速度,那么,不管他是如何“居绿”、如何“秃顶”、如何“腰细”、如何“B型血”,都不可能长寿。
&&wbr>&&wbr>&&wbr> 现代社会里有一些人认为,通过先进的医疗手段也可以把寿命延长,甚至可以大幅度地延长,这种认识是很值得商榷的。因为任何生物的寿命都不可能超越自然规律。事实上,尽管现代医疗手段已经十分先进,但现代人与过去人相比仅仅只是提高了平均寿命,当今世界的最高寿数古已有之。并且,平均寿命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与现代发生的暴力和战争比过去大幅度减少有关,与现代人把过去人用于战争的消耗来提高自己的营养健康水平有关,与其他科技进步使劳动者的体力消耗减少,需要吸取的热量相应减少,新陈代谢速度相应减慢有关。虽然现代医疗手段确实能够相对地延长一些患者的若干寿命,但它绝不可能使患者的寿命超越健康人的寿命。只有不依赖于医疗手段的身心健康才能使人真正地长寿。
&&wbr>&&wbr>&&wbr> 我们知道,能够通过自控来调节能量代谢速度的方法主要有:避免过量的热量摄入;避免过度的肌肉运动;避免恐惧、愤怒、焦虑等的紧张情绪;避免过高过低的环境温度等。而这些调控能量代谢速度的方法,也正是保持身心健康的方法。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能量代谢速度是决定人类寿命长短的主要因素,所有影响寿命长短的其他因素都只是旁枝末节。
&&wbr>&&wbr>&&wbr> 灾难可以躲避,事故可以防范,当造成人类早逝的其他原因被克服以后,如何减慢能量代谢速度,使人类获得真正的健康长寿,将成为主要话题。
&&wbr>&&wbr>&&wbr> 把煤炉的风门开得太大,让氧气进得太多太快,煤火燃烧时间不会持久;但是,把风门关得过严,完全不让氧气进入,煤火则会熄灭得更快。因此,任何事物都不能走极端,不能因为要减慢能量代谢速度就辟谷(不进食);也不能因为要减慢能量代谢速度就终日静坐,长期卧床,这样会适得其反。
&&wbr>&&wbr>&&wbr> 在不增加热量摄入的前提下,坚持适度的体育运动不但不会影响寿命,而且由于运动了筋骨,活跃了气血,疏通了经络,放松了情绪,同时也排除了体内多余的脂肪和热量,减轻了心脏等功能器官的负荷,更有利于健康长寿。
8月5日-9月5日,66.2-63.2kg,减3kg(已完成);9月5日-11月5日,63.2-59.2kg,减4kg(进行中);11月5日-12月5日,59.2-55.7,减3.5kg(未开始)。
新陈代谢速度决定人类寿命的长短
二、从个子的高矮差异看新陈代谢速度对寿命的影响
另一个早已被人们公认的现象是:矮个子的人比高个子的人长寿。为什么矮个子要比高个子长寿?这仍然是新陈代谢的速度不同所致。
例如在同一性别中,矮个子与高个子的能量代谢率虽然是基本相同的,但是我们从能量代谢率的定义中知道:能量代谢率是按机体在单位时间内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产热量计算的。虽然在同一年龄同一性别中,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产热量相同,但矮个子的总体表面积比高个子的总体表面积要小,也就是能量代谢的绝对量要小,因而矮个子的能量代谢总速度就要慢于高个子的能量代谢总速度。
有人在乔治亚海边的一个小岛上用鼬鼠做研究,结果发现,岛上的鼬比岸上的鼬寿命要长,并且在其他一系列指标上也老得慢一些,首次生殖年龄也迟一些。究其原因是因为,岛上的鼬在各个年龄阶段的体型都比岸上的要小一些。正是因为它们体型较小,导致了能量代谢总速度放慢,才使它们获得了长寿。
当然,当个子太矮时,会因发育畸形,器官不健全等因素影响健康反而使人短寿。因此有研究者认为:人类存在着一个最适宜的高度,以便让身体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并认为这个高度是:男子165-168厘米,女子159-162厘米。
三、从进食量的差异看新陈代谢速度对寿命的影响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在同一单位时间,同一有机体内,当能量吸收得多时,其能量消耗也会增多,新陈代谢的速度也必然加快;当能量吸收得少时,其能量消耗也会减少,新陈代谢的速度也必然减慢。
“节食”就是在减少能量吸收,当然也就是在减慢新陈代谢的速度,因此,所有关于节食有利于健康,有利于长寿的报道,都支持“新陈代谢速度决定人类寿命长短”的观点。例如对某些地区长寿老人的调查发现,“节食”是长寿老人们共有的特点。2002年6月有媒体报道: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将“最长寿的人”证书授予116岁的杜品华,这位经历了三个世纪的四川老人正式成为了世界上最老的老人。报道说:杜品华1886年4月22日出生于四川乐山,虽然已是116岁的高龄,但仍思维敏捷、谈话风趣、耳朵不聋。并特别说明该老人从年青的时候起就“每天只吃素”。“吃素”就是减少能量吸收,以此降低能量代谢的速度。
对果蝇、毛虫、水蚤和家蚤所作的实验也证明,饥饿或半饥饿状态可延长它们的生命,而过量饮食则短寿。对哺乳动物如小白鼠、大白鼠等的实验,也肯定了限食可以延长寿命。
据美国科学家伯格等的研究报告说,对大鼠从幼年开始减少其食量的46%,结果发现,限食组雄鼠的预期寿命约增加25%(由802天增至1005天),限食组雌鼠的预期寿命约增加39%(由930天增至1294天)。在到达1000天时,不限食对照组的雄鼠已无一存活,而限食组的雄鼠有50%还活着;至1200天时,对照组雌鼠已全部死亡,而限食组的雌鼠尚存73%。这一实验初步说明,从幼年开始限食,不仅可增加动物的平均寿命,而且可明显地增加其最高寿命。
美国加州大学生物化学家斯平德勒及其同事在《国家科学院学报》上撰文说,控制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可使老年鼠保持或恢复其体内多种抗疾病基因的青春活力,增强其对老年性疾病的抵抗力。
由斯平德勒领导的研究小组是在对老鼠肝脏上的11000个基因进行跟踪、比较研究后得出这一结论的。他们发现正常饮食的老鼠衰老后,有46种基因的活性发生了变化。其中,引发炎症的基因会越来越活跃,而一些抗癌基因的活力则下降了许多;但长期食用低热量食物的老鼠年迈时却有27种仍保持着其年轻时的活力。更令人惊奇的是,如果让那些已经衰老的老鼠严格节食一个月的话,其中19种基因还能恢复活力。斯平德勒猜测,这种短期食用低热量食物的饮食习惯同样适用于人类,有助于老年体内基因“返老还童”。研究人员还透露,实验中节食的老鼠每周摄入的热量控制53千卡,比正常摄入量低42千卡,这相当于将人类的热量从一天2500千卡的标准降低至1115千卡。
为什么减少热量摄入会有如此神奇的效果?英国纽尔斯卡大学的研究人员柯克伍德对此的解释是,动物在饥饿时会减少繁殖,而将能量用于供给并修复细胞,从而改善抗疾病基因的状况,增强自身抵抗疾病和衰老的能力。
这里说的“减少热量摄入”就是减少能量吸收,把能量代谢的速度放慢。
在中国民间也有很多提倡节食的俗语,例如“爽口食多偏作病,快心事过恐生殃”等等。晋代养生家葛洪在《抱朴子》中也说:“欲想长寿肠中清,欲想无疾腹无粪”这都形象地说明了节食与健康长寿的关系。关于节食有利于健康,有利于长寿的文献及报道时有所见,读者可留意参阅。
当然,吃得多者并不一定代谢率高,这是由于他的消化吸收功能不一定好;但是代谢率高者一定吃得多,吃得不多,代谢率想高也高不起来。
四、从温度的差异看新陈代谢速度对寿命的影响
我们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化学反应的速度会随环境温度的下降以及被反应物质温度的下降而相应地减慢。能量代谢也是一种化学反应,因此,如果人们设法降低生物的体温也就能够降低能量代谢速度,这样,生物的寿命也应该得以延长。事实正是这样。
美国生理学家雅克·洛布曾用昆虫研究了温度对于衰老的影响。它以果蝇为例说明当环境温度在26℃时,果蝇只能活35-50天;在18℃时,可活100天;而在10℃时就能活200天。这样,在合理的限度内,温度每降低8℃,果蝇的生命就可延长一倍。
有研究认为,寒冷对动物衰老和寿命的影响,基本上可作如下结论:如果周围的寒冷环境能够适当降低动物机体的体温,则可以有抗衰老和延长寿命的效果;如果周围的寒冷环境不能降低动物机体的体温,则无明显的抗衰老和延长寿命的效果。例如对于变温动物(如鱼类)来说,由于其体温可因周围环境温度(水温)的降低而降低,因此,降低其周围环境温度,可减慢其衰老速度。但对恒温动物(例如哺乳动物和人类)来说,由于其体温不因环境温度降低而降低(例如人类的体温在冬天和夏天基本上都维持在37℃左右),降低其周围环境温度对抗衰老的影响并不十分显著。
这就是说,只要能够降低动物的体温,就可以降低动物的能量代谢速度,以此延缓衰老,延长寿命。虽然人是恒温动物,难以将体温明显地降下来,甚至不能简单地用降温来减慢能量代谢速度,但是这些研究结果都证实了新陈代谢速度对寿命的影响。
虽然不能明显地降低人类的体温,但是,在不影响健康的前提下,稍许地降低一点还是可以做到的。例如经常通风散热、节制热量的摄取等等,以此保持稍低的体温减缓新陈代谢速度。(实验证明,体温每升高1℃,基础代谢率将升高13%左右。)
俗语说“若要人安康,常带三分饥和寒”这也是说“饥和寒”的好处。虽然它是从健康角度说的,但长寿者都是健康的,怎能说它不是降低能量代谢带来的好处呢?
居住在寒带地区的人比居住在热带地区的人平均寿命要长十几年甚至更多,这一统计数据毫无疑问地支持“新陈代谢速度决定人类寿命长短”的观点。
这里特别提醒读者朋友,不要试图给自己做过激的降低体温的实验,因为人是恒温动物,体温不能随便降低,否则反而有损健康。经实验证明,在没有保温措施而环境温度低于20℃时,由于寒冷刺激,反射性地引起肌肉紧张性收缩加强,人体的代谢率不但不会下降还会增加。在10℃以下时,身体甚至发生寒颤,代谢率还会增加得更显著。居住在寒带的人们遇到的环境温度虽然很低,但他们既有适宜的保温措施又有常年锻炼后的耐受能力,因此他们的代谢率是下降而不是增加。
五、从休眠状态看新陈代谢速度对寿命的影响
我们知道动物的休眠状态表现为:停食、不活动、呼吸微弱、心跳缓慢、体温下降、陷入昏睡的状态。这种状态正是在极大程度地减慢新陈代谢速度,也正是在延缓动物的衰老。
据报道,有些小昆虫处于休眠状态可以经历几十年而不死,有些植物种子埋在地下休眠几千年之后还可以发芽、生长、开花。在中国的沈阳、北京、河北三河等地,都曾找到许多已休眠一千多年到两千多年的古莲子,经科学家们精心培植,均已开出了绚丽的花朵。
著名科学家富兰克林曾报告说,他在巴黎郊区亲眼目睹采石工人从一百万年前形成的石灰岩中,开采出了四只活蛤蟆。
又有报道说,在美国的新墨西哥州的一个采石场里,有一次工人们在开凿岩石时,发现一个因石块崩裂而露出的岩石洞中有一只青蛙,它的肤色鲜嫩而有光泽,在沉睡多年又重见天日的时候,它还能继续动弹,过了两天才死去。据研究,这只青蛙可能是在岩石形成之前就钻入洞中冬眠的。后来由于某种变动,被长久地封在岩洞之中,感受不到外界气候的变化,便昏昏然睡着了。据测定,它这一觉大约睡了两百万年。
中国的晋人郭璞,在为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撰注时,也记述了一个人类因休眠得以长寿的奇特故事。说的是一个殉葬女子在坟墓里“睡了”一千余年后被人挖掘出来得以复生。当这个女子被挖掘出来时“不死不生,数日时有气,数月而能语,状如二十许人。”此后她还被皇太后领养了十余年。直至皇太后去世,“此女哀思哭泣一年余而死。”
从减慢了新陈代谢速度的休眠状态能够使生物延长寿命的事实来看,“新陈代谢速度决定寿命长短”这一观点也是正确的。
六、所有影响寿命长短的其他因素都只是旁枝末节
生命是宇宙中一种最高级的运动形式,只有最根本、最原始的因素才可能成为影响寿命的主要因素。而新陈代谢规律是宇宙中最根本、最原始的规律,所以我们认为:不仅是人类,在一切生物种群内部,相对寿命的长短,都必须由新陈代谢速度的快慢决定。所有影响寿命长短的其他因素都只是旁枝末节,都只能在新陈代谢速度决定的范围之内起作用。也就是说,所有长寿的方案都必须在减慢代谢速度的前提下实行才有效,否则就是无效的。
例如有人认为乐观能使人长寿,但如果某人代谢速度太快,比如天天大吃大喝,荒淫无度,那么,不管他如何乐观也不可能长寿,只有在减慢代谢速度前提下的乐观才能使人长寿。
还有人通过研究分析,总结归纳了很多长寿的原因,例如“居绿者长寿”说的是:在物质生活相同的情况下,常年居住在绿叶红花之中的人比长年居于花木稀少、空气污浊闹市的人平均寿命长7岁;“秃顶者长寿”说的是:因雄性激素分泌旺盛导致男子精力充沛并表现为秃顶者平均寿命在80岁以上;“裤带短者长寿”说的是:腰细者脂肪少,心血管疾病少,绝大多数可以活过70岁以上;“B型血者长寿”说的是:B型血性格的人温和平静、从容大度、不过分争强好胜、随遇而安因此长寿……
等等这些长寿的原因,看起来纷繁复杂,其实都可以归结为身心健康一个原因。而这些“身心健康”都必须是在能量代谢速度不太快的前提下才会让人长寿。如果他们中的某人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能量代谢速度,那么,不管他是如何“居绿”、如何“秃顶”、如何“腰细”、如何“B型血”,都不可能长寿。
现代社会里有一些人认为,通过先进的医疗手段也可以把寿命延长,甚至可以大幅度地延长,这种认识是很值得商榷的。因为任何生物的寿命都不可能超越自然规律。事实上,尽管现代医疗手段已经十分先进,但现代人与过去人相比仅仅只是提高了平均寿命,当今世界的最高寿数古已有之。并且,平均寿命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与现代发生的暴力和战争比过去大幅度减少有关,与现代人把过去人用于战争的消耗来提高自己的营养健康水平有关,与其他科技进步使劳动者的体力消耗减少,需要吸取的热量相应减少,新陈代谢速度相应减慢有关。虽然现代医疗手段确实能够相对地延长一些患者的若干寿命,但它绝不可能使患者的寿命超越健康人的寿命。只有不依赖于医疗手段的身心健康才能使人真正地长寿。
我们知道,能够通过自控来调节能量代谢速度的方法主要有:避免过量的热量摄入;避免过度的肌肉运动;避免恐惧、愤怒、焦虑等的紧张情绪;避免过高过低的环境温度等。而这些调控能量代谢速度的方法,也正是保持身心健康的方法。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能量代谢速度是决定人类寿命长短的主要因素,所有影响寿命长短的其他因素都只是旁枝末节。
灾难可以躲避,事故可以防范,当造成人类早逝的其他原因被克服以后,如何减慢能量代谢速度,使人类获得真正的健康长寿,将成为主要话题。
把煤炉的风门开得太大,让氧气进得太多太快,煤火燃烧时间不会持久;但是,把风门关得过严,完全不让氧气进入,煤火则会熄灭得更快。因此,任何事物都不能走极端,不能因为要减慢能量代谢速度就辟谷(不进食);也不能因为要减慢能量代谢速度就终日静坐,长期卧床,这样会适得其反。
在不增加热量摄入的前提下,坚持适度的体育运动不但不会影响寿命,而且由于运动了筋骨,活跃了气血,疏通了经络,放松了情绪,同时也排除了体内多余的脂肪和热量,减轻了心脏等功能器官的负荷,更有利于健康长寿。
8月5日-9月5日,66.2-63.2kg,减3kg(已完成);9月5日-11月5日,63.2-59.2kg,减4kg(进行中);11月5日-12月5日,59.2-55.7,减3.5kg(未开始)。
 吃不胖的人向来容易成为人人称羡的对象,不过看完这个研究报告你可能就不会这样想了:来自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的科学家指出,比起燃烧卡路里缓慢的人,新陈代谢快的人寿命比较短。
  台湾今日新闻网报道,总共有超过600位自愿者参与这项研究,当中显示新陈代谢快速的人,老化的速度也比较快,而相关的动物研究也指向同样的结果。比起慢慢将食物转化成热量的动物,快速燃烧热量的动物寿命偏短,不过先前未有证据指出,人类的寿命的长短与新陈代谢的速度有关系。研究人员在亚利桑那州研究了652名印第安人(Pimaindians),先测出他们新陈代谢的速度,然后再接下来的11至15年做追踪观察,研究代谢速度与寿命长短是否有关联性。这项研究将被刊登在“临床内分泌与代谢”期刊(ClinicalEndocrinology&Metabolism)上,研究人员吉普斯(ReinerJumpertz)指出,在研究中,有27名参与者自然死亡,其与他们新陈代谢的速度有关系。吉普斯表示,他们发现,在一般未运动的情况下,身体代谢速率(endogenousmetabolicrate)高的人,早死的机率也高,因为他们器官耗损的速度比较快。不过这项研究并未探讨在运动的情况下,代谢率的快慢是否与寿命长短有关。
  不过别因此害怕让代谢率增快,研究人员强调,运动对健康一定有益处,而代谢率缓慢也不见得是长寿的保证,若是因为代谢率缓慢而发胖,更是容易危害身体健康。
8月5日-9月5日,66.2-63.2kg,减3kg(已完成);9月5日-11月5日,63.2-59.2kg,减4kg(进行中);11月5日-12月5日,59.2-55.7,减3.5kg(未开始)。
同意 让我想到了长寿龟!~ 代谢过快容易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吃什么新陈代谢的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