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织红细胞计数低

网织红细胞系列参数的临床应用研究―学术交流|||||| 搜 索关键字&&&当前位置:&&&&正文网织红细胞系列参数的临床应用研究发布时间04年01月30日 15时59分 北京解放军总医院临检科&&& 乐家新& 丛玉隆& 兰亚婷&&& 网织红细胞(以下简称网红)计数是判断骨髓红系造血情况和疗效观察的重要指标。其检测方法既有传统的显微镜目测法,又有现代化的仪器计数法(如流式细胞仪,Sysmex R系列网红计数仪及血细胞分析仪)。Bayer ADVIA 120是我国近年来引进的具有网红检测功能的全自动细胞分析仪,该仪器采用激光技术在约50秒内可同时进行全血细胞计数(CBC)、白细胞分类、网红计数及分群、网织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测定等,一次测量可为临床提供近40项实验参数。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改善了计数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性,为了探讨网织红细胞系列参数的临床应用价值,我们用ADVIA 120对健康成年人的网织红计数及分群等网织红细胞参数进行了检测,并检测缺铁性贫血、肿瘤化疗等部分临床病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第一部分& 网织红细胞计数及分群的正常参考值调查一、&材料与方法1.&仪器与试剂:德国拜耳公司生产的ADVIA 120全自动细胞分析义、原装配套试剂、高、中、低三种浓度的全血质控物及高、低两种浓度的网红质控物。2.&检测对象:从接受健康体验的教师、职工、大专院校学生、军人及农民中,筛选符合下列条件者作为健康人群:主要脏器无症状及体征,肝、肾功能等生化指标正常;近期未服用影响血细胞参数的药物,血细胞常规检查各项参数及细胞分布图形正常(其中Hb:男性&135g/L,女性&120g/L)。健康成年人655例,年龄19~60:其中男性342例,女性313例。3.&质量控制:仪器安装后已经过严格校正及性能鉴定,其准确度、精密度、线性和稳定性等指标均符合仪器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每次使用前,仪器先预热30分钟,然后测定三种全血质控物及两种网红质控物进行室内质控,两次测定结果均在允许范围内时方可检测待测标本。4.&检测方法:受检者早晨空腹,从肘静脉抽血1ml加入到含EDTA-2K 1.5~2.0mg的抗凝瓶内混匀,室温放置,于采血后0.5~4h完成检测。严格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操作,打印检测结果及细胞图形,以排除干扰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5.&结果统计:将仪器打印结果按性别进行分组进行统计,分别计算出网红百分数(RET%)、网红绝对值(RET#)、低荧光强度网红百分率(LFR%)、中荧光强度网红百分率(MFR%)和高荧光强度网红百分率(HFR%)五个参数。二、&结果&&& 对分组的数据进行t 检验发现,男、女组的RET%及RET#结果有无明显差异,而分群参数无明显差异,故将其数据合并统计,结果见表1;作者检测的结果与文献报道的数据对比见表2。三、&讨论1.&表1的结果显示,网红计数及分群的正常参考值与调查人群的性别有关,RET%和RET#两个参数男性组高于女性组(p&0.05);在网红分群中,LFR%和HFR%为女性组高于男性组、而MFR%则低于男性组,但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2.&从表2的结果可见,由于各作者使用的检测仪器不同,调查对象的数量、年龄及分布的区域不同,文献所报道的网红计数与分群的正常参考值均在一定的差异。我们测定的网红计数与分群结果与多数作者的、报道的数据相近。1996年,我们曾用H*3型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了64例20~30岁青壮年正常人的网红主数与分群的正常参考值。由于人数较少及年龄范围较窄,检测结果与此次大样本的数据存在一定的差异,网红计数与分群的结果(未分男女)分别为:1.00±0.41(RET%)、86.03±4.77(LFR%)、11.30±4.14(MFR%)和2.60±1.73(HFR%).年龄和性别因素与网红计数及分群的关系,在其它文献报道中的结论也不完全一致。Takubo等报道20~27的男性和女性的RET%无差别,但RET#、HFR%和MFR%的数值男性高于女性,LFR%则是女性高于男性,认为该结果与男性的激素水平及红细胞的数量有关。Tarallo等的结果显示,20~59岁成年组男性的RET#高于女性,而60岁以上的老年组和4~19 岁的人群中则无明显差别。表1&& 健康人成年人网红计灵敏及分群的正常参考值(±S)&&&表2&& 健康人成年人网红计数及分数值及文献报道的数据对比(±S)3.结论:健康成人网红百分率及网红绝对数的参考值范围与性别有关,网红分群与性别无关;各实验室应根据自己的条件建立相应的网红计数及发群正常参考值范围。第二部分&网红内血红蛋白含量等参数在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诊断价值探讨一、材料和方法& 1.仪器与试剂:德国拜耳公司生产的ADVIA 12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原装配套试剂、高、中、低三种浓度的全血质控物及高、低两种浓度的网红质控物。& 2.标本:236例健康查体者(男性128例,女性108例),Hb;142.9±1101g/L,经检查无其它可能导致血液细胞参数变化的疾病;血清铁蛋白及骨髓检查确诊的IDA患者78例(男性29例,女性49例),血红蛋白:84.8±11.5g/L。静脉取血3ml,将1ml注入抗凝瓶(含EDTA-K22mg)中混匀抗凝,由于ADVIA 120血液分析仪检查。另2ml注入一次性塑料管中,用于检查血清铁蛋白。&& 3.质量控制:仪器安装后已经过严格校正及性能鉴定,其准确度、精密度、线性和稳定性等指标均符合仪器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每次使用前,仪器先预热30分钟,然后测定三种全血质控物及两种网红质控物进行室内质控,两次测定结果均在允许范围内时方可检测待测标本。4.检测方法:严格按仪器操作程序进行检测,整个测试过程在标本采集后0.5~4小时内完成,每个标本平行测2次,取均值进行统计。二、结果&& 1.健康人群与缺铁性贫血患者用ADVIA 12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所得结果对比情况见表1。&& 2.结果以RDWr&11.0、HDWr&31.3、CHr&28.0、CHCMr&285及CH&27.0或两种指标综合考虑作为IDA的诊断标准,其结果分别见表2。表1& 健康人群与IDA患者血细胞检测结果相比表2& 网红各参数诊断IDA的临床价值比较&三、&讨论1.&表1的结果显示,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体识(MCV)、平均网织红细胞体织(MCVr)、单个网织红细胞内血红蛋白量(CHr)、单个网织红细胞内血红蛋白量浓度(CHCMr)及单个成熟红细胞内血红蛋白量(CH),IDA患者的结果明显低于健康人群(P&0.01);而网织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r)和单个网红细胞内血红蛋白量分布宽度(HDWr),IDA患者的结果明显高于健康人群(P&0.01)。2.&表2的结果显示,分别以RDWr&11.0%、HD-Wr&31.6g/L、CHr&28.0pg、CHCMr&285.0g/L及CH&27.0pg分别作为IDA的诊断标准,其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2.3%、75.6%、100%、100%和92.3%;91.5%、95.3%、94.1%、95.8%t和96.6%。3.&结论:以CHr&28.0pg及CHr&27.0pg联合作为IDA的诊断指标最优,其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分别为2.6%和0%。次之为CHr&28.0pg诊断IDA的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分别为4.2%和0%。&第三部分&网红内血红蛋白含量等参数在缺铁性贫血疗效观察中的应用探讨一、材料和方法1.&仪器与试剂:德国拜耳公司生产的ADVIA 120全自动细胞分析义、原装配套试剂、高、中、低三种浓度的全血质控物及高、低两种浓度的网红质控物。2.&观察病例: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的IDA患者13例(男性2例、女性11例,年龄16~58岁。IDA的诊断标准:①小细胞低色素贫血;男性Hb&120g/L,女性Hb&110g/L、MCV&80fl、MCH&26pg、MCHC&300g/L;②有明显的缺铁病因和临床表现;③血清铁蛋白SF&14ug/L。)3.&质量控制:仪器安装后已经过严格较正及性能鉴定,其准确度、精密度、线性和稳定性等指标均可符合仪器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每次使用前,仪器先预热30分钟,然后测定三种全血持控物及两种网红质控物进行室内质控,两次测定结果均在允许范围内时方可检测待测标本。4.&实验方法:上述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服药后4个月内定期静脉取血1ml注入抗凝瓶(内含EDTA-K21.5~2mg)中混匀抗凝,于采血后0.5~4小时内严格按仪器操作规程用ADVIA 120血液分析仪测量;①成熟红细胞参数: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内血红蛋白量(CH)、红细胞内血红蛋白浓度(CHCM)、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②网红参数;网红绝对值(RET#)、平均网红体积(MCVr)、网红内血红蛋白量(CHr)、网红内血红蛋白浓度(CHCMr)。二、结果&&& 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红细胞与网红参数的变化见附表。从表中结果可以看出,治疗前,除RET#(正常)、RDW(增高)两上参数外,其它七项参数的结果明显低于正常值。口服铁剂治疗后,首先是网红参数RET#明显增高及CHr、MCVr及CHCMr值恢复到正常范围;冶疗后和4天,RET#明显增高(51.7±27.5上升到89.3±36.3×109L,上升了72.7%,P&0.001)、CHr(从19.6±3.1pg 上升到25.8%±3.9pg,上升到了32.1%,P&0.001)、MCVr(从81.4±5.8pg上升到96.7±6.1pg,上升了18.8%,P&0.001)、CHCMr(从239±27g/L上长到262±30g/L,上升了9.8%,P&0.01)此时红细胞参数变化不大(P&0.05)。第7天;RET#达到最高值112.8±32.5×109L(h 上升了118.4%);CHr(上升到31.8±3.1)、CHCMr(上升到288±36)及MCVr(上升到了111.4±6.9)均恢复到正常范围。其次是Hb恢复正常;2周时从78.4±17.3±上升到99.5±16.7(上升了26.9%,P&0.001),4周后达到120.8±15.5g/L。第三是MCV、CH、CHCM,3周后明显升高(P&0.01),7周后才恢复到正常低限。RDW最后恢复,而且表现为先高后低,即治疗前高于正常,服药后一周后明显升高,然后又逐渐降低,至4个月时达到正常水平。表1& IDA患者治疗过程红细胞与网红参数的动态变化(±S)&三、讨论&&& ADVIA 120血液分析仪以氩激光束为光源,利用流式细胞原理检测戊二醛醛化固定的红细胞,根据激光穿透红细胞时的光散射,可同时测量同一个红细胞的体积(低角散激光)和胞桨密度(高角散射光),从而得出单个红细胞的体积的Hb浓度,经计算得出成熟红细胞参数MCV、CH、CHCM、RDW;同理,测量经氧氮杂芑750染色的网红细胞而得出网红参数RET#、MCVr、CHr、CHCMr、RDWr。红细胞自骨髓中造血干细胞生成至发育为成熟红细胞经历了不同阶段,通常分为干细胞阶段(BFU-E→CFU-E)、幼稚细胞阶段(原始红细胞→早幼红细胞→中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及成熟红细胞(网织红细胞、成熟红细胞)。从早幼红至晚幼红,幼红细胞在不断地利用骨髓内的储存铁合成Hb,网织红细胞是晚幼红细胞脱核后发育为成熟红细胞过程浆内含有残留RNA的红细胞;网红参数(MCVr、CHr、CHCMr、RDWr)的变化均与红细胞合成Hb的数量有关。1.附表中的结果显示,口服铁剂治疗后,首先是RET#增高及网红参数CHr、MCVr、HCMr恢复正常(第7天);Hb次之(4周后);第三是红细胞参数MCV、CH、CHHM(7周后);RDW最晚(120天)。这种变化与红细胞生成过程及IDA的病程相一致。治疗前,IDA患者的网红参数CHr、MCVr、CHCMr及红细胞相应参数CH、CHCM、MCV明显低于正常值是其体内铁缺乏所致。在红细胞生成过程中,从早幼红至晚幼红,幼红细胞在不停地利用骨髓内的储存铁合成Hb。IDA时患者体内的储存铁减少或消失,使骨髓内幼红细胞合成Hb明显低于正常,导致由骨髓释放入外周血的与Hb量有关的网红细胞参数CHr、MCVr、CHCMr及随后的红细胞相应参数值低于正常。从红细胞的发育过程看,网红细胞(成长中的红细胞)参数的这种变化早于成熟红细胞参数。服药一周后,骨髓红细胞增生,外周血网红细胞增加,表现为网红参数RET#及CHr、MCVr、CHCMr明显升高,而此时成熟红细胞参数除RDW轻度升高外,MCV、CH、CHCM均无明显变化。由于补充了铁,骨髓幼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合成恢复正常,使与血红蛋白量有关的网红参数CHr、MCVr、CHCMr很快恢复正常。Hb需要4周后恢复,而成熟红细胞参数MCV、CH、CHCM最快也需要7周后才能恢复。2.有文献报道,在IDA治疗后,如果病人对药物有反应,在Hb明显上升前,可有30%以上的正常红细胞入血而使RDW升高。因此,该作者认为如果连续观察病人,在给药后RDW升高,表示可能有骨髓应应。我们的实验结果显示,RDW这种变化至少需要一周以后才能逐渐表现出来,而网红参数RET#、CHr在用药后第4天时已明显升高。由此可见,IDA患者铁剂治疗后,网红参数恢复是快速的,成熟红细胞参数的恢复是缓慢的。Brugnara等的研究已证实,IDA患者铁剂治疗后RET#及CHr恢复最快,并认为CHr是IDA患者对铁剂治疗反应最敏感的指标。但是,由于贫血的原因不同,并不是所有IDA患者口服铁剂治疗都有效。如果口服铁剂治疗4天后,CHr及RET#无明显变化,说明该患者对口服铁剂治疗无效。如果此时改用静脉注射铁剂1000mg,48h后首先是CHr明显升高,可判断铁剂治疗有效。因此,笔者认为,网红参数RET#、CHr、可作IDA患者骨髓对铁剂治疗反应最早的指标。其意义主要在于:①通过观察网红参数RET#、CHr的变化,可及早了解可疑性的IDA患者采取诊断性铁剂治疗后的骨髓反应,明确诊断。②如果IDA患者在采用口服铁剂治疗后,网红参数RET#、CHr没有明显变化,可提示临床及时改用其它给药方式进行铁剂治疗。3.结论:网红参数RET#、CHr、MCVr及CHCMr在IDA时均有特异性变化,而且IDA患者经铁剂治疗一周年,这些网红参数即恢复正常,明显早于成熟红细胞参数。因此,在IDA铁剂治疗后,观察网红参数RET#、CHr、MCVr、CHCMr的变化,可使临床医生能及早了解骨髓对铁剂的治疗反应,明确诊断;提示临床及早选择合理用药。第四部分&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网织红细胞动态变化的临床意义一、材料与方法1.仪器与试剂:德国拜耳公司生产的ADVIA 120全自动血红胞分析仪、原装配套试剂、高、中、低三种浓度的全血质控物及高、低两种浓度的网红质控物。2.实验对象:18例观察对象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性12例,女性6例,年龄17~78岁,平均51岁。18例患者有急性白血病12例(其中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1和M4EO各1例,M2、M3、M4和M5各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12例),恶性淋巴瘤4例(其中霍杰金病ⅢA2例、ⅢB1例,非霍杰金淋巴瘤1例),肝癌1例、卵巢癌1例。用诱导治疗的患者4例、巩固治疗的患者6例、诱导加巩固治疗的患者8例,化疗方案主要如下几种:CAP、HOAP、VCP、COAP、MOPP、COP。3.质量控制:仪器安装后已经过严格校正及性能鉴定,其准确度、精密度、线性和稳定性等指标均符合仪器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每次使用前,仪器先预热30分种,然后测定三种全血质控物及两种网红质控物进行室内质控,两次测定结果均在允许范围内时方可检测待测标本。4.标本采集和检测:患者化疗前空腹抽血1次,开始化疗后每隔1天空腹抽血1次进行连续观察。每次肘静脉抽血1ml放入抗凝瓶(内含EDTA-K21.5~2.0mg)混匀,采血后0.5~4小时内完成检测。用ADVIA 12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每份标本的白细胞(WBC)、血小板(PLT)、中性粒细胞绝对数(ANC)、网红百分率(RET%)、网红绝对数(RET#)、高荧光强度网红百分率(HFR%)、中荧光强度网红百分率(MFR%)和低荧光强度网红百分率(LFR%),直至ANC≥0.5×109/L、RET#升至正常范围停止观察。RET%和RET#的正常参考范围(n=150)分别是1.28%±0.42%、(0.039~0.119)×1012/L;HFR、MFR和LFR的正常参考范围分别为0~4.2%、3.7~18.7%、79.5~96.1%。二、结果&&& 患者化疗后,骨髓血血功能明显受抑,白细胞网红及血小板极度降低,其中中性粒细胞绝对数降至0.02×1012/L以下、RET#降至10×109/L以下,HFR+MFR逐步降至最低水平或0,网红分类几乎全由LFR组成。72.2%(13/18)的病例在化疗开始后,HFR+MFR的降低早于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同时降低。骨髓血血功能恢复期,于化疗后的15天(中位数)HFR+MFR出现或逐渐升高(中位数8%),其中6.1%(11/18)的病例MFR的出现或升高比HFR早1天,16.7%(3/18)的病例HFR的出现或升高比MFR早1天;19.5天(中位数)ANC≥0.5×109/L,29.5天(中位数)后RET#升至正常范围低限。有55.5%(10/18)的病例HFR+MFR迅速升高,HFR+MFR与ANC、PLT同时升高22.2%(4/18)。结果见表1。表1&& 肿瘤化疗后HFR+MFR、ANC及RET#三个参数升高的时间&三、讨论1.实验结果显示,HFR+MFR是评价肿瘤化疗后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和开始恢复的较敏感的指标。HFR+MFR的出现或升高较ANC达到0.2×109/L早4.5天,达到0.5×109/L早7.5天;较RET#达到正常参考范围低限早14天。2.Mugurama应用R-1000对27例白血病和淋巴瘤病人,在化疗期间作了网红各参数的系统观察,发现有14例在化疗开始时,HFR+MFR的降低早于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有37.2%的病例HFR+MFR与其它通用数同时降低。在骨髓恢复时,52.8%的病例HFR和或MFR迅速升高,HFR+MFR与WBC、PLT同时升高的仅占25%。该结果提示幼稚网红的变化是肿瘤化疗后,骨髓受抑和开始恢复较敏感的指标。3.Kuse等对39例急性白血病在化疗期间,用R-3000进行了网红各参数的系统观察。结果发现,化疗后病人的网红极度降低,仅剩下极少量(&10×109/L)的LFR。在完全或部分缓解的急性白血病保,MFR于17天(中位数)后(范围8~43天)开始上升,经HFR上升早1天(中位数)。ANC在MFR上升后5天(中位数)达到0.5×109/L,大约10天后RET#达到正常参考范围低限。因此,该作者认为在肿瘤化疗后,MFR和HFR的出现可作为骨髓恢复的早期指标,而且是比RET#更敏感的指标;同时网红参数还不受输血和感染影响。4.Kageoka等用Sysmes R-3000分析了骨髓和外周血中网红与造血状态的关系,发现外周血网红计数用于分析骨髓造血状态优于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化疗后骨髓造血功能从抑制到恢复时,末梢血中HFR的增高较WBC的增加早数天。近年来自动化仪器检测的网红参数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许多作者的研究证实,在骨髓移值、自体及异体干细胞移值的病例中,作为骨髓造血功能恢复的早期指标,HFR+MFR的增高明显早于ANC≥0.5×109/L。5.结论:HFR%+MFR%的变化可作为评价肿瘤病人化疗后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和开始恢复的较敏感指标,且不受输血和感染的影响。因此,网红分类参数的应用可为临床疗效观察提供更新更有价值的指标。结束语:ADVIA 12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采用激光技术可在不同的测量通道内同时检测白细胞、红细胞及网红,一次测量可为临床提供近40项实验参数。检测时由仪器直接吸入标本,进入白细胞测量通道的标本经细胞化学染色后用激光法进行白细胞计数与分类;进入网红测量通道的标本经氧氮杂芑750染色后用激光法进行网红计及分群。染料与网红内的核糖核酸(RNA)结合后,应用流式细胞原理使染色后的网红呈单行排例通过波长为670nm的激光束,仪器从两个角度同时测量荧光强度和散射光强度,前者表示网红内RNA含量的多少,后者可判断细胞体积的大小。根据这两个参数,仪器可显示网红分布散射图并自动将网红与成熟红细胞和血小板区分开。根据荧光强度(与RNA的含量呈正比)的大小,可将网红分为高荧光强度、中荧光强度和低荧光强度网红三部分。幼稚网红荧光强度最高,逐渐减低至成熟红细胞时极少或消失。该仪器进行RNA定量测定的同时还利用激光可穿透网织红细胞,根据穿透过程中网织红细胞产生的折射角和散射角的变化,测量出RDWr、HDWr、CHCMr、MCVr、CHr等网织红细胞参数。可见ADVIA 120仪器不仅能进行网织红细胞计数及分群,而且还可测量与网红内血红蛋白有关的等网织红细胞参数,拓宽了网织红细胞分析的临床应用范围。&&& 本文仅对ADVIA 12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的网织红细胞参数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了初步探讨,对这些网红参数在骨髓移植、肿瘤化疗,贫血诊断及疗效观察和功能性铁缺乏等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摘自:《2002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论文集》 &  & 相关链接● 15:23:00● 15:14:00● 15:08:00● 14:40:00● 11:53:00● 11:01:00● 10:50:00● 10:38:00● 10:25:00● 10:16:00&&网织红细胞计数0.04正常吗_百度知道
网织红细胞计数0.04正常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其他类似问题
网织红细胞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执业医师三基训练总复习题(400题)一_模拟试题
执业医师三基训练总复习题(400题)一
1、下列哪个指标不属于电子血细胞计数仪评价范围 A&精度 B&准确度 C&可比性 D&灵敏度 答案:D 2、SDS-Hb测定法的最大优化点是 A&操作简便 B&呈色稳定 C&准确性高 D&没有公害 答案:D 3、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比色法的原理,以下哪项叙述是正确的 A&在规定波长和液层厚度的条件下,具有一定的消化系数 B&高铁血红蛋白与氰结合成稳定的棕褐色氰化高铁血红蛋白 C&血红蛋白可被亚铁氯化钾氧化成正铁血红蛋白 D&在721型比色计上测得透光度,乘以367.7,即得血红蛋白浓度 答案:A 4、目前国际推荐测定Hb方法是 A&十二烷基硫酸钠比色法 B&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比色法 C&碱羟血红蛋白比色法 D&酸化血红蛋白比色法 答案:B 5、下列哪种血红蛋白及其衍生物的颜色是错误的 A&氰化高铁血红蛋白呈鲜红色 B&高铁血红蛋白呈红褐色 C&碳氧血红蛋白呈樱红色 D&还原血红蛋白呈暗红色 答案:A 6、血红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下列哪项是概念是错误的 A&贫血时红细胞减少,血红蛋白降低两者减少程度是一致的 B&红细胞的主要成份为血红蛋白 C&每个红细胞含有一定量的血红蛋白 D&一般情况下,随红细胞的增多和减少,血红蛋白常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 答案:A 7、不属于血细胞分析仪红细胞参数的是 A.HGB B.RDW C.MPV D.Hct 答案:C 8、下列哪个是血细胞分析仪首先抗凝剂 A.枸橼酸钠 B.EDTA-k2 C.肝素 D.草酸盐 答案:B 9、下列关于瑞氏染色的叙述,正确的是 A.瑞氏染色的最适pH值为6~7 B.瑞氏染料中含酸性染料美蓝和碱性染料伊红 C.染液配制后可立即使用 D.缓冲液pH偏高,血涂片颜色会偏蓝 答案:D 10、下列网织红细胞概念,哪项是错误的 A&它是介于晚幼与成熟红细胞之间的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 B&其胞浆经特殊染色后可见蓝色网状结构即DNA C&通常比红细胞稍大 D&通常以网织红细胞的百分率表示 答案:B 11、用煌焦油蓝乙醇溶液作染液计数网织细胞时,哪一步是错误的 A&取血液和染液各一滴,混匀后推片 B&染色时间5~10min C&在室温低时,染色时间还应适当延长 D&在油镜下计数1000个红细胞中的网织细胞数 答案:A 12、用玻片法做网织红细胞计数的缺点是 A&容易使血液中水份蒸发 B&染色时间较试管法长 C&有时结果偏高 D&重复性较好 答案:A 13、作网织红细胞计数,下列哪项注意事项是错误的 A&网织红细胞体积较大,常在血膜尾部和两侧较多 B&复染对网织红细胞计数影响不大,因此可用瑞氏染液进行复染 C&油镜下计数1000个红细胞中见到网织红细胞数用百分数报告 D&可用绝对值来报告网织红细胞数即网织红细胞个/L 答案:B 14、经治疗后,网织红细胞不升高的贫血是 A&蚕豆黄 B&营养不良性贫血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铁粒幼贫血 答案:C 15、不属于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为 A&嗜多色性红细胞 B&网织红细胞 C&有核红细胞 D&含染色质小体的红细胞 答案:D 16、目前目视法计算红细胞的最佳稀释液是 A&Hayem液 B&枸橼酸盐甲醛稀释液 C&生理盐水 D&1%甲醛生理盐水 答案:A 17、白细胞数小于2×109/L,采用下列方法中哪项是错误的 A&重新采血复查 B&取血量20μl改为40μl C&可数8个大方格白细胞数结果乘2 D&结合分类涂片细胞分布综合判断 答案:C 18、患者白细胞计数为1.5×109/L,但分类100个白细胞中遇到有核红细胞为20个,校正后白细胞应报告 A&1.4×109/L B&1.35×109/L C&1.25×109/L D&1.20×109/L 答案:C 19、下列哪项不属于白细胞计数的技术误差 A&取血部位不当 B&稀释倍数不准 C&用未经校准的吸管 D&充液外溢 答案:C 20、下列哪项血细胞计数不属于技术误差范围 A在局部紫绀或发炎的部位取血 B采血或稀释液的量不准 C标本充液,每次细胞的分布不可能完于相同,造成计算结果有一定的差异 D将红细胞碎片或污染的沉淀误认为是白细胞 答案:C
执业医师三基训练总复习题(400题)一 相关内容:查看更多>>网织红细胞计数与分类的参考范围调查--《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6年02期
网织红细胞计数与分类的参考范围调查
【摘要】:目的为了确定网织红细胞(网红)计数与分类的参考范围。方法用 Sysmex R-3000网织红细胞分析仪,对701例正常人作了网红计数与分类的参考范围调查,并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网红各参数的参考范围,与文献报道值相比基本一致。成人组(20~60岁)男性的网红百分数(Ret)与绝对数(Ret~#)分别为0.011 7±0.003 6(±s)和(0.054 5±0.0177)×10~(12)/L(±s);成人组女性的 Ret 与 Ret~#分别为0.011 4±0.0037和(0.047 3±0.0166)×10~(12)/L。成人组中男性与女性的参数相比有差异,女性组中成人与老年人的参数相比有差异。结论网红测定各参数与年龄、性别有关,该参考范围的确定,为网红各参数在实验室操作和临床应用方面提供了必要的依据。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R446.1【正文快照】:
网织红细胞(网红)分析仪的使用不仅为计数网红提供了更多的参数,而且提高了测定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性。临床上对各种参数的使用有赖于正常参考范围的确定,而我国目前尚无网红分析仪计数大样本正常参考范围的报道,为此,我们对701例正常人进行了调查。材料与方法一、实验材料 1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许文龙,倪克明,张菁华,张国祥,张群威;[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陈则清;[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1年06期
彭黎明,杨慧,江虹,粟军,彭志勇;[J];华西医科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丛玉隆,乐家新,兰亚婷,左丽;[J];临床检验杂志;2002年01期
乐家新,丛玉隆,兰亚婷,彭文红,冉宝春;[J];临床检验杂志;2003年04期
钟洪明,曹汝庚;[J];微循环学杂志;2003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樊云彩;[D];苏州大学;2004年
谢少云;[D];苏州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则清;[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1年06期
徐勇,张婕婕;[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5年01期
张绍蕊,张春明;[J];江西医学检验;1998年04期
丛玉隆,乐家新,兰亚婷,左丽;[J];临床检验杂志;2002年01期
乐家新,丛玉隆,兰亚婷,彭文红,冉宝春;[J];临床检验杂志;2003年04期
钟洪明,曹汝庚;[J];微循环学杂志;2003年02期
彭明婷,李雪光,王薇,谷小林,赵声明,梁月桂,陈宝梁;[J];中华医史杂志;1996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樊云彩;[D];苏州大学;2004年
谢少云;[D];苏州大学;2005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许文龙,倪克明,张菁华,张国祥,张群威;[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张缨,文茹;[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张瑛秋,卢石,伊力安·吐拉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许艳丽,毛平;[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1年05期
陈则清;[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1年06期
林文弢,黄丽英;[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张绍蕊,张春明;[J];江西医学检验;1998年04期
束国防,高茂馗,芦慧霞;[J];江西医学检验;2005年02期
乐家新,丛玉隆,周建山,王海红,兰亚婷,徐大韬,辜依海;[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林宝顺,朱忠勇,王德春,曾章新,翁华春;[J];临床检验杂志;2001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丽;[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樊云彩;[D];苏州大学;2004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军;张广民;俞发舟;;[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黄开泉;张淑芳;刘漪;;[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6年10期
高玉华,乐家新,王海红,兰亚婷,王红霞;[J];现代护理;2005年18期
王瑜敏,李小龙,杨丽红;[J];江西医学检验;2003年06期
束国防,高茂馗,芦慧霞;[J];江西医学检验;2005年02期
乐家新;丛玉隆;王海红;王丹玲;兰亚婷;徐大韬;王红霞;秦晓玲;;[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乐家新,丛玉隆,兰亚婷,彭文红,冉宝春;[J];临床检验杂志;2003年04期
刘卓然;[J];临床检验杂志;2005年03期
陈梅,方伟祯,傅玉如,林琼珠,许常珍;[J];热带医学杂志;2005年01期
陈梅;方伟祯;傅玉如;;[J];实用医学杂志;2007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樊云彩;[D];苏州大学;2004年
谢少云;[D];苏州大学;2005年
崔玉玲;[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顾庆;[D];苏州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可;侯静;孟宪华;;[J];天津医药;2010年08期
束国防,高茂馗,芦慧霞;[J];检验医学;2005年04期
刘雪芹;[J];医疗装备;2005年11期
张文霄;;[J];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1989年04期
李雪光,梁月桂,王薇,彭明婷,谷小林;[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6年06期
李本善;[J];临床检验杂志;1999年04期
赵燕田;[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5年05期
王景胜;于彦永;;[J];实用医药杂志;2006年07期
赵超;;[J];实用医药杂志;2008年01期
底琳;袁春华;底玮;;[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赖卫强;樊锦秀;李素珍;张亚琼;;[A];2006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沈水芬;李莉雅;陈卫宾;高锋;;[A];第四届全国临床检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阴斌霞;王香玲;赵丽华;岳天海;李丽华;李步荣;樊晓燕;张彤;;[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李静;王小中;;[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袁金玲;伍勇;戴春梅;;[A];第三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张建平;王薇;王治国;;[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王坤;涂学亮;郭亚琼;李莉华;李战青;;[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乐家新;丛玉隆;王海红;王丹玲;兰亚婷;徐大韬;王红霞;秦晓玲;;[A];第五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乐家新;丛玉隆;王海红;王丹玲;兰亚婷;徐大韬;王红霞;秦晓玲;;[A];第十届全军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王沈馨;郑胜香;;[A];第一届宁夏医学会检验学分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N];医药导报;2009年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检验科
陶庆春?张学传;[N];健康报;2008年
复旦大学中山医院 教授 杨秉辉;[N];家庭医生报;2009年
尹古建;[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四川省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
马永能;[N];健康报;2007年
陈磊光;[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陈英;[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章金灿;[N];潮州日报;2009年
王学晶;[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郑岩;[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宋淑珍;[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龙;[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张冠华;[D];福建医科大学;2009年
赵龙;[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陈梦苇;[D];重庆医科大学;2008年
邹晓玲;[D];中南大学;2010年
刘燕飞;[D];复旦大学;2008年
李鸿燕;[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黄炎;[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2年
黄晖;[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曾洁;[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红细胞计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