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今年3月1日肾活检示,光镜下可见10个慢性肾小球肾炎饮食,慢性肾小球肾炎饮食系膜细胞和基质轻度节段性增生。基底膜未见明显病...

常见肾病肾活检的表现_检查诊断_非常健康网_
常见肾病肾活检的表现
正文字体:
来源: 日期:
(一)轻微肾小球病变常见下列3种情况:1.特发性轻微肾小球病变(1)临床:患者常表现为轻微的蛋白尿或镜下血尿。(2)光镜:肾小球基本正常或显示轻微局灶节段性系膜增生。2.肾小球疾病初期和恢复好转期部分患者有肾病史,此类型病变可向好的方向发展亦可趋于严重。3.微小病变型肾病(minimalchangeneplaropathy,mcn
(三)膜性肾病(memberanousnephropathv。mn)1.临床膜性肾病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10%,占成人肾病综合征的20%~30%,儿童特发性膜性肾病少见,本病好发于35岁以上,男多于女,可原发亦可继发于sle、恶性肿瘤、乙型肝炎。约80%的患者有肾病综合征表现,30%~40%的患者有镜下血尿,极少出现肉眼血尿,其进展缓慢,肾功能减退发生较晚。大约40%~60%的患者可合并肾静脉血栓,采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治疗,晚期大多无效,但病理显示早期患者经治疗后半数可缓解,约1/4的患者可自行缓解。2.光镜主要为不伴细胞增生的弥漫性肾小球毛细血管基膜增厚,依病变轻重可分为4期:i期:上皮细胞下沉积期,he染色肾小球基本正常,pasm嗜银染色斜切的基膜部分呈现微小的空泡状,:massonstain染色可见上皮细胞下的细颗粒状嗜品红蛋白沉积。Ⅱ期:钉突形成期,肾小球基膜对沉着的免疫复合物反应性增生,形成免疫复合物间-钉突样改变。Ⅲ期:基膜内沉积期,增生的基膜包绕免疫复合物,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明显增厚,呈中空的链环状改变。Ⅳ期:硬化期,肾小球毛细血管基膜高度不规则增厚,毛细血管腔闭塞,系膜基质增多,最后导致肾小球硬化。3.电镜i期:肾小球基膜的上皮侧有散在的电子致密物沉积。Ⅱ期:基膜上皮侧有大量电子致密物沉积,其间有基膜增生形成钉突。Ⅲ期,沉积在肾小球基膜内的电子致密物沉积被增生的基膜包绕,部分致密物吸收呈块状透明区,形成虫蚀状结构。Ⅳ期,肾小球基膜明显增厚,其内出现大小不等、形状不一、密度不均的电子致密物和透亮区,系膜基质明显增多。4.免疫荧光igg和c3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颗粒状沉积。(四)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esangialproliferativeglomerulonephritis,mspgn)1.临床:mspgn是我国肾小球疾病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30%~50%。50%的病例表现为单纯血尿和(或)无症状性蛋白尿,25%的病例呈肾病综合征表现。当肾病综合征4病例用激素或激素加细胞毒药物治疗时,其效果常取决于病理损害的程度,轻度系膜增生,激素效果常良好,如伴有明显的局灶性节段硬化,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较严重者,激素治疗常不能完全缓解或完全无效。2.光镜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伴有或无系膜基质的增多。呈弥漫性分布,据系膜增生的程度,可分为轻、中、重0级。轻度系膜增生,增生的宽度不超过毛细血管的内径,对毛细血管袢无明显影响。中度系膜增生,增生的宽度略超过毛细血管的内径,肾小球毛细血管受到一定的压迫和破坏。重度系膜增生,增生的系膜呈团块状,使局部毛细血管消失。轻度系膜增生时,肾小管及肾间质病变不明显,中、重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时常伴有肾小管萎缩和肾间质纤维化。
更多相关搜索:
【  |  |  】
河北张家口宣化庞家堡保健所
检查诊断&最新更新
检查诊断&热门排行
热门疾病资讯
热门健康资讯
4、掌控全场节奏性爱并非越猛烈越好,当你们彼此过了激情期,就需要细水长流,细嚼慢咽的做爱感觉那份镇定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所钟情的性爱技巧,但长时间使用同一种性技巧,总会让人感到枯燥、乏味。如果想要激活你们的
有氧运动减肥的关键在于时间除去跑步外,游泳也是一项非常不错的有氧运动,可以运动全身的肌肉,打造出性感卫考在线|学习心得|考试动态
发布时间: 13:57:36.0
&访问次数:1442
西医综合蓝宝书-内科学-泌尿系统疾病-肾小球肾炎和肾病综合征
&il'kpfIPyi|rF|UXDw@
&;q&#-`DSptENZ^yMw~ZB=
一、急性肾小球肾炎Z5'~_'XmCryrK&~g6
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是以急性肾炎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其特点为急性起病,患者出现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并可伴有一过性氮质血症,多见于链球菌感染后。
zi%|lU9@-U|Kg Q:-p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NcQ6ZjCch4cyF=
I!iAZ68NKh
常因&-溶血性链球菌&致肾炎菌株&感染所致,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多见于扁桃体炎、猩红热、皮肤感染等链球菌感染后。胞浆或分泌蛋白的某些成分为主要致病抗原,导致免疫反应后可通过循环免疫复合物而致病。肾小球内的免疫复合物导致补体激活、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导致肾脏病变。病理类型为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i bm=lGN|/DD%5h``^
(二)病理VaIl%tyR9p `!R;#aZT U '5
肾体积可较正常增大,病变主要累及肾小球。病变类型为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光镜下通常为弥漫性肾小球病变,以内皮细胞及系膜细胞增生为主要表现。免疫病理检查可见IgG及C3呈粗颗粒状沿毛细血管壁和(或)系膜区沉积。电镜检查可见肾小球上皮细胞下有驼峰状大块电子致密物沉积。r
25Xf~qd yT@X9U A5yvy
(三)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B4^3c3yi|I/4J#B|4&#0'u
多发生于儿童,男性多于女性。常有1~3周潜伏期。U1|l6-E n!XHWa3JbUZ;O
1.尿异常&几乎全部患者均有肾小球源性血尿。30%患者可有肉眼血尿,常为起病的首发症状,可伴有轻、中度蛋白尿,少数患者可呈肾病综合征范围的大量蛋白尿。尿沉渣除红细胞外,早期尚可见白细胞和上皮细胞稍增多,并可有颗粒管型和红细胞管型乃至白细胞管型。weSLVjw2bYR!PVIWt
P,HM/ME^B
2.水肿&80%以上有水肿,典型表现为晨起眼睑水肿或伴有下肢轻度可凹性水肿,少数严重者可波及全身。大量蛋白尿导致肾病综合征时可出现腹水。2xBX: Wi^#!QC
3.高血压&有一过性轻、中度高血压,利尿后血压可逐渐恢复正常。少数可出现严重高血压,甚至高血压脑病。~;
So|C CtmQs2z_
4.肾功能异常&肾小球功能可一过性受损。
u_zL6
'jC=1
5.免疫学检查异常&起病初期血清C3及总补体下降,于8周内渐恢复正常,患者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滴度可升高,部分患者起病早期循环免疫复合物及血清冷球蛋白可呈阳性。KPQ:1#9I#DA D:Ii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mSJQ58iZS5CFd25#o
于链球菌感染后1~3周发生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甚至少尿及氮质血症等急性肾炎综合征表现,伴血清C3下降,病情于发病8周内逐渐减轻到完全恢复正常者,即可临床诊断为急性肾炎。若肾小球滤过率进行性下降或病情于2个月尚未见全面好转者应及时作肾活检,以明确诊断。鉴别诊断如下:In
k#EI Rys9D_z
1.以急性肾炎综合征起病的肾小球疾病_0h~lxqgHw&q  ;,
(1)其他病原体感染后的急性肾炎:许多细菌、病毒及寄生虫感染均可引起急性肾炎。目前较常见于多种病毒(如水痘-带状疱疹病毒、EB病毒、流感病毒等)感染极期或感染后3~5天发病,病毒感染后急性肾炎多数临床表现较轻,一般不伴血清补体降低,少有水肿和高血压,肾功能一般正常,临床过程自限。 r%_Ras:U!m hSKP-NLku&1
(2)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临床上除表现急性肾炎综合征外,经常伴肾病综合征,病变持续无自愈倾向。50%~70%患者有持续性低补体血症,8周内不恢复。,zl
t6^L@C@;R~ln
(3)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病及非IgA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部分患者有前驱感染可呈现急性肾炎综合征,患者血清C3一般正常,病情无自愈倾向。IgA肾病患者疾病潜伏期短,可在感染后数小时至数日内出现肉眼血尿,血尿可反复发作,部分患者血清IgA升高。DJ4K"D/'iHDG'Q4
KJuZ9OoV`On
2.急进性肾小球肾炎&又称新月体肾炎,常早期出现少尿、无尿及肾功能急剧恶化为特征。重症急性肾炎呈现急性肾衰竭者与该病相鉴别困难时,应及时作肾活检以明确诊断。mtPgia=C"Yx!Zt1r4||21
3.全身系统性疾病肾脏受累&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及过敏性紫癜肾炎等可呈现急性肾炎综合征,但伴有其他系统受累的典型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可资鉴别。/F0YP7yp3 D,JF4%MC
(五)治疗Rnyl-1I dA_uZxSLyT'-

治疗以休息及对症治疗为主。少数急性肾衰竭者应予透析,不宜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Ft~QwrilQyFhqKf/vJZ~s~oQF
1.一般治疗&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待肉眼血尿消失、水肿消退及血压恢复正常后逐步增加活动量。急性期应予低盐(每日3g以下)饮食。氮质血症时应限制蛋白质摄入,并以富含必需氨基酸的优质动物蛋白为主。明显少尿的急性肾衰竭者需限制液体入量。dWCboE!
Mk5PG"C5#FoY
2.治疗感染灶&反复发作的慢性扁桃体炎,待病情稳定后(尿蛋白少于&+&,尿沉渣RBC少于10个/每高倍视野),应考虑作扁桃体摘除,术前、术后两周需注射青霉素。nmEb-SwdC`Z;Ad7^CBZKUoZ'!
3.对症治疗&包括利尿消肿、降血压,预防心脑并发症的发生。利尿后高血压控制仍不满意时,可加用降压药物。常用噻嗪类利尿剂,必要时加用袢利尿剂,再必要时可加用钙通道阻滞剂控制血压。h/zWiKQ'X X 2gW,g5@gfP
4.透析治疗&发生急性肾衰竭而有透析指征时,应及时给予透析治疗,一般不需要长期维持透析。 hCOUfeGKiS^vG hejdP
5.中医药治疗。K'y~RG~vMIhyX#;e%McSas1
&L&4Md/n|TEcxi UWJLN
二、急进性肾小球肾炎`Q88LdvQ&Yj1#fIJ|ywO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是临床以急性肾炎综合征、肾功能急剧恶化、早期出现少尿性急性肾衰竭为特征,病理呈新月体肾小球肾炎表现的一组疾病。bZ~CQ8HoOLC2uEY4 //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7;0ScOuFdLOzQjVE4'pzzuR
Ⅰ型又称抗肾小球基膜型肾小球肾炎,由于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与肾小球基底膜(GBM)抗原相结合激活补体而致病。Ⅱ型又称免疫复合物型,体内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沉积或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激活补体而致病。此型患者常有前驱上呼吸道感染史。Ⅲ型为非免疫复合物型,为肾微血管炎(原发性小血管炎肾损害),肾脏可为首发、甚至唯一受累器官或与其他系统损害并存。原发性小血管炎患者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常呈阳性。5^BI:FJzh3u_n=:V -4BJ
(二)病理X'N6o_LdhHJl
肾体积增大,病理类型为毛细血管外增生肾炎。肾小囊内早期形成细胞新月体&晚期形成纤维新月体&最后发生肾小球硬化。免疫病理检查可有:线样沉积、颗粒样沉积、无免疫沉积。电镜下:Ⅰ、Ⅲ型无电子致密物沉积,Ⅱ型在系膜区和内皮下有电子致密物沉积。^wp0x&0AHUYHHv9DnTC0Ty
(三)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wq@z#Y_;X1gor'p,@Y
我国以Ⅱ型多见,Ⅰ型好发于青、中年,Ⅱ型及Ⅲ型常见于中、老年患者,男性居多。u-x:lg;lTZ##91/^V7P=
患者可有前驱呼吸道感染,起病多较急,病情急骤进展。以急性肾炎综合征(起病急,血尿、蛋白尿、尿少、浮肿、高血压),多早期出现少尿或无尿,进行性肾功能恶化并发展成尿毒症为其临床特征。①患者常伴有中度贫血。②Ⅱ型患者常伴肾病综合征。③Ⅲ型患者常有不明原因的发热、乏力、关节痛或咯血等系统性血管炎的表现。rcDN:Edz,8Oy;R;^H0'@s`
免疫学检查异常主要有抗GBM抗体阳性(Ⅰ型)、ANCA阳性(Ⅲ型)。此外,Ⅱ型患者的血循环免疫复合物及冷球蛋白可呈阳性,并可伴血清补体C3降低。HaoIq/ w=h!Ezh:8a|1
B型超声等影像学检查显示双肾增大。6#m2PwYK;&
Y_Ja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f^qY&# 8w" 3;7wlHQo4 yQ!C
急性肾炎综合征伴肾功能急剧恶化,病理证实为新月体肾小球肾炎,根据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能除外系统性疾病,诊断可成立。hJh3l0W@TxTrh0H6
1.引起少尿性急性肾衰竭的非肾小球病8A'OM_J y=NLG%OulN
(1)急性肾小管坏死:常有明确的肾缺血(如休克,严重脱水)或肾毒性药物或肾小管堵塞(如异型输血)等诱因,临床上肾小管损害为主,一般无急性肾炎综合征表现。FvDtG7dxp~IRVUsOx
(2)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常有明确的用药史及药物过敏反应(发热、皮疹、关节痛),血和尿嗜酸性粒细胞增加等,必要时依靠肾活检确诊。%_ZuSSw/q`d=G7DAV3vQ=b|
(3)梗阻性肾病:为肾后性急性肾功衰竭,患者常突发或急骤出现无尿,但无急性肾炎综合征表现,B超、膀胱镜检查或逆行尿路造影可证实尿路梗阻的存在。^XNb ::VD=w8oCwcz :/9
2.引起急进性肾炎综合征的其他肾小球病x@
pxd9z2wK@:zSRwn 40Y8E
(1)继发性急进性肾炎:肺出血-肾炎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过敏性紫癜肾炎均可引起新月体肾小球肾炎,这些疾病均有肾外器官或系统受累临床表现,依据系统受累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特异检查。 9_X |,xWy"eWgytlmh1!jw
(2)原发性肾小球病:如重症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及重症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需做肾活检协助诊断。%-9UMqJCoKWAb7hI"jW`
(五)治疗LSD6i!r
=WpZRM,Eg5
1.强化疗法Pdd6Yt
Eq g-Qt9hRhy
(1)强化血浆置换疗法:需配合糖皮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如环磷酰胺),以防止在机体大量丢失免疫球蛋白后大量合成而造成反跳。该疗法适用于各型急进性肾炎,但主要适用于Ⅰ型;对于Goodpasture综合征和原发性小血管炎所致急进性肾炎(Ⅲ型)伴有威胁生命的肺出血作用较为肯定、迅速,应首选。S#`^YI22V46"43uXF
(2)甲泼尼龙冲击加环磷酰胺治疗:为强化治疗之一。甲泼尼龙冲击疗法也需辅以泼尼松及环磷酰胺常规口服治疗。该疗法主要适用于Ⅱ、Ⅲ型,Ⅰ型疗效较差。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时,应注意继发感染和钠、水潴留等不良反应。RT
lxhk#Fp~JyA23nn0L 
2.替代治疗&凡急性肾衰竭已达透析指征者,应及时透析。对强化治疗无效的晚期病例或肾功能已无法逆转者,则有赖于长期维持透析。肾移植应在病情静止半年至一年后进行,而Ⅰ型患者须至血中抗基膜抗体阴转。4K FmWE~woN|9Ml =emjm
&~nADX/uYuIls@HNVi
三、隐匿型肾炎-ElEQH
x#mcSu;Fe
隐匿型肾小球肾炎也称为无症状性血尿或(和)蛋白尿,是仅表现为蛋白尿或(和)肾小球性血尿的一组肾小球病。患者无水肿、高血压、肾功损害。本组疾病由多种病理类型的原发性肾小球病所致,但病理改变多较轻。以单纯性血尿表现者多为IgA肾病。0
sKK#p6lm1dPfck 3z
本组疾病可由多种病理类型的原发性肾小球病所致,但病理改变多较轻。tUP 3AB=aU7Z7LFewD_2Q D
(一)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诊断f"0&'
tcF!W3 k4
患者就诊应做尿蛋白定量<1.0g/d,以白蛋白为主,而无血尿者,称为单纯性蛋白尿,一般预后良好,尿蛋白量在1.0~3.5g/d之间者,虽尚无水肿、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的临床表现,但肾活检常显示病理改变并不轻,临床呈慢性肾炎转归的可能性很大。Q0-;eO&G
YL%Ro UVBepI4JJ=xT
(二)治疗81Z sXN` 4`/m@
隐匿型肾小球肾炎无需特殊疗法。但应采取以下措施:①对患者应定期(至少每3~6个月1次)检查,监测尿沉渣、尿蛋白、肾功能和血压的变化,女性患者在妊娠前及其过程中更需加强监测;②保护肾功能,避免肾损伤的因素(参见本章第三节);③对反复发作的慢性扁桃体炎与血尿、蛋白尿发作密切相关者,可待急性期过后行扁桃体摘除术;④可用中医药辨证施治。O%
fs/bv%K"9jEqNTxLK
&|7_W4gbEXj/TN'w& 37s
四、慢性肾小球肾炎M2@:^:I` l@`_oPL
简称慢性肾炎,系指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基本临床表现,起病方式各有不同,病情迁延,病变缓慢进展,可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最终将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的一组肾小球病。慢性肾炎可由多种病理类型引起,病变进展至后期,所有不同类型病理变化均可转化为程度不等的肾小球硬化,相应肾单位的肾小管萎缩、肾间质纤维化。疾病晚期肾体积缩小、肾皮质变薄,病理类型均可转化为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SvC/qRAjqwe2TCd:;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Rya-/h7h
dMhpMuG HB
1.由多种病因、不同病理的原发肾炎构成。ql%
0X2B No; 3Q`
2.仅少数由急性肾炎而来。
sUMd
5= v =0x|KAKmdz;g
3.主要与免疫炎症损伤有关。lmECfAM;wx=3SyvS
4.高血压、大量蛋白尿、高血脂等促进。|9W=C!yMk6`;SI
(二)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A%w^q=X/u_H ld 3
muH
发病以青、中年为主。早期患者可有乏力、疲倦、腰部疼痛、纳差;水肿可有可无,一般不严重多无体腔积液。实验室检查多为轻度尿异常,尿蛋白常在1~3g/d,尿沉渣镜检红细胞可增多为肾小球源性血尿,可见管型。血压可正常或轻度升高。肾功能正常或轻度受损,数年或数十年后肾功能逐渐恶化,有的患者血压(特别是舒张压)持续性中等以上程度升高,可有眼底出血、渗血,甚至视盘水肿。部分患者因感染、劳累呈急性发作,或用肾毒性药物后病情急骤恶化。c!1hd0qa7pHlWn
&h9/s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ajBXk2-h '-tAC VIm~/LO9@
凡尿化验异常(蛋白尿、血尿、管型尿)、水肿及高血压病史达一年以上,无论有无肾功能损害,在除外继发性肾小球肾炎(狼疮肾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及遗传性肾小球肾炎(遗传性进行性肾炎)后,临床上可诊断为慢性肾炎。g3 
71kJGr`TYH4
1.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如狼疮肾炎、过敏性紫癜肾炎等,依据相应的系统表现及特异性实验室检查,可以鉴别。
ogoG4YuxeqUpVeOp
2.Alport综合征&常起病于青少年,患者有眼(球形晶状体)、耳(神经性耳聋)和肾异常,并有阳性家族史(多为性连锁显性遗传)。8rK6/h8d:p^ ;tBrN_nA5|Ft
3.其他原发性肾小球病Fx!PJ0kvqR5;B`/=f
(1)隐匿型肾小球肾炎:主要表现为无症状性血尿和(或)蛋白尿,无水肿、高血压和肾功能减退。`f9u=J@wk"T&&RdAq7
W=Aa
(2)感染后急性肾炎:有前驱感染并以急性发作起病的慢性肾炎需与此病相鉴别。二者的潜伏期不同,血清C3的动态变化有助鉴别;疾病的转归不同,慢性肾炎无自愈倾向,呈慢性进展。!rU dj
rr|@z;uwaqJW02
4.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先有较长期高血压,其后再出现肾损害,临床上远端肾小管功能损伤较肾小球功能损伤早,尿改变轻微仅少量蛋白、RBC管型,常有高血压的其他靶器官并发症。
b/e!ubHX|85QB7nYfW1;gz
(四)治疗c|9mT=in|fCy&8
以防止或延缓肾功能进行性恶化、改善或缓解临床症状及防治严重并发症为主要目的,而不以消除蛋白及血尿为目标。一般不宜给激素和细胞毒药物。-RZq FQ|s~FFj-r
d@oOlYWkha
1.积极控制高血压,防止肾小球硬化病理过程。治疗原则:①力争把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蛋白尿&1g/d的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25/75mmHg以下;尿蛋白<1g/d,血压控制可放宽到130/80mmHg以下;②选择能延缓肾功能恶化、具有肾脏保护作用的降压药物。近年研究证实,ACEI除具有降低血压作用外,还有减少尿蛋白和延缓肾功能恶化的肾保护作用。后两种作用除通过对肾小球血流动力学的特殊调节作用(扩张入球和出球小动脉,但对出球小动脉扩张作用强于入球小动脉),降低肾小球内高压力、高灌注和高滤过外,并能通过非血流动力学作用(抑制细胞因子、减少尿蛋白和细胞外基质的蓄积)起到减缓肾小球硬化的发展和肾保护作用,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可作为慢性肾炎患者控制高血压的首选药物。肾功能不全患者应用ACEI要防止高血钾,血肌酐大于350&mol/L的非透析治疗患者不宜再使用,少数患者应用ACEI有持续性干咳的不良反应。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的实验研究和已有的临床观察结果显示它具有与ACEI相似的肾保护作用和减少尿蛋白作用,但不引起持续性干咳。#UPnhX&_Sqg;8R!:Xc
高血压患者应限盐(<3g/d);有钠水潴留容量依赖性高血压患者可选用噻嗪类利尿剂,对肾素依赖性高血压则首选ACEI,其次也可选用&-受体阻滞剂,还常用钙通道阻滞剂,顽固的高血压可选用不同类型降压药联合应用。1:FG_ZxHN Y7DpD`5mRd10d
2.限制食物中蛋白及磷的入量。S5e8WJ@ lK2Pb@kJzod^ bBX
3.应用抗血小板药&大剂量双嘧达莫,小剂量阿司匹林。e_;rjCXPzgRQ_2yT:jZ
4.糖皮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鉴于慢性肾炎为一临床综合征,其病因、病理类型及其程度、临床表现和肾功能等变异较大,故此类药物是否应用应区别对待。i04SgsN80mU'nBxydf
5.避免加重肾脏损害的因素,如感染、劳累、妊娠,应用肾毒性药物等。^W/dT,8gy ,=6Y2u@dQ9TK`k
& 5wgBJ_e-QpdITf 8/V2l`
五、肾病综合征qC%Jfn F"^qi-6@"wQ,i
肾病综合征(NS):①尿蛋白>3.5g/d;②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③水肿;④血脂升高。其中,尿中大量蛋白和血浆低白蛋白血症为诊断所必需。
McT;^Txka5orF
(一)分类Gedxs-w1r
 hF4eWRkCKV
分原发和继发两类。可由多种不同病理类型的肾小球病所引起。8Edsg'/Sq'b4YoqCH2qkl
〖JZ〗〖HT5&H〗vml RAtaSjQ9^"z6SBCI
表4-2&肾病综合征的分类和常见病因TenSXY|/dl6qYkPKJ:_
分类! "
;^vQ|lUSK!ey
儿童cktN^=!l=D`Lx scUdZT8
青少年ZjRpC&GPI:qGKS2,
中老年! j!~8S_yi
71E4Q2IY;YoS
R4@_y-w65BQe-qx
微小病变型肾病j%iqeP3x0TKprw,`MQYYD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Q@ys8lsX'x9L1;yNyf 5
/DC@
膜性肾病ACFZ# DjcD"S!Ks^`P^
继发性y/`v ;Y/uG:6ZZV"r5R
过敏性紫癜肾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小球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O oZL/ n0:Gh Q4# XeYkA
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过敏性紫癜肾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小球肾炎V;ry5A3m,NAku4oEr% Y=
糖尿病肾病、肾淀粉样变性、骨髓瘤性肾病、淋巴瘤或实体肿瘤性肾病e6'GV"ElNNw^ Hb16-|8~d^#F5
&w Ftk _dS=K
(二)病理生理co,v2T|k1x|szsb0z
1.大量蛋白尿&分子屏障及电荷屏障受损。在此基础上,凡增加肾小球内压力及导致高灌注、高滤过的因素(如高血压、高蛋白饮食或大量输注血浆蛋白)均可加重尿蛋白的排出。JTRkxpbUKz=uh Hwe
2.血浆蛋白变化&NS时大量白蛋白从尿中丢失,促进白蛋白在肝的代偿性合成和在肾小管分解的增加。当肝白蛋白合成增加不足以克服丢失和分解时,则出现低白蛋白血症。此外,NS患者因胃肠道黏膜水肿导致饮食减退、蛋白质摄入不足、吸收不良或丢失,也是加重低白蛋白血症的原因。T`~_A0SY%la"QGJ
除外血浆白蛋白减少外,血浆的某些免疫球蛋白(如IgG)和补体成分、抗凝及纤溶因子、金属结合蛋白及内分泌素结合蛋白也可减少,尤其是大量蛋白尿,肾小球病理损伤严重和非选择性蛋白尿时更为显著。患者易产生感染、高凝、微量元素缺乏、内分泌紊乱和免疫功能低下等并发症。I_,p:e'#t^:xo^ZQ@#Y Ax
3.水肿&NS时低白蛋白血症、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使水分从血管腔内进入组织间隙,是造成NS水肿的基本原因。近年的研究表明,约50%患者的血容量正常或增加,血浆肾素水平正常或下降,提示某些原发于肾内的钠、水潴留因素在NS水肿发生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si~:3ERED/8o`6Y
4.高脂血症&高胆固醇和(或)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清中LDL、VLDL和脂蛋白(a)浓度增加,常与低白蛋白血症并存。其发生机制与肝合成脂蛋白增加和脂蛋白分解减弱相关,目前认为后者可能是高脂血症更为重要的原因。d4Xq8/Klm0 cbmhL9A
(三)病理类型及其临床特征4Fhb4
96bnS2b 2yjI
1.微小病变型肾病&电镜下有广泛的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足突融合。无电子致密物。男性多于女性,好发于儿童,老年亦有上升趋势,典型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少见肉眼血尿,一般无持续性高血压及肾功能减退。90%以上病人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敏感,但易复发。
eQGb4RP! -n0 ,u 2 L;TT
2.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光镜下可见肾小球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弥漫增生。IgA肾病以IgA沉积为主,伴C3,非IgA型以IgM或IgG沉积为主,伴C3,在肾小球系膜区及毛细血管壁呈颗粒样沉积。男性多于女性,好发于青少年,半数于上呼吸道感染后急性起病,部分隐匿起病。IgA肾病者15%出现肾病综合征,几乎均有血尿,非IgA型30%出现肾病综合征,70%伴血尿。随肾脏病变加重,肾功能不全及高血压发生率增加。lOP1pCJ9zw%e%0CI
3.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光镜下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重度增生,插入到肾小球基底膜和内皮细胞之间,使毛细血管袢呈现&双轨征&。免疫病理见IgG,C3呈颗粒状沉积于系膜区及毛细血管壁。男性多于女性,多见于青壮年,多有前驱感染,发病较急,可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和肾病综合征。几乎所有患者均有血尿。肾功能损害,高血压及贫血出现早,病情持续进展,病变进展快。激素和细胞毒药物疗效差。约半数病例发病10年后进展至慢性肾衰。Mr&r,=TQ^`VYyF:
4.膜性肾病&早期光镜下基底膜上皮侧可见排列整齐的嗜复红小颗粒(Masson染色);进而形成钉突(嗜银染色),基底膜逐渐增厚。若钉突形成,足突可广泛融合。男性多于女性,好发于中老年,起病隐匿,多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可伴镜下血尿。发病5~10年后出现肾功能损害,极易并发血栓栓塞。少数可自发缓解,早期治疗缓解率高,病情进展,疗效差。!MY^VVvyygj!m5OG
5.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光镜下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首先侵犯髓旁肾小球近血管极部位。相应肾小管萎缩,肾间质纤维化。IgM和C3在受累节段呈团块状沉积。好发于青少年男性,起病隐匿,主要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约75%患者伴血尿,确诊时常已有高血压和肾功能减退。多数有近曲小管功能障碍。激素和细胞毒药物疗效差,逐渐发展为肾衰竭。dXg79/0&FC
(四)并发症PF1S 1Lf 7 #q,&csfb^zx
1.感染&是肾病综合征常见并发症,与蛋白营养不良、免疫功能紊乱、应用激素治疗相关。常见感染部位的顺序为呼吸道、泌尿道、皮肤。感染是导致NS复发和疗效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甚至造成死亡,应予以高度重视。QXnKjs%b m ij0 Lc-|Mp0 IUp`3
2.血栓、栓塞并发症&由于血液浓缩(有效血容量减少)及高脂血症造成血液粘稠度增加;此外,因某些蛋白质从尿中丢失,及肝代偿性合成蛋白增加,引起机体凝血、抗凝和纤溶系统失衡;加之NS时血小板功能亢进、应用利尿药和糖皮质激素等均进一步加重高凝状态。NS容易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其中以肾静脉血栓最为常见(发生率约10%~50%,其中3/4病例因慢性形成,临床并无症状)。
r:yq@Vh^d &D1-zUE
3.急性肾衰竭&低白蛋白血症,低血浆胶体渗透压引起水分外渗,血容量不足而致肾前性氮质血症。l
S'
JW_9YE
;Z"Q2
4.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长期低蛋白血症可导致营养不良、小儿生长发育迟缓;免疫球蛋白减少造成机体免疫力低下、易致感染;金属结合蛋白丢失可使微量元素(铁、铜、锌等)缺乏;内分泌素结合蛋白不足可诱发内分泌紊乱(如低T3综合征等);药物结合蛋白减少可能影响某些药物的药代动力学(使血浆游离药物浓度增加、排泄加速),影响药物疗效。高脂血症增加血液粘稠度,促进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发生,还将增加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并可促进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病变的发生,促进肾病变的慢性进展。Pa-Jt
x!u7TU%1u
(五)诊断和鉴别诊断555~psJ&UZELx,lmqn1
诊断包括三个方面:①确诊肾病综合征;②确认病因:必须首先除外继发性病因和遗传性疾病,最好能进行肾活检,作出病理诊断;③判定有无并发症。需进行鉴别诊断的继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病因主要包括以下疾病:lh|2Nh`V=I4Ic9s`
1.过敏性紫癜肾炎&好发于青少年,有典型的皮疹,可伴关节痛、腹痛及黑粪;多在皮疹出现后1~4周左右出现血尿和(或)蛋白尿,典型皮疹有助于鉴别诊断。pJ
M7TjC"Wb;OJMERN_EP
2.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好发于青、中年女性,常有发热,蝶形红斑及光过敏,口腔黏膜溃疡,多发性浆膜炎等表现,依据多系统受损的临床表现和免疫学检查可检出多种自身抗体,血清免疫学检查有助鉴别。rJ#iThi|d|yj772aC&v
3.糖尿病肾病&好发于中老年,肾病综合征常见于病程10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早期可发生尿微量白蛋白排出增加,以后逐渐发展成大量蛋白尿、肾病综合征。糖尿病病史及特征性眼底改变有助于鉴别诊断。Wb|Go5V%ayCq /QDXf
4.肾淀粉样变性&好发于中老年,肾淀粉样变性是全身多器官受累的一部分。①原发性淀粉样变性病因不清,主要累及心、肾、消化道(包括舌)、皮肤和神经;②继发性淀粉样变性常继发于慢性化脓性感染、结核、恶性肿瘤等疾病,主要累及肾脏、肝和脾等器官。肾受累时体积增大,常呈肾病综合征。肾淀粉样变性常需肾活检确诊。"F=CfVa#vZWwL
5.骨髓瘤性肾病&好发于中老年男性患者可有肾痛,可有多发性骨髓瘤的特征性临床表现,如血清单株球蛋白增高、蛋白电泳M带及尿本周蛋白阳性,骨髓象显示浆细胞异常增生。en%_|T/_xoT&txHNH
t /
6.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肾炎&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以蛋白尿或NS为主要临床表现,常见的病理类型为膜性肾病,其次为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等。国内依据以下三点进行诊断:①血清HBV抗原阳性;②患肾小球肾炎,并可除外狼疮肾炎等继发性肾小球肾炎;③肾活检切片中找到HBV抗原。我国为乙型肝炎高发区,对有乙型肝炎的患者,儿童及青少年蛋白尿或NS患者,尤其为膜性肾病者,应认真排除之。G3;HkW"p8y0^6:JNKK|F-q`yu=
(六)治疗c4GS^!tmo3@_ M-zBoa
1.一般治疗:1/R@tCh80POv B0qY~s
2.对症治疗A9C:j%HAb02BX==  |BBNn
(1)利尿消肿:①噻嗪类利尿剂:作用于远曲小管前段,通过抑制钠和氯的重吸收,增加钾的排泄而利尿,常用氢氯噻嗪。长期服用应防止低钾、低钠血症。②潴钾利尿剂:作用于远曲小管后段,排钠、排氯、但潴钾,适用于有低钾血症的患者。常用氨苯蝶啶或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长期服用需防止高钾血症,对肾功能不全患者应慎用。③袢利尿剂:作用于髓袢上升支,对钠、氯和钾的重吸收具有强力抑制作用,需谨防低钠血症及低钾、低氯血症性碱中毒发生。常用呋塞米(速尿)或布美他尼(丁尿胺)。④渗透性利尿剂:常用不含钠的低分子右旋糖酐或706代血浆,对少尿(尿量<400ml/d患者应慎用。常用不含钠的右旋糖酐40(低分子右旋糖酐)或淀粉代血浆。因其易与其他蛋白形成管型,诱发&渗透性肾病&,导致急性肾衰竭。⑤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静脉输血浆或血浆白蛋白,防止血管内水分外渗,促进组织中水分回吸收。⑥其他对肾病综合征患者利尿治疗的原则是不宜过快过猛,以免造成血容量不足、加重血液高粘倾向,诱发血栓、栓塞并发症。x
h00~gvppZypzzMi
(2)减少尿蛋白:持续性大量蛋白尿本身可致肾小球高滤过,加重肾脏病变,促进肾小球硬化,因此,减少尿蛋白也有必要。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及其他降压药物、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长效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或利尿剂等,均可通过其有效的控制高血压作用而显示不同程度地减少尿蛋白。②非类固醇消炎药:如吲哚美辛及布洛芬等,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便尿蛋白排泄减少。2:`~=NCi, eR&:
V1Vf
3.主要治疗&&抑制免疫与炎症反应Wp!y
W'|-61ApyHj'Vaa
(1)糖皮质激素:使用原则和方案一般是:①起始足量;②缓慢减药;③长期维持。jxG9,P~^,1z Q|P
(2)细胞毒药物:①环磷酰胺,最常用,有免疫抑制作用,可有骨髓抑制,中毒性肝炎,性腺抑制,脱发,出血性膀胱炎;②氮芥,疗效好,但副作用大。 2@WF6gmI ;ezsYgTR#8
(3)环孢素:能选择性抑制T辅助细胞及T细胞毒效应细胞,已作为二线药物用于治疗激素及细胞毒药物无效的难治性NS。不良反应有肝、肾毒性,并可致高血压、高尿酸血症、多毛及牙龈增生等。该药价格较昂贵,有上述不良反应及停药后易复发,使其广泛应用受到限制。,l-o 
G^|~saaQz"U|xw
(4)麦考酚吗乙酯:广泛用于肾移植后排异反应,不良反应相对小。近年一些报道表明,该药对部分难治性NS有效,尽管尚缺乏大宗病例的前瞻对照研究结果,但已受到重视。Tn
,_#xBvgucPv3
2B5ed2y=
4.针对不同的病理类型,循证医学目前提出的相应治疗方案:Yst&TnqaoWe7
0EcmXD
(1)微小病变型肾病:常对激素治疗敏感,初治者可单用激素治疗。因感染、劳累而短期复发者去除诱因后不缓解可再使用激素,疗效差或反复发作者应并用细胞毒药物,力争达到完全缓解。:oKW5j%Q!u^BX8|&9
(2)膜性肾病:对于本病的治疗目前有较大的争议,根据循证医学已有以下共识:①单用激素无效,必须激素联合烷化剂(常用环磷酰胺、苯丁酸氮芥)。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试用小剂量环孢素,一般用药应在半年以上;也可与激素联合应用。②早期膜性肾病疗效相对较好;若肾功能严重恶化,血肌酐>354&mol/L或肾活检示有严重间质纤维化者则不应给予上述治疗;③激素联合烷化剂治疗的对象主要为有病变进展高危因素的患者,如严重、持续性NS,肾功能恶化和肾小管间质较重的可逆性病变等,应给予治疗。反之,则提议可先密切观察6个月,控制血压和用ACEI降尿蛋白,病情无好转再接受激素联合烷化剂治疗。另外,膜性肾病易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应予以积极防治。"7vD4Sw'U=I`C_^G2 #
(3)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既往认为本病治疗效果不好,循证医学表明部分患者(30%~50%)激素治疗有效,但显效较慢。1t29vW;0akMo=`UY37^
(4)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本病疗效差,长期足量激素治疗可延缓部分儿童患者的肾功能恶化。对于成年患者,目前没有激素和细胞药物治疗有效的证据。XRya Egn6i_XtO&uXg
5.中医药治疗&主张与激素及细胞毒药物联合应用。ALfqfrpI'^_Y
6.并发症防治
M7bi2t_4 YZFjf Z
(1)感染:用激素治疗时,不应用抗生素预防,因为可诱发真菌双重感染。N~B
X=ymrCLVCLTDwbB-w|q7|tZ
(2)血栓及栓塞并发症:当血浆白蛋白浓度低于20g/L时,提示存在高凝状态,即应开始预防性抗凝治疗。对已发生血栓、栓塞者应尽早(6个小时内效果最佳,但3天内仍可望有效)给予尿激酶或链激酶全身或局部溶栓,同时配合抗凝治疗,抗凝药一般应持续应用半年以上。57Qf_13n~X'
(3)急性肾衰竭:可采取以下措施:①袢利尿剂;②血液透析;③原发病治疗;④碱化尿液,口服碳酸氢钠。P1HVA X^C@DpKDg
(4)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应调整蛋白和脂肪饮食结构。辅用降脂药。l zI!|0q|Tk/;T/:rbs
&h!8`IL8Ur2J#L_P4;GCNuyS
&P-bix^=HZ~iUQ U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慢性肾小球肾炎饮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