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有点婴儿拉肚子子,很稀,口中干而且苦涩,头疼,不发烧,戎我是怎...

后使用百宝箱没有帐号?
查看: 47749|回复: 79
陪戎副尉[2级], 积分 471, 距离下一级还需 529 积分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号,因为发烧,去坂田四季花城社康输液,连续3天,
5月6日在社康医生建议下,
& &第一家医院
5月7日早上来到市二医院检查是否有肺炎。
5月7日早上11点,通过在市二医院拍摄的X光片,医生——齐文辉,怀疑说是肺结核,建议去第三人民医院就诊。
& &第二家医院
5月7号12点到达三医院,挂肺部专科特诊1室---蔡雄茂,挂号为E020号。跟蔡雄茂反馈发烧三天,有咳嗽。‘蔡专家’硬说我不止发烧了三天,说是发烧了一周!天啦,我自己发烧我能不知道吗?我没说什么,提供二医院上午拍的X片供参考,‘蔡专家’说拍的他看不清楚,要求重新拍肺部CT。等至下午15点左右CT结果出来了,拿给‘蔡专家’,诊断结果是肺结核,说我的肺部已经烂掉了,再晚来一个星期他就不救治了,因为治不了。这几句话除了我和我男朋友在场听到一位,还有一男一女在场听到。‘蔡专家’要我马上住院,并开出入院通知单,我说还要上班时,他说你这样还想上班,快点去办住院手续趁现在人少不用排队。
走出‘蔡专家’办公室,心情难以形容!
男朋友建议我再去罗湖区慢性病防治院检查下,即使是肺结核在哪里治疗也可以免费。我抱着试试的心理去了。
& &第三家医院
5月7日下去4点左右到达罗湖区慢性病防治院,秦道新医生接诊了我,医生见我有拍X片和CT,就没重复给我做这些项目检查,而是让我先检验下血,给我三个盒子留痰做进一步检查。只开了几盒增加免疫力的药物,让我第二天送痰过来。第二天下午16点,罗湖区慢性病防治院告诉我说检查结果显示阴性,无传染性,让周六(5月11日)去复查。
5月11日复查拍片之后,秦道新医生说排除患有肺结核的可能。
4天时间,从一个肺部‘烂’掉了的肺结核病人,变为排除肺结核。这是奇迹吗?
我手上目前有一些单据和医生签名病例,检验单,入院通知单供判断。恳请贵局给出公正有力的答复!是误诊还是奇迹?
(以上是女朋友发给深圳市卫生部门相关单位的投诉信,可能因为公务繁忙,无暇回复草民,所以在此发帖,仅希望对各网友提供案例。如有医学界朋友看到,希望您在掂量病人荷包的同时,掂量下您的良知)
另:7号至17号期间拍的CT片,3张X片,均从医院取出寄回家乡所在市属某医院院长及相关科室医生诊断,排除结核病可能。在此期间深圳市三医院多次致电要求我们去该院复查,强调他们主治医生是为经验丰富的老医生不可能看错病,最多可能生拿错了别的病人的CT片子才导致说错了。我彻底无语了!县级医院能确诊的病例,贵为特区的市属人民医院竟然出这样的差错?其实,真的是简单的‘差错’吗?
另外,我们家乡医院得知我想要维权时,告诉我母亲说,你们就不要闹啦,现在没病就是福呀,不要与人动气,不要找别人医院扯皮。
在这里我还想说,我要感谢罗湖区慢性病防治院的秦道新医生,确实是为好医生,给病人的感觉很放心,谢谢!
仁勇副尉[4级], 积分 2919, 距离下一级还需 2081 积分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支持楼主,深圳医院的医风医德明显比广州要差很多!
仁勇副尉[4级], 积分 4374, 距离下一级还需 626 积分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现在有医生就是想让你多花钱
陪戎校尉[3级], 积分 1285, 距离下一级还需 715 积分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第三人民医院相当垃圾,什么病都看不好,本人有体会
仁勇校尉[5级], 积分 5164, 距离下一级还需 3836 积分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不知道说什么好,多找几家医院看看是对的。如果负担得起去香港找家私家医院看看,比去广州近而且放心一点。
仁勇校尉[5级], 积分 5164, 距离下一级还需 3836 积分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进三院要小心,里面传染病人比较多。
陪戎副尉[2级], 积分 471, 距离下一级还需 529 积分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陪戎副尉[2级], 积分 710, 距离下一级还需 290 积分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有小病病要么去社康,要么去市人民医院,大一点的病我建议去广州,深圳的第三人民医院真不咋的(就是原来的东湖医院)
御侮副尉[6级], 积分 9089, 距离下一级还需 5911 积分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深圳医院的医生很好当,反正靠懵。不过楼主是否应该把标题改为两家医院,毕竟第三家人家没误诊,对吧?要别人掂量良心的时候,自己也要,对吧?
陪戎校尉[3级], 积分 1350, 距离下一级还需 650 积分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可去电市卫人委!或市长热线 希望不要再有吓人的误诊
布衣平民[1级], 积分 70, 距离下一级还需 230 积分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如果有时间的话可以上传你的片子看看。另外仔细描述下你的症状。
有几个问试着解释下:
1,医学是科学,不是什么神学巫术。科学最重要的是什么?一是逻辑,即思维的严谨性,得环环相扣才敢言“确诊”;二是证据,得有客观的东西作为证明,不能空口说瞎话。
2,医生诊治疾病的过程大致如下:搜集资料(病史、体征、检查)——分析、整理、归纳(结合医生的知识和经验做出诊断)——决策(拟定需要进一步检查的项目和现阶段的治疗方案)。
3,病史、体征、检查是诊断疾病的“三大法宝”,这里面症状因为是个人的主观感觉,因此仅有提示意义,一般不具备确定性或排除性的诊断价值(因为每个人的感受不一样,症状重不一定代表病情重,病情重不一定症状重)。体征和检查结果是客观证据,是诊断必不可少的物证。
4,对于结核这个十分古老的病,目前为止还没有非常敏感(身体里一有点结核菌就能查出来)和非常特异(一项化验或检查指标,只要异常了就必是结核无疑)的诊断方法。但是医学上靠什么确诊结核呢?一是查痰,痰里有结核菌那就肯定是染上结核了。这方法看起来很丰满,但现实却很骨感,为啥?只有极少数真正的结核病人能从痰里排出少量结核菌——而且正好被你取标本的时候取到——而且正好被检验员看到,最后能查到结核菌的概率可想而知。这有点类似于下海打渔,三网下去可能什么也捞不到,但你能说这海里就没鱼吗??有人说,你不会多打几网啊?三网不行三十?再不行三百?我就不信打不到鱼!!,可是这现实么?除非您自己开一个实验室,顾俩实验员,没事整天捣鼓这个?那您也没那么多痰可吐啊!第二种办法说起来有点残忍,就是开胸验肺啦!!学河南的张海超那样,有勇气的话可以试一试,包确诊,包出名!
陪戎副尉[2级], 积分 471, 距离下一级还需 529 积分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11楼的朋友是医生或者懂医学是吧?图片传了,病例您先看看。我只问一个问题,如果当时在三医院听了医生的住院了,按照结核病给治疗。对结核病人使用的药物以及治疗方式,对肝肾造成的影响,您比我更清楚,对吧?
另外,为什么今天我才发帖,我也不傻,多少也懂点法,我懂什么叫诬告。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撑,我不会发此贴!谢谢关注!
陪戎副尉[2级], 积分 471, 距离下一级还需 529 积分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9楼的朋友,我标题写的是第三人民医院,不是说三家医院
仁勇副尉[4级], 积分 278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212 积分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标题被小编改了,名字电话社保号好歹也MARK一下,安全第一。
陪戎校尉[3级], 积分 1724, 距离下一级还需 276 积分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门诊诊断和入院诊断都是初步诊断,不是最后诊断,也不等于确诊诊断。市三医院还没有给你确诊啊?
仁勇副尉[4级], 积分 2788, 距离下一级还需 2212 积分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现在看医生真是运气,哪家医院都有好医生,也有不负责任的医生,不过好医生是真的少,上次在房网也是看到有个小孩三次被误诊为肺结核,到第三人民医院后开始也误诊,也是说肺要烂掉了,后来还是第三人民医院的另外一名医生给确诊是普通的小儿肺炎,让赶紧换医院,最后才免受好多折腾。
陪戎副尉[2级], 积分 471, 距离下一级还需 529 积分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标题修改就改了吧,劳烦小编处理下电话、社保号、姓名
仁勇校尉[5级], 积分 5164, 距离下一级还需 3836 积分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去医院诊断肺结核靠什么手段?
一是胸透或CT,二是查痰,三是验血,四是皮试(新检测技术国内还比较少应用)
肺结核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飞沫,病人的痰液、唾液里面含有大量结核病菌,使沾染者受到感染;但对于潜伏病人呼吸道分泌物病菌较少,所以传染性也很低。
肺部组织钙化现象在胸透或CT中也非常明显;但如果是潜伏病人,病灶可能小得看不见。
胸透和查痰是传统、便捷、直观的检测方法,大多数的病人可以通过这两种办法确诊。对于潜伏病人可能用以上两中办法都无法确定但病人又有早期症状的情况下,只能通过验血和皮试来确诊。
如果LZ所说属实,第一个医院的医生看了X光片应该是看不出什么名堂但病人的症状吻合,出于慎重考虑让病人去三院(传染病的专业防治医院)做详细检查。
三院的医生看了CT片后声称“肺整个烂掉”,片上应该有大面积的明显特征。
在第三个医院里,医生应该也在原来的X光片和CT片上看不出什么名堂,所以查痰、验血,并在几天后重新拍片复查。在这些检测依据上得出排除肺结核的结论应该是可信的。
综上,如果LZ没有说谎,三院的医生说“整个肺都烂掉了”就是说谎。还有一种可能是该医生出现思维紊乱或幻觉。
御侮副尉[6级], 积分 10843, 距离下一级还需 4157 积分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wsszs1 发表于
支持楼主,深圳医院的医风医德明显比广州要差很多!
仁勇副尉[4级], 积分 2881, 距离下一级还需 2119 积分
参加活动: 0
组织活动: 0
看完真的是无语,照医生说的去做, 那好好的人不都给治坏了吗..
快速回复主题
逛了这么久,何不进去聊聊?
&下次自动登录
用其他账号登录:
Powered by
111返回顶部您好,欢迎登录
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有螨虫怎么办
| &&&&浏览8468次 &&&&| &&&&提问时间: 07:40:52 &&&&|&&&& 回答数量:
病情描述:
脸上反复长一些先是黑色的一点,一挤就是像淡黄色的的颗粒,要么就长好大的一块,里面硬硬的,表面看成是白色的,挤也是一块白的一团,不知道是不是螨虫?如何去掉这个不知螨虫还是痘痘的麻烦?请大家帮我分析一
病情分析:
请根据患者提问的内容,给予专业详尽的指导意见。(最多输入500字)
指导意见:
请给出具体的运动,饮食,康复等方面的指导。(最多输入500字) 0/500
手机号:&&&&&
验证码:&&&&&&&&&密码:
满意答案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有可能是黑头刺或者螨虫,建议到皮肤科检查一下确诊
医生回答专区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病情分析:
有可能是黑头刺或者螨虫,建议到皮肤科检查一下确诊
咨询相关专家
擅长:内科护理综合
擅长:心理科综合
擅长:内科疾病暖男的君子之爱——《召南 关雎》
思念是最漫长的相守——《卫风 伯兮》
当你打喷嚏,就是我想你——《邶风 终风》
合葬,死也要在一起——《唐风 葛生》
爱情中的暗自博弈——《郑风 子衿》
爱是自己的事——《召南 甘棠》
孤芳自赏最心痛——《召南 摽有梅》
我等的人还不明白——《邶风 匏有苦叶》
猜心的游戏——《郑风 狡童》
重逢,竟有一点陌生——《齐风 甫田》
不能说,不敢忘——《小雅 隰桑》
——《邶风 静女》
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越人歌》
相爱没有那么容易——《乌鹊歌》
爱是一种意志——《上邪》
当爱时过境迁——《团扇歌》
当爱变成爱过的时候——《有所思》
最难画一个圆——《华山畿》
留不住我爱的人——《那呵滩》
飞鸟与鱼——《明月上高楼》
她比我懂你吗?——《子夜歌》
永远到底有多远?——《子夜歌》
好好吃饭,好好活着——《饮马长城窟行》
当他情尽——《太行路》
不是赴汤蹈火就有倾城之恋——《井底引银瓶》
请别惊醒我的梦——《春怨》
天边风光,身边的我,都不在你眼中——《鸳鸯湖棹歌》
要知道伤心总是难免的——《暮秋独游曲江》
最近的人和最远的人——《八至》
都怪雨下得那么急——《卜算子 风雨送人来》
此生若过矣,结取来生缘——《卜算子 答施》
鸳鸯失伴——《鹧鸪天 重过阊门万事非》
别爱我——《望江南 莫攀我》
我希望,身体健康——《长命女》
  暖男的君子之爱——《关雎》
  案:表白爱情确实是一件需要把握火候的事情,说得早了,人家还没这种心情,又嫌你太过草率和儿戏,因为爱情是一件郑重的事情,需要一个好的契机才能说出口,太轻易出手的,总给人一种不认真、太轻浮的感觉;说的迟了,她早已是隔壁老王的妻子了,简直要叫人悔青了肠子。
  诗三百,为什么《关雎》放在第一?有人说这是孔夫子的中庸思想,主推和谐社会,因此以一首后妃之德的诗作为打头——《关雎》在老学者笔下的考证,都是作为后妃之德颂扬的。近现代学者显然不再同意这个观点,坦白说,《关雎》的小五段话,确实难以找出后妃之德的影子来。思维再天马行空,也没看见诗中妃子们相处和谐一片,其乐融融的场面。
  那么,诗为什么以《关雎》为首?十全老人乾隆研究过,他说:“《易》何以首《乾坤》?《诗》何以首《关睢》?”两句问题抛出来,然后又自证“惟人伦之伊始,国天俪之与齐”。好吧,原来,都是因为男女阴阳的关系。
  乾隆这首诗作于结发妻子富察氏死后,当时乾隆悲痛万分,于是,他觉得要写点什么来表达自己的感情,顺便颂扬一下妻子的美德。——如果妻子没有美德,而自己这么牵挂就说不过去了,光靠美色讨人喜欢,既损了富察氏,也让自己显得层次太低了。因此,这首诗里,不仅要表达自己的悲痛和相思的心情,还要不断体现亡妻是多么教人牵挂。
  所以,诗为什么《关雎》打头呢?按照乾隆的意思,无论是以后妃之德说,还是以男女情爱说,都是可以说得过去的。《乾坤》里,男为阳,女为阴,《关雎》里,富察氏既德冠后宫,符合后妃之德,又是自己最深爱的妻子。说到底,人间的事情不外乎就是这些情感纠葛了。聪明的孔夫子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把《关雎》挂在了《诗》的第一篇。
  对于《关雎》,应当是家喻户晓的,犹记得初一学这首诗之际,大家都是含羞带怯的心情,当老师讲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每个人都羞涩地低下了头——我们那是一个含蓄的年代。好吧,至少我是含蓄的,至于其他人的低头,感情复杂,也许是想到了自己心爱的同桌,也许是暗恋讲台上的优雅男老师,也许是挂念起自己青梅竹马的人……不过,年代虽然含蓄,但大家吃了爹妈十几年的饭,终于不是白吃的,对情情爱爱的事多少也有点感触,正是一个情窦初开的年纪啊。所以,当初学起《关雎》,还真有点此时此刻难为情的感觉。
  大概是由于《关雎》太过脍炙人口,中学时代又学过,自认为已经完全懂得了它的意思,所以哪怕后来重读诗经,我也总是略过《关雎》而不看的。年少时学《关雎》,老师强调的是“求之不得”的苦涩,那时略懂一些这种求之不得的苦涩心情,电视剧不是白看的,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啊,因此也深深的认同老师对《关雎》的解读。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把《关雎》当作一首“屌丝诗”来看。
  你瞧,他在压马路的时候忽然看见了一个姑娘,姑娘长得应该不错,所以他就这么喜欢上了,回去就害了相思病,真是“求之不得,吾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就这样一场遇见,就可以思念成这样,我实在是难以读懂这样的感情,一没说几句话,二没心灵相通,哪里来得那么快的爱情?再看看求之又不得,不是屌丝是什么?我总是很难认同一见钟情的爱,没有心灵碰撞的基础,没有日积月累地相处,哪来的情根深种?一见钟情说白了,钟的无非是皮囊呗!始于外观的情,昔日芙蓉花,今日断肠草,总是廉价又短暂的,就像对物品的喜爱,难以不喜新厌旧。于是,长久一段时间,我都将《关雎》定义为屌丝浅薄的爱。
  直到有一天,无意间重读《关雎》的段落,我这才恍然有了一个领悟,从前太过于强调求之不得了,以至于没有注意到下面段落中的崇高精神——那哪里是屌丝浅薄的爱呀,分明是一个君子的情谊啊。
  君子是什么样的呢?
  《诗经·卫风·淇奥》里说,“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一个好的君子,学问可以切磋,品德值得琢磨,性格既坚定又端庄威严。
  孔子说:“君子如玉”,君子像玉一样的。
  《诗经·秦风·小戎》又里说:“言念君子,温其如玉”,说起来那个君子呀,真是像玉一样教我觉得温暖。
  玉的品质,摸起来凉,实际上很温暖。俗话说,君子如玉,触手也温。那么,我们可否这样说,君子就是总给人一种很温暖的感觉的人,给他一个现代标签的称呼——暖男。
  来看看《关雎》里的这个“屌丝男”,是怎么样从我心里变成君子的。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在那个河滩上,一对雌雄雎鸠“关关”地叫着,河边有一个窈窕淑女,美女嘛,君子也有爱美之心,所以男主角也要“好逑”。河边的荇菜参差不齐,姑娘从左到右地采摘着它。
  想想,在那个荒烟蔓草的年代,好山好水好姑娘,同时在一幅画面里,多么惬意啊。先秦是一个比较自由的时代,美好的姑娘,人人都有追求的权力。男主人公也是这样认为的,所以,他上前去求爱了。
  求爱的台词无非是一些“邂逅相遇,适我愿兮”,或者“姑娘,聊个人生吧”“姑娘,我看你很眼熟,一起吃个饭吧?”等,但伤心的是,姑娘并没有看上男主角。拒绝的词儿我们也可想而知,不是“妾是庶人,不乐君子”,就是“对不起,跟你不熟”“我没时间”等。想想看,假如路上遇到第一次见面的人上来就跟你说这样的话,第一反应不是神经病,就是跟朋友打赌来戏耍自己的,亦或是,实在是像“登徒子”一样无礼,换了谁也不会马上答应下来的吧?
  表白爱情确实是一件需要把握火候的事情,说得早了,人家还没这种心情,又嫌你太过草率和儿戏,因为爱情是一件郑重的事情,需要一个好的契机才能说出口,太轻易出手的,总给人一种不认真、太轻浮的感觉;说的迟了,她早已是对门老张的妻子了,简直要叫人悔青了肠子。
  总之,姑娘就是没答应男主角的求爱。求爱遭拒总是要伤心一阵的,有句话不是这样说么?天热防暑神器——向你喜欢的人表白,不一会儿你的心就凉了。按照诗中的植物看,荇菜生长得好的季节,应该也是夏天了,在这样的盛夏,男主角当时心都凉了一大截。
  佛语里说,人世间有八大痛苦,这八大痛苦可以分为肉身四痛和精神四苦,它们分别是: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其实,一言蔽之,这八大痛苦都源于求不得和放不下,生老病死是人生必须经历的过程,假如放不下,看不开,那就是痛苦的。而爱别离、怨长久,更是心理上的看不透,因为求之不得,或者难以放下,总是教人牵肠挂肚,很是痛苦。
  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煎熬,男主角很好滴演绎了一番求不得的痛苦——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吃饭没味道,睡也睡不着,失眠,长久的失眠,大晚上的一个人沉思,辗转反侧,实在是太痛苦,太揪心。
  失恋已成既定事实,这个时候,显然他有了很多种选择,要么长期黯然销魂下去,等到下次再遇上一个窈窕淑女,要么只好等时间来释怀这种伤痛了,俗话说:时间和新欢,是治愈失恋的最佳方法。当然,除了以上两种被动式的方法,极端分子还有“得不到就毁掉”的行为,既然不是我的,那么别人也别想享有,情杀的例子屡见不鲜,可以现身说法。
  有人说,人所有的痛苦都来源于追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也就是说,得不到的东西。
  那么,求之不得,除了折磨自己之外,还有什么走向呢?
  经过漫长的情感与理性的挣扎,男主角没有选择以上三种做法,他另辟了一条活路——“琴瑟友之”。好吧,既然你不爱我,但是,情虽不在,犹有旧谊,我们能不能是个好朋友呢?我弹琴,你聆听,变成知音者,从知音者,到最后变成生命里的老友,也不枉费认识一场了。何必要变得老死不相往来,何必要成为“不共戴天”的仇人?能够成为相隔千里却举杯遥祝的朋友,这何尝不是一种退而求其次的爱情和守护呢?
  关于“琴瑟友之”的“友”字,教科书以及多数《诗经》注解里都将它解释成“亲近”,如果是亲近,则多了一种谄媚的意思在了,不仅档次也低了一等,更有了死缠烂打的嫌疑。
  再后来,男主角再也不被“求不得”所困扰,他变得很豁达,眉宇也开始疏朗,不仅希望跟姑娘变成好朋友,还“钟鼓乐之”。敲锣打鼓,都不过为了博她一笑,她笑了,自己也就欣慰了,不是有一种感情叫做“请你一定要比我幸福么?”诗中的男主角,大概就是这种境界了。
  从前读《关雎》的时候,重点总是在求之不得的痛苦,忽略了男主角的深沉,后来才领悟,《关雎》的后半篇思想境界已经升华,变成了一种高尚的爱情,不再以占有为目的,以占有为目的的爱情,只会出现如坐针毡的苦涩。
  求之不得,原本是一件很伤怀的事情,可这个“屌丝男”却忽然化身为“暖男”,不再沉浸在哀伤里,孔子说:“诗三百,一言蔽之,思无邪。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正是这样一种状态。洋洋洒洒三百篇诗经,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情思深深,却没有邪念,人们不以占有为目的,不会不择手段地强取豪夺,虽然有哀愁,却从不会伤心。
  (完)
楼主发言:271次 发图: | 更多
  最难画一个圆——《华山畿》  案:吃饭的时候,想他是否也在进食?看书的时候,想他正在做些什么?甚至听天气预报的时候,无意间都会关注他所在城市的阴晴冷暖,朋友道听途说时,即使你漫不经心却还是将他的消息装得满耳满心。他的任何消息你一个也不想错过,即便不能在一起,他走过的那些陌生的山川河流都能温柔你的心。他是什么人?明明是凡人,却像神一样在千里之外控制你的喜怒哀乐。  华山畿,华山畿,  君既为侬死,独生为谁施?  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  不包括标点符号的话,这短短二十六个字的一首诗,谁也不会想到,它承载的是两个年轻人一生的故事。  几千年来,朝代更替,物换星移,唯一亘古不变的就是人们的感情,亲情、友情、爱情,贯穿了整个人类历史的脉络。《华山畿》中所说的,就是这样一段未曾绽放就已枯萎的爱情故事。  可以说,这是梁祝化蝶故事的原型。  这是南北朝《乐府诗》中的一首,纵观整个文学史,先秦的《诗经》婉约而优美,两汉南北朝的《乐府诗》清丽而生动,《唐诗》豪迈,《宋词》娇柔,各有千秋,然而论起故事的精彩以及情节的真实和跌宕起伏,当属乐《府诗》为首。这个让人震撼的故事就发生在南朝宋少帝时期。  “少帝时,南徐一士子,从华山畿往云阳。见客舍有姑娘年十八九,悦之无因。”这个少年,在华山脚下遇到了这名姑娘,一瞬间天下万物为之失色,他的眼底只藏得下她了。数百年的乱世里,这样的惊鸿一瞥何其多,少年没有让这场相遇随便掠过自己的生命,而是将它自此扎根在心底了。  “悦之无因”,多好的描述,许多时候人们总会询问自己,为什么会爱上一个人,他身上有哪种吸引自己的气质?他有什么值得自己迷恋的地方,亦或是,他有什么能够让自己所用?因为现实的浮躁,人总是习惯将一切事物与利益牵扯上,连婚姻和感情都是金钱和利益的俘虏,其实,爱情哪有那么多道理?  爱一个人的时候,你可以不知道他的姓名,不清楚他的脾气,甚至连他的长相都不得而知,因此也有了那么多书信往来的恋人和流行的网恋。并非草率和轻狂,仅仅只是因为爱情是一种感觉,感觉对了,就陷进去了,你找不到原因,也无处可逃。  有的时候,爱情是单方面的付出,你也许很清晰地知道他并不能给予同等的回报,可还是充满希冀,还是义无返顾地飞蛾扑火,对爱情的憧憬和希望足够让你执着得连时间都要投降。这样单纯又执着的情愫,哪能有什么利益驱使呢?  “悦之无因”用得多么真挚而踏实,喜欢一个人本就没有什么道理可讲,爱情来的时候,无声无息,后知后觉的你也许都没能察觉到,只知道自己自此心系了一个人,无论做什么都会想到对方。  吃饭的时候,想他是否也在进食?看书的时候,想他正在做些什么?甚至听天气预报的时候,无意间都会关注他所在城市的阴晴冷暖,朋友道听途说时,即使你漫不经心却还是将他的消息装得满耳满心。他的不好是你的不安,他的惆怅是你的牵挂,他的蹙眉是你的揪心,他的幸福是你的满足。他的任何消息你一个也不想错过,即便不能在一起,他走过的那些陌生的山川河流都能温柔你的心。他是什么人?明明是凡人,却像神一样在千里之外控制你的喜怒哀乐。  《华山畿》中的少年对此应该是深有体会,因此,他相思成灾,相思成疾。诗经开篇的《关雎》中就有明确表示:“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将陷入恋情中的人描述得淋漓尽致,寝食难安,彻夜难眠,无论自己正在做什么,心里都在牵肠挂肚。身体在这里,心却在远方,恨不能长了翅膀飞到他身边。  车遥遥兮马洋洋,追思君兮不可忘。  君安游兮西入秦,愿为影兮随君身。  君在阴兮影不见,君依光兮妾所愿!  瞧,恋爱中的人,即便不能在一起,不能与君同行,她还是这样想方设法能陪着对方,化作风,化作云彩,化作他的影子,只盼望老天始终放晴,这样影子才能时时傍依着心上人。  只可惜,越是这样的想念,才越折磨人。因为肉身是脚踏实地的,不能化作风雨彩虹和影子,因此,思念越浓烈,心中的痛苦愈加深。《华山畿》中的少年饱受相思的煎熬,终于日渐憔悴,母亲见了心中疑惑,问及原因,这才知道少年是对华山脚下的一位姑娘一见钟情,患上了相思病了。  相思病是个什么东西?不好说。只能说,那是一种来得很快的病,病症是无精打采,觉得人生没有意思。病起来如山倒,不是让个人憔悴得不行,就是瘦成了黄花。  好在,少年的母亲通情达理,当即就跑到华山脚下去找这位姑娘,将儿子的感情倾吐给姑娘听,姑娘听了颇为感动,“感君一回顾”呀。姑娘脱下护着自己膝盖的衣物交给母亲,让她将衣物放在少年的枕头底下,母亲回去后照办,结果儿子真的好了。  可是,好了以后,少年又重新患上相思病了,日复一日的思念让他不堪折磨,终于有一天,他忽然发现了枕头底下的衣物,瞬间知道了情由,于是吞了衣物而死。  有人疑惑,这个男人难道不能去求婚吗?没有病之前就可以去提亲,病好了以后也可以去提亲,为什么要折磨自己,还要自杀呢?这个故事不能自圆其说。可是,性情中人想一想,表露爱情哪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你不敢迈出这一步,害怕一旦迈出就将万劫不复。你不敢承受任何的不可能,没有勇气面对拒绝,所以,担忧越多,顾虑越多,让你束手束脚,不敢有任何行动。  故事里并没有交代少年为什么不去求亲,也许因为自身的原因配不上那位明艳的少女,太过自卑,不敢表露爱情,也许是因为情怯。这种情怯,并非来源自身的缺陷,而是爱上一个人都会产生的感觉。哪怕你潇洒不羁,风度翩翩,在爱人面前都容易变得紧张、不淡然,甚至平时才华横溢的你,连对着她说一句话都不能完整流畅。爱情就是这样一件霸道的东西,它能左右你的所有,任由它牵着走。  故事到这里并没有结束,而是有了一段升华,应该说,前面的故事无非就是每一个普通人都会有的爱情,但从这里开始,故事的精彩才展开。  少年去世前嘱咐母亲,出殡的时候棺椁一定要经过华山那边,也就是姑娘的家门口。母亲当然答应,事情就是这里发生了转折。  少年出殡的当天,棺材走到华山脚下,牛怎么样也不肯走了,无论拍打还是叫骂。不远处的姑娘发现了这一幕,说:“你们等我片刻”说完就入室对镜点妆,打扮了一番自己,随后走出来,一边走,嘴里一边唱歌:“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活为谁施?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  “侬”在古文中是指“我”的意思,跟现在的方言有别,诗歌的大意是:在这华山的脚下,你既然是为了我而死,我独自活着有什么意思?你要是可怜我,就把棺木为我打开吧!  姑娘唱完这首诗歌,棺材真的应声而开,见此情状,姑娘纵身跳入了棺材里,棺材又自动合上了。姑娘的家里人还没反应过来,不停地叩打棺材,可是合上的棺材再也没了声响,无可奈何之下,双方父母决定成全他们,让他二人合葬在一起。  故事到这里,将悲剧升华,古人所求的生同衾死同穴,他们算是一起努力完成了后半部分。  榖则异室,死则同穴。  谓予不信,有如皦日。  (完)
  小广告好勤劳
  支持如姬,顶一下
  楼主一看就是文化人,赞
  从行文的立意,到用词新意,都还不错  融诗歌之古典美,抒现代之情爱缘,带有一种时空交汇之感  楼主继续保持哦
  来啦,慢慢看啦,加油  
  欣赏了!
  此贴很长,不定期更新,内容颇为文艺,但绝不腻歪。  有闲情逸致的人可以静下来仔细看看,对陶冶情操俺还是自认为有所帮助的……
  如姬大人!!  你若安好,备胎到老!  原谅我看着看着忽然脑海里蹦出了这句话。。。。。  
  @胡青羊儿   这是暗指我是备胎么?  啊,千万不要被一语成谶啊  嘿,这是哪段里面看出来的?
  当爱时过境迁——《团扇歌》   案:这就是爱情中的患得患失吧?明明此刻两个人好得不得了,明明这会儿一起吃饭,下一刻一起看电影,出门一起逛超市购物,或者在家中琴瑟和鸣,但,总在最惬意的时候,你就会忽然冒出一个悲伤的念头——这一切美好的东西,不会戛然而止吧?现今所拥有的一切,不会有一天都从自己身上溜走吧?  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  裁作合欢扇,团圆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意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徐志摩的前妻张幼仪在回忆中曾经这样说过:“我是秋天的一把扇子”,秋天的扇子,听起来就十分伤感,到了秋天,人们都进入了防寒的季节,那么,扇子的作用也就不大了。作用不大,季节过去的物品,当然只能弃置在不为人看重的角落了。这是张幼仪内心自认为她自己对徐志摩的作用,为什么将自己比喻为扇子,她自己也有解释:“(秋天的扇子)只用来驱赶吸血的蚊子。当蚊子咬伤月亮的时候,主人将扇子撕碎了。”  张幼仪有此感慨,并不能说夸张,当年,她和徐志摩的结合是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成,嫁到徐家,虽然将旧社会女人的道德做得非常好——深得公婆的欢心,但对于多情的诗人徐志摩来说,她却变成了一个累赘。  1918年,张幼仪为徐家生下长子徐积锴,徐志摩独身一人去到国外留学,在这里,他邂逅了这个跟他一辈子剪不断理还乱的女人林徽因。  1920年,应家里的要求,将张幼仪也一起送去了国外,徐志摩相当不情愿,因为此时他已经一心一意投入“林下美人”的裙下了。虽然不情愿,但徐志摩作为男人,张幼仪作为他的妻子,他们在一起,还是要尽夫妻义务,行周公之礼的,没多久,张幼仪又一次中标怀孕了。徐志摩得知消息有过片刻的犹豫,但最终还是很快作出了决定——这个孩子,我不要!  徐志摩要求张幼仪将孩子打掉,张幼仪心里害怕,怯懦地问他:“听说打掉孩子会有生命危险。”  大诗人当时被爱情迷昏了头,一心想着自己要变成一个“单独而完整”的人,方便求取林徽因。假如他一方面爱着林徽因,一方面又扮演着一个丈夫和父亲的责任,这样的他,他认为实在是太不完整了。所以,为了获得他心里所追求的“灵魂伴侣”,他毅然说了一句非常绝情的话:“坐火车还死人呢,没听谁说为此就要不坐了!”  好吧,这是一个概率问题,但当年那个技术,打孩子失掉性命的概率比坐火车出轨的概率,简直是大屋跟小屋。这句话也成为了徐志摩被后人诟病的一大黑点,人们争先地骂着他是人渣。  这次事件,张幼仪作为“扇子”一样的物品已经初露端倪,大诗人需要解决生理问题的时候,他就需要张幼仪了,等生理问题产生的“后遗症”出现时,张幼仪就变成秋天的扇子了,不仅没了作用,还让人想丢得远远的,看见就觉得身上凉飕飕。  再后来,徐志摩 “弃暗投明”,追林徽因无果后,经胡适介绍,认识了又一位民国名媛陆小曼。徐志摩跟陆小曼双双坠入爱河,但当时所有他们那个圈子里的或朋友或老师,都不赞同他们在一起,包括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又经过了许久的折腾,徐申如提出一个条件,要想娶另外的女人,必须得到张幼仪的同意。在徐申如眼里,外国的离婚协议他不承认,他始终认为张幼仪仍是自己的儿媳妇,因此,要叫上张幼仪回来问个明白。  无奈,徐志摩只有去求助张幼仪了,因为只有她才能成全自己与“灵魂伴侣”的结合了,如果她不来,就不是“得之我幸,不得我命”的问题了,而是“失之都怪你的不成全”。张幼仪当时仍在国外,接到徐志摩的恳求,也没犹豫,马上答应了回国。1926年的春季张幼仪从西伯利亚回国,由于当时时局动荡,从春天出发,等到了夏天张幼仪才回到上海,然后立马又赶到了徐家。  这是张幼仪的又一次出场,拯救前夫“灵魂伴侣”之结合。  经过重重困难和阻碍,徐志摩与陆小曼终于结为夫妻了。但是,婚后的窘境马上随之而出——陆小曼做惯了军官家的太太,过惯了大手笔花钱的日子,在和徐志摩结婚后,经常弄得徐志摩入不敷出,这个时候,被弃置已久的扇子张幼仪又出现在他生命里了——张幼仪多次出手帮徐志摩解决负债问题。离婚后的张幼仪十分努力,最终终于变成了一个成功的女性,后来担任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副总裁,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银行女总裁,因此,她有这份财务能力。  包括徐志摩在和陆小曼相处中屡屡发生矛盾,无法兼顾父母的时候,都是张幼仪亲自跑去照顾二老,可以说,张幼仪这位前妻已经是“仁至义尽”了。而徐志摩对这一切的回报是什么呢?朋友。他把自己定义为是张幼仪的朋友,因为是朋友,所以互助变成了道义问题。  好吧,也许当时跟大诗人徐志摩做上朋友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因此,张幼仪无比幸运,做了他的妻子,又跟他变成了朋友?  现在再来看看,张幼仪将自己比喻为扇子,有多贴切?天气炎热,热火蔓延他四周的时候,张幼仪则作为扇子出现了。但是张幼仪发现,就算是作为扇子,她都是不称职的,因为,别人的扇子都是夏天的,而她却是秋天的,她的作用不是给人清凉,而是驱逐蚊虫。  (咦,界面不让一段发完)
  (续上)  将自己比作扇子,张幼仪不是第一人,鼎鼎大名的班婕妤在自己得宠之际也曾作诗自喻为扇,炎炎夏日的时候,为君王带来凉意。但,夏天也不过三个月之长,夏天迟早要过去的,当夏天过去了,秋天也就随之而来了,秋天的时候,谁还用得上扇子呢?  班婕妤是汉成帝的妃子,少年有才,被选入宫中,十分得宠,被封为婕妤。婕妤在西汉时期地位很高,等同于朝廷里的上卿,爵位俸禄等同于列侯,在后宫里也就仅次于皇后以及后来增加的封号昭仪,可以这么说,后宫的一二把手吧!  从诗里可以看得出来,当时的班婕妤还处在非常得宠的状态,“裁作合欢扇,团圆似明月”,瞧,她还有机会裁制东西送给皇帝,不得宠的人哪里能随意见得到面啊?做扇子也就扇子吧,偏偏上面既是合欢,又有团圆,这满满的都是两情相悦情不疑的节奏哇。但是,班婕妤头脑清醒冷静,她知道,得宠归得宠,君王的爱是不能长久,因为后宫代有莺燕出,当新宠出现的时候,她就变成进入秋天的扇子了,于是,扇子能带来清凉的日子也将告一段落。  班婕妤提前透支了伤感。  既然如此,何必做他人的扇子?好吧,也许人生有着许多的无可奈何和种种的无能为力,做不做扇子,非自己一己之力所能左右的。那么,既然知道自己只是一个季节的必需品,知道他对你是需要则用,不需则弃,这样浅薄的“为我所用”,根本就不是爱,还伤感什么呢?也许,班婕妤所伤感的是自己错付出去的情意罢?当然,作为后妃,她要伤感的也许还不仅仅只是爱情上的付出,还有被弃置后的立身考虑。  历史告诉她,一个女人不可能永远占有君王,罗大佑在《恋曲1980》中这样唱着:“你曾对我说,你永远爱着我,爱情这东西我明白,但永远是什么?”是啊,永远是什么?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永恒的东西。如果它生长,它就会枯萎;如果它流淌,它就会干涸;如果它存在,它就会消失。更何况爱情呢?得宠的时候固然三千宠爱在一身,一旦失宠,后果凄惨得让人后怕,她不得不提前为自己担忧,俗话说,未雨绸缪。总不能等到渴而凿井、斗而铸锥吧?  “常恐秋节至,凉意夺炎热”,这个时候是合欢又月圆,但作为扇子,作为后宫里的其中一名女人,想独占君宠,那是不可能的,所以,总有一天,凉意会夺走炎热,那么,适合扇子存在的季节也就会过去了。想到这里,不得不教人惊慌失措啊。  这就是爱情中的患得患失吧?明明此刻两个人好得不得了,明明这会儿一起吃饭,下一刻一起看电影,出门一起逛超市购物,或者在家中琴瑟和鸣,但,总在最惬意的时候,你就会忽然冒出一个悲伤的念头——这一切美好的东西,不会戛然而止吧?现今所拥有的一切,不会有一天都从自己身上溜走吧?  许多人在春风得意的适时候总是难以“居安思危”的,我现在生活得这么好,我得到了一切能得到的,谁去想会有一天失去呀?这不是自寻烦恼么?这不是脑子犯抽么?可是,假如你不去设想失去的一天,等那一天真正到来,没有任何征兆,你没有任何准备,也就会被决绝击得错愕不已,如中麻药,瘫软无力。  班婕妤知道居安思危,因此,她这样设想了。可,像谁说的,悲剧这东西,你念着念着,它就来了?  终于有一天,班婕妤的“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灵验了。  班婕妤熟读诗书,非常遵守皇宫里的礼仪,每当要跟皇帝奉劝什么事儿,她都要行大礼,搞得非常隆重,表达事情的庄重性。这一点,后代唐太宗李世民的一代贤后长孙氏也经常这样,然而不同是,唐太宗立誓要做明君,有这样的贤惠内助,他的反应是开心,而汉成帝什么反应呢?  汉成帝是地道的昏君,一两次对着他说不,一两次说他不好,他也许会觉得有点味道,觉得班婕妤有个性,想征服。时间一久,每次都说他不行,动辄就搞一些繁文缛节,他渐渐就腻了、烦了,到慢慢地都不想再见到班婕妤了。想想也是,本来到后宫找女人不就是图个乐子,结果见到的女人比上朝还累,不仅得不到乐子,还跟你说这样不行,那样不行。你躺着了,她说现在是白天,不能白日宣淫;你站起来,她说你垂头丧气,腰杆子挺不直;你坐下吧,她说你上朝半天也是坐,应该多起来活动活动。这不是上纲上线吗?这哪里还是妃子啊?简直比老妈教孩子规矩都多,哪里还有什么情趣?  到了鸿嘉年间(公元前20年),汉成帝终于宣布自己移情别恋了,他对班婕妤的兴趣已经结束。从公元前33年,汉成帝即位的时候班婕妤入宫,一直得宠到鸿嘉元年,十几年的专宠,到这一刻,属于扇子的时代终于过去了。  班婕妤当然有发觉汉成帝对自己的宠爱逐渐减少,为了不让其他后妃蛊惑了皇帝,她将自己身边长得最好看的一个侍婢李平打扮好敬献给了汉成帝,汉成帝看见李平,长得很不错,所有的宠爱都转向了她,直接也封做了婕妤。  汉成帝对李平很宠爱,并且说:“当初太
父汉武帝宠幸的卫皇后卫子夫也是个卑贱出身的舞女,我宠爱宫女有什么?”说完以后还给李平改了姓,就姓卫。  这一切,都被班婕妤看在眼里,如果说她是一把夏天给人凉意的扇子,那么此刻的李平,就是秋天御寒的外衣了。需要外衣的季节,扇子就要被封进箱底。属于你的时代,总要时过境迁的。  (完)
  笔法细腻,内容充实,支持一个。  
  顶之!写的好深刻  
  楼主油菜花,不顶不行~
  涵盖太多历史知识了,这得看好多书哪*^_^*
  女人就是扇子,就是衣服,太可悲了,555
  好文艺 好文笔
  @袖舞荷香 20楼
16:15:54  女人就是扇子,就是衣服,太可悲了,555  -----------------------------  哈哈
  随着岁月的变迁,诗经也好,道德经或者史书也罢,其正确断句已经无人知晓;后世者只能根据现在的经济生活方式和思维去追忆数千年前的男男女女浪漫的爱情故事,和柴米油盐中生活的琐碎。  希望随着考古、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能逐渐解开古人生活方式之谜。
  不明觉厉!
  留不住我爱的人——《那呵滩》  案:他在最爱你、最依依不舍的关口都没有为你留下或带你同行的冲动念头,以后,所谓情谊只会越来越淡,缘分只能越来越浅。  闻欢下扬州,相送江津弯。  愿得篙橹折,交郎到头还。  初次看到这首诗的时候,是一个深夜,当时心情轻松,只当是找点文字陶冶一下情操,结果看到这样的句子,不禁悲从中来。  场面感来得强烈,不停撞击我的视觉。我想,那是一个天气很好的日子,因为天气好,男人才能出发,否则刮风打雷下雨的,哪有机会出门远行?古代交通工具不便,又喜欢看黄历,如果当时乌云密布,天气糟糕,恐怕早就在黄历上写了——忌出行了。就算黄历不写,家人也会劝说,这鬼天气,不适合出行,赶紧回家避雨吧。  事实证明,我的猜测是正确的。否则,诗中的姑娘早就用“天气欠佳”来作为劝说词,让他回家了。所谓人说下雨天、留客天嘛。但是很遗憾,那天的天气格外好,男子有事要去扬州了。  扬州,按照古诗词里的描述,那是一个特别浪漫的地方,烟花三月下扬州,扬州的琼花、明月、二十四桥、青山绿水悠悠流转,想起来都是一副人间美景。唐代诗人徐凝说:“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可见,扬州的明月确实是祖国山河中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唐代诗人杜牧对扬州也颇为喜欢,为它着墨了好几首诗,其中不乏“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千古名句。扬州是个让人留恋的地方,杜牧在扬州待了十年,于是,也纵情声色了十年,不得不说,扬州是个让人迷醉的地方。  至于诗中的这个男主角去扬州做什么呢?姑娘没有交代,不过可想而知,必定是非去不可的事情。好吧,这天天气很好,听说他要去扬州了,姑娘一路相送,送到了江津弯。  江津弯应该是当时的一个渡口,因为到了这里,姑娘不再送了。难道她没有挽留过?肯定是有的,只是,“把酒留君住”之际,说不定船夫正在“搥鼓催君去”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送君千里也终须一别,就是梁祝十八相送,依依不舍送完一山又一山,最终也还是要大路朝天,各走一边。  眼看着离别在即,姑娘的心就像小时候遗失了心爱的玩具一样,被抽空了一节。想象一下梁祝十八相送分开的时候是多么不舍,就可以感受这种场面了。  送了一山又一山,祝英台知道难以有理由再送下去了,再下去,说不定就到了祝府了。她心情愁绪万千,又忽然想到一个好的点子,唱道:“你我鸿雁两分开,问梁兄你家中可有妻房配?”  梁山伯很奇怪,自己家中什么情况,贤弟是早就知道的,怎么又多此一问?于是唱道:“你早知愚兄未婚配,今日相问为何来?”祝英台确定信息后,马上顺杆子往上爬:“要是你梁兄亲未定,小弟替你来做大媒。”   “贤弟替我来做媒,但未知千金是哪一位?”梁山伯当时未必很感兴趣,只是接着贤弟的腔说。“就是我家小九妹,未知你梁兄可喜爱?” 好嘛,媒人是自己,新娘也是自己。  “九妹与你可相像?”梁山伯问道,这一句出得相当突兀,梁山伯心中,祝英台是一个男人,又为了什么问出九妹是不是跟英台弟相像的话呢?  女人总是很敏感的,当梁山伯问说这句,祝英台抓住机会,赶紧禀明:“她品貌就像我英台。”得到回答的梁山伯像是松了一口气,“如此,多谢贤弟来玉成。”并对着祝英台一鞠躬。  祝英台知道梁兄是个言出必行的人,可就算是说好了,她心中还是难免担心夜长梦多,分离之际又忍不住千叮万嘱:“梁兄,你花轿早来抬。”到这里,又是赤裸裸地暗示了,花轿早来抬,作为九妹的兄长,祝英台有什么好那么着急的?这一句所蕴藏的感觉,不是笔者浅薄的一两句话就能解说清楚的,她既害怕梁兄负约,又担心自己这边爹妈的阻挠,更害怕时间和距离的强大,让两个人变得淡然了。唯有叮嘱他早点来,千万别耽误了彼此。可惜,梁山伯这个大笨牛根本听不懂,他只觉得贤弟是一片“兄弟心”,怕自己错过了好姻缘。  梁祝离别完了,再来看看诗里的姑娘与男主角离别。  离别叮咛的话大概也是说了一箩筐,但是,完全不能释怀不舍的情绪。像祝英台一样,姑娘也忽然萌生出一个念头——愿得篙橹折,交郎到头还。希望船上的划船工具断掉,这样,你就能回到家里啦!篙橹,用来撑着船划动的工具,类似于船桨。  也许刻薄者要说,这样的女子太过自私,不但不能够在背后支持心上人的理想与抱负,反而还产生阴暗的心理,这样的女人,她的男人多么不幸,阴暗者甚至会“幸灾乐祸”地假设,难怪男人会放弃她!换到老古董学者眼里,这姑娘更是一个只顾自己的“拖油瓶淫妇”,老夫子朱熹连《诗经》里思念丈夫的女子都直呼她们为“淫妇”,这样的姑娘如果当初被他看到,估计也只有更难听的词语伺候了。  可无论说自私也好,阴暗也罢,另一个角度来看,是不是很悲凉?  她知道终归是留不住要远行的人,也知道自己的力量不足以与他的抱负“抗衡”,在出行施展抱负,和留在这里陪她的两难上,他选择了前者。好吧,既然你终究是要走的,我也知道百计留君留不住,我不憎恨江水,也不埋怨船只,可,请允许我产生一丝丝这样自私的心理,这样也许我能好过一点。我愿船桨都断掉,如此,江津弯的渡船就无法将你摆渡走,你只能再回归我身边了。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是一种勇敢,明知不可能而想之,这只能说是一种无奈了。无望的愿望,何尝不是一种安慰呢?  就在她为自己的设想而感到一丝安慰的时候,男主角开口说话了,这句话,将她的愿望击得粉碎。  篙折当更觅,橹折当更安。  各自是官人,那得到头还。  竹竿折断了,可以再找一支,船桨折断了,可以再安一个。我们各自有各自的路要走,各自有各自的前程要去奔,哪里可以回头去呢?  是的,划船的工具折断了,船夫还有无数个备份,这样的愿望,终归是幼稚则不切实际的。我们各自有各自的事情要忙,本就不是能相守的一路人。男主角的言辞里也尽是无奈,但却更让姑娘觉得,他是不会留下来了。如果他说绝情的话,如果他叫她忘了自己,她兴许还可以猜想,他是在为自己着想,是在故意拉开彼此的距离,可是这一刻,看着他说的恳切,她才恍然大悟,他们终究是要天各一方了。  他在最爱你、最依依不舍的关口都没有为你留下或带你同行的冲动念头,以后,所谓情谊只会越来越淡,缘分只能越来越浅。  他们相逢,却又不得不分开,交汇一次,却又有彼此不同的方向。这一段往事,彼此记得也好,最好能忘掉,因为注定是留不住的,注定在转瞬间就要消灭了踪影的。  从今往后,她可以爱世界上任何一个其他人,他也可以怀抱扬州的绝色佳丽,但是他们的生命中,再也没有彼此了。  (完)
  赞一个,坚决支持
  感情的产生没有在同一时间,或是同一起跑线上,任何一方表现得太过庄重,都有把对方吓得退避三舍的可能。他觉得还没有那么浓厚深刻,你却作出一副此生非卿不娶、非君不嫁的姿态,气势上就把他吓跑了。就像两军交战,本来是打打看的意思,你却忽然作破釜沉舟的拼死状,难免对方不会士气下降,弃械投降——不跟你玩了。  
  你看的诗书好多哦,赞一个!要向你学习,有空多看看,多写写,嘿嘿~
  广东秋天的扇子还是宝贝。因为初秋还是很热。
  杜牧好像实际是在扬州呆了三年。所以又有“三年一觉扬州梦”的说法。这句更合律。但“十年”有人生的一个阶段的意味,所以大家都喜欢用“十年”。
  嗯,广东好像冬天都不怎么明显吧?  我们这儿初秋都比较凉了,今年的夏天感觉特别短,还没热到呢,马上就转秋了,都要出伏了。也许后面还有“秋老虎”等着。  杜牧的这首扬州我还没有深究过哈,十年听起来会有点悲凉的味道。  下周末我也要去扬州转转,围观一下这些古诗里的意境。
  @大梁如姬
13:02:00  (续上)   将自己比作扇子,张幼仪不是第一人,鼎鼎大名的班婕妤在自己得宠之际也曾作诗自喻为扇,炎炎夏日的时候,为君王带来凉意。但,夏天也不过三个月之长,夏天迟早要过去的,当夏天过去了,秋天也就随之而来了,秋天的时候,谁还用得上扇子呢?   班婕妤是汉成帝的妃子,少年有才,被选入宫中,十分得宠,被封为婕妤。婕妤在西汉时期地位很高,等同于朝廷里的上卿,爵位俸禄等同于列侯,在后宫里也就仅次  —————————————————  顶!!!!  
  思念是最漫长的相守——《卫风?伯兮》  案:我若真的害了这刻骨的相思,便一分钟绕遍地球三千万转。这三千万转,绕着地球,山一更、水一更,绕过碧海青天、绕过穷山险水、绕过高耸危楼、绕过万万千千的人,来到你的身边,为你守候。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讲这篇之前,首先简单介绍一下先秦以及后世沿用的一些排行的称呼。  “伯”与“孟”在古代都是表示家里排行中的老大,按照“伯仲叔季”“孟仲季”的称呼法则。如果家中兄弟四个人,一般都是按照伯仲叔季来排行;兄弟三个人,就是伯仲季称呼;只有两兄弟的,一般则是按照伯和叔来称呼,比如汉光武帝的哥哥字伯升,汉光武帝自己字文叔;如果兄弟超过了四个人,那么就是伯仲叔叔叔叔叔……季,比如周文王的诸子,长子伯邑考,中间的儿子都是叔,类似于管叔、蔡叔、霍叔、雍叔、曹叔,等等。  当然,取名字的时候也不全是按照“伯仲叔季”的格式来的,但如果名字里有“伯仲叔季”等字眼,则可以断定,这个人在家里的排行。也就是说,假如有一个人的名或字叫伯某,那他必定是家中的老大,比如晋文公在狄国时的老婆季隗为他生的大儿子取名就叫伯鯈。孟也是家中老大的意思,比如孟姜,就是姜家的大女儿的意思,曹操字孟德,也代表他在家中兄弟间的排行是第一。但是,“伯”和“孟”的用法也是有区分的,按照《礼纬》记载:“嫡长曰伯,庶长曰孟”。  “伯”跟“孟”的区别,也就是一个是嫡长,一个是庶长,嫡长是原配夫人生的第一个孩子,庶长则是小妾生的最大的一个孩子。  汉?班固《白虎通?姓名》中也有解释:“适长称伯,伯禽是也;庶长称孟,鲁大夫孟氏是也。”伯禽是鲁国的开国国君,周公姬旦的嫡长子;鲁大夫孟氏是鲁桓公的后代,鲁桓公一共四个孩子,嫡长子即位为鲁庄公,庶长子庆父(孟氏)、三儿子叔牙、小儿子季友。他们三个人的后代世代为鲁国的大夫,形成了鲁国后来的三桓: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  那么,回头看看这些人的称呼,《诗经?有女同车》里的“孟姜”,也就是齐僖公的女儿文姜,“文”姜是后来得到的谥号,她在出生的时候是家里的第一个女儿,但却是小妾所生,因此称呼孟姜。曹操字孟德,也是因为曹操的母亲不是父亲的原配,而是小妾,所以曹操虽然身为长子,但却只能用“孟”字。再比如,三国时期的马超,字孟起,仔细去查,他必定也是家中的庶长子。  除了以上的区别,“孟仲季”的用法比“伯仲叔季”要广泛一些,“伯仲叔季”是用来形容家中兄弟排行的,“孟仲季”则还可以用在季节月份上。比如初春,可以说是孟春,到了中间,就是仲春,春天的最后一个月,就是季春了。人们经常说的仲夏,也就是从这里而来,仲是夏天的第二个月。仲秋,也就是秋天的中间一个月份,在八月份,所以久而久之,人们习惯性说成了中秋。  现在,看诗的第一句,“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可以很清晰地知道,诗中的“伯”是一个大哥哥,当然,这种称呼也可以用在妻子对丈夫之间,比如黄蓉婚后就始终把郭靖喊靖哥哥。按照诗后面的情节,我们把这里的“伯”也定义为女子对丈夫的尊称。  女子说,我的丈夫多威武啊,是我们国家的英杰呢。我的丈夫手里拿着威风的武器,他可是大王的前锋军呢。  这个丈夫哥哥是不是真的有这么好呢?未必。古人说,情人眼里出西施嘛,那么女子眼里的丈夫,基本上也就是出“子都”,又帅又威武。在她心里,世界上其他人都没法跟她的丈夫哥哥相比,他就是她的全天下。所以,女子毫不吝啬地夸奖自己的丈夫,说这话之余,不由地透露给后人一种她的得意神态,既有对丈夫的崇拜之情,也有自己满满的幸福之感。想想,那么威武帅气,又是大王手下前驱的人是自己的丈夫,怎么着也是一件叫街坊邻里都羡慕不已的事儿啊。  换成黄蓉来形容自己的傻郭靖,也是一样的。她可以把傻乎乎的郭靖说得天花乱坠,世界上独一无二,其他人再聪明,都没法跟他比万一。黄蓉的爹黄老邪就这样说过:“我那傻女儿,她的眼里只有她的蠢丈夫。”瞧瞧,外人看起来就直观多了,在岳父大人眼里,郭靖褪去了黄蓉所添加的金色外衣,变成“蠢”来形容了。  其实这种有色眼镜打量自己的心上人的心情,哪里都是一样的。时常看见一些小女生,爱上了一个小男生,跟姐妹描述的时候牟足了劲开始诉说该男生有多么与众不同,独一无二,天下人跟他比起来,简直是不足一提。他在她心里是既“霸道帅气”,又“温文尔雅”,其他人在她心里,“哎哟,别提那些粗俗无礼的臭男人”。好嘛,都是男人,但在爱人眼里,味道就完全不一样了,似乎那一堆男人中,唯独她看上的那一个是香喷喷的,其他人都是臭男人。  这种被形容得天花乱坠的人物,总难免要引起姐妹淘们的好奇之心,到最后求得见了个面,大家虽然失望也不过是个两只眼睛一只鼻子的男人,没有什么三头六臂和过人之处,但也都能理解陷入恋爱中的女子对另一半这种“与众不同”的看法。是的,所谓他的与众不同,其实都是你眼里的看法与众不同了而已,在其他人眼里,他跟芸芸众生也没什么两样,并没有在脸上长了六官。  好了,抛开事实的真相不去深究——当然,我们也深究不到了。不管怎么说,我们认同了这个丈夫哥哥的英武,毕竟,他是诗中女子的天。  天在的时候,她的世界脚踏实地,安安稳稳,等哪一天天不在了,她的眼前忽然一片黑暗,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不想看——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丈夫哥哥出去打仗了,前面说了他是大王的前锋,那么出去打仗则成了必然的事。但是,他往东边去参加了战争,女子在家里开始慌了神,整天也懒得梳洗打扮一下自己,头发乱糟糟地像飞蓬一样。  (又是提示内容太长,不让一次发完)
  (续上)  古代女人是相当注重仪容的,可是自从丈夫走了,她连头发都是乱蓬蓬的了。是丈夫出去以后,家里安家度用的物品缺失,没有打扮的原材料了吗?少了胭脂、缺了洗发水?当然不是,是她实在是懒得摆弄了。  是啊,有什么好摆弄的,反正我想给他看的人已经不在这里了,没有了悦己者,化了妆就如同锦衣夜行,打扮梳妆好,给谁看啊?我所有的美都在精心为你一个人绽放,不愿其他人带着任何眼光来打量!你要是不在,我绽放不起来,即便勉强开放了,我也是无精打采的。   “谁适为容”,他不在,我不知道为谁妆饰我的容颜,一直以来,我都在为我喜欢且欣赏我的人在妆容呀。成语“女为悦己者容”,从这里而产生。  著名的乐府名篇《自君之出矣》,说的也是这样的心情,《自君之出矣》题名出自东汉徐干《室思》中的一句话“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无有穷已时。”此诗一经传出,历代文人墨客开始相附,形成了系列诗,意思也大多都是一样的,区别只在于表达因丈夫离开而形成的没精打采的个人体现不一样。  南朝刘宋孝武帝刘骏:自君之出矣,金翠暗无精。思君如日月,回还昼夜生。自从你离开了,翡翠金摇原本是光鲜亮丽的东西,此刻都变得暗淡没有了精神,思念你的心就像日月一样重叠摇晃,白天结束了,晚上又接着思念,永远没有尽头。  贾冯吉:自君之出矣,红颜转憔悴。思君如明烛,煎心且衔泪。自从你走了,我的容颜瞬间憔悴,只因为情绪不好,没有精神,也没有兴趣对镜点妆。思念你的心就像明烛,既在心里煎熬,又在眼角挂泪。  张祜:自君之出矣,万物看成古。千寻葶苈枝,争奈长长苦。自从你走了,万物在我眼里都已作古,我的眼里只看得下你。思念你已让我身体瞬间憔悴,我千万遍地寻找治病的葶苈,让我的身心不再那么痛苦。  由于篇幅太多,不一一赘述。  远远看来,这思念,真是像雾像雨又像风,像日出、也像明月、像蜡烛、像百草、像天地万物,总之,它是无处不在的。  宋词中也有这样一篇,夏竦的《鹧鸪天?镇日无心扫黛眉》首句就点出“镇日无心扫黛眉”整天没有心情点妆描眉。眉毛作为长得脸部的东西,虽然不能说是女人的第几张脸了,但却可以说对脸部美观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同的眉毛,给人的感觉都是不一样的,例如大刀眉霸气,柳叶眉温婉,秋波眉柔和,一字眉帅气,等等,我们聪明的先人们早就发现了这一点,因此在中国古代历史中,身处深闺的各位娘子们研究出了各式各样的眉毛妆来博得异性的欣赏,有小山眉、垂珠眉、涵烟眉、月梭眉、拂云眉,等等,足见画眉毛是女人们多么关心的一项工程。  而这么重要的“面子”工程,词里的她却没有心情摆弄了,是什么原因使得她心情这样惆怅难捱?第二句马上点出——“临行愁见理征衣”。原来,女子的丈夫要外出打仗了,虽然早就知道他要离开的这个消息,可是当看见他临行前夜慢条斯理地整理着自己离别的衣物,不免还是让女子的脸色变成愁云惨淡。  在情人眼中,双方都是彼此的独一无二,这个世界上只有他是她唯一的牵挂,假如他还在,即使世界陨灭了,都没有关系,假如他陨灭了,这个世界对她而言将是陌生的,她变成了孤孤单单的自己。而今女子的悦己者很快就要离开了,教她哪有心情化妆打扮?打扮了又给谁去看?孤芳自赏最心痛。  换个角度想,假如丈夫出门远行,而妻子在家打扮得花枝招展,情绪丝毫没有因为离别的愁绪而影响,这就非常有问题了。因为女子都是爱美的,所以懒梳妆,变成了对思念的最好最直观的体现。  《伯兮》中女子的感情总是一样的,丈夫走了以后,她的天地失色。不如,老天爷赶紧下点雨吧?烟雨蒙蒙,一片伤心的景象,也好衬托她这哀伤的思念之情啊!但可恶的是,连老天爷都不帮衬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居然让艳阳就那么高照着,与她此时的伤心的心情,形成了强大的鲜明对比,让她显得那么格格不入。  愿言思伯,甘心首疾。她知道,她从此开始了孤单的思念之旅。不知道他在哪里,不知道他的境况如何,不知道他在军旅中能否饱餐,不知道寒冷降临他是否有御寒的衣物,不知道他所行走的山一程、水一程都叫什么,那里,可否也有像她这样的解语花,抚慰他的心灵呢?这一切的未知,扰得她几乎疯狂,想得她头疼欲裂。不能知道他的消息,她的精神被折磨得几欲崩盘。可是,她还是停不下想他的步伐,哪怕这让她的头脑像中了蛊,疼得满头大汗,痛得像被齿轮紧咬了心田,她也愿意继续盛载着自己的思念,继续幻想他一路的旅程,就像陪着他走在途中。  女子这一刻说得信誓旦旦,但是下一行,她就开始后悔了,因为,思念的滋味,真是教人柔肠百结、肺腑寸断。时间久了,她也开始怀疑自己的对这份思念的持久力,怀疑自己是否真的有这种执著的精神。算了,多想也没有意义,头疼得已经不能自持,她开始渴求上天能给她一颗忘忧草,让她忘掉这层层的烦忧,她终于还是要在思念的痛苦中对时间投降了!  哪里有忘忧草呀?人们告诉她,忘忧草在院子里树的北面,你去找吧。她像是抓到了一丝救命的稻草,但在准备拯救自己的路程上,她又犹豫了。找什么呀?找到了吃还是不吃呢?算了吧,吃了忘忧草,烦忧也许是忘了,可是对丈夫哥哥的感情也就忘了呀,这样,人生还有什么意思呢?  最后,她终于又笃定——愿言思伯,使我心痗。我就是要想他,想得我心如刀割,腹中如汤灌,肝肠寸寸断,想得我哀毁骨立、摧心剖肝,因为,思念是最漫长的相守呀,我愿意,愿意与思念打一场这样长久的、没有硝烟的战争。  这短短的时间,她在心里已经转了上万个念头。如胡适诗中说写的:  我笑你绕太阳的地球,一日夜只打一个回旋;  我笑你绕地球的月亮,总不会永远团圆;  我笑你千千万万大大小小的星球,总跳不出自己的轨道线;  我笑你一秒钟行五十万里的无线电,总比不上我区区的心头一念。  我这心头一念:才从竿巷,忽到竹竿尖,忽在赫贞江上,忽在凯约湖边。  我若真个害刻骨的相思,便一分钟绕遍地球三千万转!  我若真的害了这刻骨的相思,便一分钟绕遍地球三千万转。这三千万转,绕着地球,山一更、水一更,绕过碧海青天、绕过穷山险水、绕过高耸危楼、绕过万万千千的人,来到你的身边,为你守候。  (完)
  呃,上一段忘了空行,密密麻麻,影响阅读心情。
  顺便把我总结的“春秋时期女性称谓的模式”也发一下……  关于春秋时期女性的称谓模式,大致可以总结为如下几种,其余没有提到的名字,也几乎都可以按照以下几种模式来套,也大家欢迎补充:  1.丈夫的谥号+自己祖国的姓  2.自己的谥号+自己祖国的姓  3.丈夫的氏+自己娘家的姓  4.家中排行+自己的祖国的姓  5.祖国国名+自己祖国的姓  6.丈夫国名+自己祖国的姓  7.祖国国名+排行+祖国的姓  8.丈夫谥号+夫人  9.祖国国名+娘家氏+祖国姓  10.特殊称谓  来细分一一解剖。  1.丈夫的谥号+自己祖国的姓——如武姜、宣姜、庄姜、定姜、穆姬  武姜——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左传郑伯克段于鄢(隐公元年)》  根据记载可知,武姜是申国人,申国人姓姜,如西周最后一位天子周幽王的王后也是娶于申国,因此称为姜后。而这枚姜氏女的丈夫是郑武公,丈夫的谥号武,姜氏的称呼则是武姜。  宣姜——宣姜者,齐侯之女,卫宣公之夫人也。《列女传·孽嬖传》  一句话总结出宣姜称呼的模式,齐侯的女儿,齐国姜姓,卫国宣公的夫人,卫宣公去世之后,谥号宣,因此齐国公主姜氏被称为宣姜。  宣姜的故事比较传奇,左传给了记载——卫宣公以隐四年立,桓十二年卒,终始二十年耳。即位之后,乃纳急子之妻,生寿及朔。《春秋左传正义卷十一 闵元年》,即是说,宣姜原本是公子急子的妻子,却被卫宣公抢夺做了自己的老婆,如果宣姜按照轨道嫁给急子,也许现在的历史上就没有“宣姜”这个称呼了。  庄姜——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曰庄姜。《春秋左传》  卫国庄公娶了齐国的公主,齐国姜姓,庄公谥号庄,因此称为庄姜。  对于庄姜的身份,《诗经》中有表示: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她的身份几乎跟春秋各国都扯了点亲戚关系,首先是齐侯的女儿,然后他还是卫国国君的老婆,是齐国东宫太子的妹妹,邢国国君的小姨子,谭国国君是她妹夫。  定姜——定姜者,卫定公之夫人,公子之母也。《列女传·母仪传》  同样的模式,定是卫定公的谥号,而这枚姜氏是齐国公主,因此称为定姜。  穆姬——穆姬者,秦穆公之夫人,晋献公之女,太子申生之同母姊,与惠公异母。《列女传·贤明传》  老模式,穆姬,晋国献公的女儿,嫁给秦国穆公,晋国姬姓,穆是谥号,所以称为穆姬。  怀嬴——怀嬴者,秦穆之女,晋惠公太子之妃也。《列女传·节义传》  怀嬴的称呼上比较特殊,她是秦穆公的女儿,秦国是嬴姓,而“怀”则是因为她一开始是晋怀公的夫人,后来晋国上层变动,晋怀公下台,秦穆公扶持晋文公重耳,又将怀赢嫁给晋文公,所以历史上又将她称为“文嬴”,这两种称呼都属于丈夫谥号+自己祖国姓的规则。  2.自己的谥号+自己祖国的姓——文姜、哀姜、厉妫、戴妫、声子、敬姜、贞姜、缪姜  文姜——鲁夫人者,襄公女弟也。《史记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第二》文姜者,齐侯之女,鲁桓公之夫人也。《列女传·孽嬖传》  按照以往的称呼模式,文姜是齐国的公主,鲁桓公的夫人,应该称为“桓姜”而所有文献资料却将她称为“文”,由此可见,这是另外一种春秋女性称呼的模式,自己独特谥号,加上祖国的姓,所以称为文姜。  哀姜——庄公取齐女为夫人曰哀姜。哀姜无子。《史记卷三十三·鲁周公世家第三》;哀姜者,齐侯之女,庄公之夫人也。《列女传·孽嬖传》。  如果依然按照第一种模式,这枚齐国公主的的称呼应该是庄姜,可庄姜在历史上已经有了一位,是卫国的庄公的夫人,如果同第一种称呼,那么为了区分,这两位庄姜还得加上自己的国名来称呼,例如卫庄姜、齐庄姜。很显然,这样称呼起来诸多麻烦,幸好这位齐女的称呼与以上不同,她的称呼模式是第二种,自己的谥号+祖国的国名。  哀姜之所以能得到“哀”这个谥号,与她这辈子的经历还是有着直接关系的,古谥号法则里说:早孤短折曰哀;恭仁短折曰哀;德之不建曰哀;遭难已甚曰哀;处死非义曰哀。哀姜嫁给鲁庄公后,不得宠,没有儿子,光这一点就可以说是“哀”了。  再后来,哀姜与鲁庄公的弟弟庆父私通为乱,齐桓公曾派人去鲁国探听鲁国情况,回报者说“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意思是,庆父如果不死的话,鲁国的灾难怕是要无休止的下去了。庆父是与哀姜私通谋权篡位,倘若庆父不死,鲁难未已,那么哀姜不死,也是鲁难未已。得知鲁国内乱因齐国宗女,齐桓公亲自下令捉拿了哀姜并将她处死,“哀”这个谥号,配着这枚齐女妥妥的。  厉妫、戴妫——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又娶于陈,曰厉妫。生孝伯,蚤死。其娣戴妫生桓公。《左传·隐公三年》  按照自己谥号加祖国姓的称呼法则,厉和戴都是陈国姐妹花的谥号,而陈国的国姓是妫。  声子——惠公元妃孟子。孟子卒,继室以声子,生隐公。《左传·隐公元年》  春秋初期,鲁国与宋国联姻较为频繁,声子也是宋国一枚公主,在鲁惠公原配公主去世后,声子续为鲁惠公的夫人,声是谥号,子是宋国国姓。  敬姜——鲁季敬姜者,莒女也。号戴己。博达知礼。《左传·母仪传》  敬姜是莒国公主,莒国与齐国靠近,都是姜姓,(史记说是赢姓,但基本不可考)而莒国公主得到“敬”这个谥号,也有她的典故。首先,列女传就已点明她“博达知礼”,《国语.鲁语》中又记载她辛勤劳动,并且敦敦教诲自己的儿子道理,身在高位不忘贫贱时的样子,身在高处也要劳作。  古谥号法则中对敬的解释非常多,如下:夙夜警戒曰敬;令善典法曰敬;夙夜恭事曰敬;象方益平曰敬;象方益年曰敬;夙兴夜寐曰敬;众方克就曰敬;齐庄中正曰敬;广直勤正曰敬;廉直劲正曰敬;难不忘君曰敬;受命不迁曰敬;畏天爱民曰敬;陈善闭邪曰敬;威仪悉备曰敬;戒尊师傅曰敬;戒惧无违曰敬;小心恭事曰敬;戒慎几微曰敬;肃恭无怠曰敬;齐庄自持曰敬;应事无慢曰敬。  敬姜身为高官夫人,却始终不忘劳作,与普通百姓一样,为祖国尽一份自己的绵力,不失为一个“敬”字。  贞姜——贞姜者,齐侯女,楚昭王夫人也。《列女传·贞顺篇》  贞姜是楚昭王的夫人,无疑后面的姜是她自己祖国的姓——齐国。之所以谥号被尊为贞,是有一个比较感人的故事存在。  当时楚昭王出游,留贞姜在渐台上。忽然发了大水,楚昭王赶紧派人去接贞姜,结果使臣跑得太快,忘了带大王的符节,贞姜得知情况后不但不赶紧跟着使者逃命,反而义正言辞地说:“大王要招我们,从来都是有符节的,今天符节没有,我不敢走。”  使者看贞姜不肯变通,马上说明问题的严重性:“哎呀,夫人你就别犟了,快跟我走吧,我现在回去取符节水都淹死你啦。”  谁知道使者的话并没有吓到贞姜,反而杠上了她的犟性子,贞姜马上还嘴说:“我听说贞顺的人不会爽约,勇敢的人不怕死亡,我知道跟着你走我肯定可以得生,但是背约是不义,死就死吧!”  看贞姜这么决绝,使者没有办法,只好让她等着,自己回去取符节,可等使者取完符节再回来,大水早就冲了渐台,贞姜也就淹死了。楚昭王得知以后比较震撼,贞者不犯约,为了一句约定,妻子死了,于是算是顺从她的心意,谥号贞。  古谥号法中对“贞”字的解说颇多——清白守节曰贞;大虑克就曰贞;大宪克就曰贞;不隐无屈曰贞;内外用情曰贞;忧国忘死曰贞;内外无怀曰贞;忠道不扰曰贞;保节扬名曰贞;履正中馈曰贞;守教难犯曰贞;幽间专一曰贞;恒德从一曰贞;直道不挠曰贞;名实不爽曰贞;事君无猜曰贞;德性正固曰贞;率义好修曰贞;德信正周曰贞。  现在的人或许无法理解贞姜的守约,甚至嘲笑她不懂变通,看着洪水来,不知道撤走,等于自杀,枉死也不可惜,正如尾生守约,为了等候约人抱柱而死被人耻笑,可在义重如山,节大于天的时代,贞姜的行为,不负其谥。  缪姜——缪姜者,齐侯之女,鲁宣公之夫人,成公母也。聪慧而行乱,故谥曰缪。《列女传·孽嬖传》  列女传中记载清晰,缪姜是齐国的公主,姜是祖国之姓,而之所以谥号为缪,则是因为她聪慧却又行乱。古谥号法中缪的用法有:缪:名与实爽曰缪;伤人蔽贤曰缪;蔽仁伤善曰缪,缪姜最大特征应该是名与实爽。  3.丈夫的氏+娘家/祖国的姓——雍姬、夏姬  雍姬——雍姬是郑国宰相祭足的女儿,郑国姬姓,后来祭女嫁给来自宋国的雍纠,根据丈夫的氏+自己娘家的姓的称谓法则,祭女在史书上被称为雍姬。  夏姬——陈女夏姬者,陈大夫夏徵舒之母,御叔之妻也。《列女传·孽嬖传》  夏姬本来是郑国的公主,非陈女,之所以称陈女,是因为夏姬嫁给了陈国的大夫夏御叔。郑国的国姓是姬,嫁给陈国夏氏,所以称为夏姬。  (规定一段不能4000字,好吧,待续)
  @大梁如姬 31楼
15:42:16  嗯,广东好像冬天都不怎么明显吧?  我们这儿初秋都比较凉了,今年的夏天感觉特别短,还没热到呢,马上就转秋了,都要出伏了。也许后面还有“秋老虎”等着。  杜牧的这首扬州我还没有深究过哈,十年听起来会有点悲凉的味道。  下周末我也要去扬州转转,围观一下这些古诗里的意境。  -----------------------------  +1,我也想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啊
  续上:  4.家中排行+自己祖国的姓——孟子、仲子、叔姜、伯姬、孟姬、伯嬴  孟子——《左传·隐公元年》:“惠公元妃孟子。”  孟子是宋国的公主,宋国商朝贵族,子姓国家,孟是古代表示排行的字,孟仲季与伯仲叔季一样,都表示家中排行,孟和伯都是家中的老大的意思。因此,按照家中排行和祖国国姓,宋国的这枚大公主的称呼是孟子。  关于“孟仲季”与“伯仲叔季”的区别,记载说“孟仲季”的孟多表示庶出的长子/女,而伯则是正室所生的长子/女——《礼纬》云:“嫡长曰伯,庶长曰孟”。  除此之外,“孟仲季”还可以表示四季的称呼,如孟春、仲夏,季冬等。  关于按照排行来称呼还有一个说法,说是到了五十岁才可以用家中排行来称,之前只是取字——《礼记·檀弓》:幼时取名,二十岁取字,五十岁乃称伯仲。  仲子——宋武公生仲子,仲子生而有文在其手,曰“为鲁夫人”,故仲子归于我。《左传·隐公元年》  孟子与仲子是亲姐妹,鲁惠公在娶了孟子之后,孟子早死,只有续娶了声子,声子也是宋国的公主,而她却没有按照排行来称呼,据《史记》记载,声子不是宋国正室所生,所以到鲁国只能做妾——初,惠公適夫人无子,公贱妾声子生子息。《史记·鲁周公世家第三》再后来,宋武公又生了一个公主,公主生下来手里就有字,说是要做“鲁夫人”,于是这枚新生的宋国子姓公主在长到一定的年龄就嫁给了鲁国,因为在家中排行第二,所以称为仲子。  叔姜——庄公取齐女为夫人曰哀姜。哀姜无子。哀姜娣曰叔姜,生子开。《史记卷三十三·鲁周公世家第三》  叔姜是哀姜的妹妹,按照记载,天子一娶十二女,诸侯一娶九女,也就是说,诸侯如果娶某个国家的公主,则必须有二个同姓的公主陪嫁,而每个公主出嫁的配置都是一公主加二陪嫁女,这些陪嫁女或妹妹或者堂妹或宗室女,譬如齐桓公要娶卫国的公主,这个国家的公主出嫁配置是1公主+2陪嫁,而卫国的同姓的国家如郑国、许国、蔡国等选出两个公主作为陪嫁,公主出嫁的配置又是1公主+2陪嫁,1+2+1+2+1+2=9,这就是所谓的诸侯一娶九女。  叔姜的身份刚好就是公主的陪嫁宗女,她是陪同哀姜一起嫁给鲁庄公的,叔姜是齐国人,姜姓,在家中排行老三或者幼子之前,总之就是中间的位子,因此被称为“叔姜”。  伯姬——伯姬者,鲁宣公之女,成公之妹也。其母曰缪姜,嫁伯姬于宋恭公。恭公不亲迎,伯姬迫于父母之命而行。《列女传·贞顺传》  伯姬的母亲的缪姜,根据记载,“缪姜者,齐侯之女,鲁宣公之夫人,成公母也。”缪姜是鲁宣公的夫人,生的女儿必然也是鲁国的姬姓公主,伯则说明他是鲁宣公的长女。“嫡长曰伯,庶长曰孟”在这里也可以得到证明,缪姜是鲁宣公的正牌夫人,所以生下的长女称为“伯”,而不称“孟”。  孟姬——孟姬者,华氏之长女,齐孝公之夫人也。《列女传·贞顺传》  按照家中排行的称谓非常好理解,无非就是伯仲叔季、孟仲季两种叫法,孟是老大无疑,在《礼纬》又说:“嫡长曰伯,庶长曰孟”。因此孟就是华氏家中的庶长女。史籍没有记载孟姬的祖国,然而可想而知,姬必定是出自姬姓国家。而孟姬丈夫齐孝公的生母郑姬是郑国人,母亲让儿子娶自己祖国的姑娘,可以说得过去。至于华氏,当时华氏较为出名的一个是宋国,一个是郑国,郑国的华氏得姓出自郑世子华,郑文公的儿子,世子华的后人以华为姓。由此可以推断,孟姬是郑国华氏的长女,郑国姬姓。  伯嬴——伯嬴者,秦穆公之女,楚平王之夫人,昭王之母也。《列女传·贞顺传》伯嬴,秦康公之女,平王之夫人,昭王之母也。《太平御览》  伯嬴是秦国的公主没有错,但以上两种记载都错误,《列女传》说伯嬴的父亲是秦穆公,《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中,秦穆公公元前659年即位,而楚平王是公元前528年即位,不可能娶得到秦穆公的女儿做夫人;《太平御览》中,秦康公也不可能,秦康公是秦穆公的儿子,距离楚平王的时代也是相去甚远,伯嬴真正的父亲是秦景公。排行谥法,伯嬴的名字就很好理解,秦国赢姓,景公的长女,因此称为伯嬴。  5.祖国国名+自己祖国的姓——齐姜、陈妫、卫姬、骊姬、邓曼、樊姬  齐姜——齐姜,齐桓公之宗女,晋文公之夫人也。《列女传·贤明传》  齐姜是齐国的宗女,在晋文公流亡的时候曾经被许配给晋文公,后来她嫁鸡随鸡支持晋文公离开齐国,回到自己祖国去创业,后来晋文公果然成为了中原的霸主,也不负旧恩,迎接齐姜到晋国。  齐姜的故事不复赘述,她的称呼非常简单,按照自己祖国国号+自己的国姓,齐国姜氏,所以称为齐姜。  陈妫——《左传·宣公三年》:“文公报郑子之妃,曰陈妫,生子华、子臧。”陈妫,郑文公嫡夫人,生太子华、公子臧。《史记·郑世家》  陈妫,顾名思义,陈国的公主,陈国妫姓。  卫姬、郑姬、蔡姬——其母卫女,曰少卫姬,避齐乱,故在卫。《史记·齐太公世家》齐桓公的夫人有三,王姬、徐嬴、蔡姬,皆无子。而桓公好内多宠,内嬖如夫人者六人:长卫姬,生公子无亏,即武孟也。少卫姬,生惠公。郑姬生孝公。葛嬴生昭公。密姬生懿公。宋华子生公子雍。《颜师古注史记》  齐桓公一共有两个卫国的宠妾,身份如夫人一样,卫国姬姓,因此称为长卫姬和少卫姬;郑姬、蔡姬同上,郑国公主,蔡国公主,都是姬姓。  骊姬——骊姬者,骊戎之女,晋献公之夫人也。《列女传·孽嬖传》  骊姬的祖国是骊戎,属于戎的一支,却也是姬姓,因此也是国号+国姓的称谓法。  邓曼——楚武邓曼,邓曼者,武王之夫人也。《列女传·仁智传》  起初看邓曼以为是为数不多的女子名字,后来才查清楚,邓曼是邓国人,邓国曼姓。  樊姬——樊姬——樊姬者,楚庄王之夫人也。《列女传·贤明传》  如果按照第一种模式,樊姬的称呼就应该是庄姬,可她的称呼却是樊姬,史书并没有交代她来自哪个国家,按照当时的惯例模式,樊姬,必定是出自姬姓国家的一位女子,猜测她为樊国的公主,樊国是姬姓国家,因此她的称呼是祖国的国号,加上祖国的姓。  (待续)
  (续上)  6.丈夫国名+自己祖国的姓——息妫  息妫——息妫的称呼很多,也因为她的故事传奇,在历代经常被称赞,解说称谓组合,关于息妫的故事不复赘述。  妫,很显然是陈国的公主,而息国是姬姓,很显然息妫这个称呼不是祖国国号加祖国国姓的模式。那么息妫的称呼到底是什么模式呢——蔡哀侯娶于陈,息侯亦娶焉。《左传·庄公十年》豁然开朗,息妫的夫君是息侯,而她是陈国公主,因此这种称谓模式是丈夫的国号+自己祖国的姓。  7.祖国国名+排行+自己祖国的姓——纪季姜  纪季姜——纪国是齐国周边的一个国家,姜姓,纪国跟齐国算是血海深仇,先是纪国的国君谗言害得齐国哀公被周天子烹煮,直到齐襄公时期,纪国被齐国灭国。纪季姜就出自纪国。按照以往的称谓模式,纪国这位公主要么是纪姜,祖国国号加国姓,季姜,家中排行加祖国国姓,可这里称呼却变成了纪季姜,大概是因为已有一个季姜,为了区分,给纪国公主加上她祖国的国号称呼。总之,这也是春秋对女子的一种称呼法。  8.丈夫谥号+夫人称谓——许穆夫人、宋桓夫人、黎庄夫人  许穆夫人——许穆夫人者,卫懿公之女,许穆公之夫人也。《列女传·仁智传》  《列女传》中许穆夫人的身份记载有误,她的身份比较特殊——首先,她的母亲是宣姜,卫宣公的夫人,但许穆夫人却不是卫宣公的女儿。《列女传》中说她是卫懿公之女,卫懿公在没有即位之前叫公子朔,是卫宣公与宣姜的儿子,所以许穆夫人怎么可能是卫懿公的女儿?那样岂不是宣姜与自己的亲生儿子私通?  宣姜本来是卫宣公儿子公子急子的夫人,却被卫宣公抢夺做了夫人,后来卫宣公早死,宣姜与公子急子的弟弟公子顽私通,才生下来许穆夫人。所以,如果按照母亲这儿的关系,卫懿公是许穆夫人的哥哥,如果按照父亲这边乱算,卫宣公是许穆夫人的祖父,卫懿公则是她二伯父。  言归正传,这位卫国的公主嫁给了许穆公,按照以往的称谓法,不是穆姬,就是卫姬,而这里则称为夫人,她的丈夫是许穆公,因此称为许穆夫人,这种称谓法跟现代颇为相似,跟着丈夫的称呼,再尊为夫人。  宋桓夫人——文公女弟为桓公夫人。宋桓夫人,乃卫公子顽和宣姜所生,宋桓公之夫人。《颜师古注》  宋桓夫人同许穆夫人,都是宣姜的女儿,嫁给了宋桓公为夫人,因此称为宋桓夫人。  黎庄夫人——黎庄夫人者,卫侯之女,黎庄公之夫人也。《列女传·贞顺篇》  同上,黎庄公的夫人,因此称黎庄夫人。  9.祖国国名+娘家氏+祖国的姓——宋华子  宋华子——齐桓公的夫人有三,王姬、徐嬴、蔡姬,皆无子。而桓公好内多宠,内嬖如夫人者六人:长卫姬,生公子无亏,即武孟也。少卫姬,生惠公。郑姬生孝公。葛嬴生昭公。密姬生懿公。宋华子生公子雍。《颜师古注史记》  宋华子是齐桓公宠妾里面的一位,宋国人,子姓,贵族华氏的女儿,因此称为宋华子。  10.特殊称谓  卫寡夫人——夫人者,齐侯之女也。嫁于卫,至城门而卫君死。保母曰:“可以还矣。” 女不听,遂入,持三年之丧,毕,弟立,请曰:“卫小国也,不容二庖,愿 请同庖。”夫人曰:“唯夫妇同庖。”《列女传·贞顺篇》  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卫寡夫人之所以得此称呼,结构可以解剖为——嫁给卫国、未嫁丈夫死称为寡、尊为夫人。这种称谓不属于以上任何一种,是一种特殊结构。  (完)
  楼主加油更  
  @xiaoyunche2013   腰缠万贯也就算了,怎么还想骑鹤……  仙鹤是寿星老的坐骑啊,太贪心了,想有钱,还想长生呐?哈哈
  楼主加不起来油,楼主这个帖子总共才写了十三篇  发得快了,存货就没了,哈哈
  特转来点赞!这个系列正好对我帮助很大*^_^*
  @大梁如姬 通篇读下来,又回到原点,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当你打喷嚏,就是我想你——《邶风?终风》  案:思念是件痛苦又浓烈的事,未见君子,惄如调饥。你等待又等待,从早晨的灯火通明充满希冀,等到夜半凌晨万籁俱静的无尽绝望,心中痛苦挣扎,仿佛经历由生到死。仿佛这一天,你用尽了一生的期望与失望。并非没有联系方式,并非故作姿态,而是那种情怯,让你不敢发出任何动静,只能在心底对他说:寤言不寐,愿言则嚏。  终风且暴,顾我则笑,谑浪笑敖,中心是悼。  终风且霾,惠然肯来,莫往莫来,悠悠我思。  终风且曀,不日有曀,寤言不寐,愿言则嚏。  曀曀其阴,虺虺其雷,寤言不寐,愿言则怀。  记不清多小的时候了,一打喷嚏总是忍不住咒骂几句,因为打喷嚏不是一件舒服的事儿,在幼年里,甚至会挂住点鼻涕,是非常丢人的。然后,母亲会笑着告诉:打喷嚏是有说法的,一声是有人骂,二声是有人想,三声的话,你感冒了。  这句话一直深深地印在脑海里了,根深蒂固,似乎与生俱来就知道这件事,年幼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过要去考究这个说法的来历在哪里,一方面没有这种心,一方面根本不懂什么东西都是有出处的。  后来读《诗经》,在《终风》里无意间看见了“寤言不寐,愿言则嚏”这句话,终于明白,原来出处就在这里。  “终风且暴,顾我则笑,谑浪笑敖,中心是悼。”那个人很坏,一看见我就笑嘻嘻的,总是跟我开着各种玩笑,甚至说着调情的话,其实我心里很烦躁。  为什么男主人公见到姑娘就笑,姑娘反而心情还很烦躁呢?因为,她是喜欢他的呀,喜欢是一件庄重的事情,喜欢也是一件让人束手束脚的事情,他如果见到她,谈笑自若,潇洒不羁,没有半点小紧张和不淡定,那么,也证明他对自己没有那么小心翼翼,也就没有爱了。所以,姑娘想到这里,不由地“中心是悼”。  想想还真是这样的,杨过吊儿郎当的性格,见到谁都想调戏一番,连赤练仙子李莫愁都被他言语调戏过,至于陆无双,更是娘子长、娘子短的,但一在姑姑面前,杨过肃然起敬,变得端然有礼,再也不搞这些小恶作剧,平时一惊一乍的性格,也显得非常沉稳。  所以说,姑娘心情非常沉重,当他潇洒自如了,她就变得非常担忧,因为,她在面对他的时候,都是小心翼翼的,恨不得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恨不得他只看见温柔贤淑的自己。  “终风且霾,惠然肯来,莫往莫来,悠悠我思。”然而,这个男人似乎吃定了诗中的姑娘,他想来就来,想调戏几句就调戏几句,不想来了,连个人影儿也没看见。但爱情正是有了那些捉摸不透、提心吊胆和牵肠挂肚才使得它这样吸引人,从这朝思暮想、愁肠百结中,又牵扯出别样的惆怅滋味,教人伤怀难耐,弃之又不舍,即便再三痛定思痛,仍难以挥剑斩断。所以,姑娘不但不去埋怨他,反而陷入相思病了,每天盼望着他能够来到。  爱上一个人的时候,他对你说一句话你都当做是恩赐,是皇恩浩荡,把自己的心态置于最卑微的姿态。古人把君臣的相处比作情爱中的男女,因为君情薄、朝承恩、暮赐死,所以相处起来如履薄冰,战战兢兢,他一句话可以让你笑逐颜开,一句话也可以打你入无底深渊。看来这不是没有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