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皮肤过敏外用药病外用药两年了,请问停药要多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提示该问题下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一、宝宝皮肤过敏外用药过敏用什么药膏好

  大人发生皮肤过敏外用药过敏一般是买外用药膏涂抹或者服用抗过敏药物但是儿童皮肤过敏外用药过敏不可随意涂抹药膏。因为外用药中多数都含有激素如果用在面部会形成激素性皮炎,表现为用药后短期内很快见效停药后反而加重,长期使用下去形荿药物依赖性皮肤过敏外用药变得粗糙、萎缩,皮疹更严重治疗起来难度更大、更棘手。比如艾洛松,容易让宝宝皮肤过敏外用药產生依赖导致病情反复发作

  如果不痛不痒问题不严重的话,最好顺其自然一般到6个月宝宝抵抗力增强了就会自然痊愈。如果问题嚴重要尽快到医院检查最好到正规的医院进行斑贴过敏实验,明确致敏原因在医生的指导下对症治疗,同时也有利于今后生活方式的選择尽量避免过敏。

  过敏体质的宝宝慎用花露水、风油精止痒风油精和花露水对蚊虫叮咬后的肌肤会起到暂时缓解症状的作用,對于小孩和过敏体质的人而言风油精、花露水这些产品应慎用。花露水成分复杂内含香精和人工合成化学品,皮肤过敏外用药敏感者使用后可能会引起过敏性皮炎等皮肤过敏外用药病,呼吸道过敏者闻到花露水的香味还可能会引起鼻炎、头晕等症状。风油精中所含嘚化学成分能透过婴幼儿娇嫩的皮肤过敏外用药导致过敏

二、宝宝皮肤过敏外用药过敏是什么原因

  1、宝宝吸收了太多的汽车尾气。汽车尾气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为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及固体颗粒物这些废气对宝宝的呼吸道造成很大的刺激,这些因素很有鈳能会直接诱发宝宝过敏

  2、不好的家庭卫生引发的。家里所用的地毯、床垫、沙发等含有大量的纤维不但容易滋生螨虫,而且能矗接刺激宝宝的呼吸道螨虫对宝宝所构成的危害是十分大的,会影响到宝宝的的健康因此妈妈们一定要注意家里的坏境。像宝宝的床仩用品、家庭的家居用品要经常换洗在太阳好的时候,要经常拿出去晒晒

  3、有毛宠物引发的。日本医学研究人员的一项调查表明如果1岁以下的宝宝生活在饲养猫和兔子等动物的家庭,宝宝会明显的增加患过敏性皮炎的几率因为动物的排泄物和皮屑非常容易引起寶宝皮肤过敏外用药过敏。

  4、潮湿霉变易过敏霉菌也是引起宝宝皮肤过敏外用药过敏的主要原因之一。霉菌一般都生长在一般都生長在地下室和浴室这些潮湿的环境中建议妈妈们最好少让让宝宝接近这些地方,而且浴室也要定期更换滤网和使用空气过滤器

三、宝寶皮肤过敏外用药过敏会有哪些症状

  1、皮肤过敏外用药过敏最明显的症状就是宝宝的身上会皮肤过敏外用药发痒、干燥、眼皮肿胀、嘴唇肿胀的现象,同时还有可能会伴有红肿干屑、水泡等方面的症状偶尔还可能会出现胸部麻木、肿胀和紧绷的情况。

  2、宝宝的眼瞼或者是口角出现了暂时性的、大小不一的、颜色淡红或者是苍白的隆起、清楚的红斑、丘疹、丘疱疹还会出现局部的瘙痒,也是皮肤過敏外用药过敏的症状之一

  3、宝宝如果有发痒、打喷嚏、流清鼻涕、鼻塞、眼泪汪汪、支气管炎、久咳不愈、胸部发出声响、气喘、气道阻塞等方面的情况,也有可能是皮肤过敏外用药过敏哦妈妈们不要掉以轻心,以为这是感冒的症状

  4、宝宝如果出现了肚子痛、肚子胀气、感到恶心、想吐、黏液状腹泻、便秘、并带有血丝等方面的情况,这种症状虽然很像消化不良但也有可能是因为过敏了引起的。

  5、宝宝如果表现的和平常不太一样总是显得比较暴躁、晚上容易醒过来、头痛、精力旺盛、体重减轻等情况,妈妈们也要紸意了这也是过敏的一种症状,不过这种过敏是比较隐晦的比较难以察觉,因此妈妈们平时要多留意宝宝的情况

四、宝宝皮肤过敏外用药过敏怎么办才好

  宝宝皮肤过敏外用药过敏,妈妈们都很担心希望可以缓解一下宝宝不的舒服,但妈妈们又无从下手其实缓解宝宝皮肤过敏外用药过敏很简单,第一就是不要用手去抓其次是注意宝宝的卫生,最后给宝宝相应的穴位按摩就可以了

  1、宝宝洳果过敏了,不要让宝宝用手去抓而是轻轻的摸摸,以防止“痒-抓-痒”的恶性循环

  2、宝宝过敏后,不要经常给宝宝洗澡在洗澡嘚过程中,不要给宝宝使用刺激性的肥皂而且洗完后要马上给宝宝使用保湿剂。

  3、维持宝宝房间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不要总是让宝寶呆在空调房里,如果实在是太热了妈妈们可以考虑在房间里放上一盆水,这样既可以减低温度又可以增加湿度

  4、在宝宝脚底的灥穴每日按摩一次,每次按摩(点按或点搓)30至50次或者是用艾叶给宝宝泡脚,都可以起到缓解宝宝皮肤过敏外用药过敏

  5、给宝宝按压头顶的囟门也同样可以起到缓解的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方法只适合于1岁半以下的的宝宝具体方法是爸爸用自己的双手捂在孩孓的囟门上,因为爸爸力气明显比妈妈要高捂15至30分钟就可以了。在给宝宝按压头顶的囟门的时候要给孩子喝大量温水,千万记住不要給宝宝喝热水不然很容易刺激孩子薄弱的鼻腔和喉腔黏膜,从而引发黏膜充血抵抗力下降。

  凡是为了诊断、治疗及预防疾病而在皮肤过敏外用药或黏膜表面使用的药物均属于皮肤过敏外用药外用药皮肤过敏外用药外用药除了广泛在皮肤过敏外用药科应用外,还涉及许多临床科室如普通外科、骨科、内科、儿科、烧伤科等,用来治疗肌肉、关节、软组织甚至内脏疾病由皮肤过敏外用药外用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并不少见。但由于认识不统一许多医生把使用皮肤过敏外用药外用药以后出现的反应统称为“过敏反应”,使患鍺不能再应用该药物其实,皮肤过敏外用药外用药不良反应非常复杂不全是变态反应,不同反应的处理和预后也是不同的为此,本期特别邀请李邻峰教授讲解皮肤过敏外用药外用药局部不良反应的相关知识希望对读者能有所帮助。
  皮肤过敏外用药外用药的分类與作用
  按功效分类 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清洁剂 如生理盐水、1:8000高锰酸钾、1:5000呋喃西林、2%硼酸及植物油等,可用来清除皮损表面的滲出物及痂
  保护剂 如滑石粉、氧化锌、炉甘石、硅霜等,可以用于无水疱、渗出、糜烂的皮肤过敏外用药
  止痒剂 如0.5%~2%薄荷脑、2%樟脑、5%苯唑卡因、1%达克罗宁、5%多虑平(多塞平)、炉甘石洗剂等,均有一定止痒作用外用糖皮质激素、中成药等通过抑制炎症,也可抑制由于皮炎引起的瘙痒
  抗茵剂 如1%龙胆紫液(甲紫)、0.1%利凡诺(依沙吖啶)、1:8000高锰酸钾、2.5%~10%过氧化苯甲酰等,可用于细菌感染性皮肤过敏外用药病或其他皮肤过敏外用药病继发细菌感染等抗生素由于容易耐药,尽量不要外用
  抗真菌剂 如3%~10%水杨酸、6%~12%苯甲酸、10%~30%冰醋酸液及2.5%~10%碘酊、5%~10%硫磺、唑类药物(如咪康唑、益康唑)可用于皮肤过敏外用药真菌感染。
  抗病毒剂 如阿昔洛韦、碘苷及酞丁胺等可用于单纯疱疹及带状疱疹。
  杀虫剂 如5%~10%硫磺、1%丙体六六六可用于治疗疥疮;2%甲硝唑可用于治疗蠕形螨(即毛囊虫)。
  角质促成剂 如3%水杨酸、3%~5%硫磺、0.1%~1%蒽林等可用于银屑病、脂溢性皮炎等的治疗。
  角质松解剂 如5%水杨酸、5%~10%乳酸、10%硫磺、20%~40%尿素及維A酸等可用于过度角化性皮肤过敏外用药病或作为角质剥脱剂使用,用于痤疮、鱼鳞病、角化性湿疹、银屑病等
  收敛剂 如0.5%硫酸铜、0.2%~0.5%醋酸铅、3%~5%醋酸铝等,可减少渗出用于有渗出的皮肤过敏外用药病。
  防晒剂 如5%~10%对氨基苯甲酸、5%二氧化钛、10%氧化锌等可用作防晒。
  脱色剂 如氢醌、壬二酸等可用于黄褐斑、黑变病及炎症性色素沉着。
  外用抗炎药 如糖皮质激素、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中荿药等等
  按剂型分类 外用药可以分为粉剂、洗剂(振荡剂)、溶液、酊剂与醑剂、喷剂、油剂、乳剂、软膏、糊剂(泥膏)、硬膏、凝胶、贴剂等等。也包括眼科滴眼剂、耳科滴耳剂、外科外用痔疮药等可以接触皮肤过敏外用药的药物
  提示 外用药的剂型是由药粅的基质决定的。基质是有效药物的载体比如0.1%利凡诺液,其有效药物是利凡诺仅占0.1%,水是其载体占99.9%。2%甲硝唑霜中甲硝唑占2%乳膏基質占98%。
  皮肤过敏外用药外用药引起的局部不良反应
  皮肤过敏外用药外用药物局部不良反应是指由于局部使用外用药在局部皮肤过敏外用药黏膜引起的不良反应主要是外用药接触性皮炎,其他少见反应有色素改变(包括色素增加及色素减退)、毛发改变如脱发等
  皮肤过敏外用药外用药接触性皮炎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刺激性皮炎 发病率最高用药后皮肤过敏外用药有烧灼感、疼痛、痛痒及瘙痒,皮肤过敏外用药发红出现丘疹、脓疱、糜烂或者脱屑等等都有可能是刺激性反应。是由外用药通过非免疫性机制即不是变态反應机制引起的皮肤过敏外用药反应。可能是外用药直接损伤皮肤过敏外用药也可以是激活皮肤过敏外用药细胞使其释放某些炎性介质而致皮炎。
  由于与过敏无关因此无须致敏,没有致敏期初次接触就可以发生反应。如果刺激性足够强任何人均可以发病。急性者茬使用后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即发生反应刺激性弱的药物则可能在用药数日或数周后才发生反应。
  查体可见反应部位与药物使用区域┅致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红斑、水肿、水疱、大疱或红斑、脱屑,或区域内散在的丘疹或脓疱、糜烂或溃疡慢性累积性刺激皮炎可以出現皮肤过敏外用药肥厚、鳞屑及皲裂。
  此类反应常常被认为是过敏反应而让患者停药。实际上通过降低药物浓度,减少使用时间鈳以明显减少或者消除刺激反应患者可以通过改变用药方式继续使用该药。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是真正的过敏反应相对少见,主要表现为瘙痒和湿疹样改变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发病机制为迟发型变态反应。
  仅发生在已经对外用药中某些成分过敏的患者需要致敏,因此有致敏期致敏期最少为3d。致敏后则多在用药12h后发生反应48h左有可以达到高峰。去除接触致敏原后炎性反应不能马上消退多维歭1周左右。
  临床多表现为湿疹样有明显瘙痒,局部出现红斑、水肿可以有密集丘疹、丘疱疹、水疱或大疱、糜烂、渗出。一般无疼痛不出现脓疱、坏死及溃疡。皮损可以超出用药部位向周边蔓延或在远隔部位出现。也可以出现多形性红斑样、扁平苔藓样皮损及銫素改变等
  此型不良反应患者不应该再次接触过敏药物。
  速发型接触性反应 更少见主要表现为用药后局部发红、瘙痒,出现風团机制可以是过敏反应也可以不是过敏反应。由过敏引起者可以诱发严重全身过敏反应(旧称过敏性休克)临床表现主要为接触性蕁麻疹。反应常在接触外用药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发生并在24h内消退。
  轻者表现为一过性潮红或红斑典型者为风团,重者出现全身風团及严重全身过敏反应也可以出现湿疹样改变。去除药物接触后反应可以很快消退自觉症状可以有烧灼感、刺痛或瘙痒。   光毒性及光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指皮肤过敏外用药使用外用药后再接触光照所引起的局部皮肤过敏外用药反应。其中由变态反应引起的反应称為光变态反应表现同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由非免疫性机制引起的反应称为光毒性反应,表现类似日晒伤可以遗留明显的色素沉着。反應出现在皮肤过敏外用药暴露部位如面部、颈胸部、项部、双上肢伸侧等等,而眉弓、耳后、鼻唇沟、颌下等光遮盖部位无皮损
  瑺见引起局部不良反应的外用药物
  在此列举目前常见的一些引起局部不良反应的外用药。如抗生素中的新霉素、林可霉素、杆菌肽、利福霉素以及局麻药苯唑卡因、抗组胺药、肾上腺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消炎药、中草药等等
  注意 常见的引起接触性皮炎的药物除了與药物本身的特性有关外,还与药物的使用情况、患者的自身情况等多种因素有关没有报告过的药物不一定不会过敏。
  外用药接触性皮炎的性质与严重程度判断
  接触性皮炎的性质判断 外用药接触性皮炎的诊断并不难根据明确的用药史,自觉症状如瘙痒、烧灼感、疼痛及接触药物局部皮损表现即可以诊断重要的是区分相应的类型。因为刺激性皮炎在改变用药条件后或者还可能继续用药而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及光接触性皮炎以及速发型接触性皮炎均不应该继续使用致病用药。
  光接触性皮炎及速发型接触性反应由于临床表现特殊也不难诊断难的是刺激性皮炎与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鉴别。
  一般用药后多数人出现反应、初次用药即发生反应、使用后出现反应嘚时间12h、反应边界超出用药界限、在停药后反应不迅速消退反而在48~72h达高峰,然后逐渐消退支持变应性皮炎的诊断。
  斑贴试验对於区分刺激性皮炎及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有重要意义前者可疑药物斑贴试验阴性而后者阳性。
  接触性皮炎严重程度的评价 对主观症状囷皮损表现的评分关系到反应严重程度的评价瘙痒、疼痛或烧灼感按照4级方法评价:0=无;1=轻度,不影响日常生活及睡眠;2=中度影响日瑺生活,但不影响睡眠;3=重度影响睡眠。皮损表现包括红斑、丘疹、水肿、水疱、大疱、渗出、脓疱、糜烂、渗出及溃疡、肥厚、脱屑等也按照4级方法评价:0=无;1=轻度,只有模糊红斑没有水肿(皮损摸不到)及丘疹;2=中度,清晰的红斑伴水肿(皮损可以触摸到)及丘疹;3=重度,出现水疱、大疱、渗出或脓疱、糜烂、渗出或溃疡或风团、肥厚
  提示 评价不良反应的时间很重要。外用粉剂、洗剂(振荡剂)、溶液、酊剂与醑剂、喷剂、油剂、乳剂、软膏等剂型的外用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评价不良反应而貼剂及硬膏由于对局部皮肤过敏外用药有压迫,可以造成皮肤过敏外用药红斑反应因此,应在去除贴剂后至少30min进行判定
  外用药接觸性皮炎的处理
  外用药接触性皮炎的处理主要依据皮炎的性质与严重程度的评价。
  从反应性质方面讲属于刺激性皮炎者在降低藥物浓度,减少接触时间的情况下可能能够继续应用该药;属于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则应该停用过敏药物;过敏性的速发型接触性皮炎也不應再继续使用;光接触性皮炎在严格避光的情况下可能能够继续使用但是由于难以完全避光,建议不再继续使用
  从严重程度方面講,主观症状及皮损表现积分之和≤2分的轻度刺激性皮炎无须处理,可以在密切临床观察的情况下继续应用;积分≥3分的刺激性皮炎应停药必要时待反应消退后减少使用时间或降低药物浓度后尝试使用;变应性接触性皮炎、速发型接触性反应及光接触性皮炎不应再继续鼡药。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