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中药方面朋友,谁能告诉我防风 15g 蛇床子价格 15g 薄荷 15g 银花藤 15g 苦参 15g 黄柏 15g 荆芥15g 茵陈15g

功效与作用
野菊花的功效:   野菊花为菊科植物野菊和岩香菊的花。别名为野菊、野黄菊、苦薏、山菊花、千层菊、黄菊花。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广泛用于治疗疔疮痈肿、咽喉肿痛、风火赤眼、头痛眩晕等病证。同时又有很好的降压作用,可用于高血压病的辅助治疗。野菊花配连翘,清热解毒、利咽止痛;野菊花配苏子,疏风清热,宣肺止咳。野菊花配桑叶,疏风清热、清肝熄风;野菊花配蝉蜕,疏散肝经风热,明目退翳;野菊花配防风,疏散风寒。   别名:山菊花、千层菊、黄菊花。
  性味:味苦;辛;性平。   归经:归肺经;肝经。   功效:清热解毒;疏风平肝。   主治:疔疮;痈疽;丹毒;湿疹;皮炎;风热感冒;咽喉肿痛;高血压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鲜品可用至30-60g。外用:适量,捣敷;煎水漱口或淋洗。   多种中成药都含有野菊花。有一种称为菊花脑的野菊还可作为蔬菜食用,其嫩茎叶可凉拌、炒肉或作药膳;用野菊花做成的枕头,清香宜人,具有疏风清热、明目的作用,开发的产品有野菊花荞麦健康枕、野菊花枕等。   需要注意的是,野菊花性微寒,常人长期服用或用量过大,可伤脾胃阳气,如出现胃部不适、胃纳欠佳、肠鸣、大便稀烂等胃肠道反应,故脾胃虚寒者及孕妇不宜用。 野菊花的作用:   野菊花捣敷具有清解热毒的功效,野菊花亦可与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等配伍,以增强清热解毒之功。风热感冒初起,症见发热,恶风寒,或有汗出头痛,鼻塞涕浊,咳痰黄稠,咽喉疼痛者,可单用煎用;或与桑叶、连翘、金银花等配伍,以疏风清热解毒。   1、野菊花预防感冒、脑炎、百日咳:野菊花6克,用沸水浸泡20分钟,煎30分钟,代茶饮。热毒上攻所致的咽喉肿痛 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各15克,连翘10克,煎汤内服。   2、野菊花治湿疹、皮肤瘙痒:用苦参、白藓皮、野菊花各30克,黄柏、蛇床子各15克,煎汁,倒入浴盆中,加温水到能够浸渍患处为度,每日洗浴1次,每次浸泡30分钟。   3、野菊花治红眼病:金银花、连翘、野菊花、夏枯草各15克,竹叶、薄荷、桔梗、牛蒡子各9克,芦根18克,甘草3克,水煎野菊花分3次服,数剂可愈;风火相煽所致的目赤肿痛可用野菊花15克,金银花15克,密蒙花9克,夏枯草6克,煎汤内服或外用薰眼。   4、痈疽疔肿、丹毒、毒蛇咬伤:野菊花30克,土茯苓、蒲公英各20克,煎服,每日1剂,分2~3次服,连用7~10日,并外用鲜野菊花叶捣烂敷患处;或将野菊花15克连茎捣烂,加入适量酒煎,趁热服下,将所剩药渣外敷患处;或用野菊花与苍耳草10克一同捣烂,加入酒一碗,绞汁服;或与蒲公英15克、紫花地丁15克、紫背天葵子各15克,金银花20克配伍煎汤内服;或用野菊花鲜草、鲜紫花地丁捣烂外敷,并取野菊花12克,水煎服。   5、野菊花治宫颈炎:用温水冲洗阴道后,以野菊花粉适量涂敷宫颈,每日1次,连用3~5天。亦可用野菊花注射液局部外涂。   6、慢性盆腔炎:每晚睡前半小时,将野菊花栓1粒塞入肛门内约7~10厘米处,10日为1疗程,月经期间停用。   7、野菊花治痔疮伴炎症:金银花50克,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各25克,紫背天葵子15克,每日l剂,水煎后分2次服。   8、野菊花治前列腺炎:以野菊花栓塞入直肠,每天2粒,两周为1疗程,连续用药2~3个疗程。   9、野菊花治外生殖器瘙痒:用苦参饮(苦参20克,蛇床子20克,地肤子20克,黄柏20克,野菊花20克),水煎外洗,每日1次,每次30分钟。   10、野菊花治夏令热疖及皮肤湿疮溃烂:用野菊花或茎叶煎浓汤洗涤,并以药棉或纱布浸药汤掩敷,一日数回。   11、野菊花治胃肠炎,肠鸣泄泻腹痛: 野菊花三、四钱。煎汤,一日二、三回内服。(②方以下出《本草推陈》)   12、野菊花治疗疮:野菊花和黄糖捣烂贴患处。如生于发际,加梅片、生地龙同敷。(《岭南草药志》)   13、野菊花治一切痈疽脓疡,耳鼻咽喉口腔诸阳症脓肿:野菊花一两六钱,蒲公英一两六钱,紫花地丁一两,连翘一两,石斜一两。水煎,一日三回分服。   14、野菊花治肠凤:野菊花六两(晒千,炒成炭),怀熟地八两(酒煮,捣膏),炮姜四两,苍术三两,地榆二两,北五味二两。炼蜜为九梧桐子大;每服五钱,食前白汤送下。(《本草汇言》)   15、野菊花预防流脑:野菊花一斤。将上药粉碎,加水十斤,熬煎至70% 煎液,过滤去渣。在流脑流行期,用上项药液滴鼻二至三滴,每日两次。(辽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16、野菊花治扩散型肺结核:野菊花一两五钱,地胆草一两,兰香草二两。水煎服,每日一剂。   17、野菊花治头癣、湿疹、天泡疮:野菊花、苦楝根皮、苦参根各适量。水煎外洗。(⑦方以下出《江西草药》)   18、野菊花治大、小叶性肺炎,支气管炎,阑尾炎及一般急性炎症疾病:野菊花一两,一点红五钱,主银花藤叶一两,积雪草五钱,犁头草五钱,白茅根五钱。水煎服,每日一至二剂。   19、野菊花治泌尿系统感染:野菊花一两,海金砂一两。水煎服,每日二剂。 野菊花用药禁忌:   1、脾胃虚寒者,孕妇慎用。   2、不良反应及治疗:口服野菊花煎剂可醇浸膏,作用缓和,副作用较少,少数患者可致胃部不适,胃纳欠佳,肠鸣便溏等消化道反应,注射剂偶可引起腹泻,阴道后穹隆注射时,有一定刺激作用。
&野菊花图片:
野菊花图片1
野菊花图片2
野菊花图片3&
野菊花图片4
野菊花图片5
野菊花图片6
野菊花图片7
野菊花图片8
野菊花图片9
野菊花图片10
野菊花图片11
野菊花图片12
野菊花图片13
野菊花图片14
野菊花图片15
野菊花图片16
野菊花图片17
野菊花图片18
上一篇下一篇
浏览次数: 1706 次外科、五官科中草药偏方
疣 方1& 〔组成〕鲜菱蒂。 〔用法〕在患部不断擦拭,每次约2&分钟,每天6~8&次。 方2& 〔组成〕鲜斑地锦适量。 〔用法〕捣烂,取汁外敷。 〔附注〕此方用于赘疣。 方3& 〔组成〕嫩茄子适量。 〔用法〕将患部用热水洗泡20&分钟,然后用掰开的嫩茄子(茄包较好)& 往疣体上搓,先轻后重,每日数次。 〔附注〕此方用于寻常疣。 方4& 〔组成〕马齿苋60g,蜂房9g,大青叶15g,生苡仁3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附注〕此方用于寻常疣。 头癣 方1& 〔组成〕千里光、苍耳全草等量。 〔用法〕洗净,煎汁浓缩成膏,搽或擦。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鹅掌风。 方2& 〔组成〕长叶冻绿根9g。 〔用法〕水煎服。另取适量煎汤洗擦头皮。 〔附注〕此方用于瘌痢头。 方3& 〔组成〕鲜枫杨树皮120g,皂荚子60g。 〔用法〕皂荚子捣碎,合枫杨树皮共水煎,洗患处。 方4& 〔组成〕马桑嫩叶60g,硫黄粉9g,花椒粉3g。 〔用法〕马桑嫩叶捣绒,加硫黄粉9g,花椒粉39,用菜油适量调匀,搽 患处。 方5& 〔组成〕青杠碗适量。 〔用法〕研末,菜油调搽患处。 方6& 〔组成〕土槿皮末30g,地榆末12g,烧酒500g。 〔用法〕二药浸酒7&天,蘸酒搽患处,1&日数次,& 方7& 〔组成〕牛心朴根适量。 〔用法〕水煎,外洗患处。 方8& 〔组成〕化香树叶30g,石炭6g。 〔用法〕二药用1&杯开水泡2&小时,蘸药外擦,1&日2&次。 〔附注〕此方用于癞头疮。 方9& 〔组成〕野菊花、苦楝根皮、苦参根各适量。 〔用法〕水煎外洗。 〔附法〕此方也可用于湿疹、天疱疮。 方10& 〔组成〕紫堇根适量。 〔用法〕捣烂外敷。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蛇咬伤。 方11& 〔组成〕山绿篱根9g。 〔用法〕水煎服,并煎汤洗擦皮肤。 〔附注〕此方用于瘌痢头。 方12& 〔组成〕过江藤适量。 〔用法〕烧灰存性,调凡士林涂患处。 方13& 〔组成〕野棉花30g,青胡桃皮120g。 〔用法〕前者研粉,加后者共捣烂外敷。 方14& 〔组成〕千百两金根皮适量。 〔用法〕研成细末,调茶油抹患处,也可加水浓煎,洗患处。 〔附注〕此方用于秃疮,也可用于疥癣。 方15& 〔组成〕苦树皮、盘龙七、黄柏各适量。 〔用法〕共研细末,菜油调敷。 〔附注〕此方用于瘌痢头。 方16& 〔组成〕鲜秃疮花适量。 〔用法〕捣成泥状,敷贴患处。 〔附注〕此方用于瘌痢头。 方17& 〔组成〕枫杨鲜树皮120g,皂荚子60g(捣碎)。 〔用法〕水煎,洗患处。 〔附注〕此方用于瘌痢头。 体癣 方1& 〔组成〕松笔30g,五倍子4.5g,老柑枝18g,密陀僧3g。 〔用法〕上药研末,以适量米醋浸3&天,外徐,每天3&次。 〔附注〕此方用于体癣和股癣。 方2& 〔组成〕腊桉树嫩叶4~5&片。 〔用法〕上药洗净,用手掌揉碎发潮后,涂擦患处,每天1~2&次,直至 痊愈。 方3& 〔组成〕山姜20g,酸醋100ml。 〔用法〕取鲜山姜洗净捣碎,放入酸醋浸泡12&小时(密封保存以防挥发)& 备用。先用肥皂水洗净患处,然后用棉签蘸药水涂患处,每日1&次,连用3& 次。在治疗期间应换洗内衣、被子等,以免再感染。 方4& 〔组成〕木槿根或茎皮30g。 〔用法〕水煎洗患处。 〔附注〕此方用于皮肤顽癣。 方5& 〔组成〕鲜白鹤灵芝叶适量,75%酒精适量。 〔用法〕白鹤灵芝叶洗净,合酒精共捣烂,取汁涂患处。 〔附注〕此方亦可用于湿疹。 方6& 〔组成〕鲜羊蹄根适量。 〔用法〕捣烂,包纱布内,浸醋擦患处,每日2~3&次。 方7& 〔组成〕蛇含、明矾各适量。 〔用法〕共研成细末,敷患处。 〔附注〕此方用于顽癣。 方8& 〔组成〕满江红、醋各适量。 〔用法〕以纱布包裹,擦患处。 方9& 〔组成〕翻白草适量。 〔用法〕水煎洗患处。 〔附注〕此方可用于疥癣。 方10& 〔组成〕鲜苎麻叶、黑硝各适量。 〔用法〕捣烂,用纱布包裹擦。 方11& 〔组成〕鲜旱莲木叶适量。 〔用法〕洗净,捣烂,浸米醋1~2&天,取汁涂患处。 方12 〔组成〕鲜钩吻叶适量。 〔用法〕加酸醋少许,同捣烂,绞汁涂。 方13& 〔组成〕凌霄花根、羊蹄根各等量,枯矾少许。 〔用法〕共研细末,涂患处。 方14& 〔组成〕盐肤木果、王不留行各适量。 〔用法〕研成细末,调菜油搽。 〔附注〕此方用于顽癣。 方15& 〔组成〕火秧鲜枝茎。 〔用法〕去皮,捣烂绞汁涂抹。 方16& 〔组成〕丝瓜叶、硼砂、冰片各适量。 〔用法〕捣烂外敷。 〔附注〕此方用于汗斑。 方17& 〔组成〕鲜羊蹄根、硼砂各适量。 〔用法〕硼砂研末,用鲜羊蹄根蘸擦之。也可单用鲜羊蹄根擦患处。 〔附注〕此方用于汗斑,初起者有效。 方18& 〔组成〕鸡娃草60g,95%酒精适量。 〔用法〕浸泡5&天,外徐患处。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足癣、头癣、手癣。 方19& 〔组成〕楮树白汁适量。 〔用法〕即楮树(构树)茎白部的乳汁,涂患处。 〔附注〕此方用于小儿癣久不瘥。 方20& 〔组成〕蛇泡茎叶适量。 〔用法〕烧灰,和茶油涂。 〔附注〕此方用于汗斑。 手癣方1& 〔组成〕鲜仙人掌适量。 〔用法〕洗净,捣烂,用生白布拧汁,取汁涂患处,每日2~3&次,一般 用药5~7&日痊愈。 方2& 〔组成〕鲜火秧茎适量。 〔用法〕去皮,捣烂,绞汁,涂抹患处。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足癣、体癣。 方3& 〔组成〕羊蹄根180g,75%酒精500ml。 〔用法〕将羊蹄根碾碎入酒精中浸7&日,过滤,涂患处。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足癣、体癣。 脚癣 方1& 〔组成〕鲜飞扬90g,75%酒精500ml。 〔用法〕飞扬入酒精中浸泡5&天,取汁涂患处。 方2& 〔组成〕岗松全草适量。 〔用法〕水煎熏洗患部。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皮肤瘙痒。 方3& 〔组成〕鲜枫杨叶适量。 〔用法〕捣烂,浸醋涂。 方4& 〔组成〕土大黄30g,独脚莲30g,75%酒精400ml。 〔用法〕浸泡15&天后,取药液外擦患处,1&日2~3&次。 方5& 〔组成〕一枝黄花30~60g。 〔用法〕水煎取浓汁,浸洗患部,每次半小时,每天1~2&次。上为1& 天剂量,7&天为1&疗程。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灰指甲(甲癣)、鹅掌风。 方6& 〔组成〕乌韭全草适量。 〔用法〕水煎熏洗。 〔附注〕此方用于脚癣糜烂。 方7& 〔组成〕马尾黄连15g,黄柏60g,新鲜猪胆1&个(取汁),冰片1g。 〔用法〕先将马尾黄连、黄柏水煎成糊状,去渣,再下猪胆汁,微火煎 1~2&分钟,离火,待温加冰片搅匀,每晚搽患处。 方8& 〔组成〕白凤仙花适量。 〔用法〕捣烂外敷。 〔附注〕此方用于甲癣。 方9& 〔组成〕牡荆鲜叶、马尾松鲜叶、油茶子各等量。 〔用法〕煎汤熏洗患处。 方10& 〔组成〕乌柏叶适量。 〔用法〕加水煎汤,洗患处。 方11& 〔组成〕酒药花叶数张。 〔用法〕研末,加白矾少许,擦患处,或取鲜叶揉烂擦患处。 方12& 〔组成〕毛叶树叶适量。 〔用法〕煨水洗患处。 方13& 〔组成〕Xm(魔芋)块茎适量。 〔用法〕切片,磨擦患处。 方14& 〔组成〕单叶双盖蕨叶适量。 〔用法〕捣烂,擦患处,擦后忌下水。 方15& 〔组成〕凉药根、叶各适量。 〔用法〕煨水洗患处。 方16& 〔组成〕杠板归120g,鬼针草120g。 〔用法〕水煎,泡洗患处,每日2&次。 丹毒 方1& 〔组成〕鲜地丁120g,金银花30g,野菊花30g,生甘草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头面部丹毒。 方2& 〔组成〕毛花杨桃鲜根适量。 〔用法〕用第二次淘米水磨浓汁涂患处。 〔附注〕此方用于头面部丹毒。 方3& 〔组成〕水龙胆草根9~15g。 〔用法〕煎水服。 〔附注〕此方用于头面部丹毒。 方4& 〔组成〕白鱼尾全草10~15g。 〔用法〕煎汤服。 方5& 〔组成〕板栗壳斗适量。 〔用法〕水煎洗患部。 〔附注〕此方用于丹毒红肿。 方6& 〔组成〕鲜鸭跖草60~90g(重症可用150~210g)。 〔用法〕水煎服或捣汁服。 〔附注〕此方用于小儿丹毒,也可用于热痢或急性热病退热用。 方7& 〔组成〕铃兰30g。 〔用法〕煎水洗。 方8& 〔组成〕黄花蒿60g,牡荆叶60g,威灵仙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小腿部丹毒(淋巴管炎)。 方9& 〔组成〕雪上草根21g,马兰根9g,青木香4.5g,丝瓜络9g,薄荷2.4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流火(小腿部红肿灼热、腹股沟淋巴结肿、身发寒热)。 方10& 〔组成〕蛇根草15g,珍珠菜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流火。 方11& 〔组成〕鲜野甘草60g,食盐少许。 〔用法〕同捣烂,水煎服。 方12 〔组成〕华东Xm适量。 〔用法〕捣烂,拌入嫩豆腐,敷患处。 方13& 〔组成〕鲜蜈蚣萍适量。 〔用法〕加食盐少许捣烂,贴大椎穴,症状未减者贴卤门,未见效者加 贴脐中。 〔附注〕此方用于赤游丹毒。 方14& 〔组成〕鲜少花鸭舌草适量。 〔用法〕捣烂敷患处。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痈肿、疱疹。 方15& 〔组成〕腐蝉叶120~150g。 〔用法〕水煎,待温,洗患处,洗时避风。 疥疮 方1& 〔组成〕血藤15g(鲜品30g),食醋100ml。 〔用法〕取血藤加水500ml,浸泡2&小时,捶烂,洗出乳白色的液体(边 捶边洗,反复多次),用纱布过滤去渣,加入食醋100ml,装瓶备用,洗澡 后外搽患部皮肤,每天2~3&次。 方2& 〔组成〕长叶冻绿根皮60~120g。 〔用法〕水煎洗患处,或浸酒饮。 方3& 〔组成〕鲜羊蹄根、羊踯躅根各适量。 〔用法〕同捣烂敷患处。 方4& 〔组成〕旱莲木适量。 〔用法〕水煎,用药液洗浴。 方5& 〔组成〕枫杨树皮30~60g,羊蹄根30~60g,长叶冻绿30~60g。 〔用法〕酒精泡后搽。 方6& 〔组成〕茅膏菜球茎适量,猪油适量。 〔用法〕茅膏菜球茎研成细末,调猪油配成5%的油膏外搽。 〔组成〕长叶冻绿根二重皮1.5g,乌柏皮1.5g,杉树皮1.5g,火硝6g,& 茶油60g。 〔用法〕前3&味研末,加入火硝、茶油,调匀,敷患处。 方8& 〔组成〕鲜罗草适量。 〔用法〕水煎洗。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癣。 方9& 〔组成〕钩吻根、白芷、枯矾各适量。 〔用法〕共研细末,调菜油涂患处。 方10& 〔组成〕透骨草、花椒、木鳖子、冰片、黄柏、硫黄各适量。 〔用法〕共研为末,调麻油涂患处。 方11& 〔组成〕马先蒿根适量。 〔用法〕煎汤洗患部。 方12& 〔组成〕马桑叶、地星秀各等量。 〔用法〕研末,调油搽患处。 方13& 〔组成〕水晶花全草适量。 〔用法〕煎汁洗。 方14& 〔组成〕白毛藤全草30~45g(干品25~40g),肥肉180g。 〔用法〕酌加水煎,分2&次吃下。 方15& 〔组成〕宁波溲疏叶适量。 〔用法〕煎汤洗。 方16& 〔组成〕老婆子针线、花椒、木鳖子、冰片、黄柏、硫黄各适量。 〔用法〕共为末,麻油调涂。 方17& 〔组成〕牡蒿适量。 〔用法〕煎水洗患处。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湿疹。 方18& 〔组成〕灯笼草适量。 〔用法〕煎水洗。 方19& 〔组成〕鲜核桃枝叶、化槁树枝叶各等量。 〔用法〕煨水洗患处。 方20& 〔组成〕土常山根120g。 〔用法〕煎水,洗患处。 方21& 〔组成〕水黄花叶适量。 〔用法〕晒千为末,用油调敷患处。 〔附注〕此方用于疥疮瘙痒。 方22& 〔组成〕鹿蹄根60~120g,肥肉120~18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血热瘙痒、湿疹。 方23& 〔组成〕紫茉莉鲜叶1&握。 〔用法〕洗净,捣烂,绞汁抹患处。 方24& 〔组成〕蜈蚣草全草60g,一扫光120g,大蒜梗(干品)120g。 〔用法〕煎水洗,1&日3&次,并须内服清热利湿解毒药(白土茯苓30g,& 白鲜皮30g,蒲公英30g,八爪金龙120g,煎水服,1&日3&次)。 方25& 〔组成〕黎辣根皮60~120g。 〔用法〕煎水洗或浸酒饮。也可用根皮研末,加猪油捣烂,用纱布包裹,& 烘热,涂擦患处。 湿疹 方1& 〔组成〕油甘树片500g。 〔用法〕放水浸过药面连煎3&次,将3&次煎液浓缩成500g,用时将浓液 浸洗患处20~30&分钟,每天2~3&次。一般连用3~5&天即愈。 方2& 〔组成〕二叶红薯根30g。 〔用法〕水煎服。另取鲜叶适量,水煎熏洗患处。 方3& 〔组成〕鲜九里香枝叶适量。 〔用法〕水煎,洗患处。 方4& 〔组成〕土荆芥、乌蔹莓、山梗菜叶各等量。 〔用法〕洗净,捣烂涂或水煎洗患处。 〔附注〕此方用于阴囊湿疹。 方5& 〔组成〕山乌柏根、酢浆草、金银花各适量。 〔用法〕水煎,洗患处。 方6& 〔组成〕鲜马齿苋15~30g。 〔用法〕水煎服.另用鲜草捣敷或水煎外洗。 方7& 〔组成〕鲜牛白藤根30g,金银花15g,生地15g。 〔用法〕水煎服。 方8& 〔组成〕鲜长叶冻绿根30g,芋环干30g。 〔用法〕水煎服。 方9& 〔组成〕土茯苓15g,兰香草30g,猪瘦肉适量。 〔用法〕水煮服。 方10& 〔组成〕石岩枫、茶油各适量。 〔用法〕石宫枫洗净、晾干,研成细末,调茶油涂。 〔附注〕此方用于慢性湿疹。 方11& 〔组成〕地肤子15g,白鲜皮10g,白矾9g。 〔用法〕水煎服。 方12& 〔组成〕无根藤适量。 〔用法〕水煎,洗患处。 〔附注〕此方亦用于疮疡溃烂。 方13& 〔组成〕鹅掌柴叶、g莶草各适量。 〔用法〕水煎,熏洗患处。 方14& 〔组成〕■猪刺根、茎适量。 〔用法〕刮去粗皮,切片剖干,研细末,用麻油、凡士林调成30%软膏,& 涂在一层纱布上,敷贴患处。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烫伤。 方15& 〔组成〕苎麻叶(烧灰)15g,硫黄6g。 〔用法〕共研细末,用麻油调涂患处。 方16& 〔组成〕常春藤、龙尼根、益母草各适量。 〔用法〕水煎,熏洗患处。 方17& 〔组成〕土茯苓15g,g莶草15g,杠板归15g,路路通10g,匙羹藤15g。 〔用法〕水煎服。 方18& 〔组成〕落葵30g,猪肉酌量。 〔用法〕同炖服。 方19& 〔组成〕杉木屑适量。 〔用法〕烧取溜油,涂患处。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顽癣。 方20& 〔组成〕茅瓜块根适量,青黛少许。 〔用法〕茅瓜块根研末,加青黛,调麻油涂。 方21& 〔组成〕盐肤木根60g,鼻盘子根30g。 〔用法〕水煎服。外用鲜叶捣烂敷。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皮炎。 方22& 〔组成〕哥兰叶根30g,野菊花15g,苍耳子15g。 〔用法〕水煎服。 方23& 〔组成〕铁苋菜适量。 〔用法〕加水煎洗。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皮炎。 方24& 〔组成〕千里光鲜品适量。 〔用法〕捣烂,水煎去渣,文火熬成稠膏状,外涂患处。 〔附注〕此方用于阴囊湿疹、皮肤湿疹。 方25& 〔组成〕九里香鲜枝叶、马齿苋各适量。 〔用法〕水煎,擦洗患处。 方26 〔组成〕三叉苦叶适量。 〔用法〕煎水外洗。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皮炎、痔疮。 方27& 〔组成〕土大黄适量。 〔用法〕煎水外洗。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皮炎。 方28& 〔组成〕土荆芥鲜全草适量。 〔用法〕水煎,洗患处。 方29& 〔组成〕大铜钱菜适量。 〔用法〕捣绒搽患处。 方30& 〔组成〕山芝麻干根适量。 〔用法〕研粉,用米酒调涂患处。 方31& 〔组成〕山野豌豆9g,花椒9g,艾叶9g。 〔用法〕煎水熏洗,每日1&次。 〔附注〕此方用于阴囊湿疹。 方32& 〔组成〕三角泡90g,蛇床子30g。 〔用法〕水煎,洗患处。 〔附注〕此方用于阴囊湿疹。 方33& 〔组成〕水杨梅、白{、三角泡各适量。 〔用法〕先用生药煎水外洗,后用于粉撒患处,每日2&次。 荨麻疹 方1& 〔组成〕鲜紫薇根60g。 〔用法〕加水300ml,煮取100ml,早晨一次空腹服。渣可如法再煎,于 晚上睡时服。小儿酌减。外用鲜紫蔽根500g,加水1.5kg,煮取0.5kg,滤 去药渣,用药液擦洗患处,每天1&次,渣可再煎洗。 方2& 〔组成〕东南金粟兰6g。 〔用法〕水煎服。 方3& 〔组成〕白檀根30g,长叶冻绿30g,雀榕15g。 〔用法〕水煎服。 方4& 〔组成〕常春藤全草、芋环于、苍耳草、天竹根各适量。 〔用法〕水煎,熏洗患处。 方5& 〔组成〕野鸦椿果15g,红枣30g。 〔用法〕水煎服。 方6& 〔组成〕c根30g,黑豆30g,猪瘦肉适量。 〔用法〕加水炖服。 方7& 〔组成〕磨盘草30g,猎瘦肉适量。 〔用法〕水炖服。 方8& 〔组成〕红栓菌9g,地肤子9g。 〔用法〕水煎服。 方9& 〔组成〕杉皮、满山红各适量。 〔用法〕水煎,洗患处。 方10& 〔组成〕虎耳草、青黛各适量。 〔用法〕水煎服。 方11& 〔组成〕哥兰叶根60g,盐肤木3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湿疹。 方12& 〔组成〕鲜鱼腥草适量。 〔用法〕捣烂,搽患处。 方13& 〔组成〕陆英适量。 〔用法〕煎水洗患处。 〔附注〕此方用于尊麻疹瘙痒。 方14& 〔组成〕徐长卿6~12g。 〔用法〕水煎服,或外洗。 方15& 〔组成〕水蜈蚣30g。 〔用法〕水煎,分3&次1&日服,另用适量煎水外洗。 方16& 〔组成〕大浮萍9~15g,胡麻9~15g,臭刺9~15g,白蒺藜9~15g,& 海桐皮9~15g。 〔用法〕水煎服。 方17& 〔组成〕大叶按鲜叶15~30g。 〔用法〕水煎服。 方18& 〔组成〕大狗尾草穗9g。 〔用法〕水煎,甜酒少许对服。 方19& 〔组成〕龙胡子适量。 〔用法〕煎水洗患处。 方20& 〔组成〕元胡荽30~60g。 〔用法〕洗净捣烂取汁,以开水冲服。 方21& 〔组成〕木瓜18g。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方22& 〔组成〕倒打草(紫花秧)适量。 〔用法〕煎水洗。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湿疹。 方23& 〔组成〕乌柏树根适量。 〔用法〕煎水熏洗。 方24& 〔组成〕凤尾草适量,食盐少许。 〔用法〕水煎洗。 方25& 〔组成〕鲜水龙骨根茎120g,红枣10&枚。 〔用法〕水煎服。另取全草500g,煎水,趁热洗浴。 方26& 〔组成〕鲜石青菜适量。 〔用法〕煎水洗患处。 方27& 〔组成〕石荠r全草9~15g,白菊花3~5g。 〔用法〕酌冲开水炖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感冒。 方28& 〔组成〕冬瓜皮适量。 〔用法〕水煎,当茶喝。 〔附注〕此方用于巨大荨麻疹。 方29& 〔组成〕鲜芒萁适量。 〔用法〕煎水洗。 〔附注〕此方用于荨麻疹瘙痒。 方30& 〔组成〕合荫适量。 〔用法〕煎汤外洗。 过敏性皮炎 方1& 〔组成〕土茯苓15g,苍耳15g,六一散30g。 〔用法〕土茯苓、苍耳水煎,泡六一散服。 〔附注〕此方用于漆过敏。 方2& 〔组成〕野鸦椿果适量。 〔用法〕研细,患处消毒后撤敷。 〔附注〕此方用于漆过敏。 方3& 〔组成〕黑面神叶60g,百部60g,明矾适量。 〔用法〕黑面神叶、百部加水煎,冲明矾,洗患处。 〔附注〕此方用于漆过敏,也可用于湿疹。 方4& 〔组成〕茅莓根30g,明矾适量。 〔用法〕茅莓根水煎,去渣,入明矾适量,洗患处。 方5& 〔组成〕秤星树叶、食盐各适量。 〔用法〕揉烂后擦患处。 方6& 〔组成〕虎杖根(干品)250g。 〔用法〕加水2000ml,加热浓缩至500ml,外擦患处。 方7& 〔组成〕苕叶细辛(杜衡)鲜全草适量。 〔用法〕洗净,捣烂,敷患处,每日1~2&次。 方8& 〔组成〕白千层鲜叶适量。 〔用法〕煎水洗。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湿疹。 方9& 〔组成〕丝棉木枝、叶适量。 〔用法〕煎汤熏洗,也可与香樟木等量煎汤熏洗。 〔附注〕此方用于漆过敏。 方10& 〔组成〕吐烟花适量。 〔用法〕煎水洗。 方11& 〔组成〕鲜狗牙瓣适量。 〔用法〕捣烂外敷。 〔附注〕此方用于漆过敏。 方12& 〔组成〕鸡肠草适量。 〔用法〕捣烂涂之。 〔附注〕此方用于漆过敏瘙痒。 方13& 〔组成〕山蚂蝗叶适量。 〔用法〕煎水,待凉后洗患处。 〔附注〕此方用于漆过敏。 方14& 〔组成〕金丝桃根适量。 〔用法〕磨粉,用麻油或烧酒调敷局部。 〔附注〕此方用于漆过敏,也可用于蜂蜇伤。 方15& 〔组成〕油桐叶适量。 〔用法〕煎水洗患处。 〔附注〕此方用于漆过敏。 方16& 〔组成〕叶下花30g。 〔用法〕水煎服。 方17& 〔组成〕香樟木、丝棉木枝叶各等量。 〔用法〕煎汤熏洗。 〔附注〕此方用于漆过敏。 方18& 〔组成〕栗树皮或根250~500g。 〔用法〕水煎,冲铁锈3~60g,洗患处,1&日2~3&次。 〔附注〕此方用于漆过敏。 方19& 〔组成〕鲜臭牡丹根15~3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漆过敏,也可用于痢疾。 方20& 〔组成〕黄栌适量。 〔用法〕煎汤洗患处。 〔附注〕此方用于漆过敏,也可用于烧烫伤皮肤未破者。 方21& 〔组成〕接骨木茎叶120g。 〔用法〕煎汤待冷洗患处。 〔附注〕此方用于漆过敏。 方22& 〔组成〕鲜雀榕叶1&握。 〔用法〕加水煎汤,待温,洗涤。 〔附注〕此方用于漆过敏。 方23& 〔组成〕刺蓼60g。 〔用法〕加水煎服。另取1000g&煎汤外洗,或捣烂取汁外涂。 〔附注〕此方用于漆过敏,也可用于湿疹。 方24& 〔组成〕鹿蹄草适量。 〔用法〕煎汤洗患处,1&日2&次。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疮痈肿毒、虫蛇咬伤。 方25& 〔组成〕光风轮菜适量。 〔用法〕加水煎汁洗患处。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荨麻疹。 方26& 〔组成〕春尖叶500g,苦蒿、红浮漂各适量。 〔用法〕煎水外洗。 〔附注〕此方用于漆过敏。 方27& 〔组成〕碎米柴60g。 〔用法〕煎水,待温洗患处。 〔附注〕此方用于漆过敏。 方28& 〔组成〕鲜野油菜(G菜)适量。 〔用法〕捣汁外搽。 〔附注〕此方用于漆过敏。 方29& 〔组成〕漆姑草适量。 〔用法〕捣烂,加丝瓜叶汁,调菜油敷。 〔附注〕此方用于漆过敏。 方30& 〔组成〕茅莓根、明矾各适量。 〔用法〕先将茅莓根煎汤,后加入明矾。外洗患处,1&日1&次。 神经性皮炎 方1& 〔组成〕鲜泽漆适量。 〔用法〕捣烂,绞汁涂,或研末调凡士林抹。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癣。 方2& 〔组成〕鲜茅膏菜适量。 〔用法〕捣烂,搽患处,搽至皮肤灼痛为度。 方3& 〔组成〕铁冬青树皮90g。 〔用法〕水煎外洗。 方4& 〔组成〕土荆皮30g,蛇床子30g,百部根30g,五倍子24g,密陀僧18g,& 轻粉6g。 〔用法〕共研细末备用。先用皂角煎水洗患处,再以元醋调药粉呈糊状,& 涂敷患部,上盖一层油纸,以保持药物湿润,每日换1&次,直至痊愈。对病 程短病情不太严重或散漫的患者,可用纱布包药糊,日擦数次。 〔附注〕此方用于局限性神经性皮炎。 方5& 〔组成〕鲜拉拉菀全草适量。 〔用法〕用70%酒精浸泡一昼夜,每天涂擦2&次。 方6& 〔组成〕鲜丝瓜叶适量。 〔用法〕搓碎后在局部摩擦,直至局部发红,见隐血为止。每7&天1&次,& 2&次为1&疗程。 方7& 〔组成〕鲜鸡娃草适量。 〔用法〕捣烂成糊状,涂敷局部,每日2&次,3~5&日为1&疗程。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牛皮癣。 方8& 〔组成〕线叶蓟根60g,千里光30g。 〔用法〕水煎服,连服10&天以上。另取苦参煎水,外洗患处。 方9& 〔组成〕过山龙藤茎适量。 〔用法〕煎水外洗。 方10& 〔组成〕熊胆木皮90g。 〔用法〕煎水外洗局部。 方11& 〔组成〕新鲜枫杨树叶适量。 〔用法〕揉搓成团,待有汁挤出,在病变部位上揉擦5~10&分钟,每天 1&次,5&天为1&疗程。 方12 〔组成〕寄马桩(戈壁天冬)250g。 〔用法〕加水2500ml,煎成浓汁,再加明矾、食盐各15g,煎熬至溶解 后取汁备用。每天洗患处1&次。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牛皮癣。 方13& 〔组成〕鲜榕树须适量。 〔用法〕捣烂外敷。 皮肤瘙痒症 方1& 〔组成〕马尾松针60g。 〔用法〕水煎服。 方2& 〔组成〕石荠r15g,g莶草15g,金银花15g,杠板归15g,地肤子10g,& 白蒺藜10g。 〔用法〕水煎服。 方3& 〔组成〕野艾15g,g莶草15g。 〔用法〕水煎服,或水煎熏洗患处。 方4& 〔组成〕草适量。 〔用法〕水煎熏洗。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小儿天疱疮、脱肛。 方5& 〔组成〕异叶茴芹30g,杠板归30g,枫树叶30g,g莶草30g。 〔用法〕水煎,熏洗患处。 方6& 〔组成〕鲜虎耳草500g,30%酒精1000ml。 〔用法〕虎耳草切碎,加95%酒精拌湿,再加30%酒精1000ml,浸泡7& 天,去渣外涂。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湿疹。 方7& 〔组成〕鲜麻风树叶适量。 〔用法〕置火上烤热至软,揉烂擦患处,&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湿疹。 方8& 〔组成〕一箭球鲜草适量。 〔用法〕煎水洗患处。 方9& 〔组成〕大浮萍250g,银花藤250g,地茶120g,过塘蛇250g,土荆芥 120g,樟木叶90g。 〔用法〕以上均鲜品,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血热引起者。 方10& 〔组成〕松树皮适量。 〔用法〕煎汤熏洗。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漆过敏、湿疹。 方11& 〔组成〕苒苒草枝叶适量。 〔用法〕煎水外洗。 方12 〔组成〕软蒺藜、地肤子各适量。 〔用法〕煎汤外洗。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荨麻疹。 方13& 〔组成〕胡桃树皮适量。 〔用法〕煎水洗。 方14& 〔组成〕红葵60g。 〔用法〕水煎熏洗。 方15& 〔组成〕云实枝叶适量。 〔用法〕水煎,外洗患处。 〔附注〕此方用于疮疖。 方16& 〔组成〕鸭儿芹适量。 〔用法〕煎水洗。 方17& 〔组成〕臭茉莉鲜叶适量。 〔用法〕煎水洗患处。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疥疮。 方18& 〔组成〕扇子七全草适量。 〔用法〕煎水洗。 方19& 〔组成〕三角风全草500g。 〔用法〕熬水沐浴,经常洗用。 方20& 〔组成〕银线草适量。 〔用法〕煎水洗。 方21& 〔组成〕鲜铁线草60g。 〔用法〕加水煎汤洗患处。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疮疖湿疹。 方22& 〔组成〕草适量,红葵30g。 〔用法〕水煎熏洗。 方23& 〔组成〕鹅脚板(异叶茴芹)250g,夏枯草250g。 〔用法〕水煎外洗。 方24& 〔组成〕雷公藤叶适量。 〔用法〕捣烂,搽敷。 方25& 〔组成〕醉马草(小花棘豆)适量。 〔用法〕水煎外洗。 稻田皮炎 方1& 〔组成〕石榴皮60g,五倍子60g,地榆60g,明矾240g。 〔用法〕前3&味药加水1500ml,煎到500ml,加入明矾,待溶解后即成。 使用时用容器装药液带到田头,休息时将手洗净擦干,浸渍药液中,可用于 预防。如还得皮炎,可将患部浸于药液中。用药期间勿用肥皂洗涤。 方2& 〔组成〕九里光、凉棚草、茶叶各适量。 〔用法〕将3&味药煎成浓汁,洗搽患处,每日2&次。 方3& 〔组成〕羊蹄草250g,车前草250g。 〔用法〕加水g,煎至500g,滤液备用。 〔附注〕此方用于防治稻田皮炎。 方4& 〔组成〕羊蹄草250g,射干60g。 〔用法〕加水1000g,煎至500g,滤液备用。 〔附注〕此方用于防治稻田皮炎。 方5& 〔组成〕旱莲草适量。 〔用法〕搓烂,外擦手脚,擦至皮肤稍发黑,略等干后即可下田劳动。 每天出工前后各擦1&次,即可预防手脚糜烂。已糜烂者也可用此药,2~3&天 即愈。 方6& 〔组成〕卜芥(假海芋)10kg,石灰2.5kg。 〔用法〕卜芥捶烂,与石灰混匀,加水浸过药面,3&天后过滤去渣,在 下田前药液涂擦四肢浸水部位。 〔附注〕此方用于预防。 方7& 〔组成〕嫩油桐果。 〔用法〕切开,将果内流出的水涂患处。 方8& 〔组成〕白屈菜60g,黄柏60g,狼毒30g,樟脑6g。 〔用法〕将前3&味药加适量水煮1&小时,过滤,反复3&次,制成膏状,& 再加入樟脑,涂患处。 方9& 〔组成〕枫杨鲜叶250g。 〔用法〕煎水熏洗患部,再用鲜薄荷叶适量捣烂外敷。 方10& 〔组成〕鲜蓬子菜1000g,黄柏15g。 〔用法〕蓬子菜加水4500g&熬,过滤,加黄柏粉再熬,制成500g&膏,外 涂局部。 方11& 〔组成〕漆大姑鲜叶或干叶适量。 〔用法〕煎水外洗。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漆树过敏、皮肤瘙痒、剥脱性皮炎、荨麻疹、湿 疹。 鸡眼 方1& 〔组成〕鲜火秧茎10cm。 〔用法〕将上药剖成两半,中间放入一些食盐后再合拢,用小铁线扎紧,& 放入火炭中煨熟,解开铁线用剖开面熏灼患处。每天2&次,轻的用2&天,重 的用3~4&天,鸡眼即可自行逐渐消失。 方2& 〔组成〕大叶骨碎补9g,95%酒精100ml。 〔用法〕大叶骨碎补碾成粉末,入酒精中浸3&天。患处先用温水泡软,& 削去鸡眼处厚皮,再涂药酒,每2&小时1&次,连续4~6&次。 方3& 〔组成〕鲜水竹叶适量。 〔用法〕加入冬蜜,混合捣烂,外敷患处,每日换2~3&次。 方4& 〔组成〕鲜石胡荽适量。 〔用法〕先将鸡眼厚皮削平,用鲜石胡荽捣烂包敷患处,3~5&天取下。 胼胝 方1& 〔组成〕白花丹鲜叶1&握,稀饭1&撮。 〔用法〕加入食盐少许,捣烂,敷贴患处,每日换药1&次。 〔附法〕此方用于脚底硬结疼痛。 方2& 〔组成〕鲜芦荟叶适量。 〔用法〕浸尿半天,加热敷贴;或取鲜叶焙热,加些黄酒,捣烂,加热 敷贴,日换2&次。 〔附注〕此方用于胼胝初起。 方3& 〔组成〕鲜黄鹤菜30~60g。 〔用法〕水酒各半煎服,渣外敷。 方4& 〔组成〕野漆树鲜叶30~60g。 〔用法〕和桐油捣烂敷患处。 方5& 〔组成〕鲜犁头尖块茎适量。 〔用法〕捣烂敷患处。 痱子 方1& 〔组成〕鲜石荠r1000g。 〔用法〕煎汤外洗。 方2& 〔组成〕鲜野甘草适量。 〔用法〕捣烂取汁外擦。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湿疹。 腋臭 方1& 〔组成〕滇香薷鲜品适量。 〔用法〕捣烂敷于腋下,每日1&次,连用1&周。 方2& 〔组成〕香樟根适量。 〔用法〕研为细末,加入冷米饭混合成团,搓揉腋下。 牛皮癣 方1& 〔组成〕白雪花全草适量。 〔用法〕水煎,熏洗患处。 方2& 〔组成〕断肠草根适量。 〔用法〕磨醋,涂患处。 方3& 〔组成〕旱柳叶30g,葱白24g,猪油、食盐各适量,明矾1.5g。 〔用法〕共捣烂,布包涂患处,每日3&次,6&天为1&疗程。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湿疹。 方4& 〔组成〕葡蟠树汁适量。 〔用法〕擦患处。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局限性皮炎。 方5& 〔组成〕茶树根30~60g。 〔用法〕切片,加水浓煎。每日2~3&次空腹服。 方6& 〔组成〕徐长卿60~120g。 〔用法〕水煎内服,并外洗患处。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带状疱疹、接触性皮炎、顽固性荨麻疹。 方7& 〔组成〕黄堇根适量。 〔用法〕磨酒、醋外搽。 方8& 〔组成〕曼陀罗根皮适量。 〔用法〕晒干,研末,加醋及枯矾擦患处。 方9& 〔组成〕断肠草头(刻叶紫堇块根)适量。 〔用法〕磨酒醋,外搽。 〔附注〕此方可用于各种顽癣。 方10& 〔组成〕鲜鹅不食草(石胡荽)适量。 〔用法〕捣烂涂患处。 白癜风 方1& 〔组成〕鲜乌梅50g,酒精、二甲基亚砜各适量。 〔用法〕乌梅在酒精中浸泡1~2&周,取滤液加二甲基亚砜即成乌梅酊。 用时搽患处,每日3~4&次,每次3~5&分钟。 方2& 〔组成〕鲜马齿苋40g,红糖10g,醋70ml。 〔用法〕上药混合后煮沸,过滤,置有色瓶内备用。或将马齿苋洗净、 切碎、捣烂,用纱布包好,拧出汁液,瓶装备用(每100ml&加硼酸2g,使pH& 保持在5.1,可久贮使用),以棉签蘸药液涂患处,每日1~2&次(最好在晚 上睡前涂1&次)。配合患部日光浴,从每天10&分钟开始,逐日增加,至每天 1~2&小时。 紫癜方1& 〔组成〕鲜羊蹄根30g。 〔用法〕水煎服。 方2& 〔组成〕铃兰适量。 〔用法〕烧灰研粉,菜油调涂。 方3& 〔组成〕鲜长叶冻绿根60g,猪肉125g。 〔用法〕加水炖,早晚分服。 〔附注〕此方用于过敏性紫癜。 方4& 〔组成〕地肤子30g,紫草30g,野菊花30g,龙芽草3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过敏性紫癜。 酒糟鼻 〔组成〕鲜一点红90g,鲜鹅不食草120g,鲜木鳖叶60g,白矾15g,麻 黄素1g,樟脑1g,冰片10g,酒精20ml。 〔用法〕将前3&味洗净,切碎,入白矾,加水2000ml,煎成浓缩药液200ml,& 加入冰片、麻黄素;另用酒精溶化樟脑,加进药液中混合而成。搽患处,每 日3~4&次,1&周为1&疗程。 脱发 方1& 〔组成〕鲜木贼草120g,鲜猪肝150g。 〔用法〕鲜木贼草煎汤去渣,合鲜猪肝同煮,每晚7~9&时服食,1&日1& 剂,1&个月为1&疗程。 〔附注〕此方用于肝阳偏盛者。 方2& 〔组成〕海芋茎250g,茶油500g。 〔用法〕同入锅中,用文火煎敷至海芋呈深棕色,取出去渣、先用油茶 饼适量,以开水浸泡片刻,过滤去渣,取滤液洗头,擦干后将海芋油由外向 内涂搽患处。 〔附注〕此方用于脂溢性脱发。 方3& 〔组成〕小金星凤尾草根适量。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秃发。 方4& 〔组成〕鲜柳枝30g,亚麻仁3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脂溢性脱发。 方5& 〔组成〕芫花适量。 〔用法〕干农历春三月间,趁芫花盛开季节,采鲜芫花若干,趁湿装入 玻璃瓶内,压实封好瓶口,埋地下30cm&左右,泥土封牢。经过三伏天后,于 9&月份将瓶子取出,瓶内药液备用。用药前先将头痂用水洗净,于后用纱布 蘸药液抹擦患处(用药液内搅点猪油或凡士林亦可),每日1&次,一般不超 过10&次即显效,治疗后20~30&天,脱发处即长出新发。 〔附注〕此方用于斑秃。 方6& 〔组成〕三白草适量。 〔用法〕采其顶上的三叶,捣碎,陈醋浸泡5~7&日即可(醋与叶为1∶& 1)。取汁,用白布蘸擦患处,或倒于手掌心擦患处,每日1&次。 〔附注〕此方用于斑秃。 方7& 〔组成〕海芋根30g,白胡椒15g,生姜15g,蒜头15g。 〔用法〕共研细末,浸于250g&高粱酒内48&小时,取药酒擦患处。 〔附注〕此方用于斑秃。 头风白屑 方1& 〔组成〕羊蹄根适量。 〔用法〕研末,调羊胆汁涂。 方2& 〔组成〕五星蒿、大麻叶各等量。 〔用法〕水煎洗,1&日2&次。 〔附注〕此方用于头皮屑多。 方3& 〔组成〕瓦松(曝干)适量。 〔用法〕烧作灰,淋取汁,加温,洗头。 目翳 方1& 〔组成〕鲜毛茛根适量。 〔用法〕揉碎,纱布包裹,塞鼻孔内,左眼病则塞右鼻,右眼病则塞左 鼻。 方2& 〔组成〕粪箕笃30g,截叶铁扫帚30g,夜明砂9g,石决明9g,青葙子 15g,蛤蜊60g。 〔用法〕水煎服。 方3& 〔组成〕小画眉草30g。 〔用法〕水煎服,并外洗。 〔附注〕此方用于眼生翳膜、角膜炎或结膜炎。 方4& 〔组成〕飞天蜈蚣、钱凿草各等量。 〔用法〕加料酒少许,共捣烂,用白布袋盛药,放于病眼周围,日10& 余次。 〔附注〕此方用于眼上翳膜。 方5& 〔组成〕千年耗子屎(天葵块根)5&个。 〔用法〕捣烂取汁,合人乳点眼。 方6& 〔组成〕云南茜草30~6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角膜云翳。 方7& 〔组成〕五味草6g,谷精草3g,木贼草1.5g,青葙子1.5g。 〔用法〕煎汤服。 〔附注〕此方用于眼生翳膜或生雾翳。 方8& 〔组成〕瓦韦(粗末)适量,鸡蛋1&个。 〔用法〕鸡蛋敲破一头,瓦韦粗末塞入,用纸封口煮熟,去草食蛋。 〔附注〕此方用于眼目星翳。 方9& 〔组成〕古祥草根9g,猪肝90g。 〔用法〕加水煎汤服。 方10& 〔组成〕苋菜子、青葙子、蝉花各适量。 〔用法〕炖猪肝服。 〔附注〕此方用于眼雾不明及白翳。 方11& 〔组成〕鲜草金杉适量。 〔用法〕煎水外洗,同时内服。 〔附注〕此方用于角膜云翳,也可用于结膜炎。 方12& 〔组成〕七层楼15g,鸡肉适量。 〔用法〕七层楼浸酒24&小时,炖鸡服。 〔附注〕此方用于角膜云翳。 方13& 〔组成〕梅花刺果30g。 〔用法〕煎水服。 〔附注〕此方用于目翳多泪。 方14& 〔组成〕雁来红、银杏(去壳)、官楂根(大叶者佳)、千里光、雄杨 梅树根皮各适量。 〔用法〕加水煎取浓膏,酌加制甘石、冰片,涂患部。 〔附注〕此方用于久年星障。 方15& 〔组成〕橹罟子适量。 〔用法〕浸白蜜中,每日连蜜啖1&枚,1&个月可退。 〔附注〕此方用于目生翳障,渐渐昏暗,视物不明。 风火赤眼 方1& 〔组成〕白英30g,桑叶10g,菊花9g。 〔用法〕水煎服。 方2& 〔组成〕长叶铁角蕨15g,凤尾蕨根15g。 〔用法〕水煎服,外用鲜品捣烂敷。 〔附注〕此方用于目赤。 方3& 〔组成〕■猪刺适量。 〔用法〕研末,泡人乳点眼。 〔附注〕此方用于暴赤火眼、肿胀疼痛。 方4& 〔组成〕鲜芥菜根适量。 〔用法〕捣烂取汁,滴眼。 〔附注〕此方用于暴赤眼、疼痛碜涩。 方5& 〔组成〕狭叶十大功劳鲜茎二层皮适量。 〔用法〕捣碎,浸人乳,滴眼。 方6& 〔组成〕土黄连适量。 〔用法〕研末,泡人乳点眼。 〔附注〕此方用于暴赤火眼、肿胀疼痛。 方7& 〔组成〕冬青子(女贞子)不拘多少。 〔用法〕捣汁熬膏,净瓶收固,埋地中7&日,用于点眼。 方8& 〔组成〕马桑叶、大血藤叶各适量。 〔用法〕捣烂敷。 〔附注〕此方用于目赤痛。 方9& 〔组成〕天胡荽、旱莲草各等量。 〔用法〕捣烂敷。 〔附注〕此方用于风火眼痛。 方10& 〔组成〕天青地白(鲜)30~60g,冰糖30g。 〔用法〕加开水炖服。 方11& 〔组成〕芙蓉叶适量。 〔用法〕研末,调水敷太阳穴。 〔附注〕此方用于赤眼肿痛。 方12& 〔组成〕毛茛1~2&棵。 〔用法〕取根加食盐10&余粒,捣烂敷于手上内关穴。敷时先垫一铜钱,& 病右眼敷左手,病左眼敷右手,敷后用布包妥,待感灼痛起泡则去掉。水泡 勿弄破,以消毒纱布覆盖。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结膜炎。 方13& 〔组成〕扭曲草叶适量,冰片少许。 〔用法〕共捣烂,外敷患眼。 〔附注〕此方用于目赤肿痛。 方14& 〔组成〕路边荆茎叶30~60g。 〔用法〕水煎服,渣再煎熏洗。 〔附注〕此方用于目赤肿痛。 方15& 〔组成〕白英鲜叶适量。 〔用法〕捣烂,调人乳外敷眼睑。 方16& 〔组成〕白栎适量。 〔用法〕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火眼赤痛。 方17& 〔组成〕鲜对马耳蕨根茎(去磷毛)30g。 〔用法〕水煎,加白糖,早晚饭前各服1&次。 〔附注〕此方用于目赤肿痛。 方18& 〔组成〕老鼠脚迹9g,田基黄9g,犁头草9g。 〔用法〕捣敷合谷穴。左眼痛敷右,右眼痛敷左。 〔附注〕此方用于赤眼肿痛。 方19& 〔组成〕金莲花、野菊花各适量。 〔用法〕洗净,捣烂敷眼眶。 〔附注〕此方用于目赤肿痛。 方20& 〔组成〕岩谷伞、柏枝果各适量。 〔用法〕煎水熏洗眼睛。 〔附注〕此方用于目赤。 方21& 〔组成〕狗肝菜30g,野菊花3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目赤肿痛。 方22& 〔组成〕鲜定经草60g。 〔用法〕水煎服。 方23& 〔组成〕功劳根15g,车前草15~3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赤眼。 方24& 〔组成〕刺黄连适量。 〔用法〕刮去粗皮,取里面的细皮蒸人乳点眼。 〔附注〕此方用于目赤。 方25& 〔组成〕星宿菜根15~21g。 〔用法〕水煎服。另用30g&煎水熏洗。 〔附注〕此方用于目赤肿痛。 方26& 〔组成〕鲜积雪草适量。 〔用法〕捣烂敷寸口处,或捣烂绞汁点患眼,l&日3~4&次。 〔附注〕此方用于目赤肿痛。 方27& 〔组成〕羊角草15g,金钱草15g,四叶草15g,珍珠草15g,谷精草15g。 〔用法〕煎水内服。 〔附注〕此方用于目赤。 方28& 〔组成〕金鸡尾、散血草适量。 〔用法〕捣烂,敷眼或取汁点眼。 〔附注〕此方用于火眼红肿。 夜盲症 方1& 〔组成〕丝瓜花15&朵,鲜牛肝200g。 〔用法〕丝瓜花必须在日出前摘下。炒熟服食。如嫌过干,可放点水,& 但不可放盐。连服3&次。 方2& 〔组成〕番薯嫩叶100~150g,羊肝200g。 〔用法〕煮食,连服2~3&次。 方3& 〔组成〕嫩松针50g,猪肝或鸡肝100g。 〔用法〕松针用纱布包裹,与猪肝或鸡肝同煮,去松针,喝汤吃肝。 方4& 〔组成〕鲜清明菜100g,糯米100g,羊肝50g。 〔用法〕加水煮成稀饭服食。 方5& 〔组成〕鲜叶下珠30~60g,鸭肝1&个,苍术9g。 〔用法〕水炖服。 方6& 〔组成〕截叶铁扫帚30g,叶下珠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急性结膜炎。 方7& 〔组成〕芜菁还阳参9g,猪肝或羊肝适量。 〔用法〕水煮服。 方8& 〔组成〕独脚金9~15g,鸡肝或鸭肝适量。 〔用法〕同煮服。 方9& 〔组成〕鸡眼草10~12g,猪肝适量。 〔用法〕鸡服草炒黄,研末,拌猪肝炖服。 方10& 〔组成〕松树毛适量。 〔用法〕加等量水煎汁,每次服200ml,每日3&次。 方11& 〔组成〕水皂角(山扁豆)60g,菊花10g,猪蹄1&对。 〔用法〕加水炖,食猪蹄喝汤。 方12& 〔组成〕千里光30g,鸡肝1&个。 〔用法〕同炖服。 方13& 〔组成〕薜荔果适量。 〔用法〕加水煎汁,蒸猪肝食。 方14 〔组成〕山扁豆茎叶粉末6g。 〔用法〕煮猪肝或用蜂蜜糖调服,也可单用山扁豆茎叶60g,煎水服。 方15& 〔组成〕兰花双叶草9~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目雾、水肿。 方16& 〔组成〕水杨梅果适量,羊肝适量。 〔用法〕加水煮食。 方17& 〔组成〕叶下珠15~21g,鸡肝或猪肝适量。 〔用法〕水炖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小儿疳积。 方18& 〔组成〕枸杞菜60g,夜明砂9g,猪肝12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视力减退。 方19& 〔组成〕独脚金干全草15~30g。 〔用法〕配动物肝脏煮服。 方20& 〔组成〕地软60g。 〔用法〕当菜常食。 方21& 〔组成〕薏苡根适量。 〔用法〕和水泔水煮鸡肝食。 方22& 〔组成〕爵床15g,鸡肝或羊肝1&具(不落水)。 〔用法〕置碗内,加酒浆蒸熟,去草吃肝,加明雄黄1.5g&尤妙。 结膜炎 方1& 〔组成〕苦爪25g,木贼草25g。 〔用法〕水煎服。 方2& 〔组成〕鲜天胡荽适量。 〔用法〕捣烂敷眼角(太阳穴)。 方3& 〔组成〕白背叶30g。 〔用法〕肝火盛者加一点红15g,风火者加叶下珠15g,实热者加截叶铁 扫帚15g。加水400ml,煎至200ml,去渣,浓缩至60ml,此为1&日剂量,2& 次分服。 〔附注〕此方用于急性结膜炎。 方4& 〔组成〕野菊花15g,桑叶10g。 〔用法〕水煎服。 方5& 〔组成〕短萼黄连3g,人乳适量。 〔用法〕短粤黄连切洗,浸人乳中2&小时,滴患眼。 方6& 〔组成〕尖叶唐松草30g。 〔用法〕水煎服。 方7& 〔组成〕旱莲草、紫花地下、匍伏堇各鲜品适量。 〔用法〕捣敷眼角。 〔附注〕此方用于急性结膜炎。 方8& 〔组成〕田基黄30~60g。 〔用法〕水煎熏洗患眼,1&日3&次。 〔附注〕此方用于急性结膜炎。 方9& 〔组成〕千里光鲜叶适量。 〔用法〕洗净,捣烂,灭菌,点眼,或煎水熏洗。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沙眼。 方10& 〔组成〕乌韭全草30g。 〔用法〕水煎服。 方11& 〔组成〕马兰鲜根6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胃溃疡。 方12& 〔组成〕马尾黄连9g,黄芩6g,刺黄柏9g,栀子9g,牛蒡子6g,连翘 15g,甘草6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口舌生疮、扁桃体炎。 方13& 〔组成〕无根藤15~3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急性结膜炎,也可用于咯血、衄血、黄疸、便秘。 方14& 〔组成〕对坐叶全草适量。 〔用法〕煎水洗眼。 方15& 〔组成〕过山龙适量。 〔用法〕煎水洗。 方16& 〔组成〕花叶夹竹菜60g,野芥兰30g。 〔用法〕共捣烂,外敷患眼。 〔附注〕此方用于急性结膜炎。 方17& 〔组成〕鱼胆草鲜叶适量。 〔用法〕洗净,捣汁滴眼。 方18& 〔组成〕鸡肝散花3~6g。 〔用法〕炖蛋或猪肝,先熏双眼,后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夜盲。 方19& 〔组成〕羽叶千里光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急性结膜炎,也可用于咽喉炎。 方20& 〔组成〕角茴香9g,菊花9g。 〔用法〕水煎服或泡茶饮。 〔附注〕此方用于急性结膜炎。 方21& 〔组成〕枸杞叶60g,鸡蛋1&只。 〔用法〕稍加调味,煮汤吃,每日1&次。 〔附注〕此方用于急性结膜炎。 方22& 〔组成〕核桃揪皮9g,竹叶9g,黄连3g。 〔用法〕水煎服。或用核桃揪皮15g,煎汤洗眼。 〔附注〕此方用于急性结膜炎。 方23& 〔组成〕鲜莠狗尾草30g。 〔用法〕水煎服。 方24 〔组成〕淡味当药15~30g。 〔用法〕水煎,冲白糖服。或研细末,每次1~1.5g,开水送服,口服3~& 5&次。 方25& 〔组成〕鲤鱼胆(五岭龙胆)15g,金银花9g,徐长卿3g。 〔用法〕水煎服。 方26& 〔组成〕鲜黑节草(脉耳草)适量。 〔用法〕洗净,捣汁点眼。 方27& 〔组成〕蒲公英适量。 〔用法〕水煎,制成眼药水,每日滴眼3~4&次,每次2~3&滴。 〔附注〕此方用于急性结膜炎。 [color=Black][color=#FF1493]青光眼[/color][/color] 方1& 〔组成〕干鸡冠花、一点红、红莲子草(苋科)各适量。 〔用法〕调红糖捣烂敷患处。 方2& 〔组成〕芜青150g,决明子150g,羊肝2&个。 〔用法〕羊肝用竹刀切片,3&味共放于瓦器上微火焙干,研细末,蜜丸,& 每天早晚各服15g。 视物不清 方1& 〔组成〕红葵果60g。 〔用法〕水煎服。 方2& 〔组成〕笔筒草适量。 〔用法〕煎水洗并内服。 方3& 〔组成〕羊角豆子15~30g,冰糖30g。 〔用法〕酌冲开水炖服。 〔附注〕此方用于肝火所致视物不清。 麦粒肿 方1& 〔组成〕鲜淡竹叶适量。 〔用法〕取鲜淡竹叶茎,去节,放在酒精灯上烧其中部,待其汁渗出,& 稍停片刻,涂于患处,每日1&次。 方2& 〔组成〕鲜鸭跖草适量。 〔用法〕将鲜鸭跖草全草洗净,剥去叶片,取茎一段,将其一端放在酒 精灯火焰上烘烤,或用指挤压,即有汁液从断端流出,将此汁液涂于睑结膜 表面及皮肤表面红肿处,每天4~5&次。 〔附注〕①局部若化脓,先用生理盐水洗净脓液再涂药。②药液温度不 能太高,以免烫伤局部。 方3& 〔组成〕鲜飞扬草适量。 〔用法〕将其折断,取乳汁涂患处。 方4& 〔组成〕核桃楸皮9g,大黄6g。 〔用法〕水煎服。 〔附注〕①孕妇忌服。②此方也可用于大便干燥。 方5& 〔组成〕鲜积雪草适量。 〔用法〕洗净,捣烂,掺红糖敷之。 角膜炎 方1& 〔组成〕鲜苦地胆60g,千里光15g,狗肝菜15g,银花藤15g,草决明 15g,路边菊9g,土柴胡9g,土黄芩9g,一点红9g。 〔用法〕将苦地胆捣烂,用纱布包好,放入碗内,加热开水适量浸半小 时,挤出药水,每日洗患眼3~6&次。另将其他几味草药用水煎,每日分3& 次服。 方2& 〔组成〕鲜半枝莲适量。 〔用法〕洗净,捣烂绞汁,取汁滴眼。 方3& 〔组成〕鲜蛇莓根3~5&株。 〔用法〕洗净,捣烂,置净杯内,加入菜油1~2&匙,每日蒸1&次,点眼 用,1&天3~4&次,每次2~3&滴,每剂可用5~7&天。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结膜炎。 方4& 〔组成〕满天星12g,云雾草9g,木贼6g,千里光6g,太白黄连3g,& 太白茶3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角膜白斑。 方5& 〔组成〕鲜蛇含3&株。 〔用法〕洗净,捣烂,敷患眼眉弓,1~2&日换药1&次。 〔附注〕此法用于角膜溃疡。 外耳道炎 方1& 〔组成〕马兰鲜叶适量。 〔用法〕洗净,捣烂取汁滴耳。 方2& 〔组成〕满天星鲜草适量。 〔用法〕揉汁涂。 方3& 〔组成〕鲜一点红适量。 〔用法〕洗净,用开水浸润,捣烂取自然汁。先洗净患耳,再将药汁滴 入,每日2~3&次。 〔附注〕此方有排脓、消肿、止痛之功效,可用于耳。 方4& 〔组成〕鲜刺蓼适量。 〔用法〕洗净,捣烂,绞汁,滴耳。 方5& 〔组成〕路路通15g。 〔用法〕煎服。 中耳炎 方1& 〔组成〕鲜鸡矢藤叶适量。 〔用法〕将鸡矢藤叶捣烂取汁,用时先按常规清除外耳道积脓,然后将 药汁滴入耳内,每日2&次。成人每次4~6&滴,小儿减半。 〔附往〕此方用于急慢性中耳炎。 方2& 〔组成〕鲜菊花叶、鲜薄荷叶各适量。 〔用法〕洗净切碎,捣烂取汁。用时失按常规清除外耳道积脓,然后将 药汁滴入耳内,每日2&次。 〔附注〕此方用于急慢性中耳炎。 方3& 〔组成〕鲜鱼腥草适量。 〔用法〕将鱼腥草洗净、切碎,捣烂取汁,贮瓶备用。用时,先按常规 清除外耳道积脓,然后以棉球蘸鱼腥草汁滴入耳内,每日2&次,连用3~6& 天。 〔附注〕此方用于急慢性中耳炎。 方4& 〔组成〕鲜虎耳草30g,冰片1g。 〔用法〕将虎耳草捣碎取汁,加入冰片粉末,再滴入75%酒精10&余滴,& 装瓶备用。同时先按常规清除外耳道积脓,然后将药液滴入耳内,每日3&次,& 每次3~4&滴。 〔附注〕此方用于急慢性中耳炎。 方5& 〔组成〕石榴花70g,三花酒250m1,冰片4g。 〔用法〕将石榴花浸泡于三花酒中7~10&天,过滤后加入冰片备用。用 时先按常规清除外耳道积脓,然后用本药滴耳,每天3~4&次,每次1~2&滴。 〔附注〕此方用于慢性中耳炎。 方6& 〔组成〕芭蕉水10m1,冰片1g。 〔用法〕刀砍芭蕉树,用玻璃杯收集自刀口处滴出的芭蕉水,加冰片备 用。用时先按常规清除外耳道积脓,然后用上药滴耳,每天2~3&次,每次1~& 2&滴。 〔附注〕此方用于慢性中耳炎。 方7& 〔组成〕鲜牛蒡根适量。 〔用法〕捣烂,榨出汁液,滴入耳内,一无数次。 〔附注〕此方用于急性中耳炎。 方8& 〔组成〕马蹄金30g,紫花地丁15g,爵床15g。 〔用法〕水煎服。 方9& 〔组成〕粪箕笃30g,30%~40%酒精100m1。 〔用法〕二者混合浸泡48&小时后,加蒸溜水过药面,加盖煮沸5~10& 分钟,冷却,取药液备用。将患处脓液擦净,滴入药液3~4&滴,5~10&分钟 后倾出,擦干,再滴入1~2&滴,用棉花堵塞,每日1&次(滴药后有轻微烧的 感,无其他反应)。 〔附注〕此方用于化脓性中耳炎。 方10& 〔组成〕福州薯蓣果10g,金银花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慢性中耳炎。 方11& 〔组成〕磨盘草30~60g,苍耳根15g,乌贼鱼干1&只。 〔用法〕水炖服。 方12& 〔组成〕杏香兔耳风适量。 〔用法〕洗净,捣烂,绞汁滴耳内,每日3~4&次。 方13& 〔组成〕苘麻根30g,夏枯草9g,小毛毡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急性中耳炎。 方14& 〔组成〕鲜商麻60g,猪耳适量或糯米3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慢性中耳炎。 方15& 〔组成〕鲜虎耳草60g,鲜爵床30g,冰糖30g。 〔用法〕水煎服。外用鲜全草绞汁滴耳。 方16& 〔组成〕鲜肾蕨适量。 〔用法〕捣烂,绞汁,滴耳内。 方17& 〔组成〕垂柳树皮6g,枯矾3g,冰片3g。 〔用法〕研末,吹耳。 方17& 〔组成〕鲜胜红蓟适量。 〔用法〕捣烂,绞汁滴耳内,每日2~3&次。 方18& 〔组成〕断肠草适量。 〔用法〕洗净,捣烂,挤汁,过滤,加防腐剂保存备用(每500ml&加尼 泊金5ml)。拭净脓液,滴耳。在农村,则可在拭净脓液后直接将断肠草挤 汁滴放耳内,不可内服。 〔附注〕此方用于化脓性中耳炎。 方19& 〔组成〕鲜猪殃殃适量。 〔用法〕洗净,捣烂取汁滴耳。 方20& 〔组成〕鲜土牛膝适量。 〔用法〕洗净,捣烂取汁,滴患耳内。 〔附注〕此方用于急性中耳炎。 方21& 〔组成〕鲜山矾叶适量。 〔用法〕洗净,捣烂,用布包绞汁滴耳。 〔附注〕此方用于急性中耳炎。 方22& 〔组成〕玉簪鲜草适量。 〔用法〕洗净,捣汁,滴耳。 〔附注〕此方用于耳内流脓。 方23& 〔组成〕石榴花适量。 〔用法〕置瓦上焙干,加冰片少许,研细,吹耳内。 方24& 〔组成〕白背叶根适量。 〔用法〕研末,酒适量,浸出浓汁滴耳内,并外搽。 方25& 〔组成〕鱼胆草鲜叶适量。 〔用法〕洗净,捣烂取汁,加鳝鱼血滴耳,每日2&次。 方26& 〔组成〕豆瓣绿鲜草适量。 〔用法〕洗净,捣汁滴耳。 方27& 〔组成〕芦竹笋适量。 〔用法〕洗净,捣烂取汁,加冰片少许,滴耳内。 方28& 〔组成〕芭蕉茎适量。 〔用法〕用竹筒斜插在芭蕉茎上,取茎内流出的汁滴入耳内,1&日3~4& 次。 方29& 〔组成〕鲜虎耳草叶适量。 〔用法〕捣烂取汁滴入耳内。 方30& 〔组成〕金莲花9g,菊花9g,生甘草3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急性中耳炎,也可用于急性结膜炎、急性淋巴管炎。 耳鸣、耳聋 方1& 〔组成〕羊磨盘草根60g,猪耳朵软骨1&副。 〔用法〕二者加水同堡,加盐少许调服,每日1&次,连服1&周。 方2& 〔组成〕牡荆子适量。 〔用法〕浸酒服。 〔附注〕此方用于耳聋。 方3& 〔组成〕茴香叶适量。 〔用法〕洗净,捣绒取汁,滴耳心,右耳鸣滴左耳心,左耳鸣滴右耳心。 〔附注〕此方用于肾虚耳鸣。 方4& 〔组成〕鲜面根藤根120g,响铃草120g。 〔用法〕炖猪耳朵服。 〔附注〕此方用于肾虚耳聋。 方5& 〔组成〕响铃草30g,猪耳朵1&对。 〔用法〕加食盐炖服。 〔附注〕此方用于气虚耳鸣。 方6& 〔组成〕薯蓣果(叶腋间之珠芽)30g,猪耳朵1&只。 〔用法〕炖汤,捏住鼻孔,徐徐吞服。 〔附注〕此方用于病后耳聋。 方7& 〔组成〕响铃草24g,石菖蒲9g。 〔用法〕煎水服。 〔附注〕此方用于病后耳聋。 鼻出血 方1& 〔组成〕鲜墨旱莲30~60g,鲜小蓟草30~60g,鲜大青叶30~60g,鲜 茜根30g。 〔用法〕将上药切碎放入锅内,头煎加水浸过药面,煮沸后再煮5&分钟 左右,即可倒出药液,稍凉内服。每日1&剂,分之次服完。 方2& 〔组成〕白茅根30g,鲜生地30g,(干品15g)。 〔用法〕加水浓煎,1&日内分2&次服,服1~2&剂即可。 方3& 〔组成〕大蒜适量。 〔用法〕剥去外皮,捣烂,敷两足心(涌泉穴),外用纱布包扎,血止 后即除去。 方4& 〔组成〕鲜荷叶1&张,鲜生地30g,鲜侧柏叶30g,鲜艾叶30g。 〔用法〕加水煎服,1&日2&次。 方5& 〔组成〕元宝草30g,银花15g,旱莲草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亦用于吐血。 方6& 〔组成〕毛果杜鹃花15g,白石榴花15g、马兰15g。 〔用法〕水煎服。 方7& 〔组成〕■木花9g,白鸡冠花9g。 〔用法〕水煎服。 方8& 〔组成〕小种三七(费莱)鲜全草60g。 〔用法〕水煎服。 方9& 〔组成〕白金条(八角枫根)6g。 〔用法〕水煎服。 方10& 〔组成〕大青根、山茅、藕汁各等量。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顽固性鼻出血。 方11& 〔组成〕鲜山白菊根10g,白茅根10g,万年青根10g,球子草10g。 〔用法〕水煎服。 方12& 〔组成〕小岩桑根9g,榕树须根15g。 〔用法〕煨水服。 方13 〔组成〕马蔺子6g,白茅根30g,仙鹤草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吐血。 方14& 〔组成〕鲜瓦松1000g。 〔用法〕洗净,阴干,捣烂,用纱布绞取汁,加砂糖15g&拌匀,倾入瓷 盘内,晒干成块,每次服1.5~3g,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忌辛辣刺激食 物和热开水。 方15& 〔组成〕新鲜韭菜150g。 〔用法〕洗净韭菜,用布包裹韭菜,挤出汁来,连喝2&杯,血即止住。 方16& 〔组成〕鲜地笋根50~100g。 〔用法〕洗净,捣烂,绞汁服用。 方17& 〔组成〕鲜胭脂菜100g。 〔用法〕洗净,捣烂取汁,以棉球浸债后塞于鼻内。 方18& 〔组成〕无根藤(煅黑)30g,白茅根3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习惯性鼻出血。 方19& 〔组成〕鲜卷柏30g,白茅根30g。 〔用法〕水煎,调蜜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吐血。 方20& 〔组成〕山稔子(干)15g,塘虱鱼2&条。 〔用法〕以清水3&碗,煎至大半碗服之。 方21& 〔组成〕小连翘30~60g。 〔用法〕水煎服。或加龙芽草30g,鳢肠30g。 方22& 〔组成〕白翘摇适量。 〔用法〕煮醪糟服。 〔附注〕此方用于鼻出血不止。 方23& 〔组成〕鲜凤尾连叶60g。 〔用法〕水煎,待冷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咳血、呕血。 方24& 〔组成〕剪金花莲茎叶适量。 〔用法〕阴干,浓煎汁,温服。 方25& 〔组成〕鲜无根草15~30g,猪瘦肉适量。 〔用法〕水酒各半炖服。 〔附注〕此方用于习惯性鼻出血。 方26& 〔组成〕凤尾草21~30g,海带30g(洗净)。 〔用法〕水煎服。 方27& 〔组成〕水木草9g,小蓟30g。 〔用法〕白糖为引,水煎服。 方28& 〔组成〕石榴花适量。 〔用法〕研末,每次用0.3g,吹入鼻孔。 鼻炎 方1& 〔组成〕生长在背阴潮湿处古老砖墙上的青苔适量。 〔用法〕每日刮取适量,用干净薄纱布包裹后塞入鼻孔,双侧交替。鼻 塞解除、流涕及其他症状完全消失后,再继续应用3~4&天。 〔附注〕此方用于急慢性鼻炎。 方2& 〔组成〕鱼腥草30g。 〔用法〕加水100m1,蒸缩得药液约50m1,装瓶备用,滴鼻,每天3~4& 次。 〔附注〕此方用于慢性鼻炎。 方3& 〔组成〕鲜一枝黄花15g,鲜半边莲9g。 〔用法〕水煎,加盐或白糖冲服,每日1&剂。 〔附注〕此方用于慢性鼻炎。 方4& 〔组成〕鲜鹅不食草适量。 〔用法〕洗净,捣烂,取汁滴鼻,每日1~2&次。 〔附注〕此方用于慢性鼻炎。 鼻窦炎 方1& 〔组成〕鲜蕺菜适量。 〔用法〕洗净,捣烂绞汁,滴鼻,1&日数次。另用蕺菜20g,水煎服。 方2& 〔组成〕鲜大蓟根90g,鸡蛋2~3&个。 〔用法〕加水同煮,吃蛋喝汤。 方3& 〔组成〕鹅不食草(石胡荽)12g,细辛6g,白蓝6g,辛夷花6g,麝香 0.3g。 〔用法〕共研为末,每次用少许(约2&粒米大)吸入鼻中,每天3~5& 次。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慢性鼻炎。 方4& 〔组成〕木姜花适量。 〔用法〕捣绒,塞鼻孔中。 方5& 〔组成〕水百合15g,天麻9g,刺梨花9g。 〔用法〕水煎服。另用水百合适量捣敷局部。 方6& 〔组成〕鲜一见喜全草9~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中耳炎(捣汁滴耳)、结膜炎、胃火牙痛。 方7& 〔组成〕小花鬼针草(鹿角草)、白芷、天麻、猪脑髓。 〔用法〕水煎服。 方8& 〔组成〕铺地黍鲜根30~60g,冰糖少许。 〔用法〕水炖服。 方9& 〔组成〕蜈蚣兰30g。 〔用法〕水煎,冲黄酒服。 〔附注〕此方用于慢性鼻窦炎。 方10& 〔组成〕鲜G菜适量。 〔用法〕和雄黄少许捣烂,塞鼻腔内。 鼻咽癌 方1& 〔组成〕鲜半枝莲50g,白英30g,银花15g。 〔用法〕水煎,代茶饮。 方2& 〔组成〕鲜野荞麦30g,鲜汉防己30g,鲜土牛膝30g。 〔用法〕水煎服。另取灯心草捣碎含口中,用垂盆草捣烂外敷。 方3& 〔组成〕华东Xm30g,枸杞根30g,鸭跖草30g,七叶一枝花15g。 〔用法〕华东Xm先煎2&小时,入其他几味,滤取清汁服。 咽喉肿痛 方1& 〔组成〕半枝莲30g,爵床5g,射干10g。 〔用法〕水煎服。 方2& 〔组成〕乌蔹莓1&握,车前草1&握,马兰1&握。 〔用法〕洗净,捣烂绞汁,徐徐咽下。另用乌蔹莓洗净绞汁,调醋漱口 亦可。 方3& 〔组成〕葫芦茶60g。 〔用法〕水煎,含咽。 方4& 〔组成〕蓬{9g,食盐少许。 〔用法〕炖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牙痛、头痛、衄血。 方5& 〔组成〕蔓性千斤拔根12g,王瓜根9g。 〔用法〕水煎,含咽。 方6& 〔组成〕过江藤30g,马兰30g。 〔用法〕水煎服。 方7& 〔组成〕光叶海桐种子9g,桔梗9g,射干9g,甘草9g。 〔用法〕水煎服。 方8& 〔组成〕朱砂根30g,爵床30g,卤地菊30g。 〔用法〕水煎服。 方9& 〔组成〕鲜佛甲草30g。 〔用法〕洗净,捣烂,取汁,加白酒少许,含漱3~5&分钟,每天3~4& 次。 方10& 〔组成〕狗肝菜30g,苦■15g。 〔用法〕水煎服。 方11& 〔组成〕积雪草30g,板蓝根15g。 〔用法〕水煎服。 方12& 〔组成〕铁冬青9g。 〔用法〕水煎作茶饮。 方13& 〔组成〕一箭球30~60g。 〔用法〕水煎服。 方14& 〔组成〕鲜九头狮子草60g。 〔用法〕水煎服。或洗净,捣烂,绞取汁液30~60g,调蜜服。 方15& 〔组成〕千金藤鲜根15~30g。 〔用法〕水煎服。 方16& 〔组成〕六月雪鲜根250g。 〔用法〕捣烂,榨取自然汁,加盐少许,和熊胆皮、甘草适量,煎浓汁,& 缓缓吞咽,并留一部分含漱。 方17& 〔组成〕马兰全草30~60g。 〔用法〕水煎服。 方18& 〔组成〕马蔺子6g,牛旁子9g,火青叶30g。 〔用法〕水煎服。 方19& 〔组成〕王瓜根适量。 〔用法〕晒干,研极细末,每次用少许吹于患处,口含片刻,吐去痰涎。 日吹5~6&次。 方20& 〔组成〕山豆根9g,板蓝根9g,桔梗9g,麦冬9g,天冬9g,甘草6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扁桃体炎。 方21& 〔组成〕鲜天青地白30~60g。 〔用法〕加红糖,开水炖服。 〔附注〕此方用于咽喉热结作痛。 方22& 〔组成〕无花果鲜果适量。 〔用法〕晒干研末,吹喉。 〔附注〕此方用于咽喉刺痛。 方23& 〔组成〕千张纸树皮适量。 〔用法〕水煎服。 方24& 〔组成〕追风七根9g,八瓜龙6g。 〔用法〕水煎服。 方25& 〔组成〕鲜少花龙葵120~180g。 〔用法〕捣烂绞汁。调第二次米泔水,加盐或醋少许,每次1&汤匙,日 服3~4&次。 方26& 〔组成〕石胆草适量。 〔用法〕研末吹喉,每次用0.3g,或加冻青叶外敷。 方27& 〔组成〕白接骨根茎3Cg,野玄参30g。 〔用法〕洗净,用木器捣烂,绞汁漱咽喉服,连服2~3&次。 方28& 〔组成〕扇扇草(白花射干)全草9g。 〔用法〕水煎当茶饮。 方29& 〔组成〕鲜狭叶韩信草24g,鲜马鞭草24g,食盐少许。 〔用法〕水煎服。 扁桃体炎 方1& 〔组成〕鲜石榴果1~2&个。 〔用法〕取其肉(带肉的种子)捶碎,以开水浸泡过滤,候冷,含漱,1& 日数次。 方2& 〔组成〕鲜芝麻叶5~7&片。 〔用法〕嚼烂,慢慢咽下,每天1&次。 方3& 〔组成〕鲜竹叶菜适量。 〔用法〕全草洗净,捣烂绞汁,每次一酒杯,以温水冲服,1&日2~3&次。 方4& 〔组成〕十大功劳24~30g,生甘草12~15g。 〔用法〕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幼儿酌减。 〔附注〕此方用于小儿急性扁桃体炎。 方5& 〔组成〕菠萝蜜树根二层皮250g。 〔用法〕刮去粗皮后加水2&碗煎成汤药1&碗,慢慢含服,每日1&剂。 〔附注〕此方用于急性扁桃体炎。 方6& 〔组成〕鲜海南狗牙花二层皮适量。 〔用法〕取上药少量(如花生仁大小),用纱布包裹,令患者含于口中,& 并令其频频吞咽唾液(注意勿将纱布包块吞下),约15&分钟即可见效,吐出 纱布团,隔20&分钟后才喝开水。 方7& 〔组成〕土牛膝9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急性扁桃体炎。 方8& 〔组成〕马齿苋根适量。 〔用法〕烧灰存性,每39&加冰片0.39,共研末吹喉,l&日3&次。 〔附注〕此方用于急性扁桃体炎。 方9& 〔组成〕鲜火炭母30~60g,鲜苦■30g。 〔用法〕水煎服。 方10& 〔组成〕少花龙葵种子30g,黄酒60m1。 〔用法〕少花龙葵种子30g,炒熟,用黄酒淬后收药,用时煎醋漱口。 方11& 〔组成〕石仙桃30g,蟛蜞菊30g。 〔用法〕水煎服。 方12& 〔组成〕天胡荽30g,金银花20g,卤地菊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口腔炎。 方13& 〔组成〕玉叶主花30g,山豆根6g,爵床15g。 〔用法〕水煎服。 方14& 〔组成〕瓜子金9g,一点红9g。 〔用法〕水煎服。 方15& 〔组成〕马兰15g,匙羹藤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急性扁桃体炎。 方16& 〔组成〕鲜酢浆草30~60g,食盐少许。 〔用法〕酢浆草洗净,加食盐捣烂,用纱布包好,含口中,或煎汤漱口。 方17& 〔组成〕筋骨草30g,卤地菊30g,马兰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急性扁桃体炎。 方18& 〔组成〕鲜蓬{根90g,粳米30g,蜜60g。 〔用法〕前2&味加水煎,调蜜服。 方19& 〔组成〕鲜蕺菜15g,鲜筋骨草15g,柚种子适量。 〔用法〕洗净,共捣烂绞汁调蜜服。 方20& 〔组成〕爵床30g,卤地菊30g,鬼针草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急性扁桃体炎。 方21& 〔组成〕蟛蜞菊30g,金银花15g,爵床24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急性扁机体炎。 方22& 〔组成〕光叶花椒9g,算盘子15g,小毛毡苔15g,甘草3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慢性扁桃体炎。 方23& 〔组成〕杠板归75g,石吊兰30g,一技黄花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急性扁桃体炎。 方24& 〔组成〕豆腐柴30g,马兰15g。 〔用法〕水煎服。 方25& 〔组成〕苦■30g,筋骨草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急性扁桃体炎。 方26& 〔组成〕香茶菜15g,马兰15g,一点红15g,卤地菊15g。 〔用法〕水煎服。 方27& 〔组成〕待霄草10g,六角仙15g,卤地菊15g,芦根30g。 〔用法〕水煎服。 方28& 〔组成〕胜红蓟30g,爵床30g,白英3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急性扁桃体炎。 方29& 〔组成〕鲜秤星树根、蜂蜜各适量。 〔用法〕捣烂,用纱布包好,口内含咽。也可用秤星树30g、赤地利适 量水煎服。 咽炎 方1& 〔组成〕土牛膝30g,鲜瓜子金3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急性咽炎。 方2& 〔组成〕榕须180s,黑醋1&碗。 〔用法〕煎后含漱。 方3& 〔组成〕■猪刺茎、叶60g。 〔用法〕水煎,代茶饮。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口腔炎、喉炎、结膜炎。 方4& 〔组成〕麦斛30g,金银花15g,卤地菊24g,麦冬1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慢性咽炎。 方5& 〔组成〕芜菁还阳参9g,麦冬gg,银花9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慢性咽炎。 方6& 〔组成〕鲜重阳木叶30g,荸荠30g。 〔用法〕捣烂,绞汁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喉炎。 方7& 〔组成〕唐松草根及根茎3g。 〔用法〕水煎服。 方8& 〔组成〕百两全40g,青黛40g,冰片20g。 〔用法〕共研为末,每次用药粉0.2~0.39&吹入患处,1&日3&次。 〔附注〕此方用于急性咽炎,也可用于急性喉炎、急性扁桃体炎。 方9& 〔组成〕鲜苣荬菜309(切碎),灯心草3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急性咽炎。 方10& 〔组成〕马牙七3g,八爪龙6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慢性咽炎。 方11& 〔组成〕三叶崖爬藤根适量,& 〔用法〕水磨成粘糊,涂患处,日3~4&次。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痈疖疗毒、蜂窝织炎、扁机体炎、淋巴结结核等。 方12& 〔组成〕鲜野甘草1209。 〔用法〕洗净,捣汁,调蜜服。 〔附往〕此方也可用于喉炎。 喉炎 方1& 〔组成〕丁香蓼30g,爵床15g,金银花15g,玄参1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急性喉炎。 方2& 〔组成〕丁葵草适量。 〔用法〕洗净,捣烂,同醋调,放口中含服。 〔附注〕此方用于咽喉炎。 方3& 〔组成〕地30g,六角仙30g,卤地菊3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也用于急性扁机体炎。 方4& 〔组成〕青牛胆块根3~9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咽炎。 方5& 〔组成〕鲜垂盆草适量。 〔用法〕洗净,捣烂,用干净纱布过滤,绞取汁液,加白酒少许,含漱。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咽炎。 方6& 〔组成〕独脚金15g,马兰15g,筋骨草15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喉炎。 方7& 〔组成〕黑骨藤适量。 〔用法〕研成粉末,吹在喉部,每日2~3&次。 方8& 〔组成〕无患子9g,凤尾草9g。 〔用法〕水煎服。 方9& 〔组成〕玉龙鞭鲜品适量。 〔用法〕洗净,捣烂,加糖含服。 方10& 〔组成〕六月雪9~15g。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咽炎。 方11& 〔组成〕半枝莲9g,鹿茸草9g,一枝黄花9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咽炎、扁桃体炎。 方12 〔组成〕合掌草9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扁桃体炎、淋巴结炎。 方13& 〔组成〕鲜羊角草30g,积雪草30g。 〔用法〕水煎,酌加冰糖调服。 〔附注〕此方用于急性喉炎,也可用于扁桃体炎。 方14& 〔组成〕三叶鬼针草适量。 〔用法〕洗净,捣烂,绞汁30~60g,加蜜或食盐少许调服。 〔附注〕此方用于急性咽喉炎。 方15& 〔组成〕天泡果(研末)3g,冰片0.3g。 〔用法〕拌匀,吹喉部。 失音 方1& 〔组成〕无花果15g。 〔用法〕水煎,调糖服。 方2& 〔组成〕元宝草30g,光叶水苏30g,苦■30g,筋骨草15g,玄参15g。 〔附注〕此方用于慢性咽喉炎。 方3& 〔组成〕水湿柳叶菜、陇蜀杜鹃叶、石刁柏各适量。 〔用法〕煎汤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风热咳嗽、支气管炎。 方4& 〔组成〕细叶黄杨根适量。 〔用法〕煎汁服。 方5& 〔组成〕毛花杨桃鲜根30g。 〔用法〕水煎,调冰糖服。 〔附注〕此方用于肺热失音: 骨鲠 方1& 〔组成〕威灵仙9~15g&或茎叶60~90g,醋90g。 〔用法〕加水煎,取汁,口含缓咽。 〔附注〕此方用于鱼骨鲠喉。 方2& 〔组成〕山木通根30g,砂糖30g,白酒3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各种骨鲠喉。 方3& 〔组成〕金风花根适量。 〔用法〕嚼烂噙下,骨自下,便用温水灌漱,免换齿,鸣骨尤效。 方4& 〔组成〕玉簪花根、山黑红果根各适量。 〔用法〕洗净,同捣自然汁,以竹筒灌入喉中,其骨自下,不可着牙齿。 〔附注〕此方用于鱼骨鲠喉。 方5& 〔组成〕老公根(积雪草)适量。 〔用法〕煎水内服,慢慢咽下。 方6& 〔组成〕黄缅桂根。 〔用法〕切成薄片,每含1~2&片,徐徐咽下药液,半小时后吐出药渣再 换。 〔附注〕此方用于骨刺卡喉。 方7& 〔组成〕橄榄适量。 〔用法〕洗净捣汁或煎浓汤服。也可用核研末或磨汁服。 〔附注〕此方用于鱼骨鲠喉。 牙痛 方1& 〔组成〕鲜芫花根二层皮90g。 〔用法〕用75%酒精0.25kg&浸泡3~5&天,牙痛时用棉球蘸药液放患牙 上3~5&分钟。 方2& 〔组成〕双飞蝴蝶15g,两面针1Sg,金钱风18g,细辛9g。 〔用法〕将上药放入95%酒精100ml&内浸泡15&天后备用。用时以药棉 少许蘸药液涂于疼痛部位,每日2~3&次。如有炎症,可适当加些消炎药物。 方3& 〔组成〕蕃勒鲁根45g,油茶木根二层皮6g。 〔用法〕将上药共放入口中含。 方4& 〔组成〕了哥王二层白皮适量。 〔用法〕切碎后加95%
在寻医问药你还可以
大家都在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蛇床子价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