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对国家中医药管理的政策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统计之窗 && 统计分析 && 正文
扩大中医药服务出口的对策
文章来源:商务部《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报告》2008
&&& 原国务院副总理吴仪于2007 年1月11日在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发展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以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此次讲话把发展中医药与服务贸易相联系,把中医药工作提高到了新的高度,是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新思路、新举措,对于发挥中国独特优势,增强中国在国际服务贸易中的竞争力、促进中医药更高水平走向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 一、开展中医药服务贸易的重要意义&&&&&
&&& 中医药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原始创新潜力巨大的民族健康产业,在国际服务贸易领域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中医药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具有形成&中国服务&品牌的能力和优势。当前中国中医药行业已发展成完整的医疗、教育、科研、开发和生产销售的健康服务体系,中医药国际文化交流与健康服务取得了长足进步,国际市场上对中医药服务需求日益扩大,市场前景广阔。国际影响力日益提高,为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发展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使中医药服务贸易逐步形成一个外向型的健康服务产业,成为中国服务贸易大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调整国内中医药行业的产业结构,促进中医药产业的优化,带动经济的增长,而且有利于弘扬和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提高中国的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为保障人类健康发挥重要作用。
&&& 二、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与特点
&&&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不仅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作出了突出贡献,而且也对世界文明的进步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医药是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服务产业,随着人类医疗模式的转变和回归自然、崇尚天然、以人为本、个性化治疗的趋势和观念在全球范围内全面兴起,也使得具有&疗效比较确切、用药相对安全、费用相对较低、服务方式灵活&等独特优势的中医药,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关注和世人的欢迎。特别是近几年,中医药在防治SARS、艾滋病等人类突发与重大疑难疾病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进一步证明了中医药在促进人类健康方面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充分认可。
&&& 中医药优势独特,国际发展前景广阔,具有开展服务贸易的优势和特色。
&&& (一)中医药国际传播与发展的势头良好
&&& 据不完全统计,分布在世界130多个国家的中医医疗(针灸)机构达5万多家,各类中医药从业人员大约30万~50万人,其中针灸师约10万~20万人,注册中医师约2万人左右。每年约有30%的当地人、超过70%的华人接受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中国派往40多个国家的42支医疗队有中医师110名,为当地民众和政府官员提供中医药特色服务。在来华接受自然科学教育的留学生人数中,中医药专业人数一直高居首位,仅2003年全国27所中医药大学就新招留学生4112名。同时,每年尚有大批的外国人通过旅游观光等各种渠道来中国就医和购买中医药产品,保健旅游已经成为中国旅游业的重要内容之一。
&&& (二)中医药类产品出口稳步增长&&&&&
&&& 中医药在全球发展的良好机遇带动了中国中医药出口。2006年,中国中药出口首次突破了10亿美元大关,出口总额达到了10.9亿美元。2007年度,中药贸易快速发展,出口涨势平稳,总额达11.78亿美元,同比增长8.1%。 2007年度全球与中国开展中药贸易的国家多达163个。除原有东南亚、日韩等传统国家市场外,近几年以食品补充剂、保健品和药品等形式出现在北美和欧盟市场,特别是对法国、荷兰、英国、西班牙等国的出口增幅都在40%以上。
&&& (三)中医药(针灸)教育与科研机构发展迅速&&&&&
&&& 目前世界上至少有40个国家开设了中医针灸学校。在美国,有70余所中医、针灸学校,在校生8000多人,学制也由过去的业余制、半日制改为全日制。在澳大利亚、英国、泰国,有7所正规大学中设立了中医针灸专业。德国有38所医学院开设了针灸课,意大利率先开设了中医硕士班;美国已设中医药研究机构150多个,英、德、法、意等国都设有高水准的中医药研究机构。
&&& (四)中医药监管的政府间合作不断加强&&&&&
&&& 中国已与90多个国家签订了含有中医药内容的卫生、科技、文化、商务等合作协议。世界卫生组织(WHO)在亚洲设立的15个&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中心&中有13个与中医药有关,其中7个设在中国。中法、中美两国政府签订的《中医药领域合作的双边协议》,将中国与各国政府间开展中医药全面高层合作推向新的领域。此外,作为国际(地区)间政府合作项目,新加坡、泰国和中国香港中医师管理与注册近几年一直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派遣中医药专家提供帮助与支持,中国政府还应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印度尼西亚、南非及中国澳门等国家和地区委托,为该国家和地区的中医师专业资格认定、中医诊所的开设等提供资质审核。
&&& (五)中医药国际认知度及其法律地位显著提高&&&&&
&&& 近几年来,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大力推动下,许多国家都已通过立法或正在推动立法进程,将包括中医药在内的传统医药逐步纳入国家医疗体系,并给予应有的合法地位。据WHO统计,已有将近100个国家与地区以不同的形式正式立法承认传统医药,有75个国家成立了负责传统医药的国家办公室。针灸已经在大多数国家取得合法地位,中医在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越南、泰国、阿联酋和南非等国以国家和地方政府立法形式得到承认。美国补充替代医学中心(NCCAM)于2000年明确肯定了中医药的疗效,于2002年正式采用了&中国传统医学&的名称。日,美国食品医药管理局(FDA)又发布了一项与中医药密切相关的指导性文件&&《补充和替代医学产品及FDA管理指南》草案,从一定程度上已经认同了传统中医药学与美国传统医学(即西方医学)一样,都是具有完整理论和实践体系的独立的科学体系,使得中医药产品进入美国市场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可操作性。欧盟国家无论从使用天然药物的心理,还是药品市场管理系统和法律条款,都为中医药进入欧盟市场提供了有利条件。
&&& (六)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的国内基础条件基本具备&&&&&
&&& 中国现有高等中医药院校42所,在校学生达23.46万人;有中等中医药专科学校45所,在校学生达8.34万人。另外尚有非中医药院校招收的在校中医药学生21万人。同时,中国目前具有中医类执业医师含助理执业医师资格的人员达49万人。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成都等十几所中医药院校、部分医科大学和中医药科研、医疗机构都开展了对外中医药学历或非学历技能培训,并进行了许多境外投资或合作办医办校等方面的成功尝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已经有了完整的代表国家水准的中医类考试(注册)试题等技术支持和服务框架体系,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所进行的中医类(包括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医师资格考试中,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港澳台地区及外籍考生报名参考。年,共有一千六百余名外籍人员报名参加了中国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 (七)中医药协会、学会等科技社团正在发挥作用&&&&&
&&&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世界针灸联合会共拥有许多国际团体会员,并在许多国家和地区设有分支机构,影响遍及世界各地。此外,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针灸学会、中国中药协会、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每年都开展大量的中医药对外合作与交流。
&&& 三、推进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具备良好的基础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为大力加强和推进中医药服务贸易工作,着重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 第一,中医药服务贸易工作的组织领导得到加强。充分发挥中医药工作部际协调小组作用,借助小组平台加强部门间交流与合作,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督促地方政府切实加强对中医药服务贸易工作的促进和管理。
&&& 第二,中医药服务贸易工作协调机制顺利运行,由商务部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建立的中医药服务贸易工作协调机制已经多次召开会议,商议政策制定、课题研究、企业调研等多项工作。
&&& 第三,中医药服务贸易专业委员会的筹备工作正在有序开展,通过探索建立政府指导、企业和机构为主体参加、立足行业、面向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市场经济运作创新机制,使其逐步发展成为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的中介组织。
&&& 第四,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商务部共同成立了促进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开展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战略研究。
&&& 第五,在深入研究、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着手研究建立组织管理体系、政策促进体系、工作示范体系、人才培训体系、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信息统计体系等六大体系,不断优化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环境。探索协调在财政支持、税收优惠、信息服务、金融便利、中介服务、程序简化、国际推介等各个方面的政策支持,力求可行性和实效性。
&&& 第六,开展中医药服务贸易对外交流,组织中医药服务贸易系列国际推介活动。在2008年香港中国服务贸易洽谈会期间继续举办中医药服务贸易研讨会,借助香港优势提高国际影响力;参与在英国举办的《时代中国》活动期间,组织中医药服务贸易论坛和展览。开展海外市场调研,组织调研小组赴澳大利亚和瑞士、德国访问,实地考察了同仁堂在境外开展中医药服务贸易经营模式和营销网络以及瑞士的中医医疗连锁经营模式和中德合办的德国魁茨汀中医医院。
&&& 第七,组织中医药服务贸易人才培训。制订方案,分批次、分地区着手在中医药行业开展服务贸易知识培训。制订计划,根据中医药服务地区发展情况,选择一批国际交流基础条件好、外向性意识强的中医药高校,命名为&中医药服务贸易人才培训基地&,加强培训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扩大培训规模,逐步将培训工作涵盖中医药管理部门、中医院、中医药企业以及已有的各类中介机构等。
&&& 第八,根据点面结合、重点突破的工作原则,在境内外着手建立中医药服务贸易工作试点。拟选取广东省和外交部波恩项目作为开展中医药服务贸易工作的试点,优先扶持一些中医药服务项目,利用广东、深圳地缘优势,在香港或澳门设立&中医药示范中心&,在德国波恩设立&中医药发展中心&,探索医疗、药品、营销、资本等品牌组合发展的新路子。
&&& 第九,将中医药服务贸易与国际合作与交流相结合,选择一批具有较好国际合作基础和业绩的中医药医疗、教育、科研单位和学术水平和业务能力较强,外语水平高的个人,建立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和专家库,以作为骨干力量开展中医药服务贸易。
&&& 第十,加强政府层面谈判沟通的力度。积极参与自贸区谈判等多双边谈判,就影响中医药海外发展的政策性、技术性等障碍积极与外国政府沟通,为中医药&走出去&打下良好基础。
&&& 第十一,发挥对外援助的先导作用,推动中医药服务企业&走出去&,计划在有需求、条件成熟的受援国家如南非、坦桑尼亚,利用援外资金建立&中医药示范中心&,在援外医疗队中增加中医师配备数量,提高中医药采购额度。
&&& 四、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前景广阔&&&&&
&&& 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但所面临的挑战与问题也不容忽视。一是由于历史渊源、文化背景、思维模式和表达方式的明显差异,中医药的科学内涵尚未得到现代国际社会普遍理解和接受,中医药传统知识及技术体系尚难以与国际现行科学技术体系相衔接。二是中医药尚未建立被国际社会普遍认可并符合自身特点的国际标准规范,使得中医药除针灸外,尚未有中药作为药品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上市。三是国内关于中医的争论及其一些中药产品农药残留、有害成分或微生物超标等问题和不时出现的假药、劣药,给中医药在全球发展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四是缺少国际市场认可度高的中药品牌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国际竞争力低(中药制剂出口仅占中药出口总额的15%),而全球的植物药、印度医药、日本汉方药近几年却发展十分迅速,给中医药形成了强大的竞争压力。五是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尚处于&多头管理、各自为政、分散行动、粗放运作&的低水平无序状态,缺乏国家层面上的统筹整合和强力支持。六是中医药专业人才的外语沟通能力明显不足,尤其缺少既有中医药专业知识,又能精通所在国语言和相关政策法律的复合型人才,与大力发展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的新形势不相适应。
&&& 总之,大力开展中医药服务贸易,机遇和挑战同在,希望与困难并存。实践已经证明: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有助于通过发挥独特优势整体推进中国国际服务贸易,有助于通过贸易活动广泛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也更有助于带动中医药产业跨越式发展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全面进步。我们要抓住当前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所面临的历史性机遇,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实施中医药服务贸易多元化战略,努力营造加快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的宏观环境,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服务贸易促进体系和符合国际规范的服务贸易统计体系,加大对国际市场的开发,努力提高中国中医药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推动中医药服务贸易又好又快地发展,为国家经济社会稳步协调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司
中国服务贸易网站及版权免责声明
1、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商务部网站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商务部网站"。
2、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转载"、"文章类型:编译"、"文章类型:摘编"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局局长王国强在日前举行的2014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表示,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和机制,要求我们摸准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脉,真正解放思想、创新观念,开好完善政策机制的“药方”。他强调,要着力建立健全中医药发展的管理政策、鼓励政策、筹资政策、产业发展优惠政策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和机制”。王国强认为,这是继党的十七大、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扶持和促进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要求之后,再次将中医药放在党和国家改革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来安排部署,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更加重视,表明了中医药地位作用的不断提升,也抓住了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关键。
王国强表示,宏观上,要着力建立健全中医药事业发展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机制,如完善中医药工作跨部门协调机制,建立工作规则,健全规划统筹机制等。
中观上,一要着力建立健全中医药服务的管理政策,如完善中医医疗机构分类和评价政策等;二要着力建立健全中医药服务提供与利用的鼓励政策,如完善中医药服务价格形成机制,探索建立中医药服务财政补贴制度,在医保结算制度中探索中医优势病种“打包付费”政策等;三要着力建立健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筹资政策,如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政策,完善社会资本办中医的优惠政策等;四要着力建立健全中医药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如建立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政策,完善中药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政策等。
微观上,要将一切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机制,转化为服务百姓的具体措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现实需求,不断培育新需求,引导激发和努力释放有效需求,为维护和增进人民群众健康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频道精选: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家中医药管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